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小学五年级上册

时间:2019-05-15 02:5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美术教案小学五年级上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美术教案小学五年级上册》。

第一篇:小学美术教案小学五年级上册

小学五年级上

第1课万绿丛中一点红

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色彩的对比。

2、如何运用对比色。

教具学具: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作业纸、报纸,抹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2)比较: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设计一张贺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第2课色彩的和谐

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3、感受色彩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2、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教具学具: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作业纸、报纸,抹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欣赏:

(1)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黄—黄绿—绿红紫—紫—蓝紫黄橙—橙—红橙

(2)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A、家居图片B、生活图片C、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3、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五课后拓展:寻找邻近色的彩纸,用剪贴的形式表现色彩的和谐。

第3课美丽的纹样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2、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教具学具: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

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了解知识,掌握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1)什么是适合纹样?(2)基本形有哪些?

(3)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师和生一起总结:

(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

(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作业展评 第4课礼物的外套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

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美丽的外套。

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4、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礼物外包装的设计方法。

2、不同包装材料的巧妙地设计。教具学具:收集不同风格的礼物包装、包装纸、剪刀、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图片对比:普通的月饼和经过包装后的月饼。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礼包装越来越重视;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发展阶段

1、教师讲解方行纸盒的包装。

(1)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2)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

(3)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

(4)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盒高的中线。另一面做法相同。(5)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

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是怎么包装的,师生交流。

3、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包装的礼物,开拓学生的眼界。

4、学生练习:用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可以设计单独的包装,也可以设计一组包装。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讲评:

五、教学拓展

1、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

2、也可以使用用旧的药瓶、饮料瓶、香水瓶、牛奶纸盒等作基本形状来练习包装,然后再用带子、彩色纸等材料加以美化,利用纸垫、金属小圆片等物进行装饰。第5课趣味文字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在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

2、学习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2、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感受趣味美术字的乐趣。教具学具: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导阶段①认识基本美术字体及其特点: 出示宋体、黑体等基本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其特点。

宋体: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顿角,笔画转折时顿角明显。黑体:笔画横竖一样粗,方头方尾,醒目有力。②欣赏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的比较

出示范字“花”两种美术字引导学生观察那种更有趣味?为什么? 花花

二、讲授新课发展阶段①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

趣味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趣味美术字在艺术上有较大的自由变化,所以它的特点是:具形象、又简洁、美观、生动、有趣等。

②趣味文字的分类

a、笔画变化:改变笔画的形状或粗细,使之更有装饰性。b、字形变化:改变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c、结构变化:将某笔画进行夸大或缩小来求新颖的效果。d、形象性:根据文字含义运用形象图案来装饰字体。③欣赏优秀美术字

引导学生分析其特色和艺术感,感受它的趣味性。欣赏课本范字,学生进行分析。④演示美术字书写的步骤和特点: a、首先用尺子定文字的大小和形状。

b、再根据外形、结构、笔画的特点用单线写出字形。

c、然后根据文字的含义应用夸张、形象手法设计趣味美术字体。如:波浪的设计和书写,为突出浪花的形象采用曲线圆点来装饰浪花的效果,具形象又有趣。还有“时间”采用小闹钟来代替日字,很有说服力,具有特殊的意义。

d、最后运用色彩基础知识对比色和邻近色来强调趣味文字的美。

3、引导学生同桌讨论交流你所选的文字将应用什么形式来改变?

4、学生起稿设计文字,突出趣味性。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小结:下节课继续作业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趣味文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如“阅览室”的提示牌运用趣味美术字和花边制作的提示牌,作用大又美观。“游泳馆”提示牌运用自由体美术字加上简洁的浪花,还有“欢迎”提示牌的制作醒目美观。

2、如何制作提示牌?

先设计提示牌的立体造型,用彩色卡纸剪裁成长方形,在中间裁一个半园形再折叠成立体三角形,展开在半圆形上设计所需要趣味文字如:“音乐会”(也可根据提示牌的造型来设计字型)配上色彩并装饰上合适的纹样,最后把三角形连接起来。

三、学生练习制作,教师辅导

四、作品展示评比 第6课地球的新生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能力目标:掌握各种绘画形式的创作方法(环保海报宣传画、手抄报),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及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对环境和资源的热爱。

2、构图和版面设计的创新,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教具学具: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制作手抄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体会地球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

(1)引导学生欣赏教师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鼓励学生说说地球和人类的关系。

A、语文、自然等其它学科学习过有关地球生态环境的知识吗?

B、你们已经有在课前做一定的资料收集和学习知识的准备工作,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那么要怎样保护环境呢?

(2)以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将一个大地球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前用教师准备好的材料装饰地球。改变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使地球更美丽。

二、讲授新课:

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1、出示教师设计的宣传海报,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新生。

2、观察了解宣传海报的组成部分。A、文字B、图案C、色彩

3、教师点评,引出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A、画面B、标题(主要构成)C、文字(辅助说明)教师略带讲解宣传海报常见的艺术风格:

1、写实

2、装饰

3、抽象

4、漫画

4、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以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希望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

5、教师小结

A、设计要素:主题明确、形式引人、色彩鲜明、构图单纯。B、制作步骤:确定主题、构思构图、充实完善。

6、引导学生发现其他表现手法(手抄报、剪贴画、宣传画等)

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平面设计知识和纸立体结构知识,设计制作,共同创意,主题、内容、形式统一,纹样、文字美观协调,内容情调健康。

7、小组合作讨论制作形式及方法,教师指导。

8、小组汇报。

“现在请每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最有特色的想法,或者在讨论时遇到的困难。哪个小组先来说?”

9、学生设计与制作过程:

A、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扣紧主题设计制作。B、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与同伴协商合作,发挥个人的优势取长补短。

三、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有创意作品。

“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注意听,吸取别人的优点,有更好的建议也可以提出来。”

四、课堂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保护地球的环境和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从小事做起。因为时间的关系,这节课就先上到这里,刚才你们看了别人的作品或听了别人的介绍后如果有受到启发,有新的想法,下节课可以进一步完善作品。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把节目再排练得更精致一些,下节课表演。” 第7课古朴精美的华表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了解华表的象征意义。

2.运用绘画、泥塑等造型手段表现心目中的华表形象,提高造型能力。

3、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探究表现方法。

2、刻画华表的细部特征,造型完整美观。教具学具:华表图片、勾线笔、泥、各种纸盒、饮料瓶、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从电影节华表奖的奖杯引入。提出探究“华表”的主题。(华表奖奖杯是一座小雕塑,它的原形就是人们常说的“华表”。“华表”到底是什么?)

