戊戌变法说课稿大全

时间:2019-05-12 18:1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戊戌变法说课稿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戊戌变法说课稿大全》。

第一篇:戊戌变法说课稿大全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的背景。早期维新思想及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及《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公车上书》和强学会。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和保国会。百日维新及戊戌政变。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2.通过学习的背景,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危机严重和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19世纪末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社会条件,他们承担起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是当时国情决定的;通过学习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使学生认识到: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它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高涨;通过分析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是一次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它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这次变法注定失败,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行不通的,其深刻教训又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3.通过学习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末,由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由于反动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缺乏群众基础,运动失败了,但是,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开始形成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它的历史经验教训也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重点分析

康、梁的维新思想和及评价是本课重点。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当时中国人向先进的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其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精华,继承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其产生发展表明中国三思想领域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也说明在中国危亡之际,爱国知识分子挺身而出,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学习这一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的了解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变化,也能了解到康、梁等人崇高的爱国救国意识和品质,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塑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奔走呼号、努力奋争的最终结果。改革内容虽与最初提出的要求相去甚远,但还是涉及到社会的诸多方面,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变法虽然失败,但其进步性、积极作用不可抹煞。了解这一点,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曲折复杂性,可以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历史学科教学的目的之一。在理解认识本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对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事件内在联系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康、梁的维新思想和及评价是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和的评价是本课难点。学生掌握的史实有限,很难理解康有为在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时为什么要利用孔子,利用儒家思想。评价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况能力。而这恰恰是学生的弱点因此,一说评价,往往就事论事,难以从宏观上、整体上认识把握。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表现,容易把阶级与个人混为一谈,认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谭嗣同等人不怕流血牺牲的勇敢献身性是相矛盾的。所以,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和的评价是本课难点。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康有为为什么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思想,使学生理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师还应强调新政内容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是有一定的现实性的。通过对变法进步性和局限性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较容易对进行正确的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七课

重点:康梁的维新思想、及评价 难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的评价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的综合法;教学用具: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 导入

: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深的表现,侵略的加深引起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

“的背景”。在学生回答,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所引起的中国社会变化后,教师进行总结:

二、康、梁的维新思想

指导学生采用烈纪年表的方法,将基本史实理清。在理清史实后,重点讲述《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讲《新学伪经考》,先通过阅读注解,明确“新学”“伪经”作为历史名词的概念。随之强调,康有为是以维护孔子的名义进行的,以考据辨伪的方式,通过指斥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理论基础)的古文为伪造之作,这就从根本上推翻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的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根据。让学生分组分析、讨论:康有为为什么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思想?在学生分析讨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根源、康有为的思想根源、社会现状等方面思考这一问题。

同时,教师应指出: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是由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形成的。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显示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强大的优势。伴随着侵略势力的深入,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政治学说和制度传入中国,这一切都是客观存在,必然反映到康有为的头脑中。而其思想的主体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所以,康有为主张的仅是清朝封建统治下的变法,而反对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

三、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主要是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教材相关的小字内容,并根据此内容归纳论战中双方的对立观点,制成表格。对照论战的三个问题,启发学生认识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作用: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四、百日维新

通过提问、回答、归纳讲述,使学生在明确的历史背景时,掌握章节之间内容的内在联系。

重点讲解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强调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实际上提出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当时形势下的施政纲领。指导学生阅读思考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内容。指出维新派成立保国会是为变法进行的组织准备。保国会一成立,顽固派与维新派的斗争更加激化。一则壁垒分明了,二则意味着思想领域的维新变法即将转变为政治领域的付诸实施阶段,斗争更加激化、这是必然的。具体分析变法诏书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进步性:①“提倡官房上书言事”须讲清楚两点:一是从发展来看,清朝旧制不仅平民不能上奏章言事,就是一般的四品以下的京官和三品以下的地方官也都没有资格上书言事。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康有为多次上书被轻易地扣压了。如今加以提倡,而且光绪帝极为重视,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二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分析,一般的老百姓大多为生计操劳,没有文化,当时能够上书言事的大多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参政一种方式和途径,有利于打破封建统治思想。

