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上册《滴水实验》教学设计-《滴水实验》教学设计
《滴水实验》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第四中心云山小学 陈梅燕 指导教师: 第四中心云山小学 黄淑珍
第四中心云山小学 黄素容
修编教师:第四中心云山小学 黄素容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8-90页。教材分析:
“滴水实验”是“综合与实践”领域中的学习内容。这一课,教材在设计上突出了“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典型特点:重问题、重过程、重综合。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滴水实验”数学教学活动情境。教材从数学的角度来寻找、发现、思索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够用数学的观点看问题,使数学生活化;同时提供了素材以及进行探究规律的机会,主要通过做实验及对实验结论的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树立保护水资源、节约能源等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设计五个环节:提出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独立思考,学会寻找并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从头到尾”思考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本节课从学生“学”的角度组织、设计教学活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实际生活中的滴水现象引发问题,充分挖掘、拓展学生的探索过程,力求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发现”,经历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2、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数学是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滴水实验”中,我准备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再小组合作,通过师生共做实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
3、注重学生的思维提升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让学生领悟把大问题转化成小问题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体会用做实验的方法也可以解决数学问题。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从数学的角度分析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所漏掉的水的价值,并搜集节约用水的方法,体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经历综合运用知识和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一年会滴多少水”的推算过程及运用这个数据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针对“滴水实验”任务,能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教学准备:课件、纸杯、牙签、水、烧杯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同学们,老师准备了两道有关水的有趣的问题想考考大家,大家有没 有信心答对呢?
2、出示问题:
⑴如果在没有食物也不喝水的情况下,人最多可以存活几天? ⑵如果没有食物但有淡水饮用,人最多可以存活几天?
3、指名猜测,引入主题。[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类似猜谜的科学小常识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水对人类的重要性,既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又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提出问题
1、我们人类离不开水。但是,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依然存在。看!
2、出示漏水视频,学生观看。
3、教师:看,这是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滴了满地水,多浪费啊!如果你看到了 这种现象,会怎么做?
4、看图提出问题——仔细看看这幅图,你能从中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5、读笑笑的问题——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年会滴多少水?
[设计意图:以实际生活中的滴水现象引发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明确学习任务,进一步说明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设计方案
1、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引导得出:必须先收集到一分钟的数据。
3、再问:怎么收集到一分钟的数据?
4、学生设计方案。
5、交流方案。
[设计意图: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逐层深入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全班初步探讨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分组合作,集体研究决定小组实验方案,最后经交流,根据具体情况修改、完善。]
四、学生实验
1、简单提示实验注意事项。
2、师生共实验。
[设计意图:由老师戏剧性地出示钟表,师生共同完成实验。这是一个思量再三的决定,希望能在互动中引导孩子快乐地“玩”数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看似无形中塑造孩子实验的准确性、纪律性。]
五、交流反思
1、交流数据
“为什么大家的数据会不一样?”
“怎么办?这里填多少合适 ?那怎么计算平均数?”
2、提问:有了一分钟的数据,怎样推算出一年水龙头滴了多少水?(学生独立 计算,后全班交流。)
3、练习
⑴一年滴的水可以装成几瓶500毫升的水? ⑵一个水龙头一年滴的水能装几箱?
⑶研究表明,每人每天要喝3瓶左右500毫升的水才能维持身体的正常需要,请问一个水龙头一年滴的水够一个人喝多少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所漏掉的水的价值,经历“一年会滴多少水”的推算过程及运用这个数据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惊人的数字中体会积少成多的道理,自觉接受精神洗礼,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4、拓展
⑴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⑵观看图片,了解我国水资源情况。
[设计意图:走进地球水资源的真实世界,了解我国水资源情况,坚定节约用水的信念。]
六、总结
1、指名分享课前收集到的节约用水的方法。
2、指名谈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别从思想和数学学习方法两方面谈收获,并分享节约用水的方法。]
七、布置作业(计算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的水可供三个人洗手洗多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再“玩”,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自我评价,感受自我成功、学习数学的快乐。]
板书设计: 数学好玩——《滴水试验》
一年-------28800×365=105120毫升
一天-------1200×24=28800毫升
一时-------20×60=1200毫升
一分-------20毫升
第二篇:《滴水实验》教学设计
《滴水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验、预测、调查、访谈、比较等过程,了解预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滴水会浪费多少水的办法。
2.从数学的角度(如调查、计算)分析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所漏掉的水的价值,体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3.通过上网、查阅报刊、专访等方式搜集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体验到珍惜水,就是珍爱生活的教育。
4.经历综合运用知识和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滴水实验的过程,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生活中的很多常见问题。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件:滴水的声音。
教师:听,你想到了什么?课件:一滴水下滴的情形。小朋友很会联想,说的都是关于滴水的情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一滴水”的一些问题。
二、实验:1分滴水多少克
小朋友,在生活中都见过滴水的现象吧。但是,你们有没有调查过1分滴水有多少克呢?课件出示问题:1分滴水有多少克? 漏水实验:请2个小朋友来做实验给大家看。在杯底打孔;接水1分;天平称重量。教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什么?
