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41—P43信息窗1及相关“自主练习” 【教材简析】
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家人看新房的情况。画面上提供的是新房的平面图,以妈妈、爸爸提出的问题引入对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的学习。作为本单元的第一个教学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知道什么是面积,正确理解“面积”这一概念,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是有大小的,为面积计算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我每天从家到学校坐公交车过来上班,你们说这么长的路程该用哪个长度单位?那么,比“千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可以用长度单位。)出示两条线段,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两片叶子,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物体大小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课前谈话中让学生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并让学生通过观察两片不同的树叶,发现物体不仅有长短之分,还有大小之分,为学习面积打下伏笔。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谈话导入
谈话:小明家买新房子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播放各房间图片)
2.提供书中素材
谈话:这么漂亮的房子,小明的一家可高兴了,你看他们一家人正在看新房的平面图呢。(课件出示信息图)
【设计意图】课的导入从看小明家的新房子这一情境入手,让学生欣赏各个房间的图片之后出示平面图,由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析素材,理解面积的意义
1.观察平面图,解决问题
谈话:仔细看,小明的妈妈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1)比较一眼能比出的房间大小
①谈话:小卧室和书房哪个大?让学生交流(学生会说出一眼就能看出小卧室比书房大)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小卧室大的?(学生会说出用眼看出的,师板书:观察法)
追问:小卧室比书房大是指小卧室的什么比书房的什么大?(引导学生理解小卧室地面比书房地面大)(很可能说出面积,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知道面积的,举例说明小卧室的面积指的是什么?)②谈话:你还能观察出哪个房间的地面比哪个房间的地面大?(学生会说出大卧室比小卧室大、客厅比厨房大,教师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说出:大卧室的地面比小卧室的地面大,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是比较他们地面的大小)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地面大小差别挺明显,我们经过观察
便很容易知道他们的大小。我们用观察法解决了小明妈妈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解决数学问题,引入面积意义的学习,这样设计既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引入面积意义的认识时,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根据学生听说过面积但并没有真正理解面积意义的现状,让学生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2)探索“厨房和餐厅哪个大?”
①谈话:接着看小明爸爸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课件出示:厨房和餐厅哪个大?
②先让学生说意见(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或三种不同的意见)③谈话:现在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看来用观察法解决不了问题了,还有什么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吗?这样我们借助一个小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去研究。用长方形代替厨房,正方形代替餐厅,比较一下两个图形的大小,也就比出了餐厅和厨房的大小。看看能不能解决爸爸给我们提出的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都比较
不出大小)板书:重叠
④谈话:老师除了给每组同学准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还提供了小正方形、小长方形、小圆片等学具,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在平面图上摆一摆,比一比餐厅和厨房到底哪个大?看看哪个小组同学合作的好,摆完之后,小组同学按照这个提纲交流一下:是用什么学具摆的?各用了几个这样的学具? ⑤学生合作。
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
⑦教师小结: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比较出了正方形比长方形大,也就是厨房的地面比餐厅的地面大。师板书:测量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了三个层次,首先让学生比较用观察法就能比较出房间大小的问题,接着让学生比较不能一眼看出房间地面大小的厨房和餐厅的大小,让学生用长方形代替厨房,正方形代替餐厅,采用重叠法也不能比较出大小,最后让学生借用教师提供的学具摆一摆,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出厨房和餐厅的大小。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总结面积的意义
(1)认识房间的大小就是指地面的大小
谈话:我们用观察法和测量法比较出小卧室的地面比书房的地面大,厨房的地面比餐厅的地面大,房间地面的大小就是房间的面积。(板贴)
(2)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指物体表面的大小
①谈话:课桌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让学生一边摸一边说)
②你们还能举例说明其他物体的面积吗? 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板贴)(3)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①把数学书、三角形锦旗、树叶、电脑屏幕„„(有规则和不规则的图形,有大有小)这些物体的其中一个面画下来,(最好课件呈现)就得到了这样一些平面图形,请同学们在答题纸上涂一涂平面图形的面积。
②展示学生涂的结果。
③引导学生总结: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
(4)引导学生小结:像地面的大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理解房间地面的大小就是房间的面积,引申出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并学生充分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在这基础上把物体表面的一个面画下来得到一些平面图形,体现“面从体中”来,让学生找出平面图形的面积,理解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这样设计,利于学生充分理解面积的意义。2.认识面积单位
(1)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①谈话:谁来说说刚刚测量的这个小正方形面积到底多大?
