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概念教学中的逻辑性

时间:2019-05-12 18:0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理概念教学中的逻辑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理概念教学中的逻辑性》。

第一篇:物理概念教学中的逻辑性

物理概念教学中的逻辑性

准格尔旗第一中学 周光宇

摘要: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物理概念,帮助学生形成逻辑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本文将分别从物理概念和逻辑思维两个方面强调两者各自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影响,说明两者结合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两者的结合在物理教学中的体现。关键词:物理概念;教学;逻辑思维;结合 物理概念的重要性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其实是在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当然就谈不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物理概念教学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础,更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1.1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最重要的基石

纵观物理学内容,大体可以分为物理现象、事实、概念、规律和理论。其中物理概念是物理规律和理论的基础。因为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原理、公式和定则等)揭示了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例如,如果学生对力、质量和加速度这几个概念搞不清楚,那就无法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定律,更谈不到正确应用了,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一系列物理概念作为基础,就无法形成物理学的体系。例如,若没有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磁感应强度、电磁感应等一系列概念,就不能形成电磁学;同样,若没有光源、光线、实像、虚像等一系列概念,也就无法形成几何光学。所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首要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

1.2 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

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中既不易教也不易学的内容。目前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症结之一就在于物理概念教学没有学好。概念不清就会越学越困难,怎么还谈得上知识的灵活运用呢?事实上,能否使学生逐步领会某些重要的基本概念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一章节的学习,而且会影响对整个物理学的学习。所以,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教学成功 的关键。

1.3 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在物理环境中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或者用实验对结论进行检验,要运用物理学方法,通过复杂的思维过程把新事物与自己认识结构中原有的概念联系起来,通过同化或顺应来认识和理解新事物;形成初步概念以后,还要从与其它概念的比较、分析中不断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引导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和发展对概念的理解,是学习物理学方法、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过程和途径。

物理概念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凝结着很高的智力价值,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能力的好材料。另外,在物理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形成物理概念,还可以领会蕴藏其中的物理方法,体验科学精神。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它是作为对认识着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它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2.1 逻辑思维的特点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它与形象思维不同,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

2.1.1 逻辑思维要遵循逻辑规律

逻辑思维要遵循逻辑规律,这主要是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辩证逻辑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规律,违背这些规律,思维就会发生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形而上学等逻辑错误,认识就是混乱和错误的2.1.2 逻辑思维是分析性的

做逻辑思维时,每一步必须准确无误,否则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常称它为“抽象思维”或“闭上眼睛的思维”。在逻辑思维中,常使用否定来堵死某些途径。

2.1.3 逻辑思维是人脑的一种理性活动

逻辑思维是人脑的一种理性活动,思维主体把感性认识阶段获得的对于事物认识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并按一定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逻辑思维具有规范、严密、确定和可重复的特点。

2.1.4 社会实践是逻辑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实践的需要决定人们从哪个方面来把握事物的本质,确定逻辑思维的任务和方向。实践的发展对于感性经验的增加也使逻辑思维逐步深化和发展。逻辑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凭借科学的抽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自觉性、过程性、间接性和必然性的特点。

2.2 培养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2.2.1 逻辑思维能够提高人的素质

逻辑在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其优秀品质方面也具有多方面的功能。首先,逻辑能培养人的耐心细致、客观公正、坚持真理、坚持科学的品质。逻辑是规范性科学,人们学习逻辑,能使自己的言行更具有规范性,促使自觉遵守和运用逻辑规则的意识和行动,使人们思想更加严密、更加确切地反映客观实际和更准确地表达思想,有益于杜绝偏见、摈弃恶习;其次,逻辑能培养人们毅力、增强其自信心。逻辑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形式化、公理化科学,学习逻辑本身就需要学习者有毅力、有恒心、有知难而进的精神,因此学习逻辑对学习者而言本身就是对毅力和恒心的考验、检测与培养。最后,学习逻辑可使人充分体会到理性思维的力量,提高利用理性思维探求真理的意识,增强人们的自信心。2.2.2 逻辑学具有科学教育功能

逻辑学发展至今,已是一门纷繁而系统的科学体系,尤其是现代逻辑,它已是与现代数学相通相融的一门精确性科学,不仅与数学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符号数学、逻辑代数等多门数学分支,且与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生物学、系统科学等结合起来,例如,在物理学领域,为了理论的系统化,达到在理论范围内运用推理有更大的严格性,并且对这些理论做出比较合乎逻辑的评价,就需经常运用公理逻辑方法,当今物理学中的力学、热力学、光学、原子力学和宇宙学的某些内容都是从逻辑公理化角度来阐明的。因此,学习逻辑学,就是学习一门十分严密精确的科学、从中会受到多方面(尤其是公理化)的科学熏陶。逻辑学无疑有科学教育功能。2.2.3 逻辑具有人文教育功能