②“消闲散重迭机构,裁汰冗员”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体制,提高政府办事效率。③经济方面的举措,无疑有利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举措。

④文化教育方面的举措,一是不仅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且有利于传播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二是废除八股取土,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这实际是在改变官僚机构的构成,用现代话说就是政治体制改革,无疑是有利于资本主义变革的。

局限性:①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突出的是慈禧太后牢牢地控制着光绪帝和左右局势的权力。维新派幻想顽固派会放任他们去变法。反映出维新派对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的严重对立性认识不足,也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

②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反映出康有为等在当时选择的是渐进的变革道路。从当时中国社会状况考虑,有它现实性的一面。这是历史发展客观的局限性,非维新派主观的局限性。

③军事方面的举措,没有采取由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面对政变阴谋,束手待毙,运动失败了。反映出维新派对政治斗争残酷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军队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不可避免地失败,也就不足为怪了。

五、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这一点可启发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变法的性质、失败原因、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影响等方面思考。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分析的背景、变法的内容,评价变法的意义,制作有关表格等,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供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问题,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板书设计

第七课

一、的背景

1.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严重 2.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二、康、梁的维新思想

1.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及代表人物 2.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3.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4.《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成立

三、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四、百日维新(1898.6.11-9.21)1.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 2.保国会的成立(1898.4)3.《定国是诏》及变法内容

五、戊戌政变

1.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阴谋破坏 2.戊戌政变--失败

六、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第二篇:初中戊戌变法 说课稿

《戊戌变法》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戊戌变法》,我将从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一部分,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突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所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前承《洋务运动》,下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确定依据: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的序幕,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需要在了解变法的主要内容这一基础上掌握。再者学生只有了解了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才能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和意义。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确定依据:戊戌变法作为地场救亡图存运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十分深远。课本对此问题未作阐述,学生只能通过戊戌变法的内容来探讨戊戌变法的意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能力,这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这一要求,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层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和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知道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背景;掌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通过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提高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识到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通过学习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返顾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针对课文内容多、理论性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接讲授法,辅之以问题教学法法,通过展示图片材料和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并围绕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若干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并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辩论等,激发学生合作交流,增强团队意识。在教学手段上,我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进行整合,采用图示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2.学法

指导学生收集历史证据,了解变法前中国社会形势和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与能力。

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促进新思想观念的产生,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历史的能力。

通过问题的精心设计,巧妙提出,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索、组际辩论、创设情景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马关条约》签订场面的图片,提出问题:“《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假如你是生活在19世纪末的一位热血青年,你会想到该如何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通过回忆19世纪末中国的社会形势、为挽救民族危亡“献计献策”,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1)公车上书

视频播放:《公车上书》的相关内容。然后根据视频内容提问:“A、影片介绍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B、上书的内容有哪些?C、为什么会提出变法的要求?产生了什么影响?”

设计思路: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受和体验,增加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2)变法的思想准备

图片展示: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观点;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的图片。

角色扮演: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维新派和顽固派,展开辩论,加以指导。

设计思路:通过辩论,激发学习兴趣,从感性上认识变法遇到的阻力和困难,为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作一铺垫,同时感受维新派不畏阻力、坚持变法的精神。(3)百日维新

结合课本讲述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展示表格,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四个方面归纳变法的内容,然后对各项内容逐项讲解,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每项变法内容所带来的影响,最后总结归纳出变法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设计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自己得出结论,加深记忆,培养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戊戌政变

联系课本小字部分,由请学生讲述谭嗣同的英勇事迹,再结合教材讲述戊戌政变的基本情况。设计思路:通过谭嗣同为变法甘愿流血献身的英勇壮举,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鲜血和生命作为代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5)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归纳。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分享智慧,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意义,突破本课的难点;同时通过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6)拓展延伸

