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学案例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学案例
作者:浙江省东阳中学 陈益林
作者简介:陈益林,浙江省东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语文学科主任。曾在《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与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文史出版社曾出版其教育教学论著《雅典娜与缪斯的二重奏》一部。
通讯地址:浙江省东阳中学 邮编:322100 宅电:057986637389 办公室电话:057986660024 【课文出处】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授课对象】浙江省瓯海中学高三文科班 【听课人员】浙江省高三新课程培训班成员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⒈鉴于高三学生特点,教学中重视文学审美功能与诗词鉴赏实用技法两方面的有机结合; ⒉注重“诗歌之部”的整体意识,将“想象”“旨趣”“意境”“吟诵”等鉴赏要点有机融入课堂。总体说明:《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一首词,是文学作品,教学时就必须恪守教学文学作品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要重视挖掘蕴涵于作品中的审美功能;但该课的授课对象为新高三学生,鉴于高考升学考试的现实之需,教学时又要给学生提供鉴赏古典诗词的一些基本技法。审美与实用两相兼顾,是本堂课的一大追求。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分为三个单元,每一单元之首配有一篇指导古诗词鉴赏的知识短文。第一单元的知识短文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二单元的知识短文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三单元的知识短文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习教材中的某一作品,应关注作品与单元乃至整册书的内在联系,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这样的教学才会达到以面促点,以点带面的学习效果。教授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笔者就对“诗歌之部”的三个单元的三篇知识短文进行了了研究和梳理。在教学中有机地将“旨趣”“想象”“意境”“吟诵”等知识点有机到融入课堂之中。教学步骤:
一、形式认读:
⒈让学生通过个体自由诵读和集体齐读,感知《菩萨蛮》的词律特征: 诵读讨论后明确:
第一、二句为七字句,其余各句均为五字句。
押韵规律:(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本中“探究·讨论题一”再进行品咂体会)
每两句换一次韵,且仄韵、平韵、仄韵、平韵,重复回环,有复叠之美。诵读时,遇平声字“天”“眠”“乡”“肠”应拖长音,稍做停顿;遇仄声韵如“好”“老”“月”“雪”等则应急促一些。⒉听视频男女声朗读录音,品评其优劣:
利用来自中央四台《解字说诗》栏目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视频朗读材料,让学生倾听比较主持人徐笑梅与一位老先生各自朗读的录音,通过品评优劣,同学们达成如下共识:徐笑梅的朗读吐字清晰,语调柔婉,但缺乏感情的融入。对《菩萨蛮》一词的声韵特点也没能准确把握。作为名主持人,尤其不应该的是徐笑梅将第四声的“腕”字念成了第三声。而那位老先生的朗读,字正腔圆,情感丰沛,韵律声调,轻重疾徐,处置得当。
全班仿照那位老先生的读法,齐读两遍。
二、披文入境:
何谓“披文入境”?课件展示如下: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在充分了解有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仔细揣摹,发挥想象,进入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正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披文入境”的三大途径: 疏通字句;思考想象;知人论诗
(一)疏通字句
疏通字句是读懂诗词的第一步: 请学生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游人只合江南老
②春水碧于天
③垆边人似月 ④皓腕凝霜雪
⑤还乡须断肠 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提供参考答案如下:
①应该
②比
③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④洁白
⑤一定,应当
(二)思考想象
在疏通字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积累,然后通过思考想象,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领略作者的旨趣。