(学生选用的学具不同,答案各不相同)
②教师质疑:都是测量厨房的面积,为什么摆的个数却不相同? 学生充分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用的学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相同)
③追问:要想得到相同的测量结果,应怎么办?
学生各抒己见。(小结:同学们认为有必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④谈话:你们认为用什么图形作为统一的标准比较合适?(圆片之间有缝隙,不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
⑤谈话:国际上规定一定标准的正方形大小叫做面积单位。你们知道是哪些吗?(学生有可能会说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的操作、交流,进一步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和理解。(2)认识平方厘米
①教师出示1平方厘米教具(贴到黑板上)
②让同学们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③引导学生理解: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用字母cm2表示。(板贴)
④仔细观察1平方厘米,闭眼回想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你们能举出一些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吗?
⑤谈话:我们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一下你的橡皮表面的面积吧。生测量后汇报结果。
追问:你怎么知道你的橡皮表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
生交流。(因为测量橡皮表面用了4个1平方厘米,所以橡皮表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
⑥用1平方厘米测量你的桌面,看是多大?让学生再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面积。(学生会感到这个面积单位有点小)(3)认识1平方分米 ①谈话:议论什么?
生交流:太麻烦了,能不能找一个大点的面积单位?(生会说到平方分米)
②谈话:那平方分米又该怎样规定?(学生会说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学生介绍之后,教师介绍平方分米用dm2表示。(贴出1平方分米)④将1平方分米放入位洞里,拿出剪刀和一张纸,剪出1平方分米,比一比谁最快?(师生同时剪)
剪完后,让学生把所剪的举起来,再拿出刚才收起的标准,重叠看看。⑤谈话:通过比较,有什么感觉?
生交流。
谈话:有了这次剪的经验,下一次一定会剪的更准确。(4)认识1平方米
①谈话:我们已学过2个面积单位,如果要让你测量一下教室地面的面积,两个你想选择哪一个?你觉得用哪个面积单位?该用什么字母表示?
学生能够说出:1平方米
②谈话:你打算怎么规定1平方米?1平方米有多大,比画一下。(在黑板画出1平方米)这个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小结:我们刚刚学习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后还会学习其他的面积单位。想想,这三个单位什么时候用合适?
【设计意图】三个面积单位认识的方法,各不相同,1平方厘米让学生测量边长来发现,1平方分米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剪一剪,1平方米是采用画一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初步建模,加深印象,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比比谁的眼睛亮。
放学回到家,马小哈一家三口坐在1平方分米的方桌上吃饭,马小哈一不小心,咬到了一粒石子,马小哈那颗表面约1平方米的大门牙,被咯掉了,鲜血直流,马小哈掏出1平方厘米的手帕,捂住嘴往医院跑!
大家笑什么,说给大家听听!从这里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2.今天我们学习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与以前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有什么不同?
(老师举着1平方分米的学具)谁能说说1平方分米与1分米的区别在哪里?
这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今后使用时要特别区分清楚。
3.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并说出图形的面积是多
少?
【设计意图】题目的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一步步引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吸收,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比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使学生及时与前面所学知识进行联系与建构,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谈收获
知识方面:1.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
2.比较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 方法方面:学习了观察法、重叠法、测量法 谈感受:与小组同学合作摆学具,合作时要谦让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全面的回顾了本节课的收获,关注知识、方法和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梳理知识、概括知识的能力,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62页至63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感知它们的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兴趣。
教具准备:等边三角形纸片、圆片、正方形纸片若干,纸版、橡皮、信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提出问题:学校为了迎接春季田径运动会,决定用这种规格的纸版为每一个班都做一块班级牌,为了购买材料,现在急需想知道全校22个班级一共要用多少纸版,那该怎么办?
