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 四季(配套教案)
四季
教学总目标
1、在语境中正确认读“尖、说”等9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地”的字音;认识“言字旁、虫字旁、折文”3 个偏旁;会写“天、四、是”3 个字。
2、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一年有四季,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能模仿课文的句式,看图或联系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正确认读“春、夏、冬、尖、弯、青、蛙”7个生字;认识“虫字旁、折文”2个偏旁;会写“四”。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认读三个叠词“尖尖、圆圆、弯弯”。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
【难点】:认识两个偏旁;会写“四”。
三、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金仕达课件,草芽、荷叶、谷穗、雪人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画面渲染,揭示课题
1、教师引言:同学们,看,这四幅画是什么?(出示课件,导入页面)引导学生说出“春、夏、秋、冬”。
2、教师小结并板书“春、夏、秋、冬”。
3、认识生字“春、夏、冬”。“春”:
(1)正音,读准翘舌音。
(2)引导学生关注“春”的字形,指出春字由来和太阳有关,所以下面是“日”。
“夏、冬”:
(1)正音,正确拼读三拼音“夏”,后鼻音“冬”。(2)找出相同点,学习偏旁“折文”。
4、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四季的儿歌。出示课题“4 四季”并板书。
(1)点击导入页面,出示课题。
(2)板书“四”时可以让学生跟着书空,了解笔顺,强化第4笔是竖弯。
5、齐读课题《4 四季》
【说明】本课一共有10个生字,识字量很大,所以要在教学中做到分步落实识字,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渗透教学,将识字教学分成几个板块实施。在揭示课题中,结合媒体图片和生活经验,引出“春夏秋冬”和一年四季,其中有“春夏冬”3个生字,通过对于翘舌音“春”、三拼音“夏”、后鼻音“冬”的正音,强化字音教学;对于字形,则通过不同形式引导学生记忆,并学习新偏旁“折文”。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看媒体课文动画,边看边听边记: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指名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示对应的人物名称:草芽,小鸟,荷叶,青蛙,谷穗,雪人。
3、认识生字“青蛙” “青”
(1)齐读,开火车读,正音,后鼻音。“蛙”(1)拼读
(2)认识“虫”字旁,引导学生了解虫字旁的字一般都和虫有关。【说明】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有趣的动画,能够帮助他们“轻松入境”,达到快速地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没有字幕的动画,培养了学生边听边记的习惯。
在这个阶段适时地加入了生字教学,使得生字的学习始终渗透在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中。
(三)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好叠词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2)边读边想:草芽它们是什么样的。
2、齐读课文,指名读课文,正音。
3、交流思考题,把相应的词语板书在对应的人物后面。(1)看媒体课文主题图,说说草芽怎么样。(2)老师板书:尖尖,学习生字“尖”。
点击课文生字“尖”,学习生字,演示趣味动画,记忆字形。(3)引导朗读“草芽尖尖”,初步感知叠词。(4)引导学生找出另外两组叠词“圆圆”、“弯弯”。(5)学习生字“弯”
a)拼读,正音。
b)看媒体课文主题图,从图片感知“弯”的字义
c)带领学生做“弯腰”动作,感受“弯”的字义,初步感知为什么说谷穗弯弯。
4、带领学生再读三个叠词,“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1)做动作读,读好词语,理解三个叠词的词义。
(2)引导学生根据经验或者课堂练习二图片提示,还有什么是“尖尖、圆圆、弯弯”,模仿说一说。
【说明】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指导朗读。初读课文时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阅读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词汇的积累、说话的训练、语感的培养,体现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的教学原则。
在这个环节,通过对叠词的带读、做动作读,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适时插入生字“弯”的教学,通过媒体和动作,理解字义。
(四)复习生字,教师指导写字
1、教师用“花开”游戏复习今天所学生字。
2、指导书写生字“四”
(1)观察字形,明确关键笔顺。
(2)媒体示范,指导书写笔顺,以及书写要点。(3)学生描写,教师巡视,纠正书写姿势,指导书写要点。【说明】
端正姿势,培养习惯,树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是一年级写字教学的重点。教学时,不要急于让学生动笔,可以先复习生字的笔顺,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明确关键笔画的位置,接着由老师示范,讲解要点,规范了握笔和书写姿势后,学生开始描写。
(五)布置作业
1、复习今天所学生字。
2、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四季
春 草芽 尖尖 小鸟 夏 荷叶 圆圆 青蛙 秋 谷穗 弯弯 冬 雪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正确认读“说、地、就”3个生字;认识“言字旁”;会写“天、是”。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能模仿课文的句式,看图或联系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背诵课文。
【难点】:模仿句式,说话训练。
三、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金仕达课件,草芽、荷叶、谷穗、雪人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引入新课
1、生字巩固“白云飘”游戏,复习生字词语。
2、教师导入,引导学生复习课文分别说了哪四季,有哪些人物。【说明】
通过游戏复习第一课时中学到的字词,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对字词的掌握程度,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更好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朗读课文,合作探究
