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鹤楼 完成
14、短文两篇
黄鹤楼
一、导入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据说李白登临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盎然,正要提笔写诗,却见到崔颢的这首诗,连称“绝妙”,自愧不如,于是写了四句打油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后有好事之人据此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即是李白搁笔亭。
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那么黄鹤楼的风采到底如何?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闫伯理一起走进这座著名的建筑。(板书课题)唐人阎伯理写的这篇《黄鹤楼》是现存最早的一千多年前的一篇关于黄鹤楼的碑记。
二、话题交流“我所了解的黄鹤楼”
1、旅游景区黄鹤楼
黄鹤楼的巍峨雄姿耸立在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历代文人墨客登楼吟诗作赋,畅抒情怀,流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篇,且有多如珠玑的神话传说散落民间。现今的“黄鹤楼”景区,时逢盛世,规制超前,是由主楼、白云阁、岳飞广场、千禧吉祥钟、古乐宫、诗碑廊、南楼等大小50余处景点组成的容人文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2、诗词中的黄鹤楼(参考《学用通》)
李白写下的诗词与黄鹤楼有关的不下五首,其中有一首《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从此,“江城”便成为武汉的美称。
唐代文学家阎伯理在其《黄鹤楼记》中描述“耸构巍峨,上依河汉,下临江流......”可谓:“危乎,高哉!”无怪李白以“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诺谓楚人重,诗传谢眺清。沧浪吾有曲,寄语棹歌声。”抒发自己心头的感慨。
黄鹤楼主楼壁画上还有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 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三、走进名楼,感知全文
1、师范读,生听读,把握字音
2、学习小组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把握读音和词义
隅
遂
祎
憩
翼
倚
闼
窥
3、朗读比赛
4、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虽然篇幅短小,节选部分不足100字,但内容丰富。主要写了黄鹤楼的方位、名字由来、登楼所见所感,其中有掌故,有景物,有事实,有议论,也有感慨。
四、合作探究,欣赏名楼
1、疏通文意
四人小组,翻译课文,理解句意,讨论疑难(1)词语补充: 隅:角落
驾:乘、骑。
憩:休息。
遂:于是,就。
以名楼:用“黄鹤”命名这座楼。以,介词,用,后面省略宾语“之”。之,指代黄鹤。名,动词,命名。倚:靠着。重檐:两层屋檐。翼:古代建筑的飞檐。霞敞:高大宽敞。窥:看。
井邑:城乡。
形胜:山川胜迹。
最:最好的事物。(2)句式强调
遂以名楼。省略句“遂以(之)名楼”的省略,省略了宾语。亦荆吴形胜之最也。判断句,“„„也”,译为“(也)是„„”(3)疑难句子翻译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翻译: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翻译: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重重叠叠的楼檐,像鸟的翅膀一样张开,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2、理清思路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第二层(第3至8句),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第三层(第9至17句),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第四层最后四句侧写黄鹤楼的地位价值。
3、说说你对黄鹤楼的总体印象或感受。
高耸入云,云烟缭绕,所以它是“会集灵仙”的所在。
五、课文讲解
1、集体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中引用《图经》的话有什么作用?
给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黄鹤楼始建成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吴黄武二年,(孙权)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最初修建是作为防守戍边的军事了望楼。黄鹤楼虽然是—座军事哨所,名称却十分典雅,富于浪漫色彩的楚地子民自然会给它另外一些说法。本文作者基于此,转引《图经》云:“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交代了黄鹤楼取名的由来,接着作者又旁征博引,提出晋代葛洪的《神仙传》和梁任舫的《述异志》都记载了关于黄鹤的故事,证明事实不虚,以增强黄鹤楼命名由来的说服力。仙人跨鹤,本属虚无,而作者却以无作有。这样就给这座楼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作者之所以采用神话传说,是为了突出这座楼不同寻常之处,它曾是神仙到过的地方,这样写也是为本文主旨服务,为下文伏笔。
2、“耸构巍峨,高标龙从,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这六句写楼的外貌。写出了黄鹤楼的哪些特征? “耸构巍峨,高标龙从”一组对偶,刻画楼的整体形象。句中的“耸”和“高”“巍峨”和“龙从”都是高的意思,重叠使用,铺陈楼的高大。“上倚河汉”,写楼的顶端,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高;“下临江流”写楼的底部,进一步交代楼的地理位置,写出楼在江边。“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这—组对偶句是对楼的建筑结构的具体描写。同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至此,作者对楼的外貌刻画,气势雄伟,读后令人胸襟为之一爽。
3、文章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组对偶句写登楼的感触。正因为黄鹤楼高人云天,又下临大江,所以登楼可以远眺周围城市乡村,弯下腰可以拍击萦绕大楼的云气和烟雾。“俯拍”二字,构思别致,有形象感觉,而“云烟”既能“俯拍”,其身在高处可知。这两句虽未直言楼高,而一座直凌霄汉的高楼已历历如绘。登黄鹤楼如临仙境,难怪作者发了“亦荆吴形胜之最也”的感叹。“荆吴形胜之最”这一句是对黄鹤楼地位价值的评价。以上几句对黄鹤楼景物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有上有下,有远有近,有内有外,也有实有虚,行文变化多端,情趣盎然。
4、小结
地理位置——命名的由来——巍峨高大——地位价值侧写楼高
这篇短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体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六、比较阅读
本文与崔颢的同题诗有何异同?