2、发展阶段

(1)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所收集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用简短的语言加以介绍。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华表的来历及其象征意义。教师对各组收集资料的情况进行点评和小结。

(2)教师播放课件组织学生欣赏各式华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华表的细部特征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和象征意义(典型代表天安门前的汉白玉华表柱,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可以说是象征中华民族的图腾柱)。

引导学生感受华表雕塑古朴精美的整体风格。

(3)组织学生欣赏用不同的材料和造型手段表现的“华表”作品。教师重点讲解或示范线描、泥塑、综合材料组合等的基本表现方法。

(4)学生分区开展创作活动(绘画、泥塑、综合材料)。

三、展示评价阶段

分组展示,组织学生欣赏同学的作品。学生自评谈创作心得,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提出修改意见。

四、收集整理阶段: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清理垃圾。

五、拓展与延伸:欣赏原始部落以及少数民族的图腾柱,了解图腾柱文化。天安门前的华表是干什么用的

北京天安门前有一对汉白玉雕刻的华表,十几米高的大石柱上,从下到上雕刻着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柱的上部横插着一块云彩长石片,一头大,一头小,远远望去,似柱身直插云间,显示着我国古代雕刻艺术领域中技艺精良巧夺天工的本领。

“华表”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说起来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远在中国文字还未健全的时候,华表的前身就已经出现了。相传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有了类似的标志。尧曾把刮去皮一根的大木柱立在自己住处的外面,让人们在木柱上刻写意见,指责他的过失,让他引以为鉴,因此该木柱又叫“诽谤木”,其作用类似今天的“意见箱”。后来在大路口上也设了诽谤木,并在木柱上端加一横木,作为指明路站、识别道路的标志,因此又叫“华表木”或“恒表”。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的解立,广大人民群众议论政治是非的权利被剥夺了,“诽谤木”上不能再刻写“意见”了,而被刻上云龙纹,既当作宫殿前面的装饰物,更作为皇权的象征。

天安门前的一对华表的顶上,都有一个石头蹲兽,头向宫外;天安门后面还有一对华表,上面的蹲兽是头朝宫内。据说这种石兽名叫“犼”,性好望。犼头向内的,名叫“望君出”,是希望皇帝不要深居宫廷,沉湎于纸醉金迷的生活,而要经常出来看看自己的臣民;犼头向外的,名叫“望帝归”,是希望皇帝外出巡视完毕就马上回宫,不要耽恋山水,快些回来治理朝政。当然,这只是古人对君王的一种虚幻的期望,另一方面,又是封建统治者欺骗、收买人心的伎俩。

总之,华表是我国特有的古代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产物,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产生,也是随着朝代的更替,逐渐改变着它的历史作用。今天,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之一,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前。第8课鸟语花香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2、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3、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1、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2、掌握中国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教具学具:国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课件演示:观看欣赏自然美景,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

(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让学生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荷塘、小鸟天堂----知道墨色有浓有淡。

吴冠中的线条画----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流动的物体和凝固的形体。(3)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2、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请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随意点个点,师即兴添画成花或鸟。(2)归纳表现手法:勾画添画方法、色彩写意法。

(3)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展示交流

把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增强学习信心。

五、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与内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来描绘学生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第9课陶泥的世界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了解用泥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揉、搓、粘等技法及点、线、面的组合。教具学具:橡皮泥、牙签、垫板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赏陶(媒体展示陶文化)

1、欣赏彩陶文化:(1)半坡型(2)庙底沟型(3)马家窑型(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媒体出示彩陶图片,介绍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媒体出示黑陶图片 媒体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媒体展示现当代陶艺作品

三、玩陶

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媒体出示捏制法、盘条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及相应文字

四、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第二课时

一、对比导入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用各种方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二、探究方法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三、教材赏析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欣赏教材范品,开阔思维,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样性。

四、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

五、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六、作业展评 第10课诗情画意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教学重难点:

1、运用已有的绘画知识表现古诗的意境。

2、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课件出现童声朗诵《咏鹅》,激发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并描绘诗的含义,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中的情景。

小结:我国传统艺术的常见表现手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题:诗情画意

(二)新授课件出现故事一首《静夜思》

1、师: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就会常常用李白的《静夜思》来表达思乡的心情。(1)师:读了这首诗能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启发学生想象各种不同的情景。)(2)教师出示几幅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哪幅作品最符合诗意?为什么?

2、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3、课件出示图片,以听一听,找一找,启发学生根据诗意找出相配对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作的特点。

教师小结:要画出诗中的情景,除表现出诗中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

(三)发展阶段

1、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那一首古诗,你想怎样表现它?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介绍解释诗意,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2、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3、提出作业要求: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图画。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构图。第二课时:完善构图,上色。

4、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2)引导个别后进生的造型创作。

三、学生绘画,教师辅导

1、提醒应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上色。

2、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提出合理建议,使其完善作品。

四、、评价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1、自评,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你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

3、你觉得哪一张作品最符合诗意?

五、课后拓展:

可以尝试用电脑绘画的方式表现,可以根据自己的电脑水平设计不同风格的作品。第11课为解放军叔叔画张像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解放军叔叔,喜欢解放军叔叔。

2、完成一幅解放军叔叔肖像写生作品或者创作一幅有关解放军题材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肖像画的画法。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请学生来讲讲解放军叔叔的故事。

2、了解军队中对战士军风纪的要求。

3、因以前对人物进行过写生,所以要求学生进行一幅人物创作画。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课题:第12课会跳的玩具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会跳的原理,学习设计会跳的玩具。

2、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2、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教具学具:废弃按压式圆珠笔、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剪刀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谈话:(1)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2)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2、引入课题:《会跳的玩具》(板书)

3、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点拨技法难点。(1)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A、你带了什么材料,准备怎样制作? B、你觉得自己在制作时,哪一部分比较难?(2)老师点拨技法难点: A、依靠弹簧的弹力,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运用卡纸进行折叠产生弹性,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4、提出制作要求: A、玩具会跳的功能要体现出来。

B、利用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等材料进行恰当的装饰,使会跳的玩具更加漂亮。C、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卫生。

三、学生设计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A、依靠材料的材质,巧妙设计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B、利用适当的材料进行给玩具进行恰当的装饰。

四、展示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观赏、评价。

五、课后拓展:游戏“会跳的玩具大比拼”,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动手动脑保持行废物再利用的热情。第12课会跳的玩具

课型:设计应用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物体会跳的原理,学习设计会跳的玩具。

2、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 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四、教学准备:

废弃按压式圆珠笔、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带齐所需材料和工具。

2、谈话:

(1)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2)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3、引入课题:《会跳的玩具》(板书)

4、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点拨技法难点。(1)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 A、你带了什么材料,准备怎样制作? B、你觉得自己在制作时,哪一部分比较难?(2)老师点拨技法难点:

A、依靠弹簧的弹力,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运用卡纸进行折叠产生弹性,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5、提出制作要求:

A、玩具会跳的功能要体现出来。

B、利用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等材料进行恰当的装饰,使会跳的玩具更加漂亮。C、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卫生。

6、学生大胆设计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A、依靠材料的材质,巧妙设计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B、利用适当的材料进行给玩具进行恰当的装饰。

7、展示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观赏、评价。

8、延伸活动:游戏“会跳的玩具大比拼”,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动手动脑保持行废物再利用的热情。第13课电脑美术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绘制简单的装饰画。

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的其它功能,对装饰画进行改变大小、色彩反色等操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造型及反色处理技巧。

2、造型及色彩的选择。教具学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准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二、讲授新课:

1、欣赏经过色彩反色处理的电脑装饰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色彩的对比色与反色之间的关系。

2、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各种绘图方法,色彩运用及构图等知识内容。

3、教师演示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操作方法,并展示改变后的效果,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

4、教师带领共同完成一些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操作。

5、学习新内容

(1)教师演示依照课本范图的作画步骤操作,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自己看图操作。

(2)教师演示改变图象大小、色彩反色等操作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特意在色彩上色时运用所学过的对比色上色,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

(3)将反色的两张图片并置,分析其色彩联系。

三、布置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电子画笔和颜色,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设置,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操作,制作出具有独特情趣的装饰画,然后进行改变图象大小、反色等处理。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新和绘制,鼓动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上色。

五、在教室网络中评价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自评与互相评。

六、收拾与整理: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源,整理桌面与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七、课后拓展。

