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揭阳第一中学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调查报告
揭阳第一中学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调
查报告
揭阳第一中学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设计的研究 课题调查报告
揭阳第一中学政治组 林雁
前 言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9月-10月,为开始课题“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设计”的研究,我们对我校部分政治综合探究中进行探究教学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可知,我校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无论是探究式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是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和实践都是相当不够的,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基本停留在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之上。而目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新理念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同时强调的教学策略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核心理念,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科学探究,并根据活动主体的探究学习特征来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具体内容要求:1.选择适宜探究学习的教学内容的策略:教师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以给学生提供、创设丰富的探究情境。2.设计完整的、不同探究类型的教学过程的策略:教师设计不同类型的探究学习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手段等。3.围绕探究学习的三个要素进行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教师在实践中科学地指导、组织、支持学生的探究学习,面对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应变和处理,以保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而,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得知,我校学生学习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学习方式仍然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新理念不符合,学生的主体意识还没有发挥出来,当地有效的教学资源还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合作、创新等品质还相当缺乏。这种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影响我校高中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个重要障碍。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式学习,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将探究式学习方式渗透到日常的学科教学之中。在激发学生主体探究兴趣的基础上,结合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普遍能掌握一种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
二、探究式学习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一)研究的意义。从知识革命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技术的日新月异,更新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加之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学会自主获得知识或信息,养成积极的探究式学习习惯,掌握合理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从国际课程改革的视野来看。现在世界各国的中学课程与教学都十分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足够的机会去进行思考和主动探究,是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由于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特定的国情,加之目前应试教育的不利因素的影响,主动探究学习能力亟待加强。从人性本能和人类生存方式来看。探究是人的一种天生本能,从人的出身以后,人们就没有停止过探究,不过这是一种自发的探究形式。进入学校以后,教师就应该不断的促进他们的这种天生的探究能力,使之提高和完善;同时探究又是人的生存之本,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它贯穿人的一生,贯穿整个人类历史。
(二)研究的现状。1909年,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美国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对脱离儿童生活经验、纯知识灌输的传统教育提出质疑。他指出:科学教育不仅仅要让学生记忆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的主张,并在芝加哥的一些学校进行实验。主张教学应当遵循设置疑难、确定问题、得出假设、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等步骤。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首先使用了“探究教学”一词,他从“现代科学的本质”的角度,主要阐述了探究学习及其必要性。他提出:不要把科学知识当作绝对真理教给学生,而应当作为有3证据的结论。教学内容应当呈现出学科特有的探究方法。教师要用探究的方式来教授知识,学生要用探究的方式来展开学习。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的教育实践表明,将科学领域中的探究引入基础教育课堂,让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有效途径。1996年颁布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探究列为科学的核心方法。有位学者说:如果选择一个词汇来描述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科学教育的成果,那它一定是“探究”。杜威、施瓦布等人的研究,包括布鲁纳和皮亚杰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研究,影响了从五十年代直到七十年代早期的课程教材。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和教师反思传统的“讲解+练习”教学的弊端,研究各种形式的探究式性学习。近年来,上海的教育研究人员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探究)性学习”的新概念,并将这一学习方式发展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到了21世纪的今天,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探究式学习列入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引发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变革,凸现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要求和国家需要。相关学科(如历史、地理)都进行了大量的有关探究式学习的研究,思想政治课也进行了有关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如薛德宝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学习例解》一文中指出,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课前充分准备以及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江苏省溧阳中学的黄荣平在《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探究式学习的六种方法》一文中强调,“要把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探究式学习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怎样真正把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北师大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张惠连在《教师在初中政治课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中认为,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有效指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庄蕾蕾在《政治课探究式教学浅探》一文中,还提出了有关思想政治课探究式学习的模式等等。这些论述多从整体层面上探讨探究式学习特点、理念、模式的,但从我校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探究式学习研究来看,还存在很多着空白。为了全面推行课程改革,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主动探究式学习,因而极有必要对我校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探究式学习进行研究。正 文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探究、探究式学习、学习方式
1、探究(inquiry)英文inquiry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in或inwar(d在„之中)和quaerere(质询、寻找),按照《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其相应的中文翻译有“探问”、“质疑”、“调查”及“探究”等多种译法。《辞海》(1989年版)的解释,“探究”则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科学探究就是这样表述的:“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在我们看来它是指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评性和逻辑性思考。因而探究就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溯源和多方寻找答案,解决疑问。
2、探究式学习探究学习就是把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特殊教学方法。当然,科学家探究的东西对于全人类说都是未知领域,而学生探究的东西只是对学生来说是未知领域。作为中学生,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的。具体而言,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①张玖莉、张林伟:教师探究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7页6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侧重于探究的方式或程式,即探究学习的模式或基本程序。不难看出,探究式学习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模拟科学家从事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之所以这样表述,是由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在本质上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讨论科学教育的文献中,不管是使用探究(inquiry)还是科学探究(scientific inquiry)这个词,除特别注明外都是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而非科学家的探究。探究式学习要注重实际操作,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将学生与生具有的一种好奇心和求知欲上升为由探究获得新的体验、获得结论以及对其承担责任的需要。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相比,探究式学习表现出更多的开放性、问题性、实践性和学生参与性的特点。
