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五年级人美版美术上册教案全集教学设计
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1课 肖像艺术
要求学生在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整 体观念及形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动态线的确定。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画人物动态时,如何掌握动态的特征及其速写方法。
教学准备: 人物动态速写印刷品,范画,动态速写过程图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常规。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教师的动态速写范画让学生观看人美版第九册美术教案肖像艺术接着向学生讲解速写的涵义。速写是有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素材之用,也是绘画的一个门类,这要求以迅速、概括的方法描绘对象,通常是用简洁的线条来记录各种形象和动态的。
2、根据教材分析,讲述人物动态的运动规律和动态速写的基本方法。
人的动态千变万化,这些变化都是由头、躯干和四肢的屈伸及摆而形成的,如颈、腰、肩、肘、膝等主要关节,每个关节的转动屈伸均有一定限度和范围,在活动中
人体的重心经常移动,身体的不平衡与平衡相互交替,这就形成各种有节奏的优美 的动作。
速写就是要用较短的时间把人物的动态特征准确的描绘下来。
3、挂出教师预先绘制的动作速写过程图,并用粉笔在黑板上作示范,使学生明确
速写过程(从动态线开始,然后再画其他,从整体到局部)。在示范时,注意向学
生讲解人体的各部分的基本比例运动规律和袋子体重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 人体比例及速写步骤。
三、学生速写。
(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观察掌握人物动作的大势早,经过分析找出动
作的重心、支撑点和动作特征的动态线,然后在画面定位,用简括的线条轻轻勾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
教师巡回辅导。学生分组互画,每组选一个同学为模特儿,供同学写生。速写时间 为20分钟。
四、讲评:
抓住动态的表现作重点讲评。第2课 画人像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 的了解。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2课 画人像
2、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2课 画人像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 人的品质。教学重点
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学准备
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
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2、说说“他”的特征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说说“我” 的特征
二、新课
1、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 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2、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蒙娜 丽萨》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达 芬奇、《蒙娜 丽萨》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看达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凡 高自画像》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现代版的《蒙娜 丽萨》
三、探索
1、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画人像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2、学生讨论、猜想。
3、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 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
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 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
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
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2、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
。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
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3、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表情
4、同学们,你们“哭过”、画人像“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 ?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出示
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五、临摹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
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六、学生习作、教师进行辅导: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七、小结:展评学生作品,并请同学们到台前讲述人物都有哪些面部特点,作品表 现出人物怎样的内心情感等等。第3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
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
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
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师: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习近平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板书课题:(绘画中 的透视现象)
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
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 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疏 密、色彩)
三、指导学生作画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五、小结、作业评讲
第4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
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4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
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
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师: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的气
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维
鲁维斯的人》时达?芬奇在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 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
黎,建与1163年。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律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
律感,总体效果协调统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今天,我们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我们 的创新精神。
小资料:把一条线条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 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得 名。
三、讲评上节课作业
1、透视现象是否正确?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4、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5、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 颜色灰暗一些。
四、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第5课 偶戏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 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教学重点
收集一些布袋偶戏的资料。教学难点
偶戏道具的装饰方法。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线绳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偶戏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
偶戏的种类较为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偶戏的表演深受少年
儿童的喜爱。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5课 偶戏
2、讨论交流
课前我让同学们本地区的偶戏和偶戏的历史。下面请各小组把你收集的偶戏的资料 互相交流一下。
二、新课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5课 偶戏
1、欣赏课文图片
请同学们看书,和同学讨论课本上的偶戏这几幅图片都是什么偶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发言。
2、了解一些制作木偶的方法。
师:看!有那么多的装饰方法,偶戏我们也来试一试吧,每个小组装饰一个小纸偶,组
长作好分工,看哪个组能在五分钟之内装饰好并且拿到讲台上来。
生:(按组装饰小纸偶。)
师:噢,上来了那么多的小朋友。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你有更好 的方法去装饰它吗?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学环节说明及反思: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把自己探索得出的装饰方法和材料马上应用起来,并且通过学生 的评价进一步探究纸偶装饰的一些要素,如:颜色的搭配、和谐、符合角色形象等
等。更进一步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同学们已分组编好了童话剧,还根据角色分工做好了初步的纸偶。现在,开始
装饰我们的纸偶。注意要美观,要符合角色形象,做好的小组就可以表演童话剧了
。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现在开始。生:(分工装饰小纸偶。)
五、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童话剧表演,好吗?你们除了看表演,还要观察纸偶是怎样 装饰出来的。
六、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装饰了我们的小纸偶,并进行了童话剧的表演。只要用
心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的装饰方法和材料。除了用纸偶表演童话剧,还可以用木偶、皮影、手袋布偶等表演童话剧,请大家欣 赏它们的装饰。(放录象)第6课 提线纸偶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己的创作意图。教学重点
纸偶的装饰。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6课 提线纸偶 教学难点
纸偶的装饰方法。
教学准备
彩纸、各种各样的纸偶提线纸偶。教学过程:
一、欣赏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
二、新课
1、出示小纸偶,问,它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
它是用什么方法装饰的?(板书:方法)还有一个问题是考考你们聪不聪明的:你
能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装饰得更好吗?
2、课件展示: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
用五颜六色的糖果纸装饰,用粘、绑的方法。用彩色的易拉罐装饰,用剪、贴的方法。用五彩的毛线装饰,用编、缠、粘的方法。
3、讨论: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材料:布、电线、包装纸、棉絮提线纸偶
方法:绑、粘、剪贴、编、、、、、、。
三、小组合作
请与小组同学合作编个故事,进行角色分工后,提线纸偶 用各种彩纸制作纸偶,并准备简单 的背景、道具。然后,演给其他组的同学看。学生表演纸偶戏。
四、小结
让同学们用互评的方式评出优秀小组。第7课 动物的脸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 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2.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动物的脸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
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教学重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动物的脸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教学准备
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国画颜 料、墨、调色碟、水盅。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
2、学习几种主要的运笔方法
勾染法(大象)、中锋破笔法(狮子)、破笔点染法(猴子)、勾线点染法(狒 狒)、丝毛法(猫)
3、分析国画《猫头鹰》的表现技法。①猫头鹰基本造型
②猫头鹰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猫头鹰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
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画法配诗: 褐墨点头部,接着画身翅,浓墨画嘴眼,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爪,猫头鹰俱画成。画法步骤:
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四、学生练习
1、画一只猫头鹰,教师巡回辅导。
2、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猫头鹰(运用幻灯片)
五、作业布置
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动物的脸临摹或创作一幅猫头鹰图。第八课、有趣的汉字 教学目标
1、通过书法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有趣的汉字了解我国书法的起源和类别,使
他们受到书法、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书法的讲解和示范,人美版第九册美术教案有趣的汉字使学生初步懂得写书法的基本技法与步骤。有趣的汉字 教学重点
字的结构的掌握。教学难点 字的结构。课前准备
课件、毛笔、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二、讲授新课
1、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2、书法的分类: 综合历代各种文字大致分为篆、隶、楷、行、草五大类。
3、讨论:在本课的图片中,汉字有许多不同的形态。
你认识其中的哪些字?你认为字和绘画怎样才能结合得更好。
三、作业
1、你打算用什么字体写什么字?搭配什么色彩?
2、学生开始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四、小结 作业评讲 第九课 飞天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飞天的艺术作品,飞天让学生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飞天的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化、发扬乡土文化的意识。教学重点
了解飞天的艺术特点,掌握飞天的基本的创作技法,并试着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 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教学难点
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课前准备
课件、水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介绍:
飞天是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形象。飞天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他们是优雅、美好 的化身,千百年来一直为大家喜闻乐见。
敦煌飞天,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许多优
美的形象,欢乐的境界,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着人们,不断地给人们以 启迪和美的享受。
二、欣赏和思考:
1、课本中的飞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画中人物飞翔的姿态是如何表现的?
3、飘带与人物动势有什么关系?
三、小组交流:
1、飞天的造型婀娜多姿、形态各异、你最喜欢哪一件飞天作品?
2、和同学说一说你的看法。
四、学生做业,教师巡视指导。
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五、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欣赏学生作品,感受飞天的美感以及线条的感染力,鼓励学生继续练习,画出更好的作品。第十课 色彩的色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寻找色彩,认识色彩,表现色彩。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十课 色彩的色相色彩的色相 体验不同色彩所表达的不同感觉
2、学习色彩的知识,认识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运用喜爱的色彩,培养运用色彩的能力。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十课 色彩的色相
3、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十课 色彩的色相 教学重点:
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难点
调配时水和色彩的分量 教学准备:
颜料,水,毛笔,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是美妙的。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世界是彩色的,色彩的色相 有千变万化的色彩。(出 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观察过自然中的色彩,观察学生的衣服、学习用品之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色彩。思考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有哪些,有多少种?
二、新课。
1、复习三年级开始的色彩知识: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红黄蓝这三种颜
色是色彩中的“老祖宗”,有称三原色。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三间色。
2、什么是色相?
色相,顾名思义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相是色彩的
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 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色彩的色相 的。所有的颜色都有自己 的相貌,这叫色相。
3、欣赏课本中的图片
学生结合图片分组讨论:
(1)、挑选自己喜欢的色相,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色相在生活中的应用
(3)、自己准备用哪些色相不同的色彩画一幅什么样的画。
4、小组交流发言
三、学生作业 创作一幅色彩画
四、小结
第十一课 色彩的明度 教学目标
1、感受色彩美认识同一种颜色的特点。
2、用深浅不同的颜色作一幅画。教学难点
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颜料、毛笔、铅笔
此课教授2课时:第一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调制;第二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装饰应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
二、新授
1、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再出示新课内容。
出示较普通的蓝色、示较淡的蓝色、较深的蓝色请学生辨别。
2、指导: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
3、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
加白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解释色彩明度概念)
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的明度。得出结论,变淡可以涂上本来就淡的颜 色。
4、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十一课 色彩的明度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胆练习,先用原色、间色来进行调配,再尝试用复色等进行练习。
四、讲评学生作品。第12课 人物与环境
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12课 人物与环境
通过欣赏课本中两组范画,领略绘画想象力的丰富多姿。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12课 人物与环境
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怎样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合理地添加与形象相配的环境。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12课 人物与环境 教学重点
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
训练学生想象能力。教学难点
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作品要画出新意。教学准备
人物造型图、绘画材料和工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类由于劳动创造了自己和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能离开环境单独存在吗? 生:不可能!
小结: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
。人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揭题:人物与环境
二、新授
1、出示人物形象
提问:老师这里人美版第九册美术教案有几个人物,你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吗?你能 想象当他们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
2、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想一想,添加什么样的背景好呢?
3、打开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学生说说课本中的人物添加给你什么启发?
生:可以将人物位置调换、颠倒、横放、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在 什么环境中。
人物的衣着也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活动的不同来进行添加。
4、你还能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人物形象想象出其它的活动和环境吗?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为学生作业打好基础。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可自愿选择课本提供的人物造型或自己找一组或一个人物原型。
自由发挥想象添加人物活动情况和服装及周围环境。尽量避免与周围同学雷同。
画好后在小组中互相欣赏,讲述画中的情形。
四、作品展示、评价
对画得出人意料的作品给予“特别想象力”奖。鼓励创新意识强的学生。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与环境的想象和添加,发现了自己有着惊人的想象力,我们能
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
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
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第13课 光盘架的设计 教学目标
1、选择适当的材料,根据光盘的尺寸,利用插接的原理,使光盘与架子形成富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整体。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2、体验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思想。人
教学重点
能简单的制作光盘架,体验制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 创意表现
教学过程:
一、激趣
1、(师出示一个简单的光盘架小制作)光盘架的设计老师这有一个很简单的小制作,你们看看,他可以派什么用?有什么益处?
2、学生猜想交流
3、现在生活水平好了,我们一定有很多学习与娱乐的光盘,它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帮助,今天我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个光盘架,将这些光盘有秩
序地摆放在一起,既方便查,又可增添生活情趣。
4、板书课题:光盘架的设计
二、师生探究
1、生活的多彩使我们的光盘种类繁多,市场上便出现了许多这样的架子(展示更
多工艺光盘架)观察选用的是哪些材料?
不锈钢 木材 铁 布 等等
2、这些漂亮的光盘架美观耐用,光盘架的设计使用方便更是装饰家居的理想物品,那设计时应 该注意哪些什么问题呢?
①平衡 ②尺寸 ③选材 ④插接口的设置
小结:制作时用较硬的包装盒纸或硬纸,也可使用其他材料。根据光盘的尺寸,利
用插接的原理,使光盘与架子形成富有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整体。
三、体验创新
1、我们是新时代的创造者,是未来的创造者,你觉得你的创新思维怎么样?
2、先来欣赏这些小创新者的作品吧。(出示书上的若干作品范图)
集体讨论:选材 造型 创意
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想法看法
3、有比较才有发现,有胆量才有惊喜,老师期待着你们
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用
自己或小群体的智慧设计制作一个既实用又有个性的光盘架。
四、学生作业,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作品:
1、自我推荐
2、相互展示
3、师小结 鼓励
六、总结全课 生活赋予我们很多的乐趣,制作光盘架的全过程你开心吗?热爱生
活,感受生活,你会更乐观,更接近成功!第14课 杯子的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用语言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14课 杯子的设计
2、学会观察、学会体验。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14课杯子的设计 教学重点
设计造型漂亮,功能实用的杯子 教学难点
观察了解杯子各部分的用途,体会设计者杯子的设计的设计意图 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14课 杯子的设计 教学具准备
杯子若干个 图片若干副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你注意过平时喝水的被子么?出示几个:这些杯子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2、你喜欢什么?为什么?
