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滕东中学《勇气》教案(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18:2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滕州市滕东中学《勇气》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滕州市滕东中学《勇气》教案》。

第一篇:滕州市滕东中学《勇气》教案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勇气》(1课时)

《勇气》(1课时)课

型:自主阅读 作

者:殷宪国

校:山东省滕州市滕东中学 邮

箱: yxguo98@163.com

预习展示:

1.了解作家及背景

2.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积累词语 相关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教学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

2.比较探究,分析人物特点 3.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评价任务:

1.熟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2.在比较中区别人物形象 3.能够感受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奋不顾身,舍己为人,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中国的变法改革之路的谭嗣同,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法国妇女,她和谭嗣同有着同样的高度!

二、预习展示 1.作家及背景

狄斯妮,美国作家。本文写的是在“二战”后期,盟军由法国诺曼底登陆时发生的一个故事。

2.读准字音

拘谨

颀长

绶带

悉意

怯生生

寥寥可数 着陆

熹微

呜咽

门闩

孔武有力

三、整体感知

1. 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

美国伞兵两次向法国妇女求救,法国妇女不顾个人危险,两次救助美国伞兵的故事。

2. 复述故事情节。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力求细节、细致。

四、分析人物

1.美国伞兵和法国妇女各具有怎样的勇气?两个人的勇气各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美国伞兵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是他的勇敢、智慧和顽强。

法国妇女表现出来的勇气还有她的勇敢、镇定、坚强和她心中崇高的信仰

2. 你认为作者更看重哪一种勇气?

作者更看重的是法国妇女的勇气。一方面,作者不厌其烦地引述将军的话褒扬这位法国妇女,用意很明显。另一方面,美国青年身上所体现出的更多的是一种个体的智慧与勇气的力量。而法国妇女身上所体现出的因为渴望和平,痛恨战争而产生的信仰的勇气和力量,则更多地体现出人类由于对和平的渴望而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勇气是人类向往自由、光明、幸福的美好品质,是人类由野蛮迈向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3.试改用美国伞兵的口吻把这个故事复述一遍,然后比较一下叙事角度和表达效果有些什么变化。(以第一人称复述)

用美国伞兵的口吻讲述故事,是第一人称表述,特点是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课文主要是第三人称表述,特点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的叙述,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

五、比较探究

1.为什么说一个牺牲了丈夫的女人却是“幸福的女人”?为什么作品更为赞赏这位法国妇女的勇气?结合《谭嗣同之死》《过零丁洋》《梅岭三章》,谈谈你对这种“幸福”和“勇气”的理解。

士兵的勇气是胆识之勇,法国妇女的勇气是救人。特别是第二次毫不犹豫地再救美国伞兵。此时丈夫已牺牲,再被发现,全家都有被杀的可能,但是她还是选择了救人,这是巨大的勇气。她的舍己救人、深明大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精神美德之一,所以,她是“幸福的女人”。

谭嗣同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自己的信仰而献身,他的从容就义,充满了对自己选择的自豪感。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更表明了他为忠于信仰的选择感到自豪、幸福。陈毅的诗通篇充满了为革命信仰献身的自豪感、幸福感。

2.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你认为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如何认识勇气? 学生讨论后归纳:见义勇为是勇气,敢说真话是勇气,不畏强暴是勇气,敢于批评别人是勇气,敢于解剖自己更是勇气„„

六、布置作业

给下列词语注音并解释:

拘谨

颀长

悉意

怯生生

寥寥可数 着陆

熹微

绶带

门闩

孔武有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由谭嗣同的学习导入新课,在预习展示中,让学生了解大致的时代背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复述,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进而分析美国伞兵和法国妇女的勇气,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找,问题分析之后,让学生以美国伞兵语气采用第一人称来再次复述,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不同叙述角度带来的不同的效果。课文的难点在于对“幸福的女人”的理解,需要学生讨论,辨别。本课可以与前文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感受他们相似的精神面貌。我又让学生想象作为中学生应具有的勇气,希望他们能接受传递正能量。

当然,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对勇气的理解。

第二篇:滕州市滕东中学《邓稼先》教案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邓稼先》(2课时)

《邓稼先》(2课时)

型:主读课

者:殷宪国

校:山东省滕州市滕东中学 邮

箱: yxguo98@163.com

预习展示:

1.了解邓稼先和杨振宁的相关信息 2.速读课文,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3.积累字词 相关课程标准: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把握邓稼先的性格特征 2.学习采用比较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4. 学写颁奖词 评价任务:

1.分析邓稼先的性格特征 2.感受邓稼先伟大的人格 3.写邓稼先的颁奖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展示 1.文学常识

杨振宁于1922年出生在安徽合肥,1938年中学还没毕业,就进入西南联大就读,1942年西南联大研究所毕业。1945年到194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1949年,杨振宁进普林斯敦大学研究,1956年与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1957年因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弹一星”勋奖章。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2.文体常识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3.读准字音

彷徨()筹划()开拓()殷红()兽铤亡群()颤抖()呼啸()签字()挚友()鲜为人知()奠基()仰慕()热泪盈眶()夐不见人()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用概括的语言说说文章每部分表达的内容?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中国自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为研制两弹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的品格。

第四部分,写作者与邓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访华的经历,表达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命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以书信的形式,用评论性的语言对邓稼先一生的功绩高度赞扬,表达友人对邓稼先的赞颂与悼念。

2.课文写了邓稼先的那些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1)抓住关键性的语句,圈点勾画。(2)注意开头、结尾和小标题。(3)不要忽视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诚真坦白、从不骄人、最高奉献)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补充事例:

事例一:钱学森召见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大爆竹,要你来做这个大爆竹。”当晚,稼先回去后与夫人通宵未眠。他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确实,在稼先为国防大事献身时,他的女儿照样的下乡和回城没工作。

(无私奉献)

事例二:杨振宁在美国听美国人说,中国人的原子弹是由美国科学家参与做成的。他问邓稼先“有没有美国人?”稼先当时不便回答,待周总理说“把实情告诉他”之后,稼先写了“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的信。信从北京直接送到上海市委欢送杨振宁的宴会上。杨振宁当场打开一看,立即泪流满面。

(实事求是)

事例三: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

(热爱祖国、身先士卒、不怕危险、关心他人)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三、学写颁奖词,感悟邓稼先精神的伟大 1.什么是颁奖词?

颁奖词是对受表彰的公众人物颁发奖项时由颁奖活动主持人宣读的致词。(一)情感性 饱含情感,真挚赞美人物的事迹与精神,以达到以情感人的艺术效果。

(二)深刻性 对人物事迹的评价,必须体现一定的深度,触及人物的精神内核,将人物的壮举提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

(三)简洁性 颁奖词非常精练简洁。为适应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要求,寥寥数句,即见人物的神韵与风采。

(四)系列性 在颁奖典礼上,授奖对象一般不是单个的,因此,这类文稿的写作往往是一个系列。这就要求写作时必须做到因人定论、因事定调,有针对性地表达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

示例:钱学森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邓稼先默默耕耘28载,为国家的国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的事迹感动了中国,请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邓稼先颁奖词:

(一)他,一位具有中国农民朴实气质的人,一位鲜为人知的科学家,一位身为先卒,不怕牺牲的英雄;他开拓了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让中华民族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升腾在空中的蘑菇云,是他奉献一生的回报,是他多少个不眠之夜的成果。他,邓稼先,我国国防事业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二)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学生只要写出邓稼先的优秀品质即可)

四、目标检测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鲜为人知()夐不见人()大厦()

至死不懈()截然不同()孕育()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鞠躬尽瘁:

②锋芒毕露: ③家喻户晓:

④妇孺皆知:

3.填空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决定方案时,要有(),又要有()。

第二课时

一、检测,根据意思写成语

1.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2.很少有人知道。

()3.小心谨慎,贡献全部力量。()4.承当荣誉时无羞愧之感。()5.每家每户都明白。()

6.比喻锐气、才干全部显露出来。()7.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战场。()

二、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并翻译:

原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三、问题探究

1.文中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明确: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对比着写他们? 明确:邓稼先是一个不引人注目的人,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傲,“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息,而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

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更能鲜明的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的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你如何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句话的含义?

明确:“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是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并把它们变成了自己的精神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它是理想的党员。

4.为什么文中对邓稼先在“两弹”研制上的贡献没有详写?

