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12-14页)教学设计(共五则)

时间:2019-05-12 18:2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12-14页)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12-14页)教学设计》。

第一篇: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12-14页)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

1、例2(12-14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水果图片、课件。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课件展示故事)猴妈妈买来8个桃子,要分给兄弟四个,小猴子听说有桃子可以吃,可高兴了,老大拿了三个,老二拿了三个,老

三、老四每人只分到一个。他俩不高兴了,嚷着“不公平、不公平。”同学们你们认为公平吗? 那怎么分才公平呢?

小猴子听了同学们的意见又重新分了桃子,(课件展示重新分桃子,每个小猴子分两个)现在公平了吗? 为什么公平了?

像这种每份分的同样多,这种分法我们就叫它“平均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习近平均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4人一组)准备了一些物品,快打开数一数,都是什么(每组的个数不同)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师:每组选个代表,把你们组有几个水果,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生1:我组有8个香蕉,我给他俩都是3个,我2个。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不够了,就剩下2个。

生2:我们组有6个苹果,每个人都是2个。

生3:我们组有7个梨,谁都分到了2个,还剩下1个。生4:我们组有9个水果,我们3个人都分到了3个水果。──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感动,大家在分水果时都很公平,(师指其中平均分的几个组),看这几组每个人得到的水果个数怎么样? 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一边多)师: 也就是说我们都是平均分的。那什么是平均分呢?

(板书: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平均分)。4.判断下面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

三、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课件展示:要把15个橘子平均分给5个人,应该怎么分? 师:对,同学们帮帮他,想一想怎么分呢?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师:大家拿出15个水果图片和5个盘子,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生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5个盘里,每盘分3个苹果。

生2:我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下5个,我一个盘子里再放一个。生3: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

生4:我是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

师:你分得很快,谁是这样分的?(班级有三分之一是这样分的)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我想口诀三五十五,我就知道每个盘子里3个。生2:我想到乘法算式3×5=15,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生3:我会用除法,15除以5等于3,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师:你们想得太好了,善于动脑,找到了简捷的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帮着小明想出了这么多分橘子的方法,但是,不论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都是3个苹果,是平均分的。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这15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四、反馈总结。

第二篇: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棣丰街道中心小学 王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喜欢什么小动物呢? 生:小狗、小猫、小白兔....师:老师也很喜欢小动物,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正在森林里参加宴会呢!大家想去看看吗?

生:想!师:那么现在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第一张课件)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活动一:分竹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同学们能从这幅图片上得到什么信息啊? 生1:有小动物…

生2:有小熊猫、小猴子… 师:还有什么呀? 生:还有食物。

师:那么老师考考大家,谁知道小熊猫喜欢吃什么?小猴子?小白兔?小松鼠?

生:竹笋!桃子!萝卜!松果!

师:大家知道的科学知识还真不少!谁知道他们接下来要干什么呢? 师:分食物!

师:孩子们真聪明!看到这么多的食物,小动物们肯定馋坏了,快看小熊猫,他正目不转睛两眼放光地地盯着竹笋呢,你们知道他在想什么吗?

生:怎样把6个竹笋分给2只小熊猫(师出示第二张课件)师: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自己的想法帮助小熊猫分一分,看哪个小组最先分好!分完后用你端正的坐姿告诉我 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都已经分好了,谁愿意把自己小组的分法和大家说一说?展示一下

生1:大熊猫分5个竹笋,小熊猫分1个竹笋,因为大熊猫需要吃很多才能饱,而小的熊猫吃一点点就饱了。

生2:大的熊猫分2个,小的熊猫分4个,因为大的熊猫关心小的熊猫,把好吃的多分给小的一些。

生3:大熊猫分3个,小熊猫也分3个,因为这样就同样多了,他们不会打架。

生4:我也认为大熊猫、小熊猫都应分到3个,应为这样他们一样多,公平,不会打架。学生边说边在实物展台展示

师:同学们看,通过刚才的分一分、摆一摆,我们发现有好几种分竹笋的方法,你们真不简单。观察一下这几种分法,你发现了什么?哪种分法公平?为什么?