(要先知道一块纸版有多大。)
那怎样才能知道这一块纸版的面积有多大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统一标准的重要性 1.用不同的标准量。
(启发)我们原来认识长度单位时,是用一些小的物体的长度来测
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现在测量这块纸版的面积,我们可以?
(用一些小物体的面的大小来测量这块纸版的面积。)
课前,老师给每2位同学都准备了和它一样大的纸版,下面借助你身边的材料快速量一量它的面积。(学生测量)
汇报: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量的,结果是多少?(结果不一样)同样大的一块纸板,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用的东西不一样。)
2.统一标准量。(口算题卡封面量)
现在我们都统一用口算题卡的封面来量一量。(学生测量)汇报结果
现在用来测量的标准一样了,为什么得到的数据还不一样呢?(有横着量的,有竖着量的)
看一下本子封面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
看来,用长方形口算卡封面来测量这块纸版,横着量剩下的面积和竖着量剩下的面积不一样,导致测量的数据也不同,这给我们测量估计纸版的面积带来了一些不方便,更容易产生误差,那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师启发,用什么形状做标准来测量就可以呢?)
用边的长度一样的形状的纸板来量。
下面请选择一种你认为合适的纸片来摆一摆,量一量它的面积。(学生测量师巡视)
小组汇报量的过程和结果:用圆形和三角形的纸板来量,都有缺点,所以用正方形的来量。
3.引出面积单位。
师:正是因为这样,为了便于测量和方便交流,人们就规定了一些小正方形的面积作为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认识平方分米。(1)认识概念。
这个正方形纸片的大小就是其中的一个面积单位,量一量它的边长的多少?
(10厘米,1分米。)
人们规定边长1 分米的小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板书:1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用字母表示还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在分米DM的右上角写一个小2,仍然读1平方分米。
(2)建立概念,感受平方分米的大小。记一记:
师:再拿起这个纸片,看一看1平方分米有多大把它的大小记到脑子里面。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呢?大家记住了吗?(记住了)
老师要来检验一下,请快速从大纸袋里面找一找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找到了吗?(找到了)
画一画:
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画1平方分米的比赛,规则是:不能用尺子或
正方形纸片,直接在纸上画一个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学生画,师巡视)
大多数同学都画完了,用黄颜色的纸片比一比你画的准吗? 画不准确没有关系,大家在画一次,两次比较哪次画的更接近?(第2次)
小结:看来感受的次数越多,画的就越准确。找一找:
那生活中那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
那知道了这一块纸版的面积,就能计算出我们学校22个班一共需要多少纸版了,我代表学校谢谢你们。
现在请你用黄颜色的纸片来测量这块橡皮最大面的面积是多少。有什么问题吗?(太大了。)
那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引出:人们在测量比较小的面积的时候通常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板书:平方厘米
2.引出平方厘米。(1)建立概念。
(示1平方厘米的纸片)这个小正方形纸片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在2 号信封里面,拿出来看一看,有什么感受?(太小了)
你知道它的边长是多少吗?(1厘米)
人们规定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用字母表示可以怎样写?(学生说师写,在厘米的右上角写一个小2)
把1平方厘米的纸片贴在黑板上,还能看清楚吗?(看不清楚)(2)感受1平方厘米的大小。
在看一看1平方厘米有多大,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指甲、大牙、扣子)让学生说清楚是举的物体的哪个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3.认识平方米。
(1)引出平方米的必要性。
以上我们认识了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那我们要测量现在这个教室地面的面积还能用这两个面积单位吗?(不能)为什么?那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平方米)
你在哪里听说过平方米?