要求学生先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作品写了什么: ⒈ 请学生从词作第一、二句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短语概括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所写的内容。学生很快可以回答出答案:江南好。⒉ 江南具体好在哪里?(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
讨论明确: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⒊请用三个词语概括以上四句诗句所写到的美的种类。讨论明确:景美,情美,人美
⒋请展开想象,用散文笔调描绘“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四句诗句中所蕴含的意境。
注意点:
①想象合情合理 ②想象优美丰富
说明:用散文笔调描绘诗句意境,用意在以写促读,通过想象、描写,更加细腻真切地领会诗美。考虑到课堂上写作耗时较多,此作业安排在课前预习时进行。学生完成后上交教师批阅,教师在批阅过程搜集有代表性的问题和优秀的作业在课堂上作短、平、快的讲评。
在评讲学生作业的基础上,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自写文段展示在屏幕上,通过师生作业对比赏鉴,营造一种平等氛围,达到一种引领:
人说美丽女性的骨肉是水做的,若真如此,那么我想,必是江南的春水造就了美丽女性风情万种的骨肉。因为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迷人,碧绿得比蓝天还要妩媚;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醉心,清新得比白云还要柔情。柔情似水,水似柔情,在春日的闲暇里,与二三知心文友租一只画舫(fǎng,船),在温柔的江南烟波里,任意西东。江南不缺春雨的潇潇,在品酒论诗之余,相互枕藉舟中,静聆江南丝雨无数双纤手轻叩船篷的柔情蜜意。销魂,当此际,当睡意悄然袭来,江南春眠梦亦芳„„
说明:教师要敢于下水。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刘宝剑先生不止一次谈到他心目中的语文教师形象应集“四家”于一身:一是作家,自己敢写,会写,善写;二是专家,对语文学习规律有精深研究;三是杂家,读书万卷,知识渊博;四是自家:风格鲜明,自成一体。教师勤奋的写作习惯,良好的写作功底,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作用不可低估。美文拓展赏析:
其一、网友之作
是在这样朦胧温暖的光晕中,似弯小月牙儿般的身影款款行来,霜雪皓腕捧上江南的米酒。客官请用。客官醉了?哎呀客官,你为何凝视着人家再也不放?
怎么能放手?酒未至,人已醉。明明是历尽了沧海,怎当她低回里秋波一转。求也求不到的因缘,天上人间,竟然、竟然也能叫人遇上? 其
二、朱自清《绿》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
其三、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说明:以上美文的拓展赏析,一为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二为温故知新,培养学生的知识联想能力。
三、知人论诗
提供背景材料一:《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为作者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
根据背景材料一,请思考诗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讨论明确:
语气轻松诙谐,感情醇厚真挚。反映出对江南的极度迷恋和热爱。
提供背景材料二: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韦应物
之四世孙。广明元年(880)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他身陷兵火,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
根据背景材料二,请思考诗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讨论明确:除了对江南的迷恋和热爱,还有几分对于家乡欲回不能、想回不敢的苦涩和无奈。
说明:生活背景不同,诗人的情感体验必然也会有较大差异。所谓知人论诗,就是要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诗人(或词人)的生活经历,深入准确地体察诗人(或词人)在特定情景下所反映出来的情感和旨趣。
四、技法研究
引导学生研究《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中词人韦庄“怎么写”的问题。⒈词作第一、二句,作者怎样来表情达意?
讨论明确:作者用概括评说法,点明主旨。属正面描写。⒉词作第三、四、五、六句,作者怎样描写江南之美?
讨论明确:从景美、人美、情美三个角度具体刻划江南之美。属正面描写。⒊词作最后两句,作者怎样表达对江南的迷恋?