生:有的分法公平,有的不公平。两只小熊猫各分三个公平,因为分的同样多。

师:同学们真聪明!像这样的每份分的同样多的分法,我们就叫做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说分的过程:刚才我们是把6个竹笋平均分给2只熊猫,每只分3个 活动二:分桃子---引出“平均分”的最优分法-师:小熊猫的问题解决了,小猴子该着急了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现在大家一起来帮小猴子分一分吧。一共有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个?用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快速分一分,看哪个小组先分完。

师:谁愿意汇报自己的想法?

生:我是一个一个分的,每只猴子分到四个桃子。师:你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下吗?(学生展示)

生:我是二个二个分的,每只猴子也是分到四个桃子。(仍然请学生展示)

生:我是四个四个分的,每只猴子分四个桃子。(学生展示)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方法,有1 个1个的分的,有2个2个分的,有3个3个分的,有4个4个分的,都是分完为止。在同学们的分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1:一只小猴子能分到4个桃子。

生2:分法不一样,但分到的桃子是一样多的。

生3:虽然分法不一样,但每只小猴子都能分到4个桃子,也就是”同样多”

师:虽然分法不同,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小猴分4个桃子

这时让学生观看大屏幕,教师展示分法:并让学生体会哪那种分法好。师:同学们,那种分法好?为什么? 生:第三种!因为分的最快。师:同学们太棒了!(展示课件)出示课件:生说分的过程。(师板书)

生: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4个桃子。活动三:分萝卜和松果

师:小猴子和小熊猫的食物都分完了,还有谁的没分?该怎样提问题呢?

生:每只小兔平均分到几个萝卜? 生:每只松鼠平均分到几个松果?

师:请你任选一个问题,拿出学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随堂练习

师:食物分完了,小兔子没急着吃,她在思考问题,你们知道她在想什么吗?请看大屏幕(展示课件)

如果每只小兔子分3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兔子?找学生回答 如果每只小兔子分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兔子?找学生回答 如果每只小兔子分6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兔子?找学生回答 师:如果15个松果每个松鼠分5个松果,一共可以分给几个松鼠?

三、达标测评:

1、激趣:你们这么聪明,能不能帮老师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课件出示检测题

谢谢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四、总结交流:

1、今天的动物聚会就要结束了,小动物们都有点舍不得了,因为它们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得很开心,还学到了许多知识。这节课你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

生2:我知道分的一样多,就是平均分。生3:我学会了帮助小动物分东西,我很高兴。

2.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是平均分,还学会了怎样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老师感到很高兴,因为你们不但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怎样帮助别人,希望大家继续努力,能做到吗?

第三篇: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手段:多媒体课件,学具

一、故事导入: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好不好,你们不光要用耳朵听,还要用你们聪明的小脑瓜想一想,在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做到吗?(出示课件)

二、认定目标、教学达标:

活动一:分竹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1、师: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桌上有10个竹笋,20个桃子,12个萝卜,15个松果。生2:有2只松鼠。生3:有5只小猴子。

生4:还有2只小兔,2只松鼠。……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板书问题)生1: 2只熊猫怎样分竹笋呢? 生2:一只小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生3:每只小兔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生4: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

2、师:你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我们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呢? 生:10个竹笋2只熊猫怎样分?

师:怎样帮熊猫分竹笋呢?用你手中的五子棋自己想办法解决吧。提出要求:(1)如果用学具来帮忙代替竹笋,得拿几个学具?(2)在纸上完成。

(3)想出办法的用坐姿告诉老师

3、猜一猜这两只熊猫会怎样分这10个竹笋呢?为什么会这样分?

