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学难点:
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教具学具准备:
单复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例题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例题的方格纸 教 法:
创设情境,举例讲解 学 法:
观察思考、操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中国最南端的位置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北的位置在漠河县,课件出示,给出了两地2011年4月7—10日的最高气温,你看懂了吗?
2、从折线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二、新授。
1、两条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走势。在统计图的右上角,这个叫图例。
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南北两地的最高气温情况,从图中就可以找出来。让学生找并说一说。
3、对比:两条折线中,曾母暗沙每天的最高气温都高于漠河的最高气温。
4、小组讨论:根据图中的气温走向,你能预测一下随着日期的推移,气温会怎样变化吗?
5、从图中找出以下问题?
(1)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相差多少?(2)两地最高气温相差25℃的是哪天?(3)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4)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三、深入拓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正上方写统计图的标题。
2、右下方标明制图的日期。
3、根据两组数据的多少和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水平射线为横轴,竖直射线为纵轴。
4、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2℃。
5、设计图例。用实线图例表示_______,用虚线图例表示_______。
6、根据数据的大小,分别描出两组数据的对应点,再根据图例连接各点。
四、习题巩固。1、85页试一试,独立完成。2、85页练一练,独立完成,同伴之间相互交流。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1、正上方写统计图的标题。
2、右下方标明制图的日期。
3、根据两组数据的多少和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水平射线为横轴,竖直射线为纵轴。
4、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2℃。
5、设计图例。用实线图例表示_______,用虚线图例表示_______。
6、根据数据的大小,分别描出两组数据的对应点,再根据图例连接各点。
第二篇: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通过学习《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课程,请你结合上篇作业中新拟定的教学目标,与原备用的教学设计进行对比,并对原设计进行修改(修改处可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别)。而后写出修改心得:对教学设计的再认识。
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课题概述: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统计》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的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表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能从报刊、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
教学重难点: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现在人口总数量是多少吗?(13亿多)。我国共进行了五次人口普查,请看我国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表及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读统计图
课前老师还用另一幅折线统计图表示出了我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同学们请看,这幅统计图有什么特点?表示的是什么?(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幅统计图有两条折线。
这幅统计图表示的是五次人口普查男、女各多少亿人。„„ 补充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两幅统计图都是用折线表示人口的变化情况。
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一条折线,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两条不同颜色的折线。
复式折线统计图增加了图例。三.引导画法
演示绘制方法(通过对已经合成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逐步完善,进行标题、图例的讲解说明,突出各部分的作用。强调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四.练习运用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统计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并思考回答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不仅让学生掌握画折线的方法,也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一次很好的合作的机会,还可让学生通过看自己的制作好的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运用,并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讨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1、表示多种数量
2、方便地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和发展变化趋势。五.拓展应用
讨论:什么时候你会选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指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帮助我们做出预测、提出建议、做出决定„„
(将学生的视力情况、跳绳成绩等,作为学习资源,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亲切感,激发探究欲望。通过观察、分析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判断的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体现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价值。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帮助我们做出预测、提出建议、做出决定等作用。使学生在观察、制作、分析中,体验到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和数学的价值。)
六.欣赏体会
出示复式统计图图片,使学生体会到同一内容也可以绘制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对教学设计的再认识: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其中,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则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
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关注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结合——放眼长远,站得高些方能看得远。以前我在教学设计时很关注每节课的教学
目标,对远期目标重视不足。以后我在教学中会放眼长远,使学生获得更“高”的发展。围绕核心概念,按照数学思想指引的方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将教学过程拉长,有目的、有方法、有实效地进行教学。
第三篇: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邹莎莎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合理的推测。
2、在统计过程中,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小组的交流协作,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难重点:
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难点: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合理的预测。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每个学生一张画有折线统计图的方格纸。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分钟)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师:条形图又可以分为哪两类? 生: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师:那么在折线统计图中你又学了哪些?