3、哪个地方最合你的心意?
4、你呢,想选哪件?说说原因。
二、师生探究
1、欣赏了这么多东西,你发现每一类物品有不同的地方吗?
生:形状 花纹 色彩(师板书)
2、小朋友观察得真细心,一件可以使用的东西,要让大
家都喜欢,我们不仅要改
变他的形状,还可以改变他的花纹和颜色。
3、根据这些方法,伟大的设计师们设计出了杯子的设计更多美观实用的物品,现在,老师请
大家当回小小评论家,来看一看,评一评,一起来欣赏书上的作品:分析其造型、材质、功能等
三、体验并感受
1、学生欣赏并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2、这些精美的杯子显示着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们鲜明的设计意识,每一处的设计 都有它的独到之处。
3、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杯子?(师生交流)
4、再来看看书上的杯子设计,杯子的设计理解设计者的设计意识。(比较这些杯子,想想设 计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四、作业要求
1、设计时要注意什么?(构思大胆、设计合理、实用美观)
2、根据你的观察,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杯子。
3、学生作业,师指导
五、小结展评
第15课 有人脸的器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见过特别漂亮或特别奇怪的杯子吗?有人脸的器物 介绍给大家听听。学生回答(略)
二、新授:
1、老师书上有两种特别的器物,一起来看一看。打开书本,欣赏“大禾人面铜方
鼎”(商)和新石器时代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提问:“这两种古代器物有什么特别之处?” “大禾人面铜方鼎”以人脸为装饰
图案;“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整体以人为造型。)
2、这样的设计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略)
3、古代人为什么要在设计中将人脸运用进去吧?学生回答有人脸的器物(略)
4、“同桌相互观察彼此的脸。” “你看到同学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笑)教师用简笔画画笑的表情。“你还会表演其他表情吗?” 学生表演,教师画
5、“原来人脸这么有意思,我们也来设计一个有人脸的杯子或罐吧!”
6、欣赏范作。
“几件范作有什么不同?”
(材料相同:紫沙泥。制作方法有所不同,造型不同,人脸表情不同。)
7、“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脸器物?” 学生回答(略)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展评:
1、介绍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
2、教师总结。
第二篇:小学五年级人美版美术上册教案全集及教学设计
1、画人像
一、教学目标
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1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三、教学难点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四、教学理念
本课是开学第一课,所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应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学生要以描绘为主,其表现方式为辅,重视自我评价。
五、教学准备
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六、教学资源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教师事先把学生准备的自己的照片收集放在一个小箱子里)
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 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刚进初中,有些同学不熟悉)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
(板书:画人像)
二、描述特征
说说“他”的特征
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
说说“我”的特征
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1、《蒙娜 · 丽萨》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达 · 芬奇、《蒙娜 · 丽萨》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看达 ·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2、《凡 · 高自画像》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3、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4、现代版的《蒙娜 · 丽萨》
5、探索
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讨论、猜想。
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表情
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
探索:头部比例——三停五眼
A、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测量”“三停五眼”,并记下大体的结果。
B、请学生说一说刚才测量的结果。
C、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简介)
A、人体比例——立
七、坐
五、蹲三半
B、人体结构——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感觉一下自己的肌肉和骨骼
出示人体肌肉和骨骼图
总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人物的脸型与表情,下节美术课我们来尝试一下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在画肖像之前,我们还要去感受一下画家们是如何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
第二课时
一、临摹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仔细观察你所选的肖像画,把人物特征用简洁的言语写在作业上。
二、引导评价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临摹出画中人物的神情吗?
你所临摹的画是否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
(精选几张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
三、课后延伸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如图片、文字等),存入学习档案袋,并与同学交流感受。
搜集罗中立《父亲》相关资料。
四、学生习作、教师进行辅导: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五、小结:展评学生作品,并请同学们到台前讲述人物都有哪些面部特点,作品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内心情感等等。
九、板书设计
画头像
《蒙娜 · 丽萨》、罗中立 《父亲》
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表情:哭、笑、怒、乐、惊 人体比例、结构:三停五眼;立
七、坐
五、蹲三半
十、教后反思
本课也是一幅造型领域的一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名师作品,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的特征。增加学生对明实际作品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人物面部的三停五眼、人体比例:立
七、坐
五、蹲三半以及人物常有的表情,并通过学生上台的表情体验五官在各种表情中发生的变化。教师适时的在黑板上进行简笔画表现各种表情。
2、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三、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理念
本课是开学第一课,所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应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学生要以描绘为主,其表现方式为辅,重视自我评价。
五、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六、教学资源:
网上搜集的各种透视现象的图片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
师: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习近平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疏密、色彩)
三、指导学生作画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 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第二课时
1、讲评上节课作业 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4、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5、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颜色灰暗一些。
6、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7、布置课外写生练习,描绘各种体现透视现象的画面。
8、作业展评。
九、板书设计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
十、教后反思
把一样的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的理解的不深刻,所以在画作业时,表现物体的前后的尺寸不是很明显。五年级的学生对这个透视问题,理解的不到位,我们可以慢慢的引导,使他们对这一概念更好的表现在自己的绘画中。
肖像艺术
一、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在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及形象的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动态线的确定。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画人物动态时,如何掌握动态的特征及其速写方法。
四、教学理念 本课是开学第一课,所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应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学生要以描绘为主,其表现方式为辅,重视自我评价。
五、教学准备
人物动态速写印刷品,范画,动态速写过程图等。
六、教学资源
网上搜集大师的作品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常规。
二、讲授新课。
肖像艺术重在传神,“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经验。形指的是人的外表;神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要想把二者都刻画出来,首先要抓住神,既要表现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同时也要抓住人的外部特征。我们欣赏肖像艺术就要特别注意艺术家是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的。
(一)、出示教师的动态速写范画让学生观看,接着向学生讲解速写的涵义。速写是有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素材之用,也是绘画的一个门类,这要求以迅速、概括的方法描绘对象,通常是用简洁的线条来记录各种形象和动态的。
(二)、根据教材分析,讲述人物动态的运动规律和动态速写的基本方法。人的动态千变万化,这些变化都是由头、躯干和四肢的屈伸及摆而形成的,如颈、腰、肩、肘、膝等主要关节,每个关节的转动屈伸均有一定限度和范围,在活动中人体的重心经常移动,身体的不平衡与平衡相互交替,这就形成各种有节奏的优美的动作。
速写就是要用较短的时间把人物的动态特征准确的描绘下来。
(三)、挂出教师预先绘制的动作速写过程图,并用粉笔在黑板上作示范,使学生明确速写过程(从动态线开始,然后再画其他,从整体到局部)。在示范时,注意向学生讲解人体的各部分的基本比例运动规律和袋子体重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人体比例及速写步骤。
四、学生速写。(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观察掌握人物动作的大势早,经过分析找出动作的重心、支撑点和动作特征的动态线,然后在画面定位,用简括的线条轻轻勾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教师巡回辅导。学生分组互画,每组选一个同学为模特儿,供同学写生。速写时间为20分钟。
五、讲评:
抓住动态的表现作重点讲评。
九、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三、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理念
本课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表现。教学生用尝试的学习方法去进行创作,教师给于适时的点评。
五、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六、教学资源: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师: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的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维鲁维斯的人》时达·芬奇在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建与1163年。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律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总体效果协调统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
今天,我们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
小资料:把一条线条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得名。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第二课时
1、讲评上节课作业 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用美术中的比例关系表现花瓶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4、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5、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颜色灰暗一些。
6、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7、欣赏课本中的古瓶,挑一件你认为造型美的,从比例的角度分析它设计成功的原因。学习它们的比例关系,设计一个好看的花瓶。
8、作业展评。
九、板书设计<>
有趣的汉字
一、教学目的
1、通过书法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了解我国书法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书法、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书法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懂得写书法的基本技法与步骤。
二、教学重点
字的结构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
字的结构。
四、教学理念
一学生发展为主体,扩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把课堂延伸到教室外。
五、教学资源
历代汉字的演变材料、字体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具与学具
1、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及名家书法作品数幅;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学生仔细看。
2、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二)讲授新课
1、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我国是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殷商时代应用甲骨文开始,距今约三千七百余年。最古老的文字是用图画方式表达,让人一看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读出来,并明白它的意思,后来由于实际需要,又产生了音意相兼的形声字,以及运用了转注、假借的手法,有象形、指事会意的实体字和形声字,汉字的创造正是沿着这个道路发展下来的:
2、书法的分类: 综合历代各种文字大致分为篆、隶、楷、行、草五大类。(1)篆书: 甲骨文-------是殷、周时期的古文,因刻在龟骨上故名;石鼓文---------石鼓是秦朝的刻石,上面所刻的文字属于大篆的体系,也是我国最早的石刻; 秦《泰山刻石》-------又称《封秦山碑》字体属于小篆,相传是秦代丞相李斯所写,小篆是从大篆省改而来的。
(2)隶书: 相传是狱史程邈被囚在监狱里时,把大小篆的笔画和结体作简化,便于书写。这种字体便在公文上使用起来。当时办公文的小官叫做“徒隶”,便把这种字体称为“隶书”
(3)楷书: 楷书真书,楷书,由隶书、隶草演变而成,字形方正,大小相近,有楷模的意思。
(4)行书: 行书书写速度较快,常作文章起稿用,没有一套规定的写法,写得规矩一点而接近楷书的叫“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而接近草书的叫“行草”。(5)草书: 章草-------又称隶草,其字形特点是解散隶体,趋于简便,但仍存隶书的形势,字字区别不相连绵;今草--------相传是后汉的张芝从章草加以演变而成。特点是体势连绵,笔意奔放,常常是上一字的终笔,也就是下一字的起笔。
三、作业布置
感受汉字特有的美,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些汉字,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创作一张新颖、有趣的作品。
四 课堂小结。布置下节课的用具。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课
书法艺术,在字体上可分为几类?
三、讲授新课:
你听说过“书画同源”吗?请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的过程。
在本课的图片中,汉字有许多不同的形态。你认识其中的哪些字?你认为字和绘画怎样才能结合得更好。
(三)巡回辅导,课堂总结
及时纠正学生中的不良做法,当场演示,以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发现好的作品及时进行表扬,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
九、教学板书:
有趣的汉字
范作 范作
十、教学反思
本课时量安排较紧,第一课时内容较多,但必须讲透彻,一定要布置学生课后设计印稿,可用工具书帮学生查找字体,这样便于第二课时的完成。本课学生积极性很高,最好统一帮学生购买笔和纸,学生也很乐意,效果也比较好,有兴趣的学生可鼓励课后多练习,并适当给予指导。
飞
天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飞天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飞天的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化、发扬乡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飞天的艺术特点,掌握飞天的基本的创作技法,并试着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三、教学难点
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四、教学理念
本可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对称图案的特点及构成规律,运用尝试教学法逐步引导孩子利用剪对称的方法,制作一两件小装饰品。
五、教学准备
飞天的资料、水彩笔等。
六、教学资源
飞天的资料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以及课堂常规。
二、引导阶段:
1、导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壁画艺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祖国的壁画艺术的精品——飞天。
2、板书课题:飞天
3、相关介绍:
飞天是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形象。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他们是优雅、美好的化身,千百年来一直为大家喜闻乐见。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据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4500余身。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
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是不长翅磅的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怀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千余年间的敦煌飞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演变发展的历史。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
兴起时期。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公元366--535年),大约170余年,此时期的敦煌飞天深受印度和西域飞天的影响,大体上是西域式飞天。但这一时期两个朝代的飞天特点也略有不同。莫高窟北凉时的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中,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的头上。其造型和艺术特点是:头有圆光、脸型椭圆,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饰环孬,头束圆髻,或戴或蔓,或戴印度五珠宝冠,身材粗短,上体半裸,腰缠长裙,肩披大巾,由于晕染技法变色,成为白鼻梁、白眼珠,与西域龟兹等石窟中的飞天,在造型、面容、姿态、色彩、绘画技艺上都十分相似。由于莫高窟初建时,敦煌地区的画师画工尚不熟悉佛教题材和外来艺术,处于摹仿阶段,运笔豪放,大胆着色,显得粗犷朴拙。
创新时期。从西魏到隋代(公元535--618年),大约80余年。此时期的敦煌飞天,处在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西域飞天与中原
飞仙相交流,相融合,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西合壁的飞天。莫高窟西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位置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同。只是西魏时期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种是西域式飞天,一种是中原式飞天。西域式飞天继承北魏飞天的造型和绘画风格。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作为香间神的乾闼婆,散花飞天抱起了各种乐器在空中飞翔;作为歌舞神的紧那罗,天宫伎乐,冲出了天空围栏,亦飞翔于天空。两位天神合为一体,成了后来的飞天,亦叫散花飞天和伎乐飞天。其代表作品如第249窟西壁佛龛内上方的四身伎乐飞天。中原式飞天,是东阳王荣出任瓜州(古敦煌)刺史期间,从洛阳带来的中原艺术画风在莫高窟里新创的一种飞天。这种飞天是中国道教飞仙和印度教飞天相融合的飞天:中国的道教飞仙失去了羽翅,裸露上体,脖饰项链,腰系长裙,肩披彩带;印度的佛教失去了头上的圆光和印度宝冠,束起了发髻,戴上了道冠。人物形象宣传是中原秀骨清像形,身材修长,面瘦颈长,额宽颐窄,直鼻秀眼,眉细疏朗,嘴角上翘,微含笑意。
鼎盛时期。从初到晚唐(公元618--970年),贯穿整个唐代,大约300年。敦煌飞天是在本民族传文化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印度飞天的成分,融合西域、中原飞天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从十六国起,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代五个朝代,百年的时间,完成了敦煌飞天中外、东西、南北的互相交流、吸收、融合、完成了中国化历程。到了唐代,敦煌飞天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唐代是莫高窟大型经变画最多的朝代,窟内的四壁几乎都被大型经变画占领。飞天亦主要画在大型经变画之中。在题材上,一方面表现大型经变画中的佛陀说法场面,散花、歌舞、礼赞作供养;另一方面表现大型经变一中佛国天界---西方净土、东方净土等极乐世界的欢乐。飞天飞绕在佛陀的头顶,或飞翔在极乐世界的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振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
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飘曳的衣裙,飞卷的舞带,真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咏赞仙女诗: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描写的诗情画意。
衰落时期。从五代至元代,包括五代、宋代、西夏、元代四个朝代(公元907--1368年),大约460余年,这一时期的敦煌飞天继承唐代余绪,徒刑动态上无所创新,逐步走向公式化。已无隋代时创新多变,唐代时的进取奋发精神。飞天的艺术水平和风格特点虽有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渐推动了原有的艺术生命。
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领先仙”、“天仙”、“赤脚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天亦称为飞仙,是飞天、飞仙不分。后业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虽然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称上,只把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空中飞神乐为飞天。
乾闼婆---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云霄。音乐界、舞蹈界写文章时,为了把他们和乐伎加以区别,把早期天宫奏乐的乾闼婆定名为天宫乐伎,把后来合为一体、持乐歌舞的飞天定名为飞天伎乐。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
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是不长翅磅的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敦煌飞天,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许多优美的形象,欢乐的境界,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着人们,正如段文杰先生在《飞天在人间》一文中所说:她们并未随着时代的过去而灭亡,她们仍然活着,在新的歌舞中,壁画中,工艺文中(商标、广告),到处都有飞天的形象。应该说她们已从天国降落到人间,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不断地给人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板书设计:
三、欣赏课本中的飞天壁画艺术:
思考问题:
1、课本中的飞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画中人物飞翔的姿态是如何表现的?
