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创新点及创新教学设计说明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经典的词。词者,来于心,用于歌;歌者,源于声,发于情。由此看来,本文以朗读作为教学的主线,把语文课堂活动化,在读中让学生学会朗读方法,感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风格美。活动二是品,以读带品,通过品读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使朗读具有情感美,并进一步探究词的哲理美、人生境界美,最后背诵这首词。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通过这首词的学习,让学生在朗读中真正感受中华传统诗歌文化的力量,进而达到滋养精神,培养品质,塑造文化人的目的。
创新点:
一、创设了优美的朗读氛围。以诗意的美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ppt插入flash生情并茂的声乐画面很好的实现了这一点。
二、学习活动化,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生生、师生多维互动。朗读环节,学生在学会朗读方法的基础上,以比赛的形式个性展示。活动
二、品读感情,探究人生哲理、人生境界,链接生活环节,在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基础上,小组展示,选出多个主讲人,其他小组倾听、整理、质疑反驳、补充。在交流中解决不好的,老师点拨、纠偏、拔高。
三、课以王菲《明月几时有》歌曲结束,在歌唱中让诗歌的美绕梁三日。经过读——品——背,让学生再换一种喜爱的方式加强记忆,让诗歌的美滋养学生的心灵;同时让学生思考这首现代歌曲是否很好的
表达了此人的心声,带着问题出课堂。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诗词的方法。
2、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3、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欣赏诗词的方法。
2、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3、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难点)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月亮吗?嗯,说起月亮没有人不喜欢,中国的古人尤其是这样,你随便拿过一本古文诗集来抖一抖,就会叮叮当当掉下许多个月字,不信我们看:“海上生明月”有月,“床前明月光”有月,“明月别枝惊鹊”有月„„你们知道哪些?
大家知道的真不少!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一生爱月、咏月的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起去聆听他的对月长歌。
二、点评预习
1、点评学生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预习情况
学生展示作者、写作背景的搜集情况,教师圈点强调重点,常言说,“知人论文”,这种方法对同学们理解词作非常重要。
2、检查重点字词的掌握
宫阙()
琼()楼玉宇
不胜()寒
低绮()户
婵娟()()(小组交流展示,对抗组互相评改。)
三、整体感知【看谁读的好】
1、再读课文,掌握朗读技巧,读出点音韵美。
(1)朗读指导。(哪个同学能把你积累的朗读技巧和大家分享一下?)
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形象在头脑中浮现。词曲一般按音节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朗读欣赏(瞿玄和的配乐朗读)(3)朗读配乐
(结合本文意境给自己的小组起名:明月组、思乡组、皓月组„„每个小组选出朗读最好的一个,比赛、交流、品味。)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看谁说的好】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品析:
(1)说一说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体会作诗人的复杂情感。(2)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感悟诗人的豁达心境。(欣赏名句,品味情感)
(方法:先用铅笔在书本上作旁批,小组对学、群学讨论探究。展示
交流。)
3、深入探究:
(1)赏析名句,领会作者对人生的哲理感悟,及旷达的博大胸怀。(小组之间交流讨论)
(2)联系生活,我们怎样迎接生活的挑战呢?
