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送东阳马生序总复习资料
送东阳马生序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宋濂字 景濂,号潜溪,明 初文学家。著有《宋学士文集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2)本文是作者晚年辞官后写的一篇 勉励后学 的文章。洪武十一年,作者从家乡进京朝见。同乡马君则是国子监的学生,回原籍探亲前,来拜见作者。于是,作者写了这篇文章作为赠序送与马生。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嗜学shì 叩(kòu)问 俟(sì)负箧(qiè)
皲(jūn)裂 媵(yìng)人 衾(qīn)
容臭(xiù)烨(yè)缊(yùn)袍敝衣 烨然yè叱(chì)咄(duō)曳(yè)屣(xǐ)划分句子停顿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三.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解释。
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这里是“穿”的意思。四.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1.走送之(走 古义: 跑 今义:)2.日再食(再 古义:两次 今义:又,又一次)3.媵人持汤沃灌(汤 古义:热水 今义:)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 古义:这,此;今义:判断动词)
5.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古义:为奔向;今义:趋向)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为借;今义:与“真”相对)五.解释下列加点字,注意对一词多义字的积累。
然:(1)„„的样子。烨然若神人。佁然不动。(2)可是;但是。然徒步则汗出浃背。(3)这样。然则北通巫峡。
虽:(1)虽然。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虽有千里之能。
(2)即使。故虽有名马。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故:(1)所以。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故虽有名马。
(2)原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原因;缘故。
以:(1)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中有足乐者。以其境过清。
(2)用。以衾拥覆。因以为号焉。
(3)来。无从致书以观。不敢出一言以复。俯身倾耳以请(4)把,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5)而 计日以还
或:(1)有时。或遇其叱咄。或置酒而招之。
(2)或许。或异二者之为。(3)有人。或凭或立,不一状。
之:(1)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吾欲之南海。(2)的。益慕圣贤之道。醉翁之意不再酒。
(3)主谓之间,不译。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4)音节助词,不译。久之,目似瞑。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宾语前置标志,不译。何陋之有。(6)代词。弗之怠。策之不以其道。(7)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则:(1)就。则又请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3)那么。然则北通巫峡。至(1)周到。礼愈至
(2)到达。至舍
若(1)好像。烨然若神人
(2)如。口体之奉不若人
道:(1)道路:道不通/伐竹取道
(2)学说:益慕圣贤之道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4)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3.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腰:腰佩
緼袍敝衣:穿着緼袍敝衣
(2).名词作状语 手自笔录:用笔 .
六.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
1.余幼即嗜学:酷爱,喜爱。2.无从:无法。3.致书以观:取得,这里指买到。4.假借于藏书之家:借。......5.弗之怠:否定词,不。6.怠:懈怠,放松。7.录毕:完。8.走送之:跑,赶快去。9.不敢稍逾约:......超过。10.以是:因此。11.既加冠:指成年。12.益慕:更加仰慕。13.圣贤之道:学说。14.又患无硕........师:担心。15硕师名人与游:大。16.游:交往。17.尝:曾经。18.趋百里外:小跑,这里指跑。....19.先达:有德行学问而显达的先辈。20.执经叩问:执:拿;经:经书;叩问:请教。21.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高。22。填其室:挤满。23.援疑:提出,引。24.质理:询问。25.俯身:弯下。26.倾耳以请:....30.礼愈至:周到。31.复:还言。32.俟其欣悦:等到。33.卒:最终。34.负箧曳屣: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着。屣:鞋子。35.穷冬:严冬。36.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37.媵人:服役的人。38.汤:热水。39.沃灌:浇洗。40.寓:寄居。41.逆旅:旅店。逆:迎。42.衾:被子。.......43.再:两次。44.享:享受,享用。45.绮绣:绣花的衣服,这里指华丽的衣服。46.腰:腰里挂着。47.容...臭:香袋。48.煜然:光彩照耀的样子。49.缊袍敝衣:缊:旧絮。敝:破旧的。50.略无:一点也没有,..毫无。51.慕艳:羡慕,欣羡。52.奉:供给,这里指享受,享用...七.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无从致书以观。(无从:没有办法。致:取得,这时指买到。)没有办法买书来看。侧着。27.或.遇其叱咄:有时。28.叱.咄.:斥责,训斥,呵责。29.色.愈恭:脸色,神情,态度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每:时常。假借:同义词连用,可译为“借”。)时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去借。
3.益慕圣贤之道。(道:学说。)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4.弗之怠。(弗:不。之:代词,指学习。“弗之怠”即弗怠之,否定句式代词宾语前置句。)不敢放松学习。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硕:大。硕师即大师,才学渊博的人。游;交往。)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大师,不能与有名望的人交往。
6.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欣悦:高兴。请:请教。焉:兼词,“于之”的合音,向他。)等先生高兴了,便又向他请教。
7.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屣:鞋子。)在我当年从师求学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8.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支:通“肢”。僵劲:僵硬。媵人:服役 的人。汤:热水。沃灌:浇洗。衾:被子。拥覆:围盖。久而:好久,“而”是副词词尾。和:暖和。)到了住所,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我)才暖和过来。