生: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把相关知识写成这样的图表,那么这个位置可能是什么? 生: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有复式条形统计图应该也有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他能把迁移的思想用到这里推测出可能有复式折线统计图,会是这样吗?如果有复式折线统计图那么与单式折线统计图会有什么不同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这节课的学习。
二、合作探究,认识特点
(一)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引出和绘制(分钟)
1.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下面是一个小组调查的2001—2010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并对数据进行了整理作出了这样的统计图,你们认识这两幅统计图吗?
生:单式折线统计图。师:回答得很完整。师: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
生:横轴表示的都是时间,纵轴表示的都是人口数。
师:你能很快的读懂图上的内容吗?老师考考你们,知道的就直接起立回答。
第一个问题:2001年——2010年中上海市哪一年的出生人口数最多? 生:2007年 师:不错
第二个问题:2001年——2010年中上海市哪一年的死亡人口数最多? 生:2010年 师:嗯很快
第三个问题:哪一年中上海市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少? 生:2007年
师:这次好像有点慢呀,老师问你一下你是? 生:一下看上面一下看下面不容易观察比较 师:老师再采访一下你,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有点麻烦
师:大家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它变得容易一点,不这么麻烦?
生:把两幅图合在一起。
师:合在一起?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你以前有过这样的学习经验吗?在哪学过?
生: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学过
师:他能回忆旧知来探索新知找出类似的方法叫类推,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师:把两幅图合起来,这倒是个好办法,但它们具备合并的条件吗? 生:它们的横轴和纵轴是一样的可以合并在一起。师:下面就把你们刚才的想法画在作业单上吧!
2、学生绘制,教师巡视,收集资源。
收集一幅没写标题但画了图例的作业单以此说明要将标题补充完整,收集一副写了标题但没标图例的作业单的以此强调要标图例,收集一副图例用线的颜色来区分的正确的作业单进行展示,如果有用线的虚实或对应点的形状来区分的也进行展示
3、演示学生的作业单
师:老师收集了几位同学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有位同学是这样画的,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展示没写标题的)你有什么建议和补充吗?
生:他没有将标题补充完整 师:那你的建议是什么?
生:标题应该是2001年—2010年上海市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师:这样你又能看懂吗?(展示写了标题的但没标图例的)生:看不懂,没标图例,无法区分哪条表示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哪条表示上海的死亡人口数
师:的确如果没有图例的话我们无法区分哪条折线表示上海的出生人口数量哪条折线表示死亡人口的数量,为了让每个看图的人都能读懂图的内容我们应该标明图例,区分两组不同的数据。所以我们在画图
时一定不要忘记标图例。
师:这样行吗?看得懂吗?(展示正确的作业单)生:可以,看得懂
师:我们在画图时图例是不唯一的,既可以用线的颜色来区分也可以用线的虚实来区分还可以用对应点的形状来区分等不管哪种我们只要能区分两组数据就行。下面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画法。师和生一起回顾:先将标题补充完整,再标图例,描点,标数据,顺次连线。
师:像这样,一个统计图中有两条不同折线表示数据的我们称之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分钟)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刚才的问题,哪一年中上海市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少?现在感觉怎么样? 生:感觉方便观察比较 生:感觉很快……
师:哪一年中上海市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少? 生:
师:的确,像现在这样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变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很方便比较,我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觉,那么今天学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与之前学的单式折线图有什么最直观的不同? 生1:单式折线统计图只有一条折线,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两条折线 生2:单式折线统计图没有图例复式折线图有图例。
生3:单式折线统计图只能得到一组信息,而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得到两组信息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总结的很到位,我们刚才是因为什么才把两幅统计图合并为一幅的呀? 生:是为了方便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
师:也就是说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同意吗?(板书:优点: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生:同意
师:既然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那么你能很快比较出哪一年上海市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多吗?你是怎么比的?为什么?
生:2003年上海市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多。师: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生:我是竖着比的(引导得出:竖着的两个数据之间的线段越长说明那一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数量差距越大,线段越短说明那一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数量差距越小)师:除了可以竖着比,还可以怎么比? 生:横着比,比它们的变化趋势
(三)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分析统计图)(分钟)
师:下面你们就自己比比看,看看能不能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同桌讨论一下
① 根据统计图,你能说说上海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
吗??