明确:作者没有把文章的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是因为作者对分隔在大洋彼岸的老朋友邓稼先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再加上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而作为大科学家写大科学家,宜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方面,而不是放在具体实践的描述上;作者写这篇文章包含了对邓稼先的不尽的思念,同时渗透着自己的人生道路与他有相同的东西,因此也不会把重点放在具体事件的描写上。

5.文章第六部分为什么引用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书信中的对话? 明确:这些从电报、书信中摘录出来的话,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同时也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感情。这一部分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

四、归纳写法

1.运用小标题——条理清楚

内容分明 2.多角度描写人物——突出伟大的人格 3.取材精练、以小见大——四个生活片段 4.句式多变——排比句、长短句

五、星光闪耀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像邓稼先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例或成就。

学生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旨在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风采,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

六、目标检测 研读课文第五部分

1.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明工作环境的恶劣,工作的艰辛,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突出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忠诚之心。

2.标出文中的排比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整齐的短句,展现了邓稼先卓越的才能,字里行间流露着钦佩赞颂之情。

3.邓稼先遇到危险时是怎么说的?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明确: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4.文中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中华男儿歌》有什么作用?

明确: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振我国威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根据人物传记的特点,了解邓稼先的有关事迹,通过分析具体事件,感受人物的伟大品格,为此,教师补充了三个事例,更好地展现人物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本课的又一设计是写颁奖词,特别是每年进行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语言优美,高度凝练概括,学生仿照颁奖词的特点,为邓稼先写一篇颁奖词,再次感受人物的伟大品格。第二课时,重点解决了几个关键问题,首先整体理解《吊古战场文》,让学生了解内容,理解引用此文的目的,然后重点分析,通过对语言的把握,更好地感受人物的精神风采。还设计了“星光闪耀”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家的事迹,从它们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

第三篇:滕东中学中考体育注意事项及安排

滕东中学中考体育注意事项及安排

(2014.5.21)

1.考生须携带准考证、特异体质保证书、考试成绩登记卡及适量的饮用水和食物,提前40分钟赴考场报到。考试全程由家长负责接送,注意安全。早睡早起,做好作息,保持良好的体力。

2.考试当天早上不要吃太多东西,以易消化的高热量食物为主,如蛋糕、消化饼干等。补充营养的时间,以参加运动前两小时为宜,不宜空腹、过饱或过饥参加体育考试。考试前不要大量喝水,可在各个考试项目前后象征性地喝一口水润喉。运动型饮料含有咖啡因、葡萄糖,对大脑有兴奋刺激作用,但运动前喝并无太大作用,喝多了反倒会影响运动水平的发挥。

3.学生尽量穿背心与短裤,在测试时身上不要戴任何与考试无关的东西,衣服上的徽章和口袋里的钥匙等硬质物品要取出轻装上阵。为能使脚掌与鞋子结合紧密,便于发力,最好选用薄底宽纹运动鞋、一定要系好鞋带。

4.考生考试前要做足准备活动,将肢体舒展开。只有当身体发热和兴奋了,才易从静止状态进入运动状态。考前可通过练习进行热身。

5.体育中考的最后一项测试项目都是跑步,根据自己长跑特性制订合理的跟跑策略。在第一圈起跑之后,立即使自己处于合理的排位顺序,调整呼吸与步伐,紧盯前一名学生。在最后一圈冲刺时,则应用尽全身气力,冲过终点两米以上,以防未到终点就放慢速度,导致影响最终成绩。考试结束后可在考点记录自己考试成绩。保管好自己的准考证。

6.一志愿学校考试时间安排已下发,不清楚的学生及时了解,避免耽误考试。

7.5月22日参加体测同学下午正常到校,其他学生全天正常上课。注:带队教师做好考试学生调度,准备带队证及特异体质保证书空白表。

天气炎热,建议全体同学信心百倍、斗志昂扬,勇创佳绩!

