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时间:2019-05-12 18:0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西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西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篇:广西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广西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唱起来 第一课时课题:《说起唱歌都常来》教学目标: 1. 能用甜美、自然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2.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喜爱之情。3. 体会变拍子的特点,并能在歌曲中准确运用。4. 创编符合歌曲情绪的歌词。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风格的民歌旋律、节奏、节拍、歌词的特点,认识壮族二弦弹拨乐器——天琴,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教学难点:尝试创编歌词和设计演唱形式,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教具: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挂图

第一单元:唱起来

第一课时

课题:《说起唱歌都常来》

教学目标:

1. 能用甜美、自然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

2.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喜爱之情。

3. 体会变拍子的特点,并能在歌曲中准确运用。

4. 创编符合歌曲情绪的歌词。

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风格的民歌旋律、节奏、节拍、歌词的特点,认识壮族二弦弹拨乐器——天琴,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难点:尝试创编歌词和设计演唱形式,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

教具: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挂图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变拍子节奏练习

1. 师生共同复习3/

4、2/4的拍子特点。

2. 手脚配合分别做3/

4、2/4的练习。

3. 结合课本上的节奏练习,出示单张节奏卡做节拍练习。

4. 学生说说3/4和2/4拍交替练习的感受。

5. 出示完整节奏卡,师生共同完成。

6. 师小结:节奏练习中交替出现了3/4和2/4的节奏,让我们感到这条节奏很有弹性、节奏感,更赋予变化了。

三.导入歌曲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带有这样节奏变化特点的歌曲《说起唱歌都常来》。

1. 简介歌曲

2. 复习旧知,回忆以前学过的苗族歌曲和简单的苗族舞蹈手势,激发学习兴趣。

四.学习歌曲《说起唱歌都常来》

1. 师表演唱,生说感受。

2. 师生合音乐练习一些简单的苗族动作。

3. 四人小组合作,在歌谱上找找哪些小节是3/4拍、哪些小节是2/4拍,并说说有什么规律。

4. 划拍感受歌曲旋律。

5. 师生共同练习演唱歌谱,随机纠错。

6. 学生自由演唱歌谱。

7. 带上歌词进行演唱。

8. 师指导变拍子时的强弱规律的变化,以及一字多音的气息运用。

9. 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10.组织学生拉手围圈边唱歌边舞蹈,感受苗族歌曲的韵味。

五.创编歌词

1.自由讨论,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几人合作。

2.分别展示。

3.评价。

六.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课题:《久不唱歌忘记歌》

教学目标:

1. 感受布依族歌曲旋律的魅力。

2. 用自然声音、流畅的气息演唱歌曲。

3. 通过对歌词内容的理解来进行创编新歌词。

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风格的民歌旋律、节奏、节拍、歌词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难点:尝试创编歌词和设计演唱形式,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

教具: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挂图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1. 播放《中国话》,学生跟唱。

2. 讨论发现其中歌词的特点。(象念绕口令)

三.揭题、简介歌曲。

四.学习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

1. 听录音范唱,学生静听感受

2. 交流听的感受。

3. 再次听师范唱,找出自己印象就深的地方。

4. 学习按节奏读歌词,师随机解释和指导。

5. 学生自由练习,比比哪一组读都又轻快又流畅。

6. 分组展示。

7. 学习歌曲旋律

8. 把歌词带到旋律中演唱。

9. 师指导。

10.分组竞赛,比一比哪组同学能象读绕口令那样把歌曲唱得轻快、流畅。

11.展示、评价。

12.学生小结,学习了这首歌曲你得到什么启迪。

五、歌词创编

1.师提要求:根据你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理解,试着创编一段歌词,把你懂得的道理告诉大家。

2、小组合作。

3.展示。

4.师小结,发奖品。

第三课时《拉木号子》

编写者:陈静灵

教学目标:

1.体会劳动号子的特点。

2.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和饱满激情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3.为歌曲设计“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让学生回忆运动会上拔河比赛的场景,自由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三.学习歌曲《拉木号子》

1.听范唱,说感受。

2.揭题,简介歌曲。

3.学习歌词,指导朗读歌词的情绪要铿锵有力。

4.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5.师指导演唱

6.学生完整有感情演唱。

四.设计“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

1.分组讨论设计

2.说明设计意图并展示

3.评价

五.小结、下课。

第四课时《唱天谣》

教学目标:

1.认识壮族民族乐器——天琴

2.欣赏《唱天谣》

3.感受民歌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欣赏壮族民歌《唱天谣》

1.听录音,说感受。

2.介绍壮族乐器——天琴(形状、音色等)

3.全班模仿边弹奏天琴边演唱歌曲的姿势。

4.再次聆听并感受天琴的音色特点和歌曲热情欢快的情绪。

5,试着练习摸唱。

三.讨论还有哪些乐器也可以这样边弹奏边演唱。

四.小结,下课。

第五课时 《千年万代不断歌》

教学目标:

1.感受混声合唱的演唱效果和歌曲曲调的特点。

2.感受壮族山歌带来的流畅经典的旋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知道刘三姐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2、刘三姐是一位充满智慧、勇敢的广西姑娘,我们为她而自豪,后人把她的故事拍成了电影,就是我们都看过的经典老片《刘三姐》,这部电影还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歌。一起来回忆一下都有哪些?《对歌》„„„„„„

3、现在我们就来听一首假如许多现代音乐元素的《刘三姐》中的插曲《千年万代不断歌》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聆听,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千年万代不断歌》是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2、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听到的不一样。

3、边听边想这首歌曲使你产生了什么样的联想?

4、跟着歌曲完整唱

三、下课

第六课时 《唱不完的欢乐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说、长、演来认识更多的民族,了解更多的民俗。

2.在丰富的艺术活动中感受民歌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进行《民歌大家唱》的竞赛活动

1.师讲活动要求。

2.分组进行。

3.活动“唱一唱,连一连。看谁认识的民族多,看谁了解的民俗多,看谁会唱的民歌多”。

4.师弹奏

一、两句乐句,学生分组进行抢答。

5.分组进行赛歌会。

三.分出一、二、三等奖,下课。

第二单元 爱心满天

编写者:陈静灵

教学目标:

1.歌颂爱心、培育爱心、关心人类团结。

2.能用饱满的情绪演唱国歌,用饱满深情的感情来抒发对妈妈、老师的尊敬和 热爱,用欢快、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来表现小伙伴之间的友情。

3.初步掌握力度记号、三连音、换气记号等相关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作用与运用。

4.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学会通过听赏不同的音乐片段去正确区分所表现的不同情绪。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习和体验,歌颂爱心、培育爱心、关注人类团结,就行爱心教育。

2.初步掌握力度记号、三连音、换气记号等相关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作用与运用。

教学用具:电子琴(钢琴)、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时间:6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国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唱国歌和讲述国歌的来历,使学生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运用最饱满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2.初步掌握三连音,并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3.初步掌握力度记号在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播放《卖报歌》,说说其作者。

2.师简介作者,引出国歌。

3.简介国歌的诞生。

三.学唱国歌

1.欣赏男女声齐唱的国歌。(边听边观察歌谱)

2.引导学生说出谱中不熟悉的节奏。(出示节奏卡:三连音)

3.讲授“三连音”的 节奏型含义。

4.学生跟着老师读。

5.学生找出歌谱中有三连音的地方进行练习。

6.学唱歌谱

(1)轻声跟琴,师生齐唱。

(2)随机纠错。

(3)再次完整唱。

7.学唱歌曲。

8.情绪指导

9.有感情完整演唱。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新中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捍卫她。同学们,你们觉得你们应该怎么做呢?(生自由回答)

第二课时 童年的小摇车

教目标:

1.能从听赏中感受歌曲情绪

2.从歌曲演唱中体会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很小的时候和妈妈之间什么是最难忘的?

2.引出歌曲《童年的小摇车》

师: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深情的歌曲,请同学们静静的听听歌曲中唱了什么?

?(对妈妈深情的爱。)1 1 2 2 1 2 3

3、聆听《童年的小摇车》,从认真聆听的神态中要表达出对妈妈们深深的敬意。

4、课后采访你的妈妈,听听他们的叙述。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向妈妈表示关心。

5、边听音乐边做摇童车的动作

四.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我爱米兰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体验歌曲所表达内容。

2.理解换气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让学生回忆自己和老师之间印象最深的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说说师生之情。

三.学习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的旋律。

2.简介歌曲。

3.师范唱,请学生听清歌词里唱了什么?

4.学唱歌谱。

5.纠错,指导弱起小节和附点音符的演唱。

6.完整演唱。

7.读歌词

8.学唱歌曲

9.指导情绪

10.指导换气记号的作用和运用。

11.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四.小结

第四课时

那是我们的小伙伴

编写者:陈静灵

教学目标:

1.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试给歌曲加上换气记号,进一步感知歌曲。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讲故事导入

1.讲小故事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情谊。

三.学习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旋律。

2.听老师范唱,听清歌曲里的小伙伴是怎样互相帮忙。

3.学唱歌谱,指导休止符和弱起小节的演唱。

4.学唱歌曲

(1)轻声跟录音唱第一段。

(2)跟师伴奏唱。

(3)纠错,指导演唱情绪。

(4)有感情地完整演唱第一段。

(5)试着在适当的地方给歌曲加上换气记号。

5.分组自学第二段

6.展示、评价

7.完整演唱歌曲两段。

四.小结

第五课时 互相走近

教学目标:

1.用和谐自然的声音,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的高声部。

2.能运用连贯、流畅的气息来演唱副歌部分。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第二单元“爱心满天”都和大家分享了哪些感情?

生:爱国之情、师生之情、友爱之情„„

师:对啊!我们的生活正是被浓浓的爱心包围着,真幸福啊!作为这个社会大家庭的一员,我们应该怎样汇报身边的人呢?

生答略„„

师,是的,只有互相诚实守信,我们这个大家庭才会和谐发展。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歌曲是怎么唱的?

四.初步感受歌曲

1.听录音范唱,听听歌曲都唱了些什么?

2.简介歌曲。

3.师范唱,生划拍感受歌曲旋律及情绪。

五.学习歌曲高声部

1.听师弹奏歌曲旋律,自由熟悉歌曲的歌谱。

2.跟师伴奏,轻声哼唱歌谱。

3.重点指导休止符的演唱和拍子的时值是否正确。

4.完整哼唱歌谱。

5.学唱歌曲

(1)跟录音试着演唱歌曲第一段。

(2)跟师伴奏轻声演唱。

(3)重点指导“一 滴0 滴0 ︱雨”的演唱以及副歌部分气息的运用。

(4)完整演唱。

(5)指导演唱情绪。

(6)有感情完整演唱第一段。

6.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自学第二段。

7.检查学习效果。

8.完整演唱歌曲

六.小结。

第六课时 互相走近

教学目标:

1.能较好的表现歌曲的高手部。

2.学会歌曲的第二声部,并能和高声部和谐统一的配合演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互相走近》

二.二声部发声练习

3/4

5--︱ 6--︱ 7--︱ ⅰ--„„

3--︱ 4--︱ 5--︱ 3--

„„

师小结

三.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

1.欣赏录音合唱,学生自由说说加入了二声部后歌曲的演唱效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单独弹奏二声部旋律,指名说说有什么特点。并和高声部旋律相比有什么不同?

3.听老师弹奏,轻声哼唱二声部歌谱。

4.把歌词带入旋律当中演唱。

5.一、二组同学唱谱,三、四组学生唱歌曲;然后反之练习。

6.师生配合:师唱高声部,生唱二声部。

7.生生逐句配合8.师指导。

9.完整演唱有声部的副歌部分。

四.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1.第一段演唱,一、二组演唱高声部,三、四组演唱低声部。

2.第二段演唱,一、二组演唱低声部,三、四组演唱高声部。

五.小结

第三单元《竹韵飘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演唱《竹乡娃娃爱竹林》

教学目标:聆听竹乐,感受竹歌的艺术美,激发学生喜爱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在学唱歌曲的同时,感受歌曲节奏、装饰音的音乐美,并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

教学重点:通过装饰音及变化音掌握歌曲的民歌特色。

教学难点:通过节奏、句式理解歌曲所传达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朗诵《竹》

一节复一节,千枝搌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锋与蝶`````` ——欣赏竹景,感受自然美(在背景音乐中,播放竹海,竹林录象)

——今天,我们走进了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觉?同学们喜欢竹子吗?

