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爱的礼赞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妈妈的红头巾》 2.唱:《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3.动:露一手(1)我的创造(2)教学目标:
1.用自豪、敬佩的情绪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无限爱意。
2.能唱准跨小节的切分音;在听赏音乐时,能感觉到音乐要素的变化,并能就音乐要素变化而引起乐曲情绪、风格的变化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
3.根据情感的的需要选择演唱方式,能选择适当的音乐为朗诵配乐。教学重点、难点: 音乐情绪的感受与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妈妈的生日,是否知道妈妈的工作,妈妈的每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二、学唱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妈妈的辛苦与不容易,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2.再听歌曲,听出歌曲中相同的段落。3.学唱歌曲
(1)歌曲中前后相同部分用试唱的方法,中间部分用听唱的方法学习。
(2)注意引导学生唱好跨小节的切分音,唱准“╳
╳
╳
〇 ╳
╳ ╳”这样含有休止符的节奏。
4.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5.音乐活动:采集与分享(1)
(1)妈妈为了我们这么辛苦,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2)课后或者妈妈生日的时候,为妈妈献上深情的歌曲。6.巩固歌曲演唱。
(1)现在就请同学们为妈妈献上一首歌曲,相信妈妈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的信息。(齐唱歌曲)(2)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还能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3)我的创造:在色块初设计合适的动作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三、听赏歌曲《妈妈的红头巾》
1.仔细聆听歌曲,听出歌曲内容,说说歌曲表达的真正含义。
2.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并请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歌曲中哪些音乐要素决定了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3. 完整听赏歌曲,并随录音轻轻哼唱。
四、音乐活动:露一手(1)
1.我们的妈妈时刻地关心、照料着我们,我们的祖国也像妈妈一样时刻注视着我们的成长。„„(教师引语)
2.朗诵抒情短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为短文配乐,教师说明音乐可以是本单元中的,也可以是以前音乐课上聆听过的,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的藏品。
4.除了让大家感觉音乐与文章是否在情绪上相吻合以外,还可以请学生适当阐述、交流选择乐曲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甜甜的秘密》
2.动:采集与分享(1)
露一手(2)3.认:四拍子指挥图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演唱歌曲《甜甜的秘密》;看懂四拍子指挥图式。
2、情感目标:通过表演,表达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3、能力目标:采访自己的老师,把自己喜欢的歌送给老师和同学们,用歌声传递心声,表达自己的爱之情。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表演歌曲《甜甜的秘密》。教学难点:
1、准确表达出前八分休止符和后八分休止符。
2、正确唱出弱起音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中走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学习新歌
1、导入:刚才这首歌大家都十分熟悉,知道是歌颂谁的吗?老师的节日是哪一天,你们一般都怎么表达对老师的爱呢?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是这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听范唱。
2、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教师用琴伴奏。
3、学唱第一乐段
1)跟琴加词小声模唱1—4小节。
2)听师弹奏两种不同节奏的旋律,区别带休止符和不带休止符的感觉。3)再跟琴演唱1—4小节,要求准确表达出前八分休止和后八分休止。4)跟唱第5—8小节。注意弱起的“把”字不要漏掉。5)跟琴完整演唱第一乐段。
4、学唱第二乐段 1)教师范唱第二乐段。2)跟琴小声哼唱旋律。
3)加词小声跟师唱。注意弱起的“啊”、“快”、“好”、“请”等字要唱清晰。
5、跟琴完整地唱全歌。
6、说说橘子里的秘密是什么,师生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7、有感情地、投入地跟伴奏演唱。师生同唱。
8、学习四拍子指挥图式
1)教师示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师个别纠正。2)教师板书四拍子指挥图式指导学生看懂。3)边打拍子边唱《甜甜的秘密》歌谱。
三、采集与分享(布置作业)
1、收集、学唱有关爱的歌(乐)曲,把它们送给你喜爱的人。
2、采访你最尊敬的老师,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听听他们的教导,相互沟通,增进师生关系。把自己喜欢的歌送给老师,用歌声传递心声,表达自己的爱之情。
3、采访的内容与自己的伙伴交流
四、师生总结,同唱《甜甜的秘密》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爱的罗曼斯》《爱之梦》 2.动:我的创造(1)3.认:降记号 教学目标:
1.聆听《爱的罗曼斯》和《爱之梦》体验乐曲的情绪,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2.能创编和主题节奏特点、乐曲情绪相吻合的节奏。3.认识降半音记号。教学重点、难点:
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欣赏《爱的罗曼斯》 1.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罗曼斯,有人意译作浪漫曲。它是自十八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带有感伤情调的歌曲。多半指情歌而言。后来,一些作曲家写了一些情调上是抒情的,在旋律上富于歌唱性的小型器乐曲,也称罗曼斯,这首《爱的罗曼斯》正沿用了这个名字。
《爱的罗曼斯》原是西班牙的一首传统乐曲,由于它在墨西哥也很流行,所以墨西哥有人认为它是墨西哥的。1952年,西班牙著名吉他演奏家叶佩斯把它改编成吉他曲,后被法国影片《被禁止的游戏》选作主题曲。从那以后,《爱的罗曼斯》这支曲子很快流传开来。《爱的罗曼斯》在吉他爱好者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知名的吉他演奏家都选这支曲子作为保留曲目甚至成为吉他的同意词。
2.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3.加词学唱
你是我池塘边一只丑小鸭/你是我花园里一片竹篱笆/你是我小时侯梦想和童话/哦!你是我的吉他。4.学生完整聆听乐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小结:
《爱的罗曼斯》它是3/4拍。A段是E小调。从音符的时值来看,除了结束音外,每个音都是一拍,它的主旋律优美迷人。清澈、明亮伴奏,充分发挥了吉他曲的特点,它们极其和谐地衬托着主旋律。
B段转到E大调上,优美动听,扣人心弦。煀
当乐曲推向高潮时,A段主题再现,情绪又趋向平静,恍若被春风吹动湖水的涟漪,缓缓地移向远方。这里,琶音和泛音的应用,更增添了朦胧的色彩。乐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5.复听,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6.我的创造(1)
创编节奏,与同学合作,为音乐伴奏。
二、欣赏《爱之梦》
1.完整、仔细地聆听乐曲,展开想象再请学生相互交流联想到哪些情景。2.教师介绍乐曲创作背景。
《爱之梦》(三首夜曲),李斯特作于1847年,钢琴独奏曲。正如副题所示的,这三首小曲颇具肖邦的夜曲风格。但此三曲并非一开始就为钢琴而作,而是李斯特为德国浪漫派诗人弗莱里格拉特的第二部诗集《瞬间》里的著名抒情诗《爱吧!
你可以爱得这样持久》所配的男高音或女高音独唱用的三首歌曲的声乐曲谱。因此,这三首作品都是把重点放在旋律上,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原诗的理解。这三首小曲中的第三首最为有名,直到现在仍然是各种音乐会上常演不衰的曲目。这首曲子通常被称为《爱之梦第三首》,为优雅的快板,6/4拍。甜美的旋律贯穿整个乐曲,烘托出浪漫的气氛。
3.再听乐曲,和《爱的罗曼斯》比较,请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三、本课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听:《爱的祝愿》 2.唱:《长成一座山》 3.动:露一手(3)4.采集与分享(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信、乐观地演唱歌曲,尝试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力度记号,感受歌曲更丰富的情感表现。2.仔细聆听、细细品味《爱的祝愿》,感受乐曲的风格、情绪、意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歌(乐)曲丰富的情感表现、风格、意境。难点:歌曲中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的准确性。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创设氛围(放送《长成一座山》伴奏音乐,导入)
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段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今天,我们学习《长成一座山》,再次来感受亲情之爱。
二、学习新歌
1.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伴奏 3.学唱歌曲
(1)视唱歌谱,边划拍
(2)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再练习(3)用“lu”哼唱歌曲旋律
(4)小声跟琴学习歌词;请学生提出有困难的乐句多次练习;完整演唱;依据书本上的速度及情绪提示齐唱歌曲。
(1)再感悟歌曲内涵。引导学生在书本上画出歌曲的旋律线,展开想象,起伏的旋律线仿佛();也仿佛();好似()。
(2)根据歌曲的旋律线、歌词意思的表达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加上力度记号。(3)唱一唱,评一评
三、欣赏《爱的祝愿》
1.初听:仔细聆听、细细品味《爱的祝愿》,感受乐曲的风格、情绪、意境 2.讨论:你觉得爱的祝愿是献给谁的,说说理由(说一句话或者一段话)
3.音乐体验:用一句话或者一段话表达对祖国、对朋友、对同学、对老师、对父母的祝愿,放送背景音乐《爱的祝愿》
4.教师简介《爱的祝愿》创作背景。
四、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1.唱:《萤火虫》 2.我的创造(3)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学唱歌曲《萤火虫》,指导学生用天真、纯朴的情感、优美抒情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给他们带来的愉快心情。
2、在情景式的教学环境中,能自然、有感情的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及尝试创作体验三拍子音乐带来的美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体会歌曲意境,尽情表现歌曲。
2、初步尝试用变奏来演唱歌曲,感受四拍子和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难点:歌曲前半部分气息的连贯,后半部分气息的支持,不要叫喊。教具准备: “萤火虫”头饰、荧光棒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去快乐音乐园,想知道今天还有谁和我们一起去吗?请你猜一猜。
猜谜语
师:夏夜里,谁提来,一盏一盏小灯笼;小灯笼,象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不是灯也不是星,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揭示课题
师:萤火虫也是我们今天的小导游,现在让我们戴上萤火虫的头饰跟随它出发吧!
二、学习歌曲
1、节奏乐园
(1)师:萤火虫把我们先带到了节奏乐园,你能听出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吗?老师想请大家帮助我一起听,好吗?(放送《萤火虫》伴奏音乐)
(2)师:你知道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吗?你能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再放送《萤火虫》伴奏音乐,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2、歌唱乐园
(1)师:萤火虫带着我们又来到了美丽的草地上,和你的好伙伴找一个最舒服的地方坐下来,听,萤火虫唱歌了。(录音范唱)
师:你听到萤火虫唱了些什么?(学生回答)
(2)出示歌词:(师生对念歌词)。生师一起对读歌词,前半部分歌词学生按节奏读,后半部分歌词教师激情地读,读的时候配上适当的动作。
(3)学生用lu哼唱旋律。
(4)轻声地和身边的小朋友一起学唱。(5)你觉得你有哪些地方不会唱吗?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演唱(6)完整演唱一遍。
(7)师;现在请男孩子演唱,女孩子听一听,然后评一评男孩子唱得怎样。(交换)(8)讨论采用怎样的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
(学生回答)
3、表演乐园
师:小小的萤火虫生命非常短暂,但在短暂的生命里还无私奉献自己的一点点光,无私的萤火虫又要到别的地方去帮助黑暗中的朋友了,就让我们也挥舞起手中的小小荧光棒跟着它一起轻轻地飞去吧!(随着音乐表演,表现萤火虫的爱心。)
二、创作乐园
请你改变歌曲旋律的节奏,并调整音符的时值,将歌曲改成三拍子,再唱一唱。3 – 32┃3 – 32┃3–
6┃5
–– ┃
(1)选取前八小节在教师指导下改编;(2)试着写一写后唱一唱;
(3)鼓励学生创作出与范例不一样的旋律。
四、小结,放送《萤火虫》下课。
第二单元
多么好
一、单元目标:
1、体验热爱生活的情趣,享受祖**亲怀抱里幸福童年的快乐。
2、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校园的早晨》,欣赏歌曲《赤足走在田埂上》、《OK星期天》,领略校园歌曲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
3、结合身体动作跟手音乐的节拍和情绪;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还原记号”和“从头反复记号”等音乐符号;学习二拍子指挥图式;感受无伴奏合唱的表现力。通过欣赏《祝你快乐》,感受各种铜管乐器的音色。
4、以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尝试音乐情境小品的设计和表演。通过唱好校歌等活动分享身边的课程资源。
二、单元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课时《微笑波尔卡》《快乐的嚓嚓嚓》《露一手》(1);人:升记号、二拍子指挥图式
第二课时《赤足走在田埂上》《校园的早晨》认识“从头反复记号”和“省略记号”《露一手》(2)了解台湾校园歌曲、唱唱学校的校歌
第三课时《春之歌》《把心儿种在春天里》采集与分享:我们的校歌;认:还原记号;《露一手》(3)
第四课时《OK星期天》《快乐的小队》《露一手》(4)
第五课时《祝你快乐》机动复习我的创造《露一手》(5)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听《微笑波尔卡》
2、唱《快乐的嚓嚓嚓》
3、认:升记号;二拍子指挥图式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感受波尔卡的节拍和情绪。
2、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学会二拍子指挥图式。
三、教学难点:
唱准半音的音高
四、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微笑波尔卡》
1、师播放《微笑波尔卡》手风琴曲
师:刚才我们听了手风琴版的《微笑波尔卡》,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管弦乐版的《微笑波尔卡》(请学生讨论一下两种版本的波尔卡的不同风格)
2、师介绍波尔卡的有关知识
师: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的沿着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是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2/4拍的对舞。
(师教学生简单的波尔卡舞步)
3、再次欣赏
让学生分辨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
生讨论。师总结:乐曲第一主题轻快、跳跃;第二主题,流畅、舒展。
4、师生共同讨论,说说还有哪些比较有名的波尔卡乐曲,师播放《闲聊波尔卡》片段,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学唱歌曲
1、导入
2、初听歌曲,感受临时变化音。
3、一起唱一唱
如:sol—--#fa、la—#sol、#fa—mi
4、师讲解升记号,“#”是比原音升高了半个音。
5、再听歌曲,跟师边听边指挥。
6、学习二拍子的指挥图式
7、让学生跟唱前半部分。
8、跟师唱后半部分。(注意变化音和附点节奏的唱法)
9、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指导用轻巧、有弹性的掌声为歌曲伴奏,师指挥)
10、让学生随歌曲节奏律动,感受歌曲情绪。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了《快乐的嚓嚓嚓》还欣赏了波尔卡乐曲。请同学们回去,再找一找适合跳集体舞的歌曲或一些波尔卡乐曲,给他们配上合适的舞蹈,下次有机会一起分享。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听歌曲《赤足走在田埂上》
2、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3、认:认识“D.C.”、“ ”、“Fine”等记号。
4、拓展:了解台湾校园歌曲,唱唱学校的校歌。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知道“从头反复记号”和“省略跨越记号”在歌曲中的用法以及正确的演唱顺序。
2、欣赏歌曲《赤足走在田埂上》,感受无伴奏合唱的意境。
3、了解更多的校园歌曲,领略校园歌曲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时,歌曲中“直到长成参天大树”乐句中切分节奏的掌握;“和我共享阳光雨露”乐句和上句的衔接。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欣赏校园风景照片四幅,配以校歌录音作为背景音乐。师:这是什么地方?看到这些照片你想说些什么? 生:(说出自己看了照片后内心的感受)
师:有这样一首歌曲就能够表达同学们现在的心情,这首歌就是《校园的早晨》。听老师来唱一唱好吗?