介绍相关史实,留下思考题,让学生评价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7)注意事项

特别强调“戊戌变法”的字形书写,教授“横戌点戍戊中空”的口诀方便学生记忆。

第三篇:八年级戊戌变法说课稿[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7课《戊戌变法》说课稿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杜泽中学 赵阳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戊戌变法》。接下来,我将从这样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分析和讲解。首先,向大家讲解本课的教学背景。

一、教学背景:

(一)教学资源

本课的教学资源除了学生手上的教材之外,我们教师手上还有课程标准,但除此之外,我们教师还应阅读一些与戊戌变法相关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并关注其最新的学术动态,以更加真实和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

(二)教材分析

在新史观的引领之下,我们可以从近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两个视角来认识戊戌变法:从近代化史观来看,戊戌变法上承洋务运动,但又超越了其学习西方“器物”的层面,开启了学习西方“制度”的时代,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从文明史观来看,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由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然而我们所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他们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感性认知为主。而且通过课前调查发现,他们虽然对这段历史已经有了一些浅显的认知,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常带有感情化和片面性的色彩。

二、教学与学法:

因此,我决定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打通时空隧道,再现历史抉择,带领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回到历史现场,参与历史进程,并从中对戊戌变法形成比较客观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课标,结合以上分析,我将三维目标制定如下:

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了解戊戌变法的基本史实,探究其失败的原因及对近代社会的影响,并从中感悟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身上那种强烈的爱国之情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戊戌变法的主要经过及内容;

而本课的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变法过程之艰辛和影响之深远?

四、教学过程:

【整体思路】那么如何实现以上目标呢?我在这里依据历史学科时序性和线索性的特点,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以变法作为本课的线索,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再现了这样4个历史抉择,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下面,我就以这4个历史抉择的解决为重点,向大家讲解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公车上书——签还是不签?

首先,我将历史情境设定在1895年的春天,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名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这时,《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康有为和梁启超马上起草了一份请愿书,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并邀请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在这里,我设置了第一个历史抉择:现在,这份请愿书就在你的面前,你是签还是不签呢?请说明理由。在学生回答之后,我给出了历史的答案:当时有1300多名举人不顾朝廷禁令,联名上书!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他们身上的那种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调动已学知识,初步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另一方面也初步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却使康梁等人认识到了“群体”的力量,接着,我继续向学生讲解康梁等人创办报刊和强学会的过程及意义。

(二)御览上书——变还是不变? 然后,我再次创设情境,先展示了几张具有震撼性的图片: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1897年12月,俄国强占旅顺和大连;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和威海卫;以及1898年的一幅漫画——时局图,让学生感受到:瓜分狂潮来袭!这时,我设置了第二个历史抉择:此时康有为又上书光绪,倡议变法。那么光绪是决定变还是不变呢?请说明理由。在学生回答之后,我告诉学生:光绪帝最终还是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决定变法!【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到,救亡图存不仅是那些先进知识分子的责任,也是当时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

(三)变法开始——是大刀阔斧还是循序渐进?

光绪帝宣布变法后的第5天,召见了康有为并与他商讨变法的步骤和措施。这时,我又设置了第三个历史冲突:那么他们是应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呢?还是步步经营,循序渐进呢?在这里,我设计了一场历史辩论会,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部分,同时,为了让整个辩论过程更有意义,我还出示了当时社会各界对变法的态度让学生参考。辩论过程中,正方认为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就要亡国啦!而反方则认为当时反对的声音如此之大,必须进行循序渐进的改革才能减小改革的阻力。那么维新派是怎么做的呢?我在辩论结束后出示了“变法的主要内容”这一表格,并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加以完成。然后逐项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措施对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意义。由此,学生自然得知戊戌变法是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从中认识到了变法的进步意义。【通过这一环节,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那么,变法的结果又如何呢?我先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出答案,然后趁他们疑惑之时让他们回顾刚才的辩论,学生马上想到是不是由于变法的措施太多?还是反对的人太多了呢?这时,我并没有立即予以肯定,而是向学生出示了这样几则材料,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最终认识到:变法的失败既有客观上的原因,又有主观上的原因。【通过这一设计,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认识到,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漫长而坎坷的。】

变法失败了,是不是说戊戌变法就失去了意义呢?我接着又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是《时务报》的畅销情景、第二则材料是梁启超在上面发表的部分文章的标题,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思想解放的重要作用。

(四)变法失败——中国又将何去何从?

