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乡土情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3 00:0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浓浓乡土情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浓浓乡土情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一篇:浓浓乡土情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别从乡音、乡俗、乡曲等不同方面了解、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通过交流、展示资料,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多彩,进一步加深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3.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教学重点: 通过交流、展示资料,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多彩,进一步加深对家乡文化的认识,激发爱乡、爱国之情、弘扬敬业、奉献、与人为善风尚。

教学难点: 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历史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小学生对家乡已有简单的认识和了解,但还未从“文化”的意义上去探讨和追寻山西的历史与文化,因此本课是对学生原有认知的延伸、拓展和提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并且根据地域特点重组教材,让学生广泛地去收集和处理信息,学会用历史的、地理的视角去了解家乡。进一步加深对家乡文化的认识,激发爱乡、爱国之情, 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育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歌曲引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播放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刚才我们了欣赏这首优美的歌曲,同学们知道它歌唱的是哪个地方吗?你对家乡有哪些了解呢? 看来大家对我们家乡山西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家乡是孕育我们生长的母亲,哺育我们茁壮成长;家乡是温馨的港湾,为我们遮风避雨;家乡是叶的根,无论离开多久,我们都会回到她身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浓浓乡土情》 板书

二、了解家乡文化渊源

同学们,老师让大家提前搜集了关于家乡的资料。今天我们通过乡俗、乡艺、乡曲、乡音几方面来了解我们的家乡。大家先交流交流。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长河去追溯家乡文化的渊源。

(播放课件:家乡文化史)从刚才的这一段资料片中,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三、家乡文化节活动

下面,我们举办一个家乡文化节活动,各小组准备一下,分别展示具有家乡特色的文化艺术。

1.家乡语言艺术展示。(以说、唱的形式展示)

生1:我知道来回叫雷回类n,厉害叫突念a,男孩叫候er,累了叫乖啦,肚子叫兔子,树叫菠子bozi,睡觉叫富吊。生2: 我知道我们当地有很多话是重叠的,如:吉吉哩,Pepe等。说起来感觉特别亲切。

师:最亲不过家乡话,最近不过家乡人。2.家乡音乐艺术。

师:我们家乡的语言说起来干脆有劲,我们家乡的歌曲唱起来也是嘹亮动听。课前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搜集,找到了一首歌曲,就是根据家 2

乡音乐中的一种加工创作的,老师今天把它带到课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感受它的魅力,好吗?(播放:有特点的家乡歌曲《走西口》)

师:大家听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我们家乡还有哪些音乐艺术呢?谁能给我们再展示一段?

(学生展示活动)

3.家乡戏曲。

A、学生先介绍。

B、教师播放家乡剧片段。蒲剧《拾金镯》选段

学生谈感想。

4.家乡的手工艺品。

A、生展示照片、图片,并配以解说以及学生自制的手工艺品。

B、师:感谢这些同学,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精美的手工艺品,看得我眼花缭乱。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件我自己做的手工艺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我做得当然比较的简单,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一起去瞧一瞧民间艺人的杰作吧!(出示手工制作的录像)

生1: 目前山西省共有157个非遗项目进入国家级名录。民俗为晋中市榆次区民间社火(南庄无根架火)、蒲县庙会(蒲县朝山会);传统音乐为临县唢呐艺术(临县大唢呐)、万荣县锣鼓艺术(软槌锣鼓);传统美术静乐县剪纸(静乐剪纸)、岚县面花(岚县面塑)、芮城县木雕(永乐桃木雕刻)。

生2:我们的手工艺品很精美,有好多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是山西最具代表性的手工艺品。

C、师:这么多的工艺品,你喜欢吗?家里有吗?(体会,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美,这美又装点了人们的生活。)

