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信息技术整合课教学设计《水调歌头》备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理解词作意思;
2、品读,领略词作意境;
3、悟读,感受词人情感。教学思路:
一、读词文明词意,整体感知;
二、品词意懂词情,走进词境;
三、析词句悟作者,读透词心。
四、赏月华爱中华,心如明月。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就会掉下好多“月”字来,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月逢中秋分外明,中秋词作更是俯拾皆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秋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出示课题)
二、结合“月之序”内容了解词的知识和词作者。
1.首先一起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评价,展示屏幕,找一生读。)
2.下面一起来认识一下苏轼。我们再请一位同学为大家作些介绍。
(一生介绍,评价,补充出示屏幕)
3.根据你的学习经验,你认为学习一首词,我们需要完成哪些任务?(生谈,其他生评价,补充,总结,最后出示屏幕。)
——可见,在诗词的学习过程中,读是首要而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读这首词。
三、结合“月之韵”进行诵读,理解词作意思;
1.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诗词,初步了解内容,如果有朗读障碍,你可以把鼠标放置在相应的字上,就可以查阅到准确读音。
(找一二学生朗读,齐读,评价,引入下一环节。如果读得好,赞扬: 如果读得不好,提醒:诗词不仅要读的对,还要读出味。引入听读。)
2.下面一起来欣赏示范朗读,注意揣摩、学习朗诵者的语气,感情、节奏。(放朗诵,请学生评价:你觉得这和我们同学刚才的朗读有什么相似点或者差别吗?——生评价,引出朗诵技巧,板书:节奏、感情)
3.结合刚才的学习,请你再读这首词,读准节奏,读出感情,用你的声音读出你的理解。(找生个别读,评价,鼓励,最后齐读,引入下一环节。)
四、结合“月之问”,赏析、理解词作意境。
1.大家读得真好,专注,投入,充满感情。下面我们一起来品读这首词,理解词作的意义和意境。
请大家结合“月之问”中的“问词、问句”来理解词的意思,并试着概括:这首词的上阙和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屏幕展示“问意”,学生自主查阅学习)2.点拨:在这首词的小序中有一句:兼怀子由。这个句子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生可能答:写作目的,思念弟弟。——问:你觉得哪些诗句是表明对弟弟的思念的?
——生答,概括:何事长向别时圆,但愿人长久等。重点分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异曲同工,豁达乐观,共为佳句。(板书:思念、祝福)
那个“兼“是什么意思?(不止一种情感,还有其他)
——问:既然不止一种情感,那还有什么情感呢?请你结合具体文句理解分析。
(忧郁,惆怅,矛盾)重点分析“归”字——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小结:词人见月而问天,追月而迟疑,既表达了离别的惆怅忧郁,又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与祝福,请大家再次朗读全词,品味词中蕴含的万千情韵。
五、结合“月之情”,品味名句内涵,领悟词人情感。
——过渡:词美,大家的朗读更美。美好的情感源于美好的心灵。曾有词评家这样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既是对《水调歌头》的赞誉,更是对苏轼的赞誉,透过这首词,你读出一个怎样的苏轼?(生谈,扣住“豁达、乐观”并板书。)
在失意面前,苏轼有过孤寂,有过愁苦,有过矛盾,但最终他选择的是积极乐观、奋发向上!李白有句诗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读过苏轼之后,我们却要说:“人生失意仍须欢,莫将青春付水流”!
《水调歌头》的精美绝伦,苏轼的超凡脱俗,都让后人感喟不已,赞叹不绝。人们不仅在传诵它,更在传唱它。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词的配乐演唱,感受词的别样魅力。(过渡到“月之华”,)
六、结合“月之华”,拓展延伸。
1.欣赏词的配乐演唱,感受词的另一种魅力。
2.过渡语:中华民族历来就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情感。古往今来,人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心中总有无限遐想。月亮,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中,成为一个精彩而独特的文化象征。关于中华民族的月亮文化,你了解多少呢?(先请生谈,然后阅读“月亮文化”。)
对明月,对苏轼,对诗词,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请大家点击“心如明月”,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的月之灵魂,精彩的民族文化,赏月华,爱中华,优秀的传统我们要继承,美好的未来更需要大家去创造!最后让我们再次齐诵《水调歌头》,结束今天的课堂学习。
下课!谢谢大家!
