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圆锥体积练习课教学设计(改)大全
圆锥体积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圆锥体积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步理解、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出圆锥的体积。2.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进—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知道圆锥的体积和高(底面积),如何求底面积(高)。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 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V锥=,V锥= 3. 如果知道圆锥的体积和高(底面积),如何求底面积(高)。
h锥=V锥×3÷S锥
S锥=V锥×3÷h锥
二、课堂练习。1. 基本练习。求下面圆锥的体积
(1)底面积是60平方厘米,高是15厘米。(2)半径是2分米,高是3厘米。(3)直径是6厘米,高是10厘米。(4)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是6米。
2. 填空题。
(1)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圆柱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倍。
(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0立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立方米。(3)把一个体积是18立方厘米的圆柱形钢材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形零件,削成的圆锥体积是()立方厘米。要削掉()立方厘米钢材。
(4)一个高为15厘米的圆锥容器盛满水,到入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拄容器中,水的高度为()。3. 判断:
(1)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的体积大。()(2)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13。
()
(3)圆柱、圆锥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如果圆柱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
()
4. 解决问题。
⑴一个底面半径是2米,高3米的圆锥形粮仓,能装下多少立方米的粮食?
⑵一个底面积是12.56平方米的圆锥形粮仓,能装下12.56立方米的粮食,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米?
⑶一个高3米的圆锥形粮仓,能装下12.56立方米的粮食,这个圆锥的底面积是多少米?
5.数学医院。
⑴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8.5立方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S 底:3.14×52=78.5(平方厘米)h :78.5÷78.5=1(厘米)
答:它的高1厘米。(这道题目做得对吗?)
6. 深化练习。
一个圆锥形稻谷,底面积14.13平方米,高0.6米。现把这堆稻谷装进一个直径是4米的圆柱形粮囤内,这堆稻谷在粮囤内的高度是多少米? 7. 游戏。(机动)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练习课教学设计-2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练习课。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熟练地综合运用公式解决有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勇于学习的情趣。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掌握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圆柱圆锥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解决有关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实用性。教 法:引导法、激励法、谈话法。
学 法:比较法、练习法、归纳法、合作讨论法。教 具: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这节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练习课,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而且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比较复杂,所以在设计这节练习课时,以“智慧城堡”为主线,通过“以练促忆”、“以练促辨”、“以练促串”、“以练促升”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在“记一记、判一判、填一填、算一算、动一动、想一想”中,掌握和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区别及相互联系,同时,通过使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解决生活中有关圆柱圆锥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小强去超市买冰淇淋。圆锥形的冰淇淋标价是0.8元,圆柱形的标价2元。于是他们两个为买哪一种形状的冰淇淋争执起来。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解决到底买哪种形冰淇淋更合算吗?(圆柱形和圆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二、以练促忆
(一)、回忆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1、求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① S=9.42
h=4m V圆柱= V圆锥= ② r=3dm h=1dm V圆柱= V圆锥=
(三)、圆柱与圆锥的练习题:
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V柱=45立方厘米
V锥=?立方厘米
2、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V柱=?立方分米
V锥=30立方分米
3、底面积相等,圆锥高是圆柱高的3倍,V柱=18立方分米
V锥=?立方分米
4、底面积相等,圆锥高是圆柱高的3倍,V柱=?立方分米
V锥=42立方分米
5、高相等,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3倍,V柱=?立方分米
V锥=27立方分米
(三)、把下面这个长方体削成一个尽可能大的圆柱体,共有几种削法,哪一种削法的体积最大。(单位:分米)
562、把圆柱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也变了。()
3、把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是原来圆柱体积的2/3。()②填一填:直角三角形和长方形绕轴旋转得什么图形?
