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人教版)
第十二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阅读材料分析战前情况,了解战争背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学会思考的能力,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实质。
3、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性,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是逐渐形成的。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历史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1、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并提供相关图片核材料,加强教学直观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自然的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
2、教师在导学质疑和演示课件的同时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列表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帝国主义列强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大肆输出资本,使中
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沦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伤害。
2、面对强敌,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认识清失败的原因,深切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学习台湾人民的抗日,认识台湾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的统一。
二、教学重点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三、教学难点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对学习内容概况有清楚的了解
2、教师补充材料,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阅读分析材料,分析战前情况,了解战争背景并得出中国战败的原因从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性,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是逐渐形成的。
四、教学方法
1、师生互动交流法
2、说评议结合法
3、材料分析,知识归纳法。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问答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教师做好课件,准备相关材料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
1、导入
阅读材料“冰心的遗憾”
晚年冰心,系于她的人生经历、民族感情与父辈的仇恨,打算撰写一部纪实性的长篇之作,书名就叫《甲午战争》。为此,老人多次提笔,“可是,她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不是因为老,因为病,“而是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 „„ “此时此刻的冰心,一边哭,一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真可恨!真可恨!” ——贾国荣《冰心的遗憾》
“同学们,你们知道冰心为什么在写这段历史时大哭不止,她气的是什么,恨的又是什么?这是怎样的一段岁月会让我们优秀的文学家无法下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一段可气、可恨又可悲的历史吧!请打开书58页,学习第十二课的第一节——甲午中日战争。
2、讲课
(一)背景
1、运用PPT地图和材料分析日本基本国情及大陆政策得出日本侵略蓄谋已久(学生思考: 日本一些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它为什么敢于挑起这场战争?)(1)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因此
萌生对外侵略野心。(根本原因)
(2)明治维新后,随着军事实力的上升,日本在1887年制定《清国征讨方略》,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大陆政策”的制定。“材料:“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朝鲜可唾手而得矣。
——佐田白茅《征韩论》(1870年)”
2、对比分析清朝的情况得出清政治腐败、消极备战
3、帝国主义转型时期,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瓜分中国,支持日本侵华。4、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日本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起义被平息后,日本拒绝清政府关于中日同时撤军的建议,反而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
(二)、战争经过(学生寻找其经过)
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8月,清政府迎战。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不久,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随后,在黄海大战中,中方损失虽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随后日军进攻中国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
顺等地。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
丰岛战役:被迫宣战;平壤战役:弃城逃走;黄海战役:避战保船;辽东战役:献船逃敌,威海战役:全军覆没。
通过PPT演示,讲清战争经过,并了解其中的爱国故事激发学生爱国感情。
2、结果:签定《马关条约》(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程度化大大加深
内容: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危害:
①《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④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⑥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反对割台、三国干涉还辽。着重通过台湾人民的爱国行为进行爱国思想教育并得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思之窗】
联系甲午中日战争,谈谈你读这首诗的感想。
解题关键:读懂诗人心中的难过和悲苦之情。
思路引领:逐句分析诗中的含义,然后再谈自己的感受。答案提示:谭嗣同在诗中写道:“世上的事,没有什么能够抵消我的春愁,真想向着苍穹宇宙大哭一场啊。四万万同胞一起痛哭流涕,天底下哪里还是我们自己的华夏神州啊?”这首诗简明易懂,情感充沛,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开始疯狂地对华进行资本输出,中国的政治经济面临崩溃,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即将开始时的历史现实,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惆怅和悲凉,也可以作为诗人此后投身于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甚至不惜以一死来唤醒世人的伟大品格。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由民间组织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1、起因
(1)、民族危机的加深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
(在这里简单讲述义和团兴起原因及分析其口号)(2)、中国人民的反抗引来侵略者的镇压——八国联军
2、经过: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天津的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也英勇打击侵略者。八国联军增派兵力,7月占领天津,随后再次向北京进犯。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的司令部,就设在北京紫禁城内。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罪恶累累,3、结果:溃败。签定《辛丑条约》
三:《辛丑条约》(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此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一)、内容:
1、赔款:本息共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抵押,中国财政被列强控制。
2、在北京设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成为“国中之国”。
3、京津到山海关一带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4、严惩反帝官吏,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参加反帝组织。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二)、《辛丑条约》的严重危害
①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② “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③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④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⑤《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⑥《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回忆课堂内容,完成相关的习题练习,并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清楚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形成过程。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