第二篇: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三河中学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大赛——参赛作品
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电子报制作
三河中学:马成龙
一、课例描述
信息技术课课例《制作电子报》是《信息技术》上册第三章“第六节”所涉及的内容。
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中大多数已经过初中阶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完成了Word文档制作学习的相关五个任务),基本掌握了Word2000的基本操作技能:文稿的编辑、文字与段落的设计、艺术字与图片的插入、表格的输入、对象框、页面设置等。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没有真正地把信息技术知识和所掌握的关于Word操作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故组织该项活动旨在让学生在电子报制作的过程中去发现Word操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学习;同时,能够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与表达,做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知识的整合。
二、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技术》上册第三章第六节所涉及的是集成办公软件Word 2000操作的内容。学生不但要学会如何制作Word文档,还要学会制作电子报,通过制作电子报刊更好地掌握Word文档的制作,并能利用电子报形式来表达思想或信息。
拟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领域
(1)能综合运用Word 2000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创作一份电子报。
(2)学会设计电子报。
(3)学会评价电子报。
(4)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现交流。
感情领域
学会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发展领域
(1)掌握协作学习的技巧,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课的有效备课
浅谈信息技术课的有效备课
湖州市吴兴区白雀学校 何晶晶
【摘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准备,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而前提就是要求教师进行有效备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真正学习到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教师必须备好课。而且信息技术课的备课要素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它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关键词】 新课程 有效备课 信息技术 课前备课 课后备课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有效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准备,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而前提就是要求教师进行有效备课。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学科体系,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过要把课上好,首先要把课备好。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不同,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十分繁忙,平时担任着信息技术教学、电教工作、网络管理等多重工作,这些客观原因可能会造成教师上课前草草备课甚至不备课,上课时随心所欲,想到哪里讲到哪里,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学习目的性差、学习效果差。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真正学习到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教师就必须要备好课。而且信息技术课的备课要素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它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付出更大的精力。那么怎样才能备好课,实现有效教学呢?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教学,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备课应该主要包括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两个阶段,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课前备课
课前备课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对教材应该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目前的信息技术课教材版本比较多,每个版本的内容和要求都是不同的,而且都没有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这样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所以,我在拿到教材以后先反复通读全书,从总体上读懂教材体系以及每一课、每一单元的体系结构,理清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而要真正读懂教材,还必须认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大纲——《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
接下来,我采取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的形式来备课。因为单元备课更加有利于我们把握好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让知识形成脉络。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哪些地方要特别注意的,哪些地方可以联系的,就能了如指掌。整体把握整个单元的知识点,就大大减少了漏教、多教的情况。一个单元结束后,还可以让学生对整个单元进行知识整理,有助于学生把知识形成脉络,也有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整理知识的方法。课时备课应该依据《指导纲要》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地方,对哪些地方应补充什么内容,以及上机实验、思考练习题的安排都要心中有数。
此外,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①。既然是例子,就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教材更新往往跟不上知识的更新,如果仅仅参照教材来备课,势必显得单薄和落伍,我们平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网络、电视、杂志、报纸)随时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灵活变通教材内容,把它们及时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教材“与时俱进”。
