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周教学安排 未来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周教学安排
一、教材内容及分析
(一)教学内容 架起沟通的桥梁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来自未来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在希望中长大”。《架起沟通的桥梁》由“学会沟通的技巧”“分享沟通的快乐”两部分组成,比较深刻的展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看似矛盾的爱。
二、教学目标:
1、尝试换位思考,体会父母对自己的良苦用心和期望,理解父母。
2、学习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
3、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烦恼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与父母进行沟通的能力和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沟通的技巧,实践沟通的技巧。难点: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用心
三、周知识点
1、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大多是因为彼此之间不平等、不理解、不尊重、不沟通造成的。
2、在家里,当父母的希望和要求不合理而给我们带来烦恼时,与父母进行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
3、当发生矛盾冲突时,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用合适的方式及时地与父母进行沟通。就能增进了解,消除烦恼,加深感情。
4、知道有时候我们做错了事,父母会很严厉地批评我们,不是他们不爱我们,父母批评我们是关心、爱护我们的表现,父母拍我们养成不良习惯,所以及时纠正我们的错误,虽然有时很严厉,但那是对我们爱的表现。
5、知道家庭矛盾产生的原因。(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烦恼大多是因为彼此之间不平等、不理解、不尊重、不沟通造成的)
6、知道当与父母发生矛盾冲突时该怎样解决。(3、当发生矛盾冲突时,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用合适的方式及时地与父母进行沟通。就能增进了解,消除烦恼,加深感情。)
7、通过沟通,你有哪些感受?(1、通过这次沟通,我觉得爸爸妈妈也是通情达理的;
2、通过交流,才知道父母的想法是对的;
3、经常沟通,互相理解,就不会烦恼了;
4、如果换位想一想,当父母的也是为了我们好啊!)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五、教学准备:小故事 课件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每周一四和二五)
第三周周周清
一、填空
1、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大多是因为彼此之间(不平等)、(不理解)、(不尊重)、(不沟通)造成的。
2、在家里,当父母的希望和要求不合理而给我们带来(烦恼)时,与父母进行(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
3、当发生矛盾冲突时,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用合适的方式及时地与父母进行沟通。就能(增进了解),消除烦恼,加深感情。
二、判断
1、我们不需要和家长沟通。()
2、当父母由于工作忙而忽视了子女的要求和愿望时,我们要理解父母。()
3、当父母因心情不好而把火气发在了子女身上时,子女应大哭大闹
4、父母担心我们是应该的,不必心存感激。()
5、有的事能和父母说,有的事不能和父母说。()
三、问答
1、有时我们做错了事,父母会很严厉地批评我们,是他们不爱我们吗?为什么?
2、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烦恼是怎样产生的?
3、当与父母发生矛盾冲突时,应怎样解决?
架起沟通的桥梁
一、教学目标:
1、尝试换位思考,体会父母对自己的良苦用心和期望,理解父母。
2、学习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
3、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烦恼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与父母进行沟通的能力和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沟通的技巧,实践沟通的技巧。难点: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用心
二、教学方法:讲授法
三、教学准备:小故事 课件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每周一四和二五)
第一课时(总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懂得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2、学会沟通的一些基本方法,并能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3、学会理智地思考问题,通过沟通解决问题。教学重点
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导言;你和自己的朋友之间是怎样相处的?如果你和朋友之间产生了矛盾,你会怎样处理?(互相沟通解决问题)那么,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同样需要用沟通的方法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了解,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本节课就请大家用你们已经积累的经验或者想到的方法来讨论一下,怎样与家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也就是学会沟通的技巧。相机板题《学会沟通的技巧》
二、学习新课
1、观察教材第15页中图例:他们是怎样与家庭成员沟通的?
2、你的家庭成员之间是怎样沟通的?
教师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讲述可以看出,你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沟通方式,那么就把你们现在所知道的沟通方式记录下来吧。
(1)小组内交流、记录内容。(2)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3、模拟生活实例,学会沟通技巧
(1)观看小品表演,学生思考:遇到这样的事时自己该怎么办?
(2)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用什么样的沟通方式会更好呢?
(3)结合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分小组表演。(4)同学们在看过表演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小结:在实际生活中,只要掌握了沟通的技巧,就会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的许多矛盾,矛盾化解了,双方的感情也就会随之加深。
4、制定沟通计划
师:你最近还有什么烦恼想通过沟通来解决呢?让我们运用刚刚学会的沟通技巧与方法来解决之自己的烦恼。
(1)写一写自己的沟通计划。
(2)交流沟通计划。交流同学之间的沟通计划是否可行,并提出修改意见。
(3)修改沟通计划。
三、教师小结
堂堂清
(一)一、填空
1、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大多是因为彼此之间()、()、()、()造成的。
2、在家里,当父母的希望和要求不合理而给我们带来()时,与父母进行()是非常有必要的。
3、当发生矛盾冲突时,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在合适的(),合适的(),用合适的方式及时地与父母进行沟通。就能(),消除烦恼,加深感情。
二、问答
1、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烦恼是怎样产生的?
2、当与父母发生矛盾冲突时,应怎样解决?
第二课时(总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尝试换位思考,体会父母对自己的良苦用心和期望,理解父母。
2、学习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
3、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烦恼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与父母进行沟通的能力和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沟通的技巧,实践沟通的技巧。难点: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用心
二、教学准备
课件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凸现问题。
教师活动:
播放电视剧《家有儿女》的主题曲,插入一些剧情照片。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一家人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再播放电视剧《婆婆媳妇和小姑》的主题曲,插入一些剧情照片,提出问题:这一家人之间就没有亲情吗?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说说。
设计意图:电视剧剧情再现,唤醒学生对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事情的回忆。活动二:爱的冲突,学会理解父母。教师活动:
1、出示课本中的情景实例:
(1)在我们家里,都是爸爸说了算。想让你做的事,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按他的要求去做,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2)我有心里话,愿意跟妈妈说,因为妈妈更理解我。
2、同学们的家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请按下面提供的形式写下来。算作是同学们的心灵档案。
3、亲爱的同学们请想一想,父母的种种希望和要求,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再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要求自己的孩子呢?这叫做换位思考。如果我们的父母也能换位思考,那将出现怎样的境界呢?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上面的心灵档案和后面的思考题。师生小结: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可以叫做爱的冲突。
设计意图:
由他人到自己,有生活到内心,通过回忆,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讨论,学会换位思考。为亲子之间的沟通扫除了心理障碍。活动三:分组讨论如何与父母之间进行沟通 教师活动:
1、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已经感受到和父母之间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2、学会沟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表格中提供的实例,或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分组讨论。学生活动:完成上面的表格。师生小结:有效沟通的基本要领:学会理解、学会尊重、学会沟通。注意沟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设计意图:从具体的实例当中探讨沟通的技巧,应该比较容易,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活动四:设计一份沟通计划,使爱的冲突中只有爱,而没有冲突,准备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教师活动:在前面的活动中,同学们已经回忆了或者记录下了自己与父母之间不愉快的
事情,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事情,制定一个和父母沟通的计划,赶快写一写吧。我的沟通计划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制定计划。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我们了解了沟通的技巧,但并不等于真正的掌握它。在生活当中与父母之间有效沟通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在此之前,设计一个沟通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活动五:回家以后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尝试与父母之间进行沟通。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可以认为是课后作业,学以致用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和落脚点。
堂堂清(另附)
作业布置 实践(完成自己需要和父母沟通的事情)
堂堂清
(二)一、判断
1、我们不需要和家长沟通。()
2、当父母由于工作忙而忽视了子女的要求和愿望时,我们要理解父母。()
3、当父母因心情不好而把火气发在了子女身上时,子女应大哭大闹
4、父母担心我们是应该的,不必心存感激。()
5、有的事能和父母说,有的事不能和父母说。()
二、简答
1、你喜欢哪些有效的沟通方式?
2你还有哪些好的沟通方式?、第一单元检测
姓名
得分
一、快乐填空。
1、每一个做父母的,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和()。
2、,帮助我们不断合理的希望和要求,会使我们产生(),帮助我们不断()。过分的()和()会给我们带来()和()。
3、在生活和学习中,并不是父母所有的希望都能符合我们的(),有些希望还可能使我们产生()。
4、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烦恼,大多是因为彼此之间()、()、()造成的。
5、有的家长()自己的孩子,提出的要求(),孩子根本达不到。结果父母和孩子()。
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
7、在班级和学校里,我们每个人都有()和()
二、细心选择。
1、当父母的希望与我们的成长规律向背时,会给我们带来()A、幸福
B、成长
C、烦恼
D、健康
2、在生活中遇到烦恼,应该
()A、哭
B、找父母诉说 C、大哭大闹
D、闷在心里不说
3、当发生矛盾是,及时与父母进行沟通能
()A、增进了解
B、消除烦恼
C、加深感情
D、以上都对
4、下列属于在父母的严格要求和督促下取得进步的是
()A、妈妈让我天天练习书法,从而使我的字很漂亮。B、妈妈每天早上带我跑步,是我的身体及匀称又健康。C、爸爸每天用英语与我对话,使我的英语口语进步很快。D、以上三个都对
5、下列属于有效沟通方式的是
()A、直接面对面的交流
B、写信或写纸条的形式 C、组织一次专题交流会
D、通过别人调解 E、让时间去冲淡一切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6、放学后,我没有按时回家,父母批评我是因为
()A、他们恨我 B、他们爱我C、他们心情不好
D、他们讨厌我
三、判断
1、当父母由于工作忙而忽视了子女的要求和愿望时,我们要理解父母。()
2、当父母因心情不好而把火气发在了子女身上时,子女应大哭大闹
3、父母担心我们是应该的,不必心存感激。()
4、有的事能和父母说,有的事不能和父母说。()
5、父母的希望都是为他们自己考虑的。
()
6、家长们的合理希望会使我们产生动力。
()
7、我们要理解父母为我们的成长做出的辛勤努力。
()
8、家长做错了事,我们也不应指出。
()
四、简答题
1、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烦恼是怎样产生的?
2、当与父母发生矛盾冲突时,应怎样解决?
3、你有哪些和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
五、给父母的一封信。
成长中有许多烦恼,有时父母不理解,会令我们更加痛苦。这时,就需要及时与父母沟通。当面说觉得不好意思,你可以给父母写一封信,说说你的烦恼及想法。
亲爱的爸爸妈妈:
第二篇:5 未来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周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做有责任的小公民
第34至3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2、引导学生从小具有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课时安排
两课时 周知识点:
1、从我们出生那一天起,我们就成为了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2、虽然我还是一个小公民,但我们同样有责任关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3、如果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4、发现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5、怎样做有责任的小公民?
答:爱国守法、见义勇为、热心助人、明礼诚信等。
6、做有责任的小公民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2、引导学生从小具有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
引导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总 第 课时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2、引导学生从小具有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
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成为了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虽然我们还是一个小公民,但是我们同样有责任关注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
二、温故互查
说说在你的眼里,都有哪些社会问题?。(学法点拨)根据要求,认真汇报。
三、合作学习
1、学法点拨
组长安排学习活动。
2、结合课本34页内容,说说存在哪些社会问题?
左上图:
右下图:
3、结合课本第35页内容,说说存在哪些社会问题?
右上图:
左下图:
4、说说我发现的问题。
(1)
(2)
四、展示交流 目标要求:做到展示有序.注意展示时效性。
1、展示合作学习1、2、3.2、其它展示。
五、巩固提升
一、填空。
1、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成为了一名 的公民。虽然我们还是一个小公民,但是我们同样 关注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
2、我要做个 的小公民。
3、如果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 和社会的 发展。
二、我调查,我知道。
我发现的社会问题?