会
课后延伸,有人说“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阅读相关材料,谈谈对这一说法是否有道理。
第二篇: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以及邓世昌的事迹。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等。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导学质疑,在演示课件的同时,通过启发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史
料分析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2、通过引导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
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 的影响有正确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2、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抗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 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以及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教学方法】 讲授法 例证法 比较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问题的由来”(教师简介)。“钓鱼岛争端”说明近期中日关系趋于紧张。回顾近代历史,日本发动或参与的侵华战争就有三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日本对华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二、讲授新课
(一)甲午中日战争
(多媒体展示)要求学生总体上掌握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经过和结果。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以及战争名称的由来
(多媒体展示)介绍日本的崛起——通过两幅漫画对比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的变化。改革后的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多媒体展示)日本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由此引导学生探究出“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教师介绍:1894年,夹在中日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中日甲午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过程中的重要战役
(多媒体展示)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
(多媒体展示)教师简介:
1、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2、辽东半岛战役,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3、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多媒体展示)学生阅读教材相应段落,了解黄海大战的经过,使学生深刻感受“此日漫挥天下雨,有公足壮海军威”,学习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多媒体展示)黄海大战以后,清政府一味向敌人妥协,李鸿章为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命令北洋舰队“保船避战”,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巡海迎敌。这样,黄海制海权为日本舰队所控制,此后,中国遭到日军海陆两路的夹击。日军很快侵占辽东半岛。(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旅顺陷落,旅顺大屠杀”相关内容,揭露日军累累罪行。
(多媒体展示)讲述日军荣成湾登陆,海陆夹击威海卫——北洋舰队基地。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至此,清朝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画上了句号。
教师过渡设问:战争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查阅教材回答:清政府战败,并和日本签订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多媒体展示)教师小结:甲午中日战争的目的、起止时间、重要战役和结果。
(二)《马关条约》
1、《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代表、地点(多媒体展示)
时间:1895年4月 双方代表:李鸿章(中)伊藤博文(日)地点:日本马关
2、《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多媒体展示)
教师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学生阅读教材关于“三国干涉还辽”内容,教师分析割地的影响: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二、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教师分析赔款的影响: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第三、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教师分析设厂的影响: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四、增辟通商口岸: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教师分析增辟通商口岸的影响: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3、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多媒体展示)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不平等条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多媒体展示)《时局图》直观形象地展示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5、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多媒体展示)徐骧领导台湾义军同刘永福的黑旗军在彰化、嘉义等地重创日军,后因奸细出卖,台湾终于全部沦陷。但是台湾人民在日殖民统治期间,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教师强调: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独”言论是错误的,我们要坚决维护祖国统一!
三、小结(多媒体展示)时间:1894——1895
目的: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甲 黄海大战 邓世昌
经过: 辽东半岛战役 旅顺大屠杀 日 战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清政府战败 签订《马关条约》 影响: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性质:日本挑起的侵略战争
自主探究一: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合作探究。教师归纳总结(多媒体展示)
1、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主要原因)
2、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
3、军备的松弛落后。
自主探究二:甲午中日战争给予我们的教训与启迪是什么?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合作探究。教师归纳总结(多媒体展示)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启迪: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结束寄语: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多媒体展示)【作业布置】《基础训练》第4课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多媒体展示)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目的: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2、起止时间:1894——1895
3、重要战役:黄海大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
4、结果:清政府战败 签订《马关条约》
(二)《马关条约》
1、时间:1895年4月 代表:李鸿章(中)伊藤博文(日)地 点:日本马关
2、内容:割地 赔款 设厂 增辟通商口岸
3、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第三篇: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班别: 姓名: 学号: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一单元
