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莫高窟》

时间:2019-05-12 18:5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8《莫高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8《莫高窟》》。

第一篇:18《莫高窟》

2008年建邺区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教学设计

18、莫 高 窟

教材简析

课文生动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文物珍贵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的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从全篇课文看,作者先从总的方面简介莫高窟,接着选取莫高窟保存的彩塑,壁画以及收藏珍贵的文物,分述敦煌艺术,最后总结全文。根据课文这一特点,指导阅读可沿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精读感悟-----积累借鉴”的思路来安排。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读懂课文,理清课文条理,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给这篇课文编写段落提纲。

3、理解第二段内容,凭借具体语言文字,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理解第二段,凭借课具体语言文字,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

2008年建邺区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教学设计

2、读懂课文,理清课文条理,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给这篇课文编写段落提纲。

3、学习课文的首尾两段。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理清课文条理,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给这篇课文编写段落提纲。

2、学习第一段。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对,它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板书课题)

2、关于莫高窟你还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自学课文。

检查自学的效果。生字词正音。特别是弦、佛、尊 指名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最难的部分。

课文写了莫高窟的什么文物?(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明确读书要求,可以提高读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达成目标1)

三、给课文分段理清脉络。

1、提问: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 可以合并为一段?

2、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并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写莫高窟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概貌。第二段: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第三段:写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2008年建邺区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教学设计

3、课文第二段有三个自然段,即三层意思,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大意。请同学们划出2、3、4节的中心句。

4、学习给这篇课文编写段落提纲。

①理解段落提纲:把段和自然段依次排列起来就是段落提纲。②学生尝试写段落提纲。

(设计意图:概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概括自然段的意思,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达到目标2)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体会总领的作用。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学生交流)〈(1)莫高窟的位置。(2)莫高窟共有492个洞窟。(3)像蜂窝似的排列有两层含义。①数量多。②排列有序。(4)地理环境恶劣。①四周布满沙丘。②断崖绝壁〉

2、小结:在茫茫的戈壁沙漠里;在断崖绝壁上;在工具简陋、照明困难的情况下,一寸一尺锲而不舍地辛勤劳动,才创造出这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这是何等的壮举!

3、是啊,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五节)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尊重学生的独特体会。为下节课做铺垫。)

五、学习课文第五节。理解“举世闻名”,你还想到了哪些与它意思相近的词。

莫高窟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为什么又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 下节课我们近距离接触它,去感受它夺人的魅力。

(设计意图:学习首尾两段让学生总体把握课文,并充实了第一课时的内容,在设置悬念、调动学生情感积累的同时,也减轻了第二课时过重的负担。达成目标3)

六、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尊(上面部分不要多横);腐(广字匡,半包围结构);录(下面不要写成水)(设计意图:达成目标1)

七、巩固练习。补充习题一、二、三、五(1)、(2)

2008年建邺区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理解第二段,凭借具体语言文字,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3.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1.理解第二段,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莫高窟。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去感受它那迷人的魅力。

2、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课文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文物?

(板书: 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 文物珍贵的藏经洞)

二、精读彩塑。

过渡: 这些彩塑、壁画、藏经洞至今依然闪烁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下面让我们先进入彩塑洞窟欣赏。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节,回顾中心句,看看这些彩塑有什么特点,(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说一说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有------有------还有------)

2、老师带来了三幅图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哪幅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你的依据是什么?

2008年建邺区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教学设计

3、再来看这尊长长的卧佛,你知道有多长吗?面对这一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怎么赞叹呢?(学生说)“惟妙惟肖”什么意思?还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敦煌的彩塑。(栩栩如生、精妙绝伦、形象逼真等)

4、师小结:这些神态各异、色彩绚丽的彩塑,令人叹为观止,你能通过朗读来把你的感受传递给大家吗?请试一试。

5、小结写法:先总写洞窟内的特点,然后作具体介绍,最后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时先“扶”学生一下,后面再放手训练,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6、小结学法:①回顾中心句 ②感受特点 ③朗读品味

(归纳出学法,为学生自学下面的段落作一个范例。授受人鱼不如授人渔。)过渡:走出彩塑洞窟,让我们一起走进宏伟瑰丽的壁画艺术。请同学们读第三节,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回顾中心句,看看壁画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朗读品味。)

三、精读“壁画”

1、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我们300多个多媒体教室)宏伟瑰丽的壁画。

2、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大家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学生读书,交流。

(1)分写部分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同学们,敦煌的壁画不是一个时期的作品,它连续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如果把这些壁画连起来办一个1米宽的画展,这个画展就有60多里那么长。面积之大,实属罕见。画上画了些什么呢?请你读。

(2)过渡:壁画中最有代表性的,成就最高的那就是“飞天”。(3)特写部分:飞天

2008年建邺区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教学设计

①简介“飞天”:神佛形象中能歌善舞的仙女。②喜欢这些飞天吗?谁来读?指名1-2生读。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壁画上的飞天,她没有用背上的双翅,没有用脚上的祥云,只用了两根长长的丝绸就飞了起来,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

