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我执教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眼睛”主题单元的第三篇主体课文――《永生的眼睛》。
眼睛,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是传递情感的关键途径,更有人称它为心灵的窗户。本单元以“眼睛”为题,共有三篇主体课文,第一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介绍的是穷困山区渴望读书的眼睛感动世人的故事;第二篇《我只看见你的眼睛》讴歌的是“非典”时期乐于奉献,坚持在最危险区域的白衣战士;而本篇《永生的眼睛》则讲述了琳达一家人先后三次捐献角膜的故事,颂扬了琳达一家人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大爱”精神。三篇文章相互支撑,形成了一道真、善、美的风景线。
本册书第一单元的“金钥匙”是指导学生通过突出重点词语、重点句子来练习有感情朗读,第三至第六单元的“金钥匙”是关于自读学习的指导。其中,第三单元的“金钥匙”是指导学生要善于提出问题,第四单元的“金钥匙”是指导学生要联系上下文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第五单元的“金钥匙”是教会学生如何做批注笔记,本单元则是重点提醒学生批注笔记的语言应简明扼要。在本课的学习中,应该综合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朗读和阅读方法进行学习。
本单元语文天地中的“初显身手”是通过活动感悟盲人的痛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在第一课时或课前进行。相同的,复习第一单元的《语言的魅力》也可帮助学生体会盲人的痛苦。
二、说学情
1.学生基础、思维水平分析
多数学生经过近四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阅读学习的方法:能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通过勾画批注笔记、讨论等形式基本上能自行解答提出的问题,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尤其是经过前几个单元的专门训练,批注笔记能力有了一个全方位的提高,能够更好地潜心进行阅读体验。
2.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于失去亲人的痛苦缺少体验,对捐献角膜这个事情更是陌生,要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显得困难。但是三、四年级多篇动人的文章《一只小鸟》《平分生命》等,已经帮助学生领悟到情感充沛文章的学习方法――体验。
3.学习方式的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直观的知识更有敏锐的学习感受,爱思考、爱提问,渴望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并愿意积极参与情景和合作的学习过程。
三、说目标
本课的学生应始终应通过各种阅读手段体验人物内心,感受人物情感放在首位。
在课堂上我力图追求语文课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实现生命意义的成长:①让词语活起来。②让课文内容活起来。③让学生的思维情感活起来。
围绕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目标,结合新课标理念、课文特点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第一课时完成了以下学习目标:读准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生词,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琳达一家人先后三次捐献角膜的感人故事,并了解琳达前后的情感态度。
今天呈现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说课。要达成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咀嚼文字、联系生活,设身处地地走进琳达内心世界
通过对父亲言行的分析体会感受琳达对于捐献角膜的情感变化;品味“永生”的含义;感受每个语言符号都是有形、有声、有情的生命,提高理解词语、文本的能力。
2.在自主学习中,继续练习做批注笔记
标画重点词句,品读词句;通过勾画批注、角色变换体验等方式感受语言的生命活力,提高阅读与鉴赏水平。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人物分析理解,感受人物的心情
达成情感的共鸣,感受琳达一家人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大爱”精神,并带着感受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和感悟“冲、年仅、突如其来、振聋发聩”等关键词句并能通过个性化的朗读方式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确定为抓住关键词句深入人物内心,想象并体会人物的心情,从字里行间感受琳达一家人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大爱”精神,品味“永生”的真正含义。
四、说教法
1.活动式教学法
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阅读学习时间,运用批注笔记的方法深入文本,通过已学阅读方法感受人物内心,激发学生对文本学习理解的兴趣。
2.创情境教学法
运用与文本相关的图片、音乐渲染,让学生切身走进故事,走进人物内心,情感最终得以共鸣。
另外,我还运用了讨论式教学法、层递式教学法、对比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五、说学法
1.内心视像朗读法
边读边创造性地想象出文字中的“画面”,再通过朗读读出“画面”,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在“文―画―话”中提升阅读能力。
2.角色变换体验法
将自己置身于不同的角色,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思角色演角色,实现品悟语言、活化人物的目标。
此外,我还运用了圈点勾画批注法、动态情境呈现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精心设计以琳达情感变化为主线的教学框架,立足体现以下三点:
1.由扶到放,让学生学会阅读
第二板块的学习中梳理出咀嚼文字、联系生活、设身处地三种学习方法,并在最重点的第三板块让学生利用这三种学习方法充分地阅读、思考、批注、交流。
2.有的放矢,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设计
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增加或删减教学环节,使得教学进程更加有效。