师:谁来说说?(逐年分析)答案不唯一
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生: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都比死亡人口数少。
师: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负增长。(齐读小精灵的话)
结合全国2001年~2010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的规律?
答:全国2001年~2010年出生人口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死亡人口数整体呈上升趋势。预测:如果照此下去,全国人口也可能出现负增长。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比较、分析可以推测得出一些结论,进而作出一些合理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进而达到未雨绸缪,现在就请同学们把刚才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吧!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练习两道题时间充裕就做完,做不完就留作课后作业。)
四、课末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真不错,有这么多的收获,其实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下节课我们接着来解决一些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的问题。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标题
图例
描点
标数据
顺次连线 优点: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
2.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数折线统计图。
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统计图
3.提问:这幅折线统计图给我们呈现了哪些信息呢?四人为一小组,请仔细观察,把自己获得的信息与组里同学交流一下。4.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5.学生汇报:谁愿意把你们组获得的信息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
(名标题是什么、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年的数据、整体变化趋势、增长快、慢、预测等。)6.出示上海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这是2001—2010年上海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2001-2010年上海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7.提问:仔细观察看看你能从图中获取到哪些信息?
8.交流:谁能把你获得的信息和大家交流一下?
(监控:每一年的数据、整体变化趋势、增长快、慢、预测、和出生人口数据进行比较。)
9.追问:他说的是什么?是不是这样呢?一起回顾。
10.评价:他不仅关注了死亡人口的数据,还把它和出生人口数据 对比进行分析,这种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值得大家学习。
11.引发认知冲突凸现必要性。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的比较更方便更清晰?(预设: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若学生不会和出生人口数进行比较由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刚才获取了很多有关上海市近十年来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信息,但是现在老师想知道上海市哪一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大?怎样比较更加方便?
生:分别观察两幅图不太容易比较出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情况。
生:有复式条形统计图,也应该有复式折现统计图吧?
师: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可以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为一幅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复式折现统计图
(二)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1.怎样合并为一幅呢?把你的想法画在下图中。(学生独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学生绘制,教师巡视,收集资源。3.汇报交流:你能说一下你的绘制过程吗?
监控:①对比有图例的和没有图例的,讨论得出:要用图例区分开两组数据。②修改统计图的名称 4.课件演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先要明确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个表示什么数量,每一小格表示多少,再写标题和图例,最后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的绘制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做法是一样的,先描出一组数据的点标出对应的数据然后连线,再描出另一组数据的点标出对应的数据然后连线。板书:标题、图例、描点、标数据、连线(红色粉笔写)像上图那样,用两条不同折线表示两组不同数据的统计图叫做复式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分析统计图)
② 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上海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吗? 答:逐年分析。
③ 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答: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都比死亡人口数少,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负增长,齐读小精灵的话。
④ 结合全国2001年~2010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的规律?
答:全国2001年~2010年出生人口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死亡人口数整体呈上升趋势。预测:如果照此下去,全国人口也可能出现负增长。5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图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得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单式折线统计图只有一条折线,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两条折线单式折线统计图没有图例复式折线图有图例。这是最直观的不同
①从图上可以知道上海2001年~2010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例如,2001年出生5.76万人,死亡9.34万人。
②还可以知道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增减变化情况。如:2002年~2003年出生人口数呈下降趋势,死亡人口数呈上升趋势等。③还可以对比某一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如在2003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大,在2007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小。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刚才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折线的高低,缓陡升降比较两个统计对象的数量差距,增减变化等,现在就请同学们把刚才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吧!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练习两道题时间
充裕就做完,做不完就留作课后作业。
四、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只用一条折线表示的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一个统计图中有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数据的我们称它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数学上我们往往用线的虚实、线的颜色对应点的形状等方法来区分各条折线,并把区分的方法用简单的图例表示在折线统计图上。这节可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节课我们在接着研究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第四篇: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画复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经历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并能根据具体分析能做出合理的预测,决策,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参与“爱护眼睛”的统计活动,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重难点:感悟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李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发现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城镇和农村两个地方学生患近视的情况,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信息图,询问学生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城镇和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引导转换,感悟趋势。师:谁能根据统计表说一说城镇和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
生: 城镇和农村学生近视人数不断增加(横着看)。生:这五年城镇学生患近视的人数都比农村多(竖着看)。师:同学们,想要更直观地看出城镇和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办?(也就是说:我们怎样做就可一眼看出城镇和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
生:画折线统计图
师:对了!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就是?