(二)新歌教学
1、教师跟随伴奏范唱歌曲《校园的早晨》,请学生听完后说说歌曲的情绪。(前半部分欢快、跳跃,后半部分优美连贯)
2、用多媒体出示歌谱,请学生再听,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3、请学生说说歌曲的演唱顺序,教师指导认识“从头反复记号”和“省略跨越记号”。
4、学唱歌曲
A、跟随琴慢速轻唱前半部分。教师提示:注意“声断气连”和前半拍休止。师:“沿”后面的休止符应该怎样唱?换气还是声断气连?(教师师范两种唱法,请学生分辨,并能正确地唱出来)师:“初升的太阳”处前半拍休止一般用什么办法来唱准呢? 生:(可以用拍手、吸气、跺脚等办法)B、跟着琴轻声唱B段,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师:有没有哪个地方每次都唱不好?
师弹琴并师范,学生分句模唱两个“直到长成参天大树”乐句,注意切粉节奏。前半拍休止时拍手吸气,“直”要唱一拍,不能抢拍。叫个别学生单独唱,学生进行评价。C、学唱结束句 D、全曲连唱
师:用什么样的声音唱最合适?
5、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完整地跟伴奏演唱歌曲。
6、变换演唱形式:用领唱、齐唱的方式唱,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分别在哪里领唱、哪里齐唱。请一学生上来领唱,其他学生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三)欣赏教学
师:《校园的早晨》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谷建芬和音乐人高枫创作。在台湾,有一位音乐人叫叶佳修,也创作过许多首好听的校园歌曲,其中有一首在祖国大陆广为流传,那就是《赤足走在田埂上》。
1、学生欣赏歌曲。
2、师:有没有觉得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生讨论,了解无伴奏合唱。
3、师:歌词也很美啊,轻轻地读一读吧。
4、再听,可以跟着录音轻声哼唱。
(四)拓展
师:在上一世纪七八十年代,有许多首校园歌曲不但在校园内广为流传,而且也传唱在各地的大街小巷,其中还有好多首现在仍然盛唱不衰。(多媒体链接校园歌曲网页)
请个别学生上来操作电脑,选取网页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一段文字读给同学听。
链接歌曲《乡间的小路》、《童年》、《外婆的澎湖湾》、《踏浪》等,让学生自己选择最想听的歌曲。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欣赏了几首好听的校园歌曲,我想问问同学们,是不是校园歌曲就只是适合在校园内演唱呢?那么再想一想,这些二三十年代的歌曲为什么到现在仍然流传甚广?台湾、大陆两地的校园歌曲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外可以自己去搜集这些歌曲的音响资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一)听《春之歌》
(二)唱《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三)认:还原记号;《露一手》(3)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作品欣赏、演唱、配乐诗朗诵,体现文化艺术多元化的特点,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沉浸于浓郁的诗情画意中。
(二)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三)认识还原记号;学习三拍子的指挥图式。教学重、难点:
用和谐、圆润、均衡的声音唱出少年儿童追求未来的美好愿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反复播放《春之歌》A段旋律
(二)导入教学
比一比,赛一赛:
1、说出带有“春”的成语。引导:同学们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师:提到春天,人们总喜欢用温暖、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等词语,写它带给人的美好。
2、说出古诗词中关于“春”的诗句。
3、配乐诗朗诵《推开春的大门 》
听到鸟叫了
在城效,有几只报春鸟
它们不敢进城
只在效外欢呼和跳跃
它们朴素得像乡下的农民
让我萌发一种亲近
它们是我的朋友啊
又仿佛是我巧遇的亲人
它们在寻找不知名的虫子
向同伴发出亲和的声音
在效外,我爱上了鸟的声音
在鸟的争鸣中
我推开了春的大门
(音乐《春之歌》A段旋律)
(三)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
1、跟琴轻唱A段主旋律。
认识还原记号:表示将已升高或降低的音恢复到原音高。
2、初听乐曲
问:A、在听到主题旋律的时候作出表示
B、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3、再次欣赏。
要求学生用色彩表示听不同段落时的感受,并说明理由。
4、揭题、简单介绍乐曲创作背景及作者。
(四)学习歌曲《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1、让学生描述自己所做过的美好的梦,谈谈自己的理想。
2、听教师范唱歌曲。
3、学生用LU跟琴哼唱旋律。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歌词,感受歌词抒发的情感。
5、再次听录音范唱。
注意第一乐段各乐句的相似之处的区别,并唱一唱。
6、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
7、自学第二段歌词。
8、学习三拍子的指挥图式。
9、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划拍。
(五)表现歌曲
1、讨论用什么样的力度来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情绪。
2、采用多种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比如:领唱,合唱;轮唱;接口唱等
3、在歌曲后半部分用拍手为歌曲伴奏。节奏型“0 XX X” 可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一组伴奏。
(六)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听《ok星期天》 2.唱《快乐的小队》 3.动:露一手
二、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快乐的小队》,并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以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尝试音乐情境小品的设计和表演。
三、教学重难点:
歌曲《快乐的小队》学唱中四度、七度下行跳进的音准掌握,两处#fa的接唱。
四、教学准备:钢琴,音响,vcd,录音机,磁带等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礼仪歌相互问好
(二)歌曲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熟悉的歌曲,但是我有一个小要求,请你们在聆听的时候用你们喜欢的身体动作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好吗)?
录音机播放乐曲 《哦,十分钟》。
(师:刚才老师看到你们用各种方式聆听了这首歌曲,凡是用最放松的姿态来感受的同学都是对的。比如跟着歌曲轻轻扭动身体,左右点头,按节奏跺脚。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另一首轻松愉快的校园歌曲,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思考给这首歌曲取个歌名,好吗?)
(三)新课教学
1.听《ok星期天》
a.多媒体出示学生周日游玩各地时欢快场景。配以《ok星期天》的音乐。b.(谁能给这首歌起个合适的名字?)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老师也起了个歌名叫《ok星期天》)
请学生畅谈自己旅游时的感受,说说周末丰富的课外生活。c.再次聆听《ok星期天》,感受歌曲轻快的气氛 2.唱《快乐的小队》
a.(同学们,我们中国的小朋友用各种方式度自己的节日,那外国的,全世界的小朋友是如何来过他们的节日的呢?我们一起到前苏联去看一看吧。)欣赏童声合唱《快乐的小队》,听赏后讨论他的演唱形式、歌曲的情绪、内容等。b.复听:随着歌曲的旋律律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出强拍,并用左脚踏在强拍上。c.在分句处标上“v”记号,提示学生正确换气。d.教师示范演唱全曲,要求找出变化音。
e.反复跟琴演唱变化音和四度、七度下行跳进的音准,并分组赛一赛,奖励音准最好的一组。f.教师带领学生跟录音唱全曲,做律动,在分句的地方变换行走方向。
(四)露一手
同学们,你们听过故事《彼得与狼》吗?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欣赏音乐剧《彼得与狼》,并请你们演一演故事里的主人公。
Vcd 播放《彼得与狼》。
简介:《彼得与狼》是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一部经典交响童话,它讲述了淘气的小彼得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制服大灰狼的故事。
组内分工进行创作与排练.,教师作指导。
选取《彼得与狼》主题曲做配乐,出演其中彼得战胜狼的一片段,师生互评。
(五)课堂小结,组织下课
第五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听《祝你你快乐》
2、我的创造
露一手(5)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祝你快乐》感受乐曲营造的轻松、热情、明朗,洋溢着幸福的气氛。
2、了解铜管乐中各种乐器的音色,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来模拟该乐器的演奏姿势。
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乐曲,并了解铜管乐器组的各乐器的名称。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钢琴
2、学生课前上网或采用其他方法查询有关铜管乐合奏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铜管乐合奏)《祝你快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听到刚才那这首乐曲心情是怎样的?(轻松、愉快)
2、(出示课题:认识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
师:这首乐曲名字叫《祝你快乐》。它是由铜管乐器演奏的,铜管乐音响宏大,气势雄伟,在生活中常常用来渲染气氛。你能举个例子来说说吗?生:结婚时、开幕时、公司开业时等等。师:很好,今天我们将进一步认识、了解铜管乐器(出示课件:铜管四兄弟)。
(三)介绍铜管乐器
多媒体展示几样乐器,师请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来介绍一样乐器。
a:我叫小号,是高音铜管乐器,音色辉煌嘹亮,富有英雄气概。请听!(多媒体播放音色)b:我叫圆号又称法国号,属中音铜管乐器,管身弯曲成圆形。请听!(多媒体播放音色)c:我叫长号,是一种装有伸缩拉管的中音和低音乐器,长号的音色庄严有力,适宜表现深厚、雄浑的感情。请听!(多媒体播放音色)
d:我叫大号,音色低沉浑厚,是最低音的铜管乐器,常用以造成宏大的气势。请听!(多媒体播放音色)
师:下面我们请铜管四兄弟带领我们进入铜管乐的美妙境界!(分别聆听小号、园号、长号、大号的演奏片断,学生模仿几种乐器的演奏姿势并用象声词模拟这些乐器的音色)。
(四)欣赏乐曲《祝你快乐》
1.再次聆听乐曲。
2.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
3.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种形式或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的音乐再现时,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击,以示乐曲的分段及结构。
4.跟音乐哼唱旋律
5.深入讨论乐曲的情绪(包括乐曲分段的情绪),并根据三段不同的情绪,设计集体舞动作。6.合着乐曲声,试跳集体舞,并群策群力进行修改。 7.完整地合着乐曲边跳边唱。
(五)小结
第三单元
彩色的版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 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动 采集与分享:我国国歌的由来
认:三连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生能体验歌曲的情绪,并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采集与分享活动,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国歌的由来及相关资料,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和唱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难点:
弱起节奏
连续三个“小知了”节奏
三连音节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在哪些场合会听到《国歌》?
生:升旗仪式的时候;奥运会上当中国人走上领奖台的时候
二、欣赏管弦乐曲《国歌》
请几个学生模拟升旗仪式的场景,背景音乐《国歌》
师: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举行隆重升旗仪式,国歌响起时你有何感受? 生:肃然起敬
师:《国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是田汉、聂耳于1935年创作的,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歌曲以雄壮激昂的旋律,坚定勇敢的行进节奏,塑造出万众一心,勇往直前的义勇军形象,反映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坚定意志和必胜的信念。
三、学唱歌曲《国歌》
1、初听歌曲,体验歌曲的情绪(雄壮的、充满斗志的)
2、复听歌曲,轻轻哼唱
找一找小知了节奏,把有小知了节奏的乐句单独拎出来学唱 找一找三连音节奏,单独学唱 前八分休止符用抿嘴巴来表示
3、再听歌曲(师范唱)体会歌曲的表现力 说说哪句渐强,哪句坚定有力
单独跟老师学唱有重音记号的乐句和渐强的乐句
4、跟琴完整演唱歌曲,并有感情的表现歌曲
5、跟伴奏音乐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老师指挥
6、请一组学生接龙唱,检查学习效果
四、采集与分享:我国国歌的由来
让学生把通过浏览网络或查阅图书收集到的国歌的由来及其他相关资料,先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然后挑选出比较好的在全班交流。既要交流收集到的音响、图片与文字资料,也要交流各自在收集过程中获得的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我的祖国》 奏:竖笛《我的祖国》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够感受到音乐对我们美丽的祖国的赞颂,体会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
2、通过演奏竖笛曲《我的祖国》,表达我们对祖**亲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音乐是如何赞颂我们美丽的祖国的 教学难点:
高音的吹奏,二声部的合奏 教学过程:
1、图象导入
师:你们去过我们祖国的哪些地方旅游? 生:北京、桂林等(并介绍)
师:我们的祖国不仅地大物博而且风景秀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用多媒体播放祖国的风貌,名胜古迹及名山大川的美丽画面。(边放歌曲《我的祖国》边欣赏,作为背景音乐)
2、欣赏歌曲《我的祖国》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的名字叫《我的祖国》。歌曲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赞美了伟大的祖国,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
(1)初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既优美动听又热情奔放)(2)复听歌曲,由几部分组成?(两部分)
(3)再听歌曲,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领唱、合唱)(4)找一找歌曲中我最喜欢的乐句、乐段唱一唱。
3、学吹竖笛曲《我的祖国》(1)学吹有降7音的乐句(2)听磁带演奏的竖笛曲
(3)先学第一声部,再学第二声部。
老师一句一句示范,学生一句一句学;学会之后跟着钢琴完整吹奏(奏低音时口风要宽而缓,奏高音时口风要细而急)(4)合奏
要求学生相互倾听,即时调整音准,以求得声音的和谐统一。(5)请两个学生上台合奏,其余学生仔细听并提出意见。
3、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美丽的星座》
采集与分享:交流我国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歌)曲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巧活泼和舒展悠长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星座》,体会生长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2、通过了解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音乐文化,学生的音乐视眼得到开阔,爱国热情得到激发。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各民族独特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轻巧的跳音和舒展的长音、八分休止符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我们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由56个少数民族组成,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乐器?
生:苗族、汉族、蒙古族等等; 芦笙、冬不拉等等
(采用知识抢答比赛的形式入手,分小组进行,哪一组回答的题多那一组就可以摘得知识桂冠的荣誉)。
2、采集与分享
(1)观看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影像片段,介绍各民族独特的音乐文化。(2)介绍少数民族的乐器演奏的乐(歌)曲
师:我国少数民族乐器种类之多,特色之浓,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据统计,我国少数民族乐器约有300种。吹管、弓弦、弹拨、打击乐器,种类齐全,且很多乐器有丰富的演奏技巧和传统乐曲。
3、学唱歌曲《美丽的星座》
(1)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和表达的情感
(抒情、活泼;表达了少年儿童生长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幸福感和自豪感)(2)跟琴学唱高声部;再跟琴学唱低声部;
(3)处理歌曲,轻巧的跳音和舒展的长音加以区别;掌握好八分休止符;最后一句要唱得轻巧有弹性。
(4)两声部有感情的合唱(5)请一学生领,其余学生合
(6)请个别学生起来唱合唱部分,检查学习效果
4、小结下课
在苗族歌手宋祖英的歌曲《爱我中华》中结束新课。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彩色的中国》
拓展:丰富多采的少数民族乐器 教学目标:
1、能生动、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感受神州处处好,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了解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乐器,感受我国民族乐器的丰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了解各少数民族的乐器 教学难点:
前八分休止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请学生打开地图册,仔细观察中国版图,当看到“碧绿的平原”与“金黄的沙漠”两种颜色时。师: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继续砍伐森林,过度放牧,那么地图上这两种颜色会如何变化?