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花香。请你读: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 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请你读: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

给我们带来了动人的舞蹈。请你读: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③仿写:壁画上的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飞天姿态说一说,你可以说一句,也可以两句,三句,甚至发挥想象说得更多。(如,壁画上的飞天,有的对镜梳妆,姿态优雅;有的扑蝶嬉戏,流连花间;有的手托果盘,采摘蟠桃;有的弹琴吹箫,自我陶醉等)

(设计意图:将造句仿写训练渗透在“读’的训练中,既没有离开课文,破坏“读”的整体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语文实践能力。)

(4)小结:这就是敦煌的飞天,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生: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四、精读“藏经洞”。过渡:此刻,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灿烂辉煌的的艺术殿堂,又步入了面积不大的藏经洞.指名读课文,看看藏经洞内曾经有什么?板书:珍贵文物

1、看到“曾“,你有什么感想,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介绍背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这个幽闭达九百年的洞被发现了,这一年正遇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藏经洞一经发现,帝国主义探险家闻风而至,洞内大批文物被掠走,石窟石壁遭破坏。于是,日本的东京,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等,都有了中国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如果你现在到大英博物馆去,你会发现里面有一幅名为《引路观音》的画,它就是来自于中国的敦煌。

2008年建邺区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教学设计

3、读了课文,听了介绍,心中有何感想,请你谈一谈。

4、同学们,那就用朗读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吧!

小结:此时,仅存的部分经卷也倍感珍贵,我们既感自豪,又感惋惜,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在日益强大,历史不会重演,请同学们再读这一段,要读出自己内心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了解历史,让我们倍感珍惜历史遗产,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五、总结升华。

1、几千年来,在大漠深处,敦煌静静地守着孤寂,留给后人的,却是永远的辉煌。1987年,因为它有着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和曾经有过的众多文物,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2、外国的旅游者也这样评价: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敦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

“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中最伟大的宝库”。

3、我此时此刻也想说: 小结:作为中国人,我们自豪地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智慧的结晶)再次出示课文的第五节,体会总领的作用。

(设计意图: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回顾2、3、4节写法,练习背诵。参观完莫高窟,我们被灿烂辉煌的艺术所倾倒,你想把它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介绍给更多的人吗?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文物进行背诵。

(设计意图:写作相同之处:先总写每个洞窟内的特点,然后作具体介绍,最后进行总结,掌握这个规律背诵起来很容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拓展实践。

1、我是最棒“小导游”。介绍莫高窟某一文物。

2008年建邺区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把知识消化透彻,把知识用活。让学生从事感兴趣的自主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板书设计: 精妙绝伦的彩塑

莫高窟 宏伟瑰丽的壁画 智慧的结晶

文物珍贵的藏经洞

课堂巩固。彩塑 尊、壁画平方米。它是我国西北的一颗,是举世闻名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2、莫高窟的彩塑。有 的菩萨,有

的天王,还有 的力士,的卧佛。这些彩塑,游人无不啧啧称赞。

3、壁画中最有代表性的,成就最高的那就是“ ”。有的,有的 有的 有的 „„

1、敦煌莫高窟又称“ ”,位于我国 省现存洞窟 个,回家作业

1、复习背诵课文指定部分。2出一期介绍祖国名胜古迹的小报

课堂链接

1、把下面名胜与它的所在地连起来。(语文评价手册47页第四题。)

中山陵 拉萨 拙政园 苏州 布达拉宫 北京 灵隐寺 西安 颐和园 南京 秦始皇 杭州

2、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它与河南省龙门石窟,山西省云岗石窟,并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从公元366年至今1600多年间,在3华里长的呜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建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内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壁画技巧高超,数量惊人,如果把石窟的壁画一方一方地连接起来,可以排成50多里长的大画廊。窟里保存彩塑佛像2100余尊,最大的一尊高达33米。最小的一尊只有巴掌那么大。

第二篇:莫高窟(本站推荐)

《莫高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九册(苏教版)第18课《莫高窟》。教学目标:

1、认识彩塑、壁画、藏经洞的样子和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莫高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莫高窟的什么?(板书:彩塑、壁画、藏金洞)那么,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又是怎样介绍它们的呢?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莫高窟。

二、学习“彩塑”

1、欣赏3幅图片

(1)首先,让我们来欣赏莫高窟的彩塑,老师这有3张莫高窟彩塑的图片,想请同学们猜猜他们分别是谁?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3张图片]

(2)谁来猜?她说得对吗?【带字的3张图片】对,回家预习肯定很充分,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3)老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3张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他们的外貌、神态、动作,说说你这样猜的理由是什么?

(4)谁来说?