3、飘带与人物动势有什么关系?
小组交流:
1、飞天的造型婀娜多姿、形态各异、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
2、和同学说一说你的看法。
四、学生做业,教师巡视指导。
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以及用具准备。
二、引导阶段:
1、欣赏上节课学生的飞天作业,找出造型等方面的不足。
2、提醒学生本节课继续创作飞天作业,请学生在线条方面多下功夫,尽量用优美的线条表现出飞天的动态美。
3、板书课题:飞天
三、发展阶段:
1、启发谈话:比较范画和作品之间的差距,让学生谈谈感受。
2、继续欣赏飞天的动势美感,理解怎样用线条去表现。
3、示范线条的表现方法,引导学生感受。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欣赏学生作品,感受飞天的美感以及线条的感染力,鼓励学生继续练习,画出更好的作品。
九、教学板书
飞天
有人脸的器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人脸的器物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是集雕刻、绘画工艺于一身,适合装饰或者面部佩带的艺术品。
2、欣赏和制作有人脸的器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利用各种材料制作有人脸的器物,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有人脸的器物的设计与制作。
三、教学难点
脸的造型与色彩的创新设计。
四、教学理念
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学生要以描绘为主,其表现方式为辅,重视自我评价。
五、教学准备
纸板、彩笔、剪刀、胶水、白板纸等。
六、教学资源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及课堂常规。
二、引导阶段:
1、板书课题:有人脸的器物
2、引导学生欣赏大禾人面铜方鼎、人头型器口彩陶瓶以及古埃及金面具和贵州人脸面具等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小结:人连器物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是集雕刻、绘画工艺于一身的,适合装饰和佩带的工艺品,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人脸装饰艺术。书上的这几件人脸艺术品都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是我国古老艺术的不朽瑰宝。你能说出它们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并交流这些艺术品的五官以及色彩方面的特点。
3、启发想象:你想设计制作一张什么样的人脸器物?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三、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分析各种人脸艺术品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2、出示人脸设计范样,讲解制作方法:
设计人脸形象,画好五官的形状和位置。 刻线:实线剪、虚线折。 添加色彩和其它装饰。
3、布置作业要求:用泥巴做人脸器物,还可以加一些其它材料,让它和平常的脸不一样,你能试一试吗?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收拾用具。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以及课堂常规。
二、引导阶段:欣赏上节课人脸器物作业,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板书课题:有人脸的器物
三、发展阶段:
1、互相欣赏有人脸的器物作品,交流各自的感受。
2、教师简单讲解染色的方法。
3、鼓励学生大胆为自己设计的人脸器物设计奇特的色彩。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欣赏讲评学生人脸器物作品,评出最奇特的人脸器物。
六、课后拓展: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脸器物代表各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课后找出有关资料讲给同学听。
九、教学板书
有人脸的器物
出示人脸设计范样,讲解制作方法:
设计人脸形象,画好五官的形状和位置。刻线:实线剪、虚线折。添加色彩和其它装饰。
十、课后反思:
电脑美术 有趣的人像
一、教学目标
继续学习电脑软件绘画的基本方法,深入了解“WINDOWS”画笔的操作程序,熟练掌握“滤镜” “效果”等画图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WINDOWS”画笔的操作程序的熟练掌握.三、教学难点
电脑作画的创意及画面的各种特殊效果的构思设计。
四、教学理念
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学生要以描绘为主,其表现方式为辅,重视自我评价。
五、教学准备
电脑、范画等。等。
六、教学资源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按常规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引导阶段: 启发谈话:以前我们学习了用电脑作画的方法设计创作了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等图案,同学们对电脑作画充满了兴趣,今天,我们再接再厉,继续学习用电脑作画的方法来画一些 其他事物,像人物肖像画等 板书课题:电脑美术 有趣的人像
三、讲授新课:
1、请每一个小组上来一位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启发学生思考,画什么样的人物肖像?怎样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小结:我们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最想画的人物肖像画,那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这个自由创作的机会,希望同学们好好把握,画出最美的图画。
2、引导学生看书欣赏书上的电脑人物肖像范画,谈谈看了这些画后的感受。
3、教师通过电脑简单演示绘画程序:(1)开机。
(2)单击“开始”,出现“开始”菜单。(3)点击“程序”中的“附件”。(4)双击“画图”,进入“画图”界面。
(5)大胆点击每一个工具选项按扭,熟悉它。
(6)分别打开“滤镜”等选项,实现它们的用途。
(7)指导学生先起人物肖像画稿,然后在画板上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色彩着色。
4、教师出示电脑绘制的人物肖像范画,引导学生欣赏,评议。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板书设计:
17、电脑美术 有趣的人像
5、提出作业要求:熟练“画图”工具的使用,学习制作一幅电脑绘画作品。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教师巡视观看学生制作的人物肖像创作画作品,指出明显存在的问题,比如:构图、色彩搭配等。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稳定学生情绪。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打开电脑,将上节课的创作画打开,互相交流欣赏。让学生谈谈创作体会。
2、欣赏课本上提供的人物肖像的特殊处理效果,如马赛克拼贴效果 铜版雕刻效果 染色玻璃效果等新奇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3、电脑演示上述几种特殊效果的设计制作过程。
4、提出作业要求:用电脑尝试几种效果的制作,也可以自己创新设计,让自己的画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展示讲评学生的优秀电脑人物肖像创作画,鼓励学生课后多练习,提高自己的电脑作画水平。
九、教学板书
电脑美术 有趣的人像
十、课后反思:
献出你的爱心
一、教学目标
本课是为了配合新年设计制作一张贺年卡送给山区孩子。同学的制作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运用学过的色彩几实用美术、公寓制作的有关知识和激发,设计贺卡送给山区小朋友,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时表达同学们对山区孩子的一片爱心。
二、教学重点
爱心卡的种类及设计要点。
三、教学难点
爱心卡上的文字及折法的选择于纹法的安排。
四、教学理念
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学生要以描绘为主,其表现方式为辅,重视自我评价。
五、教学准备
电脑、范画等。等。
六、教学资源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纪律情况和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出示书中的照片,提问:你见过这张照片吗?在那见过?你知道他的来历吗?
第三篇:人美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 四季的色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色彩变化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应会:认识该课中介绍的四位画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作品进行初步分析,并写出短文,以表达对画而的认识与感受。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四季图片)
2.问题:(1)你看到了什么?(2)听到了什么?(3)又想到了什么?(请学生回答)3.自学:打开书第2页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试着用“这是季,是 的季节。”来形容它。
4.全班交流:你对最喜欢的季节有哪些美好的记忆或感受?
5.出示课题:四季的色彩
二.新授:
1、欣赏:(1)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画。(2)问题:说说四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分组活动:(1)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四季的色彩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上节课知识导入.二.新课:
欣赏教材中的四幅画:
1、《早春之路》(日本画)东山魁夷(日本)
①画面体现了什么绘画风格?(写实性、装饰性)
②画家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表现春天?
③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④你还想了解什么?、2、《夏》列维坦(俄国)
①画家运用了怎样的笔触来表现画面?(细碎、完整)
小知识:笔触是画家在再现或表现自然和生活时运用的各种笔痕。
②画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颜色?
③用短文表达欣赏这幅作品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3、《金秋》(中国画)林风眠
①画面用色有什么特点?(淡雅、浓重)
②树林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什么色彩’
③给你带来哪些秋天的感受?试用短文表达。(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4、《冬猎》(油画)勃鲁盖尔(尼德兰)
①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风景、人物、动物、植物)说一说。
②观察作品的色彩,你有哪些体会?
③你能感受到哪些冬天特有的美丽?用一篇短文表达出来。(请参考书上第3页对这幅图的提示。)三.拓展:
1、教师总结:虽然冬季将一切事物归于沉寂,但是却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四季的色彩是丰富的,有无限象征意义,四季的更替又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们之间是互相孕育、不断积累、循环往复的。
2、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艺术的服光和美术的语言来观察、表达艺术作品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
四.作业: 以暖色为主画一幅画
第2课 生活中的暖色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暖色
教学目标: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色卡,将暖色与冷色分开。学生选择区分冷色与暖色。意图:认识暖色,了解暖色特点:对比中产生冷暖。二.新课: 1.准备2~3张以暖色为主的图片。2你认为暖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3你喜欢冷色还是暖色?为什么? 2.你发现生活中、自然界中哪有暖色? 什么场合使用暖色?(火、阳光、花朵;喜庆、欢快、热闹的场所)
3、暧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4、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给你的感受。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暖色
教学目标:了解暖色知识,体验暖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重难点: 以暖色为主的画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 二.新课:
1、分析自已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
2、暧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3、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给你的感受。
4、分析名家名作《红色的房间》表现方法,谈谈你的感受。三.作业: 仿照马蒂斯《红色的房间》,选用与其不同的暖色改画一幅作品。
第3课 生活中的冷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冷色
教学目标: 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能运用冷色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初步掌握冷色基本知识,并能以冷色为主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书中图片《水》导入 二.新课:
1、出示色卡分析冷色
2、冷色卡中再分析偏冷和偏暖色。举例说明对比关系。明确色彩的冷暖是在对比中产生的道理。
3、欣赏冷色表现水的图片,淡一谈冷色给你的感受。(冷色给人的感受:清爽、宁静、安详、庄重、高雅、朴素)三.小结: 回忆本课时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冷色 教学目标: 了解冷色知识,体验冷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教学重难点: 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二.新课:
1、出示色卡分析冷色
2、冷色卡中再分析偏冷和偏暖色。举例说明对比关系。明确色彩的冷暖是在对比中产生的道理。
3、欣赏冷色表现水的图片,淡一谈冷色给你的感受。(冷色给人的感受:清爽、宁静、安详、庄重、高雅、朴素)
四、讲授新课:
演示运用冷色表现水波纹方法:将冷色滴洒在盆水中(不要搅匀)趁色彩没有完全散开,将生宣纸覆盖在水面上.浸透轻拿出即可呈现自然水纹。
三.作业: 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准备好水盆、颜料、生宣纸。
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第4课 快乐的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快乐的人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发现线材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了解线材的基本制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各种各样的线材,通过对身边线材的搜集、整理和组织,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1、让学生听一段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伴着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歌舞表演。
2、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是不是觉得浑身都想动起来?
3、这样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觉得什么样的动作最能表现这段音乐? 二.新课: 1.小组研究:表演并体会:当你活动时,主要是哪里在动?
2.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你喜欢哪—件?为什么?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
3.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三.小结: 回忆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艺术创造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听一段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伴着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歌舞表演。二.新课:
1.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你喜欢哪—件?为什么?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
2.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3.技法指导:
根据个人的喜好与力度情况,选择适合的线材进行表现。教师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有些东西(螺丝钉、铅笔、曲别针)不属于线材,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能够与线材有机地配合使用吗?启发了你哪些想?