三、预测:1年浪费多少水
刚上课时小朋友们介绍了生活中有水龙头漏水的现象。如果1个没拧紧的水龙头漏水速度与实验相同,也就是说1个水龙头1分滴漏3克水,那么1时、1天、1月、1年大约各浪费多少水?(课件呈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弄清楚什么?(进率)请具体说说这几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每两个时间单位间的进率。学生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展示计算的情况。
教师:先把这个多位数分级,再读出来。算出的数目大不大?
四、计算:1年漏掉的水的价值
研究表明:1个人除了正常的饮食外,每天应饮水1400 g才能维持人体需要。
1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年漏掉的水大约可供1个人饮多少天? 解决这个问题,只用这一个信息1400 g行吗?为什么?学生在本子列式,计算可借助计算器。
教师:学校每个水龙头都这样漏水,1年浪费的水可供多少人饮1天?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大约可供83325人饮1天。
教师:如果全校按2000人计算,1年漏掉的水大约可供全校师生饮多少天?
五、展示:调查的水资源信息,感受环保的重要
教师:这是小小一滴水引发的数据,如果联想到全国,浪费就会更大。是不是地球的水资源很丰富?我国的水资源很富裕?请看这些图表和数据。
(请一位小朋友读出有关水资源的信息。)
教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很多有关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请拿出来,在小组内展示,说一说。
六、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通过数学实验、计算器综合运用了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小小一滴水引发的数据触目惊心。那么,这节课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欣赏动漫课件:节约一滴水。板书设计:
漏水实验 一分钟 一天 一年
第三篇:实验教学设计
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教材分析:设计并制作生态瓶是“生态系统”这一节中的一个活动设计,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生态瓶,并且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验设计和独立操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2、能力目标:通过设计并制作生态瓶,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独
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生态保护的紧迫
性,认识到提高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设计一个生态瓶建立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教学方法:设计实验教学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情境:
教师展示一张池塘图,引导学生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教师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那么我们自己可以尝试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生态瓶,来观察这个封闭系统中的动植物的生存状况。
二、设计生态瓶:
教师讲述:介绍并板书实验原理、材料器具 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
问题提示:小生态瓶的设计要求有哪些?小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对照实验如何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学生设计方案展示: 优秀设计方案:
一、小生态瓶的设计要求
1、生态瓶制成后, 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封闭的。
2、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 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 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能使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3、生态瓶的材料必须透明, 可以让里面的生物得到阳光, 并便于观察。
4、生态瓶宜小不宜大, 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5、小生态瓶的采光, 以较强的散射光为好, 不能采用强烈的直射光, 否则瓶内水温过高, 会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二、小生态瓶的制作方法
1、材料用具:水草(如茨藻)、水生小动物(如椎实螺、环棱螺)、水、砂子、玻璃瓶(如标本瓶、大试管或医用葡萄糖注射液瓶)、凡士林。
2、方法步骤
(1)瓶子处理:洗净标本瓶, 并用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
(2)放砂注水:往瓶中放入1cm 厚的砂子, 再加水至瓶子容积的4/5。(3)投放生物:待瓶内水澄清后, 放入水草和水生动物。(4)加盖封口:瓶子加盖, 并在瓶盖周围涂上凡士林。(5)粘贴标签:在瓶上贴标签, 注明制作日期、制作者姓名。
(6)放臵瓶子:将制作好的小生态瓶, 放于阳面窗台上(以后不要再随意移动其位臵)。
三、对照实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要受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为了 2 探索人工模拟的微型池塘生态系统的最佳组成, 使其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可以多设计几组对照实验, 每个对照实验中, 只变动其中一种因素, 例如:
注: 表中光照栏“+ ”代表阳面, 为可见散射光照射;“-”代表阴面, 为背光处。
如果欲探索哪种小螺对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为重要, 则又可增加一倍的实验组合。即前14组为椎实螺, 新增加的14组为环棱螺。
四、观察
1、每天观察1次, 并做好记录。
2、判别水草和小螺存活的标准。水草绿色为生活状态;发黄、变黑, 而且柔软下沉,即为死亡。小螺外壳灰绿, 能运动, 为生活状态;外壳变白, 而且浮起, 即为死亡。
五、说明
在放有河水的封闭生态系统中, 除了有投入的水草和小螺外, 河水中还有 单胞藻、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 而且水中还溶解有各种矿质元素, 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但也是一个营养结构极为简单的生态系统。投入的椎实螺, 用腹足爬行瓶壁, 以齿舌刮取瓶壁上生长的绿藻为食。环棱螺为杂食。
六、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束之后, 应对结果作出分析。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分析小生态瓶中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如果设计多组实验, 则应进行结果比较, 找出最佳设计方案。板书设计:
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一、实验原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其结构与功能发展协调的重要标志。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序,则取决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协调关系。设计和制作一种模拟淡水生态系统或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瓶,观察这个封闭的微型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生存状况,有助于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
二、材料器具:带有螺旋盖的罐头瓶或可乐等饮料的塑料瓶,一个简单的淡水生态系统或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