逻辑与哲学从一开始就是紧密结合的,现当代逻辑基本上可称之为哲学逻辑,学习逻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现当代哲学尤其是西方哲学的学习。逻辑又是与语言密不可分的,通过逻辑尤其是语言逻辑的学习,不仅有助于逻辑学科素养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对语言更深层次的掌握和运用,因此学习逻辑也是间接地学习、应用和研究语言。逻辑学与伦理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政治学等一切人文科学都有紧密的结合,形成各种应用逻辑学或逻辑的各科应用,学习这些逻辑学,不仅是学习逻辑学本身,也是学习相应的人文科学。由此,逻辑具有多方面的人文教育功能。2.2.4 逻辑思维能够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标志,创新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实施创新教育的措施、途径和方法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但逻辑教育无疑是培养人们创新思维、提高人们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根本方法。这主要是由逻辑的实质所决定的:创新基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有机统一,创新过程实质上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互补过程,而且就非逻辑思维而言,非逻辑思维本质上是不可能脱离逻辑思维而存在的,要依靠逻辑思维,甚至于非逻辑思维是可以化归为逻辑思维的。所以创新思维是一种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是逻辑思维过程的产物。物理概念教学中的逻辑性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简称新大纲)对物理概念的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重视概念的建立过程,强调概念“教学要思路清楚,使学生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并指出“学生不仅要学到物理知识的结论,而且应该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了解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深入的”。

3.1 物理概念教学中的顺序安排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学生物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的顺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部分将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一章 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为例来说明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如何注重教学顺序的安排,以及在循序渐进中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概念的逻辑思维。

速度这个概念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接触过,因此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把速度这一概念加深印象。首先是速度的引入,要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速度的存在,例如两个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发生不同的位移时,学生可以判断哪个物体运动的快慢;在不同的时间内发生相同的位移时,学生也可以判断哪个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是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时怎样来判断哪个物体运动的快慢?学生在此基础上,学生会自己会寻找解决的办法,从而认识速度这个概念。其次给出速度明确的定义既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再次从速度的定义中用物理符号来代替文字描述即vx ;从速度的表达式中顺理成章地得出t速度的国际单位;接着,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一定会有学习它的意义,而速度可以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最后介绍速度的矢量性,矢量性包括方向和大小两个方面,因此再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来了解速度的矢量性。学生从以上几个方面了解速度之后,后面的知识,学生就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自主学习习近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只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指点就可以了。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既培养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可谓是一举两得。

以上只是针对“速度”这节内容提出的部分方法,当然物理概念教学中除了像速度这样运用比值法来定义的概念之外还有关于现象的概念等等,但是,不管是哪种物理概念,学生都要经历认识新概念,了解新概念,运用新概念这样的阶段。所以教师在讲解新概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学生学完一节课后在头脑中会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而不是很多的零散知识。

3.2 物理概念教学中的逻辑推导

有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从逻辑推导中得到的,正确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时候,为了要证明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可以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推断过程来帮助学生相信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即假定大石头的下落速度为8m/s,小石头的下落速度为4m/s,当把两块石头捆在一起时,大石头会被小石头拖着而减慢,结果整个系统的下落速度应该小于8m/s;但两块石头捆在一起,总的重量比大石头还要重,因此整个系统下落的速度要比8m/s还大。这样,就从“重物比轻物落得快”的前提推断出了互相矛盾的结论,接着引出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证明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5

总结

高中学生尚缺乏物理学知识的系统学习,难以理解和体会物理概念形成中所蕴涵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因此,教师应通过自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再创造,从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挖掘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并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向他们展示,启发学生的思考和领悟能力。这对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张维善等.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3]黄恕伯.物理教学中如何“重过程”.物理教学探讨[J],2004(7).

[4]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教学思维方式的必然选择.课程·教材·教法[J],2008(2).

[5]梁树森.促进概念变化的物理教学.物理教师[J],2005(4).

第二篇:物理概念教学

摘要:本文阐述了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概念氛围;鼓励学生,尝试定义概念;讨论交流,正确规范概念;多种方法,科学记忆概念;巧设问题,灵活运用概念”

五步开展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概念 五步教学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高中物理课中“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而高中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李政道在回答怎样才能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时就曾强调: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可以说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表明物理概念是物理中既不易“教”也不易“学”的内容,下面我就如何通过“五步”开展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第一步曲:创设情景,营造概念氛围

创设概念教学的情境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物理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对于缺乏理性认识的中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如果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去创设恰当的“境”,激发学生的“情”,杨振宁说过“让学生站在问题开始的地方,要面对原始的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的认识比较容易地进入概念,而且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好奇转变为兴趣爱好,由兴趣爱好转变为对物理概念知识的渴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新奇、积极的心态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很快就能灵活掌握物理概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加速度概念的教学是一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创设这样的情景:磁悬浮列车以432km/h高速匀速运行了8s时间,蜗牛在10s内速度从0加速到0.1cm/s,让学生体验速度大与速度变化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接着给出下列案例:普通轿车0→100km/h用时20s;旅客列车0→100km/h用时500s,让学生建立起速度变化相等时变化有快慢的初步概念。再给出例1:兰博基尼Murcielago跑车0→100km/h加速时间4.0s;例2:麦克拉伦F1LM跑车0→100km/h加速时间3.2s;例3:宝马Z4跑车0→60km/h加速时间3.2s;例4:F1方程式赛车0→300km/h加速时间15.6s。让学生分析例1与例2──速度变化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分析例2与例3──变化的时间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比较例2与例4──速度变化不同,变化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在探究中逐渐形成速度变化快慢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了如何比较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我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物理过程、重现问题涉及到的情境而把学生一步一步地“带入加速度”物理情境,引导深化学生的思维,再经过进一步的反复、强化后,使学生

