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恨歌说课稿
《长恨歌》说课稿
语文组
高二年级 李翔
《长恨歌》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高中教材《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一课,我将从八个方面(教材、学情、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评价、开发、得失),说我对此课的思考和我的教学。
一、说教材
这个单元学习中国古典诗歌,共有五首诗歌,白居易的《长恨歌》,屈原的《湘夫人》,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杜甫的《蜀相》,陆游的《书愤》。(出示ppt)这几位都是诗歌创作的大家,学养极其丰厚,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领域。《长恨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第一首诗歌,并且作为这一单元的赏析示例,可以说是这个单元最重要的一篇诗歌,我们应该精讲细讲,既要从诗歌本身出发,又要兼顾高考中的一些考点,并且学会运用“知人论世”来分析诗歌的主题。这篇诗歌是白居易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学习本诗,除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对李、杨真挚感人爱情的描写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唐代文化的博大,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气度。本课的重难点: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歌主旨。
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本着对教材和教学大纲的理解,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
1、了解作者,把握诗歌结构内容。
2、注意本课的重点字词的读音,积累本课重点词语;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经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等过程,分析诗歌中写景与抒情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
1、让学生在反复研读中学会概括人物形象,2、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歌主旨。
二、说学情
高二学生经过高一 一年的训练,尤其是文言散文和诗词鉴赏的训练,已经具有一定的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理解较难散文的能力,已经能够独立分析问题。但高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要以优促差,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学,加强小组之间的合作。
三、说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四步导学模式。四步导学模式,通过导引——讲读——探究——拓展检测四个步骤,集中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目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精讲精练,当堂任务当堂完成。这种模式步骤简洁,易于操作实践。第一步,情景导入,明确目标。通过情景导入展开进入课堂环节,明确目标,师生学习有的放矢。第二步,初读感知,把握主旨。阅读中在读,在读中体悟,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更有目的性,便于很快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第三步,划分任务,合作探究。分组分板块阅读,能够更深入,学生在思考教师提问时,可以圈点出自己疑难的地方,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得到解决。第四步,拓展迁移,形成能力。根据课堂所学重点,完成相应练习,使学生收获得到的快乐。
四、说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效果才能显著。《长恨歌》不但所抒发的感情缠绵悱恻,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而且语言优美,将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我们今天重点鉴赏此诗的语言。今天,我们就跟着白居易一起来品味《长恨歌》(板书)
出示“教学目标”并对教学目标作简要解释。
(二)初读感知,把握主旨
阅读是一个心灵与另一个心灵的对话,是读者对作者灵性的认知。我们常说“观其文,识其人”,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的主旨,就是在解读作者的性灵。第一遍阅读往往都是粗读,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抓大旨,抓重点。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从文中找出答案。
(三)划分任务,合作探究
划分并明确各小组的任务,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更深入的体会文意,抓住关键词,教师在每一步认真引导,恰当点评,适时鼓励,使学生充分了解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此基础上把握诗歌的主旨。
在这个环节,设置自疑、答疑环节,师生互动探究,深入研究文意。
(四)拓展迁移,形成能力
练习不是让学生陷入题海,而是对本课所学内容巩固,并能“举一反三”,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练习一:
挑选课文中的需要鉴赏的诗句:(分小组合作回答)
1、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2、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3、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4、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五、说板书
板书是本堂课重要内容的简洁呈现。
将文章的主要内容、观点主旨,以简洁的文字书写在黑板上,清晰明了,既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课重点内容,又能使这些重点知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说评价
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评价方式。定性评价,穿插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互评方式,学生理解准确、回答正确,以掌声来表示庆贺尊重;学生理解错误,回答不到位,学生纠错、改错。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适时鼓励,增加学生阅读分析的兴趣。
定量评价
在拓展练习过程中,所有学生答题,由浅入深。最后一题,分小组合作回答。
七、说开发 相关配套资源开发有
1、作者简介资料
2、课内资源 经典古诗词名句
《长恨歌》中的语句
八、说得失
得:从整个教学流程看,有效运用了四步导学法,教学目标集中单一,避免芜杂,可操作性强,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
在做预设的时候我注重让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良好而恰当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为纲,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失: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还有待提高,应该有更多的方法使所有学生获得参与的信心与快乐。
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希望您能留下宝贵的意见,我愿意倾听大家的指正。
第二篇:长恨歌说课稿
长恨歌说课稿
长恨歌说课稿1
一、说教材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篇,诗中通过李杨的爱情悲剧来表达作者对国家巨变,以及对美好爱情的深深遗憾。王安忆的《长恨歌》却是通过一个女人王琦瑶的故事来表达一个城市的传奇与命运,并寄寓了自己对这种沧桑嬗变的哀伤。
本文《围炉夜话》,是其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长恨歌》的第一章,给我们展现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这篇的语言颇有自己的特色:
1、纯叙述性的语言格调。面对纷繁芜杂的日常生活,王安忆采取了一种具有概括力的理性叙述,避免造成唠叨反复的文字堆砌,显示了其成熟的文字功力。
2、陌生化语言的智慧。使那些现实生活中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化为一种具有新的意义、新的生命力的语言感觉。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了两大块:
1、感受小说的语言特色。
2、理解小说中对于日常与历史的看法,通过日常来表现历史的写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本课我拟采用的教法是点拨法,引导学生的学法是涵咏法、批注法。
课堂教学中我们一直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注意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独自去感悟内容,品味语言是实现任何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手段。只有反复涵咏才能品出其中滋味。批注法是中国最古老的学习方法,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它能及时记录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火花、点滴感受,促进思维。而点拨法则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只有把以上两种学法和一种教法科学地结合融汇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会通过阅读悟出来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这样的教法和学法才是最有效的。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以《长恨歌》这个题目导入,分别从白居易和王安忆的不同主题出发,明确这两篇的截然不同。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出示本文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过程
1、学生自读。给定时间八分钟,边阅读,边做初步的圈点批注。
2、涵咏品味。给时间十五分钟。
教师大屏幕展示如下两个问题:
(1)、这屋子里的人们,总是在重复着这样的生活,从文中划出一些细节,分析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存状态?又表现了怎样的内在意义?
