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 诗两首 教案
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两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想像,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悟两首诗歌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2.品味两首诗隽永的语言。【教学难点】
理解两首诗表现手法的异同。【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
1.朗诵诗歌,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2.背诵诗歌,品味诗中的语言。【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当突如其来的挫折与打击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你的神经时,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板书课题)
二、背景知识、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邵燕祥,诗人。浙江萧山人。北平中法大学肄业。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诗刊》副主编。著有诗集《到远方去》、《在远方》、《迟开的花》,有《邵燕祥抒情长诗集》。由于他的诗和杂文中触及某些不公正和反民主的社会现象,受到批评和斗争。直到1978年,他被剥夺发表作品的权利达20年之久。他在1979年初恢复政治名誉。从1980年前后发表《切不可巴望好皇帝》等杂文开始,又写了大量的杂文,批评各种社会弊病。现为中国作协理事和主席团委员,中国笔会中心会员。《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写于1979年11月,选自《含笑向七十年代告别》。
三、学生朗诵诗歌,正音,检查预习:
怀恋(liàn)疲倦(juàn)醇厚(chún)诅咒(zǔ zhòu)
四、听、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感情。1.听课文录音,划分朗读节拍。2.自由朗读。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的? 明确:亲切自然,娓娓道来的劝说语气。
五、结合体验,研讨问题。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学情预测:这两个问题应该比较简单,学生基本能体会出诗歌中积极乐观的基调。第二个问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自由谈。学生可能谈到过去受到挫折的体会。很多挫折都将会过去,正如诗中所说的“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也有可能分析到最后一句“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教师可顺势引导到对这一诗句的具体分析。)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2.普希金在诗里写道:“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呢?你喜欢这一句话吗?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让学生自由谈。)
明确:这一著名诗句获得普遍的认同、接受,主要有以下三点:①一切都会过去,这是客观规律,包括不幸、失败、挫折、忧郁、痛苦,当不幸也如一切一样过去之后,即人从现实的痛苦困境中解脱出来之后,当年的不幸反而会成为你值得回味、回忆的人生阅历。当然,在本诗中前提是生活欺骗了你,说明你品质、人生态度中还有值得肯定的一面。这一切底气使你可以亲切怀恋失败的过去,包括自身有缺点的失败。②此诗句的妙处在于:它是针对不幸尚未过去的人说的,也就是它让你提前从精神痛苦中解脱出来,让你提前体味第1点说的生活哲理,因此它可以成为劝慰、自慰的人生格言。③这一诗句包含了这首诗表现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达辩证的人生哲理,尤其是亲切温暖的情感,所以读起来感觉很好。3.有的版本把这一诗句译为“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你认为哪一句译文更好?
(学情预测:学生大部分都会认为原诗句好,但学生未必都能说清“怀恋”比“可爱”好的缘故。言之成理即可,理由不求说全。)参考意见:原诗句更好。其一,“可爱”的回味意味不如“怀恋”醒豁,而正如上述第1点所言,本诗的内在关系落脚在回味。其二,“可爱”的意蕴、情趣不如“亲切的怀恋”丰富、多味。从本诗看,那过去了的,原是伤感伤心的东西,从一般意义看,正因为有伤感才需要劝慰、自慰,而“亲切的怀恋”显然更能包容伤感之味,同时又能兼容“可爱”之意。从诗歌语言的特点看,意蕴的丰富、情趣的多味正是其特点,而在本诗里,“亲切的怀恋”更具有这一语言的韵味。所以“亲切的怀恋”比“可爱”更好。
