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反思(整理篇)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教学反思
在巧妙中养成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反思生。
本册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我是这样做的:
一、课前精心备课,精心准备。为了让学生逐幅看懂图画的内容,明白有关要求,知道勤查字典和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基本要求,我在课前就做好了相关准备,如字典、生字卡片,以便在课堂现场创设情境、现场操练示范。在课堂中,二、课中潜心教学,认真引导。首先让孩子们回忆平日里字典在学习中的作用,通过看图,通过复习音序查字法,加深了解字典的重要作用,从而教育孩子以后读书时要勤查字典,要把字典当成是自己真正的良师益友。同时通过仔细观察插图,让孩子们学会保护字典的重要性,明白只有爱书的人才是真正的读书者。其次,学习“主动识字”这一习惯时,我先让孩子们读一读标题,然后简单说说自己对主动识字的理解,接着我告诉他们主动识字的诸多意义。学生们在充分的交流中,激发了主动识字的愿望。最后,我告诉孩子们: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不仅要在学校里主动识字,而且要在课外,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主动识字。不认识的字可以有选择地记下来,回来查字典解决。最后我还请主动识字收获较大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做法和感想,使全班同学共同受益。
三、关注细节,落实行动。我问孩子们,哪个同学每天都将字典随身带,随时准备查字典的?很多孩子都高高举起了自己的小字典。从其他同学的表情中,我想他们已经知道自己落后了。最后,我发动了识字比赛,以一周为限,看看每周你主动认识了多少个老师没教过的生字,归在加分条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纷纷表明着自己的决心。
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养成有关习惯,才能扎实打好语文基础。
《识字(1)》教学反思
“词串”是一个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连起来读,是一首押韵上口的韵语小诗。四组词语勾出四个节日的特色既是情境识字,又是注音识字、集中识字,还是韵语识字,很容易激起儿童学习的兴趣。“词串”识字的每一行的三个词语采用是意象并置的手法,词语与词语之间留有空白,在给读的人留下了宽广想象空间的同时,也容易引发读者的想象,因而它是提高学生悟性和灵性、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它是一篇韵文、一首小诗,我们就不能把它仅仅看成是识字课文,必须充分运用朗读这个手段,让学生在读中认识事物,在读中感悟语境,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陶冶性情,在读中积累语汇。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词语说(写)话的能力。一般的学生说一句话,较好的学生说几句话,优秀的学生能用上更多的词语,说上一段很美的话。这样可以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学习,人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体现了新课标的“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精神今天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可谓生活在一个“万花筒”之中。我们将认真进行识字教学。
识字(2)》教学反思
识字2是围绕“桂林山水”的一组词串,本课配以朦胧的中国画插图,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宁静、优美的画卷。看着图中的那只小竹筏,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惬意感觉。我也不由得想起了我们当年去桂林旅游的情景。看着
手中的教材,我觉得这课教材只是一个引子,教学中一定要使用多媒体,把桂林的美景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让他们能真正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为我们美丽的祖国感到自豪。
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观看了桂林的旅游宣传片,也把我当年拍的照片带来给孩子们看。孩子们看到这些,眼睛都放光了,听了我的介绍,更是对桂林向往不已。他们为独木能成林的榕树惊叹,也被榕树下对歌的壮乡儿女的歌声打动,更为桂林山水的别具一格叫绝。课堂上我们不仅读了书上的词组,也读了“桂林山水”节选的散文,“桂林的山奇、秀、险;漓江的水静、清、绿”这些已深深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最后我以“梦游桂林”为题展开说话教学,感觉非常水到渠成。
识字(3)》教学反思
识字3用图表的形式按实物图、古文字、偏旁的字形形象地展示了“木”、“禾”、“竹”、“艹”两组偏旁发展演变的过程。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图表,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明确偏旁对生字的意义。
教学中,我主要是组织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主探究,“通过大家的朗读,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来引导学生发现词语中的规律,了解为什么这些词语中都有这个偏旁,在讨论研究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掌握识字方法,不仅有效区分了字形,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我又采用了一些小游戏。比如我请学生说说“扌”的字,一边说生字,一边做动作。学生在做动作的同时,进一步明白了这个动作是和“手”有关的,所以才是“扌”。还有区别形近字,我是让小组中的学生扮演兄弟姐妹,向大家介绍怎样分清他们。我是大哥“篮子”的“篮”,我是用竹子做的,所以我的上面是“”,表示竹子;我是小妹“蓝色”的“蓝”,我的颜色是从花草中提取的,我和花草有关,所以我的上面是“艹”„„
本堂课是属于孩子们的,所有学到的知识都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除了快乐还是快乐。
《识字(4)》教学反思
本课也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教材分别用图表的形式展示了“日”、“目”、“冫”、“氵”的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根据字形的结构规律和每组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将12个词语分为四组。与识字3略有不同的是情境图生活气息较浓,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为识字、诵读、练习说话提供了凭借。
教学中,我引导孩子明白四种偏旁部首的演变同时,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受“晴空 温暖 晾晒”、“寒冷 冻结 冰雪”两组词语所传达的意境,做到读词语、想意境、悟感受,真正做到切己体察。借助图画感受“东海 黄河 长江”等词语所传达的意象,通过诵读再现意象,感受东海、黄河、长江的壮美。
当然课堂上也不能一味的讲解,孩子的兴趣必须调动起来,因此,在课中,我在黑板上画上太阳、流水、眼睛、冰块的简笔画,再引导孩子说说这些古文字像什么?这样激起了孩子探究的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孩子从太阳、流水等的形状试着说具体,这样适当地进行语言训练,发展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并为识字教学增添了情趣。
所以我想,我们的识字教学,应跳出为识字而识字的圈子,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汉字的神奇、感受汉字的魅力,达到孩子自主识字的最高境界。
《练习1》教学反思
本次练习共安排了5个板块,有认清笔顺、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本次练习的重点是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的内容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在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能养成说话姿势的习惯。书上配以三幅情境图,分别表现了几个孩子在不同情境中不得体的说话姿势。课堂上,我先用自己作例子,做了一个很难看的姿势给孩子上课。许多孩子都在用惊讶的眼光看着我,我立刻追问:你们为什么这样看着我啊,有大胆的孩子就说:老师,你平常上课的时候不是这样的,你还经常教育我们,站有站样,坐有坐样,今天你自己却做不到了。于是,我乘势揭示了今天的学习任务,孩子觉得很有趣,立即打开书本,积极地投入到讨论的行列中,大家各抒己见,都发表着自己的观点,分别对这三幅图进行了分析,并对错误的说话姿势加以纠正,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经过思考、讨论、交流这一些列的活动,亲身感受到说话时候的姿势是那么重要,在任何场合,都应保持正确的说话姿势,正当文明的好学生,可想,一堂好的课,是不需要多说的,老师的一言一行足以给孩子启示,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这话一点都不假。当然这样的说话训练课,也并非一朝一夕,应当贯穿于整个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就是在今后的口语交际的教学中,都应该落实这一要求。我们应引导学生去观察自然,做好生活积累,注意日常的言行举止的修养,不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1《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两首古诗都是作者抒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一篇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雨》,另一首古诗是唐朝大诗人孟浩然的名作《春晓》。古诗词节奏鲜明,音律和谐,对于小学生来说,琅琅上口。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存在着理解和感悟的难题。虽然有的同学早就能够背诵下来,但他们理解诗意吗?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从学习《春晓》这首诗来说一说我的体会:
一、让学生自主地识字。
在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读读《春晓》这二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春”要读翘舌音,不能念成平舌音。于是我又让学生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晓”,学生马上联系到我们班同学的名字来记住“晓”。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这首诗描写的季节?学生很快就明白诗名所包含的意思。这时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那诗人到底想告诉我们有关春天的什么呢?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梯度,马上进入了阅读。
二、从生活情感中体会诗的情感
只有当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于是我问学生:当春天来了,你发现周围有什么变化吗?你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吗?这时学生的话可多了,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感受说了出来,于是我相机地引出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让学生想象春风来时,春雨来时大自然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于是教室里热闹极了,有的比动作,有的拿画笔画了起来。在学生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后,我及时地引导他们说说诗人在看到雨后清晨的美景时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通过对学生的一番引导,当我们再次朗读起诗时,我感觉到了学生把诗人、把自己对春天的喜爱读了出来,这时我想他们不再仅仅是会读会背诗句了,更体会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这也正是我所期望的。
2《蚕姑娘》
上《蚕姑娘》一课之前,我反复钻研教材,但还是觉得不太容易把握。因为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跟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科学性较强,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特点是本文的重难点,怎样化繁为简,使学生轻松掌握这一变化过程呢?我收集了许多形象直观的图片,一开始我通过课件出示长大的“蚕”让学生观察,学生因为从来没见过,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为上好这一节课打下了基础。紧接着我趁热打铁抓住课文的第二段为切入口,让学生反复朗读、思考:蚕姑娘是如何从又黑又小变成又黄又瘦的,她在这一过程中都做了哪些事,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把描写蚕的一些动词归纳在黑板上,“吃 睡
脱 醒 变”。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们不看书看着板书复述课文,没想到竟然大部分孩子都能熟练地背诵这一段。由于这篇课文段式回环往复,结构基本相同,所以第二段是学习的重点,这一段掌握了,后面各段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学,不懂的地方相机给予指导。并抓住不同点让生比较异同,这样一来,本来担心要花费许多口舌学生又未必明白的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特点学生轻松地就掌握了,而且一课时下来,学生不看书就能根据板书内容描述出课文的内容。我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肯钻研的老师。只要肯在“钻”字上下功夫,每一节课都会是趣味盎然的!
3《月亮湾》
《月亮湾》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文美、境美、情美。这么好的美文最适合朗读.因此我主要把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赏读,诵读上。描写村前景色的自然段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让学生紧紧围绕美丽二字,自己读一读,想一想,村前哪里的景色最美,把相关的句子划一划,并在小组中说说你觉得美丽的原因。此环节,学生们非常认真,在小组里讨论时,也能毫无顾及,把自己想说的都表达出来。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先出示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处一处地说一说,拎出表示方位的关键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然后再让他们读读书上的句子,再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如此的处理,村前的地理位置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条理清晰。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美化了他们的语言。我在小结课文加以提示,学生很快就能根据这些表示方位的词将课文背诵出来了。在这个指导背诵的过程中我是渗透了一个抓住关键词来背诵的方法。所以背课文也不是死记硬背,是有方法的,作为老师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这些方法。正所谓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4《快乐的节日》
这篇课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愉快渡过自己节日的动人场面。内容生动活泼,充满了节日气氛,语言优美。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视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但是怎样让学生体会,感受文字的美妙,是个难点。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同时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感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以激发学生实现未来的理想和愿望。
一、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时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在课堂上要想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教师除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种方
式去刺激和感染学生,使其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以看录象、听歌曲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小朋友怎么过自己的节日,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并且在回忆的过程中重新体会到过节时的快乐心情。
三、引导自问自答,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解答学生的问题是课堂上的主要学习任务,但解决的方法并不单一。一个问题提出,不仅能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争论,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在默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通过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把看到的说一说,并把自己理解到的读出来,学生自然就理解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自问自答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
学文重在情感体验,然而每个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后的情感体验不会相同,所以我会提供广阔空间给他们,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你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你是什么心情,谁的心情和他不一样等等,让学生在感悟中摸索学习。最后以赠送爱心卡为结束,在之前把快乐的孩子和苦难的孩子进行比较,让学生们知道在自己得到快乐的同时也要想到把自己快乐给予他人,爱别人自己也会同样得到快乐!
《练习2》教学反思
本次研究课挑选了一节练习课,语文的练习课如何让学生既得到层层深入的训练,又能够让学生兴趣盎然?这是我选择研究练习课的初衷。有时候我们对练习课的设计和教学都比较简单、生硬,但是语文双基中的语文基本技能又是需要不断练习,加以巩固的。本册的部首查字法是一个重要的语文基本技能,贯穿三个单元,事实上,这个技能到小学毕业都可能成为考试的一个知识点。鉴于很多孩子早就已经对部首查字法有所涉猎,因此在教学时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清部首查字法的一般和特殊规律,实现有层次的练习和巩固。教学中由复习一般规律到学习新的特殊规律,引入游戏加以巩固,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将部首查字法扎实地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实际教学时,我个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梳理还是比较清晰的,游戏的巩固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游戏的时间过长,游戏中学生对于游戏规则的遵守还有待培养,因此后来我反思,如果把游戏巩固的过程放到小组讨论练习巩固之后的话,效果或许会更好。当然,在这个练习课的研究过程中也有很多我需要反思和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比如,如何在练习中兼顾学生的集体思考和个人思考?如何让练习的形式更加切实有效?
