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描写》作文指导教案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在小说中环境描写有以下作用: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在小说的里,一般会有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比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这段环境描写赋予人物活动以特定的空间,就像一幅清末江南小镇的世俗画。顾客贫富悬殊,阶级明显对立。这咸亨酒店正是当时黑暗社会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样的描写为主人公孔乙己的出场作了铺垫。孔乙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遭逼迫、受侮辱、得不到温饱、没有人同情与怜悯,最后悲惨的死去。
二、渲染气氛。
一般来讲,每篇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每篇作品也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感染读者。
例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开篇这样写道:“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的环境描写,一下子就将小说悲凉的气氛烘托了出来。
三、烘托人物的心情。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候也能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心理活动,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例如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做客回来,作者巧妙地插了这样一段景物描写:“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这段景物描写当来自孙少平的目光,似乎暗示了一个下午的经历如此地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现在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因此,这司空见惯的夜晚和泥土、青草的味道竟然也这么美好。这里的环境描写成为人物心理活动的契机,并映衬着人物的心理——从最初的惶恐,到后来的紧张,再到最后的心情舒畅,其中既有物质的富足带来的威压,又有超越地位阶层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孙少平内心的扰动,把他的敏感、自尊而又自卑的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孙少平的这次做客经历,是一次精神的历练,既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又使他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的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离不开环境描写。
例如例如《祝福》中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门槛,但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景物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五、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自然环境不仅仅是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还能孕育人的气质,涵养人的精神,从而揭示出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进而深化小说的主题。
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一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在回答其作用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二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反映(暗示)社会背景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形象
揭示人物心境(展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推动情节发展 深化作品主题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1、渲染故事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2、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4、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5、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训练:阅读下面自然环境的描写例文,分析其作用。
1、鲁迅的《药》 开头对时令的描写: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作用: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从而渲染了夏喻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渲染故事气氛)
2、鲁迅的《药》
结尾: 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天明未久,华大妈已在右边的一坐新坟前面„„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作用: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迭迭”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一幅凄凉的画面,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渲染故事气氛)
3、《十里长街送总理》: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作用: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渲染故事气氛)
4、《党员登记表》有一段文字是写黄淑英走向刑场时黎明前山野的景色和人物的感受:“山野是一片雪白,真像个粉妆世界。大地是一片寂静。淑英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晨的新鲜空气,抬起头仰望了一下天空,天空是乌蓝乌蓝的,寥寥的几颗晨星在闪烁着将熄的光芒。啊!妈妈,天晴啦!”