生:地图上“黄”色面积会越来越多,“绿”色会越来越少,干旱、沙漠化现象会加剧,耕地面积会减少,沙尘暴会更猛烈、更频繁的发生。
师:同学们该怎么做呢? 生:植树造林、保护大自然
2、学唱歌曲《彩色的中国》
(1)初听音乐,回答问题
师:碧绿的是什么,金黄的是什么,长长的是什么,弯弯的是什么,还有一座小船一样的岛是什么地方?
(平原、沙漠、长江、黄河,台湾岛)(2)再听音乐,体会歌曲的情绪
(轻松、愉悦地)(3)跟琴学唱歌曲
(4)处理歌曲,房子2的第一句要渐强,最后一句要渐弱,有小眼睛的地方要延长一半的时值。(5)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拓展: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乐器
(1)了解少数民族(壮族、侗族、瑶族、苗族、朝鲜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的民俗风情。(2)结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欣赏,帮助学生熟悉这几种民族乐器(芦笙、伽椰琴、冬不拉、马头琴等)芦笙是苗族、瑶族、侗族、壮族的;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伽耶琴是朝鲜族的;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巴乌是彝族的。
(3)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准确的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4、小结下课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听《地图——听音寻路》(大提琴与多媒体协奏曲)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大提琴协奏曲《地图——听音寻路》,了解它的演奏形式和风格。
2、通过演唱我的《妈妈叫中国》,用歌声表达自己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了解大提琴协奏曲的演奏形式和风格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欣赏男生独唱《母亲》
师:这是一首充满儿女对母亲崇敬之情的歌曲。问:你心目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生:温柔的、慈爱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她是谁吗?
生:祖国妈妈
师:那你们眼里的祖国妈妈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美丽的
2、学唱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
师:我们的祖国妈妈既美丽又伟大,我们爱她就象爱我们自己的妈妈一样。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就叫《我的妈妈叫中华》。
(1)初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真挚、热情地)(2)复听歌曲,听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伴唱和合唱)(3)跟琴先学唱高声部,再学唱低声部
(4)一部分学生唱高声部的歌词时另一部分学生唱低声部的歌谱;当一部分学生唱低声部的歌词时另一部分学生唱高声部的歌谱。
(5)第一部分由一个学生领唱,其余学生用合唱哼鸣来烘托,声音轻但位置高。(6)要求用朴实、真挚的情感来演唱歌曲。
3、欣赏大提琴与多媒体协奏曲《地图——听音寻路》
师:大提琴与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地图》是谭盾为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创作的、由大提琴与管弦乐团合作的多媒体协奏曲。
播放潭盾的新作《地图》大提琴与多媒体协奏曲选段。(1)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2)用自己的声音、动作表现出来。(3)小组交流: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4、小结下课
第四单元
情系江淮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
唱:《杨柳青》
听:女声独唱、合唱《杨柳叶子青》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通过欣赏女声独唱、合唱《杨柳叶子青》,加深学生对江苏民歌的了解和认识。
4、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准备:出示相关图片,播放课前音乐扬州民歌《茉莉花》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听过的乐曲《火车向着韶山跑》吗?我们知道韶山是毛主席的故乡!你可知道江泽民爷爷的故乡在哪里吗?
生:江苏扬州(随机点击:诗句
风景
扬州八怪
扬州小吃)
1、诗句
师:谁能说出一句与扬州有关的古诗?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曾在诗中提到扬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好一个“烟花三月下扬州”!
有好多诗人曾经在作品中写到扬州美景,比如杜牧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风光
师:你们谁去过扬州?介绍一下你所见到的扬州好吗? 生:„„
师:谢谢你的介绍!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去游览扬州的美景吧。(播放《杨柳青》的音乐,出示扬州风光图,让学生欣赏画面。)
师:扬州美吗? 生:美!
3、扬州八怪
师:扬州还有更有名的呢!比如:扬州八怪(他们是中国画史上杰出的群体);
4、扬州小吃
师:扬州的小吃名扬天下(有„„)
二、学习新歌:
1、感受歌曲
师:怎么样?陶醉了吧?告诉你们,扬州的民歌也是很有名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扬州民歌《杨柳青》。
(全体同学听赏歌曲一遍)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生:轻松、活泼,充满活力,表达了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后愉快的心情
生:有很多衬词(学生说不出,则由老师问:歌中有许多歌词是在括号里的,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2、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
师:那么多衬词又不表达什么具体的意思,能不能去掉不唱呢?(先听老师去掉衬词唱歌曲,再听歌曲,感受衬词的作用)
生:衬词虽然不表达具体意思,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没有了衬词,这首歌曲就没有味道了。师:说得真好。《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为有了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
生跟音乐用“lu”哼唱一遍。
3、体会强弱
师:这首歌曲是扬州人民在劳动的时候哼唱的,那么,请你想想,一边劳动一边唱歌,是怎样的情景呢?(引导学生边听音乐、做动作边体会:可以是除草、割麦)
师:看一下拍号。(2/4拍)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强弱)演唱时注意要有所体现。(老师范唱一句)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再轻轻地哼唱(可以哼鸣、也可以唱谱)。
4、了解歌名与歌曲内容之间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歌词,找找歌曲题目与内容之间有没有关系。
(提示学生去掉了衬词看歌词)歌曲的题目“杨柳青”与歌曲内容是什么关系?(让学生自由想象)
师:歌曲最早的歌词的确与柳色青青有关,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步成为脱离歌词内容的衬词,本课中的杨柳已经和歌词毫无关系了。
生跟范唱音乐轻声唱歌词。
生跟琴声填歌词唱。(边唱边找什么地方感觉比较难唱)
5、难点解决
师:有难唱的地方吗? 生:„„
师:(引导学生练习,并渗透乐理知识)结合用读歌词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难点 师:好的,我们把歌曲连起来唱,不要唱错哦!(一到两遍,直至唱熟)
生再唱一遍歌词(唱出活泼与诙谐的感觉来)注意歌曲的强弱感觉、衬词的表达等。
三、表现新歌
师:同学们唱得不错!《杨柳青》是一首扬州民歌,关于民歌我们以前也讲过这方面的一些知识。谁能够说说,民歌是怎样产生的?
生:„„
师:不错!民歌产生于民间,在民间的各种风俗活动中,由口头创作又经过口头广泛流传,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加工进行再创作,使之更加完美。正因为这样,许多民歌都是用当地的方言来演唱的。《杨柳青》这首歌曲如果用方言来演唱的话一定会更加有趣的。
师:我找着了一首用正宗的扬州方言演唱的《杨柳青》,你们来品味品味。生:(听录音)
师:觉得扬州方言有什么特点?(„„)扬州方言前鼻音较多,发音的位置相对靠前,没有“zh、ch、sh”,都变成“z、c、s”了。我们一起学一学?(教学生学用扬州方言演唱)
师:有一句话叫“说的比唱的还好听!”我觉得你们要向这句话作一次挑战:“唱的比说的好听!”行不行?
生:行!(在老师的引导下用扬州方言演唱)师:哎呀乖乖隆地东,不错啊你们!(用扬州方言说)师:再唱一遍。
师:你们唱得很开心啊?(是的)现在我要请你们同桌来讨论一下,歌曲中令你情绪高涨的地方在哪里?
生:那一大段衬词。
师:这些衬词虽然不表达意思,却表现了当地人民在唱这首歌时的心情。
师:原来民歌中的衬词这么有意思。接下来,我们再用扬州方言来唱一遍,不过我有个 要求,变换一下方式来演唱。你们给我出出注意。
生:„„(1、领唱、齐唱;
2、加动作演唱;
3、加上一些打击乐器唱)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民歌《杨柳青》因题材的不同,有很多变体,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女声独唱和女声合唱的《杨柳叶子青》。
生听歌曲
师提问:
1、这首江苏民歌在音乐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2、两种演唱形式给你带来怎样不同的感受?
3、和《杨柳青》相比,女声合唱《杨柳叶子青》有哪些新鲜的地方?你喜欢吗?为什么? 生再听女声合唱《杨柳叶子青》,感受、体验合唱的魅力。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杨柳青》这首歌,还知道了不少其他的知识。都知道了什么? 生:扬州是个美丽的城市;扬州方言的特点;衬词能烘托气氛;民歌是怎样产生的„„
师:今天我们的音乐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一定还想继续去了解扬州、了解扬州的民歌,这里我给你们提供个网址,相信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靖江民歌《打麦号子》 唱:《打麦号子》 动:歌表演《打麦号子》 教学目标:
1、欣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感受一领众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能用一领众和的形式,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3、能积极参与歌表演《打麦号子》的创编活动,并能大胆地当众表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
难点:采用一领众和演唱形式时,领与合的相互衔接。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歌《杨柳青》,今天,我们用扬州方言再来唱一唱。师带生跟音乐复习歌曲。
师:《杨柳青》是流传于江苏一带的民间小调,是民歌的一种,除了小调,山歌和号子也属于民歌,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并唱唱号子。
1、生谈谈自己对“号子”的理解
2、师小结:“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它产生于人们的劳动生产中,是人们在从事繁重的劳动时,为了使大家在同一时刻协同用力而自然产生的呐喊。当这种呐喊具有节奏性旋律性时,便形成了“号子”,后来“号子”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歌曲体裁。
二、欣赏
1、生听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 思考: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给你怎样的感受?
2、师小结:“号子”常见的演唱形式有合唱,一领众和。这首《打麦号子》采用的是一领众和,这样的演唱形式很有气氛,能够很快引起听众共鸣。
三、学唱歌曲
1、再听号子,感受一领众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同学分析歌谱,找出相同的部分。
前八小节是1+1的结构,没有旋律,都是规整的八分节奏。中间八小节发展成2+2的结构。最后八小节基本是中间八小节的反复。
3、学习前八小节
前八小节是劳动的呐喊,可采用师领生合再交换的方式学习。要求呐喊有一定力度,烘托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4、学唱中间八小节
分句跟琴唱,唱准相似乐句。
教师示范下滑音的唱法;注意唱准3/4拍这一小节。
5、学唱最后八小节
唱一唱与前八小节不同的地方。
后十六分音符替代了小附点节奏,吐字要清晰。
6、学生跟范唱完整默唱歌曲
7、学生跟琴完整唱歌曲。
8、教师问学生:号子中出现两处三拍子的节奏,如改成二拍 子,会给人怎样的感受?
教师分别组织学生唱唱两种不同的拍子。
9、师:同学们,我们也来用一领众和的形式唱唱歌曲。师生或同学之间进行,注意衔接。
四、歌表演
1、教师组织学生观看一个劳动场景,加工提炼劳动语言。
2、根据教师的指导,实行分组创编,主题自定,开展小组竞赛。
3、各小组汇报表演,表演时邀请其他小组做群众演员,配合喊号子,烘托气氛。
4、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最佳进步奖、最佳领唱奖等。
五、拓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唱了靖江民歌《打麦号子》,老师还找了一首《船夫号子》,我们也来欣赏一下。
生听《船夫号子》,在歌声中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黄梅戏《对花》
听:黄梅戏经典唱段《天仙配》、《女附马》。教学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黄梅戏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通过分角色表演,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得以增强。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黄梅戏这一地方剧种产生兴趣,能专注地听赏黄梅戏选段。对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和流传地域等知识产生探求的欲望,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3、感悟到江淮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黄梅戏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
难点:较逼真地模仿《对花》的唱腔特点,以及附点节奏和一字多音处的准确表现。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泱泱中华,5000年漫长的历史,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仅就江淮地区的传统戏剧来说,就有好多种。这其中、黄梅戏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作为祖国接班人的你,对黄梅戏有多少了解呢?
(学生回答,教师了解学情)
师:近年来,湖北省艺术家代表团到英国进行文化交流,在联欢会上,英国艺术家主动提出要唱一段他所喜爱的中国民歌,结果唱的是黄梅戏选段;艺术家代表团结束在日本的访问回国时,日本朋友在机场唱一段中国歌曲送行,开口一唱,也是中国的黄梅戏;美国的、加拿大的黄梅戏爱好者还经常在网上向中国的朋友求赠黄梅戏的音乐和录像带;在英国国际航班飞机上还把黄梅戏作为最好的音乐播放。1994年,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应邀赴乌克兰参加第七届世界短剧节,首场剧目是黄梅戏的传统剧目《打猪草》、《夫妻观灯》。演出一结束。乌克兰的舆论界一片哗然,他们惊呼:“中国的歌剧太神奇了。”他们“宁可放
下手中的工作,也要去看中国的歌剧。”评论、报道不断在各种杂志报刊上出现。听了这些事例,你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激发学习热情)
2、欣赏黄梅戏选段《对花》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先请大家欣赏一遍,说出这段唱段中,最吸引你的地方,为什么?
(1)学生谈对本唱段的旋律、表现形式和情感以及伴奏乐器的认识。(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地向学生介绍以下知识:
【锣鼓经】简称锣经,戏曲打击乐各种具有固定程式(鼓套子)的打击乐“合奏谱”的泛称。常用的锣鼓经有“急急风”、“阴锣”、“冲头”等,锣鼓经都采用文字记谱,所用文字及其代表的含义并不统一,较为流行的记谱法中:“大”,代表单皮鼓;“衣”,代表板;“仓”,代表大锣;“才”,代表铙钹;“台”,代表小锣。
【剧情介绍】《打猪草》生动地反映和歌颂了劳动人民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作品设置了一个小小的冲突,陶金花碰断了两根笋子,怕人把她当成偷笋子的人,只得用草将笋子盖住。金小毛发现了断笋,误认为她是偷笋,踩坏了她的篮子,陶金花又委屈,又怕回去向妈妈不好交待,哭了起来。金小毛知道了她不是偷笋而是不慎碰断笋子后,便转而安慰她,先要将买盐的钱赔她篮子,陶金花不要,他又将笋子送给她,帮她整理篮子,并送她回家。通过这一由误会引起的冲突,两个农家少年的美好心灵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3、学唱黄梅戏选段《对花》
(1)用对答式问话的语气来歌唱。用接近普通话的安庆官话演唱。
(2)采用听唱法与视唱法相结合的方式教唱,教师教唱歌词时注意示范准确,衬词部分要求学生唱得诙谐幽默。
(3)教师弹琴,请学生聆听,在心里默唱,纠正音高。学生跟琴唱谱。(4)教师出示节奏,请学生念念,注意附点与切分节奏。
(5)教师随机弹奏一乐句,请学生听唱,提高学生听音、识谱能力,锻炼学生唱谱的胆量。(6)观看《对花》的录像,感受戏曲艺术精湛表演的魅力,调动学生模仿学习的兴趣。分男、女生按角色演唱,指导学生表演《对花》部分唱段。
(7)师:刚才大家学的是陶金花问金小毛的唱段,那金小毛是怎样回答的呢?(学生猜测答案)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金小毛是怎样回答的。
(教师播放剩余唱段,师生共同欣赏,注意向学生展示唱词)(8)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跟着录音学习金小毛的唱段。
4、创作与表演
师生分角色演唱,感受一问一答幽默、智慧的气氛。根据唱词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鼓励学生尝试创造有个性的表演动作。
5、欣赏《天仙配》、《女附马》等经典唱段
简介黄梅戏的发展史:简介著名黄梅戏演员严凤英的生平和贡献;听赏《天仙配》、《女附马》等经典唱段;学生谈听后感受;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其他黄梅戏剧目名或唱段名。
6、课堂小结
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大家接触的只是冰山一角,只要留心生活,用善于发现的耳朵、眼睛多角度地感受生活中的一切,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希望下次上课时有人能告诉大家关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新发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听:钢琴独奏《花鼓》
动:我的创造(自制小鼓、创编节奏)露一手(表演花鼓)教学目标:
1、初步养成静心聆听民间音乐的习惯,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是作曲家创作音乐的素材和源泉,能哼唱主题曲谱,加深对乐曲的了解和认识。
2、学习几个花鼓的基本动作,能随着音乐演一演。
3、积极参与用自制小鼓创编节奏的音乐实践活动,体验到艺术的感染力和成功的快乐,并在活动中提高表演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乐曲的了解和认识,在伴奏、表演等活动中提高表演能力。难点:小鼓、小锣随音乐合奏。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在歌曲《凤阳花鼓》声中走进教室
师:同学们,你们听到的歌曲是安徽民歌《凤阳花鼓》,这首欢快、活泼的歌曲朗朗上口,跟老师一起来唱一唱好吗?