菩萨:是啊,眼睛微闭,嘴角上扬,一看就是一位菩萨,而且是一位这样的菩萨?【出示:慈眉善目】

天王:衣着,是啊,身穿铠甲,的确威风,是为天王。

动作,你从他的动作,手里拿着武器,发现他是一位天王,这是从动作看出来的,还有别的地方吗?他的神态可不可以看出来呢?

神态,他的眉毛都快竖起来了,给我们一种特别威严的感觉,让我们一看就知道是一位天王,而且是一位怎样的天王呢?【出示:威风凛凛】

力士:这位力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肌肉,肌肉多么发达,肯定力大无穷。

动作,五指张开,好像准备决斗。

神态,怒目圆睁,真是一位【出示:强壮勇猛】的力士。

2、阅读3尊彩塑的语句

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这3尊彩塑,打开课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这3尊彩塑的,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读出他们的不同特点。【出示3尊彩塑的语句】

个读,齐读。

3、欣赏“卧佛”

(1)课文还为我们介绍了另一尊彩塑,自己往下读,找一找。

(2)这是一尊怎样的彩塑?【卧佛图】神态安详,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他神态安详的呢?

是啊,他侧身卧着,好像在睡觉,嘴角还露出浅浅的微笑,面部表情很柔和,这就叫——【神态安详卧佛图】

4、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莫高窟,欣赏了彩塑,他们有的——【4幅彩塑图】引说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有的——神态安详。

5、每一尊彩塑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一尊彩塑都是那么形象逼真,请在第2小节找出2个表示彩塑各有特点的词。

对,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但这些彩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板书:惟妙惟肖)

6、莫高窟有这样惟妙惟肖的彩塑多少尊?对啊,两千多尊,课文只列举了其中的4尊,但我们已经了解了两千多尊都是这样个性——鲜明,神态——各异,都是这样的——指读板书惟妙惟肖。

7、看到这样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呢!让我们带着这种赞叹之情读课文的第2小节。

8、练习背诵。这么惟妙惟肖的彩塑,我们要牢牢地把它记在脑海

中,能做到吗?【出示填空】

9、同学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记住这段文字,真了不起。

三、学习“壁画”

1、【播放音乐《大梦敦煌》】教师范读第三节。

2、同学们,拿起课本,像老师一样,读读描写壁画的内容,捧起课本,读一读这小节。

3、好,我们来看这句话,【出示过渡句】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在结构上叫什么句?起什么作用?承接上文的是哪一句?引起下文的是哪一句?这句话中的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这个数字,让你觉得莫高窟的壁画怎么样?【出示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变红的过渡句】

4、四万五千多平方米,那是多大呢?老师打个比方,如果把我们的教室的四壁和天花板上都画上壁画,那么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就大约有400多间教室那么大,的确非常宏伟。

5、这么宏伟的壁画中,最吸引你的事什么呢?【出示飞天的语句】

6、请同学们读一读描写飞天的语句,找出你喜欢的一种飞天,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7、飞天形态各异,但仅仅是课文中列举的5张吗?你是从什么地方发现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想象出还有什么样的飞天吗?

8、是啊,同学们想象的飞天很美,莫高窟的壁画不仅飞天美,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很美,描绘神佛形象的很美,反映民间生活的很美,描摹自然风光的也很美,总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都很美,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它——【板书宏伟瑰丽】

9、看到眼前这么美的壁画,想到古代劳动人民在那么简陋而又艰苦的条件下能够绘制出如此精美的壁画,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

10、是啊,勤劳而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为我们留下如此丰厚的财富,让我们一起捧起课本,读出变化的宏伟瑰丽。【音乐】

四、学习“藏经洞”

1、同学们,刚才我们走进莫高窟,欣赏了惟妙惟肖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的藏经洞,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4小节,想想这小节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2、你从这小节中了解到了什么?

3、刚才,同学们说到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千多件。可是老师要告诉大家的是现在的藏经洞是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为什么来到莫高窟的人都要到藏经洞去看一看,走一走呢?既然什么都没有了,还来看什么了呢?

(1)文物没有了,但灿烂的历史还在,那些流失的文物根在中国,魂在敦煌。

(2)人们来看还有什么原因呢?想想大量珍贵的文物为何被抢走?人们来藏经洞是为了?

4、小小的藏经洞,见证了中国的兴盛与衰弱,站在藏经洞,我们能想起很多很多。

5、著名作家余秋雨曾三次来到莫高窟,他曾这样写道【出示余秋雨的文章】

五、学习第5节

同学们,我们欣赏到了惟妙惟肖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走进了饱经沧桑的——藏经洞,这些都告诉我们——引读【第5节】

六、作业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莫高窟,了解了课文第一小节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2、3、4小节分别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最后一小节点明了莫高窟的意义这叫什么结构?请你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介绍我们美丽的校园。

第三篇:莫高窟说课稿

《莫高窟》第一课时说课稿

山泉镇中心小学

孙晓红

大家好,我是山泉镇中心小学的孙晓红,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莫高窟》,我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来说这节课的。