作用:黄淑英此刻正走向刑场,眼前是一个粉妆的世界——黎明前的雪野。她为这无限美好的江山而献身,这个景物描写烘托了黄淑英对革命胜利的信念无比坚定,所以她看到寥落的晨星,就惊喜地呼告;“啊!妈妈,天晴啦!”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烘托人物形象)
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自到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早下得密了,但见: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昆仑。若还下到三更后,仿佛填平玉帝门。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
„„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上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作用:(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
对风雪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这“风大雪紧”的景物描写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更重要的是,由于风雪的变化也层层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
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直到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起杀敌复仇,在性格上出现了质的飞跃。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推动情节发展)
6、《荷花淀》中对荷花淀正午风光的那段描写: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作用:这段文字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而且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展开;不仅如此,对荷花的形象传神、充满寓意的描写,还在暗示着白洋淀妇女的成长前途——粉色的荷花都成了“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昔日粉妆的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暗示社会环境)
7、《党员登记表》中有一段写刑场的文字:
沉默、寂静。听得见寒风掠过雪地扬起的烟雾般的雪粒的沙沙声,听得见沟底下水在冰下流动的丁冬声,听得见不远处狗子们为争吃死尸的咆哮声,也听得见四面村落里雄鸡报晓的喔喔声„„
作用:黎明前的黑夜,寒风的沙沙声和狗子的咆哮声象征着罪恶势力的挣扎,而冰下流水的丁冬声和雄鸡的报晓声,则预示着春天和黎明的到来。(暗示社会环境)
8、鲁迅《祝福》的最后一段,通过“我”的感受描写了一个祝福景象: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作用:在这里,作者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鲁四老爷之流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好运祝福,一边是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深化作品主题)
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事例分析概括小说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2.掌握小说自然环境描写的解题思路及规范化答题方法。
3.过程与方法:
通过事例赏析,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小组学习能力,并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掌握小说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提高学生赏析小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难点:
掌握并运用小说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小说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人物行动的生活场所,也是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典型的环境描写对于塑造人物、渲染氛围、展示时代背景及深化主题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弄清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作品主题,把握人物形象,并能够提高读写能力和审美能力。
事例分析
(课件展示事例,学生试分析,教师点拨,生归纳总结)
1、渲染情感气氛
鲁迅的《故乡》开篇写道,“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 气.”深冬、阴晦、呜呜、苍黄、萧条的自然环境写出了故乡的荒凉与冷落,而“横着”更是写出了故乡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那个时候的社会影响下显得不堪一击。小说一开始就借用昏暗、压抑的色调营造出悲凉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犹如《祝福》中,鲁迅为祥林嫂的死设置了这样一段环境描写:“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作者用“阴暗”“竟”“乱成”等词语,很好的营造了一种悲凄的氛围,为祥林嫂悲惨的死营造了浓重的情感气氛。
2、烘托人物形象
《红楼梦》中这样描写潇湘馆“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竽翠 竹遮映。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梨花、芭蕉、清泉彰显潇湘馆的雅致和幽静,而翠竹,更象征了一种不屈不挠可贵品质,高洁中带着儒雅,含蓄力透着活力,曹雪芹就是这样将潇湘馆和林黛玉融为一体,谁也不可能为潇湘馆找到了合适的主人了,潇湘馆设置合于黛玉脱俗的精神世界,映衬着黛玉孤高的性情,人物与景物相得益彰。又如小说《木笛》这样描写道:“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作者借用雪晶莹剔透有的特点,凸显了儿童心灵的洁白无暇从而进一步烘托主人公朱丹纯洁高尚的美好心灵。又如小说《招牌菜》里的描写:“这老板娘穿着虽朴素,却耐看得紧,心里便也会暗暗颤一颤,抖一抖。同样的,颤了抖了,心也就静了。那水兰耐看的眉眼里透着一份端庄,可是观音模样。客人转头看看窗台,那水仙或者滴水观音正挺着水清的叶子,吐着幽幽的清香呢。”寥寥几笔的景物点缀,烘托出酒店老板娘水兰朴素端庄美丽的人物形象,为下文表现水蓝的高尚品质作下了铺垫。