附板书设计
公民
关注
社会问题
第二课时
总第14课时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2、引导学生从小具有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方法
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 说说你发现的环境问题
面对身边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二、教师补充小结
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发现的问题。
3、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完成情况。
1、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2、写一写你眼中发现的问题。
3、同学间可以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问题。
4、将自己的发现归类,整理在笔记本上。
5、对这些发现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问题。读一读 说一说写一写
三、拓展延伸
1、面对身边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2、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完成情况。
3、我们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①、你准备把哪些问题向哪些部门反映? ②、准备提什么样的建议? ③、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4、反映问题的方式有哪些? ①、写建议书; ②、写信; ③、打热线电话
四、小结、作业
五、完成“堂堂清” 你有什么建议,把你的建议写给相关部门吧
附板书设计
做有责任的小公民
堂堂清1 你准备把哪些问题向哪些部门反映?准备提什么样的建议?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堂堂清2
一、填空
1、从我们出生那一天起,我们就成为了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2、虽然我还是一个小公民,但我们同样有责任关注()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3、如果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和社会的和谐()。
4、发现问题的目的是为了()。
5、怎样做有责任的小公民?
答:爱国守法、见义勇为、热心助人、明礼诚信等。
第三篇: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 好大一个家
1祖国有多大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海陆弱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知道图例、方位和比例尺的含义,学会看中国地图。
3、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4、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发放自学及调查提纲,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整理资料,调查
了解祖国有多大。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我国海陆
疆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教学过程:
一、歌曲欣赏,导八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吧!(课
件播放视频歌曲《大中国》,同时画面展现中国地图、长江、黄河、长城、珠穆朗玛峰、天安门城楼等祖国标志性的图片和文字。)
2、听到这,你想到了什么?(大中国)。是呀,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了解了解吧。(板书课题:祖国
有多大)
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
1、课件展示中国地图.认识祖国版图的形状。了解陆地面积和海域面积,整体认
识祖国疆域的辽阔。
师:看,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地图,它像什么?(像一只雄鸡,傲立于世界的东方)师:从书上看,我国的陆地面积大约是多少?(板书:960万平方干米)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查阅资料了,我国还有辽阔海域,从北向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相连,构成了我国广大的海域!我国海域面积大约是多少?(板书: 300万平方千米)
2、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祖国到底有多大:
活动一:调查、计算比较,体会祖国面积的大
师:这960万平方千米究竟有多大呢?Ⅱfll'i'J来做几道数学题,比较一下到底有多大。
师:课件出示明光市地图:这是我们明光市地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明光市有
多大吗?(2335平方千米)。平时我们感觉整个明光市挺大的,可是想在中国地图上找
到明光市,可能吗?为什么?(因为相比之下,祖国的面积太大了。)在中国地图上找不到明光,我们可以到哪张地图里去找?(安徽地图)课件出示安徽省地图:你们看,这就是安徽地图,看明光在安徽地图上的位置(闪
烁界限)。知道安徽有多大吗?(13.96万平方千米)。大家计算一下看看:从面积上看,安徽相当于59.78个明光?(约60个),课件再出示中国地图,找安徽的位置,但是
那么大的一个安徽,在中国地图上,只有这么一小块,说明祖国太大了。
再算一下,祖国的面积相当于多少个安徽?(68.76约69个)。祖国的面积相当于 69个安徽。(祖国真是——太大了!)课件出示世界地图:到世界地图上看一看我们的祖国吧。知道全世界有多少个国家
和地区吗?(200多个),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中国陆地面积的只有俄罗斯、加拿大,我国的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书上还告诉我们,我国的面积差不多同整个欧洲
面积相等,欧洲有几个国家你知道吗?(40多个),我们一个国家的面积就相当于欧洲
40多个国家的面积,祖国真大,师板书:大
活动二:旅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师:祖国到底有多大呢?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咱们来今天来做个模拟徒步旅行的
游戏,好不好?我们将沿着祖国大陆的边界来走一走,从数字上来感受一下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1、认识图例和看地图的方位标示:出发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能帮我们看懂地图
的好帮手图例(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师出示课件:图例图片(认识国界、大
陆海岸线、首都、省会、一般城市等图例和看图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什么是国界线和海岸线?(国界是相邻国家领土之间的分界线、与海洋交界的这条
线就是大陆海岸线);认识和国界线接壤的国家和部分省级行政区的大体位置。
师:在这幅图上,这个“★”符号就表示首都北京,找出北京的位置;下面的这个
“◎”表示省级行政中心省会,你能找到我们安徽的省级行政中心吗?(合肥),和我们
相邻的江苏省呢?(南京),还有黑龙江的省会哈尔滨呢,能找到吗?再看下面这个“o”
符号,表示一般城市,可指图上海南三亚、黑龙江的漠河等。
2、开始旅行: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开始旅行了!从哪里出发呢?从我们的家乡
——安徽出发好不好?安徽在我国的哪边呀?(东部地区)。好,让我'fl'J足E着卡通小人
一起出发吧!我们需要先到江苏、来到上海,先沿着大陆海岸线,我们走到了浙江、福建、广东,你们看,广东在我国的哪边?(南部),它是不是我国的最南边呢?(在地图上找一找,不是的,我国的最南边在南海上的曾母暗沙。)海南和台湾都是岛屿(需要说明一下)。
好,我们继续旅行,来到了广西、这时候我们走到了陆地上的国界线了,到了云南、西藏、新疆,新疆维吾尔Ih治区在祖国的哪边?(西北部)走到这,也就走到了祖国的最(西边)。
经过新疆,我们到了甘肃、内蒙古,内蒙古有全国最大的草原。我们现在到了祖国
的北边(黑龙江),同学们看着地图,找一找祖国最北边的城市在哪?(黑龙江省的漠
河是我国最北边的城市)。
继续走,我们来到了祖国的最东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在这里交汇。
再经过吉林、辽宁,咱们就要走完陆地上的国界线了。走到这里呀,大家知道我国
陆地上的国界线有多长吗?(板书:国界线20000多千米!)接着,我们又要沿着大陆海岸线走了,继续从辽宁,经过首都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我们回到了家乡安徽。那你们知道我们走的大陆海岸线有多长吗?(板书:大陆海岸线有18000多千米。)加上陆地上的国界线20000多千米,我们刚才一共走了多少千米?(38000多千米)计算:假设我们一天走8小时,平均每小时走3千米,我们按这个速度计算,走完
这一圈,我们至少要用多少天?大家计算一下看看? 我们至少要用l583天!也就是4年多的时问啊,这一圈走下来,你们都几岁了? 该读几年级了?(五年级加4年,上初三了)同学们,通过这样的计算。你最直接的感
受是什么?(祖国大)是啊,我们的祖国真大啊!师再用粗粉笔在原“大”上板书:大
活动三:通过温差和时差的比较,感受祖国真大
1、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调查了一月份海南和哈尔滨的平均气温了,谁来说说
看:师出示课件:海南岛一月的平均气温是多少?(20。C);哈尔滨呢?(一19℃)。
也就是说当北国还是万里雪飘时,南方已是春暖花开了;同在一个国家,在相同的一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异的的景象呢?(我国南北相距5500千米)
2、科学课上,你们了解到新疆的时间和北京相比怎样?(新疆天亮时问比北京晚
了2个小时)我们早上7点钟上学的时候,那里的天还没有亮呢,相当于我们这里的5点钟,小朋友还在睡觉呢。也就是说当东海之滨的太阳升起的时候,西域新疆依然夜色
深沉。为什么?(东西相距5200千米)。
3、师:正因为我国面积广大,才会有如此奇特的景象。书上有一首儿歌也告诉了
我们这样的现象,自己读一读,感受一下吧。
三、了解行政区划,进一步感受祖国的辽阔
师:如果把我们的祖国看成一个大家庭,那我们的学校就像一个小小家庭了。在这
个小家庭里,我们又分出了不同的年级、班级,祖国这个大家庭也和我们学校一样,为
了便于管理,分成了这样一块一块的区域,为省市Ih治区,这就是我们的行政区划(出
示中国地图)。
师:谁能告诉大家:我国现在设置了多少个省级行政单位?(34个:其中包括23 个省、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祖国的这个家太大了,要分成区域进行管理。
四、故事传情,情感升华,强化品德教育
活动四:让学生谈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师过渡:作为中国人,大家都会因为祖国的辽阔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Ih豪。此时此
刻,我不禁想起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1、课件展现布茹玛汗.毛勒朵的照片,视频播放她的感人故事。
小结并过渡:老大妈为了祖国的守边事业不懈的努力,无私的奉献着,真是可歌可
泣。像她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都在为我们辽阔的祖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祖国才越来越安定、繁荣、昌盛。而你们作为祖国的未
来,又该怎么做呢?