教师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用更多不同属性的工具,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第14课美术学习纪录袋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方法。

2、指导学生完成美术学习资料收集、标签制作、分类编号、展示作品等整个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通过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活动,感受美术设计工作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制作过程。

2、如何制作能突出个性的美术学习记录袋。

教具学具:搜集优秀的美术作业、各种作业评价,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工具与材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教师展示一个原装记录袋,问有什么用途?(装文件等)

再展示一个已装饰好的美术记录袋,与原装记录袋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专门装美术作品、特征鲜明)

学生讨论美术学习记录袋的作用。

2、发展阶段

提问学生如何设计制作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打开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看看,学生展开讨论,后教师总结制作过程、具体要求和方法。

(1)选择自己满意的作业、或作业的照片。(2)将作业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编号或分类。(3)选用透明塑料文件袋,作为我们美术学习记录袋。(4)制作标签,注姓名、班级、学号、建档日期。

(5)收集自己的评语、同学的评语、老师的评语或者家长的评语。(6)美术作业和各种评语按编号或分类,放进美术学习袋中。

师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制作一个具有“美术”学科特征或者体现你的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欣赏一些具有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师:画面的设计形式?效果?表现方法?

3、布置作业:设计制作一个具有“美术”学科特征或者体现你的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讨论,共同拟订和完善各自美术学习记录袋设计方案,并补充一些学生互评工作。

学生分头按设计方案进行标签设计制作、选择作品、分类编号、汇总作业等工作。

四、作业讲评: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开展互相评价、欣赏活动。

五、课后拓展:鼓励学生积极设计制作其它学科的学习记录袋,不断提高美术的实际应用能力。第15课元宵节里挂彩灯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并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进行彩灯的设计制作,并布置展示。

3、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了解元宵节习俗,欣赏彩灯并学习设计制作彩灯。

2、引导学生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教具学具:制作彩灯的材料、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花灯图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1)花灯美吗?为什么美?(2)各有什么特点?(3)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2、新授:请学生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3、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花灯,引导他们观察:

(1)花灯的制作材料2)花灯的基本结构(3)花灯的几种制作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4、与学生一起探讨、演示花灯的制作过程和方法(1)演示制作方法、过程(2)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制作更漂亮或更简便?

三、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合作

四、作品展览,评议

五、课堂延伸:除了用纸质来做,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比如:釉子皮、废弃物等。第16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4、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具学具:课本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提问:(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二)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2)烧制的温度不同;(3)陶器质地疏松有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

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钧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

“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三、播放幻灯片

四、本课小结:我们为我国有这么悠久的陶瓷历史,这么好的工艺,感到自豪。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

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03课 布艺温馨

[分析]布艺温馨

一、教材布艺温馨分析

布艺温馨在现代家庭中越来越受到青睐,布艺温馨它柔化了室内空间生硬的线条,给人以视觉上的温馨感、触觉上的舒适感、趣味上的个性感,布艺温馨彰显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布艺还是一种变废为美的工艺活动。布艺中的“布”,是各种纤维品的总称,可收集的布艺温馨材料有:裁剪衣服时剩余的边角余料,旧衣服、袜子、手套、毛巾等。根据材料的质地、花色、品类因材施艺,运用捆扎、填充、剪切、缝纫、装饰等方法制作布艺作品,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布艺温馨陶冶其个性,发展其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等。

本课围绕“布艺”这一主题安排了两个相关学习活动:利用各种旧布料展开联想,制作一件布艺小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小挂袋。活动一更多涉及到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注重自由性。活动二则更多涉及到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注重功能性。

活动一有两个层次:欣赏和制作。欣赏视角触及现代家居与民间传统布艺。前者烘托出“温馨”气氛,能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提升其生活情趣。后者则从千阳布枕切入,展示着中国民间美术的辉煌和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教材中呈现的几件作品都使用了填充的基本方法。这些布艺小品充分利用了材料的形状和色泽、花纹等特点,通过丰富的联想,恰到好处地添加了一些辅助材料作为装饰,造型质朴、稚拙,难度也不大,适合此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比如用婴儿袜制作的“小狗”,其“眉宇”之间那个用线固定的褶子.最是传神之笔。至于那两只用长筒袜做的“大嘴巴”,其填充物就是作者的两只手了,所以,它们适合于作表演的道具。教材中展示了打结、捆扎、缝纫三种制作方法,一是帮助学生在造型上产生联想,二是在制作方法上给予启示,不呈现过程而呈现方法,希望给予学生更大的拓展和想像空间,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比之下,活动二的技术强度要大一些。教材中呈现了制作难易程度不同的小挂袋做法:利用牛仔裤上现成的口袋裁剪而成的小挂袋简单巧妙,发掘出了原材料自身的美感,充满趣味和青春气息。人形小挂袋则制作难度很高,其作用主要是让学生在造型、材料花色的搭配和制作方法上获得启示。其他三个小挂袋都利用了不同的材料,使用了不同的制作方法,展示了不同的造型。

小挂袋创意大致为三类:

一、原材料已有口袋结构且富于美感,只要简单加工;

二、在原材料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折叠、叠加、裁剪、缝合;

三、先构思,再选择布材制作。后者一般需要材料充足,技能水平高才能做到。在此强调了一个能体现布材特质的细节:抽去边缘的纬线或经线,使布呈现出漂亮的须须状布边。利用废料制作的关键是对废弃物料如何利用——变废为美,这就是借助联想的方式使之升华。光靠想入非非是不成的,必须用技艺去达到理想的境地。前者叫“因材联想”,后者则叫“因材施艺”。

制作好挂袋后要想办法把它挂起来,呈现舒展的状态。如:利用棍子作支撑,再连线用于悬挂;或是先钉扣子或钻眼,再拴上小线圈用于悬挂;或者干脆用图钉直接钉在墙上。教材中那个三层式的小挂袋的袋口穿入了有弹性的线圈作为支撑,而且还在口袋内面衬入了硬壳纸使之舒展。

对于学生而言,做出一个能装东西并能挂在墙上的口袋就是学习目标,至于是用毛巾、布片、手套还是帽子,以及造型、大小、制作方法都没有限制。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展示在家中,心中的愉悦和成功感不言而喻。如果学生不仅想到自己,还能想到给自己亲密的家人“量身定做”一个小挂袋,其价值和意义就更大了,家长的鼓励和赞许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美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能运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制作一件布艺小品;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小挂袋.◆感受、了解布的材质特征,能发现和表现出材质的美,体验“变废为美”的乐趣。

三、教学思路

本课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应努力创设温馨生活的氛围,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和创新的学习热情。通过欣赏和制作等学习活动,获得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比较、触摸、制作中感受材质,产生丰富的联想,灵活运用各种制作方法进行制作,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从中体验制作活动特有的乐趣。

教学过程的安排,可设立如下程序:

活动一:创设情境——欣赏激趣——感受材质——学习指导——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创设情境”时可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布艺制品,让学生重新审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欣赏激趣”环节可利用课件欣赏民间布艺制品。也可结合当地的民间布艺制品进行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从民间工艺品的造型、色彩和装饰方面汲取营养。“感受材质”时让学生把布和其他的材质进行比较,通过观察、触摸、挤压、拉扯、拆开等方法对布料的特点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学习指导”应在造型和制作方法上加以指导。可通过对原材料方向的变换、原材料局部造型的改变等,设置几个小游戏,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创造表现”环节中教师应加强个别辅导和经验提示。“交流评析”时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二:欣赏激趣——方法探索——学习指导——创造表现——评价迁移。