一、教材分析

《莫高窟》是教科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精读文章。课文描述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力与智慧。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

二、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去大城市游览名胜古迹的机会不多,因此我利用课件教学,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四、教法学法

我制作了ppt文稿,带学生走进敦煌,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敦煌的宏伟壮观。让学生受到感染,感受到祖国的博大、恢宏,引起学生的共鸣。文化上的魅力,加之教师充满感情地引导,学生水到渠成地就读出了感情,油然而生了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我通过播放莫高窟全景图片,紧紧抓住学生的感官感受,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顺。再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莫高窟的?使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能够一下子抓住文章的主线。

(三)、主动探究,理解感悟。

在探究课文时,我层次分明,有详有略。

1、学习第1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是文章的概括段,通过读文让学生知道莫高窟的位置,环境以及它最有价值的是什么?

2、导学第二自然段

在学第二自然段时,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使学生抓住本段的中心句。然后通过课件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与学生阅读关于彩塑相关描写融为一体。之后出示“彩塑”中的“卧佛”,师生共同总结先概括后具体,由面到点的写作方法。面对这一尊尊惟妙惟肖,气魄宏伟的彩塑,游人们发出怎样的赞叹?随后,我马上充满激情地小结,使学生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感,带着这种自豪感朗读,更好地体验中华瑰宝的魅力。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后,引导学生归纳出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一找中心句二抓重点描写三了解写作方法四理解词语句子五情感升华。为第三自然段的自学做好铺垫。

3、自学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在学习这一段时,我先叫学生按照第二自然段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然后检查自学效果。学生通过合作找出了本自然段的中心句,“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画出了描写壁画的重点词语:精妙绝伦,宏伟瑰丽,引人注目,翩翩起舞…….学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这样的排比句来修饰文章,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课文内容,还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又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最后我出示了一组后人解读飞天的图片,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飞天的美伦美幻。

4、品读第四自然段

让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想象:藏经洞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呢?出示藏经洞图片,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外国入侵者的掠夺。激发学生的惋惜和愤慨之情。

5、默读最后自然段,总结回味

默读课文,画出全篇文章的中心句,然后抓住中心句提问:为什么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引导学生探讨。

(四)创设情境,总结全文

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让学生任选,介绍彩塑、壁画、藏经洞。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的内容,力求体现简洁明了的原则,设计以下板书:

艺术宝库

莫高窟

智慧的结晶 我通过这节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课件教学贯穿始终,学生图文共享,情景交融。第二自然段的导学,我有的放矢,学生不但学会了应学的知识,还为第三自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学生按照自学提示出色的完成了任务,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为学生们的表现喝彩。尤其在藏经洞的教学中,对外国入侵者的掠夺,孩子们愤慨之情溢于言表,爱国主义教育深入课堂。

第四篇:莫高窟观后感

因为曾经读过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特别喜欢他的散文,清新豪迈,不冗长繁琐不矫情。所以,这次的作业内容我选择了品读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一篇《莫高窟》。

余秋雨说莫高窟是一个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敌方,一个活了千年的生命.。他说它华美而矜持,富有而远藏,说它执意要让每一个朝圣者,用长途的艰辛来换取报偿。他说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一种狂欢,一种释放。

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他在《.废墟》中说过这样的话:“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在他看来,废墟就是过去的写照,是现在和未来前进的基石。莫高窟就是其中的一个经典的废墟,它浓缩了中国太多的历史,这莫高窟早在1600多年就存在了,它经过了多少代人的亲手打磨,注入匠心,浸透智慧。故一朝大显于尘世,顿时惊艳不断,不止是游人,学者,不止是艺术家。于此,秋雨先生一再感慨,一再沉思,时而想象,时而述说,总之是入情入理。在这里,你会觉得废墟不废,它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场,值得飞天后人的我们代代珍惜

他说的这些,我大都可以理解。

我在高中之后也曾去过一次莫高窟。从敦煌到莫高窟车开了四个小时,这四个小时里,除了开始,其他时间的景色几乎一模一样。黄沙,黄土,一片黄色,偶尔会有几棵胡杨几株骆驼刺,太阳很高很大,天空万里无云。

我曾经想象过莫高窟的样子,粗犷而神秘。但是等我真的看到莫高窟的时候,才知道,其实我的想象远不及它千分之一,她是那么壮丽,那么浑厚。

讲解员说莫高窟并不是一个人,一个朝代造就的。他们把钱变成石窟中的一尊尊佛像,不论富有还是贫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了自己的信仰,每一个朝代都是如此,然后,千佛洞便出现了.这种对于信仰的执着追求让我深深的的感动着,也深深地敬佩着.一切为宗教信仰而来的人,双眼晶亮;一切苦旅者的人,浩浩荡荡.敦煌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它是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只要有机会,我便会投奔这种仪式,接受神明的洗礼和熏陶,洁净充满欲望的身体和灵魂。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的信男善女也一定会时时抬头,仰望前方——金光闪闪,千佛显圣。