生拿出家里的布老虎、剪纸班的学生的作品介绍。师补充学校选修课剪纸、面食班照片。

5、乡俗

生1:我知道有威风锣鼓,猜灯谜。生2:我还知道清徐的背棍,秧歌。生3: 我知道蒲剧、皮影戏等。

无论是威风锣鼓,清徐的背棍,还是蒲剧、皮影戏,都是我们在节日欢庆时的民俗活动。这种红红火火的民俗活动,衬托出家乡人民对好日子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三、升华情感

了解了家乡这么多,你有什么想对家乡说的? 生:我感到骄傲自豪。生:家乡有这么多灿烂的文化。生:真了不起。既然我们家乡拥有这么灿烂文化,这么了不起。我们应该爱我们的家乡。(板书: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再次感受我们山西的美。(课件出示)古都山西是我家,民艺民俗扬天下。乡曲乡音暖人心,尧都文化人人夸。

我们的家乡不仅拥有辉煌的历史,美好的现在,更将有无比灿烂的未来。作为山西人让我们共同期待。

五、闯关游戏。

六、小结。

七、作业:继续感受山西的乡俗、乡艺、乡曲、乡音。拓展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

浓浓乡土情

乡俗 乡艺 乡曲 乡音

教学反思:

《浓浓乡土情》是四年级思品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我主要分成乡俗、乡艺、乡曲、乡音四大部分,层层递进,步步升华的处理方法。在上课前,师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制作了精美的课件。

自我反思这节课的优点有:

1、从整体脉络来看条理清晰,环节紧凑。尤其是说家乡方言环节,学生积极性很高,气氛活跃。闯关游戏砸金蛋。让学生随机选中一个金蛋砸下去,金蛋破了,用临汾方言和普通话对比读出来,感受方言。

2、从教学的过程和效果来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了解与掌握。

本节课还存在着不足:

布置的查找任务,学生虽然做了,但是有些孩子只是找了,具体的内容并不熟悉,也没有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在课堂上汇报的时候,还有出现不认识的字,或读错字的情况。

对于孩子们来说,认识和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并不困难,难的是怎样体会到这其中的一个“情”字。在这堂课上我的失误恰恰也出在这里,在“情”字没有太大的突破,激情不够,我认为这跟自己的知识的积累有很大的关系,对这方面的了解不够到位。

上完这节课让我也增长了很多知识,让我明白了要上好一节课很不容易,除了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外,平时的积累很重要。我在知识的积累和灵活应用上面还很欠缺,还要大量的阅读、扩大知识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让《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回归于生活。

第二篇:《浓浓乡土情》教学反思

《浓浓乡土情》教学反思

《浓浓乡土情》这节课是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第三课。在上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制作了精美的课件。

《浓浓乡土情》一课通过让学生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在导入新课时,把家乡的语言、民俗、老街老屋美食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结合图片说说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了解。接着让学生们说说自己家乡的老街老屋。但是遗憾的是学生们对自己的家乡的老街老屋并不是很了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四年级的孩子又是最具有好奇心的,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能激发孩子无尽的想象力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因此,我充分利用所长,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配合着学生的介绍,我也时不时的做些补充。让学生了解了更多关于家乡的文化特色。让孩子们通过耳薰目染,形象感知,体验学习的快乐和乐趣。在课中我还设计了一段顺口溜、小诗及舞蹈,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课堂氛围活跃。通过这堂课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拉近了师生距离,唤起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对于孩子们来说,认识和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并不困难,难的是怎样体会到这其中的一个“情”字。在这堂课上我的失误恰恰也出在这里,图片中的美食、瓜果很诱人,美景很吸引人,但是在“情”字没有太大的突破,对风土人情涉及的较少,我认为这跟自己的知识的积累有很大的关系,对这方面的了解不够到位。

上完这节课让我也增长了很多知识,让我明白了要上好一节课很不容易,除了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外,平时的积累很重要。我在知识的积累和灵活应用上面还很欠缺,还要大量的阅读、扩大知识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在活动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再一次提升对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再一次提升教学手段,让《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回归于生活

第三篇:浓浓乡土情教学反思

《浓浓乡土情》一课通过让学生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本课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