——同学知道吗?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享有“竹子王国”的美誉。——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竹子的资料和信息,共同分享竹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2.学习歌曲

——欣赏歌曲《竹娃娃爱竹林》

(1)感受歌曲的民歌风味

(2)理解歌词内容

(3)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学唱歌曲

(1)引导学生讨论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 ×× × × | × ×× × × | 竹 叶儿 长 哟,竹 叶儿 青 罗 × × × × × | × × × × × | 竹 叶 儿 长 哟,竹叶儿 青 罗

(2)引导学生熟悉和跟唱歌谱,按照歌曲乐句,激发学生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方式表现歌曲旋律的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采用集体、小组、个别、齐唱、分句接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3.情绪指导

——歌曲中哪一乐句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你认为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好听呢?请你来唱一唱

——我们跟这位同学一起唱唱他喜欢的乐句。

——全班齐唱。

4.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侗寨狂欢夜》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乐曲,认识加键芦笙,并能听出这个乐器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能准确听出芦笙的音色。

1.导入:

——介绍侗族,并与学生一起看课本上加键芦笙的介绍。同时播放《侗寨狂欢夜》作为背景音乐。

——介绍芦笙的构造、发声原理以及这是咱们广西研制的乐器等,把芦笙实物带到课堂让学生观察。

——欣赏1998年侗族芦笙手覃国伟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芦笙曲《侗寨狂欢夜》片段。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抒发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2.新课学习: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好听的芦笙曲《侗寨狂欢夜》

欣赏歌曲:

——初听音乐:导学生体验乐曲优美的情绪,感受两个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

—— 师:请同学们静静的聆听,边听边想这首乐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根据不同的感受请你为旋律分段。

——再听音乐:分段欣赏,引导学生哼唱A、B两段不同的旋律,体会不同的音乐情绪。

——师:我们一起来把A段的旋律哼唱一遍,请你大胆的描述一下音乐中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

—— 师:跟着录音哼唱B段,也说一说B段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复听音乐:让学生尝试用身体随着音乐的韵律做动作。

——师:来!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做做动作,可以是一位帅气的芦笙手,也可试试当一个能歌善舞的侗族人!

3.小结

4.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弥渡山歌》《云之南》

教学目标:欣赏《弥渡山歌》《云之南》与竹子有关的两首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不同风格的竹乐,体验不同竹乐曲的情绪、节奏、感受竹韵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能分辨竹笛、竹二胡、竹相、葫芦丝的音色。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

——复习全班齐唱《竹乡娃娃爱竹林》

2.新课导入:

——介绍弥渡这个地名。

师:弥渡地处云南高原西部的大理州东南部的一个县城。它有很多美名,“花灯之乡”、“民歌之乡”、“山歌之乡”。聪明的弥渡人发明了许多用竹子做的乐器如:竹笛、竹相、竹二胡等,我们把它们称为竹乐。竹乐里的乐器音色各不相同,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合奏,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竹乐合奏《弥渡山歌》吧!

3.新课学习:

——初听音乐:引导学生体验乐曲优美的情绪,感受两个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

师:请同学们静静的聆听,边听边想这首乐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你能听出乐曲中用了那些乐曲演奏的吗?

——介绍,竹笛、竹相、竹二胡。让学生观察图片,认识这些乐曲的外型特点。重点介绍已失传的古乐器,竹相。

——再听音乐:分乐器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竹乐器的音色。

——竹笛——嘹亮明快,竹相——低缓深沉,竹二胡——纤细委婉。

——复听音乐:边听音乐边作画。

4.欣赏《云之南》

——接下来再请你们听另外一首使用竹乐器与电子乐器共同演奏的乐曲《云之南》

——给学生介绍云南,初步了解云南这块土地上蕴含着的丰富的音乐舞蹈文化,和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谈论自己对云南的了解。

——初听音乐:介绍同名专辑以及作者等。

——介绍乐曲中使用的两种乐器:葫芦丝、巴乌。

——再听音乐:请同学们跟随音乐哼唱旋律,并且即兴起舞。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创编舞蹈动作,并表演。

5.小结、下课

第4单元《原野的回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红蜻蜓》二声部合唱

教学目标:能将一、二声部和谐自然演唱。

教学重难点:将两个声部唱好、唱熟,并将两个声部和谐演唱。

教学过程:

一、二声部发声练习

二、复习歌曲

全班齐唱《红蜻蜓》一声部

三、歌曲情绪指导

12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4.把力度记号处单独抽出来唱,师指导四、二声部练习

1(1

(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3

(4)用“呣”唱二声部

(5)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

(6)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2.全班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音准、声部和谐。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牧场上的家》、《美丽的村庄》

教学目标:听过欣赏两首国外的合唱歌曲,感受合唱声部的和谐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创作背景。

教学重难点: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并能简单哼唱。

教学过程:

1.导入:

——听音乐,并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感觉?

——这段好听的音乐叫乡村音乐。谁知道它起源于哪个国家?

——对!乡村音乐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乡村音乐除了表现乡村的劳动生活之外,还向往温暖、安宁的家园,歌唱自己美丽的家乡和甜蜜的爱情等等„„

——揭题: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唱的美国民歌,名字叫《牧场上的家》。是一首?拍的歌曲。翻开书本27页。谁知道3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对比)谁来打打3拍子?(个别生)好!其他的同学我们也一起来感受3拍子的魅力吧!边打拍子边读“强弱弱”(师生划拍)

2.新课:

——美国小朋友非常好客,想邀请大家一起去他的牧场做客,同学们想去吗?

——复听歌曲:牧场上还有小男孩的3个好朋友,一个是水牛,还有另外两个是?(小鹿和羚羊)

——他们是这样介绍自己朋友的:还有快乐的„„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位好朋友吧!让我们打着拍子一起到辽阔

美丽的牧场上走一走吧,读歌词。

——在牧场上哪些景色给你带来最美的感觉?我们再来听一听。

——我和你的感觉一样。是啊!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动物们在这么美的环境中生活是多么快乐呀)

——和大自然一起唱唱,请同学们跟着我的琴用La音哼唱这段好听的旋律(纠正:旋律的流畅、连惯)

——跟着录音机完整哼唱。

——在这美丽的牧场上你都看见了什么?在晴空万里的天空下,水牛在悠闲的游荡,还有快乐的小鹿和羚羊在嬉戏,小朋友们躺在草地上看着蔚蓝的天空无忧无虑的唱着自己喜欢的童谣,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自然、那么优美!同学们一定很想生活在那儿吧?

——如果你的家就在这个牧场上,你会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达对这片美丽牧场的热爱呢?

——刚才我们走进美国朋友的家领略了他们美丽的家园,感受了他们快乐而幸福的生活。在座的同学为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应该做些什么呢?

——小结:同学们的建议和想法都不错,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以实际行动来建设我们的家乡,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拥有如此美丽的家园。

3.欣赏:《美丽的村庄》

——刚才我们欣赏美国牧场的美丽风光,接着我们继续来欣赏一首赞美美丽风光的意大利歌曲《美丽的村庄》。

——这是一首优秀的意大利民歌,全歌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段曲调活泼,描绘了村庄周围的景色,表达了孩子们而家乡无比热爱之情。第二段旋律优美抒情,表达了意大利人民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播放歌曲,让学生熟悉旋律

——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声跟琴学唱歌曲曲谱

——学生自己学唱歌词,自己体会并对歌曲作艺术处理

——这首歌曲和前一首歌曲,速度和旋律有什么不一样?

——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的?你能自学课本上的2拍子的指挥图示吗?

——边划拍子并与录音机演唱歌曲。

4.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牧童之歌》,了解牧童的生活。

2.能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

教学重难点:

《牧童之歌》中的连续的附点的演唱、能完整演唱2个声部,并自然和谐的演唱。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哪里?你眼中的大草原是什么样的?

——对,有一位小牧童说要带我们去领略一下大草原那美丽的自然风光,你们想去吗?

2.歌曲教学

——播放《牧童之歌》,听仔细,这个美丽的草原在什么地方?(天山)

——介绍天山天山是一座著名的雪山,它蜿蜒起伏,重峦叠嶂,气势磅礴,仪态万千,那似水晶的雪岭冰崖,晶莹剔透。山顶上的天池更是闻名于世,它处于海拔1910米的天山博格达峰山腰,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湖面呈半月形,湖水清澈,晶莹如玉。近距离的观察天池水,真的是清澈透底,从不同的角度和远近看,湖水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有的绿、有的蓝。天山的雪融化成为甘甜的水流向山下的草原,抚育了草原上的牧民。草原一望无际,牛儿、羊儿在快乐的奔跑着。(在《牧童之歌》伴奏乐中,边讲解边播放多媒体课件)

——听范唱 小牧童的生活环境是多么令人向往呀,他的放牧生活更是悠闲自得,让我们跟随着小牧童一起去感受他们幸福的放牧生活吧。仔细听,歌中唱了哪些内容?

——朗读歌词 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齐读一遍。

——附点地方单独训练,可以加上手势。

——从刚才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小牧童怎样的心情?

——小牧童用歌声来表达了自己愉快的心情,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让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学习歌曲的旋律。

——着老师的琴声把歌词放进去唱一唱呢(琴伴奏慢)

——解决附点的演唱 唱得真不错,不过老师觉得你们还没有把小牧童骑在马背上放牧时高兴的心情完全体现出来,跟老师来唱一唱这两句!(跟唱)

——现在我们再来唱一唱这首歌曲,思考:你感觉跟刚才有什么不同?(琴伴奏稍快)

——带有附点的乐句你认为要怎么唱?

——练习附点乐句。

——我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小牧童放牧时高兴的心情,让我们再次尽情地唱一唱这首歌吧!(放伴奏录音演唱)

——刚才我们用了中速来演唱这首歌曲,给人欢快活泼的感觉,不知道用慢速来演唱效果怎么样?我们来试试!(放悠闲版的伴奏)

——用慢速也很舒服,感觉悠闲自在。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速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唱得也不错,我从同学们的声音里、表情里都能感受到,小牧童快乐、高兴的心情。

——这节课你觉得快乐吗?在快乐地学习中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附点;知道了牧童是怎样放牧的;明白了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速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学会了《牧童之歌》这首歌曲„„)

3.小结、下课。

五、秀美江南《茉莉花》

课 型:听赏课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风格的《茉莉花》音乐的对比欣赏,感受茉莉花美,茉莉花的音乐更美,从而更加喜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2、了解《茉莉花》音乐及其相关文化,了解二胡的音色特点和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律动、歌唱、乐器等方式,表达对《茉莉花》的感悟与喜爱。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茉莉花和茉莉花音乐的美,并了解其相关文化。

2、学生能情动于衷、有感而发,表达对茉莉花的感悟和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教音乐,还会讲故事。不信,我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古国有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朵,她虽貌若天仙,但也残酷无情。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出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的人,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的,就得被砍头。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都死在了她的刀下。这天,刽子手们又在磨刀了,原来,有个鞑靼(dada)国王子也被图兰朵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非要娶到她,对图兰朵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朵仍不甘心,这时,王子倒慷慨地帮起了她的忙,说如果在天亮之前图兰朵能猜到他的名字的话,他就情愿像没有猜中的人一样:被处死刑。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朵诚服,从此结束杀戮。瞧,月亮出来了,僧侣们的祈祷乐响起了(交响乐茉莉花的旋律响起)。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动了这位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了,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二、欣赏《茉莉花》与活动

1.历史简介

——你们听过这首曲子吗?有谁能哼唱两句给大家听听?

(举手回答。)

——早在一百多年前,意大利人就在唱《茉莉花》的旋律了,在中国,这首歌更是历史悠久。谁来把大屏幕中连贯成一句话给大家介绍一下?(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

2.听旋律

——这民族歌曲啊,就要用我们的民族乐器来演奏才能体现它的韵味。

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乐器,认识吗?

——对了,这叫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下面请大家来听一听用二胡演奏出的《茉莉花》,好吗?(播放二胡《茉莉花》)

——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听的很入神,老师也一样,快被这美妙的旋律陶醉了,你们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你们的感受吗?比如,用手来表示听到的旋律的高低起伏啊?

(再放一遍)

3.原版《茉莉花》

——同学们,还有一首原版《茉莉花》你们听过吗?一起听一听,边听边留意一下歌词,看看歌词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出示歌词,播放黑鸭子演唱的《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真的有这么香吗?我们一起来切身体会一下,怎么样?

(喷洒空气清新剂)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真的有那么白吗?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一起来看看(播放四幅图片)

——简介:茉莉花位复辨小白花,清香四溢,小巧玲珑,素洁高雅。该花原产印度 菲律宾等国,早在宋代传入我国,自明代起,扬州首次引进少批种植。)

4.新版《茉莉花》

——民歌总是在人们的传唱过程中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茉莉花小巧玲珑,以它名字命名的歌曲在经过多年的传唱之后也发生了变化,(屏幕出现两首歌的第一句旋律)

——变得更加短小精致,也更加易学易唱了,可以说几岁的孩童也时常将它挂在嘴边了。

(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童声合唱)

5.师生互动,说说茉莉花

——歌里一直唱茉莉花好,其实茉莉花不仅可以用来观赏,你们知道茉莉花还有其它用途吗?(泡茶 入药 制成工艺品等)

6.学唱《茉莉花》

——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看花 品茶 听歌,老师非常高兴。大家觉得呢?这自古啊,高兴时必高歌一曲。老师有个提议:不如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茉莉花》如何?

7.欣赏《茉莉花》(竖笛合奏)

——除了大人们在各种场合采用各种形式表现《茉莉花》外,我相信同学们也会不甘示弱吧,你们打算用什么来演绎《茉莉花》?

(听竖笛合奏《茉莉花》。)

三、小结点题

——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茉莉花》的内容,尤其是它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

——是呀,老师也想说一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更应将这首佳作永远地创唱下去。

——同学们,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好不好?

