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折线统计图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折线统计图
XX小学 XXX
一、教学内容:
数学五年级下册P118-121例
1、例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2)结合实例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回答实际问题;并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3)根据提供的资料,能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
(1)将实际生活事例与课堂教学的探究有机的结合起来。
(2)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培养同学们的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本课教学要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素养和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
(2)应用生活实例进行学习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积极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作分析和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四、教学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确定横轴、竖轴数据间隔,即选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正确描点。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多媒体,投影仪,统计表格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了。让我们在上新课之前先来看一组图片。同学们看到些什么?
生:病人在接受治疗,人们都带着口罩等等。
师:对!这就是发生在2003年席卷全球的一场灾难的相关图片,灾难的原因在于“非典”,它是一种疾病的名称:非典型肺炎。(展示“非典相关”表格信息)同学们请用一句话简单说说看完图片后的感受? 生:很难过,让人震惊等等。
师: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当年这场所谓灾难性疾病的严重,现在我给同学们展示一组数据,就是你们眼前这组当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的数据,这样看好像字数太多,有没有简单一些的办法能让我们看起来更简单,一目了然。生:有,用统计表。
师:说的对,我们三年级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动笔,自己填写好这样一张能够让我们看起来更简单的数据统计表。(学生动笔以后,师核对正误)
师:同学们能说说,统计表比刚才老师展示的那一堆文字有什么优势吗? 生:更直接看出新增人数;不用阅读太多文字,能很快了解到具体数据。师:孩子们太聪明了!现在你还能顺便回忆起三年级时一起学习过的条形统计图吗?请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学生完成以后)
师:你从条形统计图上最直接得到的信息是什么?
生: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少。师:那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生:能直接通过条形图反映数据的多与少。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对我们过去学习过的知识掌握的不错。那么老师今天又有一个新的要求,如果我们想要清楚了解“非典”病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来吗?(生:不能。)其实整理数据还可以用另外一种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2、分析研究,探寻特点 学习例题1 师:你从折线统计图上观察到什么?
生:有标题和制作日期;横轴上的数据代表日期,每个单位长度都表示5天;纵
轴都表示新增病人的人数;每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是20人。
生: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成折线。生:这些折线有的上升,有的下降,它们的倾斜程度还不一样。师:请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书上119页问题。(生填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评讲)
师:观察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它们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对比图)
板书—相同点:有标题和制作日期;横轴上的数据代表日期,每个单位长度都表示5天;纵轴都表示新增病人的人数;每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是20人。(好眼力!)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来表示数量,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成折线。
师:认识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后,请同学们回答老师,折线统计图比起条形统计图更有什么优势?
生:折线统计图更容易看出数据的变化和趋势。生:折线统计图更简洁。等等。
师让学生马上思考121页课堂活动第一题,做完后评讲。(用多媒体展示答案)用图片展示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3、展示例题2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数据,并且模仿例题1,拿起手中的笔,描点,连线。思考:怎样根据统计表画成折线统计图?(学生讨论,说出制作步骤)教师评讲,多媒体展示。
师:根据画出的折线统计图回答议一议中的问题。(抽生回答)
4、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制作步骤,以及画折线统计图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5、布置课后作业:
(1)书上122页课堂活动第2题。
(2)同学们思考一下生活中该如何预防传染性疾病?
第二篇: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p118—p129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趋势,比较数量关系。
(3)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学会绘制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
(1)将实际生活实例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2)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合作交流等方法,比较数量关系。(3)动手操作,初步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概率与统计在生活中的密切关系,进一步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从而热爱生活。增强学习的信心。重难点、关键
1、重点
(1)认识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趋势,比较数量关系。(3)初步学会绘制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2、难点
(1)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2)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正确地描点。(3)图例的设置,横轴上的间隔。
3、关键
正确的描点连线。教学建议
1、教师要重视情境创设,关注知识需求。
2、要注重活动设计,体验数学价值。
3、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的培养教育。
折线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120页例1,课堂活动第1,2题。【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实际问题。
(2)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合理推断,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将实际生活事例与课堂教学的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作分析。【教学难点】
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教具准备】
各类统计图表,有关非典的统计图片、投影仪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2003年春,我国很多地方遭遇了“非典”疫情,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在抗击“非典”期间,人们非常关注的就是每天新增的“非典”人数。
2、出示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到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
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能很直接地看出“非典”病人数量的哪些变化?