一、乡音

“同学们,你们会说家乡话吗?俺就会!”我特意将“俺”加重了语气,学生马上就笑了,纷纷举手“这噶嗒”“那噶嗒”…兴趣十足。再用一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即活跃了课堂,又增添了学生对家乡话的了解和热爱。

二、乡情

这部分我是这样处理的:“上学期,有一件事让我特别的感动,就是我们学校三年二班的一位同学得了重病,我们全校师生都给他捐了款,献了一份爱心。这不仅是我们的校友情,也是我们浓浓的乡情(板书:乡情)”,“你还知道哪些乡情”,这时候,有的学生谈到了邻里情,家乡中人与人之间的故事。

三、乡土文化

“同学们,上学期你们去参观了木制工艺品厂和食品加工厂,你们都看到什么了?”学生纷纷举手,向我汇报他们的见闻。“当你看到那美丽的作品,你都想到什么?”有的同学说“惊讶”、有的学生说“不可思议”、还有同学说“我想到了这个作品来的多不容易啊,如果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在失败中放弃了,就没有这个作品了,我觉得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失败不可怕,失败的下一步就是成功.”

在教学中我能通过不同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每一个活动都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在教学中始终处于一种较高的状态。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在活动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再一次提升对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注意选择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再一次提升教学手段,让《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回归于生活。

第四篇:教学反思:浓浓乡土情

浓乡土情 教学反思

《浓浓乡土情》,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过去的老房子、饮食习俗等,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特点,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2.探索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与气候、地形、历史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我以家乡哈尔滨为切入点,进行教学。从哈尔滨的别称“冰城”和“东方小巴黎”这两个话题开始,根据“冰城”和“东方小巴黎”的名字的由来,让学生试分析其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和历史原因形成。再通过分析哈尔滨人的饮食习俗以及国服“旗袍”了解其历史成因。

自我反思这节课的优点有:

1.从教学的过程和效果来看,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了解与掌握。条理清晰,环节紧凑。

2.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

3.课件的使用效果比较好。但是第一节因为客观原因,课件没能通过大屏幕播放,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第二节,课件在播放的过程中,一边看一边指认,一边引导学生思考,发挥了它的辅助作用,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时效性。

4.课堂评价语言和点拨的语言比较到位。5.能够积极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本节课还存在着不足:

1.布置的查找任务,学生虽然做了,但是有些孩子只是找了,具体的内容并不熟悉,也没有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在课堂上汇报的时候,还有出现不认识的字,或读错字的情况。另外一些孩子只是照搬照抄地读,不能起到分享、交流的作用。

2.学生在课前先汇报,内容较杂没有分类。和后来的话题有点脱节。应该把学生汇报放到相应的话题下,这样学生查找的资料就真正起到了作用。

3.个别细节性的语言考虑得不到位,出现表述上不够清晰的情况。4.学生出现朗读困难的现象,没有及时帮助,浪费了时间。

5.师生互动的活动相对单一。谈话式教学比较多,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少。这也是我想结合平时的教学谈的一点困惑所在。

困惑一:在平时的教学中,布置的查找资料的任务,学生完成得并不好。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其中包括:1)不重视。孩子的孩子以及家长普遍重视数语外三科的学习成绩,其他学科都不重视。所以作业完成情况不好。三年级的品社课,有很多调查是通过采访家长完成的。但是在课堂上就出现孩子说:“老师,我妈没时间”的回答。2)家庭条件不允许。有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家里没电脑。有些家庭条件很好,但是家长害怕孩子上网耽误学习,不给买。3)没时间。现在的学生在外面补课的情况十分普遍。我曾在课堂做过调查,从不补课的学生几乎没有,大多数学生的补课或特长班的数目都在三到五门,最多的达到9门。每天放学如赶场般,连吃饭睡觉都难。科任教师的作业更是增加了他们的负担。这些孩子要么不完成,要么就由家长代劳。所以才会出现,在课堂汇报的时候,家长的连笔字辨不清就胡乱读(一个孩子把“设”读成“没mo”,或是打印材料都没看过,读不成句;或者生字不认识就卡壳的情况。

