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_1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2.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三、德育渗透目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学生活动设计】
.阅读分析全文结构。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时安排】1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板书)宇宙的边疆
二、明确目标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三、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arl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3.本文的说明顺序
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提问】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2.【提问】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3.【提问】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提问】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提问】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第二篇:《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1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2、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解说顺序;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3、品读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抒情,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二、基础知识过关:
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崭新()夙望()召唤()穴居野处()广袤()晕眩()搁置()人才济济()暂时()量度()琵琶()载歌载舞()胜券()纤细()磅礴()奄奄一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A.璀璨 秘蜜 垂亡 出乎意料 B.发迹 无谓 一钉点儿 辽阔无垠 C.隶属 出线 充其量 发愤图强 D.甲烷 颤栗 万有引力 振聋发馈
三、常识积累
1、作者简介: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的科普作品《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顺思路
1、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2、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做介绍的?请归纳一下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从说明顺序上看,作者是按照空间顺序,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介绍的。第一部分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星系; 第三部分介绍恒星;
第四部分介绍行星和太阳系; 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
五、思考与探究
1、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2、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六、细部品读,理解下列语句
1.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人类对宇宙来说,是渺小甚至微不足道的。
2.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本能的,是人类拥有智慧而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人类拥有未来的希望。
3.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像。想像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像,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人类探索宇宙所需要的勇气和素质。
4.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惟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
宇宙大部分是虚空(当然不是绝对的真空),所以人类能生活在一个固体的星球上,是非常幸运的。
5.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像,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宇宙广阔无垠,地球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人类更是渺小。人类对宇宙的存在也许毫无意义。
6.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
虽然人类是渺小的,但人类也是伟大的。人类以知识、智慧和勇气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七、回顾总结
1、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何在?
全文通过对众多宇宙画面的说明,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空间的奥秘及天体的物理特征和遨游太空的收获,引发世人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激发献身宇宙科学、造福人类的勇气和斗志。
2、本文能给你提供哪些说明文方面的写作借鉴呢?
平实说明极具科学的准确性。本文几乎在每个天体空间的说明中都运用了数字说明。否则人们就对天体特征模糊不清。
生动说明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大量的比喻把人们难以想象的宇宙景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说明文的可读性。
本文行文有很大的跳跃性,但通篇又极具层次感,这是电视解说词的最大特点。它必须随时随电视画面而改变说明的内容。
八、课堂练习练习册
第三篇: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文章,理清叙事顺序。
2、介绍解说词。
3、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求知欲和科学精神。
教学安排: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以文章的内容为主,并初步介绍解说词的相关知识。第二课时则以文章为蓝本,探讨解说词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从发现真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感悟生命,形成谦虚而又不自卑的的品格,培养勇于探索,用于发现真理的的品质。
教学法:多媒体激趣,问题引导,学生探讨。
本篇课文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课本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前要求同学们对作家本人进行相关了解: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利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接》《宇宙》《布鲁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看由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所写的一篇关于宇宙的解说词──《宇宙的边疆》,(板书: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从标题上看,这是一篇要探讨关于空间与时间边疆的文章。那有人就在心里开始犯嘀咕,现在这都啥年代了,我们关心的是有着实实在在的物质保证,还时间和空间哩,也太抽象了吧„„是不是这样啊?
关心宇宙这样的大问题是不是跟我们没有关系呢? 一位伟大的哲人说:“有两样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在我上者,是浩瀚灿烂的星空;居我心者,是崇高的的道德法则。那么,这位哲学家将璀璨夺目的星空和我们的道德信仰并列起来有什么深意呢?当然他还有对这两者最直接的一句话。他说: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
对于天的追问,我们耳熟能详的荀子有《天论》屈原有《天问》司马迁说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其实,在每一个有作为的思想家那里,我们都可以寻找到他们对宇宙探索的心迹。可见,当一个人把心灵敞向浩瀚的宇宙苍穹,应该不会白忙活一场的。那现在我们就开始向巨人的肩膀上靠拢,看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所认识到的宇宙知识能够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呢„„
二、文体介绍
这是一篇解说词,相信大家至少听说过大国的崛起这部电视系列片,其实呢,在这部系列片当中所穿插的文本介绍我们就称他作解说词。那解说词有什么特点呢?相信大家很想了解一下吧。
首先呢解说词属于说明文的范畴,我们看一个最简单的说明书,体会一下它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药品说明书。
好,同学们,听完这个说明书上的内容大家觉得怎么样啊?
