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美术浪花一朵朵磨课稿
中班美术《浪花一朵朵》
磨课手:包寒珍
各位老师,上午好!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下我们的团队,组长石洁老师,今天她负责现场点评,上课手是我们的金露老师,我是磨课手包寒珍,我们的团队在石老师的带领下,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磨课,获得了不少的收获。刚接到这课题“我发现,我快乐”的时候还暗自庆幸,那么简单,却不曾想到简单的课题,想上出新意却很难。经过我们的讨论以后,我们
确定本次活动的内容——中班美术活动《浪花一朵朵》。
“大海”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碧蓝的海水、金烂烂的沙滩、摇曳的椰树、洁白的船帆、色彩斑斓的贝壳以及那自由翱翔的海鸥,这一幅幅唯美的画面,能唤起孩子对美的无限遐想。选择那种绘画技巧才能让孩子大胆诠释自己眼中的大海,进一步感爱海洋博大、神秘、浩瀚的美。我们就挑选了作品“神奈川冲浪”让孩子去感受波涛汹涌的海浪。
一、分析作品,寻找线索
(一)分析作品
《浪画一朵朵》是根据画家葛饰北斋画的一幅《神奈川冲浪》而设计的。整幅画重点描绘浪涛,它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整幅画的基调是蓝色和白色,是
一幅典型的冷色调画作。画家用简洁、概括的线条描绘出海浪的形态和气势,深深浅浅的蓝色衬托出海浪的立体感,天空中浅浅的黄色与海水的蓝色形成对比,浅黄色的小舟与天空的颜色相近。整副画色彩单纯,但却给人深厚的视觉冲击。选用此作品的目的是希望以艺术大师的作品为依托,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欣赏能力,同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提示和引导,让幼儿自主的探索和发现最适合表现浪花的线条。
(二)寻找线索
我们坐在一起研究和讨论,找到以下几点线索:
1、画面中以蓝色和白色为主,这样的色调为冷色调。
2、让幼儿通过欣赏动画和作品来感受在各种情况下海浪的变化。
3、让幼儿尝试用各种线条表现浪花的形态。
4、学习油水分离的技能技巧。
(三)我们通过对几点线索的梳理,制定了以下目标:
1、欣赏《神奈川冲浪》,感受浪花线条的流畅性,并初步感受画面中冷色调的表现方法。
2、引导幼儿运用各种不同的线条来表现浪花,并找出最合适表现浪花的线条。(弧线)
3、体验美术活动中特殊技法操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们也找到了本活动的重点和难 :
重点:学习并掌握油水分离的技巧。
难点:探索用各种线条表示不同时候浪花的形态。
(四)那么,怎么样才能突破重点和难点呢?我们想到了以下几点策略:
1、通过欣赏动画和作品,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各种适合表现浪花的线条。
2、教师利用幼儿的年龄特点,以魔法师变魔法的
形式落实油水脱画的技能技巧。
二、与幼儿的亲密接触
第一次亲密接触
通过一系列准备,终于开始了我们的第一次的试教,在第一次试教中教师指导幼儿正确的使用刷子刷颜料,幼儿对这一技巧掌握的很好。但是问题还是存在很多。
问题一:教师在活动中的语言不够优美、精练,部分语言过于成人化,无效提问居多,无法将幼儿的思维集中在教师身上,导致目标没有达成。
问题二:活动环节设置有问题。如为了扩散幼儿的思维,让幼儿自主去发现能用什么线条来表现浪花,教师在这里的引导语没讲,就让幼儿们在蓝色小卡纸上尝试用那种张条来表现浪花最合适,结果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大部分的孩子就会画一种波浪线来表示,只有几个孩子会有简单的弧线来表示浪花。改进:
1、注意创设情境,重新设计问题,去吸引幼儿、引导幼儿去探索发现,对幼儿的有用回答要善于把握运用。如:当老师提问“海浪打起来什么形状的?”小朋友答:“是小小的、有半圆形的。”那么我们老师就要进行引导,为什么有的海浪是小小的,有的是半圆形的,因为海浪有的高有的低。再做几个手势来演示
一下浪花有高有低,让幼儿的思维能跟着教师的提问来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2、如何让孩子发现画浪花其实可以用多种线条,我们想出请个别孩子上来画一画,你看到的浪花是什么样子,让幼儿在黑板上画一画,来加深孩子们的印象,又节省时间。
3、能不能用肢体动作让幼儿感受波涛汹涌的海浪。再一次的亲密接触
通过第一次的深入探讨与修改,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的试教,讨论过后大家分工行动:制作课件、范画,寻找“浪花一朵朵”的音乐。
在第二次试教后,我们首先感觉到教师的语言精炼了许多,教师的问题设计上也有所改动,活动目标也基本上能够达到。但还是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幼儿的部分回答已经切入主题,老师没有很好的运用幼儿的回答。如:
问题二:为幼儿准备的绘画纸张太小,导致幼儿的思维空间受限制。
