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中秋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1 22:5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调歌头 中秋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调歌头 中秋教学设计》。

第一篇:水调歌头 中秋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 中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熟悉本词,疏通大意,了解词中所叙写的内容,落实背诵要求。

2、通过反复吟咏,把握词的意象,进而感悟词中的完美意境。

3、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词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联系苏轼的生平经历,品味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意味,理解苏轼的旷达心胸。

教学难点:感悟诗词创设的完美意境,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语文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水调歌头沙画,背景音乐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

一、众说纷纭谈明月——情景导入

1、有王菲演唱的歌曲“但愿人长久”导入。

2、解题

这是一首词,题目是,水调歌头是。

3、简介作者(1)先让学生说;(2)教师再补充。

4、理清词的结构

二、饱含激情读明月——反复诵读

1、字正腔圆地读——读准字音;

2、有板有眼地读——读准节奏;

3、有情有味地读——读出感情。

三、浓浓情意品明月——赏析诗词

(一)理解词的大意

1、结合注释,自读自译;

2、质疑(提出不懂的地方,先班内同学回答解决,老师可适当补充。)

3、老师考察部分字词,以检测学生自学情况。

(二)带着理解诵读全词

(三)品读上阙

A、品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1)明月几时有?是个什么句?(2)是谁在问?问的什么是谁?(3)他还问了什么?(4)他为什么要这样问?(5)那天上可能有什么?(6)他们可能在举行什么活动?(7)那月宫到底有没有这么美好?(8)诵读好这几句。(反复诵读)

B、品读“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1)作者把月宫想象得如此美好,他想怎样?(2)作者有没有乘风归去?(3)这里写出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4)练习诵读这几句,读出词人的这种心情? C、品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作者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下,最终有没有做出选择?(2)这表明了作者对人间怎样的感情?(3)这里的人间实际上指哪里?

D、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作者由羡月到矛盾、愁苦,再到悠然自得而得以释怀积极向上的情感变化。

E、诵读上阙(带着作者的情感变化去读)(1)自由读

(2)齐读(老师可引读)

(四)品读下阙

A、品读“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1)什么“转朱阁,低绮户?”(2)这是由哪里写到了哪里?(3)“低绮户”说明了什么?

(4)但此时却是“照无眠”谁“无眠”?(5)为什么“无眠”?

(6)这句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揣摩诵读这几句。

B、品读“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1)大家看这是一个什么句式?(2)谁在问谁?怎样问?

(3)你从中体会到词人怎样的情感?

(4)诵读这句词,读出对月亮的怨恨,读出对自由的思念。C、品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作者对月亮一直怨下去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没有?(2)你从这里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3)这里应该怎样读?(4)诵读这一句。(5)诵读1—3句。

D、品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作者有没有就此停笔?(2)他有怎样写道?

(3)这一句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情感?

(4)读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E、诵读下阙(读出词人这种思念、怨恨、旷达乐观、美好祝愿的情感变化。)

四、满怀激情诵明月——读出词情

1、教师配乐诵读

2、学生练读

3、学生配乐朗读 附: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中秋

苏 轼

望月问天 积极向上 怨月怀人 豁达乐观

第二篇:《水调歌头·中秋》教学设计3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借助多媒体手段,将词的文字美,用过音乐、画面、书法等特定的情境渲染,将学生带进词人的心灵世界,加深学生对词人特有的精神世界的理解;将吟哦引进课堂,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词这一文学样式。

【教学重点】 一: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教学设计】

一、设置情景

▲音乐欣赏《水调歌头》(多媒体演示:《水调歌头》书法、苏轼举杯邀月的图画。教者踏歌哼唱)

二、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女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同学们能背一两首吗?(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建的《十五夜望月》等)

▲这些诗词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古人为什么要通过月亮来寄托这样的情思呢?(古代交通、通讯落后,联系困难,离别的思念无以寄托;亦可联系自己年插队落户时特定的思家的感受帮助学生理解)

课前我们欣赏的就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以中秋赏月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媒体演示:《水调歌头》配乐朗读。

《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哙炙人口。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 ▲媒体演示: 清朝胡仔《苔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谁能介绍一下苏轼?