是不是感觉到很枯燥乏味?有些部分根本看不懂是吗?那么大家想一想,他这样枯燥乏味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呢?
{板书1依据解说对象的特点,追求主旨鲜明,重点突出以及语言的准确性}
那我们再从结构上关照一下这个说明书,大家看一下,如果我不看上面的药品组成成分,对于下面要看的用法用量或者功能主治有影响吗? 没有|不明显
但是,去掉一部分对理解下文不构成影响,是不是说明这些文字就是一盘散沙呢?显然不是,它们有一个明确的说明中心。
总结说明文结构特点:
(向学生重点强调这一结构,因为这是在阅读说明文时。不用联系上下文而直接在相关位置就能准确快速地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要说明的观点态度与价值判断的依据。)
关于说明文的一般性特点,我们暂时回顾到这里,尽管解说词有一般性说明文章的痕迹,但作为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你能不能让他枯燥乏味呀?(当然不能)那么现在记下等会阅读课文时第一个要思考的问题:文章是如何做到将主旨鲜明与引人入胜统一起来的?(注意课文中有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文章中对读者不能理解的对象是如何处理的(增加和补充相关信息)
回到我们刚才谈论的话题──说明文体,我们似乎遗漏了很重要的一点:说明的顺序。大家在脑子里回忆一下说明的顺序都有哪些,然后记下我们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有什么特点?
三、思想探究
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问题!有的人说有边疆;有的人说没有边疆。那么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合作研读课文:
分组阅读课文,后分别说说这些部分介绍了什么对象?
请同学们带着上面的三个问题走进文章当中,给你们20分钟的自由阅读时间,大家可以阅读完之后相互讨论,也可以独立进行思考,选择你认为有意义的问题等会老师和你们一块讨论。
(20分钟后)
对第一个问题进行回答:(文中增加了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还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解说词肩负着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
作者不仅介绍相关的宇宙知识,还发表自己的见解,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与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解说词有明确的主体意识、注重文艺性。总结: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叙,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所以,解说词注重文艺性。是说明和描写的结合,具有文学的一些特点,好的解说词是一支感人的歌,一首动人的诗。
对第二个问题进行回答采用空间顺序由大尺度空间像小尺度空间
宇宙──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好处:(诱导学生从场上艺术的角度认识到这样介绍的必要性。)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作业布置:
学完这篇《宇宙的边疆》你们的问题是什么?将所思所感作为课后作业上交。(回应第三个问题)
第四篇:《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
一.以前教材中没有出现过解说词 ,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 , 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类解说词 , 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 , 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也可以找来其他科学电视片 , 结合视觉画面 , 让学生全面地感受解说词的特点.二.课文中有许多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 , 要让学生借此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 , 并引发他们自己的思考.三.从古代运用天文方法确定耕作时间 , 到现代对宇宙形成演变的种种假设 , 对宇宙的探索 , 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宇宙从何而来 , 向何而去 , 人类从何而来 , 向何而去 , 这些基本问题不仅具有科学意义 , 而且具有哲学的意味.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 扩展他们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四.有条件的话 , 阅读《宇宙》全书 , 也可以观看相关的电视片 , 比如“探索”之类的作品.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文体特点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 ,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 , 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 , 不能面面俱到 , 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 , 抓住事物的关键 , 即使是拓展性内容 , 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 , 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 , 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 , 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 , 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 将宇宙比做大海 , 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 , 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 , 但又各有侧重 , 各有中心..说明顺序
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 , 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 , 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 , 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 , 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 独立成篇 , 从说明顺序上看 , 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这样的说明顺序 , 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 , 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 , 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 , 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 , 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 , 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 , 这样顺序清楚 , 层次分明 , 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3)由广阔的宇宙 , 穿过无尽的空间 , 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 , 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 表现厂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 由宇宙再反观地球 , 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 , 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议论与抒情
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 , 但是更突出的 , 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 其中有大段的议沦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 , 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 , 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 , 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 , 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 , 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 , 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 10 “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 , 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二.问题探究.人类认识宇宙 , 是从地球开始的 , 为什么作者的解说 , 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