讨论明确:无理而妙,反常衬托。从侧面反映作者对江南的挚爱深情。⒋整首词作者总的是用什么手法来写景和抒情的? 讨论明确:简明生动,不事雕琢的白描手法。
五、背诵全词 全班熟读背诵全词。
六、课后作业 ⒈推荐阅读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
第二篇:《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赏析一》
上片描写了风景如画的江南美景。起句“人人尽说江南好”。首先词人直言江南美好。“人人”二字重叠,强调了普遍性,也就是普遍都是这样认为的。其中,一个“尽”字,不但加深了普遍性,而且也说明了人们的认识程度。但要注意的是这“江南好”,词人却用了一个“说”字,其中也就暗示了所说与词人的认识不一定都相同。所以,词人接着“游人只合江南老”。“游人”即指漂流在外的游人客子,而词人就是。“合”即 “该”意。这句意思是说,有人说游子(也许这里指韦庄)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就是不要再想到回家乡)。你要知道,韦庄在江南是一个游人客子,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而有人劝他在江南终老,自然也有其原因的。接着写道:“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二句承上“江南好”而来,表现了不但江南水乡景色美,而且江南民居生活也美。其中,一个“眠”字,把自然与人的休闲自在表现得更为明确。可以说,这里不但把“江南好”具体化,而且还突出美景之中所蕴含的人文之美,表现出一种惬意的生活,从而道出了“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缘由之一。
下片紧承上片而来,由物到人,侧重抒情。词人写道:“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里。词人运用了一个特写镜头,从江南风景美、生活美大背景中而拉近镜头,突出了人物之美。“垆”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垆边人”就是指卖酒的女子。古时,女子当垆沽酒是常事。比如,汉代不是有司马相如固然曾自开酒店,“令文君当垆”的故事?晋代不是有阮籍也有邻家少妇“当垆沽酒”,阮常去饮酒,醉便卧其侧,其夫不疑的故事吗?“人似月”是说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如同月光一样柔美,温情。“皓腕凝霜雪”是说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卖酒时挽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里,词人通过肌肤的“白”来写美女,这在很早就已经有的。如《诗·卫风·硕人》写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意思是说,十指尖尖像白嫩的茅草芽,皮肤白润像脂膏,颈项颀长像天牛的幼虫儿,牙齿排列像葫芦子。螓儿(似蝉而小)一样的方额、蚕蛾触须一样的细眉,巧笑的两靥多好看,水灵的双睛分外娇。】又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越女词》:“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汝荡新波,光景两奇绝。”这都是举肤色来表现美的例子。联系上面的内容,诗人韦庄既描绘了江南“春水碧于天”的美景,又表现了“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引出了“皓腕凝霜雪”的美女,这样,共同组合成“游人”“只合江南老”的原因。这还不够,词人在最后还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当然,这也是说明“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之一,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原因。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黄巢攻占长安,韦庄在中和二年(882)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诗人以避乱,不但饱尝离乱之苦,而且时值中原战乱不休,欲归不能,思乡怀情之情更为强烈。其中的“莫”字,更深刻地表现出了一种极凄婉而沉痛的情怀。词人说“莫还乡”,好似叮咛嘱咐的话,这很随意的语言,不但照应“游人只合江南老”,而且也说明你想还乡而不能的感受。这里 “未老莫还乡” 虽然只有五个字,简简单单五个字,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我们试着来看,其中“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未老”是第三层意思。可以说,三层意思叠加在一起,淤积了词人内心的情感,增强了词作的情感力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所以结句说“还乡须断肠”。卒章显志,揭示了“游人只合江南老”的根本。我们联系时代背景,词人的故乡还是弥漫着战乱烽火,人民流离失所,生活十分痛苦,回去看到这些场面,只会产生断肠的悲哀。这里,词人不但巧妙地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而且也用反衬手法表现了自己羁旅他乡而思乡怀人的情感。
总之,韦庄这首《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采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江南春水图,从而抒发了游子春日所见所思的情怀。《赏析二》