不一定有什么宗教,但一定要有一种信仰,相信真诚永远战胜邪恶,智慧永远击败愚昧,心中的上帝永远在朝圣路上指引着我们,一步一步跋涉到天堂。

“我们是飞天的后人!”篇二:莫高窟数字展览中心观后感 莫高窟数字展览中心观后感

敦煌市西关小学三【2】班 秦喆

今年开学不久,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去参观莫高窟数 展览中心。我们终于可以看到这神奇的地方了。

我们跟导游进入莫高窟数字展览中心,印入眼帘的是大厅经过工作人员的检查。之后我们进入1号影院,观看了千年莫高窟建筑过程。我们了解到共有492个石窟,彩塑2415尊没,壁画约占面积是145000多平方米,唐宋木结构5座观看了九色鹿的故事和释迦摩尼成佛前前世的故事。二十分钟之后我们又进入球幕影院,逼真的观看了32个石窟中的佛像。个个栩栩如生,有的盘坐,有的手托白玉瓶,还有的脚踩祥云更是那夜幕下的九层楼真让我难以忘怀。指导老师:高海涛 啊!我喜欢这神奇而美丽的莫高窟———千佛洞。篇三:大梦敦煌观后感(2)大梦敦煌观后感

化学化工学院 1150401120 吴国斌 《大梦敦煌》熔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民间舞等种种表现样式,以画工莫高、公主月牙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音乐、灯光、服饰、幕景营造出晶莹璀璨的敦煌韵味;舞蹈们的动作行云流水,干净利落;而幕与幕的转换轻俏而自然。《大梦敦煌》是一部富于传奇色彩的四幕舞剧,以敦煌艺术宝库的千百年创造历史为背景,以青年画师莫高与大将军之女月牙的感情历程为线索,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二十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这是一百年前的一个平常的素日,看守莫高窟的王道士偶然发现一个藏满经卷的洞窟。当他在浩如烟海的遗书中打开一幅画卷的时候,一个动人的故事如梦般地展开了......时光倒流至远古时代,西北戈壁沙漠中天地旷远,大漠苍茫。自中原西行而来的年轻画师莫高,身装满画工工具的小布包,怀揣一只绘有“飞天”的画轴,挣扎跋涉在通往敦煌路上。在饥渴劳累的煎熬中,他的眼里始终亮着朝圣者虔诚而执着的光芒,并且小心翼翼地保护好他视若生命的“飞天”画像轴。极度的衰竭,让莫高眼前出现了幻觉。大片的“飞天”从沙海中飘然而起;五色的神鹿在绿洲中驰过。突然,一支在沙漠中奔袭而来的军团路过这里。士兵们发现这个执迷而现瘦弱的青年画师,便粗俗地围住他嬉戏逗弄。女扮男装的少年将军月牙拨开众人,好奇地查看这个沙漠中孤身一人的年轻画师。之后,他喝住士兵,甩给莫高一只羊皮水囊,却又任性地抽走了画师背上珍贵的画轴,任莫高生死听天由命.....三危山前。众多的工匠与当地的市井百姓,商贾官吏,民间艺人以及出资建窑的供养人等,熙攘往复,一派喧闹景象。凭着那只水囊走出沙漠的莫高,终于找到了他神往以久的敦煌。疲惫与喜悦交织在一起,他似乎要向每一个人表达心中的激动。不料却与沙漠里的那位少年将军再度相遇。二人心中似有所感,却又擦肩而过.洞窟内,莫高面壁冥想,他要把自己虔诚的信念与全部的才华倾注与笔尖,勾勒出心中最神圣的艺术境界。又想起从中原一路带来的飞天画像被人抢去,不知下落,只剩下那只救了他一命的羊皮水囊,心中不禁怅然若失。

褪去铠甲,一身女儿装束的月牙带着画轴,由乳娘陪伴着来到洞窟里寻找莫高。二人相见,莫高大为惊异。继而看见了月牙手里的画轴,又不禁喜出望外。调皮任性的月牙,渐渐地为外表朴实憨厚而内心情感丰富的莫高所吸引; 而莫高也被性格活泼,聪慧亮丽的月牙打动。二人由陌生到熟悉,进而渐生好感。在莫高对自己来敦煌虔诚心愿的诉说中,在莫高所绘壁画那神奇境界的辉映下,二人的心慢慢的贴在了起。闻讯而来的大将军带兵闯进洞窟寻找女儿,见莫高与月牙正在一处,不由大怒。将军欲杀莫高,却被月牙阻拦;随即带了月牙,留下了莫高孤独一人在洞窟中。将军行营大帐中,为断绝女儿与贫穷画师莫高的来往,大将军逼月牙招亲。左近的豪杰权贵们,闻讯之后纷纷赶来。他们在月牙面前或逞其威猛,或彰其富贵,以求女儿心。但月牙始终不为所动。心中思念月牙的莫高,得知将军大营中正在招亲,情急之下,莫高与艺人们表演的“羯鼓舞”技压群雄,震惊四座;而舞蹈中,莫高的身姿却为月牙认出。如此境地里二人见面,心中随有千言万语,却只能相对无声。