2、了解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深入了解学生实际,这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法千千万万,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在设计教学之前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首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很多内容有一定的连续性,教师备课前应该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比如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在小学里已经学习过哪些知识,那些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只需要点到为止;而那些学生接受时有困难的知识和技能,就需要详细的指导和介绍。
二是要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像我们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有的学生家里早就购买了电脑,平时接触电脑时间多,自然操作技能好;而大部分学生家里没有电脑,主要通过信息技术课来学习,所以两者差别很大。所以我经常在开学初的时候通过询问学生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大致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然后再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操作技术,结合教材的特点,确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不同的操作任务,做好分层次教学,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3、设计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备课时,应该对新课的导入,课题的出示,目标的
出现,目标的实施,课堂的提问,操作的演示,板书的设计,练习任务的安排,以及知识的归纳小结等都要做到科学安排,使学生在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始终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之中,从而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我认为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来说,引人入胜的引题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关键。下面我就针对这两个方面的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能否通过设置一个合理的情景导入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课题能否被成功引入,直接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每节课我都力求用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导他们。比如浙教版七年级上第十六课《建立软件资料库》中讲授如何从网络上下载软件时,我进行了以下设计:上课前,我用RealPlayer播放了当前很流行的歌曲——周杰伦的《青花瓷》,学生兴趣马上被吸引过来。我随即向他们简单介绍用RealPlayer听取歌曲的方法。学生很想在自己的电脑上听音乐,但学生机上没有歌曲,也没有播放器。怎么办?“我们到网上下载一个”——课题就这样悄悄地引入了。学生听得全神贯注,做地专心致志,他们不仅学会了下载软件,还学会了安装软件,兴趣也大大提高,下课了还久久不肯离去。
在设计学习活动时,我的经验是打乱教材顺序,先抽取精髓来讲,牢牢吸引他们的兴趣,然后补充细节内容,特别是像“Word、PowerPoint、FrontPage等应用软件上,这样做更能进行有效教学。例如在讲授幻灯片的制作前,我事先用PowerPoint做了一个课件《恐龙灭绝之谜》,课件中用到了文本、声音、视频、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而且对每一对象动画都进行了动画设置。相信学生看到这样一个软件都会非常好奇和感兴趣。然后我分课时设计了各种活动如何一步一步具体的去实现,从最简单的文本插入到声音和图片的插入,到幻灯片切换效果的设置以及对每一对象动画效果的定义等一系列任务。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且记忆深刻,只用了短短几个课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能随心所欲地制作作品了。
4、设计教法
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校条件、个人特长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演示法、课堂讨论法、实验法、自学法等方法,在备课时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仔细揣摩,认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另外我们备课时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学法”,“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②学生学习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指导意见》 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教给学生合适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5、软硬兼备
与其他学科不同,信息技术课基本都是在机房中进行的,因此教师在上课前除了书面的备课,还要准备机房里的软硬件,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因此必须保证教室中的教师机、学生机、投影机、网络设备等运转是否正常。上课前要在教师机和学生机上安装好必备的教学软件和学习软件,确保布置给学生的上机任务能顺利实现。
二、课后备课
现在大部分老师都是重视课前备课,备课都是以课前备课为主,我认为仅局限于课前备课是有许多不足之处的。因为课前备课的课堂是预设的,而现实课堂是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很多事情在课堂前是很难预料的。课中的精彩和遗憾转瞬即逝,如果能把课堂中的精彩或遗憾及时地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不但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为自己以后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提供很好的一线材料。
我认为课后备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记“得”、记“失”、记“意外”。
1、记“得”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比如教学过程中有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有学生印象最深刻的形象贴切的比喻;有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有最吸引学生眼球的巧妙的新课导入;有教师在课堂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一些学生精彩的发言或提问;留有悬念的结束语„„等等这些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应该及时地记录下来,有时这可能仅仅是一句话,甚至几个词语,但日积月累,将来它们必定会成为教学参考或教学研究中最宝贵的“金子”。