3、学习方式关于学习方式,目前学术界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但是都认为学习方式并不指某一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高于策略和方法层面,影响并指导学生对具体策略和方法作出选择的有关学习行为的基本特征”。①学习方式与课程、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学习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其内涵是:(1)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2)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3)学习方式是教学过程中一个组合性的变量,它反映了学习者的思维水平。②探究式学习就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
1、主体性理论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它能够发展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既是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特色,又是探究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根据教育心理学,发挥学生主体性原则就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问题情境或探究内容的兴趣和探究动机,要保证整个探究过程对学生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2、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该理论认为所有学生都有学习动机和需求,只要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是有意义和有价值时,所学习的知识符合他们的成长需求,学习动机才会明显。探究式学习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识自身的价值和成就,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3、认知主义理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客体刺激只有被主体同化与认知结构之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为反映,即学习才能发生。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学习过程的一个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个体通过一系列有组织的、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对事物加深认识和印记,对知识进行重组和建构,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我校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探究式学习的现状 通过调查可归结如下:
(一)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够浓,探究的问题过于简单
1、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够浓。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探究式学习中拟定的问题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学生就饶有兴趣去探究结论,问题会牵引着他们进入探究过程。反之,他们就会浅尝辄止,没有耐心和毅力坚持下去,探究过程也平淡乏味,这样的探究式学习也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如果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教师不能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激情,那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难以发挥出来,学生就不能做学习的主人。目前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地处经济比较落后,信息比较闭塞的某些农村地区,学生普遍缺乏主动探究习惯和意识,从而影响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学生缺乏探究学习的兴趣,他们就难以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的问题过于简单。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是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为前提的,因为问题预示着研究的目标和方向,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学习也是如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各种问题,然后再循着问题去搜索各种信息,组织各种材料,寻找问题的答案。可是,目前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探究式学习无论是问题的提出方式,还是探究问题的过程均极为简单,缺乏足够的准备,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更多是为升学作准备而不是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的。例如在上《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综合探究课“建立学习型社会”中,有的教师一上课就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第一: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第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然性。第三: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第四: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条件。第五: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的。从上面四个问题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样的导入这样的问题属于探究性不强的一类问题,或者说不属于探究性的问题,因为问题本身仍能预见学生在整理教材信息的过程中,对思想政治课知识的分析能力、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十分有限,不利于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对此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只能说部分目标达到而已。这就是综合探究课教学过程中探究问题过于简单的表现。显然探究问题的简单化不利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缺乏有效的范例教学,也缺乏充分合理的利用本地资源
1、缺乏有效的范例教学。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都接触了一些思想政治方面的一些知识,了解了一定的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一般方法,也学了一些探究学习的示范,但对于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来说,立即让他们自主开展探究式学习恐怕很不现实。这时,教师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范例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围绕一定思想政治课题组织教学,恰当地把教学内容拟定成合适探究的问题,告诉学生如何利用当地资源收集、整理、分析思想政治信息,最终达成问题的解决。范例探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学生从教材和“前概念”知识中去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的心理倾向,而且使他们对周围环境中的思想政治现象和事例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会对思想政治信息搜集整理、去伪存真、比较归纳等基本方法,最终走向由认识社会到改造社会的目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善于提供可行的教学范例,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探讨空间,以利于学生从观察到模仿再到实践去开展探究式学习。同时学生也应从范例中学会赏析他人的探究过程和成果,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逐渐养成自己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方法。
2、缺乏充分的利用当地资源。据调查,新课程实施以后,部分地区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探究式学习早已有意无意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但很多地区的教师在教学时除了讲授教材上的内容外,较少地把课外知识作为探究学习的课程资源。比如在《经济生活》的综合探究课中可以对当地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当地某些成功企业经营的战略等作为资源进行探究。在《政治生活》的综合探究课中可以从当地政府网页或相关部门收集了解听证会资料、政府如何履行政府职能、当地典型人物和事件等资源进行探究。在《文化生活》的综合探究课中可以从风俗习惯、地区精神、地区文化特色等进行探究。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理论性、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所学内容,并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那么充分合理的在探究式学习中启发学生利用他们所熟悉的本地乡土课程资源,就可以把理论具体化,降低学生理解思想政治课的理论难度,这对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三)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教师专业化水平普遍较低。教学理念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课程观念老化,教育教学行为保守,习惯用老的方法教新的教材;对课改的新理念缺乏深刻理解,教学中“热闹多,门道少,形式主义严重”;专业知识不足,不善于开发和利用当地课程资源;信息素养较低,不会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等。教学仍然是“满堂灌”,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学活动也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教师缺乏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进行教学探究学习,部分老师认为既浪费教学时间,又担心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学生缺乏把握教学内容的能力,因而仍然“走老路”。部分教师认为自己不适应探究式教学下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许多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不高,对探究式学习的要求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教学行为形式化,表面化现象很严重。这使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大大增加了难度。
(四)教学条件限制,探究式学习较少。根据调查,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是住宿生,加之现在很多普通高级中学都进行“扩招”,班额人数过多,这在客观上也为我校开展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进行探究式教学增加了障碍和难度,使探究式活动在操作上存在着困难,因而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就相对少了。课程资源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条件下,很自然地就影响了探究式教学的深度、广度和效果。常此以往,探究式教学在综合探究课中就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现象,即使我们教师也希望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终究因客观条件之故,探究式学习仅仅停留在愿望之中。
