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 文档

时间:2019-05-15 10:1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听课记录 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听课记录 文档》。

第一篇:听课记录 文档

二年级语文听课评课记录

×××

时间:2009-4-22 听课学校及班级:××小学 二(4)班 课题:18鸟岛 执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18鸟岛”

二、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对鸟岛的初步认识、整体感知)

三、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了解鸟岛在什么地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轻声读第二自然段

师引导理解“陆续”并说一句话 师:这些鸟是来干什么?(生答)(课件出示)片段,第二自然段,反复品读,悟出“鸟多”(板)

3、学习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片段)全班齐读,学生分句,逐句学习

引导学生理解“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请几个学生到台上演示)悟出“窝多”“蛋多”(板)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教师再范读的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闭上眼睛想象(如果你来到小岛上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或糟糕的事?)课堂回顾:

一、导入环节

教师说一则谜语让学生们猜:“小伞兵,真神勇,飞到西,飞到东,飞到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生根茎。”学生齐答:“蒲公英”。

(激趣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课堂气氛。)教师板书课题《金色的蒲公英》

教师就板书的课题进一步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由题目自然地过度到文章的内容,衔接紧凑,自然)学生回答:蒲公英的花是金黄色的。等等„„

教师提问:本课的题目就是金色的蒲公英,它又是在讲怎样一件事情呢?(引导学生激发阅读兴趣,探究课程内容。)

二、初读课文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同时找出课文中的多音字。(将学习的主动性让位于学生,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小黑板

1、检查这些词语你都认识了没有?

叙述 严肃 虽然 鼓励 戏剧 玫瑰 明媚 练台词 打卷 不厌其烦 找一个同学试读词语,再找其他同学判断他读的是否准确。

(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正音,示范朗读,再让学生分读、齐读。(加深印象,解决本课的教学目标)

2、找出多音字

教师让学生提供自己所找到的多音字:

角 散 冲 背 看 没 给(完全是学生自己找出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3、教师提问:这节课的生字,哪些是容易写错的?找学生自己指出来。肃 铃 练 振 虽 励

学生自己指出,并说出容易写错的原因。(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是学习的真谛)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是你不能理解的? 学生找出:不厌其烦 意味深长 漫不经心

教师找学生试着理解回答词语含义,最后再提供正确的解释。(充分体现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精神)

四、细读课文1、15个自然段落,找15个同学一人一段,分段朗读。教师总评朗读情况,对读不准的词语正音。(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2、再读课文,回答问题:文章讲述了怎样一件事? 学生回答

(锻炼了学生的概括总结及语言表述能力)

教师结语:总结本课学习目标。预留问题:对于女儿遇到的问题,妈妈是如何开导她的?

(回到教学目标上,出色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留下问题,为下节课的深入探讨课文做好铺垫)

小学教师听课记录精选一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教学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二、复习旧知:

1、这些词语还认识吗?(钓鱼、从未见过、允许、遵守规定、铭刻)

2、回忆课文写了什么?你能这些词语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钓鱼”、“放鱼”)

三、进入新课:

第一板块:

1、由学生的回答开始,教师:钓鱼和放鱼的孩子的现在的情况吗?

2、引导读课文一到四小节:

A、(出示课件:汤姆——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他设计的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日前„„)他在接受采访时他对父亲让他放掉„„表示感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设计师„„

B、引导读读课文一到四小节。学生读课文。(要求自由读)

3、读书交流:一到四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踊跃)

1)课文写„„

2)我感受到这里景色很美;

3)你知道涟漪是什么意思(教师不经意的随便问),我们把“涟漪”可以读得再美一些,齐读“涟漪”这一句;

4)我读懂了他们高兴:两个感叹号。

5)我读懂了他们钓到的鱼很大:弧形(读出“大”来),还有谁知道这条鱼很大?(大家伙)而且是大鲈鱼。

6)引导读:“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三人)

7)此时,传来了爸爸的声音。我们来读读课文中爸爸的语言。(学生读书)

A.出示课件:父子的对话:爸爸:“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B.引导学生朗读这些话语:A、分角色;B、抓重点词语;

C.汤姆为什么要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D.汤姆不肯放鱼的原因是什么?(听课疑问:孩子们,别人回答问题时,你静静坐着脑子里在想什么?)

E.介绍“规定”,问:“知道了吗?”

F.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朗读,强调语气(斩钉截铁):“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先分别指读,接着邀请男子汉齐读;

G.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用“不管„„都„„”说说生活中的事情。(学生表达,教师评价)

四、小结板书:自觉遵守规定。

第二板块:

五、相信爸爸的这句话对大家的启发一定很深,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齐读)

六、引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其他学生做评委(第五小节开始—— “规定”)引导学生提建议:读得怎么样?

七、出示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要求学生把刚才的建议“用起来”;

八、提出新的要求:“加入动作、表情、道具”增强表达效果;出示课件配合,师生配合九、爸爸和小汤姆争论的结果如何?此时的心情如何?(邀请数名学生回答)

第三板块:

十、教师小结学生回答。从“后悔”过渡到下文。

十一、讨论:后悔吗?(要求学生帮帮忙)

十二、引导学生读“最后一节”。

十三、教师总结全文,出示课件:“转眼间„„不出所料„„道德只是个很简单

4、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读中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关键句,懂得读书时要抓住重点。

(1)鲸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用了个字把它写在手掌上。大,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了不起。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它读成一句话。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3)指名读第4自然段

这节第一句话与其它自然段有什么不同?(设问)

三、学习第三世界自然段,了解鲸的大,认识说明方法。

1、能换一个词说鲸大吗? 生:巨大 生:庞大

生:庞然大物

2、特别大、非常大、极其大,大家说了很多大的词,你看,课文有这样写大吗?把写大的词句找出来。为什么同象比?

