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粱情 教学设计
7、高粱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初步认识借物抒情的方法。学习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深厚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学重难点:
了解高粱根的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高粱吗?高粱是北方最常见最普通的农作物,高粱究竟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看图,了解高粱的特点——结合初读课文,说一说。
①把图中的‚根‛放大,可据此猜测课文描写的重点是高粱的哪一部分。②接着从‚情‛字入手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在高粱的后面加个‘情’字?作者对于这种北方最普通的农作物又怀着怎样的感情?‛
(二)自学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1.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了解作者描写了高粱的哪些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同学交流看法。(3)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自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查字典,不懂的提出来,学生互相解答。
(三)个人阅读与讨论结合。
1.轻声读课文,结合插图,①想想课文描述了高粱的哪些方面,重点写什么?(在书上批注)②课文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可让学生讨论)
板书:神圣 敬佩
2.重点阅读要求:默读文章的重点部分(3—5段),概括出高粱根的特点、作用,并画出相关的句子,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先独立阅读,思考→画批重点→在小组内交流体会→全班交流。3.总结学生交流的结果:高粱根的特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长着很多气根;二是很苦;三是扎得很深。
(四)深入理解比较,概括表达方法。
默读第一、二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思考讨论:
①高粱在我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为什么?(抓‚神圣‛和高粱与‚我‛和故乡人们的关系来看)
②高粱对‚我‛的影响是什么?‚对‛对高粱有着怎样的感情?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自己读、指名读。
(五)小结。
作者通过描写高粱,尤其是高粱根的特点,抒发了对高粱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它坚韧不拔的品格的赞美。
板书设计:
第二篇:《高粱情》教学反思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开展的今天,做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我们自身素质的高低,将对课改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专业化水平,而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是提高自身素质非常有效的途径,我们要经常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每位学生的发展,是否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样,我们才能将新课改落到实处,我们才能真正在新课改中成长起来。
我在教学中也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努力和尝试。
案例
1、教材与生活相联系听说读写相结合《高粱情》是五年级的一篇课文,由于是农村的孩子,而且本地也种高,学生对高粱十分熟悉。于是我没有布置预习而直接上课。
师:你们对高粱熟悉吗?
生:熟悉。
师:谁愿意说说你对高粱的了解?
生1:高粱比较高大。
生2:高粱的穗大,而且颜色是红的。
生3:高粱很牢固,不容易拔出来。
生4:高粱的用途很多。
……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高粱的特点,以及用途,大家说的非常好,你们能不能把说的和听的写下来呢?
(学生开始写)
师:写完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如何写高粱的,比较一下和我们写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开始认真读课文,通过比较,发现了自己所写的不足)
《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与生活联系”,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指出:“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要求,渗透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想,无论是对语文课的特点,语文教学过程建议的论述,还是对语文课程开发与建议的说明,都体现了对社会生活所蕴含的语文价值的关注,对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视。在上述片断中,我主要是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体现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对高粱的了解,学生说的过程,既是生活经验的再现,又是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同时叙述了课文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将说的听到的写下来,然后再认真读课文并进行比较,进一步将听、说、写结合起来。通过教学反思,我认识到,语文教材内容的本身都来源于生活,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与生活的连接点,开放语文教学,使学生联系自己熟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习语文,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语文素养。
案例2: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出学生要自主学习。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得力,引导得法,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执教《田忌赛马》一课时,我尽量做到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比大小的游戏,老师手里有3组扑克牌,分别是4和5、6和7、8和9,你们上来一位选3张,和老师出牌比大小,看谁能赢。
(一生上来选牌,他从4和5中选5,6和7中选7,8和9中选9)。
师:下面同学不但要当裁判,而且要注意观察,认真思考输赢的原因。
(游戏开始,学生先出牌,不管怎样出,学生都以1比2输了)
生:老师,我们发现谁先出牌谁就输,后出牌的根据前面的来出牌!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而且善于思考、分析,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中也有一位和我们一样聪明的人,我们学了课文就会认识她。
(学生读课文)
师:谁读得最认真,最能读出人物的神态,等会儿我们就让谁表演。
学生读得更认真了,而且表演的非常好。
