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二年级教案

时间:2019-05-12 18:1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弟子规二年级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弟子规二年级教案》。

第一篇:弟子规二年级教案

弟子规二年级教案

第一课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方法:

熟读成诵、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凡 是 人 皆 须 爱 天 同 覆 地 同 载

二、练习读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 释]:皆:都。[译 文]: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四、分组比赛背诵

五、写本文3遍

六、总结

第二课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方法:

熟读成诵、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行 高 者 名 自 高 人 所 重 非 貌 高 才 大 者 望 自 大 人 所 服 非 言 大

二、练习读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 释]:貌高:外表漂亮;望:名望,声望;言大:夸大其词,吹嘘。[译 文]: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四、分组比赛背诵

五、写本文3遍

六、总结

第三课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方法:

熟读成诵、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己 有 能 勿 自 私 人 所 能 勿 轻 訾 勿 谄 富 勿 骄 贫 勿 厌 故 勿 喜 新

二、练习读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 释]:訾:诋毁,怨恨。

[译 文]: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

四、分组比赛背诵

五、写本文3遍

六、总结

第四课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方法:

熟读成诵、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人 不 闲 勿 事 搅 人 不 安 勿 话 扰 人 有 短 切 莫 揭 人 有 私 切 莫 说

二、练习读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 释]:安:情绪不安;私:隐私、私密。

[译 文]: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四、分组比赛背诵

五、写本文3遍

六、总结

第五课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方法:

熟读成诵、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道 人 善 即 是 善 人 知 之 愈 思 勉 扬 人 恶 即 是 恶 疾 之 甚 祸 且 作

二、练习读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 释]:即:就;道:称赞、赞美。

[译 文]: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四、分组比赛背诵

五、写本文3遍

六、总结

第六课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方法:

熟读成诵、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善 相 劝 德 皆 建 过 不 规 道 两 亏 凡 取 与 贵 分 晓 与 宜 多 取 宜 少

二、练习读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 释]:规:规劝;与:给予;道:品德。

[译 文]: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

四、分组比赛背诵

五、写本文3遍

六、总结

第七课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方法:

熟读成诵、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将 加 人 先 问 己 己 不 欲 即 速 已 恩 欲 报 怨 欲 忘 抱 怨 短 报 恩 长

二、练习读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 释]:将:将要;已:结束。

[译 文]: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托人做事),先要反省问问自己:换作是我,喜欢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受人恩惠要时时想著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

四、分组比赛背诵

五、写本文3遍

六、总结

第八课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方法:

熟读成诵、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待 婢 仆 身 贵 端 虽 贵 端 慈 而 宽 势 服 人 心 不 然 理 服 人 方 无 言

二、练习读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 释]:端:直,正。

[译 文]: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

四、分组比赛背诵

五、写本文3遍

六、总结

第九课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方法:

熟读成诵、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同 是 人 类 不 齐 流 俗 众 仁 者 希 果 仁 者 人 多 畏 言 不 讳 色 不 媚

二、练习读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 释]:希:同‚稀‛;果:真正;畏:敬畏。

[译 文]: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跟著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

四、分组比赛背诵

五、写本文3遍

六、总结

第十课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方法:

熟读成诵、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能 亲 仁 无 限 好 德 日 进 过 日 少 不 亲 仁 无 限 害 小 人 进 百 事 坏

二、练习读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 释]:德:德行;过:过错;害:祸害。

[译 文]: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著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四、分组比赛背诵

五、写本文3遍

六、总结

第十一课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方法:

熟读成诵、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不 力 行 但 学 文 长 浮 华 成 何 人 但 力 行 不 学 文 任 己 见 昧 理 真

二、练习读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 释]:但:只。

[译 文]: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

四、分组比赛背诵

五、写本文3遍

六、总结

第十二课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方法:

熟读成诵、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读 书 法 有 三 到

心 眼 口 信 皆 要 方 读 此 勿 慕 彼 此 未 终 彼 勿 起

二、练习读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 释]:方:刚,才;勿:不要。

[译 文]: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

四、分组比赛背诵

五、写本文3遍

六、总结

第十三课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方法:

熟读成诵、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宽 为 限 紧 用 功 工 夫 到 滞 塞 通 心 有 疑 随 札 记 就 人 问 求 确 义

二、练习读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 释]:滞:停滞;塞:阻塞,不畅通;就:趋向,接近。

[译 文]:在订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中庸:用功日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不耻下问)

四、分组比赛背诵

五、写本文3遍

六、总结

第十四课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方法:

熟读成诵、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房 室 清 墙 壁 净 几 案 洁 笔 砚 正 墨 磨 偏 心 不 端 字 不 敬 心 先 病

二、练习读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 释]:敬:恭敬,整齐。

[译 文]: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四、分组比赛背诵

五、写本文3遍

六、总结

第十五课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方法:

熟读成诵、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列 典 籍 有 定 处 读 看 毕 还 原 处 虽 有 急 卷 束 齐 有 缺 坏 就 补 之

二、练习读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 释]:定:固定;卷:卷帙;束:捆绑。

[译 文]: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书本是智慧的结晶,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古人一书难求,故有修补之举。)

四、分组比赛背诵

五、写本文3遍

六、总结

第十六课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方法:

熟读成诵、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非 圣 书 屏 勿 视 敝 聪 明 坏 心 志 勿 自 暴 勿 自 弃 圣 与 贤 可 驯 致

二、练习读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 释]:圣书:儒家经书;屏:除去;致:达到;驯:驯化。