图 A :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 一个(),这个图形的高 是(),底面直径是()
图 B:以长方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转动起来是一个(),直径是(),高是()
B的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二)第二关:(以练促辨)。
2、观察列出的算式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第三关:(以练促串)。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而且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从而提高学生
1、如果每立方米沙约重1.7吨。
3、铸成后的圆锥有多高?(∏取3)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实例,运用圆柱、圆锥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第四关:以练促升。
1、出示课件(明确操作的规则)。
① 先拿出卡纸,把沙子倒在纸上,堆成一个近似的圆锥形。② 要求圆锥的体积,请你量出所需的数据(测量结果取整厘米数),并记录下来。
③ 请计算自己小组沙堆的体积。④ 要求5分钟内完成操作。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学生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明白如何去获得近似圆锥形的物体(如一堆沙子、一堆小麦等)的直径或高的数据,从而计算出物体的体积。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拓展:想一想:城堡的体积。
三、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自评和他评。
【设计意图: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通过谈收获、交流评价,一方面将每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为大家共同的财富,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形成自我反馈机制。从而体现了老师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中。】
四、作业设计。
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城堡的体积。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城堡的体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等底但不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计算组合图形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又有层次性,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圆锥体积》教学设计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猜测、操作、验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推导公式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在探究公式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通过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 具:ppt课件
学 具:圆柱、圆锥量杯各一个,水一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设疑导入
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你还记得么?字母公式又怎样表示?(板书:v =sh)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是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课件出示圆锥形谷堆,问:它占了多大的空间呢?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他又是怎样推导出来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科学验证,经历过程
引导学生借助圆柱,用实验的方法,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出示实验用具:圆柱,圆锥,水。
1、引导学生观察圆锥、圆柱的特点。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等底等高)(师板书:等底等高)
2、这个圆柱和圆锥,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你是怎样想的?(圆柱的体积大,它们等底等高,圆锥上面是尖的,所以体积小)
3、学生实验。(把学生分成六组)
实验要求:把圆锥装满水倒进等底等高的圆柱中,观察要几次才能倒满。
学生分小组动手演示:
(1)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所给的圆锥、圆柱在体积上有什么关系?
(2)根据这个关系怎样求出圆锥的体积?
4、学生汇报,完成计算公式的推导:
一名学生汇报,师板书。
生:我们把圆锥装满水,倒入这个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当中,正好倒了3次倒满,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这个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的1/3,因为圆柱的体积v=sh,所以圆锥的体积v =1/3sh(教师板书)
等底等高V=1/3Sh
5、教师课件再演示: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的关系。
6、找条件:根据这个公式就可以求出圆锥的体积,要计算圆锥的体积需要知道那些条件?
7、(反例子)强调等底等高: 同学们经过实验,发现了用来实验的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的1/3,老师也想做实验:出示一个非常大的圆柱,一个很小的圆锥,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吗?(你有什么看法、为什么?)
强调: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让学生说)
三、巩固练习,运用拓展 1.填空:(1)、一个圆柱体体积是27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2)、一个圆锥体积是15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2.计算下列圆锥的体积(1)、底面半径2厘米,高6厘米。(2)、底面半径3厘米,高3厘米。
3、一个近似于圆锥的沙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5米。每立方米沙约重1.7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得数保留整吨数)
4.如图,直角梯形ABCD,以AB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围成几何图形的体积是多少?
四、整理归纳,回顾体验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板书:
圆锥的体积
v =sh 等底等高 V =1/3Sh
第四篇:圆锥体积教学设计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故事情景 渗透转化
师:你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
2、圆锥实物 揭示课题
① 教师出示一筒沙子。师:将这筒沙子倒在桌上,会变成什么形状?这是什么体?(圆锥体)(板书:圆锥)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体
在这几个圆锥体中,几号线段是圆锥体的高,就举手示意。你为什么选2号线段呢?为什么不选3号、4号呢?(指名回答)(二)学习新课
一、问题引入
(老师拿出不等底、不等高,但体积相等的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问学生)这两个圆锥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引起学生争论,说法不一。)看来我们只凭眼睛看是不能准确地得出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必须通过测量计算出它们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圆锥的体积。
二、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1)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2)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你可以用大米、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注意,用大米做实验的同学不要浪费一粒粮食。
(3)学生分组做实验,教师巡视。
学生先在小组里面讨论如何试验,然后再做试验。有困难可以看书第25、26页。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不是)是啊,(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米,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反馈 1.口答。
2.板书例题。
例 一个圆锥体,它的底面积10cm2,高6cm,它的体积是多少?(指名回答,老师板书。)