5《雨后》教学反思 《雨后》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全诗以浅近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雨后孩童戏水的嬉闹情景,勾画出孩童活泼、俏皮的形象,极具童趣。
先谈朗读方面的:
一、在教学中,首先我从学生生活入手,结合他们自己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通过朗读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年龄特点,很多孩子都喜欢玩水踩水,那快乐的感觉长留心中。所以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玩水踩水的情境中去,在入情入境的感悟中享受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和快乐,与之产生共鸣。我经常这样问学生:“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而且理解这首诗的难点在于体会兄妹俩行动与心理活动的矛盾。这方面的心理如何让学生揣摩得
到,我觉得关键在于我采取了恰当的突破方法。我的方法就是:唤起儿童的亲身感受,并以自身儿时的体验来印证,化难为易。如:在读“糟糕——糟糕”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谈体验和表演的方法,体会了小哥哥当时嘴里说糟糕,心里却是兴奋和骄傲的心情,所以能读准语气。这样看来,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确实是一个十分科学的方法。
二、在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要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说,让他们自己去感悟体会,老师只需做画龙点睛般地提示。《语文课程标准》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环节,我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呵护学生的个性,都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我采用想象说话、表演动作、作诗、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谈感想等学生喜欢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尽情地说,任由想象驰骋,个性得到张扬。
三、注重朗读指导,有益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体验情感。在教学中,学生的读书活动贯穿课的始终,我通过形式多样的读,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审美体验。并且还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进行朗读感悟。如:在第一小节中,指导学生体会广场上的小朋友无比开心的心情,我引导:让我们和书中小朋友一起像”赤脚神仙“一样,开开心心地读第一小节吧!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努力挖掘课程资源,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那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着用诗的语言来表达,既为学生的创作插上了翅膀,又为学生享受快乐语文、快乐生活创设了情境,个性得到了张扬。
6《谁的本领大》教学反思 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风和太阳开始都认为自己本领最大,两次比本领后双方都悟出了道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一定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
文中出现的“太阳”和“风”都是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两种事物,对于“太阳”与“风”的特点及功能,学生们都较为了解,课文采取童话体裁来讲述,是学生最为喜好也是最能接受的,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见解,表达感受。
所以我根据当天的天气设计了开场白昨天刮了一场大风„„
学生争相举手发言。
我结合了生活实际,提起学生的谈话兴致,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理解“谁知、觉得”俩词,并能用“觉得”说一句话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通过看图,再现文章内容,通过自由想象说话,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
并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自己要好的同学一起读书,大大地增强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评议中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感受,鼓励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我给了他们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文,学生通过自读形式初读课文,又借助文中图画阅读课文,加上教师对重点词句的点拨,学生对课文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所以不论是分角色朗读或只戴头饰的表演读,他们都能把握住文中主人翁的情感和态度,把他们的对话读得惟妙惟肖。而这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取代了单调的齐读,特别是分角色读和戴头饰表演读,符合低年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活起来了,他们必定以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使智慧之
火熊熊燃烧。整个课堂显得流畅而灵动。
课堂上,生生之间的评价很到位。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学会倾听,学会了如何评价他人,可惜的是,教者对学生的评价与疏导做得不够好。课堂评价中,学生要学会评价他人,要在评价中学会倾听,还要在评价中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样的评价才具有实效性,而教者过于注重让学生学会自评,对通过评价中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一方面关注不够,应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培养此意识
7《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抓好朗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读出感情。由于课文是寓言故事,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琐的分析或抽象地讲道理,所以我反复创设情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鲜明去体会、感悟寓意。如:通过对“遥遥领先”、“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天长日久”等词语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复品读,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的表象,让学生感受、体味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点词语理解
在本课中重点词语有“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通过让学生看比赛录像,自己理解并总结词语的意思,从而明白蜗牛是多么的厉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时,我通过近义词理解的方法理解“唯恐”和“生怕”两个词的细微差别,老师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体会蜗牛非常得意的心态。
三、抓好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我重点抓了2处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你现在就是小蜗牛,我来采访一下你,你把奖杯放哪去了?为什么一直背着他?”等等,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进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
四、抓好文章的中心
开课之出,我就引导学生质疑:蜗牛的壳是怎么来的?翅膀去哪了?然后带着疑问读课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最终明白,蜗牛的硬壳是由自己的骄傲,自满造成的。然后再板书中充分体现。
反思:
1对于课堂中随机生成的问题,没有很好的顺势引导,因此有些被动。当学生没有照预设教案那样回答的时候,显得有些环乱,这还需要今后继续在平日教学中多加积累。
2.学生朗读的形式可以更丰富一些,多加自由练习读,同位互读,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感情体验之后再来进行全班齐读,效果会更好。
3.在理解“唯恐”、“生怕”的时候,理解过于粗浅,可以借助近义词的互换,让学生体会不能互换的原因是什么,并将两句话分开指导朗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4.学生学习完课文后,缺少了主题的升华,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谈谈体会与感受,真正感受到,面对骄傲不能自满,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8《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抓住狐狸的动作:骨碌一转、扯、摇,启发学生思考,理解每个动作的含义,从而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动,体会它的狡猾。又从老虎 的动作:楞、松,明白了老虎被狐狸骗了的经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发言踊跃,读出了狐狸步步得胜,老虎信以为真的味道来,然后再进行表演,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通过狡猾的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事,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别人的事。其中字词的掌握以及老虎和狐狸的对话部分是重点,而了解总结出“狐假虎威”的含义是难点。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根据课文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教学特点设计如下:
第一部分,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学生字、词。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很强的自学生字的能力,学生拥有熟练查阅字典的能力和极强的阅读能力。对于字词已经无须老师一一来讲解了。对于生字的教学,则放弃原先的统一教。代之是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小组里一起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听取尊重他人的见解,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成为为完成同一学习任务作出努力的合作伙伴。利用精心设计的学习单,由小组长带领,依靠大家的力量,运用各种方法来识记生字。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学习工具能力,质疑和解疑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第二部分,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表演。
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朗读中不光要求学生的朗读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需要学生不仅会读课文中的对话,而且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揣摩课文中人物的心情。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角色,了解课文内容。老师则起指导作用。如:引导学生读句子“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我先让学生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四个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自己自由读,个别指名读之后,让学生自己把句子演出来,看看是不是把这句句子读懂了。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边读边演,再让同桌之间进行进行合作表演。通过创设情景、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懂句子,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指导学生朗读第2节时,提示小朋友读的时候注意旁白部分,帮助学生运用动作、面部表情进行朗读表演,初步掌握朗读技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朗读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
第三部分:巧妙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围绕第8节进行提问。“百兽为什么纳闷呢?它们在想什么?”“它们又为什么撒腿就跑呢?”“它们到底怕的是谁?”这一系列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的关键。就像一个坡度,让学生一点一点,不知不觉走上去,慢慢领悟“假”是什么意思?“威”又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的形式,逐步揭示“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突破这篇课文的难点。
整个课堂使用了参与教学,合作教学,兴趣教学,自主教学,活动教学和媒体教学等策略。运用了分组,个别指导,五官体验,尝试,鼓励,活用资源,实践表演等教学方法。
《练习3》教学反思
《练习3》有四个板块,其中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其中口语交际是本次练习的重点,所以现在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这次的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学会劝阻”,它的要求是再现生活情境,指导学生在情境中练习劝阻,学会劝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根据教参上的要求,以及教学建议,我确定在教学时,应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劝阻要领,并在反复的劝阻实践中促进知识向技能的
转化。教学难点我则认为是劝阻的对象是生活中不正确的行为,行为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不当,在劝阻时应指出行为错在何处,使劝阻更有说服力。
课伊始,我和孩子们交流生活经历,启发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围绕下列问题展开交流: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不正确的行为?你们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其次,揭示“劝阻”的概念,由学生的回答自然引出“劝阻”一词,并引导学生简要地讲一讲自己的理解。接着,我利用书本上的插图,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创设教学情境,和同学们谈谈这样的做法正确吗?我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得出结论。当然在交流的时候,我适时地点拨,告诉学生劝阻时要态度诚恳,表达清楚,语气恰当能说服人的理由。之后,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剩下的图景,和同桌或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当然,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我走入他们的群体中,和他们一起表演,学生兴趣很浓,很乐意参加这个活动。
当然,我不失时机的将我们学校的“文明劝导员”的这个活动也作为我的教学内容,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利用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发动学生一起加入其中,学生们都很乐意参加,并决定向年级搞到同学学习,把“劝阻”这个口语交际的内容真正地运用到生活中去。
9《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母亲的恩情》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以讲故事的形式,巧妙自然地引出古诗《游子吟》。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抓住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古诗《游子吟》入手,从古诗切入课文。一开始我先提问:“同学们,在这一课里有一首古诗,在哪一个自然段?”学生立刻找出是在第四自然段。接着我又问:“写这首诗的是谁?”“他写这诗的时候多少岁了?”“诗的名字叫什么?”“‘游子’是什么意思?”“诗人在诗里对谁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通过这些提问,让学生在答的过程中,就已经明白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了解了第五自然段的内容。
2、抓关键句,抓关键词,体会母爱。在教学中,我突出重点段落,在第一自然段上下功夫。抓住了这句“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来细讲,又抓住了这句中的“一针针一线线”来细讲。考虑到现在社会的进步,一般已不再用手缝制衣服了,可能学生会对缝衣服来表达爱产生距离感,于是我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妈妈是怎么对他们表达爱的,然后我告诉他们:“你妈妈对你的„„,就相当与孟郊妈妈的‘一针针一线线’啊!”学生立刻就理解了这“一针针一线线”的深刻含义。
3、说实际生活,报答母爱。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在一天中母亲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一年呢,从我们出生到现在呢?我们应该为妈妈做些什么,才能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恩情。
4、在生字词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习自主性。个别难点的字词再提出来加以讲解。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积极性得以提高。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也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中的句子还不够深挖,只拿出了个别句子来讲,其实可以再多说一些关键句,让课文的语文味更浓一些。
10《沉香救母》
(一)教学反思 今天上课时,一个学生突然问我“‘再三’是什么意思?”其他的学生就有马上拿出字典翻找的,但是他们很快就迷惑了,因为字典上的解释他们并不理解。
我突然发现,解释词语,以词解词,教学参考书(或是字典词典)上怎么说,原封不动到交给学生,结果学生记住的是一些似懂非懂的词义解释,印象并不深刻。
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而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想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更是以具体体形象思维为主,思考问题更是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
经过这一思考,我决定丢开教参和词典,让学生们通过形象的动作和表演来体会。两个学生分别演沉香和爸爸,一个学生先问:“爸爸,我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妈妈呢,我的妈妈呢?”“爸爸”叹了口气,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沉香”又问,“爸爸,我都那么大了,究竟我的妈妈在哪里?”“爸爸”看了看沉香,还是没有做声。又过了一会儿,“沉香”又着急的问:“爸爸,人家都有妈妈,为什么我没有?我到底有没有妈妈,您告诉我呀!”“爸爸”无奈的摇摇头,终于讲出了真相。经过了这两个同学的表演,其他同学马上对“再三”这个词语有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也体会了这个词的意思。这样的解释词语的方法,比单调的查字典要来得有趣多了!