4、当堂背诵【看谁背的好】
4、课堂小结
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一首《明月几时有》让我们读懂了苏轼的豁达心境,也从中悟出了自己的人生哲理。自己悟出来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东西,才能长久的活在我们的生命里。
5、背诵这首诗。
五、当堂检测
1.默写。
①不知天上宫阙,________________。②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应有恨,________? ④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________。2.注音。
(1)栖息()(2)咽下()(3)婵娟()(4)宫阙()(5)绮户()(6)琼楼()
3.判断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正误,在括号内用“√”或“×”表示。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②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4.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5.请简要写出你读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体会。
第二篇: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设计目的
《水调歌头》作为一首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较为著名的一首。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本着课程标准中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理论指导,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设计多种情境,让生读、思、品、说。在能力发展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
设计思路
本文是短篇精品,字词句方面,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基础文言和课文注解,大致能理解。因此要使学生认识精品,喜欢精品,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并联系实际,有所启发。
1、教学时按照“读——品——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初步学会鉴赏诗歌。
2.多层次诵读法以读为主要手段,读前做好指导与要求。
3.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浅层意义,挖掘其深层内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有关文学常识及本文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美好的祝愿。将古诗词拓展到现实生活,深刻领悟词中的感情,能初步鉴赏品评名句。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准备
flsh配乐朗读,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赏月(音乐)导入
欣赏美仑美奂的明月图:“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配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为营造典雅的气氛作准备,使学生可以快速的进入学习氛围中)
二、走近作者
ppt作者简介。
三、朗读训练
1、听配乐范读,学生小声跟读,读准字音。
2、全体同学模仿配乐范读有感情大声跟读,要求读出节奏与韵律来。
3自由朗读体验,并请个别学生展示朗读,集体评议(投影这首词的内容)。
4、老师读小序,男生读上阙,女生读下阙。
四、字词积累
Ppt出示重要字词,注音、释义。
五、知识图解
这首著名的中秋词中,苏轼借吟咏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著名教育家夸 美纽斯说 “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在探讨文意之初就抛出主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同时又统领全文的教学活动)
(1)学生探讨交流: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是中秋,目的是“兼怀子由”苏轼借月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
(2)品读词句,你能不能从词中找到表现苏轼怀念子由,渴望和他团聚的句子呢?
学生自由朗读,并勾画表达思念的语句,自由回答。
语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何事长向别时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
(3)、小结:通过对词的解读,发现苏轼在这首词中紧紧围绕月亮,借助月亮抒发了对弟弟的怀念虽然,苏轼不能和弟弟团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悲观,最后还为天下不能相聚的人们发出美好的祝愿苏轼这种乐观豁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6、苏轼写这一首词难道只是为了借月表达对弟弟的思念吗?
(这一问题的设计紧紧承接上一问题,层层推进,探寻作品的深层涵义)1)学生探词索句发现:从小序“兼怀子由”中的“兼”字看出苏轼写这首词还有其他目的。
(2)苏轼还有什么目的呢?月亮在词中还代表什么呢?联系苏轼的生平经历思考。
教师点拨:虽然苏轼一心报国,最后还是被贬黄州,政治上的失意让他心情十分悲痛。所以说本词除了表达他怀念子由,更传达了他政治上的失意
(3)朗读上片,找出描写月亮的句子联系背景,思考文中月亮代指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明月几时有”、“天上宫阙”、“琼楼玉宇”、“高处”等都是在写月亮,月亮在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更深的含义,代指朝廷。
(4)让学生把“朝廷”代进上片,重新说说这段的意思
学生自由表述:不知道朝廷现在的情况怎样?我盼着回到朝廷,又害怕朝廷太高太寒冷。
学生讨论明确:苏轼借助月亮表达了分充满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却又害怕朝廷中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所以说苏轼这首词中月亮代表了两种情感:怀念和失意
(5)“何似在人间?”这句中“人间”作何理解?这句词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
学生:虽然政治失意,但对生活的热爱依旧远离了尔虞我诈的官位要职,在自己贬官的卑微职位上,尽心尽责,造福一方百姓。
六、背诵欣赏
1、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并作分析
2、小结: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在前面感知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归纳)
3、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亲人,这时引用这首词中哪一句祝福?
4、你妈妈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学的哥哥,请你引用《水调歌头》中一句诗来劝劝她,你会怎么说?
5、诗中哪一句与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作业布置
1、读完这首词,你有何启示?(学生结合自身体会,谈出一种感受即可)
2、如果你通过时间旅行,回到宋朝,站在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3搜集“月”的古诗词名句,欣赏积累。
教学反思
本篇教案,试图突破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把文本仅仅作为语文实践活动的一个载本,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注重学生的理解、体验和感悟,拓展学习空间,打通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回顾备课过程,我以自己研读教材的体验作为设计教学的立足点、出发点,而非一味地依赖教参、教案。有了对文本的独立钻研,才会知道教材最动人的是什么,理解上最困难的是什么,能够进行的能力训练是什么……教师钻研教材的过程,往往就是教学方案形成的过程。所以我在解读文本时,首先要求自己撷取该词的精华,深刻透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实质,力求创新,希望自己的思路能有效地启发学生,自己的收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
第三篇:《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学重点: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一、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题目及作者
课前预热(幻灯片一)(配乐《雨的印记》)
在学生进入教室时就播放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引领学生进入古典文学的情境。
师:好,同学们,很高兴能够和大家相逢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样一个难忘的时刻;
很荣幸,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成为你们临时的语文老师,你们也将临时作为我的学生。但我相信,我也坚信,在接下来这短暂的45分钟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定能够碰撞出人生最绚丽最灿烂的火花!