诚然,并不是所有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时时处处都适用探究式教学,但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并影响教学效果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科学运用未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但愿这些问题在我们的努力下能早日解决,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三、提高我校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学习效果的几点做法
针对调查的结果,我们课题组根据我校是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综合探究教学中做了以下的努力。
(一)把握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和谐课堂的基本特征:
1、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是师生心灵融通、情感共振的绿洲,师生关系体现出民主、平等、开放、融洽的特征。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课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始终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而学生是与教师完全平等、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学习主人,师生之间呈现一种饱含平等、民主、自由、友善、尊重、理解、信任、宽容、亲情和友爱的平等对话、相互包容、相互共享的合作关系。在和谐课堂中,师生间流淌着温情,师生关系自然而亲近,每一个学生都能毫不保留的敞开心扉,与教师平等地进行知识和智慧的交流、对话,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理解,在精神与意义的沟通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和谐的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堂中,生与生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和谐”关系,他们在课堂中平等地交流、合作和沟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活跃互动的教学过程。在课堂的运行过程方面,和谐课堂展现出完整、生动、流畅的特征。在和谐的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堂中不再是教师支配学生的单向信息输入,而是呈现出师生参与、合作、探究过程的强烈愿望与互动交流的激情和冲动。在和谐的思想政治课堂中,不仅师生间进行着有效、积极的双向互动,生生之间同样存在有序的互动。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与自然、轻松的对话中,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学生的思考、创造和探究的欲望得到充分的引发和唤起。在师生积极参与、交流、探讨和分享的过程中,课堂充满师生的激情、涌动着师生的灵感,弥漫着浓厚的人情味,有序地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精彩生态。课堂成为焕发师生生命力的场所,成为师生自由对话的舞台,成为充满生机与生命活力的广阔天地,成为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创意生成的智慧沃土。在诗情与创意的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的“和谐课堂”中,师生像徜徉在清香四溢的花园里,似流连于美丽如画的风景中,沉浸在美的享受里,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一份人间的智慧和美好的回忆,师生生命得到不断激活、确证、丰富,生命的质量与价值得到不断提升。
3、教学相长的生命历程。在运行结果方面,和谐课堂体现出教师和学生的激情、益智、悦心的共同体验成长的特征。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课堂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课堂意义的有效生成,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夯实学生人生基础的生命历程,而且能使教师的独特教学风格得到张扬,教师教学智慧得以催生和提升,使学校、家长、社会对课堂充满信任和期待。对学生而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和谐课堂不仅能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发展层面上使他们得到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在形成学科认知结构的同时发展和提升其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而且能够使他们体悟和享受真诚互动所带来的欢畅感,达成身心的愉悦,激发生命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品质。在教师方面,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和谐课堂则能引领教师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有效反思,丰富教师的教学体验并提炼上升为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和谐课堂中,师生的学识、智慧、能力和人格得到不断的提升,并在获得认识的同时体验生命力的涌动和精神的升华。
(二)树立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探究式学习的理念
“探究学习”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不断涌现,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图景,而这一发展必然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的仅以文化知识教育为目的的教育体系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美国着手进行课程改革,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的报告中提出了应重视科学的知识结构,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新教育观,其率先倡导的“发现法”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与此同时,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了与发现法相似,但更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学习”(Enquiry Learning)方法。“探究学习”说不是强调儿童中心主义的教学活动,而是通过探究的过程,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结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由于“探究学习”在解决教什么,学什么方面更具体、适用,加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从理论上对“探究学习”进行了论证,从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广泛传播到世界其它国家,并迅速由理科教学扩展到文科教学中。学习心理研究表明,处于13~18岁的青少年生活经验逐渐丰富,思维十分活跃,新的需要与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成为内在动力,推动着思维的发展,他们厌恶教师的“满堂灌”,希望自己的潜能得以发挥,希望通过学习增长智慧。从思想政治学科综合探究课自身的内容看,学科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阐述,是人们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并用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来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有利武器,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制度的变迁,都是人类认识、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具体表现的成果。思辨是问题解决的前提,而问题的解决又极大地丰富人类的创新智慧。实践表明,我们的教学改变了思路,把让学生掌握思想政治课的结论的教学改变为引导学生探索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中所遇问题并尝试解决的教学,寓思想政治信息于探究式学习之中,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的结果有根本的不同。比如“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个问题,如单纯让学生记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教材条文表述转变为学生主动思考如何调整家庭和邻里的生产计划的探索过程,这样的教学会更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三)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流程和操作程序
1、基本流程说明、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分析问题:查阅资料、分析信息、交流探讨——解决问题:在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形成成果,得出结论——拓展应用。
2、操作程序提出问题(设疑与质疑相结合)——分析问题(教师提供查找资料、数据等的相关信息)——查阅资料、数据——收集、整理资料和数据并形成见解——师生、学生交流探讨——解决问题——应用到实践。第一:问题情境:以高中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中心,创设问题情境这是探究式学习的起始阶段,它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知识和社会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问题,诱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动机,确定探究学习的选题。在学习中,学生探究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从而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结合自己在农村的生活体验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因为学生自己在发现问题时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的动机。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使学生明确如何开始进行问题探究学习。“创设问题情境”需要引出的是学生自行探究学习的问题,但是,它与我们通常理解上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解答问题”不一样。它不是(或者不完全是)以设问来组织课堂教学,也不是教师站在问题前面,带领学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创设问题的实际情境,是刺激学生继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包括合情合理的常规性问题,更提倡非常规性的问题,类似于当年在科学界普遍认同的传统下,达尔文提出物种起源,牛顿提出为什么苹果下落等这样一些违反常规的问题。一个大胆的科学设想、一种有争议的新闻事实、一个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一个成功或失败的致富人物,只要是可以引出学生将要进行探究学习的问题,都可以是创设问题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联系社会的发展、社会实践和生活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农实践活动。第二:分析问题:利用当地课程资源,师生共同探究问题。在这个探究阶段,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引导学生收集、整理,然后运用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来确定课题进行探究式学习。这一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一是时间花费长,二是这种学习方式实施时间还不是很长,学生对探究的方法还比较陌生,探究能力低。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逐步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要进行整理、剖析,用以验证课题。教师可以充当信息提供者,为学生提供一些数据、信息,教师应成为是学生的助手,合作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有效引导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围绕,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有三种,一是学生合作探究。二是小组合作探究。三是大班集体探究。第三:解决问题:在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形成成果,得出结论。结语