11《沉香救母2》教学反思
在学习到课文《沉香救母2》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切地体会沉香不畏艰难险阻,救母心切的顽强意志,我紧扣“不在乎”作为文眼,让学生细细地品读。沉香为了救出妈妈,他“一点都不在乎”什么?以这个为切入口,引领学生走入文本,重点抓住“不知„„也不知„„,充饥、捧、磨出一个个血泡、划下一道道血痕”这些字词加大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力度,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再通过交流进一步全面提升对文本的感悟。“沉香不在乎长途地爬山涉水。”“沉香不在乎一路上忍饥挨饿,餐风饮露。”“沉香不在乎脚上那么多的血泡,身上那么多的血痕。”“他也不在乎路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危险。”——学生以心灵诠释着文本,再造着文本,并且从文本中获得了充分的情感体验,此时让积蓄情感得以升华,提炼深刻的内涵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于是,我把学生的这些情感凝聚成一个喷涌点:“小朋友,沉香当时还只不过15岁,面对这么多的困难,这么多的危险,老师想都不敢想,可是沉香不但一一克服了,而且还”一点都不在乎“,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又一次掀起了课堂的高潮,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
12《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花木兰说服家人”这个拓展性训练让学生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这是对文本语言的拓展性训练,有助于学生主动阅读,把书读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
新课程倡导师生共同成长。从这节课里,我们确实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我同时也大有收获,在这里用一种环境“笼罩”学生的身心,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尽管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但没有强制性的约束是不行的,这个“笼罩”既有开放性又有强制性,还有艺术性,学生在这个“笼罩”里确实是不知不觉地“熟”了。
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记忆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学生乐于学生字词,敢于想象,在教学“渡”字的时候,通过引导比较,不仅让学生准确地理解了“渡”的意思,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懂得对词义的理解要讲究严密性。从“渡黄河”到“渡口、渡船、横渡„„”,教一个,带一串,既丰富了学生词汇,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实在妙!通过这节课,我们看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
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花木兰说服家人”这个拓展性训练让学生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这是对文本语言的拓展性训练,有助于学生主动阅读,把书读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
新课程倡导师生共同成长。从这节课里,我们确实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我同时也大有收获,在这里用一种环境“笼罩”学生的身心,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尽管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但没有强制性的约束是不行的,这个“笼罩”既有开放性又有强制性,还有艺术性,学生在这个“笼罩”里确实是不知不觉地“熟”了。
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记忆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学生乐于学生字词,敢于想象,在教学“渡”字的时候,通过引导比较,不仅让学生准确地理解了“渡”的意思,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懂得对词义的理解要讲究严密性。从“渡黄河”到“渡口、渡船、横渡„„”,教一个,带一串,既丰富了学生词汇,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实在妙!通过这节课,我们看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练习4》教学反思
《练习4》口语交际是买文具,我觉得这不仅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的材料,也是练习写话的好时机。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说说超市里有些什么东西。一开始,学生的语言比较贫乏,我就指导孩子们把话说生动,还送给他们几个词语: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爱不释手。有了这几个词语,学生的语言就生动起来了。接着,我就一边请学生上台表演,一边让下面的学生观察台上表演者的表情、动作,然后进行评价,给予表演者鼓励和建议。在评价的过程中,我再规范学生的语言,所以在后来的写话中,学生的语言比较规范,能准确地运用动词,如:我从口袋里掏出钱递给阿姨。也能写出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如:微笑着、笑眯眯地、热情地。
我想我们只有抓住每一次练习写话的机会,细致入微地进行辅导,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
《识字五》教学反思
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的《识字五》一课,它介绍的是我国的各种武器装备以及军事术语。学生对这一类的识字不感兴趣,认为很枯燥,所以在上课时要充分利用挂图、实物、手偶、简笔画、动作、多媒体等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听音、看景、会意,增强好奇心,提高兴趣,理解生字。
首先,穿插游戏,让孩子在快乐中识字。儿童的天性是好玩,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在儿童的生活中,游戏和学习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以谜语形式让学生记住这个字;“找朋友”,给生字找个朋友(即组词),使学生增强了对字的理解,同时拓展知识面;“转风车”给生字换部首,既认识新的字,又复习学过的字,一举多得;编故事、编儿歌或者顺口溜,让孩子易记易背,懂了意思也就记住了生字。将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了。
其次,运用多媒体,让孩子在理解中识字。在上本课时,如果脱离图象介绍,单纯的教学,学生就会感觉很陌生,毫无兴趣,毕竟它远离孩子的生活。而如果通过录像一边观看我国新式武器,一边学习关于武器的名称,学生就会记得快得多
《识字6》教学反思 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孩子们引进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教材介绍了12种动物,大多数是孩子们熟悉的。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的策略,充分调动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去识字,使认识事物和识字同步发展。本课将12种动物名称排成4组,每一排都是押韵的词串,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诗的韵味。课文配以相应的图画,渗透了动物回归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图文对照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义,拓宽视野,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做到有情有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既有利于弥补他们生活经验的不足,更能诱发他们学习新字的饱满热情。这里,用真实的动物园情境,课前我在黑板上画好森林环境,导入新课时,贴上可爱的动物,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氛围,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识字、写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努力提高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本环节设计坚持先自学而后教的原则,教学本课生字时,分为两步:先让孩子们自学,再人人争当小老师,把自己学会的字介绍给大家;对有一定难度的,就由老师带着学。这样扶放结合,既有利于学生扎实有效地掌握生字,又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生字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孩子们收集资料,介绍动物园里的动物,这其实是又一次情境的渲染。通过争当小导游,孩子们的感情又一次升温,他们很快进入角色,加深体验,边看边说,边说边想,俨然是个小导游,他们的介绍闪烁着灵性的创造性的火花,彼此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学生在对话中,美读韵文,丰富韵文,拓展韵文。孩子们的思维活了,课堂活了,文字丰满了,增强了喜爱、保护动物的情感。同时,在学生练字过程中,我随时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书写姿势,并加以纠正,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识字7》教学反思
今天教完了识字7,学完词串后,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话,刚开始学生说的话很简单,比如:树上有个鸟窝。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对学生进行了引导。针对第一句,我是真样追问的,这个鸟窝怎么样?鸟窝里有些什么?经过点拨,学生又说鸟窝里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唱歌。针对第二句,我是这样追问的,家庭里有些什么人?学生又说有爸爸,妈妈和我。我又问,爸爸、妈妈和你都有些什么特点呢?学生又说家庭里有严厉的爸爸,温柔的妈妈,可爱的我。这时我就表扬他们说你们像刘谦一样可以变魔术,现在把句子越变越长了。孩子们听了可高兴了,接下去的句子说的完整多了。晚上,我又布置了学生把句子写下来。希望明天有惊喜。的确,词串识字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但不只是简单的为识字而识字。识字的同时要训练孩子的语言,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这些训练的机会从哪里来?我们要有一种资源开发意识,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结合识字、理解词语、认识事物来发展语言能力。
《识字8》教学反思
识字8这课是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它吸收了传统识字教材的编写经验,将同偏旁的字写在一起让学生认读。课文以偏旁带字的形式列出了四组词语。认识偏旁:“隹”;知道含有“鸟”、“隹”两个偏旁的字一般都与鸟类有关;月子旁含有“月”与“肉”两个意思;让学生感受“同一事物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事物可以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感受中国汉字组成奥秘,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兴趣。
在引导学生理解“隹”字旁和“鸟”字旁时,我主要告知学生这两个偏旁都与鸟有关,只是前者指的是短尾巴的鸟。孩子有了直观的形象认知后,在理解词语上,也就简单了许多。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文中的六种鸟儿,学会鸟儿的名称,我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开展多种活动,提高了学生对生词的认识及对鸟儿的了解。开火车,给鸟儿找座位,说鸟叫声猜鸟名,让学生很快认识了鸟儿及有关鸟儿的词语。结合课前预习,介绍你喜欢的一种鸟儿。但这时全班没有一个同学说喜欢“乌鸦”的,问其为什么,同学们都说它,全身黑乎乎的,一点也不好看,唱起歌来“哇哇”叫,太难听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这时我笑着说:“我们不能关凭着一个人的长相看人,否则就会把人看扁了。其实乌鸦还有个美称,叫‘清道夫’,因为它爱吃腐肉和一些废弃物,帮助大自然清除垃圾。”这时有学生高兴地喊到“那不就像我们勤劳的清洁工阿姨吗?”“有了它,我们的大自然就更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再分组用以下句式练习说话:这里是鸟的世界,有()、()、()„„我最喜欢(),因为()。在多种学习方式中,促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在教学“月”字旁的词语时,我充分利用插图,创设情境:吃过晚饭,小美拉着爷爷来到院子里,看星空。他们说,今晚的月亮怎么样?明天的天气一定很——?过了一会儿,月亮姐姐害羞地躲进了云层,四周的花草树木就看得不十分清楚了,这就叫——?随机出示相关的词语,学生就像在听故事似的,十分投入。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的保持相当短,在课堂中得不停地变着法来学习,在学习“弯腰、踢腿、挺胸”一组词时,引导学生做动作,同学们一下子来了劲,调节了课堂气氛。
鲁迅先生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起步。识字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以至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都必须以识字为前提和基础。”课堂上花太多时间去提问,不花时间指导识字、写字,这对低年级来说,便是越位。所以这节课,我花了较多时间在识字写字上,容易的用加减法,较难的字就要剖析生字的特点,如,教学“雕”时学生只知道是“周”加“佳”。这种方法,学生很难记住它。如果,在教学时,告诉学生,一只短尾巴鸟在空中周旋,这只鸟就是“雕”,学生很容易就记住这个字了。又如学生在书写“雁”字时,经常少写一个“亻” 教学时,引发学生思考到:大雁在飞行时经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从而准确地领悟到第二个“亻”是“隹”的一部分;第一个“亻”表明了大雁的飞行特点。再接着告诉学生,“雁”的“厂”旁,形、义都是伸出的山崖,“隹”可以在下面住宿。所以识字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简单地认识字,还应该深刻地理解生字的字理,揭示汉字的奥秘。在教学写“胸”字时,有的学生容易少了一小竖。为了让学生便于记住,我这样说:这个叉相当于我们的心脏,下面的两竖就相当于它外面的左胸和右胸护着,少了谁都不行。虽然说法显得有些拙劣,但学生就记住了“胸”的写法。
虽然这节课,自我感觉良好,但在课后的写出带有“隹”字旁的练习中,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学生容易把学过的“难、谁、推”等字也当成了“隹”字旁的字。今后如果还教这课时,就得
注意把学过的,容易错的地方加以比较,以达到“教一个,得一串”的目标。
《练习5》教学反思 《教你玩游戏》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练习5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题。这道题是听话、说话的综合练习,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时,我把握了三点:一是紧扣题目,从插图入手启发引导,打开“说路”。二是根据学生实际,因势利导,力求让学生说好(首先,注意让学生说出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其次,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清楚这些游戏玩过吗?怎么玩?引导学生最好把话说得有条理些。再次,引导学生说说除了书上画的以外的游戏,说清楚游戏名称玩的和方法。)。三是创造条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交际。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13《学棋》教学反思 《学棋》这篇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我主要通过“能手、远近闻名”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谈谈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感受秋的棋艺高超,让学生心生敬佩,感情朗读。然后我让学生预测如果学生拜秋为师的话,若干年以后他的下棋水平会如何?学生已经能说到应该水平也会很高。而我紧接着提出两个学生到底学得怎样,自然地过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学习。设疑的作用不可低估,在学完第三自然段时,提出疑问,“为什么两个人同拜秋为师,却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学生的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起来,读书时特别的投入。学生在寻疑中产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讲到“一边„„一边„„”这组词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说句子的练习,不过引导不够,给学生的练说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是应该像评议老师说的那样,联系课堂,用于课堂。
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情绪、课堂的气氛却显得有些沉闷,无论是知识的掌握还是课文哲理的洞悉似乎均没有达到预期的深度,使得教学效果打了折扣。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些影响了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事,怎样去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没有给孩子充分的机会,没有给予适当的引导。作为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对图片、故事、动物、游戏感兴趣的特点,为学生运用课堂所学,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搭建宽广的舞台,从而激发他们说的欲望。
14《‘黑板’跑了》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黑板’跑了》一课。由于在备课前做了充分的查阅,对主人公安培的生平事例进行了有关阅读,当我在课堂上娓娓道来时,学生们听得很认真。为他的聪明才智而叹服,为他的不幸遭遇而悲戚,为他的伟大科学贡献而肃然起敬。有了这些感情基调作铺垫,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更高了,为走入文本,探索文本,走入科学家的世界奠定良好的感情基调。
接下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侧重指导学生先读懂课文的内容,知道课文主要想告诉读者的意思,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比如在教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简单介绍了安培,告诉我们安培生活在两百多年前,是发法国人,还是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还告诉我们他