第二首写他到了江南,七八年中他求仕求食,行程万里,依然一无所获。人人都说江南好,在韦庄眼里,江南最好的莫过于那些胳膊雪白的卖酒女郎了。可是他心里却惦着家乡,一心想回去,而北方此时正处于战火之中。所以江南人劝他: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只合”,合者,该也,在江南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炉”,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炉”。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赏析三》
这首词承上首“红楼别夜堪惆怅”而来,所写者已经是离别以后游子远适江南的生活情况了。首二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仍不过是从别人口中道出江南之好而已。观其口吻有向游子劝留之意;而游子之本意仍在还乡。是以次句乃用一“合”字,“合”字乃“合该”、“合应”之意。盖劝游子合应在江南终老也。夫人情同于怀土,游子莫不思乡。“江南”既是异乡,“游人”原为客旅,而劝者乃谓游子合应终老江南,观其所用“尽说”、“只合”等字样,若非游子之故乡已经有不能归返的苦衷,则异乡之人又何敢尽皆以如此断然之口吻来相劝留。彼劝留之口吻之劲直激切,盖正足以反映其不得还乡之情意的百转千迴。端己词之“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于此二句又得一证。以下二句接言“春水碧于天”是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承以下半阕之“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则是写江南人物之美,然则垆边之人,盖卖酒之女郎也。“似月”者,女郎面貌之光彩皎皎照人也;“皓腕凝霜雪”者,言其双腕之皓白如雪也。则当此女郎卖酒之际,攘袖举手之间,其皓如霜雪之双腕的姿致撩人可以想见。江南既有如此之美女,则岂不令游子生爱赏留恋之意。自“人人尽说江南好”以下,全写江南之好,有“碧于天”的春水,有画船听雨之生活,有垆边如月之佳人。一气贯注,全力促成“游人”之“只合江南老”的多种理由。然而下一句却忽然跌出来“未老莫还乡”五个字,表面上是顺承,而实际上却是反扑。盖以此一句虽然著一“莫”字,却已明显道出“还乡”之字样,然而前面虽极写江南之好,都不过为他人劝留之语,而游子的故乡之思,则未尝或忘也。至于“还乡”二字之上的“莫”字,则正是极端无可奈何之语,仅此一“莫”字,已有多少辗转思量之意,而况上面还更用了“未老”两个字,其意盖谓年华幸尚未老,则今日虽暂莫还乡,然而狐死首丘,则终老之日仍誓必还故乡也。所以此句表面虽然说的是“莫还乡”,而实际所蕴含的却是一片思乡的感情。至于下一句“还乡须断肠”,则是极痛心地补叙出今日之所以“莫还乡”的缘故。这一句看来说得极简单,而用意却极深婉,“须断肠”之“须”字,说得斩钉截铁,是还乡之必定要断肠也;然而“还乡”二字,却又说得如此概括,而并未指明“还乡”后究竟是哪些事物使人竟至于必须断肠呢?于是隐约中遂使人感到必是故乡今日之事事物物有足以使人断肠者矣。我们虽不愿如张蕙言之比附史实来强作解说,然而韦庄一生饱经乱离之痛,值中原鼎革之变,为异乡飘泊之人,则此句之“还乡须断肠”五字,也可以说是写得情真意苦之极了。
第三篇: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翻译,赏析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翻译,赏析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翻译,赏析1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翻译
人人都说江南好,而来到这的游人只想在江南慢慢变老。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盛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要愁肠寸断。
注释
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只合:只应。
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
须:必定,肯定。
赏析
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 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所以“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炉就是酒垆,炉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主人公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色赛霜雪的妻子?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后面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创作背景
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教授的研究,韦庄的《菩萨蛮五首》词中的“江南”,都是确指的江南之地,并非指蜀地。这组词创作于韦庄晚年寓居蜀地时期,是作者为回忆江南旧游而作。本首词就是组诗中的第二首。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翻译,赏析2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作者:韦庄