生:象是这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你能真的能到鲸的嘴里去吗? 生:那是假设

3、聘请高级解说员介绍一下鲸的大。

4、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这短短的一段话作者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写鲸的大?(板书:多种说明方法)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鲸是哺乳动物,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刚才我们在研究鲸大的特点,那课文仅仅是介绍这个特点吗?

2、片断出示,同学们看看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用2个很长? 生:一个很长不够。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很长”、“渐渐”、“完全”、“整个”等词的意思。同学们,这些词一个都不能少,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板书:精确的语言表达)

3、再读这段话,把刚才我们忽视的词强调出来。

4、出示句式:我们知道鲸适应了海洋的生活,但是,你可别忘了 听课对象:三(6)班

李音 老师

听课内容:《庐山的云雾》 第2课时

过程:

一、复习巩固: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庐山的云雾》这一课,读课题,读出吸引力。

生:(有感情地朗读)

复习生字词。(字的结构、部首、读音)

(上大下小)

(下半部分勿写成“小”)

笼(注意读音)

“返”的第4笔

半包围结构

师:课文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变化又多、又快、又美)。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庐山云雾的特点吗?

生:(畅所欲言)

二、质疑、引导学生学会品文的方法。

师、你觉得这节课我们该解决哪些问题?

生:

1、作者是怎样把这两个特点写明白的?

2、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师: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把庐山云雾的特点写清楚的?

第一小节:

生: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从“尤其”可以看出来。

“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体现了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人们漫步山道有虚无缥缈的感觉。

(教师补充词汇:缭绕、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师:读完这一小节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仿佛自己如临其境。

师:读好这一小节,读出美。

第二小节:(千姿百态)

生:这一小节,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句式基本相同。

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

写作顺序由上往下。

师:你最喜欢哪个位置上的云雾,为什么?

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分句,并谈谈喜欢的理由,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仿照书上的句子来说说别的位置的云雾。

(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师对学生的错句进行纠正,适当补充词汇。)

听课记录9教学 2010-04-26 10:48:31 阅读66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什么是分数的意义?

2、“分数的意义”教学背景?

第一层次:结合一个具体的物体、图形认识简单的分数。

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授课人 刘老师 听课人 邓小玲

第三

周星期 一 第二节 科目 数学

教学内容 不退位减法

班级

二年级一班 2011年 9 月

19日

听课记录

随感

一.利用多媒体放映奥运会票数从而引入课题

1.教师放映图片(介绍奥运会场景),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象)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1:我看到了北京的票数为56票

学生2:我看到了多伦多的票数是22票„„(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老师:那么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请举手回答。

学生1.北京比多伦多多几票?”

学生2.北京和多伦多一共多少票。”

2.点明主题

小朋友们提了很多很多问题,那么这节课呢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数比个数少多少的不退位减法该怎么计算.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老师: 我们前面知道北京比多伦多多票数那该怎么列数式呢,全班答: 56-22=?

老师:我们知道50-20=30;6-2=4;对不对那么56-24=?

学生: 等于

利用图像引起学生的注意。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回答的问 题,这加深学生 对不退位减法 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

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 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 设计由浅入

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

十位

个位6

老师:由上式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呢

① 相同数位对齐

② 从个位减起

老师:

下面做一下 课后题目

第一题

总结: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等等.回顾本节课内

容,加深学生记忆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记录(李淑妮)授课教师:郭水娥

授课时间:2011年10月12日 授课过程简记: 1谈话引入

学生打开教科书38页: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并板书课题)

2新授

3师在黑板上画角,问学生:这个角像什么。4继续画吸管上的角、水龙头上的角。

5观察上面几个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师板书:顶点

边 引导学生把三角形的特征再复述一遍。6完成练习八的第一题。让学生说出为什么。7学生操作。用一张纸折出一个角,指出顶点和边。

8思考:角的大小和角的边的长短有关还是跟角的张开的角度有关?学生猜想,讨论、汇报。

9师演示验证。

小结:角的大小和角张开的角度有关,和角的边的长短无关。角张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

8、画一个角

打开教科书39页看看角的画法,再自己画一个角,并标出角的顶点和边。展示,汇报; 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反思:

一、教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开始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到师生互动充分。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完整,思路清晰,时间安排恰当。教师出示的练习有针对性,特别是最后的操作题,把本节课所学内容都融汇在这道题中,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总体回顾,很好。本人觉得不太理想的地方是,在学习角的大小和角的什么有关系时,教师没有很好利用教具进行实物演示,单单是在黑板上画出来就没有那么好的直观效果。在课题引入时,衔接不够紧凑。

三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一、情境导入

1、齐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春天(板书),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春光明媚,春暖花开)

3、出示词语:

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料峭的春寒、冻得坚硬的山路、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

a.指名读

b.说说读了这些词语的感受

c.齐读

二、品读课文

(一)小燕子在这寒冷的冬天遇到了哪些麻烦?读一读,想一想

交流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天气冷

指名读

2、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饥寒交迫——“饥饿”

3、再来看看这个词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显示“濒临死亡”)

师: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经过长途跋涉,他们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事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濒临死亡”就是——即将死亡,再看看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配乐)齐读

4、过渡:然而悲剧没有发生,这是怎么回事?