3、推动情节发展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从小说标题可看出,对风雪的描写,应是自然环境描写的重点。作品中对风雪的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对情节的发展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雪大天寒,使林冲外出沽酒,未因草厅被雪压倒而被压死;大雪压倒草厅使林冲只能到山神庙住宿,未被陆谦等烧死;雪大风劲,使林冲用大石靠住庙门,陆谦等人放火烧草料场之后也来到山神庙避风雪看火势,因推不开门便立在庙门外谈话,造成冤家路窄、隔门相对、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风雪的描写,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又如凯特·肖班的小说《一小时的故事》女主人公马拉德夫听闻丈夫的死讯后放声大哭,悲痛欲绝,但是当她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时情绪发生了转变,她感到全身的温暖、松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然巧妙的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对小说主题的揭示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4、暗示作品主体
如《祝福》的文末通过“我”的感受描写了一个祝福景象: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在这里作者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说主题。又如江慧妍的《夕阳爱情》以自然环境描写结尾“晚霞从盘缠的葡萄藤缝隙里细碎地筛落下来,洒在父亲和母亲的身上。远处田野的麦穗金黄灿烂,仿佛和夕阳连成了一体。”盘缠的葡萄藤象征父母间无法割断的感情,金黄灿烂的麦穗隐喻父母在晚年收获爱情,以景物描写收束全文深化主旨,表达了,“我”对父母晚年相依相伴的欣慰之情。
三、方法感悟
1.解题步骤
(1)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不同的。
(2)概括所描写的环境。
2.环境描写题的答题模式:
(1)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
(2)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3)触发„„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四.当堂训练
阅读“导学教程”P174—175小说《一个诗人的生命》,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五.课堂小结 阅卷专家点拨 1.“环境描写”题是小说考查的常见题型,它有三考:一考特点,二考手法,三考作用。分析作用是重点。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掌握环境描写的相关知识,其次看它属哪类描写(一般景物描写),最后认真阅读相关文字,再联系人物、情节、主体做全面的的解说。
2.做此类题常见的失误在于许多考生除不能辨清描写手法或不清楚其具体作用外,更多的是在要分析的内容与具体文本的有机融合上折戟沉沙,只是干瘪地、机械地背写上景物描写的概括作用,脱离身体的文本分析结果成了油与水的关系。
如景物的渲染气氛作用,只写出渲染作用,而不知与具体文段联系写出“它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另外,景物描写的作用很多,作答时易遗漏要点。上述情况都需要在训练时加以改正。
第二篇:作文指导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一、环境景物描写。
环境景物描写又分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景物描写主要有烘托人物、渲染气氛、传达感情等作用。比如老舍写的《林海》中有一段:“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这是一段自然景物描写,主要展示了林海之绿。这段描写在渲染气氛的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在运用环境景物描写时,要注意它与文中人物或事件的关系,不要为描写而描写,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所谓社会环境描写包括时代风貌、民俗风情、城乡建筑、住所陈设等。比如《少年闰土》(鲁讯小说《故乡》的节选)中有这样一段:“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这一段就属于民风民俗的社会环境描写。这段描写作用是很大的,因为只有在准备这种盛大的祭祀活动时,人手不够,才会叫闰土来帮忙。这段民俗的描写成了少年闰土出场的缘由。我们可以看出,这段社会环境的描写,目的非常明确。
人物描写与环境景物描写的关系。从文章总体上说,人物描写、环境景物描写都要服从主题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如果是写人的文章,环境景物描写当然应该服从于人物描写的需要,环境景物描写应该是为人物描写起一种烘托的作用,像前面提到的《少年闰土》中的民风民俗的描写;如果文章本身就是以写环境景物为主,当然环境景物是主角,像前面提到的《林海》。当两种描写同时存在的时候,人物描写与环境景物描写就都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映衬的。全景式和特定式场面描写,都属于场面描写。所谓全景式场面描写就是把有关场景的各个方面都做出清楚的交代,对于人物的活动则采取略写的方法,做总的描写。这种全景式场面描写,一般在描写重大事件时运用的频率比较高。比如《开国大典》中的一段描写:“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相交点南面的场中,挺立着一根22米高的电动旗杆。”这是一段典型的全景式场面描写,对开国大典的会场做出了宏观的描述,就像是电影中的全景镜头。
所谓特定式场面描写就是在总体的场面描写中,着重写一个人物或一个物件,其他人或物都是陪衬。比如《开国大典》中倒数第二段: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
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举手向群众招呼,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这段文字的前三行仍然是场面描写,但它只是一个铺垫,这段主要要写的是游行。这个场面描写的主体场面是天上是礼花,地上是灯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又有一个具体的着重表现的场面,即游行。这种特定式场面描写要注意详略的区别,一定要主次分明。
