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4课《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教学设计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修改后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学生以艺术眼光来观察世界、了解物象的和谐之美,懂得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掌握简单的美术比例关系的原理和规律,将比例知识运用到艺术创作中,使作品更加比例协调、生动,富有视觉感染力。
本课让学生在黄金比例中领略各种和谐、庄严、大气、庄重的美感,更用有效的图片拓展教材,引领学生感受美术中远近、大小、高矮、面积、色彩……的比例。以瓶罐的比例为例,让学生感受瓶罐的造型各部的形状、大小、线面、对称不对称等的和谐比例,再运用动感剪纸进行装饰,创作出一个个比例和谐的美术作品。最后,作业展示将拓展为小组组合,让大大小小、高高矮矮、胖胖瘦瘦的瓶罐组合在一起,形成更具有视觉震撼的美术比例大作品,让学生知道在个体作品中有比例的美,在组合中更具有比例的美,从而升华学生的比例审美素养。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认识比例知识,知道黄金比例,能发现生活中的比例,并运用比例知识设计美术作品。
2、通过比较、测量等方法,运用比例知识对物品及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表达对比例的认识。
3、认识比例在生活中以及美术中的作用,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
1、通过图片的观察,发现黄金比例在建筑中和谐、大气和庄重之美;以及在其它美术作品中存在的远近、大小、高矮、色彩、面积……的比例知识。
2、提高儿童造型的比例技能,逐步提高观察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咱们是一节美术课,美术课就是让我们的眼睛得到愉悦的课。下面我们先欣赏一些图片,看看你在这些图片中能发现什么共性:A.古埃及 金字塔。B.北京天坛。C.古希腊 帕特农神庙(点出红、绿线)。
2、看出图中红、绿线之比,有什么关系来?板书(黄金分割比例)这也是我们今天主要研究的内容(板书: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3、这些图片中运用黄金比例的建筑都给你什么感觉?(板书:大气、庄重、和谐、舒服)(简称“美”),这么神奇的黄金比例是谁发明的呢?他是2400年前由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的。
4、所以欧洲建筑中非常推崇运用黄金比例,优秀建筑也非常多。那在我们中国建筑中有没有运用黄金比例的呢?示故宫图,有人在里面求证了许多黄金比,今天我们不来探讨,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搜索答案。
二、进一步了解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1、欣赏名画《溪山行旅图》
出示课件《溪山行旅图》,引导学生欣赏,寻找画中的比例知识。(1)这幅画中有什么内容?(高山、树、亭台楼阁、行进的人马队)
(2)画面中,谁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谁,最小的是谁? 小结:在古代绘画中就已经归纳出:丈山、尺树、寸马、豆人的比例知识。
2、介绍黄金分割比例,欣赏外国建筑——巴黎圣母院(法国)
黄金分割的知识: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例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得名。举例说明:(1)巴黎圣母院书中高度为8.4cm,宽度为5.2cm,长:宽=1:0.618。(2)人的身体:以人的肚脐为黄金分割点,如果人的身体比例接近黄金分割比例,则这人身材很好。
3、出示《维鲁维斯的人》——达.芬奇、维鲁维斯
这是他们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立正时和张开四肢时,应当是正方形和圆形的比例关系。以肚脐为界,上下身比例应为5比8.符合黄金分割。人体中还有的比例:五官中“三挺”“五眼”,人体中的“站直为七个半头”等比例关系。
4、生活中比例知识的运用
在生活中这种比例关系经常出现,如我们用的书,它的长和宽的比例就接近黄金比。不信大家就亲自量一量。长:26cm,宽:18.5cm。长:宽=1:0.618。想一想身边还有什么物品具有黄金比?如:作业本、杂志、手提袋、窗户、画框等。
三、讲解中外花瓶的设计
1、花瓶由哪些部分组成?(瓶口、瓶颈、瓶身、瓶底、瓶耳)
2、美术书中有三款漂亮的花瓶,分别是双耳瓶(古希腊)、三彩贴花纹龙耳瓶(唐)、磁州窑叶纹梅瓶(宋),找到它们的比例关系吗? 学生们量一量。
小结:古希腊的双耳瓶,瓶口(2.5)与瓶身的宽度(5)之比是1:2,中国唐代的三彩贴花纹龙耳瓶中,瓶颈(1.7)与瓶高(6.8)的比是1:4,宋代的磁州窑叶纹梅瓶瓶底(1.9)与瓶身(3.8)的比是1:2。
四、尝试实践,老师指导
运用今天学习的比例知识,自己设计一个美观独特的花瓶。
出示课件:制作方法与步骤:
1、确定花瓶的外形以及各部分比例。
2、用对折法剪花瓶。
3、装饰花瓶。
五、作品展评
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并从外形、比例、装饰几方面进行点评。
六、小结
通过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大家学会了设计花瓶。从自然到人、从古到今人们发现和发展了比例中和谐的美,同时运用这些比例使我们的生活更美。生活中的比例还有许多奥秘,有待同学们去探索发现。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的还不错,课堂活跃,实现了预设目标,还存有少数同学,回答问题是语言组织的稍差些,还存在胆怯的心理,在下节课须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克服掉本节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启发,互助互爱,体现团队意识,提高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
通过本堂课学习,让学生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的能力,使绘画作品更真实,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美术课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感受审美的技能、技巧,逐步形成系统的审美观。我们本课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学生以艺术眼光来观察世界、了解物象的和谐之美,懂得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掌握简单的美术比例关系的原理和规律,将比例、对比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加比例协调、生动,富有视觉感染力。在本课中以瓶罐的比例为例,让学生感受瓶罐的造型各部的形状、大小、对称、不对称等的和谐比例运用,再运用线描手法进行装饰,创作成一个个比例和谐的美术作品。最后,将拓展为小组组合,让大大小小、高高矮矮、胖胖瘦瘦的瓶罐组合在一起形成更具有视觉震撼的美术比例作品,让学生知道在个体作品中有比例的美,在组合中更具有比例的美,从而升华学生的比例审美素养。
