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教学设计(模版)

时间:2019-05-12 18:5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儿垂钓教学设计(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儿垂钓教学设计(模版)》。

第一篇:小儿垂钓教学设计(模版)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解放大路小学 李丽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的趣味。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小儿垂钓》。跟着老师书空是个好习惯。“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一横最长。一起读,这首诗的作者我们并不熟悉,谁能根据自己预习时查到的资料介绍一下诗人?同学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看图片(大屏幕出示),长长的钓鱼线垂到河里,所以“钓鱼”也叫“垂钓”。钓过鱼吗?钓鱼是件很有趣的事情,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又别有一番情趣呢!

二、初读探趣。

1.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上两遍,读正确,有不理解的词打上问号。2.谁来读给大家听。不错,生字都读对了,我们一起读一遍。这里的“应”是多音字,谁来给大家讲讲。(屏幕出示)

3.有不理解的词吗?诗读正确了,词语也理解了,那么诗中的趣味有没有读出来呢?再读一遍诗,你一定能看到许多有意思的画面。(板书;趣)同学们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真会读书。

三、细读品趣。

1.其实,要真正体会这首诗的情趣和意境,还需要好好地读一读,抓住诗中的词语好好体会,可以把自己认为有趣传神的词圈画出来。

2.圈画了哪些词语?选择一个最有趣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3.汇报。(学生边说老师边在白板上标注)(1)“蓬头”品出了小孩的淘气、本真、可爱。一个蓬头让人忍俊不禁,真是野味十足!

(2)“草映身”小孩身子小,可以想象垂钓之处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生趣盎然。小孩很会选地方,这里安静,无人打扰,鱼不会受惊,还晒不着自己。太有趣了!(3)“学”非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

同学们从一二两行诗体会出了小儿垂钓的种种乐趣,能把你体会的“趣”读出来吗?感受的兴趣不一样,读出的味道也不一样。

(4)“遥招手”“不应人”“怕”写出了小儿垂钓的有趣心理,他在想什么呢?(板书:遥招手 不应人)这正是儿童独特的心理,多有趣呀,越读越有趣。能读好这两行诗吗?我们一起来读好它!

(5)能把这组有趣的镜头表演出来吗?

刚才我们通过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感受到了小儿垂钓的野趣、乐趣、生趣、情趣。这些便是童趣!(板书:童)

四、吟诗诵趣。

《小儿垂钓》这首诗,短短四行却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稚气可爱的小儿形象。闭上眼睛,(音乐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充满童趣的《小儿垂钓》图。师范读。吟诗是感情丰富的表现,自己也试着吟诵这首诗。大家有了吟诗的味道,谁愿意来试试?推荐一个吧!一起来吟这首诗,能不看屏幕吗?

五、拓展赏趣。

大家沉浸其中的吟着,陶醉在童趣之中。其实古诗中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老师给大家推荐几首,我们来读读。

六、总结明趣。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还读了几首童趣诗,诗人为什么能写出我们儿童的种种童趣所在呢?我想这和他们拥有一颗童心,用不泯的童心去观察着生活有关。冰心奶奶曾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孩子们,你们拥有这世上最宝贵的童真、童趣、童心,永远不要放弃:童心不泯,童趣永在……

教学反思:

《小儿垂钓》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浪漫的神态跃然纸上。是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的勾画出一个天真浪漫的小孩儿的形象,是人感到逼真,亲切。

根据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丰富学生的积累,陶冶爱美情趣。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理解诗句、诗意,体会情感,培养想象能力。

为切实突破这一难点,我主要采用,讨论、观察、诵读体会的教法,指导学生运用边读边想象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古诗。需要用的教具,主要有,配乐录音带,插图投影片,投影机。我在教学中涉及以下方案。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诵读,思考,领会,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能力。所以在预习时,让学生借助拼音把两首诗多读几遍,说说通过预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之处,以利于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字词,如:通过查字典,看插图理解,用揣摩诗句的方法理解,或联系已知解决疑难。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重点指导字词,理解诗句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把学习古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来感知,想象诗句中描写的景象,还要充分利用插图边观察边想象。在初步理解诗句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要求读出节奏、韵脚和感情,边读边想象,进入古诗描绘的意境。最后利用学生画出对诗句的理解,把学生的感知呈现出来。

第二篇:《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

2.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时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往往比较喜欢主动探究问题。

这首诗浅显,借助书面上的画面,学生理解起来不难,因此,重点可放在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培养想象力上。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背诵古诗。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一、谈话导入

在唐朝的众多诗人中,有一位叫胡令能的诗人特别富有传奇色彩。胡令能原本是一个加工镜子和铁器的工匠。有一天,在睡觉的时候,他梦见一个神仙把他的肚子剖开放了本书在里面,醒来以后,他就变得很会做诗了。在他的诗中,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小儿垂钓》是最为有名的。板书课题:《小儿垂钓》。

二、初读古诗,自主识字

1、读古诗,画出不认识的字。

2、课件出示会认字卡片认读。

钓 蓬 稚 侧

莓 苔 招

3、出示会写字的生字卡片。(1)指导写字。(2)认真读,观察字形。(3)重点指导: 垂:中间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

招:右边是“刀”+“口”。(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小儿垂钓》,合作探究

1、默读古诗。

(1)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2)“小儿”指什么人?“垂纶”指什么? “小儿”是指小孩子,也就是诗中所说的“稚子”,幼稚的孩子。这首诗就是描写小孩子学钓鱼的情景。

诗中的“垂纶”,“纶”是垂钓的线,钓鱼时需要把线垂在水中。“学垂纶”,也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齐读第1、2两句。

小孩在河边钓鱼,河边长着莓苔和青草。谁能说说小孩钓鱼坐在河边的样子?(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侧着身子坐在长着莓苔的河边,青草映着他的身影。)3、齐读第3、4句。

(1)当路人向小孩问路时,小孩有没有回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遥招手”,远远地招手。)(2)小孩为什么不作声光招手?(担心说话的声音惊动了鱼儿不上钩,所以不应答路人的问话。“应”,应答。)指点:生动地描写了小孩初学钓鱼的认真和天真可爱。

四、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1、多媒体出示第一句诗的情境图,同学们我带你们看看那个专心致志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

2、仔细看小孩什么样?指名说。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边说边引导学生看图上对应的地方。

4、教师范读第一句。

5、这个小孩多么认真,一动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指名读。师评价:读的好!

6、你们都想读呀?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读出来。自由练读。多种形式读第二句。

7、师生互动表演。(1)创设情境。(2)进入情境。(3)模拟表演。

8、指导读。师生接读。指名读。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五、反复吟诵,诵出味道 1.同学们,让我们看着图读一读这首诗吧。2.读给同桌听。

3.全班展示:指名配乐读、全班配乐齐读。4.古诗新唱(播放录音)。5.课件出示“我会填”,同学们来做。

六、激情总结,拓展升华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位聪明的孩子。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 指名说。如:《所见》、《村居》、《池上》······ 2.读一下这几首诗。

七、布置作业

(1)把这首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2)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第三篇:《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

【现状分析】

“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好古诗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自身修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然而在目前的古诗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为了应付试卷,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多半是:一、解题,二、介绍背景、作者,三、讲解字词,四、交流每句诗意及整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五、要求学生背诵默写。整个过程模式化,更无“趣”迹可求。学生对于古诗学习的兴趣正在慢慢地消逝……

【教材简析】

《小儿垂钓》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那天真烂漫、活泼机灵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淳朴的小孩儿形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2、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3、能够掌握“品字词,想画面”的古诗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赏画入诗——体验情趣

1、儿童一直是诗人心目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儿童的天真无邪、聪明机灵常常打动着诗人的笔触。

瞧、这幅画曾经打动过哪位诗人?(出示,《池上》画面),并写下了一首——(《池上》),我们一起吟诵一番。

2、(出示图画,)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欣赏另一幅画,欣赏完了能告诉我: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吗?