指名说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当你读完这个故事,你将会被感动。读一读,找一找最感动自己的话,在旁边写写感受。

2、交流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她不在乎什么?在乎什么?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认识小贝蒂(出示图片)

在什么地方寻找?怎么发现的?她会怎么想?怎么做?同桌说一说。

交流

师生接说:小贝蒂不在乎——,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

4、还有什么地方也深深地打动了你?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人很多,把燕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2、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什么危险?

3、找一找,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令你感动的?(政府做出这么大的决定,为的是一群燕子。)

4、师:回到充满温暖的列车,齐读第一自然段(配乐)

5、如果你就是车厢内的一只燕子,当你看到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6、写话:

以“这怎能不令人感动„„”为开头写一段话。(播放“小燕子”歌曲)

7、交流

三、总结课文,提升感情

让我们记住——,记住——。

一、引出课题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他是一位乡村的孩子,邀请你们去他家玩,有话托我:拼音学得可好了,想和你们比一比

——出示课题:比一比

太能干了

小耳朵真灵

我最喜欢仔细听的小朋友

二、墙上有四幅画,你能拼出来吗?

1、咱们学得很不错么,我们一起展示一下 ——齐读

2、为什么这样排?你能说说他们共同的名字吗?

三、进院子,玩一玩吧。

1、是谁在叫呢?(黄牛)齐叫,拼读

小鸟/花猫/鸭子

2、你们认识了吗?请你来读一读没有拼音的名字? ——指名——开火车读

3、学冬冬的样子来介绍一下他家的动物。

我家有——、——、——和——。

4、你能用量词来说说我家的动物呢?

区别:一头/只

为什么说一群鸭子呢?(很多,挤很紧的时候)你能说说一群什么吗?

声音真响亮,我真喜欢

你的勇气可大了

词语连起来读

一、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导入:(8:00)

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

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2、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8:09)

(二)学习课文

1、集体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2)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3)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4)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8:18)

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1)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2)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8:20)

3、交流讨论

(1)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3)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

(四)深入理解课文

1、板书花园、宝库

2、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五)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

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

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课前游戏:做表情

眉开眼笑、委屈、勃然大怒、心急如焚、暴跳如雷、喜上眉梢、捧腹大笑

一、揭题导入

1.师:咱们语文书的第三单元都是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想象丰富,深得大家的喜欢。今天还要学习一个童话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12.小木偶的故事)

2.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课文写了小木偶身上发生的哪几件事?

2.生自由读课文

3.反馈:课文写了小木偶身上发生的哪几件事?请你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其中一件。

生:小木偶的背包被小红狐抢走了,小木偶把小红狐抓住了。可熊警察看小红狐满脸愤怒,而小木偶笑嘻嘻的表情,就拎起小木偶,把他扔出去好远。

师:能用一两话概括地再来说这件事吗?

生:小木偶的背包被小红狐抢走了,熊警察看小木偶笑嘻嘻的,就把他扔出去好远。

师:对,就用这样简单的一两句话来概括。你们看(大屏幕出示:小木偶的背包被小红狐抢走了,还被熊警察扔得老远。)这是一件事,还有吗?

随后学生均能用比较简单的话来概括事情,师随机大屏幕上出现另三件事:

小木偶少了笑,老木匠给它加了个笑嘻嘻的表情。

小木偶的背包被小红狐抢走了,还被熊警察扔得老远。

小木偶脑袋疼,又被小兔子和老婆婆误会。

蓝鼻子小女巫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送给了小木偶。

4.根据这四件事,给课文用//分成四部分:1——9

10——21

22——29

30——39

5.师:根据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可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6.看着大屏幕把四件事连起来说一说。能把段落大意连起来说课文内容也是一种语文能力。

7.师:课文中有很多表情的词语,默读课文,圈一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贴词语)

笑嘻嘻

伤心

开怀大笑

眉开眼笑

痛苦

可怜巴巴

放声大哭

愤怒

生气

兴冲冲

着急

关心

同情

温柔

龇牙咧嘴

嘟嘟囔囔

发现课文中关于笑的词语特少,能补充几个吗?

