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学而时习之”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1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学启蒙》“学而时习之”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学启蒙》“学而时习之”教学设计》。

第一篇:《国学启蒙》“学而时习之”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学期《国学启蒙》教学设计

第一课

学而时习之 教学目标

①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③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学而时习之》。

2.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

①范读

②全班齐读

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识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导学

2.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三、朗读、背诵

反复朗读,直到成诵。

第二篇:《国学启蒙》“巧言令色”教学设计

《国学启蒙》教学设计

巧言令色

教学内容: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指导学生朗诵。(因文本短小,故放在小组内合作学习,读准确、通顺即可)

2.小组赛读。

二、理解课文。1.翻译:

孔子说:“花言巧语,谄态悦人,这种人是很少具有‘仁’的。” 2.解读:

朱熹对“巧言令色”的解释比较到位,他说:“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意思是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和表情巧装打扮,掩盖其内心真实情感,专一用此手段来取悦于人。这是阴险狡诈之人。

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巧言,花言巧语;令色,就是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孔子说,这样的人,是很少具有仁心仁德的人,当然也就很少能成为仁者的。

三、体验感悟。

1.上一课,有若说为仁的根本是孝悌。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根本的,或者说是仁的核心。那么,有损仁的根本的是什么呢?孔子说,是巧言令色的人,即花言巧语,时常装出和颜悦色样子的人。

2.孔子的告诫,可以这样理解:做人要真诚,不可巧言令色以成就私己之利。为仁要抓着根本,不断固本厚源,永葆基业常青。同时,又要时刻注意有损根本的枝叶出现,一旦出现,要毫不手软的剪除之。同时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练就火眼金睛,不被巧言令色之徒所迷惑。

3.现实生活中,不乏其例。尤其是手中握有权钱等资源的人,其身边总少不了巧言令色之人。这些人都有自己的私利需要,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会对拥有权钱资源的人,极尽谄媚之能事。如果资源拥有者不能清楚分辨,浑然沉醉其中,被巧言令色之徒所迷惑,就已为自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一旦有变,多年构建的事业大厦,顷刻崩塌,树倒猢狲散。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枚不胜举,可惜可叹的是,这样的剧本总在不断的上演,前赴后继。小则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大则倾城倾国,天禄永终。要做君子之人,不可不慎之。

第三篇:《国学启蒙》“贫而无谄”教学设计

《国学启蒙》教学设计

贫而无谄

教学内容: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句,理解语录的意思并背诵.2.联系自身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指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2.分角色朗读。学生评价。

二、理解文意 1.翻译:

子贡说:“生活贫困却能不阿谀奉承,生活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您觉得怎样?”

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比不上虽贫穷却乐于道德的完善,虽富裕而又讲究礼节的人。”

2.读解:

一个人虽然穷困却不拍马屁,虽然富有却不骄奢淫逸,忘乎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但还没有跳出贫富的界限。如果能够达到生活贫困而乐于道德的完善,生活富裕又讲究礼节,就已经超然于

贫富之外,是另一种境界了。

一、背诵。1.熟读成诵。2.比赛背诵。

第四篇:《国学启蒙》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孝敬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第二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1.熟读一、二课共七句《论语》选句。2.通过自学,理解七句《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这七句《论语》,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简介本书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一、二两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一、二两课《论语》选句,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3.老师范读一遍,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画出朗读的停顿。4.学生根据画出的停顿自由朗读。

5.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 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论语》选句。学习第一课古诗《望岳》、第二课古诗《无题》 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望岳》、《无题》

2、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一、二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望岳》、《无题》 1.读通、读顺 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简介写作背景、作者,重点理解泰山 4.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背诵两首古诗

四、小结

第二单元 仁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课、第四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1.熟读三、四课《论语》选句。

2.通过学习,理解《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一、二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3.老师范读一遍,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画出朗读的停顿。4.学生根据画出的停顿自由朗读。

5.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 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五课、第六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1.熟读五、六课《论语》选句。

2.通过学习,理解本课《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三、四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5.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和停顿,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 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熟读《天净沙•秋思》

2.理解《天净沙•秋思》大意,感受这首小令的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感情。3.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五、六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天净沙•秋思》 1.读通、读顺 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简介写作背景、作者 4.想象情境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5.配乐朗诵

三、背诵《天净沙•秋思》

四、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枫桥夜泊》《寻隐者不遇 》 教学目标

1.熟读《枫桥夜泊》《寻隐者不遇 》

2.理解《枫桥夜泊》《寻隐者不遇 》大意,感受诗的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感情。3.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至六课《论语》选句及《天净沙》

二、学习《枫桥夜泊》《寻隐者不遇 》 1.读通、读顺 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简介《枫桥夜泊》写作背景 4.表演《寻隐者不遇 》 5.配乐朗诵

三、背诵、小结

第三单元 修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七课、第八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1.熟读七、八课《论语》选句。

2.通过学习,理解《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五、六两课《论语》选句

三、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3.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二)读熟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 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九课、第十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1.熟读九、十课《论语》选句。

