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曹冬炜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加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课标还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空间,是在一个连续的时间内进行的,要想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必然要采取各种各样的评价形式。在这里本人浅显的谈一谈数学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几种评价形式。
一、随时评价与定时评价相结合。
随时评价主要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时间不限、对象不限、内容不限(如精彩的发言、难忘的讨论、独特的解法等)。如学生活动从几个方面评价:(1)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2)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3)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4)争论与和谐统一,有效地进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5)多向观察,善于质疑,变式思维,举一反三,灵活实践。评价的主要功能是:诊断、导向、激励和促进反思。
定时评价,以每节课为单位,学生对这节课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方法、投入的情感、提出的问题,展示哪些成果、启动了思维、进行了想象、学会了哪些生活中的数学等进行评价。对有创造性的、独特方法的应加5分,将评价结果放入个人成长袋自己保存,以备每周小组交流。学生积极性高涨,学习热情高。每周每个人先在小组自评学习态度、掌握知识等各方面情况,再互评,评价方式以过程评价、多元评价、个案分析为主。评价的内容力求全面,结果力求公正。将及时做好的评价记录,记入学生个人学习成长袋。
二、教师及时评定。
教师对学生的重要反馈,诸如答问、质疑、课内解题练习(包括板演)、作业等等,应及时作出评价,评定其好坏、正误,及时向学生输出这些评价信息,让学生尽快知晓自己见解的正确与否,使正确的得以强化,错误的及时发现并设法改正。按心理学观点,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讲解,是教师复杂的思维活动的“精化”和“外显”。及时评价,能及时唤起学生相应的复杂思维活动,这样做,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
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通过动手度量书本、课桌等实物,知道了把四条边的长度相加就是实物的周长。
师:如果说知道了长方形的长、宽会求周长吗?
生1:我会,把四条边相加。生2:太麻烦了,把两条长加两条宽。
生3:我是把长加宽乘2。
师指图说:长+宽×2 请观察
学生们马上发现错了。师: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4:从图上观察生3只求了三条边。三条边不是周长。缺了一条。应该长乘2,宽也乘2,再相加,才是周长。
这时生3也发现自己少算了一条边,也举手找出自己的错因。能及时评价自己的对错。
生5:还可以先求长加宽的和,再乘2。
教师又取出任意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动手量长、宽后计算周长。
学生再次获得求长方形的结论,正确率高多了。
通过一系列的诱导、探索活动,启迪学生及时评定自己的认识,学生终于实现认知的飞跃,知长方形周长的求法和多样算法。
可见,教师、学生的及时评价,严密精确地解决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学生自我纠偏能力就会得到很大提高。
三、疑难问题延迟评价
一堂课中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并非一律都得及时评定,有时过早的评价,反而会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新颖、别出心裁、有创造性的见解,常常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这就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延迟评价”的方式,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和谐自由的气氛中驰骋联想,畅所欲言地抒发见解,无拘无束地开展积极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获得更多的创造性见解。我们常将课堂中没有解决完的疑难问题存入“数学银行”留到课后争议后解决。让学生在积极思维中学会解决问题,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思路及方法。还要注意评价结果的激励性。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评价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
从身边的生活中体验数学,收集整理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包括:课前收集生活信息,课内交流、整理和操作分析信息,用所获知识再认识和想象创新实践信息。真正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例如:三年级“元 角 分与小数”学生学后,到社会实践中去调查,在商店买东西,认识小数与元角分的互化,亲身经历买东西的过程,体验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学会了什么,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价,让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悦。更加热爱数学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我们提倡学生通过活动,写“数学日记”。有许多学生都谈到学会了买东西,学会了怎样买东西合算,怎样精打细算。总之,在日记中记载了许多生活中的数学,如有一生这样写到: “以前,妈妈从不让我买东西,我也不会买,可是在社会调查活动中,我学会了怎样买东西合算,现在妈妈也信任我了,也让我帮她买东西了,我用学会的数学知识去买东西又合算,又不算错帐,妈妈夸我能干,我多么高兴。我现在越来越喜欢学数学了。”在实践活动中尝到甜头,并对自己在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情况都能正确评价。将日记及评价结果放入个人成长袋。
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关键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上尽可能减少教师的规定行为,只要学生是围绕学习的言行,教师都必须给予鼓励并及时评价;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个性,加以引导和发展,让学生自评和互评。避免学习过程公式化,算理要溶入生活情境并儿童化,克服单调枯燥。把抽象的书本内容形象化,枯燥的练习游戏化;进而在课堂上表现出最佳心理状态。让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感受到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变“要我学数学”为“我要学数学”。
五、评价语言要生动、巧妙。
