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叶的梦教学设计及反思
《绿叶的梦》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碾磨、启蒙、标本、觅食、洋溢、清热明目、除痰止渴”等词语的意思。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五自然段,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和绿叶快乐嬉戏的场面展开想象,体会绿叶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作家所要传达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乐于像作家一样热爱生活,关爱自然。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教学准备:
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唱歌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送给大家,我们一起来欣赏把!播放歌曲《童年》,师生一起欢唱(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文本)2.师:歌曲中唱出了孩子们渴望游戏渴望快乐的童年,那么作家葛翠林的童年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介绍一下你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学生介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追随着作家葛翠林的足迹,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绿色童年。(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习惯,同时了解作者童年生活背景)
揭题:绿叶的梦
二、速读课文,回顾内容:
⑴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⑵交流感受:
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三、品析朗读,感悟语言,体会真情。
1、师: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什么地方最令你印象深刻或觉得最有意思?读文找一找,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2、学生读文自学。(给学生充分时间读文,抓住具体词句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3、教师巡视指导读文方法,重视学生每一个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小组长组织小组交流。做到人人参与,先在小组内练习组织语言,交流各自想法,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再相互讨论。
5、引导全班交流:
⑴第三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抓住以下几个重点动词词引导体会:a跑遍:足迹遍布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为了收集绿叶,不怕劳累。B爬、钻:女孩子没有了温文尔雅,变得无拘无束。C穿、做、挂、插:体会孩子们用绿叶和鲜花打扮自己那份快乐心情。引导学生边想像画面,边伸出小手做动作:我们面前摆满了各种绿叶,我也也伸出小手,穿项链、做戒指手镯、豆角花挂耳朵上、野菊花插满小辫。(设计意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想像,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与作者体验着同一快乐。)
③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并指导朗读。采集绿叶的快乐:
星期天,我们跑遍()的树林、()的墓地、()的河边、()田野和一道道()。()大树、()丛林,()惊飞了()小鸟儿。篮子里()了各种绿叶,(),(),把元宝树叶(),用金黄色的菟丝子草(),()挂在耳朵上,()插满了小辫儿„ „在()的课堂里,绿叶和野花组成我们生活的()。
1、填一填,练一练。
2、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3、想一想,在旷野的课堂里他们还会用绿叶和野花做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写一两句)
④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作者采集树叶时的快乐。(再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⑵第四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随机板书] ②默读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③交流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练习有感情朗读。
⑶第五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
① 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② 抓住以下次与引导体会:背、扛、奔、欢呼、搂、积、躺、翻、挑等词感受到孩子们收获的喜悦与快乐。③ 启发:你仿佛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④ 学生描述想想内容。(设计意图:想像说文,由阅读内化到写)
⑤ 段末用了省略号,表示什么?你采集过树叶吗?你还知道什么形状的叶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回答)⑥ 出示课件:秋天的收获:
秋天,树叶在风中飘落,像一群群蝴蝶飞向我们。我们()着筐,()着筢,()着,()着,()树叶,()成垛,()在上面(),()着跟头,()下来()出那些漂亮的叶子。鲜红的,金黄的,串成长长的彩色叶链挂在教室里,满屋()着丰收的欢乐。那许许多留做标本的叶子,成了我们的珍宝:圆形的、条形的、()、针状的、蛋形的、()、叶面带茸毛的„ „
1、填一填,练一练。
2、读一读,在你填动词中你是否感受到孩子们无拘无束的快乐?