2、拓展训练,让学生畅谈,进行情感升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结束语:看来同学们个个雄心壮志,简朴的话语中透着真诚。老师相信你们肯定会
努力去做的。就让我们一起,为了我们辽阔的祖国、我们的大中国而努力拼搏,共同祝
福伟大的祖国吧!(播放歌曲《大中国》,让学生跟着唱起来,在歌声中结束本节课)附:板书设计
祖国有多大
960万平方千米 大 20000多千米 300万平方千米 18000多千米 34个省市自治区 1583天一4年多
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知道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知道首都是一个国家的中心。
3、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知道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象征。
4、了解北京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现代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知道北京还是一座
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
5、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问思维能力。培养探究和搜
集资料的能力。
6、培养互相协作,团体协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难点
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2008年有一件什么大事举行吗? 生:奥运会。
师:对,2008年在我国举行第29届奥运会。你们知道是在我国的哪个城市举办的吗? 生:北京。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北京去旅游旅游。(播放升国旗录象)师:从录象中,你听到了、看到了、知道了什么? 生:从录象中我听到了国歌、看到了天安门、国旗,知道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
师;很不错,同学们对北京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还必须对北京有个更深、更全面的了
解。今天这节品德与社会课我们就来了解研究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一一北京。(板书: 首都北京)师:首都和其它的城市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从前面学过的内容中去思考。
(学生对“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在预设中感到把握性不大,因此引导学生从以前学过《人民代表》这课的内容去迁移,只要学生联想到全国人民大
会,再联想到全国人民代表的职能,明确它是国家最高权利机构,就能逐步解决此难点)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以前讲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权利机构。
师:对,首都北京是党中央和国家领导机构的所在地,正因为党中央国务院设在北京,许多重要会议都在北京召开。许多重要决策都在北京作出,因此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跟其它城市不一样。(板书:党和国家领导机构所在地)(《课程标准》中指出: “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
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
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儿童有他们自身与成人不同的生活需要与特点,不从这种需要与特点出发,教育几乎成
为不可能,教育只有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做到有效、有针对性。)
二、探究北京的地理位子和地形特点
师:首都北京到底在哪里?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北京地理位置。
(出示中国政区图)同座的学生讨论。
师:我们先找到华北平原,再看北京在华北平原的什么方向?(目的是让学生巩固识图
方法)生:北京在华北平原的西北方,刚好在西北角。
师:同学们识图有进步,那北京的地形有是怎样的?(出示北京的地形图)师:先找到北京的中心(天安门)它的西部是(山),为太行山脉的东北余脉;她的北
部、东北部(山地),为燕山山脉的西段支脉。只有东南面是(平原)。北京地形,依
山襟海,形势雄伟。
三、小小解说员,介绍了解到的北京 师:北京,在中国语文中的意思是”北方的京城”。它的建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从公元1272年至l911年,北京是元、名、清三个朝代的国都。l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因此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课前各小组都搜
集有关北京的资料,还办小报。今天你们就是把你们了解的北京说一说。(板书:历史
文化名城)第一小组:我们给大家介绍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创于l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
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l912年改为现名。北京大学位于京城西郊,占地
2661581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近400位两院院士,中国人
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并且产生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清华大学历史悠久,闻名中外,是有志于振兴中华的莘莘学子倾心向往的高等学府。
位于北京西北郊名胜园林区。清华大学创建于l911年,她的前身是清末的清华学堂,辛亥革命后更名为清华学校。水清木华九十余载,清华大学蕴育着独特的精神魅力。共
培养了11万余名学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和
治国栋梁。
师:谓十谢你们的介绍
第-4,组:我们介绍的是北京的故宫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
(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l5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l406,1420年建成,是
明朝第皇帝朱棣始建,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问半,现有房屋8700 间,是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科
举考试的一至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故宫建筑庄严、宏伟,特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建筑在8米高的三层汉
白玉石阶上,现在我们参观时都为故宫的宏大而叹服,这一点在参观三大殿时感觉最明
显,故宫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师:谢谢你们的讲解 第三小组:大家好,我们介绍天安门。
天安门位于北京市区中心,它是中国的象征,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天安门,原
是明、清两朝的正门,明永乐十八年(公元l420年)建成,当时为三层楼式木牌坊,名叫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为今天的样式,更名为天安门。在封建时代,天安门是北京城最高的建筑,通高九丈九尺,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城台下有五个券门,中问是正门,最高大,过去只有皇帝可以进出;其余四个依次减小,供不同级别的人进
出。l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
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第四小组:北京的历史由我们来介绍。
北京最早的名称叫做蓟。公元前十一世纪时,蓟国是统治中国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个分
封国。据考古学家考证,当年的蓟城就在现北京城区的西南部。公元938年,蓟城成为
辽的陪都。辽是崛起于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为蓟位于它所辖的疆域
的南部,所以改称南京,又叫燕京。l267年,蒙古族首领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东北郊
筑建新城。四年后这位首领即在兴建中的都城内登上皇帝的宝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
元朝。1258年新城全部建成,这便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之为”世界莫能
与比”的元大都。从此,北京取代了长安、洛阳、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政治
中心,并延续到明、清两代。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生
的共和国的首都,古城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增长了知识。
第五小组:我们要介绍颐和园和北海。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
1750年。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国园林
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
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昆明湖的南边是建园时有意保留下来的小岛,人们也叫它龙王
庙,用十七孔桥将它与湖的东岸连接起来。北海公园位于今北京城的中心地区,与中南 海一桥之隔,总面积1063亩,其中水面占一半以上,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完整
的皇家园林。由辽、金、元、明、清5个朝代逐渐修建而成。全国以神话中的“一池三
仙山”(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富有浓厚的幻想意境色彩。
北海的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琼华岛、永安寺、白塔、阅古楼、画舫斋、五龙亭、九
龙壁等。有燕京八景之一“琼岛春阴”。
第六小组:我们介绍的是北京的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北京四合院
所以有名,首先在于它的历史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四合院一
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
师:谢谓} 第七小组:我们要讲一讲京剧。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被称为
中国的”国粹”。京剧的表演形式有”唱、念、做、打”四种:”唱”,类似于歌剧中的唱,但腔调特异;”念”类似于话剧中的说话,但有些发音同现代汉语相比相差甚远;”做”和
”打”是用动作表达剧情,类似于舞剧,国外的客人容易看懂。演京剧时,演员要穿足以
表明身份的服装,服装的样式各有严格的标准,宁可穿得破旧些,绝对不可以穿错;演
出时,演员脸上要用各色油彩画成符合不同标准的图案,暗示角色的忠诚、奸诈、美丽、丑恶、聪明、呆傻等。
第八小组:我们介绍八达岭长城。
古人有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八达岭山口的特殊地形,成为历
代兵家必争之地,一向驻以重兵把守。八达岭长城在明朝重新修筑。l403年,明王朝第
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即位。1420年,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朱棣决心统一中国,先
后五次御驾亲征,大军深入蒙古高原,最远到达现在苏联境内的鄂嫩河附近。(1488 年以后),才开始进行浩大而全面的修筑长城工程。经过270年的漫长岁月,先后共有 18次大规模的修筑工程终于建成一道高墙,东起辽宁省的鸭绿江边,西止于甘肃省嘉峪
关以西的布隆吉,这便是我们通常说的现在还能看到的万里长城。八达岭长城驰名中外,誉满全球。它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不到长城非好汉”。迄今。八达岭
己接待中外游人一亿三千万,先后有尼克松、里根、撒切尔、戈尔巴乔夫、伊丽莎白、希思等372位外国首脑和众多的世界风云人物,登上八达岭观光游览。这种情况,在世
界风光名胜景点中,实属罕见。八达岭长城给来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味。
师:同学们不仅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还讲到了北京民俗。了解北京的内容真不少啊!说明同学们搜集资料的能力增强了,但我还是想考考大家,我们开展一个小竞赛吧。
出示课前准备的北京名胜图片让学生说出名称。(目的是补充学生没有讲到的内容)第一图:九龙壁,每当朝阳升起,金光万道,九龙壁涂上了一层耀眼的光辉,巨龙仿佛
冲破雾霭,腾身游动起来。随着晨雾的消散,九条龙更加绚丽,万缕金光在龙身上闪耀,龙身抖动,昂首摆尾,盘绕弯曲,在海波上翻腾,在流云中穿行,犹如真龙再现,宛然
如生。
第二图: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的宫殿。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
重檐屋顶,显得„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
第三图:天坛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明清两代皇帝每
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
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第四图:人民大会堂建于1958年10月至l959年8月,完全由中国人白行设计兴建,仅用l0个月竣工,为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地方,也
是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活动的场所。人民大会堂正门面对天安门广场,正门顶上镶嵌着国徽,迎面有十二根二十五米高的浅灰色大理石门柱,进门便是典雅朴
素的中央大厅。厅后是宽达76米,深60米的万人大会场,大会场北翼是有五千个席位
的大宴会厅;南翼是人大常务委员会办公楼。大会堂内还有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
称命名、富有地方特色的厅堂。
第五图:人民英雄纪念碑1958年建成。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公元l840年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兴
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用一万七千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石建成的,碑基占地三千多平
方公尺,碑身高达三十七点九四公尺,是我国最大的纪念碑。
(课程改革从转变学习方式的角度来谈教学的改革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样,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也不能依靠知识的灌输和
道德的说教来实现,因为,教师再精彩的讲授,也不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
展的结果,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
四、了解首都北京的变化和发展
师:悠久的历史赋予首都北京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奇迹万里长城,如诗如画的颐
和园;世界最宏大的皇家宫殿群故宫;中国皇帝祭天的天坛,这些古迹已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京味”最浓的则是逐渐减少的老北京胡同和四合院,它们
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是北京人生活的历史象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北京发生了日新
月异的变化。人们说,北京长高了,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北京变绿了,树木,草坪遍布
全城;北京年轻了,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播放“北京新貌”课件)边放课件边讲解:北京的夜景、京城绿化带、长安远眺、城乡大厦、北京西
客站、北京亚运村、北京新区、大北窑立交桥、招商局大厦、中国大饭店、长安大戏院、中国人民银行、国际饭店,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等.
介绍北京的城市建设 :北京拥有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全市道路总长度
约5500公里,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之一,全国航空线的交汇中心,北京是一座
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每年吸引着数千万国内外人士欣赏和感受它所特
有的文化和风韵。因此北京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对外交流中心,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
北京正满怀信心,实现更快的发展。[板书设计] 党和国家领导机构所在地
2首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 明天更美好
国际大都市
3、香港和澳门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演变;知道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两个
特别行政区;简单了解什么是“一国两制”。
2、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演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
自信心。
教学准备:
i、搜集香港和澳门风光或旅游照片。
2、查阅资料了解港澳的历史。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特别行政区
1、提问: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有两个被称为特别行政区。它们是哪两个
呢?它们在哪里呢?为什么是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哪里?
2、学生阅读教材第l5页地图,找到香港和澳门。
3、学生阅读教材第l6页“资料卡”,了解“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之处。
4、学生探究:“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以及“高度自治”具体指什么?“一
国两制”的方针是怎么回事?是谁提出的理论?
二、指导学生追寻历史
1、为什么根据在香港和澳门建立特别行政区?
2、学生阅读教材第l5页“资料卡”内容后,指名说一说。
3、教师补充讲解历史变革。
自古以来,香港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年,在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
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清政府再与英国签下《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1898年,英国又强行租用新界地区,租期99年。l984年l2 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发表联合声明。l990年4月,我国七届全国人大三
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
国。
自古以来,澳门就是中国的领土。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骗取明朝政府的许可,在
澳门租界地搭棚,存储货物。1573年,明朝政府筑墙为界,澳门被葡萄牙殖民者长期占
用。l849年,葡萄牙擅自宣告澳门为自由港。l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就澳门 问题发表联合声明。1993年3月,我国八届全国人民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
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三、回顾港澳回归
播放香港和澳门回归时,中英和中葡举行政权交接仪式的实况录像。师生共同观看
香港和澳门回归庆典的相关影片,重温激动人心的时刻。
讨论:香港和澳门回归说明了什么?
四、在地图上认识香港和澳门,认识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1、学生阅读教材地l5页地图和教材第l6页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2、让学生画一画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3、展示有关香港和澳门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香港和澳门。
3、香港和澳门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演变;知道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两个
特别行政区;简单了解什么是“一国两制”。
2、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演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
自信心。
教学准备:
i、搜集香港和澳门风光或旅游照片。
2、查阅资料了解港澳的历史。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特别行政区
1、提问: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有两个被称为特别行政区。它们是哪两个
呢?它们在哪里呢?为什么是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哪里?
2、学生阅读教材第l5页地图,找到香港和澳门。
3、学生阅读教材第l6页“资料卡”,了解“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之处。
4、学生探究:“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以及“高度自治”具体指什么?“一
国两制”的方针是怎么回事?是谁提出的理论?
二、指导学生追寻历史
1、为什么根据在香港和澳门建立特别行政区?
2、学生阅读教材第l5页“资料卡”内容后,指名说一说。
3、教师补充讲解历史变革。
自古以来,香港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年,在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
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清政府再与英国签下《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1898年,英国又强行租用新界地区,租期99年。l984年12 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发表联合声明。l990年4月,我国七届全国人大三
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
国。
自古以来,澳门就是中国的领土。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骗取明朝政府的许可,在
澳门租界地搭棚,存储货物。1573年,明朝政府筑墙为界,澳门被葡萄牙殖民者长期占
用。l849年,葡萄牙擅自宣告澳门为自由港。l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就澳门
问题发表联合声明。1993年3月,我国八届全国人民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 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三、回顾港澳回归
播放香港和澳门回归时,中英和中葡举行政权交接仪式的实况录像。师生共同观看
香港和澳门回归庆典的相关影片,重温激动人心的时刻。
讨论:香港和澳门回归说明了什么?