在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通常用平方米做单位。板书:平方米(2)引导学生说出1平方米的概念。
那1平方米会是边长为多长的正方形的面积?(1米)引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1平方米用字母表示可以怎样写?谁愿意到前边来试一试?(生写)(3)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要几个同学伸开手臂才能围成呢?(4个)
前后4人试一试,你们手臂围成的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就是1平方米。
(举纸版)这块纸版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有什么感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出示“你知道吗?”,让学生读一读。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8平方米和15平方米有多大吗? 一棵大树能给我们提供这么大的一片树阴,还能释放氧气,我们应该怎么做?生:爱护树木,保护树木。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借助学习长度单位的经验,通过操作对比,从而确定统一标准,最终建立了面积单位的概念,希望大家利用这样的学习方法继续今后的学习。
第三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5.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渗透了比较、归纳、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教学难点: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式学习、小组合作式学习、实践活动式学习。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问题导航,激发兴趣
感知面的大小。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两名同学,进行涂颜色比赛,谁先涂好谁就赢,你会选择哪个来涂颜色?为什么?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启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铺垫。】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的面积。
(1)(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请你像老师这样,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学生缓慢地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
(2)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哪个大,再看看课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
(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面积)
(4)手掌的面积指的是哪里呢?你还能举例说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一比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尽可能地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加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让学生把课本的封面画到黑板上,这个面变成了什么?(板书:长方形)
(2)让学生用粉笔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根据老师事先画好的图形全班同学动手涂色,涂出这些图形的面积。
(4)反馈展示,提问:为什么最后一个图形没法涂出它的面积?(因为它不是封闭的图形,没有办法确定它的大小。)
(5)长方形和你们刚才涂色的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它们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补充板书:封闭图形)
(6)让学生读面积的概念两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物体的“表面大小”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大小”,这是一个数学转化过程。通过摸、看、想、说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头脑中感受每一个物体的面的大小,进而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形成面积的概念。之后,教师现场把物体的面画到黑板上就是平面图形,这一动态的转化过程使学生把对物体表面面积的认识自觉地迁移到平面图形中来,从而获得全面、准确的面积概念。】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汇报,认识面积单位
(一)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1、(出示教具:两个长方形)即(1)号长方形:平均分成6格(2)号长方形:平均分成24格。(1号和2号长方形的格子的大小不一样)
先让男、女同学分别记住自己的图形有几格。师:谁的面积大?看得出吗?(教具演示)生1:一号长方形的面积多大,因为它的格子很大。生2:二号长方形的面积多大,因为它的格子很多有24格。、、、、、、师:用观察的方法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请学具来帮忙,好不好!
2、让同学们借助学具去摆一摆,想办法比出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让两个同学上来展示比较的过程)
师:你们比较的结果是怎样的?(面积一样大)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重叠的方法)
师:除了用重叠的方法,还可以怎样比较?(统一比较的标准:其实就是统一的面积单位)
4、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同但所平均分的格子的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面积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二)认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请看数学课本第73、74页。(学生看书后,小组互相说说这两个问题。)
师:这么多面积单位中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它们的大小分别是怎么规定的?它们各有多大?想不想知道,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73~74页,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划一划。
师:谁来汇报一下,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师:那它们大小怎么规定的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1、建立1平方米的表象
①观察: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大家想象一下。(稍作停顿后,出示)这么大的一个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米,它的边长应该是多少呢?(生用米尺测量)
②魔术: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魔术,大家用眼睛盯着这1平方米,当老师喊完一二三,你就马上把眼睛闭起来,让这1平方米飞进你的脑子里。预备,一、二、三,闭眼,这1平方米飞进你的脑子里来了没有?有,你就用手摸一摸,摸到了吗?
③估计-验证:摸到了就睁开眼,好,下面用你脑子里的1平方米估一估黑板面面积约有几平方米?
生:约有2平方米、约有3平方米„„ 师:谁估得比较准呢,怎么办?
生: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下。(两生合作量)生:大约有3平方米。
2、建立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
①寻找:知道了1平方米有这么大,那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各有多大呢?这袋子里有好多正方形,里面就有它们,找一找,看谁找得又对又快,找到了把它举起来。
②验证:哦,不一样唉,到底谁找对了呢,有什么办法? 生:量一量它们的边长。
师: 1平方分米的边长量出来应该是多少? 生:1分米。
师:那1平方厘米呢?