⑦ 指名填空,并选选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设计意图:巩固基础,指导朗读)⑷第六自然段: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②出示一些叶子的图片(先出示课文中提到的,再补充课外的)③学生边看图片便说出这些叶子的药用(课内的);
④学生课下收集了叶子知识,指名说一说。生说出其它(课外补充部分)叶子的用途。4.总结:是啊!我们的生活当中不光有漂亮的芭比娃娃、变形金刚,不光有酷鼠滑车、卡通游戏,还有很多的快乐来自于我们生存的大自然,来自于我们熟悉的生活。同学们,会创造快乐的孩子永远不会寂寞,我真心地希望你们有自己的快乐的生活,有一个美好的、难以忘怀的童年。
四、总结全文:
1.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2.绿叶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填写课后2题。(设计意图:总结学文后不同的阅读感受)3.总结语: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我们沉浸在优美的文字中,同时也回忆起了自己美好的童年。就让我们和着音乐放飞思绪——-课件播放音乐,同时画面出示文中提到的和课文以外的各种绿叶图片。
五、课下作业:写写自己快乐的童年。课后反思:读了《绿叶的梦》,会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沉浸在美好的向往之中。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调动生活体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入情入境,去美美的阅读,细细的品味。体会绿叶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感受作家的情感,抒发自己对自然的情怀,乐于像作家一样关爱生活,关爱大自然。
首先我播放童年歌曲,将他们带入学文情境:又联系作者童年生活背景,自然走进文本。
接着我让学生默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朗读。然后学生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学生通过读课文,觉得作者的生活生动有趣,和自己的生活一比较,孩子对作家的生活产生了羡慕之情。
当学生谈到:收集绿叶的快乐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动词体会,朗读与想象相结合,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沉浸再快乐之中。
当学生谈到: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成了我们的珍宝:圆形的、条状的、桃形的、针壮的、蛋形的、元宝状的、叶面带绒毛的…… 我鼓励学生去探索,搜集,从自然界中获取更多的有关绿叶的知识。
在课后孩子们写的作文中,我发现,他们写出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那份快乐。这就是作者的情感深深的感染了孩子,我也被学生深深的打动了。
教研组评课意见: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树立形象-自主感悟-升华情感-积累拓展”的基本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下面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评价。
一、激情导入 树立形象:
课程伊始,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多媒体课件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境,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感悟 品析语言 1)自读自悟,小组交流
教师做到了课堂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并且能深入学生中间,引导学生选择文 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或者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认真阅读、体会、加以感悟,读的目的性强。2)研讨品位,全班交流
学生由中心发言人谈收获按照“读-悟-读”的要求,教师做到了在学生中进行指导、引导、辅导、诱导,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式进行了挖掘,又把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式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读、去悟、去理解,去体会,在读中悟,悟中读方面体现的较好,教师在引导交流“采集绿叶快乐”这个重点段时,对重点词语的挖掘方面做得较好,如“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荒凉的墓地、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子,爬大树、钻树林,欢乐的歌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儿。篮子里装满了绿叶,嬉笑,打闹,把元宝树叶穿成项链,用金黄色的菟丝子草做成戒指和手镯,豆角花挂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满了小辫”, “我们背着筐,扛着筢,奔跑着欢呼着,耧树叶,积成垛,躺在上面打滚,翻跟头,坐下来挑选出来那些漂亮的叶子。”„„从一个个动词中体会到了童年的快乐,还给学生创设了动手做一做的情境,接着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的读课文,边读边想像着文字中所描述的场面,教师再范读,然后又出示练习题,填写动词,填完再读,让学生再说一说,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引导学生一边入情入境的品读语言,一边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达到品析祖国语言文字的意境美与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目的。既体现了读的层次,又培养了语感,还把读文自然的内化到了写文。
三、升华情感 四心共鸣
升华情感的环节即是感情朗读课文或者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从整体上把握作者情感,并且使读者,听者、作者、编者之情融合在一起,心灵相通,四心共鸣。
四、积累拓展 读写结合,教师在引导阅读时,让学生根据有关文字展开想像,从省略号内容展开想像。这都渗透了读写结合。丰富了学生语言,训练了表达能力。