困惑二:常态课达不到公开课的效果。基于前面所提到的情况,日常教学,因为缺少了学生们课前自主探究的过程,课堂上就很难形成学生为主体的情况。必然要出现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的情况。我也曾试着和微机组教师协调,是否可以通过微机课让学生进行查找。但是微机课也有自己的教学内容,也要进行考核,不可能让学生在微机课上做其他事情。困难重重!作为课改时期的教师,我们也十分想真正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时效性。但是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又相当棘手,很难解决。

困惑三:关于家乡的定位,黑龙江或是哈尔滨,算不算知识性的错误?在同事间的评课过程中,有同事认为我应该把家乡定位于黑龙江,至于我定位在哈尔滨完全是知识性的错误。在此,我谈下我的看法。我同意她的观点,因为教材的编者意图上来看,家乡应该定义为黑龙江更贴切。在之前面的课堂,我也是按照家乡黑龙江这一概念来进行教学的。在第三课,单独把哈尔滨拿出来作为教学内容,也是有一定的考虑的。首先,哈尔滨是一个很具有特色的城市,关于哈尔滨的教学内容很多,完全可以作为一课的教学内容来讲。其次,在《人文与社会》教材中,大量的关于黑龙江的知识,严重涉及到了内容重复的问题,这时还要大张旗鼓地进行黑龙江的教学又是不是一种浪费?但是把哈尔滨独立为一课并不等同于黑龙江就忽略不讲了。所以,我认为单纯从这一节课,就断定是“知识性的错误”,是不够恰当的。

第五篇:《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

浓浓乡土情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感受家乡的可爱。

能力:能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与当地气候、地形、历史之间的关系。

知识:知道家乡的文化生活、过去的老房子、饮食习俗等,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往往会更多地放在名人、伟人的事迹,以及独特的房屋外观和名气较大难得一尝的食物上,而对身边那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建设者,久居陈旧的老宅,平日的家常便饭往往不太留心。而且对这些人和事物的关注也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这些现象和当地气候、地形、历史文化间的密切联系则是孩子们很难考虑到的。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上看,农村四年级学生的活动范围不算广阔,接触到的人物,特别是名人、伟人相对较少;对于当地的文化习俗、房屋建筑、日常饮食因为长期身在其中而缺乏新鲜感和探究欲望,而且由于生活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孩子们收集资料的途径相对较少。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过去的老房子、饮食习俗等,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教学难点是学生能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与当地气候、地形、历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为突破上述重难点,课前教师在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时,可尽量引导学生使用简便、切实、可行的方法,比如询问家中的长辈,在村中各处走走,进行实地观察,查阅报刊和书籍。回顾整理自己从小到大在家乡生活的经历和体验等。而收集的对象和内容也尽量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主,课前准备的时间要尽可能的充分一些。课堂上,教师也要给学生们足够的交流时间与空间。对于比较难以理解和展现的方面,教师可先做示范,也可利用多媒体或课间对学生进行直观的引导,使学生间的交流在范例的引导下有目标、有侧重、有特色、有实效。

教学重点

/ 4

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过去的老房子、饮食习俗等,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

教学难点

能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与当地气候、地形、历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纸等手工工具;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图片等形式,了解家乡富有特点的老房子;访问当地的老人,了解老房子的特点及形成这种建筑风格的原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家乡文化采风”“家乡的老街和老屋”的教材内容。第2课时完成话题“家乡的美食佳肴”“活动天地”的教材内容。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家乡文化采风 [播放课件:家乡文化采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1)家乡文化大致有哪些方面?