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绮绣:丝绸做的华丽的衣服。)同旅舍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
10.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全句译作:有时遇到先达训斥,(自己的)脸色(就)更加恭敬,礼节(就)更加周到不敢(随便地)回一句话,等到先达高兴了,就又去请教。1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全句译作:因为(我的)心中有足以快乐的(读书)事,(我)不去理会嘴里吃的和身上穿的不如别人。
12.俯身倾耳以请 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13.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_ 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1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15.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八.课文结构梳理。
第一段:记述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
第一层:叙述幼时求学的情形。写出求学的勤和苦。
第二层:叙述成年后求师的情形。写出求师之难和作者求知的渴望和决心。第二段:写从师求学的艰苦情况。
第一层:写从师求教道路的艰辛。
第二层:叙述生活的简朴,与“同舍生”作比较,说明作者一心向学、不追求 “口体之奉”的情况。
第三层:总括全段,说明学有所成的原因。
结构图解
主旨:通过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苦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同乡晚辈马君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5.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十.课文内容理解探究。
1.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
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
2.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 无师求教难; 远道求学,备受艰苦; 艰苦的求学生活。或 读书难,要借书,抄书; 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 求教难,常遭“叱咄”; 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
3.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4.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嗜学”与“家贫 ”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5.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7.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鼓励马生勤奋学习。因为课文是赠序,参照后文叙太学的优越学习条件,以及对马生语重心长的鼓励和期望,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同时,文章由自己的经历写起,读来也更亲切平易。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8.第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9.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十一.迁移拓展。
1.文中叙述了宋濂自己求学时的情况,你还能举出与之相似的古人读书的事例吗?(也可用成语概括)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囊萤映雪”说的是晋朝车胤、孙康。他们很爱读书,家里很穷。车胤就捉萤火虫放入袋子里,晚上读书用; 孙康冬天在雪地里,借着月光读书。(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
“悬梁刺股”悬梁是说西汉孙敬孙敬昼夜苦读,就把头发绑到房梁上;刺骨是说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时常睡觉,就用锥子扎大腿。(孙敬和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后就用来形容读书勤奋、刻苦治学。(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
“画荻教子”,欧阳修幼年丧父,母亲郑氏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妇女。她勇敢地挑起了持家和教养子女的重担。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教欧阳修学习。欧阳修按照母亲的教导刻苦学习,终于成材。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欧阳修幼年受母教的故事)2.根据积累,请写出几句劝学的诗句。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满江红》
2、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的《劝学解》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的《戒子书》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出自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的《劝学》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的治学名联
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自民间流传的《警世贤文》中的勤奋篇
3.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即可)并从文中找出几处形象描写的例句。
叩问之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旅途之艰:“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生活之苦,与同舍生的对比:“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4.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5.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答: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6.作者并不因衣食住行的条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请结合他的生活补充出所缺下联。负箧曳屣求师苦;俯身倾耳读书勤。
7.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同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现在的中学生,认为“读书苦,”几乎成了口头禅。深谙了宋濂之苦与累后,我认为我们所谓的苦,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宋濂借书,抄书,而我们的书应有尽有,却不曾用心读过;宋濂百里之外求师,行深山巨谷中,还常“遇其叱咄”,而我们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却不一定“有所闻”;宋濂受冻馁之苦,而我们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用心不专。这么优越的条件,却不知珍惜,又何苦之有? 8.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现代中学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条件何等的优越,应更好的珍惜,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具有远大的理想,读书虽然苦些,但和宋濂求学相比,又何苦之有?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会以苦为乐,且乐此不疲。
