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时间:2019-05-12 18:1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第一篇:浅谈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浅谈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郑典敏

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是一门具有崭新教学理念的学科,学习的核心便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也涉及到提出问题,并通过猜测、计划、观察等活动,亲历解决问题(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科学知识,形成科学价值观。

研究性学习与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学习者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探索实践过程来实现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以提高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习方式。所以,在科学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开展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科学教学三大目标有机整合的重要方式。哈佛大学就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较好地说明了研究性学习、科学探究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是获取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价值观的主要途径。

一、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爱好科学的情感和态度;

在科学教学中,改变过去自然教学中多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在科学学习特别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多以小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学生亲历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经过研究性学习的进入问题情境、实践体验、表达交流等阶段,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制定计划,收集整理信息资料、进行表达与交流,实施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在整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进行着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结论或结果,开展探索性的学习,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掌握浅显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的教学中,我就将学生分成四到五人一个小组,他们通过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物体,首先提出问题——这些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然后根据观察和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及课前了解到有关信息进行猜测:哪些物体会沉,哪些物体会浮。制定出验证猜测结果的实验计划——如何将这些物体放入水里去验证?然后将小组制定的计划付诸行动进行研究性学习,自己去进行物体沉浮的实验,进行探索,并作出研究记录,收集与物体沉浮相关的信息,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面浮,在水中却沉; 有的物体在水面、水中都沉;有的物体在水面、水中都浮。最后进行全班交流,讨论物体沉浮与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他们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进行着科学探究,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学生对物体沉浮的问题更加关心和愿意了解了,并掌握了进行物体沉浮实验的简单方法。

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信心;

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不同的学生可以发现和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作为研究性的科学学习,就要在教师指导下,在这众多的问题中挑选出学生普遍感兴趣或小组感兴趣、学生和学校条件能够完成、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也就是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中,主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作适当的指导,使他们能较为顺利地完成科学探究活动,得出自己研究的结论,培养他们自己通过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的科学探究就容易取得一定成效,他们才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进行实践与交流,亲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得出科学的结论和方法,进而增强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信心。

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教学中,我就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众多问题,引导学生确立了以下问题进行分组的探索研究:铅笔是沉还是浮?小刀是沉还是浮?塑料尺是沉还是浮?石子是沉还是浮?……以上问题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在实验室中,根据小组计划,使用水槽、烧杯等实验器材,利用自己准备的研究材料,进行了研究性的科学探究活动,作出实验记录,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资料,讨论本组探究出的结论,最后在班上进行交流,得出了有的物体在水面和水中都会下沉,有的物体在水面和水中都会浮,而有的物体却是在水面会浮,而在水中却会下沉。进而发现与自己以前认识的有所不同,激发了学生对物体沉浮问题的兴趣,以致他们在课后遇到我时,经常拿一些物体沉浮不同的问题来进行探讨。而各小组学生自己研究的结果得到全班和老师的肯定,也增强了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信心,表现在后来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准备工作比以前做得更充分,探究气氛也更活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三、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正确处理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求他们作好科学探究的记录,并查找相关的书籍资料,作为解决本小组问题的信息资料。根据所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看能否运用在小组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作为进行交流与讨论的有力证据,让同学和老师的进行讨论,提高他们正确处理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教学中,在研究物体沉浮的原因时,许多学生就认为重的物体会沉,轻的物体会沉,他们还举出了石子、钢珠、玻璃等物体比较重,在水中就会沉,木头、泡沫等物体比较轻,在水中就会浮的例子。但经过同学的反驳,他们便发现他们原来的认识是片面的,所引用 的实例(信息)是不全面的,所以结论也是不正确的。要想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就要有全面充分和正确的信息资料来证明,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四、学会分享与合作,体验合作的愉快,培养团结互助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学生在分组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由组长负责分工,大家各司其责又互相协作,共同去研究本小组确定的探究问题,并由专人负责记录,大家提供相关的知识点,思考与讨论问题的答案,然后由组长或组长指定的学生向全班表达本组探究的结果或结论,将本组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同时也享受了其他组的研究成果,体验了合作的愉快,培养团结互助的科学精神。