第四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知道黄海大战和邓世昌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复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2、难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三)课堂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课本导入框的内容:“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沉痛的挽联,是光绪皇帝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撰写的。邓世昌是在甲午海战中牺牲的清朝将领。他指挥的致远舰中弹沉没后,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邓世昌几次用力把爱犬赶走,但它死死衔住不放。邓世昌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不一会,他们就一起沉入碧波„„。同学们,这是甲午中日海战中最震撼人心、也是最令人感动的一幕。它将永远刻在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的心里,激励着他们去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不息。那么,甲午中日战争是如何打起来的?它的过程和影响怎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请同学们速读第一目“黄海大战”,想一想为什么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学生阅读课文……)
师:黄海大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海战,在大战中邓世昌以身殉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场大战的经过,然后请一位同学来说一下为什么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生: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师:回答得很好,(播放邓世昌与黄海大战的相关图片),同学们,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黄海大东沟,遭日本舰队袭击,战争中,丁汝昌身负重任伤,坚持指挥,邓世昌大义凛然,以身殉国,日军损失惨重,我军代价沉重。现在就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我们应该学习邓世昌的什么精神。生:我们应该学习邓世昌不畏强暴,英勇就义,以身殉国的民族精神。师:回答得很好,邓世昌英勇无畏、慷慨就义、舍身救国、视死如归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们,知道吗,其实在甲午中日战争中,除了黄海大战外,还有辽东战役、威海卫之战等一些战役,但由于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方针和指挥不力,这些战役都以失败而告终。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战争结束。师:(过渡)好了,同学们,通过第一目《黄海大战》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甲午中日战争是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上面的图片,然后带着下面的几个问题来默读第二目《马关条约》的内容:
1、《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是谁,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熟悉《马关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师:黄海大战以后,清政府一味向敌人妥协,致使日军肆意横行,无所顾忌。日本海陆两军进攻辽东,很快就侵占了辽东半岛,接着又夹攻山东威海卫。威海卫是北洋舰队的基地,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京师震动,慈禧太后急忙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并且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回答:《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是谁,其主要内容又是什么? 生:《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是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其主要内容是: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师:回答得很正确,好了,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宁波、苏州、杭州、重庆)等。那么《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呢,请在下面同学们自由讨论一下,待会请几位同学来回答。(学生开始自由讨论……)
师:好,时间到,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回答老师刚刚提出的问题。生:《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师:不错,回答得很好,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所学习过的知识,大家都知道《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下面请大家看上面的表格比较一下《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内容,然后分小组讨论:谈谈《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什么影响,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影响?(学生开始讨论……)
师:好,现在请你们给一个代表把你们的讨论结果说出来……请举手…… 生:《马关条约》割地相对多;赔款数额大;开发的通商口岸深入长江上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于日本对中国进行直接的经济侵略;不管从哪一条内容上看,它的危害性都超出了《南京条约》。所以《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师:回答得很好,还有谁有不同的意见,请举手回答?(同学们踊跃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很好,《马关条约》割地相对多;赔款数额大;开发的通商口岸深入长江上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于日本对中国进行直接的经济侵略;不管从哪一条内容上看,它的危害性都超出了《南京条约》。所以《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放出答案幻灯片……)
师:现在,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在《马关条约》这一目里,我们主要学习了几个问题?
(学生归纳……)
生:我们学习了三个问题:一是《马关条约》的历史背景,二是《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三是《马关条约》的危害和影响。师:同学们,到现在为止,“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我们就学完了,在这一课里我们重点讲了两个问题:一是黄海大战,二是《马关条约》。黄海大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一场有代表性的战役。双方的实力,反映出的问题都是双方各自情况的一个缩影。《马关条约》是必然的一个结果,决定因素就在于清政府的妥协退让。同学们下去后,还是要通过《马关条约》的内容来领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这句话的含义。
[布置作业]
1、连线 ①1842年
①《南京条约》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等 ②1860年
②《马关条约》
②割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③1895年
③《北京条约》
③割让香港岛
2.“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马尾海战
B.丰岛海战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3.“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役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事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D.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4.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个组成部分,近代史上,日本强迫清政府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C.《马关条约》
《北京条约》 《辛丑条约》
D.
第四篇: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学情预测:
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动、腐朽本质;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学情分析:
帮助学生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教与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在近代成为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出示对联: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这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上联,李鸿章对的下联。那伊藤博文和李鸿章是何许人也?这幅对联又是在什么情形之下作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吧!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走进黄海,感受悲壮】
看影片《黄海大战》片段,设计学生活动:模拟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请你为邓世昌写出颁奖词。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去感受历史事件,激发自身的探究精神,积极思考。通过为邓世昌写颁奖词让学生更切身的去体会他们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心。
【角色扮演,体验屈辱】
学生活动:分角色扮演谈判中的伊藤博文和李鸿章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更直观形象的展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侵略者的憎恶之情。
旁白:1895年4月10日,李鸿章一行再次登上春帆楼。
伊藤:停战很多天了,期限很紧,议和条款应赶快签订,我已经准备好修改的粗略条款。中堂你看一看,只有同意和不同意两句话。
李: 难道不允许分辩吗?