3、师:的确,这是一副意境悠远又栩栩如生的画面。

[设计意图:首先教师引领学生共同赏画,不仅运用了画面的直观效果来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有效地把学生带入到学古诗的情境之中。中间穿插诗句积累。第二、运用图片,配上古筝曲,让学生充分体验其中的情趣所在,再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就更流畅了。]

二、引领学诗——寻找童趣

(一)、解读课题。

过渡: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幅画中的情景打动了我们,曾经也打动了唐代诗人胡令能,情不自禁写下了一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师:注意:垂,字第二横最长;钓,中间是一点。)齐读课题。

知道题目意思吗?

(二)、你了解作者吗?

(三)、初读释疑

过渡:很多同学都掉过鱼吧,钓鱼的确是件很有趣的事,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又别有一番情趣呢!

1、(出示自读要求)不信,就打开课本,自己轻轻地读这首诗。把诗读正确,读流畅。

读准字音是读好诗的基础。来看看这几个难读的字音:

(1)、(课件出示)蓬头、稚子、垂纶、莓苔 、应”,

指名两生读。

(2)、听听这位老师怎么读的,注意字正腔圆。(课件播放录音)

齐读生字,边读边记在心里。

(3)、扫除了字音障碍,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这首诗读流畅了。(指名两生读)齐读。

(4)、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古诗的平仄,韵律,把这首诗读好听了。

[设计意图:“别有一番情趣”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平添了几分学古诗的兴趣。在设置“读准字音”,教师范读这一环节设计时,教师没有当场范读,而是把其他老师的朗读录下来,再进行播放。运用录音播放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有效的帮助学生记忆。]

2、过渡:“诗读百遍,其义自现。”细细地读课文,说一说,你能读懂了哪些词语。(方法提供)可以借助工具书,结合画面,也可以联系上下文,还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知识。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认读并且书写“稚”“蓬”等生字词;有感情诵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范读和指导书写掌握生字词;通过看图记忆尝试诵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儿童的天真形象,品味作者的轻松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儿童的形象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心情以及通过配图尝试诵读诗歌

三、教学方法

看图诵读、教师范读、朗读法、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导入。

同学们,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一切又都是新鲜的,还记得你们初次学习事物的场景吗?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同学积极发言)

同学们都非常积极,你们学习的精神也是旺盛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看这位小朋友,他呀,也是一位正在学习的小孩儿。(板书:小儿垂钓,胡令能)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翻开书本,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

(2)老师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出示“稚”和“蓬”两个字检查读音并强调结构书写。

(3)教师进行范读,并请同学们归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说)

明确:一个学习钓鱼的孩子,向路人遥招手,怕惊吓了鱼儿。

(三)深入研读

(1)诗中极力塑造了一位儿童的形象,我们就来看一看作者塑造了一位什么样的儿童形象。

1.仔细阅读诗歌前两句,同学们圈点勾画出描写儿童外貌的词语,并进行概括。

明确:蓬头——不打扮的自然形象;稚子——天真的孩童(同学举手发言)

2.那儿童的动作又是什么样子的?圈点勾画关键词语。

明确:学——学习的形象;侧坐——隐藏自己(点同学回答)

3.出示书中的配图,进行想象,用词语概括儿童形象。然后同学大生齐读前两句。

明确:这是一位天真、认真、小心、谨慎的儿童形象

(2)我们都能亲切感受到儿童形象跃然纸上,那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大生齐读最后两句诗句。

明确:怕路人惊吓了鱼儿,远远的打招呼给路人,让路人小点声。

(3)那同学们觉得那个字用得好啊?为什么呢?(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教师总结)

明确:“遥”,将儿童小心谨慎的样子十足的展现了出来。

(4)那路人又因为这个而不高兴吗?(没有)那路人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呢?

明确:心情愉悦,而且对孩子还有喜欢的情感。

(5)那位同学能够读出这种感觉,请同学进行朗读,并进行表扬。

(6)在一起大声读课文,然后进行联想想象,结合图片能够诵读诗歌。

明确:最后达成能够初步有感情诵读,借助图片。

(四)拓展延伸

组织诵读比赛。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有关儿童的诗歌,虽然说唐诗很多,但是描写儿童的还是很少的,同学们回去之后,搜集一首描写儿童形象的诗歌,我们下节课做分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整首诗歌的教学中,深刻把握了学生的直观特点,在解决了笔画和结构比较难的生字词后,通过老师范读,进行初次感受,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深刻把握了朗读、诵读、配图诵读的多种方式,能让同学们能够尝试初次在课上进行诵读。另外我也将整首诗歌的重点放在了儿童的形象上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在这方面讲解的比较细致。但是可能是因为课上过多的时间留给朗读和诵读,导致后面的小结比较仓促,使得整个教案头重脚轻,这是值得改进的地方,使得本课教学设计更加完善。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小儿垂钓》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儿形象,使人感到逼真、亲切。

结合本单元反映儿童生活的主题,及学习人物描写方法的要求,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丰富学生的积累,陶冶爱美情操。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往往喜欢主动探究问题。本诗浅显,借助书上的画面和注释,学生理解起来不难,因此,重点可放在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培养想象力上。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到朗读、背诵本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关于乡村儿童生活的诗,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并揭题。

二、简介作者,描述一个与诗有关的故事引生读诗文:

㈠、初读诗文,读后表扬学生中好的学习方法,渗透给学生。

㈡、结合注释,再读诗文,要求边读边想象。

1、说说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情景?并说出根据诗中的哪些词句想象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相关的词句完成诗抄。

其间解决下列问题:

⑴儿童的样子。

⑵“垂纶”的意思,在诗中找出近义词。

⑶儿童专心钓鱼的神态动作。

[说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启发学生自己去诵读、思考、领会,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能力。]

三、表演再现,品读诗句。

师:我们一起让自己想象的画面活起来。

㈠、准备阶段:

1、让学生根据诗文安排环境,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安排?

2、根据诗文安排角色,为他们改变一下形象,选择道具,并根据诗文说出理由,帮助理解古诗。

3、用语言对装扮后的环境、人物进行生动描述,进行语言训练 。

㈡、表演阶段: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

2、在表演中,教师适时穿插询问:

问路人:刚才你一脸焦急,怎么现在面露惊喜?

你看到了什么?能不能吟出一句诗?(生吟第一句。)

问稚子:你远远地摆手是想告诉他什么吗?(板书:暗示、示意)

你为什么不出声和他说呢?

