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上和下教案及反思
上和下教学设计
先黎潇 教学内容: 上和下
教学目标:
1、会辨认上、下方向,体会学习上、下方向的必要性,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上、下方向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上、下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图片。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前和后,你能用你学过的方向词来给我们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吗?学生的介绍略。
教师:小朋友们会用前和后来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了,下面老师再让你来介绍一下这些小动物的位置。教师把例2的参观动物图片贴在纸板上,把这张图片竖立起来。
教师:你还能用你们学过的前后方向来介绍这幅图中的各个动物的方位吗?让学生意识到不能仅仅用“前、后”方向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方位。
教师:为什么?让学生意识到前、后位置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而这幅图却竖立了起来,有些在一个面上的,没有前、后的区别。
教师:你准备用什么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位置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作出用“上、下”来介绍这些动物位置的决定。
教师:为什么要用上、下来介绍?要求学生这样想,这张图是竖立起来的,因此有些动物在上面,有些在下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上和下。
二、新课
教师:除了这张图以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的物体是竖立起来的?需要用上、下这些方向词来介绍?学生讨论后回答,比如楼房、书柜这些物体都是竖立起来的,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教学随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图。
教师:对了,像楼房、书柜这些竖立的物体,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你家住的是楼房吗?你能不能用“上、下”这样的方向词来介绍你的邻居?指导学生用“我家的楼上住着×××,楼下住着×××”来介绍自己邻居家的位置。
教师:同学们都会用上和下来介绍你家楼上和楼下住的邻居,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中这幅竖立的图,这幅图像你们家的那座楼房吗?
学生:像。
教师:那么你会用上和下来介绍这幅图中大熊猫的邻居吗? 指导学生说出“大熊猫的上面是羊”,“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图板上贴上往上和往下的箭头(如上图所示),用箭头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和下。
教师:现在小朋友清楚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了吗?用手指一指你的上面,再用手指一指你的下面,你们指的方向和图板上箭头的方向是一样的吗?
学生:是的。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以后,请你用上、下来说一说其他动物的位置。学生自由地说。如“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下面是老虎”、“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猴子的下面有斑马和狮子”等。教师:刚才我听到这样一句话,“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刚才我们不是说“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吗?怎么又变成了上面了呢?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有了“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的现象,就可以反过来说“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
教师:请同学们像这样用两句不同的话来说一说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指导学生用“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小兔的下面是梅花鹿”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位置。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用竖立的图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体的上下关系,并强调启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二是把课内学习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首先意识到自己住的楼房也是竖立着的,也能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来介绍楼上或楼下邻居的位置,然后用学生自己介绍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三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话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使学生感受位置的相对性,并从中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三、巩固练习多媒体课件出示书柜图。
教师:刚才同学们会用上和下来介绍小动物的位置了,现在你能用上和下来介绍柜子里的书吗?指导学生用上和下来介绍书柜里的书。
教师:儿歌上面有哪些书?谜语下面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下面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放书和本子。把数学作业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把语文书放在数学书的上面,语文书的上面是语文作业本。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放。
教师:放好了吗?首先检查你们放的几本书是竖着叠放的还是平着摆放的?
学生:是竖着叠放的。
教师:为什么要竖着叠放而不平着摆放呢?
学生:因为教师要求上、下摆放,上、下摆放的物体应该是竖着叠放的。
教师:现在你知道放在最上面的是什么?放在最下面的是什么?再用上和下说一说各种书和各种本子所在的位置。学生相互说后,抽学生汇报。在黑板上贴出如右图所示的楼房图。
教师:最近新修了一幢楼,老师买的是2楼2号(教师在2楼2号写上自己的名字),王大爷买的房子在老师买的房子的下面,张大叔买的房子在老师买的房子的上面,请你在这幢楼中找出王大爷和张大叔的房子,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学生回答略。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知道些什么?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如:教学上下的时候,出示大桥的情景,同时让学生看看教室的上面是什么,教室的下面是什么,当有学生说出有垃圾的时候,又可以进行讲卫生的教育。教学前后,通过排队的情境,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前后的相对性,又能进行社会公德教育。
但是,这节课虽然学生说得很好,讲的流畅,学的欢快,却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1、参照物的概念要讲吗?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上,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位置的相对性,但是这感受是什么程度呢?但教师提问,为什么火车一会在上面一会在下面的时候,学生是很难讲出来参照物不同的,我觉得只能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体会到相对性就可以了,不用加以总结。
2、为什么上课讲得头头是道,而练习却错误百出呢?在教学前后的时候,巩固练习中,动物游泳比赛,有部分学生填了上下。说明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并没有完全理解。而在楼层问题中,学生的第
几层的概念没有发展完善,最高的一层有部分学生会认为是第一层。特别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对学生来说也是难点。
第二篇: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教案
分类
教学内容:课本第42页,43页例1,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
1、学会、掌握含有两个因素(形状一样、大小相同)的分类标准。
2、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分析、思考。包括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属性。
教学重、难点:
学习分类的方法,推广使用教学中学习的直觉思维方式和策略。教学关键:
加强观察和操作活动。
教具准备:
1、课件。
2、圆形,三角形图片。
学具准备:
两种颜色的圆形和三角形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师:孩子们,春游好玩吗?小明也去春游了,回家后,他把自己看到的美丽景色拼成了一幅画,你们想看看吗?
(电脑出示由图形拼成的一幅画)
师:这幅画中有你认识的哪些图形朋友?
生:„„
师:怎样才能知道他们各有多少个呢?