紧接着,我设置了第四个历史抉择:变法失败了,中国又将何去何从呢?正如杨天石教授所讲的那样,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投身革命,而康有为和梁启超则继续坚持改良的道路,但更多的人则陷入了迷茫。【这里我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设下了一个悬疑,为下一节课《辛亥革命》的教学做了铺垫。】

【课堂总结】最后,我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并认识到:戊戌变法既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又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现实连线】在课堂小结之后,我还设计了一个“课堂延伸”。让学生思考:“身处改革开放大潮中的我们,能够从一百多年前那那场变法中感悟到些什么?我们今天又该怎样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呢?在学生回答之后,我出示了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的两句话。通过这两句话,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课的认识,还能让学生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

五、课后反思

回顾本课的教学过程,我充分考虑到了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历史发展的脉络,让学生在感知历史上那些重要的人和事的基础之上,适当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独立的判断力,并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而这三者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的重要标准。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是我们现代历史教育的重要责任。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勇于担起这份责任,在以后的教学中奋力前行!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戊戌变法

2.7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时间、条件和影响;早期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康、梁的活动,公车上书及其影响,强学会的性质和活动,保国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发起者、宗旨,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内容和影响;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的内容、影响和失败的原因。

2.能力要求:(1)分析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应诏统筹全局折》的意义。(2)光绪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顽固派破坏变法的经过,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3)比较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维新派等改革派的思想。

3.情感目标:19世纪末,面对瓜分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各种政治力量都作出了反应。维新派把抵抗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结合起来,同顽固派展开了一场大战,把维新变法思潮推进为具有很大声势的政治运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一次争夺政权的斗争、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康、梁、谭等既是新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破坏旧秩序的身体力行者。

课时安排 2-3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1)康、梁的维新思想及理论著作是重点。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当时中国人向先进的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其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之精华,继承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其产生发展表明中国的思想领域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也说明在中国危亡之际,爱国知识分子挺身而出,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2)戊戌变法的内容、历史意义和教训是重点。这是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奔走呼号,努力奋争的最终结果。改革内容虽与最初提出的要求相去甚远,但还是涉及到社会的诸多方面,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变法虽然失败,但其进步性、积极作用不可抹煞。2.难点分析:(1)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难点。学生掌握的史实有限,很难理解康有为在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时为什么要利用孔子,利用儒家思想。(2)戊戌变法的评价及对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的认识是难点。戊戌变法的评价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能力。需要教师向学生讲清楚,戊戌变法的概念,或给学生以思路提示。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表现,学生容易把阶级(阶层)与个人混为一谈,认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谭嗣同等人不怕流血牺牲的勇敢献身性是相矛盾的。这需要教师在帮助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时强调阶级与个人的不同之处。

课堂教学设计

师: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生:(思考、回答)

师: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战后不久,中国出现了资产阶级的改良和革命。

(板书 第七节 戊戌变法)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师: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良运动。结合前面所学的历史,请思考:运动的发生和哪些因素相关呢?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翻开书,看看教材编写者与我们大家的想法一致吗?

生:(阅读教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概括为政治背景和经济背景,落实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知识点,分析初步发展的原因)

1.政治背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背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师:救国图存的戊戌变法是在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出现的。康、梁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主张变法,主张救亡图存。变什么?怎么救亡图存?