师:听过、唱过《凤阳花鼓》,让我来考验一下你们的识谱能力。师生接口唱《凤阳花鼓》旋律。
二、听赏
1、师:我们配合得这么默契,奖励你们再听一首乐曲。听完后请你们告诉我,乐曲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乐曲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吗?
2、生:初听钢琴独奏《花鼓》
3、师小结:
这是一首优秀的钢琴独奏曲《花鼓》,它以锣鼓的节奏音型贯穿全曲,曲“咚咚锵”的鼓声开始,然后以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为第一主题,我们再来听听第一主题。
4、生听第一段
思考:第一主题在第一段中共出现了几次,有何不同?
5、师:这一高一低两个主题仿佛是秧歌场上男女欢快的对唱。
6、生听第二段 思考:情绪有何变化?
7、师:第二主题由《茉莉花》音调变化而来,妩媚而柔情,体现了人民对美好与未来的幢憬。
8、生听第三段
思考:它再现了第几主题?
9、师:第三段先由低音区出现第一主题,然后高音区用第二主题伴奏,乐曲推向高潮,最后,乐曲在锣鼓声中结束,仿佛是演员在歌舞中的退场。
三、露一手
1、师:“花鼓”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歌舞形式,江淮地区有“凤阳花鼓”和“花鼓灯”。通常由女演员手持或身背小鼓,男演员手拿小锣,一面歌舞一面用打击乐伴奏,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花鼓表演(多媒体播放花鼓舞)
2、师:我也学了几个花鼓动作,想看吗?(师表演几个花鼓动作)
3、师:同学们愿意和我一起跳吗?
4、师讲解、辅导花鼓基本动作。
5、师生配上音乐演一演。
四、我的创造
1、学一学书上的节奏(先将小鼓、小锣节奏合二为一,再进行分声部练习)
2、师唱旋律,生拿出自制的小鼓、小锣用书上的节奏合奏一段。
3、师弹奏《花鼓》旋律,生边哼边创编节奏型,随着音乐轻轻拍拍。
4、生展示自己创编的节奏,师生选出合适的,一起练一练。
5、生跟着音乐二部合奏。
五、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听:领唱、合唱《情系江淮》
手风琴独奏《我为祖国守大桥》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歌曲《情系江淮》,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听赏手风琴独奏《我为祖国守大桥》,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歌曲、器乐作品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系江淮》
1、导入
师:同学们,第四单元我们学唱了三首独具江淮特色的民间歌曲,身为江苏人,你对江苏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2、用《情系江淮》作背景音乐,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看江苏的风貌。
3、学生课堂上交流搜索到的有关江苏地理、人文方面的资料。
4、师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对交流的信息作一个总结。
5、欣赏歌曲,从旋律上感受作者对江苏的深厚感情。
6、教师带学生哼唱歌曲的旋律片段,激发学生对江苏的热爱和赞美的感情。
7、再次仔细聆听歌曲,可轻声哼唱,感受作者对江苏深切的爱。
二、《我为祖国守大桥》
1、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还布置作业,以“家乡今日桥更美”为主题,收集有关桥的知识,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以桥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一起来先睹为快。
2、师多媒体展示各类以桥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3、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搜集。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老桥的歌谣。师讲解作品创作背景。(背景音乐为欣赏曲目)
5、生欣赏手风琴独奏《我为祖国守大桥》 思考:作者用乐器模仿了哪些自然声响?
6、生听歌曲《我为祖国守大桥》。
(出示歌词)借助歌词体会乐器作品的情感。
7、师带生唱唱旋律,用富有激情的声音着力歌颂战士乐观豪迈的情怀,加深对乐曲的认识。
8、再次完整听赏,感受作者营造的情与景的传奇效果。
三、采集与分享
1、回家画一画家乡的新桥。
2、唱一唱你心中的理想之桥。
四、小结
第五单元 南海风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步步高》
2.听唱《步步高,新春到》 3.拓展:广东音乐 教学目标:
⒈充分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相关文化。⒉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欢快地情绪演唱该曲。⒊欣赏更多的广东音乐。教学重点:
能听辨出广东音乐中常用的几种乐器。教学难点:
在听熟乐曲的基础上,跟着音乐边划拍子边哼唱歌谱。教具准备:
录音、钢琴、高胡、图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乐器(高胡)⒉谁能来试着演奏这件乐器。
⒊高胡有别于二胡。高胡的声音更为明亮,它是由二胡改造而成,也称粤胡。你可知道“粤”是我国哪个省的简称。(广东)
⒋介绍其它乐器。秦琴、扬琴
(出示图片)
⒌有一位广东的作曲家吕文成,创作了很多用以上这些乐器演奏的乐曲,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他的代表作《步步高》
二、赏析结合
⒈这音乐情绪如何。
⒉你能用一个“lv”字来跟着模唱,感受此曲的欢快吗? ⒊播放《步步高,新春到》 ①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②能否用线条或色彩来记录你听到的音乐。③指导学生跟琴摸唱。④完整哼唱该曲。
⒋再听《步步高,新春到》,为歌曲配上声势动作,划拍子。
三、拓展
1.广东音乐的特点:流行于广东地区的丝竹乐,主要由高胡、扬琴、秦琴和琵琶等乐器演奏。广东音乐的音色清脆、明亮,曲调流畅优美,节奏活泼明快。
2.听其它作品如:《雨打芭蕉》, 《平湖秋月》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2.学唱歌曲《彩云追月》 3.认:切分音
4.练习竖笛曲《彩云追月》 教学目标:
⒈充分感受“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的诗画般的意境。⒉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深情地演唱《彩云追月》。⒊了解切分间的特点,并且能用竖笛演奏该乐曲。教学重点:
学唱《彩云追月》 教学难点:
切分音节奏 教具准备:
钢琴、纸、录音、竖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①配乐诗朗诵。
②听听作曲家用了哪些乐器来表现音乐主题。③复听音乐
说说你最有印象的节奏型。④谈谈音乐给你带来的感受。
二、学唱歌曲
①用自然纯美的声音轻声学唱歌曲。
②随琴视唱歌曲主旋律,找出难点处听唱或教唱。切分节奏
用折纸游戏 划船号子
“咳
左
左” ③唱准上波音
前倚音
三、竖笛
⒈演奏时处理好装饰音中“前倚音”和“上波音”的演奏,速度不宜过慢。⒉演奏,注意气息的控制和运用。
四、创编
部分学生演唱,其他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山歌好比春江水》 2.演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3.我的创造:对山歌 教学目标:
⒈通过学习,感受广西壮乡的优美山歌,了解他们的生活片段。⒉学唱什么结籽高又高,积极参与对山歌活动,加深对山歌的认识。教学重点:学唱山歌 教学难点:对山歌
教具准备:影片《刘三姐》片断、钢琴、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
⒈观看影片《刘三姐》的片段(以轻快的歌曲为背景音乐)让学生观看广西壮乡美丽的山水、壮悲人生活的画面。
⒉回忆以前学习的对唱歌曲《对花》、《猜调》,演演“对山歌”的情景。⒊欣赏《山歌好比春江水》 对比欣赏斯琴格日勒的演唱,体验歌曲演唱的不同风格。
二、学唱歌曲
⒈聆听歌曲范唱,边听边猜歌中所说的农作物。⒉听录音模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⒊采用师与生、生与生、一人问,众人答的形式。演唱歌曲时应注意各乐句之间要运用急吸缓吐的呼吸方法。
三、拓展
欣赏壮族“三月三对歌节”的盛大场面,感受对山歌的热烈气氛,采用《什么结籽高又高》的曲调自编歌词,举行对山歌比赛。
四、拓展
了解山歌的相关知识:山歌是产生在山野劳动生活中的民歌。它产生于民间、与民众的生活和劳动息息相关。歌者同时也是编者、即兴表演等特点。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唱《五指山歌》 2.欣赏《军民团结一家亲》 3.露一手(1)教学目标:
⒈能作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五指山歌》。
⒉能将《五指山歌》与《军民团结一家亲》进行对比。⒊能模仿斗笠舞的基本动作。教学重点:学唱《五指山歌》 教学难点:延长音的唱法与作用。教具准备:录音、钢琴、地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地图,让学生找一找海南岛的位置,欣赏岛上风光,了解黎族的风土人情。
二、学唱歌曲
⒈范唱。
⒉思考延长音的的作用。可通过对比方式。⒊通过模唱学会唱延长音。
注意延长音要唱得饱满,连贯、时值准确,收放一致。⒋在延长音处加入衬词。哟
咯• 哟
咯• ⒌讨论如何能更好体现歌曲和意境,试着做一做。
三、欣赏《军民团结一家亲》
⒈介绍剧情。⒉听赏。
⒊比较与《五指山歌》的异同之处。⒋学跳斗笠舞的基本动作
第六单元
欢聚与期盼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七子之歌——澳门》 露一手:闻一多《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
1.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增强爱国热情。
2.理解《七子之歌》这首歌所表现的内容,并能以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和情绪来表现。3.诵读诗歌《七子之歌》,开拓音乐视野,加深音乐文化素养的积淀。教学重、难点:
1.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确切地表现出音乐作品的情感。2.踊跃参与音乐与相关文化知识的交流活动。教材分析:
此曲以孩子希望回到母亲温暖的怀抱作比喻,深情地讴歌了澳门人民盼望回归祖国的赤子情怀。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的旋律比较平稳,其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在这里,形成了本乐段的一个小高潮,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思念中的母亲作真诚地倾诉。第二乐段开始处就出现了一个六度大跳,且第一乐句的旋律多在高音区回转,加上强力度的处理要求,它好象是在呐喊,在表现一种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感情。第二乐句是稍加变化的重复,它进一步使这种情绪变得更加浓烈。最后一个乐句深情而又肯定,把渴望回归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具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着《春天的故事》的音乐走进教室。
2.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歌曲中提到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你们知道是谁吗? 3.介绍一国两制。
二、导人新课
1.师:一国两制,使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1999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统一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在此之前,许多文人学者通过手中的笔,写下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
2.介绍闻一多和他的《七子之歌》
三、学唱新歌
1.师:音乐是无声的呐喊,歌声是倾吐的心声。让我们静静地感受闻先生当时写作时的心境吧!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
生:体会情感并讨论。师:小结
曲式
A
+
B 情感
真诚地倾诉思念 + 渴望回归的呐喊 模唱旋律
mu
+
a 2.把歌词填进去完整地演唱。(提醒学生注意演唱时也要用朗诵时的感觉和情绪。)3.提问:歌曲中有几处呼唤“母亲”的地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歌曲中多次呼唤母亲,其中有的表现急切,有的表现深情,有的则表现为激动。从激动的呐喊到内心的期盼,表达了游子迫切希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心情。)
4.再次随音乐演唱。(要求通过自己设计力度、速度、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5.学生分组讨论演唱,评出最佳演唱方案。6.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
四、拓展延伸
露一手:闻一多《七子之歌》
1.以歌曲的伴奏音乐为背景,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诵。学生谈感想。2.师生共同评价。
五、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东方之珠》、《我们共同的世界》 教学目标:
1.充分感受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及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心声。
2.聆听歌曲《我们共同的世界》,体验乐曲的情绪,能够体会到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全世界各国人民都在争作贡献。
教学重、难点:能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的意境。教材分析:
《东方之珠》是一首划时代的祖国颂歌,它伴随着香港的回归而诞生,歌词含蓄而深情,旋律优美、婉转,乐曲围绕两个主题多次反复,是一首优秀的通俗歌曲。
教学过程:
一、听赏《东方之珠》
1.听音乐《东方之珠》进教室。
师:歌中的“东方之珠”同学们知道在哪里吗? 生:上海、香江„„
师:歌曲中的“东方之珠”不是指的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而是指的我们中国的一块宝地——香港。香港因盛产沉香而得名,它是亚洲东部的重要交通中心和国际自由贸易港,也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而我们刚刚听到的歌曲,就是一首流传广泛,经久不衰的老歌《东方之珠》。
2.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音乐教父:罗大佑。他创作的歌曲所带来的音乐省思和人文关怀,至今有着重要的地位及影响力。他是一个多产的创作家,一共创作了两百多首歌曲,有很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童年》、《明天会更好》、《恋曲1990》等。
《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的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旋律从耳朵进入直达心扉,那种感觉,是雨水融入泥土,是血液流入躯体,那乐曲,仿佛是发自于内心的呼唤,扩张着每一个毛孔。
3.跟音乐哼唱高潮部分,让学生感悟“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深刻含义。4.学生完整聆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5.教师小结:歌曲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随之而来的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的高潮,特别是“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二、欣赏《我们共同的世界》
1.师:同一片蓝天下,我们平等互利,我们携手并进,为了祖国的统一,为了世界的美好,我们应该把握今天,掌握未来,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共同的世界》。
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内涵丰富、意境崇高的童声合唱曲。虽然节奏缓慢,但听起来并不长,因为深情优美的旋律有强烈的吸引力。
3.复听歌曲,与《东方之珠》比较,谈感受。
三、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唱:《爱的人间》 动:露一手:手语《感恩的心》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演唱《爱的人间》,并能从中感受歌曲丰富的情感内涵。2.引导学生自信地用手语来“唱”好《感恩的心》,并能借助手语体会聋哑儿童的心声。教学重、难点:
1.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让学生体验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教材分析:
《爱的人间》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门为盲童写的一首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10周年之际,“为了六千万”大型慈善公益晚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张海迪在晚会上演唱了谷建芬的这首新作。
《感恩的心》是一首手语歌,很美的音乐,很美的歌词,却只能用无声的语言来表达它深刻的内涵。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录象片段《千手观音》
师:这是2005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相信同学们被她们优美的舞姿所吸引,又有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她们是怎样排练的吗?