当然 , 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宋介绍 , 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 , 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 , 先有宇宙 , 次有星系 , 再有恒星 , 再有行星 , 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 , 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 , 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 , 而先局部后整体 , 表述上容易混乱 , 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
宇宙辽阔无垠 , 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 , 只是宇宙巾的沧海•粟 , “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 , 而人类的未来 , 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
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 , “只不过是晨窗中屯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 , 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 , 他们以渺小的身躯 , 来探索广阔的宇宙 , 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 , 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
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 , 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 , 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 这样才能感染观众 , 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 , 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 , 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关于练习
一
本文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做介绍的 , 并归纳一下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设题意图: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参考答案:
作者是按照空间顺序 , 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介绍的.第一部分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第二部分介绍星系;第三部分介绍恒星;第四部分介绍行星和太阳系;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二
作者不仅介绍相关的宇宙知识 , 还发表白己的见解.结合上下文 , 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从宏观来看 , 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 , 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 , 理解是一种乐趣 , 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 , 既要勇于怀疑 , 又要富于想像.想像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 , 没有想像 , 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 , 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惟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
中 , 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宇宙汪洋茫无际涯 , 范围之大 , 难以想像 , 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 , 完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 , 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 , 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 , 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 , 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没题意图:让学生品味语言 , 理解议论和抒情在文章中的作用.参考答案:.人类对宇宙来说 , 是渺小甚至微不足道的..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本能的 , 是人类拥有智慧而必须承担的责任 , 也是人类拥有未来的希望..人类探索宇宙所需要的勇气和素质..宇宙大部分是虚空(当然不是绝对的真空), 所以人类能生活在一个固体的星球上 , 是非常幸运的..宇宙广阔无垠 , 地球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 , 人类更是渺小.人类对宇宙的存在也许毫无意义..虽然人类是渺小的 , 但人类也是伟大的.人类以知识.智慧和勇气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三
作者带领我们遨游宇宙后说:“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那么 , 请你做解说员 , 向大家介绍一下地球的情况.设题意图:扩展学习内容 , 让学生了解地球 , 了解人类.培养他们珍爱地球环境 , 珍惜美好生活的意识.参考答案:略
第五篇:《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要点。
2、了解解说词特点,把握说明顺序,体会本文运用议论与抒情的好处。
3、理解作者在文中阐述的思想、观点。
4、了解并学会运用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等说明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诵读体悟和鉴赏感受解说词的语言特点。
2、培养学生归纳文本内容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从文章中读出科学之美,且感受科学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3.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理为科学奉献的精神。2学情分析
1、经过高一一学年的学习,学生接触过类似的文章,对这类文章有印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就所带班级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自主思考习惯、探究问题的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尚且不足,本文注重关注他们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并尝试运用之。
2、学生知识比较肤浅,有时候可能只注重知识部分,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领会其科学精神,方法的运用和说明顺序的掌握是难点。
3、在根据以上情况的基础上,倡导学生学会应用说明文方法学写文章。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解说词特点,学会运用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等说明方法,把握说明顺序,体会本文运用议论与抒情的好处。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解说词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评论(0)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结构以及说明顺序
2、对能够引领课文结构及难点问题进行探讨 评论(0)学时重点
把握课文结构以及说明顺序 评论(0)学时难点 难点问题的探讨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
播放一小段萨尔的《宇宙》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兴趣,初步了解解说词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和初步把握解说词在影片中的作用。