同:
1、两文都写到了和黄鹤楼相关的传说。阎文用“费登仙”的传说来解释黄鹤楼得名的缘由;崔诗前四句从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从神话传说写到现实感受,似随口说出,颇为自然。
2、两文都写到登楼的所见所感。阎文从“观其耸构巍峨”至文末,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出了黄鹤楼高大巍峨的总体特征,抒发了登楼如临仙境的感叹。崔诗第三联描述了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尾联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和身世之感。
异:阎文重在介绍说明,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而崔诗重在抒情,全诗充满了诗人对世事渺茫的愁绪,其中不但含有乡愁,而且通过思乡抒发了仕途失意的忧愤。
七、练习
1、涉及南朝梁任舫所著,大抵掇拾古代笔记、小说中志怪故事而成书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2、文段首先交代黄鹤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___________,最后从侧面写黄鹤楼的_____________。读者吟来,如临仙境。
3、文中概括黄鹤楼外观特征的句子是。
4、对这篇文章解释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费祎登仙的传说,给全文抹上了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
B、“荆吴形胜之最”这一句,是对黄鹤楼的重要性的扼要概括。
C、对黄鹤楼景物的描写,有上有下,有远有近,有内有外,也避实就虚,行文善变,情趣盎然。
D、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5、文中有四个对偶句,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文段的结构方面有怎样的特色。
7、历史上,人们将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楼。滕王阁因有______的《滕王阁序》而闻名,岳阳楼因有________的《岳阳楼记》而更为人知。有关黄鹤楼的诗文有______的《黄鹤楼》,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
1、迹存《述异》之志
2、地理位置 命名的由来 所见所感 地位和价值
3、耸构巍峨,高标巃蓯
4、C
5、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6、介绍黄鹤楼是因为神仙而命名,因“上倚河汉”而成仙境,因“会集灵仙”而成名楼,以“仙”字贯穿全文。黄鹤楼因“上倚”“下临”“四闼霞敞”,所以可以“坐窥”“俯拍”。也正因为这楼高耸入云,云烟缭绕,所以它是“会集灵仙”的所在,内容环环相扣。
7、王勃 范仲淹 崔颢 《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二篇:黄鹤楼范文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朝代】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三篇:短文《黄鹤楼》两篇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
4课时
参入: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阅读理解
1、解释黑体字词。(16分)
州城西南隅()
遂以名楼()其耸构()上倚河汉()重檐翼馆()
坐窥井邑()
2、翻译下列语句。(9分)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3、用文中原句填空。(6分)
在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黄鹤楼的整体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对楼的建筑结构进行了具体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登楼观赏景物的情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作者的登楼感触。
4、黄鹤楼,与湖南__________、江西__________齐名,号江南三大名楼,有“天下绝景”之称。
5、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时写下千古流传的名诗《黄鹤楼》,你能默写下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句式多变,多用对偶。强调黄鹤楼名称由来之根据充足,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组对偶。为了突出黄鹤楼的高大雄伟,又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组对偶。(1)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先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紧接着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B.文章的重点是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C.作者对黄鹤楼的形态以及登楼所见所感已描写尽致了,所以最后四句可有可无,甚
至有画蛇添足之嫌。
D.这篇文章介绍黄鹤楼因仙而得名,因“上倚河汉”而成仙境,因“会集灵仙”而成
名楼,以“仙”字贯穿全文。〈〈于园〉〉练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绝壑()槛()
憩()啾唧()碧窈()
二、解释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瓜洲步
所园
非显者刺
处处款之
缘坡
后厅临大池
绝壑
颓然
碧窈
俱以假山显 可无憾矣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2、四围灌木蒙丛,禽乌啾唧,如深山茂林。
3、坐其中,颓然碧窈。
4、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5、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6、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7、坐其中,颓然碧窈 阅读:
1、文章按照由 ______到 ______ 的 ______顺序来介绍于园,文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园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特点的?