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联系课文后面讲到的故事,第一自然段重点要告诉我们的就是安培是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要把这个意思突出出来。于是,便引导学生找出读重音的词语:“著名、非常专心”等词,读出对安培的崇拜之情。运用同样的方法,在其他自然段的朗读时,找出重点词语突破朗读难关,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15《晚上的“太阳”》教学反思 《晚上的“太阳”》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就应该能读懂课文讲了怎样一件事。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注意抓住重点部分。如第二自然段前半部分及其三、四自然段中对人物神情的描写很精彩。当全家听医生说“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动手术”,而用油灯照明做手术很危险时,在场的每个人都显示出不同的神情:“医生犹豫了”、“妈妈痛苦地呻吟着”、“爸爸无可奈何地搓着手”、“爱迪生站在一旁焦急地看着妈妈”、“爱迪生的手心攥出了汗水”,针对这些人物的不同神情,可引导学生想象、讨论:医生犹豫什么?妈妈会怎样痛苦地呻吟?你能表演出爸爸的神情吗?爱迪生当时会想些什么?他的心情怎样?抓住这些神态描写的词句,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然后抓住“他眼睛一亮”这个词以及他所说的话,体会爱迪生急中生智的喜悦和激动。接下来的教学,仍然抓住一些神态描写的词句展开,如医生“高兴地说”、妈妈“苍白的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爱迪生“一本正经地说”等,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心情,让他们更好地走近文本中的人物,体悟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些精彩的神态描写能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我让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熟读记诵,逐步积累一些写作的词汇。最后我让学生互相交流有关爱迪生的故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对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很有好处。
16《“闪光的金子”》教学反思 讲读课文时,我提出了本文最关键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都说徐虎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
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在这一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徐虎是利用休息时间来为人们提供服务的,让他特别感动。接着又指导学生找出中表示时间的词句,在数字中感受徐虎的热情服务。当有学生说到徐虎干到凌晨两点真是太感动了时,另有二位学生质疑:徐虎那一个晚上干什么凌晨两点有什么希奇,我还可以到凌晨两点才睡觉呢?课文中只是例举一个晚上的例子,是不是只是一个晚上这样呢?把问题抛给学生后,学生再去读书,抓住“许多年”“千家万户”等学生明白了这只是一个事例而已。这时教师简介徐虎事迹。另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徐虎利用休息时间为人们修理水电,收不收钱?学生争得很激烈,有认为收钱的,理由是这样辛苦不收钱谁干。有学生认为不收钱,收钱还叫什么“闪光的金子”呢?学生议论,最后加上我的实例:去家访时,摩托车后轮被扎了,远离小镇,打电话叫人去修,找第三家才有人愿意去。学生一致认为,收了钱,但是,他确实是方便了群众,称“闪光的金子”毫不为过。
《练习6》教学反思
低年级的说话写话才是刚起步的时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说写的兴趣,而且学生还小,说话写话最好要要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有东西写,才会写。因此,在说写教学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的说写兴趣。我采取了比较生动的教学形式,如:猜谜语、玩游戏、吃水果等。
先以猜谜语引人课题,并让学生知道,每种水果都有自己的特点。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逛水果店。总体感知水果。再以学生最常见的苹果为重点,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味道来认识苹果。在过程中间再拓展到自己的水果,并及时给予学生同类的词语,为学生说、写提供了素材。这一环节不仅学生说的欲望被调动起来,同时也直接体现了这一堂课的说写要求。
此外,我还出示句型如:
的 像
。指导他们用丰富的词、句来说出水果的形状、颜色,使得句子生动、形象。接着让学生在袋子中摸出苹果,闻一闻再品尝一下,再让他把品尝到的味道和感觉给同学们说一说。最好让学生把苹果的形状、颜色连起来说一说。这样给一些能力差的学生以样式。
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说。在这环节中那些不大会说的小朋友,有学习的机会,并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试说,为一会的写打好基础。写后交流时,我充分利用了电子白板的优势,直接在屏幕上用笔进行修改,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17《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搜集王二小的故事、图片以及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让学生对那个年代重新有一个感性认识。第二天的课上,我从介绍时代背景入手,让学生读课文,并且抓住重点的词句,让他们展开想象,了解敌人的凶残,狠毒,想象王二小给敌人带路的危险处境,从而体会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当读到“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这句时,我通过动情的语言描述,以及煽情的音乐渲染,让学生闭眼想象王二小被摔死的情形,再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或者直接读出来,有了这一步步的指导,学生的情感也在逐步升华,学生边想象边朗读。我班的陆宇皓读到悲伤处,眼圈都红了,不时地在抹眼泪。最后,我再播放歌曲,深情地范读课文,同学们也轻轻地跟着我饱含激情地朗读着。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他们在读中感悟内涵,在读中体验情感,再在读中渲泄情感,最后在读中审视生活中的美丑,明白做人的道理。
18《鸟岛》教学反思
《鸟岛》主要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儿活动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了对鸟岛的喜爱,初步进行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全文叙述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很适合朗读。根据课文的特点。我以朗读理解作为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主线,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在讲课前,我先让学生回忆,鸟岛给大家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我把学生引入正题,由鸟岛的鸟多让学生展开学习,学生自学,同桌交流,然后集体汇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的交给学生。学生从“一群一群”、“热闹”、“各种各样”、“陆续”、“密密麻麻”等词中进行体会,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从词语中进行体会理解已经很不错了。然后通过不同的方式指导朗
读,渲染气氛,把鸟岛的美深深的植根于学生的大脑之中。紧接着,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么美的地方它在哪呢?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抓住“闻名中外”一词进行理解,指导学生朗读应读出自豪的语气。鸟岛这样美丽,闻名中外,它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学到这里,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鸟岛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鸟?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个问题把学生带入了爱鸟护鸟的行列中,这是一种无言的爱,要具体体现在行动中,让这种爱永远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19《台湾的蝴蝶谷》教学反思
《台湾的蝴蝶谷》是一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讲读课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美丽而壮观的奇特景象。课文语言优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借助课本内容,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引导学生走进台湾,了解台湾,激起对祖国的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我首先介绍台湾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许多山,也有许多的山谷。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台湾的蝴蝶谷去走一走,看一看,同学们你们想去吗?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然后借助拼音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让学生注意读准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然后让同桌互读课文,互相学习。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再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初步感知蝴蝶谷美丽迷人的景象。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出示了自学提示:从课文中的哪些字、词、句中看出台湾蝴蝶谷的美?然后在同学畅所欲言的情况下我抓住关键字词句相机让学生品读、理解、深化、感悟。教学过程,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融合声情并茂的学生朗读和一些丰富多彩的画面,以激起学生对蝴蝶谷美的感受。在充分感知课文内容后,再让学生欣赏、品析。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在朗读中感悟每年春季,蝴蝶飞来的生动场面和一种颜色的蝴蝶谷、几种颜色的蝴蝶谷的迷人景象,仿佛自己就是翩翩起舞的蝴蝶,以激发学生对美丽的蝴蝶谷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20《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可是,它与学生的生活、感知是有一定距离的。我尝试着让学生走入情境,让学生活动起来,让学生与泼水节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在学生熟读课文,找到了表示人们泼水的动作的词语(端、泼、拿、灌),并利用插图知道了还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泼水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互相泼水,学生们玩得快乐极了,有泼的,有灌的,有撒的,还有倒的„„音乐结束了,学生们都舍不得回座位。于是,我拉着学生的手,有意地问一个小男孩:“你全身都湿透了,可为什么还笑得那么开心?”小男孩腼腆地笑了笑,说出了“幸福”一词。转过头,我故意严肃地对平时大大咧咧的宇说:“老师可要批评你,怎么那么没有礼貌,把那位老爷爷泼得全身都是水,感冒了怎么办?”同学们一下子愣住了,一会儿,大家就笑开了,七嘴八舌地纠正老师的错误,“吉祥如意”一词就被学生内化吸收了。最后,我又随机抽了几位学生问:“你的水去哪儿了?”学生们不断说出“我泼在小姑娘的身上了,我祝愿她„„”“我泼在小伙儿身上了,我想让他„„”“我撒在老师身上了,我祝愿您„„”学生们纯真的心灵得到了一
次爱的洗礼。
课尾,我又问学生:“你们度过了一个怎样的泼水节?”学生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是那么自然,那么清新。
《练习7》教学反思
练习7的读读背背有一首古诗《忆江南》。
《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这是我执教这堂课的努力方向,也是引导我整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先从“忆”、“好”入手,了解诗词创作背景及情感基调。再感受具体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通过图片感受,音乐渲染,资料供给,体验交流,将这两句读“胖”,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读出这两个句子“滴水藏海”似的对江南风光的涵盖力。然后,让学生通过对作者在江南时的作为以及之后回洛阳后的生活的简单了解,将“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最后,“唱歌兼唱情”,和曲一首《忆江南》,在声韵悠扬中融化在山温水暖的江南风景中!
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这是我执教这堂课的努力方向,也是引导我整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先从“忆”、“好”入手,了解诗词创作背景及情感基调。再感受具体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通过图片感受,音乐渲染,资料供给,体验交流,将这两句读“胖”,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读出这两个句子“滴水藏海”似的对江南风光的涵盖力。然后,让学生通过对作者在江南时的作为以及之后回洛阳后的生活的简单了解,将“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最后,“唱歌兼唱情”,和曲一首《忆江南》,在声韵悠扬中融化在山温水暖的江南风景中
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反思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诗歌以“我想变”的句式,充分体现了孩子眼中,心中的夏天。
这一课我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字词的教学
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字词教学,所以整堂课字词教学始终贯彻其中。刚导入课题,我就让学生朗读黑板上的词语,课前孩子们都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因此词语的朗读很正确,最后再教学两个生字“游”、“伞”。
在阅读中进行字词教学,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例如:在教学“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一段时,我先出示小鱼在水中游玩图,接着让学生想象成自己就是小鱼,看到这条小河想说些什么?有的学生说:“小河里的水真清呀!”有的说:“小河里的水真清呀,清的能看见河底的水草和鹅卵石。”还有的说:“小河的水真绿,真美,我想在这儿安家。”然后让学生再去找文中也形容这河水的词语,这样学
生一下子就理解了“清凌凌”。又例如在理解“穿梭”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蝴蝶,你最想做什么?有学生说:“在花丛中采花粉。”有的说:“在花丛中自由地飞来飞去,翩翩起舞。”„„等学生说完这一些,我又让孩子以小组的形式上台表演,出现了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的情景,学生一目了然地找到了相应的词语“穿梭”,无须老师作更多的解释。
二、积极创设情境
课堂上我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情境的创设能充分地再现诗文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美,在感悟“我想变成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时,我先让学生欣赏雨滴图,想象自己就是小雨滴,心里会想些什么?让学生去移情体验,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有的说:“我真是太舒服了。”有的说:“我很快乐。”然后让学生融入自己的感情去反复地朗读,真正地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了语言。
三、难点的设计
课文的最后一节是理解的难点,也是全文的题眼所在。(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我引导学生观察荷叶图,让学生说说荷叶的样子,通过说,理解荷叶的美是作者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原因之一。而在此基础上,想象小鱼、雨点的快乐。末尾的省略号给学生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我恰到好处地设计了:——来了,在荷叶——。这一句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而且还帮助他们积累了语言,生动了教学,更进一步地点到了诗歌的题眼。这么多的小动物喜欢荷叶是因为荷叶给它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所以是作者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主要原因。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设计,却能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诗歌的主旨,让他们获得了高尚情操的熏陶。
22《猴子种果树》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学习这一课,学生的兴趣很浓,收获也很很大。在这一课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由题入手、激发兴趣
首先,出示课题,孩子生活在童话般的世界里,他们不会产生疑问,“猴子不是人,怎么会种果树呀?”这些问题,都是很神气地读着课题,我想教师的教学把学生带入特有的情境,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愿学、想学这是我所希望的,课堂的开始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已经会给题目提出有价值的自己又想问的问题,如,猴子有没有把果树种活?因为他种的是果树,有没有吃到果树上的果子呀?猴子中果树的过程是不是一帆风顺的?
二、感悟文字,挖掘内涵
学到第一自然段,问学生这是一只怎么样的猴子时,孩子纷纷举手,“这是一只勤劳能干的猴子”他们说从“天天浇水、施肥”看出来的,我说小朋友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吗?他有什么样的目标?虽然来自文本有不同的思想内涵,如《晚上的“太阳”》,文中可看出爱迪生很爱他的妈妈,但更多是通过妈妈得急性阑尾炎急需开刀遇到了困难这件事体现了他急中生智,遇到问题善于动脑、动手,这是课文主要体现的思想。这一课主要反映猴子做事没有耐心、急于求成。所以第地自然段虽然只要一句话,孩子答出了猴子勤劳,还要回归到猴子为什么这么做,是急于吃到梨子,为全文体现的主旨定下基调。我们还要简单地跟小朋友讲,梨树苗的成长是不需要天天浇水、施肥的,小朋友更加体会到猴子等梨子吃的急切心情。