[译 文]:不是传述圣贤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都应该摒弃不要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变得不健康。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四、分组比赛背诵

五、写本文3遍

六、总结

第二篇:二年级家长会《弟子规》

家校携手学经典 幸福人生伴你行 ——家长会材料

二(1)班 仝晓丽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今天我们再次相聚在一起,共同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同时也借此机会彼此学习,互相交流,让我们的宝贝们更加全面健康的成长!如何给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如何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地合作?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作为班主任老师,我倾注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在陈校长先进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孩子们长大了懂事了,学会学习了、学会自我管理了、学会体谅他人了……真诚地感谢各位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在孩子们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我仅仅是短暂的陪伴者,而您确实永远的引路人。孩子真正需要从我们父母那里得到的,也是对孩子今后影响最为深远的,其实只有两样东西:一个是父母的时间,另一个是父母的榜样。学校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国家十二五教育课题组研究调查:家庭教育占51%,学校教育占35%,社会教育占14%。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合作!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被提高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总书记每逢演讲、讲话,必然引用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无时无刻不在透漏着要从我们老祖宗的经典中汲取智慧为我所用的理念。

2013年11月26日,总书记考察曲阜孔庙时的演讲,更加印证了孔孟思想对于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2014年9月4人,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了孔子诞辰诞辰2565周年研讨会,他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一个人人生的幸福,归根结底并不是取决 于他的名誉、权势、财富和地位,而是取决于他的人格和素养。所以对于一个人来说,最根本和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品格和素养。而要从浩如烟海的优秀传统文化中选择最简易的内容,来帮助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滋润良好的品格修养,非《弟子规》莫属。

第一章:总序

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其次做人要讲信用,然后要有博爱。第二章:告诉我们如和孝敬父母,如何尊敬师长。

第三章:告诉我们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变现在他举手投足之间的优雅和待人处事的诚信。

第四章:告诉我们当我们满怀爱心,世界就会充满温情,当我们仁义就会拥有更加高尚的心灵。

第五章:告诉我们知识就是力量。

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的《弟子规》,仅用1080个字,讲了113件事情,这113件事情,就可以规范我们生活中的绝大部分行为,如果能严格按照要求去做,就可以养成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人终生受益。

叶圣陶先生讲道:“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界自古有这样的名言:幼儿养性(0-7岁),童蒙养正(7-13岁),少年养志(13-18岁),咱的宝贝们正处在“养正”期,即培养德行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在学校,就是把《弟子规》作为行为准则,师生共背《弟子规》,在践行《弟子规》的过程中,和孩子们一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弟子规》的每一句话都告诉我们,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来自教师的严格要求、三令五申、监督检查,而是来自老师的言传身教,尤其是身教。所以作为老师,首先就是要把《弟子规》的内容示范给孩子看。《弟子规》里面讲“对饮食,勿拣择”,老师自己首先 2 要不挑食不浪费粮食;《弟子规》里面讲“几案洁,笔砚正”,老师首先要把自己桌子上的东西摆放有序、不乱扔乱放。《弟子规》讲“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老师首先就要做到专心致志,一心不可多用。在老师的这种言传身教中,孩子们长时间耳濡目染,自然会自觉的去效仿。

二、每天早上伴着《弟子规》唱诵音乐,走入教室,在每个清晨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孩子们已经将《弟子规》背得滚瓜烂熟。蔡礼旭老师说:《弟子规》不是用来背的,而是用来做的。在《弟子规》结尾也说到: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就强调了“做”的关键性!

三、让孩子们真正地理解《弟子规》教给我们的做人道理。结合实际生活的事例加深理解。

1.孩子们爱跑,爱玩,是他们的天性。为了减少下课孩子疯跑,避免不必要的伤害,经常告诉孩子你们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如果你们受了伤,不仅受疼,花钱,耽误学习,最难受的是父母。弟子规中也告诉我们:“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现在孩子们下课后,看见有同学跑了就会告诉他“步从容”。

(ppt展示)

2.现在孩子们正是养正期,作为一个学生,站有站样,坐有坐样,咱们弟子规上告诉孩子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3.平时在学校的生活中,不要随便听取别人的话,有些事只有自己亲眼看见了才可以。弟子规让孩子们知道: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第,勿轻传。

4.课上课下同学们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这时孩子们为了避免不受到老师的批评,不愿承认。我的处理方法是不要批评孩子,告诉孩子们“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希望孩子们能正确面对错误。

5.课堂上当同学需要用别人东西时,这时就告诉孩子们“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用完之后就要及时归还(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有勿悭),这样下次借东西时大家还愿意借你。

6.咱们班为孩子买了很多本阅读书,孩子们喜欢读,读完后,弟子规告诉孩子们,“列点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咱们平时一周有两节阅读课,读书时个别同学拿上一本书快快的翻一翻,还没看认真看又去换一本书,用弟子规告诉孩子:“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现在有图书管理员监督,孩子们也能按弟子规中的去做。阅读课上我和孩子们共读一本书,再利用剩下几分钟分享几个小故事,到现在坚持得很好。(ppt图片展示)

7.比如: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孩子们之间快慢存在差异,有的孩子就会课下议论,还又一次有个同学由于着急没到厕所就尿裤子了,这是小私事,不要张扬。弟子规告诉孩子们:“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要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和同学们相处时:“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8.比如:有的同学性子比较急,遇到事情之后,语速很快表达就不清楚,弟子规中告诉孩子:“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在学习上有的同学比较马虎,会的反而写错了,学习讲究静心二字,弟子规 4 也告诉我“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这段时间以来,孩子们在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了,助人为乐的同学越来越多,孩子们的抽屉收拾得越来越整齐。在《我的事情我做主上》也看到了孩子们在家的里的表现特别帮。

在学校我们时刻和学生共同践行弟子规。

中国的三大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是最根本的教育,而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是德育熏陶,就是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上行下效中让孩子学会如何做人处事,所谓“没有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意思是不要说教,要以身作则。身为父母,要明白生养孩子首先是一种责任,社会责任和生命责任。因此家庭教育是核心,父母教育是根本,给孩子做出好的表率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在校孩子们个个争标兵,做榜样,那在家里家长如何和孩子践行《弟子规》,养成好习惯的呢?