“欣赏激趣”环节中,通过对小挂袋的欣赏使学生了解本活动的学习注重功能性。“方法探索”环节可在交流讨论中比较出各种小挂袋的共同特征和区别,进而引导学生归纳出核心任务。“学习指导”可从核心任务出发,就如何利用所带布材进行构思、设计的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创造表现”可以自主表现,也可以合作完成。“评价迁移”时关注作品的实用性,让学生畅想如何在生活中使用,进而引发学生对生活、学习用品继续创新的愿望。

四、教学选择

在民间布艺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及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考虑将活动一分为两课时的活动:专题欣赏和制作。

五、教学建议

1.要提前数周,乃至第一堂美术课就叮嘱学生收集本课所需的废弃布制品及各种花色品类的碎布片,并在讲授本课的前一天通知学生带齐所需用品。

2.本课教学除指导学生观赏课本中的范图外,还应设法为学生提供观赏的实物,力求稍大,以便让学生看清楚,有所借鉴。

3.要使学生充分了解材料的特性,以及如何运用的方法。如怎样处理和利用布的柔性、伸缩性,纱线滑落,出现毛边、须边„„

4.在手套、袜子等材料上进行刺绣装饰时,可在布材内放置硬质板材如文具盒等,可防止将布材两面缝合到一起,又可降低刺绣的难度。

六、教学资料

一、关于布软雕和千阳布枕的介绍: 在千阳民间,布制品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异常密切的关系。布只占有平面与厚度二维空间,但却能利用它的软体特性填充物料,制造出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艺术形象,产生雕塑的艺术效果,专家们将它们称之为布软雕。

千阳布枕主要有虎枕、鸡枕和猪枕。虎在民间备受尊崇,虎枕是娃娃们的保护神,是母亲爱心的艺术表现。常用红、黑两色,在造型上突出颈部省略四肢,集威猛、稚拙、善良、顽皮、生动于一身,是民间送娃娃满月、周岁的最佳礼物。在千阳民间,枕猪枕意在祝愿小孩多睡觉、少哭、肯吃肯胖,因其造型肥胖、情态憨厚而备受人们喜爱。鸡枕的由来则是民间传说娃唾鸡枕能长得乖巧、聪明。

二、布艺制品使用案例

1.布艺通过色彩、图案、形态、质地、大小、重叠等不同的表现方法,可以鲜明地体现居室主人的个性风格、情趣爱好。如有个球迷朋友酷爱足球,在他的房间里,墙上有当拉拉队员时用的长围巾。窗帘、床单、桌布、沙发套、椅子套,电视机套、均醒目地印或绣上了足球的图案,让人一进门便知此君是个铁杆球迷。

2.就性别差异而言,女孩更加喜欢参与布艺制作。为了充分调动男孩的学习兴趣,这里提供一个男孩的房间布置图片(图1)。

●参考书目:

◆《中国民间美术丛书 绝活儿——千阳布枕》 湖南美术出版社

◆《生活环保系列5——旧衣新款》 吉林美术出版社

◆《生活美劳DIY一布玩篇》 吉林美术出版社

◆《明天儿童手工系列 奇妙手工乐园——布布皆惊奇》 明天出版社

◆《现代纤维艺术设计》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朱尽晖编著

◆本页图片均出自《儿童家具》,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张 欣)

[教案]肖华、魏璇炫老师的教案

课目

第3课布艺温馨(活动一)

年级

5年级上册

执教 肖华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看一看,试 一试

1.欣赏作品,从材质、色彩、款式等方面感受布艺给生活带来的温馨感、舒适感、个性魅力。

2.以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发现美,感受美。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哪件布艺制品最特别?

(3)它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的呢?你们也可以用手中的材料试试!

3.学生试做,自主探究。

1.课件展示现代家居中的布艺制品。

2.课件展示民间布艺制品。

3.课件展示课题。

玩一玩,做一做

4.以小组为单位玩“奇思妙想”游戏,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发现制作方法及如何巧妙利用材料。

(1)“快乐转盘”:用同一件原材料变换不同方向,通过联想产生几种形象生动的新造型,来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及联想造型的思路。

(2)“百变魔方”:效仿智力魔方的玩法,用原材料(半成品)局部造型的不断改变来引导学生发现如何巧妙利用材料和制作方法。

(3)“画面竞猜”:通过使用了几个不同制作方法的半成品实物或图片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5.评一评小组游戏活动情况。

6.小组讨论、合作使用材料,巧妙地运用材料和制作方法,自主或合作制作一件布艺小品。

1.课件展示:

(1)“快乐转盘”:将原材料设计成“转盘”,在转动中不断变换观察角度。

(2)“百变魔方”:将原材料局部向左向右或向前向后折叠、收紧或挪动一下,产生新造型。

(3)画面竞猜:一一展示学法指导提示图。

2.实物投影:展示小组作业时出现的纱线滑落、毛边、须边等状况。

评一评,说一说

7.学生作业观赏交流。

(1)展示作品。

(2)自评、互评。

8.学习引申:

(1)课件提示:布艺制品有更多可用之材(旧布鞋、旧牛仔裤、袖套等),以及更多制作方法(编织、拼缝、折叠、粘贴、穿插等)。

(2)发现其更宽广的实用功能(表演道具、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等)。

(3)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尝试更多的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制作。

课件展示:

(1)各种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图片资料(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笔筒等)

(2)童话剧表演:部分学

生运用布艺小品为道具表演童话剧。

课目

第3课布艺温馨(活动二)

年级

5年级上册

执教

魏璇炫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家中废弃的衣物或布料、针线包、剪刀,以及装饰用品,如:丝带、绢花、纽扣等。

教师:实物挂袋,图片,备用布料,设计纸若干。

激趣

1.问:你们在家时遇到过找不到东西的烦恼吗?比如橡皮擦、小玩具不见了等等。

2.隆重推介小挂袋。不要看它小,它可是个整理小能手。它能把物品有序地收纳好,随时都能准确找到。

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制作小挂袋。事先将布艺挂袋挂在黑板上显眼的位置。

探索

1.谁能给挂袋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一个能挂起来的口袋。

2.挂袋还可以做成这样!

(欣赏手工挂袋图片,见书本)

谁来根据挂袋的不同结构来给它进行分类 ?

基本 / 基本型 口袋/单袋型

外形 \ 异型 布局\多袋型

3.出示多袋型挂袋雏形(图)

这是一个基本成形的挂袋,怎样才能赋予它更多的个性特色呢?你从刚才的欣赏中获得什么灵感?(重新展示图片)

(将雏形的设计图纸附件分发到各组,组内交流,在纸上画出自己的设想。)

4.。展示各组设计图,略评。欣赏教师根据雏形设计的多款变化。

思考:可在哪些地方进行突破性设计?