1页

.▲请说说对“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的理解。(追问:由此我们发现了什么?)

▲媒体演示: 苏拭(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拭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悠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三、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媒体播放《水调歌头》乐曲),查字典解决生字生词。思考: 这首词的序写了些什么? 上阂写什么? 下阂写什么? 词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阅读中有哪些疑问? ▲巡视了解自读情况: 媒体演示;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宫阙(qì)琼楼(qónɡ)玉宇(yǜ)朱阁(ɡé)绮户(qǐ)婵娟(chán)▲学生质疑。

四、文本研读

这首词的序写了些什么? 本篇长调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日。时作者正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从题序来看,这首词为醉后抒情,怀念兄弟(子由)所作。

作者对兄弟的怀念之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

2页

.借望月怀人,思念弟弟苏辙。上阕写什么? 望月(写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间青天”,月亮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原型之一,中国古代诗人对月亮的歌吟单从数量而言也是无与伦比的。据有关典籍记载,东坡并不是一个能饮很多酒的人,但他喜欢与别人一起饮酒,尤其是看别人饮酒,别人的快乐也就是他的快乐,他心胸豁达,气质清明,在如梦浮生里,他处在醉与醒之间他是他自己,没有比他自己更接近于他自己的了。正因为如此,他潇洒的“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则是对上天的宫阙存在着疑惑。在古代,有着“天上一日,人间一年”的说法,因此,东坡以为,天上与人间必然有着不同的计算时间的万法。人间的光阴如白驹之过隙,而天上的则是缓慢的,这里暗寓一种对时间催人老这一自然现象的无可奈何的悲哀。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这是上面那种悲哀心情的很自然地转换。因为对人世间的遭遇是无可奈何的,因此想“乘风归去”。这里用了一个“归”字,是很有深意。作者以“滴仙人”自居。“我欲乘风归去”他到天上,又渐渐产生了新的忧虑。他到天上,再回到他所来的地方。在想入非非中,又渐渐产生了新的忧虑。“高处不胜寒”是担心自己再也忍受不了那种纯净的寒冷。他的天堂在人间。在这里,苏轼赋予这首词以非常丰富的意义。他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有些厌倦的,他也渴望上升到一个更纯净的高度,然而他却忍受不了这种寒冷。他就是这样处在一个矛盾的情境之中。从字面的意思看,似乎是琼楼玉宇耐不住高处的寒冷,而作者的真正关注的还是自己。“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是作者的猜度之词。

▲媒体演示: 上阕——望月(写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实写)宫阕、琼楼玉宇(虚写)下阕写什么? 怀人(抒情)。

3页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连用三个动词,来描述月亮的运动。月亮升起来,转过朱阁,慢慢降落,月光延伸进窗户,照到床上无眠的人。词人在这里把月亮拟人化了。仿佛月亮也是一个与他“心有灵犀”的朋友。

▲同学们觉得有哪些人在这种情况下“无眠”呢?

(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但要明确哪种情况与这首词的意境吻合,可引导联系标题、“人有悲欢离合”、“但愿人长久”等词句来思考)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何事”一本作“何时”,一句之中有两个“时”字,是不太妥切的,同时也与理不通。因为上面己经把月亮当作自己的朋友,因此要跟她谈谈心,要向她表示最为亲切的问候,这旬的意思是:月亮啊,你这高处也能胜寒的“别有天地非人间”的造物,难道还如我们这些渺小而可悲的人类一样有着什么遗恨吗?不,你是完美无缺的,不应该有遗恨的;但你又是因为什么缘故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难道你就不能在人们团圆的时候团圆,离别的时候残缺吗?你为什么总是要跟我们不一致呢?我们人类离别的悲哀难道就一点也赢不到你的怜悯吗? 由上片的“把酒间青天”到此处的问月,诗人的感情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他逐渐领悟到了什么,也可以说他听到了天外之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句可以看成作者的领悟,也可以看成月亮的回答:月亮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她也有着自己固有的悲痛,同人有“悲欢离合”一样,她也有着“阴晴圆缺”,这世界本身就不是完美的,每一件事物都处在自己固有的缺憾之中。明白了这一点,再怨天尤人有什么意思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两句还告诉我们看待任何问题都要要全面、辩证。