生:各抒己见,发表议论。
师小结:她们用顽强的毅力超越残障,超越自我,给我们创造了比正常人都难以想象的美好事物。她们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面对挑战,实现了自身的人格魅力。
三、新授
师:哪位同学能给我们有感情地朗诵下面这段话?
(听歌曲伴奏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意境中。
师:我心中有太阳,有温暖,有欢笑,有歌声。在我心中没有任何阴暗的角落,只有对这世界美好的向往。
1.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跟录音,轻声哼唱旋律,思考可分为几段?每一段用怎样的情绪来唱。第一段
温馨而甜蜜
第二段
情绪激动,充满感激之情 第三段
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宁静感 3.加入歌词,轻声唱。
请学生找一找哪些句子有困难。4.跟琴练习难点乐句 弱起小节
5.完整地演唱歌曲 6.歌曲处理 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四、拓展
露一手:学学哑语,传递爱心 1.听歌曲《感恩的心》
2.跟老师一起用手语语汇来演唱此曲 3.随音乐一起表演
五、总结、下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值得我们感恩。对父母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予我们生命;对师长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教诲;对兄弟姐妹感恩,因为他们让我们在这尘世间不再孤单;让我们知道有人可以和我们血脉相连;对朋友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友爱,让我们在孤寂无助时倾诉、依赖,看到希望和阳光。感谢曾帮助过我们的人,他们用暖暖的心灯让我们发现生命是如此丰厚而富有;感谢肯接受我们帮助的人,他们用淡淡的柔弱让我们可以把这份善良延续,让“爱的人间”到处都充满“感恩的心”。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唱:《理解多好》
认:“D.C.”
“Fine” “‖∶
∶‖ ”等记号的作用。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理解多好》。
2.通过歌曲的学唱,让学生明白对身边的亲友、师长、朋友应该充满理解与关爱。3.通过认识各种反复记号,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顺序。教学重、难点:
1.体会歌曲的情绪,用正确的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2.下滑音的演唱方法及切分节奏的把握。教材分析:
此曲是一首非常活泼的歌曲,同学与同学之间要互相理解,父母和孩子之间要相互理解,老师与学生要相互理解。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总有这样那样的小摩擦,只要大家多一份理解就好。
歌曲为三段体结构,采用省略记谱法。第一段与第三段相同,小调式。第二段调性渐变为大调式,歌曲旋律的发展多采用重复和模进的手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你好,你好,同学们好,我们来一起来快乐地歌唱。” “您好,您好,X老师您好,我们来一起来快乐地歌唱!”
二、导入
师:我们每一个人整天都要与周围的人,周围的事物打交道。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相处,在家与父母、兄弟生活,在外与朋友、陌生人交往。这之间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小摩擦,如果你们遇到了问题,会怎样处理呢?
生:讨论,发表意见。
师:磕磕碰碰再所难免,如果我们都怀着一颗理解、宽容的心,相信再大的难题,再多的困难,我们都能够迎刃而解。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理解多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充满理解关爱的世界将会变得怎样。
三、学习新歌
1.听范唱,说说歌曲的情绪。
2.复听歌曲,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地方。3.听琴声模唱。4.节奏难点练习。
1)学生自己找,教师示范。2)老师找,学生模仿。3)男同学找,女同学唱。5.下滑音练习。
师:让我们用带有俏皮的、可爱的感觉来唱一唱下面的几个字。“翘”——爸爸气得胡子翘 “爱笑”——和同学一起欢乐又爱笑 “花鸟”——美好的校园有花也有鸟 跟老师模唱下滑音。6.齐唱歌曲。
四、学习“D.C.”“Fine”“‖∶
∶‖”等反复记号。1.找一找歌曲中的这些记号在哪里? 2.指导学生认识它们的作用。3.按正确地顺序演唱歌曲。
五、总结、下课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听:《春节序曲》
动:扭秧歌
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感受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气氛。
2.通过聆听乐曲,了解五彩缤纷的民俗民间文化和一些传统节日。3.感受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作用。教学重、难点:
1.根据乐曲的情绪区分乐曲的段落。
2.学习秧歌步,用欢快的情绪表现乐曲的欢乐气氛。教材分析:
《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涣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春节序曲》的第一乐章。描写了1943年延安革命根据地人民欢度新春佳节的热闹非凡的景象。作者以“春节”为题,满怀激情地反映了当年在延安过春节的深切感受。
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目里热闹难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教具准备:锣鼓、钹、红绸带、各色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敲锣打鼓,龙腾虎跃的欢庆场面。并轻声播放《春节序曲》 1.师提问:画面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样?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内容:听赏《春节序曲》
师:画面上的人们都在喜气洋洋,载歌载舞欢渡春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春节序曲》,让我们在乐曲声中体会过传统佳节——春节的兴奋与激动。
3.复听乐曲,分段赏析。
根据乐曲情结搭配与之相适应的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颜色卡片)生:引子部分:乐曲情绪热闹欢腾人们敲锣打鼓欢庆新春,选择大红色。
师:第一部分主题:旋律柔和明亮,像姑娘的吟唱,是用长笛和单簧管吹奏出来的,你认为什么颜色接近柔和明亮?
生:黄色
师:第二部分主题:抒情如歌的旋律让人联想到什么画面呢? 生:„„
师:悠扬的小提琴独奏把我们带入深远的意境。袅袅的炊烟、覆盖着白雪的田野、鸡鸣狗吠,还有孩子们贴在窗户上的笑脸,一片生机盎然。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这一主题给我们展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颂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老师觉得用宁静充满生机的绿色来表示,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第三小段的主题用什么颜色?你们听(放音乐)它的情绪更加欢快、热情、流畅,又在最后加上乐队齐奏,用什么颜色能表示这“越来越热烈的气氛”?
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因为这样能够表现人们过春节时愉快的心情及载歌载舞的场面。4.完整欣赏音乐,在乐曲声中作律动。
三、拓展
(一)师:春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都要干什么呢? 生:放鞭炮,贴对联,看《春节晚会》,给长辈们拜年 师:除了以上过节的习俗,你还知道哪些过年的习俗? 生:还有穿新衣,包饺子。
师:同学们非常聪明,说的很好。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喜气洋洋的,贴春联、放鞭炮„„在我们国家广袤的北方平原上,星罗棋布的村落走出了一队队扭秧歌的男女老少。他们冒着严寒,腰扎红绸带,踏着秧歌步,伴随着阵阵的锁呐声。瞧,他们扭得是那样英姿飒爽,头上全是热气。雀跃、欢腾、热闹的气氛让愁苦远远离去,让生活充满欢乐。让我们也一起来感受一下他们的欢乐吧!
生甲:打鼓 生乙:敲锣 生丙:三角铁 出示节奏谱
鼓谱:
X X | X X | X X | „„ 锣谱:
X 0 | X
0 | X 0 | „„ 三角铁:X 0 | X
0 | X 0 | „„ 剩余的同学随老师一起用红绸带扭秧歌。
(二)师: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歌曲,你们听听看,这是关于什么节日的歌曲? 播放歌曲《欢乐中国年》 《爷爷为我打月饼》 《快乐的节日》 《祝你圣诞快乐》 生答
四、总结
第二篇:人教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人教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与任务: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这个阶段我会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后知识的衔接工作。我会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自己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
二、教学分析:
1、唱歌是学习一些适合小学生延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注重学生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手段表现歌曲情感,能够独立、自信地唱歌。
2、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3、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
4、综合训练为本课本的重要特色之一,旨在通过某一种形式(如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和音乐创作等)的练习、达到多种技能训练或知识运用的要求,依照各课教学目的、既抓住训练重点,又要有所兼顾,充分发挥每一条练习中所包含的训练作用。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一、西部风情
第一、二课时(拉萨谣)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拉萨谣》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课时:共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第三课时(欣赏 北京喜讯到边寨)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2、复习唱好《拉萨谣》
3、聆听《东北秧歌》
4、练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
二、教学目标 :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拉萨谣》
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
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管弦乐曲,曲调欢快、热烈。
四、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歌曲《拉萨谣》,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2、学生齐唱。
(二)开始上课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
7、聆听《东北秧歌》,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
8、引出“秧歌舞”。
9、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
10、动作分解教学……
11、结束。
第四、五课时(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课时:共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们来做一 个游戏:播放一 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
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 表扬。
二、引入新课:
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 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谁知道三峡在哪儿呢?
2、学生发言引入教学。
三、激情参与(视唱):
1、播放歌曲。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轻声哼唱: 注意:(1)强调正确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四、学唱歌曲:、师:除了我们以前了解过的汉族歌舞音乐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完整欣赏一 首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 遍啊?
(1)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2)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 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a、休止符b、装饰音。、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4、教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一 歌(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6)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单元 古诗新唱
第一、二课时 梅花 教学目标:
1、用气息支持唱歌,学习浮点音符的唱法。
2、有感情地背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D2/4
222 55┃66 5┃02 56┃6?2 ┃5 —┃5—║
二、学唱新歌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找出曲中的浮点音符节奏,并作上记号,哪个同学来试唱一下,(注意X?X中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4、第二次听录音,要求学生轻声哼唱。
1、“开火车”,听一句旋律,唱一句歌词,唱的好的同学予以表扬。2、放慢速度跟琴唱第一段 3、请个别视唱第二段 4、分组唱 5、练习齐唱。
第三课时 静夜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静夜思》,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2、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3、学习4/4拍节奏特点,学会4/4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C-F 2/4 ▼▼▼▼ ▼▼▼▼ ╭——╮ 5555┃6531┃3 2┃1 —║ lalalala lalalala la
二、学唱新歌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学唱曲谱
4、看谱,并听琴音
5、找出旋律特点。
6、听琴音,学唱歌曲。
7、“开小火车”将全曲分为11个乐句,每个学生唱一句,先听后唱,不妥之处其余同学补充。
8、分段唱:第一乐段——男生。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
9、练习齐唱歌曲。
10、学习了解4/4拍节奏特点,“强、弱、次强、弱”。
11、学习4/4拍指挥式。
12、练习边做指挥式,边唱歌曲。
13、小结。
第四课时 古诗朗诵演唱会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读唐诗》。
2、通过朗诵演唱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知道诗与歌的联系。教学设计:
一、发声练习: 1=C-F 2/4
▼▼▼▼ ▼▼▼▼ ╭——╮ 5555┃6531┃3 2┃1 —║ lalalala lalalala la
二、学唱新歌
1、听录音欣赏歌曲《读唐诗》。
2、再次欣赏找一找歌曲的特点。
3、根据标题,用自己的话来描绘场景。
4、第三次欣赏,要求跟谱轻哼,以加深印象。
5、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演唱活动。
6、小结。
第三单元 美丽的草原
第一课时 欣赏 《天堂》、《牧民的一天》 教学目的:
1、欣赏音乐,学习用点、线和色彩画感受,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听音乐,画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听记:(简单的旋律)1=F2/4
1 12┃(32 3)┃5653┃2 —┃(2532)┃(12 3)┃2161┃5 -║
方法:A、师奏F大调音阶(上引、下行)生仔细聆听,并分析拍号。
B、师旋律奏一遍,生随音乐用手指划拍(学生应规定速度)
C、师重复弹,生记下各音
D、师再次弹奏,生同时默唱、校正、纠错
E、将听记内容唱一唱
四、念念拍拍:
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考考大家。
(出示小黑板)
(1)X XX┃XXX┃XXX XX┃X -║(2)X?X XX┃XX X┃XXXX XX┃X -║ A、分析拍号后,生自行准备,1-4组第一条,其余的第二条。
B、请个别生念念拍拍,(注意:XXX,XXX XXXX较难),后集体评议
C、要求匀速进行节奏练习,整体的可由慢到快。
对照下面三组节奏,按老师所拍的先后次序,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XXX XX┃X -║()X XX┃X X X║
()XXXX XX┃X
-║
方法:A、请个别学生上面拍打,其余评议是否正确。
B、生自由练习
C、听老师打节奏,将序号填在相应的小括号中。
D、按序号连起来练习
五、欣赏歌曲《天堂》。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讨论:A、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特色?
B、歌曲曲调由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深情表现了对家乡的赞美,第二部分高亢、充满激情,表现了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这种变化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4、第三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用曲线画,感受音乐的起伏变化。
5、完成17页填空练习,并练习唱一唱。
六、欣赏歌曲《牧民的一天》。方法同上。
七、小结。
第二课时 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一、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
1、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第二遍听赏,同时出示歌词师: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歌词,唱到了什么山,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
3、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哪个民族?