1、分小组朗读课文第一节,合作探究
(1)引导学生复习草芽什么样。(草芽尖尖)(2)边读边思,他对小鸟说了什么。
2、学习生字“说”
(1)正音,读准翘舌音。
(2)学习言字旁,引导学生了解言字旁一般和说话有关。
3、交流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草芽说他是春天。
4、指导朗读第一节
(1)教师带读: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2)借助课文配图,老师引导说话练习:啊,春天真美!我看到了______(尖尖的草芽)
(3)引导学生背诵第一节,老师板书:草芽尖尖 小鸟 春天
5、分小组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节,合作探究
(1)找一找荷叶、谷穗、雪人分别说了什么,他们是怎么说的。(2)边读边思,为什么他们这么说。
6、小组齐读,交流探究成果。
(1)引导学生找出荷叶,谷穗,雪人分别说了什么,老师板书:荷叶 夏天;谷穗 秋天;雪人 冬天
(2)引导学生找出描述荷叶和谷穗的叠词,复习“弯弯”,老师板书:圆圆,弯弯。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荷叶是夏天,谷穗是秋天。
(3)引导学生找出雪人什么样,老师板书:大肚子一挺。引导学生交流冬天为什么是雪人,带领学生想象冬天下雪后堆雪人的场景。
(4)学习多音字“地”
a)带领学生复习“地”的学过课文和读音“dì” b)学习轻声“地”,正音
c)带读句子: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5)学习生字“就”
a)拼读,正音。
b)做动作读句子,引导学生感知雪人的可爱。
【说明】
通过细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了解春夏秋冬的景致,初步感知一年四季的美丽。
在本段学习中,插入多音字“地”的学习,通过复习旧课文生字,引入多音字概念。生字“就”的学习,通过朗读,带领学生感知生字“就”在这里代表的情感。
(三)根据提示,背诵课文
1、带读课文,师生配合朗读。
2、根据课堂练习3文字图片提示,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3、根据板书提示,做动作背诵课文。
4、学生成对互相背诵。【说明】
本课是一篇很有趣的小诗,段落结构相似,句式典型,所以通过熟读,提示,帮助学生快速背诵课文。并且通过图片,做动作,在帮助背诵的同时,帮助学生感知四季的美丽。
(四)仿照课文,想象说话
1、出示课堂练习4,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季节
2、根据图片提示,引导学生模仿说一说:什么怎么样,可以用上叠词。
3、根据文字提示,引导学生模仿句式说一说:他______说:“我是_____”。【说明】
教师可以通过媒体图片,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经验,仿照已有句式,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教师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引导学生规范表达。
(五)复习知识,指导写字。
1、2、运用课堂练习1,复习本课生字和所学的偏旁。
运用课堂练习5,指导“天、是”两个生字的写字练习。
(1)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发现“是、天”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第二笔是横折,第五笔横从横中线上起笔。“天”,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最后一笔是捺,从横中线和竖中线的交汇处捺出。
(2)学生练习书写,每个字练写两遍。(3)学生互评。【说明】
通过复习,巩固本课所学生字和偏旁。做到生字以不同形式不断复现,强化学生记忆。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每节课上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在写字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书写习惯,写字前先仔细观察生字笔顺和位置,然后再落笔书写。
(六)布置作业
1、复习本课生字。
2、背诵课文。附:板书设计 四季
草芽尖尖 小鸟 春天荷叶圆圆 青蛙 夏天谷穗弯弯 鞠着躬 秋天雪人 大肚子一挺 顽皮 冬天
第二篇:配套教案
22《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描写西湖的众多诗歌当中最为脍炙人口诗歌之一,有人说“此诗一出,人人传诵,从此名湖佳人相映成趣。”西子是古代美女西施,苏轼的妙喻,让美丽的西湖和这位美女从此结缘,西湖又称“西子湖”。西湖之美如此传神,无论是“水光潋滟”的晴天还是“山色空蒙”的雨天都美得恰到好处,这缘于西湖自然之景美不胜收,也是作者与西湖独有的缘分。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用百度搜索作者苏轼,让学生知道苏轼及作诗的背景。用百度搜索西湖风景图片,让学生对西湖有更全面的了解。利用百度搜索课文的朗读录音,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方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学习诗歌的要求,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能力,重视读诗的方法,通过“美读”和“趣读”激发阅读的主动性,同时通过“有方法”“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学会读诗、品味诗歌语言,逐渐感悟出诗的意境,也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积累和进行课外阅读延伸。
五、教学过程
(一)、简介西湖,引出诗人,读懂诗题。
1、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把杭州看成是人间天堂,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西湖)
2、想欣赏一下西湖的美景吗?请大家用心地欣赏这些景色,待会儿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播放课件,配乐)
3、生描述,师小结:是呀,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西湖美景倾倒了不少的游客,特别是古代的诗人、画家,他们在此游山玩水,流连忘返,他们饮酒交友,吟诗作画,留下了不少经典之作,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其中的一位诗人,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
3、课件出示诗人。认识这位诗人吗?说说对他的了解,师补充介绍。
4、课件出示诗题。生自由读题。指名读。
5、从指名读题中引出诗题意思。再读诗题。
(二)、诵读诗句,理解诗意,走进诗境。
1、出示整首诗,自由朗读,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错误。
3、展示朗读,评价。
4、读准读出诗的节奏都没问题了,但读诗,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这韵味怎么读出来呢?我想,我们就得跟随诗人,走进诗句,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意境,能行吗?