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教学中,各小组分别研究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有的研究小刀、木片等,有的研究石子、玻璃珠等,有的研究塑料直尺、泡沫等,然后根据小组研究不同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探究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全班讨论各小组研究的结果,根据不同的结果,提出新的问题,引发他们对物体沉浮的进一步关注。在课堂上,全班学生既体验了合作的过程,又分享了全班同学对物体沉浮问题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后的研究结果。

通过研究性学习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能较好地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在科学学习中促进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大目标的有机整合

第二篇: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引发学生进行猜想

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引发学生进行猜想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要素,物理《新课程标准》对猜想与假设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两点:尝试根据已有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和假设。针对现阶段初中生猜想能力的方面表现出的不足,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式来加强培养、锻炼其猜想能力。

一、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特殊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采用问题解决的探究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联想和想象等方法,从背景和材料中,建立起关于物理知识和解题思路的猜想,然后运用严格的逻辑方法进行验证和取舍,不仅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也更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学生对自己猜想的知识,还不知是否正确,总要弄个水落石出,造成强烈的求知欲,积极性很高;另一方面,猜想的知识一旦得到验证和老师的肯定,就会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得到较大的满足,激发学生“乐学、爱学”的情绪,培养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3、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新知识先是经过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猜想得出的,具有较好的可接受性,一旦被验证或被老师肯定,就会形成很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牢固地掌握知识。

4、有利于知识的灵活运用。猜想具有推测性,不受严格的思维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可以忽略细节,增加了整体性的思考,增进了思维的进程,迅速的获得新知识。对于灵活运用知识答题、解题,也具有很好的导向性和锻炼思维的作用。

二、学生在进行猜想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在提出问题后,出现不正常的猜想,如虚设猜想、胡乱猜想等。现行教材为了保证探究的完整性与示范性,把所有的探究环节写得都很清楚。有些学生在课前预习,甚至有的学生就在进行新课时提出问题之后当时看课本,就“照本猜想”,这是虚假猜想;还有的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后,不运用物理知识思考问题,而是根据自己的直观感受胡乱猜想。这样学生如果形成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猜想

1、通过直观感受提出猜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在提出问题后,可以设置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过程中的直观感受,或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合理化猜想。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学生如果胡乱猜想可以提出很多影响因素: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速度的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质量的大小、重力的大小等等。这是如果让学生进行一个小实验:用手轻压桌面,手在桌面上滑动,然后用力重压桌面再做一次,体会两次感觉有什么不同?根据体会学生可猜想出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接着再保持压力不变,使手在桌面和桌面的背面滑动,体会两次感觉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感受又猜想出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再如: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学生对于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猜想不容易联系到力与力臂的关系上,在提出问题后也可以设置一个小实验:在杠杆支点左边的两格处挂上三个钩码,然后用右手的食指压住杠杆的右边,从力臂大处依次向里移,让学生感受右手食指所用的力有什么变化。

学生实验后回答:感觉是从外向里移的过程中,手指所用的力是逐渐增大的。这样学生根据直观感受能够猜想出:杠杆平衡时力与力臂成反比。通过这些小实验的设置,学生根据直观感受提出猜想,减少了学生的胡乱猜想,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会增强学生正确猜想的意识。

2、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猜想。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十分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在探究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提出合理化猜想。如: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一个问题:晾衣服时怎样晾晒湿衣服干得更快?学生很容易想到放到阳光下、把衣服摊开、通风良好的情况下,衣服干得更快。这样学生通过归纳提出正确的猜想: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再如:在学习焦耳定律,“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会想到与电压、电流、电阻、电功等物理量有关。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示生活中的现象:电炉丝通过导线接到电路中,电炉丝和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同一段导线当接入小功率的用电器时几乎不热,当接入大功率的用电器时,导线就会很热甚至会引发火灾;当用同一个电热水壶烧水时,加热时间越长水的温度越高。这样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很容易提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可能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这样通过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分析概括引发猜想,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并增强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通过分析概念公式提出猜想。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会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也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分析物理概念、公式、物理定律提出合理化猜想。如:在学习《浮力》一节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后,做“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这时通过推导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得出F浮=ρ液gV排,在通过对该公式的分析,引导学生提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这样,学生通过分析物理概念公式提出猜想,直至问题解决,能迅速找到答案,既减少了学生的胡乱猜想又缩短猜想时间,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学生的猜想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实重视这一能力的培养,时时注意挖掘更多地提出猜想的方式和素材,已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第三篇:《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后感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后感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女士以及加拿大基础教育部基础科学教育司教授、加拿大阿尔伯塔省(Alberta)小学科学教育标准和教材的主要编写者之一的罗威(P.Rowell)先生合作完成的。读完《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后,我觉得该书写的实实在在,抓住了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学的一些困惑,尤其使我这个半路出家、不是专业出身的科学教师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真正受益匪浅。

