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象。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过探究、讨论,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
学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生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侯老师刚买了一套住房(出示课件),你们想了解点什么?(学生回答。)
情况一:若学生回答的问题有价值。
师:同学们有的想知道,有的想知道,这是新房的平面设计图,从这个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情况二:学生回答的问题没有价值。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事情可真多,这是新房的平面设计图,仔细观察这个图,你知道了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房间是有大有小的。)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有的房间大,有的房间小,房间的大小指的是面积的大小,客厅大也就是说客厅的面积大,卫生间小是指卫生间的面积小,那你能说一说,客厅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是指地面的大小。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房间地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比如,餐厅地面的大小是餐厅的面积,厨房地面的大小是厨房的面积。
师:再比如说,你看,这里是我手掌的面,那么这个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我手掌的面积。那你们的手掌面呢?谁愿跟我比比,谁的面积大。
师:你来,同学们看,谁的面积大?
师:同位互相比一下。
师:其实,周围物体的面也有大有小。现在大家可以任意找一找,比一比。然后互相说一说,看看哪些面的面积大,哪些面的面积小。开始吧。(学生小组自由探究。)
师:谁来说一下,你们比较的哪些面的面积大,哪些面的面积小?
学生交流(学习重叠法的语言:这个同学是把这两个面重叠在一起来进行比较的,他发现垫壳的面多出一部分,所以就说垫壳的面积大,这个方法不错,我们可以叫它重叠法。)
师:刚才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以前,我们学过不少图形,你们看,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课件出示),这些图形的周围都是封闭的,我们叫它封闭图形。这些图形也有大小吗?
师:你能看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哪一个大吗?圆形和三角形呢?
师: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我们可以说正方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圆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你能说出在这四个图形中哪一个的面积最大吗?
生: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师:刚才有的面的面积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大小,那你觉得餐厅和厨房哪一间的面积大呢?现在我们就想办法来研究一下,好不好?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在信封里装着,可以利用这些学具摆一摆,数一数,看它们的面积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好吗?看哪个小组能最先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活动并汇报。(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有几种情况)
展示摆的好的小组,正确的摆法有以下情况:
红纸 绿纸
正方形 12 12
圆形 12 12
长方形 18 18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个小组是这样摆的,(出示错误的一组)你能说说你们比较的是哪张纸的面积大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答)
师:那你认为这样合适吗?
师:找同一小组同学说:那你认为怎样就合适了?
引导学生说:要用一样的。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测量面积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测量面积的时候,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叫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用到的正方形、长方形都可以看作一个面积单位,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想不想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请带着这两个问题看数学课本73、74页,从这里边找到答案。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
学生看书后小组互相说说这两个问题。
师:谁来告诉同学们,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几个?(学生回答。)
师:你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吗?
师: 你能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吗?(师贴1平方厘米)
师:量一量,看它的边长是不是1厘米?在你的脑海里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看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跟你的同位说一说。(学生汇报。)
师:现在我们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了。现在你估计一下,这块橡皮的面积大约有几个1平方厘米呢?
生:5个。
师:5个1平方厘米也就是几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你认为橡皮这个面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还有谁想说?
是: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你们的估计是否正确?
学生小组合作验证。
师:刚才,咱们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很快测量出了橡皮的面的面积。请你想一下,如果用它来测量这张桌子的面积,你觉得怎样呢?(学生答。)
师:对呀,太小了怎么办?你觉得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师:你能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分米吗?(如果学生举起1平方分米就说,你知道这是多少吗?)
师:祝贺你们,找对了。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学生量。)
师: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学生找。)
师:想一下,用1平方分米可以测量哪些面的面积呢?(学生答。)
师:如果用它来测量操场的面积,你感觉怎样?
师:你觉得用哪个单位来测量操场的面积比较合适呢?
生:平方米。
师:你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吗?
师: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1平方米,看大不大。
师给学生展示1平方米。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1平方米,好吗?(学生交流。)
师: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师演示。)
师:看一下,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多少个人,好吗?
