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简约语文的经典课例

时间:2019-05-12 18:5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薛法根简约语文的经典课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薛法根简约语文的经典课例》。

第一篇:薛法根简约语文的经典课例

薛法根简约语文的经典课例《燕子》

【课题说明】《燕子》一课安排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组“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一主题里。同时编入本组的课文还有《古诗两首》(贺知章的《咏柳》、朱熹的《春日》)、叶圣陶的《荷花》和吴然的《珍珠泉》。4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目的在于引领学生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燕子》,描绘了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青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进行记叙,表现出线索结构清晰、画面生动逼真、语言优美明快等显著特点。

课标教材编入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之情;二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想象和生动描写的方法,实现“读写一体”,从而提高表达能力。薛 老师用他创立的简药语文的理念和艺术教学这一课,给我们产生了深深的“家常燕、家常课”的印象,是一节典型的“简约而不简单”的“简约语文”示范课,值得我们欣赏和借鉴。【课堂实录】

(一)师板书课题——《燕子》,生齐读课题。

师:课文中有一些生字词(出示第一组词),谁会读?

生:(读)微风掠过

稻子 翼翅

荡漾。师:很了不起!课文没有教,他已经会读生字新词了。现在,会读的请举手!(生纷纷举手,师面带微笑,以赞许的目光环视)真不错,只听了一遍就会读了。好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师范读,生跟读)

师:再看这一组词(出示第二组词),谁会

读?

生:(读)沾

小圆 晕 电线杆 几痕细线。

师:还不错,四个词里读对了三个。有一个字音要纠正一下,小圆晕(yùn),念第四声,再读一下。(生再读)现在会读的请举手。我们一起读!(生齐读)

师:这些生字中有两个字是多音字,我们看一下第一个(出示“晕”及相关词语),这个“晕”还有一个音念“yūn”,看一下后面组成的几个词语,你读读看,到底念“yùn”还是念“yūn”?

生:晕(yūn)倒,晕(yūn)头转向,月晕(yùn),晕(yūn)车。

师:“月晕”读对了。我们一般都说是“晕(yūn)车”,有的同学坐在车上感到头晕目眩,其实不念“晕(yūn)车”,念“晕(yùn)车”。

生:(齐读)晕(yùn)车。

师:看第二个多音字,(出示“杆”及相关词语)“几根电线杆”,它还有一个音念“ɡǎn”。看看后面的三个词,是念“ɡān”还是念“ɡǎn”呢?

生:杆(ɡān),旗杆(ɡān),一杆(ɡǎn)枪,枪杆(ɡǎn)。

师:都读对了!我们一起读一读。(生齐读)

师:课文中的生字词,要念正确。课文中还有这样一些词组(出示词组),会读吗?

生:乌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

师:读对了,但不够好。想一想怎样的羽毛?怎样的翅膀?(生再读)

师:读得多好呀!读的时候,这些词组重音落在哪一个字?落在哪一个词?要体会,再听一遍。(师范读,生聆听后跟读。)

师:(出示词组)会读吗?

生:剪刀似的尾巴,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师:节奏再快一些。(师范读,生跟读)„„

师: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像这样清新优美的词组。下面我们打开课文,大声地读一读,感受一下《燕子》这篇清新优美的文章。

【点评:多么平实的教学!薛 老师从学情出发,联系语言环境,把认读词语教得清晰、实在、透彻。“晕(yùn)车”的“晕”,学生念错了(连我们一些老师都念“yū

n”),可见 薛 老师的“点”是适切的,体现了课堂教学鲜明的生长性。薛 老师不仅教得实在,而且教得灵动、个性、精彩。课文中的词语为什么分组、以“词串”的形式呈现呢?细心研读不难发现,这样不仅可以识字,同时可以联系语境理解,还可以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感受语文的清新优美,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可谓一石数鸟。】

(二)师:这篇课文围绕燕子写了它的哪些方面呢?请你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默读,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燕子的哪一个方面?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一下,写在这个自然段的后面。(生默读概括段落大意。师巡视,先后让三个学生将自己的概括写到黑板上)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看一看同学们都用了哪些词语来概括?看黑板,这里有三个同学概括的词语。先看第一自然段,第一位同学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外形。

师:第二位同学用了什么词?

生:长象。

师:“长相”的“相”不是“大象”的“象”,是“相貌”的“相”。(板书“相”)

师:第三位同学用了什么词?

生:模样。

师:三位同学用了不同的词语,但是都概括出这段写的是燕子的样子。老师告诉你,“长相、模样、外形、样子”这些词语都不错,但我们形容鸟的样子,常常用的词,叫—— 生:外形。

师:对,这个词恰当。那么如果写一个人的样子,用什么词恰当?

生:长相。模样。相貌。

师:都对!和“外形”对应起来的一个词,叫“外貌”。第一自然段写的就是燕子的外形。写对的举手!(生纷纷举手)

师:看看第二自然你们用哪些词,对照板书读一下。

生:(齐读)赶来

春天的景色

回来。

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别的词了?

生:我写的是“燕子的习性”。

师:什么叫习性啊?

生:就是生活的习惯。

师:就是生活的规律,是吧?他用了“习性”这个词,不错!(板书:习性)

师:那么这个自然段到底写什么?请你一句话一句话地读,想一想每一句话写的是什么事物?(生齐读第一句)

师:写了哪些事物?

生:微风,细雨。

师:第二句呢?

生:柔柳,嫩叶。

师:第三句?

生:青草。

(师以此引导学生概括出:嫩芽,鲜花,烂漫无比的春天)

师;注意这一句里有一个词语(出示词语),读!

生:(齐读)赶集。

师:什么叫赶集?

生:上街。

生:急匆匆地上街。

师:急匆匆地?哪个字是这个意思?

生:赶。

师:对!哪一个人急匆匆地上街叫赶集吗? 生:很多人。

师:对了,很多人,大家在约定的时间急匆匆地往集市上去,这样的情景叫——

生:(齐)赶集!

师:你有补充的吗?

生:上学马上就要迟到了也叫赶集。(众笑)师:那不叫赶集。叫赶“学”。“集”的意思 是集市、市场,买卖货物的地方。想象一下:赶集时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生:热热闹闹的,还有许多讨价还价的声音。师:人声鼎沸。

生:人山人海的。

师:(出示句子)读!讲谁去赶集啊?

生:青草、绿芽,鲜花。

师: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它和人们去赶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很多,都很急。

师:草长出来了,就像人赶集一样,到哪个地方去了呢?到了春天里。芽发出来了,鲜

花盛开了,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都到了春天里啦!

师:(出示句子)前面三句话写了哪些事物?