六、再次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诗中感情。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两首诗歌。
2.思考“阅读练习•探究”第二题。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为题,试写一首小诗。第二课时
一、导入示例:
1.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那么,假如生活能够重新开头,你愿意怎么做呢?昨天,我们请同学回去思考这个问题,现在请一些同学来读一读自己写的小诗。同学朗诵自己写的诗歌。
2.那么,有这样一个诗人,由于他的诗和杂文中触及某些不公正和反民主的社会现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批判,被划为“右派”,精神上受到打击和凌辱,被剥夺发表作品的权利达20年之久,直到1979年初恢复名誉。这样的一个人,如果生活能够重新开头,他会怎么安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二、品读诗歌,把握主旨。
1.同学自读诗歌,想一想诗中主要讲了什么意思,划出文中比较有启发的和一时难以理解的词句。
(学情预测:这首诗是用比较形象的手法来写,学生恐怕对一些意象一时不容易理解。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注意收集学生觉得不能理解的信息。)
明确:这首诗主要是对未来的一种设想,表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2.研读第一节。
“还是迎着朝阳出发,把长长的身影留在背后。愉快地回头挥一挥手!”这是什么意思?(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见解。若学生一时不能理解,让他们找出这三句话中有几个意象。教师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明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处在十年浩劫结束、拨乱反正之初,故不难联想“朝阳”正是未来从今天开始的意象,“长长的身影”是提示历史的黑暗刚刚过去,新的时代刚刚开始,而“回头挥手”的情绪是潇洒的。这一节语词不多,关键意象是三个:朝阳、黑影、挥手,构成了统一的有机的形象,背景是在黑暗和光明之交踏上新的征途,愉快地告别黑暗的记忆。这个征途出发的形象,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提醒学生注意“还是”这个词语。这个词语说明,诗人过去是这样的,现在仍然坚持以往的做法。
3.阅读整首诗歌,找出在整首诗中与“还是”意思相近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反复出现,说明了什么。
明确:依然、仍旧、还要。这些词语的使用,是诗人表明自己态度:一如既往,仍然坚持以往做法。
4.请学生解读2、3、4、5节诗句的意思。明确:“风雨长途”指前面仍然有苦难。“不知疲倦地奔走”指仍然坚持奋斗。“甜酒和苦酒”,应该说,甜酒和苦酒的并列,其概括力相当深广,精神含量是相当深邃的。一方面是对未来的深刻预见,一方面是对自我的警戒,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成功也好,挫折也好,在一切条件下,都依然故我,不改初衷。甜酒和苦酒表现上是并列,实际上有点像是偏义复词,重点、警策点在苦酒。
给学生解释“在喉管没有被割破的时候”这个典故。喉管被割破,是指在文革浩劫时期,辽宁省有一个叫做张志新的女干部,对毛泽东文革决策的正确性提出了质疑,遭受严酷摧残,坚贞不屈,在执行死刑之时,为了防止她发出抗议,将其喉管割破。诗人笔下的喉管割破,有一点惊心动魄的力量,即使未来可能产生历史倒退,也还是一如既往,“该欢呼的欢呼,该诅咒的诅咒。”就是从正面坚持到反面批判,都毫不动摇。5.第五节中的“他们”指谁?
明确:指那些拘执着文革思潮的人。“阳光下毕竟是白昼”。这一句,带有哲理性,意思是说,阳光下面也可能有黑暗,也就是还可能有复辟,可能有倒退,但毕竟是白昼,即使是黑暗是暂时的、局部的。这表明诗人不但是清醒的,而且还是乐观的。
6.最后一章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信念?你怎么理解“明天比昨天更长久”这句话? 明确:乐观。