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表现出诗人的美好愿望,旷达的心境。这个结局是自然而然地达到的,作者最终自然会达到这一高度。这首词之所以广为流传,烩炙人口,其原因就在于此。

▲媒体演示: 下阕——怀人(抒情)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词中仅抒发了对弟弟苏辙的怀念之情?

4页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

五、问题探究

▲作者为什么会有此感慨? ▲媒体展示: 苏轼一生坎坷,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对政治上失意的人来说,难免对现实不满。这从“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可以看出。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又告诉我们:他的心胸是旷达的。既然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为什们不能“一切随缘”呢(苏轼因为失意而信佛、信道)?结句在表现出诗人美好愿望的同时流也露了他对禅理的独到见解。

▲范读(媒体播放《水调歌头》乐曲)。

▲学生齐读《水调歌头》(媒体播放《水调歌头》乐曲)进一步理解这首词的内容。▲这首词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在这首词里面,作者大胆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谁能从己的课文中举一两个运用“联想” 和“想象”的例子? 学生自由举例。▲媒体演示: 联想: 泰山“街灯”图—天空“明星”图(《天上的街市》)想象: “天空云彩” 图—羽毛、鱼鳞、羊群(《看云识天气》)▲在这首词中作者举杯对月,联想、想象到些什么? ▲媒体演示: 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想象 月圆(天上)—人圆(人间)联想

5页

.▲媒体演示: 提供两张图,让学生想象。▲媒体演示: 词,由诗歌演变而来的一种韵文。在唐五代时称曲子词、曲、词歌词。曲指的是音乐,词指的是文辞,词与曲二者分离,至宋代,词与曲分离开来,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但仍然可以配乐吟唱。词有词牌,如《水调歌头》,指词所配的乐调。古人多以吟唱的方式读词。

六、背诵课文

▲媒体播放《水调歌头》吟哦录音激趣,提出背诵要求。▲媒体播放 《水调歌头》乐曲,学生跟着哼唱、背诵。提名试背。师生齐背。

七、布置作业

以“遥望夏夜的星空,浮想联翩……”开头,写一篇短文。

6页

第三篇:水调歌头中秋教学时数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李白有一首《静夜思》,大家可能都背得出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生齐背)这是一首思乡诗,古诗词中有很多是的。现代还有歌一些也是表达思念之情,让我们先听一首歌(师播放并演示部分文稿)明确:这是王菲演唱的歌,它的歌名叫《但愿人长久》,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一句,歌词也与本课的内容有关。(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宋词

词,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宋朝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派产生较早,代表人物有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等。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其词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大气、恢宏,这是相对于柳永的婉约派来说的,他的词少了一份缠绵绯恻,多了一份豪迈与豁达。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师生朗读,理清行文思路。(1)简介作者

师:苏轼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请哪位同学先来介绍一下苏轼?