首先我想说的是:《弟子规》 是先规自己。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更为了更加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让我们一起来用《弟子规》来成就孩子一生的幸福。比如:帮助孩子按时作息、闹钟一响,马上起床的好习惯(朝起早,夜眠迟);我们可以借助《弟子规》,帮助孩子养成“自己作业自主完成”、“讲究个人卫生”、“提前准备好上学用具”、“自己房间自己整理”、“遵守公共秩序”、“孝敬父母”等等等等的许许多多的好习惯。而有些习惯,要靠父母自己先做到,“上行下效”,方可奏效。孩子是双亲的镜子,孩子的行为能清晰地反映出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因此要让孩子具有良好的品质,父母的“教”是次要的,“做”才是主要的。家长给孩子教育的真谛就是“耳濡目染,言传身教”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也成就了自己的幸福人生。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负起责任,重视家庭伦理道德教育,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

第三篇:二年级:《弟子规》经典诵读

《弟子规》1 德育目标:

教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处世。教学目标:

1、教孩子学习《弟子规》总序、入则孝。

2、教孩子孝敬父母的做人规范。教学重点: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弟子规》总序、入则孝

1、诵读《弟子规》总序

2、诵读《弟子规》入则孝

二、讲解总序、入则孝

三、吟诵重点语句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

四、讲名人典故

《李密辞官》 《陆绩怀橘》 《杨震拒贿》 《汉文帝亲尝汤药》

五、联系自我谈感受 诵读反馈:

《弟子规》2 德育目标:

教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处世。教学目标:

1、教孩子学习《弟子规》出则悌、谨。

2、教孩子关爱兄弟、尊敬长辈的做人规范。教学重点: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已即到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弟子规》出则悌、谨

1、诵读《弟子规》出则悌

2、诵读《弟子规》谨

二、讲解出则悌、谨

三、吟诵重点语句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已即到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四、讲名人典故

《张良拜师》 《郑人不更衣》 《与狐谋皮》 《小错成大恶》

五、联系自我谈感受 诵读反馈:

《弟子规》3 德育目标:

教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处世。教学目标:

1、教孩子学习《弟子规》信、泛爱众。

2、教孩子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规范。教学重点:

凡出言 信为先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弟子规》信、泛爱众

1、诵读《弟子规》信

2、诵读《弟子规》泛爱众

二、讲解信、泛爱众

三、吟诵重点语句 凡出言 信为先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四、讲名人典故 《七擒孟获》《孔子拜师》 《唐太宗闻过则喜》 《曹操割发代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联系自我谈感受 诵读反馈:

《弟子规》4 德育目标:

教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处世。教学目标:

1、教孩子学习《弟子规》亲仁、余力学文。

2、教孩子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等基本的生活规范。教学重点: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弟子规》亲仁、余力学文

1、诵读《弟子规》亲仁

2、诵读《弟子规》余力学文

二、讲解亲仁、余力学文

三、吟诵重点语句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四、讲名人典故

《杜甫自幼苦学》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五、联系自我谈感受

诵读反馈:

《李白补书》

第四篇: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出则弟第一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候要互敬互爱。.2、做兄长的有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候要互敬互爱。.2、做兄长的有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做兄姊的要友爱弟妹,弟妹则要恭敬兄姊,因为兄姊年龄较长经验丰富,比较懂得照顾弟妹,做弟妹的要尊重兄姐的指导与安排,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和睦相处,父母内心就会感到宽心安慰,孝道就在其中了.※提问一:有谁是家中的兄姊 你们在家都如何照顾弟妹

※故事一:紫荆树的故事.(二)财物轻怨何生

兄弟姊妹之间常常会因为财物分配不均而生怨恨,如果彼此能将财物看轻,那麼手足之间将会减少很多冲突,自然能和睦相处.※故事二:郑濂碎梨 ※引申一: 兄弟姊妹最常吵架的原因就是玩具,食物及钱财,爸妈买东西给小孩一定都要每人一份,否则彼此之间都会争吵不休,若大家能向郑濂学会如何与人分享,甚至将财物看轻,那就不会有争执.(三)言语忍忿自泯

兄弟之间言语要谨慎,互相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将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口实为祸福之门.事例一:心理状态对人体状况的影响

美国科学家爱尔曼做了一个简单的试验,把一支支玻璃管插入有冰水的容器,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下呼出的「气水」.当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会变成水澄清透明;反之生气时的气水则有紫色沉殿.爱尔马把这种紫色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了.由此可知人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相当於参加一次三千公尺的赛跑(大约学校操场二十圈),因此常常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二、故事启蒙