2、记“失”
俗话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是最成功的教学过程,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如实记录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并对其进行深刻反思、剖析,就会使课堂中的失误减到最低。
哪些是失败之处呢?比如有些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陈旧的方法、失败的演示、还有些概念性、知识性的错误、提问、练习是否到位、当堂没有处理好的学生的问题等都可以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吸取教训,认真反思,仔细查找根源,寻求对策,这样不断精益求精,才能把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今后的教学才能日臻完善。
3、记“意外”
教学中的“意外”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尤其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中,出现意外的情况就更多了,有软件、硬件方面的;有学生、教师方面的等等,有时甚至连教学计划都被这些意外打破了。当然,有时出现的一些意外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它甚至对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还能为今后教学补充新鲜血液。意外所引发的问题可能是探究操作的切入点,关键是教师能慧眼识珠,在发现问题时,不急不躁,正确处理,将其视为一种可利用的资源,积极引导,在纠错、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强化操作,培养能力。
学生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活跃的创造性思维,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些突发的“节外生枝”乍看似乎毫无用处。但当我们真正去关注它、研究它时,却会发现这些“节外生枝”中也不乏隐藏着极具教学价值的课堂资源。如果课后能把这些意外和“智慧的火花”(如独到的见解,好的思路)记下来,对将来的教学内容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还能为今后教学补充新鲜血液。对于一些错误见解,只要它存在普遍性,当堂剖析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的“意外”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善于挖掘并有效运用这些形形色色的“意外”,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与活力。
为了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备课完全可以不拘一格,利用自己信息技术的专长来进行,比如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博客里把自己备课、上课的真实感受记录下来;还可以把教学中的想法和疑问放到BBS中交流;也可以加入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一些QQ群里进行讨论„„多样化的备课形式不但可以大大提高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水平,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
总之,信息技术教师应为自己立一条戒律:“不上无准备的课”。只要我们在备课中愿意花时间,肯下功夫,不断补充知识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有效备课,那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会游刃有余,从而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注释:①叶圣陶语
②苏霍姆林斯基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教学实施》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学计算机教学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
第十一课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一、课例描述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和河北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1》(彩色版)第二单元“第十一课”所涉及的内容。
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基本掌握了PowerPoint 2003的基本操作技能:创建演示文稿、插入新幻灯片、添加文本、添加图片、添加音频视频、链接动画、播放预览等。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没有真正地把信息技术知识和所掌握的关于PowerPoint 2003操作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故组织该项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的过程中去发现PowerPoint 2003操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学习;同时,能够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与表达,能够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获取信息。
二、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技术1》(彩色版)第二单元第十一课所涉及的是集成办公软件PowerPoint 2003操作的内容。学生不但要学会如何使用PowerPoint这个软件,还要学会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通过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更好地掌握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来表达思想或信息。
拟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领域】
(1)能综合运用PowerPoint 2003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创作一份多媒体演示文稿。
(2)学会设计多媒体演示文稿。
(3)学会评价多媒体演示文稿。
(4)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信息获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现交流。
【感情领域】
学会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发展领域】
(1)掌握协作学习的技巧,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2)学会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3)学会在学习中反思、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更高水平上获得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设计与设计思想的体现(制作)