看他走过来你的心情怎样?你觉得这句诗怎样读最能体现你的心情?(生品读第二句诗)

3、学生品读全诗。

㈢、背诵积累。

[说明: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鼓励学生合理地想象,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自主领会到感情,培养观察说话的能力,训练描写人物的方法,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让变得即好玩又有目的性。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脚和情感,进入古诗描绘的境界,感受诗的意境美、语言美。]

四、拓展

师:诗读完了,可是故事结束了吗?此时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根据自己的想象续编故事。

[说明:问题指引了续编的方向,由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充分的观察,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练习。]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情感目标: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能力目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识记本课的生字并知道它们的意思。

2、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

1、导入诗题。

2、理解诗题。

二、理解诗句。

1、朗读全诗。

2、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

3、释词解句。

三、总结练习。

1、指导朗读、背诵。

2、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

3、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1、形近字组词。

钓稚()遥()

钩()准()摇()

2、多音字组词。

3、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五、背诵《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认“垂、蓬、侧、莓、苔”五个生字

2、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咱们从前学过很多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指名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你背的这首诗描写了追黄蝴蝶的孩子,非常有趣。同学们,今天要走进我们课堂的也是古时候的一个小朋友,当时诗人把小孩儿叫作“小儿”、板书:小儿。这个小孩子在做什么呢?

板书垂钓。这儿有一个生字垂,谁会读?多指名几个读,齐读。来,一起读读这个词:垂钓。

你能通过这个词想像出这个小孩儿在做什么吗?(钓鱼)

是的,这首诗就写了小孩子钓鱼的事,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吧!

齐读课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板书:唐胡令能)

他笔下的小朋友是怎样钓鱼的?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先读一读这首诗,认读生字,读准字音,把这首诗多读几遍。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词语,准确朗读

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听见一些同学大声地认读生字,真会学习。

那我们就先来认识认识诗里的生字朋友

垂、蓬、侧、莓、苔

1、认读生字

2、指名读,齐读

3、去掉拼音,齐读,开火车读

4、认读词语

CAI出示:蓬头、稚子、垂纶、莓苔、草映身、招手、不应人

师引导学生读准,读懂,读美!

5、将我们认识的字词朋友放回古诗中,自由地读一读,试着把古诗多读几遍。看看谁能把古诗读得既准确又流利!

6、师范读

让我们赶快走进古诗去看看这个小孩子究竟是怎么学钓鱼的?

三、情境导入,理解品读诗句

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CAI仔细看图,看到了什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用几句话说给同桌听一听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诗人只用了两行诗,十四个字就把这副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板贴在黑板上

指导朗读

这个孩子是怎样坐在河边钓鱼的呢?我们学一学吧!

全班表演侧坐你们侧坐的样子和诗里的孩子一样可爱。这样坐着,多么舒服,多么惬意啊!

孩子侧身坐在绿绿的莓苔上,周围的水草郁郁葱葱,密密层层遮住了他的身体,这就是:草映身!

孩子小小的,水草密密的、高高的,把孩子小小的身体全遮映住了!

指导朗读。

咦,孩子为什么要找一个水草这么茂密的地方钓鱼呢?

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3、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孩子钓了好久,一条鱼也没有钓到。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大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他屏住呼吸,静静等待鱼儿上钩。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来,结合图画,自由读读这两行诗吧(板贴在黑板上)

生答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他招手不回答路人,怕把鱼吓跑了。

师演:正在孩子专心钓鱼等待鱼儿上钩的时候,远远来了一个路人问路,来,我就是这个路人

你们就是钓鱼的稚子!(演):“小朋友,请问你杏花村怎么走啊?”

你们怎么都这样摆手,

不出声回答我啊?|(怕得鱼惊)

原来是“怕得鱼惊”,所以你们“不应人”,所以你们才冲着我“遥招手”。

我问路时,你们心里在说:

(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读这两行吧)

孩子心里还会说?

路人来问路时他远远就招手不回答路人,怕鱼儿受惊了不来上钩。他心里说:别喊了别喊了,别把我的鱼儿惊跑了

小组比赛读

齐读

4、就是这短短的四句诗,把这样一个天真可爱,聪明机灵专心钓鱼的孩子带到了我们面前。想象孩子可爱的样子,让我们把整首诗完整地读一读吧。

大家读得真好,这个同学啊还带着动作在读呢!我们一起来带着动作读一读吧!

5、CAI音乐

清澈河水里,鱼儿自在游,绿绿莓苔旁,孩子静等候。

头发蓬蓬乱,水草绿幽幽,路人来问路,远远急招手。

合着音乐,我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古诗,看谁能把古诗背诵下来。

(把板书摘下)

6、合上书,结合图画,我们自由地把古诗背给同桌听听吧

7、指名背诵。齐背

四、拓展《村晚》

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其实古诗中描绘了不少可爱的儿童形象,例如我们从前学过的《宿新市徐公店》,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宋代诗人雷震写的《村晚》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大家借助拼音自由的.读一读吧。

指名一二,齐读。

描述诗意

五、作业

今天《小儿垂钓》里的稚子陪伴我们度过了快乐的学习时光,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翻开书83页再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一边看一边想想插图和我们学的古诗相比还差点什么?

我们拿起彩笔画一画吧。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学生会认2个生字“纶,莓”,会写2个生字“稚,侧”。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中“稚函”的可爱。

让学生对学习古诗产生兴趣,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古诗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唐诗由于节奏明快,韵感十足,意境幽远成为一颗璀灿的明珠。唐诗中有不少描写少年儿童的诗,请你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一些

《村居》:写了什么季节呢完整说。

《所见》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清明》牧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再写一首有关儿童生活诗

三,教学古诗

(一)读诗,解句

板题:将学生注意“垂”的笔顺。“钓”的右部。

读题:知道了什么猜猜诗所写内容。

打开书,仔细读诗,该怎样读呢

(1)读准确,读出节奏。

(2)读中了解诗句的意思,怎样理解诗句意思引导运用工具书,看插图等方法学习古诗。

生自读,师巡回了解与指导。

反馈:(1)指导读准“稚,侧,纶,莓”的字音,教学“稚,侧”的写法,学生描红。(2)同桌交流诗句意思。(3)质疑问难。(4)指导把古诗读准,读好。

(二)品诗入境

1,只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还不够,应把诗的韵味和意境读出来,这叫品诗。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因为这首诗诗中有画,诗中有声,诗中有事。

2,生自读,想像画面,体会一,二句意韵。

(1)人物特点:蓬头,学垂纶。

(2)人物动作:侧坐,草映身。

(3)周围景物:透过草映身想到了哪些景物

(4)引导由景到人把图画说具体,说的有条理。

(5)质疑:你去钓鱼,你会选择这潮湿,阴暗的莓苔之地吗讨论体会稚子人聪明之处。

3,表演,体会三,四句诗意韵。

(1)就在他专心致志钓鱼的时候“路人借向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听到了什么怎样问从哪个字看出来“遥”。

(2)蓬头稚子是怎么回答的

指生表演,为什么不回答手的动作怎样的有不同看法吗板书“摇,摆”与“招”对比,学生讨论表演,体会“招”用字之精妙。

(3)引导把“招手”后的情景表现出来。

4,现在你对蓬头稚子有了什么印象

(三)吟诵诗悟情

请大家再来读诗,体会斟词酌句的妙处。

自读,指读,范读。

全班齐诵。

熟读成诵。

默写古诗。

四,拓展延伸

胡令能简介,搜集其余三首诗一读。

五,作业

在补充练习上完成《小儿垂钓》的改写。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写本课生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3、借助图画,根据诗句联系生活想象出小孩钓鱼时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

教学重、难点:

1、认写生字。

2、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卡片。

学生:观察人们钓鱼时的动作神态,并把观察所得讲给大家听听。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学案:

1、借助拼音熟读古诗,认写本课生字,试着给生字组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试着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出示图画)你能看出是谁在干什么吗?

