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惊弓之鸟听课记录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和平小学 孙志泉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古代魏国有一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只拉一下弓,就使这只大雁惊吓得从天上掉了下来。后来人们用“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课文是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叙述的:更羸说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掉了下来;更羸告诉魏王虚发雁落的原因:这是一只惊弓之鸟,心里害怕使它掉了下来。为了使故事吸引人,课文采用了以人物对话为主的写法,用魏王来衬托更羸,表现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全文环环相扣、说理清晰,逻辑性强,成为这篇课文的特点。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课文重点,写更羸分析大雁掉下来的原因。他的话讲了三点意思:一是讲他看到大雁飞得慢,听到它叫声悲惨,说明他善于观察,会发现问题;二是讲他认为大雁伤口没有愈合,孤单失群,说明他善于判断,会分析问题;三是讲他认为大雁听到了弦响,一害怕就会掉下来,进一步说明他善于分析,判断准确。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练习读懂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二是学习把看到、听到和自己的经验相结合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目标:
1、能大致概括出课文内容。
2、抓三次对话,以魏王的话为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3、通过最后一段的学习理解,培养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教具:
多媒体课件。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齐读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请齐声读课题。生齐:惊弓之鸟 二:抓中心句,激发学习兴趣。
1、从“能”的演变入手(甲骨文——小篆——楷体)。
师1:学习课文之前咱们先看一张图片,(课件2:图片),你们猜猜这会是什么动物呢?(2人)师2: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其实这是一个甲骨文,古时候的人们用它来表示“熊”这种动物,(PPT2出示“甲骨文”)。随着汉字的演变,到了篆书的时候(PPT3出示“篆书 熊字”),我们从字面上已经看不出熊样了。在古人的心目中,熊可是野兽中的强者,它长得非常强壮,力气也很大,不但会爬树,而且会游泳,这熊真有本事,真能干。这时,“熊”就引申出了“能”的意思,我们的汉字“能”也完成了它的演变。(PPT出示“能 楷体”)。现在的人们就把能干,有本事的人称为什么你们知道吗?齐读这个词语。(点击课件出示:能手)生:“能手”
师3:例如:字写得好的人我们叫他---,画画得好的人我们叫他-----师4:那箭术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的人我们叫他(射箭能手)谁配得上这样的称号? 生:(更羸)
师:跟我一起写出他的名字。(板书1:更羸)
2、出示“更羸”图片:扣词“能手、有名”初识更羸,回忆内容,引入课题。
师:齐读这句话。(课件3:第一句话)生齐: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师: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1:他很有名(点击:有名变色)师7:这个词能去掉吗? 你能换一个词吗? 生:出名 闻名
师8:四()班的同学,你们学习语文真有办法!通过抓关键词你们知道了更羸是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板书:射箭能手)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生1:我想知道更羸为什么能成为射箭能手。(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2:我想知道更羸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本事。(这是我们都感兴趣的问题)
3: 我想知道更羸为什么会有这样准确的判断。(你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善于探究,)师:学贵在存疑,相信通过接下来的学习你们都会有收获。
三:初读课文,先抓魏王的态度变化,再具体从三句话理清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师:故事写得最多的是魏王和更羸的对话,这是非常重要的情节。现在你们再读读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分角色读。读完之后请你拿出笔把描写魏王的段落用横线划记,划好后自己体会体会魏王心里的变化。(出示4:读书要求)
生:同桌合作读书,(读完书后,师一定要巡视划记的句子,并找同学问问体会)
师:读完了课文又划记好了的同学请举手,你能给大家读读你划记的地方吗?(朗读最好的孩子读完)
师:我们先为她精彩的朗读鼓鼓掌。如果你划记的和他一样,请举手。很好,(课件5:三段话)从这些描写中,你们体会到魏王的心里一步一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预设:生1:魏王首先很怀疑,接着大吃一惊,最后更加奇怪了。(出示:附板书:怀疑 吃惊 奇怪)师评:你的体会是充满思想的劳动,深入又准确!
