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2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及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树立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导入《保卫黄河》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她的名字叫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亿万中华儿女成长的摇篮。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黄河,去看看她的过去、现在、未来吧!(课件)
二、现在的黄河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第一自然段。(生读)
2、现在的黄河是什么样的,交流资料。
是呀,一查黄河近两千年来的“表现”,真是让人大吃一惊。你查到黄河怎样变了。哪儿让你大吃一惊了?请同学们交流你所收集到的资料。(学生自由交流,可以下座位)。
文字、图片、网站、书籍、音像(歌曲、黄河决堤)等
老师收集到一个音像资料,我想推荐给大家请同学们欣赏。看到这么如此残酷的现实,你想说些什么吗?(生提问,或发表自己的感慨说为什么会成这样,说黄河的制理。)
3、自学课本,用横线勾画出写黄河变化的原因的地方。学生自学。(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师巡视。汇报学习结果。(出示课件:自然原因、人为破坏)
4、小记者采访:我们该怎样做。
因为人为的原因让我们的中华儿女的母亲河变得如此躁怒不安。请同学们想想我们此地 的母亲河,她现在又是什么样呢?那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除了这些,你还想到什么想告诉同学们。(环保渗透,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找出恶性循环的流程图、两大原因、泥沙重、能提出什么叫悬河。)
三、过去的现在的黄河
1、正因自然与人为的原因,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愤怒了她咆哮了。我们怎样才能让她平静下来呢?科学家们是怎样想的?
生讨论交流;汇报。
2、这样数管齐下,让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她变成什么样了呢?(生说)你认为黄河会成为什么样?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写诗,作文,画画,朗读)
四、结束语
相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同学们的努力之下,在全中华儿女的努力之下一定会重见笑颜、重放光彩。我们的地球也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二篇:人教第九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3.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2.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黄河,我国第二大河。我们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很多年以来,黄河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我们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黄河变化的情况。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同学们都会感到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何等重要。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画出有难度的字、词、句,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1.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有些字不是生字,但读音容易出现错误,这样的字应反复强调。“域”字应读“y)”,不能读“hu^”; “衍”字应读“y3n”,不能读“y2n”; “构”字应读“g^u”,不能读“g#u”; “蚀”字应读“sh0”,不能读“sh9”; “耕”字应读“g5ng”,不能读“g5n”; “频”字应读“p0n”,不能读“p0ng”; “择”字应读“z6”,不能读“zh2i”。
还有一些字形相近,在书写过程中很容易误写。因此,这样的字应该放在一起,按音、形、义区别组词。
祸(祸害)
择(选择)
衍(繁衍)锅(锅盖)
译(译文)
衔(衔接)沃(沃土)
吨(千吨)
迭(更迭)跃(跳跃)
顿(顿时)
跌(跌倒)蚀(腐蚀)
构(结构)
域(地域)浊(浑浊)
钩(鱼钩)
或(或者)2.解释词语,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摇篮:指发源地。不禁:抑制不住。
高原: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小的大片土地。叫苦不迭:不停地叫苦。生息繁衍:生活、养育后代。忧患:困苦患难。
流域: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河。
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也叫河槽或河身。
植被:覆盖在某一个地区地面上、具有一定密度的许多植物的总和。水土流失:土地表面的肥沃土壤被水冲走或被风刮走。关键: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悬河:河床高于地平面,远远看去好像悬挂在空中,故称悬河。
(三)理清结构,分段、概括段意。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主要讲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第三段(第4~6自然段)这是课文的重点段,主要讲黄河变化的原因。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的是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四)结合思考题,学习课文。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但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课后思考题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因此学生通过自学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也就理解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完成了学习任务。课文一开始讲:“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什么?(“摇篮”指发源地。)
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是,黄河真的使中华民族幸福安宁吗?没有,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记住黄河近两千年间的表现。齐读课文,激发学生了解黄河的积极性。过去的“摇篮”是什么样的呢?