通过近3年的研究,我们更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上好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是我们一直的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澄清了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误区——第一、并非所有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探究。第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非放任自流。第三、探究教学并非完全排斥其它教学模式。明确了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目标——第一: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深层理解。第二,立足于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第五,促使学生的品德修养由内向外转化。明确了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原则——第一、尊重学生,倡导民主—坚持民主性原则。第二、突出主体,学会合作—坚持主体性原则。第三、突显个性,鼓励创新—坚持创新性原则。第四、注重情感,相互激励—坚持情感性原则。明确了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策略——第一突出主体,自主探究的策略。第二、启迪思维,创设问题的策略。第三、多维互动,合作探究的策略。第四、发挥主导,创设情境的策略。明确了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几对关系:第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第二: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第三:学习结果与学习评价的关系。等等一切都是我们在实践综合探究课并不断进行思考而得出的结论。这些结论对于我们继续上好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和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进行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第一: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够浓。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探究式学习中拟定的问题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学生就饶有兴趣去探究结论,问题会牵引着他们进入探究过程。反之,他们就会浅尝辄止,没有耐心和毅力坚持下去,探究过程也平淡乏味,这样的探究式学习也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第二、探究问题过于简单。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无论是问题的提出方式,还是探究问题的过程存在简单化,缺乏足够的准备,学生对的探究式教学是为升学作准备而不是从自生学习需求出发的。第三、缺乏有效的范例教学。第四、由于条件限制存在缺乏充分的利用当地资源的问题。第五、有的教师的教学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第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条件需进一步改善。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必须在以后的教学过程努力去克服和改进的。
第二篇: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探究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教学设计
来源: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网 修改:番禺象贤中学黄映坚
[探究依据] 本单元综合探究活动是落实课程标准“1.1理解金钱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教材以正确认识货币和正确对待货币为主旨,从“金钱是什么?金钱能做什么?金钱应该如何获得?金钱该怎样使用?”等方面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明确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获取金钱的正当手段、学会合理支配金钱等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学生对待金钱是既熟悉又陌生,学生的金钱观又有多样性。[探究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和深化对货币本质和货币基本职能的认识;理解根据价格变动和收入增减合理安排经济生活的道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剖析各种观点的思辩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分析、比较和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在共同学习的活动中,体会合作探究的愉悦,学会分享与合作。[探究策略] 根据探究目标,如选择“辩论式” 教学策略。[探究准备]
1、在学习了神奇的货币一课以后就可以告知辩题,如正方:金钱是万能的与反方金钱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拾金不昧应当索要回报与拾金不昧不该索要回报;中学生需要学会理财与中学生不需要学会理财等。
2、学生自报辩题,教师根据自报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布置收集与辩题有关的资料,如古今中外的人对金钱的看法;有关金钱的故事或案例;了解中西方中学生理财情况;走访当地拾金不昧的先进人物等。
3、小组同学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辨别信息的真伪,提取辩题的有效信息,有条理、有逻辑的整理信息并加以判断,最后得出结论,形成自己的观点。
4、小组同学进行辩手分工,根据自己承担的辩论任务撰写主要辩词。[探究实施]
1、教师宣布辩论的有关规定、程序和要求。
2、辩题双方按正规的辩论赛规则和程序开展辩论。
3、教师要随时纠正和规范学生的行为 [探究评价] 探究评价以教师为主,学生也可以参与。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客观公正、充满期待的评价能够激励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第三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探究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探究
一、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主线,学生围绕问题主动构建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从教学过程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1、问题为主线,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问题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教学的终点和延伸。以问促思,以思生疑,以疑促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交流学习,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发展。
2、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促进者。而学生由知识的被动建构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在内驱力的作用下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为了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这种教学方式有所了解,下面结合高一经济常识《商品的价值量》一框的教学作简要说明。
1、创设情景,营造氛围。
心理学实验证明:在宽松自由的时空内,一个人的思维最活跃,人的创新性思维活动也体现的更为突出。颤抖的手写不出好字,恐惧的心理提不出好问题。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融洽、愉快、和谐、自由、坦然的教学氛围,要善于使用夸奖的言辞、友好的微笑、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使学生感到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让思维驰骋,提出疑难假设,在讨论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商品的价值量》教学时,出示三幅漫画:漫画一,拿破仑用银碗宴请宾客,而自己用铝碗;漫画二,沙皇奖给门捷列夫一只铝杯;漫画三,第28届奥运冠军刘翔高举金牌。在出示漫画时,用故事的形式加以叙述,通过生动形象漫画,调动学生学习情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景。
2、提出问题,引发思维。
思起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没有问题就没有真正的思考,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造。问题是学生进入探究状态的导火索。因此,设计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于问题设计得是否合理、科学。问题哪里来?一方面来自于教师。教师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内容,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问题,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挖掘问题,使问题的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并且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还要有梯度。另一方面来自于学生。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以问题为主线的探究式教学的实质和基本作用就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存在问题,才能使学生不满足现状,去投身于创造活动之中。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得出问题的“问题意识”。例如,从漫画情景中唤起注意:涉及那些东西?我们要研究的是什么?研究谁与谁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回答,引出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等概念,使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在学生初步建立了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概念后,进而设问价值量的大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思考后纷纷作出回答:和劳动时间多少有关,和个别劳动时间有关,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关,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有关,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有关等。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在这些结论中,尽管有些是错误的,但教师始终要用赞赏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3、自主探究,自我纠错