概括段意、概括文章部分内容、概括一篇文

章、概括一篇文章中心思想、概括一本书或 几篇题材相同的文章内容等。从这堂课看,生:(齐)微风

细雨

柔柳

嫩叶

青草

嫩芽

鲜花

春天。

师:这些事物都是春天的景色。这一小节还有一句话。(生齐读最后一句话)

生:这句话写的是小燕子赶来了。

生:(补充)南方赶来了。

师:对了,燕子是冬天去了南方,到了春天又从南方飞回来。冬去春来,这是燕子的生活规律,它属于候鸟,这就是候鸟的习性。所以要准确地概括这一小节的主要意思(对照板书: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应该抓住两个关键词:春天和赶来。像这样的段落,写了两层意思,我们要把两层意思归纳在一起,用一句话来概括。明白吗?(生点头)好的。下面我们看第三自然段(对照板书)用了哪些词?

生:(齐读)飞行

燕子飞行的样子习惯

师:这一小节写的是燕子在天空中飞行。这位同学用“飞行”概括得非常正确。这位同学说“飞行的样子”。刚才,我们说燕子的外形叫样子,这里能不能把“样子”换个词?用个什么恰当?

生:姿态。

师:这个词好!(板书“姿态”)

师:第四自然段——、生:(读)休息

休息的样子

落在电线杆上的休息的样子。

师:这个样子也是一钟姿态。它休息时的姿态,它停在电线杆上的姿态。

师:同学们,我们读一篇课文,要读懂它就得要学会概括。用准确的词语,用准确的句子来概括。

【点评:这个环节,薛 老师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抓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学会概括”这个策略。就这一课来说,概括要点就是在“叠加意象”,学生有层次地在头脑中建构画面。拿第二段来说,先逐句朗读,确定主要意思,理解“赶集”的情景语义;再归纳两个方面的意思:春天的景物、燕子归来;最后在头脑中出现清晰的画面。“学会概括”是阅读课的重要内容,包括概括句子、三年级学生概括句段的能力还不强,需要从课文特点出发,精心选择“例子”有针对性地指导、训练。薛 老师的做法值得称道。】

(三)师:谁能看着板书,用一句话连起来概括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生:先写了燕子的外形,然后写小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起来了,再写它在赶来的路上飞行的样子和它飞倦了休息的姿态。

师:如果老师就写了这样一句话作为一篇文章给你看,你喜欢看吗?

生:不喜欢,因为太简单了,不生动。

师:而这篇课文把燕子的外形、春天的景色、飞行及停歇时的姿态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很有情趣。下面自己轻声地读一读,感受一下。(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你们感觉到燕子的外形可以用课文中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

生:乌黑光亮。

师:黑得发亮,外形很美!那春天的景色呢? 生:美!

师:飞行的姿态?

生:美!

师:停歇时的姿态!

生:美!

师:你心里的滋味?

生:美!

师:你看,多美啊!外形美的,春光美的,飞行姿态美的,休息时的姿态也是美的。如果就用一个“美”来概括,你满意吗?

生:不满意!

师:作者是怎样把燕子各种不同的美具体写出来的,让我们感受到那么具体生动形象的你?我们平时只注意写了什么,很少注意作者是怎么写的。现在你要用眼睛去发现他是怎么写的?先看第一自然段。

生:用了“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还有“活泼机灵”这些词语概括小燕子的外形特点。

师:他注意了这些描写小燕子外形特点的词

语特别优美。

生:他写燕子身上每一样东西都是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各不相同。

师:燕子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都写了吗?

生:他是抓住特点来写的,所以不是每样都写。

师:这就是抓住特点。样子都写就显得很罗嗦,不美了。所以我们说,写一个事物,一只鸟,一个人,都要抓住它的特点来写。比如说 薛 老师,你看看我的外貌,可以抓住哪些特点来写啊?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用了四个词,“瘦高个,骆驼背,小脑袋,大板牙”。

师:抓住了几个特点啊?

生:四个。

师:形象吗?

生:形象。

师:美吗?

生:不美。(众大笑)

师:不美但是很有趣。(生笑)这叫抓住特点。作者写燕子不但抓住了特点,而且写出了它的美。美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那些形容的词语。你看,它的羽毛用了“乌黑光亮的”来形容,如果写成“黑乎乎的羽毛”,还美吗?(生摇头)

师:所以不但要抓住特点,还要用优美的词语来形容、来描写,词语有多美,你描写的形象就有多美!(板书:用词优美)同样写 薛 老师,如果这样一改,你觉得美不美——“高高瘦瘦的个子,微微有点驼的后背,小小的脑袋,两颗兔牙总想出人头地。”形象吗?(生大笑)

师:形象吗?

生:形象。

师:你还要注意这些词语的结构,什么的什么,什么的什么,字数都差不多相等,结构都是相同的,所以读起来很有节奏,你看!(师范读)琅琅上口,便于记忆,也便于背诵,你能背吗?

生:能!

师:好,自己练习背背看。(生练习背诵,师巡视)

师:能背的同学举举手。(生举手,师面带微笑以赞许的目光环视)

师:老师也能背。听好,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看看老师能不能背下来,好吗?(师示范背诵,故意漏了“小”字。)

生:是“小燕子”!

师:漏了这个“小”,不要紧吧?

生:要紧!

师:谁说要紧的?

生:因为漏了那个“小”就不可爱了。

师:“小家伙”可爱吗?

生:可爱。

师:“家伙”可爱吗?

生:(笑)不可爱。

师:“小鬼”可爱吗?

生:可爱!

师:“鬼”可爱吗?

生:(大笑)不可爱!

生:这个小字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什么感情啊?

生:喜爱。

师:好。现在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来背一背可爱的《小燕子》。(生齐背)

师:你看,课文是抓住燕子的特点,用了优美的词语来写燕子的外形之美的。课文中还有这样优美的词语,请你轻轻地读一读第二、三、四自然段。你感觉到哪一个词,哪一个句子,它描写的美是很独特的,看看它是怎么写的。用笔把它画下来,体会一下。【点评:“我们平时只注意写了什么,很少注意作者是怎么写的,现在你要用眼睛去发现他是怎么写的”,这就体现阅读课的一个转型,即从写作规律入手建构整体品读课型。薛 老师教得非常清晰,“抓住特点,用词优美”贯串其中。和上个环节一样,这个知识是在现场的、流动的教学对话中开发出来的。学生感觉到燕子的外形非常美,薛 老师顺势生成矛盾:“如果作者就用一个美字来概括,你满意吗?”„„ 薛 老师还故意把“小燕子”的“小”字背丢,让学生联系生活的语境揣摩它的妙处。由此看来,“矛盾生成”是促进教学对话的催化剂。】

(四)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交流的时候,你先读一读觉得写得特别的句子,然后从怎么写的角度说说你的想法。(生稍显胆怯)

你说一个字也行,说一句话也行。它怎么写生:“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的?

