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重视动态生成,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观念的转变,在本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从感知文本中提出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最后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解决这些问题,变静态的预设为动态的生成,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发展个性。在本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共同释疑,课后探究,采用先问后引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进行探究,既培养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本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走进生活,将学习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但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注意:
1、课堂教学容量过大,学生来不及当堂消化吸收;探究问题的时间短,不能进行深入的合作与探究。
2、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注意不能过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关注的更多应该是学习内容。
第二篇:《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1
本课教学,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
1、重视动态生成,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观念的转变,在本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从感知文本中提出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最后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解决这些问题,变静态的预设为动态的生成,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阅读教学过程发展个性。在本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共同释疑,课后探究,采用先问后引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进行探究,既培养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本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走进生活,将学习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但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注意:
1、课堂教学容量过大,学生来不及当堂消化吸收;探究问题的时间短,不能进行深入的合作与探究。
2、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注意不能过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关注的更多应该是学习内容。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2
对于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我历来有点犯难。一是因为这类文章一不小心就讲成了科学知识普及课,失去了“语文味”,二是因为我本人对这类文章很不喜欢。《宇宙的边疆》一文,我更不知该从何入手,因为我对宇宙知识的很缺乏了解,虽然讲过一遍,早已忘却,这就证明了上一次的教学很失败。我很认真地读了两遍课文,基本意思看懂了,上网看了一些案例后,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我把自己当成无知者,我将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弥补自己这方面的知识。
我先和学生们共同商量我们应该怎么学的问题:请同学们提出学习这篇文章的想法,我们选取多数同学赞同的方案进行,应该要先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对不懂的句子进行深入的了解,最后可以看看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和所用的基本说明方法。
学完文章后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有些很打动人心的句子。例如,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通过对这些句子意思的理解,让我们感受人类生活相对于浩瀚的宇宙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启示我们面对生活更应该豁达而乐观,作为宇宙沧海之一粟的渺小的如尘埃的人更应该善待自己。
文章学到最后,虽说我们对宇宙还有太多的为什么和不知道,但至少让我们懂得了善待自己,如果从一课一得的角度而言,也应该算一种收获了吧。
第三篇:《宇宙的边疆》
《宇宙的边疆 》教学设计
选用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品味文章语言,掌握解说词的文体特点。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二)能力目标
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解说词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勇于发现真理的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掌握解说词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这一句子,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二)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引导学生从相关的说明材料逐步掌握解说词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作者、文体介绍,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和结构,在课文分析中把握解说词风格特点。
(一)导入 1.正文导入(播放宇宙视频导入)你们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恒星和行星吗?你们知道最远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你又是否知道彗星为什么拖着尾巴呢? 天文奇观对我们充满着诱惑,宇宙的奥秘等待我们人类用智慧去不懈探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所写的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宇宙的边疆》
2.作者简介
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的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利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接》《宇宙》《布鲁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学生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和相关的宇宙知识)
3.文体介绍
解说词是说明文的一种,平时我们看的系列片当中所穿插的文本介绍就是解说词。具体地说,解说词,是对事物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 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叙,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起到补充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多媒体展示附中校园解说词例子,初步感知解说词大意)那么,这一文体有何特点呢,我们将会在课文的分析中再做具体介绍。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学生交流,把握大意(1)易错字词
川流不息(穿)辽阔无垠(yín)广袤(mào)... 旋涡(xuàn)(漩)奄奄一息(yǎn)甲烷(wán)....(2)这篇解说词主要们解说了什么?
----是一篇讲述关于宇宙探索问题的科普说明文。作者以严谨而又不失形象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宇宙的组成部分,引发我们对浩瀚无垠和神秘莫测的宇宙进行思考,激发人们探索宇宙的强烈欲望。2.初读课文,把握情感基调(学生朗读课文开头名言, 初步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再读课文,领悟内涵(学生分组探讨)
1、结构分析
(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边看边找出作者分别解说了宇宙的那些组成部分。)
(1)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板书)
宇宙 → 星系 → 恒星 → 太阳系 → 行星(1-6)(7-11)(12-14)(15-16)(17-18)
(有同学认为15--18段主要讲的是太阳系,应该合为一个部分,因为不论是彗星、行星,还是地球,都隶属于太阳系。同时也有些同学认为应该把最后的两段划分出去,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于我们而言是最重要的,所以,把地球单独列出来也是无可厚非的。这两种分法都行,划分段落只是梳理文章的一种手段,重点在于对内容的理解。那么,为了方便解说,就按五个部分来分析课文。)
(2)(说明顺序有哪些?时间、空间、逻辑)那么,从说明顺序上看,你们认为本文采取的是什么顺序?