(生根据图上内容进行回答)

2、有一位大诗人看到这一情景,颇有感触,写下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

3、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预习交流

1、昨天老师让大家预习了古诗,哪位孩子愿意给大家有感情的诵读一下古诗呢?

(指名读—指名评价)

2、交流生字预习情况。

三、探究展示

1、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注意老师读的节奏。

2、学生自读古诗。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把诗读得通畅,读出诗的一般节奏与韵律。

3、同桌互相听读指正,全班展示评价。

4、用生字卡片做识字游戏,巩固生字。

5、小组内读古诗,图文对照领悟诗意,看看能读懂什么,将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待会提出来。

6、全班交流读懂了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解决。在最疑惑的地方,教师作精当的点拨,相机指导学生结合诗句和图画了解“蓬头”

“垂纶”、“稚子”、“借问”、“不应人”等重难点词语,让学生了解诗意。

7、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

8、采用多种形式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达标检测

1、读一读,再选一个词语造句。

对应 应答 反应 应用题

倒映 映照 放映 映山红

2、背诵古诗。

五、总结拓展

1、你喜欢诗中的这个男孩吗?为什么?

(预设:喜欢,因为他天真可爱。)

2、古代的许多诗歌描述儿童的可爱的形象,写得太好了,我们来读读:

(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袁枚)

⑵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⑶放牧的孩子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宋、雷震《村晚》)

六、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课后审视:

我在这节课整体把握上,是先由实际生活引入(学生钓鱼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内容。通过指名读、齐读,读准字音和读好节奏,为分析古诗做准备。在分析的过程中抓住两个词语“学垂纶”和“怕”,让学生质疑,进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当分析完后,再带着自己的感悟来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并讲述这个小故事,巩固所学知识。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8

【教学理念】

1.“简”出三味

从疏通古诗进行表层解读,到体悟古诗进入中层解读,再到挖掘古诗达到深层次解读,设计既体现古诗学习之“三味”,又把学习的三大目标“球形”融合,所以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步骤:聊字聊诗,聊意聊趣,聊聊趣事诗。三个步骤中简练问题,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效果。

2.“合”出高效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求同存异是整合的关键,从整合入手解读古诗,突破古诗教学的习惯模式。分步解读,则是在整合之间的跨度上,深入感悟意象与情趣。用“总-分-总”的教学模式引出同类“童年趣事诗”的课外拓展。

3.“聊”出轻松

两首古诗都是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诗意通俗易懂,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把感悟诗中意境和体会童真、童趣作为教学的重点。用聊天的方式,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之中学生入情入境,不仅掌握了知识,体会了作者对小孩的喜爱之情,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

3.情感目标:感受乡村孩子的纯真、可爱。

【教学重点】

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聊“字”、聊“诗”。

1.学生自读,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2.朗读古诗,强调:

《池上》“撑、艇、萍”,后鼻韵母读清楚。

《小儿垂钓》“侧”,平舌音,“稚”,翘舌音。“映身、应人”注意押韵。

3.聊字:撑艇萍稚侧

4.聊诗: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再推敲推敲相同中的不同。

【整合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采用发现古诗的相同与不同,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起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

二、品悟诗眼,聊“意”、聊“趣”。

1.自由读诗,聊诗中画面,解决基本诗意。追问中点拨重点词的理解:

《池上》:解、一道

《小儿垂钓》:蓬头、侧坐、莓苔、映身、借问、遥、应

2.深入品悟:猜一猜两个小孩儿各有什么心思。

《池上》

紧张。聊“偷”字。

高兴。拓展《荷花》片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及“莲叶何田田……”诗。)品读:“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小儿垂钓》

聊“遥招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3.把握人物形象:这是两个什么样的小娃?

4、积累两首诗:看画吟诵。

【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小儿垂钓》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招手”之意历来存有异议。我以为,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萌生探究欲望、进而实现自主学习的良好契机。同时感悟古诗,不在于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于诗句的趣味和意味,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意,那份趣。】

三、得益课外,聊聊 “童趣诗”。

1.引导学生积累童年趣事诗。

(1)幼女词 (2)所见 (3)宿新市徐公店

2.出示自选作业。

【为使教学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设计中抓住古诗主题教学的“辐射点”,通过熏陶与体验,理解与感悟,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主题学习中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自由开掘的空间,而最后多元化的作业样式则在于激活学生各富色彩的智慧。】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通过讲解和朗读古诗,使学生感悟古诗大意,能够熟读和背诵古诗。学会本课的7个一类生字和7个二类生字,通过古诗教学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识字教学,使孩子们学会运用部件组合法来识记生字,并且掌握形声字的基本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让学生去贴近自然,感受自然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够感悟古诗大意,学会本课的7个一类生字,理解其字义,会认7个二类字。

教具准备:小孩图、路人图、草图、生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感悟和理解古诗大意,熟读并背诵古诗。

2、学会7个一类生字和7个二类生字;指导书写一类生字。

3、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过一首描写小孩在河边钓鱼时的情景的古诗,谁还记得它的题目?《小儿垂钓》你能试着背诵这首诗吗?

二、练读古诗、背诵古诗。

1、多种方式朗读古诗:学生领读古诗。学生自由练读古诗。

指名读古诗。背诵古诗。

2、让学生在诗中画出一类生字和二类生字,同桌之间读一读。

三、对照书中插画,感悟古诗大意。

1、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涂上画了些什么?

2、通过读诗你读懂了什么?结合诗句说一说。

3、把诗中描绘的情景将给大家听。

四、学习生字。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0

知识分析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接写出山里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诗中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写得自然,毫不雕琢,用通俗的语言,创造了非常清新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境界。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具备自学生字词的能力,有良好的朗读能力,并且能够根据诗句体会诗意,发表自己的想法。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意,想像情景,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结构

时间

活动(程序、合作形式、活动材料、产品、汇报要求)

意图(目的、学习优势应用)

进展状态与对策

任务生成

3. 内容引入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昨天学的古诗吗?小组内背诵,评价。

2、小组展示。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时间:3分钟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复习已学古诗。

对学生进行恰当的鼓励和评价。

第一轮循环:读通全诗

9’

组内活动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

(2)交流预习所得。

时间:5分钟

2、小组交流:请各组1号朗读,其他生评价。齐读。

3、朗读展示,小组内学生谈自己的预习所得。

(二)组间交流

组间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体验。

(1)教师提出汇报规则:

先展示朗读,然后用这样的语言:“我通过预习知道了……,通过小组交流明白了……,我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是……”

(2)小组汇报(小组汇报时组内同学可以补充)

2、下面的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

3、汇报的小组在倾听评价之后可以适当作出解释。

各组汇报完之后,老师引导全班进行讨论评比。

教学目的

1、通过字词学习,朗读练习,为理解诗词做好铺垫。

2、培养学生语感,自学生字词的习惯。

学习优势

1、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到交流,学生由对字词的理解上升到对古诗的整体把握,能整体把握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2、倾听、口语表达、书面表达、合作学习、分析、综合、条理

教师应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谈出自己独特的识记方法。

教师提醒大家的评价方式:尽量用鼓励的语言、先肯定后否定、建议性的评价语气。

如果所有小组都给出正确答案,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第二轮循环:解读诗意

12’

组内活动

1.反复读读这首诗,思考:

①诗歌讲了一件什么事?(即诗歌大意)

②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儿”?从哪里看出来的?