三、小结,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咱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而且知道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米和平方分米,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四、巩固练习
师: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邮票和课桌面的面积。
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的收获不小,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而且还了解了面积单位,并且也学会了用测量的方法知道一些表面的面积,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用计算的方法来知道物体表面的面积,老师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好吗?
第二篇:人教三年级下册面积教学设计
《面积》教学设计
乌鲁木齐市第93小学
陈艳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等活动中,理解面积的意义,形成正确的表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2.在比一比活动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建立面积的表象。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学具:水彩笔,单位面积的图形若干,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感知面积。1.情境导入,(1)出示两块黑板报的版面。引发思考:要换新的板报,擦哪块黑板用的时间短?为什么?
(2)总结:黑板面的大小不同。2.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1)请学生找找其他物体的面并汇报交流。(2)拿起数学书,组织学生找出数学书的面。(3)师生击掌,说说谁的手掌面大,谁的手掌面小。(4)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找找哪个部位的面比手掌面小。(5)说明: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3.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
(1)课件出示一些物体的画面,说明将它们的一个面画了下来,说说这些图形的形状。
(2)引导思考: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3)总结:它们都是封闭图形。
(4)出示一个角的平面图形,将它变成封闭图形,再给它涂上颜色。(5)说明: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的面积。4.引导学生小结什么是面积。二.比较面积。
1.出示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引发学生思考:怎么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2.展示比较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3.组织学生比较作业纸中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4.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咱们85小操场的面积,还能用这些办法吗? 三.创作:创作图形,使它的面积占7个方格。四.全课总结
第三篇: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高级教师谢永琪
【设计理念】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我尊重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4页。【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课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面积相近的1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的1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给每个组准备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每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出示一幅画)
师:同学们,这里有一幅美丽的画,假如老师想要给它加上框,需要求出它的什么?(周长。)想再给它配上玻璃,还是求它的周长吗?那又是求它的什么呢?(设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学生对物体表面的大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由此引入,学生对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 “物体表面”的经验呼之欲出,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自主学习
(让学生根据作业单上的问题自学教材第71-74页的内容。)
再让学生汇报:
1、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感知物体表面的面积。
(1)在生活中,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比一比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谁的面大?谁的面小?
(2)观察黑板的面和电视机屏幕的面,谁的面大?谁的面小?
师点拨小结:每个物体都有面,有的物体面大些,有的物体面小一些。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抽生)
3、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指出封闭图形的面积在哪儿?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教师课件出示封闭图形)老师问:还记得这些图形吗?它是什么形?...这些都是什么图形?同学们,如果老师把这些图形的颜色去掉,我们现在要进行涂色比赛,你会选择哪个图形? 为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
1、选择三角形,因为三角形的这张面小。
2、可能还会说比赛不公平,纸张的大小不一样。
3、我会选择五角星或圆形。
4、我会选择正方形。
师:为什么不选长方形?学情预设:因为长方形更大。或者会说因为长方形面大,涂色很费时间。其它图形面小,很快就会涂好色。(老师表示赞同)
师:从而引出:封闭图形也有()。而且封闭图形的面积有()有()。
师引导归纳面积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那怎样才能把这两方面结合概括在一起,说说什么是面积?(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汇报。)师(抽组内代表发言)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几种情况:
1、封闭图形的表面就是周长。
2、封闭图形表面的大小叫面积。
3、封闭图形的面就是面积。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再抽生说)
(点拨)学生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根据回答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语言对面积进行简单的描述。再有物体表面的大小迁移到封闭图形的大小,完善学生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4、探索面积单位。
(1)课件出示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一样的学具。比较它们图形面积的大小,汇报时也可先让学生说或边说边投影演示。)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
1、这2个图形经过观察无法比较。
2、这2个图形经过重叠的方法都无法比较。
3、长方形的面积大,或者会说正方形的面积大。
4、这2个图形形经过割补的方法也无法比较。
师:看来,同学们还是带着很多疑问的,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大些?为什么?咱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在小组里验证一下。