尔沾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一圈一圈地荡漾开生:“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毛毛细去。”刚刚沾一下水面就飞走了,小圆晕才雨从天上洒下来。”这句话抓住了春雨的特会那么快荡漾开来。

点。

师:小圆晕见过吗?

师:春雨的什么特点?

生:见过。

生:细。

师:你把一粒小石子扔进湖面,水波就会一师:毛毛细雨。多准确呀!这叫用词优美。

圈一圈地荡漾开来。你看,小圆晕给人留下生:“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我觉得这个句子是一个比喻句,把燕子比喻成了音符。我觉得在这个音符里面,它好像会唱歌,在赞美春天。然后作者就流露出了对春天和燕子的爱和赞美之情。师:(惊喜地)你真会发现!用比喻句描写它停歇时的姿态。如果你眼前有一只燕子,你会把它比喻成音符吗?

生:不会。

生:电线杆上的那几痕电线就像五线谱一样,燕子停在上面,从远处看就像是音符似的。

师:放在远处,就像一个小黑点,就像音符了。但是如果你心里不高兴,然后抬头一看到这几个小黑点,你会觉得像音符吗?

生:就不一定像音符了。

师:为什么?

师:心情郁闷,不喜欢燕子,就不会想到音符了。

师:是啊,这与作者对燕子的感情是联系在一起的。你带着喜爱的感情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掠”说明它们速度很快。

师:这个发现真了不起!燕子就是“飞”,为何这里却用了个“掠”?

生:就是说它飞行非常快。

生:写了两种“掠”,一种是斜着身子,一种是横掠过湖面。写的飞行姿态各不相同,而且姿态非常优美。

师:斜着掠过,横着掠过,姿态优美。这句话好在它不直接说它飞得很快,却让你感觉到了快!

师:还有一个地方写它快,也不直接说出来,你发现了吗?

了韵味无穷的美感。同学们,这篇课文就是抓住了特点和优美的词语来描述燕子,也表达了作者一种喜爱的感情。这样优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朗读、背诵,留在自己的心里。课 后好好地读一读这篇课文,把它背下来,好吗?

生:好!

师:这篇课文选自郑振铎的一篇散文,叫《海燕》。你去读读,相信会有更多收获。

【点评:这一板块是对“抓住特点,用词优美”的深化,让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品味课文恰到好处的言语表达效果,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运用关键词记忆法背诵课文段落。】

【欣赏借鉴】

通过阅读课堂实录,我们产生了这样的感慨: 薛 老师上的《燕子》一课,就是“家常燕,家常课”,就是“简约语文”理念的生动再现。他如行云流水般的家常味儿,不仅真实、真切,让人感受到课堂的美好,而且学生个个都有收获,是实实在在的收获,是语文的收获。可细细品来,却发现他的这节课“简约而不简单”,处处不平常、不平淡,更不平凡。

一是这节课“简约而不平常”。薛教师的课能够做到“简约而不平常”,最主要的原因是站在学生怎么读、怎么写的角度,按照语用的规律来教,把课文理解与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建构语言学习的生成机制。

就拿第二环节“概括段意”来说,概括是阅读的主要策略之一。三年级学生概括能力并不强,不能理清顺序,不能概括要点,也就不能在脑海中有层次地建构画面。而对于《燕子》这一课来说,不能在头脑中建构完整的图画,是无法体会文章的美的。因此,薛 老师在这里下足了功夫。第一段写燕子“外形”,第三、四段写飞行和休息的“姿

态”,学生都拿不准,薛 老师巧妙引导。第二段包括“春天”和“赶集”两个内容,学生更没有能力概括在一起,薛 老师引导得很精彩。尤其“赶集”一词,薛 老师为它花了较长时间,其间枝杈横生,但却让学生真切地领会了“赶集”在这里的丰富含义。

二是这节课“简约而不平谈”。薛 老师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我们来看他教学“第三板块”的策略。第三板块是研究作者对燕子“外形”的写法,这样的内容最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而 薛 老师在探究“抓住特点写”时,用自己的外貌“瘦高个,骆驼背,小脑袋,大板牙”做例子,引得学生大笑。再加上教师示范背诵时又故意漏掉“小”字,让课堂充满生趣。这些充分显示了 薛 老师语文功力的深厚和教学艺术的高超。

三是这节课“简约而不平凡”。那么“不平凡”体现在哪里呢?正体现在第三、四环节探究“怎么写”之中。面对文本,老师最应该“教什么?” 薛 老师这堂课作了最好的回答:教“怎么写”——教“以言达意”“以言表意”的方法。此乃语文之“道”,语文之“本”!薛 老师深明此“道”,抓住“根本”,竟用两个主要的板块着力于此。第三环节,燕子“外形”的写法,师生共同探究得出“抓住特点写”“用优美的词语写”等结论;第四板块揣摩“觉得写得特别的词、句子”的写法,共同品味了毛毛细雨的“细”、停在电线上的燕子成了音符的“音符”(运用比喻的心情)、从南方赶来的“赶”(写心情)、掠过湖面的“掠”(写“快”)、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的“沾”(还写“快”。)试想,这样教学,长此以往,学生表达的水平还怕不好吗?我们说 薛 老师的“不平凡”就在这里!

第二篇:薛法根:议论文教学例谈

薛法根:议论文教学例谈

——议论文教学例谈

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

薛法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说勤奋》(第7册)、《滴水穿石的启示》(第9册)、《谈礼貌》(第10册)、《学与问》(第11册))、《学会合作》(第12册)5篇简单的议论文,属于说理性文章。教学这类课文容易滑入“跟着课文内容跑”的怪圈,纠缠于“为何要勤奋?如何勤奋?还有哪些勤奋的人和事?”诸如此类的问题,异化成了“思品课”,或者直接成了“说教课”,与语文课渐行渐远。说理性文章的教学,不仅仅要关注“说什么理”,更重要的要关注“如何说理”,要思考“为何这样说而不那样说”。正如王晓春先生所说:语文课要求你听人家谈生意,想的是“他是如何谈生意的”,听人家谈家常,研究的是“他为何用这种方式谈论家常”。简而言之,语文课天生就有一种研究气质,一种独立视角,无论你说什么,我都要带着语文眼镜,从语文角度揣摩一番。