生:可以清楚的,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师:好!那下面就在老师发的作业卡上画出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三、探究新知,初步体会。
师:老师看同学们都画完了,我们再来一起看一看,仔细观察你画出的两幅折线统计图,你发现哪个地方学生患近视人数增加的快?为什么?
生:城镇,城镇的折线更陡,生:农村,农村的折线也程上升趋势。生:城镇,城镇最后的患近视人数比农村多。师:这五年哪个地方学生患近视人数更多?
生:城镇,因为这五年城镇学生患近视的人数都比农村多。师:我看到刚才同学们刚才在比较时,一会看这幅,一会看那幅,挺费劲,那我们能不能相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个地方患近视人数变化大?
生:把两幅统计图合在一起
师:这位同学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想到了把两幅折线统计图合并到一起,想法很好,那我们就来看看行不行。(课件演示合并,合并后两条折线都是黑线。)
1.学生交流,完善统计图。
这样就能一眼看出哪个地方的学生患近视人数变化大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因为两条折线都是黑色的,分布出哪条是城镇的,哪条是农村的。
师:那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一条画实线,一条画折线。生:还可以一条用红线,一条用黑线。
师:(课件演示,把折线变成一实一虚)这样就能看清楚了吗? 生:不能,因为不知道实线代表谁,虚线代表谁。生:我们可以在统计图的上方加上图例。
师:现在可以分清楚了吗?瞧!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们绘制了一副新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2.分析比较,感悟优点。同学们,看了这副统计图,你能一下子看出哪个地方的学生患近视人数增加的快吗?为什么?
生:城镇,因为城镇的折线上升的趋势更明显。
师:你能一下子看出哪个地方的学生患近视人数更多吗?为什吗?
生:城镇,这五年城镇学生患近视的人数的折线都在农村上面。师:很好!请坐!确实从第一年到第五年,城镇学生患近视的人数都比农村多,你看只有通过我们细致严谨的点对点的分析比较(板书:分析比较)才能给我们提供科学有效的推断(板书:推断)那就是城镇学生这5年患近视的人数增加的更快。
师:同学们,为了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我们创造出了“复式折线统计图”,那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刚才的两张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你觉得它有什么优点? 生:两张单式折线统计图看起来不方便,不利于我们观察比较,而“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
生:复式折线统计图更便于我们观察比较他们的变化趋势。(板书:便于比较)
四、多种层次,加深体验。
五、课堂总结,深化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五篇: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复式折线统计图 ——走进汶川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26、12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合理的预测。
2、学生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展示交流等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整理、分析数据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使学生体验统计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合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数学问题和作出简单的判断与合理的预测。
教学难点:
1.正确画出复式折线统计图。
2.会看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能提出并回答数学问题。
教学具准备:投影、课件、题单1(2)、直尺、水彩笔、复式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孩子们知道汶川这个地名吗?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 级特大地震。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广东援建叔叔、阿姨的辛勤劳动,如今的汶川依然美丽。大家想去看看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汶川(出示课件)。请看,我们第一站来到了哪儿?(出示三江藏寨的图片)下一站,我们将走进一座古镇,(出示水磨古镇的图片)知道这是哪儿吗?第三站,对孩子们来说,也许是最想去的地方,(出示映秀新城的图片)这是汶川地震震中映秀新城,最后一站,我们将来到哪儿?(出示图片云朵上的街市——萝卜寨),大声告诉老师,美不美?重建后汶川的美景吸引了很多的游客,这是老师调查其中两个旅游景点2008年---2013年旅游人数情况(出示复式统计表)。
2、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请仔细观察统计表,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说得真好。如果要直观看出2008年---2013年这两个旅游景点旅游人数的多少,该怎么办?(可以利用条形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为什么你要选择条形统计图呢?(因为条形统计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课件出示2008---2013年水磨古镇旅游人数情况统计图,这是老师根据哪一组数据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再出示2008---2013年映秀新城旅游人数情况统计图,这一幅呢?从这两幅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那2003年映秀新城的旅游人数比水磨古镇少多少万人呢?像这样,要把两幅图中的信息进行比较,方便吗?那怎么办?(把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图,课件演示合并的过程。)