小组合作:(提供学具动手拼摆,合作探究。)提出操作要求:
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在学具袋中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上拼摆。
遇到困难可以在组内再进行讨论。
(3)学生小组操作。
(4)汇报(上台演示)。师追问:你认为选择哪种图形做面积单位去测量最合适?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汇报情况:
1、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同;
2、圆形有缝隙,不准确;
3、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
4、正方形和能较快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引导学生小结: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用拼摆图形的方法,就能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其实我们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去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关键要选择大小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以一定标准的正方形的大小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5、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师:前面,同学们也自学了73-74页的内容,下面咱们来认识一下常用的面积单位。
(1)思考2个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汇报。(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学情预设: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3)活动。(量一量、找一找、试一试。)
1、请同学们从学具中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量一量边长是不是1厘米?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2、请同学们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量一量边长是不是1分米?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思考:通过刚才学习,你能在草稿纸上画出1平方米吗?比一比边长是1米的长度。
3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集体完成)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接近1平方米?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在这些面积单位中,平方厘米这个单位较小,平方分米较大,平方米最大。
【设计意图: 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量、找、试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建立表象的过程,从而认识面积单位。】
三、检测。
1、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1)一个火柴盒面的面积是6()。(2)一间教室的面积约56()。(3)学校操场面积约1800()。(4)一根电线杆高20()。
2、判断,正确的打“√”,错误打“×”。(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3)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4)1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厘米。()
【设计意图: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安排课堂检测的内容,可以达到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抽象能力的目的,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些什么?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师可进行适当地补充。)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今后同学们还将学到更多的有关面积的知识。
【设计意图: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设计思路】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和创造的机会。而这节课是学生从一维空间过渡到二维空间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本节课力求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设计了“创设情景--自主学习--形成表象--体验探究--反思评价”的教学过程。因此,我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
在认识面积单位的教学中,通过为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亲自观察,用学具去量一量、比一比,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另外还注重联系实际,应用知识,让学生找一找身体哪个部位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还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1平方米的面积到底有多大,学生不仅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总之,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人教数学三年级下 《面积》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绿城育华亲亲学校
丰兴康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通过摸一摸理解面积的意义;通过操作探究,学生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意义。
过程和方法:通过思考和对比,学生体会到选择正方形来测量面积是最理想的;
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知识的形成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结合实例,通过摸一摸理解什么是面积;通过认知冲突,学生感受统一面积测量标准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发现和认同用正方形作为测量面积的工具是合理和方便的。突破:通过学生的讨论和PPT的演示,对比解决。【教学过程】
一、感受“面”,认识面积(出示两个物体)
师:观察垫板的这个表面和盒子的这个表面,你有什么发现? 生:垫板的表面大,罐子的表面小。
师:谁能上来边摸边介绍这两个表面的大小?
生:(摸垫板的表面)垫板的这个表面比罐子的这个表面(摸罐子的表面)大。师:你介绍的非常棒。现在也请同学们找一找身边物体的表面,并像XX同学这样来介绍它们的大小。开始吧。生1:„„ 生2:„„
师:他们说的都可好了。一定还有很多同学想说,请你对着你的同桌来说一说吧。„„„„
师:原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我们给它起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生:面积。
师:你怎么知道“面积”这个名字的? 生:听XX说的/ 从XX看来的。
师:你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是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我们一起读一遍。
师:物体的表面有面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也有面积吗?(PPT出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生:有面积。
师:你能找到它们的面积吗?