同学们,其实啊,老师在课下了解到,我们5班的同学们是最优秀的,是最棒的!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今天老师为了奖励大家,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希望大家在课上积极踊跃的表现,到时候老师自会将这份神秘的礼物奉送给大家,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信心和老师上好这节课?请同学们大声的告诉我!(好,很好!)上课!
二、情趣导入(幻灯片一)(古典音乐响起)(板书)“月”字
师:同学们,谈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的确,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向我们诉说什么。(幻灯片二)
三、走近苏轼,检测字词读音
1、学生汇报收集的材料、教师补充介绍。
师:好,同学们,说到作者苏轼,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下面哪位位同学介绍一下作者的相关情况。
生:介绍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把苏轼的相关情况做了详尽的概述,在课下预习准备的非常充分!大家掌声鼓励一下。(生齐鼓掌)
师:大家通过预习知道了这片文章的体裁是“词”,“水调歌头”应该是“词牌名”
2、检测字词读音
师:下面老师要检测一下对这篇文章字词读音掌握的情况。多媒体展示以下生字:(幻灯片四)
宫阙(què)
琼楼玉宇(qióng y?)
朱阁(gé)绮户(qǐ)
婵娟(chán juān)不胜寒(shēng)
四、讲授新知
1、解读小序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在预习的过程中,认真的同学会注意到在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名的下面有这样一行小字,我的问题是:这行小字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幻灯片五)生:小序。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和缘由。
师:同学们从哪里看出交代了时间。一起说(丙辰中秋)在这首词中具体指的时间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意味着什么?(团圆)这首词的缘由体现在哪些句子上?(兼怀子由)子由是苏辙的字。写作此词时,苏轼41岁,为密州太守.此时苏轼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
苏轼、苏辙两兄弟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苏轼因乌台诗案倍受折磨,被贬黄州。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2、配乐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
师:接下来老师把这首词朗读一遍,请同学们认真听,拿出笔把该正音的地方自己标注上,把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斜杠在书上表现出来。
教师配乐范读(幻灯片六)
师:好,同学们听完老师读这篇文章之后,我想大家一定会沉浸在诗人为我们描绘的这一幅幅画面和美妙的意境当中,我想,此时,同学们的心中定然也激荡着一股热烈的情感,急切的想诵读这千古传唱的佳文!下面我们齐读一下这首词,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尽量读出词的韵味来。师:下面老师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前后四人1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组织小组成员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朗读这首词,然后讨论疏通这首词的大意?5分钟后检测各小组对文中重点字词句的理解。下面检测一下重点字词句的解释
把酒问青天:端着
又恐琼楼玉宇:担心
高处不胜寒 :经受不住
何似在人间 :哪里比得上
低绮户 :雕花的窗户
何事长向别时圆:为什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我为大家出色的表现感到高兴和自豪,相信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同学们会有更加精彩的表现!
3、共读课文,赏析诗词 师:(幻灯片七)合作探究
①诗的上阙主要写什么?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上阕:写望月。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师:怎样通过你的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力求从声音和语调上读出词的意境来。生读评议
②(幻灯片八)质疑二:阅读下片,回答问题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问什么无眠?学生齐读 夜已深了,失意与离愁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结合背景)
师:这几句又应该怎样读?注意揣摩?小组竞争的形式(幻灯片九)
2、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由怨月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到感悟人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最后又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
胸襟。师:这几句,谁来读一下,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你的声音和语调表现出来?
师:刚才我们对这首词的大意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做了了解,下面想请同学把对这整词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诵表现出来。
师:哪位同学试着朗诵一下,把你对词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诵表达出来。
生:点评指导朗诵:为他的勇气鼓掌。段与段之间要有停顿。月亮慢慢的移动照到无眠的人,离愁别恨的怨恨之情喷薄而出,接着是对人生的感悟,自慰,最后退一步转成一种平和的心态。感情的变化要读出来。
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跨越历史的沟沟坎坎,岁月的风风雨雨,一起走进1000多年前的北宋,想象自己就是那天晚上的苏轼,在中秋团员的夜晚,喝的大醉,思潮翻滚,把酒问月,吟诵了这首词,你现在正对着明月抒发心中的矛盾之情、思念之情,老师为大家配上音乐,如果同学们能加点手势动作表演一下会更好,哪位同学上台试一试?