5、从诗题中,我们已经知道诗人看到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景色,那诗中那几句在写诗人看到的风景呢?板书:晴 雨 出示前两句(生齐读)
6、指名读,说说从这两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板书:晴好 雨奇
7、那西湖的晴天好在哪儿呢?理解“潋滟”
⑴说说这个词的意思。利用课件帮助理解,说说还能用什么词或句子表现水光潋滟。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的湖面,让诗人陶醉了,他忍不住赞叹,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⑵但在晴天的西湖,诗人仅仅只看到了波光粼粼的湖面吗?他还会看到什么?(清澈的湖水,湖面上的小船,悠闲的游人)在诗人的眼里,原来晴天的西湖如此多姿多彩,怪不得诗人情不自禁地说,指名读第一句。齐读。
⑶晴天的西湖,诗人是道不尽的好,那在诗人眼里,雨天的西湖又是如何呢? ⑷齐读第二句。
⑸跟第一句一样,这里我们也可以抓一个词,那就是“空蒙”。“空蒙”?那西湖的群山在云雾迷茫时,又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课件出示雨中的西湖。(集中小图)(若有若无,隐隐约约,神秘莫测,如同神话中的仙境
好像披上了一层薄纱,朦朦胧胧)
⑹是呀,雨中的西湖,与群山相应,有云雾相伴,也是别有一番风景哪!于是诗人默默地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指名读。
⑺雨天的西湖,虽没有了晴天的明丽,却平添了一份迷蒙、神奇的美,让诗人驻足留恋,暗暗称奇呀!齐读第二句。
⑻苏轼用他的生花妙笔给我们描绘了两幅明显不同但又同样美妙迷人的西湖美景,再加上同学们的想象描绘,西湖景色就显得更加多姿多彩了。西湖有如此奇妙的景色,身临其境的诗人自然是满心喜悦,我们面对这样的美景,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请再读这两句。
8、苏轼用了两句诗把一个美丽的西湖写得形态兼备,富有灵气,富有活力,让我们也为之陶醉,诗人更是如此,他不由地展开了联想,(出示后两句诗)师范读。生齐读。
⑴说说,诗人把西湖比作了谁?(西施)。西施是我们诸暨人,听到她的名字,你会马上想到什么?(美)。那诗人是怎么来形容西施的美的呢?读诗句。说意思。理解“总相宜”。⑵西施的确是很美,那诗人为什么可以把西湖比作西施呢?苏轼的比喻用得真是巧妙呀!自从有了这首诗,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作为诸暨人,也许我们应该感谢诗人,因为有了这首诗,有更多的人了解了西施,有更多的人会来西施的故乡旅游参观。让我们怀着骄傲之情读一读这两句。
⑶学到这里,老师一直有个疑问,到底西施的淡妆浓抹,哪个是西湖的晴天,哪个是雨天呢?
小结: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我想怎么理解都是可以的,总之西湖的晴天雨天都是如此地秀丽、迷人,诗人可以把它同美女西施相提并论。再读这两句。
9、小结:苏轼的这首描写西湖的诗,没有具体写到是西湖的哪一处景点,也看不出是那一季之景,其实,西湖的山、水很美,西湖一年四季都是看不完的美景。诗人用诗句抒发了对西湖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让我们也随着诗人一起再来赞一赞吧!齐读整首诗。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10、让我们也跟随诗人一起走进西湖,边欣赏西湖的美景,边来背一背这首诗吧!播放开始时的课件,配乐!
(三)、拓展学习,推荐阅读,加强积累。
1、描写西湖山水的诗篇还有不少,还想再学两首吗?
2、课件出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苏 轼 宋 杨万里
黑云翻墨未遮山,毕竟西湖六月中,白雨跳珠乱入船。风光不与四时同。
卷地风来忽吹散,接天莲叶无穷碧,望湖楼下水如天。映日荷花别样红。
3、生自由读。说说这两首诗跟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的地方。
4、交流讨论(也是写到了西湖的晴天,雨天。写雨是写雨来得快,去得快。指名读相关诗句。写晴天,主要写荷花的美,读这两句)
5、课外去了解诗句意思,积累这二首诗。
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晴方好
雨亦奇
总相宜
浓抹 淡妆
第三篇:剪纸配套教案
第一课:剪纸艺术欣赏教案
课题:剪纸艺术欣赏教案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我国民间美术的简介和欣赏,使学生了解它的特点、品种与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工艺美术和民间工艺美术的定义和区别。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
三、教学方法:
PPT、讲述法、讨论法、作品展示
四、课前准备:
剪刀、铅笔、橡皮、蜡光纸
五、教学过程:
导入:视频展示,剪纸姑娘 提出问题一:
什么是间美术?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图片展示:(民间美术)民间美术种类(学生补充)提出问题二:
什么是剪纸?学生回答补充问题。插入福娃图片引入剪纸内容。剪纸语言基本符号。
导入南北地方差异图片,插入南北地方特色音乐。提出问题三:
南北方剪纸的特点及区别。(学生分别分析回答)
课时:第一课时 插入郭沫若先生的诗。南北方剪纸的共性。连续性。图案化。
形象夸张、优美、节奏感强。剪纸的表意:谐音、象征。剪纸作品欣赏。提出问题四:
剪纸在我身边。(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动手练习制作剪纸图案。
课堂小结:以郭沫若先生的话为例结束本节课内容。
六、总结:
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鉴赏民间剪纸,期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剪纸,感受民间剪纸的艺术魅力。课堂氛围较好,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欣赏深入了解,应注意教师语言更加专业化。
七、作业:
学生课下准备纸张完成课上未完成的剪纸练习
课题:剪纸艺术欣赏教案 课时: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我国民间美术的简介和欣赏,使学生了解它的特点、品种与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及相关知识,学习刻纸的基本方法。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
三、教学方法:
PPT、讲述法、讨论法、作品展示
四、课前准备:
剪刀、铅笔、橡皮、蜡光纸
五、教学过程: 导入:
欣赏剪纸形式的动画视频。引出课题。讲授新课:
播放音乐《喜洋洋》导入
教师出示剪纸作品,讲述作品,并介绍剪纸作品,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同时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讲解中国剪纸简史、中国民间剪纸的地方风格。(图片配合欣赏进行讲解)