对于以上的问题,教师先引导学生从理论上进行思考,积极思辨,通过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从理论上解决部分问题,而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具体数据通过计算进行探究。此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架设知识的桥梁与阶梯,启发学生的思维,指点学生如何运用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并对课堂教学秩序进行适当的调控,使课堂教学开放有度、有序,搜集相关的信息,为交流反馈、完善结论的环节作准备。
4、协作学习,互释疑难
在学生独立探究后,教师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遗留的问题和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相互交换,发表见解,使同学形成一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治学作风。此环节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讨论中搜集普遍性的问题,同时给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开拓解题的思路,鼓励每一同学发表高见,特别要引导平时不善言的同学谈出自己的看法。
5、交流反馈、完善结论
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后,教师及时汇总学生的探究情况,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发表在探究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用赞赏的态度,激励的语言,友好的微笑倾听学生的发言,使学生在毫无压抑的氛围中陈述自己的观点,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态度。此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是正确的,但有些仍然是错误的,如学生得出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有关,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观点,而应循循善诱,铺设认知的台阶,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使学生得出商品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完整的结论。
二、以场景再现作依托,设计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情感共鸣作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创设情境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设计,一是进行功能设计,二是进行方法设计。
所谓功能设计,就是创设情境服务于不同的教学需要。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引发内容。通过创设情境,巧妙地导入讲解教学内容,使学习水到渠成。例如,在学习“矛盾”概念时,教师可先讲一个小故事:一个船夫在很急的河水中驾着小船,船上坐了一位哲学家。航行中,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历史吗?”船夫答:“我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过了一会儿,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答:“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正当哲学家与船夫继续交谈时,一阵飓风把船掀翻,哲学家和船夫都被抛进河里。这时,船夫喊:“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回答:“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这一情境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趁机开导学生:“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每个人只有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才能立足于世,才能不致使自己陷于窘境。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引发思维。引出内容的目的还在于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内容时,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现在穿的衣服、用的文具是不是商品?”这一疑问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他们迫不及待地查看教材,积极思考,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所谓方法设计,就是以不同的手段来创设情境。常见的有:
1、语言描绘法。即用规范、精确、形象、生动、幽默、优美的语言来叙述趣味性的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当前国际与国内所发生的事件、相关的经济与政治等社会现象。丰富生动的语言是一种优良的情境创设手段。
2、画面再现法。即利用挂图、课本插图、漫画或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此法给学生的印象比较直观、深刻。
3、有意示错法。即教师故意在讲课中设置一些学生在现有知识水平上能够发现的错误,然后让学生辨别并予以纠正的教学情境创设法。例如,在系统地把握“决定和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的时候,教师可有意设置一个“陷阱”:桔子刚刚上市的时候,价格比较高,随着市场上供应量的增加,不久价格就会逐渐下降,越来越便宜,因此,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着商品价格的高低。有些学生会认为现实情况确实如此,表示赞同;有些学生知道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两种观点显然抵触;还有学生表现困惑不解。于是,矛盾激化开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对书本只是的理解。
三、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设计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主题,讨论交流,实现师生多边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学相长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互动式教学设计应以“平等交往”作为前提。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意义构建。要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交往,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课堂的“主宰”转为“平等中的首席”。如此的互动交往才能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
互动式教学设计应以“思维互动”作核心。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以活动频繁作为互动的标志,不能仅以气氛活跃作为互动的尺度,师生互动的本质应把握在“思维互动”上。实现“思维互动”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趣味引“动”。即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如寓言、典故、幽默、漫画、时政材料等,把他们带入课堂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学习“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这一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时,教师可引用一则广告语:“蓬头垢面进来,容光焕发出去。”学生立即被吸引过来,此时教师及时让学生思考:此广告语怎样体现矛盾的对立统一?学生很快抓住“进”与“出”、“蓬头垢面”与“容光焕发”的对立统一,而且由此赞扬了理发师的劳动,因为正是他们的劳动,才使“蓬头垢面”转化为“容光焕发”。接着教师抓住契机,进一步提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对立统一?通过幽默风趣的广告语言,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浅显化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2、问题激“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学习可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关键是问题应由师生双方交替提出,若问题仅由教师提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互动”。例如,在“一国两制”的教学中,分析台湾问题时,教师可提出有关台湾的历史方面的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并一起分析台湾的现状,剖析了李登辉“两国论”的实质和危害性,大部分学生对此问题都达成了共识,然而,当有学生沉着地亮出了异议:“我们为什么不能象印尼的东帝汶,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来解决台湾的归属问题呢?”,一石击起千层浪,立即引起了同学的议论。这时教师首先应表扬学生的勇气,鼓励学生的思维,然后从更高更远的角度与同学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
四、以开放题为载体,设计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而言的。它是指把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体系中进行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融入学生的直接经验、现实问题,实现内容的开放化;突破教师单向的传承,融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方法的开放化;走出教室,实现空间的开放化等。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方法、开放的空间,打破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限制,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因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用开放题作为载体,来承载开放式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设计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设计思想政治课开放题可从四个方面来体现“开放”理念:
1、开放结果。即没有所谓的唯一标准答案,对于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追求的是获得结果的过程。要求学生在给定的条件下,不断地寻求多种可能存在的答案,例如哲学第三课的练习:你认为要提高自己的素质,自己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类运用哲学道理来分析自己的题目,它的具体答案是不可能一样的。这样的题目设计可以不断开拓学生思维创新的空间。