4、师:结合板书小结这首词。
小结:上阕:写望月。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这首词表现了作者乐观的情致和旷达的胸襟。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词,我想单靠这一节课粗浅的学习,我们是无法完全体会到的这首词所蕴含的意境,也许当我们待到成年时,再来读这这首词,可能会咀嚼到更深层的情感。
5、课下作业(幻灯片十)
一、熟读课文,并背诵。
二、把这篇文章改写成散文。
五、结束 师:结束语:
好同学们,今天大家的表现非常的出色,下面老师决定要把这份特殊而神秘的礼物奉送给大家,有请我的同事来自沧州的袁静老师为大家献上一曲小提琴演奏《水调歌头》让我们一起在聆听的同时,再一次走进这首词中,品味它的美妙意境。好,有请袁老师!
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让我们都能从心底生发出一个真诚的声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课,同学们我们有缘再见!
第四篇:《水调歌头》精品教学设计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花好月圆人团聚”,月亮的圆缺,给了我们无限的思念,明月与诗词好像天生就结缘,明月激发诗兴,诗词随明月而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在众多的咏月词中,苏轼的《水调歌头》被公认为中秋词中的绝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水调歌头》,上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词的有关知识,并疏通了文意,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鉴赏这首词,和东坡居士做一次深入的对话。
我们已经了解词它可以和乐可歌,也就是可以唱出来。那么《水调歌头》这首词也可以唱出来,我已经让大家听了王菲唱的《水调歌头》,那么现在同学们能不能齐声唱出来? 既然能够唱出来,我相信大家也能够熟背这首词,下面咱们来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背的准,背得快。
诗歌往往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所以要了解一首词的内涵,我们要做到知人论世,那么对于苏轼极其本文的本文的写作背景,大家有什么了解,我们来资源共享一下,看谁对苏轼了解的多。
好,可见大家课下都下功夫了,那么现在我找人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在她读的过程中,大家思考一下,这首词总体给你的感受怎么样?并且用一两个形容词来形容你的感受,你觉得它是悲伤的呢还是愉悦的呢?
好,大家各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看这首词。首先我们来看小序,你从小序中发现了什么? 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交代写作缘由及写作背景。
那么我们从小序中看,作者写作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来?(兼怀子由)怀念子由,中秋佳节,本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那么作者是否与弟弟团聚了呢?(没有)你能不能从上下两阙中找到相应的句子来证明。(何事长向别时圆)这句话这是一种指责埋怨的口气,对月的指责啊!诗人将满腔愁绪倒向了月儿于是不禁发出深深的感慨:月儿啊月儿,你为什么偏偏在人们离别时圆呢?作者对月亮很是埋怨。明月不知离恨哭,此事不关风与月。大家觉得月亮冤枉不冤枉?你觉得作者他喜不喜欢月亮,(喜欢)作者他爱月偏偏却要埋怨月,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位诗人他特别喜欢芭蕉,于是就让他的妻子在院子里种了许多芭蕉,一连几天阴雨绵绵,诗人愁绪万千,挥笔写下:是谁多事种芭蕉,妻子看到之后心想,是你让我种下芭蕉了,于是提笔对到:是君心绪愁。你看这里,苏轼爱月亮,但是又在埋怨月亮,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提我们的月亮回应苏轼呢?到底是谁惹的祸,让他彻夜睡不着,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睡不着啊(照无眠)你也来替月亮应一句:不关我月,是君—— 好,这里我有一个问题,苏轼借月亮还表达了什么感情,因为作者不只是怀子由,你从哪一句可以直接看出来?(兼怀子由)“兼”是什么意思啊?(同时)也就是说他不只是在怀念子由,还有别的事情让他睡不着?那么是什么事呢?下面老师把这首词朗读一遍,在我读的时候,大家思考这个问题。
从哪一句或者那几句看出来,他还有别的心事?(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好的,咱们来看看上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作者端起酒杯来问天,他问什么啊?(问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然后呢?作者说他想干什么啊?想要乘着风回到天上去,在这里老师想不明白了,苏轼他是天上的神仙吗?他为什么说他想要回到天上去?这里的“琼楼玉宇”和“归去”有没有深刻的含义呢?