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一些细枝末节的刻划与描绘。既可以用来记人、记事,又可以用来写景、状物。所以它在记叙文中应用比较频繁。细节描写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要以小见大。细节描写所关照的对象很小,虽然看上去不起眼儿,但是却能表现大的主题。它是用最微小的事情来表现最丰富的内涵。细节描写的目的性很强,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能叫细节描写,所谓的细节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如《儒林外史》中第五回写到一个严监生。他在临死前三天已经不能讲话,但是他总是向人伸出两个手指。许多人都猜不出其中的意思。最后还是他的妾猜到了他的想法。对他说:“……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果不其然,灯草刚被挑掉,他就合上眼了。这个细节把这个土财主的守财奴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像这样的细节描写,可以强化人物的性格特点,虽然寥寥数笔,但是事半功倍,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这是成功的细节描写。
二是要典型。所谓典型就是要选择那些有较强表现力的细节,而不是那种一般化的、琐碎的、平庸的内容。为什么要强调典型呢?因为如果细节描写不够典型的话,这样的内容就只能起相反的作用,会给人一种冗赘的感觉。像上面提到的《儒林外史》的例子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细节描写。有两茎灯草同时点着,严监生甚至都不能闭眼,苦苦熬了三天。这把守财奴的本性刻划得入木三分。
三是要真实。细节描写是为了表现人物、写景状物更生动、更富有表现力。如果所写的细节不真实的话,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还会给读者留下不好的印象。与其有这样的细节还不如没有。
白描和细描。白描是从绘画的术语中借用来的。它原意指中国国画的画法之一,是指用墨线勾描的,素淡的,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的略施淡墨。写作理论借用来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和渲染,把形象鲜明、生动地勾勒出来的一种写法。白描的特点是风格质朴,不事渲染。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里对白描有专门的解释:“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第一段: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
可以拿它当摇篮。
这段描写没有任何的修饰,描写了小女孩的悲惨境遇。文字虽然朴实无华,但却把小女孩的无助与无奈、贫寒交迫的现状真切而形象地勾勒出来了。这是典型的白描。
白描的写法运用得好,文章会呈现淡雅的风格。相反,如果运用不好,文章会给人平淡无味的感觉。总之,白描的运用要十分精练才好。
细描,也是从绘画的术语中引进来的概念。原指绘画中的工笔。细描也叫工笔描写。细描的特点是,描写细腻、全面。
如巴金《日出》的一段:“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作者用十分细腻的手法,一笔一笔描绘了日出的全过程,可谓精雕细琢。细描的效果是,常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运用细描要注意,凡做细描的对象一定是文章中的重中之重,而且是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核心的内容。如果作者将文章中次要的材料做细描了,文章就会出现混乱,就会冲淡主题。
侧面描写,也叫烘托或衬托,指对描写对象采取一种间接的表现手法,是从对其他事物、人物的描写中来形容、渲染,以突出描写对象的艺术手法。简单说就是不直截了当地描写客观事物,而是在描绘其它事物的过程中去衬托这个客观事物,以次要衬主要。就像宋代一位画家说的那样:“山欲高,尽出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段话形象而准确地表达了烘托的概念。
侧面描写有多种方法,可以引用他人的语言(包括对话);可以从旁观者的反映来侧面描写;还可以运用拟人手法来侧面描写。
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最后,写了一段伯父家的女佣阿三的事情,并且引用了阿三的话:“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这段内容没有直接写伯父,而是通过伯父家的女佣来侧面描写伯父。侧面描写虽然是以次要衬托主要,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十分真切的。
侧面描写一方面可以使文章内容富于变化,另一方面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是小说创作和记叙文写作常用的方法。
二、按要求写成语。
1、描绘夏天景色的:
3、描绘冬天景色的:
三、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部分换成一个成语。
2、描绘秋天景色的:
1()
2()
()
4得奇怪了。()
四、根据所给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突然又大声讲了起来,一会儿便吸引来了许多小听众。
3、中国的长城从古至今。
闪烁(1)光线忽明忽暗:
五、填关联词语
1、()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影响你视力。
2、作物()能生长,()土壤里含有水分和养料。
3、音乐()能给人类美的享受,()能陶冶人的性情。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庄园主的家里。
一天中午,庄园主从外面回来,带回一把锋利的小斧子,随手放在门
边,就去做活去了。正巧,庄园主的儿子看到了这把斧子。他看着闪闪发光的斧子,十分喜爱,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心想:这么亮的斧子究竟快不快呢?
他很想试一试。于是,他带着斧子跑到了樱桃园里。他选中了一颗细小的樱
桃树,学着大人的砍树的样子,举起斧子用力砍下去。只听得“咔嚓”一声,小树被拦腰砍断了。男孩一看不好,知道自己闯下了祸,就赶紧跑回家,把
斧子放到了原处,躲到他的小屋里,忐忑不安地捧起一本书,装作专心的样
子读起来。
几个小时后,庄园主回来了。当他经过樱桃园时,发现他最心爱的那
棵樱桃树被砍断了,顿时大发雷霆。回到家里,他把果农叫来训斥了一顿,并要他把砍树的人追查出来。(2)说话吞吞吐吐:
一直躲在屋里的小男孩看到这种情景,心想,如果我不承认,万一错怪了别
人,那多不好啊!但转念又一想,如果去承认了,爸爸要责备我,也许还会
打我的。该怎么办呢?他坐地床边犹豫了好一会儿,终于大胆地走到了爸爸
面前,低着头,红着脸说:“爸爸,别再追查了,树是我砍的。”
父亲问明了情况,不但没有责备他,还把他搂在怀里,意味深长地说:
“孩子,我为你的诚实而高兴。要知道,做人首先要诚实,这比100棵樱桃树
还要宝贵。”
小男孩点点头,把父亲的这些话牢牢记在心上。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
总统华盛顿。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犹 豫:大发雷霆:
3、本文对人物神态描写得很精彩,请摘抄两句,字要写漂亮哦!忐忑不安:
①
4、照样子写句子,一句话里要有两个连续的动作。
他举起斧子用力砍下去。
5、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如果我不承认,万一错怪了别人,那多不好啊!”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
华盛顿是个怎样的人?