(自然条件很好,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板书:摇篮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土地肥沃 生息繁衍
因此我们的祖先就选择了这里生息繁衍。“可是,后来黄河变了”。请同学仔细读书,认真地想一想:黄河为什么变了,从两个方面找一找原因,再说一说这些原因之间的关系。(黄河无数次地给两岸百姓造成苦难,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板书:忧患
(黄河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几个因素相互作用,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堵塞河道。因此,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关系。)
板书:气候转寒
暴雨集中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科学家为此做了很多工作,要解决黄河给人民带来的“忧患”,科学家为治理黄河设计了什么方案呢?请同学继续自学第四段,同桌可以商量一下,然后说一说。
(因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含沙量加大,泥沙沉积在下游的河道中,水流不畅,洪水季,就容易造成下游堤坝决口或改道。因此,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把泥沙管住。科学家针对这一情况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一,黄土高原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二,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三,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四,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才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板书:牧林为主 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利
(五)组织学生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黄河变化的教训及自己学习了这篇课文受到的启发。
学生可以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谈谈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可以从黄河的变化谈人类应接受什么教训。通过讨论,提高学生们对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认识。
(黄河的变化给人类的教训是:一定要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绿色的植被,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防止水土流失。)
(六)总结全文。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就生息繁衍在黄河流域,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可是因为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人口增长、水土流失,使黄河多次决堤,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忧患。科学家为此设计了牧林为主、保护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利的治理黄河的计划,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板书:治理 【板书设计】
【小资料】 黄河
我国第二大河,上源卡日曲出自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山麓,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省北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有洮河、湟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等支流。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上游,流经高原峡谷,水流较清;河口至河南省孟津为中游,穿行黄土高坡,含沙量增大,水色浑黄;孟津以下为下游,流入华北平原,水流缓慢,泥沙淤积,两岸筑有大堤,成为高出地面的“地上河”。
黄河汛期洪水暴涨,解放前经常泛滥,历史较大改道有26次。1938年国民党军队炸开花园口大堤,造成人为改道,使豫东、皖北、苏北部分地区成为“黄泛区”,受灾人口达1250万。解放后在上、中游除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外,先后兴建了三门峡、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和刘家峡水电站等;在下游修建、加固了1800公里的河堤,修建了人民胜利渠等工程,引黄河水,灌溉农田,综合利用黄河水利资源。从
1949年以来曾受洪水多次威胁,但都未成灾。沿河重要城市有兰州、包头、郑州、济南等。
第三篇:黄河是怎样变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黄河及黄土高原的课件。设计形象介绍“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的课件。
2、教师准备小黑板,上面写有“资料袋”内容。
3、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理解“生息繁衍、叫苦不迭、随心所欲、数管齐下”等词语。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扣题质疑
1、播放课件:江水涛涛、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暴雨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音乐——由舒缓到严肃、高亢)
2、观看了这段关于黄河的片子,你最想说什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家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呢?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呢?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4、指导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重点问题来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读思结合,圈点勾画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认读生字词。教师适当检查。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默读、轻声读、跳读),边读边思考问题,在书巾圈点勾画,还可以在语句、段落旁批注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表扬善于学习的同学,耐心辅导学习吃力的学生。
3、选择自己乐意交流的伙伴,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由学生或小组代表自主向全班汇报读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同学针对重点问题充力发表意见,抓住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当交流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感悟黄河由“摇篮”变成“祸河”,适时出示课件,形象介绍什么是“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抓住数字体会黄河之“祸”,感受黄河之祸的严重性,谈出忧患之情。
当交流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时,可采用图示的方法,引导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人口迅速增长
无限制地开垦放牧 农作物大量减产
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土壤肥力显著下降
水土流失
当讨论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时,可紧扣“数管齐下”归纳要点,适当补充有关黄河治理的情况。
联系“资料袋”,畅叙感受
读读课文及课后“资料袋”,以一分钟即兴演讲的方式畅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鼓励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本地河流湖泊的状况畅谈感受。
小结学法,延伸拓展
1、学生小结学习方法与收获。如学习本文,主要是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阅读的。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在“展示台”进行交流。地处黄土高原地区的师生,可结合本文的学习和国家、地方的有关政策、措施(如“退耕还林”“计划生育”、为治黄移民等),开展向家长、亲友、邻居进行宣传的课外实践活动。
第四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4范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原因及治理方案。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树立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环保公益广告播放。
2、播放课件:江水滔滔、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黄河;暴雨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二)重点探讨
1、黄河的现在(祸河)。
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苦难。”黄河水里含沙量增多,到洪水季节,容易造成水灾。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第二段为承上启下的句子,让学生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2、黄河的过去(摇篮)和造成现在的原因。(1)自然条件很好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2)黄河变化的原因。
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的原因是什么?用喜欢的方式读第六自然段,让学生找出黄河变化原因的重点句子。