③诗人为什么写“遥招手”,而不是“遥摇手”?从“招手”中你体会到小儿什么样的心理?

2、独立思考。

3、小组内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时间:6分钟

组间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体验。

2、下面的同学认真倾听,提出不同见解。

3、汇报的小组在倾听评价之后可以适当作出解释。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

2、让学生在此从字里行间感悟古诗的含义和意境。

3、熟悉学习优势课型的流程。

学习优势

倾听、口语表达、分析、辨别

尽量让学生多说。

加强朗读指导。

教师注意启发刚才观察到的有创意的同学进行汇报。

如果有同学提出了有争议的看法,教师给予肯定,课下探讨,保证教学进程。

第三轮循环:品味情趣。

10’

组内活动

1、看图,想像当时的情景。

2、组内分配角色,演一演诗歌的后两句。

3、用本组独特的方式将古诗进行展示。(各种方式的读、表演、唱等)

时间:6分钟

组间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体验。

2、下面的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

3、各组汇报完之后,老师引导全班进行讨论评比。

4、练习背诵。

教学目的

1、图文结合,想象诗中意境,领悟童心之美。

2、读中感悟,多种展示方式,尊重学生独特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习优势

倾听、口语表达、表演

深入小组了解学生表演的情况,尤其要提醒学生思考文本框的提示,加演一些“遥招手”之后的情景。

表演之前,一定要让其他小组的同学提建议,表演之后要点评小结。

拓展延伸

6’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是一种多么有趣的情景呀,现在,让我们发挥想像,把这两句改写一段文字吧。请大家完成“检测反馈”。

检测反馈

先解释带点的词,再回忆刚才表演的场景,并发挥想像,把下面的诗句改写成一段文字。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概括能力;反思能力回顾本课知识。

熟悉学习优势课型的流程。

学习优势

对知识做总体回顾需要综合型的学习优势。

回顾本课的流程需要序列加工。

了解学生改写的情况,作适当的指导。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钓、蓬、稚、侧、莓、苔、招、萧、促、篱”,会写“垂、客、借、落、挑、应”。

(二)、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指导学生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时间

四、教学过程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小儿垂钓》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悲欢离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富有童趣的古诗。

(学生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2、释题:

教师: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你搜集到关于诗人的哪些资料?(师生交流,介绍诗人:胡令能,唐代诗人,早年曾是一个手工匠。年轻时背着工具箱从事磨镜、修钉门锁等手工。人称“胡钉铰”,诗却写得很好。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被称为“胡钉铰诗”,后隐居莆田,他留下的诗传送至今仅剩四首。)

(本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即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通过了解胡令能的经历,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认写生字

1、师示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猜一猜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课文的插图入手,即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也有助于下一步学习诗句。)

2、自由读诗句,用笔画出不会读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3、出示生字:钓、蓬、稚、侧、莓、苔、招

多种方式认识生字:

(1)自由大声读.

(2)给字组词,开火车组词领读。

( 3 )说一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比如:加减识字法、联想识字法、形声结合识汉字。

(4)书空“垂、借、应”,描红并且练习写一遍。

垂:注意该字的笔顺,看准哪一横最长再写。

(本部分设计得翔实,充分体现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设计意图。)

(三)、再读诗句,感悟诗意

1.同桌合作读诗句,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读;找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流利。

3.交流理解:你读懂了哪些字词?还有哪些字词不明白。

4.全班交流通过小组学习或查工具书,师生共同交流理解不懂的字词。

侧坐:身体歪斜着坐。

莓苔:莓,指某些果实很小,聚生在球形花托上的植物。苔:苔藓,生长在阴湿地方,呈墨绿色。莓苔泛指生长在河边的草丛。

映:诗中指遮蔽。

遥:远远地。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环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5、解决重点问题,理解全诗内容

(1)这首诗描写了小孩儿的哪些方面?(描写了小孩儿的样子和钓鱼时的姿势)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儿?(天真可爱,做事情十分认真、专心)

6、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内容

7、指导朗读,读出小孩儿钓鱼时的认真可爱

(本环节通过教师的指导,提升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感悟。)

(四)、引导背诵,情感深化

(1)教师播放音乐,学生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背诵。

(2)学生根据诗意,想像画面背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启发学生自己去诵读、思考、领会,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背诵全诗,根据诗意,给诗画一幅画。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样子 蓬头稚子学垂纶,

姿势 侧坐莓苔草映身。 专心致志

神态 路人借问遥招手,

表现 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2

一、谈话放松

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第一次见面,咱们相互介绍一下:我是来自通州市实验小学的老师,知道我姓什么吗?(原来老师已经告诉你了!/我的姓啊,很有意思的,把它倒过来,反过来,转半圈,还是一样的!猜猜看!)

2、王老师啊今天特别高兴!记得五年前,我就来咱们通师二附,实习过,当时而附的小朋友热情、活泼!留给我的印象可深了!今天来到二附,见到你们,也很想跟你们交个朋友,介绍一下你自己,你的班级或你的学校,可以吗?(补:我相信在座的客人老师们也是很想知道的!)

[评价:(简单地)行啊,好,xxx,记住你了!……

(可以在传话筒的过程中补白:话筒在哪儿,帮忙传一下。拿着话筒,享受的可是主持人的待遇,只要举手发言,就有机会。)

(手势停)3、二附的同学果然能说会道,活泼可爱。我还知道二附的读书节搞得非常棒,同学们爱读书,读童话、读小说、读诗歌收获是特别大,没说错吧?下面我们准备开始上课了,好吗?

二、导入揭题(激趣)

1、揭题

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小儿垂钓。跟着老师书空是个好习惯。“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最长;“钓”字这里面是个点儿。

2、一起读,知道题目意思吗?钓过鱼吗?

3、很多同学钓过鱼,钓鱼是件很有趣的事,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又别有一番情趣呢!

三、初读探趣

1、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上两遍,读正确,有不理解的词儿打上问号。

[课件]

(巡视)

2、反馈。手:停。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评:不错,三个生字全读正确了,我们一起读一遍。(课件出示三个生字)

还有谁再来读。(评:诗读得不错,还能读出那么一点味道来了,不错,果然会读诗)

3、有不理解的词吗?

让学生一一列出。

谁能帮帮忙。

让学生说,教师一一界定。(多说了:别人没问的你也答了,少说了:看来xx有点难度,需要老师帮忙吗?)

垂纶就是垂钓,那为什么不说“学垂钓”呢?

(映/应:看来这个词一时半会还说不清楚,待会我们边读边理解。板书应?

4、小结:诗读正确了,词语也理解了,那么诗中的趣味有没有读出来呢?

再轻轻地读一遍诗,你一定能看到许多有意思的画面。(生自渎)你看到哪些有意思的画面呢?

(评:真有意思/是挺好玩的,很有趣/挺逗的/恩,你呢?)(板书:趣)

小结:同学们边读诗,边想象画面,真会读书。

四、细读品趣

1、其实,要真正地体会这首诗的情趣和意境,还需要好好地读一读,抓住诗中的词语好好体会体会,可以把自己认为有趣传神的词圈画出来。

2、巡视(发现问题一一指导:大家的感受不一样,有的在后两行,有的在第一、二行也找了好几个呢)

个别指导一、二行词语,鼓励发言。

3、反馈:读完了吗?圈画了哪些词句?选择一个最有趣的同座交流交流。

4、谁来说?(指名)(如回答后面二句的,确实有趣/说出了你的感受,请坐,你抓住了xx,好的,还有其他的吗?)