(2)、阅读全文,你觉得本文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前一个是针对第二个教学目标来的,后一个是针对语言特色来的。
要回答好这两个问题,必须在自己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初读时的圈点批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在训练学生阅读必须具备的两个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3、交流提高。给学生五分钟时间。
针对以上教师设计的问题,或者自己在阅读中发现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们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互相解答,互相提高。
此环节为交流阶段,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组织,但注意不能抢占学生时间,还是以学生交流为主。
重要的是,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共性的问题,或者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记下来,以便于点拨补充。
4、点拨指导。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教师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回答不完善的问题予以点拨指导,归纳总结。目的是让学生的疑问变成知识或者能力。
5、课堂练习。五分钟。
目的是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可选用本课练习册上的两道题。
当堂练,当堂指导。
6、本课小结。两分钟。
把这节课的所有内容回归到教学目标上。让学生再次理顺思路,明确重点,知晓收获。
7、作业:
(1)迁移写作,让学生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关注一下上海的文化特色,进行模仿写作。
(2)练习册本课练习。
长恨歌说课稿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长恨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对这首诗歌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长恨歌》选自《大学语文》第三讲“爱,是不能忘记的”中的一首诗歌。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是真实复杂的现实艺术化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学习本诗,除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对李、杨真挚感人爱情的描写,激发潜藏在年轻学子心中的良知与爱,促进健全人格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3个12级水工高技和技师班的学生,经过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古典诗歌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深度,对爱情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学习过《琵琶行》,因此对于作者的经历、地位及文学主张有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从本诗特点和学生心理认知特点出发,我把教学目标具体分为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方面目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掌握诗歌大意,能够了解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和故事所处的历
史背景和环境。本诗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因此教学难点是启发学生展开讨论,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
本诗我主要采用引导教学法,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探讨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积极评价,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因此学生以诵读法和讨论法为主要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我将教学过程细分为音乐导入、背景介绍;整体感知、把握内容;自由讨论、思索主题;艺术特点、写作技巧;课堂小结、深化主题;布置作业、拓展思考等六步骤,并安排了每步骤所需的具体时间。
<一>、课堂导入,介绍作者、创作背景及主要故事情节。
导入语:爱情是亘古不变永恒的主题,甜蜜的爱情人人向往,但又有多少幸运的人,能够真正拥有,并至永恒呢?中国有梁山泊与祝英台,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古往今来,多少凄美的爱情故事持续上演。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也是有关爱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爱情与政治相遇的时候,谁能胜出呢?
<二>、聆听朗读录音,整体感知,把握诗歌内容。
1、让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纠正字词读音。
2、请学生复述故事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三>、问题探讨(形式为学生自由讨论)
1、解题
发问: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造成长恨的原因是什么?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
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见解。教师随后总结。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诗歌主题:
(1)讽喻说(2)爱情说(3)双重主题说
<四>、艺术特点、写作特点分析
提问:这首诗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想想看,白居易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使你感动?
(1)情节曲折多变①现实情节和想象情节结合,富有传奇和浪漫色彩。②情节设计曲折巧妙,波澜屡生、高潮迭起。贵妃专宠——渔阳鼙鼓——马嵬赐死——玄宗思念——玉容仙境——寄物传情。
(2)人物形象鲜明
提问:你怎样评价李隆基?怎样评价杨玉环?在这场爱情悲剧中他们各自得到了自己的幸福了吗?你怎样看待他们之间的爱情?唐朝的衰退杨玉环该不该负责任?