“明天比昨天更长久”就是说,比起未来,比起历史的前进,像浩劫时期那样的黑暗毕竟还是暂短的。“明天”才是我们所更要把握的。7.教师小结:读完整首诗,我们可以感觉到,“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既指当年的岁月如能重复(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更是指今后的人生道路如何走(从诗中不后悔当年的选择以及明确说“生活却能够重新开头”可看出)。表达了诗人不后悔自己曾经做出的正确选择,尽管这选择曾给自己带来过不幸。也向我们表明了今后诗人仍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原来的做法。
8.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
三、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学情预测:学生比较容易找到一些,但细致的地方一时不容易发现。可提醒学生注意如普希金的诗用来表达情感的主要是哪一些词语,邵燕祥的诗用来表达情感的主要是哪一些词语。把这两类词语都找出来后就比较容易得出结论。)参考意见: 不同之处:(1)这一首诗在写法上,和前面普希金的那首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普希金的诗,是直接抒情的,全诗叙述情感的词语有:欺骗、悲伤、忧郁、镇静、相信、快乐、向往、瞬息,怀恋,等等,都是比较抽象的词语。而邵燕祥的诗,在抒发情感的时候,则借助了一系列的具象的词语:朝阳、身影、挥手、风雨征途、奔走、拉住手、举杯、甜酒、苦洒、唱歌、喉管割破、欢呼、诅咒,等等。这些词语的特点,有相当强的五官可感性,又有情感和思绪的含量,一般把这样的语词叫做“意象”。所以邵氏的诗可以说以意象的相当密度见长,而且其意象不是一般的无序的,而是被组织在一个有序的系列之中,那就是以抒情主人公出发的形象为核心的画面。(2)还可以从题目上让学生比较出不同:普诗立足现在和过去,谈正确对待生活带给你的不幸,邵诗面向未来,不后悔过去的正确选择。相似的方面主要有:(1)都表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有所失的过去都不后悔,都以快乐的心态展望未来。(2)都隐含了关于得失、关于过去与未来关系等方面的某种通达、辩证的人生哲理。(3)诉说的对象都是第二人称,充满劝慰、激励,显得亲切、温暖、深情。(4)标题也有某种相似。
四、让学生谈谈这两首诗中,更欣赏哪一首并说说理由,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自己喜欢的诗歌。
五、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学情预测:这一道题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品读之后再发言。)参考意见:
第一,诗人把现实的挫折淡化了。不是说受了什么样的具体挫折,不说是谁、什么可恶的人造成了挫折,而是换一种说法,是受到“生活的欺骗”。把现实的挫伤变成了精神的、情感性质的,有利于抒情。第二,诗人还用“假如”,把这种消极的境遇进一步淡化。这种消极性的遭际是假定的,虚拟的。
第三,把事情假定化,虚拟化,不仅仅是淡化压力,有利于安慰朋友,而且有利于进行自由的、超越现状的想像。在这里,“假如”,是一个很重要、很有分量的字眼。许多优秀的诗歌,都是借助假如来展开想像的翅膀的。
第四,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六、拓展延伸:
这两首诗都是谈在遇到挫折、逆境的时候如何去面对它?大家也许可以联想到前面我们学过的《项链》的玛蒂尔德夫妇,他们在人生中也遇到了一个极大的挫折。如果你是玛蒂尔德,这两首诗对你有什么启发吗?(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可留为作业让学生回家思考。)参考意见:
从第一首的角度:(1)这正可说是生活欺骗了你。首先即上文所说的,你的不幸、挫折不全是你的过错,即使有失误也是可以理解、可以原谅的人生难免的过错;命运的不公使这天生丽质的女人无法过上更好的生活,丢失项链中无法排除的偶然性,其爱慕虚荣等等一个年轻漂亮女人难免的过失,正是这体现。其次也如上文所说的,你的人生态度、品质中还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主人公在开头就表现的自尊自爱以及对生活的热情、真诚也正是这体现。因而,项链的悲剧正可看成生活欺骗了你。(2)诗中所说的,不要悲伤,要镇静,快乐之日将会来临,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在《项链》中全体现了。尤其是最后二句著名诗句在小说中表现得最有意思。即债务还清的十年后,玛蒂尔德对当年舞会的回忆,对人生无常的咀嚼,对佛来思节夫人的无限感慨却更为自豪的回话,不正是充满亲切的怀恋吗?(3)假项链是更大的“生活欺骗了你”,但这是一类你并不知道个中原因的欺骗和不幸,然而此时更需要镇静,更需要不悲伤、不心急,需要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相信快乐之日终将来临,相信一切都将过去,一旦真相大白,那过去了的一切,不就更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吗?《项链》不正就是这样的悲喜剧吗?