生:它的边长量出来应该是1厘米。师:好,大家动手量一量,看找对了没有。师:(举起模型)这个蓝色正方形面积就是—— 生:1平方分米。
师:它的边长测出来是多少呀? 生:1分米。
师:那1平方厘米是哪一个? 生:是这红色的小正方形。
③举例:我们身上哪里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大拇指的这个指甲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
师:哦,同学们拿出你的小手,看看哪一个指甲面最接近1平方厘米? 生:大拇指。
师:那就是说,我们小朋友小手上就有一个近似的1平方厘米。生:老师,你脸上的痣大约是1平方厘米。师:你观察能力真棒,比比看,怎么样? 生:差不多。师:我们再来看看1平方分米大约象什么那么大? 生:我们的手掌大约有1平方分米那么大。
师:伸出手掌比比看,我也比一下,老师的手掌跟你们的手掌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的手掌比我们大,我们手指头也要包含进去,你只要手掌心就有1平方厘米了。师:真能干,以后你们用到1平方分米时,就可以想到手掌面,看到1平方厘米就可以想到大拇指指甲面。
④比较: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三个面积单位大小各不同,我们把它们贴在一起比比看有什么感觉?
生:1平方厘米很小很小。
生:1平方分米对于1平方米来说也很小。生:那相对来说,1平方米好大呀。
师:这3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大小各不同,而且它们各有各的用处。
【设计意图: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以平方米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看量边长、比一比、记一记等活动理解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并从身边、教室里、生活中找到这些面积单位,加深了对这三个面积单位的理解。】
四、巩固应用,达标检测 1.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2.观察每个图形是多少平方厘米。3.判断改错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知道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五、质疑解惑,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又学到了那些新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第四篇: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等方式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简单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三、教学难点
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若干、小圆片若干、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纸板、厨房和客厅的平面图。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确定目标
课件出示山东省的地图,让学生找出泰安和莱芜的位置。在地图上,泰安和莱芜哪个大?我们所说的大小是比较的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自主尝试,合作交流
1、认识面积
师:请小朋友们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课桌的桌面,你有什么感觉能告诉老师吗?(学生活动,并自由回答。)
师:刚才我们摸到的是物体的面,还有哪些物体有面?请小朋友们说一说。(学生回答。)
师:谁能告诉老师,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的桌面,谁大谁小? 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可以看出物体的面有大有小,所以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它们的面积。
引导学生进一步说出,“书的封面的面积比课桌桌面的面积小。”再从生活中举例说一说谁的面积比谁小或大。
2、创立面积单位
师:小明家最近买了新房子,星期天他们一家高高兴兴地去看新房时,小明遇到了一个问题——餐厅和厨房哪个大呢?(课件出示新房平面图。)小朋友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你愿意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来比较厨房和餐厅的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交流。交流预设:
生1:我们是用小圆片来摆的,餐厅摆了9个,厨房摆了10个,所以厨房的面积大。
生2:我们是用小正方形来摆的,餐厅摆了4个,厨房摆了5个,所以厨房的面积大。
生3:我们是用最小的小正方形来摆的,餐厅摆了12个,厨房摆了14个,所以厨房的面积大。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这些方法都是用了不同的标准来进行比较的。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误差最小,最准确?
师:既然小正方形是最准确的测量单位,那为什么都是用小正方形来测量,结果却不同呢?摆餐厅的时候一次是4个,一次是12个?
通过学生的回答逐渐让学生意识到正方形的大小也要统一。(1)认识1平方厘米
在国际上就是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为通用的面积单位的,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描述一下1平方厘米是什么样子。再用它量量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然后从生活中找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说一说。
师:既然刚才我们认识了1平方厘米,请你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测量桌面的面积。(学生意识到这样测起来太麻烦)那用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呢?