1、图片展示:(各地民间美术)
2、剪纸的形式:阴刻 阳刻
3、剪纸的分类:单色和套色
4、仔细观察《虎》这幅作品属于哪一类?你还见过哪些有特色的剪纸,组内交流一下。拓展延伸
现代创意剪纸,让学生们将民间艺术与现代结合,继承和发扬。布置课堂作业
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通过教师的示范、课件演示,学生更加直接地了解到如何制作,同时在作画过程中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魅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课堂小结:
教师根据同学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展示、分析、表扬画的扎实的同学,最后设计一小段结束语;本课主要是对中国剪纸的学习,通过老师的查看,同学们运用不同表现形式来制作,我相信只要你们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周围更多的你喜欢的中国民间美术。
六、总结:
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鉴赏民间剪纸,期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剪纸,感受民间剪纸的艺术魅力。课堂氛围较好,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欣赏深入了解,应注意教师语言更加专业化。
七、作业:
课下积累剪纸的资料进行剪纸擂台比拼
第二课:剪纸的工具及技法介绍
课题:剪纸的工具及技法介绍 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传统民间美术活动和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
运用民间美术的表现方式,完成一件美术作品,通过设计制作来表现。
二、设计思路
设计、剪刻的学习活动可结合剪纸的知识,以对折、剪刻技法为主要内容。在技法训练、创意、表现等方面应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调整难度,使学生既有趣味又有知识含量。
三、教学重点
学习剪纸折、剪等技法方法,了解民间美术的表现特点。
四、教学难点
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设计作品的能力。
五、教具学具
课前准备好多媒体课间、实物,以及作业用纸,剪刀等材料工具、剪纸活动分组围坐,便于制作时交流。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
1、教师导入: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 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我们用剪刀代替笔,把我们所见的、所想的剪出来。寥寥数剪,日常用品、车船、花卉、果蔬、虫鱼、鸟兽、人物跃然纸上,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2、教师出示剪纸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剪纸。引出课题《剪纸》。
(三)学习新课
1、教师出示剪纸作品(欣赏剪纸作品),让学生认识剪纸。
2、刚才看这些作品,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3、结合剪纸作品教师讲:剪纸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了,简直由于材料简单(薄的彩纸),学习制作方便,所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同时呢,剪纸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学校、节日装饰、环境布置、以及制作教具等等都能用到。剪纸的形式(以讲解为主的教学)
剪纸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单色剪纸、套色、染色、影像剪纸、镂空剪纸,镂空的花纹也变化多端,有(圆形、半圆形、月牙形、锯齿形、三角形、菱形等等)
5、剪纸的基本技法
阴刻:图案上的装饰纹样被(剪)去,形成镂空效果,一般要求线线相断 阳刻:将图中的装饰花纹留下,花纹以外的部分剪(刻)去,要求线线相连。
6、过渡:刚才这些作品栩栩如生,那我们要怎样才能制作出生动的剪纸作品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剪纸的方法。
剪纸的方法:(课件出示)有对称剪和不对称剪。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对称剪的制作方法。对称剪有对折剪、四折剪、五折剪、六折剪、等放射对称剪法。教师给学生做剪纸示范。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7.对称剪纸制作方法:教师示范剪纸,边示范边总结制作步骤,并板书。
对称剪法在剪之前需将纸按不同折法折叠,然后根据设计的纹样再剪。在建的时候,有些很细小的部分还可以用刻刀来刻,剪刻结合。一般在刻纸下都要垫一块垫板,要注意安全。设计与制作(教师辅导)
课堂作业:根据刚刚学到的剪纸基本技法,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几幅剪纸作品,进行展品,选出优胜的一组,给予艺术之星称号。其优秀的作品纳入校园艺术走廊参展作品。
(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互评选出优秀的一组)
(五)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剪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中间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一定会创作出好的作品。
七、教学反思:
课题:剪纸的工具及技法介绍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剪纸的方法和步骤;提高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不同的手法剪出窗花。
3、情感与态度目标:唤起并激发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继承并发扬民族艺术,让学生从小培养对民族剪纸的了解和兴趣,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创造美的能力培养。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剪纸的剪、刻的基本技能技巧。教学难点:对剪纸艺术的信心与兴趣,剪纸外形设计。