9.读完此文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
10.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吕蒙; 启示: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补拙,学能治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1.《送东阳马生序》是传诵了几百年的名篇,勉励后人学习的好教材。宋濂的苦读并不比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更动人,却能流传至今。请从对现实的学习生活有借鉴意义的角度,谈谈本文为人称颂的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至少有两种原因:
1、作者求学时的可贵品质,他勤奋,刻苦,专一的精神,达到了更好的启迪,鼓舞,教育后人的目的。
2、是使人们懂得了学习的好坏与环境关系不大,关键取决于主观是否努力。
12.“ 加冠”一词是什么意思?你还能从古代汉语中找出类似的用法吗?试举一例。
1、古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戴上成人帽子,后来常已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2、“ 及笄”女子满15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表示已成年。十二.中考链接。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你知道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吗?请解释。(4分)(4分,每空1分)
⑴俟其欣悦(等待)⑵媵人持汤沃灌(热水)⑶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⑷腰白玉之环(腰佩)
2.你理解下列文言语句的意思吗?请翻译。(2分)(2分,如关键词漏译,酌情扣分)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我的译文: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2分)
我的概括: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2分,意同即可)4.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2分)
我的感悟: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2分,意同即可)5.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2分)
我的看法: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分,无论赞同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篇:《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资料
《送东阳马生序》(赠序,古代文体之一,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为勉
励、称许之辞。)
明·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朱元璋称其为“开国文臣之首”)
注音:
嗜(shì)学加冠(guàn)叩(kòu)问立侍(shì)叱咄(duō)俟(sì)......负箧(qiè)曳(yè)屣(xǐ)皲(jūn)裂至舍(shè)媵(yìng)人衾(qīn).......
再食(sì)容臭(xiù)烨(yè)然缊(yùn)袍廪(lǐn)稍冻馁(něi)......
裘(qiú)葛之遗(wèi)大厦(shà)朝(cháo)谒(yè)撰(zhuàn)贽(zhì).......字词解释:
余幼时即嗜学即:就。嗜:特别爱好。学:读书。无从致书以观无从:无由,没有办法。致:买到。以:连词,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每:常常。假:借。藏书之家:藏有书的人家。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录:抄写。计日以还计:计算。以:连词,相当于“而”,不译。还:送还。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砚:砚台里(墨汁)。冰坚:结成坚硬的冰。屈伸:弯曲伸直。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弗怠之”。怠:懈怠。之:代“笔录”这件事。录毕,走送之毕:完。走:跑。之:代所借之书。
不敢稍逾约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因此。以(1):因为。是:这。以(2):把。假:借。余因得遍观群书因:于是。得:能够。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已经。益:更加。慕:仰慕。道:学说。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动词,担心。硕师:大师。游:交往求教。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尝:曾经。趋:奔向。从:向。乡:当地。
先达:前辈。执:拿着。经:经书。叩问:请教。叩:问。
先达德隆 望尊德隆:道德高。望尊:声望高。
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未尝稍降辞色稍:稍微。降:缓和。辞色:言辞脸色。
余立侍(于)左右立侍:站着陪伴。
援疑质理援:引,提出。疑:疑难。质:询问。理:道理。
俯身倾耳以请俯:弯下。倾:侧着。请:请教。
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训斥。咄:呵责。
色愈恭,礼愈至色:脸色,态度。至: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出:说。复:回答、解释,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欣悦:高兴。焉:相当于“于之”,向他。卒获有所闻卒:终于。有所闻:听到了一些东西。
当余之从师也当:在„„的时候。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负箧曳屣负:背着。箧:箱子。曳:拖着。屣:鞋子。
行(于)深山巨谷中,穷冬 烈风巨:大。穷冬:严冬。烈风:刮着凛冽的寒风。足肤皲裂而不知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舍:学舍,学校。支:同“肢”。僵劲:僵硬。动:动弹。媵人持汤沃灌媵人:陪嫁的女子,此指女仆。汤:热水。沃:浇。灌:通“盥”,洗。以衾拥覆以:用。衾:被子。拥:围裹。覆:覆盖。
寓逆旅寓:名词作动词,住。逆旅:旅店。
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再:两次。食:提供饮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鲜:新鲜。肥:肥美。滋味:味道好的东西。享:享受。同舍生皆被绮绣同舍生:同屋住的同学。被:通“披”,穿着。绮绣:华丽的衣服。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宝:名词作状语,用红缨、宝石。饰:装饰。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腰挂。环:圈子。