教师简介:张丽,女,小学高级教师,出生于1977年9月,1995年毕业于兴隆教师进修学校中师专业。后自学取得大学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苦心钻研,多次在省市县发表教学论文,连续两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第二篇:绿叶的梦教学反思
绿叶的梦教学反思
《绿叶的梦》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述的是作家葛翠琳美好的童年生活,文章字里行间都散发出大自然浓郁、清新的气息,从题目到内容都会让人产生美好的遐想。作家童年生活真实而美好,语言生动而富有情趣。随着作家的娓娓叙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快乐的童年生活画卷,揭示了人类置身于大自然的愉悦和欢欣。
城市中的孩子接触到的都是公园、游乐园等一些地方,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特别少,所以他们渴望走进大自然、更多地了解大自然。读了《绿叶的梦》,会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沉浸在美好的向往之中。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调动生活体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入情入境,去美美的阅读,细细的品味。体会绿叶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感受作家的情感,抒发自己对自然的情怀,乐于像作家一样关爱生活,关爱大自然。
首先我拿出一张照片,给他们讲我小时候的故事:这是我童年时,和我的老师、同学春游时的一张照片,我们在树林里捡树叶,捉迷藏,爬土山……玩的特别开心,直到现在,我还十分怀念大自然给我带来的乐趣。今天,我们就追随着作家葛翠林的足迹,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绿色童年。
接着我让学生默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朗读。然后学生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学生通过读课文,觉得作者的生活生动有趣,和自己的生活一比较,孩子对作家的生活产生了羡慕之情。当学生谈到: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成了我们的珍宝:圆形的、条状的、桃形的、针壮的、蛋形的、元宝状的、叶面带绒毛的…… 我鼓励学生去探索,搜集,从自然界中获取更多的有关绿叶的知识。双休日,我在大街上看到学生三三两两地拣树叶。周一我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制作精美的标本,我惊叹了,真没想到他们竟然搜集到了各种各样的不同颜色树叶,有些细心的孩子还在每一片叶子下面写着详细的介绍。于是我决定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一次“树叶展示”会,让学生分别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树叶的有关知识。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第三篇:绿叶的梦教学反思
观潮教学反思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在本学期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特意选择了这篇课文进行教学,重点讲读“潮来时”的情形。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
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如在学生读得有滋味时,老师也参与他们的朗读。在读的片段里我让学生先当老师,自己当学生!学生读之后自己再读,把自己当作了学生参与到学生朗读中,学生再反过来评老师的朗读,从学生的评议中,我巧妙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这样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这种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加上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愿读、乐读、爱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和谐的气氛和环节设计中学生很自然地又学到了朗读和理解课文的技巧──带上动作表演读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这种别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远远胜过常规的读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称得上独具匠心,效果很好。
二、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实施并落实语文五好目标,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如齐读、男女赛读、表演读、配乐读等,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如让学生谈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培养学生的语感,落实五好目标中的“朗读好”。在“句子比较”这一环节里,通过不同语气的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道填空文段让学生口头回答,同时也落实学生的“口才好”,更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三、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音和录像手段。首先播放江潮来时的录音,有闷雷滚动的声音,也有山崩地裂的响声,让学生想象,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达到“入境”的效果。接着播放潮来时的录像,第一次整体观潮,对大潮先有感性认识;第二次结合有关语句相机观看录像,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第三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可以说,这节课的情境教学法落到实处,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从整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学生在通过听力训练时明白了按顺序、抓特点的写作方法,这一难点也得到突破。