过渡:魏王的心里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手指附板书)我们就以魏王态度的变化为线索,一起来交流。
A、学习第一句话,引出第一部分的对话,魏王怀疑有本事。师:先来看,魏王怀疑什么呢?在文中找答案。
生:更羸说自己可以只拉弓,不射箭,大雁就能掉下来。((板书2:只拉弓 不射箭 能掉下来)师:我们一起读读更羸说的这句话。(课件6:出示更羸的话)生齐:“大王、、、、、、、” 师:听完更羸的话,魏王,你当时相信吗?(指一生问后,再指一生问:你相信吗?)师:你们都不相信,你们猜猜看,魏王当时心里怎么想的? 生1:吹牛 生2:不可能 生3:不会
师:魏王就是你们这样想的!他根本不相信更羸的本事,谁能读出魏王不相信的语气?(课件6:出示第一句话)请你来!生1:
师评1:不错,你读出了怀疑的语气,如果能读出魏王慢条斯理的感觉会更好!谁想再试试? 生2:(师评2:你读出了魏王的心思,真好!你来!)
生3:(师评3:你就是魏王啊!读的声情并茂!我们像他这样读吧!)生齐:你有这样的本事?
师:魏王对更羸有这样的本事很怀疑。(板书3:?)B、学习第二句话,引出第五自然段,魏王惊讶有本事。
师:再自己读读魏王说的这句话,(课件6:第二句话)想一想这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
生1:不一样。第一句话的意思是魏王怀疑更羸有本事,第二句的意思是魏王惊讶更羸有本事。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在课文中找找原因。在哪一段? 生:第五自然段。师:齐读这一段。(课件7:出示第五自然段)生齐:读第五自然段。师:魏王看到了什么?
生1:魏王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大雁就直掉了下来。(板书4:把“能”改为“直”)师:如果你也看到了看到这样的怪事,你会说什么? 生1:说想法 师评1:你说的很好。你会说什么呢? 生2:说想法 师评2:多奇怪的现象啊!你想一探究竟。
师:如果现在你就站在更羸的身旁,你会跟他说什么呢?。生3:说话
师:(评价)你呢? 生4:说话 师评4:魏王的内心世界和你一样的丰富!把你的体会融进去一定能读好魏王的话? 生1:读 师评1:你读出了魏王的心思。真好!
师:我们向他一样带上自己的体会,齐读第二句话 生:齐读 师:眼见为实,魏王大吃一惊!(板书7;擦掉?改为!)C、学习第三句话,引出第7自然段,魏王奇怪有本事。
师:令魏王更加奇怪的是又什么呢?(手指附板书)在文中找找,你能大声读给我们听吗? 生1:(课件7:“不是我的本事大、、、、、、”)
师:魏王听了更羸这样的回答,更加奇怪了,问(课件8;你怎么知道的?)生齐:读第三句话 师:魏王根本没有说出心里的疑惑,他到底想说什么?(课件9:你怎么知道-------?)生1: 生2: 生3:
三、“能”在何处,学习三自然段。A、学习第一句,知道能在善于观察
师:现在只有更羸才能解开魏王心中所有的疑惑,(板书:?)自由读最后一段更羸的解释.(课件:10)生:自由读九自然段。师:第一句话,写了更羸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大雁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板书8:飞得慢 叫得惨)
师:很多人都看到了这只大雁,但是文中有一个词却告诉了我们更羸和别人看的不一样? 生1:仔细
师:更羸比别人看得更加仔细,说明他更善于观察(板书9:观察)B、学习第二句话,分析飞得慢,叫得惨的原因,学会用因果句推理。
师:更羸经过仔细观察,便开始分析。(板书11:分析)齐读第二句话(课件10:2)生齐: 师:孤单失群是什么意呢?(课件10:孤单失群变色)生1:自由说
师:在这句话里有一个词就是孤单失群的意思,你知道是哪一个词吗? 生1:离开同伴(课件:离变)师:聪明!更羸知道大雁常常排成“人”字或斜“一”字形南飞,飞行时雁群会发出呀呀的叫声来相互传递信息。(课件11:一字 人字 图片)此时更羸却只听到这只大雁悲惨的鸣叫声,所以他分析这应该是什么原因呢? 生1: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的大雁。(板书11:孤单失群)师:又看到大雁越飞越慢,他分析这应该是一只什么样的大雁呢?