对加速度的概念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第二步曲:鼓励学生,尝试定义概念

通过第一步的创设情境,让学生主观感受到的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学生对加速度有了具体的物理图景后,加速度方向的理解如何来突破呢?我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A车在2秒的时间内速度由10m/s变为15m/s,则它的加速度是多大?B车在3秒的时间内速度由10m/s变为2.5m/s,则它的加速度是多大?让学生感受,让他们自主认识到加速度只有大小还不能说明具体问题,要说明具体问题一定需要另一个因素,这一因素即为加速度的方向,学生们恍然大悟,有豁然开朗之感。要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步,必须经过一段教学过程才能完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像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知识,掌握更牢固、更持久。当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具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教师鼓励学生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尝试给有关的概念下一个恰当的定义。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物理素质,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在教学中,只要引导得当,很多概念的定义,学生基本能归纳准确。对物理概念的教学也应该有长计划,短安排,绝不能期望短期内完善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基本概念的初步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学体会,琢磨概念的内涵。然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定义进行剖析,加深理解,最后附上部分练习题。如各种力,位移,动量等物理量的教学我就采用先引导,后由学生自己对物理量定义,然后逐步完善。这样作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一个物理量产生的条件和怎么样给它以定义。如电场强度,磁感强度,电势通过这样的程序教学,使学生逐步领悟物理学中概念产生的特点,同时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

第三步曲:讨论交流,正确规范概念

通过第一步和第二步后,学生回顾速度的概念: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即物体位置变化快慢。定义式v=Δs/Δt让学生猜测加速度的定义式是什么。由学生得出加速度a=Δv/Δt。即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也可以说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学生基本上可以从文字语言描述加速度和数学语言描述加速度;但由于学生所具有的物理知识不足和思维的局限性,所下的定义不一定完整,甚至下出错误的定义。这时,教师不必急于纠正,而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使学生相互启发,不断纠正错误,直至得出完整、准确的定义。同时,教师适当点拨,使学生抓住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句,更准确地理解概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例如在高一第一节《力》中我就给学生提出这样系列的问题:“力为什么可以这样定义?”;“能不能把力定义为是手对黑板的作用?”;“如何给一个物理概念下定义?”;“定义中‘相互’两字如何理解?”;“力的相互作用有无先后?”;“平常说的体力、脑力、生产力等是否就是物理中的力?”。从一个熟悉的概念引出一系列他们从未想过的问题,必然大大激发了他们思维兴趣。这样逐步使学生懂得掌握概念靠“记”是不够的,理解才是掌握概念的关键。促使他们会思考、爱思考、直至勤思考。最后归纳出准确的定义。

第四步曲:多种方法,科学记忆概念

解决物理问题就是运用记忆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综合、推理的过程,准确的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只有组织有序的知识才能在需要应用时成功的提取和检索。”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可以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建立多通道联系,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当学生理解概念后,用多种科学的方法记忆概念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为了使学到的知识牢固地铭刻,必须加强记忆。如图表记忆,顺口溜记忆,理解记忆,类比记忆,系统记忆,形象记忆等,这些巧记、妙记,都能缩短记忆周期,使知识信息贮存得牢固.指导学生科学地记忆,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智慧的仓库”。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当需要某些知识时,则可随时取用,从而保证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的迅速

进行。

第五步曲:巧设问题,灵活运用概念

学习概念的目的在于应用。所以,在此环节,我从多角度提供概念的变式,让学生判断,或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阶梯式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深化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加速度”的概念,利用下列问题进行应用,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距地面10Km时开始启动降落伞装置,速度减至10m/s,并以这个速度在大气层中降落。在距地面1.2km时,返回舱的4台缓冲发动机开始向下喷火,舱体再次减速。设最后减速过程中返回舱做匀减速运动,并且达到地面时恰好速度为0。求最后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提高了对概念的理解,学生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对物理概念运用自如。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五步”的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因概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不同概念的特点,选用不同的适用于该概念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实质,为灵活运用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是简单地将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概念、掌握概念,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第三篇: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就初中物理中某一具体概念您是如何进行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并简要分析原因。

初中物理概念以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实验的内容为基础,是形成物理规律的前提,是培养学生掌握物理科学方法的出发点,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核心。可以说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知识体系的支撑点。如果学生对概念不理解或死记硬背,就不能真正的掌握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要应用物理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就会感到困难。要想进一步通过物理教学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学生经常反映物理概念抽象难懂,运用物理知识去说明日常生活的各种问题有较大的困难,关键在于对物理概念的一知半解。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引入新概念,以及引入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懂得正确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又往往割裂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使物理教学不能有序地进行下去,对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因此,认真研究物理概念的教学规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物理概念,并运用概念解决相关实际应用成为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初中九年级物理“密度”一节的教学,谈谈我对物理概念教学的处理。

一、前后联系,做好铺垫

“密度”一节的概念收入,是在演示实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基础上,逐步推出的。而演示实验中,测物质的质量是上节刚学的新内容,测体积是根据以前数学中学过的物体体积公式进行测量。对质量的测量,教学中是采用托盘天平进行精确测量的。在实际的测量中,对天平的使用步骤相对于其它物理器材来讲,操作稍显繁琐,所花时间较多,为在“密度”教学中演示实验时节省时间,在讲解“质量”一节时,安排了对同体积的铝块,铜块,铁块的质量提前测量的实验,抽调六名学生分三组同时进行,其它学生观察操作的问题,并在实验结束时评价。待实验完全正确操作后,在书上画一个表格记录下同体积的铝块,铜块,铁块的质量,以备下节实验借用此数据,从而为下节教学节约时间做好铺垫。