大将军发现莫高真实身份,怒不可亟。月牙再次与将军剑下救出莫高,并在混乱之中逃出大营,只身飞马驰向莫高窟,追随自己爱人而去。军营里火焰熊熊,杀气冲天;将军率人马杀向敦煌。敦煌洞窟内,青年画师莫高站立与即将完成的飞天巨幅壁画面前。他想到仅只几天的时间里,自己的人生竟陡然变迁,如沧海桑田,不由得心中波澜起伏,难以平复。突然,急促的马蹄声把心爱的月牙带到了莫高眼前。二人悲喜交加,相拥在一起。他们互诉衷肠,发誓生死一处,永不分离。

军团士兵将洞窟团团围住,月牙和莫高面对最后时刻。

大将军向莫高举起手中的利剑,却刺穿了挺身阻挡的月牙。面对女儿的鲜血,将军突然变的苍老了下来,终于放下手中的屠刀。弥留之际,月牙亲手把那幅飞天画像交与莫高手中,嘱咐他回到最初,回到他千里迢迢前来超升敦煌的真正心路之上,去最后完成眼前这幅巨大的飞天壁画。瞬间里,莫高仿佛以参透生死,了悟人生,他静静地将自己心爱之人的躯体沉入清澈的月牙泉中;同时,也将自己一生的光阴,投入到了敦煌壁画那永恒的精神世界中。

莫高窟千年不朽,月牙泉万年不涸,艺术与爱情朝夕相伴,直到永远......《大梦敦煌》,以出神入化的艺术手段,在舞剧的舞台上“再现”了奇美的敦煌飞天。作为一部以敦煌为背景创作的舞剧,展现敦煌文化自然是舞剧的着力点之一。而作为敦煌文化的精华所在,作为结构全局的一条重要的线索,飞天的艺术形象也贯穿了《大梦》全剧始终。《大梦敦煌》中的飞天,源于敦煌壁画,却又高于敦煌壁画,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剧中的飞天被赋予了更多人性化的色彩,不再拘泥于佛教教义,成为了舞剧主人公不同情感经历的见证和外化的表现。

剧中,飞天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神,而是与剧中人物的命运紧紧相连的有

感情和人性的形象。每一次莫高的命运变化,每一次莫高和月牙的爱情发展,都会伴随着不同色彩的飞天形象。剧中先后出现了绿色、黑色、血色、蓝色、金色等不同颜色的飞天,幻变着不同的舞姿,他们不仅仅是代表着敦煌壁画上走下来的天神,更是莫高月牙命运情感的化身。

该剧以浓烈的笔墨,刻画了青年画工莫高不断追求艺术至高境界的坚韧形象,歌颂了忠贞不渝、纯洁炽热的爱情。莫高与月牙,也相互演绎出了一场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凄婉爱情故事。篇四:《莫高窟》读后感

《莫高窟》是《道士塔》之后的一篇,这一篇脱离了《道士塔》中的对莫高窟文化被破坏的惋惜和痛心,那一句“我好恨”实在是震撼了我,在这一篇里余秋雨撇下所有,一心去欣赏这“受伤”的的莫高。很喜欢其中有一段,余秋雨论述了中国文化遗址与外国的不同,他写了,中国的文化遗址常常带有历史的层累性,他认为外国的很多都是历史上当时修建然后兴盛于一时,之后就是纯粹的遗址,而中国的文化遗址是经过长期的积累沉淀,或者是其他原因,在不断地更替着,才有生生不息篇五:大梦敦煌观后感

大梦敦煌观后感

《大梦敦煌》熔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民间舞等种种表

现样式,以画工莫高、公主月牙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音乐、灯光、服饰、幕景营造出晶莹璀璨的敦煌韵味;舞蹈家们的动作行云流

水,干净利落;而幕与幕的转换轻俏而自然。当月牙公主的身体

融入泉水,舞台上轻雾缥缈,伎者在半空中如迎如送,一池碧波

盈盈如幻时,观众席掌声雷动。唯美的古典爱情和绚丽的敦煌艺

术,有着现代人不可企及的高度美 《大梦敦煌》是一部富于传奇色彩的四幕舞剧,以敦煌艺术宝库的千百年创造历史为背景,以青年画师莫高与大将军之女月牙的感情历程为线索,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二十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这是一百年前的一个平常的素日,看守莫高窟的王道士偶然发现一个藏满经卷的洞窟。当他在浩如