答: 本文采取了空间顺序(3)这种说明顺序的好处
◇问题: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从地球写到宇宙呢?
①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
②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③生活在宇宙中的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内容分析
(理清了文章脉络之后,接下来,我们按照之前的段落分析来逐步深入文本。)Ⅰ第一部分(1)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1~6自然段。
(2)这部分主要是说什么?(“探索宇宙的奥秘”)那么,宇宙有什么奥秘?探索宇宙的奥秘有什么意义?我们又将如何去探索宇宙的奥秘?(请同学们顺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观点。)
答:文章的第一段提出了,探索宇宙奥秘是让人心情激动的事情。紧接着,第二段便指出了探索宇宙奥秘的意义:不仅能令人兴奋,而且提醒我们,甚至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再往下,第三段便提出了我们再探索宇宙时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的观点。而第四段则进一步论述探索宇宙奥秘的意义:我们对宇宙的认识还很肤浅;我们来自宇宙,我们渴望遨游宇宙。
(3)分析第五和第六自然段,复习说明方法。
第五段说明宇宙距离的量度单位,不能再用米和英里来衡量,而应该用光速来量度距离。看下一句话,“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太阳离我们8光分。”这句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做比较。通过这些说明方法,抽象的概念显得平易通俗)
同理,找找看第六段又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作者运用对比,举例子,列数字来说明,宇宙真空所占的体积远远大于天体所占的体积。)(4)(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1—4段运用的是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而五六两段又是属于说明。既然解说词属于说明文,那么,)这些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如果不会,那么,这些议论和抒情又有什么作用?
①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②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1.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和宇宙,以及人类探索宇宙意义的认识。2.可以更好的感染观众,激发观众对宇宙的兴趣。
● 通过刚才对文章第一部分的解析,我们了解到,那些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能够激发读者对宇宙的兴趣,这些就是情理的拓展。此外课文中第五段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等补充性说明,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这些就是知识的拓展。(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本文解说词的第一个特点,请一个同学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解说词的这一特点)
① 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知识、情理)●虽说解说词补充和增加了许多内容,但能不能游离主题,面面俱到呢?当然你不能。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的物关键。由宇宙到人类,紧扣文章主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解说词的第二个特点。
② 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板书)Ⅱ第二部分(1)分组讨论
学生以12组学习小组组为单位,第1~3小组讨论星系;第4~6小组讨论恒星„„每个小组归纳一下你们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然后按照“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这之后派代表发言。
①第一组:解说对象(星系,包括星系群和子星系);特点(形状各异);为什么这样说?(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以及行星等构成的); 请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点)..② 第二组:对象(恒星)特点(多样)为什么是“多变”或“多样”?(存在的形式是多样的:大小,色彩,年龄不同)。说说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宇宙中的恒星及其特点)..③ 第三组:对象(太阳系);特点(巨大的重力,巨大的“热能”);原因(15段“包围着太阳的是一群巨大的雪球——慧核;引力作用,太阳热蒸发雪球——慧尾。”)
④第四组:对象(地球);特点(蓝色、生命);为什么(氧气、海洋、森林、草地);概述(我们的星系及地球)
●从刚才的结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请一个同学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解说词的这一特点)
③ 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有相对的独立性。(板书)
总结:通过之前的分析,我们得出本文的解说词有以上三个特点,此外,解说词还具有其他文中所没表现出的特点,例如,解说词离不开画面,是画面的补充;精彩的解说词充分张扬作者的个性,展示作者的才华等。大家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解说词的这些特点。知识迁移:(视上课时间安排)
◇课文错误地将“冥王星”归入行星行列,5 “九大行星”只是历史上流行的一种的说法,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在2006年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中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所以现在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作者生活的时代——真理不是绝对的,会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断质疑,勇于探究。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课后把握解说词语言,传达作者人文情;提炼说明文信息的方法指导,课堂练习解说词写作。
导入: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了解了解说词这一文体及其特点,这节课,我们将来进一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探讨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1.语言赏析
◇ 教师示范: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赏析:①首先,找出这一句子中,你认为用的严谨准确的词。(“可能”表达很有分寸感,“只是”,“而已”“才”“刚刚”用词准确,有尺度,足见人类宇宙探索之长路漫漫。)②对这句话的理解。(宇宙间可能到处存在着生命,而我们依据目前的科技,仍没有发现怎样才能探测他们的存在,虽然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已取得了丰硕的出乎意料的成果,但这也仅仅是一个起步。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 学生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后习题句子