二、实验教学,激发兴趣

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与物理概念有直接联系的、具体直观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形成概念的基础。初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都较少,思维活动往往依靠直观的现象。在概念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可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感性认识。从物理现象的特征出发,提出物理概念,可使学生对研究的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还可培养观察能力、注意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像“密度”这类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在教师过多的讲解上,不能将抽象的概念形成为具像。因此,无论是教材的编排,还是我对本节最初的构想,都是从实验教学来引入,让学生对具体事物的质量、体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直观的数据更能为形成概念作好准备。

教学开始,让几个学生伸出双手,将准备好的相同体积的水和水银一一放在学生双手上,让他们说出感受。实验过的学生无不发出一声声的惊叹声:“哇,怎么这么重啊”,“水好轻,水银好重哟”„„接下来再利用天平演示“相同体积的水和水银的质量”的实验并将数据公布在黑板上,让学生对它们质量数据差异的巨大而感到惊奇、新鲜、觉得不可思议。这样使学生获得与概念有联系的感性认识,又因不能解释其原因,使得学生急于了解原因,探索新知识的兴趣骤然提高。在学生有了一个这样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上节所测量的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的数据,引入“不同物质,相同体积时质量一般不同”的结论时,学生就容易理解并印象深刻了。

三、优化教法,重视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由教师引起,并在学生相互作用下,不断协调发展的“教师—学生—客体(教材、教具等)”系统的调整控制过程。优化教学过程,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要求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应从教师提供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引起注意,激发兴趣;并能对教师所提供的素材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同时要对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发现并提取一般原理或概念。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以后,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这是学生形成概念关键的一步。

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体验,学生已获得以下感性认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铁的质量大;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水的质量大;如果水的体积增大一倍,其质量也增大一倍。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同种物质的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一定。至此,我进一步提出:应如何比较不同体积、不同物体的质量关系呢?一些学生说用控制变量法,一些学生说同质量比较,还有部分说同体积比较。我先肯定他们的想法的正确性,到底选用哪种比较方法呢?再一步提示学生:“我们以前学过电功率,还有速度,它们是如何定义的呢?”这一语激发了学生的联想,较多学生想道了“应选用同体积进行质量的比较”。教师及时归纳出“要比较不同体积,不同物质的质量,只要比较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即可”这一重要结论。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的概念。最后,启发学生用语言和数学公式表示这一概念。在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科学地表达概念的物理意义时,要逐字逐句地研究概念的含义,如: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什么叫单位体积?为什么要说单位体积?取消这几个字行不行?让他们多加思考,加深理解。

不少学生对“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能理解,因为这个结论很抽象,为使之具体化、形象化,可采用类比法,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加深对新知识领悟。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练习本买得多,钱付得多,但不论买几本,某种练习本的单价是不变的,这就好比,体积越大,质量越大,但对某一种物质来说,它的密度是不变的。这么简单的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比方,就清楚地揭示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真实含义。

四、针对考点,深化提高

密度概念在中考中时有考题出现,如对密度公式的理解判断,对物体密度变化的判断,以及涉及到相关的图像问题,都需要对密度概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特别是对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的理解。因此,在概念教学过后,多例举一些应用方面的题让学生练习,以巩固以概念的理解主。如像:一瓶墨水在用了部分后剩余墨水的密度如果变化?家庭中所用的液化石油气一段时间后,其密度如何变化?医院里病人所用的氧气瓶中的氧气用了一段时间后如何变化?平时生活中说的“铁比棉花重”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在分析判断中,加深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识。同时结合相关计算,明白“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的意思。

通过以上教学,学生能认识到密度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并对生活中物质的密度大小,宇宙的物质密度有了强烈想了解的渴求,让他们对物质密度测量有急切想操作的欲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是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选择了适当的教学方法,符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按照了新课标的要求去教学,学生对本节的概念才了清楚的认识,才有了本节概念教学的良好效果。

这这节密度概念的教学,我认为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还应当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要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这样才有利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仁寿县大化镇松林九年制学校 刘纯清

二○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第四篇: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加涅

将行为主义学习论与认知主义学习论相结合的代表,从两大理论中汲取合理的成分,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引进现代信息论的观点和方法,从而成为认知学习理论流派中强调信息加工模型的代表人物。

◇累积学习说

学习过程是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学习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的先前的学习导致个体的智慧日益发展。”教学上主张给学生最充分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沿着仔细规定的学习程序,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知识学习可以看成动机阶段(预期)—了解阶段(注意和选择性知觉)—获得阶段(编码储存通道)—保持阶段(记忆储备)—回忆阶段(检索)—概括阶段(迁移)--作业阶段(反应)—反馈阶段(强化)的这样的一条链条。

加涅认为,外部事件可以使用激化、维持、促进或者增强学习的内在过程的种种方式加以计划和执行。这个过程就是教学过程。加涅把与上述学习过程有关的教学过程也划分为8个阶段。

⑴动机阶段:一定的学习情境成为学习行为的诱因,激发个体的学习活动,在这个阶段要引发学生对达到学习目标的心理预期;

⑵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学的措施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提供刺激,引导注意,使刺激情境的具体特点能被学生有选择地知觉到;

⑶获得阶段:这个阶段起着编码的作用,即对选择的信息进行加工,将短时的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持久状态;

⑷保持阶段:获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之后,以一定的形式(表象或概念)在长时记忆中永久地保存下去;

⑸回忆阶段:这一阶段为检索过程,也就是寻找储存的知识,使其复活的过程; ⑹概括阶段: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这一阶段涉及到学习的迁移问题;