二、康、梁的维新思想

师:什么是维新思想?“新”指什么? 生:(随问随答)

师: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产生除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相关以外,还与思想自身的演变继承有关。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在继承了早期维新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了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特点)

师:随着外国侵略的加剧,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也在发展。并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变法思想。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2.康、梁的维新思想及其理论著作 生:(阅读教材,总结思考回答)师:把大家回答的内容整理一下。

(1)主张在中国设立议院,召开国会,变封建专制为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2)主张鼓励发展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3)主张兴办新式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4)废除科举制,改变官制。

(5)依靠清政府,通过变法改革的方式实现上述思想主张。(停顿,可以让学生再补充)我们再深想一个问题,在这些主张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呢?

生:(思考回答)

师: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是什么?(停顿)使国家强大,同时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由此可见,康、梁的维新思想具有强烈的鲜明的进步性和爱国性。康、梁是如何阐述其维新变法思想的呢?

生:(阅读教材,了解万木草堂,理论代表作名称及地位作用)师:请一位同学把康有为理论代表作的主要内容介绍一下。生。(朗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

师:破旧立新,这一破一立,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和学习西方变法的强烈愿望。由此我们看出,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把特点落实在教材上)我们仔细想想,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为什么具有这一特点呢?为什么宣传维新变法时要把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在一起呢?

生:(分成四人一组,充分讨论回答)

师:(为便于开阔思路,补充有关康有为的出身——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受到严格的儒家教育,到香港游历,思想发生变化的文字材料)

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回答内容)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这样做就易于为世人所接受,又便于当权者,特别是皇帝的接受。这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不敢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这样看来,康有为是跪着造反。

3.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成立

1895年,康有为来京参加会试,正值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逼签《马关条约》,康有为联络了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请求“拒签和约,迁都再战,变法自强”——即公车上书。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是这次爱国知识分子的大请愿对社会的震动和影响极大,确实说明维新思潮已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

生:(思考思潮与政治运动的区别,随想随答)

师:为更好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维新派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了哪些具体的行动呢?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插图,总结途径,落实主要的知识点,如《中外纪闻》、《时务报》、强学会,体会维新运动走向全国并蓬勃开展)

师:维新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既有面对面的交锋,又有通过发表文章,写著作进行思想观点、政治主张的辩论,较量。

三、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师:1898年1月24日大年初三下午三点,在总理衙门的西花厅,一方是李鸿章,荣禄,一方是康有为,在场的还有翁同龢等人。荣禄首先发难,讲:“祖宗之法不可变!”康有为立即驳斥道:“祖宗之法以治祖宗之地,今祖宗之地不能守,何有于祖宗之法!既如此地为外交署,亦非祖宗之法所固有,因时制宜,诚非得已!”

双方的辩论,较量主要围绕三个问题面展开的。1.主要内容

生:(在事先准备的基础上由六位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辩论)2.实质与作用

师:这场论战的实质是什么呢? 生:(分析回答)师:论战的作用有哪些呢?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与认识)

师:这场论战说明了什么?反应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论战的实质去思考)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谈自己的看法)说明正在成长中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分享政权的愿望,反映出他们有强烈的鲜明的爱国心,正义感。

师:(引导学生回忆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新思潮,洋务派的洋务思想)这些思想与维新派的维新思想有什么异同点?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主张、目的、特点、代表的阶级利益等方面思考回答)师:维新派做了大量的准备,特别是思想舆论准备,目的是为了把其政治主张付诸于社会实践,实现社会改良。而社会改良真能得以实施,还需要什么条件呢?(引导学生从改良的概念入手进行思考)

生:(讨论、思考、简单回答)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皇帝的支持,维新派还要有具体的改良方案和自身组织上的准备。(按学生的思路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讲述)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了胶州湾,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全国人民反对,康有为从广东赶到北京后,再次给皇帝上书(第五书)(打出第五书的主要内容)再次强调变法的紧迫感,重要性。上书仍未直接到光绪皇帝手中,但其内容痛切,在大小官员中辗转传抄,引起强烈反响。天津,上海的报纸公开发表——光绪看到了。准备召见,囿于非四品以上的官员不得召见的祖制,遂改令递送条陈,并下令:对康有为的条陈要随到随送,不得阻拦扣压。——维新派得到了皇帝的直接支持。皇帝为什么支持变法呢?根据你们的了解考虑一下。