第四篇:滕东中学---七年级----11皇帝的新装----顾栋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皇帝的新装

1--2课时 主读 2012.12.24—25

顾栋 滕州市滕东中学

皇帝的新装

课前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文章作家作品及文章的体裁。2.阅读课文并做好词语积累。

3.完成《语文助学》“预习积累”部分。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研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和童话常识;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2.在掌握童话内容的情况下,分析人物形象,领悟写作目的。3.理解童话的夸张和想象等艺术特点。教学重点

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在掌握童话内容的情况下,分析人物形象,领悟写作目的。

教学难点 理解童话的写作目的 评价任务

1.了解作者作品及文体常识,掌握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较好把握课文内容。

3.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突出人物特点的的方法。4.在掌握童话内容的情况下,通过分析人物形象,领悟童话的写作目的。教学过程 课前完成的预习

(一)识字词

炫耀 称职 滑稽 陛下 头衔 骇人听闻 钦差大臣 随声附和 御聘

(二)明作者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他的168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5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三)知体裁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一、导入新课

开门见山直接由童话入题。教师板书课题:皇帝的新装

二、自主学习

(一)理情节

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后,用简要的语言复述这个童话故事。

提示:围绕“新装”——“爱”是原因,记住“一做三看穿展揭”即可。示例:

这篇童话讲一个皇帝最喜欢穿新衣服,就被两个骗子骗了。骗子说,他们制成的衣服漂亮无比,并且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凡是愚蠢的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他们先织衣料,接着就裁、缝,都只是用手空比划。皇帝派大臣去看好几次。大臣没看见什么,但是怕人家说他们愚笨,更怕人家说他们不称职,就都说看见了,确是非常漂亮。新衣服制成的一天,皇帝正要举行一种大典,就决定穿了新衣服出去游行。两个骗子请皇帝穿上了新衣服。旁边伺候的人谁也没有看见新衣服,可是都怕人家说他们愚笨,更怕人家说他们不称职,就一齐欢呼赞美。皇帝也就表示很得意,裸体走出去了。沿路的民众也像看得十分清楚,一致颂扬皇帝的新衣装。可是小孩子偏偏爱说实话,有一个喊出来:“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大家听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终于喊起来:“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皇帝听得真真切切,知道上了当,像是浇了一桶凉水,可是事情已经这样,也不好意思再说回去穿衣服,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去。明确:“皇帝——昏庸怪癖爱新装

骗子——无中生有做新装

老部长、官员、皇帝——装模作样看新装

皇帝——假戏真做穿新装

——自欺欺人展新装

孩子——天真无邪揭新装

自主学习

(二)这是一个荒唐可笑的故事,同时又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骗子行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衣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是全文的关键句。这个特性为下文大臣、皇帝及百姓自欺欺人做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自主学习

(三)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成人们都不敢说真话。联系衣服“奇怪的特性”说说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是什么。

皇帝——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也怕丢了王位。

老部长、“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更怕丢了官职。老百姓——怕人嘲笑自己愚蠢;怕招来杀身之祸。

三、合作学习

(各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组织者、记录员、发言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教师进行即时点拨)

(一)评人物 在这场骗局中有两个成功者、一群失败者及一个智者,请说出他们是谁,有什么特点并在文中找出根据。成功者 骗子----狡猾。

失败者 皇帝----昏庸无能、虚伪愚蠢、荒唐可笑、自欺欺人。

大臣----虚伪愚昧、阿谀奉承。百姓----胆小怯懦、人云亦云

智者 孩子----诚实天真、无所顾忌。(文中根据略)

合作学习

(二)悟主题(温馨提示:紧扣体裁)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读了这篇童话我们受到了怎样的教育呢?

明确: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了统治者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丑行,更是教育我们要无私无畏,敢说真话,要保持一颗纯洁而真诚的心灵。因为假是恶丑之本,真是善美之源。所以成人行骗时表象,孩子揭假是本质,教人求真是目的。

四、探究学习——学写法(温馨提示:紧扣体裁)

1.通过对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2.运用想象、幻想和夸张的写法。3.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4.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五、当堂检测

完成《语文助学》P111—112,第10—15题。作业设计:

1.编写同名课本剧,备选。课代表、学习委员准备道具,遴选演员,适时在活动课表演。

2.完成《语文助学》“学习测评”剩余的试题。

3.元旦期间阅读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成人行骗孩子揭假教人求真12我们要无私无畏,敢说真话,要保持一颗纯洁而真诚的心灵。2012/12/30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顾栋