①蓬头。(第一个回答的板书)(及时板书)

评:哦……还有谁?也觉得有趣。附和:你从“蓬头”中品出了淘气,“蓬头”透着野性/本真/可爱/感兴趣

小结:啧啧,一个“蓬头”,让人忍俊不禁,真是野趣十足呀!(指板书说)

(xx,抓的好,还有吗?)

②侧坐(及时板书)(及时板书)

评:(从“侧坐”中你品出了小儿垂钓的悠闲)抓住“侧坐”这个细微的动作读出趣味来了,很好!其他同学门?有补充吗?还有谁从“侧坐”中读出了乐趣?

回答当中插:“侧坐”在大家眼里有那么多丰富的镜头,你们想象得真有趣。

小结:从“侧坐”,大家就读出这么多有意思的画面,是啊,一个“侧坐”,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闲趣中又透着一丝情趣!你还抓了哪些词语读出了你的感受?

③草映身(可见小孩子身子小)

是啊,如果是大人哪会有“草映身”的趣味呢?

小结:“草映身”可以想象小儿垂钓之处是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生趣盎然。(指板书)

还有其它的吗?

④“稚子”,稚嫩,可爱,天真。

⑤“学”非“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

同学们从一二两行诗中体会出了小儿垂钓的种种乐趣,能把你体会到的“趣”读出来吗?

教你方法:边读边想形象。

评价:感受的兴趣不一样,读出的味道也不一样。你对……情有独钟。

过渡:从小儿的摸样→垂钓的姿态→垂钓的环境→

⑥“遥招手”“不应人”(相机板书,摇招手,不应人)

让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之上教师小结:是啊,“路人……”那是因为“怕得……”

“怕”写出了小儿垂钓的有趣心理,他在想什么呢?

小结:这正是儿童独特的心理,“遥招手”、“不应人”。(板书)

多么有趣呀,越爬越有趣。能读好这个这两行诗吗?

方法:借助手势。评价:听出你的担心来了。

一起来读好它!(齐读)(教师加手势“嘘”提前渗透。)

4、读得很好。能把这组有趣的镜头表演出来吗?

好,你来演这个“蓬头雅子”。

心理疏导:会钓鱼吗?(那你是真正“学垂伦”哪!别紧张,老师教你,双手紧握鱼竿,随时关注水画上浮漂的动静,一下子就学会了!/那好,来,把鱼钩甩到河里,真是有模有样!)快看,一条鱼儿游过来了……

我就是那个路人了,我就站这儿行吗?那我还得远远的,到哪边呀?

师自言自语:今天到牛家庄去买牛,可是这牛家村该往哪儿去呢?(师用手张望)奇怪!一个小孩蹲在草丛里干嘛呀?在钓鱼。我来问问他:小朋友,请问到牛家村怎么走?

师走上讲台:我来问问你,你这个动作什么意思?为什么不应声?

好的,看你钓鱼这么认真,路人不会怪你的,下去吧,小家伙。

(2)招手他是这样的,招手(招手)你有不同的表演吗?/招手他是这样理解的,有不同的表演吗?

一群鱼儿游过来了!抓住机会哟!

师:(换个地方)再来问问:小朋友,请问牛家庄该往哪儿走哇?

你这个手势什么意思?

评价(3)相机

小朋友,刚才的招手是什么意思?

谢谢你,谢谢你,你在享受钓鱼的乐趣时,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机灵又可爱!握握手!下去吧小机灵鬼。

小结:一个“招手”,有的这么表演,有的这么表演,有的这么表演,各有各的情趣,同学们的理解都可以,专家们也一直在争议呢?甚至连是小孩招手,还是路人招手,都有不同的意见,这个呀就是学古诗给我们带来的乐趣!等我们长大后再去研究。

5、刚才我们通过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感受到了小儿垂钓的野趣、乐趣、生趣、情趣。这些便是难得的童趣!

五、吟诗诵趣

《小儿垂钓》这首诗,短短四行,却给我们勾勒了一位天真浪漫,稚气可爱的小儿的形象。闭上眼睛,(音乐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充满童趣的《小儿垂钓》《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一枚金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敦煌莫高窟(浙教版教案四篇+相关资料)《母鸡》教学设计3《一枚金币》教案《虎门销烟》教学实录自然之道说课19、诚实和信任教案《尊严》随堂练习。

师范读(完,听音乐)

吟诗是感情丰富的表现,是自我陶醉的体现。自己也试着吟诵这首诗。

大家(挺)有吟诗的味道,谁愿意来试试?推荐一个吧?(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掌声,真不愧是二附的学生,no.1!吟诗见功底呀!(竖拇指)

一起来吟这首石,能不看屏幕吗?音乐一起来……(手势指挥)

六、拓展赏趣

1、大家沉浸其中地吟着,陶醉在童趣之中。其实古诗中写童趣的诗还不少,拿出讲义,老师推荐给大家的是:白居易的《池上》,袁枚的《所见》,高鼎的《村居》,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选一首你最喜欢的,按照刚才学古诗的方法: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好好体会其中的童趣所在。

2、学生交流汇报,先读读,再说说你感受到的童趣。

①“偷”字细品之下,却是天真可爱!妙就妙在“不解”,童趣之所在呀!②能骑牛,唱歌、捕鸣蝉,哪一样不是充满童趣的呢?

③这么美的春光,放飞的岂只是纸鸢?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

④蝴蝶是没抓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他们心里了!

七、总结明趣

1、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还读了几首童趣诗,诗人们为什么能写出我们儿童的种种童趣之所在呢?我想这和他们拥有一颗童心。用不泯的童心去观察着生活有关。冰心奶奶曾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一个成人再也无法变成儿童。然而儿童世界永远是一个人最眷恋的精神家园。

2、孩子们,你们拥有这世上最宝贵的童真、童趣、童心,永远不要放弃:童心不泯,童趣永在……

作业:诗歌学完了,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两个作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完成吧:1、展开想象,把《小儿垂钓》改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2、画出你想象中的小儿垂钓图,再和书本上的插图比较比较。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3

一、教材分析

《小儿垂钓》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七绝,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首诗生动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表现了童心的可爱情趣。古诗比较通俗,适于小学生阅读。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高效落实朗读、背诵、理解诗意,并能通过表演、反复诵读,诗中意境,领悟童真童趣。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往往喜欢主动探究问题。本诗语言通俗,除了几个不常见的词语的理解需要提供帮助外,诗的意思、诗所表达的主题等学生理解都没有太大的难度。因此,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小孩的鲜明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复品读,通过诵读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这是教学难点。诗人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学习过程中结合本单元反映儿童生活的主题,及学习人物描写方法的要求,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丰富学生的积累,陶冶爱美情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趣味。

2、能力与方法:教师注意引导讲解与合作探索等方法,通过初读、品读、赏读等指导,准确理解体会古诗生动的描写,体会小孩的鲜明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吟读时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说说,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小孩的鲜明形象,体会童真童趣的和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三、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好每位学生一份教材复印件;

2、现代多媒体课件;

3、生字贴等。

四、教学过程

(一)、温馨导入,揭示课题,激发生趣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提起诗人胡令能,同学们可能不是很熟悉。现在,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诗人吧!