3、课文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有 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
5、于园得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6、总写于园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表现对于园构思精巧,景色优美的赞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描写于园水阁及四周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8、文章开头交待园子主人的身份为“富人”,并强调只有有名声、有地位的人才能进这座园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9、你认为能够概括园中诸景物特点的一个词是: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特点的?(5分)
10、有人说文中第⑥句,不是说的于园,与文章内容没什么联系,应该删去。你认为第⑥句应该删去吗?
为什么?(4分)
11、你最欣赏园中景致的哪一处?请试着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6分)
红红绿绿环保袋
①在悉尼和墨尔本街头,我常常见到人们挎一个或者拎一个鲜绿色或玫瑰红的长方形的大袋子,颜色十分鲜艳。友人阿森告诉我,这是“环保购物袋”,通常简称“环保袋”。
② 阿森的话,给我解开了环保袋之谜。我当年是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的。我明白,超市场免费供应的那种透明塑料袋,通常是用聚乙烯塑料或者聚氯烯塑料制成的。聚 乙烯塑料、聚氯烯塑料成为垃圾后,难以分解,给环境造成了污染。正因为这样,澳大利亚提倡用环保袋取代聚乙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这种环保袋,是用无纺布做 成的,成为垃圾以后,易于分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③在美国,2007年推出的时尚环保购物袋,是用丝绸和小牛皮手工制作,可以折叠成钱包大小,价格高达960美元,乏人问津。英国推出的“我不是塑料袋”的时尚环保购物袋,售价15美元,也无法普遍推广。澳大利亚的环保袋走大众化之路,价格不到1美元,得到了普遍推广。
④其实环保袋的成本不止9角9分 澳币。澳大利亚政府为了推动以环保袋取代塑料袋的工作,特地降低环保袋的价格,以求能够让普通百姓乐于接受。考虑到在澳大利亚生产环保袋,成本很高,澳大 利亚政府委托中国企业生产环保袋。所以,澳大利亚街上流行的环保袋,大都是中国制造。不过,中国虽然
为澳大利亚生产了大量的环保袋,在中国本土,环保袋还 没有成为“时尚”。
⑤悉尼市政府以及广大市民的强烈的环保意识,是值得其他城市学习的。我们确实应当加强环保观念,爱护我们的地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文∕叶永烈 选自2007年7月20日《新民晚报》有改动)
1、本文说明对象是: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2、本文第③段主要采用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3、阅读下面“相关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发表看法(3分)
相关链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通知发布后,有部分人议论: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袋(限塑)给顾客带来不便。
你对“限塑”有何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十八)绿色住宅
①所谓“绿色住宅”就是环保、节能、健康、舒适的居住建筑。绿色住宅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合理,对自然资源的损耗较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较少。“绿色住宅”从规划选地、设计、建材选用到住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是“绿色”的。
②绿色住宅要选择建成后对周边环境没有破坏作用的地段,充分尊重自然地貌和原有绿化,并与城镇的整体规划相协调。
③在 设计上,绿色住宅采取节能环保和人性化的原则。一方面,要注意住房高质量的通风、采光、隔热、隔音性能的开发。如采用一种空气净化装置,房间的墙壁或天花 板上设有通风口,经过加工净化的空气在通风设备的驱动下,穿过通风口,进入居室。房屋的向阳面设计宽大的窗户,可使室内获得更充足的自然光,冬季能为室内 供暖;背阴面的窗户安装特殊玻璃,不但可防寒隔热,同时也对室外噪声有很好的隔音效果。
④另一方面,绿色住宅要求尽可能使用节能设施。如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采用公共供暖供冷系统,这样能节约大量电能,减少大气污染。
⑤再者,绿色住宅应有较高的绿化覆盖率,月月有花,四季常绿。绿色住宅还应配有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设计休闲、文体活动场地。
⑥绿色住宅要尽量选择“绿色”建材。如现在有一种新型环保用砖,该砖以发电厂排出的飞灰为重要原料,抗压强度在8兆以上,其防水、隔热、隔音和耐震强度均超过一般红砖;还有一种木屑制砖,该砖的重量只有普通砖的一半,但强度却是普通砖的两倍。使用这些建材还有抗震减灾、延长建筑物寿命的作用。
⑦要真正拥有绿色住宅,还需要人们健康的生活方武作担保。
1、文章从四个方面说明了“绿色住宅”的特点。理清层次,根据文章内容填空。(2分)
2、请写出文中画线句子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
3、体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绿色住宅要求尽可能使用节能设施。
4、结合选文第⑤段内容,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写一段“绿色住宅
气温变化的利与弊
①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②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③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更惊人的影响。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时,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 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
④气温升高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⑤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 1.8℃至4℃。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⑥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 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
⑦德国刑侦专家也研究发现,每年3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7月至8月可达顶峰,9月开始下降。统计分析:每不气温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气温达到37℃时,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的概率比气温32℃时高出30%以上。
⑧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选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2分)