2、开放方法。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而不必拘泥于固定的问题解决程序。例如,在学完“价值规律”后,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春节期间购买鸭梨为什么比国庆节期间价格高?对这一问题解决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也可以合作探究,进行讨论,当然还可以指导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社会调查,把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眼去看,用心去体会,培养了他们的主体意识,锻炼了他们的潜能,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3、开放内容。即所提问题与课本知识有关联,但教材涉及不多或不深,需要学生借助独立的思考和实践活动,提出创造性的见解。例如,在学经济学第六课时,在讲如何选择正确的家庭投资,针对学生中相当部分的家长购买了债券或商业保险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当一回家长,假如你有10万元你打算如何花,每人设计一份“家庭投资计划”作为作业。又例如,在学习经济学第四课,在讲解我国日益严睃的就业压力形成的社会原因之后,谈解决压力的出路并引伸出“如何看待民工潮”。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掌握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又结合了社会实际,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基础。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接触现实生活,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书本知识,增长社会知识,提高观察力、分析力、探索力,拓展学生的潜能,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达到三者的有机统一。
课程改革为实现教学改革和培养人才设计了宏伟蓝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作为联系课程与学生纽带的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工作,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进素质教育更进一步的发展。
第四篇: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微课教学设计探究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微课教学设计探究
摘 要 以微课为研究对象,就其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设计及其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微课;互联网授课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7-0148-02
前言
微课是以视频教学为基础,按照相关的课程教学要求、标准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形式,具有短小精悍、丰富度强、效率高等优点,可以将学生零碎的时间整合起来用于学习,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授课形式,其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确保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师必须合理设计微课内容。信息技术课程微课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学生为主体来录制微课 学生可以借助微课提前预习信息技术课程中所学的内容,以更好地弥补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所以为了确保微课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尽量保持微课制作的趣味性,以充分吸引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微课的学习中来。另外,当前的中学生大都已经基本具备完善的认知意识,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并且对于学生这个身份已经显得厌烦,那么学生在放学后喜欢转变学生这个角色,非常需要朋友来倾听自己的心声。因此,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以朋友的身份来为学生设计微课内容,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欣赏微课,以更好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来。比如在设计微课时,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尽量避免采用“你们要/应该……”等生硬表达词语,而应该用“我们应该……”等词语来表述自己与学生间的平等身份,从而使学生切实从微课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感,提高微课设计的质量。
微课配音要尽量选用本地语言 在微课设计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中去学习有关的知识,信息技术教师要尽量采用本地语言来为学生设计微课内容,以尽量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可以在最熟悉的语言氛围中去学习有关的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比如针对那些学生来源地域不同的学校,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要尽量选用普通话来进行配音,以使全体学生均可以了解有关的学习内容;以粤语为主要语言的地区,可以选用粤语和普通话两种语言,分别设置微课的语言,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以确保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有关的知识。
适当增设教师的个性化头像 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按照微课设计的步骤来进行,那么所设计的微课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会在观看一段时间后出现乏味、枯燥的感觉,微课的学习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增加微课设计的个性化因素,比如在微课设计的时候适当增设个性化头像,对有关的信息技术知识要点进行讲解,以充分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增强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效果。
在微课设计中适时添加字幕 设计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微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微课中所设置的各种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适当适时增加一些微课字幕来对必要的微课内容加以详细阐述。这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授课教师的言语表述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或者录制环境可能存在噪音等,使学生听不清,或者在听的过程中存在遗漏或者误解的问题。通过课件中这些字幕的合理添设,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合理选择微课中PPT的背景色调 在录制信息技术课程微课的时候,信息技术教师大都会选择PPT作为课程讲解的主要形式,但是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很少或者没有接受美学色彩方面的培训,他们所制作的微课中PPT的背景色彩要么杂乱无章,要么色彩单一,无法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微课应用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在制作微课中PPT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结合微课的内容来合理设置PPT的背景色彩搭配方案,增加微课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比如,针对信息技术方面的数据标注、操作步骤或者基本理论概念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要尽量选择绿色、蓝色或者黑色等冷色调背景;针对那些特别重要或者属于结尾归纳总结性质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师要尽量选择黄色、红色、金色或者橙色等暖色调作为课件PPT的背景色彩;等等。通过这种不同色彩的背景,可以避免学生出现视觉审美疲劳,增强微课设计的观赏性,以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微课课堂的学习上来,增强学习效果。微课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不同课程类型选用不同微课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通常主要包括新课讲授、操作复习课以及综合创作课等。为了确保微课应用的合理性,必须针对不同的课程类型选择不同的微课来开展教学。
首先,针对新课的讲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理解和应用这些待学的新信息技术知识,就必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避免使学生感到乏味而失去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因此,微课的应用必须要建立在学生对于新授课知识全面分析基础上来合理设置微课内容,从而采用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来以优生带动差生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其次,针对操作复习课的微课应用而言,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操作要点制作不同专项的操作演示微课,让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来学习有关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合理掌控各个操作步骤的要点,确保复习内容不存在遗漏的问题。
最后,针对综合创作课方面的微课应用而言,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为学生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增强学生的创作意识。
在不同教学环节中合理引入微课 通常而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导入环节、重点知识操作讲授环节以及课堂小节环节等。下面就这三个方面教学环节的微课导入进行详细探究。
1)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微课。课堂导入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其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否被有效激发。为了使学生在最短时间以最高效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中,必须增强课堂导入的质量。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直观、生动的微课,引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帮助他们快速投入课程学习中,以更好地实现课堂角色的转化,增强学习效果。
2)在教授重点操作知识环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些重难点方面的信息技术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微课。这些短小精悍的微课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也要有利于化简为繁、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去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效果也自然非常理想。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层次性学习,使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均可以有所提升。
3)在课堂小结环节,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将课程教学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要适当配上教师的精辟语言,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使学生更好地总结这些零碎的信息技术知识,从而切实巩固和提升所学的教学内容。结语
总之,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大批“微”事物频繁出现,而微课则是教育微时代的产物。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内容,更应当身先士卒,合理运用微课来开展教学,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国颐.中学信息技术微课的制作与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15,15(7):31-33.