李隆基:荒乱重色对爱情真诚执着
杨玉环:美貌和忠贞
(3)叙事、描写与抒情高度融合
(4)语言生动晓畅,精纯优美①语言通俗,平易②时有生动传神的妙语警句
(5)运用夸张、对比、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
(6)兼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
<六>、课堂小结、深化主题
结尾名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有点明题旨的作用,也是这首长篇叙事诗题目的由来。全篇一个“恨”字,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情”字,写一对情侣相爱之诚,相爱之专,生生死死,此志不移。忠贞美丽的爱情被生死阻隔,使人怅恨无穷。白居易是借助明皇杨妃事,歌颂人间真挚诚笃,生死不渝的爱情。一曲美丽哀婉的恋歌结束了,但余音袅袅,绕梁三日,令人回味无穷。
<六>、布置作业、拓展思考
播放由陕西旅游集团公司创作的大型同名歌舞剧,布置思考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假若唐明皇一手缔造的开元盛世没有终结,他依旧能够呼风唤雨,那么他和杨贵妃的爱情将会走向何方呢?还会不会成为诗人笔下的千古传奇?
六、教学反思
道家云,“至法乃无法”。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应是“雪落无声”“静水流深”。教师不刻意去指导学生,不再做海上航行的舵手,而是做与学生共同畅游的观光者。在选修课上,让“交流”成为主旋律,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探讨”成为选修课的灵魂,以求索精神去探寻作品的精髓,人生的要义;让“拓展”成为选修课的延伸,在拓展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教学设想,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长恨歌说课稿3
我说课的篇目是《长恨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效果预测等几个方面对这首诗歌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长恨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第一首诗歌,并且作为这一单元的赏析示例,可以说是这个单元最重要的一篇诗歌,我们应该精讲细讲,既要从诗歌本身出发,又要兼顾高考中的一些考点,并且学会运用“知人论世”来分析诗歌的主题。这篇诗歌是白居易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学习本诗,除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对李、杨真挚感人爱情的描写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唐代文化的博大,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气度。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必修课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常识和字词知识,随着认知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深度,但是作为普通班的学生,全班的整体素质不高,所以在问题的设置上应该多小易、少大难。同时,虽然是普通班,还是有一些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应该再设置一些提高思维能力的问题,激发这些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学生之前学习过《琵琶行》,因此对于作者的经历、地位及文学主张有一定的了解。如“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三、教学目标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也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与人格的提升。选修课程同样指向这一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从本节课的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出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熟读成诵《长恨歌》。⑵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⑶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句子,尤其是情景结合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⑴理解本诗情、事、景互相交融的艺术手法。⑵理解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⑶理解鉴赏诗歌句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人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⑵感受诗歌宛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和故事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依据:通过朗读品味掌握诗歌大意,为深一层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⑴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依据:鉴赏一首诗歌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形式把握内容,即诗歌的主题,而本诗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因此启发学生在此处展开讨论,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并且结合这篇文章的主题了解“知人论世”的重要性。⑵鉴赏诗歌中重要的语句依据:学习一首诗歌,不但要学习其思想内容,同时应该兼顾高考,因为考试制度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要在自己的课堂中时刻融入高考。
4、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法学法本课我主要采用引导教学法,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创设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讨论中探讨交流,在合作中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积极的评价。本课是诗歌,既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结构内容,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在合作中探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学生以诵读法、讨论法和展写法为主要学习方法。
五、教学程序
早读预习课
<一>、课堂导入1、播放《长恨歌》专家朗诵录音设计意图:通过朗诵录音,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带着感情进入课文,因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订正字音。2、请学生介绍作者白居易,回顾《琵琶行》中的名句(巩固复习已学知识)<二>、介绍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
<一>、导入:在我国,有一个君主的凄美缠绵的爱情故事多次被人们歌咏。我们先看两首小诗对此的歌咏:过华清宫绝句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问题:1、此两首诗歌咏的是谁?2、两位诗人对此事的感情倾向是什么?(此问题有助于后文中理解诗歌的主题)同样白居易也对此事进行过歌咏,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长恨歌》。
<二>、整体感知,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1.学生速读诗歌,播放背景音乐。(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情境)2.在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意,把不懂的句子整理出来,先小组内探讨解决,再有疑问的老师讲解。3.学生复述故事,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发展学生语言概括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本诗内容,理清思路。)4.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三>、讨论诗歌的主题(学生自由讨论)发问: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见解。教师随后总结。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诗歌主题:(1) 讽喻说。(2) 爱情说。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3) 双重主题说。通过主题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对考试中的探究题。并且学会答这种鉴赏题方法:先表明观点,再针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同时让同学们理解“知人论世”在理解诗歌主题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长恨歌》不但所抒发的感情缠绵悱恻,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而且语言优美,将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我们今天重点鉴赏此诗的语言。
<二>、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朗读,让他们加深自己对优美句子的理解。)
<三>、鉴赏《长恨歌》中的句子。1. 告诉学生鉴赏句子的方法:1>还原诗句意思2>点出诗句所运用的手法3>写出表达效果4>写出感情2.鉴赏实例: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写唐玄宗面对蜀地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通过美景写哀情。巧妙地写出了玄宗内心的痛苦。表达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深切思念之情。3.挑选课文中的需要鉴赏的诗句:1>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2>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3>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4>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4.学生自己鉴赏,落实到纸上。(强调答题的规范性)5.小组讨论6.展写到黑板7.师生共同订正黑板上的不足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根据这种方法,鉴赏《蜀相》中的颔联。
六、板书设计
长恨歌唐·白居易主题: 讽喻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鉴赏方法:1>还原诗句意思2>点出诗句所运用的手法3>写出表达效果4>写出感情七、效果预测通过朗读品味掌握诗歌大意,为深一层理解诗歌奠定基础。通过学习诗歌语句的鉴赏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但是学生学过之后会很快遗忘,所以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重复训练。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处理方法,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导!