全体同学跟着一起合唱!(起立)

五、秀美江南《采茶舞曲》

课 型:听赏课

教学目标:

1、通过道茶、品茶、咏茶三个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通过聆听茶歌,体会民歌中山歌、小调的特点及地域性

2、通过用方言对歌曲《采茶舞曲》的重新演绎,让学生了解方言对民歌风格形成的作用,提高其演唱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江南民歌艺术的魅力,以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到杭州玩过?谁见过茶山,见过茶农的劳动场面吗?好!今天我们一块来感受茶山的美和茶农的忙碌吧。

二、听赏歌曲。

——播放歌曲《采茶舞曲》

——从歌词提示中,大家想象一下该是一幅怎么的图景?(概况性的解说)

——歌曲旋律性强不强?所唱的内容是什么?

——劳作过程中为抒发情感,减轻劳动强度,劳动者最直接的一种表露方式就是唱山歌。采茶相对来说体力消耗较轻。所以歌唱起来旋律性较强,多以赞美家乡及歌颂生活为主。而且各产茶地都会流传自己的茶歌,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我们书本中《采茶舞曲》就是赞美西湖景美、人美、茶香的一首好歌。

——我们刚才所提到的茶歌具有地域性,这首《采茶舞曲》是如何体现的?

——是用哪一带方言演唱?与我国何种戏曲种类唱腔相似?

——歌词内容分几部分?分别为什么?

——这首《采茶舞曲》根据越剧现代戏《雨前曲》改编的,是用江浙一带的方言演唱,揉进了越剧唱腔,流畅而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我们知道了方言对歌曲风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我们用福建的方言来替代它,这首茶歌的风格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歌曲风格是否因着方言演唱而改变呢?

——好,那我们还是用原汁原味的江浙一带的方言来演唱本曲。

A、西湖景美、人秀、茶香、B、旋律性强、赞美生活。

C、用方言演唱,戏曲唱腔,音调富于浓郁江南特点。

D、江浙一带方言。

E、歌曲内容分两部分,前四句歌词旨赞美江南秀美,茶乡新气象。后六句表现采茶姑娘的劳动景象。学生试用福州、闽南方言演唱《采茶舞曲》前半部分。

F、是导出民歌的起源及茶歌的内容。

三、小结。

——茶是中华民族最为崇尚的传统饮料,也可谓是“国饮”。今天,我们不仅了解了丰富中国茶文化,还感受到了中国民歌中茶的魅力,正如我们的标题所说“茶香阵阵,歌不停”我们应感激茶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乐趣,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细细品味生活的点点滴滴与甜美香浓。

秀美江南《杨柳青》

课 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4、通过学习歌曲《杨柳青》,感受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通过创编歌词,由感受歌曲的立意转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2、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初听歌曲

——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方言、速度、情绪)

——今天老师很高兴给大家来上音乐课,为了表示我的开心,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特别与众不同的歌曲,请你仔细听,并且想一想,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用曲阜的方言演唱)

2、介绍济宁方言及江苏地域方言特点:

——“济宁方言”就是平翘舌不分,说话语音重。“吴侬软语”

——其实这首由方言演唱的歌曲是一首江苏民歌。古代人们把江南一带都称为“吴”,而苏州话呢就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吴侬软语”。所以,他们的方言特点就是软软的,很为温柔的。那你会说苏州话吗?

3、再听歌曲

——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再来听听这首歌曲,这一遍请大家仔细找找,这个苏州方言演唱的歌曲,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4、引出并学唱最后一句“杨柳叶子”。

——要求:“软”、各歌词之间的时值长短

5、揭题《杨柳青》,介绍曲牌形式

——既然有杨柳叶子,那这个应该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到了,杨柳发芽都变的绿绿的了。歌曲既跟杨柳有关,又和春天有关,所以这个歌曲的题目就叫做《杨柳青》。这个既是这首歌曲的名字,同时又是具有江苏特色的一种曲牌形式,类似我们听到歌曲的这样的曲牌形式的歌曲有很多,他们都可以统称为“杨柳青”,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只是其中一首。

二、教学歌曲

1、听全曲

——歌词有什么特点(实词与衬词)

——有没发现歌曲中有很多没有实际意思的歌词,这样的歌词,我们把它称为“衬词”。同时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把歌曲分为几部分?(2部分)

2、思考。

——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衬词?

——音乐这样能使歌曲更加活泼轻快,更加能体现江苏民歌的特点,方言演唱的衬词让我们一听就知道这个是江苏民歌。

(一)第一部分

1、听第一乐句

——歌曲中方言的唱腔咬字与我们平时的普通话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生在听中找——试练——总结)

2、学唱第一乐句

——跟唱法,师生接龙

3、听第二乐句,找方言咬字

4、学唱第二乐句

5、完整演唱第一二乐句。

(二)第二部分

——要想歌曲变的更加有江苏味,除了方言和我们动听的歌唱之外,还有最能体现苏州味的什么?(衬词)

1、听衬词部分

——歌曲的衬词部分又有什么特点?(每句结尾的衬词都不一样)

2、听师范唱歌谱

——歌谱中又有什么特点?(每乐句结尾都是“11 1)

4、完整演唱歌谱

——“杨柳叶子”在衬词里出现了几次,每次都一样吗?为什么这样处理?

——虽然这段是衬词,但是我们在歌词里还是会发现一些实际意思的名词,(杨柳叶子)大家自己找找,“杨柳叶子”在衬词里出现了几次,每次都一样吗?为什么这样处理?

(第二次比第一次音更加高,更加强调自己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6、教唱衬词

(三)完整学唱歌曲

1、完整听歌曲,轻轻跟唱

2、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3、情感处理

4、出示双响筒

——听第一段歌词,思考:如何用双响筒与拍手分别为歌曲伴奏?

——我们说江苏话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吴侬软语”,其实江苏民歌除了用方言用衬词,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乐器来作为伴奏。

5、完整出示两段歌谱

第一段演唱歌词,第二段用拍手为歌曲伴奏

三、歌词创编

——江苏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唱出了这么一首美妙动听的杨柳青,那你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地方方言也来歌颂一下自己的家乡

1、生试练,全体学唱

2、出示歌片,学生集体用方言朗诵

3、用石浦方言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四、小结

第六单元《音乐与童话》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感受音乐的通话的真、善、美。

2、能准确演唱弱起小节和认识D.S.反复记号。

3、通过听赏培养音乐想象力,把握音乐情绪演唱歌曲,熟悉旋律主题。

教学重难点:

1、能准确演唱弱起小节和认识D.S.反复记号。

2、能听辨乐曲的演奏形式和音乐主题。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

教学课时:六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愉快的梦》

一、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梦,这个梦好美呀,美得老师早上都不想醒过来!你们想不想知道我做了一个怎样的梦呢?一起来听听吧。”

二、感受歌曲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大家已经来到了神奇的梦境中了,你们现在就是梦境中的小矮人,在这么美的地方,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呀?那么你们愿意用歌声来表达一下自己愉快的心情吗?刚才我们听得这首歌真好听,它的名字叫《愉快的梦》。

师:哪位聪明的同学能告诉我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

生:(3/8拍子)

师:拍号是多少?强弱规律怎样?三和八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生:(3/4拍子,强弱规律是强弱弱,三代表每小节内有三拍,四代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个新的拍号,它也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那么它是什么呢?(出示6/8)谁来告诉我?

生:6/8拍子

(2)6/8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师:能不能告诉我***八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生:(六代表每小节内有六拍,八代表以八分音符为一拍。)

师:它的强弱规律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强弱弱,次强弱弱,给人一种摇荡的感觉)跟着老师一起拍着手听音乐感受一下它优美的旋律。

三、学唱歌曲

1、请同学们用LU音跟我一起哼唱旋律(指导换气记号的唱法)

2、按节奏读歌词

3、跟录音默唱

4、跟琴轻声唱

5、全班带动作跟录音唱

四、下课

第二课时

《愉快的梦》二声部一、二声部发声练习

3--︱4--︱5--︱6--‖

1--︱2--︱3--︱4--‖

二、复习唱《愉快的梦》一声部三、二声部练习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4

(5)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

(6)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2、全班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音准、声部和谐。

五、小结

第三课时

听赏《水草舞》

一、导入:

师:有谁听过关于大海的故事,并能给大家讲一讲呢?今天侯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鱼美人》。(讲故事„„背景音乐《水草舞》)

师:后来这个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被前苏联著名的舞蹈家彼安古谢夫和他的中国学生们集体编导成了一部经典舞剧《鱼美人》,有没有同学注意到刚才那优美的背景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

生:优美„„

师:刚才那首还听的乐曲就师芭蕾舞剧《鱼美人》中的插曲《水草舞》。

二、学习新课

初听:介绍乐曲《水草舞》的背景,是芭蕾舞剧《鱼美人》第一幕第一场中的一段独舞。音乐灵活地吸收了民间音调,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海水中水草的清秀和柔美。

复听:听一听乐曲哪些部分是相同的?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给乐曲分段(A+B+A)

再听:当你听到音乐变化时,请你用手势或身体表现出来。

三、小结

四、下课

第四课时

听赏《四小天鹅舞曲》

一、律动导入

播放《圣桑-天鹅》跟着音乐做动作

师:刚才我们模仿的是谁的动作啊?

生:天鹅

二、学习新课

初听:师:“是呀是天鹅。我们用动作来模仿天鹅,作曲家却用音乐来表现天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是什么样的天鹅?它们在干什么?”知道这首乐曲吗?谁创作的,叫什么?恩,这就是俄国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舞曲》。《四小天鹅舞曲》是《天鹅湖》其中的一个故事,美丽的奥杰塔公主和女伴被魔鬼施法,变成了天鹅,只有在晚上才能变回人形,王子得知消息,要帮助和解救她们,小天鹅们就高兴地跳起舞来。“小天鹅是怎样跳舞的?你学到了哪个动作呀?”

教师示范并教学生做两个不同的动作 “同学们学的真不错,就让我们和小天鹅们一起跳舞吧!”(播放音乐)

复听:“听了几遍音乐,你们熟悉了吗?谁会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用“啦”来唱唱《四小天鹅舞曲》的主题音乐。老师请你们来听听我们唱的这段主题音乐在整首乐曲中出现了几次?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这首《四小天鹅舞曲》是一首管弦乐曲,那么你们知道哪些是管乐器?哪些是弦乐器呢?”(介绍管弦乐器)

再听:跟着音乐跳简单的芭蕾舞动作。

三、小结

四、下课

第二篇:五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人音版)

第一课 朝 夕

学习目标 : 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点、难点 :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具 :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二、表演《清晨》

1.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4.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课 二 课

聆听《渔舟唱晚》

学习目标 :

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点、难点 :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具 :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

一、聆听《渔舟唱晚》

1.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2.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3.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风》 1.聆听范唱。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拍号:2/

4、3/

4、4/4。

问:《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

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第二课 农家乐

学习目标 : 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具 :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二、表演《苹果丰收》

1.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

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4.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

课 题

欣赏《赶圩归来啊哩哩》

学习目标 : 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难点练习: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4.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课 题

聆听《丰收锣鼓》

学习目标 : 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

一、聆听《丰收锣鼓》

1.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2.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3.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第三课

足迹

学习目标 : 让学生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红星歌》 1.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2.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3.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二、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

3.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4.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三篇:五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五上音乐教案

第一课《朝夕》

第一课时:歌曲《清晨》聆听:《晨景》 ——执教人: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和谐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曲《清晨》

2、能够区别重唱和合唱这两种演唱形式,并能够为歌曲《清晨》设计演唱形式。

3、聆听音乐作品《晨景》,能感受音乐的情绪,理解音乐描绘的意境,并能用语言作简单的描绘。

教学设想:在学习演唱《清晨》二部合唱曲时,运用不同的音乐形象,加强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充分挖掘音乐的内涵,强调音乐教学的审美性、情境性特征。

教学重点: 能充分体验音乐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两声部合唱曲《清晨》 教学难点:能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教学准备:CAI课件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律动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看:(CAI:晨景)天空中弥漫着淡淡的雾霭,圆圆的朝阳刚刚跃出地平线,发出淡淡的,暖暖的光,而点点星光正随着东方曙光的越来越亮而自天际间逐渐淡去。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候到了!听,闹钟响了,同学们,该起床啦!早上起床,你都会做些什么呢?请你随着音乐模仿出来告诉老师好吗?