8.看着黑板,读读这些词,再记记这些词。拿起笔,写下三个你最想积累的词语。

三、品读环节

1.小木偶刚做好的时候,不会笑,而老木匠认为-----(大屏幕出示)

笑是很重要的,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办法过快乐的日子。

笑是很重要的,可小木偶只会笑,给它带来快乐了吗?相反还带来了不少麻烦。快速默读课文,划出相应的句子。

2.反馈句子

穿警服的熊看着小红狐,小红狐满脸的愤怒;再看看小木偶,小木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穿警服的熊拎起小木偶,把他扔出去好远“嘻嘻。装得一点儿都不像!你瞧,应该像我这样。”小兔子龇牙咧嘴地做了个痛苦的表情,蹦蹦跳跳地走开了。

“真不像话,连小木头人都学着撒谎!”老婆婆嘟嘟囔囔地走开了。

3.师:请你做做小侦探,从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猜测他的内心,填进括号里去,自己先说说。

穿警服的熊看着小红狐,小红狐满脸的愤怒;再看看小木偶,小木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熊警察想:()。于是,他拎起小木偶,把他扔出去好远。

“嘻嘻。装得一点儿都不像!你瞧,应该像我这样。”小兔子龇牙咧嘴地做了个痛苦的表情,蹦蹦跳跳地走开了。小木偶心想:()。

“真不像话,连小木头人都学着撒谎!”老婆婆嘟嘟囔囔地走开了。小木偶又想:()。

4.就因为这个笑脸,让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怪不得课文里说-----(大屏幕出示)

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四、续编故事

1.师:幸亏小女巫给了他所有的表情。如果你是小木偶,你会去哪里?

2.生:我会去向熊警察讨个公道。

生:我会去跟老婆婆和小兔子解释清楚。

„„

3.师:要是我是小木偶,我要去周游世界,去之前我先得把红背包要回来。那咱们一起续编一下小木偶要回红背包的故事吧。

4.大屏幕出示:

小木偶一把抓住红背包,()地大叫:“这背包是我的!”„„

“背包确实是我的。”小木偶()对熊警察说。„„

熊警察拎起小木偶,又要把他扔出去。小木偶()喊:“你不能冤枉好人,你看,这背包的带子上还有我的名字呢!”„„

师:用上黑板上这些表情的词,来说说这些句子。

5.反馈:每句指名2——3人说

6.师:老师又给她加了个有趣的开头,一起读——(大屏幕出示)

哈,这下我可以去闯世界了。小木偶想:不过,我得先向小红狐要回背包。于是,他迈开长长的、灵活的长腿,快速往回走。„„

有了故事的开头,大概的内容,现在还有一个任务,将省略号变成你自己的语言,将这故事说一说。

7.自由说——指名说

五、课后拓展

1.小木偶要回了背包,他又会去哪里呢?让我们继续来续编故事。

2.(出示一本书的封面)老师帮大家编了一本书,封面就是《小木偶奇遇记》。目录中已经有两个故事,一个是我们的课文《小木偶的故事》,作者是吕丽娜;第2个是《要回红背包》,是我们402班同学的集体创作。下面的故事靠大家来编。听课内容:飞向月球

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同学们,每到中秋,人们都喜欢赏月诵月。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也很多。谁能列举一二。(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树等)

2、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你又知道哪些呢?

3、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月球心驰神往,渴望着有一天能够登上月球,而这个梦想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终于实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当年登月情况的课文《飞向月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根据“飞向月球”、“登上月球”、“月球很有开发价值”理清课文脉络。

三、阅读感悟、重温历史

1、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场面。

2、播放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的视频。学生交流观后的感受。

3、学生阅读课文第5自(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原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7603)然段,引导交流阅读体会。(抓住“终于”、“深深的脚印”等词)

4、引导思考: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想到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5、出示阿姆斯特朗的话:“对于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步。”学生齐读,交流感受。

6、看到他们登上月球时的情景,你又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四、阅读体验、快乐旅行

1、月球离地球有38万多公里之遥,那么宇航员又是怎样飞向月球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宇航员开始月球之旅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飞向月球的经过。

3、在旅行的过程中,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描写宇航员飞行时工作、吃饭、休息的句子。让他们不仅体会到其中的趣味,也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

五、阅读交流、作客月球

六、阅读思考、开发月球

阅读升华、总结激趣

数学

《课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十数)》听课体会

上课人:项庆珂

上课班级:四(2)班 听课人:徐开山

间:2011年9月7日

今天,我听了四(2)班项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收获颇丰。这是一节常态课,上的很实在,虽没有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但也很精彩。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教者首先让学生口算几道题,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出示情境图教学例题,让学生通过情境图列出算式420÷30,并让小组交流商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是哪一位,通过交流后再列竖式解答,解答后再小组交流。说明教者注重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发挥的空间。在“试一试”中,学生尝试解答完第1题和第2题后,教者及时组织学生讨论:看看他们的商的位置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小组成员展开讨论。教者走入学生中倾听,参与小组讨论。充分证明教者非常注重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

但也发现学生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后,课堂上学生的正确率不太高。如:

1、个别学生做题目时,余数忘写,横式答案抄错。

2、练习中同时出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有可能是一位数时,有些学生出错厉害,有的确定十位商后,余数与个位合起来除,学生找不到商。遇到不够商1要商0时,学生遗漏。

建议:

1、做好批改记录,针对个别学生遇到困难或疑惑的地方给予一对一指导和帮助。

2、通过教材中的题组对比让学生明确商的位置取决于被除数的大小。

3、汇集学生错误,全班会诊“找错”。通过反例让学生寻找错误,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形成计算策略。

学会计算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会数学、运用数学。以上是本人的一点体会,说得不道之处,敬请谅解和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

《离骚》第一课时

1、屈原简介及《离骚》创作背景

屈原,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学识渊博,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2、题目“离骚”解读

离,遭受。骚,忧愁。离骚就是遭受忧愁。

3、课文解读(1)字词解释

朕(我。先秦时期“朕”字贵贱通用)考(亡父)贞(正当)