长恨歌说课稿4
我说课的篇目是《长恨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效果预测等几个方面对这首诗歌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长恨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第一首诗歌,并且作为这一单元的赏析示例,可以说是这个单元最重要的一篇诗歌,我们应该精讲细讲,既要从诗歌本身出发,又要兼顾高考中的一些考点,并且学会运用“知人论世”来分析诗歌的主题。这篇诗歌是白居易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学习本诗,除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对李、杨真挚感人爱情的描写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唐代文化的博大,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气度。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必修课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常识和字词知识,随着认知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深度,但是作为普通班的学生,全班的整体素质不高,所以在问题的设置上应该多小易、少大难。同时,虽然是普通班,还是有一些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应该再设置一些提高思维能力的问题,激发这些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学生之前学习过《琵琶行》,因此对于作者的经历、地位及文学主张有一定的了解。如“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三、教学目标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也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与人格的提升。选修课程同样指向这一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从本节课的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出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熟读成诵《长恨歌》。
⑵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⑶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句子,尤其是情景结合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
⑴理解本诗情、事、景互相交融的艺术手法。
⑵理解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⑶理解鉴赏诗歌句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人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⑵感受诗歌宛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和故事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依据:通过朗读品味掌握诗歌大意,为深一层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⑴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依据:鉴赏一首诗歌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形式把握内容,即诗歌的主题,而本诗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因此启发学生在此处展开讨论,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并且结合这篇文章的主题了解“知人论世”的重要性。
⑵鉴赏诗歌中重要的语句
依据:学习一首诗歌,不但要学习其思想内容,同时应该兼顾高考,因为考试制度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要在自己的课堂中时刻融入高考。
4、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法学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引导教学法,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创设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讨论中探讨交流,在合作中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积极的评价。本课是诗歌,既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结构内容,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在合作中探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学生以诵读法、讨论法和展写法为主要学习方法。
五、教学程序
早读预习课
<一>、课堂导入
1、播放《长恨歌》专家朗诵录音
设计意图:通过朗诵录音,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带着感情进入课文,因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订正字音。
2、请学生介绍作者白居易,回顾《琵琶行》中的名句(巩固复习已学知识)
<二>、介绍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国,有一个君主的凄美缠绵的爱情故事多次被人们歌咏。我们先看两首小诗对此的歌咏: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问题:
1、此两首诗歌咏的是谁?
2、两位诗人对此事的感情倾向是什么?(此问题有助于后文中理解诗歌的主题)
同样白居易也对此事进行过歌咏,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长恨歌》。
<二>、整体感知,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1、学生速读诗歌,播放背景音乐。
(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情境)
2、在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意,把不懂的句子整理出来,先小组内探讨解决,再有疑问的老师讲解。
3、学生复述故事,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发展学生语言概括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本诗内容,理清思路。)
4、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三>、讨论诗歌的主题(学生自由讨论)
发问: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
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见解。教师随后总结。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诗歌主题:
(1)讽喻说。
(2)爱情说。马嵬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双重主题说。
通过主题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对考试中的探究题。并且学会答这种鉴赏题方法:先表明观点,再针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同时让同学们理解“知人论世”在理解诗歌主题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长恨歌》不但所抒发的感情缠绵悱恻,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而且语言优美,将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我们今天重点鉴赏此诗的语言。
<二>、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朗读,让他们加深自己对优美句子的理解。)<三>、鉴赏《长恨歌》中的句子。
1、告诉学生鉴赏句子的方法:
1>还原诗句意思
2>点出诗句所运用的手法
3>写出表达效果
4>写出感情
2、鉴赏实例: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写唐玄宗面对蜀地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通过美景写哀情。巧妙地写出了玄宗内心的痛苦。表达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深切思念之情。
3、挑选课文中的需要鉴赏的诗句:
1>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2>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3>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4>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学生自己鉴赏,落实到纸上。(强调答题的规范性)
5、小组讨论
6、展写到黑板
7、师生共同订正黑板上的不足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根据这种方法,鉴赏《蜀相》中的颔联。
五、板书设计
长恨歌
唐·白居易
主题:讽喻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
鉴赏方法:1>还原诗句意思
2>点出诗句所运用的手法
3>写出表达效果
4>写出感情
七、效果预测
通过朗读品味掌握诗歌大意,为深一层理解诗歌奠定基础。通过学习诗歌语句的鉴赏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但是学生学过之后会很快遗忘,所以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重复训练。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处理方法,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导!