我们就以上几点问题再次讨论,进行改进,重新梳理教师的提问用语,采用层层深入的方式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感受浪花的各种形态。并能及时鼓励幼儿表达。第三次亲密接触
有了前两次的试教经验,第三次试教的教师无论是语态方面还是问题设计上都有改进,但还是发现一些小问题。教师在组织音乐律动的时候让幼儿感受浪花的变化,没有很好的运用引导语。在做音乐律动时我们除了用肢体动作来表演海浪,还可能用语言来引导幼儿想象,可以边做动作引导幼儿想象:小波浪是一个接着一个翻滚过来的,大波浪翻滚的时候可高了。这样一提示孩子们对浪花的感受就深了,上来画浪花时,就注意到浪花的大小、高低。
三、我们的收获
在这两个星期里,我和金老师都尝试着去试教,在与孩子们的多次碰撞中,我们也得到了很多的收获。
1、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我们通过一次次地反思、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对美术教材的分析以及备课等能力。
2、在分析作品中发现绘画艺术的美。通过作品欣赏让幼儿也感受绘画艺术的美,并有机整合相关领域的内容,从而让幼儿多维度地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3、增强团队的合作精神。也就是从拿到第一课时开始,我们三位老师始终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从每一个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很认真的思索着,探讨着,记录着。彼此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通过这一次的团队赛课,我们收获很多,成长很多,相信以这次团队赛课为契机,我们将不断地成长,感谢各位同事对我们的这次磨课活动的大力支持!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为我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第二篇:中班美术浪花一朵朵评课稿
探索中收获 收获中提升
——《浪花一朵朵》评课稿
评课手:石 洁 美术活动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顺利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借助美术这一载体大胆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加深幼儿的审美感受。活动“浪花一朵朵”的设计关注了幼儿美术活动与生活经验积累、美术活动目标与幼儿年龄特征、美术活动过程与师幼互动等等关系,使美术教学的大纲得以实现,并真正地被幼儿接受。
从这次活动的整体效果上看,金露老师的教度自然,准备充分,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教学思路很清晰:感知体验——探索发现——创作表现——欣赏评议;整个活动环节设置合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充分激发幼儿探索精神,发展了美术实践能力,学会美术活动中特殊技能的运用,培养幼儿形成了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实现完满人格和整体素养的发展和提升。下面,我将对金老师这次活动详细作详细的评述。
一、从教学目标方面来看:
l、本次活动教学目标明确,充分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全面、明确、恰当。
2、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新《纲要》精神: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而且活动过程紧紧围绕着目标,环环相扣,能完成目标。
二、从教学策略方面来看:
l、教材《浪花一朵朵》来源于生活,关注到孩子最佳兴趣点;同时又求新变异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把美术与语言、音乐相结合,让幼儿在“玩中学”。
2、本次活动教学资源的准备与利用充分、有效,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比如,课前老师制作了课件,让幼儿通过身体的各种器官感知海浪的不同动态。
3、教学中教师注重了示范性指导。比如,在前半部分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浪花的各种动态,老师运用音乐让幼儿感受波涛汹涌的海浪,引导幼儿去发现浪花其实可以用各种不同的线条来描画。
三、从学习活动方面来看:
l、学习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幼儿参与学习活动时思维活跃,情绪高涨。如先让孩子观看课件初步感受大海里浪花的形态,感受画面中蓝色调烘托出狂风暴雨来临,冷风卷起海浪的表现效果;再通过听音乐“浪花一朵朵”做动作感受波涛汹涌的海浪;最后以魔法师的形象来描画一下自己所风到的浪花。
