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2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专题
第2课《古诗两首》
备课人程伟茜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2、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课件。教学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有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难点:
1、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过程:
一、科学坐姿。定点凝视训练 要求:头不动,眼不眨,30秒。
二、导入,检查预习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三、初读古诗,解决生字字音
1、学生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播放动画课件《古诗两首——生字学习》,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使学生掌握字音。课件没有的生字另外详细讲解。
重点字音:
荣 宿 篱 疏
4、再读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趣味识字
1、自读课文,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4)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画出生字词,同桌互听。
2、带拼音读(指名读,领读)
3、去掉拼音读(开火车读、检测、齐读)
4、生字回文
5、生字开花:徐、很、等
6、组词开花:宿 宿舍 宿管 住宿
7、步步高:用“宿、未、枯、荣、篱、疏、徐”组词并造句(可小组合作进行。)四:指导书写(白板展示)
1、巩固音、形。
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烧、荣;平舌音:菜、宿。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仔细观察。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沟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沟的拐弯处要圆润。
4、师范写难写的字。
5、学生描红、书写,师巡视。
五、写话表达用上“追赶、草地、菜地、开心”
六、作业:练写生字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两首古诗
二、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老师范读
使学生对古诗诵读有进一步的感悟。
3、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随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4、学生美读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5、解释词语和句子意思,理解诗句。
6、畅谈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7、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四、课外拓展 阅读关于春天的诗。
五、布置作业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反思
第二篇: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第2课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4个新词和“欲、言、穷、更、深、依、遇、只”等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说出两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默写这两首古诗。
4.体会诗人借用登得高看得远的意境所表达的那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领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寻隐者不遇》,体会诗人寻隐者未遇的怅然心情。
2.学会生字“遇,言”,理解“遇。言,只,深”等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3.能说出全诗的意思。
4.能背诵。默写此诗。
教学过程
1.复习
(1)背诵《登鹤雀楼》:指名背,齐背。
(2)默写:完成《作业本》3(1)。
2.学习《寻隐者不遇》:
(1)揭题,解题,简介作者贾岛。
寻隐者不遇:寻访一个隐居的人,但没遇见。
(寻:寻访;隐者:隐居山林中的人;遇:碰到)
(2)听录音,看图理解:
①全诗共提到几位人物、图中人物分别是诗中提到的谁?(3位。作者和童子)
②这三位人物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
(作者和隐者,朋友关系;隐者和童子,师徒关寻
③为什么作者拜访朋友没能遇上?
④用自己的话口头说说诗意,提出不懂的字、词
(3)理解诗句:
①第1、2句:
松下问童子:我在一棵松树底下向一个小男孩问讯。
(童子:男孩,这里指隐者的书童和弟子。)
言师采药去:这孩子说他师父出门采药去了。
(言:说)
②第3,4句:
只在此山中:(师父他)就在这山林中。(只:就;此:这)
云深不知处:山上云雾重重,不知他在什么地方。(深:重重;处:地方)
②连起来说说诗句意思。
(4)体会感情:
①作者拜访友人却未遇上,心情怎样?