1、出示诗人简介,教师简单介绍。(出示课件1)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胡令能写的其中一首诗《小儿垂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边写边指导写好“垂”字)

(2)、教师讲解课题意思。

师:“垂钓”就是钓鱼,那“小儿垂钓”就是——(学生齐说题目意思)。

(二)、初读寻趣,感受古诗韵美

师:钓鱼可是一门有趣的学问,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更有一番情趣。

1、出示课件2,初读要求:((1)、读准字音;(2)、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

2、学生自读古诗,指名读,齐读生字词。(出示课件3)

3、指名读诗(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诗句)

师:同学们,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古诗,每行有七个字,我们以这样的形式读出这首诗的节奏。

4、教师出示划出节奏的古诗。(出示课件4)

5、指名学生读(教师指导读)

6、指导用不同形式读诗,感受诗的韵律美。

师:其实读这古诗只要读出节奏,才能读出并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让人身临其境,仿佛走进古诗描写的意境中似的。

7、学生展示读(教师鼓励表扬)

8、齐读(反馈指导学生初读效果)

9、教师评价(朗读古诗就是要这样,读出节奏,读出味道,读出诗的古典韵律美来!)

10、男女比赛读(师生评价)

11、试背古诗(教师表扬)

(三)、吟读诗句,演绎品趣,感悟诗的意境美

教师导语:同学们,别看诗人写的这首诗,才短短的四行,却包含了人物、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动作细节描写等。语言那可是丰富极了。下面,老师有个想法,咱们来当当小演员,把诗人写的这首诗当做剧本,通过你们把它演绎出来,大家有兴趣吗?

1、学生品读诗句。(学生根据出示课件5要求:“读一读”“画一画”“悟一悟”“说一说”)

2、指名学生说对“剧本”中相关词的理解。(教师适时引导)

3、理解“蓬头”是写小孩的外貌的词;“侧身”是写小孩钓鱼时选用随意侧身坐的姿势;“草映身”知道是当时钓鱼时的环境描写,野草遮掩孩子的身子;“借问”是描写过路人问路时的情景。(指名回答)

4、同桌互相演一演。(生生互动,生本互动)

5、教师和学生上台演绎“蓬头稚子”“路人”。(出示课件6表演要求,其他同学既是观众,又是小导演,看看演员的表演是否跟诗中的细节一样。)

6、教师描述情境: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早,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正侧坐在河边钓鱼,只见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看见一条大鱼正向他游过来,他马上屏住呼吸,生怕吓跑了鱼儿。突然,身后传来一个大人声音。(学生演“小儿”“过路人”)

7、师生互动、评价,重点理解诗中“遥招手”等动作情节,体会小孩天真可爱、专注认真的特点。(出示课件7,教师相机板书)

(学生点评环节:学习中学生可能抓住这些细节说,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对可爱的小孩生动的描写,设计问题:(1)、你从“蓬头”“草映身”体会到垂钓的小孩是怎样的小孩?(2)、你从诗中哪个词知道问路人距离小孩远?(3)、小孩究竟有没有告诉路人路怎样走?(4)、怎样才是招手?“遥招手”手势是该怎样做呢?(指名学生模拟做手势,教师示范动作理解小孩的神态)(5)、小孩为什么选择向路人“招手”?小孩“遥招手”实际想告诉路人什么信息呢?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路人呢?(6)、从中可以看出垂钓小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真可爱专注认真))

8、再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老师当路人,全体学生当“垂钓小儿”)

师:我们再演一演,这回老师来当路人,你们当小儿,看看哪个同学是最佳“小儿”扮演者。

(1)、教师创设情境:多年不见我的这位老朋友了,今天,我专门去拜访他。咦,前面出现两条路,该走哪条路呢?哈!前面有个钓鱼的小孩,我走上去问问他。“你好,这位小孩。请问到桃花村怎么走?”

(2)、学生侧坐向路人摆手势。(师设计台词:“谢谢你,可爱的小孩子‘希望你钓到更多更大的鱼”。)

9、悟读吟趣,感悟小孩的天真可爱,专注认真,有礼貌的个性。(当“路人”吟诵;当“小诗人”吟诵;教师指导吟诵。要求学生一、二句要读出小孩学习钓鱼时的认真专注,三、四句读出小孩的天真可爱。)

10、齐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美。

(四)、范写童趣,传承古诗的字体美

师寄语:同学们,中国字历史悠久,它是中国的象征。写好中国字既是对中华灿烂文化的传承,又是学习生活的要求。

1、(出示古诗课件8)指导两个生字:稚侧

2、学生认真书写古诗。(出示课件9配乐,营造氛围)

3、学生作品展示(师寄语:写端端正正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五)、课堂赏趣,享受古典文化美

教师导语:其实把孩子写到诗中的古诗还真不少。老师课前选几首古诗,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读一读,欣赏一下我国丰富的古典文化。

1、课堂积累古诗,出示充满童趣的古诗《所见》等。(出示课件10)

2、学生自由选读,个别吟读,齐读。

(六)、吟读古诗,安排作业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有趣的一首诗,还认识了一个天真可爱,认真专注的小孩。让我们再一起吟读这首古诗,把童真童趣留在我们的心间。

1、全体吟读《小儿垂钓》。

2、出示作业(出示课件11)

第四篇: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钓过鱼吗? 生: 钓过

师:谁能说说钓鱼的感受。生:钓鱼很快乐 „„

师:同学们都愿意钓鱼,听得出来,钓鱼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胡全能的诗《小儿垂钓》,看看文中的小孩是怎样钓鱼的。齐读课题:《小儿垂钓》。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师:下面,先来看一下古诗中的生词,自己先认读一下。(先练读)

师:谁起来读一读?(学生读)

师:这些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生说。

师:让我们齐读这些词语。(生齐读)

2.师:字词掌握了,咱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先听听课文录音。出示课件(录音)

3.学着这位叔叔的样子读读这首是诗。(生练读)

师:谁能起来读读这首诗?(学生读)小结:评价:字音读准了,评价:②这位同学还读出了诗的音韵美来,真棒。

师:先来看题目。《小儿垂钓》,谁能说一下,垂钓是什么意思? 生:钓鱼

师:从题目中知道了,这首古诗主要写的是什么?(生:一个小孩钓鱼的故事)

三、精读品味,想象朗读

师:在这个故事中,小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再读读古诗,看看小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读古诗)

师:谁起来说一下?

生:第一句:蓬头稚子学垂纶。蓬头:头发乱蓬蓬的。从“蓬头”这个词看出这是一个顽皮的小孩。稚子:幼儿,小孩子五、六岁的样子,上幼儿园,或者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弟弟可以称为稚子。

师:

五、六岁,这么小的小孩,他在干什么? 生:“学垂纶”

师:“垂纶”是什么意思? 生:钓鱼

师:这么小的孩子在学着大人的样子钓鱼,多么有趣的孩子!师:接着往下说。

第二句:侧坐莓苔草映身。(生:侧坐:侧着身子坐,斜着身子坐)师:还可以怎样理解?(生:很随便地坐)舒服 师:这个词把小儿钓鱼时候的惬意描写出来了。师:接着说

(生:莓苔:泛指野草)

师:映是什么意思?(生:遮掩或掩映)

师: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选择这么一处地方学垂钓,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孩?