朝代:南北朝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译文人人都说江南好,让游人只想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彩绘船上听着外面的雨声入眠。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卖酒时撩袖盛酒时,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在老之前不要回到故乡,不然回到家乡后会因为家乡战乱而悔断肚肠。
注释①选自李一氓《花间集校》。②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③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只合:只应。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④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⑤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须:必定,肯定。
赏析: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鑪”,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鑪”。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第四篇:菩萨蛮韦庄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译文
人人都说江南好,让游人只想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彩绘船上听着外面的雨声入眠。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卖酒时撩袖盛酒时,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在老之前不要回到故乡,不然回到家乡后会因为家乡战乱而悔断肚肠。注释
①选自李一氓《花间集校》。
②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③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只合:只应。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④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⑤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须:必定,肯定。作者
韦庄(约公元836~910年左右,生卒年不详),字端已,唐末五代诗人.京兆杜陵(今西安)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广明元年(880)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883)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韦庄的抱负
不久避战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乾宁元年(894)五十九岁登进士第,授校书郎。乾宁四年(897),时年六十二岁,被“宣谕和协使”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祐四年(907),朱温篡唐。唐亡,力劝王建称帝,王建为前蜀皇帝后,任命他为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诗词都很有名,诗方面今传《浣花集》十卷。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著《秦妇吟》。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乐府三绝
后人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脏腑。其词无专集,散见于《花间集》、《尊前集》和《全唐诗》等总集中,近人王国维、刘毓盘辑为《浣花词》一卷,凡五十四首,盖取其诗集为名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四]、[五])、《浣溪沙》
(五)、《应天长》
(二)、《荷叶杯》([一]、[二])、《清平乐》
(三)、《谒金门》([二]、[三])、《河传》
(二)、《天仙子》([二]、[四])、《诉衷情》
(一)、《女冠子》([一]、[二])、《木兰花》等。韦庄与温庭筠
韦庄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温秾丽,韦清新。生平
韦庄一生经历,可分前后两期。
前期为仕唐时期。广明元年(880)他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未能脱走,至中和二年(882)春始得逃往洛阳,次年作《秦妇吟》。后去润州,在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幕中任职。光启元年(885),僖宗还京后,又因李克用逼迫,出奔凤翔、兴元。韦庄出于拥戴唐室之忱,离江南北上迎驾,中途因道路阻塞折返,后在婺州一带客居。景福二年(893)入京应试,不第。乾宁元年(894)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已年近60。后昭宗受李茂贞逼迫出奔华州,韦庄亦随驾任职。乾宁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得识王建。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诗歌。今存《浣花集》所收作品即止于光化三年(900),此后无诗作留存。
