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数种实例讲解,提升学生审题能力。
二、教学设计:
1、利用多媒体展示训练材料;
2、组织学生参与竞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五则材料三则课堂点拨、讲解,二则课后练习;
三、教学安排:
二课时:第一课时当堂训练,第二课时评讲练习,布置写作训练
四、教学过程:
1、利用多媒体展示近年来高考作文审题失误的比重,以及偏题作文的得分情况,提醒大家着重提升作文审题能力。
解说:作文审题是作文创作的首要环节,许多同学写作水平不低,但审题能力不够强,从而导致在许多大考中写作得分偏低。
2、明确教学目标:今天我们进行作文审题专题训练,其目的为提升学生审题能力。希望通过几节课的训练,我们能够突破作文审题这一瓶颈。
3、明示授课程序:重点训练三则材料,根据要求解答,男女学生竞争,看看男生与女生有多大差距。
4、多媒体展示三则训练材料,激励男女生抢答:
(1)、给标题的作文审题
请以《美丽的错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除诗歌以外,文体自选。不能套作,不得抄袭。★老师提问:请问怎样理解标题的意思?如果写作,你会怎么做?
(2)、给主题的作文审题
请以“读书的苦与乐”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写自己的真实生活,有真情实感;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能套作,不得抄袭不能透露个人地区、学校的相关信息。
★老师提问:请问怎样理解这个主题?文章怎么写?
(3)、给话题的作文审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问一位盲人:“你生活在黑暗之中,觉得痛苦吗?”盲人回答说:“我痛苦什么?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和瘫子相比,我能走路。”一个盲人面对黑暗世界尚且如此,而有些身体健全的人生活中遇到点坎坷却痛苦不堪。可见快乐或痛苦之源往往来自“比”。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感受、认识,以“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比”的范围之内。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老师提问:请拟出能够显示文章主旨的标题,请举例解说。
▲及时评价学生们的回答,引导他们获取正确思路。
▲为了激励他们,将每个回答较好的学生名字写在黑板右侧,称之为“青板留名”。
点评结束,在屏幕上逐一展示老师点拨,并适当解说: ★点拨1::命题作文审题时要紧扣字眼,本题中心词是“错误”,限制语是“美丽”。错误是人人所不乐意发生的,那错误为什么会美丽呢?因为错误所产生的结局是美丽的!所以选材要围绕结局的美丽来写。
★点拨2:主题确定的文章,关键是对主题的理解要正确,同时注意选材上的灵活性。“读书的苦与乐”关键是理解“读书”一词:可以写求学经历的苦与乐;也可以写所读书的内容与读者(自己)产生共鸣,从而品尝到苦与乐。
★点拨3: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求较高,一定要准确理解材料的内在倾向。虽说是话题作文,但由于出现了有明显倾向的材料,所以审题一定要兼顾材料。这则材料最后一句话说“快乐与痛苦之源往往来自„比‟”,而这个“比”又是选准参照物来比的,不是随心所欲地比较;因而材料的主题可以确定为:只有选准参照物,才能比出幸福与快乐来。
4、布置课后练习——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
▲要求:
一、认真审题,明确材料深层含义,确立主题
二、拟出显示文章主旨的作文标题
三、列出写作提纲(既要有框架,又有作文素材)
(4)、给范围的作文审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提示的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年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文章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5)、给材料的作文审题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秋天,一头牛嚼完一把枯草后,眯起眼睛,反刍起来,一脸幸福的样子。一只养尊处优的狗见了,不解地问:“牛大哥,一把枯涩的干草,用得着来回地嚼吗?你这不是吃二遍苦,受二遍罪吗?”