如:挂法的设计处理,形的修剪,袋口、边缘的设计处理等。

5.引导学生根据设想选材。

分析自己所带布材的特点(硬度、编织方法以及花纹特点、色彩)。根据设计选择适宜的布材。

多媒体展示图片或幻灯、挂图形式都可。

多媒体演示多款设计的演变。

多种布料的特性和可用的范围。

尝试

分发设计纸。

两人合作完成一个挂袋设计。

充分利用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完善自己的设计。

鼓励学生大胆设计。

播放轻松的音乐。

欣赏

展示自己的设计成品,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评出最佳创意和最佳合作组合。

学生作业

另注

分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每2人合作完成一个挂袋。

[资料]图片资料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

第三篇: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树立“以人为本、培养能力”的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积极营造“和谐、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

二、班级学情

三、教学目标:

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怀,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和的特点,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同时进一步扩大学生美术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动手操作的一些课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具体为:

1、通过精美剪纸艺术和美术作品的欣赏,增加学生对美术和特产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获得美术知识。

2、将二年级时学习的对线条的认识提高到线条的装饰运用当中,进一步巩固二年级学习的内容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继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将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的设计课教学,打破美术教学中以绘画为中心的单一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爱好和创造能力。

4、绘画方面侧重于彩笔画

二、教学重点: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一些水调的颜料不太适合他们的实际,因此绘画的重点是彩笔画。不过比起一年级来在绘画的构思、造型、着色和复杂程度都要大得多,它关系到学生绘画基本功的进一步加强。因此在本学期教学当中要把彩笔画放到重要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将绘画与手工项结合的设计课教学,既要顾及学生手工的质量,两者都是重要的部分,同时制作过程的指导和时间的把握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材的特殊处理:

1、由于教材画面较小,教师教学中应该准备一些大幅的范画挂图或用粉笔在黑板上作演示,使学生都能看得清楚看得明白。

2、一些手工课需要涉及一些现成的实物,而课本中的平面实物图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克服这一方面的不足,教师教学当中应该准备一些必要的实物,使教学更直观,提高教学质量。

3、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有些课题进行删减或增加其它的内容,从而更利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本校美术课的特色教学。

五、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因为美术课在操作过程中比较活跃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其他班级上课。由于美术课经常要用刀和其它工具,白小心容易误伤自己和他人,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尤其要防止学生持刀玩耍,甚至斗殴。另外还要注意杂物的清扫,保持教师的卫生和整洁。

2、要求学生做好材料的准备工作。要做到课前布置,课时检查,课后整理。材料的准备宁可充足有余,不可临时不足,影响教学进程。

四、主要措施

1、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激发学生喜爱艺术,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欲望

3、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5、鼓励学生开展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6、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热爱和关心学生,实施开放性教学,让人文精神和创作艺术得到充分地体现。

五、内容安排

周次 内容

第一、二周 哆来咪

第三周 彩云衣

第四、五周 布艺温馨

第六周 国庆节

第七周 搭架子 第八周 周末日记

第九、十周 勤俭的“小管家”

第十一周 闹花灯

第十二周 石头说话

第十三、十四周 家乡古建筑

第十五周 演戏

第十六、十七周 信息联通

第十八周 飞机工厂

第1课哆来咪(活动一)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欣赏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课件出示关于编钟的图片。

分组制作

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讲解规则: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

课件出示计时器,放背景 音乐。

装饰美化

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器“水瓶琴”。

2.装饰要简单,装饰物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每个瓶子所贴的装饰物要一样多,以免影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

工具材料

即兴表演

小组同学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简单的曲子,比一比哪组音最准、曲子最优美,哪组的“水瓶琴”最漂亮。

教学后记:

第1课哆来咪(活动二)欣赏导入

1.欣赏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

2.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3.学生答,教师小结:它们的色彩发生了逐渐变化。

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声中课件展示几张运用渐变色彩装饰的绘画作品。

认识现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渐变现象吗?

2.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图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色彩的渐变?

课件展示几张有渐变色摄影图片。

掌握规律

1.教师出示红一黄、黄一绿、绿一蓝、蓝一紫、紫一红五组色彩渐变系列的卡片,请四位同学整理色彩卡片按渐变的顺序摆出来贴在黑板上。

2.讨论:能不能把这几种颜色串起来成为渐变色彩呢?

3.学生讨论后,教师调整摆出如彩虹般的色彩渐变。

4.出示红到暗红的渐变,让学生了解除了色相的渐变,还可以有色彩明度的渐变。

课件展示色彩明度的推移渐变。

尝试作业

看书上的小训练,学生自己发现调配渐变色的方法并完成小训练。

色彩工具

作业反馈

根据小训练完成的情况,反馈讲评调色训练中的问题。

学生作业

体验效果

1.出示平面效果的圆、圆锥和有渐变效果的圆、圆锥,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渐变效果物体具有立体感和光感。

3.出示运用渐变装饰的画面和同样内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4.教师小结:色彩渐变使画面变得有动感和韵律感。

课件出示平面效果的圆,圆锥和有渐变效果的圆,圆锥。

出示运用渐变装饰的画面和同样内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

学生作业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

第1课哆来咪(活动三)初步感受

1.拿出几组模型

(1)垒叠在一起的一组由小到大的圆形薄片,每两个薄片之间用距离相等或渐变的细线串联起来。

(2)垒叠在一起的大小相等的方形薄片或长条形立方体,一个角上安上铁钉固定。

(3)排列整齐的一组小棒。

2.请学生观察,说说感受。

3.陕速用拉、扭、排、剪等方法,将垒叠在一起的立体型排出形体、位置渐变的简单立体构成模型。

4.请学生再说说感受。

5.教师将模型按无序排列,再请学生说说感受。

教学用具

欣赏感受

1.欣赏生活中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雕塑和模型,说说感受。

2.教师小结: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立体雕塑有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

展示摄影图片,每个图片配以相应的音乐旋律。

分组讨论

1.看看如何利用自己所带的材料。

2.除用方形、圆形、小棒来进行排列外,还可用哪些形状?

3.除剪、拉、扭、排外,还可运用哪些方法进行制作?

学生自带材料

尝试练习

分组进行尝试练习,练习过后,学生集体讨论矫正。

作业工具

学生练习

1.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练习过后,同组同学相互讨论矫正。

作业

评议总结

1.展示作品,展开评议活动。

2.知识延伸:近大远小的变化能使画面产生空间感。

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近大远

小的透视现象的画面。

教学后记:

第2课彩云衣(活动一)涂色游戏

趣味导入

1.教师让学生在一张小白纸片上用1一3种颜色涂画。(提出游戏要求,激发学习欲望。)

2.学生采用油画棒任意选2—3种色彩,自由涂满白纸。

(学生尝试作业,时间为3分钟。)

CAI课件呈现游戏的规 则、内容、方式、时间。

剪纸游戏

趣味伸入

1.教师示范将涂满色彩的白纸剪成一件小背心。

2.学生也将自己的作业剪成一件背心。

(将方形纸对折剪缺成背心。)

教师示范用的纸(已涂满色彩)和剪刀。

作业评析

渗透知识

1.教师将部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张贴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变化。

(1)有的小背心只用一种色彩也有深浅变化。

(2)有的小背心用两至三种色彩产生柔和对比。

(3)有的小背心用两至三种色彩产生强烈对比。根据色相的对比知识引导学生观察理解。

3.学生将涂好色的小背心按色彩的强烈对比与柔和对比分别贴在两类衣架上。

(作业评析既巩固涂色方法,又渗透色彩知识。)

学生作业、衣架

观赏教材

小组讨论

1.欣赏教材中的服饰图片做辨析小训练。

2.小组讨论。

3.分别呈现讨论的结果。

4.教师小结色彩的对比知识。

CAI呈现教材中的小训练(包括图片及讨论内容)。

学生作业

教师指导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从教材中任选一套服装进行色彩搭配。

2.学生作业、播放音乐。

播放音乐

A段:活泼、跳跃

B段:轻柔、舒缓

评析交流 1.学生作业互评。

2.请“小设计师”谈自己的作品。

3.请“小设计师”针对自己今天身上穿的服装谈感受,也可请同学点评。

学生作业

教学后记:

第2课彩云衣(活动二)看一看:(导入)

这些衣服都有什么特点?(小结:都是有图案、花纹装饰的服装。)

以课件激起学生兴 趣,学生欣赏、观察图片并思考衣裳特点.课件:服装的图片。

想一想:

(分析)

1.衣服由哪些部分构成?