三.创作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个人独立创作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有快乐动态的人物雕塑造型。
第5课 自行车局部写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教学重难点: 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语言组织教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你喜欢自行车吗?你有自行车吗?自行车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提问:
l、自行车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线有什么不同?(车把、车轮、车身、车上的线条有许多变化,比如,车条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链子上是曲线„)
2、谁能到黑板上画出自行车的某一部分?(组织同学们猜一猜是哪部分。)
教师用线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衔接等。学生观察、学习用线写生的方法。
三.小结: 你了解了自行车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行车局部写生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教学重难点: 如何用线精细地表现自行车。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说自行车的特点,导入新课.二.新课: 1.教师用线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衔接等。学生观察、学习用线写生的方法。
2.小组讨论:你认为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些部分画得好?对你有什么启发? 组际之间进行交流。
三、学生动手实践:布置作业。
巡视辅导。
四、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第六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发现、表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进一步学习写生及线造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及画面的组织能力。
教学重难点: 发现、表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语言组织教学。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1、讨论:展示几位本班同学背面头像,请同学们猜一猜是谁。(教师课前用数码相机照好。)板书课题。
2、提问:你为什么能猜出来刚才的几位同学呢? 板书:头型、发型、头饰、服装。
3、引导学生分析、感悟画家是如何通过背面人物表现人的内心情感的。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小朋友的作品。
4、提问:你喜欢哪幅?为什么?
5、小组讨论:赏析《未来世界》讨论:画上的小朋发在干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猜猜我是谁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难点:完成布置任务.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导入.二.新课:
1、与教师一起分析头发的走向及线条的组织。边观察教师的示范边思考。
2、教师请一位女同学到前面做模特,师生分析头发的走向,演示如何用线进行写生。提醒学生要表现出头部的形体,一些线条应为弧线,并注意其方向的变化。
三、学生动手实践:
1、布置作业。巡视辅导。学生写生自己前面同学的背面头像。
2、欣赏教材中两幅学生的创作.提问:这两幅作品分别表现出什么内容?你们各小组如何利用自己的作品进行创作? 学生发言,小组同学进行讨论。
3、小组合作完成用人物,引导学生完成小组集体创作。
四、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五、课后拓展: 展示几幅家长背面的线描画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学习。
第七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有趣的属相
教学目标: 1.了解十二生肖以及邮票。用线描、彩色笔、水粉、剪贴、剪纸等技法设计绘制邮票。2.在欣赏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艺术作民族艺术的情感和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教学重难点: 了解十二生肖以及邮票。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l、自制有关生肖动物邮票、工艺作品、民间美术作品课件。
2、民间工艺品实物一组。
3、生肖邮票学生作品一组。
4、剪好齿孔的多种形状、尺寸各异的空白邮票,剪好外形的一组生肖动物、面值、中国邮票字样。
二、讲授新课:
1、展示课件,提出问题:能说出邮票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分组研究、讨论,结合生括经验及查找资料,观察实物,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2、研究十二生肖邮票,你能发现系列成套邮票设计中有哪些相同之处?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十二生肖系列邮票的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创作设计邮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2.在欣赏生肖动物作品中,引导学生了解租国独特的民族艺术,增强民旅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在创作设计邮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邮票导入.二.新课: 出示空白邮票、文字、面值、生肖动物图案,提出问题:这一组资料,哪些组合后更适合、更具美感? 用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空白邮票与生肖图案、文字、面值拼摆组合,得出结论:
1、生肖图案应充满画面的绝大部分。
2、面值文字应突出,系列邮票文字应一致。
3、它的附属资料如印章纪年、汉语拼音等也应统一。
4、底色、边框也应成系列。
三、学生创新实践: 提出要求:1先进行十二生肖系列邮票的设计。2完成一枚有创意的生肖邮票。
四、作品展示、评价: l、展示学生的作业。
2.组织学生评价,对有创意、有个性的作业进行表扬、鼓励、分析。
第九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设计自己的棋 教学目标: 过观察和分析棋的组成部分、棋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
能力以及相互协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一副棋,通过设计和制作得到快乐。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提问:同学们下过飞行棋吗?这种棋怎么下?好玩吗?
对棋的组成进行分析: 提问:一副飞行棋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棋面上有什么?(如说明.画面„)
二、分组研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以下几类问题:
l、书上的图片里.你最喜欢哪一副棋?它的主题是什么?哪儿最有特点?
2、就一副棋说说它的制作步骤。如果你制作这副棋会注意什么?
3、说说棋子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如果是你的话,你还能做成什么样的棋子? 三.布置任务: 按自己的想法设计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棋牌乐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强化学生的设汁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导入.二.新课: 一.组际交流: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看课本第16页的问题,根据问题设计本组的棋,然后明确每个人的分工。
二.课后展示: 让学生说说本组的设计最有特点的地方和最成功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另外有什么教训需要吸取。一起来玩完成的棋子。
三、作业 : 自己设计,与同桌交流.第十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观察和分析牌的组成部分及牌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相互的协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析牌的组成部分及牌的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提问:同学们打过扑克牌吗?好玩吗?
二、对牌的玩法进行研究:
提问:(如书18页)一副英语牌怎么玩?
分组研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以下几类问题:
1、书上的图片里,你最喜欢哪一副牌?哪儿最有特点?
2、就一副牌说说它的制作步骤。如果你制作这副牌会注意什么?
3、你们组成员认为你们可以用什么用具制作“牌”?用什么方法制作更新颖、美观? 三.小结: 学生回忆学习内容.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棋牌乐——牌篇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及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及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棋,导入.二.新课: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看课本第18页的小组讨论问题,根据问题明确每个人的分工。
三、艺术实践:
教师辅导,学生制作
四、课后展示:
让学生说说本组同学谁的设计最有特点,谁的设计最好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另外有什么教训需要吸取。
第十一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水果的特点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展示出不同表现方法的水果绘画作品。
提出问题:这几幅作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有哪些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学习用中国画的方法来画水果。
2、出示课题:画水果。
二、新授课:
1、学生分组欣赏:① 用国画的方法表现水果与用其他绘画方法表现水果有什么不一样?②尝试着用纸笔画一画。
提出问题:A尝试用笔:中锋、侧锋。B尝试用色:浓、淡、干、湿。
2、教师总结问题.三、小结本课时内容.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画水果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从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如何用浓、淡、干、湿表现物象的特征,以及画面构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生回忆水果的特点回答: 你们想画自己喜欢的水果吗?
二、新课:
1、教师可在学生初次探究的基础上做示范。
2、请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学生看书欣赏其他学生的美术作业。
3、打开书,欣赏:①看草莓、葡萄的步骤图,研究其画法。(学生临摹画法)②欣赏学生作业。(解决画面的构图问题。)
三、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1、先临摹;
2、创作完成一组水果静物。
四、小结: 组织交流。
第十二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花卉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了解表现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花卉的基本画法,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特点。能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色彩的变化效果,尝试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形象生动的花卉形象。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看到教室里陈设的鲜花,同学们会想到今天的学习内容一定会和什么有关系? 出示课题:娇艳的花
二、新授课:
1、提出问题:①谁认识这些花儿.并叫得出它们的名字?②你们还认识其他的花儿吗?请你把它们介绍给大家。③鲜花再艳,也有捅谢的时候.什么花儿会永不凋谢?
2、展示中国画花卉。
提出问题:①猜猜它是用什么绘画工具画的?(展示文房四宝)②用这种绘画工具绘制的画叫什么画?③作者是如何表现花朵娇艳的?
提出问题:①怎样用笔、蘸色才能表现出花卉的特点? ② 水分的多少与画面的效粜有关系吗? 3.学生发言:你喜欢的花有什么特点?
三、小结: 用短文写出你喜欢的花有什么特点.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娇艳的花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中国画花卉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写意花卉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颜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分的干湿对表现物象的作用.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创作。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读喜欢花的特点,导入新课.二、新课:
1、展示中国画花卉。
提出问题:①猜猜它是用什么绘画工具画的?(展示文房四宝)②用这种绘画工具绘制的画叫什么画?③作者是如何表现花朵娇艳的?
提出问题:①怎样用笔、蘸色才能表现出花卉的特点? ② 水分的多少与画面的效粜有关系吗?
2、教师示范。
3、打开书,联系老师示范的过程,你认为书上的作业哪些地方运用了和老师一样的方法?
4、展示花卉作品。
提出问题:这些作品哪一幅你更喜欢?为什么?
三、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临摹大师的范画。2)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儿进行表现。
四、小结 :学生互评:a、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是否掌握b、能否巧妙地运用颜色晕染的作用,来表现花儿的特点。
第十三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靠垫
教学目标:了解设计靠垫应从审美、实用和文化等方面进行。
教学重难点: 靠垫的设计是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还要关注实用以外的审美和文化。教学过程: 一.导入:实物导入
1.课前师生准备一组靠垫实物,发到各组。研究:用途、形状、色彩、图案。2.学生观察、触摸、分析、回答。二.师生研讨学习活动
1、布置学生研究、分析教材。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有什么不同?
2、设计靠垫用社么形状、纹样、色彩比较好?
3、你喜欢什么图案纹样?打算如何进行色彩搭配?采用哪种骨式?
学生活动: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学生回忆学习内容,说收获.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多姿多彩的靠垫
教学目标: 能用对称式或自己喜欢的纹样设计、制作美观、实用的靠垫。
教学重难点: 靠垫作品的新颖、创新、构思巧妙。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导入.二.新课: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创作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示评价: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五、小组拓展:如何实施自己设计的靠垫作品?选择什么材料?拍照、保存资料。把作业布置成小型的展览,可选择教室或楼道墙壁充分展示。
第十四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日用品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用品因其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我们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生活用品的联想,认识到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无穷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请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生活用品摆放在桌面上来。
二、引入新课:
桌面上摆放的东西和我们这节课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 出示课题:生活用品的联想
三、新授课:
1、提出问题:“联想”这个词怎么解释?学生(理解“联想”的含义是:由某事物而想起其他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
2、展示用勺子装饰成的小人。提出问题:这个小作者是怎样通
联想完成这件小装饰品的?
3、分组讨论:
(1)欣赏书上的作业,分析作者是怎样认真观察展开联想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教学目标: 能根据生活日常用品的不同外形展开联想,并通过动手表现、装饰、使其形象生动有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对生活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表达出来。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思考桌面上摆放的东西和我们这节课有什么联系? 二.新课: 1.欣赏书上的作业,分析作者是怎样认真观察展开联想的。2.书上的作品都用了哪些方法进行装饰的? 3.他们的美术作品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和借鉴?
4.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你能联想到什么,讲给大家。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解决问题。
三、学生作业:
1认真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2大胆地展开联想;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装饰,使其成为一件可观赏的小饰物。
五、展示学生作业:组织交流。
第十五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教学目标: 创新思维与创作的关系。运用多种方法,大胆想象创新表现。
教学重难点: 运用思维训练方法,激发创新表现,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排好学习小组——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二、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1、分析课题,针对课题,针对题目想一想我们要画什么内容?
2、教师引导发言:“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学生听讲。
3、组织小组讨论:谈一谈你的现在,想象一下将来。小组交流:现在——将来。大胆想象,可以幻想未来的自己。
三、小结: 让学生用文字的形式将讨论内容写下来.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 教学目标: 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新表现做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新人。
教学重难点: 运用思维训练方法,激发创新表现,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读自己上节课的作业,导入 二.新课:
1、“将来”意味着什么?将来是未知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2、书中学生的作品是怎样表现“将来”的?
3、你准备怎样表现自己的“将来”的?交流构思,相互启发。
三、艺术实践:
1、分析构图方法,了解不同的构图方法。
2、辅导学生完成作品。
3、展示任务才靠图片。
四、展示作业:组织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讲解自己的作业。
五、作品评价:作品的创新表现在哪儿?
第十六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亲亲密密一家子
教学目标: 能通过仔细的观察会议,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了解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风格。教学重难点: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图片。1.展示自带照片,讲述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2.比赛:谁说出家庭成员生日多。3.介绍动物家庭的感人故事。
二、表演:请三个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孩子。内容:
1、三人离很远。
2、三人搂在一起笑的很开心。
(通过比较使学生感受到,人物间的距离,他们的眼神,动作等在画面中的作用。)
三、小结: 通过本结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亲亲密密一家子
教学目标: 通过创作表现一家子的亲密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心,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难点: 具体情节的表现、颜料水分的掌握。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上节课的表演,你想到什么?
二、新课:
1、认识新材料:吹塑纸(是一种轻质的发泡材料,结构疏松的,很容易在表面划出痕迹)。2.教师演示:
(1)在已画好稿的的吹塑纸上覆盖黑卡纸或白纸,将纸张固定好,以免错位。
(2)教师掀开纸的一边用笔蘸色在吹塑纸上填色。提问:还记得这种表现方法叫什么吗?(对印)(3)怎样才能像书中作品那样对印出清晰的轮廓?
三、提出作业要求:
1、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
2、欣赏一组表现人或动物间亲情场面的图片
四、作业步骤:1构思2制版(用软铅笔或一次性筷子刻板,没有把握同学可以先用铅笔画稿)3对印(颜色先前后深)
五、自主创作:引导学生,巡视辅导
六、展示评价:将画与图比较:在哪方面对照片进行了在创作,效果怎样?