第四篇: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的第十单元《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本堂课主要是为了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并通过实验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酸碱的性质之后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以下这些知识
1、常见的酸和碱的基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酸碱指示剂
3、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因此对酸和碱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是在以上基础上,通过实验由现象到本质,进一步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学有所用的快乐。
四、重难点
重点:加深对酸碱的性质的认识难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观察总结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六、教学过程
实验用品:试管 药匙 玻璃棒 点滴板 稀盐酸溶液 稀硫酸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钙粉末 石蕊溶液 酚酞溶液 石棉网 生锈的铁钉
一、创设情景:
展示两瓶无色液体(一瓶是酸,一瓶是碱)你将如何鉴别它们呢? 学生答:·········
注意:纠正学生语言的描述回顾:酸碱的化学性质
二、引入
下面我们一起动手实验验证它们之间的反应,实验活动1:酸碱和指示剂的反应 多媒体展示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①稀盐酸、稀硫酸中液体变为红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液体变为蓝色。
②稀盐酸、稀硫酸中液体不变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液体变为红色。实验结论: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实验活动2:生锈的铁钉和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现象:①铁锈消失,铁钉变亮,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②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
6HCl+Fe2O3==2FeCl3+3H2OFe + 2HCl == FeCl2+H2↑
实验结论:稀盐酸可以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也可以和某些金属反应 实验活动3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
实验现象:①出现蓝色絮状沉淀,溶液变无色②沉淀溶解,溶液呈蓝绿色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蓝色沉淀,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盐酸。实验活动4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现象:①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②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蒸发皿底部出现少量白色固体。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 实验活动5 氢氧化钙和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现象:①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溶液②溶液变为红色; ③试管中仍是红色浑浊溶液。④红色浑浊溶液变成无色澄清溶液。实验结论:①氢氧化钙微溶于水②氢氧化钙溶液遇酚酞变为红色 ③氢氧化钙可以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三、课堂小结
1.结论: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 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2.原理: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H2↑
3.原理:2NaOH+CuSO4=Cu(OH)2↓+Na2SO4;Cu(OH)2+2HCl=CuCl2+2H2O 4.原理:NaOH+HCl=NaCl+H2O 5.原理:Ca(OH)2+2HCl=CaCl2+2H2O
四、课堂练习
请选择适当的化学式填写在横线上。(1)2KOH+H2SO4====_________+2H2O(2)2NH3·H2O+H2SO4====_________+2H2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NO3+H2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Cl2+2H2O
第五篇:新北师大_四年级数学_上册_《滴水实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
上册
滴水实验
教学目标:
1、设计滴水实验方案,经历观察、操作、记录、整理、描述和分享的过程,探索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年约浪费多少水。
2、根据实验数据,借助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好玩、有用。培养学生 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滴水实验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得到的实验数据,借助生活经验,推算并描述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年浪费多少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约4分钟)
二、探究新知(约30分钟)
1、提出活动任务。(1)课件呈现任务。
(2)小组讨论方案设计:课堂上,较短时间内,设计什么实验,可以测出一定时间内滴水多少?1分钟怎么样:你们有什么实验方法?小组内议一议。(3)小组讨论交流。
2、设计活动方案。
(1)各小组汇报讨论的方案。
各小组汇报后梳理实验方案,提出实验要求。
需要哪些数据?怎样测量出这些数据?实验得有实验名称、测量工具、实验人员、实验分工、实验方法和步骤。
强调测量工具和实验分工。听老师说实验工具,学生 一样一样地摆好:每组纸杯1个,用针扎好眼,稍微扎圆一点,大一点; 每组1个水槽,注意取水时保持桌面干净; 带有刻度的量杯或水杯; 计时器、计算机各1个; 实验报告单1份。实验分工:1人操作,1人计时,1人记录,1人计算。(2)动手实验。
下发实验报告单,各小组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巡视指导。提醒计时员看准时间,要求记录员准确记录相关数据,填写实验报告。(3)交流反思。
全班交流并分享实验结果。请一次实验成功的小组谈谈是怎么做的,应注意些什么; 更要请两次至三次实验才成功的小组交流分享。
反思:为什么得到的数据会不一样?(扎孔的大小不一样,测量工具比如水杯太大,水面够不着刻度等等。)
根据得到的实验数据,回答教材第89页“交流反思”提出的问题。计算:1时、1天、1年会滴掉多少水?(用计算器)()×60×24×365=()
计算出结果,一般会对学生有很大的触动,想不到小小一个水龙头,一年会浪费这么多的水啊!
展示资料:没有拧紧的水龙头如果每分钟滴掉3克水,一个小时会滴掉180克水,一天会滴掉4320克水,一个月会滴掉129600克,一年滴水1576800克。每个人除正常饮食外,每天应该饮水1400克才能维持人体需要,一年滴掉的水可供一个人大约饮用1126天,也就是三年左右。
三、巩固拓展(约3分钟)
读一读,想一想。(第90页)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生活中有许多浪费水的现象,也有很多节约水的好方法,说几个听听,并说说自己的感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经历了设计方案、小组分工、得出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次活动中,你的表现怎样,对自己满意吗?请参照第90页“自我评价”栏,评价自己的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