后期为仕蜀时期。天复元年(901),他应聘为西蜀掌书记,自此在蜀达10年。天宝四年(907),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劝王建称帝,与之对抗,遂建立蜀国,史称前蜀。他被王建倚为心腹,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制定开国制度。后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在蜀时,他曾于成都浣花溪畔杜甫旧居重建草堂作为住所。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词。今存韦词大部分作于后期。文学创作
韦庄在唐末诗坛上有重要地位。清代翁方纲称他“胜于咸通十哲(指方干、罗隐、杜荀鹤等人)多矣”(《石洲诗话》),郑方坤把他与韩偓、罗隐并称为“华岳三峰”(《五代诗话·例言》)。他前逢黄巢农民大起义,后遇藩镇割据大混战,自称“平生志业匡尧舜”(《关河道中》),因而忠于唐王朝是他思想的核心,忧时伤乱为他诗歌的重要题材,从而较为广阔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悯耕者》、《汴堤行》对战乱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睹军回戈》、《喻东军》、《重围中逢萧校书》对当时屯居洛阳的援军残害人民、掳掠妇女的丑恶行径作了谴责,同时又对他们拥兵自重、未能积极镇压起义军表示不满。而《铜仪》、《洛北村居》、《北原闲眺》、《辛丑年》等诗,则反映了他对唐室“中兴”的热切期待;《闻再幸梁洋》、《江南送李明府入关》等诗,表示了他对离乱中的君主、皇族多所眷念;《咸通》、《夜景》、《忆昔》等作,更抚今追昔,为唐王朝的衰微唱出了深沉的挽歌。他又有一些出色的怀古诗,如《台城》、《金陵图》、《上元县》等,在对南朝史迹的凭吊中,也寄寓着他对唐末社会**的哀叹,情调凄惋。此外,他还有一些诗如《思归》、《江外思乡》、《古离别》、《多情》等,反映了他长期四处飘泊,求官求食的境遇和心情。他的写景诗,如《题盘豆驿水馆后轩》、《登咸阳县楼望雨》、《秋日早行》等,取景疏淡,思致清婉,也有特色。他以近体诗见长。律诗圆稳整赡,音调响亮,绝句包蕴丰满,发人深省;而清词俪句,情致婉曲,则为其近体诗的共同风格。韦庄的代表作
是长篇叙事诗《秦妇吟》。此诗长达1666字,为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诗中通过一位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子即“秦妇”的叙说,正面描写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称帝建国,与唐军反复争夺长安以及最后城中被围绝粮的情形。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一方面对起义军的所谓“暴行”多所“暴露”,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义军掀天揭地的声威及统治阶级的仓皇失措和腐败无能;一方面揭露了唐军迫害人民的罪恶,另一方面又夹杂着对他们“剿贼”不力的谴责。它选择典型的情节和场面,运用铺叙而有层次的手法,来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矛盾,布局谨严,脉络分明,标志着中国诗歌叙事艺术的发展。韦庄因此诗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由于某种忌讳,韦庄晚年严禁子孙提及此诗,也未收入《浣花集》,以致长期失传。20世纪初始在敦煌石窟发现。
韦庄又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温、韦词在内容上并无多大差别,不外是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流连光景。但温词主要是供歌伎演唱的歌词,创作个性不鲜明;而韦词却注重于作者情感的抒发,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5首,学习白居易、刘禹锡《忆江南》的写法,追忆往昔在江南、洛阳的游历,把平生漂泊之感、饱经离乱之痛和思乡怀旧之情融注在一起,情蕴深至。风格上,韦词不象温词那样浓艳华美,而善于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比较真挚、深沉的感情,如〔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等。他有些词还接受了民间词的影响,用直截决绝之语,或写一往情深,或写一腔愁绪。如〔思帝乡〕“春日游”的“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于率直中见郁结;〔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的“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以终老异乡之“誓”,更深一层地抒发思乡之苦。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许昂霄《词综偶评》评韦词“语淡而悲,不堪多读”,都指明这一特点。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韦词高于温词,指出“端己词情深语秀”,“要在飞卿之上”;“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也是从这点着眼的。但韦词间有艳亵语,为其不足处。