①、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4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113人;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122人;5月6日新增“非典”病人70人;5月11日新增“非典”病人42人;5月16日新增“非典”病人28人;5月21日新增“非典”病人8人;5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5人;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1人。
②、从统计表上可以直接看出当天新增“非典”病人的人数。总结得很好。
③、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多,5月3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少。
统计表能很快了解到具体数据,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比较病人数量的多与少。
3、揭示课题。
如果要清楚了解“非典”病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来吗?其实整理数据还可以用另外一种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板书:折线统计图,并出示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折线统计图)
二、分析研究,探寻特点
1、观察折线统计图,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仔细观察北京地区2003年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项目? ①、折线统计图上有名称、时间。
②、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一样,横向表示日期,纵向表示人数。你从折线统计图中还观察到了什么?
①、折线统计图上还有许多的小点,这些小点都用折线连起来。②、这些折线有的上升,有的下降,他们的倾斜程度还不一样。
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不但看到折线统计图有点,有折线,还看到这些折线有的上升,有的下降,而且它们的倾斜程度也不一样。接下来我们就围绕折线统计图中的点、折线上升和下降、折线的倾斜程度讨论以下三个问题。(师可课件出示)
(1)从图中的各个点,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从折线的上升和下降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3)从折线倾斜的程度又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老师巡视,指名回答。
①、图中的第一个点表示的是4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后面每个格点上的点,表示的是相应时间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少。
你从哪儿知道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少?(5月1日的点最高,所以那天新增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的点最低,新增病人的数量就最少。)
你是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②、把各个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折线。折线上升说明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还在增多,折线下降说明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在减少。
③、折线上升时倾斜的程度大,说明“非典”病人的数量增加速度快;倾斜程度小,说明“非典”病人的数量增加慢。
④、折线下降时倾斜的程度大,说明新增“非典”病人减少的速度快;程度小,说明新增“非典”病人减少的速度慢。
新增“非典”病人增加速度最快是在什么时候?新增病人数量减少最快呢?
4月26日到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增加速度最快;新增病人数量减少最快是从5月1日到5月6日。
你能用手势比划并简单说明一下“非典”病人数量变化的情况吗?根据变化情况,你估计6月份“非典”病人会怎样变化?(抽生回答,全班进行评价。)
正像大家所估计的那样,6月份新增“非典”病人数量越来越少,正是大家的同心协力和正确认识,防治非典,才让新增病人减少。请大家根据刚才交流的信息,独立完成书上第119页(1),(2),(3)题。(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2、议一议
根据刚才对折线统计图的分析,请大家小组讨论,说说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它和条形统计图比,它有什么优点?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①、折线统计图很容易看出事情的变化情况。②、它还能够看出一件事情的变化趋势。
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相比,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比较数量的多与少,而折线统计图中每条线段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以及它们的倾斜程度,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幅度 3 或变化趋势。特别是在有很多数据的时候,折线统计图更简洁。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 生活中,有许多的现象都有上升与下降的变化情况。比如我们城市的绿化面积越来越大。(老师边说边用手势比划)让我们用手势来比划一下书中描述的生活现象。
(1)从春天到秋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
(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
教师逐条出示,学生思考后,进行比划,抽生边比划边进行解释。
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现象有数量的上升或下降的情况?把你想到的比划给同桌看,并解释给同桌听。
2、第2题
(1)出示第2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全班交流,评价时,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3)结合第3个问题,思考:这些折线统计图有用吗?它在生活中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小结:利用折线统计图,可以帮助销售经理及时调整进货,可以让消费者把握消费的时机。
四、总结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吧。根据交流情况,师生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五、作业
练习二十四第1题 教学反思:
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0页例2,练习二十四第2,3题。【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2)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共同讨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本课教学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的积极情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绘制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学会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
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正确描点连线。【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提问:大家喜欢旅游吗?旅游前,应当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九寨沟大家去过吗? 教师简单介绍九寨沟的情况。亮亮一家今年准备到九寨沟旅游,为了更好地了解九寨沟的情况,他在网上查到了该景区去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2、观察统计表,说说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词语? 月平均气温是什么意思?(月平均气温就是指每个月的平均气温。比如2月的平均气温是2.5℃,是指把2月每天的气温相加,再除以2月的天数,就是2月的平均气温。不是指2月的每一天都是2.5℃。)
解释得很清楚。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统计表一眼就看出景区去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吗?