②“做人首先要诚实,这比100棵樱桃树还要宝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
七、小练笔:每年学校都举行运动会。运动会上发生了哪些让你印象深刻、对你触动很深的事情?涌现出哪些值得你敬佩的人物?请你将那次运动会记录下来,并通过对赛场上下环境的渲染来衬托人物的形象。
第三篇:心理描写 作文指导教案
心理描写 作文指导教案
谭海鹏
学习目标:
1、了解心理描写及其作用,准确把握人物的心理。
2、认识四种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内心独白、梦境、幻觉展示、环境衬托、动作神态暗示。
3、能够在作文中根据情况使用恰当的心理描写方法,使人物更形象、生动、鲜活。
学习难点:在作文中根据情况使用恰当的心理描写方法,使人物更形象、生动、鲜活。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例文引路、写作训练 课前准备:PPT 课前画好表格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导入:抽生背书。说说你的心理。
刚才我们所说的想法、情绪、感受正是我们常说的心理活动。把这些心理活动通过生动形象的文字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心理描写。(板书:心理描写)马良有一支“神笔”,画什么,什么就能变成真的。大家想不想要一支像马良那样的“神笔”?本节课老师送同学们四支“神笔”,有了它们,就能把人物的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掌握这四种心理描写的方法。(4分钟)
二、明确学习目标(1分钟)(齐读并板书)
三、了解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什么是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摹刻画,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齐读)
出示作文片断(请生读):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你觉得这段话写得好不好?
生交流(太概括,笼统,不够具体,读者感受不到他有多紧张,多伤心,只有心理活动,没有对其进行描写)。那怎样才能把这种心理精准地传达出来,让读者感同身受?
四、课文素材库(25分钟)
(一)课文素材之《皇帝的新装》: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最后一课》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这两个片断在心理描写的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生回答。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让读者感同深受,产生共鸣。常用到:“他想„„”“心里想„„”有时不用。(屏幕)内心独白能直接、真实地反映人物的心理。最近发生的两件事,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一是马航的失踪,一是三月一日发生在昆明火车站的暴力事件。老师写了几段文字,记录下当时的心情。
• 内心独白:听到这个消息,我震惊万分:太可怕了!短短的十几分钟,二十九条无辜的生命被夺去!一百四十多人受伤!这是什么人干的?他们为什么这样残忍?这样地惨无人道?他们没有兄弟姐妹父母子女吗?他们不知道瞬间失去亲人的悲恸吗?社会上怎么会有这种人?他们这样做的居心何在?做人的良心又何在?
练笔:用内心独白法修改下文:(口头表达)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请生口头交流。师评价
(二)课文素材库: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装着闪亮的铜脚铜捏手的大火炉前面。火炉里的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她觉得多么舒服啊!
请生读,余生思考:这两个片断都是通过什么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顾名思义,梦境幻觉展示就是借助什么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梦境、幻觉。借助梦境、幻觉,以想象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做笔记)
人在某些状态下,耳边或眼前会出现虚幻的声音、画面,而这些往往是自己最想或最怕听到和看到的,这种方法一般在某些比较极端的情绪状态下使用,如极度兴奋、极度恐惧、极度渴望等。如凡卡在老板家受尽了折磨,极度思念他唯一的亲人爷爷; 小女孩在寒冷的大年夜的晚上,又冷又饿时出现的幻觉。
梦幻展示:看到马路上的滩滩血迹,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伙蒙面暴徒手持砍刀、见人就砍,惊惶失措的人们四处逃蹿的情形。红色的鲜血淌了一地,也渐渐朦胧了我的眼睛。眼前被一片无尽的红色占据,耳边似乎听到了人们慌乱之中呼喊奔跑的声音,受伤群众微弱的呼救声,还有警车、救护车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三)2 :你能判断出人物的心理吗?喜、怒、哀、乐。人的神态,包括动作、语言的变化,都来自于什么的变化?不同的心理,就表现出不同的神情和言行。人物的心理通过神态、动作或语言向外界传达,这就是动作神态暗示。(做笔记)