②推想作者的朋友在山林中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③贾岛是位著名的诗人,他的朋友想必也是位极有才华的人,为什么他不去做官,却宁愿在山里采药,过这种隐姓埋名的生活呢?(对社会、对官场不满)
④作者写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背诵:
①再听录音,体会节奏及重音。
②指导朗读:
松下||问|童子,一(平起,强调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停)(强调采药)
只在||此山|中,一(强调此山)
云深||不知|处。(停)(拉长字音,强调云深和不知)
③指名朗读,齐读。
④指名背诵,齐背。
3.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l(2)。(2)、5。
(2)完成《作业本》第3题:默写《寻隐者不遇》。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第2课《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课件。教学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预习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初读古诗,解决生字字音
1、学生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播放动画课件《古诗两首——生字学习》,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使学生掌握字音。课件没有的生字另外详细讲解。
重点字音:
荣 宿 篱 疏
4、再读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
如,离——篱 味——未
四、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烧、荣;平舌音:菜、宿。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仔细观察。
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沟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沟的拐弯处要圆润。
4、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五、限时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背诵两首古诗
二、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老师范读
使学生对古诗诵读有进一步的感悟。
3、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随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4、学生美读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5、畅谈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6、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三、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教学反思: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生对古诗已经不再陌生,所以在本学期教古诗时除了要引起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之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三步学习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情景,体感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且由于古诗的琅琅上口,学生多数比较感兴趣,我感觉效果很不错。
第四篇: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第2课
古诗二首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二首,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疏疏、急走”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古诗。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逐词逐句地理解古诗,并能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青、窗含、急走”等词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课件。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2.学会本课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荫、急走”等词语的意思。
3.会背诵、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一)教学过程
1、复习
(1)指名背诵《绝句》。(1)集体背诵。
(2)解释词语(课后1)。
2、教学《宿新市徐公店》。
(1)解题“宿”,住。“新市”是地名。这首诗是诗人杨万里在徐公店投宿时所见到的景色。
(2)自学古诗。观察图画,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3)教学字词。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①理解第一句。
重点理解:篱落、疏、径、深。指名连起来说。(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②理解第二句。
看图理解:枝头、未成荫。说说第二句的意思。(树叶长得还不很浓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荫。)
③理解第三句。
理解“走”与现代汉语中的“走”的区别,理解“急走”的意思是奔跑。(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④理解第四句。
“寻”是什么意思?指名说说这句的意思。(蝴蝶飞进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业找不到了。)
(5)指导朗读这首诗,并说说全文大意。
(6)指导背涌。试默《宿新市徐公店》。
3.小结全文。(1)指名背诵。
(2)说说两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
4、课堂作业,(1)抄写第二首诗,(2)解释带点的字词。
第五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元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情感目标:A、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
B、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3、能力目标: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结束时我让大家收集春联,现在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学生写在黑板两侧)
2、齐读春联后师:什么时候要贴春联?(春节)
3、在古代,春节也被叫做“元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宋时期的大诗人王安石的《元日》。(板书课题)
4、点出“日”理解、“元”是第一,“元日”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叫春节。
5、齐读课题。在这一天,你会做些什么?
6、生交流。师结:对,春节的习俗很多。贴春联就是其中之一。而王安石的这首诗里就写了这么一件事。我们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是诵读理解。我们要学好古诗,首先就要读好它。出示:(一读:注意节奏、读正确。)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自由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节奏,读正确。
(二)学诗
1、谁愿意来试试?(指名读)A、你把这个生字念得很准,再教大家一遍,好吗?(指名将生字读准)B、让我们一起来读正确,读流利。(不到位师范读一句。)
2、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能够把诗读正确,不过,古诗光读准还不够,还要(出示:二读:借助字典或请教别人,搞清字、词、句的意思。)
A、你再好好读读这首诗,找找有没有不懂的字词?