①、能一眼就看出九寨沟每月的平均气温是多少。并且九寨沟全年的气温都比较低。
②、能从统计表中看到月平均气温的变化,但是看起来比较麻烦,总要去想一想。对呀,从统计表中确实能看到九寨沟月平均气温的变化,但是比较麻烦。为了更好地看出景区气温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将表中的数据画成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实践探索,分析统计图
1、研究画法,绘制折线统计图
(出示一个完整的折线统计图)
想一想,一个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包括哪几部分?
①、一个完整的折线统计图有标题、制表时间、横轴、纵轴、数据。②、还有许多互相垂直的线、单位名称、折线。
大家找得都非常准确,一般来说,一个完成的折线统计图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制表时间、横轴、纵轴、单位名称及刻度,对应的点及连成的折线、相关数据。
(出示网格纸)如果在这张纸上绘制“×年九寨沟月平均气温的折线统计图”应该怎样画呢?自己先说一说,再与同桌交流。
可以先写标题和制表时间,然后画出横轴和纵轴,标出横轴和纵轴的单位名称。(师根据学生讲解在网格纸上板书标题和制表时间)
横轴和纵轴上还要标上刻度。横轴和纵轴都要平均分,而且刻度都要标在与格线相对应的轴上,而不是格子里。
在横轴和纵轴上标刻度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横轴和纵轴都要平均分,刻度都要标在与格线相对应的轴上。都是我们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横轴表示什么?它的一格表示多少?纵轴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横轴和纵轴的单位名称是什么?
(横轴表示时间,它的一格表示1个月,单位名称是月,纵轴表示平均气温,一格表示2℃,单位是℃。)
一格表示2℃,半格呢?(半格表示1℃。)要完成一张折线统计图,还应该要做些什么?
5(现在就是根据数据画点,然后再依次进行连线,最后,还要在点上标出数据。)你能根据网格图,自己制作折线统计图吗?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抽一人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统计图,全班订正。请根据你的统计图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师适时提问:2月的2.5℃是怎样画的?5月的11℃为什么画在一格的中间?
全班评价:你觉得他画得怎么样?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你觉得需要改进?
说一说:画折线统计图时,应当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画出漂亮的折线统计图?
师小结: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大家要特别注意,横轴纵轴平均分,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单位写清楚,名称日期别忘记。
2、解决问题,分析折线统计图 想一想,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发现这些信息的?自己先想一想,再小组讨论。
①、7月的平均气温最高,1月的平均气温最低。就看折线统计图中的点。
②、如果以10℃为分界线的话,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的有5,6,7,8,9月,共5个月,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的有1,2,3,4,10,11,12月,共7个月。
③、从折线下降的程度,看出气温下降最快是在11月,下降了5.9℃。如果你给小亮的旅游计划提出建议的话,你想说什么?小组内说一说。(先小组内说,再全班交流)
三、巩固反馈
1、练习二十三第2题
(1)回顾: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是什么,按什么顺序画?