以往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不错”、“很好”、“再想想”,“你能比她还好”等等这样的评价语言。的确,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用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课堂上的评价不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气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即使学生的回答有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六、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更应该注重其今后的发展。因此,评价的结果应具有激励导向作用。在评价时我们注意把握好三点。一是实事求是、公正及时。经验证明,如果教师的评价掺杂了主观印象,或带有某种偏见,或者评价不公正、及时,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会产生相反的结果。二是以表扬、鼓励为主,慎用甚至不用否定性的词语。评价时教师尽量从积极的方面,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又肯定其进步的一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如“你也可以成为数学家”等,会使学生兴奋不已、久久难忘。三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育时期,各个方面很不稳定,因此,评价尽可能地以个性特征为参照,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比较中树立信心,在评价中不断进步,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总之,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教师在实施中应针对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并将各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灵活变通、创造性地使用,这样才能使课堂具有发展性,充满生命力。
第二篇: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
浅谈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
数学课标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学习评价得好,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各方面 的发展;反之,则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其身心发展。因此,我们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采用了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认识自我,使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等得到最有效地体现。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评价的:
一、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评价
1、赏识与鼓励
给孩子带来温暖的阳光
《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教师肯定性评价语言的内容也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例如,对答案完整的学生可赞美他“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真不简单!”“你真聪明!”等。例如,我班有位学生,成绩很好,也很聪明。可是胆子特别小,总不爱举手。有几次我见到他想举手又不敢的样子,就点名要他回答问题。当他回答正确后,便立刻表扬他“你的答案非常正确!老师真希望能再次听到你完整的答案。”如此几次之后,这位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就变得又大方又积极了。而对回答不完整或回答错误的学生,为人师者千万不能说“你答错了!”“不对!”“真笨!”等贬义语言。而应改变语气,换一种说法,可鼓励他“你虽然只做对了一半,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以后只要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赶上来!”“你的答案虽然和正确答案有点不一样,不过没关系。你能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样的语言真切、感人,让学生深受鼓舞,觉得自己能行,从而树立起上进的自信心。同时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与“学”氛围,利用孩子们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让他们喜欢上这门学科。我还见过有的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你说得比老师还要棒!”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
2、诙谐与幽默
给课堂带来笑声与欢乐
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它的知识系统比较抽象概括,数学课堂语言片面地强调要规范、简洁、科学、准确,于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就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几乎成了“乏味”的代名词了。如果把课堂评价语言变得幽默、诙谐,教师的个性渗透到数学课堂中,和学生打成一片,整个数学课堂就会有个性和生命力。例如,在有学生讲话时,可说“今天孩子们真安静啊!看哪个小组保持得最久。”若发现学生拿书本之类的东西多做特慢时,可提醒他“看哪个小组最利索最先坐端正!” 若发现有学生打瞌睡,则可以问他“你梦见吃'多美丽'了吗?味道怎样?”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老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学生又不会反感,可谓两全其美。
二、作业评价对学生的发展
作业批改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是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控的先决条件。评价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作业整洁美观、书写规范、作业正确程度等,也考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意识和能力。
评价形式:
1、采用星级评定、等级评定和描述性评定相结合。星级评定是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正确率给出相应的2~5★;等级评定与作业正确率无关,是以学生作业的书写工整、干净为依据,在星级旁边加上“优、良、中”或“A、B、C、D”,如:“5★+良”表示作业准确率较高但书写情况有待于提高。教师结合平常批改作业的过程进行,除了进行星级等级评价,针对学生作业中的进步或独特的见解等及时给出的“精而短”的评语。用简短的文字描述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指出不足,注重及时的正确引导,激励创造。