课文第二至八自然段写猴子轻信乌鸦、喜鹊、杜鹃的话不断改种果树三个小部分意思内容相近,叙述形式相似,采用“由扶到放”
“以放为主”的方法展开教学,这里有知识性的问题,“农谚”“梨五杏四”等具体农谚要让学生明白。当鸦、喜鹊、杜鹃问他时,猴子连接回答的都是“等不及”,说明猴子没有耐心,急于求成,小朋友还认为这只猴子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就听什么,不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我觉得说的也是挺对的。
水到渠成,正因为猴子这样,我们小朋友也发现了他的问题所在,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引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这只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学完后问小朋友有没有什么想法,你想对猴子说什么呢?大家仿佛有好多话要与猴子说。小朋友通过这个儿童故事就明白了所蕴涵的道理,看来空洞的说教没有说服力,孩子们机械地记忆是那么索然无味。他们希望猴子要有耐心,机会是属于善于等待的人,不能没有主见,别人的话我们应经过头脑分析加以判断,不能人云亦云,这也是平时我所希望的,人应该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正因为这只猴子有这样的不足,最后空空如也,其实对孩子们也是教育,毫无疑问,我们不能像这只猴子学习。对猴子的评价可以多元化,这样孩子们对胡子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也能拓宽孩子们的思路,但是正如前面说的,应抓住主要的,要从积极的层面上分析理解。
23《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会走路的树》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歌颂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好。课文语言浅显流畅,生动活泼,有情有趣。
在整个阅读教学中读属于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充分地读,才能让学生从中整体感知,从中有所感悟,从中培养语感,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优美的语言文字。在学习第一部分时,让学生通过体会,找重点词语朗读,学生通过读好“好一会儿、天天、许多、有趣”等词体会出小树对小鸟的热情关心,他们相处时的快乐与友好。又如,在学第二部分感受驯鹿儿子与小鸟相见时的惊喜与激动,我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叫、激动、几个感叹号”来体会,指导学生朗读,也使学生学会对标点符号的读、悟。
备课时我觉得本课教学教学总显得按部就班,品淡无味,没有一根能引人入境的线索牵引全文,后经同年级老师的指点,把已蕴藏在设计中的小鸟与驯鹿相遇时的一见如故,相识时的形影不离,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及小鸟与小驯鹿重逢时无比激动的感情线索通过送词的方式进行提炼,层层深入,以体会小鸟与驯鹿一家的纯真友谊,在此基础上读好小鸟与老驯鹿何小驯鹿之间的对话,培养语感,内化语言。
教学中我还试着根据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想象丰富的特点,设计了“小鸟跟着小树去了(),看到了();去了(),看到了();还去了(),看到了()。”这一说话训练,扎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教学中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试教时导入过于繁索,化时过多,与后文又有所重复。问题预设时由于总担心预设过多而显拘谨,因此又过于宽泛,当学生一时达不到要点时,在引导方面便急功近利,教学中描述语言显得欠规范。由于备课时对学生一头估量不够充分,说话训练的层次性把握不是最到位,因此正式上课时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回答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我也引导得不够到位,在课堂教学这片园地里,今后还要向同行多多讨教宝贵的经验。
24《问银河》教学反思
《问银河》一课,内容语言流畅,童趣性强,琅琅上口,还配有精美的插图,能帮助学生读懂课文,进入诗的意境。因而本文采取读与说结合的学法,让学生读出对大自然的好奇、探究心理。另外,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再发问,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求得说中理解,说中感悟。
在授课时,我首先给了学生较多的读书时间。在朗读中,重点抓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引导学生注意课文在语言表达上的共同点:每段都问了两个问题;每段开头都是“银河呀,在你„„”,每个问题几乎都是“有„„吗?”这种表达方式上的相似,是语言富有韵律,便于朗读和背诵。
其次,我引导学生按照课文中的样子,也向银河提一些问题,进行想象思维的训练。孩子们有的问:“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那里刮风吗?你那里下雨吗?”有的问:“你的河边有茂密的大森林吗?有美丽的鲜花吗?”有的问:“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冬天你的河面也结冰吗?”等许多有趣的问题。我想,此时我们所看重的应该不是答案本身,而是孩子的思维得到了最自由的发散,对所有的问题都应给予赞扬。使学生的思维在自由翱翔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体意识、创造思维、独立人格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练习8》教学反思 《未来交通工具》这一综合性学习内容是苏教版第四册第八单元练习里的内容。本单元中《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和《问银河》都是激发学生想象能力的,学习了这两篇课文之后再来学习这一综合性学习内容,无疑是对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又一次提高。这一教学内容是基于学生对现有交通工具的认识上,大胆想象,合理构思,发挥交通工具的优势,设计未来的多功能交通工具。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习内容,课前需要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课上需要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交流,用绘画方式表现自己的创新设计。因此,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是一个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方式来表现自己的设计又是一个难点,再次如何有条理地把设计工具写出来,从说到写又是一个难点。
为了给学生的想象找个支点,我课前让学生收集了解了一些现代交通工具的缺点,学生讲得很好,这些缺点发散了他们的思维,给他们的设计指明了方向。
学生在脑中有了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也一条条写在了功能栏里,可是很多学生的画中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在课堂上我只对绘画提出要求,却没有指导学生如何画出自己的想法。其实我只要在学生画的时候提醒一下:能飞要装上翅膀,能下水要装上气囊或马达等等,学生可能就会画一点了。
学生从说到写是个难点,我采用梯度教学法,先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旁边写上名称、功能。功能简明扼要,罗列几点。学生把名称、功能连起来那就是一篇简单的写话了,如果再加开头,结尾句,中间加点颜色就成了。
第二篇:苏教语文三年级下册成语
三年级下册课本成语
银光闪闪:银白色的光闪烁不定。
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蔚为壮观:形容景象非常盛大。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腾云驾雾: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迷糊,感到身子轻飘飘的。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流连忘返:形容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非常状观。风云变幻:变幻,变化莫测。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奇峰异岭:非常奇特的山岭。
若急若现:形容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多指舞姿轻松爽快或人在某种境界中的感受。
白云苍狗:也作“白衣苍狗”。天上白衣般的浮云,刹那间又变得象黑狗。比喻世事的变化无常。
遥不可及:形容距离现实很远,远的有点脱离现实,以至于无法去接触到。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
千山万水:形容经过的山水非常多,路途遥远而艰难。
不知所措:措,安排,处臵。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有利可图:图,谋取。可从中谋利益。
有机可乘:机,机会。乘,趁。有机会可趁,有空子可钻。有根有底:比喻事情是有其根源和内情的。
有始有终:有开头,也有收尾。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有口难言:有嘴却难以说出。形容有话不便说或不敢说。
有恃无恐:恃,倚仗,依靠。恐,害怕。因为有倚仗就无所畏惧或顾忌。有求必应:只要有请求,就一定答应。
有志竟成:竟,终于。有志气的人,最后一定能成功。
尽心尽力:用尽自己的全部心思和力量。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
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文思如泉:指写文章的思路象泉水一样汩汩而出。笔走如飞:是说写文章速度很快,一气呵成。
拍案叫绝:拍桌子大为赞赏地叫好。形容赞赏至极。
出急预料:形容没有想到。
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
出类拔萃:出,超过。类,同类。拔,超过。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形容品行、才干很杰出,超出同类之上。
才思敏捷:才思迅速而灵敏,或指反应很快。
后生可畏:指青年人是新生的力量,很容易超过他们的前辈,令人敬畏。手不停挥:手不停顿地挥写,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极快。笔下生花:比喻所写的文章非常优美。
力透纸背:透,穿过。形容书法遒劲有力或文章深刻有力。
束手就擒:捆起手来由人捉拿,形容因无法脱逃或无力反抗而甘愿被擒获。东逃西窜:指到处逃跑流窜。
挨挨挤挤: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
精妙绝伦:精细美妙,无与伦比。
炉火纯青:纯,纯粹。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等达到精纯完美的境地。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人或事物生动逼真。
栩栩如生: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形容形象逼真,像活的一样。梦笔生花,梦到笔头生了花。比喻文思俊逸,有杰出的写作才能。浑然天成:形容才德、文章等完美自然。
斗酒百篇:斗,古时的盛酒器。饮一斗酒,能写诗百篇。形容才思敏捷。鬼斧神工:鬼神所造,非人力所为。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高超奇妙。
无边无际;没有边际。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波浪滔滔:指波浪奔流连绵不断的样子。
暴跳如雷:跳着脚喊叫,像打雷一样,形容大怒的样子。谈笑风生: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沙漠之舟:沙漠里的船。
自强不息: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忍辱负重:负重,担负重任。忍受屈辱,担负重任。
始终如一:始,开始,终,结束。如,如同。自始地终都一样。飞沙走石:沙子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很大。志在千里:指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义无反顾:反顾,向后看。在道义上只许奋勇向前,不容徘徊后退。坚定不移:移,改变,变动。非常坚定,毫不改变。
夜幕初垂:夜幕,在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指天刚刚黑。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大意。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七嘴八舍:形容人多嘴杂,讲个不停。
坐观成败:指对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的态度。
按兵不动:按,止住。兵,军队。使军队暂时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指接受任务后暂不执行,以观望形势的发展。
操之过急:操,做,从事。办事过于急躁。
轻举妄动:轻,轻率。妄,任意。不经慎重考虑,盲目行动。
兴风作浪:兴,掀起。作,制造。原指妖魔掀起风浪。比喻挑起事端。
蠢蠢欲动:蠢蠢,虫子蠕动爬行的样子。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雷厉风行:厉,猛烈。像雷一样猛烈,像风一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厉而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闻风而动:风,风声,消息。动,行动。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
千奇百怪:形容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事物和现象。庞然大物:外表庞大的东西。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展翅高飞:张开翅膀飞向高空。
大大咧咧:形容随随便便,满不在乎。
波涛汹涌:形容水势盛大,奔腾起伏。
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本课用来形容声音很小。各种各样:具有各种不同的种类。
一筹莫展:一点儿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儿办法也想不出来。挺身而出:勇敢地站出来。
翻山越岭:形容长途跋涉的艰辛。
披荆斩棘:指在前进道路上清除各种障碍,克服种种困难。千辛万苦: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苦难。
烟波浩渺:烟波,指雾气笼罩的江河湖海。浩渺,形容水面辽阔。这个词语的意思是雾气笼罩的大海十分辽阔。
一碧万顷:形容辽阔的水面碧绿一片,无边无际。
游人如织:如织,如织布机上的梭子。游人很多,穿梭往来。谈笑风生:风,风趣。形容谈话很有兴致,并很活跃有趣。
一帆风顺:船挂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曲折或障碍。风平浪静:形容没有风浪,十风平静。比喻平安无事。鸥水相依:海鸥和海水紧密相依。比喻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环境。海波不惊:比喻平安无事或天下太平。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毫不示绞痛:一点儿也不比对方软弱。得意洋洋: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喜笑颜开:因为高兴而笑容满面的样子。反义词,愁眉苦脸。
烟薰炎燎:熏,用烟火薰烤。燎,烧。有烟火上烧制薰烤。本课指把大雁直接放在火上烤。这样烤出来的食物容易变焦,沾上烟火气味,所以不好吃。
争论不休:休,停。争个不停。
两全其美:全,成全,顾全。做一件事顾全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好。
无影无踪:一点影子、一点踪迹也没有。形容消失得干干净净,不知去向。聚精会神:全部精神集中在一起。形容注意力集中。近义词,全神贯注。
欢天喜地:形容非常欢喜。
揠苗助长:揠,拔。把苗拔起,以帮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杯弓蛇影:比喻因疑虑不解而自相惊扰,或比喻虚惊一场。
螳螂捕蝉:比喻目光短浅,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有人也在算计他。鹬蚌相争:比喻双方相互争持,结果两败俱伤。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那些刻板而不知随实际状况变化的人。
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似乎喜爱某种事物,实际上并非真正爱好它。狐假虎威:假,借,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或吓唬人。黔驴技穷:黔,指导贵州。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
第三篇:苏教语文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要点
1、本学期培养的学习习惯: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②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2、《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词作者是胡宏伟,曲作者是王世光,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全诗用第二人称,全诗的中心句是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第一小节,写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小节写了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A、课后题三: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长江源远流长,资源丰富,滋润着、养育着两岸的动植物。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是因为长江无私奉献,哺育着各族儿女,胸怀宽广,像母亲般纯洁、神圣。
3、《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美丽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的风光的赞美。
A、《三亚落日》中依次将落日比成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B、“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总括全文,点明题意,是点睛之笔。C、课后第3题(品味一下带点词在句子里所表达的情感):
①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担心”表示不放心,表现了“白鸥”飞翔得很低,让人觉得接触到海面了。)
②……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生怕”表现了人们全神贯注地欣赏落日之美。)
D、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硕大无朋:朋,比。大得无与伦比。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一般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4、《烟台的海》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日的高远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A、全文围绕“独特”这个中心词展开,行文结构:总——分——总,按一年四季(冬春夏秋)的顺序描写烟台的海上景观。
B、为什么作者把烟台的海说成是“画”,是“广阔的背景”,是“壮丽的舞台”?