语文教学,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借助灵活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如果一成不变,程式化,教学就没有了活力,没有了灵性,学生也就自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上述片断中,我根据教材和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针对学习者先前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这一原理。首先利用做游戏导入课文,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兴趣,又将教材内容溶入到了游戏中,降低了理解难度。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角色表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反思,我认识到,我们教学时,要善于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把握教材的特点,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总之,我们所从事的是一项非常复杂、系统的工作,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们要在工作中形成自觉的反思意识,习惯化的反思行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形成自已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见解,使我们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使自己成长为“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
第三篇:最新小学语文《高粱情》课件示例
最新小学语文《高粱情》课件示例
【导语】课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做的得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如若枯燥乏味的课件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精心设计好一个课件,因势利导,就能紧扣学生的活动心理,活跃其思维,增强其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下面是东星资源网整理分享的最新小学语文《高粱情》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最新小学语文《高粱情》课件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高粱根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深厚感情。
3、初步认识借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了解高粱根的特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高粱扎根土地的品格,悟出它坚忍不拔的品格。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讨论,悟出高粱坚忍不拔的`品格。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示投影片,指导学生从秆、穗、根三方面观察,了解高粱的特点。
3、插图中的根被放大了,由此可以猜测课文描写的重点是高粱的哪一部分?
4、课题为什么要加一个“情“字?作者对这种北方最普通的农作物怀着怎样的感情呢?
二、自由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读准字音,辨析字形。
2、理解词语。
神圣:崇高而庄严。
贫瘠:形容土地质量很差,不肥沃。
强悍:原指勇猛无所顾忌。课文中指坚强,经得住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
跋涉:爬山涉水。课文中指艰难前进。
三、再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1、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2、找出能体现高粱特点的语句读一读。
3、作者为什么要写高粱?哪些段落写高粱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一、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它塑造了我的躯体和生命”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作者对高粱有怎样的情感?从哪里可以看出高粱在我心中是那么崇高而神圣?
二、学习3——5自然段
1、课文描写了高粱的哪些方面?重点写什么?
2、作者从总写高粱到具体写根,哪个词起到衔接的作用?(尤其)
3、指名读3——5自然段,思考:高粱的根有什么特点、作用?
(1)长着许多气根。(2)很苦。(3)扎得很深。
4、为什么在土地十分贫瘠的雁门关脚下,高粱还能长着“正直的秆子”和“硕大而血红的穗头”?
高粱有气根,扎得牢,就能抵御风暴,支撑秆子,保护穗头;根扎得深,就能吸收营养,提供给秆子和穗头,而把土地中的盐碱等苦东西留给了自己。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说说你从这一段中体会到了什么?
3、齐读第6自然段。
四、深入理解比较,概括表达方法
1、朗读第1、2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思考并讨论:
(1)高粱在我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为什么?
(2)高粱对“我”的影响是什么?“我”对高粱怀着怎样的感情?
2、总结:
作者通过描写高粱尤其是高粱根的特点,抒发了对高粱深厚感情及对它坚忍不拔的品格的赞美。
[板书设计]
秆:正直、挺拔、粗壮
穗:硕大、血红
高粱情、有气根、坚忍不拔的品格
根、味苦、激励我生活、跋涉
扎得深
【篇二】最新小学语文《高粱情》课件
教学目标:
1、教学3—5自然段,展开“探究性学习”,探究高粱根的特点,探究高粱的品性,探究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探究作者表达的方法。
2、培养学生学习中的“探究精神”及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3—5自然段,展开“探究性学习”,探究高粱根的特点,探究高粱的品性,探究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探究作者表达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中的“探究精神”及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学过程:
一、形象感知,导情导标,回忆学法
1、师:在北方,有这么一种植物,长着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强有力地抓住土地的根,(出示画面,师边说边指)这就是高粱(板书)。你觉得高粱长得怎样,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畅所欲言,有个初步印象)。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师补充完成板书,加上“情”字,齐读课题,看着课题,我们猜想一下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估计学生:⑴会写高粱是什么样的;⑵会写作者对高粱的感情)
3、自己读课文,是不是这样写的呢?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只需简单回答即可,师相机板书。
4、揭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探究高粱根的特点,从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直奔重点,自主探究,体悟情感
(一)读课文,找出写高粱根特点的自然段。
(一般学生能找到3~5自然段,如果学生出现问题,则再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
(二)探究“高粱根上有气根”的特点、品性,体悟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如何表达的。
探究一:高粱根有什么特点?