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备:挂着。容臭:香袋。烨:光彩照耀。
余则缊袍敝衣则:却。缊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
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心。慕、艳:羡慕。
以中有足乐者以:因为。中:心中。足乐者:足以快乐的事,这里指读书。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口体之奉:吃的穿的。奉:供。若:如。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之:的。勤且艰:勤劳而且艰苦。今诸生学于太学今:现在。诸生:学生。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县官:官府,朝廷。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廪稍:管家给的粮食。供:供给。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名词作状语,每年。裘葛:指冬夏的衣服。裘:皮衣。
葛:葛布,指夏天的衣服。遗:给予,赠送。
无冻馁之患矣馁:饥饿。患:名词,忧患。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厦:大屋子。诵:诵读。
无奔走之劳矣劳:辛苦。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为之师:做他们的老师。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问:请教。告:告诉。得:回答。者:的情况。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凡:凡是。宜:应该。集于此:集中在这里。假诸人而后见也假诸人:向人借。诸:相当于“之于”。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其:那些。业:学习。精:精通。成:养成。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非„„则„„:不是„„而是„„天质:天资。
卑:低下。专:专心。耳:罢了。
岂他人之过哉: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流辈甚称其贤流辈:同辈的人。甚:很。贤:贤能。
余朝(于)京师朝京师:这里指去官后进京朝见皇帝。
生以乡人子谒余以:用,凭借。乡人子:同乡晚辈。谒:拜见。撰长书 以为贽撰:撰写。长书:长信。以为:把„„作为。以:把。
贽: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礼物。
辞甚畅达畅达:畅通明白。
与之论辨论辨:辩论。辨:通“辩”。言和而色夷言和:语言平和。而:而且。色夷:态度和悦。夷:平和。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用心于学:于学用心。劳:用功。
其将归见其亲也其:代马生。见:探望。亲:父母。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故:特意。道:说。之(1):的。之(2):他。译文: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
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高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
现在这些学生在大学里学习,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啦;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这就)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啦;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就)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啦。(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像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马君则在太学学习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称赞他贤能。去官之后进京朝见皇帝,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做见面礼,言辞很流畅通达。同论的文相比,语言委婉、神色和悦。自称小时候学习用功、刻苦。是可以称得上爱好学习的人。他将要回家乡探视他的双亲,我特意告诉了他求学的艰难。
第三篇: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资料
《送东阳马生序 》复习资料
(一)文学文化常识
1、赠序盛行于唐宋。这种序文通常是叙议结合,又是兼用抒情。除了记述交往友情之外,常常借送别生发议论。长辈为晚辈写的序又多有教诲勉励的意思。本文便是长辈为晚辈而写的序文。
2、关于作者及背景
(1)宋濂字
景濂,号潜溪,明 初文学家。著有《宋学士文集 》。
(2)本文是作者晚年辞官后写的一篇
勉励后学
的文章。洪武十一年,作者从家乡进京朝见。同乡马君则是国子监的学生,回原籍探亲前,来拜见作者。于是,作者写了这篇文章作为赠序送与马生。
(二)重点词义:
1、词的语境义(解释加线的词)
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无从致书以观(招致,取得,这里指买到)
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俟其欣悦(待)
不敢稍逾约(超过)
寓逆旅(旅店)假诸人而后见也(之于)
言和而色夷(平和)
援疑质理(提出)(询问)
负箧曳屣(书箱)(鞋子)
媵人持汤沃灌(浇洗)
略无慕艳意(羡慕)以衾拥覆(被子)
緼袍敝衣处其间(旧絮)(破)
2、通假字(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 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3、古今义(解释加线的词)
走送之?(跑,赶快)
日再食(两次)
媵人持汤沃灌
(热水)
裘葛之遗(给予,赠送)
4、词类的活用
腰白玉之环
(名作动 挂在腰间)
日再食(“日”名作状 每天)(“食”名作动
提供伙食)
4、解释加线的虚词在句中的意思:
无从致书以观(没有办法)弗之怠(指“笔录”这件事)岂他人之过哉(哪里)
或遇其叱咄(有时)
是可谓善学者矣(是)
假借于藏书之家(向)皆集于此(在)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大概)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因此)
5、辨别下列句中“以”的用法:
以衾拥覆
(用)
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计日以还
(而)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以啮人
(如果)
俯身倾耳以请(而)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
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
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四)理解填空:
1、文章第一节作者主要回顾了自己读书求学的艰辛。从时间方面看主要分两个阶段:
幼时求学的艰难 和
成年后求师的艰难。从内容看求学之苦有四个方面:借抄苦、求教苦_、行路苦、衣食苦_
2、马生读书具有明显的优越条件,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日有禀销之供”“岁有裘葛之遗”; “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 “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3、作者在文章中为什么书写自己当年的读书生活?