生:天真可爱

师:仅仅是天真可爱吗?再读读这两句诗,想一想? 师:你又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孩? 生:钓鱼的时候,很认真专注的小孩 师板书:认真专注(描述画面)

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描写的画面吗?(学生说)

师:读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象这个有趣的画面。(生练读)师:谁愿意读?(学生读)

师评价:你读出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儿(你读出了一个认真专注垂钓的小儿)

师:谁再来读这两句诗,其他同学闭眼想象这个有趣的画面(一生读,其他同学闭眼想象)

师:小孩子正在专心致志钓鱼,眼见的一条大鱼游了过来,鱼要上钩了,这时,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出示字幕:师吟诵:(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师:能抓住重点词语,谈一下理解吗? 生:(借问:向别人打听,诗中指问路。)生:遥是远的意思。生:怕得是害怕的意思。生:应是理睬的意思。

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描述的画面吗?(生说)

师:假如说,老师就是那个路人,你们就是那个正在学钓鱼的小儿,我来问路,你们会怎样做呢?

师:我看看你们钓鱼的姿势,(指导孩子们像诗中的小儿一样做。)师:喂,小朋友们,到杏花村怎么走?(师大声喊)

师:咦,这个小孩怎么不回答我的话呢?这是怎么回事呢?(师走到孩子们跟前)

师:小孩,你怎么不回答我的问话呢? 生:我害怕你的声音把鱼儿吓跑。师:听到我的问话,你心里在想什么?

生:你不要喊了,走近点,我会轻轻地告诉你,你怎么走。(师问了三名孩子)师:刚才我发现有一个小孩的表情是这样的,请你上台来做给同学们看。(生上台,做出刚才的表情)师:你为什么是这副表情?

生:因为我很着急,害怕路人把鱼儿吓跑了。

师:心里着急,紧张,脸上就表现出来了,看来你们此时此刻的感受就是诗中的一个字,是什么?

生:怕

师:一个怕字,非常生动地刻画了小儿当时的心理。师:通过两句诗的描写,你有读出了一个什么的小孩? 生:机灵 生:聪明

生:天真可爱(师板书:机灵可爱)

师:请同学们读读后两句诗,读出小孩的机灵可爱。(生读)师:谁愿意读?(几名生读,师评价)

师:找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闭眼想像 这个有趣的画面。

四、揣摩写法,读写结合

师:《小儿垂钓》这首诗,短短四行,却给我们勾勒了一位天真烂漫,稚气可爱,聪明机灵的小儿的形象,闭上眼睛,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童趣的《小儿垂钓》。

(出示整首诗,师范读,伴音乐)

师:古诗既有音韵美,又有节奏美,请你也试着吟诵这首诗,把诗人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生配乐朗读)

师:儿童天真可爱的样子令人陶醉。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几首描写童趣的诗,诗人们为什么能写出儿童的种种童趣呢?我想这和他们拥有一颗童心,永不泯的童心去观察生活有关。

师:下面老师把这首诗变成一段话,就成了一篇短小的写人的现代文了。课件出示: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师:这段文字是抓住了稚子的哪些特点写的?生说。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的同位,用150字写一些他吧。生写。交流。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你们拥有这世上最宝贵的童真、童趣、童心,童心不泯,童趣永在。请你们选择一个人,用你童稚的笔写下来吧。

第五篇: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呢?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淡化诗意,品析诗句,反复诵读,领悟诗情。”着力体现三个方面;

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领悟诗情

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即可,教师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让学生体会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个难点。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生动的课件、诵读时的古乐,都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进入古诗意境所作的努力。

三、拓展学习,培养诗趣

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

1、认识“蓬、侧、苔、借”4个生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

2、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播放课件1)

二、小组台作、自主识字

1、瞧,它们还带来了汉字朋友呢!(播放课件2中生字“蓬、侧、苔、惜”。)

2、你们认识吗?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离开了拼音(点击课件去掉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3、教师配乐范读。

4、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自己读读,比一比谁能把字读准,把诗读流利!生自由读诗。

5、你们都读得这么带劲呀!把这首诗也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读得好,大家夸夸他:读得不够好。大家帮帮他。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诗。

6、反馈:

(1)指名读诗并请其他同学评读,纠正读音。

(2)邀请自己的小伙伴读诗。

(3)齐读古诗。

四、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2、(教师用教鞭指着图上小孩的蓬头)仔细看小孩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教师边描述边用教鞭指图上相应的地方)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诗的第1句)教师范读诗的第1句。

5、这个小孩多认真,一动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师评读:这儿草木茂盛,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谁还想读?指名读。

师评读:对呀。他在那儿专心学钓鱼呢。读得好!

6、你们都想读呀?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读出来。自由练读。

7、多种形式读诗的第1句。

(1)指名看图表演读。

(2)男女生赛读。

(3)齐读。

8、师生互动表演。

(1)创设情境。师(配乐动情地描述):小孩在河边一动不动坐了很久,哎!还没钓到一条鱼。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演,现在你们都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把你们的钓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个问路的人。

(2)进入情境。

学生做出诗的第1句描绘的小孩钓鱼的样子。

(3)模拟表演。

(教师手放在嘴边,大声喊。)哎——小孩,请问渔光村怎么走啊?

学生自由做动作。(教师打量一番)问:大家怎么都不出声呀?指名说。

9、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钓鱼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来读读诗吧。(出示诗的第2句)指名读。

10、指导朗读。

你刚才不是不理我吗?生怕吓跑了快上钩的鱼儿。(做出不出声的手势,并环视四周。)我们再来听他读读。我读前—行.你读后一行。准备好了!师生接读。

评:有进步,我们为他鼓鼓掌!

11、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都来试着读一读吧!自由练读。

12、反馈。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五、反复吟诵,诵出味道

1、同学们,让我们看着图,再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自己读—读。

2、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读给同座听听吧!

3、全班展示:指名配乐读、同座合作读、全班配乐齐读。

六、激情总结,拓展升华

1、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

指名说。(如:《所见》、《村居》、《村晚》„„)

2、布置作业:

你想做哪道题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训: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稚子

垂纶

小儿垂钓

怕得鱼惊不应人

路人

借问

下载小儿垂钓教学设计(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儿垂钓教学设计(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讲解和朗读古诗,使学生感悟古诗大意,能够熟读和背诵古诗。会写7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应”。2、过程与方法:通......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讲解和朗读古诗,使学生感悟古诗大意,能够熟读和背诵古诗。会写7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应”。 2.能力目标:通过古......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儿垂钓》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七绝,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

    《小儿垂钓》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基本信所属教材目录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 名称 执教者 小儿垂钓 苏玉斌 课时 第一课时 息 《小儿垂钓》是冀教版第四册第八单元第一课《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教......

    四下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认识一位诗人。他的名字叫“胡令能”。谁来读一下这段文字,向大家介绍一下他。师:一位手工匠最后能写出千古流传的诗歌,真是了不起啊!让我们带着敬意读读......

    《小儿垂钓》教学反思

    《小儿垂钓》教学反思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教学反思(最终定稿)

    教学反思这首诗写的是孩子们的同龄人,学生倍感亲切,童真童趣跃然纸上,教师让孩子们分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丰富对诗歌的感受。孩子们的表演反映出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有的小组用原诗......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