明确:①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四川眉山人。他在诗、词、文、画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②他既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③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④学过他的文章,如《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记承天寺夜游》等。

(2)介绍写作背景:要求学生齐读词的小序,并阅读注解。教师适当补充,让学生明确本词是一篇中秋思念亲人而生发感想的文章(板书:思念亲人)。虽然他的文学造诣很高,但是他的仕途坎坷,政治上很失意。曾多次贬官,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就是他在贬官时所作,而且当时他与他弟弟已有七年没见(3)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散读课文,并结合注释弄清词作大意,初步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其中的语气和语调该如何处理。

(4)请一同学起来把这首词读一下,注意语速、语气、语调等问题。(5)下面请同学们听我来读一下(教师配乐范读),思考:本词以什么为线索?它在上、下阕各起到什么作用?(让学生相互讨论再回答)

明确:本词通篇咏月,明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和红线,它以“明月”开端,以“婵娟”收尾。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可以说是借明月自喻清高(板书),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可以说是用圆月来衬托别离、升华为美好的祝愿(板书)(3)学生齐读全文(配以音乐)2.小组互动,质疑解难,突出重点难点。

师导:这首词是古往今来最为著名的中秋词,就词的内容来说,有一定难度。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作者的词的风格、写作背景,就这首词的大致意思讨论一下,讨论中的疑问等会在大组交流中提出来,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告诉同组的人,你最喜欢那句词句,为什么?好,下面请以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同学们可能会有这些问题:(1)《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让学生相互之间先讨论再回答)

明确: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寞,满腹疑问无人倾诉,乘着酒兴,质问青天——“明月见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话,想像大胆奇特,感情奔放豪迈,笔墨酣畅淋漓。“把酒”“归去”“弄清影”几个词语同样有一种挥洒自如的气派。(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自比神仙,一个“欲”,一个“恐”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那儿的寒舍,一进一退,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在吸引着他,使他处于矛盾之中。(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①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真令词人陶醉。这句写出了他对着自己的影子,说明当时没有别人,表达他当时孤独心情,“何似在人间”,词人觉得在人间乘着皎洁的月光翩翩起舞的情景,哪像在人间,但较独处琼楼玉宇又更富有意兴和情趣。有了这样人生境界的感受,也就摆脱了这一人生的矛盾了。②因为当时作者被贬官了,所以认为这里“何似在人间”,还有对现今的生活的满足,安于现状。

师导:你们觉得文中还有哪些好词好句值得我们去品味、欣赏呢?(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明确:词人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发问:明月不应有什么感情缺憾,使它在人间离别相思之时,又亮又圆,使人更加愁情难遣,真是有“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明确:这是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明确:这句话表达对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总结:好。大家刚才很积极地参与到了我们的课堂讨论中,我想通过讨论,大家一定对这首词有了更深的理解。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而作,把兄弟之情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下面我们一起来再读一遍。(生齐读)

三、能力迁移

1、师导:同学们,我们读前人的古诗词文,一方面是为了增加我们的文化积淀,感悟前人在古诗词文中的意韵,感受古人的遣词造句;另一方面,我们背诵积累的目的在于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我们所积累的古诗文,增加文章的语言色彩,并为自己文章的中心所服务。下面我们来看几个语段,请同学们根据语境,填入《水调歌头》中的词句,并思考概括这样的词句可用于怎样的语境中。(发下讲义,学生读读议议,开始练习)语段一:

李意民还是那样,极度的表现欲,史见他将袖子捋得老高,端起啤酒瓶:

“哥们,来,干了它,虽说我们已经五六年没见了,但我仍时常怀念当年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与浪漫。”

说完他咕咚咕咚三口并作二口地将一杯啤酒喝了下去。„„(摘自李晓羊《友情》)语段二:

我将去送姚华,三年来日夜相伴的感情,一年将被她带到美国去,虽然三年前我已经知道终会有这么一天的,但觉得不会来得这么快,走进候机亭,才真切地感受到分别在即,也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眼泪最终还是背叛了我自己。„„ 语段三:

今天是农历十六,“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湛蓝的天空中“皎皎空中孤月轮”。白天发生的事仍然历历在目,一个人躺在床上,只要闭上眼睛,眼前就会展现她那苍老蹒跚的身影,月光从东窗移向了前窗,复而又移向西窗,此时此刻,我才感受到了苏轼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那份辗转反侧„„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明确:语段一中我认为应填“把酒问青天”,因为语境中提示豪情与浪漫,所以这句最合适,我认为这句可用于表现极有豪情与气概性格的人物身上。明确:语段二中填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为这里姚华将与我分别,我认为这句话还可用于人物失意时、分别时自我安慰。明确:我在语段三中填入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因为这里的我显然为白天的事辗转反侧睡不着,说明我内心有矛盾、有斗争,所以填上这句。