(1)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理解:人类对宇宙来说,是渺小甚至微不足道的。
(2)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本能的,是人类拥有智慧而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人类拥有未来的希望。
(3)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理解:人类探索宇宙所需要的勇气和素质。
(4)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
理解:宇宙大部分是虚空(当然不是绝对的真空),所以人类能生活在一个固体的星球上,是非常幸运的。
(5)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理解:宇宙广阔无垠,地球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人类更是渺小。人类对宇宙的存在也许毫无意义。
(6)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
理解:虽然人类是渺小的,但人类也是伟大的。人类以知识、智慧和勇气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2.语言特点总结: ⑴准确严密 ⑵语言优美
①善用比喻,形象生动; ②巧用拟人,形象生动亲切; ③笔带激情,议论抒情相结合; ④语含哲理,引人思考给人启迪。
(四)合作探究
1.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对人类又有怎样的认识?这些对你有何启发? 答案:(1)①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②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2)启发:①宇宙对于我们似乎是个很遥远的概念,学习了本文,我们进一步知道我们和宇宙只密不可分的。我们所见的奇异的天象和宇宙发生的壮观事件相比,微不足道,宇宙更深处的奥秘和奇观还有待人类去探索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宇宙无涯,探索亦无境。
②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地球,我们栖居在目前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人类在一边创造着地球美景,一边留下越来越 多的环境灾难,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一系列环境和生态危机全面爆发,正使人类面临空前的挑战。人类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只能自食其果。珍爱家园,保护家园,刻不容缓。
③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孤弱的,人类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奇迹,我们是宇宙中的幸运儿。热爱生命,热爱家园。
2、文题目《宇宙的边疆》,宇宙是无穷的,文题是否矛盾?
答:(目前所探测到的最远的世界是总星系,总星系的半径为100亿光年,也是目前我们心中宇宙的大小,但100亿光年以外还可能有数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团,它的边缘在哪里,至今仍是天文之迷,因此,文题的以宇宙的边疆仅指目前所探索到的宇宙的范围,文题不矛盾。)
教师总结:宇宙的边疆与我们人类的探索息息相关,我们人类探索到什么地方,宇宙的边疆就会延伸至什么地方。
(五)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解说词的朗读中感受科学的语言,感受到丰富的人文情怀。我们相信,读文也是在读人,在不断探究,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离卡尔萨斯近一点,更近一点。黑格尔有这样一段话,“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同学们,作为民族未来的你们想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吗?希望大家在探寻未来,追求梦想的途中能够并肩奋斗!
(六)拓展延伸
说明文阅读,信息提取方法指导 ◆设题
说明文阅读题选择题,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1)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2)鱼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造成歧意。(3)颠三倒四,是指设置选项时,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造成理解的难度,如颠倒因果关系,搅乱先后次序。(4)无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诱考生用想当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解题
解题的程序,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2)给段落标上序号。(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其次,读题目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最后,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提取信息法:
1语言标志法:标题、中心句、过渡句、大标点以及“首先、其次、再次”等词语
2圈点勾画法:用笔在文中勾画出概念、性质、关系、构造、原理、功用、成因等信息,勾画要注意关键句、关键词,可使用相应的符号
3提要勾玄法:逐段概括要点,列出文章结构提纲,技巧也要注意上文的语言标志。
4漏选参照法:为加速提取信息,可将非信息抛弃,缩小信息筛选范围。注意运用说明方法前后的句子。
◆实例分析解题(引用《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练习解题方法,并起到预习作用)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基因治疗的研究和试验已经进行了十几年,尽管其好处远大于其弊端,但近年基因治疗中出现的死亡个案,还是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和反思。
B.一旦插入DNA的逆转录酶病毒载体破坏了负责调控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基因,就很有可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导致基因治疗的失败。
C.专家们通过给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植入对抗病毒药物比较敏感的基因,找到了避免因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插入变异而导致癌症的比较可行的方法。
D.目前的基因治疗全都处于临床试验期,还必须使用一些有待完善的技术,若想取得稳定的疗效和完全的安全性,仍需要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使用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所进行的基因治疗试验并未成熟,人类对自身的基因和疾病的研究还要继续深化。
B.当人类基因的奥秘被真正解开的时候,基因治疗将获得更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人们也就不再反对基因治疗。
C.比起传统的医疗手段来,基因治疗有着更广阔的前景,它对诸如癌症、心脏病等奇难杂症的治疗将更具效果。D.随着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和科技的发展,基因治疗将会给21世纪的医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为人类的健康造福。答案:
1.C(C项说的内容只是专家们的设想,还没有试验成功,所以这个说法不正确。)
2.B(B项中说“当人类基因的奥秘被真正解开的时候,基因治疗将获得更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人们也就不再反对基因治疗”,这个说法过于绝对。因为还没有到那种地步,是否是可靠和安全,人们反对不反对,现在都无法推断,所以不正确。)
(七)课堂作业