3.点到为止,根据学生认知原点确定各环节目标和教学方式
通过分析文本和学生,确定各板块学生的达成度,有的内容需要学生理解并表达,有的板块只需要学生有所体会,有的板块只在师生的共读中有所触动。
基于以上的思考,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成四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整体感知,情感交流
指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生交流初读时的内心感受,并借教师的追问初步明晰这份感受的来源,并相互促进;教师归纳感受,鼓励孩子,并激励孩子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去进一步体会其中的情感。
第二个板块:共同学习,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根据句子体会琳达的内心世界,并指导学生尝试咀嚼文中的具体文字深入体会、朗读,感受琳达当时的愤怒和不理解。随后通过交流和多媒体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回忆和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感受母亲的关爱和温暖,体会琳达失去母亲的无奈和痛苦,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到底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让琳达如此愤怒?”为题,引导学生继续咀嚼文章第一自然段的文字,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充分交流,再次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咀嚼文字,深入体会。
第三个板块:自主学习,情理交融
“学生安静地根据自读要求默读文章4~12自然段,勾画出对琳达的态度产生影响的词句,用学过的学习方法品读文字,把你的理解和感受批注在旁。(运用咀嚼文字、联系生活、设身处地的方法)在学生自学收获汇报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重点关注以下三方面内容:
重点关注①父亲振聋发聩的话,体会其中的“最珍贵”和“有意义”。
(如学生体会到位直接进入重点关注③。)
重点关注②对比父亲和琳达的天壤之别,探讨“为什么我们理解琳达,又觉得父亲说的是对的?”
重点关注③父亲死后琳达与温迪的谈话,体会温迪与琳达的天壤之别。
(如学生体验不到位,回忆课前盲人体验活动和第一单元课文《语言的魅力》)
第四个板块:明示永生,情感升华
声情并茂配乐朗读课文中温迪死后琳达捐献女儿角膜的部分,想方设法地打动学生。在情景创设中进一步感受到琳达的痛苦,反复朗读“你知道什么都看不见是多么痛苦么?”。接着换轻快舒缓的音乐,配乐朗诵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让学生体会生命得以延续的美好,感受帮助到别人的快乐。最后,在交流中真正明示“永生”的含义。
总之,四个板块以情为主线,以生为主体,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实效尊重了每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力求体现语文课的“生命活力”。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简明扼要,从三方面着眼:一是表现单元主题;二是抓住文中主人公琳达的前后情感变化态度体现教学全文的线条主线;三是副板书表现本节课的学生学习方法。
(作者单位 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
阅读课文,品味“骄傲”,传递感动,这是本节课最大的收获!回顾本堂课,做得比较好的环节有。
1.回顾上文,引入资料,揭示课题。
导入:安静是个盲童,热爱生活的她多么希望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背一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心声……——看一看。这样的导入,图文体验,为赞扬琳达一家的非凡行为埋下伏笔。抓住课题,抓住文章灵魂。
2.初读感知,梳理人物,初品感动
根据导语学习要求展开默读,带着问题思考,检查词语,积累词语,梳理文中出现的人物,谈谈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并说说理由。这样的环节对于四年级孩子而言不是难事,也从整体上关照了全文的主线。
3.品味“骄傲”,体会写法,品悟感动
这是主要环节,找出相应句子品读,主要采取了读句、品词、补白、批注等方法,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并再读中体会写法,引导发现文中通过具体细致的人物语言描写,表现丰富的内心世界,将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和情感品悟相融合,培养感悟语言的能力,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4.回扣课题,补充资料,深化感动
充分感受父亲、温迪的美好品质后,理解“永生”的含义,通过板书的梳理,句式的训练,事例的充实,故事结尾的补充,学生的感悟理解,提升认识,深化感动。
第三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第18课永生的眼睛
一、学习目标:、认识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三、解决重难点的措施及方法:
通过读中感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内涵。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2.本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详细地复述课文
(2)简要地复述课文
(3)提示: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
(母亲——→父亲——→女儿)
(4)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作者的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三)再读课文
1.分别指名读“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这三部分内容。
2.自由读课文,分组讨论:为什么写女儿温迪捐献角膜的经过要简略地写?3.指名回答。
(四)深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母亲捐献角膜
(1)默读课文,找出“我”对父亲同意母亲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态度的句子,体会一下当时“我”的态度是怎样的?(不理解)