⑺作业阶段:在此阶段,教学的大部分是提供应用知识的时机,使学生显示出学习的效果,并且同时为下阶段的反馈做好准备;

⑻反馈阶段:学习者因完成了新的作业并意识到自己已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加涅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动机的强化主宰着人类的学习,因为学习动机阶段所建立的预期,此刻在反馈阶段得到了证实。”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4.1 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从哲学角度来定义,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产物。而物理概念是指客观事物的物理共性和本质特征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掌握好物理概念,才能理解物理事实。4.1.2物理概念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深钻大纲和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针对物理概念教学,着重理解教材上所出现的物理概念的目的性和科学性,即在物理学中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概念?概念怎样被科学地表达出来?它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l、教学内容分析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第一步要明确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也就是明确教学内容。因而对物理概念教学内容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背景分析。(2)功能分析。(3)结构分析。(4)资源分析。

2、教学目标分析。

3、学习者分析。

二、创设情境,注重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入概念的工作做得好,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使他们的思路纳入正轨。这对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有着直接的影响。

创设一种好的情境,使学生处在一种求知的情境,通过演示实验、分析实际图象和情景再现等,使学生进入一种求知的境界,首先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某个物理概念,应当朝哪些方面思考问题。如果这样,就能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起来,并通过创设一种易于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物理情境使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主动地思考问题,从而确保概念教学。

创设物理情境方法有四种:

1)演示实验或实际现象及其分析。

2)电脑模拟,创设动画的效果展示及分析。3)复习知识或联系旧概念引入新概念。

4)从实际或理论需要或从思维发展逐步点拨必要趋势引入。

如在《摩擦力》教学设计中:多煤体展示几组画面钻木取火、钳口条纹、滑雪、传送带;结合07年底湖南大冰灾提问:为什么大量的车子会滞留在京珠高速公路上?人们在冰面上行走为什么会跌倒?绑上绳子等后又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探究的兴趣,从而自然而然引入摩擦力的概念

三、学习策略、教学策略设计,揭示概念的本质

在教学设计中,应尽可能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愉悦地投入到概念学习中去,对于相近相似的物理概念,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加深对物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最后设计各种知识“陷阱",设计不同的情境,尤其是生活实际情境,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尤其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并且已经触及到概念的核心,当学生有了足够的感性素材,充分意识到了提出概念的必要性,这样再提出概念就是水到渠成了。

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到方法传授比知识传承更重要。要重视物理概念的建构过程,而不是采取灌输的方法强加给学生,很多概念教学需要采用类比,比值,实验等方法来传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概念的必要性,物理概念的重要性,物理概念特点。进行物理概念教学设计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问题分析,讨论,动手实验得出,最后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区分相似或相近概念,设置知识陷阱,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问题,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设置各种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遇到困境,教师适时点拨,组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方式讨论、点拨,清除困境。教学设计中教师的导向作用还表现在对知识上的处理上、对程序性处理上、对结果的预见上和对方向控制上设计出能适时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的教学策略。

四、加深巩固,逐步提高

在教学设计中对概念的本质揭示得越深刻,就越能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概念的本质。而不致对非本质的东西所迷惑。但是在教学设计中,决不能为突出概念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而忽视了概念教学的阶段性。在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到一个物理概念的形成,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一次讲课能讲透讲彻底的,在设计中要树立一个观念:概念设计必须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加深的过程,在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发展物理概念的设计采取直线式与螺旋式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物理概念。设计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做到从生活中去,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通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网络环境下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模式>曾伟明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不能完全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要积极引进、采用新思想、新方法。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能够充分体现这些新思想、新方法,必须能够支持探索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等适合网络学习环境的新教学策略。

一、教学模式的实施(一)创设情境。

激发动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概念的引入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提取有关信息,为建立概念做好准备。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可能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复习旧知识、问题-i,1-沦、学生活动、类比等方法创设情景,从而引入概念。

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作用,将更好地创设情景,从而更好地引入概念。主要表现为:①突破时空限制,把同一类生活实例和现象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②对效果不明显的实验进行协助,扩大实验效果,对不能课堂操作的室验进行

模拟;③方便调取旧知识的资源,帮助复习旧知识、类比旧知识;④ 提供学生讨论和学生活动的环境。(二)探究发现,形成概念 1.协作会话,揭露本质 在物理概念的形成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已有相应的感性知识或通过实验提供了足够鲜明生动的感性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概念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阻力。另一种是学生存在与新概念相抵触的前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足够的强度,以动摇学生的旧观念。

第一步,教师诱导学生暴露原有概念,并提出矛盾,动摇其原有的理论。可以通过师生谈话法,提出假设一实验探究——结论解释法,也可通过网络即时完成诊断性题目。待所有学生的观点充分暴露后,再提出矛盾。

第二步,组织讨论,揭露前概念的不合理性,从而帮助学生自愿放弃旧的观念。

第三步,实验探究(或通过网络资源自主探究)。根据新问题,重新思考,并通过实验探究其内在本质。

第四步,引导学生尝试建立新概念。2.师生协作,明确定义

启发学生将已抽取出的本质特征加以连结。学生相互协作,并通过BBS等方式,用恰当、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概念来。教师收集学生的定义,作出评价,并帮助学生概括出概念的最佳定义。同时,明确定义式、符号、单位等。

3.讨论意义,建构概念 从定义出发,师生共同讨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物理含义以及用途等,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概念的认识。从而实现对新概念的意义建构。