总的来讲,本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读、悟、品的环节中耗时过多,积累语言这一练的环节因时间把握不够,如句子比较、背文方法的指导、成语积累的训练就稍嫌不足了。我想可能是我教学设计安排的容量是否过多,因时间的问题我在教学时就临时作了一些调整或缩简,以后在设计和教学中还需注意到这些因素,毕竟设计时可能总想到要尽善尽美,但实施起来还是会有很多的变数
绿叶的梦教学反思
一、导语的有效性
导语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引导学生们将目光转向童年。开学之初,班里的多媒体不好用,打不开课件,就临时将内容打印出来,每个学生一个小条去读去看。又耽误了不少宝贵的课上时间。现在反思看来,这样一个导入虽然丰富了学生的见识,但却耽误太多的时间而没有解决一个实质性的问题,还是没有把文章的标题解开,不是一种高效的导入方法,而且有些摆花架子的嫌疑,这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是非常不必要的。
二、教师不必泛读
导语过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书,为学生泛读。四年级的课文稍长,因此耽误了很长时间,而且最关键的是,学生已经四年级了,教师泛读课文是非常不必要的了,况且这是一篇很好理解的现代文,学生读起来借助工具书,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在这里教师的泛读就显得多余而又浪费时间。应该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阅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熟读中逐渐领悟文中的含义。
三、教学时间的安排
整个课堂的失败还在于一节课除了读课文之外,该解决的字词问题一个都没有解决。四年级以读带讲是必要的,但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了解课文,解决字词。课文学生自己读1、2遍就可了解,字词需要教师的讲解,才能抓住重点,否则字词都不认识,第二课时的课文如何深入理解?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是非常宝贵的,学生的每一分钟都是不容浪费的。以后上课的时间一定要掌握好,反复推敲时间的安排,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人生中第一堂语文课,就这样完败。对于以上情况原因分析有如下几点:
一、学生情况了解不足。
教师的备课不但要备课的内容,学生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对象。毕竟学生时课堂的受众,学生时课堂的主体,如果对学生了解不足,课堂就没有针对性,课堂上的很多东西就都是无效的。所以,今后备课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年段、学习情况、学习习惯„„方方面面都要纳入到备课的范围,这样才会有的放矢,课堂内容才是为学生所真正接受的。
二、课堂认识不足
上课自己的课堂目标不是很明确。这就导致课堂上既有泛读,又有学生齐读,耽误了很多的时间,做了很多的无用功。而教学目标——字词的讲授没有完成。一堂课,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教学目标的完成,而因为我上课时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上课时思路随着学生的表现而走,完全去读课文了,就使得课堂的效率非常低。
这第一堂课,就这样狼狈地结束了。但是它留给我的教训却远远没有结束。它使我认识到,作为新教师,要准备好自己,准备好心态、准备好课、准备好教具,准备好,不光时准备,一定要准备好。学生的每一堂课都是无法重来的,对得起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
皮巧根桥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文章结构简单,语言朴实,字里行问蕴含着真诚的“爱心”,教师没有作讲解分析,只是作点拨引导,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理解感悟,受到教育和启发:为人献出自己的爱心。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在于学生接受了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学生是怎样地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自主学习、理解语言文字,并领悟到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这是教学的基本目的。《皮巧根桥》是语文S版第七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写了皮巧根在爷爷的帮助下,砍倒一棵大柳树,在一条小河上架起一座木桥,为过河的人们提供了便利,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敬仰的事情。
另外略显不足的是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跟平时的课堂相比还显得不够活跃,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学感染力还有待于提高。俗话说,玉有瑕疵,人无完人。通过了这次教学,有满意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但它们都将是我的收获,我的所得。
第四篇:《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绿叶的梦》是当代女作家葛翠琳用爱之心、美之眼、情之笔抒写的一片优美的散文。下面给大家分享《绿叶的梦》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绿叶的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以读和想象为主,读中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情感。
4、体会绿叶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感受作家情感,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出示一组照片(大自然中照的)
在广阔的大自然中,他们在干什么呢?从他们的表情看,他们的心情如何?
不光是他们,还有我,你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在座的各位老师,童年时的快乐都来源于身边的大自然,这其中也包括咱们昨天认识的作者葛翠林。
今天我们就追随作家葛翠林的足迹,走进她充满回忆的童年,学习她用爱之心,美之眼,情之笔书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绿叶的梦》,(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师问:看到题目时,你们心中有什么问题?
预设:绿叶的梦指的是什么?