牛微微地睁开眼睛,说:“有些苦,多嚼几遍,就能从苦中嚼出甜来。”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与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说:
材料4的审题提示:要弄清楚材料内容的并列性质,它其实是给出范围的材料。审题时应抓住“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这句话,而这句话的前提是声音。因此我们可以确定本材料的选材范围是“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至于主题可以是父母爱的声音,也可以是亲人的咏叹声,既可以是材料中所提供的,也可以是生活中偶遇的;等等。
材料5的审题提示:最后一句话“有些苦,多嚼几遍,就能从苦中嚼出甜来”是审题的关键,分析理解其中意思可以有两点理解:一这是比喻性材料,二材料谈的是磨难与成功、成长等等的关系。因而我们可以确立其主题——苦难是一种养料、苦难背后是成熟、品尝苦难珍惜眼前等等
第二篇:“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
陈学富
【教学要点】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了解高考作文审题原则。
3、掌握高考作文审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掌握高考作文审题的技巧。【教学方法】讲练议结合 【教学过程】
一、审题方略
考场作文的审题一般从题目(或话题)、材料、提示和要求四个方面人手,重点在于把描写作范围、写作重点,掌握作文限制,找出写作意图和写作的切人点。
方略一:从题目或话题中把握写作的着力点。
高考作文中的题目或话题是对考场作文内容的严格限制。因此,审清题目或话题,就可轻而易举地把握住写作的着力点。
1、如果题目或话题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语,就要搞清这个字或这个词语的含义以及它所涉及的范围。
如2005年北京卷作文题:以<说“安”)为题写一篇作文,“说”表明让写的是议论文体,“安”的范围很广,如“安定„‘安分”“安静”“安宁”安逸”“安谴”“安乐”“安全”“平安”„„在众多的带“安”的词语中,选出一个自己有话可说的词语,进行分析议论,这就是写作的着力点。
又如:2005年重庆高考作文·自嘲”,其含义是自己嘲笑自己,写作范围只能是自己,而不是他人,是对自身缺点和自身不利处境的富有智慧和幽默感的认识,这就是文章的着力点。
2、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偏正词组,除搞清中心词的含义外,还要注意其限制成分所限制的内容,而且限制词就是写作的着力点。
如2005年山东试题<双赢的智慧),它的着力点不在“智慧”上,而在“双赢”上。所谓”双赢”,就是双方互相主动帮助他人、互相受益的事情。
3、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或几个并列概念,那么辨明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写作的着力点。
如2005年全国卷Ⅱ以《位置与价值》为题写一篇作文,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关系: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价值,如对自己缺乏认识,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就很难实现自己的价值。明白了这种关系,也就知道了写作的着力点。
4、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动宾(动补)词组或一个句子,着力点在动词(或谓语)上。
如2005年天津卷作文题:(留给明天),“留”就是文章的着力点,到底留什么给明天呢?放飞的理想,可以写许多内容。又如2005年辽宁卷作文题:《今年花胜去年红)着力点在“胜”上,可以运用对比方法写出生活的今胜昔,事物的新胜旧,人物的坏转好。
5、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问句,着力点在疑问词上。
如”历史岂容篡改”着力点就在“岂”上,从这一“岂”字上,我们就可知道,对“篡改历史”的行径应持坚决反对和彻底批判态度。
6、如果试题是一个不完整结构,着力点就在省略部分上。
如“假如给我„„„”究竟给我什么,这是考虑的重点。从“假如”来看,应是现实生活中还未实现,只是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至于这个东西是什么,我们就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填补。比如给我“一双慧眼”,就可写用它来辨别真伪优劣、区分好坏敌友,以整治不法之徒;维护人民和国家利益等。
方略二:从材料上把握试题隐含的信息点。
作文的材料不仅具有引出话题(或题目)、阐释话题(或题目)的作用,而且它还具有提示写作的功效。因此在写作前,一定要搞清材料写的是什么,隐含着什么信息,这样才能摘清内容上的限制。
1、故事性材料。不管是历史故事、现实新闻、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写作的隐含信息就在故事的寓意中。因此写作前必须读懂故事,理解其寓意,然后根据其寓意,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
2005年山东卷作文题:
皇帝要建宫殿,召集百匠。木匠和石匠暗中竞争,木匠责备小徒弟,小徒弟心中不平,将木匠的尺于弄短了一截,用短的尺子量过的木拄就做短了,可木拄等材料都是进贡的木材,非常珍贵,木匠和徒弟都面临杀头的局面。在焦急中,石匠想了办法,在石柱上加了一块东西,石柱凸起一决,将局面挽救。木匠和徒弟不但得以保存性命,并且石匠的这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沿袭下来。
这则材料说的是石匠在木匠面临杀头的时候,果断地采取措施,给木匠以帮助,不仅救了木匠,也使自己的建筑形成了新的风格,得以流传。其寓意就是:给别人以帮助,自己也受益,双方都可得到好处。
2、话语性材料。即所给材料是一句或一段话,让考生根据话语进行写作。一般来说,其隐含点就在这句话或这段话的指向上。