2、除了教师给予的评价外,学生还可对自己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做完作业后,自己检查,学生的每次作业后,加上自评。例如,做对几道就涂几面红旗,每做对一道题不要忘了给一颗星星涂上漂亮的颜色,让它分享你的快乐。再如,烛光闪闪:我很棒(5根)我还行(4根)我还需努力(3根)。你认为自己能点燃几根蜡烛呢?拿起你的彩笔,点燃成功的蜡烛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养成自检自查的学习习惯。作业的评价还和采用同学互评,尤其是课堂口头作业、家庭实践性作业,给小伙伴打几颗星,插几面小红旗,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自身得到提高。通过有效地评价,学生特别关注自己的作业,使作业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3、让学生参与批改作业。
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作业中的“问题”题目,有目的地选择不同个别或几个学生,共同批改,让学生看一看其他优秀作业,再看一看自己的作业,差别在哪里?待问题弄清楚后,再教会他们批改的方法,让他们独立批改自己的作业。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简单的练习,教师可按“好、中、差”搭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组长带领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批改,批改完毕后统一交回给老师,再由老师检查核定。
三、建立了学生电子成长记录袋
相比传统的成长记录袋,电子记录袋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多元的资料,资料的类型可以是文字、声音、图片,也可以是视频。这些资料可以清晰全面地记录学生成长的历程,反映学生真实的进步,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
并且电子成长记录袋的存储容量较大,易于保存、查阅、携带和管理,易于操作、交流、展示,无论是学生、教师、家长还是同伴,只要通过简单培训后就能娴熟使用,学生在家里通过网络就可以管理自己的成长记录袋,教师、家长还有同伴都能随时随地通过因特网访问某一学生的成长记录,观察学生成长的点滴发展轨迹,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校互联。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形成反思习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使学生的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双重身份得以充分体现,也是对新课标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响应。
总之,学生的发展需要有效的评价,教师的观念需要改变,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评价要倡导多元化。评价机制需要彻底的改善,新课标的理念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学生才能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中国的未来,中国的教师,中国的教育事业迫切的需要新的课标、新的理念、新的评价。
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改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的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认识自我,使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等得到最有效地体现。数学学习的评价形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教师的评价
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评价是伴随教学活动始终的。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多地采用口头评价、及时评价、随机评价等多种方法。小学生学数学,关键是体验数学,他只要认真地投入到索取知识的过程中,即使付出努力后仍未取得成功,但至少他经历过、做过、体会过,或者从中还能受到一点启发,悟出点什么,因此,他也有收获,也有成功之处。这时,我从不吝啬对孩子们的鼓励,适时给予赞赏。作为教师我们没有必要每次都要说出“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是个小科学家”等话语,哪怕只是对学生点一下头、笑一笑、让学生到讲台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到讲台上做小老师,展示自己的做法……这些都是对学生最好的奖励与评价。当然,评价是随机的,适时的,但并不是随便乱加的、牵强附会的。还记得以前在全市教材培训会上,市教研中心的教研员于宪刚老师曾经举过一个他下去听课时的例子: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新知前先提问“10-9”等于几?有位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等于1”。老师立即称赞到:“你真聪明,你真棒!”这么简单的问题即使不怎么聪明,不怎么棒的学生也能回答上来。这样的评价只会给人一种流于形式的感觉。做为教师,我们要赞赏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与获得的成功,努力让评价成为一个情感知识化和知识情感化的过程。
2、小组间的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面对面地积极互动,有机会互相解释所学的知识,有机会互相帮助来理解所学的知识。小组间的评价好处在于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防止了那些不善于言辞的学生被排挤在外,而失去锻炼的良好机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这时教师不要急于指出错误的原因,也不要包办代替,而是应抓住这个极好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来满足全体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让他们按小组就问题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和评价。通过评价,可以思路不清晰的变得清晰、不严谨的变得严谨,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应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流评价形式。评价必须以合作讨论为前提。例如:在教学“参观旅游”这一问题:30人坐车,面包车坐8人,小轿车坐3人,你怎么派车?这道题,放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要求设计出本组的派车方案。有的孩子说可以派4辆面包车;有的孩子说可以派10辆小轿车;还有的孩子说可以派2辆面包车和5辆小轿车……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提出多种方案,而不爱表现自己的孩子,在伙伴们设计方案的同时也积极思考、参与。最后,经过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推出本组成员认为最佳的方案参加全班的交流。对于组中的困难生,各个小组从来没有放弃和歧视,而是耐心地帮助。班上有一名叫张春玲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心理极度自卑,通过小组同学的帮助,在一次平日测验中勉强得了及格,分数虽然不高,可她小组中的成员这样评价她:“她的成绩比以前有很大进步,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只要她努力学习,哪怕只提高1分,我们也愿意帮助她。”合作、评价,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帮助身边地小伙伴,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友谊,这不正好弥补了现在孩子们的缺陷吗?