第五篇: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教学大纲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36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针对二年级或三年级本科生开设的学科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实践训练,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开展具体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的教学素养与实践能力,引导他们了解和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和实践,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学政治教学以及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等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相关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拓宽学生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使学生认识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了解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发展状况,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中学政治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要素、教学环节、教学方案、教学评价的合理设计,并能够注意思想政治教育设计与其他课程教学设计的联系与区别,在老师教学和学生案例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授课能力。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应当力求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突出教学设计的案例教学与实际训练相结合,最终形成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重点是要求掌握思想政治学科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要素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要素设计、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的概念、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以及教学设计的方法、手段;难点是如何解决教学设计各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各讲重难点详见第二部分。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适当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加强学生课堂讨论力度,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考试采用非闭卷方式,主要结合平时成绩综合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学习中力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除运用讲授法、练习法、实验法等常规的教学方法之外,我们根据课程的特点及高校学生的学习特征,运用了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1.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案例的呈现、点拨、分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讲解本课程包含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表象积累,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实践任务,提供设计案例和研究工具,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形成设计作品,实现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3.基于主题-资源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课程知识,选择有代表性的学习主题,围绕主题提供丰富而大量的学习资源,如研究论文、设计案例、教学实录、网络资源等,便于学习者浏览、观摩、参考、开展研究性学习,形成对主题的认识。
4.微格教学训练方法。教学设计的实验内容是运用微格教学训练的方法,利用微格系统教学训练的环境,通过观摩示范---教案写作---技能实践过程记录---评价反思的程序进行,其目的是可以将学生设计的教学设计方案运用于模拟课堂,体验感悟信息化教学能力是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反思-提高的循环过程逐渐养成的。5.其它教学训练方法。教学训练方式多样。平时应坚持练习讲普通话、练好字,逐步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教师应当具有的口才、书法以及其他各种才能,都需平时练习。否则到真正上讲台时在临时抱佛脚就来不及了。此外还要学着编写教案,进行试讲、说课以及进行微格教学录像等,提高教学技能。这既可以提高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理论和方法的认识,又可以增强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能力。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教学,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中最根本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由于该课程是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过程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所以在学习中必须采取教学论理论和教学活动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部分 大纲内容 第一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教学设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等基本概念的含义,把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明确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熟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学会用这些理论设计具体的课堂教学。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明确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概念的界定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概念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特点
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层次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二、实践依据
第三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程序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体现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 4.体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1.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阶段 2.教学设计的中期分析阶段
3.教学设计的后期分析阶段,即教学设计的评价阶段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教学设计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定义?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3.简要回答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4.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程序? 第二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要求理解并掌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计等基本概念的含义,把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明确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熟练运用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会用这些理论设计具体的课堂教学。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方法、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二、思想政治教材和教学参考
三、中学生的需要
四、社会的需求
五、教学环境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标应体现全面性与适应性
(二)教学目标要具有层次性
(三)教学目标应着力价值引领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设计准备阶段的方法 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
2.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3.全面分析学生情况,捕捉学生认知的兴奋点。4.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开放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形成阶段的方法 1.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2.准确的行为动词。3.限定行为产生的条件。4.确定行为结果的标准。理解•反思•探究
1.中学政治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简要回答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3.简要回答教学目标形成阶段的方法?