第十七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泥玩具的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中国民间泥玩具,了解和接触一些民间泥玩具的知识。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民间泥玩具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民间玩具实物,引入课题。
2、出示课题
二、欣赏泥玩具(注:所有图片欣赏玩具都通过电脑及大屏幕进行展示,部分比较小的实物玩具通过视频展示台欣赏)
1、导言:中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泥土是我们周围最不起眼的东西,但千百年来,我们的民间艺术家却用它雕塑出许许多多造型优美、形象可爱的艺术品。
三、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制作泥玩具
教学目标: 在欣赏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热爱祖国民间艺术、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认识、感受中国民间泥玩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教学过程:
一、欣赏《彩色羊》《大叫鸡》《花小狗》《娃娃鱼》《麒麟送子》 小组讨论:
①问: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②问:这些是用来做什么的? 有什么特点?(玩具,样子很可爱)③问:它们主要用了哪些颜色?(红、黑、黄、绿、蓝)
二、艺术实践:模仿民间泥玩具的造型特点和色彩,创作一个可爱的泥玩具。教师指导创作。
三、小结:同学们,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的手创造了这么多好看又有趣的民间玩具,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美的享受和欢乐。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十八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漂浮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浮力的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探究简单的浮力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1:发给学生每人一支吸管,提出作业要求:你能想到几种令吸管在水中漂浮起来的方法?
2、游戏2:抢答——如果给你一把吸管,让他们漂浮在水面上,设想一下都可能有哪些不同的造型?
二、思考反馈:
1、吸管为什么可以漂浮?(轻,中间有空气,)
2、铁很重,为什么轮船却能漂浮海面上?(形状的改变,空气)
三、信息交流: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组织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有趣的关于漂浮的资料在组际或班级中进行交流。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漂浮
教学目标: 结合绘画、粘贴、插接等不同造型手法,以及漂浮的科学道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实现自己的艺术创想。
教学重难点: 在制作漂浮物时,创新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导入
二、新课: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材料:铁、纸、不同造型的盒子、木片、泡沫、毛笔等。)
看一看:书中同学作品给了你哪些启发?
试一试:运用折、剪、卷、组合等不同手段,你能用手边的材料组织什么样的漂浮的造型?
讲一讲:你能设想一下它的功能及装饰吗?
三、探索实践:提出作业要求: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新颖美观的玩具。
四、展示评价:利用水盆、鱼缸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新颖有趣的展评环境。
五、课后拓展:漂浮只在水中吗?(空气、水银等)
第十九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神奇的画笔(一)教学目标:
1、感受电脑绘画的独特魅力,特别是由于运用了数字化技术而产生的独特而神奇的绘画处理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程序上的绘画处理工具进行绘画。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充分的认识和理解电脑绘画的“笔”与普通的绘画中的笔的本质区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欣赏图片导入
二、新课: 欣赏美术作品:
1)赏相同表现内容但表现手法不同的美术作品,认识不同的美术表现方法对美术作品的影响,引出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神奇之出。
2)感受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神奇性。
3)借助对比欣赏让学生感受艺术创作的求异思维,引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三、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神奇的画笔(二)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绘画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画面中合理地运用画笔工具表现形象和自己独特的构思。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
二、新课: 发展过程:
1)分析与讲解: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进一步说明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效果。
2)通过上机操作,让学生体验电脑画笔工具的特色。
三、艺术实践,布置作业:
1)让学生结合自己对电脑绘画笔工具特点的感受、体验、认识,考虑如何在自己的创作中发挥他们的“神奇”作用。
2)根据自己的创意,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创作。作业完成后
学生互评、互欣赏。
第二十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民间剪纸艺术,分辨阴刻和阳刻,学习这两种方法,并灵活应用到自己的仿制作品中。教学重难点: 剪纸阳刻、阴刻、混合刻的方法,剪纸图案的设计、制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赏回忆。(课件出示)A欣赏团花,回忆纹样种类。B欣赏吉祥图案(剪纸),回忆剪纸的寓意。
2、欣赏分析。(课件出示)剪纸的表现手法有许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阳刻和阴刻。请仔细看看、想想,剪纸中的这两种手法分别是什么样?你能从中找出来吗?这两种表现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认为应该怎样应用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二)教学目标: 感受民间剪纸的质朴、单纯,体会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阴刻的技法和三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二、展示你收集一些剪纸。回家寻找自己喜欢的剪纸资料。
三、你能说说,你看了这些剪纸后有什么感受吗?小结:剪纸的特点是质朴、单纯、平面化、遮挡关系少。
你能仿照或自己创造一件剪纸吗?
A你准备用什么颜色的纸来制作?用什么色的纸作底色?
B想一想要用什么图案来设计剪纸?个别回答。小组交流,讨论。仿制或创造。构思、设计。
C使用哪些纹样?主要运用那种技法?
D想一想,剪纸能运用在什么地方?(剪纸有什么作用?)你准备把剪纸运用到哪里?(做成什么形式?)
四、交流与互助:说一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怎样解决的?谁还有办法?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演示)创造与表现。
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作业。下次交。记录,准备下次的工具。
第四篇:人美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欣赏《连年有余》
背景:连年有余“莲”是“连”的谐音,“鱼”是“余”的谐音,连年有余是称颂富裕祝贺之词。每逢春节,人们总要供奉活鲤,并要在晚上吃芋(鱼)头,以示来年丰收。在包饺时也要剩很多菜馅以示来年财余。今天,连年有余不仅常见于平常百姓,在各企业单位中亦能盛行不衰。古代吉祥图案。主要以鲢鱼作成装饰纹样,寓意“连(鲢、同音)年有余(鱼、余同音)”。在清代的各种装饰上常见应用。
年年有余的来历
鱼跟雁一样,可作为书信的代名词。古人为秘传信息,以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这样以鱼传信称为“鱼传尺素”。唐宋时,显贵达官身皆佩以金制作的信符称“鱼符”,以明贵贱。“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如鱼得水”用来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谐美满、幸福、自在。【教学反思】
1、会变的线条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初步感受不同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B.能用不同线条组织一副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C.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A.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线条表现美感。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的课件、有各种线条的范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画有各类线条的绘画作品给学生欣赏。
2、启发学生了解线条的作用,体会线条组合的美。
3、揭示课题:会变的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景物照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和绘画方法。
2、线条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画几组不同排列形式的线条。(2)展示交流,教师指导评价。
3、以一些图形让学生选择其中—种并用线条加以装饰。
4、用投影讲解同一种图案添加不同线条产生的不同效果。
5、欣赏范例,了解用线条可以表现一幅完整的作品。
6、分组练习,用线表现一幅作品。
7、师生交流,明确用线排列方法。
8、学生明确方法、构图设计完成制作。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观察书中图片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景物中线条的排列规律,从中体会密集线条排列的美感。
2、作线条的练习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出各种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为以后的作业作铺垫。
3、以小组形式讨论及绘画,能让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让学生先添加后创作,由易到难,解决了难点。
4、绘画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用彩水笔直接作画,培养学生肯定用线的能力,同时要鼓励画出新颖独特的线条。
四、评价建议:
1、先小组评选,再集体交流
2、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第二课时
—、情景导入:
1、课件欣赏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线条的种类和作用。
2、揭示课题:认识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回忆大自然中不同形式的线条。
2、线条练习。
(1)在纸上用水彩笔画几组不同的线条。(2)展示并评析。
3、欣赏范例。
(1)讨论范例中线条的排列方法。(2)教师小结归纳。
4、讨论图案中不同形式的线条的变化。
5、让学生选择一个图案添加花纹,也可自己创作添加。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回忆大自然中的线条,引导学生开扩思路,启发他们了解并认识线条的美感。
2、线条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想象出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鼓励他们思维的独特性。
3、在欣赏书中范例时要引导学生认识用线条也能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4、老师出示图案让学生添加花纹,为了降低难度,认识和练习线条。
四、评价建议:
1、集体评价。
2、分组评价再集体交流。【教学反思】
2、雄伟的塔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应知: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塔,不同国家(地区)的塔造型不尽相同,还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意义。
B.应会: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设计的塔画下来,并可以进行简单的装饰。
(2)隐性内容与目标:让学生了解更多塔的知识,认识古今中外的塔,并对自己家乡的塔进行考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古迹的意识。教学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教学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二、新授:
1.看图片课件,找找塔建筑都有什么相同点? 2.总结:塔身上小下大,单层,中心对称。3.师介绍绘画步骤。
(1)在画面上端画出最上层塔顶和塔身墙。(2)接着一一往下画,直到你画完为止。
(3)添加宝塔上的门、风铃和塔檐上的瓦片等。
(4)画好宝塔的通道台阶和周围的环境,最后涂上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添加背景。2.引导学生画出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宝塔。3.注意塔身的对称。
四、展示作业、进行讲评。
1.学生互评2.教师评讲。(选构图适当,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画幅来进行讲评。)
【教学反思】
3、捏泥巴
教学目标与内容: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在学生活动中,探究各种泥器物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应会:通过捏泥,体会陶艺的捏制成形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皿。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捏泥巴、玩泥巴,了解祖国古今的陶艺作品,激发创作欲望。通过对玩泥巴过程知识及技巧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为源泉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教学准备:
陶泥、简单的工具、陶艺作品的课件、百宝箱、收集箱。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习用具准备情况,教师分发和好的泥巴,调节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探究欲望。)
出示百宝箱(百宝箱中是搜集的各种造型的生活器皿的泥塑作品。),找学生探索百宝箱里的秘密。(找学生从百宝箱中摸出“宝贝”。导入本课内容,并课件出示课题:《捏泥巴》。
三、讲授新课 A、提问:这些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这些可爱的造型是受了生活中哪些东西的启发?(引 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就这些器皿的形状、制作方法展开讨论。)教师概括总结。
B、教师示范捏泥巴的方法:(课件出示制作方法)压、揉、搓、捏 学生分组试一试这些方法能做出什么样的形状出来。还可以用哪些方法? C、课件出示各种泥塑图片学生欣赏古今各种更有创意的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或见解。
D、找学生说说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泥塑作品,都采用哪些方法制作?