(2)画出父亲说的话,并出示投影:
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以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① 自由读父亲说的这段话,思考:父亲认为怎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我们的死亡之躯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② 听了父亲的话,“我”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③ 指导背诵这段话。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父亲捐献角膜
(3)自由读课文,画出父亲的心愿。
出示投影:
他愉快地告诉我:“我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①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 体会父亲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愉快)
③ 指导背诵这段话
(2)“我“将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迪,温迪有什么表现?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出示句子: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体现出温迪对外公的敬佩之情。)
(3)父亲也遵照遗愿捐赠了他的角膜,这使温迪有了怎样的认识?
体会最后一句话:
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还有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① 指名读句子
② 自己默读这句话
③ 体会“骄傲”指的是什么?(4)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
3.学习第三部分:女儿温迪捐赠角膜
(1)齐读“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来信的内容”
(2)理解句子,并出示投影:
我那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① 指名读句子
② 结合题目“永生的眼睛”来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
③ 请同学说一说
(3)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内容,老师适时指导
(五)回读课文内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感想: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一定有什么感想吧,请谈一谈。
3.讨论:①说说全文要歌颂的是什么精神?(歌颂了尽自己的一切所能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②那些句子体现了这种精神?
4.指名回答
5.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永生的眼睛
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
(不理解)——→(理解)——→(影响)(“我”的态度)
第四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案
05级现代教育技术班李艳课时 1
一、教材概述
《永生的眼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关爱他人,热爱生命。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二是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生动细致的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由于目前死后捐献器官在中国,大多数人还不可能做到,因此在学习本课应该注意的便是《永生的眼睛》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本篇课文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为下面几课进行一个情感的铺垫,营造一个爱的氛围。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我认为是处于过渡阶段,为什么这么说呢?1——3年级的学生更多是抓生、字、词,他们还不具备完全自己解决生字词的能力;而5、6年级则更多注重课文思想感情的领悟,此时期的学生已初步具备完全决生字词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学会、掌握本课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别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初步感知这种 1
写作方法。
5、对器官捐赠树立正确的观点。
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是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难点为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别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环境及课前准备
1、教学环境为多媒体教室。
2、课前准备则是让学生搜集或查阅一些关于器官捐赠的资料、及预习这篇课文。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盲童图片)问学生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他们是怎么样来感受春天的呢?请同学们也闭上自己的小眼睛自己来感受一下身边的事物?他们能够拥有一双美丽的眼睛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眼睛的课文。
(二)、启发式提问
教师:为什么眼睛会是永生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完成以下教学要求:
1、疏通课文,学习生字词;
2、勾划出你们不理解的字词句;
3、划出你喜欢的字词句或是人物。
(三)、检验、交流
1、教师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请学生起来读(生字和多音字),读完后全班一起读
2、解决学生不懂字、词、句。(在这里的解决方法为学生先解决,解
决不了的老师再来解决。)
教师: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句吗?