从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不计算,你知道这 两个景点哪一年的旅游人数最多?哪一年最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2009年的旅游人数最少呢?2013年旅游人数最多?老师不仅想知道这些信息,还想知道两个旅游景点各年旅游人数的变化情况,又该怎么办?(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为什么你要选择折线统计图?(因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二、探求新知
1、探索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请回忆,以前我们是怎么制作折线统计图的?先(描点),描准点是制作折线统计图的关键。如2008年水磨古镇的旅游人数这一点应该描在什么位置(抽生指一指,然后课件演示),再在点的上方(标数据),依次标出各点,最后(连线)(板书:描点、标数据、连线)连线时每条线段都要画得直直的。接下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制作2008年---2013年映秀新城旅游人数情况统计图(教师课件出示)。从这两幅统计图中,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2013年水磨古镇的旅游人数比映秀新城多多少万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结: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每一个景点每年旅游人数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每一个景点旅游人数的变化情况,但是两个景点人数的变化情况不容易比较.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个景点人数的变化情况呢?(可以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你准备怎么把这两幅图合并成一幅图?(同桌讨论后汇报)(重点说清:图例及作用,画法)
3、学生拿出图表1,探索完成合并的过程。
现在你能独立完成一张合并后的统计图吗?比一比谁画得又快又漂亮。(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作品,汇报交流。
(1)抽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在这一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注意事项。
(2)利用课件动画出示合并的过程,完善画统计图时的注意事项。刚才我们是用合并的方法把映秀新城和水磨古镇旅游人数的信息画在一幅统计图中,(边讲边出示)图例是看图者能够看懂统计图的关键,所以,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时我们要先确定图例,(板书:图例)图例除了用不同的颜色,还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如实线和虚线。
5、揭示课题
像这样的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6、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比较。
(课件出示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大体相同,都要先(描点),再(标数据),最后(连线),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抽学生回答)(单式:只有一种颜色,表示一种数量;复式:有两种颜色,表示两种数量,有图例)没有图例行不行?为什么?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我们不但能看出映秀新城旅游人数的信息,还能看出水磨古镇旅游人数的信息,并能进行两种信息的比较。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一个优 势,就是更便于(比较)(板书)。
7、提出问题并解决。
你能根据这幅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吗?(学生口头提问并解决)
8、预测:到今年年底,你认为到哪个景点的旅游人数最多,为什么? 大约是多少万人?(学生汇报)
三、课堂及时练习
1、孩子们今天表现得真不错,老师还想考考大家,接受考验吗?到汶川旅游的游客还不忘捎带一些汶川特产送给亲朋好友。老师这儿有一张汶川某特产超市近四周两种特产的销售情况统计表,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吗?(出示复式统计表)
(1)请拿出图表2,独立完成。
(2)展示学生作业。从这幅图中你有获得了什么信息?
(3)预测销量:如果你是超市老板,明年的这个时间,你准备怎么进货?为什么?
2、课件出示两地月平均气温统计图(教材第129页第2题)学生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根据统计图,你能判断一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吗?
(2)有一种树莓的生长期为5个月,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7~10摄氏度之间,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
(3)小明住在甲地,他们一家要在(五一)黄金周去乙地旅游,你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画复式折线统计图时,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你知道吗?国家还设有专门的统计局,每天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整理,并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为国家决策、为人民生活提供帮助。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图例 : 不同颜色 优势 : 更便于比较 不同的形式
描点 标数据 连线