绿叶的梦是个什么样的梦?
师:带着问题,我们马上走进课文《绿叶的梦》
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
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完成两件事:
1、认真听好老师的每一个字词的发音,看与预习的有没有不同的地方,我们可以交流。
2、思考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尤其是:
①绿叶的梦指的是什么?
②绿叶的梦是什么样的梦呢?
预设:学生若答不上:没关系,听一遍课文就解决这么难的问题,这是不可能的事,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咱们一起再去读它。
学生有回答的:这个说法到底恰当不恰当呢,咱们共同走进课文验证一下,争取得出你满意的答案。
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我读懂了什么呢?
预设:
①作者的童年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
②作者小时候的玩具很多。师可追问:有什么呢?(请学生读第二句)现在请上我的童年玩具。
是单单就这几种吗?(注意省略号的作业)
不知你们发现没有,这些玩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来着大自然;亲手做出来的。)
③在童年中,最让作者着迷的是绿叶。
过渡:在作者童年最让她着迷的事绿叶。
大自然给了我们很多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快乐。但是作者为什么对绿叶最着迷呢?是谁让她喜欢生绿叶的呢?
预设:是启蒙老师让他们搜集标本,讲述绿叶的知识和趣闻,才让作者对绿叶着了迷。
师:这段内容既回答了第一段中我们的疑问,又开启了后面几段的内容,它起到了承上启下、桥的作用,知道这个段叫(过渡段),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采用这种写法。
过渡:走进“绿叶的梦”,走进作家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也来发现一幕最喜欢或相同经历的场景,可以把你的感受随手记录。(不动笔墨不读书嘛)
交流第三自然段
预设:
①我喜欢第三自然段,因为他们采集绿叶时太快乐了,太自由了,我羡慕他们。
师:能找出最能说明他们快乐,自由的词来吗?(跑遍)怎么讲?(足迹遍布大自然的每个角落)
②他们都去哪儿采集绿叶呢?
出示:
()的树林()的墓地()的河边()的田野一()土岗子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足迹遍布每个地方。注意顿号)
③他们是怎么采的呢?
出示:
()大树()丛林
这几个词可以看出他们很悠闲很快乐,怎么高兴怎么玩,全然没有了男孩子女孩子的分别,有的只是欢乐的笑声。
④在大自然里,孩子们都做了哪些开心的事?
(两人读:他们是怎样打扮自己的?注意省略号的作用,引导学生想象,还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正是作者恰当准确的描写,孩子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跃然纸上。
他们是怎样在一起嬉笑打闹的呢?
(舒服地躺在厚厚的树叶做成的毯子上美美地欣赏大自然的风景;玩累了闭上眼睛休息,会有调皮的孩子用树叶或草在你脸上挠痒痒;抓起一大把各种颜色的树叶洒向天空,会像天女散花一样美;用树叶做成笛子吹……)
⑤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作者他们多高兴啊,要是我们也能像作者一样玩个痛快该有多好啊)
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孩子们放飞了心情,放飞了自己,绿叶和鲜花谱出了一曲童年的快
乐乐章。请同学们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争取背下来,(指名两名学生读,老师和同学接读)
过渡: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了作者采集绿叶的快乐。
4、交流第四段
预设:
我喜欢这一段,因为文中写到了在采集树叶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这样写得很真实。
(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
师小结:是啊,真是一群勇敢的孩子。
5、交流第五段
预设:
我喜欢这一段,因为文中的比喻句很美。
①他们玩的高兴吗?从哪儿看出来的?(读相关句子:有关动作的,颜色的,形状的。)
A动作的,引导学生找出动词,谈感受,再次想象他们玩的情景。
(我们仿佛置身其中,跟作者一起陶醉在了大自然的怀抱中,仿佛他们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好像看到了他们开心的笑容。)
B读关于叶子形状的句子时,再次引导学生注意顿号的作用,并试着用顿号说一句话。
②置身于大自然,作者的心情快乐,并近乎于疯狂,给作者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让我们再次怀着这种欢愉畅快的心情把这段读一遍。
过渡:其实让作者着迷于绿叶,不仅是因为采集绿叶有高兴的体验,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能学到很多的知识和乐趣。
6、交流第六段
预设:
①作者都学到了什么?