4、介绍新疆哈萨克族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图片)
5、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聆听音乐,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听赏并说说歌曲中唱到的景致。学生欣赏画面学生拍打铃鼓(随意的)跟随老师的节奏打一打铃鼓。4/4 0 x 0 x 0 xx x x | 通过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直切本课主题。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视听结合,使学生产生好奇。结合民族音乐文化(手鼓等演奏),让学生走进哈萨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歌教学
1、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同时观察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
2、师: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了。
3、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4、师: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为什么?讲述音乐知识“⌒”
6、单独哼唱“啊”(第三乐句)指导声音。
7、师:同学们,这段歌词中出现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8、解释“阿肯”、相关音乐文化。
三、分析处理歌曲
1、总结旋律结构特点,出示图谱。(1)师:我们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你能用自己的图谱来表示吗?(2)老师出示图谱 ○ ○
2、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3、二度范唱师:我们的这首歌也可以用这种形式来演唱,请听。
4、师:如果加快速度,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5、放歌曲《玛依拉》(课件)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哈萨克民歌《玛依拉》,与《美丽的夏牧场》作一下比较。
四、总结。
第四单元 欢快的舞步
第一课时
欣赏 大河之舞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感受爱尔兰民族的热情奔放。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爱尔兰民族特色和踢踏舞。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介绍爱尔兰民族音乐舞蹈传统特色。
4、播放《大河之舞》音像资料,进一步感受爱尔兰音乐、舞蹈的热情奔放。
5、跟着电视学跳踢踏舞。
6、再听音乐,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并让学生用踢踏的形式表现出来。
7、小结。
第二课时
活动:稍息 立正 站好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范晓萱翻唱的歌曲《稍息 立正 站好》。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第二段。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第三课时
大家一起来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孙悦演唱的歌曲《大家一起来》。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第五单元 绿色的畅想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和平保护绿色环境。
2、学会《手拉手,地球村》。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
2、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4、听歌曲教唱录音(合唱)。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二、学习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
3、学习歌曲的曲调。
三、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绿色的歌谣》。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绿色的歌谣》,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二、学唱新歌《绿色的歌谣》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学唱曲谱,找出旋律特点。
4、听琴音,学唱歌曲。
5、分段唱:第一乐段——男生。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
6、练习齐唱歌曲。
三、展示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A段主题。
2、通过听《森林狂想曲》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藏族、音乐风格。
3、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提高演唱的质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二、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初听音乐。(教师简介)
2、让学生熟悉A、B、C各段的旋律。
3、教师分别用电子琴或竖笛演奏A、B、C各段的旋律。使学生听到音乐就能知道是A段还是B段或C段。
4、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
5、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分小组共同探讨、创造、分工)。
三、选择两或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四、在口风琴或竖笛上学习吹奏“mi”,“fa”,“sol”三个音。
五、随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学习吹奏《森林狂想曲》A段的旋律。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唱好《绿色的歌谣》;演绎《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绿色的歌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复习歌曲《绿色的歌谣》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绿色的歌谣》。”
三、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四、合奏练习《森林狂想曲》。
五、教师放录音,共同欣赏,评价。
第六单元 欢乐的鼓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龙腾虎跃》。教学目标:
1、了解鼓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鼓文化的兴趣。
2、欣赏鼓乐《龙腾虎跃》。体验、感受作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模拟激越的鼓声,为音乐伴奏。
二、教师谈话:出示实物(儿童玩具拨浪鼓、铃鼓、小军鼓、大鼓)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作用。
三、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播放音乐的引子。
2、学生交流听到的乐曲
四、欣赏第一部分。
1、体会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2、教师引导学生学唱主题。
3、学习鼓的节奏为主题伴奏(拍手、拍腿、用铃鼓或小军鼓)
五、欣赏第二、三部分。
六、完整欣赏全曲。
七、简要介绍曲作者——鼓乐大师李民雄。
八、补充欣赏《丰收锣鼓》(民乐合奏)。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木鼓歌》。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木鼓歌》,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能唱好歌曲中的休止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
3、熟练地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课题。
1、教师播放《木鼓歌》的录音。
2、简介歌曲表现的内容。
二、学习歌曲《木鼓歌》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练习节奏:XX、XX┃X 0║XX、XX┃X 0┃
XX、XX┃XX X║XX、XX┃X 0┃
2、学习歌曲第1—4小节的旋律: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第2、4、8、小节)用听唱法慢速练习。
3、学习歌曲第9—12小节旋律。
三、熟练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
四、分组练习。
五、小组汇报展示。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唱歌曲《木鼓歌》;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
1、继续学唱歌曲《木鼓歌》能理解歌曲的意思。
2、进一步熟悉《木鼓歌》的音乐,熟练地演唱歌曲第二段歌词。
3、以快乐、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
一、教师谈话:
二、学习歌曲《木鼓歌》
1、学习第13—18小节的旋律:注意节奏的变化:出现了后十六分节奏、弱拍上出现的八分符点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其中有重复的地方。
2、反复练习9—18小节的旋律。
3、学习第19—21小节的旋律,注意两个重复出现的乐节。
4、第23—28小节总是出现四度的音程跳跃6—
2、2—
5、下滑音记号的唱法。
6、完整地演唱歌曲《木鼓歌》的第二段歌词
三、欣赏歌曲《木鼓歌》。
1、教师播放歌曲木鼓歌》。
2、学生欣赏音乐,加深印象。
3、分组练习展示。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鼓声传情”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小组竞赛活动:哪个小组知道的带“鼓”的词语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制作简易的鼓并创编“鼓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二、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
1、看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鼓文化。
2、教师播放录像(汉族秧歌舞、维吾尔族的手鼓舞、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象脚鼓舞)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商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4、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四、教师进行小结
第七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2、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摸唱、摸奏、再创造等方式,牢固地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
3、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西洋乐器可以分为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
2、揭示课题。
3、故事梗概。问: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二、分段欣赏。作品中每个人物和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1、片段一,彼得出场。
5、老爷爷出场
2、片段二,小鸟出场
6、狼出场
3、片段三,鸭子出场
7、动物们的反映
4、片段四,猫出场
8、智斗
9、放绳
10、捉狼、11、猎人出场
三、总结人物的个性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四、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奖。
第八单元 美好的祝福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平安夜》。教学目标: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了解歌曲的创作经历。
2、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设问:什么节日能听到这首歌?
2、与圣诞节有关的音乐你们还知道哪些?
二、学习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学习高声部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3、学习低声部的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4、练习合奏
三、分组用各种形式演唱歌曲
四、各组汇报展示
五、欣赏吉他演奏《平安夜》和电子琴演奏《平安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花好月圆》。教学目标:
1、从音色、速度、力度、节奏、旋律、情绪等方面感受、体验音乐,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根据乐曲的情绪分段。
3、设计节奏型用打击乐为音乐伴奏。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民族乐器的课件,介绍乐曲主奏乐器的音色(笛子、二胡、扬琴)揭示课题。
二、欣赏乐曲
1、欣赏引子部分:这段音乐使人联想到了什么?伴奏乐器中出现了什么声音?
2、欣赏第一主题。
3、欣赏第二段音乐
(1)教师指导学生唱第二段主题。(2)指导学生体会第一乐段的不同。
4、欣赏最后一部分音乐。
5、完整欣赏乐曲。
三、指导学生分组设计节奏型为音乐伴奏
四、教师播放影音资料,学生再次欣赏音乐看画面。
五、各组汇报展示。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难忘今宵》。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激励学生加强学习,提高文化底蕴。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播放李谷一演唱的歌曲片段。
二、学习歌曲旋律。
1、指导学生朗诵歌词。学生分组朗读歌词。
2、教师给学生介绍歌曲创作的故事,激发学生平时不断的学习
3、学生听音乐朗诵歌词。
4、指导学生轻声哼唱旋律
三、分组学习歌词。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演唱(女声、男声、领唱、齐唱)
四、汇报展示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新年音乐会” 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以班级召开一次“迎新年音乐联欢会”表达同学们对未来的美好祝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年快要到了大家想用怎样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呢?
二、分小组进行准备。
1、看音乐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2、教师检查学生准备的节目及资料。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自己准备的节目表演给大家,让小组同学进行审议,评定。
4、学生进行合作排练,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1、请各组同学把自己最好的节目与大家进行交流。
2、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迎新年音乐联欢会”。
四、教师进行小结
五、根据音乐会顺利进行的情况,评选“最佳组织奖”让学生很有自信的展示自己创作,编导的节目。
第三篇:桂教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义 务 教 育 课 程 标 准 实 验 教 材
音 乐 教 案
五年级 上册
任课教师:李萍
班级:五(1)——五(4)
第一单元
唱起来
编写者:李萍 教学目标:
1、感受民族歌曲的演唱风格,初步学习用方言演唱歌曲。
2、复习2/
4、3/4拍的节奏。
3、创编歌词。
教学重难点:
1、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把握好每小节的重拍。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 教学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说起唱歌都常来》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是咱们开学的第一节音乐课,先让我们和老朋友见见面吧!(板书2/
4、3/4)一起打个招呼。谁来说一说2/4和3/4的特点。(指名说)
二、节奏练习:你们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来表现一下强弱吗?一起来试一试好吗?2/4右脚踩强拍,左脚踩弱拍。3/4右脚踩一下拍,左脚踩两下弱拍。
三、学习歌曲
1、老师范唱
现在老师把这两个节拍带入歌曲当中,孩子们听好啦!
2、感受歌曲
请孩子们边听边打打拍子。
3、生按节奏读歌词
4、跟琴唱歌
5、跟录音唱
6、突出强拍的音
7、师指导感情唱
8、完整唱
四、创编歌词
五、下课
第二课时
《久不唱歌忘记歌》
一、复习
全班齐唱《说起唱歌都常来》
二、导入
同学们都听过绕口令吗?谁来读一读?侯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用方言演唱的歌曲,不过同学们要先来读一读这段绕口令,才能更好的听懂这首歌曲。
三、学习歌曲
1、师带读歌词,(绕口令)
2、录音范唱
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唱这首歌的?听完这首歌有怎样的感觉?(稍快、愉快的)
3、跟琴唱
4、师指导唱
5、全班完整唱
四、下课
第三课时 《茉莉花》
一、导入
1、播放《东边升起月亮》,让学生听辨和我国哪首民歌相似?(茉莉花)
2、简介它是歌剧《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我们在下一节课将会欣赏到。
3、让学生说说他们对我国民歌代表《茉莉花》的认识、了解。
4、导入新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聆听,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茉莉花》的曲调可以用什么戏曲的动作来表示并说说为什么?
2、老师简介小调的相关知识。
3、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演唱不一样。
4、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学唱歌谱
5、学生自己演唱歌谱。
6跟着奔走把歌词朗读一遍,并想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的香、小读出来。
7、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试着演唱。
8、老师指导、纠错,尤其是演唱这种江南小调的咬字方面要强调。
9、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如何在歌曲中把茉莉花的清新、秀丽、小巧的风格演唱出来。
10、分小组讨论并示范,随机进行评价。
11、完整的演唱。
三、音乐创新活动——民歌新唱
1、让学生回忆一些经典老歌,在民歌节上的新唱形式,说说你听后的感受。
2、让学生讨论,如果要改编《茉莉花》的演唱风格可以改成哪些形式的。
3、分组选择改编的风格
4、分组展示。
四、随着《茉莉花》的音乐,结束新课
第四课时 《唱天谣》
一、导入
1、播放《唱天谣》同学们猜猜是什么样的乐器伴奏的?
2、介绍天琴:我们刚才听到的那首歌曲就是用天琴来伴奏的。传说在很早以前,在十万大山南麓的壮族偏人山寨里,有一对非常要好的青年人,男的叫农端,女的叫农亚,两人经常结伴上山砍柴。有一天,两人在一个岩洞口听到洞中传来悦耳的 “叮咚”之声,循声而入看见一个水潭,上面岩壁中渗出许多小水珠正向潭中滴落。他俩听着这美妙动人的乐音,顿觉心旷神怡、耳聪目明。他俩想把这神奇的声音带回山寨去,让乡亲们一起来分享。农亚想了想说道:“我们何不做一个也能发出这种声音的东西呢?”于是二人在山中找来一个葫芦壳、一根木杆,将木杆插进葫芦里,绷上野藤的细丝条,果然弹出了“鼎叮”之声,恰似“叮咚”的山泉之音。山寨里的人们听了无不拍手称赞,一位长者还以发音把它叫作“鼎叮”。乡亲们照样学做起来,鼎叮很快盛行全寨。琴声传到天上,玉皇大帝派天使下凡将农端、农亚召去,后来他俩在天上成了歌仙,终日给玉皇大帝弹琴唱歌,难得下凡。为消除乡亲们的思念,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趁天门开启之时,他俩便赶回凡间 与乡亲们聚会歌舞。平时偏人有事相求,也焚香请他们下来歌舞一番。这种活动后来成为固定形式,定名为“跳天”。直到今天,每逢壮族传统节日,偏人都要举行群众性的“跳天”文娱活动。鼎叮则是这种活动中使用的唯一乐器,故此称之为天琴。
二、学习新课
1、介绍壮族的风俗——歌圩。两个不同的壮系及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从天琴的外形和音色进行介绍,天琴是百越壮中最古老的三种乐器之一。
2、学生初次聆听歌曲,歌曲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3、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边听边想歌曲还有哪些乐器伴奏的?(脚铃)
对!我们壮族的姑娘小伙个个都是能歌善舞的好手!你能模仿一下弹天琴和摇脚铃的样子吗?来,让我们跟着音乐(一小段音乐)
4、这是首多声部歌曲还是单声部的?
5、同学们,弹起天琴跳着愉快的舞步一起加入到热闹的歌圩中吧!(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
三、下课
第五课时 《千年万代不断歌》
一、导入
1、同学们都知道刘三姐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2、刘三姐是一位充满智慧、勇敢的广西姑娘,我们为她而自豪,后人把她的故事拍成了电影,就是我们都看过的经典老片《刘三姐》,这部电影还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歌。一起来回忆一下都有哪些?《对歌》„„„„„„
3、现在我们就来听一首假如许多现代音乐元素的《刘三姐》中的插曲《千年万代不断歌》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聆听,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千年万代不断歌》是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2、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听到的不一样。
3、边听边想这首歌曲使你产生了什么样的联想?
4、跟着歌曲完整唱
三、下课
第二单元
爱心满天下
编写者:李萍
1、个送爱心、培育爱心、关注人类的团结。
2、能用饱满的情绪演唱《国歌》,用深情的感情来抒发对老师、妈妈的尊敬和热爱,用欢快、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来表现小伙伴之间的友情。
3、初步掌握力度记号、三连音、换气记号等相关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作用与运用。
4、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学会通过听赏不同的音乐片段去正确区分所表现的不同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习和体验,歌颂爱心、进行爱心教育。
2、初步掌握力度记号、三连音、换气记号等相关音乐只是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国歌》
一、导入
每个中国人都会唱国歌,班上有哪位同学知道《国歌》的来历吗?
根据学生的了解介绍,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介绍聂耳。聂耳原名聂守信,是云南玉溪人,出生于(1912——1935)在他二十三岁的生命中创作了三十多首歌曲和一些民族器乐曲,作品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奋抗日的坚强决心,第一次表现了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中国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富于独创的艺术形式,他的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国歌》。
二、新课内容
1、欣赏男女生气唱的国歌
1)请用自己对国歌的理解来唱一唱这首歌。2)找出不熟悉的节奏(板书)
2、学习音乐知识
1)认识三连音:出示三连音的节奏卡,师示范。讲解“三连音”节奏型的特点
2)三连音:把一个音符的时值平均分成三等份。3)生跟着师念三连音的节奏(结合书中的节奏练习)4)讲解渐强渐弱记号在音乐中的作用
3、集体朗读歌词
4、随琴声轻声试唱歌词
5、跟着伴奏唱
三、小结 四下课。
第二课时
《童年的小摇车》
一导入
今天侯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深情的歌曲,请同学们静静的听听歌曲中唱了什么?
二、欣赏童声独唱唱《童年的小摇车》。
设问:你从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对妈妈深情的爱。)
1、再欣赏:《童年的小摇车》,要细细地品味。
1)要求:从曲调的起伏中和歌词的比喻中体验这种深情的爱。 2)回忆一些你小的时候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2、师生讨论歌曲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
1)曲调起伏大,以表示出孩子在叙述中不平静的心情。 2)为什么“我”童年最难忘的就是小摇车。
3)从妈妈爱我们的具体生动的事例中说说妈妈无私的品格。
3、聆听《童年的小摇车》,从认真聆听的神态中要表达出对妈妈们深深的敬意。、课后采访你的妈妈,听听他们的叙述。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向妈妈表示关心。
5、边听音乐边做摇童车的动作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互相走近》一声部 一、二声部发声练习
二、导入
同学们都学过4/3拍,让我们跟着这段愉快的旋律再次感受4/3拍。(划拍子)同学们的节奏感真好!刚才同学们感受的那段旋律就是今天咱们要学习的歌曲《互相走近》打开书本16页
三、感受歌曲
1、听录音范唱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2、听老师范唱
请你仔细听听这首好听的歌曲由那些音符组成?