生: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长方形边框内的所有部分。生:圆形的面积就是圆边框里面的所有部分。生:三角形的面积就是三角形边框里面的所有部分。师:我明白了。那么这三个图形有面积吗? 生:第一个没有,第二个有,第三个没有。师: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第一个、第三个没有封闭。师:我不是很明白。谁再来跟我说说。
生:封闭的图形才有面积。不封闭图形大小是不确定的。也就没有面积。师:哦。这样啊,我懂了。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下什么是图形的面积。生: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它们的面积。
师:请同学们来判断,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表示它们的面积吗? 生:„„
师:学到现在我相信同学们一定知道什么是面积了。谁来小结下? 生: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面积。
二、经历面积单位的形成 1.观察、重叠比一比面积大小
师:一课四练封面的面积和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比较,怎么样? 生:一课四练的面积比数学课本的面积大。
师:中国的国土面积和意大利的国土面积相比,怎么样? 生:中国的国土面积比意大利的国土面积大。师:刚才比较面积的时候,我们用了什么方法? 生:观察法。
师:来比一比这个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XX,你怎么认为? 生:正方形的面积大/ 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你们同意吗?我不是很相信,因为我观察不出来了。你有什么方法? 生:重叠着比一比。
师:PPT演示。比出来了吗?XX你来说一说这两个面积的大小。生: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2.讨论如何测量面积(出示两个图形)
师:你能观察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吗? 生:不能。
师:那我们试试重叠法。谁大谁小? 生:(各种答案)
师:看来重叠法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你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割下来继续重叠
师:不断割,不断重叠一定能比出来,不过操作起来可能很烦琐,而且还伤害了这两个图形。为了不伤害这两个图形,我想我们需要去测量它们的面积。测量肯定需要测量工具了。用尺子能测量出它们的面积吗?
生:不能,尺子只能测量长度,是不能测量面积的。师:那同学们认为测量工具应该是什么样的? 生:„„(引导到用图形去测量)
师:同学们非常有想法。我们学过的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用什么图形来测量既合适又方便呢? 生:„„(得到结论用正方形)
师:正方形由于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用来测量面积的大小比较收欢迎。
3.引发认知冲突
师:那我们现在就来试一试。每个小组长处都有一个信封,信封里面有一个这么大的长方形,还有一些小正方形,请同学们相互合作用最快的速度摆出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那么大。准备好了吗?开始吧。„„
师:好了,请问这个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这么大? 生:24个/ 6个。
师:每组的长方形可是一样大的,怎么测量结果相差这么大呢?我请两个组上来摆一摆。„„
师:你能解释为什么他们测量结果不同吗? 生:正方形不一样大。
师:是啊,正方形不一样大,测量标准也就不同了。看来要使得大家测量结果都一样,必须采用相同的测量标准。那我们就用这个小正方形来测量这两个长方形。(PPT出示)第一个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这么大? 生:24个。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每行8个,有三行,三八二十四。
师:很好,看来只要摆一行,摆一列就能知道结果,不需要全部摆完。第二个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这么大? 生:也是24个。
师:所以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是一样大的。看来同意测量的标准实在是太重要了。那我们想,全世界有那么多人,怎么才能统一这个测量面积的标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三、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五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5.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渗透了比较、归纳、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教学难点: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式学习、小组合作式学习、实践活动式学习。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问题导航,激发兴趣
感知面的大小。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两名同学,进行涂颜色比赛,谁先涂好谁就赢,你会选择哪个来涂颜色?为什么?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启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铺垫。】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的面积。
(1)(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请你像老师这样,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学生缓慢地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
(2)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哪个大,再看看课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
(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面积)
(4)手掌的面积指的是哪里呢?你还能举例说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一比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尽可能地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加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让学生把课本的封面画到黑板上,这个面变成了什么?(板书:长方形)
(2)让学生用粉笔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根据老师事先画好的图形全班同学动手涂色,涂出这些图形的面积。
(4)反馈展示,提问:为什么最后一个图形没法涂出它的面积?(因为它不是封闭的图形,没有办法确定它的大小。)
(5)长方形和你们刚才涂色的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它们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补充板书:封闭图形)
(6)让学生读面积的概念两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物体的“表面大小”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大小”,这是一个数学转化过程。通过摸、看、想、说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头脑中感受每一个物体的面的大小,进而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形成面积的概念。之后,教师现场把物体的面画到黑板上就是平面图形,这一动态的转化过程使学生把对物体表面面积的认识自觉地迁移到平面图形中来,从而获得全面、准确的面积概念。】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汇报,认识面积单位
(一)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1、(出示教具:两个长方形)即(1)号长方形:平均分成6格(2)号长方形:平均分成24格。(1号和2号长方形的格子的大小不一样)
先让男、女同学分别记住自己的图形有几格。师:谁的面积大?看得出吗?(教具演示)生1:一号长方形的面积多大,因为它的格子很大。生2:二号长方形的面积多大,因为它的格子很多有24格。、、、、、、师:用观察的方法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请学具来帮忙,好不好!