②教师示课文中提到的几种植物的叶子,并请同学们说出它的药用价值。
③教师补充其他植物的叶子,并讲解用途。
(鼓励学生去探索搜集,从自然界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过渡:全文就这样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孩子们不仅从这些绿叶中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快乐,同时也收获了一个值得回忆的快乐的梦,题目《绿叶的梦》的真正含义也就在于此。
三、总结全文
1、题目《绿叶的梦》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梦呢?现在理解了吗?
出示:
绿叶的梦是_________的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叶的梦是_________的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叶的梦是_________的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叶的梦是_________的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先概括后具体
3、作者的童年时快乐的,题目投身于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手,希望通过本课学习,唤起我们对快乐的追求,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童年回忆。
推荐文章:《外婆的小院》、《情趣大自然》、《百草园》、《童年趣事》、《失足冰窟窿》、通过读书,感受一下来自大自然的与众不同的快乐。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9个生字,学会本课10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掌握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背诵课文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会对树叶产生那么大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童年的我为什么对绿叶那么着迷。
三、教具准备:
课文中的插图、各种树叶、生字卡片、幻灯片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在布置学生预习的时候让学生去搜集各种树叶。)
1、学生出示搜集的各种树叶,根据自己所知道的进行讲解。
2、板书:
1、《绿叶的梦》
3、全班一起朗读课题,并质疑。
4、过渡:是呀,绿叶是怎么做梦的?绿叶又做了什么样的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绿叶的梦。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展示学生的照片。学生谈谈自己照片的来历。
2、展示教师童年生活的照片。
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2、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并纠正发音。
3、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4、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5、反馈学习情况。
6、指名轮读生字,并能做到口头组词。
四、反馈自学情况
1、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各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3、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
3、通过学习,你知道作者童年时候都有哪些玩具?这些玩具是怎么来的呢?
4、在这么多玩具中,最使作者着迷的是什么呢?你知道树叶为什么让作者那么着迷吗?
六、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作者童年时候有许许多多的玩具,有马车、灯笼、碾磨、盆碗、伞……然而,最使作者着迷的是绿叶。
七、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3、把搜集到的树叶制作成标本。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碾磨、启蒙、标本、觅食、洋溢、清热明目、除痰止渴”等词语的意思。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了解顿号的用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五自然段,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和绿叶快乐嬉戏的场面展开想象,体会绿叶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作家所要传达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乐于像作家一样热爱生活,关爱自然。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
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
3.带来自己童年的照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展示童年生活的照片,谈自己照片的来历。
2.师:其实,生活中很多人童年时的快乐,都来源于身边的大自然。今天,我们就追随着作家葛翠林的足迹,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绿色童年。
揭题:绿叶的梦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学习本课生字词:
⑴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⑵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⑶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⑷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初读时,学生遇到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鼓励学生自己解决。要做到读准字音,了解生词意思。
三、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⑴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
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愿意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四、拓展延伸:课下到大自然中寻找玩具。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体验作者的童年乐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五篇:《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绿叶的梦》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碾磨、启蒙、标本、觅食、洋溢、清热明目、除痰止渴”等词语的意思。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五自然段,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和绿叶快乐嬉戏的场面展开想象,体会绿叶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作家所要传达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乐于像作家一样热爱生活,关爱自然。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教学准备:
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唱歌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送给大家,我们一起来欣赏把!播放歌曲《童年》,师生一起欢唱(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文本)
2.师:歌曲中唱出了孩子们渴望游戏渴望快乐的童年,那么作家葛翠林的童年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介绍一下你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学生介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追随着作家葛翠林的足迹,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绿色童年。(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习惯,同时了解作者童年生活背景)
揭题:绿叶的梦
二、速读课文,回顾内容:
⑴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⑵交流感受:
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三、品析朗读,感悟语言,体会真情。
1、师: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什么地方最令你印象深刻或觉得最有意思?读文找一找,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2、学生读文自学。(给学生充分时间读文,抓住具体词句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3、教师巡视指导读文方法,重视学生每一个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小组长组织小组交流。做到人人参与,先在小组内练习组织语言,交流各自想法,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再相互讨论。
5、引导全班交流:
⑴第三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抓住以下几个重点动词词引导体会:a跑遍:足迹遍布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为了收集绿叶,不怕劳累。B爬、钻:女孩子没有了温文尔雅,变得无拘无束。C穿、做、挂、插:体会孩子们用绿叶和鲜花打扮自己那份快乐心情。引导学生边想像画面,边伸出小手做动作:我们面前摆满了各种绿叶,我也也伸出小手,穿项链、做戒指手镯、豆角花挂耳朵上、野菊花插满小辫。(设计意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想像,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与作者体验着同一快乐。)
③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并指导朗读。采集绿叶的快乐:
星期天,我们跑遍()的树林、()的墓地、()的河边、()田野和一道道()。()大树、()丛林,()惊飞了()小鸟儿。篮子里()了各种绿叶,(),(),把元宝树叶(),用金黄色的菟丝子草(),()挂在耳朵上,()插满了小辫儿„ „在()的课堂里,绿叶和野花组成我们生活的()。
1、填一填,练一练。
2、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3、想一想,在旷野的课堂里他们还会用绿叶和野花做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写一两句)
④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作者采集树叶时的快乐。(再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⑵第四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随机板书] ②默读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③交流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练习有感情朗读。
⑶第五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
① 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 抓住以下次与引导体会:背、扛、奔、欢呼、搂、积、躺、翻、挑等词感受到孩子们收获的喜悦与快乐。
③ 启发:你仿佛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④ 学生描述想想内容。(设计意图:想像说文,由阅读内化到写)
⑤ 段末用了省略号,表示什么?你采集过树叶吗?你还知道什么形状的叶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回答)⑥ 出示课件:秋天的收获:
秋天,树叶在风中飘落,像一群群蝴蝶飞向我们。我们()着筐,()着筢,()着,()着,()树叶,()成垛,()在上 面(),()着跟头,()下来()出那些漂亮的叶子。鲜红的,金黄的,串成长长的彩色叶链挂在教室里,满屋()着丰收的欢乐。那许许多留做标本的叶子,成了我们的珍宝:圆形的、条形的、()、针状的、蛋形的、()、叶面带茸毛的„ „
1、填一填,练一练。
2、读一读,在你填动词中你是否感受到孩子们无拘无束的快乐?
⑦ 指名填空,并选选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设计意图:巩固基础,指导朗读)
⑷第六自然段: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②出示一些叶子的图片(先出示课文中提到的,再补充课外的)③学生边看图片便说出这些叶子的药用(课内的);
④学生课下收集了叶子知识,指名说一说。生说出其它(课外补充部分)叶子的用途。4.总结:是啊!我们的生活当中不光有漂亮的芭比娃娃、变形金刚,不光有酷鼠滑车、卡通游戏,还有很多的快乐来自于我们生存的大自然,来自于我们熟悉的生活。同学们,会创造快乐的孩子永远不会寂寞,我真心地希望你们有自己的快乐的生活,有一个美好的、难以忘怀的童年。
四、总结全文:
1.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2.绿叶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填写课后2题。(设计意图:总结学文后不同的阅读感受)3.总结语: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我们沉浸在优美的文字中,同时也回忆起了自己美好的童年。就让我们和着音乐放飞思绪——-课件播放音乐,同时画面出示文中提到的和课文以外的各种绿叶图片。
五、课下作业:写写自己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