(一),皮鞋兄弟:认识友爱的行为,实践兄友弟恭,长幼有序.有一对皮鞋兄弟每天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皮鞋哥哥很爱护弟弟总是走在最前面,让弟弟在后面走得舒坦些.但是左脚的弟弟却嫉妒右脚的哥哥占尽光彩,有一次弟弟将哥哥推入大水沟,回家时因为没有哥哥的照顾,弄得灰头土脸.小主人发现只剩一只皮鞋,便把弟弟丢入垃圾桶,刚好有一个捡垃圾的孩子发现皮鞋弟弟,将它捡起来和从水沟捡来的皮鞋一比,正好是一双,於是皮鞋哥哥与皮鞋弟弟又团圆在一起了!1.引导发问:(1)左脚皮鞋弟弟为什麼生哥哥的气呢

(2)右脚皮鞋哥哥如何对弟弟呢

(3)皮鞋弟弟把哥哥推到水沟后,他心里想些什麼

(4)没有哥哥的保护,弟弟变得怎样呢

(5)最后皮鞋兄弟的结果,你喜欢吗

(6)小朋友你们是如何对待兄弟姊妹

3.给小朋友的话: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只是因小孩不同的个性要给予不同的引导,哥哥照顾弟妹,弟妹恭敬兄长,就是最好的孝顺.4.考验时间

(1)单脚站立一分钟的感受.(2)左手放於背后,右手搬椅,感受有另外一只手帮忙时是

否更轻松自如.(二)李绩焚须

唐朝有一个大臣,叫做李绩.当李绩做宰相的时候,生了病,御医说要用人的胡子作药引,唐太宗二话不说将自己的龙须切下来,后来李绩的病真的好了.又有一次,他的姊姊偶然生起病来.李绩就亲自替他姊姊烧着火去煮粥.那里晓得吹了一阵风来.竟把李绩的胡须烧着了.他的姊姊看见了.就说.我们家里男的女的佣人多得很.为什麽要你自己辛苦到这个地步呢 李绩回答他姊姊道:「我难道是为了没有人的缘故吗 我是因为现在姊姊的年纪已经老了,我的年纪也老了,虽然要想常常替我姊姊煮粥,那里能够呢 」 1.引导发问:(1)为何唐太宗割胡(李绩是忠臣,治天下的得力助手)(2)忠臣出於孝子之门.(3)做大事者,小事也做得好,做事能力从小训练.(三)赵孝争死

汉朝时候.有一人姓赵,叫孝,和他的弟弟赵礼很友爱的.有一年城里闹饥荒,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恳求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他的身体又很瘦,不好吃的.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弟弟赵礼就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 」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让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1.引导发问:(1)陪伴我们最久的亲人是谁(兄弟姐妹)(2)你们快乐吗 哪些是你们认为快乐的事(孟子人生三乐第一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状况剧分析: 1.剧情

阿牛和阿花是ㄧ对兄妹,有一天阿牛和阿花一起到动物园玩,看到一辆载了一匹马的货车,阿牛说:「这匹白色的马真好看.」阿花说:「这明明就是一匹黑马,你的眼睛是看到哪里去了!」阿牛:「我从箱子的破洞中看到了,是匹白马!」阿花:「我也从箱子的破洞中看到了,是匹黑马!」两人争论不休就吵了起来,情急之下,阿牛就动手推了阿花ㄧ下,阿花也不甘示弱的回了一拳,两人就打了起来,最后两个人都挂彩了,鼻青脸肿.此时,动物园的管理员看两人都伤痕累累,问他们说:「你们为什麼在打架呢 」阿牛:「这明明昰一匹白马,他偏偏说是黑马!」阿花:「这本来就是黑马!」管理员说:「我把马牵出来好了.」(将马慢慢从纸箱中牵出,让小朋友看到破洞中黑白颜色的变化.)管理员:「这匹马身上ㄧ条黑一条白的,是斑马啦!」

阿牛和阿花异口同声:「啊,原来如此,那我们不就白吵了!」阿牛:「对不起,阿花.」阿花:「对不起,阿牛,我们以后再也不要吵架了.」(教具:斑马图卡及破个小洞的纸箱.)2.讲解

小朋友,我们常常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事情,只要别人和我们意见不同,我们就会觉得他们是错的,像上面这个故事,是谁错了呢

其实两个人都是对的,两个人也都是错的,因为都只对了一半.所以下次当别人跟我们意见不同时,我们也不要和别人争吵,因为我们可能也只对了一半.(就像平常数学题只对一半时,老师会打半对半错ㄧ样.)

《弟子规》出则弟第二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和别人相处的时候要长幼有序.2、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凡是要懂得礼让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和别人相处的时候要长幼有序.2、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凡是要懂得礼让

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弟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不论吃东西或坐下,走路时,都应该长幼有序,要尊敬长者ㄧ切以长者为优先.饮食

和长辈同桌用餐时,要等长辈开动了之后,我们才可以挟菜,不要因为肚子饿,或是因为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先吃了起来.有一些小朋友吃饭时会拿著筷子在菜里面翻来翻去挑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这样是很没礼貌也不卫生.当我们吃饭的时候要把主位让给长辈坐,如果在公司里要让给长官坐,主位就是正对门的位置,因为当长辈坐在那个位子时可以掌握整个状况,招呼后来的客人.故事一:孔融让梨 坐

当我们坐著时看到长辈来要先让坐,另外我们坐车时,也要有秩序,排队要排好,不能争先恐后,上了车后要先往后走,把位子让出来,不要一上车就挑前面的位子坐,这样会造成别人的不方便,因为假如后来上车的是老人家,行动不便的人或孕妇,让他们在摇摇晃晃的车上走到后面坐就十分的危险.走