教具准备:示范作品、各种规格的彩色纸、剪刀、刻刀,订书钉。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大家知道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吗?(剪纸)剪纸:剪纸是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 你能说说我国的民间艺术还有哪些吗?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民间艺术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有陶瓷、泥塑、布艺、风筝、剪纸、麦杆画、年画、灯彩、吊饰、木刻、漆器工艺、兽皮工艺、砚石工艺、竹编工艺、漆器陶具、玉器工艺、大理石工艺、铅笔屑画、唐卡、拓真画、银饰、纸编画、苏绣、鱼皮衣等。这些民间艺术品,内容大都是精神活泼向上、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富贵有余、儿孙满堂等。用于民间传统节日、传统宗教和民族饰品用等。这些民间工艺品流传广泛,生动有趣,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日常活动。今天我们就学习这其中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剪纸》
一、情境创设:(挂图)出示红“双喜”字。
师:这个字,大家熟悉吗?(熟悉)太熟悉了!这个“喜”字,也是老师带给你们的祝福:愿你们每一天都喜笑颜开!这个字谁会剪?(总结学生的方法)现在请用大家用最短的时间,最巧的手, 把这双喜剪下来,好吗?(学生剪,老师巡视指导)(创设剪“双喜“这样一个情境,激起学生活动兴趣,让他们对课堂感兴趣,都跃跃欲试,渴望自己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师:剪好的同学,请把双喜举起.(看一下)很多同学都已剪好,而且很漂亮!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剪的? 老师归纳步骤::对!可以先把纸对折,画上线,再剪.(折叠、画线、剪裁)。因为喜也是轴对称图形, 对折一次,画上一个喜再剪下;对折两次只要剪喜的一半就可以了。(生答师演示折叠双喜,以及喜字的其它形式。板书:剪纸的折法:1.对称折)(通过教师演示双喜的折叠过程,形象生动,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探索活动: 仿例制作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另一张纸,看下一幅图(蝴蝶),按照刚才的三个步骤,动手在自己的红纸上剪剪看,能不能得到这个蝴蝶的图形.老师将取优秀的作品展示.(师巡视指导学生制作)。
作品展示: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评析,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在黑板上画出各作品对称轴.(很好!这是对折两次剪出的两只蝴蝶:这是对折这一次得出的一只蝴蝶。)
二、体会设计思路:、师:人的智慧是无尽的,简单的事物里往往蕴涵着不平凡.我教同学们几种折法:(板书:2.三角折 :3.四角折 4.五角折 5.六角折)(如:五角折 ①将方形色纸对角或对边对折,要折整齐。②把折好的纸再平均分五等分折。要注意这样折好很重要。③在折好的纸上画上简单的花纹,花纹的线条要接连。把要剪去的地方画上记号④按照纹样剪出,小心揭开,美妙的图案出来了)。
小结:窗花剪法的步骤;特别要注意什么,看图讲述。
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试试在这张基础上,你能剪出什么图案?比比看,哪位同学的思路更独特、更有创意!(生剪师巡视)(生上讲台讲述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没想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剪法!真了不起!剪纸可以有多种剪法,折叠的次数多,要画的线、要剪的线就会少一点.但不管哪种剪法,能创作出好作品就是好方法。剪纸的分类 :
1.剪纸从地域上分:可分为北方剪纸和南方剪纸。因此,各地区,各民族的剪纸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出示挂图 北方剪纸: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著称。南方剪纸: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闻名。)
2.剪纸按制作方法分类:主要有剪纸和刻纸(出示工具剪子、刀子。)3.剪纸按色彩表现分类:主要有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图片)
三、了解“窗花“
很久以前,人们就用一张薄纸,一把剪刀。剪出精美的图案点缀和美化着生活。咱们总是到过年时,家家窗户上都贴出用彩纸剪出的图案,贴到窗户上,俗称“贴窗花“。这就是剪纸迎春的风俗,它寄托着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窗花”的图案花样很多,有花卉、鸟兽、虫鱼及图案纹样等。它既有画意,又有装饰趣味,很受群众喜欢。
(挂图:这些剪纸还都有它独特的意蕴在里面如:连年有余、喜鹊登梅、喜上眉梢、富贵吉祥、花开富贵、花好月圆、吉庆有余等等、、、、、、)
这些窗花都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智慧的结晶,充分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
四、创作设计:(刻纸练习)
师:用剪子剪纸我们都尝试了,那么,咱们用刀子练习一下刻纸好不好!下面同学们自己用刀子刻一幅剪纸作品吧。(事先准备好刻纸样稿工具)
师:好!老师期待着更多精彩的作品!每位同学还要给作品起个名称!开始!(生操作,师放音乐,巡视指导。)
师讲评:刻完的同学把作品举起来,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同学们创作的喜悦!(略停)大家最喜欢哪一幅作品?老师都喜欢!我们有请xx作品的主人谈一谈,你的作品名称是什么? 师总结:艺术是博大精深的,在简单中呈现了美,更多的是呈现了美的深度,让我们一起走进剪纸世界!来感受美!(展示老师收集的漂亮剪纸)
五、课堂拓展 :
同学们用这一节课,就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法。很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剪纸为什么能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艺术?(学生答:
1、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
2、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
3、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所以剪纸能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艺术。
4、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简单,容易搞到;产品有实用性;传授和学习具有随时性;不耗费体力。
5、因为那是传统的手工艺术。)老师总结: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并把我国的民间艺术继续发扬光大。课后反思:
第二课:剪纸的符号
课题:剪纸符号的识别 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介绍剪纸的基本技法之
2.通过折、画、剪的一系列体验,使学生对对称图形有初步的认识。
3.组织学生由浅入深地、循序渐进地完成比较简单的对称图形剪纸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剪纸艺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环节
(一)基础技法介绍:
大家知道,学习汉字书法,都是先从学习笔画开始的。而剪纸符号就如同书法中的笔画,在剪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在未剪纸之前,先要了解、识别每一个剪纸符号的形状及用途。
由上图得知,剪纸符号大致分为:小圆孔、月牙形、柳叶形、锯齿形、花瓣形、逗号形、水滴形等等。一幅吉祥如意的团花,或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等剪纸,都是由这些剪纸符号组合而成的。初学者,要仔细观察、辨认每一种符号的造型与区别,先默记,后临摹,练熟了就能运用自如,组合成变化万千的花样。临摹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画再剪;另一种是不用画稿直接下剪,这样效果更好,只是难度大些。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要先简后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下面,具体介绍第一种常用剪纸符号的剪制要领。l·小圆孔
小圆孔在剪纸中是常见常用符号(见下图),例如:人物、动物的眼睛,花心、花瓣和浪花的水珠等.剪小圆孔时,首先对准圆孔中心空白处轻轻扎一个眼,然后顺着眼往边沿剪,即逆时针方向转360度。2 月牙形
形状近似月牙,比较容易掌握。
先从月牙中心空白处下剪刀,顺着月牙的外轮廓线从左往右剪即可。常用于吉祥宇中的眼、口、眉,人物及其他动物的眼睛 3 柳叶形
通过折、画、剪的一系列体验,使学生对三等分折纸图案有初步的认识。掌握三等分折纸的方法。
组织学生完成比较简单的三等分折纸、剪纸的学习过程,小组讨论、设计图样。
(二)完成练习
根据所学的基本图形,完成剪纸练习。
课 题:剪纸符号的识别 课时:第二课时
课 型:剪纸 课 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有趣的剪纸花边,使学生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构成规律,并认识其实用意义。
教学重点:二方连续纹样的构成规律和实用意义。
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自己能设计并剪出几种二方连续纹样。
教学用具:二方连续纹样(剪纸)作品若干幅、制作步骤、示范用具、二方连续的骨架图、带有二方连续纹样装饰的花瓶、瓷器、纺织物的花边、带有二方连续纹样装饰的古典建筑物等图片。
学习用具:色纸、铅笔、剪刀、胶水(浆糊或双面胶)、画纸。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剪纸用具。
二、教学新课。出示范作,用多媒体放出二方连续的骨架图,分析、说明二方连续纹样的构成特点:以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的两个方向重复排列。
三、教师说明二方连续纹样的应用,用多媒体放出用二方连续作装饰的花瓶、瓷器、纺织物的花边、带有二方连续纹样装饰的古典建筑物等图片。再请一些学生列举几种日常所见的、用二方连续纹样作装饰的物品。如:报刊题花、花布、手帕的花边等。然后小结:经过二方连续装饰的物品显得更美观。
四、讲解剪纸步骤。指导学生看课本的步骤图,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剪纸步骤,有折、画、剪、贴四步。
示范:
1、用条状纸对折三四次,注意层数不要太多,以免难剪。
2、用铅笔在折好的纸面上画一个简单的纹样,注意花纹的线条要连续,不要过细或过窄。接着,把要剪去的部分涂上灰色。
3、按设计图样剪好、贴好。剪时不要把连续的地方剪断。
五、设计的图样不同,剪出的纹样也不同,分析示范作品中的二方连续纹样的设计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对称纹样的设计方法,为创造新颖的二方连续纹样做准备。
六、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 剪三——四种二方连续纹样,要求纹样新颖。
第四课对称折叠剪纸
课题:对称折叠剪纸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剪纸的用途,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家乡自豪感;
2、初步了解和掌握剪纸的一些基本技法;培养剪纸的兴趣;
3、能独立完成对称纹样--蝴蝶的设计、剪纸。教学过程
来干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常用剪纸:窗花(装饰窗户)、喜花(喜事装饰)、实用图样(服装、鞋帽等纹样)等。简介”浦江剪纸“。出示”蝴蝶剪纸“作品范例,问:漂亮吗?今天我们就用自己的巧手剪出比老师漂亮的作品。2.指导纹样设计(1)蝴蝶五彩缤纷,但它们有共同的特点,谁来说说? 讨论后得出结论:对称、三部分组成(触须、身子、两对翅膀)。(2)我们设计图样的时候,可采用写实、概括、夸张等手法。板画示范举例:
(写实)(圆形)(菱形)(三角形)……(3)学生独立设计。在一张对称折叠的纸上设计自己喜欢的图形轮廓,引导孩子的发散思维。3.尝试剪纸(1)将自己设计的图样按轮廓线剪下来。展开后,自己想想那些地方可以修改会更匀称,更漂亮。同桌或小组交流讨论。(2)除了外轮廓的修改,在蝴蝶的身上是否可剪点图案呢? 学生各自尝试。交流,看看谁挖的”洞洞"漂亮。(3)小结剪纸常用的符号及用刀技巧:(纹圆点、月牙纹、柳叶纹、锯齿纹、水滴纹、花瓣纹……)(4)讨论,我们怎样才能把一只蝴蝶剪好?(5)总结、提示剪纸的方法:先构图,剪纸时一般先剪图案内部的小块地方,再剪大块的,最后剪外轮廓。4.独立练习根据今天学的方法,独立设计完成一幅对称蝴蝶纹样的剪纸。交流、展评。5.课外延伸 班内办一个剪纸专栏,让大家欣赏;剪一件心爱的作品送师长、亲友或同学,表达一份真诚的心意;装饰学校、家里或邻居的窗户等,美化生活。
课题:对称折叠剪纸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剪纸的用途,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家乡自豪感;
2、应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培养剪纸的兴趣;
3、能独立完成对称纹样--蝴蝶的设计、剪纸。教学过程
1回顾上节美术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剪纸兴趣。进而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构思想要的图形。对称图形。2.指导纹样设计:
(1)小组先构思要完成的图样,派代表说说构思想法。(2)教师简单指出上节存在的问题,和 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完成。