2、师导:好,大家都完成的相当好。下面我们请同学自己创设情境,用上这首词里的词句,其它的当然也可以,要求引用要恰当,符合人物的情感或当时的情境,并准备作简短的交流。<让学生经过思考,纷纷下笔> ①学生交流

②时间允许的话,右提供参考情境: a:又是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没错,特别是对那些海外游子们,能够回来与家人团聚,回到生他们养他们的故乡,或许是一种奢求,也是一种幸福,而每一个中秋节,她都独自一个人过,望着那皎洁的圆月,她脸上总会浮现出几丝伤感,她想家了,想亲人了,想朋友了,她真恨不得立马回去,但她知道,她只有学业有成时,她才有勇气回国,因为她要报效祖国,因此,每年中秋她依然埋头苦恼,但是五年了,她有五年没与亲人见面了,她终于按奈不住自己的情感,对着那轮明月吐露了自己的心声:“我想故乡,想爸妈,想朋友,明月啊,请肥我五年来的思念带给我的祖国,带给我的亲人和朋友吧”!“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她此时此刻的感叹。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轼发自内心的感慨。我却想把这句话送给去年跟“非典”作斗争的医务人员,他们的行为使我为之一振,他们多么高尚啊!他们是我们永远的守护神,让我们为他们祝福、祈祷,感谢他们击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c: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与我最好的朋友已分开了三年,然而,今天,我惊奇得收到了他的回信,我欣喜若狂,把它当作世间无价之宝,我小心翼翼地把信打开,然而让我出乎意料的是信里只有王勃的一句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夜里,凉风徐徐,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早已熟睡,只有一轮皎洁的月光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哦,十五的月亮快来临,一刹那,一个念头如流星般从我的脑子里闪过,我提起笔,在回信上也写了苏轼的一句诗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窗外仍然万籁寂静„„。

d:倚在窗前,望着此时的圆月,皎洁使它在黑色的夜空中显得格外美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事古难全”,是啊,人生就是如此,不管你怎样努力,它也是难以两全的。人生中的悲欢离合,月的阴睛圆缺,都是一首永恒的乐曲,散发着它的独特的魅力。悲,是对心灵的磨练;欢,是在无聊与紧张中得到的慰藉;离,是让我们懂如何去珍惜;合,是让我们感受团聚时的激励动万分。不管怎样,它们都是我们不可缺少的。虽然说,我们没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情与浪漫,但我们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愿。f:我终于尝到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滋味。“干脆出去走走吧”我想。“月是故乡明”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错。月亮就像穿上了一件丝织的衣服。让人看上去朦朦胧胧的,而此时的我却无心欣喜这美景。脑子里时常想起与好友离别的情景。“当我怀着无比痛苦的心情送你去机场时,而你却回过一个洒脱的微笑说:“记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时,好不容易抑制的泪水也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落下来”。我回过神来,望着那圆月,轻声吟诵起来:“人生中的悲欢离合,月的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我还是希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对着黑色的天空大喊:“朋——友,我祝你一切都好。”

四、上课小结:

人文素养的提升和文化内涵的积淀关键在于平时不断积累,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关注有生命力的和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加以积累,同时学以致用,培养自己运用自身已积累古诗词的能力。让我们再一次倾听王菲的《但愿人长久》,领略关于本课的几幅画面,来结束今天的课吧!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感谢从如皋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老师的光临!