2、让同学们借助学具去摆一摆,想办法比出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让两个同学上来展示比较的过程)
师:你们比较的结果是怎样的?(面积一样大)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重叠的方法)
师:除了用重叠的方法,还可以怎样比较?(统一比较的标准:其实就是统一的面积单位)
4、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同但所平均分的格子的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面积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二)认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请看数学课本第73、74页。(学生看书后,小组互相说说这两个问题。)
师:这么多面积单位中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它们的大小分别是怎么规定的?它们各有多大?想不想知道,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73~74页,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划一划。
师:谁来汇报一下,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师:那它们大小怎么规定的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1、建立1平方米的表象
①观察: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大家想象一下。(稍作停顿后,出示)这么大的一个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米,它的边长应该是多少呢?(生用米尺测量)
②魔术: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魔术,大家用眼睛盯着这1平方米,当老师喊完一二三,你就马上把眼睛闭起来,让这1平方米飞进你的脑子里。预备,一、二、三,闭眼,这1平方米飞进你的脑子里来了没有?有,你就用手摸一摸,摸到了吗?
③估计-验证:摸到了就睁开眼,好,下面用你脑子里的1平方米估一估黑板面面积约有几平方米?
生:约有2平方米、约有3平方米„„ 师:谁估得比较准呢,怎么办?
生: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下。(两生合作量)生:大约有3平方米。
2、建立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
①寻找:知道了1平方米有这么大,那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各有多大呢?这袋子里有好多正方形,里面就有它们,找一找,看谁找得又对又快,找到了把它举起来。
②验证:哦,不一样唉,到底谁找对了呢,有什么办法? 生:量一量它们的边长。
师: 1平方分米的边长量出来应该是多少? 生:1分米。
师:那1平方厘米呢?
生:它的边长量出来应该是1厘米。师:好,大家动手量一量,看找对了没有。师:(举起模型)这个蓝色正方形面积就是—— 生:1平方分米。
师:它的边长测出来是多少呀? 生:1分米。
师:那1平方厘米是哪一个? 生:是这红色的小正方形。
③举例:我们身上哪里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大拇指的这个指甲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
师:哦,同学们拿出你的小手,看看哪一个指甲面最接近1平方厘米? 生:大拇指。
师:那就是说,我们小朋友小手上就有一个近似的1平方厘米。生:老师,你脸上的痣大约是1平方厘米。师:你观察能力真棒,比比看,怎么样? 生:差不多。师:我们再来看看1平方分米大约象什么那么大? 生:我们的手掌大约有1平方分米那么大。
师:伸出手掌比比看,我也比一下,老师的手掌跟你们的手掌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的手掌比我们大,我们手指头也要包含进去,你只要手掌心就有1平方厘米了。师:真能干,以后你们用到1平方分米时,就可以想到手掌面,看到1平方厘米就可以想到大拇指指甲面。
④比较: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三个面积单位大小各不同,我们把它们贴在一起比比看有什么感觉?
生:1平方厘米很小很小。
生:1平方分米对于1平方米来说也很小。生:那相对来说,1平方米好大呀。
师:这3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大小各不同,而且它们各有各的用处。
【设计意图: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以平方米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看量边长、比一比、记一记等活动理解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并从身边、教室里、生活中找到这些面积单位,加深了对这三个面积单位的理解。】
四、巩固应用,达标检测 1.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2.观察每个图形是多少平方厘米。3.判断改错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知道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五、质疑解惑,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又学到了那些新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