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圆的认识倪娟(二)(本站推荐)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倪 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进一小认识圆,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特征。教学难点:归纳圆的特征,并能准确画出指定大小的圆。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生活中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如出升的太阳、满月、汽车的车轮、呼拉圈、光盘、钟面等等)
1、提问:欣赏了刚才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古希腊有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圆是最美的平面图形。以前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呢?(生说课件出示)
2、圆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呢?
(学生衣服上的纽扣、身上的硬币、桌子里的杯子等等)
3、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圆?
4、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是无处不在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板书:圆)
二、教学新知,初步画圆
1、学习画圆(1)尝试画圆
谈话:同学们会骑自行车吗?我们来设计一个自行车的车轮,首先要在图纸上画一个什么?(生说)你会利用手中的物品画一个圆吗?
学生独立尝试画圆
谈话: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还有其它方法吗?(2)利用工具画圆。
谈话:我们还能用什么来画圆?(圆规)拿出你们的圆规,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是圆规的两只脚,一只脚上装着铅,一只脚上装着针尖,这是圆规的手柄。你会使用圆规画圆吗?
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谈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介绍画法
谈话:在画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吗? 谈话:老师按照同学们说的方法再画一个圆。边画边说画法,适时板书:分开、固定、旋转。
谈话:根据这位同学的描述,你能再画一个圆吗?(生画圆)谈话:举起你们所画的圆,我发现圆有大有小,我想让大家画一样大的圆,怎么办?
将圆规两脚分开3厘米,来画这个圆。再互相看一看画的是不是一样大。
2、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1)教学圆心:
谈话:现在我们给自行车的车轮安装上一根轴,应装在什么地方? 刚才我们画圆时,针尖固定的这个点,你知道叫什么吗?(圆心)圆心一般用大写字母O表示。找出你所画的圆的圆心,标上字母O。同桌相互检查一下,有没有标错。
2)教学半径。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圆。
谈话:给这个自行车的车轮安装一根钢丝,怎么在图示上表示出来?(让生上台画一画)这位学生画了一条什么?(线段)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各在什么地方?知道它是圆的什么吗?(半径)我再画一条,这是圆的半径吗?你能描述一下什么样的线段是圆的半径吗?(连接圆心和圆上一点的线段是半径)
谈话: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自己在圆上画一条半径,标出字母r。用圆规画圆时,这个半径就是画圆时什么的长度?(用圆规再演示一下,师画几条线段让学生看是不是半径)
3)教学直径。
谈话:用一根彩带给这个车轮装饰一下(师画)
其实我画的也是一条什么线?这条线段的两端在哪里?它还经过了哪个点?你知道这条线段叫圆的什么?(像这样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提生说,师再画几条线段让生说是不是直径)
谈话:请你在你的圆上画一条直径,标上字母d。4)出示自行车车轮的模型 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5)闭好眼睛,回想标圆心、画半径与直径的方法。让生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
(交流画法,指出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3、研究圆的特征。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现在我们进一步研究圆的特征。
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
谈话:这个圆没有圆心,你能找到它的圆心吗?(把圆对折两次)
谈话:在对折的过程中,你还发现圆是什么图形?(轴对称图形)1)研究半径
谈话:在你的圆中画几条半径,(生画)如果继续画下去,你有什么感觉?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师板书:圆的半径有无数条,圆的半径都相等。师提生
谈话:你的圆半径是几厘米?你的圆呢?怎么不一样?要加上什么条件?
师板书: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板书)2)研究直径
谈话:根据半径的特征,猜一猜直径有什么特征?(生说)谈话:画一画,量一量,验证一下。(生操作)
师板书:直径有无数条。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直径都相等。3)研究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谈话:根据所量的结果,比较一下,你的圆中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生说)
谈话:如果用字母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应怎样表示? 师板书:d=2r,r=d/2(板书)
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和交流,我们掌握了圆的特征,谁来总结一下圆有哪些特征?
四、小知识介绍。
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在很早以前就认识了圆的特征: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用一种尖状的石器来钻孔,一面钻不透,再从另一面钻。石器的尖是圆心,它的宽度的一半就是半径,这样以同一个半径和圆心一圈圈地转就可以钻出一个圆的孔。到了陶器时代,圆的陶器是将泥土放在一个转盘上制成的。会作圆并且真正了解圆的性质,却是在2000多年前,是由我国的墨子给出圆的概念的:“一中同长也。”意思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这个定义比希腊学家欧几里得给圆下定义要早100年。
五、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七第1题。
提问:已知半径的长度怎样求直径的长度?已知直径的长度怎样求半径的长度?
(课件出示)
2、判断:
(1)直径是半径长度的2倍。
()(2)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4)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5)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3、练习十七第3题。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此课在2009年4月在江苏省和谐教学优质课评比中获三等)
第二篇:冯娟《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获嘉县凯旋路小学
冯 娟 2017年3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5-87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初步利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通过学习,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
认识圆,掌握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教学难点:
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引入新课
1、先让学生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播放课件,欣赏图片)问:图中都含有哪一种平面图形?