如:要抽背了,同学们都坐得笔直,眼神专注着看着课本,有的还小声背着,神情庄重而严肃。
赵师秀与客人相约,久等未至,“有约不来过夜半”,无聊之际“闲敲棋子落灯花。”鲁迅的小兄弟瞒着鲁迅偷做风筝,这个片断也写得十分传神。课文素材之《风筝》:(齐读)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小兄弟的惊惶、绝望,我的破获秘密的满足、傲然的神态,以及折、掷、踏等动作,都折射出两个人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
生自读体会。
动作神态暗示:记者采访了一位遇难者的家属,儿子开车来火车站送父母上车。可恶的歹徒一下把刀伸向车内,结束了儿子年轻的生命。父亲在叙述的时候,看上去很平静,身旁的母亲则一直低着头,眼神呆滞,神情憔悴,面无表情,好似至今仍无法接受这场突然而至的惨案和血淋淋的现实。
练笔:用神态动作暗示法修改下文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小组内交流推选优秀代表
(四)除了借助其他人物描写方法,还有一个“法宝”,那就是环境。不同的心情看相同的景物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把这些在特定感受笼罩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诗人杜甫在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故地遇旧友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时节”既点明了自然环境,又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失落。同样反映社会动荡与变革的五言律诗《春望》(大屏幕齐读)本该生机勃勃的春景在作者眼里却一片荒凉凄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家破国亡时,鸟语花香在作者眼中也好像在与作者共同落泪伤感。
环境衬托:事情过去十几天了,昆明火车站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人们也秩序井然地买票、上车,好似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站前硕大的黄牛雕塑依然默默屹立在那里,保卫着过往群众的安全。可是,它分明又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昏黄的路灯、婆娑的树影,还有天空中偶尔低低掠过的几只燕子,也仿 佛在向人们警示着什么。
师根据板书小结过渡:心理描写常用到的方法有。。。生抢答:对号入座:出示片断,生判断方法 巩固总结:(2分钟)
1、理解掌握笔记上的内容。
2、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这节课,我们拥有了智慧之神送给我们的四支“神笔”,——内心独白、梦境幻觉展示、动作神态暗示、环境衬托,让我们用它描绘比天空更广阔、更多姿多彩人的心灵!
五、作业(3分钟)
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心理描写的四种方法了吗?请每排回答问题最积极的同学作代表,抽取今天的作业内容——喜、怒、哀、惧,检测一下今天的学习目标达到了没有。
从中选择一个成语,创设一个情境,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四种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写一个心理描写的片断,不少于200字。(提示:可根据《难忘的“第一次”》来写)
喜:喜形于色、乐不可支、欣喜若狂、兴高采烈、欢天喜地、心花怒放 怒:大发雷霆、怒不可遏、暴跳如雷、怒气冲天、火冒三丈、气急败坏 哀:欲哭无泪、无精打采、痛不欲生、万念俱灰、抑郁寡欢、心如刀割 惧:惊魂未定、提心吊胆、惊慌失措、心惊肉跳、魂不附体、心有余悸
一、心理描写的含义及作用 板书:
二、心理描写的方法
1、内心独白:自己对自己在心里说话
2、梦境、幻觉展示:通过梦境幻觉等想像来展示人物的内心
3、动作、神态暗示:通过外在的神态、动作暗示人物的心理
4、环境衬托:通过环境来衬托人物的心情。
第四篇:场面描写作文指导教案
场面描写作文指导
陆城二中胡家敏
【写作文题】:
《记那次表演》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第四单元所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并能在习作中得到运用。
【教学重难点】: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会准确生动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大家曾对各篇文章中的生动描写赞不绝口,说不定还有不少人沉浸在《安塞腰鼓》和《观舞记》的 精彩场景中。你可知道能让我们享受这种艺术快乐,观赏者是怎样将他们当时观看到的精彩场面记述下来的吗?