2005年湖北卷作文题的材料是: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平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改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平其外,故有高致。以上是王国堆(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
根据材料谈谈对人生、事物的看法。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这个命题是一个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关系型话题作文,要搞清写作的指向,必须理解这则材料写的大致意思:诗人要写好诗歌,对宇宙、人生必须深入其中,又要跳出其外。很明显,命题者的用意是让学生用王国维的创作态度“入内出外”来看人生、看事物。即对人生、事物既要深入其中实践、体验、研究,又要跳出其外客观观察、分析、评价;既认清现实,同时又不屈从命运;既继承传统,同时又有所创新;既给以自由,同时又正确引导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方向。
3、多则材料。如果所给的是几则材料,则需要将几则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概括出其中隐含的信息点。
2005年上海卷作文题: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干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都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这是—个十分贴近中学生生活的话题。看武侠小说,唱流行歌曲,钟爱卡通、音像制品、韩剧,把古典音乐当非音乐旋律,喜欢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这是每个中学生都曾有过的经历。然而每种文化的流行对中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各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审视以上相同点,以辩证的观点分析其现象、原因、影响优劣,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这就是材料隐含的信息点。
4、想象性材料。就是考题为学生提供想象性材料,点出想象性范围,让考生根据提供的想象性材料和范围,创造新的形象,表达新的思想。此类作文的隐含点是在材料的触发点上。
1999年高考试题:
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有些国外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储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也随着转移。当然,人的记忆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写一篇文章。
这则材料提供的想象的基点是:记忆移植已经具备了成功的可能性,那么考生在写作时应对人的记忆可以移植持支持、肯定态度,至于移植后产生的效果则可以进行大胆的想象。既可以写移植后的好处多多,也可以写移植后引起的负面效应。
5、图画性材料。即所给材料是一幅或几幅图画,让考生根据图画作文。对这类试题,其隐含点就在画意上。只有读懂画意,才能找出写作的方向。因此面对画面,考生要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和画外语言提示,把画面内容与画外提示语结合起来,考虑其寓意所在。
2005年福建考题:
画面内容是两个圆,一个规范,一个多角,规范圆的提示是“我规范,我稳定,我周长短,面积大„„”,多角圆的提示是“我新颖,我多变,我周长长,面积小„„”,把图和提示结合起来,可以明显看出,这幅图要反映的意思是:“规范”与“新颖”,“稳定”与“多变”,两种状态各有优点与不足。由此我们联想到社会现实,可以找出许多信息点。如:1.世上万物各有长短;2.人生既要稳定又要灵活;3.圆是核心,万变不离其宗;4.圆滑与棱角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等等。
方略三:从命题提示中把握写作的关键点。
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一般在材料之后都有一段关于写作的提示,这段提示对打开思路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认真阅读命题提示,则可帮助我们打开写作的思路。找出写文章的关键点。
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作文材料下面的提示是这样: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请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写一篇丈章。
这段解说规定写作内容的关键点是现实生活中与寓言类似或相反的事例,这就告诉考生既可以写现实生活中类似“智子疑邻”的情况,也可以写现实生活中与“智子疑邻”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这就提示考生写作的重点是在辨明二者的关系上,只要搞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写作就找到了关键点。
方略四:从命题要求中把握形式上的限制点。
试题要求是对考试作文形式的限制。把握住考试要求,可从标题、立意、文体、字数上达到命题人要求的标准。
2005年重庆高考作文的要求是:
1.以<筷子)为题,写一篇两百字以上的说明文。2.题目(自嘲),写一篇除诗歌以外的任何文体600字以上的文章。
这个要求规定了写作的文体和字数,(筷子)一文只能写成说明文,200字以上;(自嘲)一文不能写成诗歌,其他文体均可,字数600宇以上。
2005年全国卷(河南等地)作文的要求是:
以“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为话题写一篇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且不少于800宇的作文。
这则要求中的“三自”,是话题作文的共同特点,指明话题作文在立意、文体、题目上是开放性的。它告诉考生,只要围绕话题,可根据要表达的内容自己来确定中心,自己拟定题目。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还可写成散文、小说,编织故事、剧本,甚至可以写成诗歌,但有一点是限制的,即字数只能在800字以上。凡立意与话题不合,文体写的“四不像”,没写题目,字数不足800字者,均不符合试题要求。
二、审题易误点
1、不解题意,仓促下笔。
2、不懂材料,胡乱引申。
3、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不看要求,超出范围。
三、名题点拨 1、2005年上海春季招生考题
心是一扇无形的门,有的人紧紧关闭,有的人半虚半掩,有的人全然敞开,于是心灵世界就有了不同的色彩,人生的舞台上便演绎出各不相同的故事。
请你结合白己的感受,写一篇1000宇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日自拟。
点拨:上海市春季招生这道作文考题,与往年不同的是:只有材料,没有明确的话题,只是让谈感受,审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这则材料写了“心”的三种状态,提示了三种状态下出现的不同结果,其中隐含的信息是“我们对人要敞开心扉,不能封闭,不能半虚半掩,这样才能与人心心相印,演绎出快乐的人生”。2、2005年北京一黄冈高考冲刺预测试卷一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跳水皇后伏明霞站在跳板上微微一闭眼,平静一下心态,然后往下一跳。那优美的姿态,那微小的水花,那高超的技术,赢得了阵阵掌声,、然而这一切发生在几秒钟的时间内,瞬间的美丽也许更震撼人的心灵。生活中存在许多类似的情况,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你经历过吗?你看到过吗?你感受过吗? 请以“美丽的瞬间”话题写一篇文章 点拨:“瞬间”的含义是指时间短暂,它可能是几秒钟,也可能是几个小时,可能是一次擦肩而过,也可能是一次会面,一次短暂的遭遇,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美丽”这个词的限制范围较广,凡是可以让人留恋和回味的,引起人愉悦情怀的人,事、物等都属于美丽的范畴。此文让写的内容应是让人留恋回味的短暂的一次会面、遭遇和场面等。3、2005年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练习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景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来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固„„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请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点拨:从材料来看,材料中列举的几个事例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自然环境中得到了精神和心灵的安慰,很明显,是让写人在自然中的感受,话题“自然与心灵”是一个并列概念,文章的重点应放在阐述“自然”与“心灵”的关系上。
四、作文审题训练
读下面一则寓言,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篇议论文。
有个赵国人要卖掉一匹骏马,在集市上站了三天,却无人问津。他要求伯乐到集市上绕马看一看,离开时再回头瞧一瞧。伯乐这样做了,马价一下子提高了十倍。
[写作导引] 审读此题需要理清事件或现象的参与者,清理影响事件或现象的参与因素,要特别注意挖掘议论对象的隐蕴信息。例如,言其“骏马”并无明其为“千里马”,伯乐也不曾说三道四等。文中对“赵国人”也没有感情倾向的暗示,我们可以肯定,可以否定。隐蕴信息开发,给多角度立论以启发,往往决定着文章的广度和深度。略举几个角度,阐述写作此题的立意方向。
①卖马人自己卖不掉马,转而邀请伯乐,说明:善于利用外在条件/善于借助有效的帮助是成功者的诀窍之一。
②卖马人在商品经济市场中迎合消费者追求“名牌”的心理,是识时务者。可选立论方向为:识时务者为俊杰。
③卖马人邀请伯乐“出山”,是一种起用人才之举,也是一种“广告”意识,可立论:任用人才/提倡商品“包装”。
④只因伯乐“虚晃一枪”便“马价十倍”,可见买马人盲目崇拜名人,也可见买马人判断马的标准不当,只追求“名牌效应”。
⑤伯乐走马观花式的“相”马,原因是——见利忘义,暗箱操作?无论如何总是一种对人对己不负责任的态度:请专家慎行。
⑥由伯乐和骏马之间的关系可知:才能十机遇=成功。
⑦就全文看可否谈经商的规则,并引申论证竞争社会的游戏规则。
第三篇: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备课时间:2011年8月 上课时间:2011年9月 课型:复习课
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审题的步骤。
2、通过一些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审题。
3、多思多想才会真正的打开思路。
课时安排:二课时 授课过程:
导入:由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审题问题:《我们的青春风采》导入,可见,作文审题在写作中至关重要,它决定着我们写作的成败,那么,如何能够快速的把握作文要求,准确地完成作文呢?下面我们就共同来探讨一下。作文审题步骤:
一、审题目
(一)找题眼
1、我学会了感恩
2、温暖的时刻
3、尝试
提示:何谓题眼?题眼就是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现感情色彩的词语。请同学们找一下这组题的题眼,再看一下它有没有规律可循?