1.和家人出门时,我们走路的顺序应该怎麼走呢

(此时会有学生回答前面,左右,后面)如果你是小小朋友,走在父母亲的后面会有跌倒或被坏人带走的危险时,就应该走在父母亲的左右,牵著父母亲的手,或是走在父母亲视线看得到你的地方,这样父母亲才能安心.如果你是大朋友,这时可以走在父母亲或长辈的左右陪他们聊天,或走在他们的后方,不可以自己走得很高兴,将长辈远远的抛在后方.当我们和爷爷奶奶ㄧ起出门时,老人家难免走得慢一些,这时候我们要耐心的等待,不要不耐烦.如果老人家行动不方便时,我们可以稍微搀扶他们,进门时也要让长辈先走,这样才是孝顺的表现.(请学生出来示范如何搀扶老人家走路)问题:现在很多同学上学时都是自己走在前面,父母亲或爷爷 奶奶在后面帮他们背书包,这样的行为好不好

(二)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长辈在叫人的时候,我们要立刻去替长辈找人,如果长辈要找的人不在,就要先到长辈面前,问问看有什麼事情,自己能否帮忙处理.有时候,当父母亲要找哥哥姐姐做事,但哥哥姐姐不在的时候,这时我们要代替哥哥姐姐去帮忙,不要觉得这不关我的事情.古时候的房子都很大,很多亲戚会住在一起,所以当有客人来要找人的时候,没有办法直接到你们家的房子里,所以就需要招呼客人,帮长辈找人.如果今天有长辈来,我们刚好在打电脑,就在座位上大喊:「妈,有人来了!」这样好不好 好像很没礼貌对不对 所以我们如果这样做就只想到自己的玩乐,对长辈不恭敬.接待客人的礼貌,在家里,学校,或公司里面都是很重要的.家中: 有客人来访时,要先请他进门,递上拖鞋,请他坐下再奉上茶水,然后请他先等ㄧ下父母亲.学校: 别班的老师要找你们老师时,不应该在门口大叫,而是要到老师面前请他等ㄧ下,然后再去叫自己的老师.老师要找同学时,如果那位同学不在可以先去告诉老师,问老师有什麼需要代劳的地方.公司: 当有客户来时,我们不能叫客户自己进去找老板,而是要让客人先在外面坐下,倒水招待,再去请示老板.像在政府机关里面如果要接待客人,很多都是各国重要的人,假如接待的人不合礼节,丢脸就会丢到国外去了,所以孔老夫子说的:「不学礼,无以立」.二,故事启蒙:

(一)张良与圮上老人 秦始皇时代有一个名叫张良的人,有一天他走到桥上看见一位老人坐在桥边,脚抬起来的时候鞋子刚好掉下桥,老人便说:「年轻人快来帮我捡鞋子.」张良把鞋子捡起给老人,老人又说:「你不会帮我穿上吗 」张良帮老人将鞋穿上.老人对他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明天天亮时到这裏来,我有话对你说.」隔天一早,老人比张良早到,老人很生气的走了.第二天,张良天还没亮就到桥上,老人还是比他早到.第三天张良决定不回家,一整夜在桥上等老人,到五更天时他看到老人出现,老人很高兴便送他一本兵书.张良努力研读兵书,最后帮助刘邦推翻秦朝.1.引导发问

请问张良为什么可以得到老人的兵书.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大家来找碴

老师演戏,请学生找出老师错误的地方.1.吃饭

小英与小花两姊妹吃饭时不等爸妈一起用餐,就自己夹起桌上的饭菜自行开动了.※正确:姊妺应先叫爸妈用餐,并将碗筷摆好,等爸妈开始吃饭时两人才可动筷子.2.走路

小英在一条小路上行走,前面有位老婆婆挡住她,小方不停地抱怨,只差没叫老婆婆闪开让她过.※正确:小英可在后方等老婆婆通过后再走,若真有急事可先向老婆婆打声招呼借过.3.公车让座

小英搭公车回家,车上人很多,有位老太太上车,没有人让座给她,小英看见老婆婆往自己的方向走来,赶紧装睡.※正确:小英应主动起身请老婆婆到自己的座位上坐.4.长辈叫人

妈妈叫小花做事,小花正好在讲电话,小英在房间打电动装作没听到.妈妈改叫小花,小花骗妈妈她正在写功课.妈妈:「小花,小花,帮妈妈买酱油.」妈妈:「小英,小英,帮妈妈买酱油.」小英:「我正在写功课,没空.」

※正确:小英应主动告诉妈妈小花没空,请问妈妈有什麼事要交待的吗

5.客人来访

有一天阿姨按电铃,小花正在客厅看电视,不理会电铃声,依然看得哈哈大笑,妈妈赶紧从房间出来开门,请阿姨入内,并叫小花让座,小花很不情愿的离开客厅.叮咚,叮咚……妈妈:「小花去开门.」小花:「我在看电视没空.」妈妈自己去开门,「请进!」「小花,起来给阿姨坐.」小花:「我电视还没看完,真讨厌!」

正确:小花看到客人来访,应先开门请客人进来,拿拖鞋请客人穿上入内,并引导客人入坐,帮客人倒茶,告诉家人谁来访.(二)实际演练:请学生演练客人来访时应该如何接待 1.先向客人问好

2.请客人入内,并拿拖鞋给他 3.请客人坐好,倒水给客人 4.请客人稍等,请长辈出来接待

《弟子规》出则弟第三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遇到长辈时应该有的礼貌是什么.2、和长辈说话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遇到长辈时应该有的礼貌是什么.2、和长辈说话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弟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称尊长勿呼名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对老师,对长辈也要有适合的称呼,像外国人都会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但我们中国人对这种称谓的礼仪十分重视,所以我们不可模仿.使用正确的称谓可以培养晚辈对长辈的恭敬心,就像现在如果老师听到有人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都会觉得怪怪的.※提问一:大家以后到社会上去工作时,对自己的老板,上司如果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他们会有什麼反应呢