如果本课要进行重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创作时使用彩纸、彩笔,以多种色彩笔进行线描创作,或者让学生用彩纸进行线描绘画,这样展现的绘画现象会更加丰富多样,拓展学生的视觉艺术形式,学生会对美术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第二篇:人美版第九册教学设计 第4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人美版第九册教学设计 第4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皇城中小学 闫红莉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能力。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教学难点: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师: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1、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人美版第九册美术教学设计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的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
2、《维鲁维斯的人》时达?芬奇在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建与1163年。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律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总体效果协调统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
3、今天,我们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小资料:把一条线条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得名。
4、自主合作,寻找身边的比例:自取书本、文具盒等,算比值。
5、欣赏国内外的古瓶,寻找黄金比。
6、小结:在生活中运用的黄金比值不是一个精确值,我们找到的这些比值也都是徘徊在黄金比的左右。这些精美的艺术品都有黄金比蕴含其中,加上瓶体精美的花纹,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回顾上节课:
1、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4、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5、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小结: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颜色灰暗一些。
四、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通过学校比例的关系,设计一个美观的花瓶。要求:造型优美,比例合理
花纹线条流畅,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五、作业展评:从比例关系入手,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
第三篇:《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教学设计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师: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的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维鲁维斯的人》时达?芬奇在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
黎,建与1163年。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律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总体效果协调统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
今天,我们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小资料:把一条线条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得名。
三、讲评上节课作业
1、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4、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5、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颜色灰暗一些。
四、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五年级《美术中的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2、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学习此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教学重点: 运用比例在美术中的关系,分析美术作品。教学难点: 从比例的角度考虑设计一个好看的花瓶。教学过程
一、1、《出示溪山行旅图》:(1)画上画的什么?(2)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3)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伪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2.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人存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2)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3、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1)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址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址较美观而得名。(2)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巴黎圣母院》。
4、欣赏花瓶
(1)花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2)从比例的角度分析花瓶。
5、教师示范
教师出示做好的花瓶,给它进行装饰。装饰可以有多种方法,学生思考回答。三.动手实践
(1)用比例知识先在稿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花瓶,再用彩纸剪下来。(2)为这个花瓶添加图案花纹。四:作品展示
1.你为什么设计这种式样的花瓶。2.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 3.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人教版美术《人物与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通过欣赏课本中两组范画,领略绘画想象力的丰富多姿。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怎样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合理地添加与形象相配的环境。
教学重点: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训练学生想象能力。教学难点: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作品要画出新意。教学准备:人物造型图、绘画材料和工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类由于劳动创造了自己和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能离开环境单独存在吗? 生:不可能!