生2: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的大雁(板书12:受过箭伤)
师:经过分析,更羸明白了(师手指板书,和学生一起说飞得慢,叫得惨的原因。)
师:如果魏王也观察仔细点,你们觉得他能分析出这样的原因吗?(谈魏王没有更羸这样的经验)
师小结过度:原来更羸是个经验丰富的猎人啊!我们合作再读读他的分析,我读结果,你们说原因。
(课件12: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C、学习最后两句,用因果句推理大雁掉下来的原因。
师:更羸又进一步分析,推理,判断出了大雁掉下来的原因,(板书13:推理)自由读读最后两句话。
(课件13:出示三四句)生:自由读3、4句 师:你知道大雁掉下来的原因吗? 生1:自己说原因。
师:说的还不错!如果你们能借这个图示(课件14:图示)再用“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一步一步进行推理,会让别人听得更加明白,你们一起来说说吧!师说因为(手指)所以(手指)生:齐练习伤口裂开 直往上飞↗ ∣
心里害怕↗ ∣
听到弦响↗ ↓
直掉下来
师:能反过来推吗?用上这个关联词,先说结果,再说原因。(课件14:点击出示:之所以、、、、、是因为),谁先说?(4名轮说)
师:更羸的判断非常准确,所以魏王才会看到这样的结果(课件15:5自然段)大雁听到嘣的一声就直往上飞又直往下掉。这里有两个直,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师:它直往上飞,直飞是怎么飞?谁能做个动作?你在怎么飞?(拼命地飞)为什么?(害怕再受箭伤)可是结果你是怎么掉下来的?(直掉 生做动作)这个直不但告诉了我们掉的速度极快。四:补白:魏王佩服有本事,深化中心。
师:魏王看到这个结果,听完了更羸的解释,你认为他还会奇怪吗?(手指附板书)不会 师:会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生1: 生2: 生3: 生4:(板书省略号)
师:然而,在这个故事的结尾,作者继续写了魏王的态度吗,写了魏王对更羸说的话吗?生:没有 师:是作者不会写吗?为什么不继续写下去呢? 生:想让我们自己感受
师:说的真好,这是一个巨大的空白,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他不写魏王的神态,不写魏王的话语,也不告诉我们更羸到底能在何处,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无限的想象空间。现在请你拿出笔,为这个故事写一个你想要的结局。生:写 师:写好就站起来念。
师:写的真好!这个空白给了你们无限想象。难怪人们这样评价他。(课件16:中心句)生齐:读第一句。
第二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范文
听课对象:三(6)班 李音 老师
听课内容:《庐山的云雾》 第2课时
过程:
一、复习巩固: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庐山的云雾》这一课,读课题,读出吸引力。
生:(有感情地朗读)
复习生字词。(字的结构、部首、读音)
增 光 添 彩
(上大下小)(下半部分勿写成“小”)
笼(注意读音)“返”的第4笔
遮 半包围结构
师:课文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变化又多、又快、又美)。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庐山云雾的特点吗?
生:(畅所欲言)
二、质疑、引导学生学会品文的方法。
师、你觉得这节课我们该解决哪些问题?
生:
1、作者是怎样把这两个特点写明白的?
2、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师: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把庐山云雾的特点写清楚的?
第一小节:
生: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从“尤其”可以看出来。
“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体现了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人们漫步山道有虚
无缥缈的感觉。
(教师补充词汇:缭绕、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师:读完这一小节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仿佛自己如临其境。
师:读好这一小节,读出美。
第二小节:(千姿百态)
生:这一小节,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句式基本相同。
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
写作顺序由上往下。
师:你最喜欢哪个位置上的云雾,为什么?
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分句,并谈谈喜欢的理由,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仿照书上的句子来说说别的位置的云雾。
(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师对学生的错句进行纠正,适当补充词汇。)
(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瞬息万变)
生:这一小节,作者运用了一些词语,突出变化的快: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师: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都是作者的想象,你能像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说说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说好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四、揭示中心: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呢?
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欣赏庐山云雾的美景。
体现出作者喜爱庐山的云雾,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
山头 绒帽
千态姿态 半山 像玉带
庐山的云雾
山谷 大海
奇丽
瞬息万变 眼前„„刚刚„„
转眼间„„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
评:这堂课的教学中,李老师自始至终都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质疑部分便慢慢指导学生该如何来品味一篇文章,让学生通过以往地学习自己探索出品文的方法,而并未采取繁琐地讲解。在接下来的授课中,通过启发、点拨,让学生充分地想象、概括、说话、读书,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你能像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说说云雾的瞬息万变吗?”。此外,李老师还注重学生语言、词汇的积累,补充好词、纠正学生的语病等等。学生学得
带劲,课堂气氛十分活泼。
听 课 记 录
听课对象:三(6)班 李音 老师
听课内容:习作3 《春游》
过程:
一、看图:
师:你觉得图中哪些景物能体现春天的特点?