2、学习活动中注意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以增强幼儿学习兴趣,更好地满足其成就需要。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参与面广,并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3、让活动具有挑战性,让孩子自己上来画一画看到的浪花是怎样的,你可以用什么线条来描画。在这种活动形式下孩子们获得满足感;扩大了学习的自主性,使幼儿能独立自主地进行描画浪花的动态,增强了幼儿的自尊满足。
4、、学习活动尽量照顾了幼儿的兴趣,使他们能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内心的快乐。如:在创作时,请孩子们来拿着魔法刷来画一画,使他们的自主表现欲望得到充分的满足。
5、及时展示已经完成的幼儿作品,促进幼儿积极完成的兴趣。让幼儿评价自己的作品,大大提高幼
儿敏锐的审美鉴赏能力。这样,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而肯定的评价,能使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以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6、本次活动注重培养小朋友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从教学效果方面来看:
l、幼儿始终处在一种自由的活动空间里,学习轻松、主动、活跃,师生情绪饱满,气氛融洽,幼儿充分地体验到了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喜悦。
2、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不同方面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你可以学画一种动态的浪花,也可以描画几种不同动态的浪花,教学目的达到了。
五、从教学特色方面来看:
1、营造开放自由的活动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随着新纲要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金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孩子大胆参与演示,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情境中,孩子乐于尝试,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艺术大师作品的独有魅力,身心得到舒展。同时,他们的作品得到了展示,这极大鼓舞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
2、树立幼儿主体的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新纲要非常强调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将幼儿看作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
教师给予幼儿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邀请孩子上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来描画出
不同形态的浪花,激发了孩子探索发现的欲望,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在孩子的演示过程中,及时给予鼓励。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心理,为孩子们的创作给予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金老师在讲授描画浪花的技巧时,采用让幼儿欣赏浪花图片,并通过提问题答问题,让孩子思考,逐渐引导他们知道浪花可以运用各种不同的线条来表示,并让孩子亲自动手去尝试画一下海浪。金老师改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她让孩子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六、建议
本次活动中金老师可以说表现得很不错,很自然,但每个活动都有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也是为了能让下一次活动更完美。
第一,教师要抓住幼儿的闪光点。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孩子的兴趣来展开活动,把孩子的语言与绘画有机地整合,会受到满意地效果,这样不仅让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会得到提高,而且幼儿的绘画兴趣会更浓,积极性更高。