①自然原因:气温转寒,暴雨集中,黄土松散,造成水土流失。
“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
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②了解“社会原因”,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开垦放牧,绿色植被遭破坏,失去天然保护后,发生水土流失。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3)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原因。(自然原因、人为破坏)(4)作者为了说明黄河的变化,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
3、设计治理方案,增强环保意识。
正因自然与人为的原因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愤怒了咆哮了。我们怎样才能让她平静下来呢?科学家为治理黄河设计了什么方案呢?请同学继续自学第7自然段,同桌可以商量一下,然后说一说。
(1)黄土高原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2)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才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这样数管齐下,让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三)拓展与延伸
为治理黄河提一条合理话建议。
(四)教师小结
水源是人类的生命,保护水源就是保护家园,就是维护人类的生存,学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我们了解了黄河的过去、现状及变化的原因,还有治河的方案,更重要的是懂得了要注意环保,同学们请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相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同学们的努力之下,在全中华儿女的努力之下一定会重见笑颜、重放光彩。我们的地球也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题目:《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教学难点: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型课时:新课、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黄河,我国第二大河。我们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很多年以来,黄河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我们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黄河变化的情况。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同学们都会感到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何等重要。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画出有难度的字、词、句,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有些字不是生字,但读音容易出现错误,这样的字应反复强调。
“域”字应读“yù”,不能读“huò”;
“衍”字应读“yǎn”,不能读“yán”;
“构”字应读“gòu”,不能读“gǒu”;
“蚀”字应读“shí”,不能读“shì”;
“耕”字应读“gēng”,不能读“gēn”;
“频”字应读“pín”,不能读“píng”;
“择”字应读“zé”,不能读“zhái”。
还有一些字形相近,在书写过程中很容易误写。因此,这样的字应该放在一起,按音、形、义区别组词。
祸(祸害)择(选择)衍(繁衍)
锅(锅盖)译(译文)衔(衔接)
沃(沃土)吨(千吨)迭(更迭)
跃(跳跃)顿(顿时)跌(跌倒)
蚀(腐蚀)构(结构)域(地域)
浊(浑浊)钩(鱼钩)或(或者)
2.解释词语,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摇篮:指发源地。
不禁:抑制不住。
高原: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小的大片土地。
叫苦不迭:不停地叫苦。
生息繁衍:生活、养育后代。
忧患:困苦患难。
流域: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
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河。
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也叫河槽或河身。
植被:覆盖在某一个地区地面上、具有一定密度的许多植物的总和。
水土流失:土地表面的肥沃土壤被水冲走或被风刮走。
关键: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悬河:河床高于地平面,远远看去好像悬挂在空中,故称悬河。
(三)理清结构,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主要讲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第三段(第4~6自然段)这是课文的重点段,主要讲黄河变化的原因。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的是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四)结合思考题,学习课文。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但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课后思考题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因此学生通过自学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也就理解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完成了学习任务。
课文一开始讲:“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什么?
(“摇篮”指发源地。)
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是,黄河真的使中华民族幸福安宁吗?没有,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记住黄河近两千年间的表现。
齐读课文,激发学生了解黄河的积极性。
过去的“摇篮”是什么样的呢?
(自然条件很好,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板书:摇篮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生息繁衍
因此我们的祖先就选择了这里生息繁衍。“可是,后来黄河变了”。请同学仔细读书,认真地想一想:黄河为什么变了,从两个方面找一找原因,再说一说这些原因之间的关系。
(黄河无数次地给两岸百姓造成苦难,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板书:忧患
(黄河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几个因素相互作用,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堵塞河道。因此,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关系。)
板书:气候转寒暴雨集中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科学家为此做了很多工作,要解决黄河给人民带来的“忧患”,科学家为治理黄河设计了什么方案呢?请同学继续自学第四段,同桌可以商量一下,然后说一说。
(因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含沙量加大,泥沙沉积在下游的河道中,水流不畅,洪水季,就容易造成下游堤坝决口或改道。因此,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把泥沙管住。科学家针对这一情况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一,黄土高原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二,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三,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四,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才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板书:牧林为主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
(五)组织学生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黄河变化的教训及自己学习了这篇课文受到的启发。
学生可以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谈谈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可以从黄河的变化谈人类应接受什么教训。通过讨论,提高学生们对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认识。
(黄河的变化给人类的教训是:一定要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绿色的植被,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防止水土流失。)
(六)总结全文。
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就生息繁衍在黄河流域,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可是因为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人口增长、水土流失,使黄河多次决堤,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忧患。科学家为此设计了牧林为主、保护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利的治理黄河的计划,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板书:治理
作业布置:大小练习册 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没有限制的开荒
农作物大量减产
植被严重被破坏
土壤肥力明显下降
水土流失 课后反思:
恶性循环
人口迅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