作者通过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今之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的对比,说明了 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
4、第二节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议论,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为了说明: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不精、不成,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专这一道理。
5、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 勉励青年人要努力学习
。6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7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8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9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五)简答题
1.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2.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3.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4.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5.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6.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勤奋艰苦的学习生活,正是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求知而甘愿付出一切,不断的克服重重障碍,最后才功成名就的。7.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8.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9.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第四篇:送东阳马生序 复习资料
送东阳马生序
文常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
字词
嗜:爱好 致:得到 每:常常 假:借 弗:不 怠:懈怠 走:跑 稍:稍微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因此 益:更加 慕:仰慕 道:学问,学说 患:担心 硕:大 游:交往 叩:请教 辞色:言语和脸色 援:引、提出 质:询问叱咄:训斥,呵责 至:周到 俟:等待 卒:最终 穷冬:隆冬 舍:学舍,书馆 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支:通“肢” 媵人:指服侍的人 汤:热水 沃灌:浇洗 衾:被子 逆旅:旅店 被:通“披”,穿。缨:帽带 腰:动词,腰佩。缊:旧絮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敝:破 慕艳:羡慕
主观
1、文章从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求学之苦和用心之专?
幼年得书之难,借书抄录,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表现作者求学之勤苦;求师艰难,毕恭毕敬,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决心。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3、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
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旧不能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5、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我物质条件很差,体现了我不畏艰难、不慕高贵、勤奋求知的思想境界,同时也转入了对我精神境界的揭示(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7、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8、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9、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我的感悟: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10、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我的看法:(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1、文中对比:①、“廪稍之供”“裘葛之遗”与“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②、“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趋百里外”、“行深山巨谷中”。③、“问而不告”“求而不得”“未尝稍降辞色叱咄”“叱咄”④、“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12、对比的作用:表明昔日读书条件艰难,能业精德成。今日读书条件优越,但是,也不精德不成,突出了用心不专。
13、文中先写自己少年求学的艰难与刻苦,目的何在?这种先客后主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目的:激励马生不腰辜负太学的良好条件。作用:容易让人接受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14宋濂年轻时代求学的艰辛都表现在哪些方面:⑴、在乡求学的艰难。⑵、远学从师之苦。
15、你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我的感悟: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16、本文是写给马生的赠序,为什么文中作者详写了自己的求学经历?
作者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含殷殷的期待之情,突出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的写作目的。
17、作者从(读书难),(求师难),(求学难),(生活难)等方面谈了自己年轻时艰难求学的经历意在告诫已是太学生的马生珍惜现在的良好学习条件,努力学习
18、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
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
19、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20、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了自己求学的艰难?
⑴读书之艰;⑵从师之难;⑶奔走之劳;⑷生活之苦。
或:读书难,从师难,求学生活艰苦
21、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占战胜困难。
22、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23、“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这种态度可取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无论赞同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示例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4、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
突出自己学习的艰苦,求学之难,告诫马生,他处在那么一个好的环境里,更没理由不学好
25、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才,只有不畏艰难才能有所成就.作者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学习不慕富贵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优越条件,专心学习勤奋学习,勇于战胜各方面的困难,这样才能学有所成.26、写自己的求学经历,为什么作者要写同舍生的豪华衣饰?