3、交流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或是人物并说一说原因。
教师:读完课文后你们有喜欢的句子吗?有喜欢的人物吗?老师也有自己喜欢的句子和人物。
(四)、情感提炼
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派请一个小组长,集体来完成以下要求:
1、感知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什么事。
2、体会课文,让学生以读来感受课文。
在分小组读时让他们分角色来读,琳达、温迪、外公、旁白。
(五)选出段落进行赛读
教师:谁来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按照上一环节的小组进行朗读比赛,胜出的小组进行表扬,没有胜出的小给予鼓励。然后针对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评价,先由学生评再由老师评。
(六)学生说出体会,老师总结。说想说的话
教师:同学们最想对课文中的谁说点什么?或同学们你最欣赏谁?为什么?[出示课件]
教师:同学们,永生的不是眼睛,而是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像温迪一家人。虽然这堂课结束了,但这种无私的爱会长留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它将伴随着我们走完一生。
[在歌曲《爱的奉献》结束]
第五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祁家庙明德小学 王亚龙
教材分析:
《永生的眼睛》是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刻画了两个让人终身难忘的形象: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怀念。结合本单元主题“眼睛”,使学生理解:如果能给失明者带来光明,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这个眼睛将得到永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触动心灵,升华感情,熟悉文章内容。这篇课文安排在本单元第二课,旨在让学生运用第一课中学到的学习方法,又是中段教材的最后一期学习,为高段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设计理念:
整个单元教学以言语表达为主,在进入阅读之前或之后的阶段是学生都围绕主题进行了言语自由表达,在阅读过程中主要也是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的解读,用自己淋漓酣畅的语言,用自己的经验使书面的文本语言内化,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即利用阅读使学生的表达逐步完善,包括思想和语言的积累。
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一步步地品味教材,主动探究,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抓住人物语言进入作品角色,使学生对器官捐献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体会到器官捐献的意义,达到感情的升华,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以学定教,学生的情感体验盲点通过想象说话,资料阅读进行补充,丰盈学生的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中段阅读初步方法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朗读感悟、抓关键句、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本的能力已初步具有。本课就适宜学生迁移运用本单元第一课中所说抓人物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品质,为中段写话人物类文章打下坚实基础。教学目的:
1、认识9个生字,积累四字词语
2、读懂课文,领悟抓住人物语言感悟人物品质的学习方法。
3、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
4、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学习重点:
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学习难点:
领悟父亲的话的含义,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学习抓住人物语言感悟人物品质的学习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音乐片段 写话练习单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入课 激趣导学(3分钟)
1、在上一课《触摸春天》中我们认识了热爱生活的盲姑娘安静,我们多么想送给她一双明亮的眼睛。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一篇关于眼睛的故事。
2、请大家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有怎样的疑问呢?
二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0分钟)
1、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老师相信大家学完课文以后会对“永生”这个词有更深更新的理解。
请看大屏幕,哪位同学愿意来为大家读读阅读提示。(ppt)
1、通过读课文,你会认识哪些新朋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边读边找出你受感动的句子。
2、课文中已经捐献了眼角膜的是谁?面对两次捐赠,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过渡语)让我们打开课文第86页,带着阅读提示中的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感受。
2、刚才读课文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老师考考大家把这些词语能否读正确。
3、通过读课文你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让我们来看这张照片,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是:(琳达),这位是(琳达的爸爸),这个小女孩是(温迪)。(PPT图片)
4、那么这篇课文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归纳总结主要内容的方法)
追问:这篇课文中,已经捐赠眼角膜的是谁?面对每次捐赠,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本环节重点,也是本册的训练重点。在初读环节出示阅读提示是为了给学生明确的思考方向,也帮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写了两次角膜捐献。降低了总结主要内容的难度,又巧妙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
三 研读语言,感悟品质(20分钟)
1、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琳达的童年,去了解她母亲捐赠时的心情。在琳达14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去世了,而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父亲竟然要将母亲身体的一部分捐赠给他人,此时此刻琳达的心情是怎样的了?你能通过默读,快速地找到琳达心情的自然段吗?(PPT展示段落)
追问:谁能理解琳达此时的心情了,请用一个词说说好吗? 你也能像他那样读一读吗?读出琳达难过和伤心的心情。
2、琳达是我们的同龄人,正是在母亲身旁嬉戏、欢笑的时候,可她再也得不到妈妈给她的爱了,如果此时此刻你也是琳达,你也会对父亲怎样的哭喊,让我们一读这两句话。“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PPT)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读懂了琳达的心,琳达是如此地反对捐赠母亲的眼角膜,然后父亲是非常的平静,他对琳达说了怎样的一段话呢?你从父亲的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
3、是的,母亲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是她的眼角膜给黑暗中的人带来了光明,在她人身上得到了延续,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这样的眼睛是永生的。文中写道,父亲说这段话时很平静,他的内心真的很平静吗?