正如韦钰院士所说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科学教育改革项目是由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共同倡导、发起和推动的,这是一项旨在促进我国幼儿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大教育改革计划。‘做中学’科学教育试点工作在中国开展,在几年的实践中,不断有教师提出需要一本供教师用的指导书,或是培训教师的指导书。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科学教育的标准以后,一些教科书相继迅速问世,这种需要更显迫切。”韦钰院士用对科学教育的极大的热情和责任心亲自执笔写出了这本书,在书中读者们可以找到对很多困惑和问题的回答:如什么是“科学知识”、什么是“科学探究”,“为什么要进行科学教育改革”?“实施科学教育改革的过程和要素”又是怎样的?等等

而我,就找到了我一向困惑的两个问题的答案:

一、什么是“科学探究”?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它包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阅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经知道的知识;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证明,需要运用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它大致包括:根据实际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儿童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概念(想法)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实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的问题„„在有些探究课题中,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联系。

二、怎样指导“科学探究”?书中说到:“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是课堂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但不是学生探究进程中掌握主动权的人。”上过科学课的老师都深切的感受到上好一节科学的难度是很大的,学生课堂中探究活动进行的越好,老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即使是精心准备的课也有可能课堂教学中一句话没有落实,一个要求没有说具体,而导致探究的效果不佳,甚至是一节课的失败。

想要在课堂教学中切实的看到探究的效果,教师工作量是很大的,书中提出“作为科学课的教师需要掌握或了解三方面的知识: 科学概念和模型、教学法以及儿童认知和情感的发展规律。”这三方面的知识对于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规律预设课堂教学,以适合学生的语言进行科学概念的解释。而且“教师对科学和科学教育的目的理解引导着科学教育课堂活动的方向”。教师的科学教育应该面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只有明确了科学教学目的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这个大目的进行合适的教学设计,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为这个大目标而服务。

专业知识的掌握是教师的入门阶段,想要得到晋升,课堂的语言组织非常的重要,作者为我们提供探究的各个环节中的一些引导语和提问,(P46——49)这些引导语和提问很有代表性,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细节,进行科学的探究,提高探究的效率。

1、谈论环节的引导语和提问

为了搜集我们需要的证据,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需要做什么实验?这是一种好方法吗?这样做公平吗? 我们能用其他方法吗?那可能好一点儿吗? 我们做这个实验时需要一定的顺序吗? 我们从哪儿能得到帮助?谁能帮助我们?

2、进行实验和观测时的一些提问:

我们首先需要做什么?我们怎么样分工,谁做社么? 我们怎样用这些物品和工具?我们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我们小心地做了吗?你想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我们应该记录什么?

3、处理信息和数据,并把他们转换成实证时的引导语和提问 我们看见了什么?它意味着什么? 我们可以用什么模型去分析这些数据? 我们得到的数据支持我们原来的设想吗? 我们得到的数据支持什么解释和不支持什么解释? 这样的结果令我们满意吗?

4、表达和交流时的引导语和提问: 我们确信我们得到的结果吗? 它意味着什么?有其他方法吗? 我们以前看过类似的事吗?

这样的结论和我们原来的想法一样吗? 这样的结论对我们有用吗?

我们可以怎样向别人显示我们的结果?