2、学生说说生活中在哪还见到过圆形。
3、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正所谓圆无处不在。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圆的世界,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4、圆是一种平面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呢?
5、(课件出示)这些平面图形都有好几条边,所以可以称为“多边形”,圆和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6、教师总结:大家观察的很全面。也就是说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板书: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二、动手实践,认识圆各部分名称
(一)画圆
1、同学们,老师让你们课前准备的圆形卡片,准备好了吗?问:你的圆形卡片是怎么得到的?
2、追问:用碗,瓶盖等可以画一个圆,但是要想画一个指定大小的圆,用这些还可以吗? 那可以用什么工具来画圆呢?
3、这位同学提到了圆规,谁能介绍一下圆规呢?
4、学生尝试用圆规画一个圆。
问:大家都画好了吧,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同学画的都非常漂亮,但是也有部分同学画的不够理想,甚至还没画出来。大家猜猜他们可能哪里出问题了?
学生汇报。
5、老师按照学生说的步骤画圆。(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
6、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会画圆了,你能想办法使我们每一个人画的圆都一样大吗?
学生在练习页上练习画一个圆规两脚间距离是2cm的圆。(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圆画好了,如果有人让你介绍这个圆?你怎么说呢? 这还真不好说?不过我们课本上介绍了几个概念,它或许能帮我们的忙,请同学们自学课本86页中间的一段文字。
2、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收获? 学生汇报。
(1)、老师板书圆心(O),在黑板上标出圆心“O”。圆心通常用大写字母O表示。画圆时,它能确定圆的什么?(2)、老师板书半径(r),学生在黑板上试画半径。引导学生说出半径就是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它能决定圆的什么?(3)、老师板书直径(d),学生在黑板上试画直径。
3、追问:在半径和直径的定义中,都提到了“圆上”,“圆上”是指什么位置呢?请看图,(课件出示:圆内、圆外、圆上)你能将这三个词语放在对应的区域吗?
4、你能准确分辨半径和直径吗?(课件出示)
5、让学生在自己画的圆内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用字母表示。
学生作图。
三、合作交流,探究特征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关于这个圆,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去研究的?别的不说,单就这圆心、半径和直径,这当中还蕴涵着丰富的规律。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
2、行!一会儿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研究提示,利用手中的圆片,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用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看每个小组有什么发现。有了发现,别忘了把他记录在学习纸上,一会咱们要用来交流。还可以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一会到底怎么把这个发现介绍给全班同学,让别人相信你的发现是正确的。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其中。
4、哪一小组愿意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大家分享一下呢?请这小组成员汇报,其他小组补充,教师板书。
5、老师小结:刚才大家通过自己动手研究发现了圆的这么多的特征,看来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研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实践运用,反馈内化
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吗?(看课件)
学生汇报。
五、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看来,大家对圆的有关知识掌握得还不错。你能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课件出示思考题)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六、总结评价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圆,了解了圆的特征。在我国,圆往往表示团圆、圆满,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更有许多人用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希望同学们也能发挥你的想象力,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圆心(o)
半径(r)无数条 长度都相等 直径(d)无数条 长度都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d=2r r= 1/2d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围绕以下五个环节进行设计。从日常生活出发感知圆——自主探究画圆的方法——自学认识各部分名称——小组合作探索圆的特征——解释应用。
一上课,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圆形图片,接着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使学生具体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画圆,自己总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以及要注意的地方。教师再示范,然后学生再画同样大小的圆。这样安排层次分明,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圆各部分名称这部分知识,学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我让学生通过自学汇报的方式学习,利用课件让学生区分圆内,圆外,圆上。再判断半径,直径。学生在圆内标出圆心,画出半径,直径,并用字母表示。这样学生能更深刻地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小组合作探究圆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语音表达能力,又让他们从中感悟分析和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最后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的现象,明白数学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尝试画圆时,如果把画得不理想的同学作品展示出来,同学们再讨论画不好的原因,效果会更好些。
2、本节课对学生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处理得还是不够灵活,教育机智还需要提高。
3、学生在解释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时候,学生只是说出易滚动,摩擦力小等原因,说不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都相等这一原理,可能是学生初学圆的知识,认识不够。
4、最后欣赏圆形图片时,应多准备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圆的美。
5、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大胆设计,也可以打破教材,设计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
第三篇:圆的认识二教学反思
反思一:圆的认识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当教圆的画法时我不是直接讲解示范画圆,而是放手让学生动手试着画圆后再进行交流不同的画圆方法。我在此基础上总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这样通过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放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在学之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预习,学生亲自操作,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探索圆的特征,由于是学生的发现,再加上教师的合理的引导,学生知识的生成度较高。让学生自己去走,在学生行走的过程中强健肌肉,坚硬骨骼。学生的数学能力在细微处得到发展和提高。这节课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讨论、探究等数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对于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交流圆的特征时这一环节交流的还不够充分,生生、师生互动不够,有效预习不到位,使学生无话可交流。
反思二:圆的认识二教学反思
首先,通过画圆,回顾圆的有关性质,为进一步探讨圆的性质作铺垫。
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折纸活动,找出圆心,进一步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在折一折这一活动中,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探索圆的轴对称性以及同一个圆内的直径相等的特征,同时引导学生理解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