(二)对尊长勿见能

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示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见」在这里读成「现」,表现的意思,在长辈面前特别表现自己,这是不礼貌的.为什么 因为孩子如果从小很爱现,爱表达,把自己的锋芒毕露,将来会隐藏很大的危机.※注一:现代人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强调自我表现,不懂谦虚的美德.(三)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疾」是快步走过去,「趋」是小步的走过去,「揖」是很恭敬的向他问候.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向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到一旁,恭恭敬敬地站著,让长辈先走过去.※引申: 当我们刚好在忙自己的事情时,长辈刚好来了,这时我们应当要放下手边的事情,先向长辈问好,处处不要忘了这恭敬之心.※提问二:询问小朋友,在校看到校长或老师,会逃避的请举手

※故事一:伯禽趋跪.(四)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古代的交通工具以骑马,乘马车,牛车居多,所以在路上遇到长辈,就应下车,向长辈打招呼,让长辈先过去,等待长辈大约离去距离我们百步之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注二: 现代与古代交通工具的不同,应对之礼就有所不同.在现代,如果车子正在高速行驶,我们突然间看到长辈就摇下车窗来向他招呼,或是将车子紧急停下,这样都是很危险的.古时的马车与现代汽车之不同,古时与现今街道之差异,均应考虑最合宜的行礼方式.我们要懂得对长者礼让,帮他开门,等他坐好后再轻轻的把门关上,下车时,做晚辈的一定要先去开门,让他很安全的下来.要注意迎,送的礼节,长者搭车时,我们要送到车站,目送他搭上车再离开.机场送别时,要一直到没有人影了,挥挥手再离开.这都是非常重要的礼仪,不能不谨慎学习.二,故事启蒙

(一)蔡顺拾椹供亲

汉朝时有位读书人名叫蔡顺,他母亲喜欢吃桑椹.有一天蔡顺出外采桑椹,回家的路上遇到强盗,强盗很纳闷为什麼他为什麼要把桑椹装两篮 蔡顺告诉强盗,一边是熟的比较甜,是给母亲吃的;另一边是不太熟的留给自己吃.强盗感动他的孝心把他放了,并送些米给蔡顺奉养母亲,但是他并没接受,因为蔡顺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了解物品的来路,以免被别人误会.(二)杨修与曹操

杨修是曹操的主簿,幕府中的重要官僚,主责文书,是一谦恭自持,博学能文之士,但他却不见容於曹操,因为他没做到对尊长勿见能,最后招致杀身之祸.以下是他与曹操相处的小故事: 1.阔门: 曹操曾经叫人建造花园,他看了后不给评语,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一「活」字,杨修看了,即明其意(因为「门」+「活」就成了「阔」字),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把门修窄.曹操看了大喜,大家说是杨修的主意.曹操嘴上说好,心里却不舒服.2.一合酥: 曹操收到一盒酥,在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违反 」 3.鸡肋: 当曹操正为是否撤兵的问题而困扰时,军中的膳食官送上鸡汤,他见汤中有鸡肋,於是便以「鸡肋」作为夜间军营内的暗号.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鸡肋,吃著没有肉,扔了还有味),正如曹军的处境那样尴尬,进兵则遭蜀将马超拒守,退兵则恐被蜀兵耻笑,留在那裏没有多大意思.杨修由「鸡肋」这个暗号推测曹操有意撤兵.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请一组学生演戏,一个演老师,一个演学生,再请下面的观众(学生)找出错误的地方.1.在路上遇到老师

(1)有一个学生遇到老师,假装不认识的走过去,连看都没看老师一眼.(2)有一个学生遇到老师,在大老远的地方就跑去躲起来了.(3)请学生讲出剧中错误的地方,并询问学生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行为.(4)跟学生说明白这样是很不好而且不恭敬他人的行为,学了弟子规就要做出好的榜样及模范,所以看到长辈都要打招呼问好.※正确,看到老师应该快步向前,在距离老师适当的距离,跟老师问好并鞠躬.2.正式演练

看完了不对的示范后,请学生出来做对的行为,在路上遇

到师长长辈,要快步向前到适当的距离,鞠躬问好.每一组出来演练的小朋友,会轮替角色,一次当老师,一

次当学生.在演练过程中,若看到有学生做不够好的行为,要加以纠

正,也请一旁的学生一起来看有没有人做的不够好.(二)练习送客 请学生出来演出家中客人要离开时的情景: 和客人道再见.送亲友到楼下或路口,若是远道而来的亲友不熟悉环境,则要送他们上车才行, 目送客人离去.《弟子规》出则弟第四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在长辈面前应该注意哪些礼貌.2、和长辈说话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在长辈面前应该注意哪些礼貌.2、和长辈说话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弟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长辈在我们的身边时,不可贸然坐下,要注意长辈的动静,等长辈坐下或长辈叫我们坐后我们再坐下.当我们坐著时,如果长辈从远处走过来,一定要起立致敬.等长辈坐下,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来.在公车或火车上我们也要让位给长者.(二)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在长辈之前,不可太放肆而大呼小叫,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常礼举要对众篇说:「不高声喧哗,扰乱他人视听.」另外在长辈身旁时也不可以大声喧哗,影响到长辈的谈话.引申: 我们在公车,捷运,火车上或公共场所时,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人讲手机很大声,完全不理会旁人,这样会干扰到四周的人,所以在外面我们要记得轻声细语.(三)复习