答:说它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它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C、课后习题2(体会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
①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扑”让人感到了海的壮观景象。)
②……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扑”展现了“微波泛起”的可爱与轻盈。)
5、《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叶圣陶,是一篇游记。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明艳的景色,欢唱的溪流,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A、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B、课文浏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另外,从课文中有关写泉水的语句可以看出“泉水流经的路线”也是文章的线索,泉水从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C、课后习题3(体会带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挤压”“稍微”“准会”(采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山石离“我”很近,表现了孔隙的小、窄、低。)②“再加上”“即使……也……”(不仅说明石钟乳、石笋形状各异,更强调了它们颜色多样,值得观赏。)
6、练习一
A、拟人的修辞方法
注意点:(1)直接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拟人句中不要出现“像”、“好像”、“仿佛”等词语。(2)拟人句要写得恰当。(3)灵活运用拟人句能够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可以使句子更生动有趣。
B、背诵成语。
寒冬腊月 北国风光 风刀霜剑 塞外边疆 漫天飞舞 纷纷扬扬
银装素裹 雪照云光 狂风暴雨 雪上加霜 风卷残云 神清气爽
7、《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A、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九一八变事变”:1931年9月18日。B、课后习题2(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的感情色彩。②“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
C、积累本课有关战斗场面的成语:人仰马翻 哭爹喊娘 鲜血四溅 狼狈而逃 鬼哭狼嚎 抱头鼠窜
8、《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 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A、课文以“半截蜡烛”为叙事主线。
B、课后习题2(想一想带点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①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似乎”一词准确地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②……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似乎”逼真地反映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不能去掉。)
C、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9、《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动地叙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在战场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把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反映了聂将军宽仁大义和中日人民浓厚的友谊。
A、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因为聂将军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日本孤女。称他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是因为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大襟怀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B、课后习题2(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并联系课文体会这段话所含的思想感情):
“杀害”是指非法杀死。“受害”是指遭到损害或杀害。“伤害”是指使受刑损害。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聂将军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
C、聂荣臻:中国无产阶段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宽仁大义、胸襟宽广、慈善心肠)
10、练习二
A、认识农具:木犁、耙、耧、镰刀、锄头。B、读读诗句,说说下面带点的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昼出耘田夜绩麻。耘田:锄草(与锄头有关),也可泛指种田。童孙未解供耕织。耕:耕田,用犁把土翻松(与木犁有关)。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锄禾:用锄去掉禾田里的杂草,翻松土壤(与锄头有关)。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播种(与耧有关)。收:收割,收获(与锄头有关)。C、背诵《夏日绝句》。
人杰——人中豪杰。项羽——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自称西楚霸王。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11、《三打白骨精》节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A、孙悟空:机智勇敢 疾恶如仇 神通广大
B、课后习题3(体会带点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1)“夺”表现了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
(2)“闪”代表了一个敏捷、很突然的动作,一个年满八旬的且拄着拐杖的老妇人能做出这种动作,说明她的行为与常人不同。
(3)“摔”体现了唐僧胆小及受到了严重的惊吓。(4)“笑”表现出悟空的自信与乐观。
C、描写孙悟空本领的成语有:上天入地、刀枪不入、腾云驾雾。
描写孙悟空品质的成语有:疾恶如仇、降妖除魔。
12、A、《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这首词主要写了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并背诵另一首《如梦令》)。B、《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秀风光,这首词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C、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词牌名有:清平乐、令奴娇、西江月、满江红、破阵子、虞美人、卜算子。
13、《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蟑、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如果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并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A、“螳螂捕蟑”比喻只想取得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也比喻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有人正在算计他。
B、《螳螂捕蝉》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这是危险的。C、课后习题3(体会一下带点字的意思):
①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这个“死”与“生”相对,表示失去生命。)②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死”表示不可更改。)
D、乘(chéng)虚而入:趁着空虚进入。毫不介意:一点也不在意。不堪设想:堪,能。事情的结果无法想象,会向更坏、更危险的方向发展。
14、A、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B、选择合适的读物是一种本领,掌握了这种本领,就能帮助你用有限的时间去读更多的好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C、无可厚非:厚,深重。非,反对,责备。没有可过分责难的。
15、练习三
A、跟笑有关的词:讥笑 狞笑 微笑 冷笑 哄笑 大笑 苦笑 狂笑 B、背诵练习三成语:
齐天大圣 大闹天宫 不避艰险 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 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平
16、《夜晚的实验》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蝙蝠飞行秘密的经过。这一实验的结果促使了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并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惠。A、课后习题2(说说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1)行文中直接引用;(2)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3)特殊含义。
B、课后习题3(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这对你有什么启发?):斯帕拉捷能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怕失败,不断探索,最终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我的启示是:科学的发现需要我们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持之以恒的探索。
C、四次实验分别是:蒙上蝙蝠的眼睛,堵住蝙蝠的鼻子,用油漆涂满蝙蝠全身,堵住蝙蝠的耳朵。
17、《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文章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
A、课后习题2:课文是抓住哪些要点来说明,海洋是人类21世纪希望的?答:从五个方面,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运动发电,淡化海水缓冲水荒,建设海底城市、开拓人类生存空间。
18、《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以“合作”为话题,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起,阐明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不论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他人合作的道理。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能够卓有成效地合作,必须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学会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A、文中列举了两个小故事:①交响乐团演奏,演奏者为了一个统一的团体目标,各尽其力,奉献了完美和谐的音乐。②一位外国教育家在中国找了几个小学生完成了火屋逃生的实验。
文中只举一个事例是不够的,因为成功的合作需要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两个要素,只举前一个事 例只能说明协作的重要性,不能说明成功的合作还需要有“自我牺牲精神”,而第二个事例正说明了这一点,只有两个事例都举,才能更好地更全面说明问题。
19、练习四 背诵《古今贤文》(真理篇)
20、《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散文,课文用了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在登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21、《最大的麦穗》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A、理解“当然,追求应该是最伟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的。”
最大的追求: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眼前的一穗:出现在眼前的机遇和任务。
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抓住眼前的利益,完成当前的任务。句意: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更要抓住自己眼前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好当前的任务,这样就不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了。
22、《山谷中的谜底》是一篇散文,课文讲叙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就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东坡只有雪松,揭开这一景观之谜的是两个旅行者,课文通过这一奇异的景观,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也要会学会退让,以退为进,一样可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A、课后习题2(理解两句话的含义):
①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以求反弹的机会。(无论是谁,面对困难和压力,首先要敢于面对,要和它作斗争,但是如果困难太大,也要学会迂回的战术,先作适当的让步,找适当的机会再去战胜,变通也是保存自己的一种方法。)②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社会地生活和学习中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当困难大到你不能解决时,要学会先退一步,学会暂时让一让,这退一步并不意味着后退、胆怯,而是为了积聚力量去解决困难,迎接新的挑战。)B、由“雪松的启示”想到:以退为进;卧薪尝胆(勾践);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进一步悬崖峭壁,退一步海阔天空。
23、练习5:背诵成语。
水滴石穿 一心一意 感激涕零 百感交集 深思熟虑 匪夷所思 时光荏苒 白驹过隙 鉴往知来 莫衷一是 迷途知返 恍如隔世
24、《广玉兰》是一篇散文,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
25、《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A、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是:①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物奇妙有趣。②夹竹桃花开三季,花期长,韧性可贵。③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B、最后一自然段:总结全文,与前文相互呼应。C、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无……不……我们语文老师上的课生动有趣、绘声绘色,全班同学无一人不爱他上的课。……无不……听了他讲的故事,大家无不啧啧赞叹。D、熟记作家卡片。
26、古诗两首
A、课文由两首七言绝句组成。两首诗均是咏物诗。
B、《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C、《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写的。作者善画梅,也喜欢咏梅,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诗前两行写实,后两行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颜色好,只是要让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
D、背诵古诗及诗意。
《石灰吟》的诗意:石头是经过多次撞击敲打才从大山上开采出来的,它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墨梅》的诗意: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现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赞梅花的颜色好看,只要留下香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若等闲:好像平常的事。清气:清香之气。满乾坤:弥漫在天地之间。
E、《石灰吟》和《墨梅》这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像这样的古诗还有《竹石》《秋菊》。F、补充几首写梅花的诗
27、练习六
①描写四季的成语积累。②背诵《马诗》及诗意。
燕山——山名。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开似月牙。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戴上华贵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飞快地奔驰呢?显然,这是诗人因热切期望为国建立功业却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感慨。
28、《莫泊桑拜师》课文主要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悉心指导的事。表现了莫泊桑对所有酷爱的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和福楼拜热心提携后辈,关心文学青年的名师风范。
A、课文告诉我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仔细观察,勤奋练习,不断积累(视角独特)。B、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
福楼拜:循循善诱、教学有方,关心文学青年。
C、莫泊桑: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成名作《羊脂球》,短篇小说名篇《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长篇小说有《一生》《俊友》《温泉》。
D、福楼拜: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萨朗波》《情感教育》《圣安东尼的诱惑》,短篇小说《一颗简单的心》。E、课后习题2(理解句意):
①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这一句话语重心长,含义深刻,写作需要持之以恒,只有持之以恒,才会具备才气。所谓才气,亦即写作中表现出来的“下笔如有神”。它是坚持不懈写作的结果,作为青年人,可贵之处在于能去除浮躁心理,踏踏实实,坚持写作。
②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福楼拜指出:要写作,就需要仔细观察,只有仔细观察,才可能准确地予以反映。但是仅此还不够,要成为一个杰出的作家,对被写的对象,还必须注入观察者自己独特的思想,赋予鲜明的个性色彩,从而避免人云亦云,毫无个人特色的毛病。
29、《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苏叔阳回忆了刘老师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表现了刘老师在风筝中寄托的美好理想,永远乐观自信、热爱生活的高尚人格,抒发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深深思念之情。
A、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自信
B、课后习题2(体会带点词的表达效果):
(1)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泛”的意思是透出、冒出。同学们在笑刘老师的风趣之时,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对老师的理解与同情,感到心酸、难受。)
(2)……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浮”在此处指头脑中自然而然涌现了某种感想。确实,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天来临,人们的身心怎会不感到舒展与快意?)(3)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漾”在句中指心中的快乐与甜蜜从脸上向外流溢,使人们看到一个乐观,对生活充满爱与追求、自强不息的人物形象。)C、课后习题3(说说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1)……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表示内容的省略)(2)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表示语意转折)(3)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表示语意未尽)D、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放飞的风筝”是刘老师热爱生活的标志,尽管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助自由翱翔的风筝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以“理想的风筝”为题,更能表现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及不懈追求,他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播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
30、《孔子游春》是一篇游记,课文描述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A、颜回:谦逊、沉稳。子路:豪爽、乐善。
孔子: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充满智慧。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政治思想上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在教育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72人,曾整理过《诗》《书》《易》《礼》,编写过《春秋》。贤弟子有:颜回、子路。C、《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论语》里有不少精辟的语句: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默而识之,学而不言,诲人不倦。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④已所不欲,勿施于人。D、来自《论语》的成语:文质彬彬 敬而远之 当仁不让
E、“泗水河畔春意更浓了”这句话是对师生之间浓浓情谊的赞赏,有着深化中心的作用。F、学习本文我们懂得了做人就应该做像水一样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G、水与真君子的相似之处: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31、《明天,我们毕业》课文通过作者对六年学习生活及成长历程的回顾,抒发了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A、课后习题2(说说下面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作者对老师的赞美、眷恋、敬爱。“天使”是说老师可爱可敬;“大树”是说老师授予知识,给予庇荫,给学生以关怀不呵护;“海洋”是说老师心胸宽广,三个比喻升华了主题。)
②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与敬意。)③等到这些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到……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表达了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深深眷恋,反映了同学们立志成才,回报老师的心情。)
B、老师的美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辛勤的园丁 春蚕 人类智慧的天使燃烧的蜡烛…… C、赞美老师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山高水长有时尽,唯我师恩日月长。D、赞美老师的成语:诲人不倦 废寝忘食 埋头苦干 兢兢业业 一丝不苟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循循善诱 教导有方
E、马上就要告别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你现在的心情是 ____,此时你最想对老师说____, 对同学说___
小学语文一至十二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保护正确的读书姿势,爱惜学习用品。
(二)认真写好铅笔字,乐于倾听,勇于发言。
(三)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
(四)勤查字典,主动识字。
(五)认真写好钢笔字,认真写毛笔字。
(六)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
(七)读书要有选择,留心观察事物。
(八)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
(九)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
(十)多种渠道学语文,自主修改作文。
(十一)勤于收集资料,不懂就问。
(十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第四篇:七下苏教语文
一.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发窘(jiǒng)天堑(qiàn)摒弃(bǐng)晶莹剔透(tī)
B、竣工(jùn)轶事(yì)殷红(yān)蹑手蹑脚(niē)
C、矫健(jiǎo)分娩(miǎn)俯瞰(kàn)面面相觑(qù)
D、苔藓(xuǎn)献媚(mèi)亘古(gèn)蛰伏(zhé)
2、文学常识的内容搭配有误的是()
A、《童年》——小说——高尔基——前苏联
B、《松鼠》——布丰——《布丰文集》——德国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散文——鲁迅
D、《木兰诗》——乐府诗——《乐府诗集》——郭茂倩
3、下列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妙趣横生丰功伟绩金璧辉煌心旷神怡契而不舍怒形于色
从容不迫慷慨成词相得益章气势磅礴轩然大波相辅相成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颐和园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
D、目前,全球用水增长速度达到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由此导致水资源短缺状况加剧。
二、本题包括5-9小题。(共15分)
5、背诵优秀的古诗文和对联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请你将下列的诗句补充完整。(5分)
(1)江山如此多娇。
(2)居高声自远。
(3),雌兔眼迷离。
(4)了却君王天下事。
(5)白居易在《卖炭翁》中写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了卖炭的老翁虽然自己身上衣服单薄却希望天气更冷一点能让自己的炭卖个好价钱的矛盾心理,在他的另一篇作品《观刈麦》中表现农民相似的心理的句子是:,6、名著阅读(3分)
《西游记》是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因其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备受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小说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大闹、三借等。同时也塑造了一个个深受大家喜爱的人物形象,如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
7、仿照开头两句句式,通过联想,在后面两句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词语。(2分)