四、学习歌曲
1、学习歌谱
随老师的琴声学唱谱,注意音准和节奏
2、学习歌词
3、跟着录音默唱歌曲
4、跟琴轻声唱
5、跟录音齐唱
五、小结
六、下课
第四课时
《互相走近》二声部
一、复习歌曲
全班齐唱《互相走近》一声部
三、导入
《互相走近》是一首好听的二声部歌曲,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低声部。
四、学习新课
1、仔细听录音范唱,听出低声部的同学可以跟着轻声的哼唱
2、老师弹唱低声部歌谱
3、生跟着琴轻声唱歌谱(师纠正变化音的音准)
4、生唱高声部师唱低声部
5、师唱高声部生唱低声部
6、生分声部合唱
五、小结
六、下课
第三单元 竹韵飘香
编写者:李萍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感受歌曲节奏、装饰音及变化音的音乐美,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歌唱。
2、聆听竹乐,听辩芦笙、竹相、竹二胡、竹笛、巴乌、葫芦丝等竹乐器的不同音色和风格,感受民族乐器的美。
3、了解有关竹子的相关文化知识,结合生活中的竹艺,艺术表现中的竹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唱好装饰音及变化音,掌握歌曲的民歌特色。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 教学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竹乡娃娃爱竹林》
一、诗歌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朗诵《翠竹儿》 翠竹儿飘,翠竹儿飘 清风吹过竹林梢; `````` 快来吹一曲“直苗苗”、欣赏竹景,感受自然美(在背景音乐中,播放竹海,竹林的vcd)
师:今天,我们走进了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觉?同学们喜欢竹子吗?
3、与竹对话,表达对竹的感受
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竹子的资料和信息,共同分享竹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二、学习歌曲
1、欣赏歌曲《竹娃娃爱竹林》(1)感受歌曲的民歌风味(2)理解歌词内容
(3)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学唱歌曲
(1)引导学生讨论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
××
×
× | ×
××
×
× | 竹
叶儿
长
哟,竹
叶儿
青
罗 × × ×
×
× | × × ×
×
× | 竹 叶 儿
长
哟,竹叶 儿
青
罗 „ „
(2)引导学生熟悉和跟唱歌谱,按照歌曲乐句,激发学生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方式表现歌曲旋律的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采用集体、小组、个别、齐唱、分句接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三、情绪指导
1、歌曲中哪一乐句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你认为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好听呢?请你来唱一唱
2、我们跟这位同学一起唱唱他喜欢的乐句。
3、全班齐唱。
四、下课
第二课时
《侗寨狂欢夜》
编写者:李萍
一、导入
1、欣赏1998年侗族芦笙手覃国伟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芦笙曲《侗寨狂欢夜》片段。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抒发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2、介绍芦笙的构造、发声原理以及这是咱们广西研制的乐器等,把芦笙实物带到课堂让学生观察。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好听的芦笙曲《侗寨狂欢夜》
二、欣赏歌曲
初听音乐:导学生体验乐曲优美的情绪,感受两个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
师:请同学们静静的聆听,边听边想这首乐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根据不同的感受请你为旋律分段。
再听音乐:分段欣赏,引导学生哼唱A、B两段不同的旋律,体会不同的音乐情绪。
师:我们一起来把A段的旋律哼唱一遍,请你大胆的描述一下音乐中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
师:跟着录音哼唱B段,也说一说B段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复听音乐:让学生尝试用身体随着音乐的韵律做动作。
师:来!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做做动作,可以是一位帅气的芦笙手,也可试试当一个能歌善舞的侗族人!
三、小结
四、下课
第三课时
《弥渡山歌》
编写者:李萍
一、复习全班齐唱《竹乡娃娃爱竹林》
二、导入
1、介绍弥渡这个地名。
师:弥渡地处云南高原西部的大理州东南部的一个县城。它有很多美名,“花灯之乡”、“民歌之乡”、“山歌之乡”。聪明的弥渡人发明了许多用竹子做的乐器如:竹笛、竹相、竹二胡等,我们把它们称为竹乐。竹乐里的乐器音色各不相同,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合奏,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竹乐合奏《弥渡山歌》吧!
三、欣赏乐曲
初听音乐:引导学生体验乐曲优美的情绪,感受两个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
师:请同学们静静的聆听,边听边想这首乐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再听音乐:分乐器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竹乐器的音色。
竹笛——嘹亮明快,竹相——低缓深沉,竹二胡——纤细委婉。
复听音乐:边听音乐边作画。
四、小结
五、下课
第四课时
《云之南》
一、复习歌曲
全班齐唱《虫儿飞》
二、导入
给学生介绍云南,初步了解云南这块土地上蕴含着的丰富的音乐舞蹈文化,和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谈论自己对云南的了解。
三、欣赏歌曲《云之南》
初听音乐:介绍同名专辑以及作者等。
再听音乐:请同学们跟随音乐哼唱旋律,并且即兴起舞。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创编舞蹈动作,并表演。
四、小结
五、下课
第四单元
原野的回响
编写者:李萍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红蜻蜓》和《牧场上的家》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能用优美抒情、富于力度变化的歌声演唱歌曲。
2、学习4/
2、4/3拍的指挥图式,并尝试跟随老师进行指挥。
3、通过活动“欢乐牧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创编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和二声部合唱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学习兴趣,提高合唱能力。
2、两个声部之间的合唱能协调、均衡。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 教学课时:六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红蜻蜓》 一、二声部发声练习
二、复习二声部歌曲
全班齐唱《互相走近》
三、导入
童年是多彩的,有这样一首歌曲,不知它会让给你想起怎样的童年趣事?
四、感受歌曲
1、聆听范唱
师:孩子们听完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这么优美的旋律唤起你对童年的哪些回忆?
2、作品分析:这是一首在日本家喻户晓的儿童合唱歌曲,歌曲是描写少年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后来大人们也喜欢唱,又成了他们回忆美好童年的歌曲。旋律优美深情,简短的三段歌词,却将童年美好的情景生动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再听一遍。、师范唱学生跟着音乐划三拍子的指挥图 师:大家知道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吗?
师:请你们伸出右手随着老师的歌声划划三拍子。
五、学唱歌曲
1、用LU音哼唱歌曲旋律(纠错)
2、有感情朗读歌词,(注意字正腔圆)
3、跟录音在心里默唱
4、跟录音轻声唱
5、跟老师的钢琴轻声唱
6、全班齐唱
六、小结
七、下课
第二课时
《红蜻蜓》二声部合唱 一、二声部发声练习
二、复习歌曲
全班齐唱《红蜻蜓》一声部
三、歌曲情绪指导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4、把力度记号处单独抽出来唱,师指导 四、二声部练习
1、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
(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6)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2、全班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音准、声部和谐。
五、小结
六、下课
第四篇:牧童 新人教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牧童 新人教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2)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3)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4)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5)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XX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1)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2)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3)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4)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5)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6)小组进行演唱。
(7)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组一句怎么样?”
(8)生:“太棒了!”
(9)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10)两个声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
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
(11)师:“看样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唱词了,下面我们就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好吗?”
(12)生:“好!”
(13)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
三、知识扩展:
1、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
3、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
4、国旗
5、首都:布拉迪斯发。人口:539万。面积:4.9万平方公里。
6、风景欣赏:
四、小结:课下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
五、随《牧童》欢快旋律出教室。
教学反思:
收集整理资料,在音乐活动中积极感受,积极参与。
第五篇: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教
案
教师姓名:
郭人珑
科
目:五年级音乐(上)
年
级:
五年级
一、嘀格伢儿的梦
编写者:郭人珑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学习演唱《嘀格调》,听赏与跟唱《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第二课时进一步学习演唱《嘀格调》,了解2/4和3/4的含义,并能辨别这两种拍子的歌曲或节奏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嘀格调》,能用明亮、流畅的声音表现歌曲活泼欢乐的情绪。
2、能通过游戏自主学习了解2/4和3/4的含义,并能辨别这两种拍子的歌曲或节奏。教学重点:
用明亮、流畅的声音学会演唱《嘀格调》 教学难点:
能辨别2/4和3/4这两种拍子的歌曲或节奏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聆听《嘀格调》
学生听老师范唱一遍,提出“嘀格”是什么意思,学生弄懂后,播放歌曲再听,并让学生默唱,进一步熟悉歌曲。然后采取自主合作的方法学习歌曲旋律,把歌曲的四个乐句分为单乐句和双乐句,让学生自主 选择进行对唱,之后再进行交换学习。
学唱歌词,要让学生理解湘西的方言,比如“一班”是指一群或一伙人,“伢儿”指的是孩子、“坪坝”就是大块的平地,“坳”的意思则是山间的平地。理解方言后,还可以将歌中个别的歌词用方言来演唱,如鞋鞋(hai hai)伢(a)儿 等等。让学生学唱一次。
要求并引导学生第一、二乐句唱得轻松活泼,力度第三乐句是全曲高潮,情绪较为激动,声音要明亮流畅,力度为。最后一乐句前两小节用稍弱,清晰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后两小节用连贯稍强的声音演唱。结束句可以这样处理:外 面的 世界 真奇 妙,要 去那瞧一 瞧(2)听赏与跟唱《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
《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是一首抒情优美又童趣盎然的优秀 歌曲。歌词本身就象一首清新婉约,充满幻想的小诗,仿佛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风景淡雅的画卷。歌曲表现了少年儿童天真浪漫,富于幻想的精神风貌生活情趣。
歌曲为不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3/4拍子,大调式。第一乐段进入了二部合唱,也是由四个乐句组成,曲调优美,起伏有致,描绘了主人公“我”躺在绿色草地上浮想联翩。第二乐段也是四个乐句,曲调舒展流畅,它尽情抒发了“我”的梦幻:沿着翻腾的云海,飞卷的银河,飞向神秘的蓝天。让学生跟唱一次《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 第2课时
1.温习《嘀格调》《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
全班分成二组,分别唱《嘀格调》《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第一组唱《嘀格调》时每二组认真听,并感受其中节拍
第二组唱《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时第一组认真听,并感受其中节拍,老师小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两个歌不同的地方? 这两首歌采用不同的节拍,并详讲解
《嘀格调》全曲2/4拍子,五声徽调式,为带再现的二部曲式。其曲式结构图为: A乐段 B乐段 a a1 b a2 4 4 4 4 全曲四个乐句实际上是采用起、承、转、合的手法写成。A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上句)为问句也是起句,是全曲音乐发 展的基础;第二乐句(下句)为答句,它承接了上句的尾音作为自己的首音,谓之“换头留尾”。第二乐段(第三乐句)是转句,一开始作者将旋律向上做了四度自由移位的进行,使旋律在高音区回旋荡漾,形成了全曲的高潮,与A段曲调在中低音区婉转进行的旋律线形成鲜明对比。第四句是合句,它采用了第一乐句的音乐素材,是第一乐句的再现。
《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歌曲为不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3/4拍子,大调式。第一乐段进入了二部合唱,也是由四个乐句组成,曲调优美,起伏有致,描绘了主人公“我”躺在绿色草地上浮想联翩。第二乐段也是四个乐句,曲调舒展流畅,它尽情抒发了“我”的梦幻:沿着翻腾的云海,飞卷的银河,飞向神秘的蓝天。
二、西部放歌
编写者:郭人珑 教学目标
1.在听赏歌曲《黄河船夫曲》时,感受陕西民歌的特点,并能模仿陕西方言随乐跟唱。
2.能学会唱《走绛州》,并在歌曲表现活动中了解其音乐形象与风格特点。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西部民间歌舞的风格特点,并予以表现。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钢琴、课件、长毛巾等。
2.学生准备:有关西部民间歌舞的资料、长毛巾。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部
1.歌声引进西部
(l)音乐引路
学生在歌曲《黄土高坡》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坐定后继续听完。
(2)提问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刚听到的这首歌叫什么?它的风格怎样?你能唱上几句吗?
生:《黄土高坡》,高亢,粗犷…… 师:十多年前,这首歌曾红遍了全中国。这么高亢、这么粗犷、这么豪放的歌曲它源自哪里呢?咱们一起去找找看!
设计意图:从大家熟悉的音乐开始,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引进西部,并初步感受西部音乐的风格。
二、西部放歌 1.听《黄河船夫曲》
(l)聆听
师:这歌声来自哪里呢? 生:黄河上。
师:河面上飘来的歌声会是谁唱的呢?他们在干什么? 生:船夫,在边划船边唱歌……
师:对,这首歌就叫《黄河船夫曲》。你听出它有几段歌词?以什么形式出现?
生:两段,一问一答的形式。
师:我有幸在黄河上采集到了一段真正的船夫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听听!
(课件播放船夫的歌。)
师:太地道了。听完了这两个版本的《黄河船夫曲》,你能说说这首歌的风格特点吗? 生:……
(引导学生说出粗犷、高亢、空旷、雄浑、质朴等特点。)
设计意图:来自黄河上最纯朴、不加任何修饰的歌声,更加贴近生活,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信天游的风格特点。师:这首歌的节奏是紧密的还是自由舒展的? 生:自由舒展。
师:这么悠长的节奏,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黄河上非常开阔。
(2)跟唱
师:好,我们就在这开阔的黄河上,拉开嗓子,一起唱起《黄河船夫曲》。
2.唱《走绛州》
(1)过渡语
船靠岸了,船夫们坐下休息休息。高原上随处都能听到悠扬的歌声。你听,那边船夫的歌声刚落,这边又传来孩子们学唱的挑夫的歌!
(2)听听《走绛州》
师:同样是来自黄土高原上的民歌,它们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 生:……
师: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些什么?