生1:我们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怎样数才不容易出错,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2:先分类,再数。
(电脑演示把图形按形状分类的过程。)
师:是这样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2、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数图形个数的时侯用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
生:分类。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分类(板书:分类)。
3、提出问题
师:请孩子们继续观察这些图形,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这些图形还可以怎样分呢?
二、自主探索,形成结论。
1、独立思考
师:对呀!这些图形还可以怎样分呢?老师把其中的一些图形装在了信封里,就放在每个小组的课桌上,你们想试一试吗?(想)请组长把这些图形拿出来,放在纸板上。先观察这些图形,再想一想自己准备怎样分?
2、合作讨论
师: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
3、交流争论
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准备怎样分?
小组1:我们小组准备先把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再把每堆中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小组2:我们小组准备先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再把每堆中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
师:孩子们的想法真不错。就按你们的想法小组合作在纸板上分一分。
(学生分类,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师:都分好了吗?看一看你们分出的图形,现在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现在分出来的图形,不仅颜色相同,而且形状也相同。师:看一看你们纸板上的每小堆图形,都是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图形吗?
生:是。
师:你们能上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吗?
小组1:我们小组是先把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再把每堆中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学生小组展示。边展示,边介绍分的过程。)
师:其他小组呢?你们的分法和他们一样吗?
小组2:我们小组是先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再把每堆中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
师:你还可以怎样分?
小组3:我们小组是直接把红色圆放在一起,白色圆放到一起,红色三角形放在一起,白色三角形放到一起。
师:从这些分法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要把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图形放到一起有多种分法。
4、形成结论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分法。请大家看一看数学书第43页,你和哪个小朋友的分法是一样的?(学生看书后回答)
三、创新反思,应用拓展。
1、应用。
(1)课堂活动1:
师:现在请孩子们看屏幕(屏幕出示课堂活动1图片)一起来读一读要求吧!
学生读题后,师问:什么样的图形才能放在一起呢?(生: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图形才能放在一起。)也就是说除了形状相同,大小也要相同的图形才能放在一起,对吗?(对)师:那你能把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吗?请你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学具分一分。边分图形边把自己分的过程说给自己的小伙伴听。(学生汇报,电脑集体订正。)
师:孩子们都能很好的根据两个因素把图形进行分类了,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请看屏幕:
(2)屏幕显示课堂活动第2题图片。
师: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是什么问题吧!
生读题:“把既能飞又有羽毛的圈起来。”
师:这道题是让我们把既能飞,又有(羽毛)的圈起来。也就是说要同时具备能飞又有羽毛这两个条件的我们才能圈,对吗?(生:对。)好的,请孩子们翻开书44页第2题,自己圈一圈好吗?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点名回答,电脑订正。
师: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个问题。
(3)屏幕显示活动第3题。
师:多么可爱的羊呀,你能把它们分一分吗?
请孩子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说一说你的想法。
集体交流。
师:你是怎样分的谁来说一说?
生1:„„
生2:„„
2、拓展
师:说的真好!请孩子们再来看一看这幅图,你能用我们这节课学的知识把这些图形再分一分吗?(学生说,电脑显示把这些图形分成几类)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学的是什么知识?(分类)小明今天也学习了分类的知识,他回到家里,才发现自己的房间真乱啊。(电脑出示一间非常零乱的房间。)
师:你认为小明会怎样整理房间?
(学生说)
(说完后,电脑演示整理房间的过程和整理后的房间。)
师:现在你觉得小明的房间怎么样?
(学生回答。)
师:看来,分类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你能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学的知识?
生1:„„
生2:„„
生3:„„
3、反思
今天,孩子们用学到的知识成功地解决了很多问题。你能谈一谈你的收获吗?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上、下)》教案1
一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上、下)》教案
课题一
上、下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
、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四篇: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导语: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39名,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对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掌握还好;但是口算能力还要加强,学生对解决问题中拿去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部分学生的思维还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口算能力、学生小组合作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认识人民币、认识钟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分类与整理和总复习以及三个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整册教材是以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主要内容去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辨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能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发现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
4、会口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法,体验算法的多样。能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化。
5、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并了,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爱护人民币。
6、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在动态中学会看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知道珍惜时间。
7、通过操作学会按不同标准分类,并理解”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探讨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的思考。
3、在认识图形以及辨认方向与位置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例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第五篇:西师版小学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留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进步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53名,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学生对解决题目中拿往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对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把握还好。固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爱好,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往。特别是一些动手操纵、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爱好。但是在碰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题目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爱好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爱好。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数的熟悉、方向与
位置、熟悉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熟悉钟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统计和总温习以及三个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熟悉和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全册教材是以100以内数的熟悉和加减法为主要内容往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熟悉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把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把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在现实情景中熟悉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3、会口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能用竖式计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能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熟悉钟面、时针和分针,把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
珍惜时间。
5、能辨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第几排第几行描述同学所在的位置,会辨认从正面、背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外形。
6能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会用这些平面图形拼图。
7、熟悉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的需要进行简单的分类,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题目,会进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简单的统计活动,完成简单的统计图表。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100以内数的熟悉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探讨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回纳、类比和有条理的思考。
3、在统计过程中学会提取需要的数据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解释,逐步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4、在熟悉图形以及辨认方向与位置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题目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题目、解决题目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题目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题目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题目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碰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纵、回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公道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进步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熟悉和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数学思维的练习。
五、本学期进步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留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题目,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
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六、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1、100以内数的熟悉 12课时
2、方向与位置
3、认识图形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5、认识人民币
6、认识钟表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7、分类与整理
8、总复习
6课时
课时
课时
4课时 4课时
课时
3课时
6课时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