妈妈的头发白了,把满头黑发给了我;妈妈的腰弯了,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妈妈的_______________,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妈妈的____ _________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8、给下列一则新闻加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在昨日的奥运安全保卫工作动员部署大会上,市委副书记、奥运安保协调小组组长强卫说,反恐防暴将成为北京奥运安保的重中之重,北京将建立起一支平时与奥运时期相结合,能防范和处置各种形式恐怖暴力事件、反应灵敏快速、处置有效的反恐防暴合成力量。
据介绍,北京奥运安保分为四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全面建设阶段(2005年开始到2007年年底);各种方案演练调整完善阶段(2008年1月到6月);实战阶段(2008年7月到奥运会结束)。
据了解,奥运场馆安保招标会将于今年9月举办,于会中首次公开招标安保系统建设。警方已初步形成奥林匹克公园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游泳中心、会展中心、主新闻中心、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等9个场馆、4个周边区域的奥运安保系统建设标书,内容包含了通信、消防、反恐防暴等7大系统。
标题:
9、综合性学习(共3分)
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从2007年开始,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通知》中提出的口号是:“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为落实《通知》要求,某中学初一(1)班准备召开“走进„阳光',迎接奥运”主题班会,请做好以下工作。根据下面要求,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
要求:
(1)开场白中要有“阳光体育”和“民族素质”这两个词语。
(2)开场白中要有与“奥运”相关的内容,如五环旗帜、奥运口号、奥运健儿、奥运吉祥物等(涉及一项内容即可)。同学
们:“走进„阳光‟,迎接奥运”主题会现在开始。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10—11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出淤泥而不染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隐:
(3)陶后鲜有闻鲜:
(4)待到山花烂漫时待: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2、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13、【甲】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2分)
14、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
四、现代文阅读。(27分)
(一)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9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 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④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
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5、用“‖”在下面序号间,隔开导语和主体两个部分,然后用“|”划出主体部分的层次。(2分)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11)(12)(13)(14)(15)(16)(17)
16、第②句“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不宜改为“东起江阴,西至九江(不含)”,原因是第②句与主体部分介绍西、东两路军渡江情况相_ _____。(1分)
17、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1分)
A、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的。
B、西路军在东路军之前渡江。
C、为了详写东路军。
D、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18、文中第____句最能反映国民党广大官兵的厌战情绪。(1分)
19、第(12)句中加粗的“不料”一词在文中表现了我军的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对敌人来说,这个词具有强烈的_______意味。(2分)
20、第⑨句中“南京”一词,不宜改为“蒋介石政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 30个字)(2分)
(二)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12分)
很久以前,德国一家电视台推出高薪征集“10秒钟惊险镜头”活动。许多新闻工作者为此趋之若骛,征集活动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诸多参赛作品中,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
拍摄这10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而其他参赛选手多是一些在圈内很有名气的大家。所以,这个10秒钟的镜头一时引起轰动。对于这个作品,每个人都渴望一睹为快。几个星期以后,获奖作品在电视的强档栏目中播出。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电视机前看了这组镜头,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者议论纷纷,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
镜头是这样的:在一个小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列徐徐开来的火车扳东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驶近车站。假如他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时,他无意中回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
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一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
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生死攸关,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轰鸣着驶过的铁轨边上,丝毫未伤。那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记者摄入镜头中。
人们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后来人们才渐渐知道,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许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他惟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从不迟到、矿工或误工过一分钟。
这个消息几乎震住了每一个人,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他告诉记者,他曾一遍又一遍地告诫儿子说:“你长大以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乎乎的,但在千钧一发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惟一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21、给加点字注音。(1分)
趋之若骛()扳道工()
22、对于“卧倒”这个作品,人们为什么都渴望一睹为快?(2分)
23、“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者议论纷纷,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此句采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分)
24、在面临“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的选择时,那位扳道工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思想品质?(2分)
25、那位名不见经传的记者的作品,为什么会以绝对的优势获奖?(2分)
26、本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用自己语言概括,不能超过30字)(2分)
(三)新视频时代来临(6分)
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互联网上的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技术开始起步,经过10多年的发展,网络视频(Webcasting)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和分支。
网络视频发展带来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计算机正成为家庭中的第二台电视机。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做到通过转换器,实现计算机和电视内容彼此间的无线传输,届时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都可以把计算机中的视频内容传送到电视机,也可以把电视机播放的内容传送到计算机,从而使计算机和电视机的界线越来越模糊。2007年1月,美国苹果电脑公司推出“苹果电视”,为使用者在电脑和电视机间架起桥梁。
从今后发展看,手机屏幕将很快是收看视频的重要的第三块屏幕。手机电视的实现主要通过无线移动通信的方式,通过地面无线广播方式,通过卫星和地面补点相结合的方式。后两种方式均是数字多媒体广播(DMB)方式。中国广电系统着眼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向移动终端提供视频服务,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地面DMB。2006年,北京、上海、广东三地,已先后开通地面DMB,开始大力打造中国手机电视市场的形成和新的产业的形成。
在新视频时代,视频内容的制作和传播不再是电视媒体的“专利”,尤其是互联网进入Web2.0阶段之后,播客和视频分享网站的兴起,造就了一道令人目眩的视频传播新景观。正是千千万万个网民浏览网站,创造博客、播客、视频分享网站和交友网站,才使网络信息爆炸性增长,推动网络传媒进入大众唱主角的时代。
在新视频时代,电视媒体要将自己定位为“数字视频内容的生产者、提供者、经营者”,要以开放的心态与其他各类数字新媒体在竞争中合作,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双赢。
(摘自《青年记者》2007年第5期)
27、计算机成为家庭中的第二台电视的技术前提是什么?(2分)
28、文章是从哪两方面说明新视频时代的来临的?请结合文章说明。(2分)
2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网络视频的发展推动了新视频时代的到来。
B、数字技术使计算机和电视的视频功能都提高。
C、手机电视的实现都要通过数字多媒体广播方式。
D、千千万万个网民的参与使网络信息爆炸性增长。
题目一:
拥抱母亲,我们会享有亲情的温暖;拥抱成长,我们会丰富生命的内涵;拥抱梦想,我们会开创人生的辉煌;拥抱阳光,我们会感悟快乐的真谛;拥抱春天,我们会领略自然的美好。拥抱就是享有,拥抱就是开创,拥抱就是感悟……
请以“拥抱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有真实的事例来表达真情实感。
2、恰当运用各种修辞,力求语言的生动形象。
3、字数600字左右
题目二:
岁月匆匆,十二三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十三岁,我多了一分”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②写一篇记叙文,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请从上述两个半命题作文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参考答案:
1、C2、B3、璧—壁契—锲成—陈章—彰
4、D5、(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非是藉秋风
(3)雄兔脚扑朔
(4)赢得生前身后名
(5)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6、白骨精、天宫、芭蕉扇、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7、目光黯淡了、容颜憔悴了
8、为迎接奥运,北京将建立反恐防暴合成力量
9、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已:经开始了。强健体魄,为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而努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看,福娃正在张开双臂,迎接世界各国的朋友。让我们和福娃一起,迎接奥运,走进阳光,走向明天。
10、(1)沾染;污染(2)隐居(3)很少(4)等待;等
11、等到山花开满大地时,梅花就躲在花丛中欢笑。
12、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14、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15、⑪⑫||⑬|⑭⑮⑯⑰⑱⑲⑳|⑴⑵⑶⑷⑸⑹⑺
16、一致或相似
17、D18、⑨
19、英勇善战、讽刺
20、蒋介石当时已经下野,李宗仁时任国民政府代总统
21、wù、bān22、因为这是一位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的作品,他又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而其他参赛的圈内有名气的大家却落选了,所以,人们对于这个作品,都渴望一睹为快。
23、对比的写法。这样写可以更鲜明地突出“卧倒”这部作品的震撼力!
24、他选择了“避免一场灾难”。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忠于职守和无私、忘我的思想品质。
25、因为他捕捉到的这10秒钟的镜头,足以震慑观众的心灵,同时,这部作品也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个普通人的高大的形象。
26、开放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27、通过转换器,实现视频内容在计算机和电视间的无线传输。(2分。通过转换器1分,实现视频内容传输1分,意思对即可)
28、一是从视频收看系统的变化进行说明,计算机、手机屏幕将成为收看视频的重要媒介;二是从视频内容的制作和传播者的变化进行说明,广大网民已经成为视频传播与制作的重要力量,网络传媒已经进人大众唱主角的时代。(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9、C(2分。手机电视的实现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其中通过无线移动通信方式不是数字多媒体广播方式)
第五篇:二年级语文下册反思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反思 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本课抓住两条主线教学,思路清晰。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 线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 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 它的身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这是第二条暗线变。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 蛙。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就围绕着这两务主线展开了。思路清楚, 就能很好地驾控课堂,孩子们在学的时候也轻松明白,兴趣盎然。
2.《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一、以读为本,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中角色(云、雨、雹子、雪)读有关的句子,把自己当做那个角色,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 融入课文。然后渗透到感情朗读上。
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自由读,再通过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充分理解课文。
二、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我通过课件演示, 把深奥的自然 常识变得浅显易懂,加强了教学效果。我还注意引导学生 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他们懂得了课文写的“我在池子 里睡觉, 在„„跳舞、唱歌、开大会。” 中 “睡觉” 是水安静的样子;“散 步、奔跑”是水 在流动;“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滚及它发出的声 音。“开大会”是指水很多,百川入海嘛。
三、学有所得,感悟提升。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受到了环保知识的教育,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回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最后,在课程结束之际,我又布置了一个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 —画一画水的变化,并注上说明文字。是学生的课堂所学得以延伸。当然课堂也有不足之处,个别同学还没有完全融入课文的学习之 中, 可能是积极性调动还不够。在教学水的不同形态是还可以渗透一 些写作技巧。总之,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语文教 学水平更上一层楼。3.《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讲述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理解、概括、默读、朗读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 感。
为了帮助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借助多 媒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接下来再用不同的形 式展现:让学生知道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豌 豆靠太阳晒豆荚的方式传播种子„„让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 利用 录像, 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豌豆蹦跳着离开妈妈, 也就是靠弹力 传播种子。最后小结: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植物传播种子 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希望你做细心的孩子,做有心人, 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 得到更多的乐趣。
识字一《场景歌》课后反思 现象一: 在识记生字这一环节上,大部分学生只是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识记生字,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是太高。
分析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 同时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还需努力。
对策:应重视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和情景化。教师平时多注重教给 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在情景中识字。
现象二:做“小诗人”这一环节,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合作学习,有点流于形式。分析对合作学习理解不够深透,忽视了部分学生没能进行充分的 个体学习与自我感悟。
对策合作学习要落到实处, 在合作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 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 机会。
识字二《树之歌》课后反思
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 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 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 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识字 兴趣。
识字三《拍手歌》一课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引 导学生边吟边唱边玩,让他们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既达到了识 字的效果,又让学生没有学习负担,收获颇丰。识字四《田家四季歌》课后反思
本儿歌朗读要有节奏感, 对农民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进行了描写, 以简练的笔墨画了四幅田园四季的风景画, 重点是在介绍农事, 带着 赞美的感情歌唱了种田人的辛勤劳动。这首时序歌既可使小朋友们获 得有关一年四季农作物生长和农事活动的知识, 又能使他们在情绪感 染中受到农业劳动美的熏陶。4.《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我充分引 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 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 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问:“你有什么总是吗?”学生在充 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 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调整自己的教法, 循着学生的问题安排教 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5.《玲玲的画》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得意(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 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 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6.《一封信》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对于此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存在相当难度。再加上篇幅较长,而且改编自外国文章,语言风格和叙事结构不同于母语课文,给教和学都增加了不少难度。
教学优点:1.教学设计连贯,思路敏捷。2.教学评价及时且有针对性。
不足:1.课堂设计内容过多,不利于学生吸收。2.缺少“读”,孩子读得少。3.拓展练习环节课删减。
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精简课堂,删繁就简,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2.重视阅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3.重视每单元中课与课之间的联系。7.《妈妈睡了》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中落实的较满意的地方有:
1、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 浅 显, 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 但感悟和情感的升华却显得 难了些,也更重要了些。要通过文字向学生传递文本中作者情感的 流露,那理解、感悟词汇即是本课重中之重的教学目标了。由此,我 重点在“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一段有目标、有层次的培养学生读、悟的语文学习能力,通过句式的对比评价对“明亮的眼睛”、“弯弯的 眉毛” “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从文中提炼语言,知道作者写 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好在哪。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明确 积累目标,对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训练做了指导 , 学生受 益颇深。
2、句、段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进入中年级语文课程学习的重 要内容,平时的语言阅读教学就不可疏忽,由此,在谈“睡梦中的妈 妈好慈祥”时, “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处理这 个问题,我用了读文想象, 展开生活联想的方法。使得学生进一步学习积累语言、运用语言。8.《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在教学古诗《登鹳雀楼》一课时,我借助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入 情入境。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 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 时, 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 说说图中的景色。接着再通过用简笔画的方法让学生上台画出此时太阳的位置, 让学生 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 更进一步理解了 “白日依 山尽”。在教学“黄河入海流”时,我首先让学生看文中的图,让他 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收集到 的有关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的资料, 最后让他们用一些词来形容黄河。通过观察插图,交流相关资料,展 开想象,学生脑海中不知不觉就有了词语,如有的学生会用“滔滔、滚滚、壮观、有气势“等简单的词来形容黄河,在学生脑海里黄河的 壮观景象会越来越明晰,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 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 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在这样感悟内化, 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 成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这是这首古诗中要阐明的道理。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诗人站 得越高, 看得越远。再让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 很远的地方的经历。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颇高, 从而感悟出古诗所蕴含 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 断努力。
《望庐山瀑布》反思:古诗学生比较难理解,于是我就借助多媒 体进行《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上完课后,感想颇多:
1、材料的充 分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为了上好这节课, 我提前一周开始通过 各种方法收集资料。瀑布图片网上很多,但是能准确切题、合乎心意 的却甚少。从关键字“望庐山瀑布”到“瀑布” ,从自己认真查找资 料到求助朋友, 所有能寻求帮助的途径都用上了。短短一个星期的时 间,浏览的图片就有几百张。最后才在这几百张中选取了 8张。视频 资料也是如此。庐山瀑布的视频有很多, 但是我要求的视频资料是— —既要表现出庐山瀑布 的气势恢宏, 又要有能震撼人心的瀑布声。寻 找资料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 但艰辛过后的收获却让我感觉一次比一 次甜蜜, 一次比一次兴奋。