鼓励学生大胆创意,在自己初步的作品上进行雕饰,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
运用自己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捏一件自己喜欢的小泥塑。指导要点:
(1)要有创新。(2)注意方法。
(3)注意作品的功能。(用途)
五、小结
找同学说说你的作品的设计思路和功能,并说出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作品,概括本节课的内容。【教学反思】
4、小扇子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尝试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小扇子,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创造出形状各异、图案不同,可以在不同场合使用的小扇子。B.应会:能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异、美观的小扇子。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习与人交往与合作,增加同学之间的亲和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学习小扇子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难点: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动画片、各种扇子、彩纸、筷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看动画片《借芭蕉扇》。
2.“芭蕉扇”有什么用处?扇子还有哪些用处? 3.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把“小扇子”。
二、讲授新课:
1.提问:同学们见过扇子有哪些形状、颜色?生活中、电视、画报等可以看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扇子。
2.教师展示自制扇子若干给学生观摩。3.教师讲述制作要点并示范制作:
(1)提问或讲述扇子的组成。扇子由扇面、扇柄组成。(2)扇子的形状分析:长方形、圆形、扇形、组合形等。4.制作要点介绍并示范制作。(1)选择扇面形状、颜色并剪下。(2)折制、绘制扇面。(3)安装扇柄。
三、实习作业:
注意事项:1.扇面要有明确的形状。2.颜色要鲜艳有变化。
四、课堂小结、讲评。
1.选几幅优秀作业由学生讲评。
2.教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第二课时
一、总结上节课学生作业情况。
二、学生介绍怎样装饰自己的小扇子
三、创设情景,体现扇子的使用价值。
四、小结:请同学们说说制作小扇子的感受。【教学反思】
5、漂亮的小钟表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通过欣赏,了解钟表的文化及造型特点。
B.通过对不同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C.通过钟表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D.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2)隐性内容与目标:
A.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B.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学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教学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刀、胶水、腊光纸、纸杯、圆盖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些漂亮的小钟表,并让学生说说时间。
2、揭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
1、选材。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所准备的材料来设计表盘和外形,并且找出做表针的材料,以及固定表心的图钉。
2、观察钟表的特征。
(1)表的外形:各式各样。
(2)表盘的形状:圆、方、三角、多角等。(3)表符的种类:数字、几何形、装饰形等。
(4)表针的特点:时针粗短、分针稍长稍粗、秒针最粗最长。(5)表的装饰:剪、贴、画各种形象。
三、实践指导:
1、根据材料做出外形和表盘。
2、制作表符。引导学生分清大刻度小刻度,并将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表盘上。
3、制作表针。表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万变不离其宗,三根针的长短不变。
4、添加小装饰。
四、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并自评。
2、评选出最漂亮的小钟表。
第二课时
一、总结上节课学生作业情况。
二、拿出自制小钟表,认识钟表时间。
1、说说日常作息时间,并在钟表上拨一拨。
2、小组合作互相说时间,拨时间。
3、试想将小钟表的附件进行变化。
4、互相对对方的表针进行变换。
三、创设情景,体现小钟表的使用价值。
小组进行活动:同学们每到作息时刻就表演应做的事。
四、小结:请同学们说说制作小钟表的感受。【教学反思】
6、下雨了
教学目标:
1、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2、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3、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4、让学生了解表现事物和情景可用多种不同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雨中的世界、下雨时的情景。教学难点:能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来表现独特的视野。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绘画材料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下雨的录像: 大雨、暴雨、小雨、雷阵雨„„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下雨时的过程情景。
2、提问: 雨是怎样形成的?下雨时自然界有什么变化?(讨论发言:地面的水蒸汽上升遇冷空气形成。乌云、闪电、雷声、雨滴„„)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二、讲授新课
1、指导学生看课本,分析了解艺术家是怎样表现雨的。
2、播放课件: 记忆下雨时的情景,引导学生讨论。(说一说下雨时所见到的情景,表演人在雨中的动态和雨具的使用方法。)
3、引导学生看课本,欣赏学生作品。同学们是怎样表现雨中的人?采用什么方法表现的?作品中的人物动态、人与环境的表现方法。(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三、学生绘画
1、板演: 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一画人物动态,教师加以指导和添加。
2、引导学生表现雨中有趣的情景和内容: 下雨时你见到的情景、有趣的事,你在雨中„„
3、提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大胆生动地表现雨中的人物并添加环境。(观察了解雨中人物的表现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作业。)
四、讲评作业
学生自评、互评并交流。
五、小结
下雨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同学们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人物活动和雨中的趣
事。我们要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并及时画下来。【教学反思】
7、百变团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B.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种,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与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教学准备:剪刀、胶水、腊光纸。录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录像,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欣赏剪纸作品在生活中运用的录像,如:过年、结婚时人们用剪纸作品布置环境以增加节日气氛。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欣赏剪纸作品,认知剪纸作品的图案的特点。
1、教师出示剪纸作品,介绍不同剪纸作品的不同特点。
2、介绍剪纸的有关知识。
多面剪纸其实就是民间所称的“团花”,它利用纸的重复折叠,剪出中心对称的图案。团花的历史极为悠久,对称原理在剪纸中的灵活运用,更使着古老的艺术充满迷人的魅力。
3、揭示课题:百变团花
三、制作五面对称剪纸。
1、五面对称折纸。
教师用较大的纸,带领学生边折边讲解。
2、画五面对称剪纸。
(1)、教师示范两种不同的画剪方法,分别剪出分散和连接的两种图案,请学生找出图案分散的原因。
(2)、教师示范,要求学生画时注意:先定大,再画细部,剪时且慢要细心。
3、学生开始画剪五面剪纸。
四、引导小朋友制作自己设计的图案,剪出五面对称剪纸作品。
五、作业展示、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自己的剪纸作品布置教室的玻璃窗,教师适当指导作品之间的排列。
2、欣赏作品,体会剪纸作品给教室带来的欢乐气氛。
第二课时
一、回忆、欣赏、比较。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陈述制作五面对称剪纸的过程。
2、欣赏书上的剪纸作品,找出各个异同点。
二、学习制作六面对称剪纸。
1、教师示范单独对称图案的剪纸作品在对折以后起的变化,指导学生怎样把对折的图案设计到对折以后的纸上。
2、提醒学生画剪时要注意图案的简洁明快,图案与图案之间要有连接点。
三、装裱剪纸作品。
四、作业讲评(欣赏、游戏)。
1、展示学生制作的剪纸作品,欣赏、互赠。
2、欣赏用剪纸手法创作的儿童作品。
3、总结:剪纸作品的内容源于生活,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学反思】
8、摆花样
教学内容:
运用不同的形状及颜色,进行创作,拼画组合出各种物体及图案。通过拼画造型,锻炼学生手、脑、眼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创作能力及观察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有选择的将不同的形状、颜色拼画成自己想表现的图形,加强造型能力,巩固对各种形状的理解。
过程、方法:通过尝试法、观察法、启发式的教育方法,是创作出的作品更富有美感。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简单的点、线条、形状进行装饰。
情感、态度:通过造型活动,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教学重点:通过简单的装饰游戏引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点、线、形状进行装饰。课前准备:教材、课件、画纸、水彩笔、范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组合排列的美感,拓展学生思路)
展示课件(用不同材质、颜色组合图案或照片),初步讲解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解答
二、讲授新课(学习装饰方法、发现形与色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课件内容,和学生一起分析范画的形状和颜色。
教师在黑板上用各种形状随意拼画出几种图形。(太阳、房子、花朵)并进一步说明在绘画组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要有自己的想法、颜色搭配要好看)
让学生用学习用具试着在课桌上摆放图形(可合作完成),并给与鼓励。让学生们发挥想象,结合所学的知识,用拼画、组合的方法,创作出一幅美术作品。题材不限。
三、布置作业
进一步加深对造型的理解,激发创作潜能,进行公平公正的辅导,并对一些创作过程中出现困难得学生及时加以指导。
四、巡回指导
发现问题予以纠正,并注意安全
五、展示作品
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做适当讲评,并予以表扬或鼓励 六、结课
暗示学生要热爱生活,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开拓视野,做一个有心人。【教学反思】
9、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在感知种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教学难点:拓印的技巧。
教学准备:铅笔、油画棒和蜡笔、树叶等实物。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组织纪律,将材料和工具摆放有序。
二、讲解拓印。
教师演示与学生体验同步进行。
学生与教师演示做法相同:将薄纸蒙在有纹理的实物上。拓印时,左手伸开,手指用力按住薄纸。右手指按遍薄纸,使纹理凹凸分明。任用一色蜡笔,轻轻均匀磨画,印出纹理为止。
三、组合实物。
1、看实物的形状,想这些形状的实物能组合成什么形象呢?
2、试着拓印一些纹理。
四、学生作业。
1、摆实物。
2、蒙纸。
3、拓印。
五、小结。
1.整理用具,材料。2.展示较优秀的作品。鼓励学生下课寻找事物拓拓,玩玩。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评上节课作业。
展示拓印纹理清晰、完整的作业。
三、学生继续作业。
提出要求:选与上节课纹理不同的实物进行拓印,并且添加背景、装饰。拓印:根据上节课的经验,用不同色的油画棒一部分地一部分地拓印纸下面的实物的花纹。每一部分都拓的花纹清晰。
添画:在拓印完的画面上,用油画棒加几笔使画面中的形象完整,画面形成一体,并富有个人特色。
四、展示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尝试多种绘画方法。【教学反思】
10、杯子的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2. 掌握设计理念和方法,运用了解的知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设计意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一只一次性纸杯)
师:图片中的物品是什么?——一只一次性纸杯。
你别看它长的普普通通,它可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物品。它的家族成员可多啦,而且有着各不相同的外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杯子大家族”,去领略一下杯子的风采吧!
2.出示课题——杯子的设计
二、杯子展厅
师:从古至今,杯子的主要功能便是用来饮酒或饮茶。古代的杯子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参观一下“杯子展厅”,看看这些古代的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古代的杯子
折线纹彩陶杯(新石器时代)——陶
一个古朴、大气的杯子,制作于新石器时代。
象牙雕夔(kui)鋬(pan)杯(商)——象牙
商朝的这个杯子高30.5厘米,是用象牙根部制成的,米黄色,杯身上布满花纹。
玉云形杯(唐代)——玉
这个杯子很特别,呈云朵状,表面雕有许多云的图案。
师:你喜欢哪一只,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说说喜欢的原因。
小结:这些古朴、精美的杯子充分显示出了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的设计意识和制作水平。
2.现代的杯子
师:古代的杯子已经制作地那么精致美观,那现代的杯子一定是更加漂亮实用。请你回忆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其他材料制作的杯子。
生自由答后出示图片。——用玉、玻璃、陶瓷、竹、木、金属、塑料、石、搪瓷、纸等材料制作的杯子。
三、分析探究
1.杯子的结构
师:刚才见到的这些杯子虽然材料和造型各异,但是它们在结构上却较为相似。以图片中的这只杯子为例,请你分析一下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杯子的结构——杯身、杯口、杯底、杯柄、杯盖。
2.杯子的各部分的作用
杯身——放置液体。
杯口——方便喝水。
杯底——使杯子平稳放置。
杯柄——便于手握住杯子。
杯盖——保持杯中液体的温度;卫生;便于携带。(杯盖的大小要与杯口相符合。)
四、精品欣赏
1.新颖独特的杯子
师:为了让杯子显现出新颖独特,聪明的设计师们往往会将杯身、杯口等设计得与众不同。下面一起来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漂亮的杯子图片。
(师点击图片作简单介绍。)
杯身:有简单的几何形体、动物或物品的造型;对称形和不对称形。
杯口:不再局限于圆形。
杯柄:这个杯子的把手弯弯曲曲的,有什么作用?
杯盖:这个杯盖有什么用?设计者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2.特殊功能的杯子
师:随着科技的进步,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更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杯子家族中又 添了许多新成员——特殊功能的杯子。
——磁化杯、保温杯、电热杯、变色杯、量杯、旅行杯等。(师简单介绍)
小结:这些各不相同的杯子足以让我们看到了设计者的聪明才智。
五、作品设计
1.杯子的设计学问:
师:一只小小的杯子,里边可藏着不小的设计学问。想一想,设计师们为何这么设计?他们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首先,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
其次,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2.如何绘制设计图
那我们该如何把想象中的杯子设计在纸上呢?一起看看同学们的设计图,找找一张设计图包含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杯子设计图——杯子图形、简单的功能说明、各部分的尺寸、物品名和设计者。
再对其他的学生作品作简单分析。
六、学生作业
1.师: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只怎样的既新颖独特又美观实用的杯子?学生思考回答。
强调注意点:
(1)画面上包括三个方面:
杯子图形。简单的功能说明。各部分的尺寸。右下角标明物品名。
(2)文字请用水笔写。
(3)比一比,看谁的想象力丰富,表现力更强。
2.学生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七、板书设计 杯子的设计
杯子的结构——杯身、杯口、杯底、杯柄、杯盖 【教学反思】
11、绘画中的节日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不同的节日里,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在绘画中,如何表现出这种气氛是艺术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
应会: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祖国是拥有丰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国家,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识。
2.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取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
1.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
2.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学习材料:
少数民族节日图片、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节日:
1.谈谈我们的节日都是怎样庆祝的?
2.看看书中的节日,他们是怎样庆祝的?(春节、元宵杰、端午节、泼水节)3.你还知道哪些节日是怎样庆祝的?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
二、画家笔下的节日:
1.《枣园来了秧歌队》
2.作品中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教学意图:学会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取信息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小朋友笔下的节日:
1.小朋友的作品中都表现了哪些节日?
2.他们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方法?共同特点是什么?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我们笔下的节日:
1.你想表现什么节日?
2.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
3.作业要求: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4.学生作画,教师辅导。5.展示我们的作品
6.拓展:了解更多的民族风俗习惯。
教学意图: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感受制作过程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反思】
12、好吃的水果
教材分析:
不管是在温暖的南方还是在季节变换明显的北方,各种各样有营养又味美的水果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南方,有披着“鱼鳞”的菠萝、金黄的芒果、成串的香蕉、红红的荔枝、毛茸茸的红毛丹、大大的菠萝蜜、形状奇特的榴莲;北方有诱人的水蜜桃、黄澄澄的柿子、脆脆的梨、红瓤的大西瓜、玛瑙般的葡萄„„提起这些,孩子们准会垂涎欲滴!这些水果不但看着诱人,吃起来还有各种不同的味道。那么多种的水果,或香香的、或甜甜的、或酸酸的,还有的水果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却香香的„„享受这些水果时,同学们的感觉也是各不相同 的。本课设置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回忆,不但表现不同水果的特点,而且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应会: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教学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和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开展创作。
学习材料:(1)师生各自找来自己最喜爱的水果,作为感知材料。(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表现工具。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教学
老师带来一个百宝箱,谁愿意来摸一摸里面有什么?也许会咬人呦!(学生摸,发现各种各样的水果)
二、看课件,欣赏各地水果。
1. 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你知道新疆有哪些特色水果?(学生回答有哈密瓜、香梨、葡萄)
2. 介绍火龙果、人参果。了解不常见的南方水果,观察不同的水果外形特点、色彩。通过“摸”来感受水果的外形、特征。在体验中,营造一种宽松、快乐、自由的气氛,并且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并引发回忆、联想。(学生谈看到果实的感受。)
三、说说你带来的水果形状、颜色、特点、味道。1.学生介绍,表现吃不同味道水果的表情。
2.你们相信水果会变吗?看能变成什么?(出示课件)
西瓜变成了西瓜城堡,苹果变成了苹果精灵。你的水果能变成什么?(学生畅想汇报)看老师变成了苹果姐姐,我开着椰子火车,带着香蕉汽车来接你们的水果精灵快快来水果乐园吧!
四、尝试着自己发挥想象,把自己带来的水果“变”一个样画出来。(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童话是低龄儿童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的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的相关联想。
【教学反思】
13、刷 牙
教学目标:
1、体会和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细节。
2、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和记忆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适时刷牙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表现刷牙时的动作特点。
教学难点:刷牙的大动态、手、面部的细节特点。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录像、牙刷、刷牙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看电脑课件:《小松鼠刷牙》。
2.提问:看完动画片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要天天刷牙? 3.揭示课题:画刷牙
二、新授:
1.观察:听刷牙歌,表演刷牙,同桌互相观察对方刷牙的方法是否正确,刷牙的姿态是怎样的?