惟(句首发语词)肇(开始)

锡(通“赐”,赐给)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取名)字(名词活用为动词,去表字)句子分析

肇锡余以嘉名(状语后置句)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屈原名平,字原)(2)结构分析

第一段写了屈原高贵的出身、奇特的生日、美好的名字,显示出他强烈的使命感

4、布置作业:翻译第一段。

《离骚》第二课时

1、复习回顾(知识点提问)

2、新课教学 字词解释

纷(众多的样子)

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修能(优秀的才能)扈(楚方言,披)

纫(名词用作动词,连结)

汩(水流很快的样子,这里比喻时间过得很快)辟(通“僻”)及(赶上)忽(迅速)

美人(指楚怀王)不(省略“何不”)

以(连词,表目的,用来)道(通“导”)句子分析:

不吾与(“不与吾”宾语前置,不我等不等我)

纫秋兰以为佩(以为:①认为,以为。②以之为,把什么作为)“江离”、“辟芷”、“秋兰”这里运用象征,用移情法,比喻美好的品德。“莽”经东不枯,比喻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表现坚毅的品质。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作文素材,描写时光飞逝的句子)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骐骥,马。渴望被赏识,被重用,为国效力)

结构分析:

第二段写了屈原美好的品德、杰出的才能、忠贞的理想,表现了屈原对美好的品德追求以及感受到报国的紧迫感。

3、布置作业:翻译第二段

《离骚》第三课时

1、复习回顾(知识点提问)

2、新课教学 字词解释

昔(从前)

纯粹(古今异义,没有杂质,比喻品德纯正,完美)固(确实)何(何等)彼(那)

夫(助词,无实义)惟(只)夫(那些)及(赶上)舍(舍弃,终止)正(通“证”)惟(只是)遁(变心)数(多次)句子分析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希望楚怀王能像三位君王,招贤纳士。)所在:所+动词=名词性词组

所在的地方。众芳:申椒、菌桂、蕙茝,象征高尚品质。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昌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用尧舜与桀纣对比,借古喻今。)

而、以:表原因,因果关系关联词。“惟夫党人之偷乐兮”(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用在主谓间)“路幽昧以险隘”(以,表目的)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表明屈原忠君爱国之心,忧国忧民)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为,动词,招来)“指九天以为正兮”(以为正:以之为正,即以九天为正)

(做人应像铜钱,外圆内方。屈原是“回”字,内外都是方正。而小人是外方内圆。)结构分析:

第三段写了屈原期待的德政、表现幽昧的现实、不公的遭遇,表达对圣君贤臣的向往之情,忧国恨奸焦愤之情

3、布置作业:翻译第三段。

《离骚》第四课时

1、回顾上节课(知识点提问)

2、新课讲解

《离骚》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屈原:高大的抒情主人公。

1、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血统高贵,气度不凡。(“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身披花草,华彩美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鲜明的高洁品格。勤勉修行,自强不息。(“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赤胆忠心,主张美政。“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唯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嫉恶如仇,鄙视群小。(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追求真理,坚强不屈(“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离骚》有什么突出的艺术特色?

大量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的色彩。用香草喻美德,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用美人喻理想中的君王,荃草喻现实中的君王,用黄昏婚期而中道变卦喻君王失信。诗人 抒情不是空洞苍白的喊叫,而是用美丽的想象、诗化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内心世界,形象鲜明而有韵味。诗篇充满激情,想象奇幻,塑造了一个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爱国者的形象。诗人想象的羽翼飞翔于天上地下,风伯雨师、虬龙鸾凤,重华佚女,无不召之笔下,为抒情主人公所驱使,完全打破了天国与人间、神话与现实的界限。瑰丽的色彩,奇妙的情节,纷至沓来,编织成一幅宏伟壮丽的画卷,使《离骚》成为精彩绝艳的浪漫主义杰作。总结文中的古文知识:(并详细讲解)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通“赐”)扈江离与辟芷兮(通“避”)来吾道夫先路(通“导”)指九天以为正兮(通“证”)

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动:取名)字余曰灵均(名→动:取字)纫秋兰以为佩(动→名:佩饰)

朝搴阰之木兰兮(名→状语:在早晨)夕揽洲之宿莽(名→状语:在黄昏)不抚壮而弃秽兮(形→名:秽政)

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 ——宾语前置 肇锡余以嘉名——介词结构后置 纫秋兰以(之)为佩——省略句(美人)不抚壮而弃秽兮——省略句

《迢迢牵牛星》

1、导入

你知道哪些牛郎织女的传说?