3、自我评价
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一种表现,也是加强学生自我肯定、找出问题的有效做法,更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的有效途径。独立自我评价与自我矫正,应成为每个人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每节课快结束时,我都留下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中掌握知识的程度、参与的积极性、学习方法等方面自评,畅所欲言,即巩固了新知识,又找到差距,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另外,我还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自评本”,以数学日记的形式由学生每天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例如:本节课你都理解了哪些知识,表现如何,还有那些不明白的……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养成及时回顾自己的足迹,反思自己的表现的良好习惯。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评价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在评价时,必须要以正确观念为评价准绳,以客观事实为评价依据,以激励向上为评价目标,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感受到评价的真正魅力。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构想
来源:京都名师论文中心 题目: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构想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构
想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3日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就要落实“掌握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的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人格的 主体性的一代新人。这里的所谓人格,是指学生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总和。这不仅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 奋斗目标,也是督导评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依据。现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问题,构想如下:
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体评价的构想
1.教学指导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论原则;通过教与学双边活动是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以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各种数学能力,完善人格,获得全面的发展。
2.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小学数学最佳知识结构。即,那些 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法则、规律、公式和数学思想组成的知识系统,并且是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规 律,能被小学生所接受、理解、难易适度的知识系统。
3.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在智能的开发和提高;是否通过“获得 知识”和“应用知识”两种途径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 手操作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既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的落实,又兼顾“因材施教”的推 进。
5.课堂教学是否较好地体现了“认知结构”、“教材结构”、“教学结构”三者和谐一致的整体关系。
来源:京都名师论文中心 题目: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构想
6.全体学生在求知的全过程中,兴趣、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如何,发 展趋向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7.进行“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课时教学效果的量化测试和“智能”与“情意”方面相应的课外跟踪考 查结合。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维教学目标”评价的构想。
(一)对“掌握知识”的评价构想。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并非要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 量,而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 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掌握具有迁移的生动 的活泼的知识结构。那么,应该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掌握知识”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1.“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①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 ②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③感知阶段的诱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展开求知探索; ④新、旧知识交接点的确定,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起学生“短 兵相接”的思维交锋,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
⑤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省时优质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2.“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助于学生在揭示新知本质的求知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②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 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③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抽象概括