第二,活动中教师的回应。如何回应孩子们的回答,这需要我们在更多的实践中去摸索,也是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解决的问题,让我们的回应更出彩。
最后,我想用这样一段话做为对这次磨课过程的进行总结:
“我们只有不断从活动中吸取经验,总结经验,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上一层;让我们在与孩子的亲密碰撞、与同事愉快合作中茁壮成长!”
第三篇:语言海洋 浪花朵朵
浪花一:
点滴积累,丰富语言(王曦月)
语言是文章的血肉,打磨好考场作文的语言,写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往往使我们的作文具有打动阅卷者的魅力。在有限的作文篇幅中,扬长避短,展露自己的语言风格,使语言有亮点,会给人以美妙的视觉冲击,而这些都依赖于平时对语言的积累与揣摩。
说到积累语言,三年来处处留心与思考至关重要,如果头脑中没有平日里的收藏,何求写作时如行云流水般生动感人?下面我便要谈谈如何提升语言功底。
一、取自课文经典句
借鉴课文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教材里的文章都是精选出来的,有着作者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读到其经典优美的词句段,我们不妨想想,作者写作时如何恰当地进行表达,它的语言有何特点,我写作时能否进行化用。仔细揣摩文中语言,吸收作者独特的语言技巧,化为自己写作招数。这一点主要源于朱自清的《春》给我的启示。学习这一课时,我最爱其精致清新的语言、美妙境界。他的选材都是日常可见的人物景,但语言的风格特别,很是清新自然、生动形象。于是我决定试着仿写一篇《秋》。通过揣摩,我发现他语言的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众多的修辞(如拟人、比喻、排比、反复等)和精确的动词上。于是我也尝试使用大量贴切、有亲和力的修辞。如文章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我便模仿为“盼望着,盼望着,凉风习习,金秋带着一身灿烂的光彩,迈着轻盈的脚步,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人间。”这样我的语言也因此生动优美了起来,且字句间还流露出了对秋的渴望与喜爱。从朱自清的文章中,我还读出了他语言的精炼,能抓景物特点。“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我便紧随其后,同样运用排比、比喻,抓住秋的特点,写到“秋雨像薄冰,又凉又柔;像烟雾,来的快去的快;像小鞭子,抽打着大地。”
类似于以上对《春》的分析和化用,如果我们能对其他的课文也进行研读和仿写,那想必我们对语言的积累也会逐渐丰富起来了。
二、巧借生活添词句
生活可以为作文提供丰富的养料,把生活化的语言引入作文中有时可以产生别出心裁的效果。如可以使用生活中的俗语、方言,增添文章的亲和力,使文章有地方色彩。所以留心生活中大家使用的一些口语,留个印象在脑中,如果遇到写传统风俗,家乡风情的考场作文,或许可以适当地加入其中。还有生活中的流行词语,我们也要有所了解,运用到文中,可以使文章更具时代特点。如“他的动作简直帅呆了!”“帅呆”便是一个新词,如果在此处用上“很帅”那诙谐惊赞之感便荡然无存了。
三、课外读物再提升
有了前面的积累做基础,想必大家已经具备较为丰厚的语言功底了,不过要想进一步完善写作语言,掌握更多的词句,还要依靠一些课外读物。读诗文,我们可以掌握一些古典名句。了解诗句大意,并在脑中进行归类,是表达思乡,赞叹友情,抒发爱国,还是爱景物,赞四季,叹自然等等。这样写作时,自然地加入,可以增添文学底蕴。如写雪景时,为了表达雪来得突然,落得美丽,且绘出雪洁白晶莹的特点,就可以用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读散文,我们要揣摩作者如何使文章语言精致优美,生动形象,分析词句的妙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摘录一些有特色的语句,着重反复品味。记得曾经在《听雨》一文中看到这样一段描写春雨的语句:“大地是一张好大的宣纸,春雨是一支饱蘸了绿的笔,只需轻轻一点,那绿便晕开去,晕开去„„伴着雨点落地,禾苗出土的嗞嗞声,一曲清雅的《春江花月夜》便在你的心头响。”看,一读此句,一幅美丽雅致的春雨图便在脑海中徐徐出现,既生动形象,又充满了意境美,难道不值得我们仔细欣赏?时间久了,那些好词好句自然而然便钻入了脑中,待到用时,便会如酵母般发挥着功效。
有了这三步对语言的积累作为底子,写作时再做到用语适宜恰当,并能巧妙化用积累的语言表达技巧,那么,文章的语言一定娴熟自然、优美生动,吸引读者眼球。当然,用语过为穿凿,不注意紧扣文章内容也是不可取的。
浪花二:
巧积累,善运用(高露)
“语言”是作文中最基础的因素,作文好坏大部分由语言体现,由此可见语言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能做到语言优美、生动呢?