烟海的遗书中打开一幅画卷的时候,一个动人的故事如梦般地展

开了......时光倒流至远古时代,西北戈壁沙漠中天地旷远,大漠苍

茫。自中原西行而来的年轻画师莫高,身装满画工工具的小布

包,怀揣一只绘有“飞天”的画轴,挣扎跋涉在通往敦煌路上。在饥渴劳累的煎熬中,他的眼里始终亮着朝圣者虔诚而执着的光

芒,并且小心翼翼地保护好他视若生命的“飞天”画像轴。

极度的衰竭,让莫高眼前出现了幻觉。大片的“飞天”从沙海 中飘然而起;五色的神鹿在绿洲中驰过。

突然,一支在沙漠中奔袭而来的军团路过这里。士兵们发现

这个执迷而现瘦弱的青年画师,便粗俗地围住他嬉戏逗弄。女扮

男装的少年将军月牙拨开众人,好奇地查看这个沙漠中孤身一人的年轻画师。之后,他喝住士兵,甩给莫高一只羊皮水囊,却又

任性地抽走了画师背上珍贵的画轴,任莫高生死听天由命.....三危山前。众多的工匠与当地的市井百姓,商贾官吏,民间

艺人以及出资建窑的供养人等,熙攘往复,一派喧闹景象。凭着

那只水囊走出沙漠的莫高,终于找到了他神往以久的敦煌。疲惫

与喜悦交织在一起,他似乎要向每一个人表达心中的激动。不料

却与沙漠里的那位少年将军再度相遇。二人心中似有所感,却又

擦肩而过

洞窟内,莫高面壁冥想,他要把自己虔诚的信念与全部的才

华倾注与笔尖,勾勒出心中最神圣的艺术境界。又想起从中原一

路带来的飞天画像被人抢去,不知下落,只剩下那只救了他一命的羊皮水囊,心中不禁怅然若失。

褪去铠甲,一身女儿装束的月牙带着画轴,由乳娘陪伴着来

到洞窟里寻找莫高。二人相见,莫高大为惊异。继而看见了月牙

手里的画轴,又不禁喜出望外。调皮任性的月牙,渐渐地为外表

朴实憨厚而内心情感丰富的莫高所吸引;而莫高也被性格活泼,聪慧亮丽的月牙打动。二人由陌生到熟悉,进而渐生好感。在莫

高对自己来敦煌虔诚心愿的诉说中,在莫高所绘壁画那神奇境界的辉映下,二人的心慢慢的贴在了起。

闻讯而来的大将军带兵闯进洞窟寻找女儿,见莫高与月牙

正在一处,不由大怒。将军欲杀莫高,却被月牙阻拦;随即带了

月牙,留下了莫高孤独一人在洞窟中。

将军行营大帐中,为断绝女儿与贫穷画师莫高的来往,大将

军逼月牙招亲。左近的豪杰权贵们,闻讯之后纷纷赶来。他们在月牙面前或逞其威猛,或彰其富贵,以求女儿芳心。但月牙始终

不为所动。心中思念月牙的莫高,得知将军大营中正在招亲,情

急之下,莫高与艺人们表演的“羯鼓舞”技压群雄,震惊四座;而 舞蹈中,莫高的身姿却为月牙认出。如此境地里二人见面,心中

随有千言万语,却只能相对无声。

大将军发现莫高真实身份,怒不可亟。月牙再次与将军剑

下救出莫高,并在混乱之中逃出大营,只身飞马驰向莫高窟,追

随自己爱人而去。

军营里火焰熊熊,杀气冲天;将军率人马杀向敦煌。

敦煌洞窟内,青年画师莫高站立与即将完成的飞天巨幅壁画

面前。他想到仅只几天的时间里,自己的人生竟陡然变迁,如沧

海桑田,不由得心中波澜起伏,难以平复。突然,急促的马蹄声

把心爱的月牙带到了莫高眼前。二人悲喜交加,相拥在一起。他

们互诉衷肠,发誓生死一处,永不分离。

军团士兵将洞窟团团围住,月牙和莫高面对最后时刻。

大将军向莫高举起手中的利剑,却刺穿了挺身阻挡的月牙。面对女儿的鲜血,将军突然变的苍老了下来,终于放下手中的屠

刀。

弥留之际,月牙亲手把那幅飞天画像交与莫高手中,嘱咐

他回到最初,回到他千里迢迢前来超升敦煌的真正心路之上,去

最后完成眼前这幅巨大的飞天壁画。

瞬间里,莫高仿佛以参透生死,了悟人生,他静静地将自己

心爱之人的躯体沉入清澈的月牙泉中;同时,也将自己一生的光

阴,投入到了敦煌壁画那永恒的精神世界中。

莫高窟千年不朽,月牙泉万年不涸,艺术与爱情朝夕相伴,直到永远......《大梦敦煌》,以出神入化的艺术手段,在舞剧的舞台上“再现” 了奇美的敦煌飞天。作为一部以敦煌为背景创作的舞剧,展现敦

煌文化自然是舞剧的着力点之一。而作为敦煌文化的精华所在,作为结构全局的一条重要的线索,飞天的艺术形象也贯穿了《大

梦》全剧始终。《大梦敦煌》中的飞天,源于敦煌壁画,却又高 于敦煌壁画,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剧中的飞天被赋予了更多人