1、CAI: 《早晨的歌》,全班律动)

二、欣赏《晨景》

1、欣赏《晨景》

2、老师简介乐曲。

三、教唱歌曲《清晨》

1、感受歌曲

(1)师:瞧,很多同学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呢,嘴里啊,还哼着小曲,听听,他们哼的是什么?(2)再听歌曲,请同学们用拍手的动作表现活泼的情绪,用晃动身体表现优美的情绪。(3)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可以为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呢?每段的情绪分别怎样?(4)再听歌曲,仔细听辩歌词内容。

四、参与表现

①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清晨》全曲。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种演唱形式,你还能为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吗?你觉得,怎样唱,才会让这首歌唱得更美呢?分小组讨论一下,等下再请你们组的同学一起配合完成表演,好吗? ②学生分组讨论用什么演唱方式来演唱这首歌。③学生分组表演。

④学生间相互评价,评出唱得最好的一组。

五、总结

师:清晨是美丽的,我们的歌声更加美丽!今天,同学们把《清晨》这首歌用自己的方式演唱了出来,而且唱得非常动听,愉快的结束了我们这堂音乐课!谢谢同学们的表演,让我们相会在下一次的音乐课吧!第二课时:歌曲《晚风》聆听:《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1、用口风琴资助学习歌曲旋律,用柔和声音演唱歌曲,并认知6/8拍的特点、含义、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二声部的和谐之美。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聆听与表演等途径感受音乐的美;

3、能创造性的表现音乐的美;感受和理解速度变化与乐曲性质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充分的聆听音乐感受古筝的韵味、技巧对作品的结构的分析。感受、体验6/8拍特点 教法、学法:

1、在感受节拍特点上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介绍6/8拍有关知识

2、在歌曲合唱的学习上采用了学生利用口风琴自主学习歌曲旋律、分声部、分乐句学习歌曲旋律、和歌词演唱等方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唱问好歌

二、创设情境,以趣导入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音乐,请你们闭上眼睛来听。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学生:闭眼睛欣赏

老师:请看大屏幕,你们眼前出现的画面与这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接近

三、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师:请同学们静听一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四、细听鉴赏

五、学习歌曲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第二课 农家乐

——执教人:

教学目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唱《苹果丰收》,听《快乐的农夫》。

第二课时: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创作活动:选择合适的小节填空。 第三课时:听《丰收锣鼓》;命题创作活动。第一课时:唱《苹果丰收》,听《快乐的农夫》 教学过程: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表演《苹果丰收》

1.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4.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5.配上伴奏。

第二课时:学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过程:

一、欣赏介绍彝族风情

彝族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中居第五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二:课题引入 讲解歌名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三、“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四、总结 :

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歌,送给学生一句名言:“热爱民歌吧,这是我们生命的根和源。”

第三课时 :欣赏课《丰收锣鼓》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总结:

学生要指导创作过程是最重要的。体会创作中的乐趣。

第三课 足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对几首革命音乐的欣赏,教育学生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2、鼓励学生到课外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具有时代特征的革命音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离带给学生的时空差所产生的对音乐的理解

一、聆听《红梅赞》ィǖ谝豢问保

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2.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二、聆听《红星歌》(第一课时)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三、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二课时)

1.上节课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四、编创与活动ィǖ诙课时)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第三课时

表演《雨花石》 课时目标:

1、能用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雨花石》

2、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重难点:具有时代特征的革命音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离带给学生的时空差所产生的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过程: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2.聆听歌曲范唱,放慢速度旋律试唱 3.装饰音学习

4.演唱歌曲(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5.表演歌曲(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四课时

表演《我怎样长大》 课时目标:

1、能用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

2、学会用和谐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合唱

教学重难点:具有时代特征的革命音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离带给学生的时空差所产生的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过程:

1.简单介绍电影《烛光里的微笑》(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2.听歌曲范唱挥拍子,然后挥拍唱歌曲旋律声部(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

3.竖笛F调练吹歌曲二声部,然后分组交替用笛子为旋律声部伴奏,熟练二声部后先唱唱二声部然后试着合唱(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3.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第四课 可爱的家

教学内容:

一、聆听《天黑黑》、《可爱的家》、《回家》

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

三、课后练习教 学 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对家的理解,难点是对歌曲的改编。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二课时 课时目标:

一、欣赏3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体验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的各自特点,并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二、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过程:

一、聆听《天黑黑》(第一课时)

1.引入: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5.再复听一遍,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二、聆听《可爱的家》(第一课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然后让学生哼唱(这样既可让学生熟悉内容,又可让学生熟悉主旋律)。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你能听出来是什么吗?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用竖笛F调吹奏《可爱的家》

6.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三、聆听《回家》(第二课时)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顺带简单介绍西洋管乐器组成)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5.小结:家是可爱的。

四、竖笛长音吹奏练习(第二课时)1.1=C 音阶练习

2.1=C 三度音程练习: 

3.乐曲练习: (1)《剪羊毛》。

(2)《别处哪儿有》。二声部吹奏,注意声部的和谐与节奏的准确。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一、学会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二、通过学唱《外婆的澎湖湾》这首以“家”为题材的作品,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教学过程:

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范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2.用钢琴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旋律(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处理(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歌曲伴奏学习及实践。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一、学会用饱含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并能在演唱的过程中关注到声音的和谐与轻柔。

二、通过学唱《牧场上的家》这首以“家”为题材的作品,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三、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教学过程: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教师范唱。引入:.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的歌曲,他们是是怎么赞美的呢?(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要求学生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学唱曲调。

(1)先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2)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3)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3.演唱及处理歌曲(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第五课 故乡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教学重难点:

1.变拍子的掌握。2.二声部的合唱训练。教学安排:

第一

时 课时目标: 通过聆听,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教学过程:

一.

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的剧情,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一介绍。2.把歌曲或歌词用投影片在屏幕上展示。3.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感。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聆听歌曲。(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6.完整演唱歌曲。(随伴奏带,师带生演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二.

聆听《思乡曲》 1.师简介

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的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的跑马》曲调时,请举手。4.聆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三.

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作者对故乡的热爱)讨论以上问题,不清楚可再听范唱。

2.把歌曲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4.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

5.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6.师生讨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7.以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第一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中去表现 8.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萧洒,让人流连忘返。

第二

时 课时目标:

一、能够用轻柔和谐的声音唱好歌曲二声部合唱;

二、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过程:

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1)

歌曲有内容是什么?(2)

由几个声部组成?

(3)

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4.听一遍曲调范奏,生进行划拍练习。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两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

8.弱起小节不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词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曲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的“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第一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变换。分组讨论,展示。师给予评价和激励。

第三

时 课时目标:

一、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二、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过程:

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象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2.用多种形式学习歌曲。

(1)

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辩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

二声部分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3)

最后二句的曲调学习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手段学唱。

(4)

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对方”唱,在此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5)

在歌曲唱得较有情感,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6)

各组展示。

3.小结:纯朴、天真、可爱的故乡情。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感受草原民歌的风格,学会用亲切、活泼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丁铃铃》。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听唱法,引导学生参与听、唱、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音乐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享受不同的音乐给来带来的喜悦。将音乐教育与民族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尊重民歌、热爱民歌的情感。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亲切、活泼的声音充满感情地唱出草原民歌的韵味。教学难点:指导二声部的演唱。教具:琴、课件、碰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问好

听音乐进教室,课前唱歌复习

二、寓教于乐

1)先听老师唱一次。

2)跟着琴声轻轻唱一唱。

3)有困难吗?我们再来一次试试。

4)我相信你们能不断唱好的,下面我们分成两组唱一唱。

5)第一条我们有惊无险的通过了,下面我们要来学习第二条了。(方法同上)

3、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两条合在一起试试看,看我们能不能唱好。(出示合唱部分曲谱)用轻声歌唱的方法,试着来一次。纠错,之后再来一次。

4、加入歌词

5、牧童看到我们精彩的表现,他们也特别的高兴,想跟我们交朋友呢,瞧,他们为我们带来一首欢快的歌曲。听《叮铃铃》请同学们站立,跟着老师的步伐,随音乐把身子动起来。

6、师:你们觉得这首歌给你怎么样的感觉?

7、接下来我们就来完整的学习这首歌吧

三、创造表现

1、提示用飘白云的感觉去歌唱。歌唱的姿势、位置。

2、这里我们刚才都练习了,我们来把这部分唱的更加清晰些。

3、完整的歌唱,起立摆动身子,并且用上碰铃。

4、请个别同学来试试碰铃和歌唱。

四、完美结课 牧童们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的乐趣,同样我们也有我们的乐趣。让我们一起带着这首欢快的歌曲走出课堂。教后反思:在实际工作中,我不止一次地实验发现:同样的班级,如果这节课我鼓励赞扬的话语多了适当了,学生的情绪便会异常地高涨,他们的行为也会与我紧密配合默契。相反,我有意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几个所谓的调皮学生身上,批评多了,学生唱歌的情绪马上让人觉得无精打采,心不在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不同的音乐实践参与活动,体验歌曲的风格与形式,表现少年活泼、欢乐 的情绪。

2、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的唱法。

3、在歌唱实践中不断激发学生情感,培养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通过聆听、合作、参与等多种实践活动不断感受歌曲旋律特点

2、在歌唱实践中提高学生演唱能力,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琴

一、情景导入

20世纪90年代,团中央发动《跨世界中国少年雄鹰行动》,要求把学生培养成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雏鹰之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1)聆听范唱 要求

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样的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随音乐哼唱打节拍

3认识音乐标记:反复记号 4.用“啦”轻声演唱歌曲

5根据歌曲情绪提示声音的处理 6演唱歌谱

(师):为了进一步唱准歌曲我们先唱一唱歌谱

7、在歌曲演唱声中发现了什么标记? A认识下滑音记号

B 了解下滑音作用:活拨诙谐

8、复唱歌谱

9、加入歌词演唱歌曲(初唱)

10、分析歌曲情绪(复唱)

11、歌曲结尾重点演唱 声音不是喊唱好像—— 三、创造表现

(一)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二)拓展延伸体验音乐

四、完美结课

在聆听《雏鹰之歌》中下课。

教后反思:在实际工作中,我不止一次地实验发现:同样的班级,如果这节课我鼓励赞扬的话语多了适当了,学生的情绪便会异常地高涨,他们的行为也会与我紧密配合默契。相反,我有意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几个所谓的调皮学生身上,批评多了,学生唱歌的情绪马上让人觉得无精打采,心不在焉。

第七课 雨花

教学目标

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

3、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教 学 内 容:

聆听:钢琴曲《雨滴》、合唱《踩雨》、弦乐《暴风雨》。

表演:歌曲《踩雨》、《雨中》。教学重点:

1、演唱《踩雨》、《雨中》感受“雨”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2、聆听《雨滴》、《踩雨》、《暴风雨》感受各中各样的雨景,并带给学生遐想。教学难点: 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音乐——命题创作。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听《踩雨》;唱《踩雨》。教学目标:

1、聆听《踩雨》,感受下雨时的场景。

2、能用轻松、愉悦的情绪,轻巧、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踩雨》。教学重点难点:

1、聆听《踩雨》,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2、通过各种活动的参与进一步激起心中对生活的热爱.3、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踩雨》中的高音。教 学 过程 :

一、师生问好。

二、表演《踩雨》。

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

2、聆听范唱。

 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

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

三、听《踩雨》。

1、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

2、欣赏《踩雨》。

设问: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

4、选择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奏。

5、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

四、师生再见。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听《雨滴》;唱《雨中》。教学目标:

1、介绍波兰作曲家肖邦,聆听《雨滴》,感受下雨时的场景。

2、学唱歌曲《雨中》。教学重点难点:

1、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聆听《雨中》,从音乐中感受下雨的场景。

2、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踩雨》,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以及符点音符。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聆听《雨滴》。

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

4、欣赏乐曲第一乐段。

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

5、欣赏乐曲第二乐段。

设问:这中间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

三、表演《雨中》。

1、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校园歌曲。

2、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

3、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这样便于学唱。

4、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己声部的曲调。

四、师生再见。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复习《踩雨》;听《暴风雨》;创作“雨”的命题音乐。教学目标:

1、介绍美国作曲家格罗菲,聆听管弦乐《大峡谷组曲》中的《暴风雨》。

2、复习歌曲《踩雨》。

3、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美国作曲家格罗菲,感受《暴风雨》的场面。

2、和同学一起用各种打击乐器、自制乐器、人声表演为命题音乐画出演奏的图形谱。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聆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及聆听过的《羊肠小道》。

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

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

3、初听第一部分。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

4、初听第二部分。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三、复习《踩雨》。

五、师生再见。

第八课 冬雪

第八课 冬雪 教 学 目 标:

1、学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指导学生在合唱时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置,并做到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4、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 学 内 容:

聆听:管弦乐《乘雪橇》、歌曲《踏雪寻梅》、现代京剧选段《打虎上山》。

表演:歌曲《堆雪人》、《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初步学用模进方法演唱歌曲。

3、初步感受合唱,学好二声部旋律。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乘雪橇》;学习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 学 过程 :

一、师生问好。

二、欣赏《乘雪橇》。

1、用钢琴试奏 P46页,学生跟着钢琴熟悉这段曲调。

2、初步感受音乐《乘雪橇》(一遍),说说这一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3、复听音乐(一遍),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说说音乐变化对音乐的表达有哪些作用?

4、再听音乐(一遍),从这首乐曲中你们都听到了些什么声音呢?(铃铛、马鞭、马儿嘶鸣。)

5、师总结:这是一首具有美国爵士乐风格的乐曲,讲述了小朋友们在雪地里玩耍时的情景,希望你们看到

三、歌唱教学《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在冬天里会冬眠吗?