2、《迢迢牵牛星》简介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3、重要考点

从形态和声响方面写织女勤劳的诗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直接描写织女相思之苦的诗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含蓄而深沉地表达相思之苦的诗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4.赏析 讨论:《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开头两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出了牵牛和织女夫妇相距之遥远。然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四句正面描写织女美丽勤劳的形象和她的悲痛情怀。接下来的“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又写织女的内心独白,那阻隔了他们夫妇的银河既清且浅,相去也并不甚远,却偏偏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当织女回眸河汉时,强烈的相思再也无法抑制,情感达到了高潮。“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两句生动地写出了凝视对岸、悄然无语、外表极平静而内心极凄苦的思妇形象,“此时无声胜有声”,令人回味无穷。

5、思想感情

本诗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不能团聚,比喻人间男女相爱,但受压制不能欢聚。

6、本诗写作特色:

1、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2、叠音叠词,琅琅上口。

思考:运用叠音词对诗歌表达的影响(找出叠音词,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思考)。这首诗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

“迢迢”是写牵牛星之远,“皎皎”是写织女星之明,“纤纤”是写素手之细,“札札”是写机杼之声,“盈盈”是写银河之水,“脉脉”是写相视之态。

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哀怨的感

情十分和谐,显得意韵深长。

《“布衣总统”孙中山》第一课时

1、导入

传记: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

“读传记,学做人”从传记中,你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追寻一个人的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

2、作者简介

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陈廷一先生在文学界被誉为我国传记文学的扛鼎作家。著有《宋氏三姐妹》。“读传记文学不读陈廷一不可;写传记文学史不写陈廷一不行。”

3、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国同盟会主要创始人。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字词积累

籍贯(jí)

菜肴(yáo)

水泄不通(xiè)

推崇(chóng)卤水(lǔ)

奢侈(chǐ)

喧闹(xuān)卤水:用盐水加五香或用酱油煮。一介:形容小。

却之不恭:对于别人的馈赠、邀请等,如果拒绝,就显得不恭敬。

5、走进课文

解题: “布衣总统”

孙中山“布衣总统”的称呼由何而来? 与张之洞的交往

张之洞上联: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中山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思考:

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表现了什么品性? 血气方刚,不畏权贵;沉着机智,富有才华;胸怀大志 张之洞转变态度接见孙中山说明了什么? 1.孙中山不同凡响,早怀大志,年少多才。2.张之洞爱才、重才。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中从哪些方面体现孙中山先生身上的“布衣”色彩?

住:房间不大;摆设数目少,简单;外面,客厅兼饭厅 衣:衣着朴素(改“中山装),外表整洁

《布衣总统“孙中山”》第二课时

1、回顾上节课内容。

2、新课讲解 食:(正面描写)孙中山俭朴,每餐三元左右

(反面描写)唐绍仪,伍延方奢侈

行:着普通制服,制止巡官,绕道回府,不事张扬,关心群众

3、孙中山性格

富有才情,心怀大志 甘于淡泊,生活简朴 不事张扬,心装民众 推翻帝制,政绩卓著

4、写作特色

1、紧扣标题

2、选材角度的“独特性”

3、于细微处见真情,以小见大

5、写作技法借鉴(写人记事)

1、从日常生活角度入手,以小见大,表现人物品格与情怀;

2、选材真实、典型,紧扣文题;

3、恰当运用对比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4、详略得当,穿插有致。

6、小结

记取了孙中山先生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的衣、食、住、行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地突出了孙中山先生作为世纪伟人所具有的非凡品质和精神:早年便怀有大志,在取得一定的成就后又甘于淡泊,关心群众,并由此辐射出永不褪色的个人魅力。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

1、导入

散文有什么特点? 形散神聚

2、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字“佩弦”。著名诗人、作家、教授、民主战士。散文名篇有《春》、《绿》、《背影》、《威尼斯》、《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3、课文字词

4、解题“荷塘月色”(荷塘:地点

月色:时间)

5、课文讲解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直抒胸臆

(2)请同学们把第二段描写的画面画出来

(3)请同学们把第四段描写的画面画出来,并展示画面图片 月光下的荷塘(素淡宁静)荷塘—曲曲折折

荷叶—田田

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花—袅娜

羞涩

星星

明珠

美人 荷香—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荷波—闪电

凝碧 流水—脉脉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

1、回顾上节课内容,分析第四段句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拟人)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博喻)“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的比喻句。2.用博喻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种姿态,形象生动。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它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也称之为移觉。举例:(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视觉转为感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

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为听觉)

2、荷塘上的月色(朦胧柔和)月光:泻、浮、洗、笼 月影:画

光与影: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

杨柳: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阴阴的 乍看像烟雾般 树梢:远山 树缝:灯光 树上:蝉声 水里:蛙声

由远及近、由静及动

《荷塘月色》第三课时

1、回顾上节课内容

2、新课讲解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触景生情

“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表达美中不足的遗憾)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写出作者对江南眷恋之深)

“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回到现实)

3、总结本文的三“美”:画面美、语言美、情调美

画面美:

文中写景的语段,勾勒了一幅幅经典的画面。

第4段:月光下的荷塘 第5段:荷塘上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色

语言美: 1.叠词美

如“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亭亭”的荷花、“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高高低低”的绿叶、“隐隐约约”的远山……一连串的叠词,诉诸人的视觉、听觉、嗅觉,使人如见其形,如听其声,如闻其香,非仔细品味不足以体会其妙处。

2.动词美

动词锤炼得很形象。

如“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个“浮”字又突出了雾的轻飘朦胧。

3.比喻美

4.拟人美

情调美

月光下的荷塘 荷塘上的月色 荷塘四周的景色 画面——美丽 气氛——宁静 格调——雅致

第三篇:听课记录

外出听课心得体会

新源县中心小学 帕孜拉

2016年10月218日,我校双语数学教师参加了在临沂金雀伊宁市一小和伊宁市2小小学听课结对子交流活动。并听了这次两个学校的四位老师的课:尼露帕尔老师的《角的认识》、阿斯彦老师的《分数的认识》、尹老师的《和倍问题》、和古丽江的《找规律》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精彩呈现,她们的教学都充满了激情,分别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学到了很多,也着实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这次听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老师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