要求:按顺序说,要体现三年级学生的水平。
生:燕子从南方回来了,报告着春天的消息。
麦苗、岸边的小草长得正旺、柳条、河流、鸭子、花
二、学习例文:
师:有一位小朋友就用文字写出了春天的特色。
请同学们用“~~~~~~”划出观察的地点
用“(三角形)”划出看到的景物
生:麦田旁 麦苗 绿油油 泛起波浪
小河边 桃花、小草、河水、鸭子
(清、缓慢、荡起波纹)
师:作者又是怎样写出这些景物的特点的呢?
用圈把相关句子划下来。
(划句子)
师:你觉得这些句子好吗?好在什么地方?
生:
1、麦苗:不光写出颜色,还写出了它的动态美。
2、娇嫩的景物 让人不忍去破坏它。
3、鸭子:春江水暖鸭先知
动作写出了鸭子的可爱。
师:作者选出了最能体现春天到来的动物,鸭子选得与众不同。
齐读例文。
三、指导习作:
师:那天春游,哪些景物能体现春天的特色?该怎样来写?
归纳要点:
1、写景不需要写人或事。
2、有详有略,选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来写。
3、观察景色的地点之间转换要有连贯性。
学生口头说景:(内容见板书)
可挑选景物有详略地进行描写。
四、板书:
阳光、空气、风
花 柳树 动物
五颜六色 千姿百态(杜鹃、紫藤)
柳枝吐翠 柳絮飞舞(枝、叶、絮)
柔软
忙碌的蜜蜂、昆虫
草
小河
评:课堂伊始,通过仔细观察图,进而说图的方式,使学生能将自己说的内容与例文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发现例文的缺陷,为自己的写作指明了方向。整堂课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例文,来发现写作手法与要点,而并未框定学生的写作内容。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易于写出精彩的文章。“观察景色的地点之间转换要有连贯性。”这一写作要点的归纳,也使学生明白文章的条理性十分
重要。
第三篇:听课记录
小壁虎借尾巴
一、随音乐拍手进场。
二、引入主题。
①森林里举行一场比赛,看看谁的尾巴最有用。
②出示图片,问:谁来参加比赛?(观察图片)
③谁的尾巴没有了?没有尾巴怎么办?
三、讲述故事。
①边讲述边提问。
②提问:故事内容。
③帮助幼儿巩固故事内容。
四、出示盒子,让小朋友猜猜。① 出示字卡,② “壁虎”、“小鱼”、“老牛”、“燕子”
②学习字词。△以动作加深印象。△教师做动作,幼儿猜。
△检查幼儿掌握情况。
五、小结:教育幼儿懂的爱护动物。优点:①教师教态较好。
②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气氛较好。
缺点:①没有更好地掌握本次语言教学活动的重点。(学习礼貌 对话,知道小壁虎尾巴的作用以及与其他动物尾巴的区别)
建议:①故事第一遍,教师要完整地讲述。
②加强故事中的礼物对话,教育幼儿平时向别人借东西 时要有礼貌。③让幼儿知道不是所有动物的尾巴断了都可以长出来。风儿来了、律动
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
①让幼儿说出这是什么地方。
②让幼儿听“风”声。
③依次出示教具“风”、“树”、“草”、“小宝宝”
三、引出课题“风儿”。①教师逐句教幼儿儿歌。
②教师逐句带领幼儿朗读儿歌。
③幼儿集体朗读儿歌。
④请个别幼儿朗读。
五、出示字词:树、花、草、风、头发、弯腰、点头。
①教师带领幼儿朗读。
②教师任意抽取一张字卡,幼儿回答。
③个别回答。
六、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儿歌?把这首儿歌送给爸 爸、妈妈
优点:①教师教态活泼、自然。
②利用“风”的声音较好。
缺点:
①教学活动内容有些多,对于大班的幼儿很难全部掌握。②注重侧重点,不能全部兼顾。
③教师个别发音发音不准。
④教学活动环节不够紧凑。
建议:①分清侧重点,加强学习。
②在朗读儿歌时,设置情境教学,如有些背景音乐。
③ 语言课重在法杖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以幼儿为 主体,引导幼儿说,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小白兔找太阳
一、问好,音乐律动(合拢放开)
二、出示头饰,“小白兔” ①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
②引入课题“小白兔找太阳”。
三、教师讲故事,边讲述边出示教具。
①提问。
②学习字宝宝“兔”“子”。
四、游戏:丢手绢。
五、第二遍故事(教师讲故事)
提问:为什么它们把“灯笼”“萝卜”“气球”当成太阳。
六、提问总结: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会发光,照在 身上暖洋洋。优点:①具丰富,准备充分。②教师语音语速较好。缺点:①教具利用不够。
②引入课题衔接不够紧凑。
③头饰太大。
建议:①在引入课题时,应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印象中的太阳 是怎样?