(2)根据交流,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的绘制,全班订正。指出描点不准确、跳跃连线的错误。
(3)独立观察,思考: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4)全班交流,评价。回答题后的4个问题,重点让学生从点的高低与线的倾斜程度上进行分析,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三第3题
(1)生活中,折线统计图的运用非常多,下图就是张叔叔的汽车去年前6个月的用油量记载。(出示统计图)
(2)观察统计图,独立完成书上的问题。
(3)全班交流,订正。
(4)你从图中还得到了什么信息?请描述一下张叔叔前6个月用油情况,估计一下张叔叔用油的趋势。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折线统计图
(三)【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科书第122~123页例3,课堂活动。【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掌握它的制作方法,学会在网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2)掌握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学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初步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在课堂教学与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初步的绘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学会正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图例区分不同的数量关系。【教具准备】
自1984年以来,中美两国参加夏季奥运会获得金牌数统计表,餐馆经营状况统计表,网格图(或画有网格图的小黑板),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它有什么特点?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从折线统计图上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增减幅度或变化趋势。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与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差不多,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相对应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大家要特别注意,横轴纵轴平均分,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单位写清楚,名称日期别忘记。)
大家归纳的很完整,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折线统计图的问题。
二、新知探究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要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我们都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其实,我国自1984年开始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经历了连续6届比赛,在这6届比赛中,我国奥运健儿获得了许多金牌。请看,这是中国与“金牌大户”美国在这6届比赛中,获得金牌数的情况。(出示:1984~2004年奥运会中、美金牌数统计表)
这是关于什么内容的统计表?你最想了解什么方面的内容? 这是关于1984~2004年奥运会中、美两国金牌数统计表。我最想了解中国在哪年的奥运会上得到的金牌数量最多。还想了解中国金牌的增长情况等。
大家想了解中国与美国获得金牌数的情况,我们用什么统计图来整理数据更好一些呢?(折线统计图。)
2、学生尝试,得出绘制方法 你准备怎样绘制这张折线统计图?
可以绘制成两张折线统计图,一张是中国的,一张是美国的。赞成吗?(赞成。)还有不同意见吗?
可以把中、美两国这几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的情况画在同一张折线统计图上。
有人觉得要画两张折线统计图,有的人认为可以只画一张折线统计图。哪种方便、简洁?(画成一张的要好一些。但是不知道该怎么画?)把中、美两国这几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的情况画在同一张折线统计图上。只是现在不知道方法。没关系!我们大家再想一想,也可以与同桌之间互相商量一下,甚至还可以在网格纸上去画一画。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 既然是画折线统计图,那方法还是应该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差不多。可以先把它想成只有美国的金牌数量统计,就根据美国的金牌数量多少在统计图中对应的位置打上小点,把它连起来。再把它想成只有中国的金牌数量统计,就按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画1984~2004年奥运会中国的金牌数统计表。这样,在这张折线统计图里既有1984~2004年奥运会中国的金牌数统计,又有美国的。
想法很有创意!大家看到了这张统计图,有什么想法呢?说一说。
我们不知道哪条表示中国的金牌数,哪条表示美国的金牌数。
①、可以在上面的折线上标注“美国”两个字,在下面的折线上标注“中国”两个字,这样就清楚了。
②、不在折线上写字来进行标注,而是用线的颜色来进行区分。③、用实线和虚线来区分的。
大家刚才的想法都很好。其实在数学上,我们往往会用线的虚实、折线的颜色、对应点的形状等方法来区分各条折线。并把区分的方法用简单的图例表示在折线统计图上。
刚才同学们学会了用图例的方式去区分两条折线,还知道先画美国的金牌数量,再画中国的金牌数量这样的绘制顺序。你还可以按什么顺序绘制这两条折线呢?