教学议论文,当然要教“论点、论证及结论”,要教学生准确地把握每篇课文的“三要素”。但议论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教会学生“看别人如何说理”、“如何以理服人”,从中揣摩具体的说理方法和内隐的表达规律。就上述5篇课文而言,都运用了例证法,即用事例来议论说理。在一般人看来,例证法无非就是选择恰当的事例,一个事例加一个事例地证明观点而已,把“议论文”变成了“证明文”。再典型、再恰当的事例,如果变成了单纯的举例,就削弱了事例内在的“说服力”,而教学正是要让学生发现课文是如何“就事说理”并“以理服人”的。

以《谈礼貌》为例,文中引用了三个故事:牛皋与岳飞向老者问路;小朋友脚踩女青年的裙子;朱师傅理发时刮破周总理的脸。故事内容一读就懂,所讲道理也一看就明白,似乎没有什么可以教的。然细细推敲,我们会发现:(1)三个故事在叙述上都聚焦在当事双方的对话上,其他的情节则省略不写。这样有侧重的叙事正是暗含着“礼貌用语”的意义和价值,切合“谈礼貌”说理意图;(2)每个故事叙述之后,都用一句话概述其中的道理,点明讲礼貌及使用礼貌用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了故事的说服力。这种“叙事+议论”的段落结构有别于一般的叙事性文章,因而具有教学的价值,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

板块一:比较读,异中求同。让学生读通三个故事之后,用心发现三个不同内容的故事,有何相同之处?提示学生尤其要关注段落“怎么写”的秘密。经过比较之后,学生不难发现三个故事中隐含的“侧重对话”的叙事方法及“先叙事后议论”的说理方式。这样的比较阅读实质上是用解读的方式,从沉浸文本思想内容转移到关注文本语言形式,是在学语文,而不仅仅在讲课文。板块二:比较读,同中求异。让学生将三个故事中的三句议论语作比较阅读,同是议论却有何不同?

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通过比较,学生自然就能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引用俗语议论;阐述礼貌待人的作用;论述礼貌对于个人的意义。一层深入一层,是递进式的议论说理。学生据此就能真正把握三个故事如此排序的内在规律。

板块三:学改编,活用结构。教师提供学生三个故事《千里送鹅毛》、《约翰逊访泰》、《外交官的尴尬》,让学生区分哪一个故事与本文的论点相合,并说明理由;而后请学生将这个讲礼貌的故事缩写成百字文,并写上一句切合故事的议论;最后请学生比较这个改编的语段,可以置换文中的哪一个语段,说说理由。这样的改编活动融阅读理解、概括表达、深度思维于一体,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同构共生。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习得了议论文中事例叙述的详略方法及“一事一议”的文本结构,对于今后阅读相似的文本就能结构化解读,而不再逐句阅读了。

相对于《谈礼貌》的“一事一议”,《滴水穿石的启示》在引用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个事例后,以“你看”一词为导引,总括了一段解说,阐明了“滴水穿石”的精神。有别于《谈礼貌》的“简单议论”,《学与问》中在叙述哥白尼的事例后,用了整整一个段落加以深度阐释:从“学会发现问题”到“随时请教别人”,最后点明“能者为师”的道理。在叙述沈括的事例后,也用了整整一个段落加以深入解释,阐明了“学与问”的内在关系及对于我们学习成长的启迪。其严密的逻辑论述和辩证的思维方式,具有无可争辩的说服力,读来让人信服。

遗憾的是,5篇议论文中的事例都是正例,且叙事后的议论都是从正面来阐述的,这样的议论就局限在单向度的思考中。如果能引用反例,或者就正例从反面作“假设性”的阐述,或许就更加具有辩证性,也更具有说服力。以《谈礼貌》中“踩裙”一事为例,不妨引导学生作这样的假设:如果没有“对不起”与“没关系”,就有可能从一件踩裙子的生活琐事演变成一场唇枪舌剑的口角,乃至引发更大范围的争吵,冲动之下的无礼与失态,会酿成人身的伤害,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心理的,都会刻下累累的伤痕。而这一切,源于那几个寻常的礼貌用语,源于礼让三分的处事态度。而后,再说“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辩证地揭示出礼貌待人与避免冲突、减少矛盾的因果关系,让人更为信服。可见,对事例要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思考,论述时可以正例反解,反例正解。如此,便突破了一般人的顺向思维,起到新奇的说理效果。

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姚家祥老师创造性地概括了例证法中“就事说理”的具体方法:假言因果法、论据引申法、例后解说法、正反对比法等。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需要对事例作具体而深入的分析,找到那一个有“理”的点,才能让议论折射出理性的光辉。

当然,例证法是众多说理方法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其他还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反驳法等,而每一种方法在运用中又可以衍生出多种形态的表达样式,呈现丰富 多彩的说理文本。阅读这样的文本,就要寻根问源,作逆向思考,从如何说理的写作角度来发现隐藏其中的表达方法及规律。如此,议论文的阅读及教学便充满了理性思考的无限乐趣。

议论文教学关注“如何说理”,着力于文本的表达形式及学生“表达思想的能力”,体现了语文课的“独当之任”。然,议论文所议之“理”从何而来?所言之“理”是否充分?自圆其说的“理”有否破绽?由此“理”还可能产生哪些更有价值的“理”?这些问题关乎学生对事理的认识,关乎学生能否独立思考,进而产生属于自己的思想,确立自己的“理”,即关乎学生“产生思想的能力”。教学不是让人学会相信,而是让人学会思考,议论文教学尤其如此。

上述5篇课文所论之“理”,耳熟能详,或引用古训揭示,或借用景观引发,或由常识追问,提出观点的方式纵有不同,但几乎都是众所周知的“常理”。这些“常理”往往以名言、警句、格言、妙语等形式出现,常常让人奉为“经典”。阅读这样的说理性文章,惯有的思维定势造成学生的“相信”,而少有独立的思考,更缺乏怀疑精神与批判意识。于是,学生就难以从中获得新的认识,更难产生新的见解和思想。即使文中出现武断的结论,或者失之偏颇的定论,也不会主动质疑,批判思考。

比如《说勤奋》一文的结尾下了这样一个结论:“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纵观全文,生活和学习条件与勤奋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中也未曾体现条件的好坏对他们勤奋的影响。其实,勤奋是一种意志力,勤奋学习、勤奋工作都需要一个人具备顽强、持久的毅力。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好坏似乎与“勤俭”关系更加密切些。

再如《谈礼貌》一文的结尾说:“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句话中的“就”字暗示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是“只要„„就„„”的充分条件关系,而事实应该是“只有„„才„„”的必要条件关系。因此,这样的结论似乎有待商榷。这就给教学、给学生的思考留下了空间。