2、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歌曲,看看刚才你们所说的动物在不在里面。(欣赏《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一遍)

3、你体会到他们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在演唱。(再欣赏一遍)

4、跟着音乐轻唱全曲(一遍),并在间奏的时候拍拍手,唱出你觉得最美的一句旋律。

四、师生再见。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复习《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学唱歌曲《堆雪人》。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堆雪人》。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堆雪人》。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

反复强调附点音符的节奏型,演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演唱时在间奏部分加入拍手或“嘿嘿”等加以装饰。

三、歌唱教学。

1、展示中国地图,让同学在图中找出黑龙江、云南、海南、西藏所在的地理位置。

2、伴随着音乐《堆雪人》请同学谈想象中的雪景,揭示课题,启发学生对冬日环境的丰富想象或联想。

3、聆听《堆雪人》(一遍),说一说歌曲表现的是中国哪个地方的雪景呢?

4、复听(一遍),分析旋律特点,找出相似的旋律,并哼唱出来。提示这就是模进法。

5、用模进法试唱歌曲第一部分四个乐句。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停顿和切分音的节奏特点。在休止符处用拍手代替。

6、反复练习节奏 a: OX XX | OX XX | b: X X X c: X X X = X X.7、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部分,用轻松欢快的情绪演唱“啦”。

8、跟着钢琴伴奏自学歌曲第二部分,注意结尾处休止符的节奏处理。

9、歌曲展示的是孩子们在银色的世界堆雪人、滚雪球、嬉戏的动人画面,根据歌词内容,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再次演唱好歌曲。

四、师生再见。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复习歌曲《堆雪人》;聆听歌曲《踏雪寻梅》;聆听京剧《打虎上山》。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2、指导学生在合唱时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置,并做到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3、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有效地聆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

复习歌曲《堆雪人》一声部。

三、歌唱教学。

1、熟悉歌曲《堆雪人》的二声部旋律,说说它和一声部相比又有什么特点和规律。(一遍)

2、范唱二声部的旋律,学生小声跟唱,在休止符处用拍手表示。

3、再次哼唱后,请学生自己评价一下刚才的表现。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

4、跟钢琴伴奏带着刚解决的问题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

5、复习一声部旋律,请二声部试着小声的跟唱。

6、根据歌词内容,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分别唱好《堆雪人》的齐唱及合唱部分。

四、聆听歌曲《踏雪寻梅》。

1、聆听一首以雪景为题材的抒情歌曲《踏雪寻梅》,谈谈你听候的感受。(一遍)

2、简单介绍曲作者黄自以及代表作。(黄自: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创作了交响乐、室内乐、清唱剧和歌曲等94首作品,代表作有《怀旧》、《长恨歌》、《玫瑰三原》、《抗敌歌》《九一八》等。

3、复听全曲,记住你觉得最美的一句,并哼唱出来。(一遍)

4、再次聆听后讨论歌曲表现什么内容?

5、跟着伴奏,用轻松愉快的心情轻唱主旋律。

五、聆听京剧《打虎上山》。

5、师总结:这段京剧唱腔表现的是杨子荣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

六、师生再见。

第 四

时 教学内容:

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演唱歌曲《堆雪人》,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2、通过复习演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进一步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二、复习巩固。

1、复习《堆雪人》。

教师讲解《堆雪人》的演唱情绪。教师范唱。学生跟学。

个别表演。(教师指名)全班齐表演。

3、复习《雪花带来冬天的梦》。《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的动作创编。

教师讲解《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的演唱情绪。教师重点句、难句的范唱。学生跟学。个别表演。全班齐表演。

三、师生再见。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导学案

第一单元西部风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拉萨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拉萨谣》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教学随笔:学生能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本首歌曲。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2、复习唱好《拉萨谣》

3、聆听《东北秧歌》

4、练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拉萨谣》

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

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歌曲《拉萨谣》,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2、学生齐唱。

(二)开始上课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

7、聆听《东北秧歌》,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

8、引出“秧歌舞”。

9、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

10、动作分解教学„„

11、结束。

教学随笔:学生能够感受乐曲中苗族和藏族的音乐风格。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演唱了解江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及方言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江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及方言特点比较陌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表扬。

二、引入新课:

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谁知道三峡在哪儿呢?

2、学生发言引入教学。

三、激情参与(视唱):

1、播放歌曲。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轻声哼唱: 注意:(1)强调正确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四、学唱歌曲:

1、师:除了我们以前了解过的汉族歌舞音乐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完整欣赏一首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遍啊?

(1)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2)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

2、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a、休止符b、装饰音。

3、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

4、教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

(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注意:

a、装饰音、修止符的运用。b、控制整体音量。

c、高音时不要喊叫,注意声音强弱对比。

(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5)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小结: 教学随笔:

学生能用自豪的情感演唱本首歌曲,对三峡和三峡工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觉、欣赏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体验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感觉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时机。

第二单元古诗新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梅花》 教学目标:

1、用气息支持唱歌,学习浮点音符的唱法。

2、有感情地背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D 2/4 222 55┃66 5┃02 56┃6.2 ┃5—┃5—║

二、学唱新歌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找出曲中的浮点音符节奏,并作上记号,哪个同学来试唱一下,(注意X·X中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4、第二次听录音,要求学生轻声哼唱。

5、“开火车”,听一句旋律,唱一句歌词,唱的好的同学予以表扬。

6、放慢速度跟琴唱第一段

7、请个别视唱第二段

8、分组唱

9、练习齐唱。

教学随笔: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本首歌曲。能视唱曲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静夜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静夜思》,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

2、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3、学习4/4拍节奏特点,学会4/4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C-F 2/4 ▼▼▼▼ ▼▼▼▼╭—╮ 5 5 5 5┃6 5 3 1┃3 2┃1 —║ lalalalalalalalala

二、学唱新歌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学唱曲谱

4、看谱,并听琴音

5、找出旋律特点。

6、听琴音,学唱歌曲。

7、“开小火车”将全曲分为11个乐句,每个学生唱一句,先听后唱,不妥之处其余同学补充。

8、分段唱:第一乐段——男生。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

9、练习齐唱歌曲。

10、学习了解4/4拍节奏特点,“强、弱、次强、弱”。

11、学习4/4拍指挥式。

12、练习边做指挥,边唱歌曲。

13、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能用较长的气息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能进行二部合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古诗朗诵演唱会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读唐诗》。

2、通过朗诵演唱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知道诗与歌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C-F 2/4 ▼▼▼▼ ▼▼▼▼╭—╮ 5 5 5 5┃6 5 3 1┃3 2┃1 —║ Lalalalalalalala la

二、学唱新歌

1、听录音欣赏歌曲《读唐诗》。

2、再次欣赏找一找歌曲的特点。

3、根据标题,用自己的话来描绘场景。

4、第三次欣赏,要求跟谱轻哼,以加深印象。

5、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演唱活动。

6、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天堂》、《牧民的一天》 教学目的:

1、欣赏音乐,学习用点、线和色彩画感受,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听音乐,画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听记:(简单的旋律)1=F2/4 1 12┃(32 3)┃56 53┃2 —┃(25 32)┃(12 3)┃21 61┃5 -║

方法:A、师奏F大调音阶(上引、下行)生仔细聆听,并分析拍号。

B、师旋律奏一遍,生随音乐用手指划拍(学生应规定速度)

C、师重复弹,生记下各音

D、师再次弹奏,生同时默唱、校正、纠错

E、将听记内容唱一唱

四、念念拍拍:

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考考大家。

(出示小黑板)

(1)X XX┃XXX┃XXX XX┃X -║(2)X·X XX┃XX X┃XXXX XX┃X -║

A、分析拍号后,生自行准备,1-4组第一条,其余的第二条。

B、请个别生念念拍拍,(注意:XXX,XXX XXXX较难),后集体评议

C、要求匀速进行节奏练习,整体的可由慢到快。对照下面三组节奏,按老师所拍的先后次序,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XXX XX┃X -║()X XX┃X●X X║()XXXXXX┃X -║

方法:A、请个别学生上面拍打,其余评议是否正确。

B、生自由练习

C、听老师打节奏,将序号填在相应的小括号中。

D、按序号连起来练习

五、欣赏歌曲《天堂》。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讨论: A、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特色?

B、歌曲曲调由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深情表现了对家乡的赞美,第二部分高亢、充满激情,表现了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这种变化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4、第三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用曲线画,感受音乐的起伏变化。

5、完成17页填空练习,并练习唱一唱。

六、欣赏歌曲《牧民的一天》。方法同上。

七、小结。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学会正确且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最后一乐句的词曲结合;有表现力地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

1、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第二遍听赏,同时出示歌词师: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歌词,唱到了什么山,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

3、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哪个民族?

4、介绍新疆哈萨克族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图片)

5、边听音乐边打节奏聆听音乐,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听赏并说说歌曲中唱到的景致。学生欣赏画面学生拍打铃鼓(随意的)跟随老师的节奏打一打铃鼓。4/4 0 x 0 x 0 xx x x |

通过学生听一听、看一看,揭示本课主题。

二、新歌教学

1、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同时观察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

2、师: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了。

3、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4、师: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为什么?讲述音乐知识“⌒”

6、单独哼唱“啊”(第三乐句)指导声音。

7、师:同学们,这段歌词中出现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8、解释“阿肯”、相关音乐文化。

三、分析处理歌曲

1、总结旋律结构特点,出示图谱。

(1)师:我们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你能用自己的图谱来表示吗?(2)老师出示图谱

2、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3、二度范唱师:我们的这首歌也可以用这种形式来演唱,请听。

4、师:如果加快速度,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5、放歌曲《玛依拉》(课件)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哈萨克民歌《玛依拉》,与《美丽的夏牧场》作一下比较。

四、总结。

教学随笔: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视听结合,使学生产生好奇。结合民族音乐文化(手鼓等演奏),让学生走进哈萨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四单元欢快的舞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大河之舞》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感受爱尔兰民族的热情奔放。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爱尔兰民族特色和踢踏舞。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介绍爱尔兰民族音乐舞蹈传统特色。

4、播放《大河之舞》音像资料,进一步感受爱尔兰音乐、舞蹈的热情奔放。

5、跟着电视学跳踢踏舞。

6、再听音乐,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并让学生用踢踏的形式表现出来。

7、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稍息立正站好》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范晓萱翻唱的歌曲《稍息立正站好》。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第二段。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音乐伴奏下,大部分学生肢体协调、准确、具有准确的节奏感。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大家一起来》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孙悦演唱的歌曲《大家一起来》。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表现。

第五单元绿色的畅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

2、初步学会《手拉手,地球村》。

1、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是《手拉手,地球村》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地球村”也还是全世界人们不论国籍,种族都能友好相处的含义。

(2)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3)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4)听歌曲教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

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教学随笔:学生积极热情的参与音乐活动,初步学会二部合唱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教学目标:

1、继续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2、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和平保护绿色环境。

3、让学生能为歌曲标注颜色的部分加上固定的节奏。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和全世界的小朋友们都同住在一个“地球村”,地球对我们来说真是太宝贵了,正像歌中唱的那样“希望的太阳就是我们”让我们从小就关注地球村的兴衰,与全世界的小朋友一起“把球村打扮的漂漂亮亮”。

2、欣赏童声合唱《手拉手,地球村》。

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轻快、活泼、灵巧,运用了很多八分音符;第二乐段热情奔放,有很多两拍以上的长音。

3、跟着音乐或教师的琴音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注意第二乐句中的四分之二节拍,要唱出节拍的重音。

4、学习合唱部分。

(1)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2)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3)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5、为歌曲标注颜色的部分加上固定的节奏,可以集体讨论、创造、还可以对比多种方案。

6、两个声部分开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两个不同的声部。

7、演唱时要同时倾听其他声部的演唱。

8、教师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积极热情的参与音乐活动,学会二部合唱部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绿色的歌谣》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绿色的歌谣》,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

3、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mi”,“fa”,“sol”三个音。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手拉手,地球村》。这节课我们要学唱一首《绿色的歌谣》。让我们更加亲近绿色,更加亲近音乐。

二、学唱新歌《绿色的歌谣》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学唱曲谱

4、看谱,并听琴音

5、找出旋律特点。

6、听琴音,学唱歌曲。

7、“开小火车”将全曲分为6个乐句,每个学生唱一句,先听后唱,不妥之处其余同学补充。

8、分段唱:第一乐段——男生。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

9、练习齐唱歌曲。

三、欣赏音乐。《绿色的歌谣》。

四、随录音唱歌词。

分析,理解第一乐段中的休止符的用法,回答课本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五、随教师的琴声学唱歌词,体会使用八分休止符处的音乐情绪,回答课本中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继续学唱歌曲《绿色的歌谣》。

2、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

1、继续学唱歌曲《绿色的歌谣》能理解歌曲的意思。

2、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A段主题。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绿色的歌谣》今天我们还要到台湾的热带雨林去听一听那里的各种声音,真能使人陶醉,这就是将大自然的声音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森林狂想曲》,当然,我们还要努力亲自来奏一奏,让我们更加亲近绿色,更加亲近音乐。

二、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初听音乐。(教师简介)这是一首台湾著名乐曲,在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中,树木茂盛,气候湿润,森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更有经常出现的风声,雨声和终年不断的流水声,这些声音和象征人类活动的音乐交织起来,构成了一幅欢乐而奇特的交响乐曲,大家来欣赏吧。