教师点评:文章的题眼往往是句中的动词,短语中的修饰语,或者是这个词本身,题眼是文章写作的重点,所以,写作前我们应该先找出题目的题眼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文章的重点。
二)明限制语
1、十六岁的天空
2、我家的钟点工
3、×××你误会了我
点评:限制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和主题等,这是“中考”作文命题的规律之一,所以,限制性的词语往往是文章的写作范围。同学们只有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下笔千言不走题”,否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个失误,你能说不是致命的吗?
(三)思隐含义
1、成长
2、又见枝头吐新芽
3、风景这边独好
点评:当遇到这类题目时,我们只有弄清了其中的隐含义,使实意(字面义)与虚意(隐含义)相结合,并侧重于隐含义,才能写出有深意的文章。
小结:审作文题目时,我们应该仔细审视题目,找准它的题眼,明确它的限制语,深入地思考它的隐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文章的侧重点,使写出的文章条理清楚,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二、审导语 文题一:
生活中笑声与我们相伴。在笑声中,友情在加深,学业在长进,困难被克服,隔阂被消除„„。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选一个有意义的侧面,以“笑声”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要有场面描写。文题二:
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的经历是难以忘怀的,例如习惯养成、难题探究、同伴合作、社会实践„„这些丰富的经历,使我们有了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获得了成长。
请你以“我懂得了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大胆想象,讲述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文题
三、日历是生活忠实的记录,我们的每一天都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日历具有生命感,当你翻过一页时,你是否已将难忘的昨日珍藏于你的生命中?当你翻过一页时,你是否明白鲜活的今日需要你去填补?当你翻过一页时,你是否意识到,美好的明日等待着你去创造?让我们伴随“日历”将人生岁月谱写成永存的诗篇。请以“日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题四: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杨柳自有杨柳的洒脱,青松自有青松的壮美。生于世界上,存于宇宙间,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每个生命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辉、展示着无限的魅力。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字数在600字左右;文中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提示:
小结: 不论是什么体裁,导语其实就是我们写作文的一个引子,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给我们一个情境,引起我们的联想;拓展我们的写作思路;在写作内容上给我们一些具体要求,在行文时只要我们认真读,仔细领会,就一定能明确写作的范围,把握住写作的内容及其重点,就一定会为我们写出成功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审要求
题目一:我在父母心目中
要求:通过记叙两三件具体的事情,表现家长对你的期望,以及教育的方式方法;运用 夹叙夹议的写法,点明其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表明自己的看法。字数600左右。题目二: 忘不了您的教诲
要求: ①“您”必须是长辈或老师。如果涉及学校名、老师和自己的姓名,一律分别用刘 老师、王斌、红星中学来代替,否则扣分。
②要写成记叙文,具体写出一件事来表现中心。
③要有语言和心理描写,还要有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④600字左右。题目三:我有这样一个好。
要求: ① 在题目的横线上写一个自己要写的人(例如:妈妈、老师、叔叔、伙伴、邻 居等),构成自己的作文题目。②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③600字左右。
小结:文题的要求中交代了行文时应注意书写、字数、体裁、保密、内容的具体要求等,我们对这些要求只有服从、遵循,才能使我们写出的文章符合要求,进而得到高分。
四、小试牛刀
1、林语堂说:“我爱春天,但她太年轻。我爱夏天,但她太气傲。所以我最爱秋天,因为秋天的叶子的颜色金黄,成熟,丰富。”作者通过这种形象的说法,表明了他那个年龄阶段的人对生活的看法,那么,作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你有着怎样的人生感悟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的季节我作主》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2、我们都曾路过许多地方,如商店、市场、田垄、公园、运动场、图书室„„等等,我们也一定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的。请以“我从
走过”为题,先将题目填写完整,然后写一篇有叙有议的文章,以叙为主。