2.看课本,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画自己刷牙的样子。3.先请几位学生板演,并指出他们的优缺点。4.请“小老师”上讲台修改。5.教师出示作画要求:
(1)画面构图要饱满,人物位置要突出。(2)人物动态要明确,并适当添加背景。(3)用铅笔画好基本线条后,用彩笔涂色。6.其他学生自己画。
三、作业讲评,提出希望。
1.看黑板上小老师修改的画幅,进行欣赏点评。2.展示同学们的作业,说出优缺点。
3.同学互相说说刷牙的必要性,教师提出希望:从小好好保护牙齿,才能有好身体。
【教学反思】
14、茂密的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茂密的花。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2、能初步表现出不同种花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花的不同特点和前后遮挡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小花盆、一块布、吸铁石多个、手工小花园。学生用具:铅笔、勾线笔、彩笔、油画棒。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揭开课前猜谜游戏的答案:一盆花。
2、课件出示有关花的几张图片:牡丹花,菊花,郁金香。学生欣赏花的同时,说出其名称。引出课题《茂密的花》。板书:茂密的花
二、讲授新知
1、课件欣赏单独的一朵花,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出花的基本结构。得出花组成部分主要分为:花芯、花瓣、花茎、花叶。(板书:花芯、花瓣、花茎、花叶)
2、课件欣赏大师表现的茂密的花:奥地利著名画家克利姆特的《葵花园》。师生共同分析作品的美丽之处。
3、课件出示教师范画4张,让学生观察,总结出花有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等特点。
4、课件出示两幅图片:一幅有前后遮挡关系,一幅没有,让学生找出不同,更好地理解前后遮挡关系。(板书:前后遮挡)
5、课件欣赏教师示范成品图,分4个步骤图,让学生直观地通过步骤图,了解作画步骤。
6、欣赏课本中茂密的花,欣赏美得同时,了解不同的绘画方法,丰富知识。
三、发散思维
花除了能生长在花园里,还可以生长在哪里?周围都有哪些环境?生:花篮中、花瓶里、池塘里等。
四、布置作业
今天的任务就是把花的大体框架打起来,有时间的同学还可以把颜色涂起来。作业:用你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工具,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一幅“茂密”的花。要求:画面中的花朵要有大小、高低、前后遮挡关系。
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
(1)指导学生在做作业时进一步理解茂密的花。(2)注意画面的饱满。(3)注意遮挡关系。
六、作业展评
展示学生作品,师总结
七、教学总结
我们学习《茂密的花》这一课,给这幅画涂上漂亮的颜色。师对学生在本节课欣赏花美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花儿同草儿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我们不仅要保护花草树木,还要爱护环境!
【教学反思】
15、大树的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2)A.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B.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A.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种,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B.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教学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彩笔、蜡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环境,揭示课题。
1、看图片,认识校园里的树。
2、看校外的树,如:松树、柳树、椰树等。
3、说说平时见过那些树?
4、每棵树都有各自不同的样子、千姿百态,它们也都有不同的故事。
揭示课题:大树的故事
二、观察树、学画树。
1、让小朋友回忆以前画过的树,怎样画的?在黑板上板示。
2、多媒体出示“各类树木”录象,让小朋友找自己画的是哪些树,学生找不到那些模式化的树,让他们发现自己画的树与观察到的树有差距。
3、指导观察树:(1)树的整体外形。
(2)树干:主干上粗下细,挺拔或弯曲;树皮光滑或粗糙;树叉排列各异。(3)树叶:形状各不相同。
4、一棵自己喜欢的树画下来。讨论画树的步骤、运用的材料。
5、学生动手画树,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三、作业交流、评讲,课堂小结。
1、作业交流评讲可分步进行。(1)画树干、树枝中途评讲。(2)画树叶中途评讲。(3)图色中途评讲。(4)画树完成后评讲。
2、表扬鼓励,特别是有特色的作业。
3、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看图编故事。
1、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上学生作品“以树为主的图画”,或课外儿童画中以树为主带有故事性的绘画作品。
2、学生看图编故事讲故事。
3、让学生拿出自己第一课时完成的作业编故事。然后讨论:哪幅画编的故事更生动?怎样使自己的画能编出生动的故事?
二、添画。
1、引导讨论:怎样在上次的基础上添加?
(1)添加内容:花草、房屋、汽车、小鸟、蝴蝶、活动的人„„(2)添加方法:可以树为主体添加背景,房屋等可与树重叠。(3)图色要鲜艳。
三、学生画一幅以树为主的图画。学生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四、作业展示、评讲、课堂小结。【教学反思】
16、会变的小手套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手法。
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
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教学难点: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
学习材料:各式各样闲置不用的小:针线、胶水、扣子、彩色纸、等装饰用品。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用石头、树枝让学生观察感受。想一想石头和树枝的外形分别像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石头和树枝翻过来让学生欣赏石头鱼、树枝蛇。)2.讲授新课:
(1)根据导人引出课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可以用来创造的东西,请你们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看看能发现什么可用材料?(手套)(2)观察体会手套的形象:看一看我们的手套像什么?将手套变一变,看看又像什么?将手套换个角度看看还像什么?(3)小组讨论:请小组将变好后的手套形象让其他同学认一认,说说变的是什么?(4)如何添加:请你们想一想怎样能使变好后的形象更生动? 3.作业要求:
(1)先用手套创造出新形象形象编排表演小故事。(2)根据故事用手套创造形象并进行表演。4.学生分组作业,教师辅导。
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困难。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6.总结。【教学反思】
17、动物乐园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应知:雕塑动物由基本形体入手,要抓住动物特征,确定动态,用加、减法,采用粘接、切削、刻划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
B.应会: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珍稀动物,关注艺术,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教学重点:学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教学难点:作品的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教学时间]1课时
[准备]橡皮泥、彩泥、示范作品。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启发回忆,揭示课题。
1.教师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最喜爱的动物。
2.学生说出动物,教师可出示简笔动物。(出示课题:动物乐园)
二、尝试练习,进行造型。
1.欣赏泥塑动物,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提高学生的尝试愿望。2.教师示范一个动物。例:母鸡下蛋
步骤:(1)用一团泥搓成鸡蛋形;
(2)捏出头部和尾部。
(3)用红色捏出鸡冠、肉垂、耳朵;
(4)用黑色给它贴上眼睛;
(5)用各色彩泥给鸡加上翅膀。3.鼓励学生大胆练习,塑造动物。
(1)提醒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喜爱的动物来塑造;(2)帮助学生回忆,概括动物的形体特征;(3)彩泥和橡皮泥的软硬要正好,不要太软;(4)有些细小凹进去的地方,可用尺或小刀帮助。(5)塑造时注意颜色搭配;
(6)根据不同程度,鼓励学生自由创造。
三、作品展示,充分欣赏。
1.请做完的学生将作品放到投影仪上,让大家欣赏,并给自己的作品编一段小故事。2.集体欣赏、评判,让学生间互相取长补短,增加制作经验。
3.鼓励学生课后多做练习,充分体验在捏制过程中的乐趣,体会泥的体块感觉。
课后记:如何让一个泥团变成有头、四肢和尾巴等的小动物,制作之前泥料的分配非常关键。所以在示范时我特意举了几个典型例子,并插入了几个学生的小练习,讲、练结合的进行。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学反思】
18、节日的装饰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通过学习,了解运用美术方法可以将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更美。B.应会:学习描述节日不同的装饰,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的饰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地学习。
(2)隐性内容与目标: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包容多元文化,欣赏现代、传统的装饰,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日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自己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其美感,初步了解节日装饰的色彩、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描绘节日装饰的造型、色彩。[教学时间]2课时
[准备]有关节日及民俗的录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观看有关节日及民俗的录像。
2.思考:节日,我们穿什么漂亮的衣服?不同民族有什么不同表现?人们都会进行什么样的庆祝活动?
3.节日中的气氛都是由美丽的装饰渲染的。揭示课题:节日的装饰
二、学生实践,教师指导。
1.基本形定位,用铅笔轻轻画人物动态。
要求:人的姿态表现出节日的快乐;服装色彩缤纷;各种装饰艳丽夺目。
2.描画具象,用铅笔在人物姿态骨式上画出各部分结构:头(五官、发式、头饰);再整体形的局部位置用简单的直线、曲线装饰服装样式;画颈、四肢、手、足。各部分不要求规范和比例。
3.勾线:用彩色水笔、油画棒,勾画人物的具体形象,细致生动的描写各部位。如:五官表情,头发样式、染黑头发,细致的刻画服饰纹样。
人物服装组合图:
4.添加背景:烟火、礼花、彩旗、彩灯以及各种装饰道具。
三、展评作业:
1.同桌互评。分别说说自己和对方的不足。
2.教师选出构图合理,人物动态协调,背景丰富的作业进行表扬讲评。
第二课时
一、教师引导:
节日中最活跃的是人,人是节日中最美的风景线,而服装又使人变的更加美丽,服装的色彩首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节日中的服饰色彩一定要鲜艳夺目,再陪上其他美丽的装饰就更加烘托出节日的欢乐气氛了。
二、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1.染人物皮肤。用橙、浅橙、肉橙、粉色等平染裸露的四肢、手、脚和面部。用深色描画五官,有神采、有表情。
2.描绘服饰。
引导学生试着用一用深色和浅色。比如黑色可以协调任何色彩,黑色和其他鲜艳色相间,能产生对比,形成斑斓、并有跳跃的视觉效果。纹样色和服饰底色要互不干扰,形成整体效果美感。
3.涂染背景。
三、作业展示、讲评。
1.布置“多彩的节日”展览会,请同学介绍节日民俗。2.选画面色彩浓郁的作业进行点评。课后记:
结合着元旦庆祝会教室的布置,我带领学生从课本、课件中吸取精华,加上因地制宜的创造,用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教学反思】
19、过春节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的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B.应会: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场景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喜庆的气氛、热闹的场面。
(2)隐性内容与目标:使学生简单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
教学难点: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
教学准备:电子课件、范作、各种绘制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春节序曲》的乐声中,电子课件(拓展)、(让学生分组交流后回答感受)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进行小结。
学生交流自己对我们民族的节日——春节的看法。谈谈自己过春节的时候的见闻。
二、欣赏范作,归纳绘画方法和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表现春节的各种艺术作品:绘画、雕塑、剪纸、泥塑、布玩具、农民画等。学生分析他们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
教师出示范作,小组讨论范作的艺术特色,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归纳总结:构图——繁密,色彩——鲜艳,笔触——欢快,造型——生动。
三、探索实践。
在学生感受、欣赏、了解各种节日及作品的基础上,自己创作一幅作品,表现节日热闹、欢快的气氛,或是自己在节日里的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或是表达一种美好的祝愿,鼓励学生采用诗配画,书法,手工等形式进行尝试,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完成,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并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选择的材料、构思、构图及用色等方面进行评价,讨论改进方法,把所有作品贴在一起,构成各民族、各地区(学生个性奔放的节日联想画面)欢庆节日的盛大晚会,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五、教学拓展。
学生回家后上网查找或通过翻阅课外书籍了解国内外的一些节日,他们分别以怎样的方式来庆祝的?
【教学反思】
20、船儿嘟嘟嘟
教材分析:
船,从原始的独木舟演变到现在,种类繁多,用途各异。它悠悠地漂浮于小河上,或疾速行驶在蔚蓝的大海中,赋予人们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很多人渴望坐一趟船,去体味大海的辽阔和深沉,甚至渴望亲自造一艘船,让它航行在迷人的大海上,即使是世界上最简陋的一艘船,也会觉得满足与快乐。船是连接古代文明的纽带,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本课以《船儿嘟嘟嘟》为题,目的是使学生对未来怀有美好愿望,树立起朦胧的个人理想。教材通过提问船的类型、用途、造船特点,使学生了解有关船的知识,为进一步设计自己心目中的船准备素材。教材提供了用水彩创作并结合拼贴的示范作品,展示富有特点的行驶中的船,为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打下基础,教材还提供了一些学生作业,有绘画的,有手工的,还有许多学生一起放船出航的场面,进一步激起学生创造的欲望。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船的知识,知道船的基本结构和用途。
2.能用撕、剪、贴和绘画等形式创作出富有特色的航行中的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3.使学生从小热爱航海事业,培养不怕困难的精神。教学重点:航行中船的特点的表现。
教学难点:描绘航行中的船,体现学生的想象和创意。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船的特点;收集有关船的资料,体会航行中船的魅力;准备油画棒(或蜡笔)、水彩笔、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以及准备各种拼贴材料工具。
(教师)课件、范画等 教学过程:
1.认识航船。
欣赏图片:航行中的船。思考:航行中的船有什么特点?这些船儿是做什么用的呢?你坐过或者还见过什么样的船儿?
2.欣赏范作。
(1)欣赏图片:欣赏美术作品,体会各种各样的船和航行中的船的特点等。思考: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方法(构图、造型、技法、情感、创意)?