利用学法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具体谈;同学交流。
A、出示:“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
揭示出:长有气根。
B、根据这段话,画一画高粱的气根,想想气根的特点。(两生上台板书画,其它下)。
C、交流:画得怎样?这一过程其实是对气根特点的深入理解。让学生结合图、语句谈。
a、“有点像榕树的根”、“像鹰爪一样”是否都是比喻句?
估计学生答到⑴不是比喻,师追问:为什么这样写?(说明坚韧)⑵是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气根的韧性及深深抓住土地的力量大。)
b、比较。
1、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
2、仿佛抓着一个物体。
为什么这样说呢?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3、自己揣摩读这段话,把它的特点读出来。
4、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这一小节篇幅较长,直切重点,让学生找出描写高粱根特点的句子,探究气根的外形特点,使探究目标更明朗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联系生活谈到“有点像榕树的根”、“像鹰爪一样”则师相机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不到之处师点拨;再通过“活物”、与“物体”的用字比较,深入体会气根的特点,其实也是探究“表达方法”的过程。
5、探究二:为什么高粱根上长有这么多气根?体悟高粱的品性。
(1)师承上:高粱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长有气根,坚韧有力,自然而然,我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
(估计学生问:为什么高粱根上长有这么多的气根?)
师:自己读上下文,探究一下。
(2)学生自主探究。
(3)交流。
a、出示:“对于高粱,气根是最不可缺少的……等着对手向他扑来。”
b、指读,说说为什么长有这么多气根?
c、自由读文,你觉得应该怎样来读这段话?
d、交流。
估计生:敬佩、赞美的师追问:为什么?
(估计学生答到:高粱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品性。)
e、再自由读,读出这种感情;指读;男女生赛读。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然而然产生的疑问引入探究高粱的品性的教学,使得教学顺着学生的学路走,让其自主学习得到张扬。朗读,化解了从外形到品性的理解过程,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深刻领悟到了高粱的品格,为下文体会作者的思想埋下伏笔。
6、探究三:从第三自然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读着读着,同学们你体会到了课题“高粱情”“情”字的内涵了吗?四人小组讨论。
(2)交流。(估计生:表达了作者对高粱有“坚韧不拔的品性”的.赞美,敬佩之情)
(3)齐朗读第三自然段。
(4)同学们学到这儿,你对高粱想说些什么吗?
设计意图:从探究了高粱特点——品性——作者的思想感情,展示了教学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原则,由表及里,披文入情,使学生很容易地就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第一次回归课题,初步说说“情”字的内涵,紧扣了教学目标。
7、探究四:再次读第三自然段,作者是如何把对高粱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的?
(1)同桌读课文、交流。
(2)大堂交流。
(抓住高粱身上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最能表现高粱品格的部分写具体。)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仅仅停留在内容,思想上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学会表达。如何表达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字里行间去感受,长此以往,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自学4~5小节,探究高粱根的其它特点,高粱的品性,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
1、回顾第三小节的学法
探究特点→探究品性→探究情感→探究表达方法
2、四人小组学习。
3、派代表交流。
设计意图: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里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学习第三自然段后,引导学生回顾探究方法、步骤,给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时间,去学习,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巩固了学习的方法。
三、回归目标,回忆学法,畅谈收获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是如何“从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
高粱的特点,联系上下文作者想表达_______的思想感情,高粱的品性,联系生活展开联想和想象。
2、我们还探究了什么?