②第一遍故事要完整讲述。
④ 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角色对话,掌握太阳的特点
《猴子学样》 导入:
今天给孩子们带来一位神秘客人,闭上眼睛,数三声,1,2,3,当孩子们睁开眼睛时,老师已经戴上草帽,贴上白色胡须,扮演起了老爷爷的角色。
二、进入主题:1观看绘本阅读的图片,强调幼儿仔细观看。
请幼儿回答你看到的现象,其中猴子表情奇特,请幼儿前来表演。2继续播放下一幅图片,再次强调幼儿仔细观看,之后老师会进行提问。
请幼儿讨论并举手回答故事可能的发展情节。
幼儿回答完后,教师加以引导图中人物如何。
3图片播放结束,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整个故事,讲故事过程中加上肢体动作。
4故事讲完后,教师提出问题,请幼儿回答。
如:谁抢走了老爷爷的草帽?
老爷爷生气时的动作?
老爷爷是如何要回草帽的 1老师以老爷爷身份出场,切合主题,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在观看图片之前,强调幼儿仔细观看,提高幼儿的 注意度。
3、教师在讲述故事时要生动形象,富 有表现力,大胆夸张。
《寻找空气》
一、导入:
1先向来听课的老师们打招呼“老师好”
二、进入:
1、教师拿出一个空瓶子,问:“孩子们瓶子当中有什么呀?”
2、教师在孩子脸前捏捏瓶子,感受气体的流动。
3、把一张废纸放进瓶子里,把瓶子竖直放进事先准备好的水盒中,问“瓶子中的纸湿了没有?”
幼儿大都回答“纸已经湿了”。
4、教师拿出瓶子发现纸并没有湿,幼儿对此感到很惊讶
教师问: “如果瓶子不再竖直又会怎么样呢?”
5、教师转动瓶子,让瓶子不再竖直,发现水盒中有气泡冒出,教师讲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6、幼儿在得知空气存在时,继续讨论空气的性质,教师分发方便袋,请幼儿收集空气,了解空气无色、无味、无处不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性质。
三、结束:外面的空气很新鲜,我们出去寻找空气、开始请幼儿与听课的老师们打招呼,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2、教师提问问题不明确,孩子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3、讲述内容过多,应考虑幼儿的接受 能力
第四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含点评)
时间:9月18日 星期四 第3节 听课学校: 董恒甫高中 班级:高三3班 课题:《归去来兮辞》 教时:1 执教者:沈艳老师 教学过程:
一、背古诗文
读背诗歌并 默写
二、朗读《归去来兮辞》
三、品味课文
1、弃官为民:心为形役、何等庆幸
2、划分:归途中 抵家时
四、讨论鉴赏
1、师:归途中作者的心情怎样? 生:念切(恨、问)
轻松(物)
2、抵家后的快乐体现在哪里? 家园之乐:(1)家人欢聚之乐(2)室中独处之乐
(3)游园忘返之乐 联系高一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云”、“鸟”与情之关系? 内心写照
无心的云,急切的鸟回家——归隐
4、“松”“菊”在文中的用意? 品质的象征:高洁、孤傲、坚贞
5、写法:托物言志
五、布置作业
第五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
本学期第十四个工作周是初中部的听课周,在这一周中,各位青年教师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让我受到许多的启发,现在联系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来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教师语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在听课中,老师们精心的备课和新颖的设计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听课中时常看到老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让我心动!这些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我们的教学,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习惯,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由“道德教育”转化为“道德学习”,强调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学生自己学习,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实践,通过听课可以看出老师们对教材研读是非常透彻的,对教学环境、环节处理的独具匠心,设计精妙,虽然我们知道“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但是我们对通往广场的结果心知肚明,瓜熟蒂落,才能水到渠成啊!
通过这次听课学习,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做到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反复设计不同种类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种种方面,以不变应万变;同时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虚心向他们请教,听从他们的经验教训;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完美、合理的教学流程,从而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令学生爱学、乐学、酷学,彻底改观以往同学们被动的局面,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
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成为一名让学生、家长和同事、领导赞誉的教师。
201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