生:一根扁担软溜溜,担上扁担到绛州……
(3)说说“走绛州”
师:对,歌中唱到“担上扁担走绛州”,“绛州”在哪里?为什么要“走绛州”而不是“坐车到绛州”? 生:……
师:“绛州”是古称,在今天的山西省新绛县,明、清时期,这里是商 业发达的繁华之地。我们现在要买东西都是拿钱到超市去买。可那时候高原上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人们要买东西、卖东西都只能挑着担子走到绛州去。于是就有了“担上扁担走绛州”的说法。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了“走绛州”,既能对比新旧生活的区别,也为理解歌曲的音乐形象打下基础。
(4)学唱曲谱
课件出示歌谱,学生随琴轻唱曲谱,并及时解决难点。
A.这一句音比较高,不能喊叫,引导学生感受扁担一颤一颤的轻快的形象。
B.切分节奏。
引导学生想像切分节奏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唱出它的重音。
(5)学唱歌词
A.随琴唱词。
B.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的虚词衬词,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歌词只有一句,其余全是虚词衬词,刻画了软溜溜的扁担一上一下颤动的形态与颤动的声音,生动形象、幽默诙谐,表现了挑夫们苦中作乐的心境。所以,要唱得轻快、活泼、幽默。)
设计意图:用分析歌曲的虚词、衬词的方法,使学生很快捕捉到歌曲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的特点。
四、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领略了黄土高原上极具魅力的民间歌舞,它们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希望大家都大胆地走近她,摘取她
三、鱼水情
编写者:郭人珑 教学目标
1.在听赏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歌曲《大红枣儿甜又香》及《洗衣歌》所表达的军民鱼水之情。
2.能学会合唱《唱支最美的歌》,用明朗、甜美的歌声表达军民鱼水情。教学设想
军民鱼水情跟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特殊情感。然而,一些经典革命歌曲常常记载着一定的历史背景,讲述着一段段难忘的流金岁月。为此本课以听赏《大红枣儿甜又香》和《洗衣歌》两首歌曲作为情感铺垫,以学唱《唱一支最美的歌》加深学生的体验,使学生能用明朗甜美的歌声表达真挚的军民鱼水之情。本课设计了感受军民鱼水情和表现军民鱼水情这两大教学板块。通过先“看录像片”了解《大红枣儿甜又香》和《洗衣歌》中内涵的军民鱼水情,使学生融人到军民共欢乐的情境中,让学生真切感受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再以“演唱”《唱支最美的歌》等教学环节来表现军民鱼水情。教学重点
体验和感受军民鱼水情。教学难点
歌曲两个声部的协调、统一。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 教学课时
1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军民鱼水情
1.听赏《大红枣儿甜又香》
(1)导入
观看影片《白毛女》片段——老百姓迎接八路军解放杨各庄片断。
(以《大红枣儿甜又香》的音乐作为背景。)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歌舞剧《白毛女》吗?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片段,请大家欣赏。
问:看了《白毛女》片段,你们看到了什么画面呢?能说说你们的感受吗?
(2)介绍
了解中国旧社会的历史。媒体播放农民受地主阶级剥削的各种画面。
(边看影片,边述说中国历史。)
师:这部舞剧描述了旧中国东北农村的一户苦难人家的真实故事。在这些影片中也可以看到,在旧社会,中国老百姓深受三重压迫,他们不仅要受帝国主义的侵略,而且还要受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整个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全国军民奋勇抗敌,誓死保卫了我们的祖国。抗战胜利后,各地的老百姓都把八路军当成自己 的救命恩人,他们纷纷拿出自家舍不得吃的蛋、粮食、枣儿等来欢迎八路军战士。
(3)听赏《大红枣儿甜又香》 了解歌词。
师:请你们再听听刚才影片中的插曲,歌词都说了些什么?
(4)唱《大红枣儿甜又香》
随音乐哼唱《大红枣儿甜又香》的旋律。
2.观看《洗衣歌》
(1)看歌舞——《洗衣歌》
师: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河北的老百姓拿出了他们的特产——大红枣来欢迎八路军叔叔,在我国的西藏老百姓又是怎样表现他们和解放军是一家亲的呢?
(2)了解歌词
说说藏族姑娘为什么要帮解放军洗衣裳。
3.学唱新歌
①聆听《唱支最美的歌》全曲。
师:你们在演唱这首歌的时候,要怎样唱才能让解放军叔叔喜欢呢?
(引导学生用明朗、优美的歌声来演唱。)
②随琴用u哼唱全曲。师:你们能随琴哼唱全曲吗?
③听老师用四三拍子弹奏歌曲。
师:你觉得四三拍和八三拍哪种节拍更适合这首歌曲,为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四三拍速度较快,适合表达欢快的歌曲;而八三拍是中速,适合表达优美的歌曲。)
④指出八三拍和四三拍的共同点——强弱规律。
⑤随琴唱歌词。
2.演唱歌曲
(1)有感情的试唱全曲
师:你能用最美的歌声演唱《唱一支最美的歌》献给解放军叔叔吗?
(2)演唱全曲,加以伴奏
三、结束语
师:其实解放军叔叔无时不在我们的周围,在去年衡阳11·3特大火灾中,就有二十名消防官兵为了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英勇牺牲。在往年多次特大洪灾中,也是解放军战士冲在最前线,保卫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解放军与我们老百姓就像一家人,永远心连心。
四、《祖国在我心中》
编写者:郭人珑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歌曲《祖国印象》,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2、欣赏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感受、体验“我”和祖国之间永不分割的真挚情感。教学重点:
学会唱歌曲《祖国印象》,并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教学难点:
唱好歌曲《祖国印象》中的附点八分音符和附点十六分音符组成的旋律。教学准备:
远程教育资源,自制课件。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听赏合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一、听(出示课件,有歌曲的歌词)
同学们,我们祖国名字叫——中国,祖国日日夜夜与我们在一起,就像身边的父母陪伴我们成长,我们和父母的亲情能割舍和忘记吗?那我们和祖国的情感能割舍吗?听完《我和我的祖国》你就明白了。歌曲带给我们太多的情感的撞击,它有着怎样的情绪和情感呢? 歌曲的旋律优美、热情奔放。歌词表达了歌者热爱祖国的炽热情感。观察歌曲的拍号,是6/8和9/8拍的混合拍。三拍子的歌曲具有很强抒情性,特别是到了旋律的后半部分,对祖国的这一份炽热的情感更为浓烈。
2、跟唱
播放歌曲的第一段,学生哼唱。
二、唱
(课件出示歌词)
请欣赏歌曲《祖国印象》,带着对祖国的那份深情和爱。(播放课件《祖国印象》)
2、模唱歌曲
歌曲最直接的表达了祖国在我们心中的地位,请你用自己最美的声音“呜”来跟着音乐唱出这份情感。(播放课件)请学生轻声哼唱全曲。遇到难点,由学生提出来。
教师总结学生所提出的难点处的旋律:(课件出示)①3.432 2.② 6 5665 5.4 3
③ 3 2151 1.④1.451 6.165
⑤ 66 5 33 5 1
结束(可由学生总结):祖国在我们心中,祖国为我们的成长保驾护航,我们也应该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一起建设美好的祖国。
五、绿 色 的 呼 唤
编写者:郭人珑 教学目标
能专心聆听音乐作品,较好地理解音乐中旋律的走向、节奏的变化 教学内容
1、演唱《哦,林中那间小屋》
2、欣赏《丹顶鹤的故事》 教学重点
深入体验作品情感,理解音乐语言的特点。教学难点
理解音乐语言的特点。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方法
以演唱、欣赏为主,引导学生思考的环境,从情感和声音结合引导演唱,唱出两首歌曲不同的音乐形象,关注人声的魅力,用歌声表达情感。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森林狂想曲》 师:闭上眼睛展开你想象的翅膀,说说你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
(二)教学新课
1、演唱《哦,林中那间小屋》(1)欣赏录音,熟悉全曲。(2)学唱歌曲。
①再次听赏,生用wu哼唱。
②分句教唱歌谱(生找出难点)。随录音唱。(3)分析体悟。
这首优美的歌曲,告诉了我们一个动人的故事,你能给大家讲一讲吗?(指名回答,师归纳)
小组讨论:歌曲分为几个部分,它们的情绪是否一样?(教师引导,学生作简单处理后再次演唱。)(4)表现歌曲。
歌曲可以采用怎样的演唱形式?
2、欣赏《丹顶鹤的故事》。
(1)听赏作品。(2)交流关于徐秀娟的故事,学生谈感受。(3)再次欣赏,全体轻声跟唱。
(三)总结本课
今天的课上,我们一起用音乐缅怀了“环保奉献者”,相信动人的音乐已经在我们的心灵引起共鸣,歌曲告诉我们的不仅环保,更是人类崇高的向往和追求。
(四)下课
六、渔夫与金鱼的故事
编写者:郭人珑 教学目标:了解歌曲《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并用感受歌里人物的情感变化
教学内容:听歌曲《渔夫与金鱼的故事》谈感受 教学重点
深入体验作品情感,理解音乐语言的特点。教学难点
理解音乐语言的特点。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学唱新歌、初听歌曲《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学生谈感受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评议教师的歌唱
3、学生跟钢琴顺唱歌曲、教师句学唱歌曲,并重点教唱个别难把握的乐句
5、生根亲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第一第二幕
1、师生探讨歌曲的情感
2、学生自己讨论并逐句处理歌曲
3、听歌曲感受自己的处理 四、创造活动、学生根据歌曲的情境,自己编排故事情节
2、学生分组表演
3、师生评议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教师在钢琴上弹奏欢快活波的歌曲,学生各自做着喜欢的动作进教室
二、学习歌曲
1、听歌曲《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2、根据乐曲情绪自编动作并展示 三、音乐活动
听音乐讲故事
四、情景剧表演、学生分角色进行准备
2、学生表演
3、师生评议、教师带唱歌曲
5、渗透道德意识
七、快乐的节日
编写者:郭人珑 课时:二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略)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学唱新歌
1、听赏歌曲《在葡萄架下》,学生听录音谈感受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评议教师的歌唱
3、学生跟钢琴顺唱歌曲
4、教师住句学唱歌曲,并重点教唱个别难把握的乐句
5、生根亲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师生探讨歌曲的情感
2、学生自己讨论并逐句处理歌曲
3、听歌曲感受自己的处理 四、创造活动、学生根据歌曲的情境,自己编排故事情节
2、学生分组表演
3、师生评议
八、长白山下的歌谣
编写者:郭人珑 课时:二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略)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学唱新歌
1、听赏歌曲《嗯嘿呀》,学生听录音谈感受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评议教师的歌唱
3、学生跟钢琴顺唱歌曲、教师住句学唱歌曲,并重点教唱个别难把握的乐句
5、生跟师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
1、师生探讨歌曲的情感、学生自己讨论并逐句处理歌曲
3、听歌曲感受自己的处理 四、创造活动
1、学生根据歌曲的情境,自己编排故事情节
2、学生分组表演
师生评议
九、可爱的家乡
编写者:郭人珑 课时:二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略)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学唱新歌
1、初听歌曲《蓝色的雅特朗》,学生听录音谈感受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评议教师的歌唱
3、学生跟钢琴顺唱歌曲
4、教师住句学唱歌曲,并重点教唱个别难把握的乐句
5、生跟师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
1、师生探讨歌曲的情感
2、学生自己讨论并逐句处理歌曲
3、听歌曲感受自己的处理
四、创造活动
1、学生根据歌曲的情境,自己编排故事情节
2、学生分组表演第十单元 音乐家贺绿汀
编写者:郭人珑 课时:一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略)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学唱新歌
1、初听歌曲《清流》,学生听录音谈感受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评议教师的歌唱
3、学生跟钢琴顺唱歌曲、教师住句学唱歌曲,并重点教唱个别难把握的乐句
5、生根亲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
1、师生探讨歌曲的情感
2、学生自己讨论并逐句处理歌曲
3、听歌曲感受自己的处理
四、音乐家故事
在音乐背景下,师生讲述音乐家的故事
五、其他歌曲的欣赏
《嘉陵江上》《晚会》第十一单元 冬天的巡礼
编写者:郭人珑 课时:二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略)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进教室
二、学唱新歌
1、听赏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学生听录音谈感受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评议教师的歌唱
3、学生跟钢琴顺唱歌曲
4、教师住句学唱歌曲,并重点教唱个别难把握的乐句
5、生跟师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
1、师生探讨歌曲的情感
2、学生自己讨论并逐句处理歌曲
听歌曲感受自己的处理
四、创造活动
1、学生根据歌曲的情境,自己创编排节奏
2、学生分组表演
3、师生评议 第十二课 音乐七巧板
编写者:郭人珑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接唱本期学过的歌、写出歌名,并用适当的情绪与声音来表现。
2、能听辨出乐曲播放的顺序,并说出曲名。
3、能根据对方同学所唱的歌曲即兴创作下一句。教学过程
一、乐林高手大聚会
师生在音乐中说说各自所掌握的音乐方面的本领,展示自己的才能。(如:会唱XX歌曲、知道XX中外名曲、知道XX音乐家的故事等)。(播放《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音乐。)
二、乐林高手大比拼
老师将学生分成两队,讲明“比拼”的规则,进行游戏准备。学生以自主选择的方式组成两队,并分对坐下准备游戏。
1、“超级接歌王,我来唱、唱、唱”游戏
老师组织两队同学在“超级接歌王,我来唱、唱、唱”游戏中,进行接歌的游戏。
游戏规则:游戏之前,老师制作两个王冠,分发给两队的队长。比赛共有十二首歌曲,由老师演唱每首歌曲的第一句,哪一队的同学最快接着唱下去,并说出歌名的一组,就马上举起手中的王冠示意,取得回答资格。能接唱出歌曲并说出歌名的一队,即获得一枚“接歌王”勋章。在此游戏中获得勋章较少的一队会有一次“珍贵接唱”的机会,即获得一次格外的接唱机会。以此来追赶对手。
师:刚才在“超级接歌王,我来唱、唱、唱”的游戏中,两队都有不俗的表现,成绩也十分接近。希望在接下来的游戏中,你们能有出色的表现。(课件出示。)
老师组织两队进行“超级顺风耳,我来听、听、听”游戏。
游戏规则:先发给每队三张图卡,分别是A组三首乐曲的情境图(如:乐曲《观庙会》的图卡是一张热闹庙会的情景股、乐曲《彼得与狼》的图卡是一张森林彼得的小屋的情景图等),图下标有乐曲名称,再按照《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观庙会》 《凤阳花鼓》的顺序,播放A组乐曲,学生安静地聆听。三首乐曲一结束,请各队按照播放的顺序,将图卡排序。B组乐曲的顺序是《彼得与狼》
《新疆之春》
《土耳其进行曲》,游戏方法同A组。两队若是讲A组的排对了,可以选择是继续游戏还是终止游戏,选择继续游戏的队有机会获得两枚“顺风耳”勋章,选择停止游戏的队,只能获得一枚勋章。
3、“超级音乐大师,我来编、编、编”游戏
师: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我们能唱好听的歌,会听动人的乐曲。今天让我们在“超级音乐大师,我来编、编、编”游戏中,自己当一回超级大师,按照老师给你提供的歌曲的情绪与内容,编一编合适的歌词、流畅的旋律,并唱一唱。我们来爸爸哪一位大师编出的歌词最符合歌曲情、旋律最流畅!(课件播放。)游戏规则:老师按照一定的情绪与内容,编创出第一句歌曲,并唱一唱。学生即兴创作下一句,也唱出来。要求是歌曲情绪与内容必须符合老师所唱歌曲的情绪与内容。歌曲编创得流畅的学生即获得“超级音乐大师”的勋章一枚。与其他同学合作编创的,可以获得“音乐大师”勋章一枚。
三、乐林高手总动员
师:今天同学们都表现不俗。在你们的相互配合下,我们不仅是“超级接歌王”、“超级顺风耳”,而且还当了一回“超级音乐大师”。如果你是有心人,就会发现自己原来有这么多“超级能量”。勇敢地发掘具有超级能力的自己吧!
(播放《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音乐。)
老师带领学生写下各自想了解的音乐方面的问题,制作成一只只小船,贴在音乐海洋图中,以为着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永无止境。学生在音乐声中,动都制作。结束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