来源:京都名师论文中心 题目: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构想
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 浅出,表述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作用的发挥如何,全员参与的竞争质量与程度怎样。
⑤教师指导学生求知获取的“投入”与学生学会求知方法,得到收获的“产出”是否成正比。
(二)对“发展能力”的评价构想。
能力的发展只能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离开知识,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发展能力一定要结合知识 的传授过程去进行,知识有其能力价值,它凝聚在知识之中,不思则暗,深思则宽,不着重分析挖掘,不在知 识传授过程中充分发挥,就会落空。”发展能力必须结合知识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由低级 向高级逐步提高。练,是形成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就小学数学综合课“发展能力”的评价而言,应 包括下列内容: 1.对课堂“半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给出的题目是否属于紧扣新知要点的基本型题目;是否便于全体学生直接运用新知,起到巩固理解,强 化记忆的作用。
②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立足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以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核心,突出基本技能的形成,“扶”与“放”适度,不包办代替学生对新知的再现。
③学生运用新知解答基本型题目的技能和叙述算理,或法则或解题思路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教 学目标。
④教师在本阶段的课堂小结是否切中由学生板演和课堂巡视所反馈问题的要害;“结语”是否有助于学生 对新知要点的再现和发展。2.对课堂“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本阶段习题设计是否由三类不同要求的题构成;这些题目的编排是否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类题目的要求如下:
来源:京都名师论文中心 题目: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构想
低档题:比基本型题目稍有变化,其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运用新知解题形成技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
中档题:以新知为主体的综合型题目,题目的编排既突出适度的综合性,又带有一定的思考性色彩,用以 培养和训练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和灵活性。高档题:思考性较强,略有难度的题目。这类题目不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的限制,用以解决“ 吃不饱”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吃得饱”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励,推进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②在本阶段中,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练习时间(区间为10至15分钟);是否较好地完成本阶段课 时教学任务,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3.对“独立练习交流与课堂总结”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练习交流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自信、民主的课堂氛围。
②教师对学生的解题交流与评定是否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广阔性、创造性;是否致力于培养学 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
③师生合作的课堂总结是否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便于学生回顾求知过程,掌握新知要点,获得求知启迪。
(三)对“陶冶情操”的评价构想。
人的智力商数是先天已有的,而情意商数却是后天的培养和努力的结果。科学界已提出:一个人的“智商 ”只占其成功要素的20%,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因此,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人,其核心素质是高尚的人格。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去陶冶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情操、科学品质,已是当务之急。为此,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情意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应当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 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把“陶冶情操”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步进行,有机结合;是否做到 为此不遗余力,持之以恒。
来源:京都名师论文中心 题目: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构想
总括起来说,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个方面。学生从 事学习的正确认识是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情感又能推进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而坚强的意志则能 使学生锲而不舍地提高认识和陶冶情操,去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评价学生的“认识过程”,旨在界定学生揭 示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的水平,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改革的信息,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智力技能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评价学生的“情 感过程”,在于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情操的培养。评价学生的“意志过程”,使教 师明确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中加强砥砺学生意志的教学力度,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学习目的,在求知中胜不骄,败不馁,知难勇进,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据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去评价教与学 的双边活动。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低年级评价方式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低年级评价方式探究》