细细品味这四节数学课,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她们的教学看似水到渠成,却包含着精心的准备,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是那样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每位老师的课,都设计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数学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如尹老师的《和倍问题》中,老师准备了三道找单位“1”和等量关系,使学生理解新授课有了很好的铺垫。一节课就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探索、发现新知。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新知,发展思维,完成了教学目标。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的有效引导是一节课成功的保障。

三、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通过这四节数学课,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课本知识,还要自始至终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感受到“数学好玩”。

总之,这四节课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很实在,值得借鉴。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最终实现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认真回想,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第四篇:听课记录

燕子专列(吴文祖)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1、齐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春天(板书),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春光明媚,春暖花开)

3、出示词语:

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料峭的春寒、冻得坚硬的山路、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 a.指名读

b.说说读了这些词语的感受 c.齐读

二、品读课文

(一)小燕子在这寒冷的冬天遇到了哪些麻烦?读一读,想一想 交流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天气冷 指名读

2、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饥寒交迫——“饥饿”

3、再来看看这个词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显示“濒临死亡”)

师: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经过长途跋涉,他们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事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濒临死亡”就是——即将死亡,再看看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配乐)齐读

4、过渡:然而悲剧没有发生,这是怎么回事?指名说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当你读完这个故事,你将会被感动。读一读,找一找最感动自己的话,在旁边写写感受。

2、交流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她不在乎什么?在乎什么?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认识小贝蒂(出示图片)

在什么地方寻找?怎么发现的?她会怎么想?怎么做?同桌说一说。交流

师生接说:小贝蒂不在乎——,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

4、还有什么地方也深深地打动了你?(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人很多,把燕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2、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什么危险?

3、找一找,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令你感动的?(政府做出这么大的决定,为的是一群燕子。)

4、师:回到充满温暖的列车,齐读第一自然段(配乐)

5、如果你就是车厢内的一只燕子,当你看到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6、写话:

以“这怎能不令人感动„„”为开头写一段话。(播放“小燕子”歌曲)

7、交流

三、总结课文,提升感情 让我们记住——,记住——。

教学设计:

一、感受春天的寒冷

1、学生说春的字词,体会春天的美好。

2、找找课文中春寒的词语,读读说说给你的感受,再一次读好这些词。

3、找找课文中描写春寒的句子,读悟感受。

二、感受严寒中的温暖

1、找打动自己的句子。

2、步步深入读、悟。

3、充分谈自己的感受,及时的追问引导体会,悟后读。

4、动笔写写:如果你就是燕子,当你看到人们这样帮助你,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让燕子专列开进学生幼小的心灵。

评析: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能及时的捕捉学生回答中的亮点和惑点,本节课执教的老师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学生感悟后能及时让他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来表达。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板块与板块之间衔接较紧凑。

不足:政府如何帮助小燕子这部分理解还没有到位,对与学生的回答要有个整体的梳理,使层次更分明。小贝蒂那段的话与插图在教学时应交换顺序,让学生在感观图片中小贝蒂的形象后,再读文,可能学生的感受会更深。

听课时间:10月13日

听课班级:四年级

老师:王天斌

听课内容:爱我中华

教学过程:

一、点明本单元主题

1、板书单元主题:民族之花

2、读了民族之花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3、预习后对这一单元有了哪些了解?

二、歌曲导入,整体感知

1、放歌曲《爱我中华》

同学们可以听,也可以边听边唱。

请同学来谈谈刚才听歌曲或唱歌曲的感受。

2、介绍创作背景和作者

这么熟悉的、感人的歌曲,除了会唱,你对它还有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来交流交流。教师适时的补充介绍。

三、感情朗读,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歌词,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

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朗读。从这段歌词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

四、细读感悟,美读背诵

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小组交流。

2、指名朗读,想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组内联系实际想一想诗歌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可联系刚结束的奥运会谈谈自己所知道的,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让学生说说谁在建设我们的国家?可举出自己知道的人或事。(3)“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让学生想想是谁雄姿英发?(4)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仿照这三句话自己写一到两句。全班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

4、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歌词。试着背诵。

五、形式多样唱歌曲,升华情感。

长征

江苏如皋师范附小

彭之俊

一、第一板块——背景介绍

1、简介“长征”情况;

2、引入《长征》诗歌,(课件)

3、教师配乐朗诵。(声情并茂)

二、第二板块——整体感知

4、学生自由自读;

5、指读课文;

6、评价朗读

7、引导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不怕远征难、走泥丸、逶迤、五岭?)

三、第三板块——抓总起句

8、文中有两行诗句概括了全文,用笔画下来;

9、交流结果;

10、引导学生朗读这两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1、你是如何理解的

12、理解“远征”和“万水千山”

13、指导朗读:“节奏、气势”

14、指学生朗读展示

四、第四板块——由总及分 A、1、哪里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回答。

3、深入理解“不怕”:这五座山有什么特点?(学生介绍)

4、通过数字“1300公里”理解“长”,引导朗读,读出“长”;

5、通过学生的资料理解“乌蒙山”,引导学生朗读,读出“高”(教师:读得再高一点,再高一点;仅仅是“声音高”能解决的吗)

6、从这两句你读懂什么?(教师:“革命的大无畏气概”)

7、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这样的气概吗?