生:(思考、回答)

师:有的同学说他不愿意做亡国之君,有的同学说他具有改革意识,分析的都很好,有道理,老师再补充一点,光绪皇帝也想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权,自己能真正掌权,因此下令康有为筹划变法。

生:(阅读教材掌握维新派的施政纲领,通过小字,体会理解《应诏统筹全局折》为什么是施政纲领)

师:维新派组织上的准备,体现在保国会的成立。生:(阅读教材,了解时间、地点、宗旨、性质)

师:在维新派的努力推动下,一场社会改良自上而下地开始了——戊戌变法,因新政只推行了103天,又叫百日维新。

四、百日维新 1.开始的标志

生:(阅读教材,了解开始的时间、标志)

师:为能顺利地推行新法,光绪帝破格提拔了一批有才识的维新人士,组成了以维新派为主的推行新政的核心。

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大小字,了解破格提拔的基本情况和原因,教师对康梁等人的职权稍作解释)

师:由此可见新政的诏书名义上是光绪帝发出的,实际上是维新派所为。2.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逐项分析主要内容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得出对百日维新评价的结论,理解康梁维新派力量弱小,只能采取渐进改革的策略;光绪帝不是维新派的皇帝)师:在变法高潮时“上自朝廷,下自士人纷言变法”,一度出现了“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政治局面。(打出教材引用的《戊戌政变记》中的一段材料,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解释“封章”等含义之后设问)

1.能否知道此段材料所说的是哪一项变法内容吗?

2.对“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新政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仍打击了封建势力,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激烈的反对和破坏。

生:(阅读教材大小字,了解封建势力反对破坏变法的具体史实)

师:(强调慈禧太后控制人事任免权在封建专制体制下的重大影响。这些史实说明了什么?(停顿)从中央到地方封建势力相当强大,从而决定了变法注定失败的命运。

五、戊戌政变

师:戊戌变法高潮时,双方斗争十分激烈,各种传闻也很多,其中京津一带盛传慈禧太后将在10月份赴天津阅兵时,以武力强迫光绪帝退位。光绪传密诏给康有为等人商量对策。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维新派只好求助于掌有军权的袁世凯。殊不知善于看风使舵的袁世凯却出卖了维新派。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

生:(阅读教材,了解戊戌政变的具体内容。)

师:戊戌变法虽失败了,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六、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师:(讲清戊戌变法的大概念和小概念及评价历史事件的思路)1.性质

生:(由理解得出结论并落实在教材上)2.积极作用

师:积极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生:(由理解得出结论并落实在教材上)

师:(强调进步性、爱国性)进步性——无论是政治主张,还是改良实践,既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又顺应当时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爱国性——挽救民族危亡本身就是爱国。救国是爱国的最集中的体现。为了救国,为了警醒世人,谭嗣同等人甘愿为变法献身。

生:(朗读教材的小字,了解谭嗣同的献身精神。)3.失败的原因

生:(阅读教材,了解原因)

师:同学们从中能否理解认识,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或者想一想,维新派为什么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为什么不敢发动群众,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生:(回答)4.教训

师:由此我们得出什么教训? 生:(总结教训)

师:(总结本章节内容,让学生把本节的重要内容的因果关系,演变过程用图示的方法反映出来)

(教师也把自己所画的图示逐步地展示给大家。第一部分最后展示)

课后记:

审定意见:

本教案质量较高,可以采用。审稿人:邓兴国

第五篇:戊戌变法 课本剧

戊戌变法 课本剧

第一场 公车上书

布景:一间书房

道具:桌子、椅子,桌上有一些纸、一杆毛笔。

旁白

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来,广大人民和各阶层进步人士群情激愤,几个爱国分子聚在一起,探讨中国的出路。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上)

康有为

(悲愤地)大家听说了吗?朝廷要与日本人签条约了,据说赔款两万万两白银!我们一个泱泱大国,竟然败在东瀛的手下,还要割地赔款,委曲求全,真是国之耻辱、民之耻辱!现在我大清国已经四分五裂,被列强瓜分得不成样子。好在亡羊补牢,犹为未迟,中国只要当机立断,速图自强,同样可以拯救。恨只恨现在朝廷太腐败,上行土木之工,下习宴游之乐。如此下去,非要亡国不可!(拍桌子)

梁启超

我以为,先生(指康有为)才学过人,有宏图大略,不如推举他起草奏折,上呈天子,阐明我们的主张,让皇上明白“变法是立国自强之本”!