五、布置作业

1.苏轼虽是豪放派词人,其作品中也不乏有婉约柔美的。课后将本文同《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作比较阅读。2. 背诵这首词,并写一篇赏析文章。附板书设计:

思念亲人——借明月自喻清高——用圆月来衬托别离、升华为美好祝愿

课后作业:

一、将本文同《念奴娇 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作比较阅读。念奴娇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十年生死两茫茫。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不思量,自难忘。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 发。夜来幽梦忽还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小轩窗,正梳妆。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

二、背诵这首词,并写一篇赏析文章。

第四篇: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设计目的

《水调歌头》作为一首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较为著名的一首。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本着课程标准中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理论指导,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设计多种情境,让生读、思、品、说。在能力发展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

设计思路

本文是短篇精品,字词句方面,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基础文言和课文注解,大致能理解。因此要使学生认识精品,喜欢精品,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并联系实际,有所启发。

1、教学时按照“读——品——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初步学会鉴赏诗歌。

2.多层次诵读法以读为主要手段,读前做好指导与要求。

3.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浅层意义,挖掘其深层内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有关文学常识及本文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美好的祝愿。将古诗词拓展到现实生活,深刻领悟词中的感情,能初步鉴赏品评名句。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准备

flsh配乐朗读,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赏月(音乐)导入

欣赏美仑美奂的明月图:“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配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为营造典雅的气氛作准备,使学生可以快速的进入学习氛围中)

二、走近作者

ppt作者简介。

三、朗读训练

1、听配乐范读,学生小声跟读,读准字音。

2、全体同学模仿配乐范读有感情大声跟读,要求读出节奏与韵律来。

3自由朗读体验,并请个别学生展示朗读,集体评议(投影这首词的内容)。

4、老师读小序,男生读上阙,女生读下阙。

四、字词积累

Ppt出示重要字词,注音、释义。

五、知识图解

这首著名的中秋词中,苏轼借吟咏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著名教育家夸 美纽斯说 “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在探讨文意之初就抛出主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同时又统领全文的教学活动)

(1)学生探讨交流: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是中秋,目的是“兼怀子由”苏轼借月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

(2)品读词句,你能不能从词中找到表现苏轼怀念子由,渴望和他团聚的句子呢?

学生自由朗读,并勾画表达思念的语句,自由回答。

语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何事长向别时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

(3)、小结:通过对词的解读,发现苏轼在这首词中紧紧围绕月亮,借助月亮抒发了对弟弟的怀念虽然,苏轼不能和弟弟团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悲观,最后还为天下不能相聚的人们发出美好的祝愿苏轼这种乐观豁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6、苏轼写这一首词难道只是为了借月表达对弟弟的思念吗?

(这一问题的设计紧紧承接上一问题,层层推进,探寻作品的深层涵义)1)学生探词索句发现:从小序“兼怀子由”中的“兼”字看出苏轼写这首词还有其他目的。

(2)苏轼还有什么目的呢?月亮在词中还代表什么呢?联系苏轼的生平经历思考。

教师点拨:虽然苏轼一心报国,最后还是被贬黄州,政治上的失意让他心情十分悲痛。所以说本词除了表达他怀念子由,更传达了他政治上的失意

(3)朗读上片,找出描写月亮的句子联系背景,思考文中月亮代指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明月几时有”、“天上宫阙”、“琼楼玉宇”、“高处”等都是在写月亮,月亮在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更深的含义,代指朝廷。

(4)让学生把“朝廷”代进上片,重新说说这段的意思

学生自由表述:不知道朝廷现在的情况怎样?我盼着回到朝廷,又害怕朝廷太高太寒冷。

学生讨论明确:苏轼借助月亮表达了分充满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却又害怕朝廷中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所以说苏轼这首词中月亮代表了两种情感:怀念和失意

(5)“何似在人间?”这句中“人间”作何理解?这句词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

学生:虽然政治失意,但对生活的热爱依旧远离了尔虞我诈的官位要职,在自己贬官的卑微职位上,尽心尽责,造福一方百姓。

六、背诵欣赏

1、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并作分析

2、小结: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在前面感知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归纳)

3、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亲人,这时引用这首词中哪一句祝福?