四、在地图上认识香港和澳门,认识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1、学生阅读教材地l5页地图和教材第16页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2、让学生画一画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3、展示有关香港和澳门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香港和澳门。
4、宝岛台湾
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和特殊历史。
2、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初步形成维护祖国统一的愿望和信念。教学重难点:
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和特殊历史,使学生初步形成维护祖国统一的愿望和信念。
教学准备:
1、搜集台湾风光图片或旅游照片。
2、查阅资料了解台湾的历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终于圆了萦绕一个世纪的团圆梦。现
在我们还有一个夙愿:就是实现台湾和大陆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二、指导了解台湾 i、提问:台湾在哪里?
2、台湾什么样?
3、台湾和大陆分离多久了?为什么会分离?
4、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图》,找一找台湾的位置,师生小结:台湾岛是我国最
大的岛屿,位于我国东南部的海面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台湾
是我国的一个省,包括台湾岛及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岛等80多个岛屿,面积约3.6 万平方千米。北回归线从台湾中部穿过,南部是炎热的热带地区,北部是温带。台湾的地形特点:
西部是平原,东部和中部是山地。
5、阅读教材20页,师生总结:
美丽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自然环境:山高、林密、瀑多
富饶
城市和海港
6、引导学生探究海峡两岸关系
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提问:台湾的风土人情和大陆有什么关系? 台湾和大陆分离多久了? 为什么会分离? 我们应该如何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已经做了工作?有什么意义? 是否要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相关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台湾与大陆分离的原因;海峡两岸关系
血浓于水;大陆对台政策是努力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7、课外拓展
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la己对两岸统一的渴盼心情。
板书:
风光秀美
4宝岛台湾 资源丰富
工业发达,海上交通便利
第二单元壮丽的山河
5、我们的“母亲河”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懂得择水而居,知道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
河”。
2、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懂得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热爱祖国山河。
教学重难点:
知道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准备:
中国地形图,中国水系图,长江、黄河流域图。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中国河流分布图》 找到黄河和长江,在图上找到自己知道名字的主要河流,并把它们的名字填写在表格里。
二、指导学生了解黄河
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6页《黄河流域图》。找一找,黄河流经我国哪些省级行政
区?说一说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按照黄河流经的顺序)。
阅读教材第26页至27页,讲一讲黄河流经的地方什么样?“母亲河”给予了我们什么? 为什么说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呢? 黄河从青藏高原流出,流经内蒙古大草原,流经黄土高原,流经华北大平原,最
后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横贯中国北部,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其中黄河
下游还是我国的粮、棉基地。黄河流域还有石油、化工、煤炭等工业基地,在我国经济
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让学生分组探究黄河泛滥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探究后指名说一 说,师生评议总结:
现存问题: “地上悬河”现象及危险;黄河断流现象及危险。
解决办法:南水北调工程。
三、用同样的办法了解长江。
四、总结复习,完成练习。
1、水是生命之源,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 ”)。
2、()和()是我国两条主要的河流。
3、黄河发源于我国()省中部,流经()个省级行政区,从山东注入(),全长约()千米,是我国第()长河。
4、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发出(“ ”)的号召,在黄河中上游(),防止();在下游加高加固(),防止()。
5、黄河下游形成的“ ”是黄河汛期的一大隐患。使黄河再现生机和活力的工程
是(“ ”)。
6、长江发源于()西部,最后注入()。长江流经()个省级行政
区,全长约()千米,是我国第()大河。
7、长江沿岸著名的大城市有()、()、()和上海市。
8、长江流域出现了很多问题,源头的()正在退缩,上游的()遭到破坏,人
们把长江当成天然的(),导致长江严重的垃圾污染。
6、祖国名山知多少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名山的自然风光和其他承载的历史文化。
2、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祖国名山的自然风光和其他承载的历史文化,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搜集祖国名山大川I的图片,文字或其他相关信息。
2、准备主题汇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我国不仅有世界著名的长江和黄河,还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名山。在这些名山中,有的山势挺拔,气势雄伟;有的重岩叠翠,悬峭俊秀,有的流泉飞瀑,云雾缭绕。你知
道这些名山吗?
二、说一说祖国名山
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3页图文。
2、教师以泰山为例,结合自然与人文进行讲解。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l532.7米。它以“擎天捧日”之姿、“拔
地通天”之势,被尊为“五岳之首”。泰山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历代帝王在登基之初,大多来泰山祭拜天地;许多文人墨客在泰山览胜之余,也留下许
多佳作。孔子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语;唐代诗人杜甫有“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的佳句。
3、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国名山进行学习,结合搜集整理的文字、图片
信息,进行汇报。
4、出示课件,完成练习:
(1)“五岳”指的是我国的五座名山,它们是东岳(),位于()省,西岳(),位于()省,南岳()山,位于()省,北岳()位于()省,中岳(),位于()省。
(2)东岳泰山被尊为“ ”,孔子有“ ”之语,唐代诗人杜甫有“ ”的佳句。
(3)华山有“ ”的说法。黄山有“ ”。()山瀑布有“疑
似银河落九天”的佳句。
三、发表会“我爱祖国山河水”
提问: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水的热爱? 确定表达方式;分组;小组自主探究;各小组依次发表小组的研究成果。
四、课外拓展
汇编名山之最;访谈家乡名山日月山。
第三单元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
7、走上黄土高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了解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 式。
3、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
活方式。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幻灯片。
2、《中国政区图》。
教学过程:
一、走上黄土高坡
1、播放歌曲《黄土高坡》
2、提出问题:你知道这首歌中所说的“黄土高坡”在哪里吗?“黄土高坡”是什么
样子?这里的人们是怎样生产、生活的呢? 我们能从歌词中找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板书歌词中反映西部地区环境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词语:黄土高坡、大风、四季风、西北风、东南风、窑洞、牛、黄河。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上黄土高原,看个究竟。
3、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地图。说明:图中区就是黄土高原,人们又称黄土高坡。
看看黄土高原在我国什么地方? 黄土高原上有哪些地名是你曾经听说过或去过的?(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
4、小结: “黄土高坡”位于我国黄河中上游的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境
内,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人们把这里叫做黄土高
原。
5、质疑: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学生探讨交流。
阅读“资料卡”。
教师图示讲解:高原西部为贺兰山、东部位太行山、南部为秦岭,只有北部与内蒙
古高原相连,且高原北部为沙漠和戈壁,这里常年盛行西北风,沙子和黄土就随风而至。
经过上百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黄土高原一一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6、黄土高原什么样? 联系生活经验:谁去过或在电视中、图片中见过黄土高原?说一说黄土高原什么
样?师生语言描述。播放黄土高原图片。
提问:黄土高原为什么是这样?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讲解。
二、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提出问题: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人们是怎么生产和生活的呢?
2、阅读教材第38页至40页图文。
3、说一说,人是怎样适应环境的?(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要修建梯田、挖窑
洞、打井、穿老羊皮袄、戴羊肚毛巾,与环境有什么关系?)(1)生产方面:修建梯田;植树种草;放牧。(2)生活方面:开凿窑洞;打井取水;扎白毛巾。
4、小结。
三、课外拓展
学生收集人类与环境密切关系的相关资料,在班上相互交流。
8、登上世界屋脊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了解青藏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藏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
方式。
教学准备:
1、青藏高原环境和藏民生活短片和幻灯。
2、《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
1、指导学生识图
出示:《中国地形图》。
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青藏高原。
观察比较: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观察:教材第41页地图。
观察青藏高原范围:青藏高原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
2、小结:在我国的西南部优这样一块神奇的土地„一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我国西 藏自治区和青海境内。这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总面积约250平方米,相当于我
国领土总面积i/4,这里不仅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地方,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也是世界
上最高的地方,所以被称为“世界屋脊”。
二、登上“世界屋脊”„一欣赏青藏高原自然风光
1、提出问题:这么高的地方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登上“世界屋脊”,看个究竟。
2、播放:青藏高原自然风光的幻灯片。
3、学生阅读教材第41页至第42页的山水风光图。
4、阅读教材第41页地图。
在地图上找到青藏高原上著名的山脉和河流。
5、小结:这里有神秘的雪山,圣洁的水,碧蓝的天,灿烂的阳光和未受污染的耕
地、大气和草原,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上人类生活的最后一块“净土”。
三、登上“世界屋脊”一一领略青藏高原气候
1、提出问题:青藏高原海拔这么高,高原的气候和平原地区相比有什么不同?
2、阅读教材第43页,教师讲解。气温低。
说明:地势越高的地方,气候就寒冷,海拔每上升l000米,温度就降低6摄氏度,所以地高天寒是青藏高原典型的气候特征。牦牛和青稞是适应这种高寒气候的特有物
种。
空气稀薄、曰照强。
说明: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阳光辐射强,日照时数多,所以这里又是
全国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地方。
看教材第43页“布达拉宫”图,讲解“日光城”。
四、走近藏民的生活
1、提出问题:在青藏高原这样特殊的环境下,你知道藏民是怎样生产、生活的吗? 了解一些有关藏民生活的情况吗?
2、阅读教材第44页至第45页图文。
3、说一说:藏族人民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生产方面:牧业为主;种植耐寒农作物一一青稞。
生活方面:藏袍服饰特点;住毡房;吃糌粑;礼节(哈达)。
五、课外拓展
自主探究藏民的独特风俗。
9、走进东北黑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特点及资源状况。
2、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
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方
式。
教学准备:
1、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图片。
2、《中国地下图》
3、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物产。
教学过程:
一、我国最北的地方
1、出示:《中国政区图》教学挂图。
找一找:中国的东北部是指哪里?东北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2、观察教材插图《东北地区》图。找一找:东北平原、大小安岭和长白山。
小结:我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东北地区三
面环山,西部是大兴安岭,北部是小兴安岭,东部是长白山。在大山的环抱中,有一块
广阔的平原,叫东北平原,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最北的地方是什么样?和我国其他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有谁去过东北?东北有什么特别之处?和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描述东北。(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地描述一下对东北的印象。)
二、这里的土地真肥沃
1、播放:东北黑土地风光。
2、阅读教材第47页图文。
(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说明黑土地的肥沃。)
3、提出问题:这里为什么有如此肥沃的黑土地呢? 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阅读教材,教师讲解:黑土地形成的原因。
小结:东北平原在开发以前,到处都生长着茂密的野草。千百年来,野草不断地生
长、枯死、腐烂,变成天然肥料,使这里的泥土变成了非常肥沃的黑土。
三、这里的森林真茂密
引言:大小安岭和长白山到处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古松参天,幼林茁
壮。有些地方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人们把这里的森林叫做“东
北林海”。
1、阅读教材第48页图文。
2、播放:东北林海风光。
3、提出问题:为什么东北原始森林中的树种多是针叶和小阔叶林,与我国其他地方的森林树种有什么不同? 联系生活经验或自然常识,比较认识东北林海的树种和热带地区或其他地区的差
别。大兴安岭以兴安岭落叶、阔叶树较多。
说明:树种与气候的关系。
这里冬季漫长而寒冷,9月中、下旬就有霜,第二年4、5月霜期才结束,冬季长达
七八个月,7、8月份平原地区才进入夏天。所以林区生长耐寒的树木,针叶林、针阔叶 混交林和阔叶林都广为分布。这里树木生长慢,木材坚固耐用。
4、森林宝库。
引言:东北林海是一座大宝库,看看宝库里还有什么宝贝? 学生阅读教材第49页插图。
介绍自己了解的东北物产。
四、这里的冬天真寒冷。
1、提出问题:你去过东北吗?那里有多冷?在寒冷的冬天,人们是怎样适应这种
气候生活的?