本集和研究资料 《蜀□杌》著录韦庄《浣花集》20卷。《补五代史·艺文志》著录《韦庄笺表》1卷、《谏草》2卷、《蜀程记》1卷、《峡程记》1卷、《韦庄集》20卷、《浣花集》5卷、《又玄集》5卷。今仅存《浣花集》及所选诗《又玄集》,余皆佚。
《浣花集》为韦庄弟韦蔼所编,蔼序说,韦庄在“庚子(880)乱离前”的作品,大都亡佚;到编集时,他才搜集到1000多首。然今传《浣花集》仅存诗200多首,尚不足原编四分之一。此集有明正德间朱承爵刻本(《四部丛刊》即据以影印)和晚明汲古阁刻本,皆作10卷,大致以时地分卷,各卷篇数多少不均。《全唐诗》略加归并,编为5卷,内容全同。另《补遗》1卷,大概为后人于结集后所增补。
韦庄词向无专集。《全唐诗》从《花间集》、《尊前集》、《草堂诗余》等辑录54首。刘毓盘辑有《浣花词》1卷,共55首,刊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
近人向迪琮编有《韦庄集》,收韦诗300多首,词55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印行,较为通行。
关于韦庄生平事迹,《蜀梼杌》、《唐才子传》、《十国春秋》均有材料。近人曲滢生有《韦庄年谱》(北平清华园我辈语丛刊社1932出版)。今人夏承焘有《韦端己年谱》(见《唐宋词人年谱》,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1版),资料丰富,考订精密,于韦庄一生行迹,钩稽颇详。
其中《菩萨蛮》
(一)写江南春色,“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更兼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此情此景足使将欲远行的游子痛断人肠,由此词人有“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之劝词。此词情致缠绵,意象鲜明,堪称咏“江南春色”的诸多诗作中罕见之佳作。
韦庄的闺情词亦写得非常出色,词语与闺中之美人浑然融于一体,见词尤见人,词音即人语,可谓风韵臻于极致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弦上黄莺语’(见《菩萨蛮》),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称其词“骨秀”,评价他说“端己词情深语秀,虽规模不及后主、正中,要在飞卿之上。观昔人颜、谢优劣论可知矣。” 集评 张惠言
《词选》:此章述蜀人功留之辞,江南即指蜀。中原沸乱,故曰:“还乡须断肠。” 俞陛云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端己奉使入蜀,蜀王羁留之,重其才,举以为相,欲归不得,不胜恋阙之思。此《菩萨菩》词,乃隐寓留蜀之感。“江南好”指蜀中而言。皓腕相招,喻蜀主縻以好爵;还乡断肠,言中原板荡,阻其归路。“未老莫还乡”句犹冀老年归去。唐圭璋
《唐宋词简释》: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起两句,自为呼应。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久住,我亦可以老于此间也。“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转,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情意宛转,哀伤之至。品《菩萨蛮》
《菩萨蛮》,先读一遍: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我们还不要讲,只是先读一遍,你就可以直接感觉到,韦庄的词与温庭筠的词有很大的不同,温飞卿的词客观,韦庄的词主观,飞卿的词秾丽,韦庄的词清简。我们曾说过温词的好处正在于客观,不做直接的叙写,而韦庄词的好处却就在其主观直接的叙写。不同类型的词就有不同的好处。韦庄词轮廓分明,但是不是就肤浅了,就有局限了呢?朱光潜先生曾说过“写景宜显,写情宜隐”,并且曾举温庭筠的一首小词《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州。”为例证,说“此词收语即近于显。”又说“如果把‘肠断白苹州’五字删去,意味更觉无穷。”这首词写一个怀人的女子梳洗后所倚的楼是那面临江水的楼,为什么要远望江水,因为远行的人要从江上回来,“梳洗罢”必定是清晨,她从一早等起,而“过尽千帆皆不是”,多少船从楼下过去了,没有一艘她所等待的船停泊下来,这时的江面,已经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了。如果这一首词就停止在这里,就有无穷的余味耐人寻思。我们仔细想想,“斜晖”的“脉脉”,是那样一种迷茫、朦胧的、暗淡的景色,这种迷离的
景色更加深了怀思之情的绵缈。然而温飞卿却又说了“肠断白苹州”,反而把这首词给限制住了。这是按朱先生的观点来评说这首词。其实写词不论写情写景,紧要的都在于是否传达出了感情的力量,这种力量有大小厚薄高低深浅的不同,而写情写得很真率的也不见得一定就不好,即如杜甫诗之“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回首肝肺热”,“拭泪沾巾血”,“啼垂旧血痕”诸句而言,以杜甫的精深博大,他何需矫揉造作的姿态来表现他对民生的关怀,他就这样直接坦率的写出来,就使人感到一种强烈的震动。我上次讲温庭筠词的特色是客观的,是不直接叙写的,那样的作品自有其好处,反过来我们也应认识明白叙写的作品也有另一种好处。杜甫的诗就像汪洋大海,完全袒露于天地之间,无需隐藏,便自然含有强大的感发的力量。