2、让学生熟悉A、B、C各段的旋律。

3、教师分别用电子琴或竖笛演奏A、B、C各段的旋律。使学生听到音乐就能知道是A段还是B段或C段。

4、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

5、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分小组共同探讨、创造、分工)。

三、选择两或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四、在口风琴或竖笛上学习吹奏“mi”,“fa”,“sol”三个音。

五、随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学习吹奏《森林狂想曲》A段的旋律。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森林狂想曲》。

2、复习唱好《绿色的歌谣》

3、聆听《草原牧歌》

4、器乐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绿色的歌谣》

2、通过听《森林狂想曲》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藏族、音乐风格。

3、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提高演唱的质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和《绿色的歌谣》。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提高演唱的质量,唱出新意,进一步理解歌曲,歌词和曲调的内涵,才能充满感情的演唱。

二、复习歌曲《绿色的歌谣》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绿色的歌谣》。

师:“演唱完这首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更优美的曲子《森林狂想曲》。”

三、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四、合奏练习《森林狂想曲》。

1、带领学生吹奏A段旋律。

2、带领学生吹奏B段旋律。

3、带领学生吹奏A段的二声部旋律。

4、带领学生吹奏B段的二声部旋律。

5、按谱面要求进行合奏,即:A、B、C、段的旋律。

五、教师放录音,共同欣赏,评价。

教学随笔:对歌曲的理解和歌声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积极学习器乐合奏。

第六单元:欢乐的鼓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龙腾虎跃》。教学目标:

1、了解鼓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鼓文化的兴趣。

2、欣赏鼓乐《龙腾虎跃》。体验、感受作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模拟激越的鼓声,为音乐伴奏。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森林狂想曲》今天我们来欣赏一曲鼓乐《龙腾虎跃》。

师:出示实物(儿童玩具拨浪鼓、铃鼓、小军鼓、大鼓)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作用。

问:这些是什么?我们能用他作什么?请你来演示一下。

生:演示四种鼓的使用方法并回答问题。

师:看来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鼓,鼓能给我们增添欢乐。

二、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播放音乐的引子。

2、回答问题。

师:你听到的鼓声是怎样的? 生:有慢速到快速。

三、欣赏第一部分。

师:作品很长,共有三个部分。我们先听第一部分,听听

这段音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1)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欣赏音乐。师: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回答)(2)教师引导学生学唱主题。

(3)学习鼓的节奏为主题伴奏(拍手、拍腿、用铃鼓或小军鼓)

欣赏第二部分。分组学习鼓声的节奏。欣赏第三部分。师:这个部分中,我们又听到熟悉的旋律,你们知道这是前面的第几部分吗?

生:第一部分。

师:音乐的结尾节奏变的更加宽广,仿佛为人们描绘出更加美丽的前景,使人产生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4)完整欣赏全曲。

四、简要介绍曲作者——鼓乐大师李民雄。

五、补充欣赏《丰收锣鼓》(民乐合奏)。

教学随笔:能用打击乐活拍手拍腿的方式为音乐伴奏。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木鼓歌》。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木鼓歌》,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能唱好歌曲中的休止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

3、熟练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木鼓歌》的录音。师:人们在做什么?

生:人们聚在一起边敲鼓边跳舞。师:这是云南佤族人民在跳《木鼓舞》。佤族人民把制作木鼓的日子当作盛大的节日,称为“拉木鼓”人们不仅跳木鼓舞,而且还唱木鼓歌,边歌边舞,场面非常热烈。今天,我们要学的《木鼓歌》。就表现了这种欢乐歌舞的场面。(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揭示课题)

二、学习歌曲《木鼓歌》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练习节奏:XX、XX┃X 0║XX、XX┃X 0┃ XX、XX┃XXX║XX、XX┃X 0┃

2、学习歌曲第1—4小节的旋律: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第2、4、8、小节)用听唱法慢速练习。

3、学习歌曲第9—12小节旋律。注意节奏的变化:

X、XXXX┃XX

0┃X、XXXX┃XX

0┃

三、熟练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

A、师旋律奏一遍,生随音乐用手指划拍(学生应规定速度)

B、师重复弹,生记下各音

C、师再次弹奏,生同时默唱、校正、纠错 D、将听记内容唱一唱

四、分组练习。

五、小组汇报展示。教学随笔:学生能熟练完整的演唱歌曲,能用各种乐器为乐曲设计伴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唱歌曲《木鼓歌》。教学目标:

1、继续学唱歌曲《木鼓歌》能理解歌曲的意思。

2、进一步熟悉《木鼓歌》的音乐,熟练地演唱歌曲第二段歌词。

3、以快乐、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木鼓歌》的第一段,今天我们来学习《木鼓歌》的第二段歌词吧。

二、学习歌曲《木鼓歌》

1、学习第13—18小节的旋律。

注意节奏的变化:出现了后十六分节奏、弱拍上出现的八分符点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其中有重复的地方。

2、反复练习9—18小节的旋律。

3、学习第19—21小节的旋律,注意两个重复出现的乐节。

4、第23—28小节总是出现四度的音程跳跃6—

2、2—

5、下滑音记号的唱法。

5、完整地演唱歌曲《木鼓歌》的第二段歌词

三、欣赏歌曲《木鼓歌》。(1)教师播放歌曲《木鼓歌》。(2)学生欣赏音乐,加深印象。(3)分组练习展示。

四、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打击乐器的伴奏。

师:请大家尝试在歌曲有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器(双响筒、铃鼓等)

生:设计伴奏的方式,创编歌曲的律动。

分组设计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领唱、独唱加伴奏、独唱加伴舞、齐唱、对唱)

五、小组汇报展示。

教学随笔:学生能熟练完整的演唱歌曲,能用各种乐器为乐曲设计伴奏。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鼓声传情”。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小组竞赛活动:哪个小组知道的带“鼓”的词语多。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制作简易的鼓并创编“鼓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前两节课中,我们一起走进了鼓的世界,初步了解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气氛,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鼓的文化。(出示课题)

师:听说过鼓舞这个词吗?是什么意思? 生:受到鼓舞,使人振奋。

二、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

师;鼓舞,人们闻鼓而舞,久而久之成为了中国的鼓文化。

(1)看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鼓文化。(2)教师播放录像(汉族秧歌舞、维吾尔族的手鼓舞、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象脚鼓舞)

师;大家发现什么了?(学生回答)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商量的结果告诉大家。第一小组:唱《秧歌舞》的片段。选择堂鼓。第二小组:唱《新疆是个好地方》的片段,选择手鼓。第三小组:唱《桔梗谣》的片段,选择长鼓。

第四小组:唱《金孔雀与凤尾竹》的片段,选择象脚鼓。(4)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1、请各组同学把自己的作品与大家进行交流。

2、学生小组进行展示作品。

四、教师进行小结:略

五、学生对自己组织的活动进行一次综合评价。(1)根据音乐选择鼓,为音乐伴奏。(2)与人创作编节奏,进行“对话”(3)能自信的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学随笔:学生能根据音乐情绪及风格选择鼓为音乐伴奏。

第七单元音乐中的故事

教学内容: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2、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摸唱、摸奏、再创造等方式,牢固地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

3、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西洋乐器可以分为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

2、揭示课题。

3、故事梗概。问: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1)彼得

播放彼得和老爷爷的主题。(2)老爷爷

请问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表现了老爷爷什么特点?(3)动物

二、分段欣赏。作品中每个人物和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1、片段一,彼得出场。

2、片段二,小鸟出场

3、片段三,鸭子出场

4、片段四,猫出场

5、老爷爷出场

6、狼出场

7、动物们的反映

8、智斗

9、放绳

10、捉狼

11、猎人出场

三、总结人物的个性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四、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奖。

教学随笔: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积极体验,大胆表现。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第八单元:美好的祝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平安夜》。教学目标: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了解歌曲的创作经历。

2、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设问:什么节日能听到这首歌?

生:圣诞节

师:与圣诞节有关的音乐你们还知道哪些? 生:《平安夜》《新年好》《哈里路亚》等

二、学习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学习高声部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3、学习低声部的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4、练习合奏

三、分组用各种形式演唱歌曲

1、分声部学习

2、合唱练习。

四、各组汇报展示 一组:齐唱 二组:用中文合唱

三组:口琴、电子琴合奏。

五、欣赏吉他演奏《平安夜》和电子琴演奏《平安夜》。教学随笔:学生能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花好月圆》。教学目标:

1、从音色、速度、力度、节奏、旋律、情绪等方面感受、体验音乐,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根据乐曲的情绪分段。

3、设计节奏型用打击乐为音乐伴奏。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民族乐器的课件,介绍乐曲主奏乐器的音色(笛子、二胡、扬琴)揭示课题。

二、欣赏乐曲

1、欣赏引子部分。

师;这段音乐使人联想到了什么?伴奏乐器中出现了什么声音?

生:音乐气氛热烈,使人联想到过年时的情景。

2、欣赏第一主题。

3、欣赏第二段音乐

(1)教师指导学生唱第二段主题。(2)指导学生体会第一乐段的不同。

4、欣赏最后一部分音乐。

5、完整欣赏乐曲。

三、指导学生分组设计节奏型为音乐伴奏

四、教师播放影音资料,学生再次欣赏音乐看画面。

五、各组汇报展示。

1、议论本节课的收获。

2、分组为音乐伴奏。

3、听辩乐器的音色,并根据主题的变化为音乐分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难忘今宵》。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激励学生加强学习,提高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李谷一演唱的歌曲片段。

师:听过这首歌吗?歌唱家在什么场合唱的这首歌? 生:听过,在春节晚会上。

二、学习歌曲旋律。

师:指导学生朗诵歌词。学生分组朗读歌词。教师给学生介绍歌曲创作的故事,激发学生平时不断的学习

1、学生听音乐朗诵歌词。

2、指导学生轻声哼唱旋律 学生轻声演唱歌曲的旋律

三、分组学习歌词。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演唱(女声、男声、领唱、齐唱)

四、汇报展示

师;请你们用简短的话小结本课的收获。学生自由的发言

五、布置作业。

请学生下课查找有关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资料(文字、图片、影象资料)

教学随笔: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达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新年音乐会” 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以班级召开一次“迎新年音乐联欢会”表达同学们对未来的美好祝福。

采用合作设计活动的方式,每组设计一张“音乐会”的海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前几节课中,我们一起走进了音乐的世界,初步了解到音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气氛,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鼓的音乐文化。(出示课题)“新年音乐会”

师:新年快要到了大家想用怎样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呢?

生:我们设计一次“迎新年音乐联欢会”使大家受到鼓舞,使人振奋。

二、分小组进行准备。

师;同学们,这次活动不同寻常。它是我们在母校最后的一个“迎新年联欢会”希望大家认真准备,搞好这次活动,行吗?。

1、看音乐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2、教师检查学生准备的节目及资料。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自己准备的节目表演给大家,让小组同学进行审议,评定。

第一小组:表演《秧歌舞》的片段。选择堂鼓。第二小组:表演《新疆是个好地方》的片段,选择手鼓。第三小组:唱《新年好》合跳拉手舞,选择长鼓。第四小组:表演《家乡美》快板,《我们在幸福的长大》小品,选择道具,快板。

4、学生进行合作排练,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1、请各组同学把自己最好的节目与大家进行交流。

2、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迎新年音乐联欢会”。

四、教师进行小结:略

五、学生对自己组织的活动进行一次综合评价。(1)根据“音乐联欢会”的内容评选“最佳表演奖”。(2)根据“创作编导的新意”进行讨论,评选“最佳创作奖”

(3)根据音乐会顺利进行的情况,评选“最佳组织奖”让学生很有自信的展示自己创作,编导的节目。

教学随笔: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第五篇: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品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1、白帆

教学内容:

1、新学年序言。

2、综合训练:发声练习。3、歌曲“白帆”曲谱。教学目标:

1、进行三声部的发声练习,要求韵母转换连贯、自然,声部之间基本协和、均衡。

2、启发学生通过有表情地歌唱,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表现明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白帆》的曲调。教学难点:三声部合唱。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学期序言

1、教师介绍自己。提出新学期要求。

2、请同学讲讲新学期有什么想法?对上好音乐课有什么好的意见。3、复习练唱上学期所学习的乐曲。

二、发声练习曲(综合训练一)

1、复习听辨(听记)旋律音程: 2、复习听辨和声音程:

3、分声部视唱三声部发声练习曲。

先唱第三声部,再合第二声部,最后合上第一声部。

注意:四拍子的节拍强弱。用ma,mo,mi,mao,mu;la,luo,li,lao,lu音节发声。

气息控制,在音节母音变换时,要保持发声位置的不变。

三、学唱歌曲:《白帆》的曲谱。

1、听录音范唱,请同学说一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

教师再度范唱,请同学边哼边看一看歌谱。2、给学生时间,两人一组念一念曲谱。

教师提示:乐谱是F大调的。Do应该在哪?