2.只要改变衣服的一部分,就能改变衣服的式样。[出示课件]

3.看看同桌,你与他的衣服哪些部位不一样?

4.小结。

1.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衣服的构成。

2.学生观察图片,寻找几件衣服的区别。

3.引导学生寻找自己与同桌的衣服区别。

课件:不同衣领的衣服式样图片。

试一试:

(探索)

1.这是一个花朵图案,如果它向左右或上下重复排列就会形成什么?(花边)

2.请你把下面四条花边添画完整,并想一想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直立式;倾斜式;相对式;波浪式。)

运用这些规律,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花边。[出示课件]

3.选择花边图案装饰在衣服合适的部位。

4.小结。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学生添画与欣赏。

3.几名学生上台,选择花边粘贴在一名学生衣服及老师衣服上。其余学生评

价。

1.课件:演示花边的形成。

2.课件:几种规律的花边图片。

3.绘制的花边范品。

说一说:(设想)

1.欣赏学生作品。

2.说说你的想法(你想设计一件什么样的衣服?),与周围的同学讨论,派代表说。

学生说想法。

课件:欣赏图片。圆一圆:

(创造)

1.设计一件有花边或全身图案的单件上衣。

2.小结。

学生自主设计。

音乐

换一换:(合作)

1.演示剪贴、添画过程。

根据这些衣服的风格,还可以设计出配套的下装。

2.与同学交换,根据他人设计的服装再进行配套设计。

学生交换设计。

课件:欣赏学生作品等;音乐。

议一议:(评价)1.你从同桌那儿学到了什么?

2.你们共同设计的服装有什么风格?适合什么人穿?适合什么场合穿? 学生自评、互评。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

教学后记: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 万绿丛中一点红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教学重点:认识色彩的对比。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对比色。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抹布。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对比色的强烈,在观察色轮表发现哪些颜色是对比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明白补色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 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2、发现:(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

(1)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了对比色,从作业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色的知识,但还有个别同学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运用色彩对比,把几种对比色混合在一起反而没能很好地表现出对比的强烈。

第2课 色彩的和谐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点: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教具准备: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学具准备: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使他们感受到邻近色的和谐美;接着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邻近色之间的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理解邻近色的调配方法;最后最后通过动手实践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

(1)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 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

(2)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家居图片B、生活图片C、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3、实践活动:

(1)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评。

第3课 美丽的纹样

领域: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学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教具准备:适合纹样图片资料 学具准备:作画工具等。

教学内容:

1、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图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美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生: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生: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生: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是圆形、方形.同学们说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师总结揭示课题。

2、了解知识掌握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生讨论发言。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1)什么是适合纹样? 2)基本形有哪些? 3)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师和生一起总结: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了解了适合纹样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规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设计制作)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生作业 师巡视辅导

4、评价作业(自评、互评)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不是很多,没有多少悬念,是靠着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自己的绘制,锻炼了动手能力。图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因而,教与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装饰方法是很实用的。而没有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第4课 礼物的外套

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

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美丽的外套。

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4、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教学重点:礼物外包装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不同包装材料的巧妙地设计。

教具准备:课前教师收集不同风格的礼物包装。学具准备:学生寻找身边的各种可利用的材料。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教师出示图片对比:普通的月饼和经过包装后的月饼。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礼包装越来越重视;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

2、导入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展示课件,讲解方行纸盒的包装。

(1)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相适应的纸,将盒子放在纸的正中央。(2)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

(3)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

(4)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盒高的中线。另一面做法相同。

(5)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

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是怎么包装的,师生交流。

3、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包装的礼物,开拓学生的眼界。

4、学生练习:用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可以设计单独的包装,也可以设计一组包装。

5、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评讲: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点评。

三、教学拓展

1、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

2、也可以使用用旧的药瓶、饮料瓶、香水瓶、牛奶纸盒等作基本形状来练习包装,然后再用带子、彩色纸等材料加以美化,利用纸垫、金属小圆片等物进行装饰。

第5课 趣味文字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

2、学习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教学难点:将掌握的美术字变形方法熟练的运用在书写中。教材分析:

通过欣赏美术字了解各种美术字体的特点,比较变体美术字并感受变体文字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提高对美术字装饰和美化效果,了解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具: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

2、教具: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记号笔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认识基本美术字体及其特点:

出示宋体、黑体等基本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其特点。

宋体: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顿角,笔画转折时顿角明显。

黑体:笔画横竖一样粗,方头方尾,醒目有力。②欣赏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的比较

出示范字“花”两种美术字引导学生观察那种更有趣味?为什么?

2、发展阶段

①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

趣味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趣味美术字在艺术上有较大的自由变化,所以它的特点是:具形象、又简洁、美观、生动、有趣等。②趣味文字的分类

a、笔画变化:改变笔画的形状或粗细,使之更有装饰性。b、字形变化:改变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

c、结构变化:将某笔画进行夸大或缩小来求新颖的效果。d、形象性:根据文字含义运用形象图案来装饰字体。③欣赏优秀美术字

引导学生分析其特色和艺术感,感受它的趣味性。如:形象体:“心灵”运用爱心来表示点,提升了心灵的含义具形象又生动。字形变化:“流水年华”采用是一条不平静而具有运动感的线,具有节奏感使人联想到水的波浪。笔画变化:如:“天香”采用直线和曲线相结合,增添文字的趣味性,以花朵装饰更加美观。结构变化:运用半圆形的笔画具有活泼感,如“快乐”的书写方法联想到儿童的木马玩具可以摇动的,有快乐感。欣赏课本范字学生进行分析。④、演示美术字书写的步骤和特点: a、首先用尺子定文字的大小和形状。

b、再根据外形、结构、笔画的特点用单线写出字形。

c、然后根据文字的含义应用夸张、形象手法设计趣味美术字体。如:波浪的设计和书写,为突出浪花的形象采用曲线圆点来装饰浪花的效果,具形象又有趣。还有“时间”采用小闹钟来代替日字,很有说服力,具有特殊的意义。d、最后运用色彩基础知识对比色和邻近色来强调趣味文字的美。

3、引导学生同桌讨论交流你所选的文字将应用什么形式来改变?