第三篇:长恨歌说课稿
《长恨歌》说课稿
我说课的篇目是《长恨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效果预测等几个方面对这首诗歌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长恨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第一首诗歌,并且作为这一单元的赏析示例,可以说是这个单元最重要的一篇诗歌,我们应该精讲细讲,既要从诗歌本身出发,又要兼顾高考中的一些考点,并且学会运用“知人论世”来分析诗歌的主题。这篇诗歌是白居易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学习本诗,除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对李、杨真挚感人爱情的描写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唐代文化的博大,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气度。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必修课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常识和字词知识,随着认知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深度,但是作为普通班的学生,全班的整体素质不高,所以在问题的设置上应该多小易、少大难。同时,虽然是普通班,还是有一些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应该再设置一些提高思维能力的问题,激发这些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学生之前学习过《琵琶行》,因此对于作者的经历、地位及文学主张有一定的了解。如“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三、教学目标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也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与人格的提升。选修课程同样指向这一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从本节课的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出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熟读成诵《长恨歌》。⑵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⑶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句子,尤其是情景结合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
⑴理解本诗情、事、景互相交融的艺术手法。⑵理解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⑶理解鉴赏诗歌句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人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⑵感受诗歌宛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和故事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依据:通过朗读品味掌握诗歌大意,为深一层理解诗歌奠定基础。教学难点:⑴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依据:鉴赏一首诗歌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形式把握内容,即诗歌的主题,而本诗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因此启发学生在此处展开讨论,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并且结合这篇文章的主题了解“知人论世”的重要性。
⑵鉴赏诗歌中重要的语句
依据:学习一首诗歌,不但要学习其思想内容,同时应该兼顾高考,因为考试制度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要在自己的课堂中时刻融入高考。
4、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法学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引导教学法,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创设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讨论中探讨交流,在合作中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积极的评价。本课是诗歌,既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结构内容,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在合作中探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学生以诵读法、讨论法和展写法为主要学习方法。
五、教学程序
早读预习课
<一>、课堂导入
1、播放《长恨歌》专家朗诵录音
设计意图:通过朗诵录音,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带着感情进入课文,因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订正字音。
2、请学生介绍作者白居易,回顾《琵琶行》中的名句(巩固复习已学知识)<二>、介绍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国,有一个君主的凄美缠绵的爱情故事多次被人们歌咏。我们先看两首小诗对此的歌咏: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问题:
1、此两首诗歌咏的是谁?
2、两位诗人对此事的感情倾向是什么?(此问题有助于后文中理解诗歌的主题)同样白居易也对此事进行过歌咏,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长恨歌》。<二>、整体感知,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1.学生速读诗歌,播放背景音乐。(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情境)
2.在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意,把不懂的句子整理出来,先小组内探讨解决,再有疑问的老师讲解。
3.学生复述故事,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发展学生语言概括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本诗内容,理清思路。)
4.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三>、讨论诗歌的主题(学生自由讨论)
发问: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 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见解。教师随后总结。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诗歌主题:(1)讽喻说。(2)爱情说。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3)双重主题说。
通过主题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对考试中的探究题。并且学会答这种鉴赏题方法:先表明观点,再针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同时让同学们理解“知人论世”在理解诗歌主题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长恨歌》不但所抒发的感情缠绵悱恻,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而且语言优美,将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我们今天重点鉴赏此诗的语言。
<二>、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朗读,让他们加深自己对优美句子的理解。)<三>、鉴赏《长恨歌》中的句子。1.告诉学生鉴赏句子的方法:
1> 还原诗句意思
2> 点出诗句所运用的手法 3> 写出表达效果 4> 写出感情
2.鉴赏实例: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写唐玄宗面对蜀地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通过美景写哀情。巧妙地写出了玄宗内心的痛苦。表达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深切思念之情。3.挑选课文中的需要鉴赏的诗句:
1>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2>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3>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4>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5>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学生自己鉴赏,落实到纸上。(强调答题的规范性)5.小组讨论 6.展写到黑板
7.师生共同订正黑板上的不足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根据这种方法,鉴赏《蜀相》中的颔联。
六、板书设计
长恨歌
唐·白居易
主题: 讽喻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 鉴赏方法:1> 还原诗句意思
2>点出诗句所运用的手法 3>写出表达效果 4>写出感情
七、效果预测
通过朗读品味掌握诗歌大意,为深一层理解诗歌奠定基础。通过学习诗歌语句的鉴赏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但是学生学过之后会很快遗忘,所以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重复训练。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处理方法,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导!