新的思想和观点来自于阅读过程中对文本观点及论述的批判性思考,而更多的是来自学生对生活事件的深度分析思考。就同一个事件,可能产生不同的思想,得出不同的“理”来。比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中齐白石晚年仍“不教一日闲过”的事例,既可以说明他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也可以说明他的一生勤奋,可以用来《说勤奋》,还可以从他晚年的艺术成就启示“大器晚成”的可贵,从他的一生正气和傲骨谈做人、谈艺术与人生等。视角的转换和思考的深度,可以让一件寻常的事例折射出多彩的理性光辉。所以说,学生在说理论述时,其实不缺事例,缺的是对事例、对材料的独到分析,有人戏称现在的学生是“端着金饭碗要饭吃”。议论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找到自己的“金饭碗”,从事实材料中产生属于自己的见解和思想。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精神的发育和智慧的生长。

看别人如何“说理”,的确是一门学问。

第三篇:学习薛法根语文教学智慧之简约之美

学习薛法根语文教学智慧之“简约之美”

博爱学校 历史学科 何帅强

薛法根老师是我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最近学校组织观看了他的教学实录,我又阅读了他的一些文章,获益很多,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课堂教学艺术——“简约之美”。

薛老师提出,语文教学回归“简约”的原点,这看似普通的观点,反而正体现了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正如薛法根老师所说:“语文课承载着太多的‘使命’,„„我以为‘大道至简’,语文课必须反璞归真,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正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他还提出了“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介简单,教学用语简要。”的“六简”好课设计观。

返璞归真,将语文教学引回“简约”的原点,恰恰彰显了语文美之所在。我们可以结合他的一篇教学案例,来体会他语文教学“简约之美”的智慧。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不准别人来劝阻。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薛法根老师在教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就大胆打破了常规教学中“熟识字词—逐段分析—领会全篇”的讲解秩序,而是另辟蹊径,根据学生独特的语言认知特点对全篇内容进行了整合重组,并结合生活整合实践活动设计出简约明快的三个教学环节,这对学生言语智慧的生成却起到了以一当十,事半功倍的效果: 1.听写四组词语(包括:①蝉、悠闲、自由自在;②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③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④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瞄准)。这一教学过程不仅巩固了学生日常所能够积累的生字、词语,而且培养了学生短期记忆的能力。

2.联系四组词语,教师示范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要求学生边听边记,并在讲后用上这四组词语进行故事复述。这一环节的设计教给了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听记复述的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对所记词语的及时运用,将书本上的词语化为自己的词语,丰富了学生的言语表达,可谓一举多得。

3.指名复述故事,组织学生评议。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这样的重组教学,看似简单平实,学生却在简约流畅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听、读、悟、习”等多项综合能力的发展,真可谓受益匪浅。薛法根老师对简约明快的好课观有着自己独到的体识,他认为课程设计的“简约之美”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教学目标简明:教学目标要科学、可测。“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教学内容简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选择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发现那些为学生真正所需要的、终身有用的“核心知识”,以充分发挥教材的语文教学价值,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必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学环节简化: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的快活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科学的、是顺畅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的。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障碍(问题)和陷阱让学生去钻,没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这么玄、这么深奥。比如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孰不知体会的过程本身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学生却因这种追根究底而感到恐惧,渐渐丧失了自己本应具有的探究精神。“勤老师培养了懒学生!”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

教学方法简便:简单意味着可以学习;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简便的方法、简捷的思路是为学生所喜欢、所乐意接受的。好方法是真正能为人所用的有效的方法。

教学媒介简单:语文课堂教学可以省略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克服“浪费与作秀”。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使用过度,也会扼杀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学用语简要:课堂中除却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说,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样明净,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简单的课堂,其独特的神韵就在于此!“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语文学科不可能成为面面俱到的万能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在内容和环节的设计上都应力求做到删繁就简,明快睿智。而真实能够做到“简约”需要教师付出很多教学努力。“简约”是一种教学的大气度、大智慧,它来源于对教学本体的独特体验,来源于对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爱意,来源于教师丰富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教学艺术,来源于对学生内心世界的细微发现和深刻体认。薛法根老师在课堂上做的很多有益的尝试,他上述具体的“六简”课堂设计观,正是我自己在今后的历史学科教学中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第四篇:薛法根桂花雨.doc

《桂花雨》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者:薛法根(著名特级教师)整理与评析:叶秋莲(徽州区下街小学)

师: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桂花雨》,请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读拼音写词语,请你写在笔记本上,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学生写,略)

师:边巡视边笑着说:“有人在偷看,偷看课文可以,不要偷看同桌的,说不定他也是错的。”

[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告诉学生,不会写的时候要去查找正确的答案。小学生识记生字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今天因为看别人写的是个错的,久而久之,那以后想改正就有点难了,所以第一印象一定要正确。]

(学生陆续写好并举手)

师:请第一名的上来写第一行,第二名的上来写第二行。

[师生一起批阅第一行词语:(糕)饼(尤)其新(鲜)]

师:完全正确奖励他一颗五角星,请写对的同学也奖励自己一颗五角星。(生在本子上奖励自己一颗五角星。)

师:请你们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再加个句号读一读。

生:糕饼尤其新鲜。

[从字到词再到句子,教得轻松自然如行云流水,不流任何痕迹,这就是薛老师的高明之处。]

师:“尤其”相当于哪一个词的意思,看谁聪明。

生:非常

师:不是很准确

生1:特别生2:格外

师:对了,有“特别”、“格外”的意思。

(师生共同批阅第二行,批到“吩咐”一词,问写这词的同学。)

师:“吩咐”,我们两人谁可以吩咐谁?

生:老师,您可以吩咐我。

师:那在家里,谁可以吩咐谁啊?

生1:爸爸妈妈生2:爷爷奶奶生3:外公外婆

师:那你可以吩咐谁啊?

生1:我没人可以吩咐,在家里没人比我小。(众笑)

生2:我在家里可以吩咐我的弟弟和妹妹。

[“吩咐”一词适用于长辈对晚辈,薛老师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轻松解决这一问题。]

(批到错词“挑捡”)

众生:错了!

师:错了?

众生:对了!(众笑)

师:到底是错了还是对了,别看我,去看你的书。

(看书后,师生共同改正“捡”为“拣”,重点区分两字的不同含义,随机进行了选取字填空的训练。)

师:请全对的同学奖自己一颗五个角的星——五角星,错一个的奖自己一颗三个角的星——三角形,错两个的有没有角啊。

[评:字词教学不一定每个都教,学生会的就不用再教。在这一环节薛老师进行了选择性教学,对关键性的词语“尤其、吩咐、挑拣”他作了重点教学。]师:这些词都出现在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里,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琦君,原名潘希真„„(略)

师:请你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并想象摇桂花的情景,并试着用一个字概括。(生自读课文,略)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并且任务布置得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师:这一场又一场的桂花雨给人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

生1:美!生2:香!生3:乐!