难点:对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评价
四、教学策略(解决的方法)
(1)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从第一节课开始,教学中即要求学生组成了2人的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小组内成员较为熟悉,并逐渐适应协作学习,但协作学习的技巧、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学生的协作学习情况,并组织成果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使小组的协作学习走向成熟。
(2)以“任务驱动式”为教学原则,确定协作学习的内容: 围绕“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任务把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五、教学准备
主要设计了以下信息资源:
(1)本地(局域网)资源:教师事先从因特网、卫星接收资源中收集了大量有关“多媒体演示文稿”主题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分类别压缩为文件,上传服务器发布到局域网中。授课过程中,告知学生服务器地址,就可以从服务器上获取到有关的信息。
(2)远程资源:本地的局域网连接Internet,学生通过上网检索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和设计思路
(一)介绍小组协作学习任务
包括如下内容:
(1)从老师提供的3个主题中任选一个主题(学生也可自己确定制作的主题),围绕该主题综合运用PowerPoint 2003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设计、制作一份多媒体演示文稿;
(2)开展协作学习活动的计划、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过程说明、各成员的分工、完成进度以及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价。
(二)通过展示优秀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解释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设计要点:
(1)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健康、有吸引力
(2)表现形式多样,富于创意
(3)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
(三)引导学生如何选题,如何围绕主题进行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3个可供选择的主题包括:
(1)历史上的名人
可先介绍名人的姓名、国籍、生活年代等,再介绍他的主要成就、代表思想和作品等。
(2)网络与我通过使用网络的亲身体验,可介绍网络虚假信息及防护、网络安全与措施、网络道德与法律等知识或感受。
(3)2008年北京奥运会
可介绍奥运会新闻、奥运会赛程、奥运会图片、历届奥运会精彩瞬间、奥运会吉祥物、奥运会会徽、奥运会火炬等。
(四)指导搜集资料的方法与途径:
(1)本地资源:在局域网中,只要输入ftp://teacher这个地址,就可以从服务器中获取到有关的信息;
(2)远程资源:在Internet中,运用“百度、雅虎、新浪、搜狐等”搜索引擎直接查找,并把相关资料下载。
(五)小组讨论并完成任务:
小组成员讨论,确定制作的主题并初步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制作方案、成员分配任务等。
(1)关于小组协作学习任务的设计思路是基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的参差不齐与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不同,故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展示优秀多媒体演示文稿及说明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设计要点旨在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样版,同时希望学生一开始的制作即能做到规范、严谨。
(3)学生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规定了三个要表达的主题,原因在于,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主题表达是非常广泛的,由学生自拟不容易控制和把握。
(4)资料搜集的方法与途径的指导在本次活动中是必要的,我们所告诉学生的只是方法,而实际的操作则由学生完成。
(5)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讲,存在很多问题。故强调明确各自的责任,对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积极的意义。
七、教学过程流程图
本次教学的流程可归纳为6个步骤:
资源整合(课前)——任务导引——小组学习——成果交流——教师、学生评价、自我评价——总结推广
八、教学反思和回顾
本节课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呈现教学内容和控制教学过程,并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组织教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转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而以学生学为主,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把握课的重点,找到突破难点的方法,而在细节的设计上,不要太局限,上课时可灵活处理。其次在每步教学子任务完成后,教师都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通过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析,促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各知识点,进一步完善作品,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第五篇: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反思
信息技术课——《动物联谊会》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者:何建国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2996次 发布时间:2005-6-3] [案例描述]
在2004年12月3日星期五上午第四节课,一(3)班56名学生排着队伍走进了电脑室,按位置坐在自己的电脑前,教师已经给他们开启了电脑,准备上课。
师:“小朋友们,在电脑课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好朋友——金山画王的画图软件,今天我们继续来玩一玩金山画王2002。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片大森林里,有一个动物王国,那里的小动物们准备召开一个动物联谊会,它们想把动物联谊会的画面在电脑中展示出来,可是它们不会操作电脑,所以想请我们小朋友们来帮助它们设计,大家说好不好?” 生一齐回答:“好!”
老师用课件揭示——课题“动物联谊会”。
师:“老师先让我们小朋友想一想,你准备设计的动物联谊会是怎样的,邀请哪些小动物来参加动物联谊会。” 学生想了一会儿,马上举起了很多小手。“老师,我来说,我来说。” “老师,让我来说。好吗?”