生1:大熊猫分8个竹笋,小熊猫分2个竹笋,因为大熊猫需要吃很多才能饱,而小的熊猫吃一点点就饱了。

生2:大的熊猫分3个,小的熊猫分7个,因为大的熊猫关心小的熊猫,把好吃的多分给小的一些。生3:大熊猫分5个,小熊猫也分5个,因为这样就同样多了,他们不会打架。生4:我也认为大熊猫、小熊猫都应分到5个,应为这样他们一样多,公平,不会打架。

(学生提到同样多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并板书:同样多)师板书:大熊猫 3 5

小熊猫 2 7 5

0

4、师:同学们看,通过刚才的分一分、摆一摆,我们发现有好几种分竹笋的方法,你们真不简单。观察一下这几种分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1:分法不一样。

生2:有得分的一样多,有得分的不一样多。

生3:我发现大熊猫分5个,小熊猫也分5个这种分法分的一样多。师:两只大熊猫分的一样多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平均分(板书课题)

5、你根据课题大胆的猜一猜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会是什么呢?(出示学习目标)

知道什么是平均分

活动二:分桃子---引出“平均分”的最优分法-

1、师:我们帮大熊猫分完了,你能用一样多的分法帮小猴子分一分吗? 提出要求:(1)如果用学具来帮忙代替桃子,得拿几个学具?先要把桃子分成几份?

(2)在纸上完成。

(3)想出办法的用坐姿告诉老师。

2、师:一只小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你是怎样分的?

生1:我用20个五子棋代替20个桃子,一只小猴子1个桃子,还没有分完,再一只小猴子1个桃子继续分,一直到分完,一只小猴子能分到4个桃子。生2:我用20个五子棋代替20个桃子,先拿2个桃子给第一只猴子,再拿2个桃子给第二只猴子,再拿2个桃子给的三只猴子,再拿2个桃子给第四只猴子,再拿2个桃子给第五只猴子,还没有分完,再继续2个2个的分一直到分完为止,一只小猴子也能分到4个桃子。

生3:我用20个五子棋代替20个桃子,4个4个的分,一只小猴子也能分到4个桃子。

生4:我用20个五子棋代替20个桃子,3个3个的分,还剩下5个,剩下的5个一只小猴再分1个,正好分完,一只小猴子也能分到4个桃子。生5:„„

3、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方法,有1 个1个的分的,有2个2个分的,有4个4个分的,都是分完为止。在同学们的分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1:一只小猴子能分到4个桃子。

生2:分法不一样,但分到的桃子是一样多的。

生3:虽然分法不一样,但每只小猴子都能分到4个桃子,也就是”同样多” 师:虽然分法不同,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小猴分4个桃子,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4、出示课件:生说分的过程。(师板书)

生1: 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4个桃子。生2: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4个桃子。活动三:分萝卜-----引出“平均分”的最优分法

1、师:就在大熊猫和小猴子津津有味的吃自己的食物时,小白兔着急了,我们快帮小兔子用平均分的方法分一分好吗? 提出要求:(1)如果用学具来帮忙代替萝卜,得拿几个学具?(2)在纸上完成。

(3)想出办法的用坐姿告诉老师。

2、师:每只小兔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生1:用12个五子棋代替萝卜,我一次拿4个分给1只小兔,可以分给3只小兔。

生2:用12个五子棋代替萝卜,可以分给3只小兔。

生3:我和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用12个五子棋代替萝卜,可以分给3只小兔。师:你有问题要问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4个4个的分?3个3个的分行吗?为什么?

生:不能3个3个的分,因为每只小兔4个萝卜,就要4个4个的分。

3、出示课件:生说分的过程(师板书)

生1: 12个萝卜,每只兔分3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生2:12个萝卜,每只兔分3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活动

四、分松果----巩固“平均分” 的最优分法

1、师:这时候小松鼠说话了,听一下他说了什么,为了不让小松鼠饿死,谁能用最快的方法帮他们分一分呢?(用最快的方法)提出要求:(1)在纸上完成。

(2)想出办法的用坐姿告诉老师。

2:师: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1: 生2:

四、达标测评:

师:你们真了不起帮小动物们把问题全部解决了,这时候大象向我们跑来了看一下他要干什么(课件)

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出示达标题

你们真厉害,又帮大象做完了作业,五、总结交流:

1、今天的动物聚会就要结束了,小动物们都有点舍不得了,因为它们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得很开心,还学到了许多知识。这节课你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生2:我知道分的一样多,就是平均分。生3:我学会了帮助小动物分东西,我很高兴。

2.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是平均分,还学会了怎样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老师感到很高兴,因为你们不但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怎样帮助别人,希望大家继续努力,能做到吗?