二、场面描写内容与要求:
1、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表演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 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场面描写要求 :我们先来欣赏两则场面描写的片段,来看看场面描写有哪些具体要求。
第一个场面: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
贾母这边说“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姥姥。(选自《红楼梦》曹雪芹)
第二个场面:一则公益广告之争
清早,七零二班教室。“大肥”笑嘻嘻地对“猴精”说,“昨晚中央台的公益广告你看了吗?”“看了,不就讽刺那些孝子不孝的社会现象吗?”猴精头也没抬,就随口答上来了。“不,我妈说,棒极了!这个礼拜天,我们一家也到姥姥家吃„大户‟。”大老肥一语刚出,教室里顿时炸开了,好似烧红的爆米机揭了盖,如同热油锅里撒了盐。以大老肥为中心,一下子围了好多人。“小钢炮”直轰过来,“你即真缺德!”“缺什么德,这叫时髦,现在有哪个老人不孝敬子女,关心子孙?”“真有你的,„孝子‟成了动宾结构了;这叫„孝子‟新解。”猴精用手指着大老肥鼻子,一边说一边忍不住笑着。大老肥转怒为喜,奋力睁开的小眼又变成了一条缝。“这是个知识产权问题,梁实秋先生早就解释过了。”“小博士”在一旁提醒着猴精。“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一直保持沉默的“眼镜”突然冒出了一句。“还是眼镜看得准,现在的老人最怕寂寞。你看,广告上,儿女不来时,老人连菜都没有精神烧了。”大老肥似乎找到了知己。“小的下岗了,没钱了,不吃老的,吃什么呢?”不知是谁在后排小声的嘀咕了一句。猴精循声扫视不着,叹口气说:“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博士又补上了一句:“真难为了广告人!”
简单分析:
场面描写必须写出气氛特点。第一个场面,贾母宴席上的场面突出了一个“笑”字。第二个场面,围绕公益广告展开的场面突出了一个“争”字„充满了喜剧气氛,读之令人忍俊不禁。
场面描写必须借助动词、形容词、修辞等语言艺术形式,写出逼真感人的场面。第一场面中有“掌”、“喷”、“伏”、“滚”、“搂”等动词,活现了各种笑态;有“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的描绘,让中心人物得到充分表现。第二个场面中有“大老肥一语刚出,教室里顿时炸开了,好似烧红的爆米机揭了盖,如同热油锅里撒了盐”的全景场面描写的渲染;有“大老肥转怒为喜,奋力睁开的小眼又变成了一条缝”的人
物情态特写。
从人物描写方法有所侧重的角度看,第一个场面重在神态描写,第二个场面重在语言描写。
场面描写要注意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如,第一个场面写的是“笑”,而每一个人的笑,并不一样,但都能符合每一个人的身份、性格、气质。第二个场面,人物的语言和人物的绰号也都符合各自的性格。
曹雪芹《红楼梦》开篇的四句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个选自第40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的宴席场面,其聚焦人物刘姥姥,不正是喜剧中的悲剧人物吗?一方面她凭借着扭曲和丑化自身的方法来讨得主子们的欢欣,实在令人生厌;另一方面她能与贾府中的金枝玉叶同餐共饮,敢与贾母说笑打趣,并不是她刘姥姥有什么能耐,正是恰好填补了主子们的精神空虚,是主子们的取笑工具,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这次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第一次来时,被王熙凤简单打发了,而这第二次来,正赶上贾母要找个上年级的人说说话,要不然,同样会被打发开去的。从这一点来看,又让人同情。因此,“这笑”是含泪的笑,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这“笑”中反映的正是阶级对立,是等级制度。即使同为贾府中人,主人们是放荡不羁的笑,而仆人们只能是有节制的笑,因此这“笑”又是讽刺的笑,反映了深刻的思想主题。同样,第二个场面描写,表面看是围绕着一则“孩子们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公益广告所产生的一场争论,实质上,反映的正是一代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审美观;表面上提及到的是广告创作的主客观统一问题,实质反映的是社会热点问题,可谓瞬间场面,深化主题。
3、归纳场面描写要点:a、要营造氛围;b、要点面结合;c、要语言形象; d、要渗透感情;、e、要表达主题; f、要张显性格。(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满足三点即可)
三、思路引导:
1、审题立意: 让我们看题目:记那次表演。首先,这是属于写事的文章。其次,对它的内容有时间和事件限制:即“那次”“演出”。因此我们要抓住自己最有感受或收获的一次演出作为记叙的 内容,并确立主题,展开叙述和描写。
2、拓展思路筛选新材:看学校文艺汇演、观电视节目、听演唱会、甚至看马戏表演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
我们从内容的分类来考虑:
a、学校演出方面。每到元旦或国庆节,学校会组织一些文艺汇演。同学们或亲身参加或亲自观看,现场的气氛、演出的内容、演员的表现、观众的反应等,都是我们应该仔细观察的。回想一下是不是也有许多收获?