„„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这本书的出版对深化“做中学”的理念和指导教学实践来说是“一场及时雨”。读完此书,相信许许多多同我一样在科学教学中摸索前行的老师,经过不断地课堂实践,不断地感悟反思,无论他是在从事“做中学”课题研究,还是平时的的科学教学,都将真正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科学教学,为学生展现科学教育真正的魅力。

第四篇:《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笔记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笔记

在今年暑假期间,我读了《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我认为,《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无论是促进我的课题研究还是提升我对科学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1、什么是科学?

通常科学是指近代科学,一般把伽利略的研究工作和他对实证方法的确立,看作是现代科学诞生的标志。科学原指自然科学。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的定义,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小学科学中论及的科学,至少包含科学知识、科学研究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还可以包括科学素质等。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的特点?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它主要表现为:

(1)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要求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强调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3)探究式科学教育依靠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4)探究式科学教育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谈论和合作;

(5)探究式科学教育希望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

3、“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简介

让儿童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实际,达到以下目的——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激发学习科学的主动性;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获得重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学习探究的技能;改善合作和交往能力;促进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关“做中学”的很多资料,可以登陆汉博中国少儿科学教育网。

4、什么是探究?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给出了定义: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他包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阅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经知道的知识;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证明,需要运用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

5、要正确理解探究式科学教育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它大致包括:根据实际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儿童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概念(想法)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实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 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的问题„„在有些探究课题中,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联系。

在知识社会里信息的综合和生成数据本身一样重要。因而,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培养他们分析和推理的能力,还需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培养他们分析和推理能力,还需要培养他们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实施探究式科学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科学家的意见、教育理论的支持和学习科学(神经教育学)的启示这三个方面都认为如此。

7、教师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是课堂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但不是学生探究进程中掌握主动权的人。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和设置环境,单进行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能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最终取决于学生本人的情况和努力。作为科学教师需要掌握或了解三方面的知识:科学概念和模型、教学法以及儿童认知和情感的发展规律。

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中,需要帮助儿童在他们原由想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正确的科学概念。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常常不能靠一节课来完成,而是需要设置一系列的课来实现。设计系列的课,有助于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制定一个连续的学习过程。我们经常称这样的系列课为一个模块。

8、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

学生是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中主动的学习者,这表现在:

学习者分享了最初对特定时间或现象的看法和解释; 学习者收集到其他人对特定事件或现象的看法;

学习者检查支持他们自己的观点和其他人的看法的证据;

学习者提出问题;

学习者提出探明事件或现象的探究计划; 学习者进行数据收集、解释

学习者根据实证来确定或修正原由的意见或解释;

学习者想其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学习者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9、提出合适问题的注意点

(1)探究的内容与方式符合儿童实际的认知水平

完并不等于探究。那种把探究式学习简单解释成为“玩中学”的提法是不全面的。

(2)问题应该和一个通过这次探究可以正式的自然科学的概念有关。最好一次探究活动集中探讨一个问题,而不是想学生提出一大堆问题,或是不明确的科学问题。

(3)不宜向儿童涉及复杂系统的探究题目

(4)在提出的题目所包含的探究过程中,尽可能包括定量的测量和定量的描述。

(5)我们不主张在小学阶段对社会科学问题进行探究。

10、如何组织讨论

讨论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重要的互动过程,是探究式科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境。教师将学生引入探究的环境,了解学生的想法,指导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估,学生之间需要相互学习和启发,都主要靠讨论。

讨论是发展儿童思维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对比不同意见,学会尊重事实、尊重别人、尊重不同意见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语言和表达能力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敢于争辩和进取的过程。

11、关于观察的策略

(1)教会学生围绕一个概念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学生会学得更有效;

(2)设法改变某些事物,并观察发生了什么,尽可能用多种感官来进行观察,学生会观察得更深入;

(3)观察是探究的一个环节,要和学生的语言发展以及其他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12、关于科学表达和记录

在对学生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时,我们强调学生应有一本连续使用的记录本,这是科学研究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对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估,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激烈路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很有利的。它帮助学生观察、表达、用词和写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五篇:如何指导孩子进行科学认读

如何指导孩子进行科学认读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

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家庭是人生的始发站,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位向导、第一任教师。那么,作为向导、作为教师,该如何引领自己的孩子走入汉字王国,培养他们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孩子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及思维能力,开发他们的潜能呢?