3.练习题。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4.选择题。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举起几号卡片。(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dm3),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dm3)。
(1)、a+3(dm3)(2)、3a(dm3)(3)、a3(dm3)(举卡片反馈,订正。)(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cm3,圆锥体体积是()cm3。
6.出思考题:
现在我们比一比谁的空间想象能力强。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小组讨论)指名发言。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老师给数据:教室长12m,宽6m,高4m。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
(四)总结、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 圆锥的体积》的说课材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一改以前教师演示或在教师指令下实验的做法;采取提供学生材料和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1)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富有儿童情趣。学生从熟悉的经典历史故事《曹操称象》中,理解了“大象”转化为“石头”的等量代换的数学方法,渗透转化的方法,为新知识作好铺垫和准备。又从刨铅笔直观引入,引发学生大胆猜想,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得到培养。实验中的米、沙、水;最后,习题中又回归生活,延伸了课堂。
(2)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和动手操作上,经过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解决了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堂中,启发学生提问,猜想,动手测量,注重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3)学习过程中揭示了一般科学的研究方法: 提出问题——直觉猜想——实验探索——合作交流——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这为以后的探究学习提供了一个基本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了知识,同时获得了最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理想和方法,更发展了学生的反思意识、小组自我评价意识。
纵观本节课的设计,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较好的处理了主导和主体、知识和能力、过程和结论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层次清楚。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圆锥体积 教学设计2010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
野角中心校 杨宗华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新课:
1.我们每组桌上都摆着几何形体,哪种形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过了?举起来。这是什么体?(圆锥体)(板书,在“圆锥”二字的后面写“的体积”。)(复习内容紧扣重点,由实物到实间图形,采用对比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二)学习新课
(老师拿出一大一小两个圆锥体问学生)这两个圆锥体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
(再拿出不等底、不等高,但体积相等的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这两个形体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引起学生争论,说法不一。)看来我们只凭眼睛看是不能准确地得出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必须通过测量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圆柱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过了,等我们学完了圆锥的体积再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板书:等底 等高)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为什么?(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的大米、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注意,用大米做实验的同学不要浪费一粒粮食。(学生分组做实验。)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不是)是啊,(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米,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或米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呢?(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老师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分组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 2.板书例题。
例 一个圆锥体,它的底面积10cm2,高6cm,它的体积是多少?(指名回答,老师板书。)答:它的体积是20cm3。3.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4.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会求前面遗留问题中的比大小的圆锥体体积了。
(幻灯出示其中之一)这个圆锥体,直径为10cm,高为12cm,求体积。(学生在小黑板上只写结果,举黑板反馈。)你们求出这个圆锥体的体积是314cm3。现在告诉你们另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我已经计算出来了,它的体积也是314cm3。这两个形体体积怎样?(一样)刚才我们留下的问题就解决了,看来判断问题必须要有科学依据。
5.选择题。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举起几号卡片。(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dm3),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dm3)。②3a(dm3)③a3(dm3)(举卡片反馈,订正。)(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cm3,圆锥体体积是()cm3。
(学生举卡片反馈,订正。)6.刚才都是老师给你们数据,求圆锥体体积,你们能不能直接告诉我你们桌上的圆锥体体积是多少呢?(不能)为什么?(因为不知道底面积和高。)需要测量什么?(底面半径和高。)怎么测量?(小组讨论。)(指名发言)今天回家后,把你们测量的数据写在本子上,再计算出体积。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出思考题:
现在我们比一比谁的空间想象能力强。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小组讨论)指名发言。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老师给数据:教室长12m,宽6m,高4m。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四)指导看书,布置作业
(五)全课总结:
今天同学都有什么收获呢?会求圆锥的体积了吗?
《附》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是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猜测两组圆锥的大小,激发学习的欲望。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又引导学生估计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倍数关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高涨。在应用公式的教学中,又把问题转向了课初学生猜测体积大小的两个圆锥,并引导学生边测量,边计算,终于使悬念得出了满意的结果,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二是在教学中重视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整个公式的推导,是建立在学生分组观察、实验操作、测量的基础上的,学生不仅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参与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三是教学层次清楚,步步深入,重点突出。
四是练习有坡度,形式多,教学反馈及时、准确、全面、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