评价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对评价问题提出了新的理念与方法,倡导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如何将以上理念落实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呢?下面,我就来谈谈对低段小学数学评价方式的探索、体会。
一考试仍是数学评价的方法之一
以往的数学教学评价是以考试为核心的,且多重点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技能的熟练程度。这样的评价方式单
一、刻板,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对之进行改进。
(一)改革考试的内容
在考试时,不应只是测试学生现成的知识和技能,而也应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策略。考题的答案不应只是唯一的,而应是多样的。总之,教师应出一些能检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能体现学生个性的题目。在出试题时,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变:删除过多的机械计算题,增加动手操作题;删除需死记硬背的题目,增加开放题、综合应用题;删除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题,增加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了10以内加减法以后,可在试题里出这样的内容:请你在5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写出得数是5的算式。
通过学生对这道题的解答,可以清楚地反馈出不同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及不同的解题策略。有的学生能凌乱地写出一些学过的得数是5的算式;有的学生能把学过的得数是5的算式都写出来;有的学生能有序地思考并写出全部学过的得数5的算式……对于
第一、二种学生,教师可以先鼓励,再引导学生向前迈一步,试着进行有序思考;对第三种学生,教师可以先肯定他们的思考,再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反思。这样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与提高。
(二)教师要提供”二次评价”的机会
“二次评价”指的是学生考试成绩不够好时,教师允许学生以改正以后的第二次成绩作为最终成绩。为什么要进行“二次评价”
低年级学生测试成绩不够好,很多是由于应试经验不足、心理压力大等原因造成的,所以,对他们进行“二次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二次评价”等于告诉学生:学习有快慢是允许存在的,一次考试的失败并不意味着这位学生就被贴上坏的标签了。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就这么做,对于提高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学习自信心是很有帮助的。怎样进行“二次评价”
对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在批改试卷时,对学生做错的地方可以不打叉,而改用打点,在学生订正好以后再把点改成勾,然后记上改正以后的成绩。例如,我班里的徐豪小朋友,第一次测验成绩只有六十几分。我没有把这一成绩向全班公布,而是在发卷子前提前让他订正。我发现他主要是由于考试速度不快,来不及听老师读题而导致成绩不好的。我与他订正好试卷、分析了原因后在他的试卷上写上了100分。在公布成绩时我以100分作为他的成绩,所以大家(包括他自己)都没有把他当不好的学生看。在以后的考试中,由于徐豪心理上没有压力,考试速度加快,学习成绩也不断得到提高。
二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建立成长记录袋能有效地记录正规考试所测验不出的内容。它向学生传递的信息是:学习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低年级数学如何使用成长记录袋呢?
(一)成长记录袋里放什么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及数学学科的特点,我认为成长记录袋里可以放以下东
西:放红花
红花是低年级儿童非常喜爱的奖品。红花主要用于奖励:(1)学习自信(大胆提问、大胆表达);(2)善于合作与倾听;(3)学习有进步的学生。这样就可以部分实现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习惯等的评价。放入学生精彩的学习片段
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精彩的学习片段(包括学生精彩的回答、提问以及体现个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进行记录并放入成长袋,可以记录学生学生学习的过程,使教师从细微处及平时的点滴中了解学生,并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
(1)学生的提问
a10为什么与1、2、3、4、5、6、7、8、9这些数字不同,由两个数字组成?(这是班里一位学生在入学第一节数学课上向我提出的问题)
b9这个数字为什么在6+3=9里写在等号的后面,而在9-3=6里却写在减号的前面?(这是在上加减法关系这节课的开始,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
对于如上一些比较有价值的提问,我都帮助学生进行记录,并加上点评,然后放入他们的成长袋中。
(2)有创意的回答与解答方法
比较三支铅笔的长短,大部分学生的比较方法是观察与数格子:第一支有9格,第二支有8格,第三支有10格,所以第三支最长,第二支最短。但有一位学生却用数空格子的办法比较的:第一支空2格,第二支空3格,第三支空1格,所以第三支最长,第二支最短。对于这位学生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我也及时进行了记录与存放。
(3)自由创意
一次,一位学生交给我一些漂亮的图画。一幅图上画着一根青菜
与二个西红柿,下面写着:1+2=32+1=33-1=23-2=12-1=1
另一幅图上画着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在两个人的中间,他画了一个大于号。他对我说:“青菜和西
红柿是妈妈买的菜;大人是爸爸,小孩是我自己。”面对这些充满童趣又不乏数学思考的作品,我热情地鼓励了这位学生,并让他把这些作品放入成长袋。
实践表明,对学生精彩的学习片段进行记录与保存,对于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及创新精神都是很有好处的。放入记录学生数学活动过程的照片
对于一些特别有意义的数学活动,教师可以进行拍照记录学生的活动过程。这样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
(二)使用成长记录袋的效果
在建立成长记录袋以后,班里小朋友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都提高了。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于发言与提问的学生都变了样。例如李明强小朋友原来在数学课上很少发言,数学成绩也不够理想。在一次数学课做看图列式计算的练习时,其他小朋友都只看到图上有4辆车停在车站,5辆车开走了,列出4+5=99-4=55+4=99-5=4这样的算式,而李明强列出的算式是1+8=9。理由是:9辆车里面有一辆是黑色的,其它8辆都是白色的。他的这一与众不同的见解赢得了同学的称赞,并被放入了记录袋。从此以后,李明强小朋友学习数学充满了热情与自信,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了!