谭嗣同

(点头)对!现在我大清国已是危机四伏,如果再纸醉金迷,不图变法,则国将不国。

梁启超

(大声对康有为)师傅,快写奏折吧!

康有为提起笔,大声说:“好,我义不容辞。” 开始奋笔疾书„„(念奏折)不变法而割祖宗之疆土,与变法而光宗耀祖,使国家强大,现在的局势,正是“穷则变,变则通”!谭嗣同

(鼓掌喝彩)好文章!精辟!

旁白

就这样,1895年5月1日,1300多位举人在这封万言书上签了名,反对议和、要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康有为连续几次上书后,终于引起光绪皇帝的注意。光绪决定召见康有为,听听他有什么改变时局的新主张。

(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下)

第二场 戊戌变法

布景:皇宫

道具:桌子,一张写满字的纸

(光绪皇帝端坐正中,手里举着奏折,荣禄和康有为在下面站着)

光绪

荣爱卿,康有为的奏章,你有什么想法?

荣禄

(阴险地)回皇上,奴才以为,康有为简直是一派胡言,耸动圣上!祖宗之法万万不能改变!我朝成法尽善尽美,皇上应遵祖宗旧制,不可轻易变法!

康有为

(反驳)荣大人此言差异。据小民所知,您的北洋水师、总理衙门也不是祖宗之法的规定,不是照样出现了吗?

荣禄

(哑口无言、张口结舌、十分尴尬)这„„ 光绪

变法应从何处着手? 康有为

首先应当改革法律和官制。

荣禄

(不依不饶、无理取闹)照你说,内阁六部都可以裁撤,典章制度都可不要了? 康有为

(从容不迫)当今是列强并争的时代,不再是从前的一统盛世。旧式的法律官制害得中国贫弱不振,当然应该全部废除。即使一时不能彻底取消,也要酌情改革。荣禄(无耻地)皇上容禀,小臣觉得康有为过于迷恋洋人之法,只会贻误中国。西学远远不如中学。洋人之富强,不过是小把戏,趁中国空虚,来捞一点便宜。我国的失败,只是由于国人不明事理。只要皇上访求海内老师宿儒,讲明义理,是国人忠义气节,则国耻可雪,皇威可振。

光绪(厌恶地)好啦,不要再说了,你快给朕退下!荣禄

皇上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下)

光绪(对康有为)朕准备按你的意思变法,朕封你为总理衙门章京行走,以后可以直接上书陈事。康有为 谢皇上

旁白 几天后,光绪帝颁布“诏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军队;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废除科举考试八股文;取消多余的政治机构。诏书颁布时,慈禧太后正在颐和园度假,她听到这一消息,十分恼怒。(加慈禧和荣禄的一段对话)听闻操纵实权的慈禧太后准备废掉光绪帝,维新派一筹莫展,想争取掌握军权的袁世凯的支持,除掉老顽固派荣禄,于是派谭嗣同携带光绪密诏来见袁世凯。

(袁世凯、谭嗣同上)

谭嗣同

(单刀直入)你认为皇上是怎样一个人? 袁世凯

(大手一挥)是旷世圣主!

谭嗣同

荣禄他们想借天津阅兵废除皇上,现在就要看你的了。(在脖子上做了个杀头手势)你若不愿,就去告发,杀了我的头换取荣华富贵。

袁世凯

(沉下脸来,指天发誓)你把我当什么人了!苍天在上,为救圣主,我袁某万死不辞。

谭嗣同 你手中有兵权,又忠于皇上,理应鼎力相助!那就拜托您啦!