从第二首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双重的生活重新开头。其一是项链丢失后,生活重新开头,十年艰苦奋斗,其不后悔,不悲观,不无谓地叹息,勇敢、诚实、积极、自尊地对待生活的态度,在本质上不是和诗歌所高扬的生活态度一致吗?其二,十年之后,当事情终于了结,特别是知道原来是假项链之后,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主人公将怎样生活,怎样看待过去所做的一切?这首诗,甚至它的每一诗句,不是都可以赠送给玛蒂尔德夫妇吗?因为,在过去的不幸的十年中,玛蒂尔德所表现出来的许多优秀品质和真实真诚的人生态度,正如这首诗歌里所表达的,是无须后悔的,是可以一如既往坚持的人生态度的正确选择;甚至,如按《项链》练习解答里所提到的完全肯定说,玛蒂尔德对自己曾经做过的一切都可以无怨无悔,都可以坚持这一切人生的选择。还有,诗歌最后说的“莫说失去的很多很多”,“明天比昨天更长久”特别适用于此时此刻、适用于有过十年艰苦奋斗历程的玛蒂尔德。
总体而言,就是抓住诗文所共同表现出来的面对生活带给你的不幸(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所应有的正确人生态度去评说,学生能由此大体说说即可。
七、布置作业: 1.《配》
2.预习《珠宝》。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外国诗两首
语文学习资料
教学目标:
1、了解济慈和叶赛林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独运。
3、揣摩诗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用心领悟田园诗的 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时安排:1 教具准备: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方法:诵读法 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平常的昆虫的 叫声,在 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今天,我们将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引领下,区倾听生命的赞歌。
二、学习和欣赏第一首诗《蝈蝈与蛐蛐》
作者简介:济慈,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长辞,时年才25岁。
三、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四、整体把握;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第二首:《夜》
一、作者简介:
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二、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三、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
1、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
四、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景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题三的 写作训练。语文学习资料
第三篇:北师大版语文__九年级上册__第一单元__2_《诗两首》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两首》(2课时)
课前准备:
朗读诗歌,完成《助学》“预习积累”内容。相关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两首诗。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受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熏陶。3.初步了解诗歌文学样式的特点,进行语言训练。教学重难点:
1.感情朗读诗歌,读懂诗歌。2.顺利完成语言训练。
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从古至今,各种诗歌百媚千红,丰富了人们的心灵,抒发了人们至真至纯的情感。沉湎于诗歌,我们便可以过得诗意盎然。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是谁?(屏显并齐读以下内容。)他是俄国诗人。
他是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他的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他最重要的诗作是《叶普盖尼〃奥涅金》。
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十九世纪的文坛,他被誉为“诗歌的太阳”。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二、唤醒诗中的情感
1.你能说出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的地方吗?
(生交流对于诗歌的印象,如:分行排列,语言高度凝练,富有节奏感﹑韵律美,有跳跃性,有丰富的想象,诗歌抒情性强等)
2.请你朗读下列两种排列方式的文字,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屏显本首诗歌文字的两种排列方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安静:相信吧,快乐之日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安静: 相信吧,快乐之日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分行排列更让人关注诗人情感的表达,更有利于抒情。)
诗歌是用来抒情的,分行排列的诗歌形式更有利于抒情。齐读诗歌,读出分行排列的感觉。
3.这首抒情诗创作于1825年。这时,普希金26岁,正被幽禁在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与米哈伊洛夫斯克比邻的三山村风景如画,女主人奥西波娃热情好客。诗人普希金常常骑着马,带着狼狗拜访这个家庭,并且给奥西波娃及其女儿写了不少赠诗。这首抒情诗便是题在奥西波娃的二女儿叶夫普拉克西娅·沃尔夫的纪念册上,当时她15岁。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的亲切、温暖和深情。请你亲切地、深情地对小女孩诉说——(自由、亲切、深情地朗读诗歌)
4.抒情诗的灵魂是情。“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这首诗便是诗人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再读诗歌,想一想,全诗洋溢了怎样的一种情感?你从哪儿读出来?(屏显)
1871年,普希金从皇村中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外交部任职。这期间,他怀着青春的激情,写下了《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抨击社会黑暗、呼唤光明与自由的诗篇。这些诗被人们自由传抄,但却触怒了沙皇。1820年,沙皇以调动职务为名将普希金流放到南方。1824年亚历山大一世又以普希金在私人书信里宣传了无神论思想为由,撤销了他的职务,把他押送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交由当地政府监管,一直到1826年9月,他才被新登基的沙皇尼古拉一世赦免并召回莫斯科。此外,在个人生活世界里,这些年来,普希金既品尝了爱情的快乐,也饱尝了单相思、失恋、被迫与心上人分离的痛苦。这首诗便是诗人对这一现实问题的回答。生交流后点拨:
(1)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语言。在诗歌的前四句中,你认为最凝练之处何在?