(三)使用成长记录袋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定期回顾作品
引导学生定期回顾作品,可以使学生定期回顾自己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作品的回顾实际上也能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回忆与整合。选择放入成长记录袋的作品时,要尊重学生的选择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自主性还不够,在选择放入成长记录袋的作品时,教师可以帮助选择,但也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自主选择作品,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总之,教学的评价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方向,以上只是我在实践中对评价的一些粗浅认识,相信经过不断努力,数学的评价方式一定会得到不断的完善与提高。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日期:2008-10-08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打印] [评论]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少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课前做一个套圈游戏,把全班同学排成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奖励。其中几个同学叫起来:“这样不公平。”为什么这样做游戏不公平?(因为有的同学离中心近,有的同学离中心远)那应该怎么站才公平?(围成一个圆)为什么?那圆究竟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二、引而不发,诱思导学,培养学生乐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课堂教学时要体现“两主”作用。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但为了让全体同学的主体性得到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必要“发”(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说),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这样,学生的整个认识系统就会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会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是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地位,体现了教育教学价值。
三、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不要由教师垄断,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以上步骤后,教师可以可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就会进一步形成。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5+5+5+5+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5×4+1(2)5×5-1,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却是做6×4.我高兴地表扬他的大胆创新,同学们却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辩论。此时全班同学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
四、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3个问题:(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2)
四、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倍,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意识
2009-01-04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打印]教师绩效工资最新消息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提出一些新问题、新看法,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不断追求的发展性目标。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意识
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起求知欲望,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教师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促使其学习动机的形成,促进学生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萌芽。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各一对,以及几个平行四边形,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看一看能不能通过拼、摆、移、剪成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通过自己动手去寻找和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的同学用一对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的同学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有的同学只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方法,也能转化为长方形或。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在老师创设的问题中,学生动脑探索,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研究、创造,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二、亲历建构过程,形成创新思维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学生不需要自主探索,只要认真听讲和记忆,排斥了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考与个性。而新理念强调的则是:数学学习必须重视建构知识的过程,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探索经历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再发现”、“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多为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相信“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在教学“6加几”时,教师投影了这样的一幅画面:一群小学生排路队回家,其中男同学6人,女同学5人。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引出需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列出算式:6+5,并鼓励学生发现、探索计算方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结果,学生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计算方法,体现了计算方法多样化:①7、8、9„„,一共有11个人;②把5分成4和1,4和6组成10,10+1=11;③把6分成5和1,5和5组成10,10+1=11;④6+5=11,因为我知道5+5=10,10+1=11„„这样,学生面对新的计算问题,教师不再是告诉他们可以怎样算,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的知识,掌握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而且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来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是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混合运算”扩展应用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个情境:全校老师(13人)带领同学(65人)去“世界之窗”参观,在购票处贴着一张门票价格表:成人票50元,学生票20元,团体票(10人以上)25元。你打算怎样购票?面对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现实问题,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亲身去实践,并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得到创造性解决。显然,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