旁白

狡猾的袁世凯向荣禄告了密。荣禄连夜乘专车回京,到颐和园参见了慈禧。维新派的计划失败了。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回到紫禁城„„

(光绪上,在屋里焦急地踱步。突然,一个侍卫兴冲冲地跑来。)

侍卫 皇上,大事不好了!老佛爷突然回宫了,好像生了好大的气!(光绪吓得面如土色 慈禧和荣禄上,光绪连忙施礼)光绪

儿臣拜见母后„„(慈禧并不答话)

慈禧

来人哪,把这些蛊惑人心的东西(关于变法的书籍、奏折)给我烧掉,以后谁要在蛊惑人心,谈什么变法,下场如同此书!光绪

太后,您这是„„

慈禧

(气急败坏,指着光绪的鼻子破口大骂)皇帝!你不知祖宗之法不轻便,办一些什么劳什子的报纸,办学堂,改法制,把个国家弄得乌烟瘴气,民怨沸腾。你难道想值祖宗江山社稷于不顾吗?(面对众人)以后,谁这么胆大包天,怂恿皇上再干出这等败坏祖宗家法的事,我一定不会轻饶。皇上少不更事,缺少治国经验,不能再让他这么胡闹下去。来人那,请皇帝移驾瀛台,以后没我命令,不得出瀛台半步。

(光绪被侍卫带下)。

旁白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知道大势已去,为了躲避顽固派的迫害,计划逃往国外。第三场 谭嗣同死得其所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上)

康有为

我看变法大势已去,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如和我们一同逃跑吧。

梁启超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先到海外避避风声,积蓄力量,等到时机成熟,东山再起,继续辅佐皇上,此台上策。谭嗣同 你们走吧,我决定留下

梁启超

兄弟,好汉不吃眼前亏嘛。被他们捉住,凶多吉少。

谭嗣同(慷慨地)各国变法,都是流了血才成功的,中国没人为变法献身,因而不发达。现在,就让我开个头吧。

康有为

(叹气)此为小事,一定要三思。(握住谭嗣同的手)梁启超(沉重地)你要好自为之。

(康有为、梁启超下),谭嗣同站起

谭嗣同

(气壮山河)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块哉!

旁白

悲壮激越的声音回荡在菜市口上空。谭嗣同等人遇难。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即但却唤醒了国民,从此变法革新的思想深入人心。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救亡图存的行动,为中国近代史书写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载戊戌变法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戊戌变法说课稿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戊戌变法讲稿

    康有为 康有为生于广东南海西樵山银塘乡一个官僚地主家庭。跟随祖父接受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攻读经史。自康有为登上历史舞台,学人或将他说为西化论者,访洋改制者,或说为假托古......

    重读戊戌变法

    中国的宪政移植运动发轫于戊戌变法,文化抵抗也自此揭开了“民族主义”的旗号,并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康有为在戊戌五六月陆续进呈的《日本变制考》中,说明了他的变法主张:购船......

    戊戌变法教案(精选)

    八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掌握1895到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名称和顺序。......

    《戊戌变法》读后感

    《戊戌变法》读后感 《戊戌变法》读后感 现在已经是2016年了,遥想祖国当年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许多岛屿都被外国占领,也有许多英雄为国家尽忠,为了了解历史,我特意借阅了一本书......

    戊戌变法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 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一组甲午中日战争的图片) (教师引导) 一个民族的深重灾难,可以促成一个民族的觉醒和奋起„„ 同学们刚刚我们看的那一组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场战争......

    戊戌变法学案(汇编)

    课题:戊戌变法 一、中外联系 19世纪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以及科技进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陆续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进入电气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

    戊戌变法教案(实用9篇)

    篇1:《戊戌变法》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戊戌变法》教案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掌 握 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

    人教版戊戌变法课件大全

    人教版戊戌变法课件应该怎么写?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