性化的色彩,不再拘泥于佛教教义,成为了舞剧主人公不同情感

经历的见证和外化的表现。

剧中,飞天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神,而是与剧中人物的命运紧

紧相连的有感情和人性的形象。每一次莫高的命运变化,每一次

莫高和月牙的爱情发展,都会伴随着不同色彩的飞天形象。剧中

先后出现了绿色、黑色、血色、蓝色、金色等不同颜色的飞天,幻变着不同的舞姿,他们不仅仅是代表着敦煌壁画上走下来的天

神,更是莫高月牙命运情感的化身。

该剧以浓烈的笔墨,刻画了青年画工莫高不断追求艺术至高境

界的坚韧形象,歌颂了忠贞不渝、纯洁炽热的爱情。莫高与月牙,也相互演绎出了一场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凄婉爱情故

事。

第五篇:莫高窟教案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善耕实验小学 俞卫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激发自豪,导入新授。

导语: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茫茫的戈壁沙漠,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读题)莫高窟。

1、这些词语,你能读正确吗? 出示: 断崖绝壁 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啧啧赞叹 指名读:很好,字正腔圆。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漫天遨游

腐败无能 指名读:也是悦耳动听。齐读。

2、你能从中选用一两个词语说说你脑海中的莫高窟吗?

3、让我们走进莫高窟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近距离地欣赏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第二板块:欣赏“彩塑”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看一看,猜一猜老师这儿有三张莫高窟彩塑的图片,想请你们来猜一猜他们分别是谁? 3.你们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呢?说说你这样猜的理由。

4.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谁愿意来读这句话,注意要把他们的特点读得形象一些。

5.如果说菩萨、天王、力士等镜头是一闪而过的话,那么卧佛的形象就是特写了。特写了什么呢? 6.你觉得这些彩塑怎样?

7.看到这样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假如你就是游人,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8.我们为有这样宝贵的遗产而感到自豪,想不想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9.(出示填空题)引导积累。第三板块:走近“壁画”,领略魅力。

1、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我们继续来欣赏。(指名读)。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联系全文看一看,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个什么句子?(出示:过渡句 承上启下)3.课文是怎样写出壁画的宏伟瑰丽的呢?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4.课文中这样写到——指名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出示壁画图片)我们熟知的九色鹿的故事,就缘自于这里的壁画。

5.敦煌壁画宏伟瑰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你最喜欢哪一种飞天呢?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人们把飞天说成是莫高窟的名片,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一读。(出示写飞天的句子。)

6.同学们,飞天是不是只有这五种形象?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也仿照文中的排比句式和四字词语写一写

7.每一位中外游客,置身于宏伟瑰丽的敦煌壁画前,都会流连忘返、举步不前。让我们再来赞美这个被誉为“世界最大画廊”的敦煌壁画的神奇魅力。(配乐读第三节。)

8、所以我们说——(出示,引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第四板块:走进藏经洞,激荡情感。

1.与彩塑、与壁画相比,藏经洞初看起来就不那么显眼了。自读第四段,哪些地方带给你心灵的震撼? 2.交流感受

3.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懦弱和沧桑,也激发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动力。让我们带着这些情感,再读第四节。(齐读。)

4.大量珍贵的敦煌文物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所以我们说——(出示,齐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第五板块: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豪地说: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艺术宝库)

第六板块:课外延伸,布置作业(两题可以任选一题。)

1、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说给家人、同学听。

2、有兴趣的同学可上网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 板书设计: 彩塑 精妙绝伦 莫高窟

壁画 宏伟瑰丽 艺术宝库 藏经洞 藏品丰富

下载18《莫高窟》word格式文档
下载18《莫高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莫高窟》教案

    莫高窟教案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座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

    莫高窟说课稿

    《莫高窟》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莫高窟》(第二课时),分为六部:1、说教材;2、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3、说设计理念;4、说教法、学法; 5、......

    《莫高窟》教案设计

    《莫高窟》教学设计 龙凤区第一小学 刘俊香 一、总体把握,调动兴趣。 1、师: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的——莫......

    《莫高窟》教案设计

    ......

    《莫高窟》说课稿

    《莫高窟》说课稿镇江高专丹阳校区教师教育系普文021殷秋月《莫高窟》选自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主要是以文字的描述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本课是最后一篇,......

    《莫高窟》读后感

    人类对于自身的起源总在不断地探求,不断地寻觅,这种热情和执著一代又一代从未熄灭。那里有某种神秘的呼唤,某种与血脉相连的情愫。于是《莫高窟》写进了教材。那是历史在某一个......

    莫高窟说课稿

    《莫高窟》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它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全文共五......

    《莫高窟》说课稿大全

    《莫高窟》说课稿 《莫高窟》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十八课。本单元主要是以文字的描述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本课是最后一篇,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