8、小结:五岭乌蒙一长一高,所以毛主席在开始用了来概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1、引导学生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教师:有人从“暖、寒”推测出红军过桥渡水的时间在春天和冬天,你认为呢?

2、学生发表看法;

3、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故事《巧渡金沙江》,交流阅读感受;

4、再次理解“暖”,交流;

5、帮助学生理解“寒”,播放录像《泸定桥》;写出观后感

6、交流观后感

7、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指名读,齐读。

8、回顾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要求学生在此读这两句。C、1、为什么“喜”?

2、岷山给红军带来哪些困难?(学生交流)

3、引导学生课外资料“过雪山”(课件出示)

4、这么艰难的事情,诗句中却用了一个“喜”字,你如何理解?

5、小结学生回答,引导朗读本句。

6、再次回顾到首句话。

五、第五板块——由总及分

1、朗读全文;

2、教师总结,过渡扩展《清平乐

六盘山》,学生自读,指读,齐读;

3、扩展《娄山关》„„

4、总结:长征是„„(出示课件:电影片段)一起背诵全诗。

我叫“神舟号”江苏如皋师范附小

彭之俊

一、复习生字词,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句,练习说话。

1、出示第一句话和图片,指名读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停的地方。

3、什么时候,一艘飞船在太空散步?

一天晚上,什么在太空散步?

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哪儿散步?

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太空干什么?

4、看三幅图,运用这样的句式来练习说话。

过渡:出示第二幅图和图片,读这句话。

你想一想,嫦娥姐姐遇到小飞船会问什么?

三、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

2、标自然段序号。

指名分自然段来读课文。

3、自由练习朗读。

四、学习课文。

1、师讲引号的作用。只读嫦娥姐姐的话。

按老师教的方法,找找第二、三自然段中他们说的话。小组可讨论。

2、指名读第二段,指名只读飞船说的话。你从这句话知道什么?

分组自学。(一组使用文字资料,一组使用图片资料,另一组看幻灯片。)

大组交流。

再读飞船说的话。

3、嫦娥姐姐又是怎么说的?

读了她的话,你们有什么问题?

听故事《嫦娥奔月》。

嫦娥姐姐的家在哪儿?

谁能把这句话读好?指名读,练习朗读,指名读。

五、小组练习表演。学生自我评价。

评课稿

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小学语文改革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这一节课在最后安排了学生表演的形式,也很不错,学生把课本上学习的语言内化以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也是规范学生语言的一个途径。表演的情况,由学生自己来进行评述,也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第五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

本学期第十四个工作周是初中部的听课周,在这一周中,各位青年教师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让我受到许多的启发,现在联系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来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教师语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在听课中,老师们精心的备课和新颖的设计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听课中时常看到老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让我心动!这些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我们的教学,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习惯,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由“道德教育”转化为“道德学习”,强调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学生自己学习,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实践,通过听课可以看出老师们对教材研读是非常透彻的,对教学环境、环节处理的独具匠心,设计精妙,虽然我们知道“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但是我们对通往广场的结果心知肚明,瓜熟蒂落,才能水到渠成啊!

通过这次听课学习,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做到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反复设计不同种类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种种方面,以不变应万变;同时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虚心向他们请教,听从他们的经验教训;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完美、合理的教学流程,从而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令学生爱学、乐学、酷学,彻底改观以往同学们被动的局面,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

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成为一名让学生、家长和同事、领导赞誉的教师。

2013.12.18

下载听课记录 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听课记录 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听课记录

    小壁虎借尾巴 一、随音乐拍手进场。二、引入主题。 ①森林里举行一场比赛,看看谁的尾巴最有用。②出示图片,问:谁来参加比赛?(观察图片)③谁的尾巴没有了?没有尾巴怎么办?三、讲述......

    听课记录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m 7 听课记录2012.5.21 第一节 语文让同学介绍“七夕节”朗读课文《乞巧》划出重点字眼——七夕自由朗读诗文,读完举手课文抽读(现学生的......

    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范文 听课对象:三(6)班 李音 老师 听课内容:《庐山的云雾》 第2课时 过程: 一、复习巩固: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庐山的云雾》这一课,读课题,读出吸引力。 生:(有感情地朗读)......

    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含点评) 时间:9月18日 星期四 第3节 听课学校: 董恒甫高中 班级:高三3班 课题:《归去来兮辞》 教时:1 执教者:沈艳老师 教学过程: 一、背古诗文 读背诗歌并 默写 二......

    听课记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听于永正老师的《给予树》听课记录文章内容由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xiexiebang.com.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听于永正老师的《......

    听课记录

    《送元二使安西》听评课记录 日照第四实验小学 赵辉 吕凤荣:《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

    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 第一节 《孙权劝学》授课人: 执教年级:八年级下(人教版) 一、导入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出处是哪里? 二、教学过程 1. 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出处、编者 2. 介绍《资治通......

    高中政治听课记录

    高中政治听课记录范文 [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听课记录 听课班级:高一(10)班 课程名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特点: 作用: 关系: 三、有关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见习报告、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