第四篇:长恨歌说课稿
《长恨歌》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长恨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对这首诗歌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长恨歌》选自《大学语文》第三讲“爱,是不能忘记的”中的一首诗歌。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是真实复杂的现实艺术化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学习本诗,除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对李、杨真挚感人爱情的描写,激发潜藏在年轻学子心中的良知与爱,促进健全人格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3个12级水工高技和技师班的学生,经过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古典诗歌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深度,对爱情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学习过《琵琶行》,因此对于作者的经历、地位及文学主张有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从本诗特点和学生心理认知特点出发,我把教学目标具体分为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方面目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掌握诗歌大意,能够了解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和故事所处的历
史背景和环境。本诗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因此教学难点是启发学生展开讨论,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
本诗我主要采用引导教学法,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探讨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积极评价,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因此学生以诵读法和讨论法为主要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我将教学过程细分为音乐导入、背景介绍;整体感知、把握内容;自由讨论、思索主题;艺术特点、写作技巧;课堂小结、深化主题;布置作业、拓展思考等六步骤,并安排了每步骤所需的具体时间。<一>、课堂导入,介绍作者、创作背景及主要故事情节。导入语:爱情是亘古不变永恒的主题,甜蜜的爱情人人向往,但又有多少幸运的人,能够真正拥有,并至永恒呢?中国有梁山泊与祝英台,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古往今来,多少凄美的爱情故事持续上演。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也是有关爱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爱情与政治相遇的时候,谁能胜出呢?
<二>、聆听朗读录音,整体感知,把握诗歌内容。1.让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纠正字词读音。
2.请学生复述故事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层意。<三>、问题探讨(形式为学生自由讨论)
1、解题
发问: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造成长恨的原因是什么?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
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见解。教师随后总结。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诗歌主题:
(1)讽喻说(2)爱情说(3)双重主题说 <四>、艺术特点、写作特点分析
提问:这首诗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想想看,白居易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使你感动?
(1)情节曲折多变①现实情节和想象情节结合,富有传奇和浪漫色彩。②情节设计曲折巧妙,波澜屡生、高潮迭起。贵妃专宠——渔阳鼙鼓——马嵬赐死——玄宗思念——玉容仙境——寄物传情。
(2)人物形象鲜明
提问:你怎样评价李隆基?怎样评价杨玉环?在这场爱情悲剧中他们各自得到了自己的幸福了吗?你怎样看待他们之间的爱情?唐朝的衰退杨玉环该不该负责任?
李隆基:荒淫重色 对爱情真诚执着 杨玉环:美貌和忠贞
(3)叙事、描写与抒情高度融合
(4)语言生动晓畅,精纯优美①语言通俗,平易 ②时有生动传神的妙语警句
(5)运用夸张、对比、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
(6)兼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 <六>、课堂小结、深化主题
结尾名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有点明题旨的作用,也是这首长篇叙事诗题目的由来。全篇一个“恨”字,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情”字,写一对情侣相爱之诚,相爱之专,生生死死,此志不移。忠贞美丽的爱情被生死阻隔,使人怅恨无穷。白居易是借助明皇杨妃事,歌颂人间真挚诚笃,生死不渝的爱情。一曲美丽哀婉的恋歌结束了,但余音袅袅,绕梁三日,令人回味无穷。
<六>、布置作业、拓展思考
播放由陕西旅游集团公司创作的大型同名歌舞剧,布置思考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假若唐明皇一手缔造的开元盛世没有终结,他依旧能够呼风唤雨,那么他和杨贵妃的爱情将会走向何方呢?还会不会成为诗人笔下的千古传奇?
六、教学反思
道家云,“至法乃无法”。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应是“雪落无声”“静水流深”。教师不刻意去指导学生,不再做海上航行的舵手,而是做与学生共同畅游的观光者。在选修课上,让“交流”成为主旋律,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探讨”成为选修课的灵魂,以求索精神去探寻作品的精髓,人生的要义;让“拓展”成为选修课的延伸,在拓展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教学设想,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第五篇:长恨歌优秀教案-课堂实录
晴晴
《長恨歌》教學設計
一、導課:
曆史上傾國傾城の美女不計其數,但最著名の卻只有四位,這四位是(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為什麼只有這四位美得這樣深入人心而名垂青史呢?大概是因為她們身上都凝聚了濃濃の政治悲情色彩。西施為越國忍辱負重,乃忠義之女;昭君為和平遠嫁匈奴,乃大義之女;貂蟬為除董卓巧計離間,乃正義之女;這三位雖身為巾幗卻做出了不讓須眉の曆史貢獻,人生可謂悲壯!而楊貴妃楊玉環呢,她簡單而多情,結局悲慘,一場傾國戀,一曲長恨歌,留給人們の是無盡の憂傷和纏綿。都說人生長恨水長流,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著名詩人白居易の千古名作——《長恨歌》。
長恨歌以唐玄宗和楊貴妃の故事為題材,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纏綿悱惻の愛情悲劇,哪位同學能給我們講述一下你所知道の唐玄宗和楊貴妃の故事呢?