2、阅读教材第50页至51页内容,教师讲解。(通过衣、食、住、行和娱乐等文化活动方面说明东北人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衣:厚厚的棉衣、羽绒服、雪地靴、棉帽、棉手套,“全副武装”,捂得严严实实。
食:吃易于储存的萝卜、大白菜、马铃薯等蔬菜,还可以腌渍酸菜;现在通过建温
室,生产反季节蔬菜;还可以通过火车从南方运送新鲜的时令蔬菜;吃冰糖葫芦。
住:住火炕;城市有暖气。
行:除了乘车,还有狗(马)拉雪橇。玩:冰雕、雪雕、滑雪、滑冰、打冰猴、堆雪人等游戏。
3、如果你不是东北人,冬季要去东北,应该做哪些准备?(多穿衣,注意保暖。)
4、如果你是东北人,你有朋友要在冬季来你家做客,向他介绍一下你的家乡吧l
10、享受热带风光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热带地区的范围、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及其资源状况。
2、了解热带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
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热带地区的范围、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及其资源状况,热带地区人们的生
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准备:
1、海南或西双版纳地区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的短片或幻灯。
2、《中国地区图》。
教学过程:
一、享受热带风光
1、阅读教材第53页至第54页图文。
2、播放:反映海南或西双版纳地区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的短片。
3、联系实际:有同学去过海南或西双版纳吗?谈谈自己的感受。
交流内容
海南之旅:去过的季节;对气温的感受;对阳光的感受;对四季常青的椰林的感受;
有哪些热带水果?口感和家乡的水果有什么不同? 西双版纳之旅:
描述热带雨林景观特点;热带动植物与东北(或自己家乡)的区别。
二、识图
1、出示:《中国政区图》。
找一找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
找到北回归线,看看北回归线以南还有哪些地区?
2、讲解:热带的范围及形成原因。
三、探究环境与人生活的关系
第四篇: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好大一个家
1、祖国有多大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尝试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
3、通过地图和生活实例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4、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准备:
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生:课前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祖国有多大。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导入学习
听儿童歌曲《祖国有多大》。
问:祖国有多大?
看祖国的地图,它像什么?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祖国到底有多大。
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
活动一:“徒步旅行”,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1、做“徒步旅行”的游戏,出发前,先来看看要走的“路线”。(学会看图例,认识国界和海岸线。)
2、开始旅行吧!从哪里出发?(了解家乡浙江在我国的哪边,复习地图方位。)
3、在“徒步旅行”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祖国的行政区划,并结合地图,了解祖国的四至点(祖国的最南边、最西边、最北边、最东边分别在哪)。
4、计算:沿祖国大陆的边界走完一圈,至少要花多少时间?
通过这样的计算,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活动
二、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
1、结合浙江地图,比较本地与浙江的面积。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浙江与中国的面积。
3、结合世界地图,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面积。
比较之后,你有什么发现?想说点什么?
三、了解行政区划,进一步感受祖国的辽阔。
1、读读书中的小资料,了解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了解首都、省级行政中心、一般城市等图例。
四、模拟旅游,充分感受祖国幅员辽阔。
1、说说自己小组准备去哪旅游。
2、小组交流旅游前了解的情况。
3、汇报交流:
(1)路程。(尝试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通过路途遥远感受祖国的辽阔。)
(2)温差。(通过南北温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3)时差。(通过东西时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五、总结升华
2、首都北京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祖国首都北京的概况,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感受首都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行为与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讲故事、读颂歌、谈感想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的情感,使之向往北京美好的未来,愿为北京奥运添光彩。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大量北京风景名胜、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做好关于北京的资料收集和调查。
教学活动:
活动一:说一说。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个片断。
师:有什么感受:
生:
师:这就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城市,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板书)今天,就让我们聊一聊北京。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北京吗?
生:
活动二:规一规
师:把你知道的或刚才看到的能否规一规类?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表格: 名胜古迹
人文景观
传统文化
名小吃
交流填写的内容。
活动三:填一填
观看升旗仪式。(课件)
你有什么感受?
完成41页的填空,并交流。
活动四:看一看
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你知道这首歌中唱到的是什么地方吗?(放课件)
师:北京的风景名胜数不胜数,传统文化也极具城市特点,这样一个底蕴深厚而又充满活力的北京,再向使人招手!具体地理位置在哪呢?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也应该了解!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作介绍)
出示北京的介绍,学生阅读。
出示北京行政图。
活动五:写一写:写导游词或我心中的北京。
交流
小结(略)
播放课件《北京欢迎你》
附:板书
首 都 北 京 美丽的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 现代文明都市
3.香港和澳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的美丽风光,知道港澳回
归祖国的时间。
2.行为目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关内容,提高搜集和运用社会
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回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镜头,激发学生对祖
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别行政区香港、澳门和台湾省是祖国领土上三颗璀璨的明
珠,知道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准确时间,知道台湾和大陆尚未统一的事实。
2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举国欢庆的大事,它结束了西方国家在香港和澳门的殖民统治,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初步了解港澳回归后继续保持繁荣稳定的实际情况。
3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感受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迫切心情。
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加深对香港和澳门的了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和《龙的传人》,学生欣赏。18年前,香港歌星张明敏把这两首歌唱遍中国,唱向世界,唱出了全体炎黄子孙期盼祖国富强、统一,期盼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共同心声。时隔18年,香港、澳门、台湾是否回归祖**亲的怀抱了呢?
齐读提示语,出示课题《香港和澳门》。
二、走进港澳“风景线”。
1.出示中国政区图,了解香港、澳门所处的地理位置。(见书P53)
2.你去过香港吗?喜欢香港吗?分组交流搜集到的香港图片或资料,并派代表做导游,介绍香港的风景(重点介绍书P62的图片),师作适当补充。
(1)分组交流。
(2)小导游介绍香港的风景。
1.听了刚才的介绍,你对香港有什么印象?
2.自学“心之语”中的图片和文字,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3.与香港小朋友交个朋友,给小归归写封短信。
4.欣赏歌曲《东方之珠》,再次感受香港的美丽风光。
5.自学课文“广角镜”和“回望角”,选一幅图片介绍澳门的风光。
6.师读《七子之歌》,学生质疑。
澳门终于盼到回归的一日了,那一天是(引导学生说)1999年12月20日。你从书上看到了什么?(引导观察体会图片上人物的表情、心情、语言、动作,感受那份激动和自豪)。
三、我与港澳。
1.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热爱美丽的香港、澳门、。请你在“收藏夹”中粘贴图片或照片。
2.分组交流。
四、小结:香港——1997.7.1回归 澳门——1999.12.20回归
4、宝岛台湾
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人们千百年来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2、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教学重点:台湾与祖国大陆有地缘、血缘关系,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课前准备:师生收集与台湾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美丽的宝岛——台湾
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你们在二年级的时候读过一篇课文,叫《日月潭》,还记得吗?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台湾)说到台湾,你们对台湾有哪些了解呢?说说看。(生自由交流)
对,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去进一步的了解美丽的宝岛——台湾。(读题)
二、学习了解台湾。
1、台湾在哪里
教师出示祖国地图,学生从地图上找到台湾,看看与祖国哪个省最近?然后用尺量一量(两地的距离,根据比例尺算一算实际距离。)
师:台湾本来跟祖国大陆是一体的,为什么现在分开了呢?请同学们阅读58页文字,了解台湾岛的形成。
(教师补充):台湾海峡的深度,宽度。用数据说明台湾跟大陆是原来是一体的。
2、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师:台湾岛是什么样儿的呢?
(1)(课件或者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欣赏富饶的台湾,美丽的台湾。
(2)学生谈看后的感受。
(3)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
(4)教师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尤其是对于台湾的富饶,老师应把台湾的别称一个个说出来,学生根据名字说出理由。如:米仓、东方粮库、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方盐库、兰花王国、蝴蝶王国、鱼仓等。对于台湾的美丽,老师建议学生当小导游,带领大家游一游台湾岛。领略台湾的“山高、林密、瀑多、岸奇”等。重点游览日月潭,在游览中配上相应的图片。
(5)老师小结。
3、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人们千百年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师:我们惊叹宝岛台湾的美丽与富饶,这可是人们千百年来开发经营的结果。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指导学生看书59页)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开发台湾的故事?讲一讲。
4、画一画台湾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或设计一下未来的台湾。画好后在班上交流交流。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台湾的美丽和他渊源的历史,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台湾,进一步去了解台湾传统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
1、了解台湾的习俗。
(1)课件展示或者图片欣赏台湾的习俗(也可看书上60页的插图)
(2)交流看后的感受。
(3)师小结:闽台一水之隔,同根同源,台湾的民俗大多是从闽南传来,和祖国大陆有很多同样的传统习俗,并一直保持到现在。一年中的元宵、清明、端午、中秋、春节,是两岸民众最主要的节日,尤其是春节。因为一年到头工作辛劳的人们,要乘春节期间好好享受一番悠闲,人们不仅要吃好、穿好,还要玩好,为此台湾民众在节前忙得不亦乐乎。
(4)请知道的同学演一演台湾人民怎么过春节。然后大屏幕上出示教学用书资料袋中的《台湾人民过年》。
(5)你还知道台湾与大陆有哪些相同的方面?节日风俗、、饮食文化、语言文字、历史渊源、传统文化等。
(6)师补充:如:速冻食品中的汤圆,快餐食品中的台湾方便面,餐馆中的台湾菜,台湾电视剧,台湾新闻节目等。
2、根深蒂固的中华文化。
(1)了解台湾故宫博物院、孔子庙。大屏幕展示博物院和孔子庙内部结构。
(2)简单了解台湾作者写的一些书。比如:蔡志忠的漫画或者其它文学作品、青少年读物等。
三、两岸情深
师:同学们,台湾和祖国大陆虽有一峡之隔,可它隔不断我们的血脉相连,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永远也无法阻隔的,请读于右佐的感叹吧——(见书61页)
1、自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
2、结合注释,领悟其中蕴含的思念之情。
3、师: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心相系、脉相连,我们不仅从于又佐的感叹中感受到了这中根脉相连的亲情外,还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的台湾青年实际行动中感受到了这样深厚的情谊。请一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熟悉的文章。
4、师:是的,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你还有哪些类似的诗词、歌曲、故事等,让我们来唱一唱、讲一讲。
5、请班上有台湾亲戚的同学或者有台湾来大陆工作的子女,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台湾同胞们,我想对你说。
师: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写一段对台湾同胞的寄语。可以是小诗、一句话、一幅画、一篇日记、一封信等,小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在班上展示交流。或者办一个专栏进行展示。
第三课时
一、谈话揭题。
师:从上节课大家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两岸人民是多么渴望早日团聚呀。确实,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大家只有一个宗旨:祖国一定要统一。读题——
二、学习和了解影响祖国统一的因素和我们的努力。
1、学生先阅读教材62页的资料。教师结合台湾历史进行讲解。
2、小组交流学生查找的有关资料和关注近期媒体中有关台湾报道。(如台独份子搞分裂活动,我要政府的态度和声明,台湾人民反对台独的斗争等。)
3、实践作业(课前完成):结合前两个主题的学习和收集的相关资料,写一份声明或者公开信。也可以写一份希望祖国和台湾早日统一的呼吁书。
4.模拟新闻节目:“两岸儿童盼统一”。
(1)一个主持人主持节目,每组找个播音员,宣读本组的呼吁书。
(2)还可以请几个小记者对班上的同学进行随机采访。
5、教师小结:香港和澳门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相信在我国政府和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祖国一定会赢得一个大团圆。
三、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
1、师:中央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逐渐从隔绝走向交流,从陌生走向熟悉。两岸人民在经济、文化、贸易、教育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
2、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海峡两岸》专题节目,可接取片段观看。
3、学生交流自己通过查、问、看、访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或是图片,或是文字,或是一些物品等,如果本地有台湾到大陆的留学生,请他来讲一讲更具有说服力。
四、拓展延伸,实践作业。第二单元壮丽的山河 我们的“母亲河”
教学目标:
1、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2、知道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多视角欣赏自然之美,并由此唤起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教学难点:
知道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多视角欣赏自然之美,并由此唤起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具: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进“母亲河”。
1、收集资料。了解有关母亲河的资料,故事,赞美母亲河的诗歌,散文,音乐,绘画等。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资料。
3、教师以课件形式介绍长江,黄河。
4、根据展示的资料、图片,学生说出评价母亲河的词汇,教师板书。
(二):歌唱“母亲河”。
1、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长江、黄河图片。学生观看,尽量跟唱。然后教师板书:歌唱“母亲河”。
2、分组歌唱。讲长江、黄河的传说故事,朗诵诗词,散文,歌唱赞颂“母亲河”的歌曲,也可以用自己编创的节目表达对“母亲河”的敬意和感谢。
(三):为“母亲河”重新梳妆。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母亲河遭破坏的图片:被污染、断流、洪水等。
2、教师用课件展示被污染的母亲河的图片。学生欣赏。
3、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出一个“点子”,为母亲河重新梳妆。
4、学生汇报进点子。评出二三个“金点子”,邮寄给相关部门。
(四):祖国风光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祖国风光的图片及相关介绍文字等,并在班上介绍。
2、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神游祖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我是世界自然遗产。
1、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世界自然遗产。
2、教师介绍“我国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地方”。
3、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感受。
(六):板书设计:
5、我们的母亲河
(一)走进“母亲河”。
(二)歌唱“母亲河”。
(三)梳妆“母亲河”。祖国名山知多少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名山的自然风光和其承载的历史文化。
2、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祖国名山的自然风光和其承载的历史文化。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搜集祖国名山大川的图片,音像材料,诗文或其他相关信息。
2、准备主题汇报。
教学活动:
一、谈话导入:我国不仅有世界闻名的长江和黄河,还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名山。在这些山中,有的山势挺拔,气势雄伟;有的重岩叠翠,悬峭峻秀,有的流泉飞瀑,云雾缭绕。你知道这些山名吗?