师:谁愿意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师:有一个字要读重音,你知道是哪个字吗?

生:“最”,再次读“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师:满树的叶子好看吗?

生:不好看!

师:那满树光秃秃的好看?

生:好看!(被老师这么一追问,意识到前面说满树的叶子不好看的失误,连忙改口说“好看”。)

师:那作者为什么说满树的叶子不太好看?

生:太平淡了,全是叶子,要花搭配的才好看。

师:那你认为桂树的花好看吗?

生:不太好看,太小了!

师:那桂树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就是什么好?

生:香气迷人!

师:请你再读这一自然段。

生: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

师:嗯,不好看!

生: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

师:嗯,不好看!

生: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

师:嗯,不好看!

生: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师:嗯,这一点好!同学们,作者不直接写它好的地方,而是先写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最后写就是这一点“香”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1:比较!突出!生2:衬托!生3:反衬!

师:对,这就是反衬。

[老师引导学生感悟“反衬”这一写作手法时真可谓润物细无声啊,并且在此处他力求做到点到为止,不做深究,这也是符合课标精神的。]

(师请一女生再次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毕。)

师:你读得真迷人!

[当学生表现优秀时,不吝啬赞美之词,及时给学生戴一顶“高帽子”。]师:接下来请你们自读二、三、四自然段,请读到表现香的句子用线画下来。(生自读自悟)

生: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哪一个字突出了香?

生:浸

师:你浸在水里过吗?水看得见吗?

生:看得见

师:摸得着吗?

生:摸得着

师:那香味呢?看得见吗?

生:看不见

师:摸得着吗?

生:摸不着

师:感觉得到吗?

生:感觉不到。(惯性发生口误,众笑,生忙改口道“感觉得到”

师:一个“浸”字,就把香味写得好像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东西,把无形的东西写得更真切了,这个字就用得好。

生: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哪个字体现了“乐”?

生:落

师:课文中有父亲体会到的香吗?

生齐: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师:是啊,父亲把桂花的香、桂花的甜、桂花的美以及摇花的乐用一首诗表达出来了,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读出桂花的香、乐、甜、美。

(师生一起美美地把这首诗读了一遍。)

师:课文中除了讲父亲体会到的,还有母亲体会到的香吗?

生: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师:“外地”是什么意思?(师趁机介绍作者由瞿溪迁往杭州的历史,并相 机介绍杭州“满觉垅”的桂花闻名天下。)

[此处插入了一些课外知识,从表面上看,仿佛“节外生枝”,但从整体教学思路来看,却是“顺理成章”。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学习下文作了铺垫。]

师:你说杭州“满觉垅”的桂花不香吗?母亲为什么说比不过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生1: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说比不过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香。

生2:少了摇花的乐,所以说比不过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香。

生3:儿子摇花乐,母亲看着儿子快乐,自己也快乐,全家人都沉浸在“乐”中,所以说外地的花再香也比不过家乡的花香。

师:她是不是比香气的浓和淡,她是比什么?

生:情的浓和淡

师:这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情,是什么情?生:乡情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在哪里?生:台湾

师:作者去了台湾就再也没有回来了,在这段日子里他的父亲母亲相继去世,你想一想作者写父亲母亲的有关句子是什么样表情?

生:泪流满面

师:想念家乡,又不能回去,这种忧伤就是——生齐:乡愁

师生齐读: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引导学生读这样的文章,不能只看作者写了什么,而要看作者在其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这个感情才是文章的灵魂!本文桂花香气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乡愁,散落着作者细细的怀旧情这就是要引导学生好好体会的,要体会这样的情感,这时就要抓关键点来体会,什么是关键点,那么父亲的话、母亲的话就是关键点。]

师:桂花雨让作者魂牵梦绕,并板书“桂花还是故乡的香。”

师:请同学们把这句话抄在笔记本上,并想像一下,当你有一天离开了婺源,你会说什么?请你模仿这个句子“()还是故乡的()”再写两三句。

(生写师巡视,巡视的过程发现不妥的句子加以纠正,比如“砚台还是家乡的黑”不妥。)

(生一边汇报一边把自己写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师:桂花还是故乡的香。

生1:茶还是故乡的浓。

生2:梨还是故乡的甜。

生3:月饼还是故乡的酥。

生4:丝绸还是故乡的柔。

生5:水还是故乡的清。

生6:鱼还是故乡的肥。

生7:山还是故乡的秀。

生8:人还是故乡的亲。

生9:月还是故乡的明。

(师生齐读以上编写的内容,台下一片赞叹声、掌声。)

[这一教学环节组织得这么周密,雕琢得这么精细,使孩子们感到有趣——趣味盎然;有情——情意浓浓;有味——回味无穷;可以说是薛老师智慧、经验、风格的体现。]

师:看这就是一首小诗嘛,谁来为它取个题目。

生1:家乡美

师:俗了

生2:回忆

师:有点莫名其妙了

生:乡情

师:带了点淡淡的忧伤

生:乡愁

[要体会字词的用法,用字用词一定要准确,语文教学要变得清晰,要教得清清楚楚。]

师:桂花雨,好香的雨啊。这香字当中,隐藏着作者童年时的美好回忆。但六十

多岁了,作者还要写自己童年时的摇花乐,她要表达的是淡淡的乡愁。请记住这散文题目„„

生:桂花雨

师:让这阵阵桂花雨留在大家心底,也让这淡淡的乡愁留在大家心底。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请你们课后比较阅读有关表达乡情的文章,并想一想它们在思想上、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下课)

总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堂课不仅体现了老师与文本对话的深度,也凸显了孩子与教材对话的过程,更彰显了师生间的对话式的交流。它昭示着教育的平等、民主,昭示着教育的人文关怀。特别是老师的读、写训练的巧妙安排,真可谓“匠心独运”!本节课还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定位。]

第五篇:薛法根作文课堂实录

薛法根作文课堂实录

推荐:寻找梦的羽翼

网址:http://blog.eduol.cn/user1/muzittkl/archives/2007/364571.html

素描作文【作文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薛法根(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学生:上海建平实验学校六年级 听课地点:上海海事大学二楼礼堂

听课时间:2007年4月7日上午8:50-10:20 记录整理:秦克波(杏花江南)

一、闲聊导入,指导观察:

师:大家认识我吗?不认识好好看看。【冷场】

师:觉得我丑是吗?不要紧,实话实说。生1:你牙丑,凸板牙。师:有缺点的人才可爱。生2:你喜欢笑。师:爱笑的人才可爱。生3:你比较高。师:猜猜有多高? 生3:1米75。

师:差不多,我1米77,因为驼背,所以看起来矮一点。生4:老师手的动作多,手一直动来动去。师:人活着就要动,动,说明我还活着。生5:你笑的时候有酒窝。师:几个酒窝? 生5:一个。

生6:老师幽默,说话让人发笑。生7:老师心地善良。师:哇,这也能看出来,不简单。师:看看老师外貌上有什么特点? 生8(鼓足勇气):你长得像猴子。【全场哗然】

师(亲切地):哪点像? 生8:尖嘴猴腮。

师:哦,他的意思我明白,是说我脑袋小。可我脑袋小智慧多啊。生9:你像湖南卫视的支持人大兵。师(幽默地):应该说大兵像我!生10:你会反驳。

师:我很自信,自信的人就善于反驳。(作推眼镜状)还有谁发现了我的特点? 生11:你戴眼镜。师:现在才看见啊。生12:你有学问。

师(打趣地):戴眼镜的人一定有学问吗? 生13:你穿西装戴领带,有绅士风度。

师:哈哈,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夸我有绅士风度。师:可以说优点,也可以说缺点呀。

生14:你的手一直在握成拳头,是不是想打人啊?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人都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

师:下面请大家说说对老师的初步印象,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生15:身材修长,有学问,文质彬彬。师:知道我姓什么?叫什么名字吗?

【板书:薛】名字叫法根,是不是不像老师,像出家人的名字啊? 【全班同学笑】

二、由说到写,大胆练笔:

师:用三五句话把你对薛老师的初步印象写下来,一个要求:真实。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给大家5分钟时间。【生自由练笔,师巡视。】

三、启发点拨,感悟写法: 生读习作片段,师相机口头点评。(共有四人朗读)

生1读后,师评价:一段文字中那么一两句很优美,就很不错了。

生2读后,师评价:写得好,但读得不太好,要珍惜你的劳动成果,再读一遍,好吗? 生3读后,师评价:修改时能把别人的好词好句加进自己的文字中,很棒。生4读后,师评价:抓住一个特点,从多个侧面来写我,很好。

四、现场提问,开拓选材:

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个人,有哪些方式? 生16:看户口簿。师:可以啊。生17:网上搜索。

师:那必须有一点名气的人才能用这个办法。生18:直接提问。师:干脆利落。生19:私下交流。生20:询问朋友。

师:了解我,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生21:直接提问。师:从哪些方面来提问? 【冷场】

师(提示):比如可以问问老师的兴趣爱好。生22:还可以问年龄。生23:喜欢吃什么。师:瞧,思路不是打开了吗? 生24:问老师教学生的成绩怎么样?

师:了解一个人的职业、成绩、贡献,可以啊。生25:还能问姓名、星座、血型。生26:还能问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师:问重要的。

生27:你几岁了?你平时讨厌什么?喜欢什么? 师:这样吧,我把我的基本资料告诉大家吧。【生埋头速记】

师(微笑地):真的要记吗?听听就可以了。

师:了解一个人,关键要了解他的成长经历,最喜欢什么?最自豪的是什么?最遗憾的又是什么? 师:下面每人用两分钟时间设计三个问题,要问得准,问对路。【两分钟后】

生28:你每个月工资多少?

师(笑眯眯地):怎么总问这个呀?我可以不回答吗? 生29:你家的四口人是谁?

师:这个我可以告诉你。我妈妈、我、我爱人、我儿子。生30:你喜欢什么运动?

师:我喜欢静。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书,静静地写作,静静地思考问题。我认为做大脑的运动比身体的运动更有价值。

师(和蔼地面对全班):大家记下刚才的问题和我的回答了吗?下面请继续提问。生31:你有什么痛苦?

师(娓娓叙述):我讲一件失败经历的事。我读师范时,一次音乐考试,老师让我们每人准备一首歌曲参加考试。我选的是当时流行的一首《军港之夜》。辛辛苦苦练了一个星期,考试时,老师弹琴,我唱歌。唱完后,老师说,你以后不要再学音乐了。我说这件事是想告诉同学们,每个人都有专长,也有自己的弱点。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大智慧。好,下面谁来问?

生32:这一生中你最快乐的什么? 师(反问):你最快乐的是什么?

生32:我希望拥有一双手、一个大脑、一双眼睛。

师(赞许地):要求不高,其实你希望拥有的是一颗平常心。我也一样。生33:你最敬佩的人是谁?

师:我敬佩能超过老师的学生。将来你如果能超过我,我也敬佩你。生33:你是高级教师吗?

师:我不但是高级教师,还是特级教师。生33:你的手机号码是多少?

师(压低声音):你的问题问得好,我偷偷告诉你,你别告诉别人。【众生笑】

生34:你小时候有什么趣事?

师:我小时候住在农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最快活的是和小伙伴在河里游泳,惊动了鱼儿,却又抓不住它们。那时候我最快乐。

【薛老师的叙述声情并茂,语言流畅,我的笔实在跟不上,只记下大概内容。】 生35:你有什么职业上的成就?

师:“成就”不敢当,只能说取得了一点成绩。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把一批批学生送到了高一级的学校,让他们长大以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生35:你当了老师后遇到了哪些挫折?是怎样克服的?

师:这个问题有价值,我很高兴回答你。那是在我参加工作刚满一年后,学校领导让我上一节大型的公开课。我精心准备了三天,上课时我很紧张,学生比我更紧张,课堂上我们是大眼瞪小眼,一个个紧张得说不话来。课自然上失败了,但我想从哪里跌倒的就该从哪里爬起来。后来,我又上了很多次公开课,一次比一次上得成功。好,提问到此结束。

五、组织材料,动笔成文:

师:通过刚才的提问交流,你对薛老师有了哪些更多的了解?把刚才获得的信息在脑海中梳理一下,请同学们用一两段话写出你对老师的印象或感觉。想想,能不能把老师写像了、写活了、写得栩栩如生?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写,限时10分钟。【学生练笔,教师巡视。】

六、习作交流,反馈点评:

10分钟后,指名一女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师仔细倾听,发现有不妥之处,随机纠正,评改。】

女生读完后,教师鼓励她连起来再读一读,这次流利而且有感情。

师总评:真实、鲜活、准确。

七、总结写法,举一反三:

师:写一个人,要写出哪两个方面?