3、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齐读歌谱,集体齐唱第二声部的乐谱。

练唱第二声部乐谱。

教师带领同学齐读第一声部歌谱,集体齐唱第一声部的乐谱。

练唱第一声部乐谱。

试着将两个声部的曲谱合起来演唱。(多多练习)

四、小结:

回家以后各声部练习各声部的曲调,也可以两个声部的在一起合一合, 看谁掌握的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白帆》歌曲处理。2、欣赏《长江之歌》。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通过有表情地歌唱,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表现明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2、着重通过对旋律特点的分析,感受欣赏曲中所表达的热爱和赞颂祖国山河的炽热感情。

教学重点:歌曲《白帆》歌曲处理。教学难点:歌曲《白帆》歌曲处理。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注意:四拍子的节拍强弱。用ma,mo,mi,mao,mu;la,luo,li,lao,lu音节发声。气息控制,在音节母音变换时,要保持发声位置的不变。

二、学唱歌曲《白帆》。

1、集体齐唱歌谱,注意:各声部之间声音要协调。

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倾听

2、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注意要读出感情。

3、低声部先练唱。注意换气的地方,注意要唱准。4、高声部练唱,注意不要受低声部影响。5、二声部试着合起来练唱。(这个阶段要反复练唱,注意不要互相串调,影响。多关照低声部)

三、歌曲处理。

1、讨论: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来演唱。

(注意,可以不按照书上所规定,学生自由讨论,要根据歌曲意境来思考,说出理由)

按讨论后的结果练唱。

2、想一想:可以采取什么演唱形式能更好的诠释这首歌曲?

(用领唱与合唱、重唱与合唱、齐唱与合唱等几种演唱形式来演唱歌曲)

四、欣赏《长江之歌》。1、教师介绍作品:

《长江之歌》是电视连续剧《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该曲是剧中的主题音乐,为了更好的体现长江雄伟、浩荡的英姿,《话说长江》剧组在成千上万的应征歌词中,选中了胡宏伟的这一首词,因此,这是一首填词歌曲。

歌曲以比拟的手法,形象的描绘了长江悠长、古老的历史和它汹涌澎湃、奔腾万里的雄姿,既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哺育自己的慈母—长江的眷恋之情,又抒发了我国各族人民以万里长江奔腾向前的气概去建设美好未来的雄心壮志。

2、初听一次。请学生说一说歌曲整体有什么特点,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3、请学生挑选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歌词来朗诵,并随录音机机哼一哼。再请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要挑这段歌词,给了你什么感受?

4、复听全曲,请学生说说哪两段是重复的。两人一组给歌曲分成两段。看谁分得准。

5、再次复听全曲,请同学试着跟着录音唱一唱,完成听听想想。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白帆》,大家想想白帆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这首歌曲实际上象征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板书设计:

白帆

中速

柔美、天真

2、采菱

教学内容:

1、读谱知识:切分音;反复记号D.S.2、综合训练:

(一)节奏练习

3、歌曲:《采菱》曲谱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切分节奏。

2、认识和运用反复记号D.S.。

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切分节奏。认识和运用反复记号D.S.。教学难点:学习和掌握切分节奏。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声练习:(综合训练一)

1、请同学们唱一唱综合训练一的旋律。

2、想一想:你觉得这两条旋律哪最难唱?(导出切分节奏)师:这部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切分节奏。

二、读谱知识:切分音。

1、教师出示以前学过的比较简单的切分节奏,请同学拍手读出节奏。

2、出示切分音图式。教师讲解:请同学将书上的几种节奏拍手读出来。(得出切分节奏的时值)。

3、请同学两人一组反复拍拍,看谁拍的准确。

4、将刚才演唱的两条旋律再唱一唱,请同学边唱边按书上要求的节奏打出拍子。

三、歌曲《采菱》曲谱。读谱知识。

1、教师范唱歌曲。请同学们说说有什么感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跟着哼一哼。(注意:不要哼歌词,鼓励学生主要要哼曲谱)。

3、请同学将今天所学过的切分节奏找出来,并依次唱一唱。

4、再次听教师范唱,请同学说出教师演唱的顺序。

师:我为什么要按照这种顺序来演唱呢?因为歌曲中出现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反复记号D.S.5、教师讲解反复记号:注意:D.S.必须与

结合起来使用。请同学讲一讲书中的反复记号如何应用。

教师出示几个反复记号,请同学说说怎样应用。

6、跟教师唱唱曲谱。注意:切分节奏处的唱法。板书设计:

读谱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

(二)2、歌曲《采菱》学唱;歌曲处理

3、欣赏:渔舟唱晚。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优美、亲切的歌声表达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2、欣赏筝独奏曲《渔舟唱晚》,继续培养学生通过对旋律等音乐语言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的初步能力,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歌曲《采菱》学唱

教学难点:用优美、亲切的歌声表达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注意切分节奏处唱法。

二、检查复习:

1、教师出示几种反复记号,请同学说说怎样演唱。

2、请同学说说以前都学过哪几种切分节奏。并拍一拍。(综合训练二)再请同学将上节课刚学过的切分节奏写出来,并拍一拍。

3、请同学跟琴唱《采菱》的歌谱。

三、学唱歌曲:《采菱》

1、有节奏朗读歌词,注意情绪。

2、教师范唱,请同学跟着哼一哼,注意切分节奏处的演唱一定要准确。将切分节奏处找出,依次练唱。

3、跟琴练唱歌词。

4、处理:

讨论:演唱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音色?速度?情绪?

练唱。

(注意引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唱出水乡的孩子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尤其要注意一字多音处要唱的连贯)。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采菱》,可以表演。

四、欣赏:《渔舟唱晚》

1、出示乐器挂图,介绍筝,介绍《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是一首筝独奏曲。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2、初听《渔舟唱晚》,请同学们说说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3、分三部分细听,请同学们按照听听想想来听三部分的速度、旋律、分别是怎样表达的。(完成听听想想)

4、请同学听乐曲的第二部分,听到“fa”时举手表示,并说说这里出现fa后,乐曲发生了什么变化。

5、复听全曲,请同学跟着音乐表现出渔夫一天的工作。

五、教师小结:我国的民族音乐非常有特点,是有着悠久历史发展的。今后我们会学习更多的民族乐。

板书设计:

渔舟唱晚

听听想想

3、摇篮曲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

(一)(二)

2、学唱歌曲:《摇篮曲》歌谱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贯的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趣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2、通过听辨平行三度、四度的不同效果的二声部组合,提高学生对和声的听辨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摇篮曲》歌谱。

教学难点:听辨平行三度、四度的不同效果的二声部组合。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声练习:

注意:声音的连贯、集中、圆润。

二、综合训练:

1、分两声部视唱综合训练一的两条乐句。请同学说说演唱这两条乐句时感觉有什么不同。(先请同学自己感受,教师再讲解平行三度与平行四度的不同之处)

2、教师弹奏这两条乐句其中一条,请同学仔细听辨教师弹的是哪一条?

3、两人为一组,念出歌谱,注意为G调。(教师订正)

4、分两声部视唱曲谱。请同学说说这条旋律与综合训练一的哪条乐句相似。(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与第一条相似)。

三、学唱歌曲《摇篮曲》曲谱。

1、提问:《摇篮曲》是谁创作的? 教师介绍《摇篮曲》轶事:

有一天,舒柏特十分饥饿,下意识的走进一间饭店,当服务员向他出示菜单时,他因身无分文而显得很尴尬。他四下张望,希望遇到一位熟人,但店堂里在座的都是陌生人。当他低下了头感到失望时,忽然看到桌上的一份报纸上刊登的克劳蒂乌斯的短诗,便立即把这首诗谱成歌曲,并交给店主,这样才换来了一份土豆充饥,可是,在舒柏特死后三十年,这首《摇篮曲》的手稿竟以

四万法郎的高价卖出。

2、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欣赏这首世界名曲吧。

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说说这首歌有什么特点?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3、提问:do=G的调号及其音位?

你能举出一些装饰音并拍一拍它吗?

4、两人一组念一念曲谱。(注意:第六小节的装饰音的唱法)

5、教师范唱曲谱,请同学们跟着轻轻哼一哼。

集体跟琴视唱曲谱(着重练习第六小节装饰音处)

6、熟练的视唱曲谱。

四、小结:

请同学们回家利用一切方法,如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查找有关舒柏特的轶闻趣事。

板书设计:

摇篮曲 安静、祥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摇篮曲》分析处理。

2、综合训练

(三)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贯的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趣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

用有气息支持的连贯的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趣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中装饰音处的演唱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曲: 同前节

二、综合训练

(三)1、两人为一组,将综合训练三中六条乐句分别读出曲谱,并跟琴唱一唱。

2、讨论:在5条乐句中你喜欢哪条与第一行的乐句连接,为什么?

提示:仔细观察这六条乐句。

3、将学生提出的几条分别与第一句相连接唱一唱。教师带领同学总结:

从节奏上,2~4句是第一乐句的模仿;5是第一乐句的发展变化而成; 从旋律上,1~3句是由第一乐句的“sol”、“do”发展变化而来的;(只是变化程度不一)

(选择哪一条均可,由孩子自己喜好而定)

三、学唱歌曲《摇篮曲》。

1、集体视唱曲谱,注意装饰音处唱法。

2、教师有感情地读词,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再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3、教师范唱,请同学们跟着轻轻哼一哼。

4、跟琴演唱歌词,注意装饰音处多加练习。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

1、再听一遍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首乐曲在感觉上与以往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教师再播放中国的《摇篮曲》给学生更好的暗示。

(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摇篮曲是有摇荡感、轻、柔的一种歌曲)

2、请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来演唱《摇篮曲》(练唱时教师多加示范引导。)

3、讨论:刚才我们总结出摇篮曲是有摇荡感的,那么我们在演唱时怎样体现出这一点呢?

(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强弱的演唱,可以体现这一点)

提问:按照怎样的强弱规律来演唱呢?(强、弱、次强、弱)

4、请同学按照总结出来的强弱规律来演唱歌曲。

(教师注意以指挥来引导学生体现出这一点)

5、集体有感情的,注意强弱的演唱歌曲《摇篮曲》。

五、小结:

请同学们回家利用一切方法,如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查找有关舒柏特的轶闻趣事。

下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欣赏课,每小组派出一人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舒柏特,并找出作品来给大家欣赏。讲解精彩的小组加分,获胜组可以得到教师送给的奖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2、介绍音乐家舒柏特。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鳟鱼》,感受歌曲中因调式的转换而造成的情绪与气氛的变化,以及初步认识伴奏在塑造音乐形象上所起的作用。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教学重点: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教学难点: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检查复习:

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摇篮曲》。

三、欣赏《鳟鱼》

1、教师介绍《鳟鱼》: 同《摇篮曲》一样,《鳟鱼》也是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作曲的一首名曲。这首乐曲作于1817年夏天,当时舒柏特20岁。这是一首乐曲颇受人们喜爱的活泼、抒情的歌曲。歌词取自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据说歌曲中将统治者比做?将小鱼比做?又揭示了什么寓意?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2、初听乐曲。请同学们说说歌曲的三段分别说了什么?

(第一段

一群鳟鱼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戏

第二段 渔夫悄悄的站在河边钓鱼,鳟鱼不上他的钩 第三段 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小鳟鱼受骗上钩)

3、细听《鳟鱼》,请同学听一听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在情绪、旋律节奏、力度、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它所引起的感情色彩又有什么不同?

4、复听《鳟鱼》,请同学完成听听想想,并讨论:鳟鱼代表什么?渔夫代表什么?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寓意?

四、欣赏讨论

1、请每组派出代表上台来介绍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

2、评委给每小组得分。

3、加分题:

想要得到这部分分的同学,还可以每组派出代表,播放自己找到的舒柏特所作的乐曲,并简单做一个评述。

4、汇总得分,得出优胜组。

五、教师小结:

《鳟鱼》反映出的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当同学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你们会怎样做呢?

(若学生介绍的舒柏特知识不够丰富,教师可做补充,见教参)

板书设计:

鳟鱼

第一段

一群鳟鱼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戏

第二段

渔夫悄悄的站在河边钓鱼,鳟鱼不上他的钩 第三段

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小鳟鱼受骗上钩 表现了渔夫残忍的感情和紧张的气氛

4、党的关怀亲亲的哩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旋律连接。

2、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一声部学唱。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亲切、热情的演唱《党的关怀亲亲的哩》,抒发他们对党的真挚情感。

2、通过旋律连接的填空练习,培养学生对旋律创作的兴趣和初步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一声部部分。教学难点:旋律连接的填空练习。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声练习:

注意:用稍快速度来演唱,注意声音要连贯,音阶要清晰,口形要正确。

二、综合训练

1、两人为一组,念熟第一条乐句谱子,再跟琴唱一唱。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乐句旋律特点。)

学生讨论:这条乐句旋律上有什么特点?(注意观察每一个音符)

结论:骨干音是“do”、“mi”、“sol”,第一乐句落在属音sol上,有半终止感,这条乐句结尾应该落在do上。

3、两人一组,讨论创作旋律。

跟教师的琴声唱一唱,看谁连接的流畅、通顺。

4、(第二乐句处理办法同第一乐句。)

第二乐句骨干音是“la”、“do”、“mi”,该句为五声羽调式,结束音应该落在la上。

三、学唱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

1、教师介绍党带给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不易。

(讲一些革命、改革开放的事情给学生听一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跟着用la来哼哼。

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特点,听后感受?