2、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下面句子出自选文第⑥段,分析其中语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3分)
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
4、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诸多危害,但选文也介绍了气温升高带来的好处,请你从内容或写法的角度分
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4分)
5、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渡排放导致全球变暖,请你提出两条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2分)
第四篇:黄鹤楼--练习题
《黄鹤楼》检测题
翻译
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黄鹤楼。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
填空
1.本诗作者是
(朝代)诗人
(人名),本诗选自
。2.“历历”的意思是指
。3.诗中的“萋萋”形容。
4.诗中“乡关”的意思是
4.,此地空余黄鹤楼。5.晴川历历汉阳树,6.,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选择题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B.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
D.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体现诗人满怀乡愁的思乡作品。B.这是一首抒发作者有志报国却无门的作品。C.这是一首思念友人,赞美友情的作品。D.这是一首赞美黄鹤楼风光优美的作品。3.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流露出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之感,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悠悠乡情。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江上美景:阳光、树木、芳草、汉水、沙洲,借景抒情,使诗的意境更为高远。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词语“乡关”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念故乡之情。4.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在还乡途中逗留岳阳,登临黄鹤楼时所作。
B.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C.这首诗在取景上颇具绘画美,首联写近景,颔联写远景,颈联写日景,尾联写晚景。D.诗中多处运用双声词、叠韵词和叠音词,在诵读时声音铿锵,晴朗和谐,有音韵美。
《黄鹤楼》检测题
答案
一.填空
1.本诗作者是
唐
(朝代)诗人
崔颢
(人名),本诗选自
《崔颢集》。
2.“历历”的意思是指
清楚可数。
3.诗中的“萋萋”形容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4.诗中“乡关”的意思是
故乡
二、选择题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B.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
D.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
(D选项错在表达出作者淡然无奈的思乡之情。应该改成:表达出作者缠绵的思乡之愁情。)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是一首体现诗人满怀乡愁的思乡作品。B.这是一首抒发作者有志报国却无门的作品。C.这是一首思念友人,赞美友情的作品。D.这是一首赞美黄鹤楼风光优美的作品。
3.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流露出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之感,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悠悠乡情。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江上美景:阳光、树木、芳草、汉水、沙洲,借景抒情,使诗的意境更为高远。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词语“乡关”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念故乡之情。(D选项中“词语‘乡关’”应该改成“愁”字。)4.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首诗是作者在还乡途中逗留岳阳,登临黄鹤楼时所作。
B.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C.这首诗在取景上颇具绘画美,首联写近景,颔联写远景,颈联写日景,尾联写晚景。D.诗中多处运用双声词、叠韵词和叠音词,在诵读时声音铿锵,晴朗和谐,有音韵美。(A选项应该是作者还乡途中逗留武昌。)
第五篇:黄鹤楼诗词
篇一:黄鹤楼等诗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望黄鹤楼》 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处为:搴手换足】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江夏送友人》 李白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凤无琅□实,何以赠远游。【□处:王干】 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莽莽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河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黄鹤楼》 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宋之问
汉广不分天,舟行杳若仙。清江度暖日,黄鹤弄晴烟。
岳飞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
陆游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范成大
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白居易
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刘禹锡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王维
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李白的《与夏十二登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醉翁亭记》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野芳桤似柳,江霁雪和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夏风多暖暖,树木有繁阴。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虽被风霜竞欲催,皎然颜色不低摧。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篇二:黄鹤楼等诗词赏析 【解题】