小结: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人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揭题:人物与环境
二、新授
1、出示人物形象
提问:老师这里有几个人物,你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吗?你能 想象当他们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
2、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想一想,添加什么样的背景好呢?
3、打开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学生说说课本中的人物添加给你什么启发?
S:可以将人物位置调换、颠倒、横放、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在什么环境中。
人物的衣着也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活动的不同来进行添加。
4、你还能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人物形象想象出其它的活动和环境吗?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为学生作业打好基础。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可自愿选择课本提供的人物造型或自己找一组或一个人物原型。自由发挥想象添加人物活动情况和服装及周围环境。尽量避免与周围同学雷同。
画好后在小组中互相欣赏,讲述画中的情形。
四、作品展示、评价
对画得出人意料的作品给予“特别想象力”奖。鼓励创新意识强的学生。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与环境的想象和添加,发现了自己有着惊人的想象力,我们能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
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12课 人物与环境
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通过欣赏课本中两组范画,领略绘画想象力的丰富多姿。
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怎样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合理地添加与形象相配的环境。
教学重点
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
训练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作品要画出新意。
教学准备
人物造型图、绘画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类由于劳动创造了自己和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能离开环境单独存在吗?
生:不可能!
小结: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
。人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揭题:人物与环境
二、新授
1、出示人物形象
提问:老师这里有几个人物,你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吗?你能
想象当他们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
2、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想一想,添加什么样的背景好呢?
3、打开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
学生说说课本中的人物添加给你什么启发?
生:可以将人物位置调换、颠倒、横放、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在 什么环境中。
人物的衣着也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活动的不同来进行添加。
4、你还能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人物形象想象出其它的活动和环境吗?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为学生作业打好基础。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可自愿选择课本提供的人物造型或自己找一组或一个人物原型。
自由发挥想象添加人物活动情况和服装及周围环境。
尽量避免与周围同学雷同。
画好后在小组中互相欣赏,讲述画中的情形。
四、作品展示、评价
对画得出人意料的作品给予“特别想象力”奖。鼓励创新意识强的学生。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与环境的想象和添加,发现了自己有着惊人的想象力,我们能
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
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
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
第四篇:五年级《美术中的比例》教学设计
五年级《美术中的比例》教学设计
五年级《美术中的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2、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学习此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比例在美术中的关系,分析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从比例的角度考虑设计一个好看的花瓶。
教学过程
一、1、《出示溪山行旅图》:
(1)画上画的什么?
(2)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
(3)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伪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
2.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人存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
(2)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3、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1)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址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址较美观而得名。
(2)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巴黎圣母院》。
4、欣赏花瓶
(1)花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2)从比例的角度分析花瓶。
5、教师示范
教师出示做好的花瓶,给它进行装饰。装饰可以有多种方法,学生思考回答。
三.动手实践
(1)用比例知识先在稿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花瓶,再用彩纸剪下来。
(2)为这个花瓶添加图案花纹。
四:作品展示
1.你为什么设计这种式样的花瓶。
2.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
3.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第五篇:五年级美术上册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教学反思 人美版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这节课上的很成功,整节课的设计能够从新课程理念出发,课堂活跃,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之中,感受真情。实现了教学目标,增强了学生的情感教育。
本节课充分运用了班级中的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充分理解了黄金分割的定义,同时通过多媒体欣赏了体现黄金分割特点的艺术作品,整节课的设计科学有效。
美术教学活动不是简单的知识授受的过程,而是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的过程。让学生从世界艺术瑰宝中认识比例,通过欣赏、分析感受比例的美感。
整节课还存在少数同学回答问题是语言组织稍差些,还存在胆怯的心理,以后应加强训练。进一步加强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启发、互助互爱,体现团队精神,提高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