3、据说,新加坡旅游局的一位官员在向总理李光耀汇报工作时说:“我们没有什么旅游资源,只有阳光。李光耀说:给你阳光就够了,你还要什么? 旅游局官员领悟到话中的深刻内涵,制订了“阳光计划”。他们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加大了人文资源的开发力度。“阳光计划”的实施,使新加坡迅速发展成为环优美、文明程度很高、享有“花园城市”美誉的旅游胜地。
材料告诉我们:只要充分认识并合理利用身边的条件,就能获得成功。材料还告诉我们:阳光既是自然资源,又是文明的象征,它象征关怀、象征温情,象征奉献„„
请你以“阳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给材料可用可不用,但所写内容必须在范围之内。题目自拟,文体不限。600字左右(若写诗歌不得少于20行)。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作文“我也在努力着”。
七、板书设计:
找文眼
审题目
明限制语
思隐含义 审题方法
审导语:立意角度、写作范围、背景、情感基调等
审要求:书写要求、字数、体裁、内容的具体要求等
八、课后反思:
学生作文成败的关键是审题,弄不清楚要求写什么样的作文是写不出高水平的作文的,笔者试图教给学生一条简洁适用的审题之路,为此做了一些探索和总结,从审题目、审导语、审要求三个方面把握写作的限制和要求,这不是什么新的发明创造,这是事物运动状况的本来面目。审题的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在快迅审题过程中,人们的思维活动不可能慢条斯理,不可能按部就班,不可能一一分解得那么细地来考虑,而往往快速地从整体作审视的。所以我所采用的方法较为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便于学生掌握和操作。
但在教案设计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感兴趣的材料的搜集和整理,没有很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课堂气氛没有预想的好。
第四篇:“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编号:
课型:作文指导课
主备人:袁颖
时间:
月
日
“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教学要点】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了解作文审题原则。
3、掌握作文审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掌握高考作文审题的技巧。【教学方法】讲练议结合 【教学过程】
一、审题方略
考场作文的审题一般从题目(或话题)、材料、提示和要求四个方面人手,重点在于把描写作范围、写作重点,掌握作文限制,找出写作意图和写作的切人点。
方略一:从题目或话题中把握写作的着力点。
作文中的题目或话题是对考场作文内容的严格限制。因此,审清题目或话题,就可轻而易举地把握住写作的着力点。
1、如果题目或话题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语,就要搞清这个字或这个词语的含义以及它所涉及的范围。
2、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偏正词组,除搞清中心词的含义外,还要注意其限制成分所限制的内容,而且限制词就是写作的着力点。
如2005年山东试题<双赢的智慧),它的着力点不在“智慧”上,而在“双赢”上。所谓”双赢”,就是双方互相主动帮助他人、互相受益的事情。
3、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或几个并列概念,那么辨明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写作的着力点。
如2005年全国卷Ⅱ以《位置与价值》为题写一篇作文,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关系: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价值,如对自己缺乏认识,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就很难实现自己的价值。明白了这种关系,也就知道了写作的着力点。
4、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动宾(动补)词组或一个句子,着力点在动词(或谓语)上。
如2005年天津卷作文题:(留给明天),“留”就是文章的着力点,到底留什么给明天呢?放飞的理想,可以写许多内容。又如2005年辽宁卷作文题:《今年花胜去年红)着力点在“胜”上,可以运用对比方法写出生活的今胜昔,事物的新胜旧,人物的坏转好。
5、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问句,着力点在疑问词上。
如”历史岂容篡改”着力点就在“岂”上,从这一“岂”字上,我们就可知道,对“篡改历史”的行径应持坚决反对和彻底批判态度。
6、如果试题是一个不完整结构,着力点就在省略部分上。
如“假如给我„„„”究竟给我什么,这是考虑的重点。从“假如”来看,应是现实生活中还未实现,只是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至于这个东西是什么,我们就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填补。比如给我“一双慧眼”,就可写用它来辨别真伪优劣、区分好坏敌友,以整治不法之徒;维护人民和国家利益等。
方略二:从材料上把握试题隐含的信息点。
作文的材料不仅具有引出话题(或题目)、阐释话题(或题目)的作用,而且它还具有提示写作的功效。因此在写作前,一定要搞清材料写的是什么,隐含着什么信息,这样才能摘清内容上的限制。
1、故事性材料。不管是历史故事、现实新闻、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写作的隐含信息就在故事的寓意中。因此写作前必须读懂故事,理解其寓意,然后根据其寓意,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