伊藤:只管辩论,但是条款不能减少。
李: 贵国既然知道我国为难的情形,那你们的要求应该衡量我们能否达到。
伊藤:日期太紧,所以把我要做的事毫无隐瞒的告诉你,免得引起辩论。
李: “核计贵国的开销数目,远不到二万万两。我国负担这样的巨款,必定要借洋人的钱。洋人的借款利息很重,中国实在没有偿还这种债务的能力。”
伊藤:“借债还款,那是中国的责任。”
李: “赔款还希望再减五千万,台湾不能割让呀。”
伊藤:“如果这样,立即派兵到台湾。” 李:无语。
旁白:1895年李鸿章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规定:请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学生讨论:分析《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危害,认识到《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一史实。
知识卡片: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教师导学:今天台湾岛内有一小股“台独”势力兴风作浪,妄图将台湾分裂出中国,你能用我【解读史料,感悟历史】
材料一: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陆、海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元,补充造船费用。
材料二:在西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讨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出什么教训? 4.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5.指导学生阅读以徐骧为首的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关材料,抨击当今台湾“台独”分子的言论。知识拓展:
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引导】从割地范围、赔款数额、通商口岸、侵华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入手总结。能力提升1: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与今天我国的招商引资,允许外国投资设厂不同,二者有本质的不同。
【引导】从目的上看,前者是外国通过投资办厂掠夺中国的资源,阻碍了中国经
济的发展,后者是我国利用外资和技术发展民族经济;从方式上看,前者清政府是被迫的,后者我国是主动的;从影响上看,前者破坏了中国的主权,造成了中国的贫穷与落后,后者发展了民族经济,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能力提升2:
《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反:背叛祖国);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引导】
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他是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兴办北洋海军,在当时是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与此同时,他还加紧了旅顺、威海卫等海军基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海防。应客观公正的评价李鸿章。《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人造成的,而是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国力不足、科技落后造成的。同时,他对北洋舰队的覆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反思完善,巩固落实】
联想游戏:由„„我想到了„„,以此来小结本节课内容 【教师寄语】
国人犹记百年前,甲午海战败师还;屈辱历史已铸成,落后腐朽是必然;年少仍然需努力,国家富强立新功。
四、当堂检测
一、精挑细选
1.在黄海战役中,率领致远舰迎战敌舰而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A.邓世昌 B.刘步蟾 C.林永升 D.丁汝昌 2.北洋舰队的基地是()
A.旅顺 B.大连 C.威海卫 D.马尾 3.《马关条约》中最为严重地阻碍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一项是()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增辟通商口岸 D.开辟内河新航线
4.在山东的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讲解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②林则徐率兵抵抗英军③致远号直冲敌舰,二百余名将士为国捐躯④清政府同日本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春 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请回答:
(1)这首诗应该写于哪一年?
(2)台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割占的?割占台湾的是哪个国家?它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其野心的?
(3)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教学反思:
优点:
1、教案设计能让学生完整的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历史发展的影响。
2、通过与《南京条约》的内容比较,学生掌握历史对比评价的方法。从中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两个条约的内容的认识。
缺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训练量少了,同时在树立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这方面的引导不够深入。
第五篇:《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贵州省贵阳市民族中学
邹远航
I、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通过小组协作方式,运用网络查阅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信息等技能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以小组协作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认知与想象历史的能力;
2、通过课堂“论坛”,启发、引导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及相关知识进行理性思考,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网络、课堂阅读、陈述、比较、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多渠道获得历史信息。指导学生进行处理这些信息并形成口头或书面语言的实践,以培养学生检索、阅读和解释史料的能力和历史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认知并体会:甲午战争是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清政府在战争中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可耻行径及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国力弱、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中国近代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中国只有强盛起来,才不会挨打;《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引发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Ⅱ、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海海战、北洋舰队的覆没、《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难点:《马关条约》影响 Ⅲ、教学设备
CAI课件(由《甲午风云》录像片段、日本“大陆政策”、《日本扩军备战图表》、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的一段材料、《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邓世昌像、“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对联、关于李鸿章的三则材料、“台湾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对联、《帝国主义在华租借地示意图》、《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简表》、《时局图》、《清朝疆域图》、《藏园群书题记》中关于慈禧太后万寿庆典史料、强学会序、谭嗣同的悲愤诗、《甲午中日战争流程图》及网上资料组成。)Ⅳ、教学方法
谈话法(以引导、启发、讨论为主。)Ⅴ、教学设计思想
1、整体感知。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继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战争,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和耻辱是前所未有的,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同时也引发中国人不得不思考中华民族的希望与出路。可以说,此后发生的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挽救民族危亡的重大事件都是在甲午战争大大挫伤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感情的基础上爆发出来的一声呐喊。因此,甲午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在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深入认识这段历史并从中吸取教训是十分必要的。