生1:“我设计的动物联谊会是这样的,在一片大森林中,许多的小动物都来参加动物联谊会,它们有老虎、狮子、猴子、山羊、狐狸,还有大象、小白兔、乌龟很多很多的动物,它们开的联谊会可热闹啦!” 生2:“老师,我设计了昆虫联谊会,在一块平坦的草地上,有很多很多的昆虫来参加了,有蚂蚁、七星瓢虫、蟋蟀、蜜蜂、蝴蝶、蝉、螳螂,还有不知名的其他昆虫他们听说要开昆虫联谊会,所以它们都来参加了,草地上还有很多昆虫的叫声,听起来很好听的。” 生3:“老师,我也来说说我设计的动物联谊会,是鸟类动物联谊会,在森林中的几棵大树林,飞来了很多的鸟,它们来参加动物联谊会,有麻雀、燕子、鹦鹉、孔雀„„还有乌鸦、杜鹃、画眉、猫头鹰、啄木鸟,它们飞到一起开了一场音乐会,有些鸟会跳舞,有些鸟会唱歌,我也很想参加这样的动物联谊会。”
“我„„我也要说。” “老师,我也要说。”
师:“刚才发言的同学想象真的很丰富,这些动物联谊会很有趣,时间关系,每个小朋友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自己设计的动物联谊会,好不好?” 生:“好吧。” „„
师:“小朋友们,同桌之间交流就说到这里,接下来 我们要用金山画王的贴图功能把动物们开联谊会的画面展示出来。” 课件出示任务1★
师:“老师也设计了一个故事,大家想不想听?” 生一齐:“想听。” 师:“下面一边听老师讲故事,一边看教师画图。”
——师演示选择背景,“小动物们要召开动物联谊会,我们先要给它们选择一个有蓝天白云,有草地,又有大树木的地方。”“操作是这样:我们先按下图库按钮,再选择彩色背景按钮这样来选择合适的彩色背景。”
——演示贴图,缩小贴图,“接着小动物们开始上场了。首先来的是小白兔两兄弟,它们蹦蹦跳跳地一前一后地走来了,一只站在远处的草丛中旁,一只站在近处的大树旁。” 设疑,远的小白兔大些,近的小白兔小些。
师问:“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生:“老师,我觉得远的小白兔应该小些,近的小白兔应该大些,我们平时看东西的都是这样的。”
师:“说得对,我们看差不多大小的物体时,远的物体看起来小些,近的物体看起来大些。”
师:“接着,一只老鹰飞来了,它找到一个又大又粗的树枝,并且双脚倒挂在树枝上练起了杂技。” ——演示贴图,垂直翻转贴图。师:“这时,蜗牛也来了,它慢慢地从右边爬过来。” ——演示贴图,水平翻转贴图。
师:“老鼠黑客匆匆忙忙地也来了,它不小心被拌了一下,在地上翻了一个前滚翻。” ——演示贴图,旋转90度贴图。
师:“突然天上飞来了一只直升飞机,隆隆的声音吵得大家非常讨厌,大家要求直升飞机马上离开。” ——演示贴图,删除贴图。师:“最后上场的是伶俐的小猴子,它先来了360度的空翻,跳到了小土堆上,引得大家连连叫好。” ——演示贴图,旋转图片。师:“还有很多很多小动物也想来参加动物联谊会,等会儿,我们小朋友设计作品时,你还喜欢哪些小动物来参加动物联谊会的,就把这些小动物拖到场景当中来。还有两个小朋友要相互合作,互相商量,轮流来画,并且要调整好小动物的大小、方向。” 师:“下面我们每个小朋友开始设计动物联谊会。”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肯定、表扬学生取得的成功。
师:“现在我们来展示几个小朋友的作品,请大家来评一评设计的作品。好吗?”
教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软件展示学生的作品。
生1:“我觉得这幅画设计的还可以,看上去就像真的一样。” 生2:“这幅画设计还可以,比第一幅差一些,就是老鹰应该调得小些。”
生3:“这幅画我觉得跟老师给我们演示的差不多,设计得不错。” „„„„
师:“刚才我们设计的作品,老师也觉得很不错,我们小朋友大胆想象,认真看老师演示,有疑问能自己去探索,也能及时问老师,大家对工具、按钮的使用有问题吗?” 生:“没有问题了。”
师: “设计好的图片,怎么来保存呢,金山画王的档案管理可以为我们保管图片。” ——演示保存图片。师:“下面我们也像老师一样在金山画王的档案管理中保存自己设计的图片。” 学生保存图片。
师:“有没有保存好图片。我们为森林里的动物们设计了联谊会,可是海底世界的动物们它们有意见了,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办?” 生:“我们也给它们设计一个动物联谊会,好了。” 师:“大家说好不好?” 生一齐说:“好。”
师:“下面老师已经为海底世界的动物们设计了一个故事,老师分句讲故事,我们要边听故事边在金山画王中设计这个动物联谊会的场景。”
课件出示 任务★2 师分句反复讲:“海底世界的动物们也要开联欢会了,他们选择了一处有蓝蓝的海水、有绿绿的水草、有一条沉没的小木船的海湾,这沉没的小木船可以作为它们联欢会的舞台。大鲨鱼先生是主持人,它早早地就来到了联欢会的现场,它在小木船的舞台上正招呼大家呢。接着海马先生也来了,它昂着头,样子看上去很威武,它在小木船的下面。海龟老寿星也慢悠悠地划着四条腿也来了,它也来到了小木船的下面。螃蟹大将军挥舞着两个大钳子般的脚也来了,它在小木船的船头上,维持着会场的秩序。身上有蓝色黄色相隔的漂亮的热带鱼也来了,它停在左边的岩石旁。最后出场的章鱼,它翩翩起舞,绕着会场转了一圈,为大家表演精彩的节目,最后停在会场的右边。”
学生在金山画王中拖动图库中相关的动物到场景中。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肯定、表扬学生取得的成功。
师:“现在我们再来展示几个小朋友的作品,请大家来评一评设计的作品。好吗?”