2.通过学习,理解本课《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七、八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3.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和停顿,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 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如梦令》 教学目标

1.熟读《如梦令》

2.理解《如梦令》大意,感受这首词的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感情。3.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九、十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如梦令》 1.读通、读顺 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简介写作背景、作者 4.想象情境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5.配乐朗诵

三、背诵《如梦令》

四、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竹石》《题临安邸 》 教学目标

1.熟读《竹石》《题临安邸 》。

2.理解《竹石》《题临安邸 》大意,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3.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七至十课《论语》选句及《如梦令》

二、学习《竹石》《题临安邸 》 1.读通、读顺 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简介《题临安邸 》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4.补充郑燮作者的资料,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背诵、小结

第四单元 君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十一课、第十二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1.熟读十一、十二课《论语》选句。2.通过学习,理解《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九、十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3.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二)读熟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 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十三课、第十四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1.熟读第十三课、第十四课《论语》选句。2.通过学习,理解本课《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十一、十二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5.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和停顿,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 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虞美人》 教学目标

1.熟读《虞美人》

2.理解《虞美人》大意,感受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3.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十三、十四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虞美人》 1.读通、读顺 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简介写作背景、作者 4.想象情境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5.配乐朗诵,学唱《虞美人》

三、背诵《虞美人》

四、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乡村四月》《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目标

1.熟读《乡村四月》《芙蓉楼送辛渐》

2.理解《乡村四月》《芙蓉楼送辛渐》大意,感受《乡村四月》所描绘的情景,《芙蓉楼送辛渐》所表达的感情。3.背诵两首古诗。教学过程

一、复习十一至十四课《论语》选句及《虞美人》

二、学习《乡村四月》《芙蓉楼送辛渐》 1.读通、读顺 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简介《芙蓉楼送辛渐》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4.感受《乡村四月》所描绘的情景

三、背诵、小结

第五单元 君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十五课、第十六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1.熟读第十五课、第十六课《论语》选句。2.通过学习,理解《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十三、十四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3.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二)读熟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 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熟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意,感受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复习十五、十六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1.看视频范读 2.读通、读顺 3.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4.简介写作背景、作者 5.想象情境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6.配乐朗诵

三、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望洞庭》大意,感受这首诗比喻的巧妙。3.背诵《望洞庭》。教学过程

一、复习十三至十六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望洞庭》 1.读通、读顺 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体会比喻的巧妙、洞庭湖的美丽。4.配乐朗诵

三、自由背诵《望洞庭》、《念奴娇·赤壁怀古》

四、小结

2013年春季

《国学启蒙》教学设计

姓名:张惠琴 班级: 501班

第五篇:《国学启蒙》“敏于事而慎于言”教学设计

《国学启蒙》教学设计

敏于事而慎于言

教学内容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教学目标

①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③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节课的作业

①背诵《不重则不威》。

②考查句子的翻译及其重点词语的解释。

二、朗读课文。

1.指导学生读通顺,读准确。2.齐读、指名读、分组赛读。

三、学习体验 1.理解文意:

君子不求吃得饱足,不求住得安逸,勤于做事而言谈谨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2.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四、教师小结

下载《国学启蒙》“学而时习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学启蒙》“学而时习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学启蒙

    幼儿国学启蒙的好处 1.提升幼儿的语言文字素养。 中国古代文明很多都是有文字记载的。通过诵读经典名作,不仅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知晓方方面面的道理,而且可以对小学语文课......

    国学启蒙

    国学启蒙:成就未来之星 国学启蒙:成就未来之星 内容介绍 如今“国学热”可以说是席卷大江南北,男女老少通吃。易中天、于丹风靡全国的同时,各大媒体甚至于政府也来共品“国学热......

    《国学启蒙》“为仁之本”教学设计[推荐]

    《国学启蒙》教学设计 为仁之本 教学内容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

    国学启蒙教学流程(一年级)

    国学启蒙教学流程 Part 1 40分钟 一.课前环节: 1.几案洁(整理桌面,只留下相关学生用具) 2.正班长喊上课 二.热身环节: 1.表扬小组表现 三.新授环节: 1.老师引入本节课的课......

    国学启蒙教案

    1、《笠翁对韵》教案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培养对国学的喜爱。初步了解《笠翁对韵》的内涵及其朗朗上口的感觉。学会背诵经典内容。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

    国学启蒙教材

    三字经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昔孟母 窦燕山 养不教 子不学 玉不琢 为人子 香九龄 融四岁 首孝弟 一而十 择邻处 有义方 父之过 非所宜......

    国学启蒙读后感

    从孟母三迁浅谈营造学习氛围的重要性 陈永强 《三字经》云:“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在儿童的启蒙教育阶段,如此如教育性的故事在小学......

    四年级国学启蒙

    一、唐诗 (一)南园十三首(其一) 一、教学目标: 1、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通过本单原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唐诗的一些著名的的诗人及唐诗的基本形式与特点等,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名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