一、让孩子感受汉字的无处不在。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通过对近千名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的追逐研究,提出了早期经验与智力发展的科学假设,即5岁前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儿童入学后学业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经验。而在早期发展中,环境对于智力发展影响最大,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深入持久的。理想的教育环境应该是各种外部因素的作用都是积极的,才有助于对儿童进行一致的教育。那么,如何来创设和利用好环境,提高孩子对文字的敏感性呢?

1、在物品上标上文字。家中的物品孩子们都很熟悉,而且与他们的生活起居息息相关。

2、开辟读书小天地。

3、改变逛街的目的。以认读汉字为主,买东西为辅。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接受教育。

4、让电视成为认读伙伴。

5、接触早期的文字写作。

二、让兴趣成为认读资源的来源。

兴趣是引导孩子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作为家长,首先要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开发认读资源,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她真正成为孩子一个主动活动的过程。

这个世界给予了孩子认识文字符号的机会,文字符号也同样在刺激着孩子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我们要善加利用。但是一定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先,来挖掘我们周围的认读资源,使它真正成为开发孩子潜能的阶梯。

二、让自己成为孩子认读的伙伴。

早期教育是一门学科,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和方法,认读活动也是如此。我们要帮助孩子与文字符号之间架起桥梁,让他们在自由、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对书籍、汉字产生感情、产生兴趣。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家庭中的汉字学习重要的不在于让孩子认识多少字的本身,而在于给孩子提供接受文字刺激的机会。如果家长的认识是正确的,而且做法也是科学的,那么,这样做不仅能尽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而且还可以提高孩子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

1、开展认读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认读游戏的开展,更能激发幼儿对认读的兴趣。

2、采用表扬机制。鼓励使人进步,赏识使人成功。对孩子的每一个发现、每一个大胆的表现、每一个创新,都千万不要吝啬你表扬的态度与语言。

3、只认字不写字。特别是到了大班以后,有些家长认为必须跟小学有所连接,于是要求孩子每天写字。殊不知,这样是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国汉语言学家徐德江先生通过对婴幼儿认字实验证明:“只认字,不写字”,不仅比“学写字”容易,而且比“学说话”还容易,家长应充分认识到,认字是为了应用,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但是大班孩子会逐渐有“写字”的萌芽状态。对于孩子来说,这些字其实只是一幅幅的画,他是在画画。所以你可千万别阻止,这可也是孩子对认读汉字的一个兴趣所在。

4、不以识字为目的。让孩子在无意中学习认读汉字,没压力,而且玩得开心。然后再回过头来,用识字量来进一步激发她的学习积极性,用数字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但是识字量不能成为一个标准,而是激发孩子兴趣的一个方式。

“那种把儿童视为一个个瓶瓶罐罐的填鸭式、注入式的识字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把识字看成是我们成年人人为地强行施予他们的一种任务或负担,已不能满足现代儿童的心理需求。”

所以,作为新时代的父母,更应把握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采用儿童化的教学方式,在科学认读活动中发展孩子的潜能。但是,在家庭中开展科学认读,没有固定的模式,有的只是家长的爱心、有心、恒心,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塑造他们最佳的人生开端!

下载浅谈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心得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心得 最近我读了《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我认为,《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无论是促进我的课题研究还是提升我对科学教育的理......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湖北省竹山县宝丰中学方黎明 进几年,随着全国课改实践的深入,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已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在实践过程中......

    谈谈在进行科学探究教学中的体会

    谈谈在进行科学探究教学中的体会说到科学探究教学,《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初中生物学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课......

    如何指导四年级学生进行习作

    如何指导四年级学生进行习作 新村小学:王永政 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语文教师要从“看”、“说”、“想”、“读”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久......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作文教学方面的工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接受的挑战,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孔子说过:......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课外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课外阅读 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受来思维的,这一阶段,他们有着黄金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年龄,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课外阅读。但学生不知道该读......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含5篇)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经典的诵读 十堰市广东路小学:居静 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诵读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大全)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 铜山区三堡镇中心中学 陈美侠 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90%的学生最怕上作文课,最怕写作文。问其怕的原因,答曰不会写或写不好。面对这一普遍现象,中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