韦庄的《菩萨蛮》是一组五首词。张惠言的《词选》都选的是他以为有喻托的作品,他也选了韦庄的《菩萨蛮》,而且认为它们“盖留蜀后寄意之作”,说是韦庄留蜀晚年表现其怀念故国的忠爱之思的作品,张惠言还说“江南即指蜀”。但我以为韦庄词中所说的江南应该就是指江、浙一带的江南,他的《秦妇吟》中说“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就是以金陵和江南并举的。如果再看韦庄的《浣花集》,更可以发现其中许多首诗的题目中都有“江南”二字,毕竟韦庄在江南生活了多年,其诗中多处提到的江南,都不是晚年所居的四川,而确是早年他漂泊过的江浙的那个江南。还有人认为有“洛阳城里春光好”的第五首应是在洛阳所作,我也不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不看到下一句的“洛阳才子他乡老”呢,“洛阳才子”应是作者自指,他当年写《秦妇吟》闻名于世时,就在洛阳,当时人称“《秦妇吟》秀才”,“秀才”在当时是对未考中进士的读书人的泛称。洛阳才子的他乡老,只能是他留居四川时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我们以前说温庭筠的十四首《菩萨蛮》是一组词,其内容、情意、风格有相近的地方,但那十四首词并没有必然的次序以及完整的章法和结构。组词中有完美的结构者就只有韦庄的这五首《菩萨蛮》,有的选本只选其中的两三首作介绍,那是对一个完整生命的阉割。以上都是要讲解这五首词所必须交待的有关知识。赏析 第二首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鑪”,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鑪”。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第五篇:韦庄《菩萨蛮》教学
菩萨蛮
韦庄○1 【原词】
人人尽说江南○2好,游人只合○3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4人似月,皓腕凝霜雪○5。未老莫还乡,还乡须○6断肠。
【注释】
○1作者简介:韦庄(836?-910),字端已,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韦应物之四世孙。广明元年(880)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他身陷兵火,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乾宁六年再试不第,曾官右补阙,后入蜀为西蜀节度使王建牚书记。唐亡,王建称帝,庄为宰相,终于蜀,谥文靖。曾于杜甫浣花溪旧居重建草堂住所,后人称其为“韦浣花”。
韦庄自称“平生志业匡尧舜”(《关河道中》),先后遭逢黄巢起义和藩镇混战,所作诗歌以“伤时伤事更伤心”为基调,广泛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其词尤具特色,内容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风格上较温词清新明朗,与其并称“温韦”,也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之一。○2【江南】唐代设江南东道、江南西道。这里泛指吴、越、湘、楚等江南地区。韦庄当年避乱,曾浪游江南各地。③【只合】只应该。
④【垆边】指酒家。
⑤【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⑥【须】必,定。【鉴赏】
韦庄菩萨蛮现存五首,风格都相近,此其二,时早期浪游江南时的作品。词的主体部分极写江南好。开头部分就已点明:“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对于江南的美景早已是人尽皆知,白居易在忆江南中就曾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来赞美江南的旖旎风光。作者作为客游江南的身份也就被“人人”奉劝终老江南。对于一位游人而言,最感兴趣的不外乎江南的山水、风月。以下四句就具体描述了江南的妙处。上阕两句先从美景写起,既抓住了江南水乡的特点,又凸显了江南水乡生活的悠闲自在。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在碧蓝的水上、精雕细刻的画船中,听雨入眠的悠闲意境。
下阕转而写人,酒家女貌美似月,肤白如雪“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词人写到这里,把江南的美景美人刻画的淋漓尽致。所以以回应“游人只合江南老”作结:“未老末还乡,还乡须断肠。”从浅层次来看,作者对江南极端迷恋,甚至遥想回乡之后,会因思恋江南而肝肠寸断。可是仔细体会,又会发现不妥之处,作客异乡之人总会因思恋故土而愁肠百结,例东汉王粲在《登楼赋》中曾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而作者却为何一反常态呢?再次回过头来梳理全词,会发现所谓江南好,只不过是他人劝慰之语,并非作者亲言。联系作者当时所处背景,家乡正值一片战乱,作者为避乱流落江南,如果当时即还乡,只能目击离乱,令人断肠,故暂不还乡。由此我们得知,作者不还乡只是无奈之举。“未老”二字我们也不可忽视,古人云“落叶归根”,中国人这种浓的化不开的故土情节是根深蒂固的,未老尚可忍受思乡之痛,可当年华日渐老去,乡土是最终的归宿。纵观全词,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本次乃忧时伤乱抒发思乡情感之作。虽借他人之口极言异乡美好,但也只不过是以乐景衬哀情,更突出词人哀伤之极、思乡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