将自己设计的图样按轮廓线剪下来。展开后,自己想想那些地方可以修改会更匀称,更漂亮。同桌或小组交流讨论 小组进自评,各小组进行互评 选送优秀作品 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第四篇:赤壁赋配套教案
赤壁赋
教学目标
一、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二、学习本文写景与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
三、体会本文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
一 导入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宋神宗元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当时,他曾站在江边的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二 文体知识
赋
以楚辞为源头,至荀况 “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赋的特点:“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赋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骚赋:以楚辞为源头
大赋(汉):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僻的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
小赋:抒情咏物
骈赋(魏晋南北朝):受骈文影响,讲究对仗工整。
律赋(唐):科举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除句式对偶外,还限制用韵,规定平仄配合,音律谐和。
文赋(宋):打破声律限制,加入散文特点。三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命运多舛,生活坎坷。但他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为什么? 作者的复杂思想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
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面对灾难性命运,苏轼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积极进取,直面人生,听任天命,随遇而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四 时代背景
元丰二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苏轼政治上失意,心情极其苦闷的时期。他开始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感慨世事的纷扰和虚无。在黄州的四年,他过着清苦恬淡的生活,与和尚为友,同渔樵杂处置地耕田,种桑养牛。这时,他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在《赤壁赋》里抒发了“吾生之须臾 ”的感慨,流露出超然出世的思想。
东坡是一个胸怀旷达,政治上有抱负的人,表现在他的诗中是豪放的风格。苏轼处于当时的复杂政治斗争中,本来是很想有所作为的,但在入狱受审并贬谪黄州的沉重打击下,他不由得不从佛老思想中寻求慰藉,寄情山水,幻想出世。可是,他终究未能超脱也不甘超脱。黄州的山水勾起了他对古人的怀念,他触景生情,倾吐了自己对曾经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崇敬、颂扬的感情,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治世立业的壮志。
消极退隐和积极进取,疾世愤懑与逍遥山水的两重情绪,在与世无争的的思想后面,流露出不甘妥协的积极精神和鄙弃富贵、傲然独立的旷达情怀。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五 正音正义
1、壬戌()
10、酾酒()
2、桂棹()
11、横槊()
3、余音袅袅()
12、渔樵()
4、幽壑()
13、扁舟()
5、嫠妇()
14、匏樽()
6、愀然()
15、蜉蝣()
7、山川相缪()
16、无尽藏()
8、舳舻千里()
17、狼籍()
9、旌旗()
18、枕藉()
六 串讲课文
第二课时
设疑自探
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客
—— 悲观
苏子—— 乐观
3.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月下泛舟
吊古伤今
阐述哲理
饮酒乐甚
苏子愀然
客喜而笑
(乐)
(悲)
(乐)4.苏轼的悲又从何而来?
从歌声中来
(政治失意)
从箫声中来
(箫声幽怨)
从历史人物中来
(人生无常)
从个人境遇中来
(生命短暂)
5.苏轼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
(1)、探究第四段的思路;分别用一对表示矛盾关系的词语来概括其思想。可分为两个层次:一:变与不变
二:取与不取
(2)、从文中找出苏轼关于水、月、人“变与不变”的词句,并深入理解。变
不变 水
逝者如斯
未尝往也
月
盈虚者如彼
卒莫消长也
人
不能以一瞬
无尽也
(3)、比较客与苏轼关于物和人在“变与不变”的问题上,观点有何不同?并加以分析。
物
人
客
无穷
不变
须臾
变化 ——片面
悲
苏轼
物与人都是既变又不变
全面
喜
(4)、分析第二层“取与不取
取
不取
清风明月
非吾之所有
抚慰人心灵、开阔人胸襟、陶冶人情操、启迪人智慧
小结:苏轼的悲情从哲学思辩中、从自然美景中解脱了出来,这种理性的思辩使他乐观旷达。
6.探究课文中苏轼所言,结合苏轼的儒、道思想,体会其人生态度。
主客是否真正为现实中的两个人问答对话?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 解疑合探
一 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试分析:
1、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精神的永恒
2、客—作为儒者的苏轼 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壮志难酬 二 作者思路怎样,全文以什么为线索?
感情线索:乐-悲-乐
时间线索:月初出——东方既白
叙事线索:夜游—听曲—主问客答—主辩—客喜
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化无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 本文突出的意象是什么?该意象又是如何运用于文中的?
现实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
历史中的“水月”——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
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四 苏轼对赤壁情有独钟的原因是什么?