教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软件展示学生的作品。
生1:“我觉得这幅画设计可以的,看上去小动物的大小和方向设计的比较好。”
生2:“这幅画设计的还可以,动物的大小和方位设计的跟老师说的一样。”
师:“刚才我们第二次进行海底世界动物联谊会的场景的设计,这次老师没有进行演示,而是我们小朋友听了老师的故事,然后通过想象来确定是什么动物,在场景的什么地方,还要调整动物的大小,最后在金山画王中设计好。我们许多小朋友设计的作品都不错,希望继续努力。”
师:“把自己设计的图片保存在金山画王的档案管理中。”
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在金山画王中想象童话故事,然后拖图库中的小动物这样来设计作品,应该说我们小朋友设计的作品都很成功,都掌握了金山画王的工具、按钮的使用方法,课外作业是自编一个故事,在金山画王中设计贴图,然后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听。好吗? 生一齐说:“好!” 课件出示 任务★3 师:“下课。小朋友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教学反思]
听计算机课,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那便是枯燥的电脑术语过多地贯穿着操作,或者操作明显地显现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学得很单调,没有投入很大的兴奋和激情。然而,我在一年级计算机课--金山画王2002操作课《动物联谊会》这一课中,我将整堂课串联成一个故事来开展电脑操作活动,孩子们都是故事中的主角。在故事的发展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造的潜能,解决不同的问题,体验电脑操作的奇妙、体验想象的乐趣、体验故事的丰富、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大森林里,动物们要开个联谊会„„”,娓娓道来的动物王国故事开始了课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享受着一个童话故事,想象着一个动物王国热闹的场景;可以这么说,孩子的世界是童话的世界,孩子的生活是故事的天地。我用童话的故事开启了孩子们奔腾的想象闸门,于是孩子们在设想动物联谊会的时候是那样兴致勃勃,大胆想象,想得那么丰富多彩,那么富有童趣;在用金山画王替小动物们选择场景的时候是那么的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于是我有了体会一:用故事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和操作欲望。
故事在进行中,“„„这时候老鹰飞来了,它停在大树梢上,表演起了杂技,一会儿倒立,一会儿站直„„老鼠黑客也匆匆忙忙赶来,不小心被路边的小石子拌了一交,来了个360度的前滚翻„„”故事在孩子们的笑声中进行,也贯穿了所有相关的操作要领。那款款进行着的故事强烈地扩张着孩子们的操作欲望,于是等他们来设计创作故事和场景时,显得是那么迫不及待;于是乎我又有体会二:好故事可以巧妙涵盖操作技巧,使枯燥的技巧有了色彩和活力!
是啊,当故事和快活操作着的孩子们成为记忆的定格时,我从中体会到了,原来故事可以和计算机的操作教学和谐同行!让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各种作画的基本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围绕各自的主题创作自己的作品。事实证明是完全成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突破。
孩子们喜欢故事,因为故事通俗易懂;
孩子们喜欢故事,因为故事生动有趣;
孩子们喜欢故事,因为故事让人回味无穷„„
孩子们喜欢故事,我们何不就借用故事的形式来精彩我们的电脑课堂,为计算机教学服务,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