如果,你是琳达的朋友,你想对她说什么?
4、从同学们的话语中老师知道大家已经渐渐明白捐赠的含义,也读懂了父亲的话,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理解和尊敬读读这段话,“一个人„„”
5、很多年过去了,琳达渐渐长大,父亲也老了,然而父亲捐赠器官的心愿一直没有动摇,当琳达把父亲捐赠器官的心愿告诉同样只有14岁的温迪时,她的反应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看课文第9自然段,(PPT)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段话,在这段话中找出带有“骄傲”这个词语的句子。
(追问)读了这3个句子,想想温迪为什么感到骄傲,与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感受。
【设计意图:抓住人物语言感悟人物内心世界是对本单元学习方法的延续,抓住人物的话回环朗读理解课文,一踏三复,上引下联,左叩
右击,在语言环境里品味,内化,读懂骄傲,生成骄傲,让每个学生都为这一幕精彩留下永恒的记忆。】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7分钟)
1、小小的温迪在内心深处有这么深厚的感受。我想同学们肯定也有自己很多的想法,这个故事中,你为谁感到骄傲,因为什么呢?父亲留下的远非一个角膜,还留下了什么?请大家对照大屏幕上的提示,完成手里的写话练习,写下你的感受。(PPT,音乐)
2、同学们的发言都非常的精彩,父亲留下了很多很多,更重要的是他留下了“关爱人”,还有很多同学提到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
资料出示: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而失去光明的患者,其中70%的人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捐赠的角膜奇缺,我国每年仅3000人能实施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等待。为这样的人们,我们能做些什么了?怎样尽到自己微薄的努力呢?
3、同学们建议的发倡议,呼吁自己身边的人去帮助他们,甚至捐献自己的眼角膜,这些想法都非常好。咱们的课文到这里就结束了,但这个感人的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让我们看看故事原本的结尾。(ppt音乐)
4、失去父亲仅仅两周以后,琳达又失去了她的女儿,才华横溢的温迪,这对于她来说,这又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呀?然而此时的琳达已经能够平静地面对这一切了,她签署了温迪的器官捐赠同意书,这对父亲来说是一个多么令他骄傲的女儿,这对女儿温迪来说这又是一个多么令她骄傲、伟大的母亲啊。
5、看完这个结尾,你对咱们的课题有没有更深更新的理解了。(总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通过捐赠,眼角膜可以在他人身上得到延续,他的眼睛永生了,同时琳达一家这种关爱生命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永生了。(板书连线)
(过渡语)其实,像琳达一家人一样感动我们的人还很多,大家一起来读读下面感人的故事。
(总结)亲爱的同学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内心深处的爱是无限的。如果我们的生命因为自己的无私付出而延续下去,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温暖。
【 设计意图:将情感体验内化为言语表达是由读到写,读写结合的最佳方式,在感悟了琳达一家高尚的情操后写下自己的感受更加强化了对课文主题“永生”“奉献”的感受和体验。】
拓展训练
1、课后写一份倡议书,向家长和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板书:
永生的眼睛
↑
捐赠
↓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