4.结合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论述从认知、能力、思想、情感、态度及行为等几个方面来考虑和确定教学目标。
第三章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时数:3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教学策略概念,理解教学策略选择的依据和原则,能够选择并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教学策略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第一节 教学策略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一、教学策略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1.注重新课程环境对教学策略的要求 2.根据学科教学特点来选择教学策略 3.从实际出发来选择教学策略
二、教学策略选择与制定的注意事项
1.教师应对教学目标等各种影响教学的可能因素有明确认识 2.着重考虑预期的教学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实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策略3.对具体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灵活选择和创造
第二节 几种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生成性教学策略
二、替代性教学策略
三、指导性教学策略 【思考题】
1.为何要重视新课程环境对教学策略的要求? 2.如何根据思想政治学科特点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 3.教学策略选择与制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4.生成性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要领是什么? 第四章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要素设计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基本要素,明确对教学要素进行科学设计的重要性;明确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各个教学要素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包括教学主体行为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等要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教学重点:教师的教学行为设计、学生的学习行为设计、教学内容设计的操作方法、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
教学难点:教师的教学行为设计、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 第一节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主体设计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设计 1.对待学生的行为设计 2.对待自己的行为设计 3.开展教学的行为设计
二、学生的学习行为设计 1.阅读思考 2.课堂听课 3.讨论辩论
第二节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内容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界定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体现基础教育的特点 2.反映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3.符合中学生的实际 4.具有思政学科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设计的操作方法 1.教学内容划分 2.教材内容分析 3.教学内容选择 4.教学内容组织 5.教学内容呈现
第三节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1.要素组合式 2.方法组合式 3.程序组合式
三、启发式及其在教学方法设计中的贯彻 【思考题】
1.对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 2.如何写教学后记?结合实践,写一篇教学后记。3.教师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
4.简要介绍思政学科教学内容设计的操作要领。第五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学时:7学时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教学环节设计的基本要求;掌握教学环节设计的常用方法和基本内容,具体为解决“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教学环节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教学难点:教学环节设计最优化的实现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环节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环节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一,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施与达成来设计,应该突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而不是与教学目标相脱节。
第二,应该明确指导思想。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上。围绕如何体现和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体现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与情感的交流,如何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来设计。
第三,教学过程中各环节层次清晰,环环相扣,衔接过渡自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环节设计的常用方法
(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环节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导入设计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导入设计的功能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导入设计的方法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导入设计的原则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语言设计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语言设计的类型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语言设计的要求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提问设计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提问设计的功能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提问设计的方法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提问设计的要求
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板书设计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板书设计的功能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板书设计的方法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板书设计的要求
五、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小结设计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小结设计的功能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小结设计的方法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小结设计要求
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设计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设计的重要性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设计的方法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设计的要求 【思考题】
1.简要介绍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导入设计、教学语言设计、教学提问设计、教学板书设计、教学小结设计等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2.研究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或观摩一定的课堂教学实录,分析它们在教学导入、教学语言、教学提问、教学板书、教学小结等方面设计上的基本方法和典型特色。
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一些有自己特色的教学导入、教学语言、教学提问、教学板书、教学小结等设计方法,并进行相互交流。
4.选择思想政治学科一定课题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导入、教学语言、教学提问、教学板书、教学小结等的设计。
第六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时数:7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案 类型,把握思想政治学科学期教学方案、单元教学方案和课时教学方案的基本结构和设计方法。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的教材内容,结合实际,进行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设计。了解思想政治学科说课的类型,把握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能够进行说课设计。
教学重点: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结构和设计方法。说课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方法的最优化。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模块(学期)教学方案设计
一、思想政治学科学期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思想政治学科学期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单元与课时教学方案设计
一、单元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单元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三、课时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四、课时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思想政治学科说课设计
一、说课及其类型
二、说课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三、说课设计的基本要求
四、说课设计案例与实践
【思考题】
1.思想政治学科教师为何要重视各种教学方案的设计? 2.简要介绍模块(学期)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3.选择中学思想政治课一课或一单元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并交流。4.什么是说课?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5.选择中学思想政治课一框内容进行说课设计。第七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学评价的含义和功能,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掌握并运用教学评价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设计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设计的基本方法。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概述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的含义
(一)评价和教学评价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的作用
(一)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
(二)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三)教学的导向作用
(四)调控矫正作用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
四、教学评价的类型
五、教学评价的发展与发展性评价 第二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标准设计
一、对教师人格的评价
二、对教师课前准备的评价
三、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一)教学过程
(二)教学方法
(三)教学能力
(四)教学效果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方法设计
一、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设计
二、思想政治学科学习评价方法设计 第四节思想政治学科试题设计要领
一、思想政治学科试题设计应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二、思想政治学科试题设计应强化主干知识和知识整合
三、背景材料应体现导向性 【作业】
1.如何理解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的含义?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应坚持哪些原则?
2.教学评价主要有哪些类型?这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对当前教育评价改革与发展有何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4.教学评价又哪些基本要素?为何当前提倡多主体评价?
5.什么是教学评价标准?教学评价标准有何要求?如何设计思想政治学科课堂评价标准?
6.思想政治学科课堂评价量表的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按照设计要求自己做一个课堂评价量表。
7.随堂听课交流评价的好处是什么?如何进行随堂听课交流评价? 8.思想政治学科学习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哪些?设计并运用这些方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9.结合个人实际,谈谈自己对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命题的看法。
10.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设计若干套思想政治学科考试试卷,与同行交流,分析其优缺点。
第八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技术支持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及作用,能够使用思维导图软件进行教学设计框架的设计。掌握设计电子档案袋的方法,了解常见的电子档案袋创建软件。能够使用Word制作试卷模板,了解常见的试卷制作软件。能够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型课件。能够使用电子白板软件制作交互型课件。
教学重点: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框架的设计,设计电子档案袋的方法,使用Word制作试卷模板,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型课件,使用电子白板软件制作交互型课件。
教学难点:使用电子白板软件制作交互型课件。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工具
一、思维导图工具——MindManager
(一)MindManager简介
(二)MindManager的安装
(三)MindManager 2012操作界面
(四)创建思维导图
二、教学评价工具——电子档案袋
(一)电子档案袋概述
(二)电子档案袋的设计与创建
三、试卷制作工具
(一)使用Word制作试卷模板
(二)利用专业试卷制作工具制作试卷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课件设计工具
一、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型教学课件
(一)演示型教学课件概述
(二)PowerPoint演示型教学课件制作方法
(三)PowerPoint演示型课件制作技巧
(四)PowerPoint演示型课件使用技巧
二、使用电子白板软件制作交互型教学课件
(一)交互电子白板概述
(二)使用电子白板软件制作交互型课件 【思考题】
1.结合平常的教学实践和本章的内容,谈谈信息技术在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过程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2.反思平常的教学实践,看看哪些地方信息技术使用得得当,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改进?3.利用信息技术,选择思想政治课中的一节,进行教学设计,并开展教学实践,体会信息技术带给教学设计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