作者带领我们遨游宇宙后说:“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那么,请你做解说员,充分发挥你们的地理知识,向大家介绍一下地球的情况。(10分钟课堂随笔练习,150字左右,现场请同学读)
(八)板书设计
13、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
宇宙 → 星系 → 恒星 → 太阳系 → 行星(1-6)(7-11)(12-14)(15-16)(17-18)
解说词特点:
① 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有相对的独立性。② 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
② 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知识、情理拓展)语言特点:
⑴准确严密
⑵语言优美(比喻、拟人、议论抒情结合、富有哲理)人文情怀
热爱家园 热爱生活 勇于探究
第四篇:《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要点。
2、了解解说词特点,把握说明顺序,体会本文运用议论与抒情的好处。
3、理解作者在文中阐述的思想、观点。
4、了解并学会运用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等说明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诵读体悟和鉴赏感受解说词的语言特点。
2、培养学生归纳文本内容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从文章中读出科学之美,且感受科学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3.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理为科学奉献的精神。2学情分析
1、经过高一一学年的学习,学生接触过类似的文章,对这类文章有印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就所带班级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自主思考习惯、探究问题的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尚且不足,本文注重关注他们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并尝试运用之。
2、学生知识比较肤浅,有时候可能只注重知识部分,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领会其科学精神,方法的运用和说明顺序的掌握是难点。
3、在根据以上情况的基础上,倡导学生学会应用说明文方法学写文章。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解说词特点,学会运用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等说明方法,把握说明顺序,体会本文运用议论与抒情的好处。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解说词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评论(0)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结构以及说明顺序
2、对能够引领课文结构及难点问题进行探讨 评论(0)学时重点
把握课文结构以及说明顺序 评论(0)学时难点 难点问题的探讨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
播放一小段萨尔的《宇宙》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兴趣,初步了解解说词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和初步把握解说词在影片中的作用。
一、文章结构及说明顺序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分几部分介绍宇宙的?概括说明。(因为学生已经预习了,所以以学生回答为主,教师做必要的补充)明确:
1、总分为五部分
探索宇宙的奥秘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介绍宇宙中的星系;介绍宇宙中的恒星;介绍恒星和太阳系;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
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各部分详细说明
宇宙(1—6):主要说明了宇宙是广袤、永存的,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探索宇宙的意义、方法、程度及宇宙的组成。
星系(7—11):主要介绍星系的组成部分以及星系同样大的令人惊讶,继而介绍了星系群、子星系,其中子星系是详细介绍的。
恒星(12—15):写了恒星的自身的特点(发光)、存在的状态和它们年龄的判断方法(所发光的颜色);同时也写了恒星被行星包围的及彗尾的产生原因。
行星(16—18):写了我们所在的星系及地球,进而介绍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旅程将会还在继续。
2、说明顺序
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从大到小
(这个环节是为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分析、整合,整体感知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问题探究()
1、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2、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3、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4、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作者对宇宙与人类分别有怎样的认识?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三、作业 课后第一大题
4.2 第二学时 评论(0)教学目标
1、对上一节知识进行回顾。
2、对难解句子进行学习。
3、学习说明方法和作用及解说词的特点。
4、介绍作者总结全文,播放相关视频 评论(0)学时重点
学习说明方法、作用和解说词的特点
评论(0)学时难点 对难解句子的学习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顾
文章结构: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大——小)
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对宇宙的了解程度关系着人类的未来,人类渺小却又伟大。
二、难解句子分析
1、从宏观来看,大多数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分析: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人类是那么的渺小甚至微不足道。这样写突出了宇宙的大,也为引起下文——人类又是伟大的做好了铺垫。
2、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本能的,是人类拥有智慧而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人类拥有未来的希望。
3、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分析:人类探索宇宙所需要的勇气与素质。
4、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
宇宙大部分是虚空(当然不是绝对的真空),所以人类能生活在一个固体的星球上,是非常幸福的。
5、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宇宙广阔无垠、地球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人类更是渺小。人类对宇宙的存在也许毫无意义。
6、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
人类是渺小的,但是人类也是伟大的。人类以知识、智慧和勇气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三、说明方法及作用