(2)认识1平方分米
师:你能说说1平方分米有多大吗?你能画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吗?请同学们把画好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剪下来,并写上你的名字。动作快的同学可以到黑板上贴出你的作品。
师:估计桌面大约几平方分米,然后同桌合作量一量桌面的面积。
师: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来测量地面的面积怎么样?那我们应该用什么单位?
(3)认识1平方米
教师展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然后让学生找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的物体,并估计黑板的面积、地面的面积。
教师把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板放在地上,指导活动:“如果老师想请同学们站在1平方厘米的纸板中,猜想一下能站下多少人?”(学生估计,猜想)老师指名同学上来实验,感受1平方米有多大。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改错
课件出示小故事:“放学回家后,小马虎一家三口坐在1平方分米的方桌旁吃饭,一不小心一粒小石子把小马虎那颗1平方米的大门牙磕掉了。顿时,鲜血直流,小马虎赶紧掏出4平方厘米的手帕,捂住嘴巴往医院跑去。”
课件出示习题(一些由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拼组出的图形。)观察思考:图形中包含了几个面积单位,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的图形面积虽然同样大,但形状不一定相同。)
(四)自我反思,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五)请小朋友们用报纸做一个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并把制作的过程写成一篇数学日记。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单位
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1-63页例3和“想想做 做”第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形成不同单位面积的表象,能说明或比划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能根据实际正确 选择面积单位。2.使学生通过观察、比划和操作等活动,建立面积单位和单位面积大小的观念;培养观察、类比等思维方法,体会不同面积单位意义的一致性,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通过面积单位的认识,体会学习内容的发展和自身的知识的积累,初步了解面积单位在现实生活里的应用,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教学难点] 建立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4把米尺;学生在课本第111页上剪下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2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每组准备4把米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创设情境。
引导:我们的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请你摸一摸,让同桌的小朋友着一看。启发:我们教室每张课桌面是同样大的。你想知道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的具体数量吗?那可以用什么方法量出面积有多大这样的数量呢?
引导:你能用一个物体的面量一量,说出大约有几个这样的物体面大吗?自己选一个物体,比如课本、文具盒、垫板、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用它的面去量一量,看看大约是多少,等会大家交流结果。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量出的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教师板书交流的结果)2.引入新课。
质疑:同样大小的课桌面,为什么量得结果里的数不一样?请你说说是为什么。那怎样就能使大家量得的结果里的数是一样的呢? 说明:看来,要得到相同的结果,就需要用统一大小的面去量面积。我们量长度用长度单位,而这里量面积就要用面积单位。也就是说,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观察感受,认识单位 1.说明单位。
引导:你看了这个课题,想知道些什么? 说明:大家想知道什么是面积单位,面积单位有哪些。首先我们来看面积单位。在测量和计量面积时,常用的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提问:看了这些面积单位,你又想知道些什么? 说明:大家看到这些面积单位,又想知道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的,各有多大。接下来我们就认识这些面积单位。2.认识平方厘米。
(1)说明:我们上节课数方格比较面积大小,看一个图形面积有几个方格大,用的方格是正方形的。今天要认识的三个面积单位,是像方格那样的正方形,但不同的单位,正方形大小不同。
引导:1平方厘米有多大呢?你能从我们准备的这些小正方形中,找到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吗?找出来举给老师看一看。
指出:小朋友的眼光真准,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黑板上贴出1平方厘米)小朋友量一量这个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提问:边长是多少? 指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大家仔细观察这1平方厘米的大小,记住它的大小。(板书:1平方厘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可以写成1 cm2。(板书:1 cm2)这里cm表示厘米,右上角的小“2“表示“平方”,也读成1平方厘米。(让学生集体读两遍)(2)引导:拿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摸一摸它有多大。你有什么感觉呢?告诉大家。
拿这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与你的指甲比一比,看看哪个指甲面的大小最接近。交流:你哪个手指的指甲接近1平方厘米?和同桌说说你接近1厘米的是哪个指甲,把那个指甲给同桌看一看。观察:大家看一看1平方厘米的大小,闭上眼睛想一想,把1平方厘米记在心里。强调:1平方厘米就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大小。(3)引导:大家观察教材第61页的两个长方形,都是由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你知道每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为什么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 说明:要知道一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只要看这个图形含有几个1平方厘米,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
(4)引导:你能拼一个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吗?独立拼一拼。交流、展示拼成的不同图形,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面积是4平方厘米。说明:用几个1平方厘米拼成的图形,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3.认识平方分米
(1)引导:平方厘米这个单位比较小,一般用来测量比较小的面。如果要测量像课桌面、椅子面这样比较大些的面的面积,就要用稍大一些的面积单位。现在大家拿出你准备的这样一个稍大些的正方形,(贴出1平方分米)量一量边长,想想它可能是哪个面积单位。
提问: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你认为它是哪个面积单位?