3、我们不光学习好,而且手工做的也很漂亮,下面自己帮自己,把自己的礼物用我们这节课学的知识分给陪我们上课的老师,谁勇敢表现一下。

1、生动手分一分,同桌交流。

2、指名汇报

3、小结:你们真棒,帮助小松鼠解决了一个小难题,下面我们再帮上课之前的四兄弟分一下桃子好吗?(出示课件)

四、达标测评:

1、激趣:你们这么聪明,能不能帮老师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课件出示达标检测题

谢谢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五、总结交流:

1今天的动物聚会就要结束了,小动物们都有点舍不得了,因为它们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得很开心,还学到了许多知识。这节课你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是平均分,还学会了怎样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老师感到很高兴,因为你们不但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怎样帮助别人,希望大家继续努力,能做到吗?

3、老师还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最后一个忙,愿意吗?我请一位学生帮老师把这些礼物用我们这节课学的知识分给陪我们上课的老师,谁勇敢地帮老师。教学反思:

在学习习近平均分时,我出示了书中的那幅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并思考:两只大熊猫分10个竹笋,应该几份?怎样分?然后让学生动手分竹笋:有的分成4个和6个,因为大熊猫吃得多,小熊猫吃得少;有的分成3个和7个;有的分给小熊猫10个,大熊猫没有,因为大熊猫要减肥……在这种争先恐后的发言中,学生感到很快乐,很好玩,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方法哪一种最公平,为什么?通过讨论感知到每只熊猫分5个竹笋。感悟到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努力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接着围绕着“森林聚会”串成串,安排熊猫分竹笋、小猴分桃子、小兔分萝卜、松鼠分松果,便于学生系统学习,使学生的思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加活跃,更容易理解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第四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

1、例2”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例

1、例2通过学生动手分食物获得平均分的概念及初步的感性认识。学情分析:

认识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重要基础,平均分的认识对后续的除法学习非常重要。但大多二年级学生对平均分配缺乏丰富的感性认识,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有限,清晰分辨两种分法的不同对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学内容:

课本P7~12页,例

1、例

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中第一题、第四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 “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实物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

(5)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香肠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2、练习二第4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六、教学反思:

“平均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平均分?浅显地理解怎么去分?重点和难点就是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平均分。在这节课中,我尝试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让学生在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情境中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中有效地理解什么是平均分。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实物,这样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我预设可以出现多种分法:一处得1个,另一处得7个;一处得2个,另一处得6个;一处得3个,另一处得5个;两处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 3 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处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却很自然地进行了平均分“每处分4个”,我利用这一课堂生成的资源,把握时机完成了教学。但我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上一层楼。

2018.03 4

第五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7~12页,例

1、例

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 “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

(5)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香肠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2、练习二第4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下载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12-14页)教学设计(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12-14页)教学设计(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平均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松梅小学:谢萍丽 一、教材分析: 这一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所学的内容,是建立的一年级学的简单分类知道及二年级上册学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为今后学习各......

    《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本7-9页例1、例2级相应练习。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要......

    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庄头乡大范小学范小芒 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几个几”的基础上教学平均分的认识,让学生分别学习依据一些物体的总个数和每几个分成一份或者指定......

    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 教 学 设 计 执教人:范艳 2013年10月29日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

    《平均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高密市豪迈小学 孙美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

    平均分教学设计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 -------分一分教学内容:教材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

    《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用平......

    《平均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高密市豪迈小学 孙美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