小结:用“生活欺骗了你”概括了生活中所遭遇的艰难困苦甚至种种不幸。(2)诗人对被“生活欺骗”的态度如何?
小结:没有愤世嫉俗的怒号,没有悲观消沉的哀鸣,诗人泰然自若地面对“生活”的“欺骗”,在厄运中保持高贵的静穆。他坚信:风霜雨雪终将过去,灿烂的阳光必将普照大地。
(3)在第二节诗中,标注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未来”“现在”“瞬息”“过去”。
时间,是古往今来诗人们咏叹的基本主题。对比下列诗歌,同样是写到了时间,普希金在对时间的感悟上有什么不同?(屏显。)
哀人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前赤壁赋》
一事无成惊逝水,半生有梦化飞烟。
——姚雪垠《李自成》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红楼梦》
(小结:或感时光荏苒,生命短暂,或叹光阴流逝,年华虚掷,或愿时间劫掠了青春美丽。而普希金坚信时间不可遏止的前进,光明也不可遏止地到来。诗人从忧郁的现在展望美好的未来,又站在“未来”俯瞰“现在”,将它视之为令人愉快的对“过去”的“怀念”。展现了诗人乐观自信、不屈不挠的情怀。)(4)分角色朗读诗歌,读出自信乐观、不屈不挠的情感。(屏显朗读指导。)
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男,舒缓地)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女,真诚安慰地)忧郁的日子里需要安静:(男,稳重的)相信吧,快乐之日将会来临。(男女合,乐观地)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男,平稳深沉地)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女,响亮亲切地)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男女合,深切怀念地)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5.诗歌中的抒情常常离不开想象。你从诗中读出了哪些想象的内容? 许多优秀的诗歌都是借助“假如”来展开想象的翅膀的。结合下列诗歌,说一说用“假如”好在哪里?(屏显。)
如果我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舒婷《致橡树》
假如我是一只鸟
——艾青《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上帝。
——台湾作家张晓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
(小结:①用“假如”把事情假定化,有助于进行自由的超越现状的想象,可以自由地抒发情感。②把事情假定化,进入想象,可以淡化压力,有利于安慰朋友。)
6.朗读艾青的诗歌《礁石》,想一想,这两首诗歌在抒情方法上有什么最大的不同?(屏显)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小结:两首诗都表现面对困难和磨难所拥有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但抒情的方式却大不一样:艾青的诗则把情感寄托在礁石和海浪上,借助这两个意象间接抒情。普希金的诗是直接抒情,天然无饰,明白如话,是诗人内心的自然流露。)
请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说给自己听。
三、品味诗中的哲理
如果我们选择普希金的诗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最愿意选择哪些诗句?为什么?
(屏显)
比较下面两句译文,你认为哪一句译文更好?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小结:参见课本“阅读练习〃探究三”答案。)
四、感悟诗意人生 1.听记诗歌。
①我的心,你不要忧郁,把你的命运担起。冬天从这里夺去的,新春将会交还给你。
——海涅《我的心》节选
②因为向往,所以选择了远方。因为无可依靠,所以必须坚强。
——汪国真《因为向往》节选
③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之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王家新《在山的那边》节选
2.读过普希金的诗,结合听记的诗歌,你获得的人生启迪是什么?能用自己积累的格言或诗文说一说吗?