①、还可以先绘制中国的金牌数量,再绘制美国的金牌数量。②、先在1984年所对应的轴上绘制出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数量,再绘制1988年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数量,最后按这样的方法去绘制其他年份的中国与美国的金牌数量。
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我们确实可以运用刚才同学们所总结出来的顺序去绘制:一是先绘制美国和中国金牌数量的任意一条折线,再画另一条;二是先在同一个年份上分别找到美国和中国金牌数所对应的点,然后再分别将美国与中国对应的点顺次连线。
3、揭示课题
像这种,一个统计图中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数据的,我们称它为复式折线统计图。而只用一条折线表示的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4、讨论并交流
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你又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看出这些信息的?(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①、1984年奥运会美国的金牌数比我国多得多。②、在1988年以前,中国与美国在奥运会上得到的金牌数量差距非常大;从1988年~2004年,中国与美国在奥运会上得到的金牌数量差距在逐步缩小。
③、在2004年奥运会上,我国与美国的金牌数非常接近,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的金牌数量超过了美国。
5、对比分析,找优点
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大小、变化趋势,还可以对不同的数量进行比较。)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完成课堂活动。
1、回顾: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是什么,要注意什么地方?
2、出示课堂活动:杨叔叔是一家餐馆的新任经理,他得到一张该餐馆今年前10个月的经营状况统计表。
提问:营业额是什么意思?支出是什么意思?你知道怎样计算每月是盈利还是亏本吗?
指名回答,全班订正后,教师简单小结。
提问:如何帮助杨叔叔清楚地看出餐馆前10个月的经营状况?
3、学生独立制作统计图,全班订正,评价。
4、观察统计图,你能从统计图得到什么信息?根据统计图,你给杨叔叔在管理、服务、菜品宣传上有什么好的建议?
重点指导学生从两条折线上比较分析盈利与亏本情况。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对于复式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了解?还有什么问题?折线统计图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简单小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制作方法及意义。
五、作业
练习二十四第4、5、6题。
第三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在中国,自2001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06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11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06-2011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第四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第104-105页例1)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通过自学课本、观察讨论、实践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教学难点: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 揭示题目:折线统计图。
二、明确学习目标:(在此处明确)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出示标杆素材:(课本104-105页)学习活动要求:
1、想一想: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说一说:小组内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组讨论: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后反思】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类比训练】:完成课本第105页“做一做”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从画好的折线统计图找一找,填一填。
1、陈东从()岁到()岁时长得最快,长 了()厘米。
2、陈东身高120厘米时是()岁。
3、陈东10岁时的身高是()厘米,请你猜想一下陈东12岁时的身高是多少?你怎么想的?
【练后反思】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一)、填空:
1、要反映新街镇中心完小各班期中检测成绩,应制作()统计图比较合适。
2、要反映一周天气变化情况,应制作()统计图比较合适。
(二)、(三)、拓展训练:
五、反思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萧红小学 陈宏晶
今天我讲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这节统计课的内容,感觉有许多应该改进的地方。
在设计课的时候,我通过对单式折现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体会到二者的局限体会复式折现统计图的优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便于比较两组数量的变化趋势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我尽量将课堂设计的内容丰满一些,训练点广泛一些,同时在发现中获取学习数学的乐趣。
但是在设计课的时候我没有备透学生。
首先,同学们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的方法有问题,应巩固技巧。即:
1、标题
2、图例
3、横纵轴的单位
4、描点、标数、连线。
其次,对于此类统计学的数学知识,应该给学生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例如:某一数量总体呈现何种趋势;某一阶段呈现什么趋势;波动较大;平稳发展等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如果教师能够相机真确引导,学生就不会在课堂中感到无话可说了。
第三,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所以国家提倡生二胎计划。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又一次清楚的认识到备课更应备好学生,不能单凭自己的“一厢情愿”设计课。要知道,再好的预设,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这样的生成才会精彩。一堂课可以不完成教学任务,但必须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毕竟我们的课堂不是作秀。平时中求发展才是真正为学生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