(楊玉環16歲嫁與玄宗第十四個兒子壽王李瑤為妃.後為李隆基看中.李欲將楊占為已有,又礙於名分,於是,讓她出宮做女道士,而後再迎歸宮中,掩耳盜鈴.李隆基早先勵精圖治,晚年逐漸松弛.得楊玉環後,更是沉湎酒色,荒廢朝政.朝廷內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對楊家の偏幸,更促進了矛盾の激化.範陽節度使安祿山打著討伐楊氏,以清君側の幌子,發動了叛亂,兵臨長安.李隆基偕楊玉環等倉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陝西馬嵬驛,扈從禁軍發難,求誅楊氏兄妹以謝天下.迫於情勢,李隆基只得如請,“命高力士縊貴妃於佛堂前梨樹下”.)師:非常好!白居易在長恨歌中也正表現了唐玄宗和楊貴妃在他們の愛情人生中の所感所思!回顧唐玄宗好楊貴妃の愛情故事,我們可以想象在楊貴妃受寵時,兩人の心情如何?(樂)
安史之亂爆發,最終使得楊貴妃慘死是,唐玄宗是何心情?(悲)
悲傷之中又對楊貴妃產生了濃濃の思念。(思念)
樂極生悲,悲後苦思,思中餘恨,哪一種感情貫穿了全詩呢?(生答:恨!)大屏幕顯示“恨”字
“恨”在此為何意?是仇恨、怨恨嗎?(生答:是遺憾、是悔、是痛)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寫恨、歌恨、悟恨,全詩表現了幾個人の恨?(三個人の恨,分別時唐玄宗、楊貴妃、白居易の恨。)
三個人の恨,必有不同の感受,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到表現唐玄宗“恨”の詩句。互相交流朗讀。請學生讀。師:一景一物皆能勾起往日の回憶.一草一木,一花一樹,風來了,雨過了,花開了,葉落了,點點滴滴,絲絲縷縷,都是麗人の影子.可見唐玄宗既恨君王不能保紅顏,又恨晚年孤苦無知己呀!
活著の人對死去の人有思念有遺憾之痛,那麼死去の楊貴妃呢?詩人用大膽の聯想、想象表現了楊貴妃之恨,同樣請同學們找到相應詩句並互相交流朗讀。師:通過這些詩句我們可以看到楊貴妃百感交集,楊貴妃在聞道漢家天子使後都有哪些心情呢?
(悲哀,淒傷,酸楚,痛苦,委屈,感激,期待等等の百般感觸.)
是啊,悲哀,淒傷,酸楚,痛苦,委屈,期待交融著,才會說出“但令心似金„„會相見”の話,這比說愛你一萬年有味道多了吧?也說出了“七月七日長生殿„私語時”の約定!從這一系列詩句中,我們感受到了楊貴妃既恨天生麗質終被棄又恨天人相隔兩渺茫.師:面對這樣兩位遺恨終身の主人公,白居易也產生了長長の恨!請找出表現白居易長恨の詩句來。(“漢皇”“日高起、”“不早朝”、“夜專夜”、“看不足”、“在天„„無絕期”)師:從這些詩句中我們看出了白居易既恨大唐江山好色誤又恨有情人難成眷屬。看看大屏幕,我們可以從誰の身上得出長恨歌の主題?(白居易)從恨大唐江山好色誤這個角度來看,本詩の主題是什麼?(諷喻)
晴晴
晴晴
從恨有情人難成眷屬の角度來看,本詩の主題是什麼?(愛情)
白居易《長恨歌》の主題之說曆來不統一,大體有三種意見:(1)愛情說,作品主要描寫了李隆基和楊貴妃の愛情悲劇,歌頌他們の愛情;(2)諷喻批判說,白居易通過這個愛情悲劇批判唐玄宗好色誤國。(3)雙重主題,在詩歌の前半部分批判の意味比較明顯,後半部分中詩人對李、楊愛情悲劇の同情、對他們愛情の歌頌和惋惜遠遠大於批判。
備課の時候我只是預設了一個大問題,讓同學們自主探討這首詩の主題,或者你更贊成哪一種主題說。
上課時,我把問題布置下去了,小組也即將進入研討狀態,可我突然就感覺這個問題怎麼那麼大而無當啊!同學們從哪下手去研討呢?研討の過程是不是會因為多走了彎路而使研討既浪費時間又收效甚微?這是不是我們常說の“偽探討”或“無效探討”?這是我個人備課時沒想到の。
想到這,我一拍桌子說:在同學們還沒探討之前,我先問你們幾個問題。於是便有了下面整理出來の課堂實錄概況:
師:李、楊之間是否有真情? 生A:有,沒有。。
師:如果說有,馬嵬坡事件怎麼解釋?如果說沒有,楊死後李の相思如何解釋?