首先,语句要通顺,这是基础。如果没有基础做铺垫,语言再想积累提高也只是空中楼阁。其次,语句要规范,用语要准确。平时我们总会遇到改病句、赏析字词的题型,其实这也是在积累语言,通过分析可以明白某个词的表达效果,从而在作文中使用。如鲁迅的《故乡》一文中的“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八岁的侄子宏儿。”这句话中的“飞”就使用得很好,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宏儿天真活泼的特点。我在描写弟弟见爸爸回来的情景时便效仿使用了:“爸爸在门口放下手中的袋子,从房内便飞出了兴奋的弟弟。”
对于语言,我觉得首先要积累。积累可以是多方面的,除去平时的课本,我们还可看些其他语言精练典雅的文章。各种作文选我觉得挺好,每篇作文下都有评语,由此可以直接了解文章出彩的地方,从而学习。此外,还可以通过杂志、报刊来积累,我平时喜欢看《意林》系列的文章,我觉得自己语言的积累一定有部分源于此。当然,平时的电视新闻中我觉得也有不少可取之处,新闻虽然只是报道事件,但也能有很精彩的词句,每每听到这种好句,我就会眼睛发亮,将它记下来,不管能否用上,这都是对语言的积累。还有,我常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再咀嚼,就像牛羊反刍般,从头至尾读几遍。因为我觉得相比于过去,自己的水平多多少少也提高一点,对于以前看的书,也许有没理解、没注意、没吃透的地方,现在再读几遍,推敲推敲语言技巧,不仅可以弥补曾经的不足,而且再次加深了印象,对于其中的好词好句更能烂熟于心。积累语言是为了运用,那么该怎样运用呢?首先,语言使用地要恰当,当你烘托欢乐气氛时不能写得很伤感,这样词不达意,用上再华美的辞藻都没用。其次,在运用语言时,可以使用结构来辅助,通过条理清晰的结构来运用语言,在重要段落中对人物加以细致、生动的刻画,从而为文章增色。如在我的作文《最炫“五子”风》中“王曦月手握着笔,在空中有规律地绕着圈,眉头紧锁,刘超也不敢怠慢,双眼在棋局上扫射„„”在具体描写王曦月与刘超的“对战”中我进行了细节描写,表现其对战的严肃气氛,从而达到了自己的意图,很好地表现了中心。在写文章时,应该在适当的地方采用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等,以此来使整篇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表达中心。
一篇文章一气呵成后,修改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要多读几遍。此时我会揣摩语句,要不要加点细节描写?这里的一部分要不要删去?这里要不要加个照应的句子?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在修改中解决。有时我也会推敲词语,比较几个字词间哪一个更为恰当。在这一番修改的过程中,我觉得是对自己语言的进一步积累运用。
语言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毕竟一口吃不成胖子,积累是在一点一滴中不断丰富的,今天放粒米,明天捡颗豆,积沙成塔,便慢慢会提高。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作文不是一天写好的,如果只注重辞藻的华丽,堆砌文字,那么还不如写篇真实自然的文章。如果一篇文章是棵大树,那么语言不过是大树上的绿叶,而真情则是树的生命之源,是根,若没有根,再绿的叶也只是一时掩饰,最终还是会干枯凋零。因而,在真情实感下积累、运用、修改语言才是作文王道。
浪花三:
用好语言的小窍门(方宇)
在学习途径如此多的今天,想要为写好作文而积累语言已不是难事。而在写作文时,你是否还是会有满腔热血却无法宣泄出的感觉呢?这便就是你不会用语言了。所以,满肚子的文墨,如何用好是关键。
一、语言要应景
语言使用要应景,就是在相同或不同的环境下营造出自己的最真实最有感触的情感。反之,如果语言使用脱离了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则会使读者不明中心思想,理解偏离你所想要表达的情感。
比如:如果写作背景是与小伙伴在雪天打雪仗,便可以写成:雪精灵舞动着柔软的腰肢在孩子们身边翩翩起舞,为孩子们装饰上清丽晶莹的水晶头饰。而若是在悲伤难过的情况下写雪,则可以写成:四下一片死寂,茫茫的天空中苍白的雪孤零零地散落满地,空气中弥漫着冰冷的气息。若是语言不恰当,则体会不到这种情感。所以语言应景很重要,可以烘托中心,流露情感。
二、语言要独特
想要使文章吸引眼球,得到关注,就要推陈出新,语言独特。
还以写雪为例,这“撒盐空中”不仅是人们常写的,而且不生动,不独特,把雪的纯美写得荡然无存。但“柳絮因风起”却十分新颖独特,生动形象,且具有画面感和朦胧美,这样写,毋庸置疑地打败了干瘪瘪的“撒盐”。
有的时候,为了使文章更吸引人,甚至可以把事物描绘得“血淋淋”的。因为越是“血淋淋”的事物越会让人记忆深刻,这也就是另一种独特。
比如:原来听过一首歌,里面有一句歌词让我记忆犹新:“那一年的情节,像手术拿掉塞在心上的茧。”“心上的茧”夸张的技法,也给人一种“血淋淋”的感觉,但就是因为这个,才让人记忆犹新,独特地让人印象深刻。
三、语言要接地气
我国近代文学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之所以这么著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书中的语言很接地气,京味儿十足。而越接地气儿的语言往往越生动,越鲜活,不像一些中规中矩的文章,让人读来总觉得缺了鲜活的劲儿,不易令人感动。比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写祥子身体“挺脱”、“硬棒”,写刘四是个“放屁崩坑人的人”,而写曹先生家的女佣称赞祥子是“老实巴交”,都是取自北平方言,符合人物个性,也让人读来感受到浓郁的地方色彩,有新鲜劲儿。因此,接地气儿的语言往往对人更有吸引力。