(三)巩固深化,运用技能

要使学生牢固、清晰地掌握概念,必须经过概念的巩固、深化阶 段。通过这一阶段可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第一、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进一步理解其区别与联系。将易混淆的概念加对比、辨析,明确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概念,理解、巩固和深化概念的有力措施,也是形成清晰概念、层次清楚的认知结构的必然要求。

第二、人机交互进行练习,形成运用概念的技能。教学过程是“由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规定”和“再由抽象的规定发展到思维中的具体”这样两个科学抽象的阶段。采用人机交互的形式,创设人人参与的环境,甚至可能将练习内容寓于趣味性的游戏中,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通过软件提供的针对性的有梯度的练习,逐步地提高学生的运用概念的技能,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自我检测,总结评价 根据学习目标,利用多媒体软件即时反馈效果的功能,先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测试,再组织进行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小组合作学习所作的贡献等。

初中物理热学相关概念的教学研究第

初中热学相关概念的教学教学设计课题引入主要有以下几种:由科学史引入新课;由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引入新课;由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引入新课;由小实验引入新课;由演示实验引入新课;由提出疑问引入新课;通过类比法引入新课。

(一)由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引入新课。。(二)由小实验引入新课。。(三)由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四)由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引入新课。。(五)(五)过类比法引入新课。。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物理学科概念课高效课堂的构建》 龚正波龚栋梁曾献智

一、物理概念教学的现状

高中物理教学实践表明物理概念是物理中既不易“教”也不易“学”的内容。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反复地讲学生反复地练,但学生就是不能真正的理解概念所反映的本质,更谈不上准确掌握与之相关的物理规律,教学效率低。究其原因:(1)很多物理概念超脱了现象而说明事物的本质,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远远地脱离,无法直接感知,于是学生学起来感到特别的困难。(2)教师方面,往往是由于怕耽误时间,概念教学往往是直奔主题,仅注意从字面意思讲解,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3)学生方面,往往只注意背定义,记公式、做练习题,而忽视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二、几条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

物理概念教学如何才能高效呢?我们只有把握不同概念的特点,选用不同的适用于该概念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实质,为灵活运用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是简单地将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概念、掌握概念,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l、充分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观察和接触到许许多多物理现象和应用物理知识的事例。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平时习以为常,一旦提到课堂上,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引入概念时,联系日常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物理现象,既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给学生创设一个较好的物理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抽象等思维活动,得出某一类事物或现象的共性,找出本质属性,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概念时,让学生将手平放在桌面上移动体验摩擦力,让学生推动毛刷在桌面上运动观察毛的弯曲方向来判断摩擦力方向,可以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巩固和深化,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学习“加速度”的概念时,出示预设的课件,展示生活中几种常见交通工具的速度变化快慢。其效果直观,能说明问题,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速度变化的快慢,自己就有了要提出加速度概念的意识,再引导学生对速度、速度的变化、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等相近的概念作对比,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对加速度产生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像这样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来引导探究,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把生活和物理联系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探索物理知识的好习惯。

高中阶段有不少像摩擦力、加速度等这些比教抽象较难理解的物理概念都与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只要教师善于恰当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那么学生正确建立物理概念也并非难事。

2、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发挥学科特色,展现学科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根本之举。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让实验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课堂上,学生对演示实验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如果进一步,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可以进一步的得到锻炼。例如,在学习“静电屏蔽”的概念时,首先播放日常生活中飞机遭雷击的新闻报道,然后让学生对飞机内的乘客和内壁接触的乘客是否安全迸行了一番猜测,最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一些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来模拟飞机中的情景,并检验自己的猜想。学生带着悬念通过自己动手探究,自然而然地得出静电屏蔽的概念。像这样让学生亲身经历过实验的设计、现象的观察、分析处理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才会更好的落实学生对“静电屏蔽”这些生僻概念的深入理解以及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从“熟练的解题技术工人”转变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3、重视物理学史对学生的感染力

一部物理学史实际上就是物理学基本观念的发展历史,它不仅深刻地记述了物理实验与理论的发展过程,而且也生动地记述了物理学家的活动,因此包含了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多方面的教育因素。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就不仅能使学生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形成和发展过程,而且还能掌握获得这些基本概念的方法,从而能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和灵活掌握这些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学生对学习物

理的态度不够积极,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卓越物理学家热爱科学和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了解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电场”的概念引入中,向学生介绍了物理学史上的两种作用观点以及法拉第的研究成果,让学生充分了解“场”概念的形成过程。同过这段物理学史可以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场的物质性。如果我们只是通过字面意思来强调场的物质性,恐怕学生很难接受。又如“动量”和“动能”是物理学中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们都和质量、速度这两个概念有关,只让学生记住它们表达式的区别难度不大,但要学生深刻领会这两个概念的物理本质,分析具体问题时正确应用,那就比较困难。关于“动量”和“动能”这两个概念,从17世纪笛卡儿和莱布尼兹等人提出,经过许多科学家半个多世纪的争论,直到19世纪中期才由恩格斯精辟地论述。如果我们让学生了解一下这段物理学史,了解它们在历史上如何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物理概念的产生过程,那么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们的本质。