教学反思:本课紧扣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及第五单元的单元“性灵愚慧”主题,做到文以载道。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本文体裁——童话的的定义及特点完成了教学目标中设定的教学要点。“自主学习”三个问题紧扣“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进行。“合作学习”中的两个问题紧紧围绕“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进行,尤其是第二个问题,对统治者的愚蠢、虚伪等分析不多,主要是“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孩子们“要无私无畏,敢说真话,要保持一颗纯洁而真诚的心灵。”完成了思想教育,达成了作者的编者的目的。“探究学习”则是在一般叙事类文章特点的基础上,不忘童话文体写法及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识字词”“明作者”“知体裁”“理情节”“评人物”“悟主题”“学写法”三字经形式出示问题既易记又易引起学生兴趣。检测和作业充分利用了教辅材料《语文助学》,提高了同学们的思想水准及学习效率,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通过本老师的课堂实践,此文课堂教学还是比较成功的。

相关资源:课标,教参,《语文助学》,《尖子生学案》(七年级上册),《中学教材 全解》(七年级上册),作者、图片等均来自网络。

第五篇:射洪中学精品教案教案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教学

《教学目的》

一、了解中国古代散文以及作家

二、掌握文言实词“故”、“尽”、“属”、“即”和虚词“且”、“矣”的用法。

三、背诵2 5段文章,对文章进行文学性和艺术性鉴赏。

《教学设想》

一、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二、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三、学习辅助材料

1、《全唐诗》卷五十七

2、《古文观止》唐代部分

3、《醒世恒言》卷四十《马当山神风送王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介绍“初唐四杰”及王勃诗歌。

(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诗歌多以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如本文和《杜少府之任蜀洲》。

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王勃故事介绍(媒体下载内容)

王勃十四岁作《滕王阁序》

王勃作《滕王阁序》一般定为26岁赴交趾省父途经南昌时而作(如清人姚大荣的《王子安年谱》及一般的教科书)。其实,那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如此流传千古的美文会出自一年仅14岁的少年之手。实际上,早在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中便有一段生动的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从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去,专会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曰:‘星公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沈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其实,我们怎能把王勃这样一个“六岁属文”、“九岁读颜氏汉书”、“十岁包综六经”的天才少年,与一般少年等量齐观呢?《滕王阁序》中一再申说:“童子何何知,躬逢胜饯”、“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等语,都表明作者是个未成年人,与王勃后期的心态、境遇不合。况且,他晚年(王勃死时仅27岁!)早已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四杰”,四海扬名,都督阎公岂能“不之信”杨炯《王子安集序》云:“年十四,时誉斯归。”这“时誉”不正是指王勃写了《滕王阁序》而名满天下的事实吗?

二、本文写作的背景和一些细节(注解)

滕王阁,旧址在南昌城西章江门,广润门外赣江之滨。它背城临江,面对西山,与肖峰、缑岭、双岭、葛仙岭、安峰,梅岭、桃花岭、梦山、吴城山互为对景。俯瞰阁之东南,东湖、西湖星罗棋布于市区。北通鄱湖,湖光千里。滕王阁瑰伟绝特,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临观之美,令人神驰。它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我国著名的江南三大名楼,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

滕王阁始建于唐高祖之子李元婴为洪州刺史之时。“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省亲过此,即席写下不朽名篇《宴滕王阁序》,加之历代文人的诗词,使滕王阁蜚声四海,天下皆知。此后,慕其名者、闻其声者、往来观望者不绝于途。古时吉水李帮华说过,吴有凤凰、雨花之台,楚有黄鹤、岳阳之楼,豫章则有滕王阁,从古不废,以观民寄乐,实为西江第一观。所以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有“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的赞语;明人曹学(亻全)则说“百里豫章城,千里滕王阁”。清人吕宫在《重修滕王阁序》中写道:“洪都为江右名区,其山川之瑰丽甲于天下,而帝子阁尤揽其胜。”

国有盛衰,世有治乱。千载古阁,兴废沧桑。滕王阁,这座临江高峙的江南名楼创建的年代,正值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的唐王朝。尔后迭经兴废,在风风雨雨中又经历了宋、元、明、清几个封建王朝,直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终毁于兵燹。其间创而重修,修而又毁,毁而复建,有确凿文字可考者达28次之多。今日的滕王阁重建于1989年。

滕王阁作为盛唐文化的产物,已成为灿烂文化古城南昌的象征。

三、通读全文

1、朗读全文,过文字关。

2、参考注解,粗通文意。

3、齐读全文。校正节奏:

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有少数七字。读法:(略)

四、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1、齐背课文

2、单独背诵(抓重要句子)

二、小组翻译

三、筛选中心语句。

1、述宾主之美

2、绘山川美景(近景、远景)

3、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概(怀才不遇,不甘沉沦)

4、叹知己难遇,盛宴难再

四、重点分析2--5段

1、提问:全文可分几部分?