生B:我認為有真情。李之所以三千寵愛在一身,就是因為他對楊是真心の,馬嵬坡事件他也左右不了,他都自身難保,還怎麼保護楊呢?
生C:我認為沒有真情。完全出於政治上の需要,否則馬嵬坡事件當中,李就應該為楊殉情,可他沒有,一是他舍不得死,二是對楊の感情還是不夠深。至於楊死後,李の一系列相思之舉,也是心靈空虛の一種表現,與真情並無多大關系。
生B:你怎麼那麼功利呢?他們之間是存在真愛の,否則李怎麼會那些想念楊?
師:那麼你覺得什麼才是愛情?
生B:愛情就是互相付出,互相奉獻。師:好極了!
師:我站在李、楊之間有真情の立場,再提一個問題,他們之間の愛情是否值得同情
生D:不值得同情。作為帝王,應該以國事為重,怎麼能因兒女私情而不理朝政呢?
師:這是理智型の。(學生笑)
生E:值得同情。如果李不是帝王,楊也不是妃子,都是普通人,那他們完全可以按照自己の意願過自己恩恩愛愛の小日子。可惜の是他偏偏生在了帝王家。
師:如此,我就是你の絕代佳人,你就是我の如意郎君了。(學生笑)
師:從人性の角度,他們之間の愛情值不值得歌頌?
我認為不值得歌頌。作為一個帝王,怎麼能為愛而誤國呢?他應該清楚自己肩負の責任。
師:呵呵,還是那麼理智,你很有做帝王の潛質。(學生笑)生E:我覺得值得歌頌。我們不能因為他們の特殊身份特殊遭遇就否認了人間真情の存在啊。
師:說の好!很人性。(學生又笑,鼓掌)
師:古人講,女人是禍水。比如妲己,褒姒,包括楊貴妃,這些女人在曆史上名聲都不大好,今人也有這種偏見。你是怎麼看の? 生C:我覺得女人是不是禍水全在男人掌控。作為帝王,你の責任是治理好國家,女色固然不可缺少,但也不能讓她達到誤國の程度。
師:你一直立場堅定,非常好!(同學們又為他鼓掌)
生G:我覺得女人是禍水(女同學都嘩然)。作為一個男人,有幾個能抵制得住女色の誘惑?(同學們笑)何況皇宮裏佳麗三千,妃嬪無數。古代那些帝王大多如此,只不過這幾個比較突出而已。師:這是個性情中人。(同學們又笑)
教師總結:詩人運用多種手法表現三個人不同の恨,充分發揮敘事,抒情,寫景三者の長處,使它們既各盡其責,又互相配合協調,共同為表現長恨,刻劃人物服務。面對唐玄宗和楊玉環,晴晴
晴晴
他們之間是否有真愛呢?(學生討論回答)
四、教師點撥:同學們各抒己見,觀點不一,生活在中唐の詩人白居易,秉承著“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樣の白居易他渴望重現大唐開元盛世の輝煌,希望後世統治者能以重色輕國為戒;
作為一位多情善感の文人,他更關注人性與個體生命,對於真愛無法相守の遺憾長歎不已!詩人の立場鮮明,態度一分為二,面對這場又真愛又誤國の傾國之戀,詩人の情感糾結萬狀,有批判諷刺警戒憤慨,有贊揚同情惋惜傷感無奈,最後只歸結為一個字:恨!長恨!有感情の朗讀經典結尾。師:“長恨”點透了千百年來人們渴求真愛而不得の普遍心結,每當讀起總會觸發我們內心深處最溫柔、最纏綿の情感。最後請同學們思考:都說人生長恨水長東,那怎樣去愛,人生才不會留有長恨? 請允許老師用舒婷の詩《致橡樹》來表達我們對愛情の理性認識: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藹、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這才是偉大の愛情,堅貞就在這裏∶ 愛—— 不僅愛你偉岸の身軀,也愛你堅持の位置,足下の土地。
八、課堂結語:我們學習《長恨歌》是為了喚醒我們の個體理性意識,因為教育の本質在於喚醒,語文教學の終極目標是為了“立人”,它要求我們關注社會,關注人生,以一種認真の生活態度擔當社會責任,懂得理性和邏輯,不能以詩意の美化遮蔽複雜の矛盾の人生。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平凡、多彩の生活,理性感悟,這將是是我們語文教學の必由之路,也是我們同學閱讀和寫作の必由之路。
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