1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比喻说明。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只是一点点而已;呼吁人类继续探求宇宙中的奥妙。运用文学散文的写作手法。)
2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准确鲜明,符合说明文科学性的特点。)
3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1033,在10之后接33个0)。(列数字、举例子。平易严谨,能调动读者的想象。)4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象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这些光须就是星系。M31跟其他旋涡星系一样,它是一个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火轮。M31通过引力——跟使我呆在坐椅上相同的物理学定律——将矮椭圆星系束缚在一起。(描写说明、打比方、作诠释、作比较。生动、形象、幽默、耐人寻味。)5有些虽然象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将抽象的宇宙通过比喻写成平时易见的事例,易懂;同时又体现了作者的严谨。)
6包围着我们的太阳的是一群巨大的雪球,这些雪球由冰块、岩石和有机分子组成:它们就是彗核。(打比方、作诠释。生动形象,平易通俗。)
7在火星上有高耸的火山、巨大的裂谷、席卷火星的大沙暴,并且,完全可能还有一些初级形态的生物。(描写说明,生动形象。)
8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恒星,它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氢气和氦气的热核反应炉,它的强光照耀着整个太阳系。(打比方、平易)
四、解说词的特点
(基于以上的学习,学生能较容易的归纳解说词的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五、课文总结
这篇课文题目是《宇宙的边疆》,作者在文中就“宇宙的边疆”做了详细描述,其结论是宇宙是没有边疆的,它浩瀚无垠。
宇宙没有边疆,又无限永恒。我们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其探索到已知知识是那么一点点。正如作者说得那样:“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亦如牛顿所说:“„„我不过就象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希望同学们能够继承巨人的事业继续探索神秘的宇宙。
六、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卡尔·爱德华·萨根(Carl Eduard Sagan 1934—1996),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科幻小说作家。1934年11月9日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市,1955年于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56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960年获得天文学和天文物理学博士学位。60年代在哈佛大学任教,1971年任康奈尔大学大卫·邓肯天文和太空科学研究会教授、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他同时还是世界性的太空研究组织——美国行星研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和会长。卡尔·萨根在科普中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他获得美国青少年的尊重和喜爱。他的知名度超过所有的影星歌星,甚至政治领导人。在1991年美国青少年中进行的“十大聪明人”评选中,他的名字列居榜首。而在当年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里根和布什分别名列第四和第六。他同时还是“美国超自然现象说法科学探究委员会”的成员,并于1987年获得该委员会授予的“维护理性奖”。1994年,他又获得第一届“阿西莫夫奖”。
七、作业 课后第二大题
从“我心中的卡尔·萨根”、“我与宇宙”和课后第三大题这三个题目任选一个写一篇短文
八、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宇宙的边疆”,当中充斥着很多的宇宙知识,教师的责任是从语文的角度去讲解这篇课文,切莫陷入对宇宙知识的讲解之中。那样不仅偏颇,而且一名语文教师也不可能将宇宙的知识讲清楚明了。结局只能是浪费时间也讲不出所以然来。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敢于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勇于开拓。
九、相关链接
播放卡尔·萨根的纪录片《宇宙》中的第一集即《宇宙的边疆》。(在本文学习的基础上再去观看可进一步了解课文结构,通过感官加深对宇宙的了解;因为本文是译文可以让学生感知不同的翻译版本,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
第五篇:《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宇宙的边疆》导学案
编写人:
审核人:高一语文备课组
编写时间:2013-4-15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卡尔·萨根及解说词的特点。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3.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归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作者卡尔·萨根及解说词的特点。
2.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归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学法指导】
1.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
2.启示法。在学生内心明白而无法用语言表达时,给予适当的启发。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知识链接】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1.卡尔·萨根(Carl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
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2.《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它节选自卡尔·萨根的作品《宇宙》。《宇宙》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观众达5亿。与这部电视剧相配套的科普书籍《宇宙》是《纽约时报》连续70周的最佳畅销书,是历史上英语出版的科普书籍中发行量最大的 —在80多个国家发行了500多万册。
二、解说词的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1.说说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做介绍的,并归纳一下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A级)
2、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B级)
二、局部探究
1.文章最后一段中用“有„„有„„有„„还有„„”,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A【课堂检测】
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试各举一例。级)
2.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和抒情,有什么好处?(B级)
三、深化理解
1、面对浩瀚的宇宙,你还有哪些疑惑?你会怎样解决这些疑惑?(【课堂小结】
B级)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