黄鹤楼,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西有黄鹤山,山西北有黄鹤矶,峭立江中,旧有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俯瞰江汉,极目千里。旧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故名。崔颢《黄鹤楼》是诗人登楼抒怀之作。格调优美,最为传诵。传说李白见此诗,曾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他的《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都是模拟这首诗的。【注评】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指传说的骑鹤仙人。已:已经。乘:乘坐。去:离去。指离黄鹤楼而去。此地:这个地方。即黄鹤楼所在的黄鹤矶。空:副词,只,仅。余:剩下。○即题叙事,起调平稳自然。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副词。一旦,一经。千载:千年。悠悠:这里形容白云浮荡的样子。○即事抒怀,感叹宇宙无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川:阳光照耀下的平川。这里指汉水平原。历历:分明的样子。汉阳:武汉三镇之一。因在汉水北岸,故名。树:树木。全句意思是阳光照耀看汉水平原,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芳草:香草。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描绘登楼所见景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太阳将要落山。乡关:故乡。何处是:意思是在何处。烟波江上:江上的烟雾波涛。○寄寓故土之思。【古诗今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已乘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回来,唯有悠悠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晴天里,隔着江水,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了茂盛的芳草。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浩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哀愁!
【赏析】
崔颢(公元704—754年),汴州(开封)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天宝中任尚书司勋员外郎。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此诗为咏黄鹤楼的名篇佳作,即便是大诗人李白也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因为崔颢的诗实在太高妙了。他将黄鹤楼的历史传说与人生的感发写得如此空灵,如此真实,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时空切换自然,意境深远而又不晦涩,犹如信手拈来,读之如若行云流水,一泻而下。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传说写起,昔日的仙人子安早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这远古传说的追溯,既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也无疑是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神奇虚幻的神秘色彩。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无论从律诗的格律还是从意思上看都是承首联而来,仙人乘鹤而去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过,在这漫长的年月里,黄鹤楼有什么变化吗?没有。“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在说天空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在空中飘来荡去,并没有因黄鹤一去不返而有所改变。在诗人的笔下,“白云”也仿佛有了情感,有了灵魂,千百年来朝来夕往,与黄鹤楼相伴。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飘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乡愁!这是写诗人所感,感叹人生,感叹乡愁。至此,诗人的真正意图才显现出来,吊古是为了伤今,抒发人生之失意,抒发思乡之情怀。
全篇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没有一丝斧凿痕迹。诗的前四句是叙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是传说,是虚幻的;而后四句则是写实,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个人情怀。将神话与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
《山居秋暝》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暝:日落,夜晚。2.空山:幽静的山。3.新:刚刚。
4.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也指竹子枝叶相碰发出的声音。5.喧:喧哗,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欢笑声。6.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àn):洗。
7.莲动:意谓溪中莲花动荡,知是渔船沿水下行。8.随意:任凭。
9.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消散。
10.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本人。11.留:居。
12.王维,约(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画家。山水田园派诗人,人称“诗佛”。
13.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14.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意。意谓任它春芳消歇,王孙也可以久留,因为秋色同样迷人,使人留恋。
15.全文中心: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 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古诗今译】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变得更加清朗空旷,秋天的傍晚,天气也格外的凉爽。皎洁的明月透过松林撒落下斑驳的银光,清清的泉水在大石头上叮咚流淌。竹林深处传来欢声笑语,那是洗衣归来的农家女;莲花摇动的地方,那是沿流而下的打渔的小船。任凭春天的芳菲随着时令消逝吧,秋色如此令人流连,我自可留居山中。
这首山水名篇,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清幽明净的自然美啊!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欢歌笑语,那是一些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追求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青松、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发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李白《送友人》篇三:毛泽东诗词黄鹤楼 菩萨蛮 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