4、你妈妈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学的哥哥,请你引用《水调歌头》中一句诗来劝劝她,你会怎么说?

5、诗中哪一句与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作业布置

1、读完这首词,你有何启示?(学生结合自身体会,谈出一种感受即可)

2、如果你通过时间旅行,回到宋朝,站在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3搜集“月”的古诗词名句,欣赏积累。

教学反思

本篇教案,试图突破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把文本仅仅作为语文实践活动的一个载本,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注重学生的理解、体验和感悟,拓展学习空间,打通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回顾备课过程,我以自己研读教材的体验作为设计教学的立足点、出发点,而非一味地依赖教参、教案。有了对文本的独立钻研,才会知道教材最动人的是什么,理解上最困难的是什么,能够进行的能力训练是什么……教师钻研教材的过程,往往就是教学方案形成的过程。所以我在解读文本时,首先要求自己撷取该词的精华,深刻透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实质,力求创新,希望自己的思路能有效地启发学生,自己的收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

第五篇:《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学重点: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一、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题目及作者

课前预热(幻灯片一)(配乐《雨的印记》)

在学生进入教室时就播放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引领学生进入古典文学的情境。

师:好,同学们,很高兴能够和大家相逢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样一个难忘的时刻;

很荣幸,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成为你们临时的语文老师,你们也将临时作为我的学生。但我相信,我也坚信,在接下来这短暂的45分钟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定能够碰撞出人生最绚丽最灿烂的火花!

同学们,其实啊,老师在课下了解到,我们5班的同学们是最优秀的,是最棒的!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今天老师为了奖励大家,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希望大家在课上积极踊跃的表现,到时候老师自会将这份神秘的礼物奉送给大家,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信心和老师上好这节课?请同学们大声的告诉我!(好,很好!)上课!

二、情趣导入(幻灯片一)(古典音乐响起)(板书)“月”字

师:同学们,谈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的确,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向我们诉说什么。(幻灯片二)

三、走近苏轼,检测字词读音

1、学生汇报收集的材料、教师补充介绍。

师:好,同学们,说到作者苏轼,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下面哪位位同学介绍一下作者的相关情况。

生:介绍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把苏轼的相关情况做了详尽的概述,在课下预习准备的非常充分!大家掌声鼓励一下。(生齐鼓掌)

师:大家通过预习知道了这片文章的体裁是“词”,“水调歌头”应该是“词牌名”

2、检测字词读音

师:下面老师要检测一下对这篇文章字词读音掌握的情况。多媒体展示以下生字:(幻灯片四)

宫阙(què)

琼楼玉宇(qióng y?)

朱阁(gé)绮户(qǐ)

婵娟(chán juān)不胜寒(shēng)

四、讲授新知

1、解读小序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在预习的过程中,认真的同学会注意到在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名的下面有这样一行小字,我的问题是:这行小字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幻灯片五)生:小序。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和缘由。

师:同学们从哪里看出交代了时间。一起说(丙辰中秋)在这首词中具体指的时间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意味着什么?(团圆)这首词的缘由体现在哪些句子上?(兼怀子由)子由是苏辙的字。写作此词时,苏轼41岁,为密州太守.此时苏轼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

苏轼、苏辙两兄弟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苏轼因乌台诗案倍受折磨,被贬黄州。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2、配乐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

师:接下来老师把这首词朗读一遍,请同学们认真听,拿出笔把该正音的地方自己标注上,把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斜杠在书上表现出来。

教师配乐范读(幻灯片六)

师:好,同学们听完老师读这篇文章之后,我想大家一定会沉浸在诗人为我们描绘的这一幅幅画面和美妙的意境当中,我想,此时,同学们的心中定然也激荡着一股热烈的情感,急切的想诵读这千古传唱的佳文!下面我们齐读一下这首词,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尽量读出词的韵味来。师:下面老师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前后四人1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组织小组成员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朗读这首词,然后讨论疏通这首词的大意?5分钟后检测各小组对文中重点字词句的理解。下面检测一下重点字词句的解释

把酒问青天:端着

又恐琼楼玉宇:担心

高处不胜寒 :经受不住

何似在人间 :哪里比得上

低绮户 :雕花的窗户

何事长向别时圆:为什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我为大家出色的表现感到高兴和自豪,相信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同学们会有更加精彩的表现!