4、学生起稿设计文字,突出趣味性。

5、作业展示,学生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1、欣赏趣味文字在生活中的运用。(出示教具)

如“阅览室”的提示牌运用趣味美术字和花边制作的提示牌,作用大又美观。“游泳馆”提示牌运用自由体美术字加上简洁的浪花,还有“欢迎”提示牌的制作醒目美观。

2、如何制作提示牌?(演示制作过程)

先设计提示牌的立体造型,用彩色卡纸剪裁成长方形,在中间裁一个半园形再折叠成立体三角形,展开在半圆形上设计所需要趣味文字如:“音乐会”(也可根据提示牌的造型来设计字型)配上色彩并装饰上合适的纹样,最后把三角形连接起来。

3、学生练习制作,教师巡视

4、作品展示评比

第6课 地球的新生

领域: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掌握各种绘画形式的创作方法(环保海报宣传画、手抄报),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3、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及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对环境和资源的热爱。

教学难点:构图和版面设计的创新, 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

教具准备:一些手抄报、海报的课件、装饰地球的材料。

学具准备: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水粉颜料、水彩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体会地球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

(1)引导学生欣赏教师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鼓励学生说说地球和人类的关系。

A、语文、自然等其它学科学习过有关地球生态环境的知识吗? B、你们已经有在课前做一定的资料收集和学习知识的准备工作,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那么要怎样保护环境呢?(2)以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将一个大地球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前用教师准备好的材料装饰地球。改变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使地球更美丽。

2、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1)出示教师设计的宣传海报,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新生。(2)观察了解宣传海报的组成部分。A、文字 B、图案C、色彩

(3)教师点评,引出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

A、画面 B、标题(主要构成)C、文字(辅助说明)教师略带讲解宣传海报常见的艺术风格:

1、写实

2、装饰

3、抽象

4、漫画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以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希望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4)教师小结

A、设计要素:主题明确、形式引人、色彩鲜明、构图单纯。B、制作步骤:确定主题、构思构图、充实完善。

(5)引导学生发现其他表现手法(手抄报、剪贴画、宣传画等)

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平面设计知识和纸立体结构知识,设计制作,共同创意,主题、内容、形式统一,纹样、文字美观协调,内容情调健康。(6)小组合作讨论制作形式及方法,教师指导。(7)小组汇报。“现在请每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最有特色的想法,或者在讨论时遇到的困难。哪个小组先来说?”

(8)学生设计与制作过程:

A、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扣紧主题设计制作。B、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与同伴协商合作,发挥个人的优势取长补短。

3、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评价(1)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有创意作品。

“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注意听,吸取别人的优点,有更好的建议也可以提出来。”(2)分组排练节目,准备下节课汇报演出。

“这节课大家动动脑筋制作了各种手抄报、宣传海报,现在老师请各组再排练一个有关保护地球的小节目,下节课来进行汇报演出。”

4、教师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保护地球的环境和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从小事做起。因为时间的关系,这节课就先上到这里,刚才你们看了别人的作品或听了别人的介绍后如果有受到启发,有新的想法,下节课可以进一步完善作品。”

第7课 古朴精美的华表

领域: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了解华表的象征意义。

2.运用绘画、泥塑等造型手段表现心目中的华表形象,提高造型能力。3.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探究表现方法。教学难点:刻画华表的细部特征,造型完整美观。教具准备:“华表”图片(课件)、范作、勾线笔、雕塑泥及工具。

学具准备:收集华表图片、勾线笔、泥、各种纸盒、饮料瓶、手工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从电影节华表奖的奖杯引入。提出探究“华表”的主题。(华表奖奖杯是一座小雕塑,它的原形就是人们常说的“华表”。“华表”到底是什么?)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所收集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用简短的语言加以介绍。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华表的来历及其象征意义。教师对各组收集资料的情况进行点评和小结。

2.教师播放课件组织学生欣赏各式华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华表的细部特征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和象征意义(典型代表天安门前的汉白玉华表柱,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可以说是象征中华民族的图腾柱)。引导学生感受华表雕塑古朴精美的整体风格。

3.组织学生欣赏用不同的材料和造型手段表现的“华表”作品。教师重点讲解或示范线描、泥塑、综合材料组合等的基本表现方法。4.学生分区开展创作活动(绘画、泥塑、综合材料)。

三、展示评价阶段

分组展示,组织学生欣赏同学的作品。学生自评谈创作心得,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提出修改意见。

四、收集整理阶段

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清理垃圾。

五、拓展与延伸

欣赏原始部落以及少数民族的图腾柱,了解图腾柱文化。

第8课 鸟语花香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2.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3.通过对中国画技法的学习国画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培养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教学难点:掌握中国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

教具准备:备表现自然界美好景色彩图片及国画大师的绘画作品。学具准备:国画颜料、宣纸、毛笔等。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1)课件演示:观看欣赏自然美景,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让学生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荷塘、小鸟天堂----知道墨色有浓有淡。

吴冠中的线条画----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流动的物体和凝固的形体。(3)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2、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请一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随意点个点,师即兴添画成花或鸟。(2)归纳表现手法:勾画添画方法、色彩写意法。

(3)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

3、展示交流

把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增强学习信心。

4、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与内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来描绘学生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本教材分两节课上,第一节主要是欣赏、评述、第二节再进行探索尝试。

第9课 陶泥的世界

领域: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用泥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的方法。2.通过欣赏指导制作常见的生活用品。3.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想象探究能力。教学重点:淘泥器皿制作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制作技法制造生活中的器皿。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赏陶(媒体展示陶文化)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媒体展示各种式样的陶作品

三、玩陶

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

媒体出示捏制法、盘条 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及相应文字

四、用 陶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第二课时

一、对比导入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用各种方法做成的陶艺 作品

二、探究方法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

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 作品

三、验证方法

1.师生合作完成一件简单的泥板拼接作品。

2.归纳制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拍泥板——泥板厚度适宜;

(2)粘接成形——粘接部位要捏牢固;

(3)装饰——方法不限;

(4)烧制。

制陶 工具和泥巴

四、教材赏析 尝试制作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欣赏教材范品,开阔思维,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样性。

1.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1.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2.教师小结全课。

第10课 诗情画意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2、运用已学过的构图知识进行构图。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教学重点:运用已有的绘画知识表现古诗的意境。教学难点: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古诗一首,并能解释诗意;绘画材料、工具。

教学思路:

诗情画意是一种纯美的境界,作者运用高度浓缩及精湛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将眼睛所看、心理所想表现出来,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将学生带进诗情画意,感受传统文化瑰宝的魅力,提高孩子们对古诗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并以听一听,找一找,即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也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创作的方法,为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借鉴。教师注重个别指导,让后进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

课件出现童声朗诵《咏鹅》,激发学生回忆一年级学过的古诗,并描绘诗的含义,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中的情景。

小结:我国传统艺术的常见表现手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题:诗情画意

(二)课件出现故事一首《静夜思》

1、师: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就会常常用李白的《静夜思》来表达思乡的心情。1)师:读了这首诗能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启发学生想象各种不同的情景。)

2)教师出示几幅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哪幅作品最符合诗意?为什么?

2、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3、课件出示图片,以听一听,找一找,启发学生根据诗意找出相配对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作的特点。

教师小结:要画出诗中情景,除表现出诗中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

(二)发展阶段

1、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那一首古诗,你想怎样表现它?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介绍解释诗意,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2、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3、提出作业要求:

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图画。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构图。第二课时:完善构图,上色。

4、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第一课时:

1)关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引导。2)引导个别后进生的造型创作。第二课时:

1)提醒应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上色。

2)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提出合理建议,使其完善作品。

(三)评价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1、自评,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你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

3、你觉得哪一张作品最符合诗意?