4、适当对知识进行扩展和深化 物理知识的学习有阶段,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往往会提出一些现有知识还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指出“由于目前所学知识的局限性,现在还不能解答”,避免学生钻牛角尖。但有的概念仅熙本宣科,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若根据概念内容适当对知识进行扩展和深化,向学生展示解释这些问题的思考方向,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拓宽深化他们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例如,在学习“有效值”的概念时,由于教材对“有效值”的引入和定义都缺乏足够的铺垫,通常的教学处理便显得苍白无力,从而给学生在理解概念时带来了不少困难。学生对“有效值”这一突如其来的概念感到难以接受,反映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握有效值与平均值间的差异,出现了用平均值求焦耳热、用有效值求电量的情况。为此,在教学中就需要从一般性的角度出发,向学生展示由“微元法”求解某一交变电流通过__

《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的探讨》 李秋芬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中的基本构成单元,学好物理的前提就在于牢牢的掌握相关的物理基本概念,在现如今的中学物理课教学中,物理概念的传授也是物理课上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总结出了许许多多的物理概念教学方法,期望通过不同的角度与方法来达到物理概念教学的预期目的。

一、兴趣激发

兴趣的激发是一个人认知与探索未知的最大动力源泉所在。因此,一旦激发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学习兴趣,他们会不由自主的全身心投入到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去,因为主观因素的推动,对于概念的掌握也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中,用当下学生们都比较关注的新闻事实作为引导,来激发他们对于时间原理的探索兴趣。例如,中国载人火箭的成功发射一直就是大家所关注的焦点,可以借此来讲解宇宙第一速度以及地球引力计算等相关概念来为同学们解答火箭发射到预期运行轨道所运用的物理知识。

二、运用类比

类比的方法非常频繁的出现再科学研究的领域,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样在物理学中,许多概念的结论的推倒也是通过类比的方法来得以实现的。因此,依循这类物理概念的结论推倒过程,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在物理教学当中用同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来掌握这方面的概念知识。例如,在教授电源的作用时,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从而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这是个非常抽象的物理概念,也没有其他实验或者工具能够直观展示整个过程,单纯讲解、分析,学生听起来非常吃力。但是,如果利用抽水机的工作原理进行类比,就有助于学生理解电源的作用。诸如此类,掌握了其中之一,就能通过类比让另一部分在自己的脑中变得清晰与具体,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

三、设置疑问

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适当的设置一些疑问,是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的一种方法。通过疑问的提出,思考以及讨论之后,得出一个结论,经历这一过程,让参与其中的人更为深切的体会到这个概念的本质所在。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得的知识,可以说是那才是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东西。例如:对摩擦力的概念,我们可以置疑,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吗? 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 对加速度的概念,可以设疑,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吗? 加速度减小,速度也减小吗? 加速度为正,速度就增加吗? 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了解概念本质所在,更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概念的记忆与理解。

四、联结法

物理概念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前后联系紧密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所以说在物理概念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前后概念的连接,因为在新概念的学习中许多会要运用到过去学到的许多相关的旧的概念知识。例如,力的概念,在后面所要学习的速度加速度,以及电场方面的知识都会有所设计。再比如,在电势的概念进行学习之前,一定要温习一下场强的相关知识,以此来说明在电场中某点,随着检验电荷电量的增大,所受电场力也随之增大,但电场力与电量的比值是确定的,这就是该点的场强。所以说,物理的学习不能分割,必须是以整体来进行,只有在整体的大框架构件清晰明朗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更快的掌握新的内容。

五、实验法

物理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我们生活当中所有客观事物发生的规律与科学依据。因此,最为直观的物理概念教学莫过于实验教学。通过直接可观的实验效果,来验证物理概念的具体含义,而实现的本身也让学生拜托课本内容的束缚,直接具体的体会到物理概念的存在与价值。例如,在讲述超重与失重时,让学生在弹簧秤下挂上钩码,静止时在指针下卡一块小纸片并记下示数,当提着弹簧秤加速上升时指针会把小纸片推到下方,此时发现弹簧秤示数增大了,从而给出超重的概念;同样,在观察弹簧秤加速下降时其读数减小的现象后,建立失重概念。诸如此类,让学生在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过程中将其具体化形象化,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物理概念教学效果。

六、通过生活举例来实现

物理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力来进行举例说明,介绍物理概念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例如,在讲解质点的概念的时候,可以用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事实来进一步阐述质点就是忽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只计其质量的点这一概念。让学生了解到一些生活现象的物理本质所在,进一步帮他们理解与运用物理概念知识。

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远不止以上几种,这里也只是通过经验总结出来的几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毕竟书是死的人是活的,物理概念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对象群体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各式各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完成对物理概念的掌握。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探索中,希望相关从业者也能尽心尽力,探索出更多的有效方式。

高中物理概念课堂教学设计的初步研究

加 涅 教学设计的模式

1.引起注意;2.告知学习者学习目标;3.激活相关的原有知识;4.呈现刺徽材料: 5.提供学习指导;6.引发学为行为;7.提供行为正确与否的反馈;8.评估学习行为: 9.促进记忆与迁移。

以模式建构在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基础上,并按其基本思想,为学习者提供了有效学习的基本程序。这些教学事件可用在各种类型的学习过程中,并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加涅指出,具体的教学设计主要集中在4、5、6三不上,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应用教学技巧,巧妙的安排教学活动,以优化每一教学事件,保证教学的整体效果。加涅的教学设计模式科学的沟通了学习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改变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状况。

第五篇: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月和初级中学 邓开冰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就是要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不断进行专题研究,总结概念教学的基本规律。下面就怎样上好概念课进行具体分析:

一、概念的引入

(一)概念引入的目的

在概念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这个概念引入的目的,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为什么要引入“速度”这个概念?不同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位置变化不同,有的物体位置变化快(如汽车),有的物体位置变化慢(如自行车),为了区分不同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就要引入“速度”这个概念。

(二)引入概念的常用方法

引入概念,不要千篇一律,只用同一种方法。

1.实验引入概念 如:在“浮力”概念引入之前,先做一个演示实验:在弹簧秤下悬挂一个重物,手向上托重物,弹簧秤示数变小;再把重物放入水中,可观察到弹簧秤的示数也变小了。据此引入“浮力”概念,学生易于接受。

2.比法引入概念 如:在引入“电压”概念之前,讲清水流与水压的关系,再通过类比,引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从而引入“电压”概念。这种方法,形象生动、学生易于理解。

3.物理现象引入概念 如:在引入“惯性”概念时,引导学生观察乘坐汽车的过程中,当汽车刹车、加速、拐弯时所发生的现象,通过分析引入“惯性”概念,学生易于接受。

4.问题引入概念 如:在引入“密度”概念时,老师先提出问题:“有人说铁比木头重,这句话对吗?” 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说铁比木头重,还举出一些例子说明;有的说不一定,但又讲不出道理;有的则没有办法肯定。老师在学生争论的基础上,归纳出物重与跟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有关外,还跟其体积有关。指出:体积相同的铁比木头重。据此引入“密度”概念。这种方法,引起学生争论,使课堂气氛活跃,收效甚好。

5.物理故事引入概念 如:在引入“大气压”这个概念时,可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又如:在引入“磁场”的概念时,可讲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的故事。通过物理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6.概念引入新概念 如:从“功→功率”引入“电功→电功率”。7.生已有的经验引入新概念 如:在引入“力”的概念中,学生对力已经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从而抽象出力的物体性,进而引入力的概念。这样做,学生对力的概念体会深刻,易于理解。

8.辑推理引入新概念 如:“磁场”这个概念是由逻辑推理的方法引入的。由力的概念可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通常物体间发生作用时,都是直接接触的,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没有直接接触。那么磁体间是怎样发生相互作用的呢?由逻辑推理可知,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磁场。这样引入磁场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总之,引入新概念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最恰当的引入方法,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一个好的物理概念的引入过程,一方面能引起听课学生的注意,明确概念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能激发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再一方面还能起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

二、概念的理解

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这个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只有深刻理解,才能记忆牢固、运用自如。

(一)首先要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要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手段,观察事物,做好演示或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头脑中对物理现象和事物构成一幅物理图象,抓住主要的本质特征,建立一个物理模型。如:对“电阻”概念的理解时,由R=U/I可知,对一个确定的导体而言,这个比值是个恒量,它表示导体的一种物理性质。那么它表示导体的什么性质呢?通过实验可知:当电压U恒定时,R增大,I将减小。说明R可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R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此时必须用实验证明导体的电阻跟电压和电流强度无关,而是由导体本身性质决定的,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对同一导体来说,不管电压和电流强度的数值如何,电阻的大小总是不变的,这就抓住了电阻概念的本质。

(二)理解概念的物理意义。每一个物理概念,都有其确定的物理意义,只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物理意义,才能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这个物理概念。

(三)理解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在物理学中,有些概念很相似,但其意义却有本质的区别。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某一概念的本身,又要注意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采用找联系、抓类比的教学方法,来讲清这些概念,让学生知道其间的区别和联系。这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有很大的作用。如电场和磁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变化的电场可以激发磁场,变化的磁场可以激发电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整体——电磁场。

三、概念的深化

概念是发展的,讲物理概念,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意形成概念的阶段性。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只能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很透彻,它是随着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的增长而逐步深化的。

(一)概念的阶段性

有些物理概念具有阶段性,不同的阶段,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都不相同。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深化物理概念。例如,在“力”的概念教学中,阶段性十分突出:初中阶段只讲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高中阶段又分为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热学中的分子力,电磁学中的电场力、磁场力,核物理中的核力,对力的认识和理解是逐步深化的,不可能一步到位。

(二)概念的发展性

有些物理概念是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在这些概念的教学中注意不要把发展中的概念讲死。如:人们对核力的认识还是有限的,关于核的本质,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弄清楚,因此,在“核力”概念的教学中,要讲清已经认识到的一些内容,还要讲清其发展性。

综上所述,我们对物理概念教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出了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规律。但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艺术,教无定法。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只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概念教学的水平。

下载物理概念教学中的逻辑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理概念教学中的逻辑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 社会要想进步首先是科技的发展,学习物理有很重要目的,就是通过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创新,来探究未知的领域,找到新的答案,是科技......

    加强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

    加强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概念氛围;鼓励学生,尝试定义概念;讨论交流,正确规范概念;多种方法,科学记忆概念;巧设问题,灵活运用概念”五步开......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 贵州省习水县温水镇中学唐 滔 摘 要: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本元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 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处在核心地位,建立概念和形......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探微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探微 初中物理是启蒙学科,这个阶段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概念教学。物理学中很多规律和定律的表达形式都是由若干个概念构成的,因此,这些概念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

    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 摘要: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只有学生全面地、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才能利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创设......

    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 摘 要: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本元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 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处在核心地位,建立概念和形成规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

    物理概念复习

    1. 声音的产生原因? 2. 声音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速度大小关系? 3.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多少? 4. 声音的三要素? 5.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尺子振动的___不同,听起来___不同。用一张硬卡......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一) 光、电、热、力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靠介质传播,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的三要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