2、具体构思。①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是现代教育的趋势,考虑到实验区已有现代教学设备的实际,本课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②为了使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同时又不影响教材重、难点的处理,我对教材作了一定变动,即按原因——经过——结果——启示——影响这条线索进行讲解。③根据以上线索,重新组织教材并适当加工,利用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材料左证观点,以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和对历史的感悟能力。
④、为了拉近师生情感距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本课采用了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谈话法进行教学。
⑤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作用。Ⅵ、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放《甲午风云》及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扩张录像片断,通过师生互问互答方式导入新课。B、讲述新课
一、原因(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三段,并结合日本明治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日本扩军备战图表》及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的一段话:“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启发学生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原因。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重点归纳根本原因和导火线。
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以征服朝鲜、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
2、导火线:朝鲜民众起义。
原因往往成为行动的先导,日本正是利用这些原因、借口和它早已作好的充分准备及中国在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在中法战争“不败而败”结局中暴露出来的腐朽与无能挑起了这场侵略中国的战争。上述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
二、经过(板书)
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让学生对本次战争有一个宏观了解,并试着归纳这场战争经过和所发生的重大战役,然后教师板书四大战役。
1、平壤战役
2、黄海战役
3、辽东战役(旅顺)
4、威海卫战役
教师出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动态显示日军侵略路线和清军进军、撤退路线及闪动中、日双方发生的伴有米花状和声音的战斗地点,以增强战斗气氛,让学生了解战争的进程,形成时间顺序和空间概念。
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这场战争是怎样爆发的?我们为何把这场战争叫甲午战争?(引导学生阅读第一段和第三段小字)战争爆发的方式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爆发后,清政府的态度及原因及说明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及网上探究)战争过程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官兵斗争态度与清政府的态度比较说明什么问题?(投影邓世昌等英雄像,播放《甲午风云》录像片断帮助学生分析、认识)甲午战争结果及导致结果的原因、启示?(播放录像片《甲午风云》片段,出示甲午战争前中日双方力量对比表及“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对联,分析《藏园群书题记》中关于慈禧太后万寿庆典史料:“甲午孝钦皇太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扬厉,备极一时之盛。”帮助学生归纳清政府失败原因及由此带来的启示。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板书)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将《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用线划上。教学生用“一厂二亿三岛四口”或“割地、赔款、开埠、设厂”等浓缩记忆法记住历史知识。
教师提出问题:《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我们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引导学生从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区域、工厂是否合法等方面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比较进行思考、分析、分组讨论,然后选派组代表阐述危害,教师同时指出辽东半岛的割让对俄国的影响,借以引出:“三国干涉还辽”问题及由此诱发的思考与启示。屏幕出示三条材料:(1)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反:背叛祖国)。(2)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3)李鸿章说:“倭人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购置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行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所引材料分析,让学生懂得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电脑显示:《帝国主义在华租借地示意图》、《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简表》、《时局图》及谭嗣同的悲愤诗:“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指出中华民族危机的严重性,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出路在哪里?希望在哪里?等问题,借以总结本课与后面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课的关系。
四、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出示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图片、录像片段及现在“台独”分子企图搞“两个中国”、“一边一国” 等录像片段,让学生对“台湾问题”有一个认识,教师着重指出:台湾自被日本侵占后,台湾人民就从来没有放弃过反日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后,蒋介石集团虽败逃台湾继续与新中国为敌,但从没有示意过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相反他一直把台湾当成是中国的一部分,现在,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分子在某些国际敌对势力的支持下想要把台湾“独立”出去,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台湾人民不答应,中国人民不答应,中华民族不答应,“台独”分子胆敢越雷池一步,中国人民就一定将他们炸得粉碎,他们也会最终搬起石头炸烂自己的脚,最后落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可耻下场。C、课堂小结
出示《甲午中日战争流程图示》(略),教师边指图边讲解边总结。D、布置作业(略)教学反思:
⒈“导”是本课的一个特点,教师导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课的成功与失败,因此教师必须使导具有诱惑性、启发性、兴趣性,而如何使导具有诱惑性、启发性、兴趣性则是我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⒉教师导下的自主学习也是本课的一个特点,学生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但如何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则是我课下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另外,有的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还不够适应,跟不上节奏,这也需要课下反思,找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3、学生基础知识差,我设计的问题有些学生很难回应,问题如何更贴近学生实际也需要我课下进一步反思。
4、有的学生认为还是传统上法好,他们知道事件的因与果,并能够很快地记下来,而课件演示较快,他们很难细致地记下来。有的学生说,这种教学方法好,他们印象深刻,但要记下来较难。如何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有机结合也需要我课下反思。
5、课件引用资料丰富,对理解课文、分析事件有帮助,但如何做得更紧凑、更贴切、更有效率则需要我进一步反思。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民族中学 邹远航(550025)电子邮箱:zyh6903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