2005年山东卷作文题:
皇帝要建宫殿,召集百匠。木匠和石匠暗中竞争,木匠责备小徒弟,小徒弟心中不平,将木匠的尺于弄短了一截,用短的尺子量过的木拄就做短了,可木拄等材料都是进贡的木材,非常珍贵,木匠和徒弟都面临杀头的局面。在焦急中,石匠想了办法,在石柱上加了一块东西,石柱凸起一决,将局面挽救。木匠和徒弟不但得以保存性命,并且石匠的这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沿袭下来。
这则材料说的是石匠在木匠面临杀头的时候,果断地采取措施,给木匠以帮助,不仅救了木匠,也使自己的建筑形成了新的风格,得以流传。其寓意就是:给别人以帮助,自己也受益,双方都可得到好处。
2、话语性材料。即所给材料是一句或一段话,让考生根据话语进行写作。一般来说,其隐含点就在这句话或这段话的指向上。
2005年湖北卷作文题的材料是: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平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改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平其外,故有高致。以上是王国堆(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
根据材料谈谈对人生、事物的看法。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这个命题是一个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关系型话题作文,要搞清写作的指向,必须理解这则材料写的大致意思:诗人要写好诗歌,对宇宙、人生必须深入其中,又要跳出其外。很明显,命题者的用意是让学生用王国维的创作态度“入内出外”来看人生、看事物。即对人生、事物既要深入其中实践、体验、研究,又要跳出其外客观观察、分析、评价;既认清现实,同时又不屈从命运;既继承传统,同时又有所创新;既给以自由,同时又正确引导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方向。
3、多则材料。如果所给的是几则材料,则需要将几则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概括出其中隐含的信息点。
2005年上海卷作文题: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干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都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这是—个十分贴近中学生生活的话题。看武侠小说,唱流行歌曲,钟爱卡通、音像制品、韩剧,把古典音乐当非音乐旋律,喜欢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这是每个中学生都曾有过的经历。然而每种文化的流行对中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各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审视以上相同点,以辩证的观点分析其现象、原因、影响优劣,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这就是材料隐含的信息点。
4、想象性材料。就是考题为学生提供想象性材料,点出想象性范围,让考生根据提供的想象性材料和范围,创造新的形象,表达新的思想。此类作文的隐含点是在材料的触发点上。
1999年高考试题:
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有些国外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储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也随着转移。当然,人的记忆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写一篇文章。
这则材料提供的想象的基点是:记忆移植已经具备了成功的可能性,那么考生在写作时应对人的记忆可以移植持支持、肯定态度,至于移植后产生的效果则可以进行大胆的想象。既可以写移植后的好处多多,也可以写移植后引起的负面效应。
5、图画性材料。即所给材料是一幅或几幅图画,让考生根据图画作文。对这类试题,其隐含点就在画意上。只有读懂画意,才能找出写作的方向。因此面对画面,考生要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和画外语言提示,把画面内容与画外提示语结合起来,考虑其寓意所在。
2005年福建考题:
画面内容是两个圆,一个规范,一个多角,规范圆的提示是“我规范,我稳定,我周长短,面积大„„”,多角圆的提示是“我新颖,我多变,我周长长,面积小„„”,把图和提示结合起来,可以明显看出,这幅图要反映的意思是:“规范”与“新颖”,“稳定”与“多变”,两种状态各有优点与不足。由此我们联想到社会现实,可以找出许多信息点。如:1.世上万物各有长短;2.人生既要稳定又要灵活;3.圆是核心,万变不离其宗;4.圆滑与棱角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等等。
方略三:从命题提示中把握写作的关键点。
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一般在材料之后都有一段关于写作的提示,这段提示对打开思路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认真阅读命题提示,则可帮助我们打开写作的思路。找出写文章的关键点。
方略四:从命题要求中把握形式上的限制点。
试题要求是对考试作文形式的限制。把握住考试要求,可从标题、立意、文体、字数上达到命题人要求的标准。
2005年重庆高考作文的要求是:
1.以<筷子)为题,写一篇两百字以上的说明文。2.题目(自嘲),写一篇除诗歌以外的任何文体600字以上的文章。