b、电视节目方面。几乎每天都会有文艺节目,或是现场演唱,或是综艺节目,总有吸引我们眼球的地方。你可以选择最感兴趣的节目作为写作素材。
c、现场表演方面。同学们很喜欢的像秧歌表演、乐器表演、魔术表演、街舞、武术表演,甚至宜都唢呐、腰鼓表演等等。
这么多的表演,你总会有最爱参加或最为印象深刻的一次经历。哪次印象最深刻,哪个场面最好写,你就选择哪次写。
3、列提纲巧布局
表演本身就是一种美,是欣赏性很强的艺术。它本身决定了文章的中心是参与或观看表演中自己的收获,或自己受到的教育。写作重点是抓住表演的内容,“观察”表演中人们的表现,写出大家(包括自己)参与的场面。
4、写作顺序提示:
介绍演出的时间、地点→观看前的心理→表演过程(先写演员的表现、观众的反应,然后选择两、三个具有不同表现的人写)→演出后的感受、收获,这其中,要把不同表现的人的动作、神态、演出时的气氛,以及看到的其他人的反映进行细致描述,当然也要穿插写出自己参与的情景及心情,并注意每写出自己看到的情况后就要写出自己当时的感受或想法。比如,我们所学的课文《安塞腰鼓》的文章就是按照“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的 顺序来写的。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
5、语言表达要求:
语言表达力求生动形象,以达到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概括地说,就是具体地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仔细描述出来。把不同人的独特的表现、自己当时的心情、感受写出来。在语言上,要进行丰富的想象,突出独特的艺术感受,并以此来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作文实践:
1、先动笔描写一个精彩片段,然后在班上展示,教师指导同学间互相点评,教
师指导点评。
2、模仿《 观舞记》或者《安塞腰鼓》片段试作,然后畅所欲言点评。
五、小结 :
总之,写“记那次表演”要做到:
1、选择最喜欢的或印象最为深刻的那次表演来写。
2、抓住典型人物的表现,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形象生动地描述出来。
3、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联想。
概括说,场面描写就是一种美,写好了,给读者是一种美的享受,请同学们拿起你的笔,调动你所有的感官,采用多种手法,运用精妙的语言,给读者呈现一幅曼妙的画卷吧!
第五篇:环境描写的教案
《如何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的教案 棋杆中学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什么是环境描写及其它的分类。
2、会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
3、学会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考题回放,题型分析——弄清定义及分类——回顾经典,归纳作用——阅读文段,掌握答题方法——学以致用,链接中考----课后练习,巩固知识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熟悉答题的格式,掌握答题方法。教学重点:会找出环境描写语段及分析它的作用。教学难点:结合文段具体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考题回放,中考常考题型分析
1、第19题第2小题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2011年.广州《童年》)
2、第3题,(B处划线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2012年福建省·福州《点燃一个冬天》)
3、第18题第一段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树怎样的生存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013年浙江省·义乌《风吹起蒲公英》
中考常考题型分析:
1、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2、准确判断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3、鉴赏环境描写(变式:这一景物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二、环境描写的定义及其分类:
什么是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哪两类?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三、回顾课内环境描写的语段,归纳其作用
例1: 时候既然是深秋;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 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 思考: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
例2:(轮船)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我的叔叔于勒》 思考: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例3: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有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智取生辰纲》
思考:此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例4:《孔乙己》的咸亨酒店独具风格:曲尺形的大柜台;多次写到短衣帮、小伙计、孩子们多次取笑他,直至他悲惨地死去......思考: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
四、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
1、描写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2、烘托人物……心情。
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4、深化文章……主题(中心)。
五、阅读下列文段,掌握答题方法(阅读《风吹起蒲公英》完成第6小题。
归纳答题方法:
一步:指出描写方法。
二步:分析该环境的特点。
三步:指出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1)渲染了什么气氛(营造了什么氛围)。(2)烘托了人物什么心情。
(3)环境描写推动了什么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什么做铺垫。(4)环境描写突出了文章什么中心。
* 注意: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作答,要结合文章的主题(中心)作答。
六、课堂训练:学以致用,链接中考
阅读《童年》这篇文章,完成第19题第(2)小题
七、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阅读《两个朋友》这篇文章,完成第18题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