(2)开展家乡文化节活动:说家乡话,唱唱家乡的歌曲、戏曲;做做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品;展示家乡文化的图片等。(板书:浓浓乡土情 家乡文化采风)

【设计意图:从乡音、歌曲、工艺品等不同方面了解、认识和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家乡文化的喜爱之情和好奇心。】

活动二 找找家乡的老房子

1.课前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图片等形式,了解家乡富有特点的老房子;访问当地的老人,了解老房子的特点及形成这种建筑风格的原因。

2.[播放视频:家乡的老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那里的老房子是什么样的?从不同的家居中,你发现了什么奥秘?为什么不同地区的老房子风格会不同呢?学生可画一画

/ 4

自己喜欢的老房子,选择优秀作品办一期壁报,并讲一讲你知道的关于老房子的故事和传说。(板书:家乡的老屋)

【设计意图:通过对家乡老房子的了解,让学生明白家乡的过去以及与人们现在生活的联系,理解它与家乡的地形、气候、历史以及人们的愿望和创造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懂得爱护家乡的文化遗产。】

活动三 追溯村名的由来

1.教师根据学生居住的状况,按区域分组考察自己所在村落、集镇、街道名称的由来。

2.课前分组采访当地人、查阅资料、访问村文化馆等,并做好充分的调查采访记录。

3.各小组将自己的图文资料进行整理。

4.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小记者在行动》的有关内容,各小组可参照课本,用讲故事、说历史、讲传说等形式,为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课前收集的成果。

5.小结:每一处村名必有一个故事,每一条老街都在诉说着一段历史,老村、老街、老屋时时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情„„(板书:老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索家乡地名的兴趣和好奇心,进一步增强对家乡的亲近感。】

板书设计

浓浓乡土情 家乡文化采风 家乡的老街和老屋

第2课时

活动一 找找风味小吃和菜肴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家乡的美食佳肴》的内容情境进行讨论: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有特色的美食佳肴?学生自愿结合成组,以模拟社会的方式,在“美食城”里开设特色“餐馆”、“小吃店”、特色“食品店”,并选出“老板”向大家介绍本店的家乡特色食品。(板书:家乡的美食佳肴 各具特色 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加深对自己家乡饮食文化的认同。】 活动二 美食与环境的关系

/ 4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风味饮食?为什么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不一样?它和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小结:看来,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和不同特色的美食佳肴,这和当地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物产种类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与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设计意图:加深对其他家乡饮食特色的认同,并了解饮食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活动三 做做家乡菜

1.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饮食经验,选择一种简单易做的家乡美食,课前在家长的帮助下准备好制作原料,较复杂的也可在家长的指导下先做好。

2.根据自己选择制作的佳肴,在教师的指导下填写好课本中的制作单。包括菜名、备料、制作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从哪里学会的、家长的评价等内容,在班上互相交流经验。

3.师生互相品尝自己制作的家乡美食,相互间做出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板书设计

家乡的美食佳肴 各具特色 丰富多彩 与地理位置有关系密切

/ 4

下载浓浓乡土情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浓浓乡土情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浓浓乡土情

    浓浓乡土情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

    浓浓乡土教学设计[合集]

    《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清滨小学校 张艳玲 【教学目标】 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通过听......

    浓浓乡土情说课稿

    《浓浓乡土情》——走进水乡天凝 天凝小学单建萍 一、说教材简析 《浓浓乡土情》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是对小学低年级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自然环境、......

    品德与社会 四上《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

    3、浓浓乡土情 学习目标: 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

    《浓浓乡土情》教案2范文合集

    《浓浓乡土情》教案 教学目标: 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

    四年级品社下册《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 窦忠春[小编整理]

    四年级品社下册《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 第三课:浓浓乡土情 教学目标: 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索......

    浓浓元宵情

    浓浓元宵情 又是一轮月儿圆,浓浓的年味还未散去,又迎来了我国的传统佳节——元宵节。元宵节,在中国有着吃汤圆的习俗,预示着全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今年的元宵节,恰逢星期一的......

    《高粱情》教学反思(大全)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开展的今天,做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我们自身素质的高低,将对课改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专业化水平,而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