B、交流。现在就拿出你们的字典来吧。查一查,查之前,老师作一个友情提示:每个字在字典上都有许多种解释,我们要根据诗句来选择相应的意思。
C、师巡视。
D、交流。(同时屏幕上出示词语的解释。)师根据学生说到的词语同时理解诗意。重点理解:“屠苏”:指一种酒。古代的风俗,每年除夕时人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日取出来面向东喝,据说可以避瘟疫。
“桃符”古代风俗,正月初一,人们用桃木写上神灵名字,挂在门旁用来压邪,发展为现在的春联。
“瞳瞳日”。对,你这是字典上的解释,再看看诗题,其实这是个很特殊的日子,就是新年美好的第一天。新的一年,也蕴含着新的希望,同学们在新的一年中,你希望什么呢?(交流)
E、让生将诗句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F、理解了诗意,我想你的感受肯定不一样了,谁来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首诗呢?(1—2位)
3、不过,古诗学到这一步不够,还得透过字面去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想想我们过年的情景,自由读读这首诗,看看图,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A、交流。(幸福、热闹、高兴、喜气等)
B、同学们,任何一首诗,都与诗人当时的心情,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 系。此时,诗人王安石刚当上宰相,对自己上任后的改革充满了信心,也充 满了期待。就象诗中所说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想想你还能感受到什么?(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期待。)
C、让我们一起满怀着喜悦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吧!齐读诗。
(三)练习背诵
1、现在,古诗学完了,我们要把它背出来,这叫熟读成诵。A、全班观看录像,齐读全诗,体会诗中的气氛。B、分组练习背诵。C、(做游戏)比比谁最快。
D、同学们,在背的时候也要注意节奏,谁再来背?指名背。
E、我们班的同学可真聪明,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一首诗读懂了,记住了。刚才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的,谁来说一说? F、指导写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刚才不仅仅是学习了《元日》这首诗,我们还学会了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课后请大家运用我们学习的这种方法预习一下我们的下一首古诗《江雪》。
《江雪》
学习目标:
1、理解“千山、绝、万径、踪、灭、蓑笠翁等词意思,在想象诗中意境深远的画面中理解诗意。
2、背诵、默写《江雪》并在语境中运用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新课引入
出示:一幅画面,画面中白雪茫茫,只有一人在江面上,坐着小船上垂钓。
请学生组织语言说说画面的情景。
(从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说完整话开始,同时引出下面的古诗的语言的品味与欣赏的学习)
二、反复朗读,品味诗语。
师: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这幅画面的。出示古诗全文。
1、学生读诗,直至成诵。
2、学生品味诗语言。
师:画面好空旷,情景好凄凉,背景好寥廓,这么一幅凄清的山水画作者却只用了20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赢得了众多人的称赞,你们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如柳宗元的诗具有一种对称美,“千山”对“万径”,“灭”对“绝”,“孤”对“独”,蓑笠翁对寒江雪。对这首诗展现的画面是一种凄凉美,这首诗,语言具有对称美。同样的意思,同样是这样的组合,是组合得这么巧妙,这种妙的组合叫人赞叹,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其间蕴含的情意。)
(诗意、诗味、诗情仅仅存在于诗的言语形式中,改变了言语形式,诗意、诗味、诗情也就随之改变甚至完全消失了。在学生述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之际,诗美的表达方式也潜移默化于学生头脑之中。)
三、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你们猜一猜,作者写这首诗可能是什么时候。
老师随机介绍读者:柳宗元,山西人(唐代河东)所以人们称他柳河东,20多考中进士,博学多才。32岁那年参加改革,成为核心人物,名气很大,谁知改革失败,被贬为永州降几级,十年后才被召回,后又被贬到更偏远的柳州,46岁那年在忧闷中病逝。这首古诗,就是诗人被贬到永州时所作。当他看到眼前茫茫白雪,毫无生机的世界里,有一位老人在江面上独钓的情景,他会那么想呢?
2、指导朗读,读出苦闷,烦恼,或者读出坚贞不屈,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这里的背景介绍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于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诗的字里行间体会出来。教师的“导”也是在学生认知基础上的引导。)
四、尝试运用,加深体会。
师:我们现在学古诗,一边为了了解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二是积累优美丰富的言语;三是学会正确运用,提高语言能力。出示
1、山道上,空旷无人,俱寂无声,颇有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觉。
2、虽然不被人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希望在向我招手,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正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吗?
(化消极积累为积极运用,实现活学活用。)
五、拓展阅读,开阔视野
柳宗元46年的生涯中,共写有一百四十余首诗,大多的是抒写被贬后心情愁闷,只得寄情山水田园的诗。
我们来看其中两首诗 出示: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速。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与洁初上人间看山寄京华新龙
海畔尖山似钏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你又如何明白诗中蕴涵着凄凉、苦愁与悲伤呢?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察作者的情感杂思。
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食物的味道需咀嚼后才能知道,水果的营养要吃下去才能吸收,所以,教学古诗要让学生咬文嚼字,反复吟诵,在体悟情味中赏析语言,在推敲语言中领悟意境)
六、总结学习,抄默古诗
提醒容易写错的字: 蓑 笠 独,先抄写生字,再或抄写或默写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