2、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对于所有课来说,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刚开始的我在设计教学环 节的时候有些急于求成。在试讲时我利用多媒体上的课, 几位听课老 师给我提了很多宝贵意见,再就是在理解诗意上引导的还不够透彻, 我发现自己不应该让教学来体现多媒体的功用, 而应该让多媒体来辅 助教学;所以我在教学的重心不应该在多媒体上, 而应该在教学的有 效性上。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又调整和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9.《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使媒体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 品读 “猴子观海” 这块奇石时, 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 云雾,但“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醉的画面呢?学生很 难体会的到,这时,若单靠我的讲解,无论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 难体会、理解,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 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 的 “云海” , 都纷纷发表自己对 “云海” 的独特见解。有的说 “云海” 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 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 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由地去想 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 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10.《日月潭》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引导过多” 等问题,在让孩子主动认知方面还没有真正放开。教学时,我只是注 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 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 高,大胆“放手” ,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 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 学生 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 学”。教学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平时的修炼,一如既往的去做,才 会日提升。因此在以后教学中,我应多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的文章,虚 心求教,多听听别人怎么上课,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学行为。11.《葡萄沟》教学反思: 在整堂课中,我始终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 热情、激情。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全篇课文:(1)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 去葡萄沟里看看,整体感知葡萄沟是个 怎样的地方。
(2)通过老师的感情范读带学生入情入境, 去葡萄沟里细细地看 个够。
(3)再让学生在细看的基础上谈谈对葡萄沟印象最深刻的地方。(4)接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进行感情朗读,在葡萄园里真切感受 对葡萄的喜爱之情, 并再创情境通过表演让学生感受维吾尔族老 乡的热情好客,体会到葡萄沟的物美情更美。
(5)最后,对葡萄干这一段比较枯燥的文字,我创设了一个学生 较感兴趣的学习活动: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在葡萄沟办一座葡萄干加工 厂,请学生来介绍葡萄干的制作方法。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汇报 的形式了解到葡萄干的制作方法。(6)在课文快结束时,再一次 带学生入境:观看录象,通过感官刺激,再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 葡萄沟的喜爱, 说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使学生的情感受到升华:“因为这儿的水果多;因为这儿的葡萄美;因为这儿的葡萄干色鲜味 美, 更因为这儿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所以我们说葡萄沟真是个 好地方。”从而解决了本课学习的重点。整节课,学在不知不觉中在 葡萄沟里走了一圈, 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自然 流露出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12.《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 的, 还是老师给学生的。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 还在于他的教学育人作用。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 需要适当的 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虚心 接受别人的意见。让学生自愿选择作在外面飞翔的小鸟。怎样达到这 个效果呢?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 用多媒体课件, 配上动听的音乐, 展示小鸟见过的缤纷世界:飞过广阔的海洋,飞过无边的沙漠,飞过 茂密的森林, 飞过灿烂的 田野, 飞过清澈的小溪, 也没有看到天的边, 而这时的青蛙仍然坐在井底, 一抬头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 此时小鸟 的广博见识和井底之蛙的孤陋寡闻形成鲜明的对比, 让学生顺理成章 的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而青蛙的生活是多么的枯燥乏味。这样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中有所收获。可以这样说本课的教学突破 点是重点词汇,而最终目的是理解寓意。我从无边无际,大话,笑, 着手进入对文本的分析。进入文本后, 我的教学重点是从小鸟和青蛙 的三次对话中,分析二者的特点,实现本文寓意的理解。13.《寒号鸟》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我是以描述带入情境的,因为面对着是二年级的学生, 我就以一个生动的引入课文, 会引起他们的兴趣, 在引入了这篇课文 的时候,我利用了课题,很好地让学生注意了“号”这个多音词。接 着我是要学生去自学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的, 我当时要求学生进行两次阅读课文,第一次是解决生字词,在这里我顺便联想了新旧词语, 让小学生注意字的写法。还有实现了我的目的,整体感知,同学基本 了解了文章大意,都谈了自己的感受,他们都说出了不同的感受的, 得出了不同的道理, 不过我感觉到自己在这里没有很好地去评价不同 的学生, 有点赶。第二次阅读我是要学生找出描写季节转变的句子, 目的是让他们弄清时间的顺序是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 然后很自然地 让学生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并且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对比特点。不过,这里后来我觉得可以合并为一次阅读好了,这样第一次阅读, 就达到了整日感知, 清扫字词,理清脉络。显得简洁点。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俄文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 :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 之间的关系 , 到最后 , 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光了。本篇课文 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部编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 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因此, 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 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 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当然,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在词句中,因此,我抓住课文中的 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我的小 葫芦, 快长啊, 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 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 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 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 让孩子们养成结 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 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完《我要的是葫芦》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个拓展,我结合文 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他说什 么吗?这样学生说话让他们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在学习中学生认识 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课后,我让 学生续写这个故事,给了孩子们一个开头“第二年,种葫 芦的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这样不仅促进学生了解种葫芦的人 错在哪个地方, 进一步理解了课文, 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使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生活紧密联系。另外,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诸如寓言故事之类的文体 , 可能有 点陌生, 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难度, 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
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真正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15.《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大禹,认真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 个动人的故事, 既而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更深一步理解大禹的英 雄形象。这一环节学生在各
抒己见的同时,也就统揽了全文,理解了大禹这一英雄形象。这 样, 大禹不怕吃苦, 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 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 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然后抓住文中的空白, 引导学生想象:设计了“儿子会问妈妈什么?” “妈妈会怎么说?” 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不禁会结合生活经验,将自 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 回答中真情流露。以此来感受到感受到大禹舍 小家顾大家的伟大, 体会大禹公而忘私、心中 只装着百姓的崇高精神。课文教学的结尾也相当精彩, 在结尾点题:“为什么在禹的名字前 面加个‘大’字,叫他‘大禹’呢?”这个问题点明了文章中心,点 出了课文结尾 “伟大” 一词, 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 起到了点题和总结。16.《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 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 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 与战士们 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 写出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可是”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 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 是说虽然种种困难, 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 挑。“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 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 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 最后三句提到 “扁担” , 与题目呼应, 既点明了课题, 又深化了内涵。由于孩子对朱德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引导他们 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来感悟文章内容。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 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第二自 然段中介绍区挑粮的原因是我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让学生用 “因为 „„所以„„”来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去挑 粮容易吗?”让学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联系前面的文 字感悟挑粮的艰辛, 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第三自然段是重点, “一道”、“一块儿”两个词语其实很能体现朱德 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可以主要抓住了想象练习,让大家想想:战士们会怎样劝朱德?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藏好了心里会怎么 想?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去找而是 “连夜又 赶做一根扁担?”在想象中他们对朱德与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 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景, 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在学习课文第四段“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这一部分时, 我引导学生想象:周总理把水泼向谁?向他(她)祝福什么?傣族人 民把水泼向谁?向他祝福什么?学生说后表演读, 气氛很活跃。从这 里,学生真正感受到周总理的可亲可敬,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情, 充分感受到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傣族人民对周 总理的敬爱。18.《敕勒歌》教学反思: 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首先,多层次朗读,给学生几分钟时 间朗读全文,背诵全文,识记注释,读为主线,多形式。朗读是赋予 作品以生命,是老师的再创造。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死的。讲解只能 使人知道,朗读则理解、感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通过品 味关键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的匠心,学生是用“两只眼睛” 读书,这样,才能不断地读出恍然大悟。所以,对于这样的文章要多 朗读。
此外,目标简明,扎实有效。首先主题明确:这首民歌描绘了我 国北方草原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风光,抒发了敕勒族人 对养育他的的水土、对游牧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其次,描绘景物, 动静结合。诗中写平川、大山、天空、都是总体的静态勾画, 末句 “天 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草原景物的动态描绘,展现了 辽阔大草原生机勃勃的景象。风在“吹” ,草在“低” ,牛羊在悠闲地 吃草。另外,我在上课时讲到侧面描写。此诗写草、风、牛羊,都是写人的侧面,其实人是多么的幸福与知足,快乐与恬静。毕竟,安居 乐业是人们的普遍愿望。《夜宿山寺》教学反思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来一个背古诗比赛。一是为了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二是给学生一个导向, 鼓励他们平时多积累古诗。接下来, 理解诗题“夜宿山寺” ,借着机会,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先理解单 个的字词,再把意思连起来。
在理解整首诗的意思的时候,我就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试着 去理解其中的诗句, 这首诗浅显易懂, 除了几个学生对 “危楼” 的 “危” 理解出现问题,其余的都没有什么障碍。在讲到“高百尺”的时候, 我趁机告诉学生李白其他的诗中也有这样的大胆夸张 的写法, 如 “桃 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天” “白发三千丈”等。
在诵读时,我的教学步骤是:师范读——学生闭眼听——发 挥想象——自由说——感悟朗读。只有这样如剥笋般层层深入, 学生 的朗读一次比一次有感情。19.《雾在哪里》课后反思: 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用生 动有趣的语言,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因此,我在设计时全文 围绕雾“淘气” “藏”来设计。抓住雾“淘气” ,雾把什么“藏”了起 来等问题, 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在读中悟,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中我设计了三次填空,三 次填空看起来内容相同, 其实所填的内容是不同的, 每一个内容都紧 扣教材。(淘气的雾把了起来。于是,藏。)学生通过填空发现原来雾 每把一样东西藏起,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他们会边填空,边想象, 这样通过填空,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另外,在生字教学上,因为“藏”是重点,它贯穿全文,教学时我作 了重点指导。其他的生字我都采用了随文识字, 通过学生的发现来说 识记方法。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加深理解, 最后在总结时让学生边看板 书,边用对比的形式进行总结。最后让学生明白了雾中、雾后会出现 两种不同的景象。
当然,本课还存在很多不足:容量大,对关键的词语理解不深, 对写 字的指导不到位,有蜻蜓点水之意。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写字 指导仍是关键,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重视。20.《雪孩子》教学反思: 按照要求进行了预习,我预设学生可能说不清文章讲了一件什么 事?但没想到,在读了两遍课文之后,有的学生就能讲清楚:雪孩子 为了救小白兔变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课文却读得很不流利, 这 说明学生的表达能力要强于朗读能力, 原因就是在读明白故事情节之 后,就懒得再读了。
为了再次激发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学文时采用情景导入的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大雪覆盖山川、房屋、田野的情境。学生观察后回 答:看到什么景物?(天上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地面上、房屋上、树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兔妈妈在堆什么?(堆雪孩子)这么 漂亮的雪孩子你喜欢吗?(喜欢)不仅你们喜欢,小白兔也很喜欢, 快去看看雪孩子跟小白兔是怎么玩耍的吧!然后引导学生边读书边理 解,在读中感悟雪孩子舍己救人的品质。课文结尾“他飞到了空中, 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从“很 美很美”一词中体会到什么?有的学生说:这朵白云很漂亮。“对, 这种美是外在的。” 学生从我的评价中马上反应过来:“这里的很美很 美是说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心灵美。”这是我没想到的,没想到在我的 点拨下学生能说出心灵美这个词语, 我想这与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是 分不开的。21.《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我引导学生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朗读中不只要 求学生的朗读貌似, 而且更要求神似。需要学生不仅会读课文中的对 话, 而且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揣摩课文中人物的心情。帮助学生更好的 进入角色,了解课文内容。要记住老师应起指导作用。
22.《狐狸分奶酪》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有较深的哲理,兄弟之间本该相互谦让,两个人都想占 便宜,结果却让别人钻了空子,便宜了狡猾之人。对成员内部来讲, 要团结,不计较,如果过于贪心,很可能到最后得不偿失。学生要明 白这些有难度,一般停留在狡猾等层面,分析熊兄弟也是必要的。我 推荐学生阅读 “狐狸” 群文阅读选文, 包括教材后面的狐狸养鸡系列, 因为群文能打开学生人文教育的眼界, 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提高他 们的人文素养。24.《狐狸养鸡一》教学反思: 体会狐狸的矛盾心理是不容易的,世间万物都有善良的一面,就 算是坏人, 也有善良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要学习本课文特别是写狐狸的心理活动, 写得十分生动, 例如小鸡们在狐狸的身上睡觉等细节写 得很具体。要求学生角色扮演,如小鸡,狐狸,老鼠等,感受狐狸在 特别的环境中如何逐步转向善的一面。23.《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紧紧抓住“情”字,设置感人的情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新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 “知之者 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 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我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多 次设置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本课是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老师在教学一开始就通过精美 的板画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 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更巧妙 的是, 老师让学生戴上自己做的头饰, 来扮演这童话王国里的一个人 物,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 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音乐的运用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课文一至六自然 段写了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经过, 是情绪欢快的部分, 配上轻松 欢快的音乐进行感情朗读,使学生充分理解友谊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七至九自然段写了两个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 是情绪忧郁的部分, 欢 快音乐戛然而止,代之以悠伤的乐曲,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在 这种氛围中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老师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始终注意让学生有丰富充分的情感体 验,理解了友谊的重要,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了一定的感受。24.《风娃娃》是新课程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课文 中的风娃娃是怎样的呢?欣赏一下课文的插图, 你就会看到风娃娃是 一个可爱的孩子,胖乎乎的脸、圆溜溜的大眼睛,仔细读课文觉得风 娃娃其实就在孩子们的中间。他既可爱有时又有些可气。教学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自渎课文,找出课文中风娃娃做了哪些 事情,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很快找出风娃娃做的事情有:吹风车、吹帆船、吹风筝、吹衣服、吹小树等。让学生整体的了解课文。接着 又问:其中哪些是好的, 哪些是不好的事情呢?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学 生。
接着又请学生读课文,提出你在阅读时,哪些地方你不懂?学生 提出了好多问题, “断断续续、纤夫、船帆是什么意思。”等问题。有 些问题其他同学知道的,我就请其他同学来解答,有些比较难的,离现实生活比较远的问题,就由我来讲解。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说明 他在阅读时动了一翻脑筋, 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寻找答案, 但还是不 明白。就好象让孩子摘桃子,没摘到,就差跳起来这一步。教师在这 时助学生一臂之力,学生主动地听讲,记忆就非常深刻
学习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还应和生活相联系。风娃娃还做了 哪些事,你知道吗?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来说说看。学生踊跃发言。风娃娃会给干活干得很累出汗的人们擦汗, 带来凉爽;风娃娃会关窗, 有时把玻璃也打碎;大风有时会把房子吹倒等。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 的,感情是细腻的,他们说出了风的许多好处和坏处。其实风娃娃一 心想做好事, 为什么会做坏事呢?我们小朋友中间是不是也有这样的 情况呢?其实也有,你好心帮别人,人家不领情。不但不感谢你,反 而埋怨你。你能举举其中的例子吗?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班的柴罗 燕同学帮助别人,把小班的一位小 朋友抱到单杠上后,只顾自己玩, 由另外的一位同学去抱, 结果不小心, 小班的小朋友从单杠上摔下来, 把额头摔破了,缝了两针。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明白其实你有时候 也像风娃娃好心办了坏事, 启发学生做事是不能一厢情愿, 不能只从 自己的角度出发,还要全面地考虑问题,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认真动脑,少做傻事,快快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