2、背诵2、3段并分析景物之美。

第2段:写滕王阁在山水之间。

第3段:写登阁远望所见山川之美。

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水,故曰一色。

(千古绝唱)

3、背诵4、5段,并分析作者情怀。

第4段写宴会盛况,兴尽悲来,感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第五段言自己虽遭时命之穷,但正因之以自励,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

赏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日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更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理想。(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

五、归纳总结骈文的特点及本文特点。

骈文特点: 要求通篇文章

(1)结构对称,词语对偶;

(2)讲究平仄,音律和谐;

(3)注意藻饰,讲究用典。

六、文言词语归纳

七、布置作业

一、词语意义辨析

1、好高骛远

趋之若鹜

2、浦口

晡时

甫定

3、湍急

揣测

遄飞

4、胜友如云

躬逢胜饯

胜地不常

不胜其烦

二、词类活用分析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物华天宝。

3、一言均赋。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5、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6、腾龙起风。

7、谁悲失路之人?

8、四美具,二难并。

9、宾主尽东南之美。

10、敢竭鄙怀。

三、重点句子理解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3、时运不齐,命运多舛。

4、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6、穷日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8、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9、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10、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11、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四、写作能力拓展(想象与改写练习)

下面是王勃《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锗,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请启动发散思维,运用想象,将诗篇改写为一篇700字的散文。

〈提示〉

1、先吃透诗句,再联想课文中的相关描写,自己确定改写重点;

2、可以编织故事,比如滕王怎样修建滕王阁

3、可以参考《阿房宫赋》的写法,把重点放在对滕王阁本身的描写上;

4、想象合理,注意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注意运用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修辞格;

5、着意练习用骈文句写作。

思考:

1、这篇骈文的文眼何在?

2、立足于宴会且当场作赋的特点,把握全文的思路。

第一段:叙地势之雄、人物之异、宾主之贤、宴会之盛。

第二、三段:写层台飞阁、山川风物之美。

第四、五段:抒情言志。

结尾一段:点明作序赠别收束全文。

3、文中用典(用事)很多,弄清典故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内容的深层意蕴。

4、体会写景名句所创设的优美阔大的意境之美。

5、背诵文中作者抒发身世之感的警句。了解其人生态度 背诵:

1、代表王勃文风的写景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王勃在书法怀才不遇的感慨时,用了冯唐和李广的典故,请写出相关的文句。

“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3、表达人生短暂、光阴易逝,让人珍惜光阴的文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4、借终军和班超的典故表达报国之志的文句是哪句?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慤之长风。”

5、结尾是怎么表达出请各位宾客吟诗作赋的意思?写出原句。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6、“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请写出含这两个成语的句子。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藩之榻。”

下载滕州市滕东中学《勇气》教案(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滕州市滕东中学《勇气》教案(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射洪中学精品教案教案滕王阁序3

    《滕王阁序》 一:导语 :关于中国四大名楼:分别是,而且都有对应的文人的名篇佳句。比如 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

    山东省滕州市滕西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1周课堂教学效果检测试题2五篇

    第11周课堂教学效果检测试题2 一、填空题 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 2.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和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大。 3.影响世......

    山东省滕州市滕西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课堂教学效果检测试题(第11周)(五篇材料)

    课堂教学效果检测试题(第11周) 题目: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1) 1、我们把体内没有 的动物统称为无脊椎动物,他们的种类约占动物总种数的 2、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 、 、 、 、 等类......

    滕王阁教案

    《滕王阁》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教学目标: 将序文和诗......

    滕王阁教案

    《滕王阁序》指导教学书 第一课时 一、 导入:同学们,江南有三大名楼,你知道吗?指名回答。(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滕王阁为何如此出名?这跟唐代诗人王勃写的一篇序很大关系。今天......

    滕王阁 教案大全

    滕王阁(诗)教案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教学步骤:一.赏析首联: 1.滕王......

    滕王阁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 主备人:彭志军 审核:李燕时间: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用富丽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 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

    滕王阁 教案

    《滕王阁》教案 教学目标: 1、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的思考。 2、体会作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教学重点:作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