1.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晚上父母就寝前,做子女的也要关怀问候,时时刻刻要想到父母生活起居是否安好,这是为人子之道.出门前要禀告父母,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处,回家后要马上面见父母,让父母亲安心.实际演练

1.练习问早「妈妈(爸爸)早,昨天睡得好不好 」 2.练习问候「妈妈(爸爸)我回来了!」 二,故事启蒙

(一)弃老国的故事: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以前有一个国家叫做弃老国,凡是年纪大的老人就要被抛弃丢到山裏.有位大臣非常孝顺把父亲藏在地下室,尽心供养.有一天来了一位天神,命令国王回答他问题,否则就要灭掉国家,国王访遍朝廷中所有的人,没有人知道.大臣偷偷问自己的父亲,父亲将问题一一解答.二条蛇,如何判别那一条是公的,那一条是母的(把它们都放到细软的东西上,性情暴躁的是公蛇,柔顺的是母蛇.)国王的大象有多重(把大象放到船上,记住船的水位,然后把石头搬到船上,等船沈到相同的位置,再将石头拿起来秤重.)木杖哪头是树根,哪头是树尾(放到水里,根的那一头会向下,尾的那一头会向上.)4.两匹白母马,体型颜色没有差别,如何分别谁是母,谁是子(拿草去餵,母马一定会让草给孩子吃.)天神非常高兴,答应保护国土,国王大喜问大臣是谁告诉你答案 大臣将实情告诉国王,并请求国王宣布不淮再抛弃老人,一旦发现有不孝顺的人,马上判罪.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大家来找碴

请其他教师协助演出短剧,让学生找找看短剧中有哪些不合乎弟子规的举动.1.短剧演出 剧情: 妈妈在客厅中看书,杰伦和昆凌正在家中看电视,他们两人笑得很大声并且聊得很开心.忽然门开了,原来是爸爸回来了.妈妈马上说:「杰伦,依林,爸爸回来了!你们没有叫爸爸 」 两人只回答:「喔,等一下我们快要看完了!」并不理会父母.2.检讨错误

请学生说出剧中人物哪些举动做错了,不合乎弟子规,学生可能会回答剧中人没有做到:(1)父母呼应勿缓.(母亲说的话两人没有马上回答去做)(2)尊长前声要低.(母亲在看书时,两人说话,笑闹得太大声)(3)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没有马上让位给父亲)3.提出改进方法

请学生说出该如何改进,学生可能的回答: 妈妈在看书时子女应该要安静.一看到爸爸回来应该马上叫:「爸爸,您回来了.」 到门边帮爸爸把公事包拿好.请爸爸坐下.倒水给爸爸喝或帮爸爸捶背,陪爸爸聊天.4.请学生在座位上练习父母亲回来时躹躬问好的动作.(二)课堂演练

1.请协助的老师到前面来表演一次同样情境时,孩子正确该有的态度和行为.2.学生到前面演练父母亲回来时该有的正确态度以及问候.(约4-5人一组,教师先将角色的牌子发下给学生,演完的学生再将牌子交给其他同学,让全班的学生都逐次参与演出.)3.请父母亲到台前参与演出.(三)状况大考验

日常生活中除了在家里让座给父母外,还有很多场所也有让座的机会,将状况的场景画在黑板上,再请小朋友上台操纵人偶磁铁,将磁铁贴在合适的地方.1.老奶奶上公车,可是前面的坐位都坐满了……后面的坐位上下车都不方便,较不适合老人家,所以即使车上还有坐位,还是要记得让座喔!(有的小朋友会不好意思让座给奶奶,所以继奶奶之后,可请爷爷上车,让小朋友有再次让座的机会,鼓励小朋友提起勇气开口.)

2.全家人假日去爬山,到山顶时只有两张椅子和两颗石头…..3.和妈妈逛百货公司时,脚酸得不得了,可是休息区都是人,只剩下一个坐位…..4.吃饭了位子不够坐…….

第五篇:《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谨》

十间房镇中心小学 陈红敏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十九课围绕“借用”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借人物,须明求,及时还”的行为要求上看,这些要求体现出借物时应遵守真诚、有礼、守信的道德准则;“倘不问,即为偷。人借物,有勿悭”这些要求来看,准则意在告诫我们既要严于自律,又要宽以待人,乐于助人;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故事《宋濂借书》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只有自己做到恭谦有礼,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帮助。”这一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设计理念

1、板块组合,分层推进。紧扣“借”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四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四化并用,优化组合。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事中引发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结合拓展,设情境,在课堂生成“借物”情境,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训练创造条件,再现教学情境化。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强行为规范意识,张扬教学生活化。

三、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借与偷”的界定,“借与还”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的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向别人借物时,做到真诚、有礼、守信。借物给别人时,做到热诚、慷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使学生明确向别人借物时,做到真诚、有礼、守信。借物给别人时,做到热诚、慷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2、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借与偷”界定,“借与还”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五、教学策略