二、说一说祖国名山谱
1、自学教材第33页图文。
2、教师以一个名山为例,结合自然和人文进行讲解。
3、分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祖国名山进行学习,搜集整理文字、图片信息,准备交流汇报。
三、交流会“我爱祖国山和水”
1、师问: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水的热爱?
2、确定表达方式。
3、分组。(以不同的表达方式作为分组原则)。
4、小组自主探究。
(1)搜集、整理信息。
(2)小组内交流。
(3)确定交流形式。
(4)分工。
5、班级交流会。各小组依次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四、名山之最:教师指导学生搜集这些名山最令人赞叹的地方,汇编成“名山之最”。通过名山最突出的特点来了解名山。
五、家乡名山探访
组织学生探究:
1、家乡名山“名”哪里?
2、家乡名山的历史、文化特点。
3、家乡名山的现状。
4、为家乡名山进行宣传策划。
第三单元 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
7、走上黄土高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黄土高坡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了解高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高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设计: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活动2题,分组讨论,寻找答案。学生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其证据是:
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板书)
首先让学生读图8.4“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º以上,有的达30º坡长一般100米一200米,甚至更长。每年每公顷流失25吨~100吨,甚至225吨以上。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质组成。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
2.人为因素
让学生阅读图8.7的对话,分组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废土
三、课堂小结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物质的来源有很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泛支持。因黄土多为风积物,遇水浸润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加上地形、降雨、植被等自然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8、登上世界屋脊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
2、了解气候环境。地理环境
3、了解民俗民风。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1、2、3
教学设计:
一、地理环境
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人们把它叫做“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包括青海、西藏自治区以及四川西部等地,约占我国总面积的1/4。
青藏高原地处内陆,地势又特别高,气候干燥而寒冷,很多地方人迹罕见。那里冬季酷寒,夏季凉爽,有些地方长冬无夏。高原上有许多山峰终年白雪皑皑。高原上空气洁净稀薄,阳光特别充足。高原古城拉萨,全年无雾,云彩又少,阳光灿烂,是著名的“日光城”。
一、饮食文化
牛羊肉:藏族人民主要以食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在牧区一般不食蔬菜,饮食单调,从单一的饮食结构来说,牧区乃至整个西藏都属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区。
饮料:各种饮料是构成藏族群众营养食品不可缺少的东西。藏族的饮料有酥油茶、甜茶、青稞酒等。酥油茶除与主食糌粑同时食用外,也当作每日食用的饮料。酥油茶与甜茶分别用酥油、牛奶或奶粉加茶叶、盐、白糖制成,酥油茶与甜茶都具有茶的功能。在西藏,用酥油茶待客,是藏民族古老的传统。
糌粑:糌粑是藏族的一种主要食品。藏族吃糌粑,大都是先把少量酥油茶倒进碗里,加点糌粑面,用手不断搅匀,只到能捏成团为止,食时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成团叫 “粑”,送嘴 而食。
青稞酒:用青稞酿成的一种度数很低的酒,淡而清香,略带点酸甜味儿。藏族群众男女老少 都喜欢喝,是喜庆节日必备之钦料。青稞酒色淡味酸甜,约15-20度,分头道、二道、三道酒。到藏族家作客,习惯请你喝酒是倒满杯,你先喝一口,添上;再喝一口,再添满;一直要渴三口,最后满杯喝干;以后,能喝的自由喝。
奶品:西藏牧区牛羊多,奶制品也多。最普遍的是酸奶子和奶渣两种。奶品是藏族的重要食品,家居或外出,人们都带着它。在零食品种不多的西藏,大人们常把奶渣给小孩当零食。
风干肉:藏族喜欢吃风干牛羊肉。其他民族看着感到有点怕,也觉得不太卫生。其实,风干肉一般在冬天,往往是十一月底做。这时气温都在零度以下,把牛、羊肉割下来,挂在阴凉处,让其冰冻风干,即去水份,又保持鲜味。到了第二年三月以后拿下来烤食或生食,味道是鲜美的
三、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和物产全区各类天然草场面积有0.83亿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7%,约占中国天然草场面积的26%,森林覆盖面积达632万公顷,占西藏土地面积的5%,约占全国森林面积 的5.5%,森林总蓄积量为14.4亿立方米,占中国总蓄积量的14%;耕地面积为22.15万公顷,占西藏土地面积的0.18%,另有一定数量未开垦的后备资源。主要农区分布在藏南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已探明的矿产达7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26种矿产中,有11种的储量分别名列中国的前5位。柴达木盆地有丰富的煤、石油、铅锌、盐等矿藏,人称“聚宝盆”。这些宝贵资源,已得到开采利用。
水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均非常可观,尤以水能资源最为丰富。全区平均径流总量约3590亿立方米,年平均天然水能蕴藏量约为2亿千瓦,约占中国的30%。
西藏的高等植物有5766多种。西藏有药用植物1000多种,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牦牛、野驴、黄羊、羚羊、盘羊、岩羊、獐子、鹿、豹、猴、老虎、熊、狐狸、狼、猞猁、水獭、雪猪、熊猫、雪鸡、马鸡、黄鸭、灰鸭、天鹅、沙鸥等。白唇鹿、野牦牛、金钱豹、其中被列为世界珍品的有雪豹、小熊猫、藏羚羊、藏野驴、藏雪鸡、藏马鸡、黑颈鹤等,是青藏高原所特有的动物。
过去高原上的交通运输主要靠的是牦牛,所以人们称它为“高原之舟”。
四、地方物产:工农牧渔业产品·名优土特产·
藏药:目前有药用记录的藏药达2294种。常用300多种,其中植物类200余种,占70%; 动物类40余种,占12%;矿物类40余种,占14%。
青海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是驰名中外的“西宁毛”的主要产 地。西宁毛是藏系羊的毛。历史上,青海羊毛都通过西宁畅销国内外,故有“西宁毛”之称。西宁毛纤维粗长、致密性好、富有弹性和韧性、拉力大(伸长力大)、光泽强、粗细均匀等优良特性,是织高级地毯、毛毯、长毛绒的不可缺少的上等原料。用西宁毛制成的地毯有立体感,回弹力强、经久耐用,在国际上被称为“象锦缎一样光彩夺目的轻浮雕”。
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产于青海湖水系。青海湖鱼类资源蕴藏量5万吨,每年最大持续捕捞量4790吨。湟鱼除了肩部、殿部有少许不规则鳞片外,其余全身裸露无鳞。身体呈长形,侧扁,头锥状,无须;腹部灰白色或浅黄色,体侧有不规则的褐色瑰斑。耐寒冷、耐盐碱,一般栖息于水的中层,以浮游生物为食,生长缓慢,每十年长一斤。最大的湟鱼重量可达15余斤。全身除废弃物、卵子和腹腔黑膜有毒不能食用以外均能食用,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上等名贵珍稀鱼类。
五、交通发展
交通事业的发展使青藏高原结束了与世隔绝的历史,为大规模开发建设这一神奇的地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青藏高原最深刻的变化所在。享受热带风光
一、教学目的:掌握海南岛的地理区位优势、热带资源优势与海洋资源优势
二、教学重点:海南的地理区位优势及改革开放后区位的变化。热带资源优势。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法
四、教学过程:
(一)地理区位优势
填图:琼州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雷州半岛,东南亚及邻国,港澳、台湾、珠江三角洲、画航线:向东经台湾海峡到日本,向西经马六甲海峡到南亚、西亚、非洲。
海南岛近似椭圆,五指山为最高峰。北面与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向望。
1.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 2.靠近港澳台及东南亚,离珠江三角洲近。
3.位于西太平洋重要国际深水航线上
4.连接亚洲和大洋洲,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重要中转站。
区位变化:
1.改革开放前的国防前哨,经济发展较落后。
2.改革开放后,依托区位、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
A.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最南端的开放窗口。
B.1988年建省,海南岛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海南省于1988 年3月成立,是我国最南的一个省份。海南省辖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陆地面积3.4万平方公里,人口601万人。海南岛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岛。主要少数民族为黎族等。海南是黎族唯一的聚居地,建立经济特区后,依托政策优势,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工、农、贸、旅均得到迅速发展。发展最快行业是国内旅游业。
1987年:经济以农业为主(占一半)
1999年: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服务业比重增长迅速、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变化不大。
海南现有787万人口,而在台湾几乎与海南相同的面积有2000多万人口,海南的人口是台湾的三分之一;台湾十分之七是山地,海南十分之七是耕地,如果再将沿海滩涂利用起来,海南热带农业土地资源的前景非常广阔。
(二)热带资源优势
地理位置:20°N以南的热带海洋中,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热带气候区,占全国热带42.5%
地形地势:地势中高周低,地形呈环形层状结构、土地利用类型多样
中部至沿海三大地形依次是山地、丘陵台地、滨海平原。
地形决定海南自然环境呈环带状分布
河流:受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影响,河流从中间向四周分流
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
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和热带雨林。
土壤:砖红壤
降水集中5-10月,东部降水(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于西部沿海(背风坡)。莺歌海盐场位于西部海滨,海滩平坦,降水少,蒸发旺盛,利于晒盐。
气候特点:一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光照充足,夏长冬暖,生长期长。
日均温≥10°C积温8400~9200,适合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生产,1月气温大于16度。
气候灾害:冬春低温冷害、夏秋季台风(多台风雨,占1/3以上),受寒潮影响小。
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可一年三熟,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热带作物非常丰富,是全国主要的热带地区。热带农业资源繁多。海南可提供的热带农产品很多,热带水果,有香蕉、龙眼、荔枝、波萝蜜;热带经济作物,有橡胶、剑麻、可可、咖啡、蔗糖和反季节瓜菜。当北方白雪皑皑寒风刺骨的时候,海南正是生产瓜菜的最好时机,源源不断地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热带花卉和热带海淡水养殖也非常可观。
(三)、海洋资源优势
海南省是全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辖南海中的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管辖海域面积占全国海洋国土的2/3,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能源。
A.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类。
海洋生态系统:红树林、珊瑚礁、河口,它是海洋高生产力区和生物多样性区,旅游区。
B.渔业资源:发展热带海洋渔业与人工养殖业的基地。品种多,生长快、渔汛期长。
C.油气资源(莺歌海)。
D.旅游资源丰富。有海水、阳光、沙滩、海滨浴场和热带风光(椰林风光、红树林、珊瑚礁)。有五指山,万泉河,天涯海角,在乐东县又发现了毛公山,像毛泽东同志那样安祥地躺着,头发,痣、中山装的口袋等都非常清楚
11、大家庭里的成员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及图例说明。
2.教师准备MTV《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学生准备各民族在历史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相关资料(文字、图片、音像)。
三、教学设计:
活动一 中华民族大家庭
1.从民族分布中找一找我国有哪些民族。在方框里写写“我所知道的民族”名称,学生之间可开展“看谁知道的民族多”抢答竞赛。
2.在地图上找找我国的五在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3.民族小考察。了解本地区的民族自治洲、自治县(旗),本班、本校同学中有哪些民族