一、文章结构及说明顺序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分几部分介绍宇宙的?概括说明。(因为学生已经预习了,所以以学生回答为主,教师做必要的补充)明确:
1、总分为五部分
探索宇宙的奥秘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介绍宇宙中的星系;介绍宇宙中的恒星;介绍恒星和太阳系;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
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各部分详细说明
宇宙(1—6):主要说明了宇宙是广袤、永存的,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探索宇宙的意义、方法、程度及宇宙的组成。
星系(7—11):主要介绍星系的组成部分以及星系同样大的令人惊讶,继而介绍了星系群、子星系,其中子星系是详细介绍的。
恒星(12—15):写了恒星的自身的特点(发光)、存在的状态和它们年龄的判断方法(所发光的颜色);同时也写了恒星被行星包围的及彗尾的产生原因。
行星(16—18):写了我们所在的星系及地球,进而介绍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旅程将会还在继续。
2、说明顺序
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从大到小
(这个环节是为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分析、整合,整体感知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问题探究()
1、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2、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3、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4、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作者对宇宙与人类分别有怎样的认识?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三、作业 课后第一大题
4.2 第二学时 评论(0)教学目标
1、对上一节知识进行回顾。
2、对难解句子进行学习。
3、学习说明方法和作用及解说词的特点。
4、介绍作者总结全文,播放相关视频 评论(0)学时重点
学习说明方法、作用和解说词的特点
评论(0)学时难点 对难解句子的学习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顾
文章结构: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大——小)
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对宇宙的了解程度关系着人类的未来,人类渺小却又伟大。
二、难解句子分析
1、从宏观来看,大多数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分析: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人类是那么的渺小甚至微不足道。这样写突出了宇宙的大,也为引起下文——人类又是伟大的做好了铺垫。
2、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本能的,是人类拥有智慧而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人类拥有未来的希望。
3、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分析:人类探索宇宙所需要的勇气与素质。
4、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
宇宙大部分是虚空(当然不是绝对的真空),所以人类能生活在一个固体的星球上,是非常幸福的。
5、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宇宙广阔无垠、地球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人类更是渺小。人类对宇宙的存在也许毫无意义。
6、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
人类是渺小的,但是人类也是伟大的。人类以知识、智慧和勇气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三、说明方法及作用
1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比喻说明。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只是一点点而已;呼吁人类继续探求宇宙中的奥妙。运用文学散文的写作手法。)
2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准确鲜明,符合说明文科学性的特点。)
3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1033,在10之后接33个0)。(列数字、举例子。平易严谨,能调动读者的想象。)4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象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这些光须就是星系。M31跟其他旋涡星系一样,它是一个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火轮。M31通过引力——跟使我呆在坐椅上相同的物理学定律——将矮椭圆星系束缚在一起。(描写说明、打比方、作诠释、作比较。生动、形象、幽默、耐人寻味。)5有些虽然象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将抽象的宇宙通过比喻写成平时易见的事例,易懂;同时又体现了作者的严谨。)
6包围着我们的太阳的是一群巨大的雪球,这些雪球由冰块、岩石和有机分子组成:它们就是彗核。(打比方、作诠释。生动形象,平易通俗。)
7在火星上有高耸的火山、巨大的裂谷、席卷火星的大沙暴,并且,完全可能还有一些初级形态的生物。(描写说明,生动形象。)
8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恒星,它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氢气和氦气的热核反应炉,它的强光照耀着整个太阳系。(打比方、平易)
四、解说词的特点
(基于以上的学习,学生能较容易的归纳解说词的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五、课文总结
这篇课文题目是《宇宙的边疆》,作者在文中就“宇宙的边疆”做了详细描述,其结论是宇宙是没有边疆的,它浩瀚无垠。
宇宙没有边疆,又无限永恒。我们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其探索到已知知识是那么一点点。正如作者说得那样:“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亦如牛顿所说:“„„我不过就象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希望同学们能够继承巨人的事业继续探索神秘的宇宙。
六、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卡尔·爱德华·萨根(Carl Eduard Sagan 1934—1996),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科幻小说作家。1934年11月9日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市,1955年于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56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960年获得天文学和天文物理学博士学位。60年代在哈佛大学任教,1971年任康奈尔大学大卫·邓肯天文和太空科学研究会教授、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他同时还是世界性的太空研究组织——美国行星研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和会长。卡尔·萨根在科普中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他获得美国青少年的尊重和喜爱。他的知名度超过所有的影星歌星,甚至政治领导人。在1991年美国青少年中进行的“十大聪明人”评选中,他的名字列居榜首。而在当年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里根和布什分别名列第四和第六。他同时还是“美国超自然现象说法科学探究委员会”的成员,并于1987年获得该委员会授予的“维护理性奖”。1994年,他又获得第一届“阿西莫夫奖”。
七、作业 课后第二大题
从“我心中的卡尔·萨根”、“我与宇宙”和课后第三大题这三个题目任选一个写一篇短文
八、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宇宙的边疆”,当中充斥着很多的宇宙知识,教师的责任是从语文的角度去讲解这篇课文,切莫陷入对宇宙知识的讲解之中。那样不仅偏颇,而且一名语文教师也不可能将宇宙的知识讲清楚明了。结局只能是浪费时间也讲不出所以然来。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敢于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勇于开拓。
九、相关链接
播放卡尔·萨根的纪录片《宇宙》中的第一集即《宇宙的边疆》。(在本文学习的基础上再去观看可进一步了解课文结构,通过感官加深对宇宙的了解;因为本文是译文可以让学生感知不同的翻译版本,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