3、学唱曲谱:

两人为一组,将歌曲的歌谱读熟。教师带领复读。

跟琴视唱曲谱。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跟琴视唱歌词。

反复练唱。

四、听音乐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学唱。

2、歌曲处理。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亲切、热情的演唱《党的关怀亲亲的哩》,抒发他们对党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学唱。教学难点:运用各种力度记号来唱出歌曲的情绪。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学唱。

1、以独唱、齐唱的形式检查学生对第一声部的掌握情况,抽查5人次。

2、全体学生唱一遍歌曲。

教学生第二声部,掌握节奏。

3、师弹琴,让第一声部用“u”,第二声部用“mi”唱。

4、把歌曲加入进去,让学生体会歌曲与词的结合。

把学生分成两个声部,以亲切、热情的情绪唱好歌曲。

三、歌曲处理:

1、集体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请同学观察:书中出现了哪些力度记号? 把它们找出来,分别唱一唱。

3、这首歌曲与以往我们学过的不同,出现了很多间奏?

提问:有间奏就代表休止吗?

我们应该怎样演唱这一部分?

练唱。

4、找出这首歌中出现的一些衬词和叠词。

“嗨”、“的哩”、“高高”、“长长”„„

着重练一练这几个词的演唱。

5、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党的关怀亲亲的哩》。

四、党对我们的关怀真的是亲亲的。下节课我们来欣赏一首《北京喜讯到边寨》。大家自己来体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教学重点: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难点: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教师介绍:

该作品原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月改为管弦乐曲。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全曲共由五个具有鲜明舞曲特征的主题组成(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结构较为自由。

2、了解作者简介:

郑路——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单簧管演奏员、创作室副主任。他的代表作品有:器乐曲《民歌主题组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合作)、《漓江音画》等。

马洪业——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宣传队任演奏员,并从事音乐创作。1954年后在东北、上海、中央等广播乐团任单簧管演奏员。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除与郑路合作的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外,还有《愉快的劳动》、《春晓》、《圆舞曲》等。

3、第一遍欣赏乐曲,初步体会乐曲的情绪。

4、分段欣赏:(先让学生轻声视唱每一段的主旋律,然后边听边按声势图拍打节奏,并体会乐曲的表现手法)

子: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

第一段:这段音乐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其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这是第一主题。

第二段:姑娘们纵轻盈、欢乐的舞蹈情的跳着,脚勃上的铃铛哗哗作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这是第二主题。

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扬而流畅的旋律,这是第三主题。

第四段:乐曲突然轻了下来,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象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这是第四主题。

第五段: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壮的舞蹈。这是第五主题。

第六段:姑娘们跟小伙子们对以轻快活泼的舞蹈,运用小提琴跳弓的演奏方法,奏出了第六主题。

第七段:牛角号陪衬着第六主题吹起,仿佛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表演喝彩叫好。

第八段:乐声辉煌灿烂,把万众欢腾的热烈情绪发展到了顶点。

5、再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

6、完成反馈表格,掌握乐曲的表现手法。

7、总结出音乐特点。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 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三、小组讨论: 完成听听想想。

四、小结: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5、如今家乡山连山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1

2、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学唱曲谱

教学目标:练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初步做到两个声部间协调、整齐。教学重难点:二声部合唱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声练习(综合训练1)

1、分声部视唱曲谱。注意二声部合唱的协调。

2、有感情的读词,再跟琴演唱

注意:第一声部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

第二声部以“咩”为主,节奏悠长,注意口形的保持和声音的连贯。

唱断音的时候要有力度和弹性,做到声断气不断。

二、学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1、导入:你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看看这位小朋友他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

2、听录音范唱。请学生说说乐曲的特点?

3、复习G调号的音阶位置。

两人一组念谱。

4、集体视唱曲谱。(先练二声部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2

2、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歌曲处理

3、欣赏《牧童短笛》

教学目标:

1、在歌曲中运用连音和短音的唱法,表现孩子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2、指导学生听辨乐曲中旋律的重复、变化和对比,区分段落,感受和理解音乐所刻画的形象。教学重难点: 运用连音和短音的唱法演唱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1、集体齐唱歌谱。

2、听录音范唱。请学生跟着轻轻哼唱。

3、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跟琴演唱歌词。

三、歌曲处理:

1、强弱:请学生按照2/4拍的强弱规律来演唱歌曲。

2、速度:中速稍快。

要略带俏皮,音量不宜过强。断音要唱的轻快而有弹性。

练唱。

3、提问:这个小朋友的家乡是怎样的?

有没有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要有感情的、带着喜悦的情绪来演唱。

四、综合训练二

1、教师先带领学生将每组两组旋律哼一哼

2、教师随便弹奏乐曲的其中一个,请学生举手表示教师弹奏的是哪一个?看谁听得准。

五、欣赏《牧童短笛》。

1、初听乐曲,请学生从整体上熟悉一下乐曲。

2、教师介绍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3、复听,请学生说出乐曲分为几段?

4、分段细听乐曲

(1)要求学生跟着哼唱第一乐段的主旋律。

(2)细听第二乐段。请学生将这一乐段的情绪、力度、意境作比较。(3)细听第三段,请学生说说这段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

5、完整复听全曲,完成听听想想。听音乐下课

6、大树桩你有几岁

教学内容:

1、读谱知识:常用速度标记

2、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学唱

3、综合训练2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明亮而富有弹性的歌声和力度的对比,来表现活泼、俏皮的情趣。

学习和理解几种常用速度标记和它的表现作用。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习和理解几种常用速度标记和它的表现作用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读谱知识: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音乐是有巨大的表现力的。在一段乐曲中有不同的速度标记,它们能够使这段乐曲更加具有生命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种常用速度标记和它的表现作用。

2、教师介绍几种常用速度标记

3、请同学用拍手速度的快慢来表示出各种的速度标记。

请学生两人一组讨论,完成综合训练二。

教师订正

三、学唱歌曲:

1、导入:同学们,老师想问问你,你有多大了?那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大树桩有几岁了吗?

下面,我们来听听,你们就知道了。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跟着哼一哼。

3、复习G调号的音阶位置。

两人一组念谱。

4、集体视唱曲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跟琴演唱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 板书设计:

常用速度标记

慢速(慢板)

中速稍快(小快板)

稍慢(行板)

快速(快板)

中速(中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歌曲处理

2、综合训练1

3、欣赏:《采茶扑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明亮而富有弹性的歌声和力度的对比,来表现活泼、俏皮的情趣。

感知竖琴的音色,了解器乐重奏的形式,扩大音乐视野。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填写旋律的结束音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检查复习:

1、提问:常用的速度标记都有哪些?

拍手表示出来

2、集体演唱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

三、歌曲处理:

1、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情绪演唱。

按讨论的练唱

2、教师指导: 1、2乐句要唱的有弹性;3句弱记号要唱的轻柔

4句的强记号要唱的情绪热烈而又天真活泼。

结束句的渐弱记号和p要正确的表达出来。

练唱

四、综合训练

1、教师带领学生跟琴分别视唱两段曲谱

2、把两个音符分别填入,分别听听看,那个音符合适,将适合的音符填入五线谱。

五、欣赏:采茶扑蝶

1、教师介绍“三重奏”,简介“采茶扑蝶”。

教师介绍竖琴。

2、初听乐曲,请学生跟琴视唱第一乐段的主题旋律

3、分段细听,请学生听听主题音乐有什么变化?

4、完整复听,讨论完成听听想想。听音乐下课

7、童谣

教学内容:

1、歌曲:《童谣》学唱

2、综合训练2 教学目标:采用以听唱为主的方法学习本课歌曲(一个降号的调),继续加强“流动的DO的首调概念。

通过实践和比较,进一步感受2/

4、3/

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2/

4、3/

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综合训练1

1、教师请学生说出2/

4、3/

4、4/4的含义以及强弱规律。

2、把全班分为三组,分别按拍号和节奏口读音节,要突出强拍上的重音。

3、三个声部依次进入,最后构成三个声部。

各组派一个人为代表,在黑板上写出各拍号的节奏。(教师订正)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请学生唱出小时候所唱的童谣,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童谣》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跟着哼一哼。

3、教师视唱曲谱,请学生说说DO的位置在那?(这就是一个降号的调,我们以后会学到,DO在五线谱上是可以流动的)

4、集体视唱曲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跟琴演唱歌曲《童谣》

四、听音乐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童谣》歌曲处理

2、综合训练2

3、欣赏:《天黑黑》

教学目标:感受“童谣“这类民歌质朴、稚气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歌曲处理:

1、集体演唱歌曲《童谣》

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情绪演唱。

按讨论的练唱

2、教师指导:

歌曲旋律平稳流畅、节奏宽松,唱时要做到气息均匀、连贯,不要有过多的强弱变化。(练唱)

三、综合训练

1、教师将书上的两条旋律分别弹一弹。

2、教师随便弹奏其中一条,请学生说出教师弹奏的是哪一条?

四、欣赏:天黑黑

1、导入:我们学唱了一首《童谣》,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童声合唱。

教师介绍《天黑黑》:《天黑黑》是一首流行于台湾北部和闽南一带的民歌。虽为童谣,但深受人们喜爱,被大人、小孩广为传唱。

2、初听乐曲,请学生跟琴唱一唱。

3、复听,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讲了什么?

4、完整复听,完成听听想想。听音乐下课

8、山谷静悄悄

教学内容:综合训练:二声部合唱发声练习。

歌曲《山谷静悄悄》识谱。

教学目的:对二声部的歌唱,要初步做到声部间音量均衡。教学重点难点:二声部的演唱要和谐。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声训练:综合训练

集体先练唱低声部部分,再练唱高声部部分。

注意:发声要均衡、声部要和谐。注意力度的变化。

二、学唱《山谷静悄悄》曲谱。

1、复习G大调的音阶,作音准练习。

2、两人一组识谱。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识谱,3、先视唱低声部曲谱,再视唱高声部曲谱。

将两个声部合起来练唱

三、听音乐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山谷静悄悄》学唱。

欣赏:《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描绘宁静美丽的山谷风光,抒发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继续培养学生区分乐曲段落的能力和音乐的记忆力。

教学重点难点:两声部合唱部分的把握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综合训练

注意:发声要均衡、声部要和谐。注意力度的变化。

二、学唱歌曲

1、复习曲谱,请学生用LU来哼唱歌曲。

2、分段朗读歌词。

3、集体演唱歌曲,注意二声部合唱部分。

处理:请学生想一想山谷的美景,可以画下来。

要唱的轻盈而有动感

练唱

三、欣赏:

1、简单介绍苗族的地理风光、音乐特色以及勤劳的苗族人生活和劳动都离不开音乐歌舞的特性,为指导学生理解苗族音乐作品埋下伏笔,从而引出课题:《苗岭的早晨》。

2、完整的欣赏一遍音乐(欣赏前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速度和节奏变化),使学生初步了解作品,并为乐曲分段。

首先,简要介绍乐曲的作者和演奏乐器(课件出示口笛图片)。

提问:(1)乐曲旋律的速度和节奏有什么变化?

(2)根据这些变化,乐曲可分为几段?

3、细听音乐各段落,比较它们之间的变化、对比关系。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欣赏第一段。引导学生说出这段旋律的速度和节奏。

提问:(1)这段缓慢而又舒展的旋律使你联想到苗岭早晨什么样的画

面?启发想象,让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出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感受到什么气氛?加深情感体验。

(2)你能说说乐曲开头采用这种速度和节奏有什么好处吗?它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气氛呢?

在学生回答之后再提出:在这美好的早晨里,苗族同胞在做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第二段音乐。

4、欣赏第三段。

(1)启发学生说出乐曲的结尾再现了哪一段旋律?组织学生讨论:如果没有这段尾声,音乐表现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2)指导小组分角色,用形体表演的形式描绘出苗家山寨秀丽的景色。

5、完整复听全曲

随着音乐一起边跳舞边走出教室。整堂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板书设计:

下载广西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西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_全册

    第1课水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二、过程与方法: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

    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1. 童谣新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落雨大》《海娃变油娃》,让学生熟悉广东客家山歌的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并了解人民的生活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并启发学......

    湘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五篇

    湘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小学阶段要求了解、掌握的五线谱知识已掌握一大半,并能进行简单的二部合唱,视唱听音......

    小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安全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安全教案 第一章 校内活动安全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校内活动安全知识,让同学们遵守校规校纪,学会正确使用学具,确保自身安全。 教学内容: 1、 学具使用安全 2、......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第1课 哆来咪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掌握立体......

    小学音乐全册教案

    第一课 春天的歌 教学内容:歌曲《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欣赏《春到沂河》《春》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第1课歌唱祖国第一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内容: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聆听《歌唱祖国》教学目标:1、了解《国歌》、《歌唱祖国》创作的......

    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快乐的do re mi 第一课时 歌曲:《快乐的do re mi》 教学目标: 演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认识和演唱音符do re mi。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