关于如何运用语言,我提出了三点。希望对你运用到实际中去可以有切实的帮助。
第四篇:美术磨课
作为美术组的一名成员,我很有幸参与磨课活动的整个过程。期间,我感触颇深,收获颇多。下面,我谈谈自己对“磨课”活动中的一点感受:
“磨课”,是教师专业发展中“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综合体现,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快速提升。当然,这次活动的成功离不开集体磨课,每次教研活动时,美术组的各位老师对执教老师原始的教学设计进行第一次集体磨课,主要围绕小学美术教学的指导教学理念“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落叶进行美的再创造,制作出形美、奇,色彩丰富的作品”,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重难点的体现,甚至到教学过程各个细节的实施。参加磨课的每位老师都能认真积极地思考教学设计的缺失,向执教老师提出自己的教学修改建议。再接下来,执教老师根据反馈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第一次修改;然后进行第一次试教,所有参与听课的教师都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并从教师、学生、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有意关注。执教教师上完课,大家坐到一起,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在讨论交流中大家的见解相互摩擦,思想相互碰撞,一方面挖掘课堂的亮点,另一方面亮出听课教师的观点和招数,促使上课的老师开拓思路,提升教学水平。
就在这近乎苛刻的反复磨课、反复修改教案和课堂实践过程中,虽然我不是执教者,但作为这次活动的参与者,我同样积极学到了一些有关美的再创造的理论知识,并吸收执教老师的教学经验,内化成自己的教学行为,经历了凤凰涅槃的升华。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说道:“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才能与学生一起领略迷人的教育风光,品味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无限快乐。
许珉
第五篇:中班美术活动设计:花儿朵朵
中班美术活动设计:花儿朵朵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不同的线条和图形表现花朵的造型。
2、通过欣赏图片、迁移原有对花朵的表象经验,进行花朵形态的表现和创造。
3、体验欣赏美、表现美的愉悦,产生对艺术活动的喜爱之情。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花卉;师幼共同收集一些花的图片或照片,布置在班级的墙壁上,丰富幼儿的表象经验;幼儿有对不同线条(弧线、折线等)及不同图形的运用经验;有画花瓶的经验。
2、各色水粉颜料,大小不同的水粉笔,颜料盘,画纸若干,洗笔筒,抹布。
3、季节性的代表花卉,实物花或图片。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一年四季都有花朵开放。你知道都有哪些花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欣赏生活中的花,观察花朵的不同造型。(1)先欣赏单朵花的画面。
教师:这朵花是什么样子?花蕊是什么样子的?花瓣是什么样子?像什么?有几片花瓣?
教师小结:有的花瓣是半圆形的,一片连着一片;有的花瓣最上面是尖尖的,一层一层的。
(2)对比欣赏多朵花的画面。教师:这幅画上的花和前一幅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幅画上的花是什么样子?花蕊是什么样子的?花瓣是什么样子?是不是每个花瓣都能完全看见呢?为什么?有的怎么样?还有的怎么样?
(3)引导幼儿通过教师的提问和自己的观察,进行讨论和交流。要点提示在出示欣赏作品时,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重点讲解一些细节部分,如花瓣、花蕊的形态。
3、通过教师的引导,拓展幼儿的思维。
(1)教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不同造型的花。你喜欢什么样子的花?你准备画几朵花?花瓣和花蕊可以画成什么样子呢?(2)幼儿自由想象,大胆表述。
教师根据幼儿对线条的已有经验进行提示。介绍操作材料,提出任务与要求。
(1)教师:今天我们要用水粉来画花朵,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画;还可以画上花瓶,把花画在花瓶里。
(2)教师:洗笔时轻轻地搅动,洗干净后把笔放在干抹布上蘸一蘸。
5、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延伸
①请幼儿观察自然角中的花卉,对其进行写生。②欣赏大师的作品,尝试运用多种工具、材料作画。
☆区角活动
美术区:用油泥来表现各种花朵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