4.看看钱币上不同民族的文字(汉文、维文、蒙文、藏文和壮文),不同民族人头图案。5元券,下面右侧主景是藏、回族人物头像;2元券,下面右侧主景是维吾尔、彝族人物头像;1元券,下面右侧主景是瑶、侗族人物头像;5角券,下面左侧主景苗、壮族是人头像;2角券,下面左侧主景是布依、朝鲜族人头像;1角券,下面左侧主景是高山、满族人头像。
5.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唱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歌曲,体会歌词的含义。
活动二 民族知识知多少
1.师生苟同查找资料,依据资料提供的信息,又如,有关民族形成的传说、民族人口、信仰、语言文字等,了解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汉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以后还要学习更多的内容,因此,此处参考教材提供的思路进行教学即可。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一些少数民族的起源历、历史和主要文化。
2.用多种形式在班内汇报交流。如讲讲炎帝和黄帝的故事;或用表演的方式,扮演炎帝或黄帝向今日的子孙们讲述当年他们的故事;扮演不同民族的儿童,介绍这个民族的历史、广货还可以开展“民族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和小展览。
12、多采的民族风情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二、教学准备:
2.师生几套民族服装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
三、教学设计:
活动一: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可以参考教材74~77面内容分成若干学习主题,每个组承担一至两个学习主题。
1.学生自愿结合成组,分专题查找反映和介绍不同民族生活习俗、文化特点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如饮食文化、民居、服饰、艺术等。收集实物,如小饰物、民族乐器、民族工艺品、民族服饰等。
2.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并用多种形式交流。具体活动方式可参考以活动设计。
1)民族博物馆
(1)将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和实物分门别类摆放出来。由收集者向其他同学做简单的介绍。
(2)可以猜猜看的形式,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猜一猜图片、实物中反映的是个民族心甘情愿、服饰、乐器、工艺品等;唱一首民族歌,跳一个民族舞,让其他同学猜一猜测是哪个民族化曲和舞蹈;用语言描述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让大家猜一猜是哪个民族的习俗等。
2)民族服装展示会
(1)在上一个活动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准备某一民族的服装。
(2)每个小组就自己所找到的服装进行简单改造或搭配。此活动可以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力,但不能偏离其民族。
(3)各组将自己改造(或搭配)好的服装给大家,每组可设一名解说员进行介绍。
3)民歌舞会
(1)说一说:知道哪些民族歌舞,并说出它的特点。
(2)跳一跳:把最喜欢的民族舞蹈表演出来,如:新疆舞、藏族舞、蒙古族舞、傣族舞……
(3)唱一唱:演唱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
(4)奏一奏:鼓励有特长同学介绍演奏他们所学的民族乐器。
3.探究活动:探究服饰、民居、民族歌舞等当地地理环境、特产、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等的关系。
活动二:欢乐的民族节日
1.考察活动:收集介绍我国各民族节日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民族节日日期、节日的意义、有关节日传说、节日习俗、节日活动等。
2.模拟活动:在课堂上进行庆祝民族节日模拟演示,可以播放有关节日音乐、画面,把学生带入民族节日氛围中参与体验。
3.探究活动:每个小组拟订一个主题,全班开展讨论,如:民族节日与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关系,民族节日与民间传说、信仰的关系……
活动五趣味运动场
1.师生准备:了解一些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并进行模拟训练。
2.表演比赛:可把运动项目分成单项、集体项目进行表演比赛。
3.交流探究:师生交流自己所在民族喜欢的体育活动,探讨这些体育运动产生的原因,这些体育运动在民族中的影响,体育运动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
活动六 欢迎远方的来客
1.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习惯和礼仪习俗。去别的民族地区旅游过的同学,可以找当时照片,回忆旅游时所了解到的民族习俗
2.各小组可以准备小品进行少数民族的礼仪表演。或播放有关民族礼仪的录像片。
3.参考教材第77页,通过设置情景问题,让学生参与并体验不同民族的礼仪习俗和待客方式,如藏族人给远方来客献哈达,喝酥油茶;回话人请远方来客喝八宝茶等。
在表演中,引导学生思考:当主人用本民族友好的方式招待客人,而客人表现出不喜欢时,作为主人会怎么想?由此引出该怎么对待此类情况的问题。
4.如果本班有其他民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本族在生活习惯、待客礼节等方面的习俗和礼仪,大家讨论怎样做到相互尊重各自的生活习惯。
活动生成:
在这一主题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早在十一放假时我便布置给学生一份长作业,利用假期时间,调查一个你最想了解民族,于是在上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都是有备而来,说起来有根有据,有一部分内容是老师也不知道的。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几个相对有特点的民族,如回族、蒙族、白族等,课上我还播放相关的录象内容,这样更加接近学生对其的了解。
13.各族人民大团结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2.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
3.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
二、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整理中华历史上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劳动结晶,杰出人物的成果、事迹。可采用图片、实物、文字、音像等多种载体来呈现。
2.了解各级人民政府采取的各种民族政策,如:发展文化教育建设、保障参政议政的权利,促进经济领域的发展……
三、教学设计:
活动一 共同创造中华文明
1.参考教材内容,师生共同收集整理反映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成果的资料,如吃穿用的实物、文学作品、音乐绘画等。
2.用多种形式在班上交流展示。
活动二 优秀的中华儿女
1.学生可以分成若干小组,调查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族儿女中的杰出人物,取得的光辉业绩。
2.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到的优秀儿女。(可能出示照片,演唱歌颂他们的歌曲,播放他们的影片片段……)
活动三 访问参观
1.组织学生去访问了解那些在本地工作的不同民族人们所从事的职业,他们的生活情况。
2.汉族地区的学生可以到少数民族学校去参观访问,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少数民族学校的师生一起联欢;也可以开展“心连心、手拉手”的系列活动。
活动四 爱心列车
1.考察活动:让学生分成若干个“爱心列车小分队”,去了解各级人民政府尊重、关爱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与行动。如:发展文化教育建设、保障参政议政的权利、促进经济领域的发展……
2.小论坛: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加大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力度?今后如何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3.调查报告:根据学生的调查了解,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少数民族地区有待改进与发展的问题写出来,同学之间相互磋商,把切实可行的建议反映给相关部门。
活动生成:
在对前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后,可以说学生已经 知道我国的繁荣与富强是与各族儿女共同建设互相帮助分不开的,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比做出了贡献。因此对此部分内容我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而的通过学生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自己进行归纳、总结的。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以学生自学为主。13.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生活着许多华人,他们和我们有着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根。
2、知道许多海外华人尽管身在他乡却有着割不断的中国情结,他们时刻关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兴旺,并为祖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我的中国心》《你在他乡还好吗?《绿叶对根的情谊》《龙的传人》等MTV。
2、师生收集各个国家里的中国城资料,了解城内的建筑、文化、饮食、活动等情况。
3、师生收集整理海外华人的故事(包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调查了解自己的亲朋好友、隔壁邻居在国外的经历和他们真实的故事。
4、师生准备开展活动的服装、道具,排练各类节目。
三、教学设计:
活动一:我的中国心
1.课前,师生收集各个国家里的中国城资料,了解城内的建筑、文化、饮食、活动等情况。
2.课上,师生共同交流,在音乐《我的中国心》中展示收集到的资料(图片、影音画面、文字资料……)。
3.探究活动:为什么海外华人要在国外建立中国城?理解歌词“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的深刻含义。
活动二 你在他乡还好吗?
1.课前准备:收集整理海外华人的故事(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有条件的地方,可让学生调查了解自己的亲朋好友、隔壁邻居在国外的生活的情况,以及他们的一些经历和故事;收集有关的书信、礼品等。
2.课堂展示:
1)播放音乐《你在他乡还好吗》,说说自己对这首歌的体会和感受。
2)介绍了解到的海外华人或自己的亲朋好友、隔壁邻居在国外的经历,讲讲他们的故事,读读他们的书信,看看他们送回家的礼品,说说他们的思乡情结,体会他们的感受。
3)也可以讲讲其他海外华人的故事,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
活动三 魂牵梦萦系中华 1.学习交流海外华人“情系中华,为国争光”的事例。
2.“相聚---------龙的传人”主题活动:在前面开展的毓活动中,通过学生收集、整理反映海外华人有关事迹的图片、音乐、影像等相关资料后,让学生扮演一些生活片段,从中让学生体会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体会海外华人对祖**亲的爱,从而进一步认识到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的归属感和责任心。
活动四 美好的祝愿
1.可以引导学生在网上与海外的华人聊天,交流感情同时也送去美好的祝愿。
2.可以通过亲朋好友、隔壁邻居的海外关系,开展“一封书信、一幅字画寄深情”的互动活动。
3.可以通过学校或集体与海外的留学生、国内派出机构等的联系,搭起友谊的桥梁,开展“祖国连着你我他”的系列活动。
活动生成:
1、课前我通过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曲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歌词中有一句话是“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旧是中国心”?
2、在本节课前,我首先让学生对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教育家陈家庚的事迹进行研究学习,通过对陈家庚的调查了解学生很自然地就理解了为什么这些长年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仍然心系祖国,心系家乡。
3、在课上学生有的提到的华人,有的提到了华侨,还有的提到了华裔,针对性同学们提出的不同名词我对此分别进行了介绍,什么是华侨,什么是外籍华人,什么是华裔,什么是华人,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又有什么不同。
天有不测风云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一些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也有不可抗拒的一面,自然灾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
3.学习在常见的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培养相应的应变能力,灾害发生时能够不慌乱,采取正确的措施开展自护与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
教学准备:
1.查阅书籍资料,了解有关自然灾害的概况。
2.有关地震灾害的记录片。
3.了解家乡最常见的自然灾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有关地震灾害的记录片。
二、学习“大自然的另一份面孔”
1.阅读《地震孤儿的故事》。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地震的资料。
讨论:地真是怎么回事?你对地震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印象?