这个要求规定了写作的文体和字数,(筷子)一文只能写成说明文,200字以上;(自嘲)一文不能写成诗歌,其他文体均可,字数600宇以上。
2005年全国卷(河南等地)作文的要求是:
以“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为话题写一篇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且不少于800宇的作文。
这则要求中的“三自”,是话题作文的共同特点,指明话题作文在立意、文体、题目上是开放性的。它告诉考生,只要围绕话题,可根据要表达的内容自己来确定中心,自己拟定题目。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还可写成散文、小说,编织故事、剧本,甚至可以写成诗歌,但有一点是限制的,即字数只能在800字以上。凡立意与话题不合,文体写的“四不像”,没写题目,字数不足800字者,均不符合试题要求。
二、审题易误点
1、不解题意,仓促下笔。
2、不懂材料,胡乱引申。
3、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不看要求,超出范围。
四、作文审题训练
读下面一则寓言,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篇议论文。
有个赵国人要卖掉一匹骏马,在集市上站了三天,却无人问津。他要求伯乐到集市上绕马看一看,离开时再回头瞧一瞧。伯乐这样做了,马价一下子提高了十倍。
教后反思:作文审题要指导好学生进行训练,讲究成效,落到实处。
第五篇:作文的审题训练教案
作文指导课:审题训练
教学目的 继续训练审题、构思能力 教学重点 审题、构思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作文题] 生活在集体之中,你一定有过与人合作的经历,如相互切磋学习经验,一起参与科技制作,分工办班级小报,共同夺取球赛胜利等等。在交流中学会学习,品尝快乐;在协作中学会做事,分享成功。请选取你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以“合作”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题解] 这一类题目属于“提示与+全命题”类型,既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又隐含着必要的限制和要求。写好这类作文,必须抓住下列三点:
一、审题:准确把握要求。
题中“请选取你生活中的一段经历”就隐含了两点要求,一是行为主体必须是“你”(文中的“我”),必须是“合作”的双方的一方。如果只是“合作”旁观者,把行为主体全让给别人,那就偏题了。二是所写内容必须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不是想象的饿。如果是写与外星人的合作,就不行了。(如果题目换成“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就可以这样写)。
“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也隐含了两点要求:一是写“合作”之事不能满足与客观的记叙,而应该融入“真切体验”,包含情感体验(如果提示语中的“品尝快乐”)、审美体验、人生感悟(如提示语中的:“分享成功”)等。二是如果写议论文,也应该以“我”的亲身经历和“真切体验”为立论的主要依据。
二、立意:注重“体验”创新。
“体验”能否创新,关系到立意是否深刻。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例如,考生中写“合作”中的尊重人,理解人,善待人,延伸到“合作”中的宽容大度、真诚奉献这些人生感悟,那么你的文章就能避开撞车,闪出创新的色彩。
三、构思:善于“以小见大”。
首先,“以小见大”的“小”不仅指事件的过程之简,更指其内容的指向性和典型性;“小”而寓旨,才能“见大”。例如写篮球比赛中的“合作”,可以只写终场前的两分钟的精彩“合作”把比分了;拉开。只要是事例典型,可议性强,就能“以小见大”,给人以启迪。其次,“见大”要相机引发,自然流畅,“见大”不是牵强附会的说教,而是让感悟的“活水”从“小事”的“源头”自然流出;要给读者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感。
例文(2002年江苏省南通是中考优秀作文)合作
“这次领导来我校检查,大家要好好配合老师,给领导留下好印象„„”就在班主任讲得唾沫横飞之时,校长尾随几位领导走进了教室。
“ 同学们好!”其中的一位领导跟我们打招呼。
“领导好!”我们异口同声地答到。
顿时,班主任喜笑颜开。
“同学们热爱什么?”
“我们热爱学习!”
其实,小A还想说她喜欢绘画,小B还想说他爱踢足球。只是班主任朝我们瞪了一眼,谁也没吱声。校长冲着领导笑得仿佛满脸只剩下牙齿。
“同学们课间喜欢干什么呢?”
“我们课后抓紧复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
“我们课后读文学作品,使自己的灵魂得到过滤和升华。”
“总之,大家是热爱学习的。”班主任来了个小结。
这时,领导、校长、班主任都笑了。我也笑了,只是有点苦苦的味道。
“大家是怎样对待合作这一问题的呢?”这位领导又问到。
同桌碰了碰我的肘部:“老师没问过这个问题,我们没排练过,怎么答呀?”
我笑而不答。
很久,教室里没人吱声。班主任像焉了的茄子,无精打采的,校长的脸上更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我相信大家不是克隆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领导打破沉默。
我心一横:反正 出去了!
“我们不需要如此千篇一律的作答,不需要如此天衣无缝的合作。对话本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需要真诚,需要用心去沟通。事先准备的作答是心灵的封闭的交流;越是“完美”,越是虚伪。我们无须“完美”,只要真诚!“
这时,我已经不在乎班主任的瞪眼。看着他们青灰色的脸,我又笑了。等我回过神来,领导带头为我鼓掌。
“对!这个同学说得太好了!我们需要用灵魂来交流,用真诚来合作!”问话的那位领导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