(四)课堂延伸:

可以尝试用电脑绘画的方式表现,可以根据自己的电脑水平设计不同风格作品。

第11课 为解放军叔叔画张像

领域: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解放军叔叔,喜欢解放军叔叔。

2、完成一幅解放军叔叔肖像写生作品。

3、有余力的学生再完成一幅头像速写。教学重点:是否画出了解放军叔叔的军威。

教学难点:能否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人物比例是否恰当。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解放军的图片、故事。准备绘画工具。

2、有条件的学校,课前可带学生搞一次与当地驻军的联谊活动。

3、多媒体图片。教学进程:

一、引导阶段:

请一位解放军叔叔来作模特儿。先请他讲讲军队中对战士军风纪的要求,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这位解放军叔叔的军风纪(主要是着装与精神状态)。

(若没有条件请到解放军叔叔,那么教师可以用录像、图片等资料来增进学生对解放军的了解。课业形式也可以由写生变为创作。)

二、发展阶段:

根据班级学生的造型能力,教师可选择让模特儿站立、坐着,或做一些战士常见的动作。

引导学生观察解放军叔叔的大体形态,并记录下来。主要观察比较头部、躯干部分与四肢的比例关系。教师可用当堂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先观察大体,用基本形将观察到的头、躯干、四肢的基本形状记录下来,然后,将画稿举到稍远处,再对照模特儿,观察、调整。

再进行细部刻画。可以从头部开始,从上到下,一边观察一边绘画。要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部分,进行仔细描绘。

全部写生完之后,还有必要对画面进行调整。

对于写生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建议他们再写生一幅战士的头像。

三、学习要求:

画一幅解放军叔叔的画像。

四、作业展评

1.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五、课后拓展

参观军营,阅读军事题材的文艺作品,创作与解放军叔叔有关的绘画作品。

第12课 会跳的玩具

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会跳的原理,学习设计会跳的玩具。

2、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教学难点: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教学准备:废弃按压式圆珠笔、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剪刀等。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带齐所需材料和工具。

2、谈话:

(1)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3、引入课题:《会跳的玩具》(板书)

4、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点拨技法难点。(1)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

A、你带了什么材料,准备怎样制作?

B、你觉得自己在制作时,哪一部分比较难?(2)老师点拨技法难点:

A、依靠弹簧的弹力,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运用卡纸进行折叠产生弹性,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5、提出制作要求:

A、玩具会跳的功能要体现出来。

B、利用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等材料进行恰当的装饰,使会跳的玩具更加漂亮。

C、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卫生。

6、学生大胆设计制作,老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

A、依靠材料的材质,巧妙设计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B、利用适当的材料进行给玩具进行恰当的装饰。

7、展示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观赏、评价。

8、延伸活动:游戏“会跳的玩具大比拼”,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动手动脑保持行废物再利用的热情。

第13课 电脑美术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绘制简单的装饰画.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的其它功能,对装饰画进行改变大小、色彩反色等操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教学重点:学习造型及反色处理技巧。教学难点:造型及色彩的选择。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备。学具准备:在家练习电脑画图,熟练掌握色彩的填色操作。教学过程:

一、安排好每位学生再电脑房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二、欣赏经过色彩反色处理的电脑装饰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色彩对比色与反色之间的关系。

三、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各种绘图方法,色彩运用及构图等知识内容。

1、教师演示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操作方法,并展示改变后的效果,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

2、教师带领共同完成一些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操作。

四、学习新内容

1、教师按照课本范图进行操作,引导学生学会自己看图操作。

2、教师演示改变图象大小、色彩反色等操作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特意在色彩上色时运用所学过的对比色上色,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

3、将反色的两张图片并置,分析其色彩联系。

五、布置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电子画笔和颜色,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设置,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操作,制作出具有独特情趣的装饰画,然后进行改变图象大小、反色等处理。

六、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新和绘制,鼓动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上色。

七、在教室网络中评价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自评与互相评。

八、收拾与整理: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源,整理桌面与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九、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余用更多不同属性的工具,进行更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

第14课 美术学习纪录袋

领域:综合•探索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方法。

2、指导学生完成美术学习资料收集、标签制作、分类编号、展示作品等整个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通过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活动,感受美术设计工作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制作能突出个性的美术学习记录袋。

教具准备:美术学习记录本的示范作业,及教学示范演示的工具材料。

学具准备:学生搜集自己优秀的美术作业、各种作业评价,准备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工具与材料。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教师展示一个原装记录袋,问有什么用途?(装文件等)。再展示一个已装饰好的美术记录袋,与原装记录袋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专门装美术作品、特征鲜明)学生讨论美术学习记录袋的作用。

2、发展阶段

提问学生如何设计制作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打开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看看,学生展开讨论,后教师总结制作过程、具体要求和方法。1)、选择自己满意的作业、或作业的照片。2)、将作业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编号或分类。3)、选用透明的塑料文件袋,作为我们美术学习记录袋。4)、制作标签,注明姓名、班级、学号、建档日期。5)、收集自己的评语、同学的评语、老师的评语或者家长的评语。6)、美术作业和各种评语按编号或分类,放进美术学习袋中。师又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制作一个具有“美术”学科特征或者体现你的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欣赏一些具有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师:画面的设计形式?效果?表现方法?

3、布置作业:设计制作一个具有“美术”学科特征或者体现你的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

4、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讨论,共同拟订和完善各自的美术学习记录袋设计方案,并补充一些学生互评工作。

学生分头按设计方案进行标签设计制作、选择作品、分类编号、汇总作业等工作。

5、作业讲评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开展互相评价、欣赏活动。

6、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积极设计制作其它学科的学习记录袋,不断提高美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15课 元宵节里挂彩灯

领域:综合•探索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并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进行彩灯的设计制作,并布置展示。

教学重点:了解元宵节习俗,欣赏彩灯并学习设计制作彩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花灯图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1)花灯美吗?为什么美?(2)各有什么特点?

(3)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2、请学生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3、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花灯,引导他们观察:(1)花灯的制作材料(2)花灯的基本结构

(3)花灯的几种制作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二、与学生一起探讨、演示花灯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1、演示制作方法、过程

2、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制作更漂亮或更简便?

三、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合作

四、课堂小结

1、请学生谈谈本组制作思路

2、互相参观提看法

3、交流好的制作放

4、继续制作完成

5、作品展览,评议

6、课堂延伸:除了用纸质来做,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 比如:釉子皮、废弃物等

第16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瓷器的历史地位。

2.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瓷器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

3.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教学重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 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 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

“钧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

“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四.放映录象 五.本课小结。

第五篇: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飞天》教案

小学美术第九册——第九课

飞天

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

隐形内容与目标: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交流,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表现飞天的形象。学习材料:铅笔,飞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小结,板书课题

二、介绍什么是飞天,了解飞天的由来

三、播放飞天的动画视频,1、学习飞天的共同特点:能歌善舞,千姿百态

2、了解飞天壁画的表现形式:国画,主要采用线条,及少量的色彩。

3、飞天壁画的表现内容:云、彩带、乐器、散花等

四、探究飞天不同时期的特点 早期、融合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

五、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

壁画、拓印、浮雕。小结

六、作业

1、探究用什么样的线条才能表现出飞天的动感?(曲线)

2、教师示范(注意线条的流畅及前后遮挡关系)。

3、出示作业,引导学生添加飘带和云彩,让飞天更具动感、美感。(播放视频音乐)学生同桌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业,讲评作业。

七、小结、谈收获

八、拓展。

下载小学美术教案小学五年级上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美术教案小学五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集 第1课 万绿丛中一点红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的......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 万绿丛中一点红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集第1课万绿丛中一点红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 色彩的对比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2018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哆来咪 (活动一)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2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 。 3 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 肖像艺术 课时:一课时 准备:欣赏图片、绘画材料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肖像艺术的特点,认识肖像艺术形神统一的艺术表现力。 2、通过欣赏不同表现方法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 肖像艺术 要求学生在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以 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及形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动态线的确定。......

    小学湘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五年级美术上册导学案 第1课 哆来咪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 ◆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