(生:写法)
3、经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从学法、知识、技能、思想方面等让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有目标、有操作过程,有评价,有回顾的教学过程,是最有效的教学过程。在学生利用方法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及时地引导其整理脑中新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利用方法,下一步更有效地去探究新的知识、技能,从而再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四、布置作业
摘抄下你对高粱根印象最深的片段,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本文的训练重点是“从内容体会思想”,由文中内容引申到对作者思想情感的认识,教学中已达成目标。但作为读者,肯定从内容也会有自己的感受,用写的方式来表白,更加深了对高粱品性的敬意,同时还进行了语言文字写的训练。
【篇三】最新小学语文《高粱情》课件
一、教学内容:
这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高粱根的特点,赞扬了高粱坚忍不拔的品格。(1课时)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高粱令人敬佩的品性;学习它坚忍不拔的品格。
2、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6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高粱坚忍不拔的品格。
难点:理解父亲和伯伯对我说的话语的意义;体会这两段话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小黑板、录音机、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有这么一种植物,长着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强有力地抓住土地的根,这就是高粱。我想可能很多同学都没见过,那么高粱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打开书第102页看插图,认识一下高粱。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板书课题:高粱情。学习高粱的粱与梁的区别。)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02页看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高粱,从图上看,你觉得高粱有什么特点?说一说。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很好,那么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高粱的特点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课文。
(三)指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找出描写高粱特点的句子,划下来。
2、指名朗读描写高粱特点的句子,谈谈你的感觉和想法。然后概括一下高粱的特点。(边讨论边板书:正直的秆子、硕而红的穗头、紧抓土地的根。)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说高粱特点的是哪个部位?(在根下划△)课文是怎么描写的?用重点号划出这些句子。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所划部分。回答高粱根有什么特点?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来。(板书:坚韧、像鹰爪)并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5、再朗读,说说这些描写中蕴含着作者的什么感情?
6、练习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读中激情。
同学们,由于高粱具有坚韧不拔的品性,因而它的适应能力很强。千百年来,土地、人和高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课文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敬佩、赞美)
请大家带着敬佩、赞美之情,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最喜欢的部分。
(五)教学小结:
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激励着作者顽强地生活。我想从今以后也会激励着我们大家奔向21世纪的未来。
第四篇:三峡情教学设计
《三峡情》教学设计 唐河一小 魏厚菓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思念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优美,积累词语。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精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三峡风光资料,准备歌曲《三峡情》;
学生:收集有关三峡的自然风景图片及建设中的三峡图片。课时安排 1~2课时。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2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精练,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思念之情。(二)教学流程
1、利用三峡风光导入。
师板书:“三峡”,(让生读一遍)问:同学们,对于三峡,你知道些什么?(生答)
(师出示课件:三峡风光)师解说:这就是神奇的长江三峡,它长190多公里,它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峡这雄伟壮丽、险峻的风光像一条迷人的画廊,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同学们,这画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答后)师:是啊,三峡不但美丽,而且还孕育了许多的优秀儿女,他们有的虽然离开了家乡,(板书:情)但他们的情却永远留在了三峡,留在了家乡。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优美的诗。(生读一遍:《三峡情》)
2、过渡。
师:从题目上看,这首诗围绕哪一个字在写?(生答:情)师:那是怎样的情呢?让我们在下面的学习中去感受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尽量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三、出示生字词。
师:同学们,会读了吗?那好,我们来会会这几个生字朋友。
师出示生字词。
1、指名读;
2、齐读;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记住生字;
4、抽生说“篙”和“驾”用什么方法记住;(师在学生介绍后,说:这种方法好,很多字都可以用这种加一加的方法)
5、师出示“痴”在字典中的三种解释:(1)不聪明;(2)极度迷恋某种事物;(3)呆。师:你觉得诗中的痴是什么意思?