作者其实心里想不想回到朝廷呢?是的,其实他心里特别想回去,但为什么没回去呢?(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真的是因为害怕琼楼玉宇上的寒冷吗?这个寒又应该怎么理解呢?(朝廷的排挤、中伤)
接着看“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作者趁月翩翩起舞,潇洒自在,这样一比较,这天上哪里比得上人间呢,那么这个人间应该怎么理解啊?(地方)诗人将满腔愁绪倒向了月儿,然后发出了一句不感慨,那是什么样的感慨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问这里的“此事”指的是什么呢? 生: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按照常规的思维,面对“难以周全”之事,情感势必低落然而诗人的情感又怎样呢?你从哪里发现的?
生:积极乐观从最后的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以看出
只希望人长长久久,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美好的心愿,体现了他乐观积极的心态。
此时诗人的情感是积极高亢,乐观向上的情感的基调此时已有先前的低落转为高扬而这也恰恰体现了苏轼“豪放”的风格。
下面咱们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这首词上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先看上阙,主要写什么? 上阙:望月(写景)下阙呢?怀人(抒情)所以这是什么手法?写景抒情,情境交融
第五篇:《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秦安县魏店中学刘建红
【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选自初中语文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5课《诗词曲五首》。本课诗词曲五首形式不同,风格各异。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古代诗词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诗词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能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感情。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能受到思想教育。
苏轼,北宋中期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代文学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即位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请求外任。元封二年,御使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因此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使,写此诗时年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与弟弟分别达七年之久,无缘相见,时值中秋,月圆人不圆加上政治不得意,心情抑郁写下此词。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能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够在品读重要词句中理解词的意境;
3、能够在学习本词的过程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其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赏析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演示课件创设情境、媒体辅助提供素材、谈话引导点拔,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从内心需求出发忘我地参与到教学进程中来,在师生交互过程中,让学生独立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词)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勾新月会让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上,文人们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学们能调动积累,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关明月的诗句吗?(学生回答)那么苏轼仰望明月,他会联想到什么呢? 二.出示教学目标(多媒体出示)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多媒体出示)
四.读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读,初步感知诗意,抽学生读一遍。
提示重点字读音(多媒体出字)
(2.)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
(3.)抽生读,配乐。
要求:字正腔圆,正确断句,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4.)全班齐读。
要求:抑扬顿挫,略带感情
五、品词
(一)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不懂的句子小组内部讨论,不能解决的全班共同解决,最后教师点拨。
(二)先独立思考下面问题,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1)、词前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述作词缘由(怀念子由)。
(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只是赞美月夜吗?
明确:不是,对朝廷的向往。(3)、作者大醉后有了想离开令他伤心的尘世,飞向美丽的月宫的奇异想法,他的思想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矛盾? 明确:矛盾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4)、“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还有无其他含义?
明确: 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现出作者的什么情怀?“此事古难全”反映出作者怎样的胸怀?
明确:“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以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不应有恨”而作者恨在其中,恨亲人难聚、恨命运多坎坷,然而苏轼毕竟是苏轼,以其高度的智慧吟唱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诗句,旷达、乐观的对待不幸,发出了“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
(6)怎样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明确:词人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对亲人的思念转变为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美好祝愿,充分显示了其精神境界的博大。六.拓展:
名句互通,踏雪寻踪、联系课堂内外。(课件展示)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李白《把酒问月》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 《月下独酌》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七.齐诵本词。八.谈收获。九.总结:
这首词虽饱含人生哲学,但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感觉到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不是枯燥的说教。词中虽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无悲观消极情绪,却是豁达乐观的祝福。怪不得人们说:“中秋词自苏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我送大家一句人生寄语: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 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首先看到的是某种忧患。最后让我们大家在一首歌中结束今天的课。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苏轼
上阙:望月(写 景)情景
下阙:怀人(抒 情)交融
苦闷——矛盾——豁达——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