1、诵读法:通过自由读、范读、晒读感受古文的节奏美、韵律美。

2、激趣法:通过故事视频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究法:通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理解文章意思,获得人生启迪。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喜洋洋与灰太郎》的动画片吗?大家认识懒洋洋吗? 懒洋洋上小学二年级了,他养成了丢三落四的坏习惯,上学时老是忘了带学习用品。一次上语文课,他把字典落在家里,同桌把字典借给他,他一不小心把字典给翻破了。另一次,他到美洋洋家玩,美洋洋不在家,他见美洋洋挂在墙上的风筝挺漂亮的,他没有和美洋洋说一声就把风筝拿去,过了好几天才把风筝还给美洋洋。当同学找他借东西时,懒洋洋总是推说没有。久而久之,班上的小朋友们再也不借东西给懒洋洋了。如果你是包包大人,你会怎么做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弟子规》第十九课,看看这里面是如何借与还的。【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被带入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二)诵读经典,品读古韵

1、字正腔圆,读通韵文

(1)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自己练读,要读准字音。)(2)指名学生读,及时鼓励。

(3)提出诵读要求,学生集体朗读韵文。

2、轻重缓急,读出韵味(1)指导学生读出停顿的节奏。

(2)指导学生读出重读的字。(学生同桌读,集体读,个别读)适时指导,相机鼓励。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采用自读、范读、赛读等方式,使学生有韵味的诵读,达到“悟”的目的。】

(三)故事诠释,读文明意

1、释文结合,读文知意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刚才的几轮诵读,同学们对照韵文再读读译文,想想古人对待“借与还”是怎么要求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把握借物的行为准则:总之,我们在借物时要记住,用人物——明求、还及时;人借物——有,勿悭)【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文章的意思。】

2、故事引路,据文辨义

(1)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借东西时要明确向别人提出请求,还东西时要做到及时,不耽误别人的事。我们一定要牢记借物的行为准则。刚才同学们读的也非常棒,作为奖励,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故事,大家愿意听吗?

(2)播放故事《守信的宋濂》。要求同学们认真听,听后要有问题问大家。

【说一说】 同学们,你听了这个故事,用心想一想,宋濂为什么要借书?他是怎样借书和还书的?我们要学习宋濂什么优秀品质呢?宋濂的行为符合《弟子规》的哪些要求呢?(课件出示问题)

(3)师总结。(宋濂借书时,牢记借东西的行为准则,赢得了别人的信任与帮助,改变了自己的处境,成就了自己的学业。这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一种道德智慧。师总结了四句话:借人物,守信度,心有诚,言毕恭。)【设计意图:从故事中使学生体会到只有自己做到恭谦有礼,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和帮助】

3、生活介入,明理导行

(1)看看下面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我们该用今天学的哪句话来劝劝他们呢? ①当妈妈借来邻居家的物品忘记及时归还的时候,我们会善意的提醒妈妈说。(借人物 及时还)

②当小明舍不得把国学课本借给别人用的时候,我们会告诉他说。(人借物 有勿悭)

③当丽丽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私自拿人东西的时候,我们会告诫她。(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2)我会说,我最棒!

生活中,我们借东西的时候常常会有过于随意,说话不诚恳,对人不恭敬的现象,或是借了东西忘记还,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实例说一说。(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交流后汇报)

(3)借物游戏

在《弟子规》的学习中明理,更应在学习与生活中实践。下面请大家同桌进行借物游戏。(大屏幕出示要求)

学生同桌交流后,请两组学生上台展示借物过程,相机引导。(再读今天所学经文)

【设计意图:结合游戏与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确处世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

4、情境插入,依理明义

同学们:贫穷的宋濂赢得了别人的帮助,成就了自己的学业。而我们在开头说起的懒洋洋大家还记得吗?为了帮懒洋洋改正错误,喜洋洋找到了同学们,请同学们帮助懒样样找到做的不对的地方,并给他一些好的建议!(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投影:(懒洋洋说:谢谢亲爱的小朋友们,现在我向别人借东西时,已经知道了要有礼貌的请求别人,爱惜他人的物品,还要及时归还,并向借我东西的人表达谢意。当然,听了你们的建议,我也不再小气,学会大方的把东西借给别人用了,现在大家愿意和我一起玩了,谢谢你们!)这一课《弟子规》是规劝自己的。生活中借物,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遇到别人偶尔未经允许就借用我们的物品,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能以“倘不问,即为偷”把别人视为小偷,这叫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礼导行,在生活中做一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

(四)升华题义,激励实践

同学们,《弟子规》中为人处事的准则是祖国传统文明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不只是在课堂上诵读,更应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努力实践,让我们成为传统文明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传承与发扬祖国的文明,在实践中成就自己的学业与德行。(齐背今天学的弟子规,让我们把“诚信”二字刻在心中)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内容,进一步强调诚信的重要。】

[板书设计]

《弟子规----谨》

借 还

态度好 及时还

诚 信

教学内容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下载弟子规二年级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弟子规二年级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衣服应该穿戴整洁为主,不在于贵贱2、使学生明白吃东西不应该挑食 教学重点:1、使学生明白衣服应该穿戴整洁为主,不在于贵贱 2、使学生......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谨第三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衣服应该穿戴整洁为主,不在于贵贱 2、使学生明白吃东西不应该挑食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衣服应该穿戴整洁为主,不在于贵贱 2、......

    弟子规教案

    出则悌----(路遇长----百步余) 教学目标:1)诵读《弟子规》,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2)感悟《弟子规》中的做人真谛。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事例,对照弟子规的每一条进行落实。 4)培养......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大学语文》学习目标 2、了解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考核的办法 (二)能力目标 1、 了解《弟子规》全貌 2、 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

    弟子规教案

    课程安排:第一节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弟子规》总序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学设计 祁家湾小学 张瑞芳 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之《父母呼》教案 【授课内容】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

    弟子规教案

    国学经典《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