6、“巫”的笔顺。
四、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1、师:同学们做到了字字读准,能否句句读通呢?老师来检查一下,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师抽4个人后再读)(师要及时给学生纠正读错的地方,如:喊一声号子/驾船行)
2、同学们,我们一起读课文,看看诗人想表达他的什么感情。
五、熟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什么感情吗?(生答:思乡情,师板书:思乡情)
出示课件:生读第二和第四小节。
自学提示一:
A、.哪些句子直接写了诗人的思乡情?(生答:“牵动儿女思乡情”“恰似儿女思乡情”)B、是什么牵动着他的思乡情呢?(生答:三峡的雨和三峡的云,如果生答不出,教师就引导生读第二和第四节)
C、诗人分别把雨和云比作了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雨和云的什么特点呢?(生答)
(师这儿要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灵活处理)同学们,这景美吗?(生答:美),我相信你们读得更美,谁来给大家读读
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师:我明白了,原来让诗人思念三峡的原因是这里的景,(生答:太美了。师板书:风景美)难怪诗人说这景是如(生答:梦)的景。
过渡:同学们,难道诗人就只因为如梦的美景就如此地思念三峡吗?(生答:不是)
那还有什么让诗人恋恋不忘的呢?
出示课件: 生读第一小节。
自学提示二:
A、你知道儿时的诗人都做了些什么吗?(赶羊群、驾船行)你能联系诗句想像“赶羊群、驾船行”的美丽画面吗,并且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生口述,师点拨“云里走”。(如果学生想象得好,就让他们继续想象儿时的诗人还做了些什么)
B、你感受到了诗人儿时怎样的生活?
(你们想象可真丰富,是的,诗人儿时的生活多么悠闲、自在、多么快乐、令人难忘呀!谁来读读?)
哦,我明白了,诗人思念三峡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特别地留恋儿时美好的(生答:生活),师板书:生活美
过渡:师指着板书说:同学们,这如诗如画的美景让诗人思念家乡,这儿时快乐自在的生活更让他眷恋家乡。可现在,诗人却远在他乡,他想念儿时的生活吗?你从诗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出示课件:抽生读:“几时再„„驾船行”
自学提示三:
A、从这节诗中你读出了什么?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好像看到了一位老人,身在异地他乡,日夜望着家乡的方向,想回而不能,急切的思乡之情催人泪下。难怪诗人说道,这情是如(生答:痴)的情。)
B、你从“痴”体会到什么?(体会出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
六、歌曲欣赏。师:三峡雨,如丝如玉,三峡云,如锦如银,这优美的诗歌,曾打动着多少三峡游子之心,给它谱上曲之后,便成了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歌,想欣赏吗?
七、激情朗诵
同学们,诗歌优美,歌声感人,让我们在优美的旋律声中,好好品诵这首诗吧!会背的最好背。
八、课堂延伸。
师:读得多投入呀!同学们,三峡电站的修建,让三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知道今天的三峡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吗?(师出示相关的图片,并介绍:这就是气势雄伟的三峡大坝,是呀,三峡的变化太大了,它让那些三峡游子更加思念,让那些为支持三峡工程而移居他乡的三峡移民更加留念。同学们,让我们带着他们的无限思乡之情读:(师引要低)
三峡雨 三峡云 细如丝 柔如锦 牵动儿女思乡情
三峡雨 三峡云 洁如玉 白如银 恰似儿女思乡情
九、课堂小测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些什么?来一个小测试吧!
小结: 这美丽的三峡,古往今来,不知得到了多少人的赞美,请同学们课外去收集有关描写或赞美三峡的文章吧。
第五篇:读《语文补充阅读》之《高粱情》有感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高粱的深情和敬佩之情。作者赞美了高粱坚韧不拔的根,还举了一个自己学习摔跤的例子。我认为,我们学生在学习上,也应向高粱那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何况我们小学生也是在“打基础”时期,所以也应向高粱学习,扎的“根”要深,才能立稳,坚定不动摇。我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孩子爱上了足球运动,在教练的指导下,天天练,简直就是把基础“打”得很扎实,“根扎得很深”,因此,长大后,他成就非凡。我们也应这样,好好学习,把“根”扎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