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居住的地方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你对突发的灾害会有思想准备吗?你认为地震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哪些危害?
2.自然灾害知多少。
除了地震外,自然灾害还有哪些种?
请同学们走上讲台,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某种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
3.为自然灾害分类。
4.过渡:自然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
简单叙述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
搜索你的记忆,你听说过或者看到过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情景吗?
5.分组朗读《历史上的部分自然灾害记录》。
三、学习:天灾之中有人祸
1.近几年来,全球发生了不少自然灾害,请选择你知道的一次重大自然灾害,向全班同学做一个介绍。
2.阅读43页自然灾害的信息。
同学之间交流课前准备的小调查:家乡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些自然灾害的?
讨论:从引起自然灾害的原因上考察,你认为自然灾害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然造成的呢?
3.阅读《是天灾还是人祸》。
讨论:有哪些人类的行为诱发或加剧了自然灾害?
4.你的家乡有没有发生过因“人祸”而加剧的自然灾害?如果有,把它写出来。
四、作业:回忆自然灾害的危害,写一封倡议书。
15.灾难之中的救护
教学目标
1.懂得虽然灾难是不可抗拒的,但采取合适的自救自护措施,会减少或避免一些伤害的道理。同时通过演习训练,掌握和提高一些自救自护的能力。
2.在灾害面前,了解国家援助、国际援助,以及公益援助,让学生感受爱心及互助的情感。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及在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自然灾害中自救自护等方面的资料,了解一些自救自护的方法,如遇火灾、泥石流、雷电等如何安全逃生的知识。
2.师生共同在课前调查了解世界救护救济组织;了解其性质、意义,并做详细记录,对一些救护救济组织救助了哪些灾害中的人们做以记录,以备课堂上交流。
3.准备灾害逃生所需道具、毛巾、水、模拟地震的音响等。
4.学生查找有关江珊的资料,以江珊有初步 的了解,能和江珊进行有意义的交流,为上课时电话联线江珊做准备.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听故事
1.引言:在有些自然灾害面前,人力是无法抗拒的,但只要提高自信心,掌握一些科学自救自护的方法就会幸免于难。
2.录音机播放唐山地震逃生及江珊的两个小故事。
活动二:电话联线江珊
1.引言:当年战胜洪水的小女孩,现在已是十几风的大姑娘了,小姑娘对当时避险的情况还记忆犹新,想听听她亲口叙述吗?
2.民、启发学生提出几个实际问题,活动三:灾害逃生演习
主要通过这项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求生的知识、一些自救自护方法的训练,增强自救自护的能力,主要进行为灾及地震演习。
1.遇到火灾
在教室及走廊进行,模拟火灾场面,制造烟雾
组织学生火灾逃生,常用的方法:匍匐前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2.遇到地震
录音机播放地震的声音。
组织学生演练地震学生逃生。
活动四:讨论台
1.引言:让我们一起来讨论,遇到下列情况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自救打措施?
2.学生分组讨论,可参考课前所查资料,讨论以下几种情况怎样自救自护:
遇到大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困在废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五:救灾报告会
1.组织报告会。整理课前准备的资料,学生自愿分组,组织安排报告会的内容及形式。
2.报告会开始。对在一次灾情中社会各界的援助作以综合汇报。
活动六:献爱心
1.引言:可根据当时的灾害情况作为导入。
2.引导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开展捐助活动:捐物、捐款、写慰问信、看望受灾小朋友加入志愿者行列。
3.写慰问信活动。
16.生命只有一次
教学目标
1.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体会生命的可爱,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着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2.知道生命是有限的,更是宝贵的,生命只只有一次,对生命要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3.知道保护自己的身体,珍爱自己的生命。
教学准备
1.学生调查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2.学生收集一些成长过程中的照片及明关材料。
3.学生收集父母写的《宝宝成长日记》
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我眼中的生命(通过狸的记忆和母亲的日记感受生命的可爱。)
1.教师给出学生在学校里活动的照片,学生从照片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2.“生命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吗?”找一些妈妈怀孕时的照片或录像,看看那时妈妈的样子和现在有什么不同,问问妈妈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哪些感受和期盼
3.阅读母亲日记,感受自己成长的快乐和艰辛。通过与爸爸妈妈交流,在他们的眼睛寻找自己的可爱之处。
4.把看完母亲日记后的感受写在课本上。
活动二:寻找生命的价值
1.教师导语:“事情做错了,可以改正重新开始,生命一旦失去了,还能再来吗?”
2.阅读《有生命就有希望》《一块石头的价值》两个小故事。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从这两则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活动三:我的成长照片
1.学生收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照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照片。
3.小组内讨论:从照片中看出,我们是怎样成长的?
4.选出爸爸、妈妈和自己在一起的照片,观察照片中他们对自己是怎样呵护备至的。
5.谈感想:我的生命属于谁?
活动四:我的成长日记 1.如果有某些学生家长给孩子记了成长日记,教师不妨借来,读给学生们听。
2.小组内学生交流。
3.我给自己记成长日记,让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记录下父母讲述的自己的成长经历。
活动五: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事情
1.学生访问家长,自己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家长最难忘的事情。
2.小组内学生交流。
3.小组内把家长心目中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最难忘的事情分类。
4.经过分类整理,小组向全班汇报。看看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哪些事情令他们难忘。
5.学生将整理过的资料拿回家,汇报给父母。
6.和父母畅谈在父母抚养自己的过程中,自己最难忘的事。
活动六:访问
1.以小组为单位,访问身边自强不息,珍爱生命的人,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
2.如果不能直接访问本人,可以电话采访或者从媒体上获取资料。
3.小组将访问结果进行整理,总结出被访者从媒体上获取资料。
4.小组向全班进行汇报,学习他们的精神。
活动七:我要怎样珍爱生命
1.通过学习,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初步的认识之后,教师组织讨论:生命只有一次,我要怎样珍爱生命?
2.学生将讨论结果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17.拒绝不良习惯
教学目标
1.明白身体是生命的载体,爱惜生命就要保证身心健康发展。
2.知道不良生活习惯对生命的危害性。
3.懂得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关于不良习惯及危害的相关资料
2.学生通过报纸、电视、书籍、网络等媒体搜集有关不良习惯及危害的资料。
3.准备不良习惯小故事。
教学活动地及过程
活动一:小小座谈会------不良习惯危害大
1.教师导入:拒绝不良习惯是珍爱生命的一种体现。
2.自制学习资料卡,学生互相交流不良习惯的危害。
3.听取受到不良习惯影响的人的教训,联系实际讲自己身边的悲剧。
4.在你认识的人中搞个调查,把调查到的信息填写在教材第102页的表格里。
活动二:我是小小宣传员
1.教师导入:不良习惯可能会随时闯进我们的生活,那我们该怎样预防呢?小组互相交流讨论拒绝不良习惯的办法。,2.开展板报宣传活动。
3.以:“不良习惯远离我”为主题,开一次班会。
4.班会后,根据自己的体验,教师组织学生给那些有不良习惯的人写一封劝说 信。
活动三:查找资料
1.作为对教材“资料卡”的补充,开展本活动。
2.学生通过上网、读书、看电视等渠道查找生活中有不良习惯会给身体造成怎样的伤害。
3.将这些资料仿照教材上的形式,做成资料卡。
活动四:找找看
1.发动学生找找身边哪些人有不良习惯。
2.针对这些不良习惯,集中收集有关的资料。
3.向这些人宣传不良习惯带来的巨大危害。
4.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和他一起制定改掉不良习惯的计划。5.实施计划,监督当事人真正改掉不良习惯。
活动五:“健康生活”公益广告展。
1.收集生活中有关健康生活,远离不良习惯的广告。
2.将收集到资料汇总、整理。
3.举办一次公益广告展。
活动六:表演课本剧
1.以课本剧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不良习惯的危害,宣传健康生活方式。
2.内容、形式可以参考以下范例。
18.远离毒品
教学目标
1.了解毒品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
2.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
3.对生命要有一种负责的态度,知道要抵制毒品。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有关资料和影片。
2.教师搜集我国抵制毒品和对吸毒这种违法行为所采取的措施及法律条文。
3.学生搜集有关抵制毒品的资料及图片。
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说说吸毒害处大
1.教师导入:你们认识林则徐吗?一想起他,我们就会想起鸦片战争,我们知道那是一头昏脑胀具有历史意义的禁烟运动。而这里的鸦片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毒品。你知道吸食毒品有哪些危害吗?
2.出示大屏幕:让学生从一些图片、数据、案例中了解吸毒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3.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4.引导学生了解导致吸毒的原因,使他们小心警惕生活中的吸毒陷阱。
活动二:抵制毒品,人人有责
1.教师导入:既然毒品对我们的身体甚至生活有那么大的危害,那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办呢?要抵制毒品。
2.出示大屏幕:国家对于抵制毒品所采取如丘而止有关措施。
3.小组内交流对毒品的认识,怎样才能远离毒品。
4.填写对毒品危害认识的卡片。
活动三:关于毒品犯罪的调查
1.组织学生通过走访、收集资料等方式,进行有关毒品犯罪状况的调查。
2.讨论这些毒品犯罪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3.学生谈可不感想。
活动四:我国的禁毒决心
1.学生收集我国禁毒相关法律法规。
2.收集禁毒相关措施。
活动五:禁毒英雄故事会
1.收集禁毒英雄的故事
2.召开故事会,讴歌他们的英雄事迹。
活动六:探究学习毒品在中国的历史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毒品是如何进入中国的,如何危害中国民众的。
2.调查中国禁毒历史。
活动七:宣传远离毒品
组织开展一次宣传活动,通过板报、宣传画等形式宣传毒品的危害,号召大家坚持健康生活,远离毒品。
活动八:观看影视片
活动九:给吸毒人员写封信 19.快乐地生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美好,体会健康生活的快乐。
2.懂得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3.知道健康生活的方式。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自己在学校中与同学之间游戏、学习、活动的图片和小故事。
2.教师准备一些快乐小游戏。
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你快乐吗
1.在健康中寻找快乐:我是健康小卫士。说说怎样才能更健康?
2.在交往中寻找快乐:我是交友小博士。看看谁的朋友多?怎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3.在挑战中寻找快乐:我是成功小能手。怎样才能更好地接受挑战?
4.在奉献中寻找快乐:我是奉献小英雄。奉献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快乐。
5.在成长中寻找快乐:我是成长小精灵。怎样成长教会更快乐?
活动二:做个快乐的小学生
1.教师导入:你想让你的生命更精彩吗?那就让我们从现在起播下快乐的种子,去等待收获吧。
2.小组内交流“你想怎样播种快乐”。
3.说说你的心里话,制作“快乐卡片”。
4.填写“快乐卡片”。
第五篇:未来出版社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二课2010(范文)
未来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二课、首都北京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2、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和现代都市风貌。
3、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三、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通过上网、看报、听新闻和看电视等方式,收看近期有哪些重要会议正在召开,北京还有哪些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和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最近,首都北京有哪些国际友人来访,有哪些国际性重大活动等。
2、广泛搜集反映北京古城与新貌的照片、图片和文字资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北京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向往的地方。
2、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