然后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轴对称图形进行整理,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反思三:圆的认识二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实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想一想车轮为什么会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这个问题学习圆的认识后,我们就可以解决了,从而引出课题,让学生找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生活化的设计的确打开了学生关于圆的记忆,于是学生侃侃而谈,为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做好感性认识,我课件准备了生活中各种类型的圆,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何不同?使学生明白以前的这些图形都是由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而圆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再引导学生通过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使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小组组合作,自主探究,通过画一画,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利用他们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知圆的特征。
圆的画法是本节课的另一重点内容,小组合作能想出几种画圆的方法?虽然用圆规画圆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我还是先介绍了圆规,画圆一般得用圆规,借助学生的实践操作,我很自然地解决了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规两脚张开的大小是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的问题。
最后应用知识,体验价值。在探究完圆的特征后,回到课前设疑的问题,提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明白了车轮做成圆的车就跑的既快又稳道理。这些生活化的问题,对学生既有挑战性又体现了学习的乐趣。正真体现了数学来源生活又服务生活。懂得用所学知识解释周围事物,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本节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没有完全充分地发挥出来。利用圆规画圆的环节:教学还不够细致,在巡视时感觉学生画的很好,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巩固运用时发现有的学生没有掌握画圆的方法,。
反思四:圆的认识二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五年的学习,掌握了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思维能力。学生经过第一课时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加深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再引导学生对圆进行测量来发现直径和半径的存在,再而引出直径与半径的含义。然后通过学生自己测量来加深直径与半径的联系。为学生继续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做好准备。孩子一般是对基础知识能比较熟练的掌握,但在知识的运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解答实际生活问题。本课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些生活情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能围绕本节课的主题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对称性是图形的重要性质。与其他平面图形相比,圆具有很好的对称性: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它是一个任意旋转对称图形:圆上的所有点绕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后都在圆上。圆的认识
(二)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到圆的轴对称性,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探索圆的轴对称性以及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通过与其他图形对称性的比较体会圆所具有的很好的轴对称性。
第四篇: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00
2《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主备人:蓝伟英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特征。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
1、圆的特征。
2、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三角尺、直尺、圆规。教 学 过 程
一、实践操作。
1、折一折。
每人准备一个圆,请同学们想办法找出圆心。
2、小组活动:剪几个圆,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
3、汇报:沿着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都能完全重合。
4、小结: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可以表示为d=2r
r=d/2。
二、尝试练习。
1、说一说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正方形:4条
长方形:2条
等腰三角形:1条 等边三角形:3条 圆:无数条
2、要求学生剪出书本第7页“做一做”的三幅图,沿中心点A转动,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
2、练一练第二题。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
3、练一练第三题。
学生画出对称轴,集体交流。
4、练一练第四题。学生实际测量,集体交流。
5、练一练第五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
使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的特征,以及圆的轴对称性和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引导学生整理已学过的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旋转对称性,以及圆是一个任意旋转对称图形。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定点”“定长”)。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并没有给出圆的本质特征的描述,但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画一画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对此加以体会,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初步感受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通过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如:骑过自行车,有一些学生可能还用过圆规,对圆有一些了解,但只是直观的认识,本课将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之上,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使学生深切体会圆的特征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在低年级时对圆已有初步地感知,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困难。由认识平面的直线图形到认识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好动、贪玩是他们的天性,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最受学生欢迎,只有抓住学生的特点,投其所好,注重体验,才会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轻松、愉快、有所创造地学习。
第五篇:圆的认识(二)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
(二)》,学生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圆的特征,圆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本节课继续探究圆的特征,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加深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再引导学生对圆进行测量来发现直径和半径的存在,引出直径与半径的含义。然后通过学生自己测量来加深“直径与半径”的联系。为学生继续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做好准备。在课的开始,以等边三角形、长方形等常见图形由学生寻找出他们的对称轴,进而引出圆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话有多少条?本节课的重点是圆是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与其他平面图形相比,圆具有很好的对称性: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它是一个任意旋转对称图形:圆上的所有点绕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后都在圆上。“圆的认识
(二)”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到圆的轴对称性,学生通过开展折纸活动,发现每一次的对折都可以将圆平均分成2部分,适时提出,继续折下去都可以将圆分成2部分吗?学生尝试了几次。发现都可以,得出结论:圆的直径是圆的对称轴。圆的轴对称性以及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通过与其他图形对称性的比较体会圆所具有的很好的轴对称性。
课后练习中,面对不同图形,第三小题考察学生的组合图形的对称轴的判断,学生根据对图形的了解进行判断,第一图形是同心圆,圆心是相同的,因而可以画出无数条对称轴,同样的方法解答下面的题目。第四小题让学生认识如何去测量一个圆的半径大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