(2)师生共同讲讲有关航行中的船的故事。(3)教师小结。3.学生创作。
(1)创作主题:船儿嘟嘟嘟。(2)学生提出创作意向。
(3)教师建议:用撕、剪、贴和绘画的方式表现各种形态各异的航行中的船。(4)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4.评价作业。
(1)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如作品名称、创作过程、想法等)。(2)采用自评、他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反思】
21、创意卵石画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欣赏卵石画作品,感受卵石画的多种表现手法,认识其美之所在。
(2)通过教学,使学生不断的观察和想象,并能进行多方面构思和尝试, “因石造型”,创作出一幅构思独特的卵石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
(1)教师应用多媒体等设备为学生呈现丰富的素材资源,提高学生审美素养。(2)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教学范例,找到卵石给人带来的美的体验。
(3)通过技法的引导,根据石头的不同形状、色泽、纹理,创作自己喜爱的、能展示个性的作品形象,充分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认识卵石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卵石中挖掘其精神品质;
(2)通过寻找卵石、卵石画的设计、制作,使学生体验到美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发现美、应用美的情趣和审美能力,并感受乡土文化气息。
教学重点:联系学生生活中所见所闻,激发学生对卵石画的创造欲望。
教学难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向他人学习,体验合作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创设情境:
通过卵石画使教师与学生交流,从普通卵石---卵石工艺品,给学生一种不可想象的、美好的憧憬。
提问:“什么是卵石?它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类?我们制作的卵石工艺品与资料上的作品有何区别?”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作欲望。
1、教师通过让学生了解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卵石画的制作原料---卵石,使学生主动认识什么是卵石,探究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了解卵石的多重用途。然后通过展示卵石画作品,激发学生对卵石画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分析作品的设计思路、绘画方法激发学生进行创作。师指导“根据它的外形、自然纹理、色彩进行联想,到底能画什么?”
3、师示范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创作(以一块卵石为例,转几个角度看看,会带给你怎样不同的联想?)
教师根据学生思维,利用铅笔、墨迹颜色适时勾画学生设计的形象,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体现教师的引领作用和学生的主导地位,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教学引入深一层次。
4、经过欣赏、分析,教师强调:
依据卵石外形,可以塑造形象。包括动物、人物、植物、交通工具、蔬菜、水果等各种形象。卵石可以也进行组合造型、精细描绘和卵石书法的表现。
5、学生登录教师资源网站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交流。
三、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面对一块卵石,要根据它的外形、自然纹理、色彩进行联想,可以设计成动物、人物、植物、交通工具、蔬菜、水果及生活中各种形象,也可以以卵石为纸张,做成卵石书法摆件。
四、教师小结:
卵石造型表现:根据卵石外形特征、纹理、色彩,运用一些方法手段。
五、激情创作
要求:运用点、线、面等绘画语言,依据卵石的外形、颜色、纹理,进行卵石创意,个人或合作创作一幅独一无二的作品,看谁能做到精细描画。
六、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解决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如设计造型、卵石组合、调色等内容。
七、课堂评价:
每组选出一件优秀作品,在大屏幕上展示评价,学生间互评、教师点评。
【教学反思】
22、家乡的小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悉家乡的桥,了解家乡的桥文化。
2、学习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甚至不同的艺术语言表现家乡的桥。
3、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学生了解桥的组成部分。教学难点:用各种材料制作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桥梁知识。著名桥梁欣赏。展示有关桥梁的美术作品,请学生欣赏评价。
2、现代桥梁的作用不仅仅用于便利人的过河,对于河两边的地区繁荣市场、发展经济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桥梁设计得也越来越新颖,越来越讲究美观。桥梁设计专家也就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今天,我们大家就来做做桥梁设计专家,如果要你来设计这座大桥,你会怎样设计?
二、新授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各种桥的优美姿态。欣赏图片中各种各样的桥。(石拱桥、木桥、索拉桥、水泥桥„„)
2、分析桥的构造、材料,桥由哪几部分组成?
3、分析教材范画,范作。① 可用多种铅画纸、硬板纸、细木条、黏土等制作。② 可用多种用色工具,合作绘画。③ 让学生说说教材作品好在哪里?作者设计的新奇地方在哪里?
3、学习绘画、制作方法。
三、布置作业
进行绘画或者手工制作。可以画自己幻想中的新桥,造型功能有新意,加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造;可以用你们的巧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
四、学生练习
五、展示作品 23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学生观察以后互评,老师小评。
六、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成为桥梁设计专家了,而且做的都很不错。希望大家能更好 的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教学反思】
第五篇:人美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十三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靠垫
教学目标:了解设计靠垫应从审美、实用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教学重难点: 靠垫的设计是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还要关注实用以外的审美和文化。教学过程: 一.导入:实物导入
1.课前师生准备一组靠垫实物,发到各组。研究:用途、形状、色彩、图案。
2.学生观察、触摸、分析、回答。二.师生研讨学习活动
1、布置学生研究、分析教材。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有什么不同?
2、设计靠垫用社么形状、纹样、色彩比较好?
3、你喜欢什么图案纹样?打算如何进行色彩搭配?采用哪种骨式?
学生活动: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一、学生回忆学习内容,说收获.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多姿多彩的靠垫
教学目标: 能用对称式或自己喜欢的纹样设计、制作美观、实用的靠垫。
教学重难点: 靠垫作品的新颖、创新、构思巧妙。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导入.二.新课: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创作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示评价: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五、小组拓展:如何实施自己设计的靠垫作品?选择什么材料?拍照、保存资料。把作业布置成小型的展览,可选择教室或楼道墙壁充分展示。
第十四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日用品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用品因其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我们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生活用品的联想,认识到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无穷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请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生活用品摆放在桌面上来。
二、引入新课:
桌面上摆放的东西和我们这节课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 出示课题:生活用品的联想
三、新授课:
1、提出问题:“联想”这个词怎么解释?学生(理解“联想”的含义是:由某事物而想起其他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
2、展示用勺子装饰成的小人。提出问题:这个小作者是怎样通 联想完成这件小装饰品的?
3、分组讨论:
(1)欣赏书上的作业,分析作者是怎样认真观察展开联想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教学目标: 能根据生活日常用品的不同外形展开联想,并通过动手表现、装饰、使其形象生动有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对生活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思考桌面上摆放的东西和我们这节课有什么联系? 二.新课: 1.欣赏书上的作业,分析作者是怎样认真观察展开联想的。2.书上的作品都用了哪些方法进行装饰的? 3.他们的美术作品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和借鉴?
4.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你能联想到什么,讲给大家。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解决问题。
三、学生作业:
1认真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2大胆地展开联想;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装饰,使其成为一件可观赏的小饰物。
五、展示学生作业:组织交流。
第十五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教学目标: 创新思维与创作的关系。运用多种方法,大胆想象创新表现。
教学重难点: 运用思维训练方法,激发创新表现,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排好学习小组——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二、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1、分析课题,针对课题,针对题目想一想我们要画什么内容?
2、教师引导发言:“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学生听讲。
3、组织小组讨论:谈一谈你的现在,想象一下将来。小组交流:现在——将来。大胆想象,可以幻想未来的自己。
三、小结: 让学生用文字的形式将讨论内容写下来.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 教学目标: 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新表现做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新人。教学重难点: 运用思维训练方法,激发创新表现,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读自己上节课的作业,导入 二.新课:
1、“将来”意味着什么?将来是未知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2、书中学生的作品是怎样表现“将来”的?
3、你准备怎样表现自己的“将来”的?交流构思,相互启发。
三、艺术实践:
1、分析构图方法,了解不同的构图方法。
2、辅导学生完成作品。
3、展示任务才靠图片。
四、展示作业:组织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讲解自己的作业。
五、作品评价:作品的创新表现在哪儿?
第十六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亲亲密密一家子
教学目标: 能通过仔细的观察会议,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了解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风格。
教学重难点: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图片。1.展示自带照片,讲述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2.比赛:谁说出家庭成员生日多。3.介绍动物家庭的感人故事。
二、表演:请三个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孩子。
内容:
1、三人离很远。
2、三人搂在一起笑的很开心。(通过比较使学生感受到,人物间的距离,他们的眼神,动作等在画面中的作用。)
三、小结: 通过本结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亲亲密密一家子
教学目标: 通过创作表现一家子的亲密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心,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难点: 具体情节的表现、颜料水分的掌握。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上节课的表演,你想到什么?
二、新课:
1、认识新材料:吹塑纸(是一种轻质的发泡材料,结构疏松的,很容易在表面划出痕迹)。2.教师演示:
(1)在已画好稿的的吹塑纸上覆盖黑卡纸或白纸,将纸张固定好,以免错位。
(2)教师掀开纸的一边用笔蘸色在吹塑纸上填色。提问:还记得这种表现方法叫什么吗?(对印)
(3)怎样才能像书中作品那样对印出清晰的轮廓?
三、提出作业要求:
1、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
2、欣赏一组表现人或动物间亲情场面的图片
四、作业步骤:1构思2制版(用软铅笔或一次性筷子刻板,没有把握同学可以先用铅笔画稿)3对印(颜色先前后深)
五、自主创作:引导学生,巡视辅导
六、展示评价:将画与图比较:在哪方面对照片进行了在创作,效果怎样?
第十七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泥玩具的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中国民间泥玩具,了解和接触一些民间泥玩具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民间泥玩具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民间玩具实物,引入课题。
2、出示课题
二、欣赏泥玩具(注:所有图片欣赏玩具都通过电脑及大屏幕进行展示,部分比较小的实物玩具通过视频展示台欣赏)
1、导言:中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泥土是我们周围最不起眼的东西,但千百年来,我们的民间艺术家却用它雕塑出许许多多造型优美、形象可爱的艺术品。
三、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制作泥玩具
教学目标: 在欣赏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热爱祖国民间艺术、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认识、感受中国民间泥玩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教学过程:
一、欣赏《彩色羊》《大叫鸡》《花小狗》《娃娃鱼》《麒麟送子》 小组讨论:
①问: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②问:这些是用来做什么的? 有什么特点?(玩具,样子很可爱)③问:它们主要用了哪些颜色?(红、黑、黄、绿、蓝)
二、艺术实践:模仿民间泥玩具的造型特点和色彩,创作一个可爱的泥玩具。教师指导创作。
三、小结:同学们,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的手创造了这么多好看又有趣的民间玩具,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美的享受和欢乐。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十八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漂浮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浮力的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探究简单的浮力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1:发给学生每人一支吸管,提出作业要求:你能想到几种令吸管在水中漂浮起来的方法?
2、游戏2:抢答——如果给你一把吸管,让他们漂浮在水面上,设想一下都可能有哪些不同的造型?
二、思考反馈:
1、吸管为什么可以漂浮?(轻,中间有空气,)
2、铁很重,为什么轮船却能漂浮海面上?(形状的改变,空气)
三、信息交流: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组织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有趣的关于漂浮的资料在组际或班级中进行交流。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漂浮
教学目标: 结合绘画、粘贴、插接等不同造型手法,以及漂浮的科学道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实现自己的艺术创想。
教学重难点: 在制作漂浮物时,创新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导入
二、新课: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材料:铁、纸、不同造型的盒子、木片、泡沫、毛笔等。)
看一看:书中同学作品给了你哪些启发?
试一试:运用折、剪、卷、组合等不同手段,你能用手边的材料组织什么样的漂浮的造型?
讲一讲:你能设想一下它的功能及装饰吗?
三、探索实践:提出作业要求: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新颖美观的玩具。
四、展示评价:利用水盆、鱼缸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新颖有趣的展评环境。
五、课后拓展:漂浮只在水中吗?(空气、水银等)
第十九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神奇的画笔(一)教学目标:
1、感受电脑绘画的独特魅力,特别是由于运用了数字化技术而产生的独特而神奇的绘画处理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程序上的绘画处理工具进行绘画。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充分的认识和理解电脑绘画的“笔”与普通的绘画中的笔的本质区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欣赏图片导入
二、新课: 欣赏美术作品:
1)赏相同表现内容但表现手法不同的美术作品,认识不同的美术表现方法对美术作品的影响,引出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神奇之出。2)感受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神奇性。
3)借助对比欣赏让学生感受艺术创作的求异思维,引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三、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神奇的画笔(二)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绘画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画面中合理地运用画笔工具表现形象和自己独特的构思。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
二、新课: 发展过程:
1)分析与讲解: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进一步说明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效果。2)通过上机操作,让学生体验电脑画笔工具的特色。
三、艺术实践,布置作业:
1)让学生结合自己对电脑绘画笔工具特点的感受、体验、认识,考虑如何在自己的创作中发挥他们的“神奇”作用。
2)根据自己的创意,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创作。作业完成后 学生互评、互欣赏。
第二十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民间剪纸艺术,分辨阴刻和阳刻,学习这两种方法,并灵活应用到自己的仿制作品中。
教学重难点: 剪纸阳刻、阴刻、混合刻的方法,剪纸图案的设计、制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赏回忆。(课件出示)A欣赏团花,回忆纹样种类。B欣赏吉祥图案(剪纸),回忆剪纸的寓意。
2、欣赏分析。(课件出示)剪纸的表现手法有许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阳刻和阴刻。请仔细看看、想想,剪纸中的这两种手法分别是什么样?你能从中找出来吗?这两种表现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认为应该怎样应用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二)教学目标: 感受民间剪纸的质朴、单纯,体会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 阴刻的技法和三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二、展示你收集一些剪纸。回家寻找自己喜欢的剪纸资料。
三、你能说说,你看了这些剪纸后有什么感受吗?小结:剪纸的特点是质朴、单纯、平面化、遮挡关系少。
你能仿照或自己创造一件剪纸吗?
A你准备用什么颜色的纸来制作?用什么色的纸作底色?
B想一想要用什么图案来设计剪纸?个别回答。小组交流,讨论。仿制或创造。构思、设计。
C使用哪些纹样?主要运用那种技法?
D想一想,剪纸能运用在什么地方?(剪纸有什么作用?)你准备把剪纸运用到哪里?(做成什么形式?)
四、交流与互助:说一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怎样解决的?谁还有办法?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演示)创造与表现。
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作业。下次交。记录,准备下次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