生36:外貌、内心。

师:对了。写外在的东西可以通过观察,获得写作材料,要抓住特征来写。内在的东西可以通过提问、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相关的习作素材。总之,通过全面的了解,才能把一个人写活。我们作为高年级同学,不但要会以貌写人,还要学会以事写人,也就是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一个人的性格、品质、脾气。

好,今天的作文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

【完】

点评:(秦克波)

这是“新思路”全国小学作文教学观摩课的第一节公开课,由著名青年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教。

薛法根的名字在我心目中一直如雷贯耳,他年仅39岁【仅比我大两岁】,已经是名闻遐迩的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知名校长。《小学语文教师》曾发过对他的个人专访,并在封二刊登了几张照片。在我印象中,薛老师身材颀长,脊背微驼,戴一副细腿眼镜,脸上始终浮动着一层和蔼的微笑,酷似乡野田间一株饱满而谦逊的谷穗。

薛老师一直主张“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以前多次在教育刊物上拜读过他的课堂教学实录,观摩过他的教学录像,不过都是阅读课,的确是“大道至简”,教学效果扎实而高效。这回是首次欣赏到薛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原来同样精彩。以下是我的几点随感:

1、课前交流和导入新课巧妙融合在一起,大雪无痕。

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有一个和学生熟悉的过程,通常都是采取聊天的方式。薛老师也不例外,可是他不是漫无边际的闲聊,而是在聊天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他的外貌,为下一步描写对老师的初步印象累积素材。

2、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自然洒脱。

纵观薛老师的这节指导课,启迪学生由说到写,写后简评,而后模拟记者提问,进一步打开思路,丰富选材,再练笔后交流,即兴评改,既果断地指出不足,又热情地鼓励修改,最后言简意赅地归纳出写作知识点。不仅帮助学生感悟到“找米”的途径,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掌握把“米”【素材】煮成“饭”【习作】的方法,可谓是“授之以渔”,终身受用。

3、无处不在的教育机智,挥洒自如的节奏调整。

上课不久,有个学生在口述薛老师的长相时,突兀来了一句“你长得像猴子”。按说这样形容老师是很不礼貌的,但是这个孩子有勇气把心里话说出来,而且不能不说他完全胡说八道。这种尴尬的情况薛老师如何处理呢?他一如既往地含笑追问:“哪点像?”当学生说出“尖嘴猴腮”的“不恭敬”之语后,薛老师以自我调侃的方式很轻松地化解了矛盾:“哦,他的意思我明白,是说我脑袋小。可我脑袋小智慧多啊。”

当学生说他像名主持人大兵,薛老师随机应变,自信地反驳道:“应该说大兵像我。”

当学生模拟记者采访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时,薛老师巧妙提醒大家:“要问得准,问对路,问关键性的问题。”这实际是帮助启发学生,在面对大量的习作素材时,如何学会取舍,也就是要学会围绕要表达的中心组织材料,优化文章结构。同时,这样的提醒点拨,也节约了课堂时间,调整了课堂节奏,避免因为浅薄无关的问题干扰了下面的教学流程。

4、稳重朴实的教学风格,诙谐得体的语言谈吐。

课堂上没有教师的激情渲染,没有刻意的写作技巧传授,在看似平淡如水的师生对话中,却处处流淌着智慧和灵感,课堂上充满了快乐的气氛,孩子们学得轻松,写得愉悦,读得自信,改得高效。

薛老师自始至终面带谦和的笑容和同学们交流,回答提问,评价练笔,那份笑容驱散了孩子们的紧张心理,赶走了作文的神秘面纱,连我这个听课者心里也贮满了温馨,贮满了对薛老师的亲近和好感。亲其师,信其道,真理也!薛老师的教学语言也十分简练,风趣,没有枝枝蔓蔓,有的是四两拨千斤一般的点睛之语。

最后,还有一个细节让我感动:当上课的学生列队走下舞台,主持人在介绍下一个要上课的老师时,我发现我敬佩的薛法根老师,拿着黑板擦,在一丝不苟地擦着黑板上的板书。他不时推一推金丝眼镜,直到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才收拾教案,从舞台侧面走下来。

我赶紧拿出我的傻瓜相机,向安全门走去,因为薛老师正站在门口稍事休息。我简要说明了想和薛老师合影的要求,他爽快地答应了我,一点名师的架子都没有。我赶紧请靠安全门边坐的一位老师帮我按快门。

在四月明媚的阳光下,我和薛法根老师的剪影定格在上海浦东!薛老师在各地上大型公开课不止一次,也许慕名找他签名合影的教师不止一个,他大概习以为常了。可对于我而言,这是一个幸福的时刻

——2007年4月7日上午10点25分!

责任编辑:士心得意

下载薛法根简约语文的经典课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薛法根简约语文的经典课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薛法根教学实录

    薛法根《爱之链》教学实录师:谁能又对又快地将这八个词语写完整? qiáo tāi wà cān ( )伊 轮( ) ( )子 ( )馆 bǒ ǎi lèng wěn 颠( ) ( )小( )住 亲( ) 生:(快速动笔默写) 师:写好的同学请......

    薛法根执教《燕子》

    薛法根执教《燕子》课堂实录 师:(课前板书课题:燕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读! 生:(齐读)燕子 师:课文中一些生字词(出示第一组词),谁会读? 师:好,不会读的请认真听同学读。 生1:微风 掠......

    薛法根:智慧的课堂与大道简约之美(模版)

    薛法根:智慧的课堂与大道简约之美 薛法根,男,1968年出生,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名师。2001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2年,获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担任苏州市小学语言教育......

    《爱之链-薛法根》课堂实录

    薛法根《爱之链》课堂教学实录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题叫?生:(齐读)《爱之链》师:检查一下同学们有没有预习过课文,有没有认真预习过课文,把黑板上有两组生词,看一下, 根据......

    《卧薪尝胆》课堂实录——薛法根五篇范文

    [《卧薪尝胆》课堂实录——薛法根] 《卧薪尝胆》 薛法根 师:看看黑板上的生词,哪个小朋友会读,《卧薪尝胆》课堂实录——薛法根。 生:转弱为强 卧薪尝胆 受尽屈辱 兵败......

    薛法根导入、有效教学

    薛法根 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吴江盛泽小学校长。1999年起,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并初步形成了组块......

    薛法根《匆匆》教学实录

    薛法根《匆匆》教学实录薛法根《匆匆》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可能都不认识我,我姓薛。有同学姓这个姓吗?(无人举手)这个姓很少,所以很珍贵。 (生笑)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 课 读题——生:齐......

    薛法根教学实录——《军神》

    薛法根教学实录——《军神》 学生: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三(1)班 时间:2005年4月2日下午 地点:浙江树人大学报告厅 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我叫„(板书,薛法根),现在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