3.请你引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诗句写一段话,用来劝慰你最想劝慰的人。
五、作业:朗读并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普希金的诗歌。
第二课时:假如生活重新开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普希金的诗歌给予我们人生的启迪,我们陶醉于它的诗情、诗意。而我们 中国从来就是一个不缺少诗歌的国度,诗人们灵动的笔下,总能让我们触摸到滚烫的诗情。
二、寻访诗意
1.自由朗读诗歌。结合下面的材料,说一说这首诗留给你的整体印象。(屏显。)
有这样一位诗人,由于他的诗和杂文中触及某些不公正和反民主的社会现象,生活欺骗了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批判,精神上受到打击和凌辱,被剥夺发表作品的权力达20年之久,直到1979年初恢复名誉。这个人就是诗人邵燕祥。
你可以这样说:
这是一首 诗。
2.这首诗的美,也就在大家对它的评价里。我们一点点去触摸、去寻访诗人心中的深情。
①(屏显)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下
这些自然中原本安静的风景,在诗人眼中、心里、笔下,活跃起来,流动起来,寄托着人心诗情。这些风景、这些客观的物,因为承载了诗人的情感,就成了诗歌的意象。诗人就是借助意象抒发情感。
请你标出《假如生活重新开始》中的意象,并结合诗句说一说你的理解。(小结:如:“朝阳”,可以联想到美好的新生活的开始;“长长的身影’可联想到沉重的、黑暗的历史刚刚过去,新的时代刚刚开始;“挥手”的姿态是潇洒的,是彻底挥别过去,开创未来的信心。“奔走”、“拉住手”的形象,让我们感觉到在新的征途上勇于挑战、敢于前行的精神和力量。“甜酒”意味生活中的快乐、一帆风顺的经历;“苦酒”意味遭受的苦难、批判、凌辱……)
②假如生活重新开始,诗人会因为被生活欺骗而改变自己的行动吗?为什么?诗歌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小结:不会。诗歌中“还是”、“依然是”、“依然”、“仍旧要”、“还要”与诗歌的意象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展现了诗人豁达、乐观、友爱、诚信、执著、勇敢、坚强等优秀的品格。展现了诗人对新的人生生活的挚爱与追求。)③齐读诗歌,要求读好诗歌的意象及“还是”等词语。
三、享受诗情
1.诗歌是用来抒情的。轻轻地吟诵,也能感觉诗歌中蓬勃的诗情。你有哪些发现呢?
(小结:复沓式的结构方式,反反复复,回环跌宕,一咏三叹,渲染了浓烈的情感;复沓也加强了节奏的美感;诗歌的押韵,使诗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朗朗上口,诗人热烈的情感便扑面而来……)
2.分角色朗读诗歌。要求:小组自由化分角色。
读出诗歌的意象美、节奏美、韵律美,进而达到情感美。朗读展示。
四、书写诗心
诗情和意象,离我们并不遥远。你一定还铭记着那些美丽的、伴随我们成 长的诗句,那些明月、芭蕉,那些菊花、樱桃,千百年来,它们在自然中美丽着,也在诗歌中绽放着。
我们不是诗人,但也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那些少年长剑狂歌的豪侠倜傥,那些登高远眺的水阔山长,那些日月交迭的轮转,那些春来秋往的涤荡……
请你试着借助意象,以分行排列的方式,抒发心灵深处一种最强烈的情感。可以学习“假如„„”的构思方式,让诗歌乘上想象的翅膀,更可以用押韵的方式、复沓的结构让情感恣意飞扬。
五、作业:完成助学学习测评。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从诗歌这一文学样式本身的特点出发,关注了诗歌的解读规律。关注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实施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言”的语言训练,重视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关注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单独对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教学,不知是不是缺憾。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 外国诗两首
九年级语文 外国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习静谧、遐想、喧响等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能说出诗人选取代表性季节和选取小生命(蝈蝈、蛐蛐)进行创作的意图,理解诗人为什么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夜》中诗歌意象的逐层勾勒,体会诗人静谧的感情。
4、能说出两首诗风格的不同,体会自然的多面(生命的跳动和静谧祥和)。教学建议】
1、通过多种形式、多遍的朗读,整体感悟诗歌。
2、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把自己想象成蝈蝈、蛐蛐,体会诗中的感情。
3、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拆分诗歌,重组意象,体会《夜》中静谧。
4、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诗歌的学习方法。教学课时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蝈蝈与蛐蛐
一、导入新课
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二、作者简介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把握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3、分组朗读,开展朗读比赛。
用心 爱心 专心
四、新课讲授
1、教师提示: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2、教师点拨:
这首诗歌很富有田园诗的情趣,意境优美,洋溢着明朗欢快的情调。“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可喜的草丛”,这些描写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蛔的乐音”浓郁、喜悦的感情色彩。“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最后,在诗人的联想中,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
3、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盛夏──蝈蝈的乐音
大地的诗歌
充满生机
严冬──蛐蛐的歌儿
4、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明确: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5、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明确:这是诗人的联想,将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点出起伏不停,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6、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明确: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是全诗主题的揭示。