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作者求学条件之艰苦,体现其不慕富贵,不畏艰难,刻
苦读书,勤奋求知的思想境界
27、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
“卒获有所闻”?
依靠精神的力量,强烈的求知欲,战胜了物质上的贫穷。
28、从文中找出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原因的三个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益慕圣贤之道,以中有足乐者
29、本文是作者告老还乡第二年,入朝进见时写给前来拜访的同乡晚辈(马君则)的一篇(赠序),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30、你如何看待文中老师对学生的这种态度?
严师出高徒。同时对待学生的严厉也从一定侧面体现出师道尊严,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平等交流,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也不错。
31、你如何看待学生对老师的这种态度?
对于他刻苦好学、乐以忘忧的学习态度我是赞同的。文章中体现尊师重教的态度值得肯定,对老师也可以很虚心、恭敬、虔诚,但是我们更提倡师生间平等交流,共同追求真理。拓展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请你写出有关勤奋刻苦的名言警句:
业精于勤,荒于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第五篇:总复习—《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一、常识积累
1.宋濂:明代著名文学家与高启、刘基并称 “明初诗文三大家” 2.序:赠序,临别赠言相当于现在的议论性散文
二、文言知识㈠通假字
1.支:通“肢”肢体2.被:通“披”穿 ㈡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腰:腰佩 2.名词作状语 手自笔.录:用笔 ㈢一词多义
1. 其 ①他、她、它、他们:
或遇其斥咄(他)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它)②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卜者知其旨意(他们的)其妻献疑曰(他的)③这、那其必曰(那)
其岸势犬牙差互(那)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其西南诸峰(那)
④加强推测、反问、希望、命令语气其真无马也邪(反问)其如土石何(反问)其许寡人(希望)其真不知马(推测)其恕乎(推测)
2.道 ①道路:道不通/伐竹取道
②学说:益慕圣贤之道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④施行仁政:得道者多助 ⑤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2.以 ①来无从致书以观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
出一言以复
②因为以中有足乐者③用以衾拥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㈣同义词连用
假借:借叩问:问 崩殂:死亡兹若:这
曾益:增加 ㈥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弗之怠
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常前置
三、课文分析 1.主要内容,主旨
本文叙述了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主旨)。(困难——态度)
2.“余幼时即嗜学”总领全文,点出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勤奋刻苦。
3.作者在求学时遇到哪些困难? ⑴家贫无书——假借
手自笔录 走送之
⑵无师解惑——路途之遥
(表现求师的迫切,坚决)
师之严厉
(反衬作者求师的诚恳恭敬)⑶生活之苦——旅途艰苦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 緼袍敝衣
4.作者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⑴勤奋刻苦:手自笔录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⑵守信: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5.“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⑴勤奋刻苦
⑵行百里外,登门求教 ⑶虚心好学,态度诚恳恭敬
6.作者着力渲染从师求学时的生活之苦有何目的?
⑴与同舍生对比,突出自己的寒酸 ⑵表现自己“以中有足乐”,以读书为乐 ⑶以此鼓励马生勤奋好学
四、积累拓展1.组成语 ①益:增加延年益寿
更加 精益求精 多多益善 老当益壮 ②患:担心 患得患失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③至:到 无微不至无所不至宾至如归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纷至沓来
④汤:热水赴汤蹈火 固若金汤 扬汤止沸 ⑤若:好像 置若罔闻 呆若木鸡
固若金汤
⑥敝:破旧敝帚自珍 视如敝屣
2.有关刻苦勤奋的成语故事
①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②悬梁刺股:(孙敬、苏秦)
③凿壁借光:(匡衡)
④韦编三绝:(孔子)
3.有关刻苦勤奋的名句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②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华罗庚
③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4.如何理解“余则辒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羡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两句话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苦乐观?
答:生活固然艰苦,但作者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刻苦勤奋的学习中去,心无旁骛,无暇顾及生活的艰苦与否。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刻苦学习丰富了学识,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在学习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精神上获得巨大满足,所以对生活的艰苦就不以为意了而且以苦为乐。孔子曾称赞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表示的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