指出:大家的判断真对!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请同样观察这1平方分米的大小,并记住它的大小。追问:1平方分米是怎样一个正方形的大小?
(2)引导:你能用手势比划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码?试着比划给老师看一看。指导:1平方分米可以这样比划:一只手手心朝前,一只手手心朝里,用拇指和食指搭成边长大约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大约就是这么大。想象:大家在头脑里画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记住它的大小。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分米呢?请你举出说一说。(学生举例交流)强调:1平方分米就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大小。.(3)测量:请大家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同桌两合作,再量一次课桌面,看看大约多少平方分米。(学生操作测量)交流:课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指名几人说结果)这次测量结果里的数相同了吗?为什么这次会相同呢? 提问:我们是怎样测量的?把你的量法做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学生演示)说明:测量长方形面的面积,可以一行一行地量出这一行是多少平方分米,再量出有多少行,得出一共有多少个平方分米。长方形桌面含有多少个1平方分米,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分米。4.认识平方米。
(1)引导:根据前面的学习,你认为1平方米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正方形的大小? 说明:边长1平方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板书画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板书:1平方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像这样大的正方形是1平方米。量较大面的面积,通常用平方米作单位。
提问:1平方米还可以怎样写?学生读一读。(2)引导:你能用米尺摆出1平方米吗?由组长负责,带领全组同学在前面或后面摆一摆,看一看1平方米有多大;再往里面站人,看看1平方米的地方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提问:看到1平方米有多大了吗?你个例子说说,什么物体的面大约1平方米? 1平方米大约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说明:1平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像大家刚才那样站9~10个同学所占的面积大约1平方米。
(3)引导:根据黑板上画的1平方米,你能估计一下黑板面大约有几平方米大小吗? 5.梳理面积单位。
(1)提问: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面积单位?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各有多大? 你能比划或者举例,说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大约各有多大吗?(2)让学生读一读板书的面积单位的三句话。提问:这三个面积单位从大到小怎样排列? 说明:其实还有比1平方厘米更小的,比1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呢,以后我们再认识。(在板书的3个面积单位两端往左右标出箭头)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量出面积特别是多少。
交流: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样摆的?(演示、观察每排摆了几个1平方厘米,摆了几排,一共多少平方厘米)正方形面积是多少?你摆了几排,每排有几个1平方厘米? 说明:一个图形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在测量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时,可以像刚才这样,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看每排是几个1平方厘米,有几排,就能知道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做“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在图下对应填写单位名称。交流:你是怎样填的?这两个单位有什么不同?你发现有什么联系吗?(用1厘米做正方形的边长,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指出:长度和面积的意思不一样,长度是线段的长短,面积是面的大小。所以长度单位用线段表示,面积单位要用正方形表示。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这里要填哪些面的面积单位?插图表示什么地方的大小? 请小朋友想想这些面的实际大小,看看量得的数,想想用哪个单位名称,再在()里填一填。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 选择3道要求说说怎样想的。
说明:选择面积单位,要想想物体面的实际大小,再看看量出的数,思考用哪个单位是正确的。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1.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问题要帮助解决吗? 2.课后活动。
布置: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相互合作,用旧报纸拼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面积和门窗面积,在小组之间交流。回家作业:补充习题第49页。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单位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