五、作业布置
研讨与练习一。
板书设计 蝈蝈与蛐蛐 济慈
(夏)蝈蝈的乐音
用心 爱心 专心
主题: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冬)蛐蛐的歌儿
构思:短小精致又十分大气
第二课时
夜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外国诗。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三、新课讲授
1、分析诗歌内容,感受并形象描绘诗人笔下的夜景:
明确:诗中的夜景静谧、美丽。
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沉寂: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
第二节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人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明月的银辉静静地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
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
2、学生品读诗歌:
思考: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诗人叶赛宁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人自然。纯然绘景中,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3、拓展延伸:
同是写夜的诗歌,这首诗和郭沫若的《静夜》给人的阅读感受有什么异同?
静夜
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用心 爱心 专心
对月流珠?
分析: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
四、作业布置
研讨与练习二。〖板书设计〗
河水
溪水
课后心得:
松林 夜莺
月色 大河 静谧、美丽 夜 叶赛宁
秧鸡
(反复吟咏)
小溪 青草
(安适、宁静的心境)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教案 4 外国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3.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投影演示莱蒙托夫和休斯画像)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板书文题、作者)
2、资料助读(投影)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2.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二、出示自学指导,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课文
1、教师范读全诗。
2、利用书上注释读懂诗歌,学生自由诵读。
3、学生诵读全诗。
4、思考、合作探讨。(1)《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2)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讨论交流,针对重点难点,教师适当讲解。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揣摩诗歌内在旋律。教师提示:诗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是解读诗意的关键。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统摄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认真领会诗句、诗段所表达的意思,思考: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3、学生诵读全诗。多媒体演示俄罗斯风情图片,学生直观感受山川之美。以俄罗斯抒情名曲《卡秋莎》为伴奏音乐,师生有感情诵读全诗。
4、回答思考、合作探讨中的两个问题。(1)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2)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5、学生熟读全诗。第2课时
一、指导自读《黑人谈河流》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教师提示: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长句、短句互相交错,参差跌宕;四个排比句,上半句结构相似,下半句发生变化。均不相同。这样的变化既有涛行结构整齐均衡的一面,又不失之呆滞化一;既有诗行形式上的跳跃,又不失节奏上的宫商之声。2.学生合作研讨:(1)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3)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学生研讨,教师点拨:(1)在《黑人淡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2)“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沉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3)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3.学生有感情诵读,体会诗歌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二、课堂练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虔()信 颤()抖 镶嵌()深邃()晨曦()河畔()瞰()望 黝()黑
2、《祖国》一诗的作者是(国别)诗人(姓名);《黑人谈河流》一诗的作者是美国黑人文艺运动的领袖(姓名),被誉为“ ”
3、如何理解《祖国》这首诗中“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的“奇异”的含义?
4、请从我国古代诗歌中,摘出两句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并注明作者。(1)(2)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爱国,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帜。无论是平实中见真情的莱蒙托夫的《祖国》,还是深邃中显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谈河流》,他们的心声是相通的。那种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都是令人荡气回肠的。掩卷遐思,备感肩上使命崇高,恰如一代伟人毛泽东吟唱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愿我们能挂帆济海,谱写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磅礴诗章。
四、板书设计 外国诗两首《黑人谈河流》《祖国》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