1.赤壁的秀美可以抚慰灵魂。
2.寻求人生的平衡点。也就是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3.寄托自己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和惆怅。
4.气度的宽宏,曹操虽败仍不失英雄风范,苏轼虽处境艰难仍心怀壮志
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却让人有消极感,他是否有陶渊明归园田的心境?
清人李扶九在《古文笔法百篇》中说:“篇中所言,不过随时行乐,惟”美人“二字,则公真意所在。
学者林语堂评价苏轼:“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 五 试总结本赋的特点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散结合;
句式长短不齐,用韵错落有致,更多地表现了散文融景情理于一体的艺术特色。写作目的
苏轼力图排遣政治打击而带来的苦闷从而听任自然,乐观旷达,作者力图从消极中超脱出来,其实是含蓄地向他的政敌暗示,我虽然遭贬,但我却超然世外,飘然欲仙,寄情山水,尽得其乐,不寂寞不烦恼,反而积极向上.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
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方能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体验乐观旷达的情怀,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
第五篇:配套失物招领教案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
使用范围: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二册第12课《失物招领》第二课时 作 者:许少云 单 位:萧山区汇宇小学 撰稿时间:2010年1月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课文里却称作“失物”,为什么呢?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这些问题可以成为学习本篇课文的线索。教师紧紧抓住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使同学们真正体会到应该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能看课文相关插图,并选择字词说课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创设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使同学们真正体会到应该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读好带有感叹号、问号的句子)【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坏处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激趣读文。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出示课题齐读。我们先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字词。出示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你们读得真好,老师要奖励你们,带领大家去植物园参观。看图(出示课文插图)。能干的孩子能看着图画,选其中的字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先自己准备一下,再说给大家听,比一比谁说得好!(自由说、指名说)
3、小朋友真聪明,能讲故事内容了,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这个故事,好好地读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同学们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第1、2自然段)
(2)指名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并随时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3)指导学习第1段:
a、指名学生说。(预设:我读懂了第一段,第一段告诉我们,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去植物园参观。)
b、小朋友们回想一下,我们去游玩的时候,高兴吗?说说你当时的心情。(指名说)c、我想,你们也一定体会到书中的小朋友们去植物园参观的心情了。来,代他们把高兴劲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吧!(指名读、评价、齐读)(4)指导学习第2段:
a、同学们来到了植物园,你看(多媒体出示画面),植物园里好看吗?说说同学们来到植物园看到了什么。学生读句子:植物园很大很大,里面的花草树木很多很多。看图理解“很大很大、很多很多”,照样子再说出一些这样的词语。b、指导读好句子:植物园很大很大,里面的花草树木很多很多。
c、出示句子:同学们围着园林工人张爷爷,听他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听得可专心了。“专心”是怎么样的?举个例子说说或用“专心”说句话。
d、植物园很大,同学们听得很专心。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导读第2段,读好“很大很大、很多很多、可专心了”等词语。
2、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a、出示句子:中午,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草地上吃自己带的午饭。学生读句子,并说说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同学们在一起 2 团结友爱。
b、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要求:读得欢快些,读出同学们之间的友爱之情。正准备回家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请同学们读第4自然段。a、请把唐老师说的话用“——”划下来再读一读。
b、出示唐老师的话:同学们,刚才张爷爷捡到一些东西,是哪些同学丢的,请到我这儿来认领。
c、思考:从唐老师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d、指导学生朗读好老师“严肃”的语气。预设:唐老师说话时的语气怎样?平时,老师在什么情况下会严肃地说话?试着用严肃的语气读唐老师的话。(学生自由读、个别读、老师示范读、齐读)
3、学习第5、6自然段。
(1)引读:同学们确确实实不知道自己丢失了东西,四十双眼睛„„四十双小手„„四十张小嘴一齐喊:唐老师,我没丢东西!)
(2)提示学生:句末是感叹号,学生们都摸过口袋,坚信自己没丢东西,所以回答的口气很坚决。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插图,抓住同学们的表现,读出惊奇的样子。
(3)大家都说没丢东西,那唐老师说的“失物”到底是什么?板书:失物 a、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失物”一词的后面板画各种垃圾,并画出他们的表情,想一想,垃圾会说些什么? b、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
4、分小组学习课文第7、8自然段,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1)估计学生要提出的问题有: a、什么是“失物”?
b、孩子们丢失了什么?他们认领了自己丢失的物品吗? c、“会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
d、唐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露出了会心的微笑?(2)教师引领学生间互相解决简单的问题。其中第四个问题估计学生能说出来,但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语言,教师设计了填空题:因为唐老师和张爷爷看到
看到
看到
所以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3)教师引领学生探讨乱扔垃圾的坏处。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同学自觉领回失物,并送到果皮箱,我们为他们高兴。
课件出示填空题:因为我们看到
看到
看到
所以我们感到高兴。
(4)指导学生用高兴喜悦的心情齐读第8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渗透思想教育。
1、请学生看看,自己的前后左右有没有“失物”,该怎么做?
2、在校园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课后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努力与学生生活相连,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并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中自主发现、自主感悟、交流讨论。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还没有学会提问题,老师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善待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种种问题,并逐渐学会提问,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较浓的问题意识。
本课文章比较长,教师花了许多时间在学生的朗读上,学生从“不会朗读”到“能朗读”到“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用“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学生的事,旨在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反思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思想教育渗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