3、共读课文,赏析诗词 师:(幻灯片七)合作探究

①诗的上阙主要写什么?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上阕:写望月。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师:怎样通过你的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力求从声音和语调上读出词的意境来。生读评议

②(幻灯片八)质疑二:阅读下片,回答问题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问什么无眠?学生齐读 夜已深了,失意与离愁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结合背景)

师:这几句又应该怎样读?注意揣摩?小组竞争的形式(幻灯片九)

2、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由怨月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到感悟人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最后又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

胸襟。师:这几句,谁来读一下,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你的声音和语调表现出来?

师:刚才我们对这首词的大意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做了了解,下面想请同学把对这整词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诵表现出来。

师:哪位同学试着朗诵一下,把你对词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诵表达出来。

生:点评指导朗诵:为他的勇气鼓掌。段与段之间要有停顿。月亮慢慢的移动照到无眠的人,离愁别恨的怨恨之情喷薄而出,接着是对人生的感悟,自慰,最后退一步转成一种平和的心态。感情的变化要读出来。

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跨越历史的沟沟坎坎,岁月的风风雨雨,一起走进1000多年前的北宋,想象自己就是那天晚上的苏轼,在中秋团员的夜晚,喝的大醉,思潮翻滚,把酒问月,吟诵了这首词,你现在正对着明月抒发心中的矛盾之情、思念之情,老师为大家配上音乐,如果同学们能加点手势动作表演一下会更好,哪位同学上台试一试?

4、师:结合板书小结这首词。

小结:上阕:写望月。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这首词表现了作者乐观的情致和旷达的胸襟。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词,我想单靠这一节课粗浅的学习,我们是无法完全体会到的这首词所蕴含的意境,也许当我们待到成年时,再来读这这首词,可能会咀嚼到更深层的情感。

5、课下作业(幻灯片十)

一、熟读课文,并背诵。

二、把这篇文章改写成散文。

五、结束 师:结束语:

好同学们,今天大家的表现非常的出色,下面老师决定要把这份特殊而神秘的礼物奉送给大家,有请我的同事来自沧州的袁静老师为大家献上一曲小提琴演奏《水调歌头》让我们一起在聆听的同时,再一次走进这首词中,品味它的美妙意境。好,有请袁老师!

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让我们都能从心底生发出一个真诚的声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课,同学们我们有缘再见!

下载水调歌头 中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调歌头 中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调歌头》精品教学设计范文合集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花好月圆人团聚”,月亮的圆缺,给了我们无限的思念,明月与诗词好像天生就结缘,明月激发诗兴,诗词随明月而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在众多的咏月词中,苏轼的《水调歌......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秦安县魏店中学刘建红 【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选自初中语文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5课《诗词曲五首》。本课诗词曲五首形式不同,风格各异。都......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后)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学习词人借明月抒情感的方法; 2.结合写作背景,感受词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 抓住关键语句,在诵读中,体会词人内心......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创新点及创新教学设计说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经典的词。词者,来于心,用于歌;歌者,源于声,发于情。由此看来,本文以朗读作为教学的主线,把语......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明月中的娓娓书声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冷水滩区京华中学 曾满姣 教学目标:1、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理解苏轼,体会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上片的心情理......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有关文学常识及本文写作背景 ,掌握重点实词,并能有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及情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体会情感,......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 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 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3 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配......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蛟河青背九年制 姚艳玮 一.学习与导学目标 (一)、知识积累与疏导:词的知识、词中优美的语言朗诵词的知识。 (二)、技能掌握与指导:欣赏词优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